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2023-08-04 11:23:28
可桃可挑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必须顺应趋势,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那么,我国企业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求得生存发展,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一般来说,国外企业从资本规模、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相对于国内企业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他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有效的配置生产资源,使产品成本降到最低。而国内企业长期以来面对较为封闭的国内市场,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生产成本高,而且缺乏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搏击的经验和能力。特别是一些过去依靠国家高关税保护和政府补贴的企业,如汽车、信息技术等行业,将会经受更大的考验。

  1、国内市场份额被侵占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外国企业涌进中国。他们带来的产品质量优良、技术先进、成本较低,并且拥有良好的品牌和丰富的营销手段。这样,原本属于我国企业的市场会有很大一部分逐渐落入外国企业的手中。目前,在国内市场上有些国外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非常高,有文章报道,2000年诺基亚在中国的营业额近30亿美元,约占其全球市场营业额的12%,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诺基亚全球第二大市场。

  2、竞争力下降的挑战。国外企业的到来,不仅抢占了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而且严重削弱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这些跨国企业规模巨大,特别是近年来跨国公司间的兼并收购风越刮越烈,兼并后的跨国公司规模更大,加之这些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和营销经验丰富,因而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这种竞争优势会使这些跨国企业在全球的生产和销售中很容易形成垄断。我国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管理僵化,在和外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常常力不从心,很容易被它们挤垮。

  3、人才流失的挑战。根据国外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他们进入我国市场后,不会向我国派驻大量的本国人员来从事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为他们本国人员的工资水平较高,为降低成本,一般只派几个高层的管理人员,剩余的人员则需要从我国选拔。国外企业在我国招聘员工的工资水平远低于他们本国员工的工资水平,但和国内其他企业的员工相比却高出很多。这样,他们就很容易在我国雇佣到较高水平的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才流动的各种限制正逐渐被取消,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借此时机有意识地采取了一些优厚的政策吸引我国高技术人才。据报道,美国正考虑把外国专业人员的限额从每年的11.5万人增加到20万人;德国也宣布,要在欧盟以外吸引两万名资讯科技专业人员;英国则为更容易地从亚洲征聘资讯科技专业人员,正在修改有关法律。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企业的优势

  

  虽然经济全球化会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我们也不要盲目悲观,我们应当树立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信心,因为在市场、成本、体制等方面,我们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中是可以占到主动地位的。

  1、市场优势。庞大的人口规模使中国潜在的国内市场十分广阔,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优势。据统计,每年我国水泥的消耗量几乎占了全球消耗量的40%,钢材占了25%。在商界有句话叫得市场则得天下,所以在全球竞争中,如果国内企业能够真正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的话,那么这个天下应该是我们的,我们对参与经济全球化应该充满信心。另外,遍及全球几乎每一个角落的华人以及香港这样的国际贸易、金融中心,在中国的对外经济活动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便于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占领国外市场。

  2、人力成本优势。我国现在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廉,在世界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外国大企业之所以不断向中国转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且我们的劳动力不仅仅只具备价格上的竞争力,在质量上也是不错的。我国每年培养近200万大学生,这个数字足以让每个外国人感到惊讶,所以这样一个人才市场对于全世界来讲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最近,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是西方国家的智囊团,他们发表了一个报告,说中国所提供的这样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市场,可以延续20年到30年。

  3、体制和政策环境优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包括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我国的体制优势也正在逐步显现。政府宏观调控转变为以经济手段为主,政企关系和市场规则更加规范,政策法律环境更加完善、透明和统一,企业同政府的交易成本不断下降,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十分有利于企业发展。另外,相对于国外企业,国内企业具有丰富的同国内各种管理机构打交道的经验,这也是一种优势,可以降低这种交易成本。

凡尘

历史书上有,要从利弊两面来回答

FinCloud

改革开放呗!这个是根本,其他的都是这个的延伸

我们应当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你好,我们应该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做到:1、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全球化。2、扶持国内企业发展,推动企业创新。3、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造活力。4、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以内需拉动增长。
2023-08-04 08:14:344

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的措施有:1、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2、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3、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4、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2023-08-04 08:15:112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3.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原则5.坚持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战略6.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7.增强规则、法律意识,完善法律法规8.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培养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贸易的高素质人才9.转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10.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际国内 要发展对外贸易。通过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服务产品和农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加强国家口岸管理和检验检疫工作。 要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注重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优化结构,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引导跨国公司把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转移到我国,吸引外资加快向中西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符合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对外资并购的引导和规范。优化投资环境,规范招商引资行为,纠正一些地方违法违规变相给予优惠政策和层层下达分解指标的做法。 要引导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完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措施,支持有实力、有信誉、有竞争力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加强引导和协调,避免企业在境外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办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进程,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制定,稳步推进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
2023-08-04 08:15:301

面临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措施??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的普遍现象。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抱持开放、合作和包容的态度,积极采取以下措施:推进自由化和开放化进程。通过自由贸易、投资自由化等措施,促进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推动全球经济的良性竞争,从中获取发展机遇,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遵守国际规则,维护公平竞争。国际监管与标准制定。制定国际性标准和监管规范,保障全球贸易及金融的稳定。此外,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和反腐斗争行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大投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强化企业和国家竞争力,增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实力。加强社会保障与人口管理。在全球化背景下,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人口管理政策,保障本国民众在全球化进程中能够享受公平的机会和福利,防止产生负面影响。总之,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抱持开放、合作和包容的态度,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争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实质性的好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加以应对和解决。
2023-08-04 08:15:373

个人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采取的政策和建议: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同世界历史进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市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深。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指责经济全球化本身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它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自己将永远落后。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为竞争的强者。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否认乃至拒绝它,既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会给我们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闭门自守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此,我们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但是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却比较缓慢,对外投资量尚不到世界对外投资的1%,这既与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引进外资的规模不相称,也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应一方面要发挥现有技术优势,扩大对有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对发展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考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2023-08-04 08:15:484

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适应和应对:提升自身能力:经济全球化要求人们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包括语言能力、专业技能、跨文化交流能力等。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实习、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来提升自身能力。关注全球化趋势: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全球化趋势,如贸易、投资、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情况,了解其对自己所在的行业和职业的影响,从而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环境。培养全球意识:经济全球化要求人们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思维,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加入国际组织、参加国际会议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全球意识。关注自身职业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影响,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提高自身职业竞争力。参与全球化进程: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如加入国际组织、参加国际会议、参与国际竞赛等,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环境中。
2023-08-04 08:15:551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重大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不平衡性、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应该全面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冷静分析、审慎应对。抓住机遇,智慧且勇敢地应对挑战。既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掌握、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2023-08-04 08:16:021

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应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完成我们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应以积极参与、合作的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应该着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 建立健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作用还须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其次,要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创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地多元市场环境。 (二) 确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尽快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 (三) 研究和实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和生产力的分配也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更大的动态的调整,我国必须做出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其中要着重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工业和服务业比重。 (四) 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保障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根本转变、逐步实现法治的时期,因此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本国法律保障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加紧修补和完善我国有关涉外经济法规,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贸易的法制环境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五) 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当前,我国尤其应该注重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区域合作,注重加强与APEC的经贸联系。要善于从战略的角度去分析,把进入区域化的APEC作为我国进入全球化的一个“试验场”和“练兵站”。综上所述,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参加经济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中国应该采取切合本国实际的开放步骤和措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唯一正确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稳步发展,保持特色,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和平等。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3-08-04 08:16:132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1.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2.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3.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原则。
2023-08-04 08:16:303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资源全球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获得的最主要的利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例如可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通过出口扩大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2、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全球化可以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中国经济由“短缺经济”类型向供大于求的“结构性过剩”类型的转变,导致了许多企业的关、停、并、转、破,促使这一时期下岗工人急剧增加。然而,就中国的国情而言,“发展是硬道理”,并不简单等同于GDP增长是硬道理。因此,面对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资源相对稀缺的最基本国情,中国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开放服务业,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就可以利用工业国的剩余资本,为中国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3、扫除市场改革现有的障碍全球化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建设,中国即存在发展动力的不足,缺乏新的投资来源和技术来源,又存在改革动力的不足,缺乏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抓住全球化机遇可以有效地解决改革和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中国可以借助外力扫除市场化改革中的障碍。全球化将引入外来竞争机制,带来压力和紧迫感,成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动力。4、融入世界经济中国必须继续融入世界经济中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占世界的26%;农业资源紧缺,耕地和水资源均只占世界的7%:能源不足。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只占世界的2.34%和1.20%;资本短缺,国内投资额仅占世界总量的3.4%;技术落后,国际专利批准数不足世界的1%。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有效地开发和进口农业、能源和矿产等国际资源,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5、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和知识差距全球化是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世界银行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首先就要缩小技术差距和知识差距,而缩小这些差距的主要途径不外乎在于: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扩大国际贸易、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证等。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经济全球化
2023-08-04 08:16:536

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包括推进政治...
2023-08-04 08:17:212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为社会主义国家打破思想禁锢、促进价值观念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利用世界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逐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30年,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是少数几个赢家之一。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导向,持续保持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整个世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作为全球经济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各国优势在全球密切交往中实现互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在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有利于中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有利于中国克服国内资源和市场的约束,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参与中发展壮大。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技术交流,许多跨国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并在中国各地建立了子公司,使得中国企业能够直接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刺激了中国企业规模和水平的发展,并为在中国建立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工业化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了有利时机。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促进其他国家市场更加开放,有利于中国利用国际市场、增加国际贸易、参与国际分工、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直接好处。 (4)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市场。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人才交流增长的速度将超过货物和资本的增长速度,人力资本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本。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和有关吸引人才政策的出台,中国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中国引进人才的力度和数量继续增加,与此同时中国也派出了大批优秀人员出国深造,学习别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这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每天都发生着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流动。通过这种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中国在影响着世界,世界也在影响着中国。国际性的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现象将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影响到中国,如果中国的经济结构存在某些类似的隐患,这些现象不可避免地要在国内出现。 近年,亚洲地区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尽管整个地区局势趋于平稳与缓和,但一些国家出现了局部动荡。经济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不断加快,亚洲经济继续发挥着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作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以其深刻的影响作用于各国经济,我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速经济改革,占领技术至高点 应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加强技术改革,占领技术的最高点,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包括贸易依存度和投资开放度,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为微观经济主体进入国际市场创造宏观环境。 2.加强和扩大对外交流 中国也要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中央提出来要“走出去”的战略。到国外投资,扩大对外交流,需要做大量工作,要熟悉当地的法律、文化、历史,还要在当地建立关系网。我国现企业第一步是找代理,第二步是设立销售办事处,第三步是设立生产企业。真正实现跨国经营的公司还是很少,所谓实现跨国经营的跨国公司,就是从全球的角度制定它的战略,能够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它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现在有些上市公司热衷于并购国外的企业,这个也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模式,但并购的时候应该重视市场和文化的差异。 3.健全机制,提高风险意识 随着参与全球化的加深,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领域都将有相当规模的交流,我国将更多地融入越来越自由化的国际金融市场,但由于我国金融体制还不健全,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要始终注意风险的防范和危机处理。建立风险防范意识和机制。全球化进程,使各成员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都受到挑战,面对较为频繁的外部制度的影响,内部制度冲突的机率与风险不断加大,存在着管理环境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这在短时期内是必然的,要注意形势研究及时提出对策。 4.适时开放,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使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的配置和重新配置变得越来越快,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影响深刻而频繁。适时开放市场,只有市场开放了,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同时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还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 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竞争力还处在劣势,因此在准入领域和准入时间上一定要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相适应。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中国企业是做了很大贡献,我们要把中国企业的实践经验认真地进行案例研究,上升到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专家学者要深入到企业里,总结中国企业的经验,然后上升到理论。这些应是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应具有的条件。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要想在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保持一定的地位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只有积极融入而不是回避和拒绝经济全球化,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强团结合作,维护自身的利益,国际组织应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们自身也应当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2023-08-04 08:17:361

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并将在这一阶段停留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前,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又要融入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迎接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跃然而上居于人前。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了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外贸结构的优化,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2023-08-04 08:17:461

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全球化

满意就采纳吧~
2023-08-04 08:17:542

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应该如何应对?

呃 莫非楼主是农大发展学院的学生....
2023-08-04 08:18:025

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面对以上挑战,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迎接各种挑战,尽快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3-08-04 08:18:192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困境与挑战体现在哪里,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1.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工业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在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2.经济全球化可能使我国产业结构低级化、边缘化。经济全球化虽使我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但无法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也无法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现代化。……3.国际经济运行中“游戏规则”的适应问题。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它们适应以自己为主导制定的经济规则和经济秩序,没有制度和体制方面的限制,只有协调各利益集团方面的困难。……4.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起点和实力决定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相对劣势。5.我国企业竞争力薄弱。在全球化趋势不十分明显的时期,我国企业在规模、效益、研发能力等方面表现得不尽人意……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否认乃至拒绝它,既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会给我们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闭门自守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此,我们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二、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供参考。
2023-08-04 08:18:291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如何积极应对?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使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品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查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是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这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级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2023-08-04 08:18:552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

问题一: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 (1)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因为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同时存在,但总的来说是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从积极作用来说,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消极作用来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环境退化等问题,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 *** 和经济安全面临挑战。 (2)态度: ①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因此,反对全球化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济于事的。 ② 发展中国家要抓住全球化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全球化之外是没有出路的。 ③ 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安全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要努力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 问题二: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 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 问题三: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可能加速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扩展到全球,造成贫富分化、环境退化等严重问题。  1.1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机遇:  (1)实现生产要素的互通。中国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的成功经验,在利用国际上的资金、经验、人才、技术等方面受益匪浅。  (2)降低学习管理经验的成本。跨国公司在攫取利润的同时,也必然带来其管理经验,我们将更有机会从管理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3)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1.2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危机  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存在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经济的动荡将成为常态。而国际经济的动荡和波及效应,会使任何单个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在与市场力量的对抗中都处于弱势。国际经济安全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将由此受到严重的威胁。  (2)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全球化不是天下大同,而是充满了强强之间、强弱之间激烈矛盾和斗争。20世纪是世界经济空前繁荣的世界,也是人类贫富最为悬殊的世纪。90年代是经济全球化进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南北国家差距持续扩大的时期。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低收入国家,其收入只占世界总收入的6%。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处在“信息贫困”中,将有可能被剥夺参与科技进步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机遇,两级分化由此会进一步加剧。  (3)强势经济易于导致经济霸权和文化霸权。当前,发达国家不仅控制着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现有的国际机构,而且是经济全球化国际规则的主要制定者,这一状况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十分不利的。某些经济发达的大国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给不听从其指挥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很大的经济困难,甚至使有些国家的产业陷入绝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高科技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却因客观存在的科技水平差距而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参加竞争。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自己的优秀人才被跨国公司尽行收罗的危险。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借此输出他们的价值观,以求从根本上确立长期的竞争优势,推行其所谓的文化全球化,建立文化霸权。  2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影响  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的国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1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有经济全球化的优势,获得的利益。  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高新科学技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发达国家掌握了经济全球化赖以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世界研究与开发的投资、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集中精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信息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而将传统工业和一般技术成熟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器,是实现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载体。目前,主宰全球经济局面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在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只有5家。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全球性的联合、兼并和扩张,进一步发展其高度发达和高度集约型的经济,使其产品竞争力始终高居世界领先地位。  2.2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 问题四: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积极性: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消极性:1、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拉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2、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3、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影响全人类根本利益。 另外,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影响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机遇:1、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 2、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参与国际竞争 3、调整产业结构 4、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高挑战:1、国家 *** 与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弧 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性企业,破坏生态环境 3、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发达国家利用金融资本、技术的优势压迫剥削发展中国家 问题五: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我国主张,我国需要世界各国“共赢”的全球化,所有国家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问题六: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它突出的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我国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成了新时期经济发展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从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同东盟的联系的史实中,我们的态度是: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拥有“双赢”的思维,抱着开放的心态,加强国际的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竞争,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在国际的竞争和合作中,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跟随世界发展的潮流。概括而言,就是辩证地看待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这一经济现象,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全球化的概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从历史上看,近2000年来世界出现过四波经济全球化浪潮。而本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发展具有新的特点。第一,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世界商品出口占全球GDP的比例超过20%,国际直接投资占全球GDP的比例为21%,而191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8%和5%。随着中国、印度、前苏联国家及东欧国家等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的规模正在空前扩大;第二,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劳动分工和资本流动已突破“中心”与“外围”的格局。过去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换回大宗初级产品,现在新兴市场经济体有能力生产并出口包括高技术在内的制成品。更重要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出现重大变化,十九世纪世界最大经济体英国拥有经常项目盈余并对外输出资本,而当今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拥有巨大经常项目赤字,并从新兴经济体输入资本;第三,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目前全球资本流动总量扩大,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过去国际证券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购买 *** 债券等少数领域;而现在的投资者拥有涉及众多部门的债券、股票及其他衍生金融产品;第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生产过程布局达到了新的水平。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不仅使发达国家企业将制造业生产过程转移海外,也将服务业部分业务流程外包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经营成本。服务外包使可交换的服务范围扩大,从而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浪潮不会出现逆转,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 *** 实行开放政策、新兴市场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等三大因素。科技进步的直接结果是运输与通讯成本大幅降低。航运、水运技术的改进以及通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不仅进一步降低运输和通讯成本,而且改进了全球供应链条的管理,加快了货物、资本、技术及人员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开放政策的直接结果是全球经济自由化程度日益提高。二战结束初期建立的......>> 问题七: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 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 问题八: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 (1)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因为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同时存在,但总的来说是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从积极作用来说,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消极作用来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环境退化等问题,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 *** 和经济安全面临挑战。 (2)态度: ①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因此,反对全球化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济于事的。 ② 发展中国家要抓住全球化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全球化之外是没有出路的。 ③ 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安全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要努力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 问题九: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我国主张,我国需要世界各国“共赢”的全球化,所有国家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问题十: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利: 1.经济全球化加快了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为我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3.经济全球化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广阔地了解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市场经济各种不同模式的利与弊,从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和选择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在参与中发展壮大 5.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弊: 1.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动荡和不稳定,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扩大,加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2.使我国身处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之中 3.使我国经济遭遇动荡的可能性增大,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4.我国面临如何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严峻考验
2023-08-04 08:19:041

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应如何应对

面对国际形势的新的挑战,中国必须实行大国外交战略。这一战略要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总目标服务,它的主要内容应以大国关系为主体,把中国与大国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上,协调好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推进世界的多极化、解决全球性问题等方面承担与中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以大国方式考虑和处理台湾问题,尤其是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体系的建设上中国应当发挥积极作用。
2023-08-04 08:19:191

顺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中国该怎么做

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应该:1.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注重科技创新,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使中国在全球化的分工中不再只是加工者;2.创造属于中国的品牌,使产品增加附加值,不再只为别人打工,挣点加工费;3.加强工业设计,使中国的产品更具吸引力;4.打造国家品牌,提高中国的国家品牌形象;5.注重文化宣传,建设国家的软实力;6.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在世界银行、IMF、WTO等组织中的话语权,与国际接轨,避免贸易摩擦,正确应对贸易保护主义.7.保持和形成中国的相对比较优势,使全球化对中国有利.应对政治多极化,中国应该:1.努力推动政治多极化,防止单极化和避免单边主义的危害;2.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国际合作,发挥好联合国的作用,树立联合国的权威;3.避免中国崛起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实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策略,注重周边关系,以多边外交来突破外交困境.
2023-08-04 08:19:291

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以实现民族和国家崛起?

  9月10日下午,《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的第一次会议上,与会各国前政要分别就中国与世界、中国与欧洲、中美、中俄关系,世界多极化与区域化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发言分析了在冷战后出现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中,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对多极化的影响。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连续保持了高速经济增长,这为欧洲商界提供了机会。在21世纪,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对保持今后国际秩序稳定的重要性比25年前中欧建交时要大得多。在谈到中欧关系时,欧盟前主席、卢森堡前首相桑特指出,支持一个强大和开放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今后欧洲将继续支持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之中,支持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中国的发展,是有益于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力量,还是会成为威胁?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的崛起正冲击着西方世界,使西方世界渐渐失去了它在历史上的中心地位,也动摇了西方和企图控制国际关系的超级大国的特权地位;但中国一再表示永远不称霸。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亚政策的理论失去了基础,美国在寻找新的对亚政策过程中,患上了“敌手缺乏综合征”,就把中国作为了美外交政策需要的新假想敌,这是冷战思维仍在作祟。美国不应把中国“妖魔化”,而应理解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理解中国不愿接受美国的教条。国家间建设性的合作关系是最重要的。  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在发言中指出:世界经济中亚太地域所占的市场份额急速增大。中国的改革开放路线强化了对外经济关系,更以沿海地区为中心投身到了亚洲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中国加入WTO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和国际接轨后均衡的经济发展,不仅对中国、对亚洲,而且对世界经济都十分重要。日本应该支持中国加入WTO。  在多极化发展进程中,大国间、大国与区域组织间发展相互信任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德国前总理科尔表示,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多极世界。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继续存在,但同时还有其他一些的重要力量中心:欧洲、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今天,欧盟有15个成员国。如果欧盟扩大的进程在今后几年或者几十年继续下去,那么欧盟将包括20—25个甚至更多的成员国。欧盟不想成为超级大国,它将成为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值得信赖的伙伴,一个经济上、政治上强大、稳定和自由的欧洲符合上述国家的利益。
2023-08-04 08:19:394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地球村”变成现实。 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并造成了诸如贫富悬殊,南北差距等一些列问题,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在新的环境下应如何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由于历史和自身原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但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恰当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扬长避短,迎接挑战,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加快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自由流动和配置,是经济国际化和一体化达到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表现。经济全球化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高潮,这有其必然性。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生产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在全球市场分开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地区之间的自由化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只有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历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原计划经济国家相继向市场经济转轨,完全意义的全球大市场才诞生。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规范资本主义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一统天下,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浪潮发展迅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进不,尤其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使商品贸易和流通加快,同时使企业组织进一步走向国际化,生产走向全球化。更为突出的是,资本流通已成为瞬间的事,全球金融市场连成一片,资金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随时流动。技术进步也使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技术在国际间的转移和流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新科技革命为经济的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支持,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即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其不得不面恰的一个重大挑战。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发展机遇。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国经济。试图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一些因素,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有极少数,大多数国家依然贫穷落后。如何摆脱落后的面貌,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拉大的经济差距,依然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难以解决的难题。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尽快摆脱落后的经济状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2000年联合国发布的《千年报告》指出:“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民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配也不平衡。全球化对许多人已经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伤害,这些力量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有的国家发展速度较快,而有的则远远落在了后面。 首先经济全球化尽管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发展,但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并没有受到公平待遇。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和资本优势,以跨国公司为工具,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施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不公平分配,使得南北差距继续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同样也在拉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康德苏曾评论说“贫困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速度是不能容缓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已成为爆炸性问题,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和平生活。 其次,它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内部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平等,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加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在发展中国家,受过教育或拥有资源或垄断权力成员,可以在发达国家之间自由流动或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受较少教育和社会地位低下的社会成员却与此相反。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一个高薪收入阶层会涌现,由此会造成收入严重集中化使贫富差距拉大,而贫困人口低下的生活条件损害着他们勤奋工作的意愿和能力并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面前,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应对,未雨绸缪,扎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 当今世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开放是世界每个国家的必然选择。发展中国家只有认清形势,积极进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争取主动,即克服“全球化”的弊端,规避“全球化”的风险,又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有利条件发展壮大自己。 首先,为了在“全球化”潮流中发展壮大自己,发展中国家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加快本国民族产业的发展,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要求。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亚洲“四小龙”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起步的,其工业化水平在50年代初期仍我很低,资本和外汇十分稀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00美元左右。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持续,快速增长,并且随着资本,技术的积累,它们又逐步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时入或接近发达经济的行列。 其次,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后发优势”,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相对于比较优势而言,竞争优势不仅强调发展具有成本基础优势的产业和产品,更强调促进发展适销对路的多样化的产业和产品,建立本国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全面增长。发展中国家或转型中的国家,情况更是如此。因此,发展中国家要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包括经济体制和科技制在内全面创新建设机制,以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优势。 第三、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团结合作,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推动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规则和制度的改革,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发展中国家选择加强本地区经济全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地区经济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地区经济合作即可以作为发展中国家逐步融入经济全球货摊一个初始或过渡阶段,也可以用来抵御发达国家的经济冲击。这就要求发展中国家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采取了谨慎态度,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2023-08-04 08:19:471

面对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实施对外开放?求大神帮助

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我国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除了正视和积极参与之外,别无选择。一方面,绝不能因为经济全球化可能会给我们带来风险,就置身事外,甘当观潮派。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我们必须树立起全球意识,具有世界眼光,以积极的姿态加入全球化进程,勇当弄潮儿,借助世界经济的舞台,实现振兴中华的大计。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不能对全球化抱盲目乐观的态度,不应把全球化理解为西方强国会自动放弃强权政治和掠夺政策,以及从此便天下太平,世界大同,而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有清醒的估计。(一)根据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对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提高国家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时的实力 在明确了国有经济必须重点驻守的产业领域以后,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国民间的民族产业资本。与目前经济全球化中资本过于张扬的情况相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以来甚至改革至今,民间资本仍受到过度的压制。资本受到各类政府机构和过时规章的歧视、排挤和随意浪费的现象依然严重,资本产权的界定工作迟迟难以完成。因此,中国的资本力没有得到应有发挥,甚至在民间资本较快积累起来的地区,资本外逃的现象相当严重。对此,中国倒是应该从政策上重新尊重资本(民间资本),给资本以应有的和合理的生产要素地位,尽快完善资本市场,保护资本所有者的正当权利。以使中国真正的民族资本迅速壮大起来,而能与市场上的国际资本相抗衡。同时,要大力加强相应的基础性经济制度建设。比如,民间创业的行政管理制度环境建设,中小企业的辅导制度建设,教育普及和水平提高的制度建设,科技开发和运用的制度建设,其他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及要素产权保护的制度建设。同时,为了提高国家和地方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成功度,一定要加快各级政治体制民主化的进程,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从大到小的有激励、有效率、有制约、有活力的各级政府。 (二)特别加强对金融市场完善化和金融监管高级化的力度 中国作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国家,货币金融的经营和监管还有很重的计划经济下财政性方式的印记。面对新的市场化环境,银行业不注重盈利性和风险性的同步提高,不注重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得中国经济的金融深化受阻;同时,金融监管部门满足于简单和低水平的监管方式,不愿放开民间金融,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在相当程度上名不符实,金融监管能力也无法提高。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正是以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为先锋的,一个没有管理民间金融市场经验的政府,恐怕是难以应对当今复杂的资本流动浪潮的。 1.调整我国利用外资政策,适当增加外债的比重,有步骤地开放我国证券市场。当前,我国已出现了重复投资和广泛的生产过剩(605种主要产品有80%即484种过剩)。但是,仍有许多经营不善的企业通过引进外资求得生存,于是出现了利用外资排挤中资、大量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排挤经营良好的大企业的劣胜优汰现象,加大了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而我国需要发展的新产业,或由于外方不愿转让技术,或由于我方要保持控股权和市场份额,无法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这种情况表明,当前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有一部分是不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鉴于发达国家利用外资的结构都是证券投资规模最大、债券次之、直接投资最少,我国也应调整引资政策,适当增加外债在引资中的比重,有步骤地开放股票市场(如首先开放证券投资基金),利用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多利用可以被我国企业自主使用的国外资金。 2.我国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对外投资。由于我国基本上处于单方向引进外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贸易顺差,被资本项目的逆差抵消了不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种情况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重复投资和产品过剩,表明我国已存在过剩资本(不能带来好收益的资本),因此,鼓励有竞争能力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特别是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应该提上我国的议事日程。 3.有步骤地、积极地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是逐步开放证券市场的需要,积极开展对外投资的需要,也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的需要。不能因为防范金融风险而放慢这一进程。人民币应实行自由浮动制,其汇率应由市场关系决定,这将提高人民币汇率决定的透明度,提高人民币的信誉。目前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实际上是对美元的钉住政策,而美元是随时对日元、欧元上下浮动的,因此人民币也被动地对日元、欧元贬值、升值,这样,人民币的价值就被扭曲,独立的货币政策就打了折扣,不利于人民币的信誉,不利于人民币将来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三)积极发展国际贸易,注意控制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扬长避短,一方面可以发挥自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如中国的纺织和服装产品出口以及旅游服务),另方面可以在引进国外较高技术产品过程中争取到一个新技术消化吸收的时间,以开发出自己的新技术产品(如中国的家电业和电脑业)。这样,可以促进中国自身的资本积累和二元经济转型。只要掌握好贸易发展的进程,国际贸易是比较有利而比较安全的。相反,国际资本的流动就不一样。尽管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不使用国际资本几乎就不可能。但是,国际资本的投机性和不确定性太大。我们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要注意分析各类资本的背景和结构。尽量引进比较稳定的资本,防止短期的“热钱”性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冲击。 (四)以积极的态度推动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建设,尽中国的所能去维护一个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尽管中国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建立一个全球各国经济进行分工合作的制度基础,也难以充分影响发达国家采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行动,甚至可能将面对经济全球化因其无序的扩张而在不久夭折的不利局面。但是,即使在万一发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崩溃而我们不得不关上大门之前,我们还是要尽量利用全球化的机会来加快我们的发展。因此,我们就需要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和政治活动过程中,努力尝试推动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建设。因为,形成合作共识的国家越多,则从事这方面努力的力量越大,因而越有可能将目前的大致尚存的和平和发展局面延续下去。 总之,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树立积极辨证的防风险意识,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竞争中增强实力。世界上一些小国家面临经济全球化的风险绝不比我们少,他们能够勇于参与,借势长势。相信我们也一定能够趋利弊害,化解风险,展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与风采。我们不能因中国是一个大国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妄自菲薄。正确的方针应该是既要积极大胆,又要从容谨慎,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不断拓宽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空间
2023-08-04 08:19:572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

首先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应该积极的去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在应对时,引进外资,经验,技术,还得努力的去防止全球化下的文化侵略,等等。对于发达国家来讲,则利益较大,而且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将污染的产业更加便利的转移到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对于经济全球化,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要积极的应对,也要做好最大的防备。
2023-08-04 08:20:292

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高3的政治题:1.推行引进来“走出去”2.制定正确政策,发展自己3.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4.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呵呵,我去高中课本找的...下面的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国际经济关系体制,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的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它包括生产、市场、资金、科技开发与应用、信息的全球化(国际化)五个方面的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下定义:“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2)越来越多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为其提供了政策保障(3)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是其直接动因(4)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导致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跨国公司在数量与质量上的空前发展(2)国际分工细化深化(3)国际贸易深化与扩大化(4)国际资本流动加速(5)金融体系风险加大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找更有力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但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的扩展,它又有利于发达国家维持国际经济旧秩序。经济全球化将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均等、不公平的竞争机会。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富国愈富,穷国愈穷。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而发达国家由于在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因此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处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从不利方面看,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且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6、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措施经济全球化应是“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为达到上述目的,关键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7、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A、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关键是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制定正确政策,发展自己。B、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C、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切实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壮大自
2023-08-04 08:20:393

如果要弄懂各国经济关系该怎么办呢

首先,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以国际互联网作为载体的操作方式,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其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成为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思之窗】,然后思考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冷战期间存在的两个所谓的平行的市场,随着冷战的结束不复存在,市场经济成为全球通行的机制,也促使经济全球化在冷战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致辞时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总之,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如何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本课的难点。其一,难在理论化的内容多。其二,难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作用。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市场机制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而经济全球化又是在西方发展模式推动下发展的,因此,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特征,从而使全球化所创造的财富不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导致全球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建议从几个角度把握: 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优势的技术、资金、市场) ③发展中国家:机遇:有一定的进步,改善人民生活。 挑战:落后技术、资金、市场,经济安全、政治压力… 在对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的理解上,教师应认识到,首先,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这是不利的一面。其次,经济全球化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中国当前正进行的对外开放,实质上就是在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这一机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所以,建议教师在处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时,一定要强调机遇和挑战并存,否则,接下来很难向学生解释中国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 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教师应从三个方面把握:第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无法阻挡。第二,发展中国家应抓住机遇,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经济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第三,还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上网查询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的个案,尤其是结合当前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热点话题进行分析讲解。 二、第二目“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本目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成立的目的及意义,并简单阐释了目前的发展情况。世界贸易组织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教材在第22课分已经补充介绍了有关关贸总协定的知识。所以,学生有了知识铺垫后,比较容易接受世界贸易组织的内容。教师应将关注点放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意义上。 1.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 世界贸易组织是从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虽然关贸总协定自生效以来对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抑制贸易保护主义、促进贸易自由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国际贸易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对国际贸易规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关贸总协定作为一项临时的协定存在许多弊端,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法律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贸易多边体制。 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目的: 成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它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是规范国际贸易、维护公平贸易的经济组织。 目的: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 建议教师适当补充:国际贸易组织的原则: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国际贸易组织的职能:“世界贸易组织,如果大家要记清楚的话,基本上就干三件事。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龙永图 3.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截至2006年4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有149个成员。其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0%。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4.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意义: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标志着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对所有成员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各成员国必须进行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调整,以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管理全球贸易的要求。这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世贸组织的影响和作用要远远大于关贸总协定,它比关贸总协定组织更严密、规定更严格,解决贸易争端的能力更大。 三、第三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本目主要介绍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而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中国带来的各种变化正逐步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中国应如何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际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程:1947年,中国参与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创始成员之一,后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努力。1995年11月,中国“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直至2001年11月10日,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会议上被正式批准加入该组织。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议教师从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探究: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收益和风险上并不均等,但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改革现行不合理的游戏规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和经济新秩序。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目前,与世贸组织成员间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90%,来华落户的跨国公司多来自世贸组织成员。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对世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 对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1.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2.可以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机遇。3.有利于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4.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享有各国开放市场带来的机会和好处,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挑战:1.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2.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中国会有许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可能被淘汰。3.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 建议教师通过数据、图表或者教材中的【历史纵横】说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教材没有大篇幅叙述中国应对机遇与挑战的对策,建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时事问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本课以教材引言的案例为切入口,通过从图片、文字材料获取信息,设计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波音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分布图”,说明美国制造的波音747飞机的零部件除自制外,还有来自6个国家的2万家企业制造。引导学生思考:波音公司的案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讲授新课: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简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继续以波音公司为例,提出问题:波音公司的零部件在美国能否生产?波音公司为什么把某些零部件生产舍近求远放在国外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追问拓展:波音飞机的这种生产办法,对零部件生产国的经济有何影响?这种生产方法最大的受益者是谁?你如何看待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这种生产方法,如果在20世纪以前能否进行?为什么?教师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归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并得出结论。 3.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时事新闻中人们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不同反映的图片,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以辩论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充分辩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强调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促进世界共同繁荣。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什么?关贸总协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又有哪些局限性?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目的是什么?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鉴于教材篇幅有限,教师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宗旨、职能、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适当补充,并通过数据材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片断:2001年11月10日晚18时39分,随着WTO第四届部长会议主席卡迈斯手中的一声木槌响,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13亿中国人翘首以待的梦想瞬间化为现实。学生思考:结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谈一谈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世界和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教师通过“走向世界的海尔”和“美国对华彩电倾销案”正反两个事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对外贸易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国企业要积极面对,沉着应战,对内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外熟悉世贸组织规则,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2023-08-04 08:20:461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就是经济的共融,机会多,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很多机会,带动内需,经济快速发展,实际点就是钱开的多。挑战就是国内的创造性太差,国内还是以制造业为主,没有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
2023-08-04 08:20:573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应该怎样做?

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要积极的去把握机遇 勇敢的去面对风险与挑战。 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加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感、幸福感、获得感。 我国要顺应时代潮流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不同人群 ,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2023-08-04 08:21:494

中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急急急!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同世界历史进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市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深。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指责经济全球化本身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它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自己将永远落后。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为竞争的强者。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否认乃至拒绝它,既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会给我们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闭门自守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此,我们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但是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却比较缓慢,对外投资量尚不到世界对外投资的1%,这既与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引进外资的规模不相称,也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应一方面要发挥现有技术优势,扩大对有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对发展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考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二、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并且注重自主吸收与创新,从而实观生产力的跨越。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21世纪的全球竞争实质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随着全球化力量的不断扩大,世界经济正在被推入一个无国界竞争的时代。国际竞争方式除传统的国际贸易外,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竞争对手分别在对方国土上投资设厂,一国国内的自然禀赋资源成为本国民族企业和外国跨国公司及子公司共同分享的竞争要素。各民族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更多地依靠人为创造的生产要素,如科学、技术、人才的比较优势。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为新的稀缺资源,特别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人才出现了世界性的短缺。因此,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对我们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树立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一方面,有组织地进行人才开发,把对人才的投资看作是使经济真正现代化的投资;另一方面,积极地保护人才,把对人才的保护看作是对民族经济的保护。只有把人才的开发与保护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三、加快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这种创新系统应包括知识理论创新系统、知识理论传播系统、技术创新系统、技术应用系统。今后应扭转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的局面,企业应该既是生产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就是说,应该建立以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据《1999年世界竞争力年鉴》统计,研究与开发人员在企业中的比例,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 70%,美国则在 79%以上,而我国却仅占28.6% 。这种科研与企业相脱节的现象,严重阻碍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同时,企业应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取得联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四、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 。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为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整体处于劣势,故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处于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内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不仅由企业竞争力体现,而且涉及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是需要动员各个领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行为,必须有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配合;政府必须从宏观上对如何发挥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制定政策,并加以规划和指导。具体说来,发展中国家在制订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必须首先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例如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更应该慎重。急于开放金融市场,必然给国际投机势力以可乘之机。事实证明,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存在着重大的风险。无视这些风险,不严加防范,就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要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要保持自身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引入外资要适当,汇率制度要合理;二是要建立多重金融防线,这些防线应该包括:国际资金与国内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引进的国际资金中的贷款资金与股本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贷款资金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适度比例防线,股本资金中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适度比例防线。其次,要保护民族产业并适时地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产业结构是整个经济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它决定了整体结构的性质、进程和发展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往往已经不取决于一个国家本身,而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全球化的因素。一方面积极扶植本国的支柱产业,通过WTO的保护幼稚产业条款和保障措施来对重点产业给予一定的保护。另一方面抓住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从而加快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五、维护本民族发展空间和国家经济安全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任何国家都不能不加大开放程度,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按照有关协议和世贸组织的有关原则,我们必须在整体上推进贸易自由化,实行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经济实力不足,经济结构脆弱等问题存在,极容易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为此,应大力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预警能力,加强金融法制建设,严格规范金融秩序,加强结售汇管理以及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涉外机构的外汇管理等措施,防止和控制国内资本的大量外流。此外,应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经济全球化现有国际经济规则只有利于资本力量雄厚、交易技术强的发达国家,而受到冲击和损害的主要是发展国家。我们倡导的新的游戏规则,必须是平等的规则,起码是不以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为基本特点的规则。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仅要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注意国家经济安全,强化商战意识,还要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新的规则要坚决制止投机资本严重损害某些国家和民族经济利益的败德行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金融败德行为对国际经济发展的破坏作用是极大的,而目前尚没有对国际游资的投机性行为进行规范。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新的平等的游戏规则,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而斗争。我国政府要对国民经济的幼稚部门、关键部门(如银行、电讯、粮食等)实行快慢不等的分期开放的方针,不搞一刀切。另外,要善于利用已有的法规和惯例(如:例外条款、反倾销手段、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灵活的汇率、高消费税等)来保护自己。中国是一个大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大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决定我们不可能简单接受国际分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须有所作为。 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大量资金,提供资本及生产资料,促进经济结构的演变;还可以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增强商品经济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国际生产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极不利的位置。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优势,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为改善贸易条件,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时,必须注意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国际市场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带来的损失;同时大力发展进口替代产业,减少进口开支;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因主要贸易对象国经济的波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还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灵活的贸易政策,调节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优势,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贸易及国际旅游服务等。总之,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对外商品贸易,积极发展对外服务贸易,以增强综合竞争力。七、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 。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从长期看,取决于他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 八、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薄弱,单个发展中国家根本就不具备同发达国家相抗衡的能力。要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使本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地域相同或情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团结起来,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彼此开放市场,以求实现更大规模经济和强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的能力,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探寻经济发展的出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家更深刻地认识到联合自强的重要性。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许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一方面还应该加强,以地区经济一体化应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有重要意义,但也增加了很多风险,我们现在要寻求将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最大化、将风险最小化,在两者之间取得最好的平衡,建立起适应条件变化的规则,以及合理的国内政策。
2023-08-04 08:21:591

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总的来说是趋利避害。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化的大环境下,避免经济全球化对个别国家的过重伤害。像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一条好的道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同多个国家建立邦交。
2023-08-04 08:22:072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形成的新国际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比较优势,分阶段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要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采取谨慎态度,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能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流中去,是我们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尽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有不同的看法,它作为一种趋势却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今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试图脱离这一趋势而寻求独立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那些希望国富民强的人们,不管喜欢还是厌恶,都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并且是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流中去。然而,有趣的是,不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如何,愿意还是不愿意,能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主流中去,本身就是一个不以他们意愿为转移的问题。以资本为例,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被看作迄今为止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的确有大量资本在寻觅着投入的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在你所希望的时间投向你所希望的地点。据统计, 80年代后,国际资本的80%在三角地带(美国、西欧、日本与“四小龙”)流动,多数发展中国家被排挤到边缘。198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吸收了世界流动资本的55%, 1990年这个数字下降到2%。而“大多数贫困国家和地区,除了国家捐赠、多边援助以外,几乎没有获得任何外援资本。[7]这不奇怪,资本是要“吃东西”的,没有利润的地方它绝对不去,因此,必须“诱”之以“利”才能获得资本。推而论之,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主流中去,要以做好许多事情为前提。  能否保持输出输入过程中系统的平衡是我们面对的第二个挑战。经济全球化固然开拓了市场,但该市场是双边的而非单边的,当本国产品进入对方市场时,对方的产品也大量涌进本国市场。由此产生输出输入过程中系统的平衡问题。输出输入过程中系统的平衡问题不是简单的贸易平衡问题,而是商品进出口过程中,特别是商品进口过程中,以国家为单位的社会有机体或社会系统的适应问题,即我们能否应对滚滚而来的强大的西方物质欲流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冲击。其中包括,电子、通讯、汽车、农业种植业等比较劣势经济的生存发展问题,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国经济的自主性、合理性问题;结构调整和高新科学技术应用带来的就业压力问题;金融业、商业服务业所面临的国外同行的残酷竞争问题;国际金融市场、商品市场波动,大量资本出入所产生的金融风险问题;西方影视音像产品的冲击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矛盾问题,等等。如果我们不能在输出的同时妥善解决输入带来的上述问题,中国社会机体就会发生畸变,中国社会发展就会遭遇重大挫折。虽然迄今为止尚未听说哪个国家因入世而有灭顶之灾,但已有报道说,拉丁美洲的经济学家认为,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对拉美国家来说,只意味着进口的大量增加,而出口的增辐则很小,其直接后果是拉美国家外贸赤字增加,竞争力不强的本国企业将受到沉重打击。[8]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不能应对进口的挑战,市场的开拓就根本不是机遇,或者勿宁说是他人的机遇。  现有经济体制、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怎样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我们面对的第三个挑战。如前所述,资本投向某个地方是为了利润,资本所有者进行投资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保证自己所获得的利润能够返回手中。为此,无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  是跨国公司、财团以及它们的代表——国家政府,都诉诸规则,要求用具有契约性、同构性、高效率的规则保障自己的权益。各类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也要求有一套统一的规则并加以执行。这套规则就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国家的体制或制度,包括其  结构、功能和机制。它们构成该行业、该部门、该国家“投资环境”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国家现行的经济体制、结构和机制脱胎于计划时代, 20年间虽经改革而有很大变化,但对内距离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外距离以WTO为代表的现行国际规则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改变这一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状态的办法似乎一目了然,这就是以“接轨”为取向,深化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WTO的规章制度、现行国际经济交往规则,主要是由西方国家或以西方国家为参照制定的,其基本精神是自由化、私有化、放松经济管制,这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设定存有差异,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有抵牾。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不能扬弃传统而与先进文化同道,其生命力将会渐次枯竭;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倘若照搬他人的模式,则会重复东施效颦的故事。  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机制转换,就面临着既要“接轨”又不能照搬、既要民族特点又要时代精神的复杂性,能否从多重矛盾的纠缠中走出一条新路,成为中国能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主流中去和能否在输出输入过程中保持机体平衡的要旨所在。因为,无论引进外资还是开拓市场,从根本上讲,都离不开顺乎历史、合乎国情的制度创新。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说,制度创新具有核心地位。
2023-08-04 08:22:161

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应当:1、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2、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3、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原则。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1-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23-08-04 08:22:371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应当:1、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2、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3、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原则。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1-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23-08-04 08:22:431

对经济全球化作全面理解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世界各种矛盾在深入发展,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突出起来,甚至酿成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更加恶化,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世界的发展也决不能长期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国际形势的剧变和动荡促使世界人民进一步觉醒。具有共同历史遭遇的发展中国家维护独立主权、团结合作的趋势正在加强。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册第34-35页 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乃至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世界贸易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幅度。科技革命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这样一种全球经济的发展肯定不能长久地建立在少数国家发达、多数国家落后的基础上。世界经济需要新的动力,世界市场需要新的补充。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盛,是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 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们的落后和贫困,主要是历史上殖民主义统治以及现实的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出发,已经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只有走这样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这一潮流在新的世纪中将会更加壮大。在我看来,如果说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国际局势演变的一大特征,那么它们在经济上的腾飞则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数十亿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桎梏,将为各国提供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为新兴科技和产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给全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兴盛,还将为多极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础,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旺发达,将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贡献。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1995年11 月19日),《人民日报》1995年11月20日 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共同努力》(1997年4月23 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第2469页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扩大军事集团、加强军事同盟,无助于维护和平、保障安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 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 编》上册第41-42页 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有这样几种趋势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世界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经济市场化、贸易与投资国际化、区域经济合作化的步伐加快,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增强,摩擦和竞争也在加剧。全球市场、资金、资源的争夺矛盾更加尖锐,世界范围的贸易竞争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越来越激烈。二是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各国更加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国际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下一个世纪将进入信息经济、科技先导型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时代。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是国际金融越来越活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近些年,国际资本流动加快,但金融风险也随之加大,金融市场动荡不定,特别是今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风波,波及世界许多地区。我们要密切注视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努力做到趋利避害。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12月9日)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向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如何维护自己经济安全的新课题。 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各国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重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11 月18日),《人民日报》1998年11月19日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 《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5月30日) 当前,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继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仍然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尽管天下仍很不太平,但在较长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但这一历史方向不可逆转。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当代世界矛盾,全面审视和平力量和战争因素消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判断。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11月15日) 展望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三个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近年来,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促使传统产业发生变革。新产品层出不穷,高科技产品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西方国家企业购并风潮迭起,大大提高了它们抢占市场、垄断技术、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二是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将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三是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张,引起了投资方式和国际分工的变化,加速了生产、投资、贸易、金融的全球化,密切了国际经济联系,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带来了风险。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利用机遇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相对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策略把握不当,其金融、经济就会面临风险和冲击。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全面分析国际经济形势,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和正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努力使自己发展得更快、更好。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11月15日)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责任,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 《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9月6日),《十五大 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353-1354页 现在,国际局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新世纪里实现世界的健康、稳定和普遍发展,是摆在各国人民和政治家、企业家面前的紧迫课题。 必须看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仍是相当不平衡的,南北差距不断扩大。我们应该全面审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加强对这种进程的正确引导和管理。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众多的创业机会,但也伴随着更快的技术创新、更短的产品寿命周期、更快捷的资本流动和更激烈的人才竞争。这就要求国际社会应对资本的跨国流动加强有效监管和合理规范,并制定和实施适应市场迅速变化的新的经济技术国际规则,也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 ——经济全球化,由于发达国家的主导,使各国各地区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和水平进一步出现差异。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发展更趋艰难,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我相信,亚太经合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区组织,在促使经济全球化进程朝着趋利避害、有利于南北国家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方面,应该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二○○○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的演讲》 (2000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2000年11月16日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走向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新世纪初期,世界各大力量和地区性强国或国家集团,将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进一步彼此借重,相互牵制,竞争共处。由于世界民主与和平力量的壮大,未来的多极化政治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列强争霸的政治局面。这种多极化是与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它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2月11日) 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 同时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现在,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 《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2月11日)
2023-08-04 08:24:231

如何应对又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自由足球怎么看数据
2023-08-04 08:24:343

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应该如何应对?

  我们老师给的标准答案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  (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2023-08-04 08:24:401

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1)深化对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和国家自主相互关系的研究,根据我国的特点和国家利益,形成中国自己的全球化战略和全球治理战略。要正确看待全球化及其对国家主权的挑战。一方面,要看到全球化及其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其国家主权的性质和要素,以及实现主权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任何国家都必须顺应这种变化,而不能躲避这种挑战。另一方面,同样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化进程的操纵者和全球化规则的主要制订者,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其国家主权特别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的伤害。因势利导地积极迎接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而不是消极地对抗和躲避这种挑战,是维护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唯一正确方向。(2)深入分析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各种观点,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全球化理论和国家主权理论。这样一种新的理论,必须充分体现中国的国家利益,同时充分吸取各种合理的理论观点,具有很强的理论说服力。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始作俑者和主导者,全球化的性质、特征和利弊在西方国家展现得更加充分。身临其境的西方学者对全球化的经历更长,感受更丰富,对全球化的利弊也有更清楚的认识,所以,他们对全球化的各种观点对我们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但是,西方学者与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毕竟处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即使他们怀着最虔诚的“价值中立”动机,做出最客观的分析,也难免某种潜意识的片面性和偏见性,如不少学者不自觉地体现出来的那种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所以,一种全球化理论和国家主权理论,若没有充分吸取发展中国家学者的观点,它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此外,一些西方学者的全球化理论和主权理论直接或间接地是为其政府的对外政策服务的,一些国家也正是利用了某种全球化理论、全球治理理论或主权理论来推行其霸权主义政策的,对此,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警惕和针锋相对的措施。(3)想方设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强国之本,也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根本途径。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竞争的根本所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国家的经济总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国防力量,是增加综合国力的基本途径。但是,在全球化时代,综合国力的其他要素也变得日益重要,例如,国民的文化、教育、心理和身体素质,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国家的人才资源和战略人才储备情况,政府的合法性与凝聚力,社会的团结和稳定程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等。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在全球化时代,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主权,仅有经济的和军事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政治的、文化的和道义的力量。(4)继续加大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发挥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主权的结构和功能在全球化挑战下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国内政治权力和国际政治权力的重构过程。正像全球化过程一样,国家主权的重构过程对于民族国家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应对失策,国家主权就将受到损害,而应对得当,国家主权就会更加巩固。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国际社会合作,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构,特别是参与国际规则的制订,在全球治理中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作用,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主权的正确选择。全球治理已经是国际社会的一种实际需要,是目前唯一可抗衡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新帝国主义的现实选择。倡导一种民主的、公正的、透明的和平等的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的道义力量所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应当在全球治理中主动肩负更多的道义责任。(5)改进政治教育的方式,增强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公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公民效忠国家的基础,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传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正在遭受全球化的强烈冲击,应当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及时调整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的方式,改善政治社会化途径,培育和强化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培育与全球化要求相适应的政治认同,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充分吸收普遍的人类价值,将它融入传统的政治价值之中,成为我国政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要将爱国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区分开来。爱国主义的基础是国家利益至上,但是,国家利益与公民的个体利益及人类的普遍利益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从根本上说,它们应当是统一的。所以,热爱国家并不必然排斥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和超越国家的人类利益。最后,要引导公民将其国家认同的重点,首先放在民族国家的政治价值、法律体制、传统文化和根本利益上来。 (6)建立整体的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全球化时代也是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国家安全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家的安全战略应当做相应的调整。领土安全已经远不是国家安全的全部内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和人才安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因此,我们应当有一种新的整体国家安全观,除了维护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和国防安全以外,也把降低金融风险和经济依赖、保障战略资源储备、保护战略人才、弘扬民族文化、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物种安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等,提高到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自主的高度,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信息、资源、人才、生态等多个方面增强国家抵御全球风险的能力,保证我国在全球化时代的独立自主。总而言之,全球化确实已经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国际政治的权力格局正在处于重构之中,国家主权的内容和形式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维护国家主权的策略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继续将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民族的凝聚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树立新的整体国家安全意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巩固国家主权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根本之路。
2023-08-04 08:24:501

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通过一带一路脚踏实地的推进生产力进步和市场扩张,实现资本生产再生产的可持续。同期,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将持续停滞,甚至萎缩,他们的资本再生产建立在了持续衰落的实体经济基础上,不断泡沫化,这是难以维继的。
2023-08-04 08:25:002

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以实现民族和国家崛起?

这个问题回答的角度很多,不知道我的观点你能否接受。1.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屹立了已有数千年。纵观几千年来的起起伏伏,都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所导致的地区性差异的结果。在面对全球一体化的趋势面前,我们中国应当提升自己的经济水平,适当的帮助一下用困难的国家。继续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和消费环境。加强金融系统监管和大力开发金融项目,有助于国民经济的迅速调整。整合不必要的资源,使其达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加大与国际市场接轨,引入国外的好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我国产品的竞争力。2.面对多极化的趋势,我们中国应当和各国携手面对任何风险。只有分散了所必要的风险,才能把大家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多极化当中,中国应当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独立自主的发展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面对人民的需求的不断增加,应当更好的分配,用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深入解决居住和就业问题,是保持我国健康稳定的唯一办法。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是与世界各国搞好关系的基础。面对严酷的包围形式,我们中国应当釜底抽薪杀出重围,全面深化与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组成亚洲和平与民主三角联盟。面对阿拉伯国家的社会动荡,我们中国应当积极的伸出援手帮助他们。
2023-08-04 08:25:102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怎样?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表现: 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影响: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相互分工、相互依赖、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要求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经济通过优势互补、相互分工、相互投资和交换,市场得到开拓,技术得到进步,生产得到发展。世界各国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走在了前面。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学习、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和积累的一切优秀的先进文明成果和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通过相互交换和学习借鉴,来发展自己。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越是对外开放,请进来、走出去,把经济融入世界,合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全球化的机遇,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就发展得越快。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至今并没有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及掠夺性质。全球经济仍由少数发达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所左右。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技术和资本优势,得以支配全球分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环境资源,占领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它们垄断世界金融,主导世界金融体系,使世界市场服从自己发展的需要,成为资本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它们还掌握着制定市场经济规则的权力,具有操纵市场经济秩序的优势。它们可以决定哪些国家是“市场经济国家”,哪些不是;决定哪些产品可以出口,哪些不能;决定进出口产品的标准和价格,动不动就设置门槛和障碍,对方只能执行、服从,而无讨价还价的权利。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全球化,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但对这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不能听之任之,任人宰割。我们具有自己的制度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和传统历史优势。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的弱点是总体实力弱、科学技术水平低、大量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低。  应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即使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的同时,制定了一套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2023-08-04 08:25:202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2023-08-04 08:25:303

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面对经济全球话,首先要有正确的知道思想作指导,坚持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他们的指导下,不失时机的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其次,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但要避免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尽量避免竞争中被边缘化的趋势第三,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和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基于此,发展中国家要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当然也要有完整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劝解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023-08-04 08:25:391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挑战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1.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与调整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都与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相关联。经济全球比已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相互渗透、相互依托,联系越来越紧密。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各种负面影响,改善国际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经济就难于顺利发展,甚至可能陷入危机,而发达国家也不可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保持经济的良性增长。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建立一个在权利与义务平衡基础上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成为推动全球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要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地发展,发达国家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面临的困难,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为一些最贫穷的国家减免债务,并扭转对穷国援助下降的趋势,而不能只是片面要求发展中国家进行改革。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应在多边协作领域就金融、贸易和债务问题不断加强协调与合作。在涉及有关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的谈判中,要充分协调立场,共同提出一些反映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主张,增强在与发达国家谈判中的地位,以促使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逐步得到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当面对现实,调整立场,“求大同,存小异”,共同努力推进国际经济环境的调整与改革。这样做符合世界各国的长远利益。 2.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 通过参与全球化壮大自己,这是改变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径。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世界范围内正迅速进行。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如何抓住时机,充分利用不同发展阶段自己具有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提高竞争力,找到本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准确位置是发展中国家顺利融人全球化潮流的关键。这里应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新的国际分工对传统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现今,已不能仅仅从一些相对不变的有形因素,比如劳动力供应量、土地、其他自然资源状况来衡量一国的优势。而应从新的视角来认识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使得那些依靠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生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经济落后和收入下降的处境,相反,那些成功地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知识、技术方面差距的国家,则从技术进步中获益,使本国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因此,在新的国际分工条件下,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已成为顺利融人世界经济的重要环节。但这同时也表明,欠发达国家,如何在以巨大努力加速实现本国工业化的同时,跟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这样双重的压力,重新审视过去的发展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就显得十分重要。对那些最不发达国家来说,显然这是十分艰难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短期内不可能解决。它们仍应从本国现有条件出发,加快国内经济改革与调整,促进本国的市场发育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由于农业、采矿业仍是这些国家的主导经济部门,因此,应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继续推动矿业生产,不断提高经济水平;在充分发挥本国资源优势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外国投资和先进技术,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的经济结构;不断扩大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同时加强与本地区及地区以外国家在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在当今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尤显重要。  第二,知识经济的到来意味着劳动者素质的差别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是保证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也是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基本手段。目前,全球化的进程虽然没有促使整体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但高层次管理人员和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动大大增强。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智力外流。这种“自由流动”使发达国家受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非洲这样的落后地区受损。自1990年以来,非洲每年流往发达国家的各类人才达2万人。目前,一方面非洲国家急需的人才十分短缺,聘用了约10万名外国专业技术人才在非洲工作,另一方面,有150多万非洲人才在发达国家工作。为此,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各种措施留住本国的技术人才,阻止人才继续外流,也是发展中国家需要解决的另一难题。
2023-08-04 08:25:562

在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应如何应对

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二、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建议 一、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加国际竞争。 二、 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的规则,加强国家的经济安全防范。 三、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 发挥政治、经济大国的优势,积极倡导建立全球化的新规则。 五、加大科教的投入,创造知识资源,以确立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根本之策。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进步。我国只要能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并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经济全球化就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2023-08-04 08:26:261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1.经济全球化导致关税壁垒削弱,有助于扩大出口,方便优势产业走向世界;2.有助于促进国家间的经济互惠,从互通有无中互惠互利;比如进口原材料,高科技产品,出口自身的优势产品;3.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双方政治关系,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美关系了,双方的经济依赖度已经相当高,政治措施已经不可能忽视经济方面的影响;4.吸收先进国家的经验技术途径更为方面,方便技术发展;5.激烈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意识,促进优胜劣汰。弊端也很多:1.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风险加大,2.弱势产业难以生存,导致大量倒闭,尤其是与国外差距过大的产业,不过这方便政府一般会考虑,开放前会给这些产业争取一个缓冲期;3.经济交流的加深不仅仅影响政治关系,使得其不至于手段过激,同时也会导致良好的政治关系因为经济摩擦而产生政治冲突,4.国际贸易存在一种剪刀差,不在上就在下,加大贫富差距。
2023-08-04 08:26:373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体系转型、和谐世界建设与人类文明进步。  一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三)促进安全内涵扩展。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  (四)促进国家主权转移。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仅1990至1998年,国际组织就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WTO在其《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WTO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DSB)。的确,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家主权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向各种各样的其他非政府国际组织转移社会权利。全球化还促使一国的国内规则尽可能与国际规则协调与一致。  (五)推进国际体系转型。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国际组织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和“问题国家”得不到有效制约。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日渐乏力,其调整、完善和转型乃大势所趋。今后几十年内新的国际体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由于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有利于多强不利于“一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变化,“一超”与多强、南方与北方两个力量对比失衡问题有望最终解决。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经济大国将重新洗牌,中国将跃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印度、巴西将跃入前10名,另有部分发展中大国将跃居前20名。美、中、欧、日、俄、印度、巴西等新的各极之间利益融合与相互依存度提高,彼此发生尖锐对抗与全面战争的危险性降低。二是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共同主导。将来随着美国“一超”地位和西方力量优势的逐步丧失,西方的主导地位将难以维系,多极、西方与非西方将共同主导新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民主化将得到发展。三是国际组织作用增强。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将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强化,对大国和“问题国家”的约束将得到加强。四是国际治理多样化。全球性问题增多将促进国际治理模式多样化,如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大国共治与中小国家共治、全球性国际组织治理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治理等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五是和平渐进性。以往国际体系的变革都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这一次国际体系转型可能在保持总体和平状态下通过大国之间、南北方国家间的斗争、协商、妥协以渐进式改良逐步完成。  (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础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超越。二  我们在看到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逐渐积累的负面作用也不能忽视。  (一)经济危机。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传导的速度、影响的深度可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世界经济危机。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最终会威胁全球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失业问题突显,社会风潮增多。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机率都在增大。  (三)大国对抗。有的国家背离全球化的演进方向、背离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没有放弃搞霸权主义,没有放弃搞战略扩张,没有放弃搞军备竞赛,没有放弃遏制其他新兴大国。特别是它还将在一二十年内保持战略优势,一旦摆脱当前的战略困境,仍有再次挑起大国对抗的可能,那将对国际体系的转型、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产生严重危害。  (四)地区动荡。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可能使用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使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  三  置身全球化浪潮,要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  完善国家发展观、利益观、安全观、主权观与国际秩序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五个统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化发展间良性互动。摒弃绝对排外的国家利益观,远离霸权主义那种维护一己私利的国家利益观,把更多的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纳入国家利益视野,在推进与外部世界互利共赢中发展并延伸国家利益。创新国家安全观,促进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和平发展的协调,促进维护传统安全与维护非传统安全的协调,促进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国际安全的协调,促进军事手段与其他手段间的协调,力争摆脱“安全困境”羁绊,推进安全与发展统一,努力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妥善应对国家主权转移的趋势,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发展取舍国家主权让渡,以是否有利于本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稳定决定对国际干预的立场。充实国际秩序观,在适当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增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动增强,要善于利用全球化机遇促进国内发展,善于利用全球化压力推进国内制度创新,善于规避全球化风险维护自身安全,善于防范国内问题冲击地区和全球安全与发展。
2023-08-04 08:26:561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其基本特征就是,各国各地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一种内在的、不可分离的和日益加强的相互联系。全球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内在地充满矛盾的过程,它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包含有一体化的趋势,同时又含有分裂化的倾向;既有单一化,又有多样化;既是集中化,又是分散化;既是国际化,又是本土化。经济生活的全球化必然对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对政治价值、政治行为、政治结构、政治权力和政治过程的深刻影响,集中地体现为它对基于国家主权之上的民族国家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一、形形色色的国家主权观应运而生完整的近代意义的国家主权概念是在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产生而形成的。此后,民族国家便一直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核心。民族国家建立在众所周知的三要素之上:领土、主权和人民。直到现在,这样的民族国家仍然是现实政治生活的中心,因而也是人们政治想象的基本依托所在。然而,不可阻挡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已经对领土、主权和人民三要素构成了重大的挑战。国家理论与政治现实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全球化挑战主权国家的现实,必然地导致了人们对传统的主权国家观念的重新思考,传统的国家理论因而也受到了严峻挑战。在民族国家遭受全球化的严重挑战后,许多新的国家观和国家主权观便应运而生。到目前为止,在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问题上,至少出现了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新国家主权观。1)“民族国家终结论”。 鉴于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公民认同所构成的挑战,一些学者直接就把全球化的过程定义为“非民族国家化”的过程,认为全球化正在消除经济空间和政治空间的一致性。2)“国家主权过时论”。 一些学者断定,传统的国家主权已经开始彻底崩溃,国家主权已经成为一个过时的概念,国际政治的“后威斯特伐利亚”时代已经来临。3)“国家主权弱化论”。许多学者指出,国家主权遭到了全球化的强烈冲击,国家主权已经被严重地削弱了,它不再具有先前的那种绝对性和至高无上性,但国家主权依然存在,远没有消失,也没有过时,在国内政治生活和国际事务中依然处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4)“国家主权多元论”。一些学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尽管依然存在,但它不再具有传统的那种绝对性,它变得可以让渡和可以分割。国家主权开始在现实生活中变得真正的多元化,它同时向两个方向转移和让渡,一方面对内向国内的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转移,另一方面对外向国际组织和全球公民社会组织转移。5)“国家主权强化论”。 与当代各种流行的全球化理论和国家理论截然不同,一些学者认为,“民族国家的终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神话,全球化不仅没有削弱民族国家的地位,没有使国家主权消失,没有改变国家主权的性质,甚至也没有使其弱化;相反,国家主权的属性和功能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6)“世界政府论”。一些学者相信,全球化为世界政府奠定了深厚的现实基础,也使“世界政府”和“世界社会”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必要,也更加具有现实条件。7)“新帝国主义论”。新帝国主义是传统帝国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最新发展,是全球化时代的帝国主义。所谓新帝国主义,实质上指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无视国家主权的客观存在,在通过全球化过程进行经济扩张和金融垄断的同时,想方设法将其文化价值、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推向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新帝国主义的重要特征,就是以“主权过时”、“反对恐怖”、“国家失效”等为名公开谋求国际霸权。8)“全球治理理论”。在当代西方的各种新国家主权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全球治理理论。基于全球化进程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国家主权这一认识,许多学者主张,一种与全球化进程相适应的全球秩序已经出现,传统的国家间合作或国际合作应当向全球治理转变。全球治理的要素主要有以下5个:全球治理的价值、全球治理的规制、全球治理的主体或基本单元、全球治理的对象或客体,以及全球治理的结果。二、国家主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纵观形形色色的国家主权理论,我们不难看到,虽然它们之间的观点各不相同,有些甚至相互对立,但绝大多数理论的背后,都存在着这样一种共识: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影响世界历史的客观进程,已经对民族国家及国家主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国家主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我们的研究,从总体上说,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的全球化进程至少正在从以下8个方面改变着民族国家的主权。1)超国家组织对国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一些重要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等开始深度超越各主权国家的传统边界,对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经济进程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特别是联合国及其所属的各机构,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有了突破性的拓展。国际组织权力的加强与国家主权的削弱,是同一进程的两个不同侧面。2)跨国公司不仅操纵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全球市场和跨国组织在本质上与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是相冲突的,资本的全球流动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活动客观上都要求冲破领土和主权的束缚。当国家的领土疆界和主权性质与资本的全球要求相矛盾时,跨国公司和其他跨国组织就会想方设法使国家的主权要求从属于资本扩张的要求。3)国家权力开始分层化和中空化,国家在权力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动摇。在世界范围内,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伴随的政治发展趋势之一,便是政治上的分权化。这种分权化从两个方向对通常集中于中央政府的传统国家权力进行分流。其一是纵向的权力分流,即传统的国家权力开始明显地在全球层面、地区层面、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分化。其二是横向的权力分流,即国家权力的多元化。4)国家的传统职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削弱。作为经济全球化基础之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得国家原来对市场的调节和管理职能在很大程度上让位于跨国组织,在世界市场面前民族国家往往变得无能为力。诸如跨国公司的设置和投资策略、全球金融市场的规制、在全球劳动分工和资本缺乏控制的背景下单个国家的税基等问题,都难以完全由民族国家单方面决定。5)国际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国内政治发展的基本变量。 全球化几乎将世界上的所有国家纳入到国际政治经济紧密联系的进程和全球的互动网络之中,那些自我封闭的国家几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受到外部因素的直接影响。对内的改革与对外的开放,成为民族国家政治发展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任何国家,即使是十分强大的国家,在就重大国内事务进行决策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到国际环境对这些决策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些决策对国际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6)全球问题的增加使得国家权力的边限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变得模糊。 全球化使得一些原来的国内问题成为国际问题,反之,一些原来的国际问题成为国内问题。所谓的全球问题涉及到生态保护、动物保护、疾病控制、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控制,等等。所有这些全球问题同时也是个别的民族国家所面临的国内问题。作为国内问题,任何国家有权按照自己的选择进行管理和处置,它不受外部力量的干预;但作为全球问题,每个民族国家在处理它们时又必然受到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的制约,必须与国际社会共同担负起全球治理的职责。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权力的传统边限就显得有些模糊不清。7)民族国家的认同遭到了危机。民族国家认同是人类社会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政治认同,它是公民政治支持、政治服从、政治忠诚和政治归属的基础。一方面,全球化进程对民族国家根深蒂固的制度、传统、文化、价值产生了强烈冲击,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到国民的身份和利益,从而使得许多国民产生出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使得更多先进的价值、文化和制度具有超越民族国家的普遍性,日益获得各国人民的认可和接受,开始出现一种所谓的全球认同。8)全球化正在重塑国家的自主性。 全球性与自主性是全球化进程所产生的相互对立但相互依存的属性,全球化在产生全球性的同时,也制造着自主性。全球性表现了同质性,自主性表现了异质性。自主性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对全球性的一种抗体。全球化并没有消除国家的自主性,相反它凸显了国家的自主性。然而,全球化正在赋予国家的自主性以新的意义,社会的自主性逐渐开始取代国家的自主性。三、国家主权仍是民族国家的基础和最为重要的政治权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确实受到了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但与此同时我们应当同样清醒地看到,民族国家及国家主权在国内和国际政治生活中仍处于核心的地位并且起着核心的作用,国家及其主权的基本功能并未消失。在我们看来,民族国家在可见的将来不仅不可能消失,而且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国家主权仍将是民族国家的基础和最为重要的政治权力。概括地说,民族国家在全球化时代依然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国家仍然是最重要的政治权力主体。 国家的政治权力在全球化时代急速地对内对外同时分流,越来越多的非国家组织开始分享原来属于国家所有的政治权力,所以权力主体比以前明显地增多了。然而,在所有权力主体中,国家无疑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均不足以与国家相提并论。第二,领土仍然是划分国家的基本标识。 全球化确实催生了大量新的政治社群,并且使各种政治社群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但是民族国家仍然是人类迄今最重要的政治社群,它与其他所有政治社群之间的界限相对说来依然最为明晰。特别是,在区分民族国家的所有标识中,领土仍然是最重要的标识,捍卫国土安全仍然是国家最重要的政治职能。第三,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仍然是最重要的政治认同。 即使撇开领土这一民族国家特有的标识不论,在区分政治社群的其他标识中,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也仍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是最重要的政治认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人类的绝大多数人而言,当民族国家的认同与其他政治认同发生冲突时,国家认同仍然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国家仍然是人类根本性的政治归属,也仍然是公民最重要的政治效忠对象。第四,国家的公民权仍然是最重要的成员资格权。 随着政治社群的迅速增加,人类个体各种各样的成员资格权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冲淡了其作为民族国家成员的资格权,但是这种民族国家的成员资格权即公民权或国民权仍然是人类个体迄今最重要的政治权利。第五,国家利益仍然是根本的政治利益。 全球化的过程确实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利益调整和利益分化过程,但这一调整过程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国家利益至上”这一民族国家的普遍原则。从国家内部来看,其他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仍然是所有国家的基本准则。从国际社会来看,国家利益至上仍然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第六,国家仍然是正式规则的主要制定者。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组织和国内的非政府组织开始分享更多的权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民族国家仍然是最重要的国内规则和国际规则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国内层面,国家仍然垄断着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从而依然是法定规则和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国际层面,民族国家是其中绝大部分重要国际规则的主要参与者,而且只有当民族国家参与这些国际规则的制定并实质性地支持这些规则在本国的实施时,这些国际规则才具有现实的意义。第七,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最重要的行为主体。 在全球化条件下,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全球公民社会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使得国际政治生活中“无国家的治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现实。但是,这些非国家组织或全球公民社会组织的作用其实是对国家间组织的一种补充,它们不能完全替代国家间组织的作用,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家间组织在国际政治生活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国际社会的众多行为主体中,民族国家仍然处于独占鳌头的地位。第八,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国家的作用甚至有所加强。 就其一般趋势而言,民族国家的作用在全球化时代确实明显弱化,但国家的作用在全球化时代是不平衡的,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民族国家的作用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增强。四、发展起一套应对国家主权挑战的战略策略正是因为一方面全球化确实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及其主权仍然具有核心的价值,所以,如何应对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挑战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主权,增进国家利益,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发展起一套应对国家主权挑战的战略策略。在我们看来,这套策略应当遵循以下思路。第一,深化对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和国家自主相互关系的研究,根据我国的特点和国家利益,形成中国自己的全球化战略和全球治理战略。要正确看待全球化及其对国家主权的挑战。一方面,要看到全球化及其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其国家主权的性质和要素,以及实现主权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任何国家都必须顺应这种变化,而不能躲避这种挑战。另一方面,同样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化进程的操纵者和全球化规则的主要制订者,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其国家主权特别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的伤害。因势利导地积极迎接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而不是消极地对抗和躲避这种挑战,是维护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唯一正确方向。第二,深入分析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各种观点,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全球化理论和国家主权理论。这样一种新的理论,必须充分体现中国的国家利益,同时充分吸取各种合理的理论观点,具有很强的理论说服力。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始作俑者和主导者,全球化的性质、特征和利弊在西方国家展现得更加充分。身临其境的西方学者对全球化的经历更长,感受更丰富,对全球化的利弊也有更清楚的认识,所以,他们对全球化的各种观点对我们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但是,西方学者与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毕竟处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即使他们怀着最虔诚的“价值中立”动机,做出最客观的分析,也难免某种潜意识的片面性和偏见性,如不少学者不自觉地体现出来的那种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所以,一种全球化理论和国家主权理论,若没有充分吸取发展中国家学者的观点,它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此外,一些西方学者的全球化理论和主权理论直接或间接地是为其政府的对外政策服务的,一些国家也正是利用了某种全球化理论、全球治理理论或主权理论来推行其霸权主义政策的,对此,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警惕和针锋相对的措施。第三,想方设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强国之本,也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根本途径。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竞争的根本所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国家的经济总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国防力量,是增加综合国力的基本途径。但是,在全球化时代,综合国力的其他要素也变得日益重要,例如,国民的文化、教育、心理和身体素质,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国家的人才资源和战略人才储备情况,政府的合法性与凝聚力,社会的团结和稳定程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等。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在全球化时代,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主权,仅有经济的和军事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政治的、文化的和道义的力量。第四,继续加大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发挥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主权的结构和功能在全球化挑战下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国内政治权力和国际政治权力的重构过程。正像全球化过程一样,国家主权的重构过程对于民族国家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应对失策,国家主权就将受到损害,而应对得当,国家主权就会更加巩固。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国际社会合作,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构,特别是参与国际规则的制订,在全球治理中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作用,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主权的正确选择。全球治理已经是国际社会的一种实际需要,是目前唯一可抗衡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新帝国主义的现实选择。倡导一种民主的、公正的、透明的和平等的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的道义力量所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应当在全球治理中主动肩负更多的道义责任。第五,改进政治教育的方式,增强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公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公民效忠国家的基础,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传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正在遭受全球化的强烈冲击,应当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及时调整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的方式,改善政治社会化途径,培育和强化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培育与全球化要求相适应的政治认同,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充分吸收普遍的人类价值,将它融入传统的政治价值之中,成为我国政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要将爱国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区分开来。爱国主义的基础是国家利益至上,但是,国家利益与公民的个体利益及人类的普遍利益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从根本上说,它们应当是统一的。所以,热爱国家并不必然排斥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和超越国家的人类利益。最后,要引导公民将其国家认同的重点,首先放在民族国家的政治价值、法律体制、传统文化和根本利益上来。第六,建立整体的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全球化时代也是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国家安全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家的安全战略应当做相应的调整。领土安全已经远不是国家安全的全部内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和人才安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因此,我们应当有一种新的整体国家安全观,除了维护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和国防安全以外,也把降低金融风险和经济依赖、保障战略资源储备、保护战略人才、弘扬民族文化、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物种安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等,提高到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自主的高度,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信息、资源、人才、生态等多个方面增强国家抵御全球风险的能力,保证我国在全球化时代的独立自主。总而言之,全球化确实已经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国际政治的权力格局正在处于重构之中,国家主权的内容和形式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维护国家主权的策略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继续将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民族的凝聚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树立新的整体国家安全意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巩固国家主权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根本之路。
2023-08-04 08:27:071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经济面临六大挑战  中国证券报: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新常态概念意味着新挑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面临哪些新挑战?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李扬:第一个挑战是投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无论如何绕不过投资。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投资。但投资又带来了产能过剩、增长水分等很多问题,所以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剩”的悖论,在新常态下需要进一步解决好这个悖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用改革的方式,对投资进行一些新的处理。  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投什么、如何投、谁来投三个问题。投什么是要偏向消费生态,如何投是要减少负债、增加股本,谁来投是要民间资本来投。对投资进行处理,一要做好激励机制问题,现行GDP的考核很难对政府、企业起到激励作用。二要做好基础设施投资的商业可持续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统计方法和计价方式,让这些过剩的产能可以到有大量需求的领域中去。  第二个挑战是债务率上升和杠杆率飙升。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是因为发达经济体杠杆率上升、债务上升导致的债务危机。在危机发生时,我国的杠杆率和负债率都不算高,但这几年都飙升了。我国的实体经济总负债杠杆率的占比目前还不高,但是企业的负债非常高,实际上与国际比较都是这样。  第三个挑战是城镇化问题。原来城镇化是开发计划,买地、卖地、招商,现在需要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重新看城镇化,要从土地市场一体化的角度看城镇化。城市化是为了提高效率,城镇化的社会含义意味着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个挑战是房地产市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从体制上削弱了房地产价格上涨的经济社会基础。另外,城镇化战略的转型,终止了住房市场发展的传统动力。未来城镇化将不再主要体现为开发区化的城市规模扩张,所谓10-20年的刚性需求是否还存在,需要认真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当城乡土地一体化时,房价上不去了。再加上房地产市场供应量绝对大于需求量,居民的购房意愿急剧下降。  中国房地产市场将经历一个五年时间的中期调整。在这一过程中,金融问题会产生,但金融问题还不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原因在于:一是现在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但还没有造成负资产。如果造成负资产就会出现恐慌性抛售现象;二是金融机构还没有出现大面积亏损;三是中国居民借钱比较少。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调控,我不主张采取措施,建议把过去的措施取消掉。因为过去的措施太多,多到我们无法看到房地产市场应该是什么样的。但要采取长期措施,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十几来年来没有顶层设计,因此,对于一些根本性问题没有回答。  第五个挑战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可能长期化,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可控,理由有三点: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仍控制在40%以内,处于国际通行的60%债务率控制标准范围内,但是如果不加以处置,长此以往就会成为大问题;二是中国整体的资产负债表仍然健康,我们可在不对经济健康造成较大损失和对经济增长速度造成较大不利冲击的条件下处理地方政府债务,单一制的政体,使得我们也有此能力;三是中国可供选择的去杠杆空间仍然很大,包括政府资产的转卖、债转股,长、短期债务重组转换,拉长负债久期,降低期限错配风险等。以上使得地方政府债务总体可控,其实也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方案。  第六个挑战是金融问题。量宽、价高是金融的主要问题。量宽是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但利率很高,这是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这一问题经常发生并且长期持续,导致我国金融结构中存在种种障碍。理论上说,这一现象阻碍了货币向信用的转移,货币向信用转移过程中,每转移一步就加一下价,最后到实体经济手中便贵了。
2023-08-04 08:27:171

发展中国家如何让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货币、资本在全球大量流动, 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日益互相依赖的经济现象。     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自身所面临的困难具有了新的意义,像债务、人口、能源、环境这样的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关系整个世界资 源合理分配及合理使用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有 利的一面,也是新的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进程,是不可逃避的。对于发展中国家 ,参加经济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只是要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手段,来达到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2023-08-04 08:2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