- 瑞瑞爱吃桃
-
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2、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及人类认识发展不断在曲折中前进的辩证实质。它表明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
3、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亦称“量变质变规律”、“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曾经自发地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如先秦时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有五对,即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
扩展资料: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
它指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 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组成的纽带。
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永远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与社会实践亦步亦趋地一同进步着。
它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与丰富自己,同时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以至无穷。它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因此它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
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
唯物辩证法指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辩证法
- 北有云溪
-
1、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
①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及人类认识发展不断在曲折中前进的辩证实质。它表明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
③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亦称“量变质变规律”、“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曾经自发地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如先秦时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有五对,即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
- hi投
-
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状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趋势.
五大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理想与现实,必然性与偶然性,原因与结果.
唯物辩证法包括那些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辨证关系 内容提要2023-08-04 23:48:125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唯物辩证法指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扩展资料:注意事项:成功掩盖着失败因素,强者掩盖着自己弱项,是正反掩盖,短缺经济,数量问题往往掩盖着质量问题,是侧面掩盖。实际生活中更是多种掩盖方式纠葛在一起。所以必须充分估计识别掩盖的困难。注意一种倾向掩盖一种倾向,既是认识客观情势的重要方法,也是审视决策的重要方法。根据情势做出决策,这是从客观到主观,贯彻决策会有效果,这是从主观到客观。在这个循环中,无论是分析客观情势,还是分析决策效果,都需要运用倾向掩盖思维,才能保证形成良好的决策机制和纠错机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辩证法2023-08-04 23:48:312
唯物辩证法包括那几个方面?
唯物辩证法包括:一、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指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例如,有光就有影,有正就有负,有生就有死,有得就有失,电现象中包含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等等)。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对立统嫌李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质量互变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属性具有质和量两个属性。量是指衡量事物处在的某种状态的数量或具体形式;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变是事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的变化,是一种飞跃,往往表现为突变。三、辩证否定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的,过程的更替要通过否定来实现。在事物发展的长链条中,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因此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扩展[tele.47s47.cn/article/806427.html][tele.jydhy.cn/article/642079.html][tele.47s47.cn/article/134762.html][tele.cdbaite.cn/article/863249.html][tele.soufto.cn/article/035718.html][tele.cdbaite.cn/article/865390.html][tele.soufto.cn/article/394156.html][tele.magic61.cn/article/645087.html][tele.kkvideos.cn/article/104732.html][tele.0319yy.cn/article/493278.html]2023-08-04 23:49:022
唯物辩证法包括 唯物辩证法包括什么
1、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2、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2023-08-04 23:49:091
辩证唯物法包括哪些?
辩证唯物的历史观,自然观,世界观2023-08-04 23:49:218
唯物辩证法包括哪些
威武便转发的,它主要是包括一些故事性的可观发2023-08-04 23:49:383
唯物辩证法包括哪些原理
辩护辨认账法包括哪些原理?想要知道的话,上网查询,百度搜索看看是有哪些原理,借鉴一下,网上百度搜索。2023-08-04 23:49:4911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唯物辩证法部分的主要原理包括: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2、因果关系原理 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先行后续,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3、物质和运动、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9、质量互变关系原理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023-08-04 23:50:151
高中课本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唯物就一点辩证矛盾发展运动什么的2023-08-04 23:50:253
唯物辩证法包括哪些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如下: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它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还包括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2023-08-04 23:50:551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三部分。实践观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真理观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真理是具体的(具体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 谬误区别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联系 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认识观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的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023-08-04 23:51:02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包括哪些
1、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②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及人类认识发展不断在曲折中前进的辩证实质。它表明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③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亦称“量变质变规律”、“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曾经自发地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如先秦时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2、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有五对,即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2023-08-04 23:51:25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
【答案】:A、B、C、D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此外唯物辩证法还有其他范畴:整体和部分、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等等。本题选ABCD。2023-08-04 23:51:321
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有什么区别?
1 内涵不同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2 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3 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4 方法论要求不同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2023-08-04 23:52:0512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围绕物质决定意识展开的。它包含的一切观点都是围绕这个来说的。例子:看到花我们就会产生漂亮的意识。而不是有了漂亮的意识才产生了花。就是说看到具体的东西才会在我们大脑产生关于这个东西的意识,也就是想法2023-08-04 23:52:553
什么是唯物论,辩证法
唯物论(materialism)同于唯物主义,是将物质视为世界的本源(第一性),将精神和意识视为人对物质的反应的(第二性)的、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①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从不同侧面研究同一对象客观物质世界。唯物论着重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辩证法着重说明客观世界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 ②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是统一的,唯物论、辩证法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认识论是反映人的认识和思维发展的规律,认识和思维的内容规律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决定主观世界的认识规律,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学习唯物论,最重要的是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第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第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第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的精神。第四,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辩证法dialectics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为谈话的艺术。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辩证法有不同的认识,古希腊哲学认为它是论证和分析命题中的矛盾、揭露谈话的矛盾及克服矛盾的方法。德国哲学家G.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研究对象本质的自身矛盾,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宇宙观。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认为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规律,思维中的辩证法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辩证法有三大规律,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如何认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是衡量一个人哲学思想水平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反映出一个人对辩证法的理解和认识深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作为极限真理,它的特点就是纯粹的绝对性,没有任何相对性在其中。当然,不要忘记这种纯粹的绝对性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它的前提条件就是人的认识领域,或者说,在认识论中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属于极限真理,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理论观点。 我们知道,在哲学上,本质内部也是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对本质的现象直接概括出来的观点属于知性层次,对现象的本质进行间接的反映得出的观点属于理性层次。知性层次和理性层次,这是上升到本质内部进行的划分。知性层次的特点是直观性,它与现象之间保持直接的联系,具有同一性。在现实中知性层次解释的辩证法很容易被人理解,因为它具有可以被人们感知到的现象作为实例加以说明。理性层次的特点是间接性,它与现象之间没有直接性的联系,二者之间具有对立性。因此,理性层次的辩证法往往不容易被人理解。因为它需要通过反思间接地认识到。 知性辩证法与理性辩证法相比,它的特点是直观性和通俗性。理性辩证法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深刻性。知性辩证法属于初级本质的辩证法,理性辩证法属于二级本质的辩证法。它们二者共同构成了辩证法内部的两个环节。如果我们用哲学的语言将二者区分开来的话,那么,知性辩证法把握的是不同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理性辩证法把握的是同一质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 不同质,分别体现在外部,如偶数与奇数分别是不同性质的整数,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同一质,则进入到内部,如奇数内部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能再分解的奇数,我们称它为素数,一种是能够分解成若干个素数因子之积的奇数,我们称它为积数,即数学上的奇合数。素数与积数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就是理性辩证法把握的同一质内部的矛盾。显然,理性把握的矛盾从外表看起来,是不存在的,表现形式都是奇数,没有本质的不同。但是,深入到奇数内部,人们发现,奇数内部也是存在矛盾的,这个矛盾就表现为奇数的存在形式不同,由此构成了素数和积数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以上就是知性辩证法和理性辩证法的本质区别之一。 知性辩证法和理性辩证法的另一个本质区别表现在论述问题的形式上,知性辩证法缺乏辩证逻辑,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外在对比法和现象描述法,而理性辩证法则使用辩证逻辑,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法,贯穿逻辑和历史相统一这一原则。 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知性辩证法和理性辩证法的本质区别还表现在认识深度上,对同一个矛盾,它们二者之间在认识深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如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斗争,从直观上把握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就是知性辩证法的观点,此时人们得到的结论与现象完全一致,就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从本质高度上把握这一矛盾,人们就会得到这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此时,人们的认识上升了一步,从直接性前进到间接性,从初级本质进到了二级本质的高度。当人们的认识进到二级本质高度之后,就形成了理性辩证法的观点。由此可见,理性辩证法得出的观点具有间接性,它不能直观感觉到,必须通过反思上升到本质高度才能把握住。而知性辩证法把握的观点与客观存在直接联系在一起,它是直观反映出来的产物。2023-08-04 23:53:054
自然辨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区别
1、唯物辩证法研究和阐述整个宇宙的普遍规律。2、自然辩证法研究和阐述自然界的普遍规律。3、自然辩证法和社会辩证法、精神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分支。2023-08-04 23:53:132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什么?
1、唯物辩证法的定义唯物辩证法是继古代朴素辩证法和近代唯心辩证法之后的辩证法的第三种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辩证法部分。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的一般规律的学说。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地位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根本是相对于枝叶而言的,是指树木最有用的部分,引申为事物最重要的东西。①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基础的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辩证关系原理也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包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重视内容兼顾形式的方法、调整结构优化功能的方法、追溯原因预见结果的方法、通过偶然认识必然的方法、有利可能变成美好现实的方法。③各门具体科学的方法都离不开唯物辩证法所论证的六对基本哲学范畴:(回答完毕,若有价值,请予采纳)2023-08-04 23:53:261
高中哲学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各包括哪些知识点?
2.辩证法就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而能够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事物。具体地讲——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原理应用举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1)原理(略)。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失去了物质基础,这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总之,物质文明是基础,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这完全符合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 辩证唯物论认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高于部分。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两种方法论要求在运用中原理的表达是各不相同的。 方法论――“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的原理依据是: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 方法论――“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的原理依据是: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形而上学静止地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注:“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这三点内容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具体要求,各自的原理依据是不同的,在具体运用中要注意区别。 方法论――“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的原理依据是:由于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原理)因此,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不但要了解它的过去,观察它的现状,还要预测它的未来。(方法论)只有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适应形势的发展。(意义) 方法论――“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的原理依据是:由于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事物在每个阶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状况又是不同的,因而,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就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方法论――“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的原理依据是:整个世界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过程。(原理)因此,我们看待问题就要有创新精神,站在上升、前进、发展的立场上,去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要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方法论) 4.规律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 第三课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辩证法 1.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注:方法论――“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的原理依据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原理)那么,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反对片面地看问题。(方法论) 2.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地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的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分析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4.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注:两点方法论各自的原理依据是各不相同的,在具体运用中要注意区别。 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原理依据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原理)我们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就要首先抓住它的主要矛盾。(方法论)如果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和关键,就不可能把事情办好。(意义) 方法论――“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的原理依据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并且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原理)因此,我们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次要矛盾,也要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方法论) 5.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而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注:方法论――“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的原理依据是: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原理)那么,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才能分清主流和支流。(方法论)只有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才能辨方向、识大局。如果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不分主次,或者主次颠倒,就会混淆事物的性质。(意义) 方法论――“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原理依据是:矛盾双方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支流也能促进或阻碍主流的发展。如果任其自流,不加控制,就有可能影响和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原理)因此,看问题要分清主次,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方法论) 6.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第四课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辩证法1.内外因关系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事物发展原因的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2.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事物发展状态的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适于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 注: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的原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必须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原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方法论) 方法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原理依据是: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原理)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方法论) 方法论――“要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的原理依据是: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原理)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方法论)这时,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就会贻误时机。(意义) 3.事物发展趋势的原理(事物发展途径的原理)(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满怀信心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道路的曲折性与任务的艰巨性。 注:要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例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把自己的命运与社会主义改革大业紧密联系起来,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详细内容见教材P134-135)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它们的分歧表现在哪几方面?最根本的分歧是什么?为什么? (1)分歧:第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2)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因为,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而能够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事物。而形而上学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当然也就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了 。2023-08-04 23:53:55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包括哪些
1、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②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及人类认识发展不断在曲折中前进的辩证实质。它表明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③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亦称“量变质变规律”、“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曾经自发地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如先秦时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2、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有五对,即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2023-08-04 23:54:161
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有什么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观(联系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因果联系,整体部分),发展观(发展普遍性实质,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矛盾观(普遍性实质,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关系,主次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内外因),辩证否定辩证唯物论包括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2023-08-04 23:54:271
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有什么区别
1、辩证唯物论一词有广狭二义。广义的“辩证唯物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简称。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适哲学[1],既包括唯物论部分(物质论、意识论和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等等),也包括辩证法部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和几对范畴等等)。狭义的“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适哲学中的唯物论部分。2、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第三种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普适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辩证法部分。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的一般规律的学说。请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结构逻辑图示:总之,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名词和马克思主义普适哲学的通称;唯物辩证法则不合适。这是由哲学上的“两个对子[2]”的不同地位决定的。注释:[1]普适哲学是相对于三界哲学和分支哲学而言的。普适哲学研究万物最普遍的规律,它适用于宇宙中的每个事物。三界哲学分别研究自然、社会和精神三大界别的普遍规律。分支哲学研究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2哲学上的]“两个对子”为: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互斗争;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相互斗争。后者从属于前者,既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或者从属于唯物主义,或者从属于唯心主义。请看哲学上的“两个对子”逻辑图示:2023-08-04 23:54:341
辩证唯物法包括哪些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这两大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普遍联系的观点和运动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定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普遍性①每个事物:每个事物内部诸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②事物之间:事物之间通过外部联系相互提供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③整个世界:整个世界是由各种事物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体。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能把虚构的联系当作客观的联系。客观性是联系的本质特点。4、联系的多样性①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②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教育——人才——科技——生产力③并存联系(共时性联系)和相继联系(历时性联系);④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⑤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⑥物质联系和精神联系。5、联系的条件性联系的条件性是指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对某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特定影响的各种因素。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定义(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运动、变化和发展三个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运动主要是说明事物是变动不居的,不会永远固定在一点之上;变化主要说明事物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飞跃;发展主要说明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更新的过程。唯物辩证法通常把运动、变化和发展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发展观,把运动理解为一般的变化,把变化理解为某种新东西的生成过程,即理解为发展。发展是运动的一种高级情形。2、新旧事物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②旧事物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反对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①要把事物的存在看做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②要具有一种长远的眼光;“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③要认清事物运动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中国未来的前途是光明的。”——在庆祝建国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总之,我们要用历史的态度分析事物,现在的社会问题有过去的原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现在努力解决问题未来会更美好。2023-08-04 23:54:57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都具体包含哪些知识点?
1、辩证唯物论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认识论,实践观;2、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创新观;3、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2023-08-04 23:55:18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包括哪些
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趋势.五大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理想与现实,必然性与偶然性,原因与结果.2023-08-04 23:55:262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的区别?
内涵不同、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方法论要求不同。辩证唯物论包括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辩证唯物论就是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就是辩证法,就是矛盾2023-08-04 23:55:4414
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简介 辩证唯物主义(即现代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机械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一、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论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一理论体系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辩证唯物论是指人们关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观点和看法.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派系繁多,相互斗争、相互推翻.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争论的焦点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凡是认为存在是思维的反映,思维是第一性的属于唯心论学派,凡是认为思维是派生的,存在是第一性的属于唯物论各种学派.另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但绝大多数哲学家作了肯定的回答.三、辩证唯物论 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上,辩证唯物论批判了唯心论和唯物论抽象的、僵死的形而上学的认识观点和方法,以辩证的理论思维方式发展了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科学的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四唯物辩证法总说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的区别 1 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 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 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 方法论要求不同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1 二者同属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 二者相互渗透.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果只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辨证唯物论还揭示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而关于辩证法的思想又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的,即在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原因、状态及发展趋势.如果否认世界的物质性来谈联系、运动、发展,那就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掌握唯物论,要从最基本的概念——物质人手.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要正确理解物质概念的内涵,就必须抓住它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涵盖的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质,是共性,是意识所没有的. 要理解辩证法,就要从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矛盾的观点出发,因为矛盾是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首先,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联系;同时,矛盾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辨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条红线.二者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但是研究的角度不一样.研究世界的本质要用辩证法的观点,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研究辨证法要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彻底的唯物论,又是彻底的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编辑本段]唯物辩证法原理以及对应的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方法论: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先行后续,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哲学原理: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运动和物质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矛盾的含义原理: 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方法论: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矛盾是客观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结合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得出对应的方法论: 方法论:我们懂得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质变和量变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还要学会“优化结构”.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前途充满信心;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坚定地走曲折的道路. [编辑本段]三个基本规律 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其中的“一”.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二”. 用逻辑关系图表示,是这样的形式: ┌量变质变规律——变化规律:内部变化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核心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发展规律:外部过程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包含在肯定否定规律内部,属于发展的连续性具有的客观规律. 从哥德巴赫猜想的哲学证明中我们看到,对立统一规律表现得最突出,其次是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存在不存在呢?我们说,这个规律在哲学证明中也体现出来了,但是很不明显. 众所周知,现实中的矛盾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具有直观性的矛盾现象,此时矛盾双方处在可以感知到的认识层次上.一种是必须通过反思才能把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它是人们直接感知不到的矛盾. 对于辩证法的规律来说,主要揭示出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具有的特点,因此,它不是停留在具有直观性的矛盾现象上,而是上升到本质自身内部的矛盾两方面.这就是哲学规律具有的特点,上升到本质高度把握客观存在的现象联系. 在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中,基本规律、心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他两个规律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展开形式.因此,三者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存在具有的特点,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 从认识层次角度上讲,辩证法三大规律中,量变质变规律处在最外层,人们可以直观地感觉到,因为它是以统一体的变化形式存在的客观规律.其次是对立统一规律,它需要人们进行观察和分析,因为它的认识深度从外部统一体上升到统一体内部的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比量变质变规律深入一层,相对来讲,量变质变规律的特点如果相当于认识中的直观性的话,那么对立统一规律的特点就是相当于认识中的直接性,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则是相当于认识中的间接性,按照康德的划分方法,它们三者依次相当于感性、知性和理性.由于否定之否定规律上升到理性高度,它的特点是隐藏在矛盾的内部,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本质.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理解和认识上都具有很高的难度.2023-08-04 23:56:081
唯物辩证法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否定之否定规律、质变与量变。其中矛盾的观点是根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使辩证唯物论的内容,而不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换言之,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重规律。2023-08-04 23:56:271
唯物辩证法包含哪些内容
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否定之否定规律、质变与量变。其中矛盾的观点是根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使辩证唯物论的内容,而不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2023-08-04 23:56:371
唯物辩证法包括什么
1、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指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例如,有光就有影,有正就有负,有生就有死,有得就有失,电现象中包含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等等)。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质量互变。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属性具有质和量两个属性。量是指衡量事物处在的某种状态的数量或具体形式;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变是事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的变化,是一种飞跃,往往表现为突变。 3、辩证否定。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的,过程的更替要通过否定来实现。在事物发展的长链条中,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2023-08-04 23:56:451
唯物辩证法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包含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观:事物间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总: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B、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 从属服务于整体,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着眼整体,统筹考虑A、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B、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系统优化的原理 世界观: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诸要素构成,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掌握好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既重视内因,也不忽视外因。 三、事物发展趋势的原理 世界观: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既支持和保护新事物,又要克服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四、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量变与质变) 世界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注重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改变性质);坚持适度原则(保持性质)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一、矛盾对立统一原理世界观: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正确对待矛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二、矛盾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矛盾具有普遍性,他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 方法论:承认普遍性与客观性为前提,坚持两分法、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 三、矛盾特殊性原理 世界观:矛盾具有特殊性(三个表现)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活的灵魂) 四、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 世界观:相互联结,普遍性与于特殊性中,通过特殊性体现,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一定得场合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地统一 ,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科学认识秩序 五、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善于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六、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方面也影响事物的性质,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抓主流又兼顾支流 创新 创新的哲学依据:A、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B、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是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是从不断运动中去理解,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2023-08-04 23:56:521
唯物辩证法包括哪些观点?
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否定之否定规律、质变与量变。其中矛盾的观点是根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使辩证唯物论的内容,而不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换言之,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重规律。2023-08-04 23:56:591
唯物辩证法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唯物辩证法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三大规律如下: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023-08-04 23:57:061
高中政治哲学中 唯物辩证法都包括什么内容?
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1.联系的观点①联系的含义(要处理好事物间,各环节、各个部分的联系)②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割裂事物的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虚假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修桥、路,网络,贸易等);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要分析条件(或者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把握事物的联系。③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性能状态的变化起决定作用),要搞好局部,以推动整体的发展。④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例:优化经济结构)2.发展的观点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②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又要作好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3.矛盾的观点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法,全面看问题。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居安思危,物极必反)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④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⑤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体现主要矛盾的常见词有:重点、中心、关键、重中之重、核心,主线,以……为主,首要、第一、根本举措(任务)、着重、更加注重、优先,突出(最突出)问题、首位等)(着重于做事情)⑥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事物的本质;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不能忽视支流。(体现矛盾主要方面的常见词有:主流、方向、性质或本质、主体、优劣、总的来说(看)、总趋势、潮流等)(侧重于看问题)⑦辨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有革命的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⑤⑥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023-08-04 23:57:188
唯物辩证法有哪些内容?
贯穿于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023-08-04 23:57:444
唯物辩证法包含了哪些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它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还包括: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具体说来: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方法论: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因果联系原理:原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先行后续,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哲学原理: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运动和物质关系原理: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矛盾的含义原理: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方法论: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矛盾是客观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方法论: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结合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得出对应的方法论:方法论:我们懂得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质变和量变相互关系原理:原理: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还要学会“优化结构”.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前途充满信心;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坚定地走曲折的道路.2023-08-04 23:58:021
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包括哪些?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三部分。实践观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真理观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真理是具体的(具体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 谬误区别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联系 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认识观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的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023-08-04 23:58:251
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
唯物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辩证体,而任何一对具有哲学意义的矛盾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辩证范畴。除了上述五个基本辩证范畴,比较重要的辩证范畴还有整体和部分,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等等。 整体和部分,或说全局和局部,是一对由来已久、使用广泛的辩证法范畴。由于整体在量上是一,部分在量上是多,因而某些哲学家也把整体和部分看成一和多。唯物辩证法指出整体和部分是一对辩证统一:·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的:整体分成不同部分,部分组成整体,整体包括部分,部分又从属于整体。·整体和部分是统一的:其一,整体和部分的互相包含,不仅整体包含部分、部分蕴涵整体,部分也常常是具体而微的整体。其二,整体和部分的互相转化,各种分解、分化、分裂、解体中都有部分转化为整体的过程,而各种融合、兼并、整合、整体化中又都有整体转化为部分的过程。其三,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结合,不一定等于部分之和——例如,在不同条件下,整体的功能也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整体还可能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个性和共性,或说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往往被认为是整体和部分这对范畴的深化。唯物辩证法认为个性和共性是一对辩证统一:·个性和共性是对立的:个性即指个别的东西的属性(不仅有它所独具的属性,也有它与同类个体所共有的属性)。共性是一类事物共同的属性,是由部分个性组成的。·个性和共性是统一的:其一,个性和共性互相包含,个性包含共性(当然还包含其特性),共性也包含个性(更确切地说,是包含了部分个性),不能设想有任何两个事物是绝对不同的或者是绝对相同的。其二,个性和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个性相对于更低层次的个体来说可以成为共性,共性相对于更高层次的共性来说也可以成为个性;又如,在同一关系中个性的交集可以成为共性。个性和共性的辩证范畴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有很大意义。人们通过对个别东西的认识,从而归纳概括出共性(普遍性)的认识,而只有共性认识才能大规模的指导实践。 相对和绝对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辩证范畴,也可以看作是个性和共性这对范畴的延伸。相对就是有对、有条件、有限,绝对就是无对、无条件、无限。但相对与绝对的区别本身又是相对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相对和绝对是一对辩证统一:·相对和绝对是对立的:相对和绝对概念不同,在特定的条件下互相排斥。·相对和绝对是统一的:两者不可分割,相对依存于绝对,绝对依存相对;两者是互相包容的,相对性蕴涵绝对性,绝对性蕴涵相对性,相对的东西包含绝对的东西,绝对的东西包含相对的东西;两者可以相互转化,相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绝对,绝对失去了条件也会转化为相对。唯物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过程和规律都具有相对与绝对两个方面,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与之相对立的理论即包括绝对主义,也包括相对主义——前者把绝对的东西绝对化,例如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或者将神绝对化(一般表现为绝对的万能、公正、仁爱)的一些宗教;后者把相对的东西绝对化,著名的有“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的悖论(这句话本身就是绝对的,因此自己否定自己)2023-08-04 23:58:341
辩证法都包括哪些内容
它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还包括: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具体说来: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方法论: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先行后续,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哲学原理: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运动和物质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矛盾的含义原理: 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方法论: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矛盾是客观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结合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得出对应的方法论: 方法论:我们懂得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质变和量变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还要学会“优化结构”.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前途充满信心;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坚定地走曲折的道路.2023-08-04 23:58:49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包括哪些?
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2、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及人类认识发展不断在曲折中前进的辩证实质。它表明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3、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亦称“量变质变规律”、“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曾经自发地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如先秦时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有五对,即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扩展资料: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它指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组成的纽带。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永远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与社会实践亦步亦趋地一同进步着。它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与丰富自己,同时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以至无穷。它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因此它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唯物辩证法指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辩证法2023-08-04 23:58:591
高中政治 辩证唯物论包括哪些知识点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运动的。三大定律: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和否定之否定律。3、认识论:实践论,实践-认识-实践-再认识。2023-08-04 23:59:093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三部分。实践观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真理观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真理是具体的(具体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 谬误区别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联系 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认识观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的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023-08-04 23:59:171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否定之否定规律、质变与量变。其中矛盾的观点是根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使辩证唯物论的内容,而不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换言之,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重规律。2023-08-04 23:59:251
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各包括哪些内容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2023-08-04 23:59:451
高中哲学知识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分别是什么?包含什么?
一:区别 1 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 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 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 方法论要求不同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二:联系 1 二者同属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 二者相互渗透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果只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辨证唯物论还揭示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而关于辩证法的思想又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的,即在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原因、状态及发展趋势.如果否认世界的物质性来谈联系、运动、发展,那就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掌握唯物论,要从最基本的概念——物质入手.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要正确理解物质概念的内涵,就必须抓住它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涵盖的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质,是共性,是意识所没有的. 要理解辩证法,就要从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矛盾的观点出发,因为矛盾是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首先,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联系;同时,矛盾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辨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条红线.二者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但是研究的角度不一样.研究世界的本质要用辩证法的观点,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研究辨证法要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彻底的唯物论,又是彻底的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简单来说、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内容,运动和静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观,认识论(真理) 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观. PS:答案来源于其他网友.我也头痛这些东西.2023-08-05 00:00:001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些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三部分。实践观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真理观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真理是具体的(具体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 谬误区别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联系 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认识观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的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023-08-05 00:00:071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有哪些区别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是哲学领域当中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二者之间的区分是什么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盘点一下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唯物辩证法与辩证唯物论的具体区分 1、性质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哲学名词,是由马克思所主张的唯物理论和历史理论组成,辩证唯物论理论认为历史演进是主要由人为经济社会活动造成的,具有固定的内在运行规律;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2、内容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 , 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和世界的组成“有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3、方法论要求不同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唯物辩证法就是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形而上学就是以静止不变的眼光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①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第一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第二 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第三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2023-08-05 00:00:141
唯物辩证法有哪几课?
辩证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唯物辩证法:7、8、9、10课[唯物辩证法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历史唯物论:11课价值观:12课辩证唯物主义在高中学习阶段包含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和认识论(透过现象识本质)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一原理与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事实)作为根本出发点。即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反对从主观出发的错误观点与做法。(2)如何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轻而易举的。既需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反对主观主义,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觉地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而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的统一是从静态讲的,历史的统一是从动态来讲的。因此,我们既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又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这一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点:(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没有不可以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受实践的限制,受客观事物自身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在加深。(2)从主观方面来看,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这些因素制约着意识能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3)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二、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一)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因此,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二)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人们也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辩证法一、坚持联系的观点:根据2005年的高考考试大纲,这一部分内容要求把握以下几点。(一)联系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又要看到任何事物的内部联系,反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二)联系的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配制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我们:(1)既不能否认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的联系强加给事物。(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3)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三)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关系。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同时又是客观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和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时必须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根据2005年的高考考试大纲,要求考生重点掌握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因果联系是普遍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客观存在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即它一定是由某种现象所引起,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所谓“自觉性” 就是要求们从结果中分析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利于发扬成绩,避免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所谓“预见性”就是要求我们预见某一现象可能产生的后果。只有对后果进行科学预见,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促使事物向人们所期望的结果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体现的就是这一哲学道理。(四)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一是二者的内涵不同。不能把事物及其过程与构成它的部分等同起来。二是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三是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首先,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即要求我们应该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其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即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根据2005年的文综考试大纲,删除了“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这一知识点。二、坚持发展的观点。根据2005年的高考考试大纲,这一部分内容要求掌握以下两点。(一)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3)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根据2005年文综高考考试大纲,这一部分知识点删除了“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这一知识点,同时增加了“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这一知识点。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决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才是发展。(二)按客观规律办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根据2005年文综高考考试大纲,这部分内容增加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知识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必须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我们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三、坚持矛盾分析法。根据2005年文综考试大纲,这一部分知识必须掌握以下几点。(一)坚持两分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彻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同时,矛盾又是客观的,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其次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反对形而上学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的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四)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复杂事物发展过程包含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五)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每一个矛盾中,矛盾的双方也有主次之分。客观事物内部的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四、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根据2005年文综考试大纲,这部分内容要求掌握以下四点。(一)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包括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是,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必须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二)量变、质变及其二者的关系。这一部分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泊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在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而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是由一种性质的事物向另一种性质的事物的根本转变。(2)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要特别注意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形式,即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3)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把握适度原则,防止和克服不顾分寸、盲目乱干的思想和行为。(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但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新出现的事物会在新的质变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再一次引起质变。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变化,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但新事物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其间必然经历艰难曲折,甚至遭受失败。要支持新事物,培养创新精神。(四)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 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2)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4)人是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023-08-05 00:00:211
辩证法和唯物论各包括什么内容?
辩证法:事物的对立统一 事物的斗争和运动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还有任何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唯物论:自然界客观性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和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区别: 第一,内涵不同。前者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学说,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后者是关于世界发展最一般规律的学说,回答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第二,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前者是与唯心论对立的;后者是与形而上学对立的。 第三,基本观点不同。前者回答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有反作用。后者回答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并揭示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四,方法论意义不同。前者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出发,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后者要求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023-08-05 00:00:301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
唯物辩证法部分的主要原理包括: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2、因果关系原理 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先行后续,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3、物质和运动、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9、质量互变关系原理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023-08-05 00:0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