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tcloud
-
(1)比喻言辞诚恳情意深长(语重心长)
(2)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莫名其妙
)
(3)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不同
)
(4)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万象更新)
春节将至(
万象更新
),这热闹景象与平时是(截然不同)的。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是什么成语
万象更新wànxiànggēngxīn[释义]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正音] 更;不能读作“ɡènɡ”。[辨形] 象;不能写作“相”。[近义] 面目一新 耳目一新[反义] 万古不变 依然如故[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景象或事物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气象。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结构] 主谓式。编辑于 2017-04-13查看全部4个回答关键词名称?9成新的设备,2成的价格,规格齐全2023-08-03 01:18:025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猜词语)
万象更新。。。。。。2023-08-03 01:18:173
形容一切事物或景像都变得焕然一新是什么成语的意思
万象更新wàn xiàng gēng xīn[释义]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正音] 更;不能读作“ɡènɡ”。[辨形] 象;不能写作“相”。[近义] 面目一新 耳目一新[反义] 万古不变 依然如故[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景象或事物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气象。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结构] 主谓式。2023-08-03 01:18:272
指一切景象都改变了,而出现了新面貌写词语
焕然一新2023-08-03 01:18:353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是什么成语
万象更新_金山词霸【拼 音】:wàn xiàng gēng xīn 【解 释】: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出 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示 例】: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祖国大地~.&^^&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吹拂下;~;形势喜人.2023-08-03 01:18:431
表示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的成语
比如说日新月异,你先说一是变化很快2023-08-03 01:18:525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是什么意思?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意思是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了。通常用以祝贺新春的对联。一元复始,拼音是yī yuán fù shǐ,意思是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出处:先秦公羊高《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译文:“元年”是什么意思?指君王登位的第一年。“春”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年开始的季节。万象更新,拼音是wàn xiàng gēng xīn,意思是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扩展资料近义词1、面目一新拼音:miàn mù yī xīn。释义: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内山完造作序》:“似乎大抵受着英国的什么人做的《支那人气质》的影响,但到近来,却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结论了。”2、耳目一新拼音:ěr mù yī xīn。释义: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如今一上船,便觉得另是一番风味,耳目一新。”2023-08-03 01:19:101
万物更新 旧疾当愈 归途可喜 来日可期什么意思?
这四个词都是一种焕然一新的心情,所有的东西都更新了,所有的不好的东西都离开,好多东西都会到来的意思2023-08-03 01:19:192
万象更新在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2023-08-03 01:19:362
春天来了,一切事物都焕然一新的成语是的
万象更新很高兴为你解答本题,没问题的话,请及时点击右上角的采纳满意哈~2023-08-03 01:19:562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成语概括)
万象更新2023-08-03 01:20:031
千山灵俞,万物更新什么意思
千山灵俞,万物更新意思是一切事物或景象变得焕然一新,带来新的好运,前程似锦。千山灵俞意思是一切事物或景象,万物更新意思是所有事务都变得焕然一新,所以合起来就是一切事物或景象变得焕然一新,带来新的好运,前程似锦2023-08-03 01:20:102
万象更新的意思
简单点就是形容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2023-08-03 01:20:172
怎样预习课文《北京的春节》?
看多几遍然后找课外阅读书找资料2023-08-03 01:20:273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更换了新貌,显出一派生机。的成语是什么?
万象更新2023-08-03 01:20:341
根据意思写词语,选两个恰当的词语填空
(1)比喻言辞诚恳情意深长(语重心长)(2)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莫名其妙)(3)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不同)(4)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万象更新)春节将至(万象更新),这热闹景象与平时是(截然不同)的。2023-08-03 01:20:441
《北京的春节》所有课后题回答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初读课文后可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点指导易错的字。例如,“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课后第一题除练习快速默读外,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并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节谈感受。在交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对比谈感受。本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完成。 课后第二题旨在落实本年段的重点目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本题宜在把握全文内容后进行,找出详细描写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议结合,相互促进,切实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课后第三题的练习意图是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着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7.课后“阅读链接”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浏览,提高浏览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五、相关链接 1.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2.老舍的语言风格 (1)北京韵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 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 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3.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2023-08-03 01:20:534
北京的春节的主要内容
北京春节的特点,写出了北京地区过春节时的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使我们又一次得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体验。2023-08-03 01:21:0113
万物更新 旧疾当愈 归途可喜 未来可期是什么意思?
万事万物都会重新发展,然后以前有的老病就是现在改好了,然后那个回家的路上也会遇到喜事,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那个,就是期望,就是等待着你。2023-08-03 01:21:381
《北京的春节》资料是什么
作者的却是老舍2023-08-03 01:22:017
描写大自然的成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描写大自然的成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描写大自然的成语1 1、鸟语花香:鸟唱着歌儿,花飘着清香;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2、水碧山青:碧青绿色。形容景色很美,艳丽如画。亦作“水绿山青”。 3、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4、蜿蜒无尽:形容没有尽头的景物。 5、落叶知秋: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6、刻雾裁风:比喻擅长山水风光描写。 7、悦目赏心:看了美好景物而心情舒畅。 8、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9、大块文章:大块:大地。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 10、山水如画:形容山美水美,像画中一样。 11、作如是观: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12、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13、月地云阶: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14、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15、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16、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17、绿树红花:绿的树,红的花。很美。 18、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19、千山万水: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20、临水登山: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21、未能免俗: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22、花红柳绿:像花一样的红,像柳一样的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23、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24、月夜花朝: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25、莺歌燕语:黄鹂歌唱,燕子呢喃。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26、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27、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28、重峦叠嶂: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29、柳暗花明:①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暗:指树荫蔽日。明:丽。②也比喻突遇到新的境界或形式。 30、一壑一丘:壑:山沟;丘:土山。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31、红瘦绿肥:绿叶茂盛,红花凋谢。形容暮春景色。出处:宋·吴礼文《桃源忆故人暮春》词:“画桥流水飞花舞,柳外斜风细雨。红瘦绿肥春暮,肠断桃源路。” 32、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33、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34、触目恸心: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35、安如泰山: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36、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37、丹桂飘香:原指桂树开花,香飘到十里外。现在形容某件事物出名,人人皆知。 38、苍翠欲滴: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39、高出云表:高高直立,伸入云端。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等高峻挺拔。 40、大雪纷飞:纷:多而杂乱。雪花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41、斗转星移: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42、皓月当空:明亮的月亮在空中照耀着大地,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晴和。 43、霞蔚云蒸:喻景物绚烂缛丽。 44、诗中有画: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45、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46、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47、如花似锦: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48、观山览水:观:游览;山水指风景。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49、飞沙走石: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50、寻幽探胜:探寻求。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亦作“寻幽探奇”、“寻奇探幽”、“探幽选胜”。 51、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52、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53、一泻千里: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54、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55、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56、名山胜水:风景优美的着名河山。同“名山胜川”。 57、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58、汹涌澎湃: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59、水木清华: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60、大杀风景:意思是损害景物,破坏人的兴致。今泛称败人兴致为大杀风景。 61、无边风月:无边无限;岁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 62、膏育泉石:形容喜欢山水林泉已经成为难以改变的癖好,旧时隐居者常用其表示不愿做官的推辞。 63、泉石之乐:泉石:指山水:泉石名胜之处;乐:乐趣。比喻生活在山水园林之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64、下临无地:向下望去深得不见地底。形容极其高峻陡峭。 65、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出处: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66、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67、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出处: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二折:“春花艳艳,看红白桃李争妍。” 68、拔地而起:形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非常陡峭。 69、良时美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70、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71、偶影独游:偶:配偶,伴侣。以影为伴,独自游览。比喻孤单。 72、三山二水:三山: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泛指南京的山水。 73、火树银花: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74、旖旎风光:旖旎柔和美丽。柔和而美丽的韵致风采或自然风景。 75、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76、探奇访胜:探寻奇迹,访求胜地。指游览或寻访山水名胜。 77、燕语莺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出处: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绿树春深,声断续,蕙风飘荡入芳从丛。(五代蜀·毛文锡《酒泉子》词) 78、水色山光: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出处: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79、游目骋观:纵目观望,尽览景物。 80、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出处: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垧,问柳寻花到野处。” 描写大自然的成语2 (1)【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风神各异之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界景象繁荣。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又参见「百家争鸣」 (2)【百卉千葩】: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明·无名氏《紫微宫》第二折:「仲冬佳节景堪褒,百卉千葩逞艳妖。」又参见「百花齐放」。 (3)【霞蔚云蒸】:喻景物绚烂缛丽。 (4)【水天一色】: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语本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水木清华】: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语本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6)【水秀山明】:形容山水清丽,风景优美。 (7)【山川米聚】: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语本《后汉书·马援传》:「扞援呴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8)【姹紫嫣红】:姹:美丽;嫣:美好。指各种色彩艳丽的花。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清·禇人获《隋唐演义》六十九回:「见垂柳拖丝,拂境清幽;~,迎风弄鸟,别有一种赏心之境。」 (9)【白草黄云】:形容秋季时边塞的荒凉景象。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急觅是人,不知何往,惟独立沙碛中,~,四边无际。」 (10)【白白朱朱】:形容各色花木。唐·韩愈《感春三首》诗:「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宋·杨万里《又和风雨二首》:「风风雨雨又春穷,~已眼空。」 描写大自然的成语3 1、冰雪严寒: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2、冬烘先生: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3、无冬历夏:谓一年到头。 4、朔风凛冽:相当于寒风凛冽。形容冬天寒风刺骨,非常寒冷。 5、雪操冰心: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6、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7、冰天雪窖:形容极为寒冷。 8、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9、雪兆丰年: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10、无间冬夏:见“无冬无夏”。 11、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12、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13、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14、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又刮风,又下雪。指狂暴肆虐的风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15、冬烘学究: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16、大雪纷飞:纷:多而杂乱。雪花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17、凛如霜雪: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18、天凝地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19、露钞雪纂:露、雪,象征一年四季的日日夜夜。钞,同“抄”,抄写。纂:编辑。指长年累月的抄写纂辑。 20、含霜履雪:比喻品行高洁。 21、山阴夜雪:犹言山阴乘兴。后指访友。 22、夏虫朝菌: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23、鹅毛大雪: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24、洪炉点雪: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25、号寒啼饥: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26、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27、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28、云起雪飞: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29、饥寒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30、白雪茫茫: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白雪茫茫就是雪很大,放眼望去无边无际。形容冬天雪下的很大。 31、风霜雨雪: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32、嗬气成霜:嗬一口气出来,马上就凝结成霜。比喻天气非常寒冷。 33、挑雪填井:比喻劳而无功。 34、雪碗冰瓯:瓯,盆碗之类的器皿。形容碗、盆器皿洁白干净。也比喻诗文清雅。 35、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学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36、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 37、银装素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银、素:白色。裹:包。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干净,一般用来形容下雪后美丽的景致。 38、千里冰封:“千里”是个虚数,指辽阔的北国,并非说是整好一千里。和后面的“万里雪飘”中的“万里”一起使用。辽阔的北国大地都被冰封上。“冰”是名词,作状语,前面省略了介词“被”。 39、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40、嘘寒问暖: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描写大自然的成语4 1、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2、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此时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3、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4、落花流水:①落下的花随流水漂去。形容暮春景色衰败。②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5、草长莺飞:①江南暮春时节景象②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6、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7、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8、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意思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此时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9、傍柳随花: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比喻狎妓。 10、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新,新的替代旧的。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变得焕然一新。 11、漏泄春光:意思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12、雨后春笋:意思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意思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13、花团锦簇:形容春天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14、含苞欲放:指花骨朵将开而未开,此时形容花苞还在叶片里,很快就要开放出来。意思是:花未开的时候包着的花骨朵的小叶片。 15、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6、枯木逢春: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17、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18、燕语莺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19、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20、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21、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此时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22、九十春光:九十:指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指春天的美好光景。 23、向阳花木:向阳的花木光照条件比较好,春天早早发育。比喻因占有方便的条件而获得利益或照顾。 24、花香鸟语:鸟语:此时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25、万象回春:万象:一切景象。此时指各种事物都出现了生机。形容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的景象。出处:宋·朱熹《道德经注释》第四章:迨一元方兆,万象回春,道发散于天地人物之间,而无从窥测,修士欲明道体,请于天地将开未开,未开忽开而揣度之,则得道之原,而下手不患无基矣。 26、阳和启蛰: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此时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27、一阳复始: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28、春蚕自缚:缚:缠束,捆绑。像春天的蚕作茧那样,此时自己把自己缠束起来。 29、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30、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31、枯木逢春:逢:遇到。意思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此时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32、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33、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34、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朵,娇艳、绚丽、好看。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 35、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此时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36、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37、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38、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39、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40、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41、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此时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42、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43、草长莺飞:①江南暮春时节景象②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44、芬芳馥郁:芬芳: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形容香气非常浓。 45、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此时形容花木繁盛、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46、双柑斗酒: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47、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 48、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49、拔地参天: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此时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50、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2023-08-03 01:22:181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读《北京的春节》有感 老舍先生认为元宵节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这当然不能成为理由。老舍先生最在意元宵节恐怕就是元宵节的灯会了,也有焰火。 我认为还是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美!不说现在还未到元宵节工人就要返岗工作,学生就要返校上课,实在有煞风景。况且中国南北方,东西部传统和文化是有一些差异的,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甚至有些地方已趋于淡薄。而除夕就不同了,举国欢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五湖四海,全球华人到处欢歌笑语——辞旧迎新嘛! 在中国的词语里恐怕没有比“除夕”更甜更美的词了!甜在哪美在哪?恐怕就是词条后面的举国同庆,合家团聚,万家灯火了! 而“正月”呢?“正月初一”也是开心和快乐的——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虽然总不明白为什么这一天总是欢天喜地的,但既然高兴既然满足那就成了,也不去想那么多。 现在有了“五一”“十一”这些黄金周,加之平时休假时间长了,有更多休闲方式可供选择,“年”的情结便淡了下来,但不管如何“年”已深深扎根中国人心底,是团聚和谐平安亲情的符号! 借老舍先生的话来做结:“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节。”2023-08-03 01:22:286
谁有六年级下册(新课标语文)中四字词语及意思
1.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2.灵活的意思。( )3.指众多人家。( )4.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5. 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 ) 6.没有原因( )。7.话说的诚恳,情谊深长。( )8.形容自得,安闲舒适的样子。( )9.旺盛,充满活力。( )10.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11.不丧失举止姿态。( )12.(因受窘或发慌)不知道但该怎么办。( )13.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极大。( )14.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 )15.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16.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17.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18.灯整夜的亮着。( )19.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0.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21.迷信的人指为了求福而做慈善的事(如救人苦难、放生等)。( )22.不停地称赞。( )23.身上没有一点儿钱。( )24.原指创建寺庙的和尚。后比喻一个学术派、技艺的创始人。( )25.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26.形容面貌凶恶狰狞。( )27.没有其他要求。( )28.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后来指同来的实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不止一次出现。( ) 29.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30.形容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的样子。( )31.高而险峻的山岭。( )32.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平平安安地没有遭受任何的损害。33.彼此友好地相处。( )34.凉爽的风慢慢地吹来。( )35.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 )36.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 )37.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38.迎着风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39.(声音)因距离远而模糊不清,来回飘荡。( )40.形容由于深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敬佩。( )41.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来不及欣赏。( )42.性情开朗,精神愉快,充满信心。( )43.课文中形容“我”头难简单,问的问题令人发笑。( )44.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 )45.形容声音特别响亮。( )46.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机。( )47. 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48. 泛指全国各地。( )49. 形容死的很有意义,有价值。( )50. 就这样罢了,再没有别的。( )51. 因受外界刺激而身体不由自主的颤动。( )53.天的边际,海的角落。形容即遥远偏僻的地方。( )54.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 事物新奇罕见。( )55.指对某事物的态度严肃认真。( )56.对以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57.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58.形容(生活上)非常艰难痛苦。( )59.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60.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61.姑且用来自我安慰。( )62.没有什么不会做的。形容神通广大。( )63.比喻思想作风、爱好等相同。多含贬义。( )64.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劳动、工作。( ) 65.十分荒凉,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66.没有任何限制拘束。形容自由自在。( )67.好像没有那回事似的。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或态度镇静、不动声色。( )68.离开战场或大道,向荒原逃去。形容大败而逃。( )69.像游鱼那样一个跟着一个地进入。( )70.指受过箭伤,闻弓弦声而惊坠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事情就害怕惊慌的人。( )71.事后证明是一场不必要的惊慌。( )72.欣喜得像发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73.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74.衣着破烂不堪。( )75.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样。( )76.有突出的成绩或效果。( )77.完全跟过去相同。( )78.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79.炎帝的后代,即中华民族。( )80.日夜不停地做某事。多形容十分忙碌、勤奋。( )81.因长期劳累而的病。( )82.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分发誉为的精神面貌。( )83.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84.形容某事常见,不足为奇。3.指众多人家。( )85.追究事情的根源。( )86.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跟它成一对。( )87.反复思考也不能理解。( )88.比喻对问题究根寻底。( )89.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 )90.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谈话。( )91.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受惊或生气而愣着的样子。( )92.想尽办法。( )93.很有兴趣。( )94.指人的声音、笑容和神情。多用于亲友或死者的怀念。( )95.比喻所教的学生和培养的人才极多。( )96.形容善于讲话,使人爱听。( )97.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98.形容突然停止。( )99.吸引人进入优美的境地。形容风景、作品很吸引人。( )100.指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101.身体前后摇晃。多形容因困倦、醉酒或大小引起的难以自持的情态。( )102.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103.一切事物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苏醒过来。( )104.课文指文章写的很平常,没有什么曲折。( )105.明亮的太阳高高的挂在空中。( ) 106.比喻杰出的人才。好文章或精美物品很多。( )107形容光彩流动闪动。. ( )108.天天在一起。( )109.形容很丰富,用不完。( )110.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2023-08-03 01:22:421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什么意思?
春天是新的一年的美好的生活的开始,人们会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打算和憧憬。2023-08-03 01:23:064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3页,第28课的字词总结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光大门楣:光耀门庭,光宗耀祖。门楣,门庭、门第。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便觉得正常了。肃然起敬:恭敬地产生敬仰或钦佩的感情。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2023-08-03 01:23:281
万象更新的意思是什么。
万象更新什么意思2023-08-03 01:23:534
耳目一新成语解析及造句
耳目一新,汉语 成语 ,拼音是ěr mù yī xīn。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耳目一新的相关 造句 ,供大家参考。 一、耳目一新成语解释 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 二、耳目一新成语 近义词 焕然一新 [ huàn rán yī xīn ] 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店面经过装饰,~。 改头换面 [ gǎi tóu huàn miàn ] 指表面上改变一下,实质 上跟原来的一样。唐寒山《寒山诗》二一三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万象更新 [ wàn xiàng gēng xīn ] 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更(gēng)。 面目一新 [ miàn mù yī xīn ] 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这个工厂经过改建,已经~了。 气象一新 [ qì xiàng yī xīn ] 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盖头换面 [ gài tóu huàn miàn ] 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万物更新 [ wàn wù gēng xīn ] 一切事物或景象变得焕然一新。 三、耳目一新成语造句 1、这篇小说写得别具一格,读了令人耳目一新。 2、归国华侨回到了家乡,眼前的变化令他耳目一新。 3、他本来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接受。 4、锄恶务尽纺作风,令人耳目一新。 5、这位部长雷厉风行、锄恶务尽纺作风,令人耳目一新。 6、新出的游戏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啊,为了玩好它我手忙脚乱。 7、这间茶楼,经过一番装修粉饰,便耳目一新,顾客源源不绝地拥来,生意越来越好。 8、在互联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符号。 9、荒废已久的 儿童 乐园经过整修后,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10、他离家十多年后第一次回到故乡,家乡的巨大变化让他耳目一新! 11、初次来到纽约,看到万象之都的繁华景象,真有耳目一新之感。 12、他的回答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你们能从另外方面回答吗? 13、经过大家一个下午手忙脚乱的清扫,我们的教室让人耳目一新。 14、这篇小说不仅文字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内容也颇堪令人玩味。 15、这位教授幽默、丰富的演讲内容,让所有的听众耳目一新。 16、在色彩心理学中,浅绿色给人带来最多的印象就是耳目一新。 17、这次市上举办的书法展览,使我感到大开眼界,耳目一新。 18、从而“品酒会”在都市社交圈里渐渐让人耳目一新。 19、六一快到了,同学们为了装饰出使人耳目一新的教室而手忙脚乱。 20、在两个正在进行的影展中,人们对摄影所达到的艺术成就所表现出来的认同让人耳目一新。 21、这个旅游节目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及惊险的探险历程,使观众耳目一新。 22、重新回到母校时,他耳目一新。 23、下一部作品,我定会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的。 24、出线的几率很是渺茫,相比之下勇士这批黑马,更加让人耳目一新。 25、起初一听,感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6、就连在赤阳宗见惯了桃红柳绿的聂晨,也是不由的为之耳目一新。 27、总想写出让读者们,耳目一新的 故事 出来,所以很多时间都失眠。 28、武力设定上也会出奇兵,让你耳目一新。 29、这些在公园里常见的场景,出现在田间园艺场,肯定令人耳目一新。 30、见惯了人们点头哈腰的样子,护粮团的士兵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31、瑞超比赛烽火重燃,草蜢队拿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表演。 32、第四十一章耳目一新的小推车。 耳目一新成语解析及造句相关 文章 : ★ 不以为然成语解析及造句 ★ 不无裨益成语解析及造句 ★ 不甚了了成语解析及造句 ★ 残山剩水成语解析及造句 ★ 层出不穷成语解析及造句 ★ 当断不断成语解析及造句 ★ 步调一致成语解析及造句 ★ 大失所望成语解析及造句 ★ 一表人才成语解析及造句 ★ 高耸入云成语解析及造句2023-08-03 01:24:281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 #六年级# 导语】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炮声不绝。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老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腊月 熬粥 饺子 腊八 蒜 高 醋 年糕 逛庙会 1.对照课文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 2.讲解易错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 2.准备过年。 ①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乱、紧张”) ③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儿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④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 ⑤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3.过年时。 ①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④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③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作业 朗读课文,读出过年的喜庆气氛。 板书: 北京的春节 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解放后的1951年1月,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的第一卷第二期。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三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一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同时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2023-08-03 01:24:371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词语解释
《北京的春节》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中一篇介绍了北京过春节风俗的课文,这篇课文有哪些词语需要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的呢?我在此整理了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词语解释,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词语解释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词语习题 1、理解填空 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春节差不多在________就开始了,在___________这天,家家都要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小年,差不多是春节的“”彩排。__________真热闹:要做_________、穿_________、贴________、放_______、吃_________,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男人们外出________,女人们在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灯结彩,吃元宵。__________春节结束。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热闹( ) 间断( ) 光景( ) 接待( ) 特有( ) 姿态( ) 娴熟( ) 技能( )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唐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中的诗句。( ) (2)《北京的春节》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介绍了节日的风俗。( ) 4、根据提示写出含“手”字的成语。 形容高兴的:( ) 形容聪明的:( ) 形容容易的:( ) 形容慌乱的:( )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练习题 1、春节贴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自己积累的两幅对联。 2、写出下列节日的农历时间。 除夕( )腊月 ( )重阳( ) 正月( )元宵节( ) 中秋( ) 3、根据提示写出含“手”字的成语。 形容高兴的:( ) 形容高明的:( )形容容易的:( ) 形容慌乱的:( ) 4、衔接阅读: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悬”字的部首是( ),音序是( );“悬”的意思有:①挂 ②公开揭示 ③抬 ④无着落;无结果 ⑤距离大;差别大。文中的“悬”取第( )种解释;“实力悬殊”取第( )种解释。 (2)、找出一个夸张句画上“————”,这样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__ (4)、用“________”划出说明灯的数量多的句子;用“======”划出说明灯的种类多的句子。 (5)、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理解,把下面人物分类。 林冲、贾宝玉、宋江、武松、林黛玉、薛宝钗、 属于《水浒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红楼梦》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桃红柳绿江山如画 燕舞莺歌华夏回春 辞旧迎新喜笑颜开百家悦 冬去春来鸟语花香万里春 2、腊月的最后一天、阴历12月、阴历9月初九、阴历一月、阴历一月十五、阴历八月十五 3、手舞足蹈、妙手回春、手到擒来、手忙脚乱 4、(1)心、X、①、⑤ (2)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灯多而热闹。 (3)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4)数量多: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种类多: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 (5)《水浒传》:林冲、宋江、武松2023-08-03 01:24:431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主要事例 腊八——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祭灶 除夕——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腊月,熬粥,饺子,腊八,蒜,高,醋,年糕,逛庙会。 1、对照课文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 2、讲解易错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 2、准备过年。 ①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乱、紧张”) ③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儿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④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 ⑤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3、过年时。 ①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④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③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作业 朗读课文,读出过年的喜庆气氛。 板书: 北京的春节 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元宵:红火、美丽2023-08-03 01:24:521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是什么意思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一则对联,通常用以祝贺新春。上联解析: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下联解析: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了。一元复始,汉语成语,拼音为yī yuán fù shǐ,意思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万象更新,汉语成语,拼音为wàn xiàng gēng xīn,意思是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横批:普天同庆,汉语成语,拼音是pǔ tiān tóng qìng,意思是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今溥(普)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国家有令人高兴的事。例句:大街上搭起几坐彩坊,中间还有四个字道:“普天同庆”,据说这算是过年。2023-08-03 01:24:591
冬天结束春天来临的成语
冬天结束春天来临的成语 寒假结束了,春回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冬天结束春天来临的成语,希望对您有帮助。 冬天结束春天来临的成语1 1.大地回春:冬去春来。例:“大地回春,阳光普照,山河无限完美。” 2.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3.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4.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5.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6.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7.春风雨露: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8.万古长春:万古:千年万代,永久。永久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久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亦作“万古长青”“万古常青”。 9.东风送暖:东风,春风。春风送来暖意,表示春天来到。例:“东风送暖,春回大地。” 10.春光明媚:明媚:完美,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11.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12.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3.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14.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15.蝶恋蜂狂:指留恋繁花似锦的春光。 16.遂心应手:犹得心应手。形容运用自如。 冬天结束春天来临的成语2 1、漂蓬断梗: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植物断茎。比喻生活不安定,到处漂泊。 2、婀娜多姿: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 3、碧绿青翠:十分绿,形容翠绿的,用于写树木。青翠:鲜绿、翠绿的颜色。 4、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5、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6、一暴十寒: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7、奇花异草: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 8、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9、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10、苍松翠柏: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11、薏苡明珠: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12、牵萝莫补:萝:女萝,植物名。指无法弥补。 13、红豆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14、瓜葛相连: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附在别的物体上。比喻辗转攀连的社会关系。也比喻两件事或两个人相互牵联的关系。 15、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 16、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7、飘萍断梗: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 18、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19、出山小草:出山:从山里出来;小草:植物。比喻隐士出来做官。 冬天结束春天来临的成语3 1、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两者都很美丽。形容各种事物都有它不同的美貌。 2、椿萱并茂:只父母俱存 3、绿草如茵:形容绿草浓密柔软,如铺席垫一般。 4、风行草偃: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 5、昙花一现:用於比喻人或事物一出现便迅速消失。 6、明日黄花:黄花,指菊花。古人在重阳节赏菊花,佳节过后,菊花逐渐凋零,徒增感慨而已。比喻已过时的事物。 7、铁树开花:比喻事物罕见或极难实现。 8、萍水相逢:比喻无端相聚 9、世外桃源:称避世隐居的地方,或比喻风景优美而人迹罕至的地方。 10、花枝招展:形容花木的枝叶随风摇摆,景致美好。 11、铁树开花:铁树,植物名。苏铁的俗称,雌雄异株,不容易开花。比喻很难实现的事。 12、金枝玉叶:比喻尊贵的人或十分娇贵。 13、竹苞松茂:以竹苞比喻根本稳固,以松茂比喻枝叶盛茂。祝颂人房屋落成的贺词。 14、雨打梨花:雨点击打在梨花上,形容暮春的景象。比喻美人的迟暮。 15、缘木求鱼:比喻徒劳无功 16、国色天香:形容花朵的娇艳和气味浓郁,或专门形容牡丹花的可贵。后指容貌美丽的女子。 17、李代桃僵:以此代彼 18、碧草如茵:碧绿的草像地毯一样舒服。 19、三寸金莲:旧称妇女的缠足。 20、柳绿桃红:形容春天的美景 21、负荆请罪:比喻像人赔不是 22、昙花一现:比喻不常见的事物,忽然出现,又马上消失了。 23、蒲柳之姿:蒲柳,一名水杨,质性柔弱,树叶早落,所以用来比喻体质衰弱。 24、藕断丝连:比喻情意未绝 25、春华秋实:春天盛开的花朵,和秋天结成的果实,学识渊博,品高行纯。 26、草木皆兵:比喻惊恐疑惧的样子 27、根深蒂固:比喻根基坚固,不可动摇。 28、花团锦簇:花朵锦绣聚集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繁华美丽的样子。 29、名花有主:比喻女孩子已经有了所属对象。 30、望梅止渴:心里想像看到了梅子,嘴巴就不渴了。比喻利用空想来安慰自己。与「画饼充饥」义同。 冬天结束春天来临的成语4 1、花红柳绿:表示明媚的春天景象。也表示颜色鲜艳纷繁。 2、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新,新的替代旧的。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变得焕然一新。 3、寻花问柳:花、柳:原表示春景,旧时亦表示娼妓。原表示赏玩春天的美景。后旧小说用来表示宿娼。 4、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表示春秋美景。 5、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6、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表示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7、春暖花香:表示春天美丽的美景。 8、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表示春秋美景。 9、有脚阳春:承春:表示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10、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11、草长莺飞:①江南暮春时节景象②表示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12、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美景。形容欣欣向荣的景象。 13、雨后春笋:表示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形容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14、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表示春天美好宜人的美景。 15、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16、雨丝风片:表示春天的微风细雨。 17、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形容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形容学习有成果。 18、双柑斗酒:形容春天游玩胜景。 19、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表示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形容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20、鸟语花香:鸟鸣叫,花喷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表示春天的美好景象。 21、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形容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22、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美景。形容欣欣向荣的景象。 23、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形容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24、花明柳媚:表示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25、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表示技术高明神奇。 26、柳绿花红:表示明媚的春天景象。也表示颜色鲜艳纷繁。 27、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28、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表示春天的美好景象。 29、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形容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30、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表示时光流逝。 31、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表示春天的气氛很浓。 32、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表示春天就要过去了。 33、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形容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形容学习有成果。 34、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表示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35、着手成春: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表示诗歌要自然清新。后形容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36、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形容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37、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美景引起人们的兴致。 38、春风雨露: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形容恩泽。 39、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美景引起人们的兴致。 40、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表示春天动人的景象。 41、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表示春天就要过去了。 42、红情绿意:表示艳丽的春天美景。 43、腊尽春回:腊:表示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44、姹紫嫣红:表示各种颜色的花朵,娇艳、绚丽、好看。也形容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 45、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形容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形容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 46、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形容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47、春暖花开:本表示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形容大好时机。 48、春山如笑:表示春天的山色明媚。 49、和风细雨:和风:表示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形容方式和缓,不粗暴。 50、枯木逢春: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形容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2023-08-03 01:25:131
描写春天景色的四字成语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四字成语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2、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此时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3、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4、落花流水:①落下的花随流水漂去。形容暮春景色衰败。②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5、草长莺飞:①江南暮春时节景象②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6、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7、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8、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意思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此时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9、傍柳随花: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比喻狎妓。 10、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新,新的替代旧的。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变得焕然一新。 11、漏泄春光:意思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12、雨后春笋:意思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意思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13、花团锦簇:形容春天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14、含苞欲放:指花骨朵将开而未开,此时形容花苞还在叶片里,很快就要开放出来。意思是:花未开的时候包着的花骨朵的小叶片。 15、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6、枯木逢春: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17、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18、燕语莺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19、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20、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21、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此时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22、九十春光:九十:指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指春天的美好光景。 23、向阳花木:向阳的花木光照条件比较好,春天早早发育。比喻因占有方便的条件而获得利益或照顾。 24、花香鸟语:鸟语:此时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25、万象回春:万象:一切景象。此时指各种事物都出现了生机。形容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的景象。出处:宋·朱熹《道德经注释》第四章:迨一元方兆,万象回春,道发散于天地人物之间,而无从窥测,修士欲明道体,请于天地将开未开,未开忽开而揣度之,则得道之原,而下手不患无基矣。 26、阳和启蛰: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此时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27、一阳复始: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28、春蚕自缚:缚:缠束,捆绑。像春天的蚕作茧那样,此时自己把自己缠束起来。 29、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30、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31、枯木逢春:逢:遇到。意思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此时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32、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33、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34、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朵,娇艳、绚丽、好看。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 35、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此时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36、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37、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38、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39、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40、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41、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此时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42、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43、草长莺飞:①江南暮春时节景象②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44、芬芳馥郁:芬芳: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形容香气非常浓。 45、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此时形容花木繁盛、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46、双柑斗酒: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47、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 48、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49、拔地参天: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此时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50、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2023-08-03 01:25:271
六年级下册语文高效评讲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高效评讲教案5篇 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高效评讲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高效评讲教案1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认识“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眷恋”9个词语,并理解“神圣、眷恋”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体会深刻的句子,揣摩优美的语句,来理解土地的神圣。 3、体会人类与自然休息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 2、理解课文的丰富内涵,深刻寓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神圣” 1、说说在周围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来形容什么? 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们生活的那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 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神圣” 1、土地可以用肥沃、贫瘠来形容,还可以用宽广来形容,却很少有人用神圣来赞美。那么印第安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 2、介绍文章背景知识。(印第安人首领西雅图写给白人领袖的一封信) 3、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三、梳理内容,定位“神圣” 1、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四、研读语句,理解“神圣” 1、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现怎样的画面? (1)抓住“圣洁”,理解内容。(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任何东西,不会破坏、伤害它们) (2)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1、2自然段。 2、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就显得如此珍贵,如此重要?读第3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 五、重点理解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大地和我们的关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等)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①共同属于哪一个家园? ②交流朗读的感受。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这片家园的家园。 六年级下册语文高效评讲教案2 《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教学准备】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 二、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预习,解决文字障碍。 (一)生字: 秒:秒表、秒针 怜:怜爱、怜惜、怜悯、可怜 拨:拨号、拨弄、拨打 拒:拒绝、拒捕、拒谏饰非 怖:恐怖、阴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弦(xián) 清脆(cuì) 立即(jí) 玻璃(li) 蝉(chán) (三)多音字: 转:zhuǎn(转弯) zhuàn(转动) 蒙:mēng(蒙蒙亮) méng(蒙蔽) (四)近(反)义词: 立即——马上 呈现——显现 增加——减少 拒绝——接受 (五)生词解释: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三、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写本课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课时 一、指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明确:在作者的看来,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这段中有一句话使用了分号,注意体会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 二、品读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 2、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了,请你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 5、从小作者童年的这件事情中,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指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二、合作学习,解决:“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三、拓展与运用。 ⒈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 ⒉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分号的作用。 四、读词语、句子,认真体会所要表达的意思,扩充积累。 五、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六年级下册语文高效评讲教案3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腊月 熬粥 饺子 腊八 蒜 高 醋 年糕 逛庙会 1.对照课文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 2.讲解易错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 2.准备过年。 ①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乱、紧张”) ③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儿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④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 ⑤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3.过年时。 ①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④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③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六年级下册语文高效评讲教案4 《夏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夏日的午后你们曾经到大自然中去吗?去观察过什么呢?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全班交流) 2、师: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往事。在作者罗兰的心里,夏天的中午会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 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生字词。 3.同学们,当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有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在你眼前出现。请同学们再次走入课文,静静地读一读,在作者描写的画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说说你的感受。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请把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 三.理清文章条理。 1.同学们,一幅幅画面是那么生动、可爱,让我们印象深刻。同学们,夏日的午后,人们往往容易困倦,可是作者呢?他对于午睡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请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生反馈:“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3.作者逃避午睡,相关的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想一想,这种感受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时候所产生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14)“我”逃避午睡,享受那充满生命快乐的后花园的精彩。 第二部分(15-17)成年后,“我”仍逃避午睡,牵挂窗外的自然。 第三部分(18)逃避午睡,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过渡:罗兰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优美流畅;罗兰的童年如美丽的画卷,赏来心情舒畅。让我们走入作者的童年,去感受作者在午后的快乐生活吧! 四.指名读文章1—3段: 1.儿时的作者是怎样逃避午睡,跑到园子去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文章的1——3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词句。 2.学生反馈: 重点句子的赏析: “母亲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子,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A勾画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B注意作者描写的动作的叠词的运用,再现作者逃避午睡时的动作及神态。 (悄悄爬,轻轻迈,经过,打开,享受) C指导朗读。 D第三段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是下文的总起) 五、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认真读书,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很好!儿时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当他悄悄地走到院子里,享受到怎样的快乐?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他到底获得了哪些快乐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抓住情趣,赏析画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11自然段,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呢?从作者的文字背后你读到了怎样的情趣?快拿起手中的笔,勾画一下。 2.学生反馈:(在此部分的反馈时,教师要把握住训练的重点,详讲“野花图”“戏蚁图”和“菜园趣”,而对于其它的画面则通过以读带想的方式略处理。) A“野花图“片断精读: “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树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①指名读句子,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引导: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们的鼻子去闻……如果用我们的耳朵去听……) ②你们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能够将优美的文字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 ③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读书的能力又上了一层。请大家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预设: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④如果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读表现出来,读书的能力更上了一层。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B“戏蚁图”片断精读: “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 ①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我”观看地上的蚂蚁。) ②根据上个片断的学习方法,想像地上一群蚂蚁的忙碌和“我”与之亲近的情景。 ③读出作者看蚂蚁时的那种专注和逗蚂蚁的乐趣。 C“菜园趣“片断精读: “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 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①你读诗,眼前出现了什么画卷? ②你爱这宁静的菜园吗?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③作者呢?他爱吗?那个词让你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板书:享受) ④让我一起享受宁静的夏午吧!全班齐读。 3.重点朗读,体会情感。 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出示句子:“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生命快乐的花园。” ①联系上文理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②用相近的词语来替换“总是”、“从不厌倦”,说说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联系前文“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④读句子,读出童年的“我”对快乐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三、品读文章15——18自然段,感受作者成年后对午睡的态度。 1.成年后的作者仍不放弃对午后风光的享受。此时的作者又是看到怎样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指名读15段。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作者在大自然中的美妙感受)能读出来吗? 3.是啊,在这样的午后,作者在享受着这样美丽的景致,难怪他会说出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 ①读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个字?(醒) ②说说喜欢的理由。 ③你们对这三个“醒”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快乐的画面,那么“我也醒着”又是什么意思呢? ④“我也醒着”,这个“醒”的意思是说作者不仅“人”醒着,他的“心”也醒着。你们看,一个看似普通的“醒”字,在罗兰的笔下竟然运用得这么神奇,把她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真切,多么让人赞叹!来,让我们读读这个充满夏日诗意的句子。 4.有感情的自由读最后三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作者和大自然都睁大眼睛,共享这美妙时刻。他们似乎心灵相通,他们彼此欣赏。)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吧。齐读最后一段。指名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 四.全文小结: 夏日午后,也许会让你感到疲倦,可是作者却在这午后感受到了别样的美丽。真好。我想,只要有一颗平静的心,你也会享受到生命的美丽! 五.课后练习 1.摘抄文中的优美文字,积累几个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夏午》的原文,你对罗兰写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利用班级读书会的时间,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感悟。 六年级下册语文高效评讲教案5 《跟祖父学诗》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后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回答课后问题。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体会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亲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3.学习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达,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条理,回答课后思考题,体会文中流露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激发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材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全文,读准生字。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体会小作者的童真与可爱,体会作者在学诗过程中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一至十段。 一.导入新课: 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我们的作家萧红把自己小时候学古诗的故事写了出来。很有趣。看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二.指名读全文: 1.听听生字的音发准了没有。 2.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 3.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三.全班交流: 1、交流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2、提出问题。 3.读了这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思考:我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你觉得作者经历了哪些过程? (跟着祖父念,基本上就是乱叫。然后读的好听的诗就喜欢读,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最后学诗意也是胡猜乱想,流露出童真非常可爱) 五. 细读文章1----10段: 1.最初作者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谁能描绘一下作者学诗的情形呢? 2.体会一下“房盖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 3.请同学分角色有感情的将这部分读一读。也可以讲讲你的体会。 六,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文章后半部分,体会作者在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和学习诗意时的有趣与天真,感受作者的童真与可爱。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作者开始学习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学的呢?哦,原来是在祖父口口相传中学习的,她的学习方法就是乱喊乱叫,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二,那么作者学习也很挑剔,有喜欢念的也有不喜欢念的,看看她喜欢念什么诗?为什么喜欢呢? 1.指名读11—17段。 2.作者喜欢什么诗?我们也来念念。(指名读)你们喜欢吗? 3.下面我们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喜欢呢? (原来是字音好听,还有发音很好玩)你们读到这里有什么感受? (作者通过这个事例写出了孩童的天真可爱,非常有趣) 4.谁有感情的把这部分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诵) 三.读到一定的时候,就有新的要求了。祖父开始讲意思。那么小作者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吗? 指名读最后一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小作者完全没有理解意思。只是想着吃的,和凭感觉判断)这一部分更深入的表现出作者的天真可爱。特别是与爷爷的对话显得非常真实,非常有趣。谁能读出这种感情呢? 指名分角色朗诵。教师指导,反复朗诵。 四.学完了作者学诗的经历,你觉得真实吗,有趣吗?谈谈你学诗的体会吧? (全班交流) 五.作者围绕学古诗选取哪些典型事例呢?总结一下。 小结:文章选取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选择的材料要生动,要准确的表达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集中,表达意思明确。2023-08-03 01:25:341
六年级语文下成语单字解释?
一 六年级下册语文一至二十一课成语及意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成语解释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随心所欲: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随,听任。欲,想要,希望。 优哉游哉:优,美好,舒服。游,各处从容地行走。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和睦相处:彼此友好地相处。睦,和好。 勤俭持家;勤劳节俭地料理家务。 一模(mú)一样: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什么两样。 遮天盖地:遮住了天,覆盖了地,形容事物非常广袤。 清风徐来:指清凉的风慢慢地吹来。徐,慢慢地。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迎风引吭:迎着风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渺渺回荡:渺渺,因距离远而模糊不清。回荡,(声音等)来回飘荡。 肃然起敬:形容一下子在内心深处引起敬意。肃然,十分恭敬的样子。 载歌载舞:又唱歌又跳舞,形容尽情欢乐。“载”又读zǎi,如“一年半载”。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怒气冲冲: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震天动地:形容声音巨大响亮,震动了天地。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五湖四海:本文泛指全国各地。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郑重其事:形容态度十分严肃认真。 知足安命:对已得到的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与世隔绝:与世人隔断,失去往来。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聊以 *** :姑且用来安慰自己。聊,姑且、暂且。 臭味相投:比喻有同样坏毛病、恶嗜好的人投合在一起。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一清二楚:指清清楚楚。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恐见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欣喜若狂:欣喜得像发了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若,好像。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广阔宏大。也用来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十全十美:十分完美,毫无欠缺。美,完美。 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 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积劳成疾: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懈,松懈。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司空见惯: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无独有偶: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微, 隐约;著,明显。 出人意料:超出人们的意料。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近义词是“瞠目结舌”。 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饶有趣味:指很有趣味。 百炼成钢: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发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 迎难而上:就算遇到困难也不会退缩,迎着困难攻克它。 集思广益:指集中大家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集,集中。群,大家;集体。策,谋划。 革故鼎新: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 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 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抒,抒发;发表。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触类旁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 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精,完美;好。益,更加。 古为今用:把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用来推动当前社会向前发展。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 从从容容: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无缘无故:没有任何缘由。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独立自主:(国家、民族或政党等)不受外来力量控制、支配,自己行使主权。 勃勃生机:精神旺盛或欲望强烈的样子。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这里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二 成语解释(小学六年级) 梁:支撑屋顶的横木;栋:最大的梁。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或: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雕梁画栋 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巧夺天工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工艺精湛。 独具匠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引人入胜香:气味好闻,与“臭”相对。形容器物,书画等物品,富有古典和雅致的色彩,情韵。表示很有民族古代气息。 古色古香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寻味。 余音绕梁窠:鸟兽的窝。臼:一种中间凹下的舂米器具。窠臼:比喻老套子,旧框框。 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不落窠臼旧时把文化水平高的人称“雅”把没文化的人称“俗”。形容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能欣赏。 雅俗共赏原来指人人爱吃的美食,现比喻好的事物受到人们的津津乐道广为称赞和传颂,或是比喻很多人都知道的事,也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脍炙人口 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以至于鲜有人理解或接受。 曲高和寡 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妙笔生花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有难度的歌曲。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阳春白雪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笔走龙蛇 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于一般的声响。凡,平常的。形容人或事物不平常或很出众,很出色。 不同凡响 别:另外。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味)。 别具一格 三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部成语分类(人教版):写人的,叙事的,绘景的,状物的。。。。。。 写人类:人地生疏 人多手杂 人多嘴杂 人非木石 人浮于事 人欢马叫 人急智生 人给家足 叙事类:多事之秋,朋心合力,说三道四,空前未有,高朋满座 状物类:冰消雪融,风和日丽,山光水色,草长莺飞,山明水秀,明月清风,奇花异草,鸟语花香 绘景类:湖光山色 一衣带水 风和日丽 山清水秀 汹涌澎湃 雕梁画栋 鸟语花香 四 六年级语文成语及四字词语解释练习题 一无所有 yī复wúsuǒ制yǒu [释义]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语出]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近义] 空无所有 空空如也 两手空空 身无长物 家徒四壁 [反义] 无所不有 无所不包 包罗万象 应有尽有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与“一贫如洗”有别:~是直陈性的;可与比喻配合运用;所指不仅是财物;较为广泛;适用对象也不仅是个人、家庭、范围可扩大至集团、国家等;“一贫如洗”是比喻性的;不能再与比喻配合运用;所指以财物为主;适用对象仅是个人或家庭。 [例句] 解放前;我家是~。 五 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教版)的所有的成语解释 //wenku./view/e0de8b7c1711cc7931b716c8 六 六年级语文上册成语解释意思100个 德高望重、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津津乐道、别有深意、飘然而起、飘飘洒洒、左冲右撞、熙熙攘攘、意味深长、花色斑斓、庞然大物、全神贯注、行色匆匆、悠悠忽忽、断臂悬崖、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绵亘蜿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旁逸斜出、窈窕淑女、年过花甲、返璞归真、高山深涧、狂风怒号、坠入深谷、攀山越岭、………… 七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一得成语,要解释意思。 寒冬腊月: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寒冷的冬天 北国风光:北国.尚书里指我国的北部,北国风光多用来代指北方的冰雪景色,但并非只指冰雪景色 风刀霜剑:感到风象刀子一样割在身上,霜象利剑一样刺在身上,比喻风霜很大,天气很冷 塞外边疆:塞外指长城以北的地区,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这个词指我国长城以北国界以内的地区 漫天飞舞:漫天:遍布天空;满天地飞 纷纷扬扬:扬:在空中飘动。形容雪花飘落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 银装素裹:形容雪景中,户外的东西象穿上了银白色的衣服 或是被白色包起来了,一片白色的景象 雪照云光:描述了一幅白雪覆盖大地,映照着阳光白云的美丽景色 狂风暴雪:形容风雪很大 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苦上加苦。 风卷残云:大风把残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 神清气爽: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八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四字成语的解释(包括成语中单个字的解释) 一成不变yīchéngbùbiàn [释义]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版变或固守陈法。 [语出权] 《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 成;不能写作“诚”。 [近义] 原封未动 [反义] 千变万化 瞬息万变 变幻莫测 [用法] 用作贬义。多用于否定句。一般作谓语。 九 六年级下册语文18课的好词和四字词、成语的解释 震耳欲聋 zhèněryùlóng [释义]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辨形] 震;不专能写作“振属”;聋;不能写作“龙”。 [反义] 万籁无声 万籁俱寂 [用法] 形容声音特别大;几乎把耳朵震聋了。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兼语式。 [辨析] ~与“响彻云霄”有别:~侧重于形容声音沉闷;“响彻云霄”侧重于形容声音响亮。 [例句] 枪炮声大起;~;我前线将士向敌人发起了进攻。2023-08-03 01:25:421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一切的事物或景象焕然一新。( )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或事物;更:改变。一切事物或景物都更换了新的面貌。多指新春欣欣向荣。2023-08-03 01:26:012
指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根据意思写词语。
万象更新2023-08-03 01:26:081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一切的事物或景象焕然一新。( )
万象更新不知道对不对啊......2023-08-03 01:26:169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的词语
【万象更新】 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或事物;更:改变.一切事物或景物都更换了新的面貌.多指新春欣欣向荣2023-08-03 01:26:321
形容一切事物都焕然一新的成语
万象更新??2023-08-03 01:26:404
三,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 2.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
1.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不同 )2.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焕然一新 )3.形容节目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张灯结彩 )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这(不仅是 )粥,( 也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2023-08-03 01:26:511
一切景物或事物都变得面貌一新的成语
焕然一新2023-08-03 01:26:583
描写某些事情环境焕然一新变化大的四字成语词语
形容焕然一新的成语 、扭转乾坤:乾坤: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日新月异: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隔世之感:世: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感慨万千: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翻天覆地: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变化多端: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日异月殊: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天翻地覆: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描写某些事情环境焕然一新变化大的四字成语词语 、物换星移: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恍如隔世: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桑田沧海: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变幻莫测: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描写某些事情环境焕然一新变化大的四字成语词语 、面目全非:非:不相似。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关于焕然一新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焕然如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同“焕然一新”。 【妆点一新】:经过装饰点缀后,焕然一新。 【装点一新】:装点:装饰点缀。经过装饰点缀后,焕然一新。 【形容焕然一新的成语】: 恍若隔世 【拼音】:huǎngruògéshì 【解释】: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 【出处】:明·袁宏道《锦帆集·天池》:“屏山献青,画恋滴翠,两年尘土面目,为之洗尽。马首红尘,恍若隔世矣。” 【形容焕然一新的成语】: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 比喻即使三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形容焕然一新的成语】: 万象更新 【拼音】: wàn xiàng gēng xīn 【解释】: 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举例造句】: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农民又开始耕种了。2023-08-03 01:27:051
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灯火通宵的意思
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灯火通宵的意思如下:万象更新意思:一切事物过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万象: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除去旧的换成新的。张灯结彩的意思:悬挂灯笼,用彩绸等结成美丽的装饰物。常用来装点喜庆的场面 。灯火通宵的意思:整个晚上都开着灯;形容很热闹。2023-08-03 01:27:121
《北京的春节 》老舍的文章,求主要内容
《北京的春节》 的作者是老舍。文中描写了静除夕 腊人患初一、元宵节这几个节日的情景,表现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的喜爱之情。2023-08-03 01:27:323
万象更新的象什么意思?
万象更新的象是什么意思 一般是将万象联合起来解释,单独解释的话,就是气象,景象之意。 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象更新的象是什么意思 万象更新的“象”,指景象、事物 万象更新什么意思? 万象更新(wàn xiàng gēng xīn):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出自 清·曹雪芹《红楼梦》。【近义词】焕然一新、耳目一新、一元复始。【反义词】万古不变、依然如故。 万象更新是什么意思? 5分 【成语】万象更新 【拼音】wàn xiàng gēng xīn 【解释】万象:宇宙间一切景罚;更新:新的替代旧的。更:变更。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变得焕然一新。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茅盾《锻炼》:“还以为我们这里当真是一声抗战,就~,人人有了救国的自由。” 【近义词】面目一新、耳目一新。 【反义词】万古不变、依然如故。 【造句】春天到了,一元复始,大地万象更新,草地上芳草如茵。 万象更新中的象是什么意思? 【解释】: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罚回:“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象意思是:世间的景象 万象更新是什么意思 ? 【解释】: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示例】:春回大地,常,农民又开始耕种了。 【近义词】:面目一新、耳目一新 【反义词】:万古不变、依然如故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谁知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什么意思啊 1.一元复始 ( yī yuán fù shǐ ) 解释: 元:年。复始:又一次开始。指新的一年的开始。 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出处: 《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示例: ~,万象更新。 用法: 主谓式;作分句;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 2.万象更新 ( wàn xiàng gēng xīn ) 解释 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茅盾《锻炼》:“还以为我们这里当真是一声抗战,就~,人人有了救国的自由。” 近义词 面目一新、耳目一新 反义词 万古不变、依然如故2023-08-03 01:27:381
求 北京的春节 仿写 400字左右就好 急急急啊!!!好的加分
自己写吧!~~我都是自己写的!2023-08-03 01:27:495
根据意思写词语,选两个恰当的词语填空
(1)比喻言辞诚恳情意深长(语重心长)(2)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莫名其妙 )(3)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不同 )(4)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万象更新) 春节将至( 万象更新 ),这热闹景象与平时是(截然不同)的。2023-08-03 01:28:061
形容什么都是新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nm.kn弄i据i海平面2023-08-03 01:28:155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句子赏析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关于北京的春节的文章,也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分析哪些句子呢?我在此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句子赏析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u2026u2026)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象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象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骄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象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作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象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的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年。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u2026u2026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2023-08-03 01:2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