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是什么?

2023-08-03 10:37:56
TAG:
gitcloud

  • 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

    1、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体系三个方面。

    2、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立场

    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

    民谋利益。

  • 马克思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涵盖面非常广泛。

  • 马克思主义方法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它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小白

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

1、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体系三个方面。

2、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立场

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

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涵盖面非常广泛。

马克思主义方法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它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是中国共产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2023-08-02 20:26:36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根据党员“两学一做”的试题库,本题答案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2023-08-02 20:26:432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吗?

很难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党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谢谢采纳!!好好理解! 
2023-08-02 20:26:50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涵盖面非常广泛.比如,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观点,等等.
2023-08-02 20:26:571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023-08-02 20:27:067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的学说。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以此世界观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辩证唯物的自然观与辩证唯物的社会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科学的统一。所以,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一般认同哲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张、命题或理论。哲学的研究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能做出经过审视的假设且不跳脱信念或者只是纯粹的类推。不同的哲学家对推理的本质有不同的想法。哲学与科学关系:1、主要区别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揭示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而具体科学针对某一个特定领域,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023-08-02 20:27:21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中国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一根本观点是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2023-08-02 20:27:43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也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问题和实质所在,这是其时代性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分别从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作出了缜密的理论论证,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2023-08-02 20:28:123

马克思主义最核心和根本的内容是什么?

到这里看一看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9226.htm
2023-08-02 20:28:289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哲学、文化)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中,不同生产关系的变化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新的社会制度和新的上层建筑的出现。唯物史观强调了物质生活和物质利益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以此解释社会历史的演进。马克思把人类历史分为几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以前那一阶段推动了它产生和发展。例如,奴隶制是农业经济时期的一个社会形态,它的出现和稳定发展得益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奴隶制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但同时也用限制和压迫的方式控制奴隶阶级的生产劳动力。马克思主义从而将社会问题看作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现象,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消灭私有制的思想。总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也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全局的一个基本观点,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3-08-02 20:29:281

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什么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首要基本观点。
2023-08-02 20:29:56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在两个意义上可以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的意义上。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过程中科学实践观的形成所具有的决定性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时期,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扩展资料: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 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吸取G.W.F.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2023-08-02 20:30:10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023-08-02 20:30:23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在两个意义上可以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的意义上,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过程中科学实践观的形成所具有的决定性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深刻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亲身参加和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中必须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俄国的领导者——列宁在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的时代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结合本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2023-08-02 20:30:412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做出"四个选择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1]正是由于这“四个选择”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转变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 一、“四个选择”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四个历史性课题 中国的近代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历史.要实现民族复兴、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我们必须在中国发展进程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四个选择”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四个历史性课题.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领导者的问题.在近代历史的发展中,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没有独立,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状况,必须有一个能够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强有力的领导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不少仁人志士担当这一领导者,也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最终没有能够胜任领导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和国家状况的历史任务. 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当时,没有人会预料这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弱小政党,在今后能够成为领导几亿、十几亿人口的伟大政党.但历史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这一点.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靠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奋斗中取得的丰功伟绩确立的,是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是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的不懈努力而得到认可的.只要不带有偏见地尊重历史,那么,谁也不会否认这一事实.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先进性的党,是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家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就没有初步进入小康的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其先进性,最根本的是因为她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民就在与众多思想和理论的比较中认识到,这是能够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它的理论本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实践发展、人们认识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创立到今天,160 多年的历史中,马克思主义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原动力,国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载体,马克思主义必将在实践中,在世界范围内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今后的实践仍将继续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中国社会制度的问题.社会制度是中国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得出的基本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导致中国在近代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资本主义制度是世界其他国家获得成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这一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极大限制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中国没有形成成熟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缺乏领导力量.中国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又进一步制约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迅速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立足本国实际,开辟了一条既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又区别于西方旧式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道路.正如毛泽东在 1956 年 4 月 4日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方针政策……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中国跨越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这符合中国特殊国情下的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国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指出:“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 社会主义是一种制度,也是一条发展道路,二者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制度,社会主义反映的是社会性质问题,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本质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共性,不具有这一特征,就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作为道路,反映的是通过走什么路、实行什么模式来建设社会主义.由于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各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不一样,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国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同的发展道路体现的是不同国家发展的特色,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走出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论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客观规律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解决了中国发展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条件.但是,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解决了中国发展的所有问题.中国发展该走怎样的道路,这一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提供具体答案;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还刚刚开始,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只能在实践中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曲折的,我们有过失误、有过折腾,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如邓小平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所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P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第一,这条道路不是教条地、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实事求是地、灵活地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新马克思主义.第二,这条道路不是照搬别国的模式,而是切实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具体化、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选择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既是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大转变,也是发展道路和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既改变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也使我们在新的道路和体制机制下,对社会主义进行着全新的实践.改革开放 30 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 30 年不能相比的.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绩为世界所瞩目,全世界都为中国发展的奇迹感到震惊.所有这一切,归结为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是符合国情的选择. 二、“四个选择”深化了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四个选择”中,前“两个选择”是选择领导者和指导思想,后“两个选择”是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从整体看,“四个选择”贯穿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并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深化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以及与其他政党和各种主义的比较鉴别中作出的正确抉择.中国革命斗争的事实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承担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历史重任.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科学的理论,才能作为指导思想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就是找到了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是找到了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先进社会力量与先进理论的结合,为中国社会发展奠定了基本条件.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前“两个选择”的基础上,为实现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选择.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选择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创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领导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该怎样走,我们党没有经验,需要从头开始进行探索.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既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又深化了对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适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能不能适应从领导武装斗争到领导经济建设的转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新的考验.事实证明,尽管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选择面前有过失误、走过弯路,但依靠自身的力量纠正了错误,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是值得信赖的,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挑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基础上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作过具体论述,社会主义该怎样建设,经典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理论总结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不能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能不能融入中国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不能指导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深化了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无论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或者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不成功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能够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是在前“三个选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要求作出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又一次历史性选择.改革开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解决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课题,也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对前“三个选择”的进一步深化认识.它赋予了前“三个选择”新的内涵. 改革开放赋予了对选择中国共产党新的认识.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能够经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的考验,必须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要看到党还存在着不适应的地方.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把坚持党的领导的重心,放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改革开放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赋予了对选择马克思主义新的认识.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同一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点的结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内容,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使人们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结论,不是书本上的条条,而是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体系.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赋予了对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新的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走什么道路是党和人民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曾经照搬别国的模式,但没有成功,也曾经光凭热情想走出自己的路,结果也受到了挫折.经过对成功和失误的反思,我们选择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基本框架,建立了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实在和具体,人们对这一道路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改革开放使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一道路更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更能够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革开放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选择改革开放为前“三个选择”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前“三个选择”. 三、“四个选择”实现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四个选择”贯串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四个选择”的结果实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伴随这三次历史性转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选择”是实现三次历史性转变的前提,三次历史性转变是“四个选择”的结果.三次历史性转变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间是实践与理论创新的关系.三次历史性转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在三次历史性转变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发展与创新. 历史和人民在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完成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三大历史课题:一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建立新社会,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三是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 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途径是通过革命的武装斗争,内容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国民党的统治.这是一次决定中华民族和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历史性转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找到了科学的理论和革命的领导力量,这是实现中国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具体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成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 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质是完成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内容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具体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成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基础薄弱、文化发展落后,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面临的最大实际.在这样的条件下,要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没有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三次历史性转变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4](P140-141)这一转变的实质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途径是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成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这一次转变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全新模式.没有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转变. 毛泽东思想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在于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具体化、本土化,也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联系的具体内容.当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科学理论的时候,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的就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构成毛泽东思想核心内容的,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包括产生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创新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大理论成果,在于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基本方法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的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的,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包括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实践的创新理论. “四个选择”、三次历史性转变、两大理论成果,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总结,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它以充分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没有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繁荣富强.
2023-08-02 20:31:02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问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并不断发展着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形态的多样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及其哲学意义。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目的性、物质性和社会制约性。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和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 思想和 *** 理论的精髓。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 世界是普攻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 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辨证法,防止形而上学。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辨证法思想。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辩证思维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的本质 实践是认识的现实基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与信息、选择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导向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 认识过程中的辩证运动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是具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关系。真......>> 问题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包括哪些? 1.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除了以上 3个主要组成部分之外,还包括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内容。 问题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含了哪些内容 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问题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 主条目:辩证唯物主义 主条目: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其主要观点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即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则是物质的反映,并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辩证唯物论应用于人类历史,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辩证法 主条目: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以辩证唯物论为基础和前提的。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包括联系、全面、发展和矛盾,主要的特点是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问题五: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规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具有思想的完整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人的发展与人类解放规律、共产主义与人类未来等七大部分。贯穿马克思互义基本原理内容的主线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问题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生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要揭示的是社会的物质生活、物质关系、物质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内容。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主要揭示社会的精神生活、精神关系、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能从实践的沃土中不断吸取营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个开放的体系,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在同形形 *** 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中不断战胜对方、完善自己
2023-08-02 20:31:18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采取了唯物的看待历史的观点,假设社会变化的原动力在于阶级之间的冲突。认为历史有其客观的支配规律,认为社会变化是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阶层冲突的分析来帮助理解系统性的经济社会变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冲突是由于资产所有者所拥有的高生产率生产资料与无产者从事的社会化劳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导致的。由无产者劳动所得的价值剩余未能公平的分配给劳动者而集中在资产所有者手上。冲突的后果便是劳动所有者的"异化",这将导致社会动荡引发革命。革命的最终结果便是社会主义的建立--一种基于社会公有产权的生产模式,基于个人贡献所得的分配模式以及按需生产的经济模式。尽管马克思并未预言共产主义社会的模样,但他指出基于科技及生产率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将会过渡到共产主义。到那时阶级,国家,社会将被公有制取代。各尽其用,各取所需。马克思其实也是一种早期的社会经济学理论,其供需理念分析了物质条件即生产中的生产资料,经济活动以及社会需求的关系。认为这些关系组成了社会结构的基础以及其上层建筑。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生产要素在一个社会政治体制安排下没能被很好的利用是阶级冲突产生的一个原因。
2023-08-02 20:31:3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持不渝地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它们都致力于探索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出发,它们都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唯一宗旨;从马克思主义坚持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出发,它们都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坚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必然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因此,从本质上看,这几大理论成果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都毫不动摇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它们坚持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点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有着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但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后来形成的理论则是在前面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我们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它们之间不仅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更是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立足于新的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础是发展着的实践,新的实践又需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不断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课题和其产生的土壤。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时代主题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f,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党治国治军的新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而创立出来的。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面临着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首先,这几大理论成果是有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的,而实事求是是这几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其次,它们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2023-08-02 20:31:56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世间万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2023-08-02 20:32:253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这一门科学是不能停滞不前的,——它是在发展着和完备着。”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恩格斯在他撰写的《卡尔u202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反杜林论》、《路德维希u2022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和一系列著名通信中一再将马克思所创立的学说,不论是关于哲学、经济学还是社会主义的理论都称之为“世界观”。“新的科学的世界观”。那么,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这一性质呢?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他们的世界观的过程中,充分依据了当时经验科学的最高成就。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欧洲整个历史科学、经济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最高发展,这才是合乎逻辑的结论。” ,而当时的经验科学所达到的水平,为构思一幅现实世界生动的图式,提供了必备的材料。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这些材料,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他们没有用想象和虚构弥补科学材料不足,而是将细节留给后人加以补充,所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说,他们的学说“已经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第二,正如恩格斯阐明的,他们的“世界观”指的是“对包含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的那种发展过程的阐明。”既然是发展过程的阐明,马克思主义就是一门历史科学,必须随着历史过程的演进而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历史科学一点,本文在后面的章节中还将再次详细论述。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系统,动态,开放的,不是若干抽象观点的论集,是世界历史进程的理论概括,是实践之树的奇葩。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的理解视域中,不应被看作是马克思个人的理论活动,而已被约定俗成看作一门的特定研究对象的科学,是已形成“范式”而可以吸引无数人对其进行实践探索的科学。这门学科以使其成为科学的马克思的名字来命名。任何人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这门学科研究对象的探索成果,只要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就可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否则,将马克思主义等同于马克思个人的理论活动,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只有历史考证和经典注释的意义。哲学家许衡就认为,人们“穷”的“理”,既包括“命”(即事物的“所以然”),又包括“义”(即事物的“所当然”)。一种完整的世界观必然包括对本体论和价值论两个根本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理论与崇高的价值目标的统一,既解释了“实然”,更在科学历史观的基础上回答了“应然”。如果放弃了为“被压迫和剥削群众的革命”服务的目标,放弃了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还能称为马克思主义吗?正是这一价值目标才使马克思主义以其无比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一批批仁人志士不惜生命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奋斗,也就是在各国共产主义者这一价值目标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发展了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可以说,立场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除本体论与价值论外,还要用认识论解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问题。“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恩格斯)。在马克思那里,逻辑、辩证法和实践的认识论是统一的。不可能从一般原理中直接引出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列宁说:“一般真理的单纯逻辑发展中去寻找具体的问题答案,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并且完全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嘲笑。” 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即价值观)、方法,并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体系的总联系中探索具体时代、具体国家中的问题,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包含着异常丰富,精深的内容。为制订新的世界观,马克思在很多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一系列涵盖众多学科的理论发现和知识原理组成了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庞大系统,而后又被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以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不断补充。然而,这一系列论断、发现和原理之间并不是平行并列、主次不分的,而是有主次的、系统的、多层次的。从不同角度,对它们可以有不同分类、划分的方法。一般多人学科分野角度进行分类,并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如列宁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提出的权威见解。直到2000年,高哲、温元著、贾建梅等编写的《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中虽然刻意增加了学科门类,但仍沿用学科划分法。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在坚实的逻辑基础上,还可采用以辩证逻辑为依托的按普遍与特殊关系划分的层次划分法,中国学者段若非李延明等也曾尝试进行层次划分。可将马克思主义划分为三个层次:1、根本原理这类原理反映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共同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是世界的一般规律。例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思维与存在关系等等。2、普遍原理这类原理反映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内各自的普遍规律,以及由普遍规律推导出的一系列判断。例如,自然领域里关于吸引与排斥,物质运动无限循环、有机界无机界统一等原理,在社会领域里,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在这类普遍规律指导下,马克思依据历史的实证资料,在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中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普遍性的原理,如剩余价值学说,小生产无时无刻不在生产资本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内存在资产阶级法权等等原理,只要这些原理所包含的范畴在,这些原理就一直起作用。3、个别判断这些判断是根据具体的时代、国家及民族特点,依据作判断时所掌握的有限资料做出的,不可任意推广到其它国家、其他时代。此外,随着更多的实证材料被掌握,还不断修正对过去判断的认识。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原理按层次划分的问题,重要的在于这一划分的方法论意义,原理的层次高低与它们的重要程度并非是一个问题。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整的体系,只有根据具体条件和特定历史要求着重强调某一方面的问题,而不存在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原理,区分为不同层次,弄清楚不同层次原理的时空界限,是我们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前提。如同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有其确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一样,作为这些事物和过程的正确反映的原理,也都有适用的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如果任意超越这些界限,真理就走向自己的反面。马克思《资本论》的“原始积累”一章中,论述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内部产生出来的道路。这就是生产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从面把他们变成雇佣工人,而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则变成资本家,这一历史运动的基础是对农民的剥夺。1877年10月俄国民粹派理论家米海洛斯基在《祖国纪事》上发表一篇文章,包含着对马克思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论述的错误引申。他把马克思的上述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在他看来,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经过要走西欧历史发展的道路。对此,马克思十分反感,他于1877年11月给《祖国纪事》编辑部写信,反对任意引申、扩大(他的理论)的企图。马克思说,米氏“这样做,会给我太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每个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理论为研究对象的人们,应该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他们自己的理论原理所持的慎重的,科学的态度,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各个原理的时空界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意义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才能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以此指导我们从实际出发,去研究探索,去开拓创新就能帮助和引导我们寻求回答和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重大问题的答案。马克思主义一个重大的特点,就它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在自身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随历史前进,这是由于:第一、作为世界观,它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上的,这个科学世界观在基本框架是不可能推翻的,而科学认识是可以修正、充实、完善它的。它的更新是自身的更新。第二、它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其根本基础,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最有决定意义的东西。
2023-08-02 20:32:461

马克思主义观点有哪些

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涵盖面非常广泛。比如,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观点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基本立场是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本方法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问题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包括哪些? 1.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除了以上 3个主要组成部分之外,还包括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内容。 问题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什么 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baike.baidu/view/9226?wtp=tt#1 问题四: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呃,兄弟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宽泛了,马克思主义包含内容很多,你说的根本观点不知道是指的哪方面的哪一点。譬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要用唯物、辩证、发展的眼光去考察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观点在于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关系;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点则是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认为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将破坏原有的生产关系。 问题五:马克思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当然是好好学习 前进马德里啊 问题六: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 *** 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以 *** 为代表的中国 *** 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 *** 思想。在资产阶级为确立市场经济和本阶级的政治统治而扫荡封建专制主义的时候,自由的口号曾经响彻云霄,它吸引了无数爱国者投身于其中。《马赛曲》里的“不自由,毋宁死”,裴多斐的著名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既代表了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为夺取自由而战的坚强决心,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战斗精神。因为争取自由,实现自由,不仅符合于资产阶级的利益,也符合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自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的共同要求,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的奋斗目标。它是资产阶级前辈给人类社会留下的无比珍贵的瑰宝。 正因为如此,一切先进的思想家无不推崇自由、宣扬自由,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奋斗目标的革命者,更是把自由列入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如马布利说:“人们来自大自然的怀抱时都是完全平等的……而且都是完全自由的。”他认为在未来的社会里,“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另一位空想共产主义者德萨米也指出:“人的自由就是要实现他权力以内的东西。”他把自由视为人类幸福的泉源,认为“人愈自由,国家将愈繁荣;反过来说,国家愈自由,人将愈幸福。”另一位著名的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也认为理想的制度是“全体的和谐,以及在全体的和谐中的每一个人的最大的自由。” 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他......>> 问题七:马克思主义立法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法学 不论是中国历史上的法学还是西方法学,都是剥削阶级的法学,是为奴隶主、封建主或资产阶级的法说教,为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政治统治服务的.尽管这种法学曾经提供了大量的法学历史资料,有的在阐述法律现象的某些方面也提出了合乎科学的观点,有的还不同程度地起过历史进步作用;但由于阶级地位和时代的局限性,他们的学说都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没有也不可能真正科学地阐明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直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法学出现,法学领域才起了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法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深刻地分析了社会各方面的现象,揭穿了剥削阶级的偏见,科学地阐述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使法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同以往法学的根本区别,主要有下列几点: ① 在各派剥削阶级法学中,有的认为法与经济无关,甚至说法是决定经济的;有的虽也承认法与经济有关,但否认经济对法的最终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了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这种意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结柢是由这一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由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然,法与经济以外的其他各种社会因素,例如政治、哲学、宗教等也相互起作用,但这只是一方面的现象,而追究到它的根本,“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 ② 剥削阶级法学家尽管对法的本质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一个共同点是在不同形式上否认法的阶级性,甚至认为法是超阶级的“全民意志”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并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马克思、恩格斯在《 *** 宣言》中讲到无产阶级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在他们看来全都是掩盖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偏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2页).只有社会主义法制,才真正反映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总之,法同国家一样,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它总是有阶级性的.到阶级消灭时,具有阶级性的法也就不存在了.但马克思主义在肯定法的阶级性的同时,也承认法在历史发展上同其他社会文化一样,都可以批判地予以继承.马克思主义法学就是在总结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人类历史上的法律文化遗产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③ 剥削阶级法学一般也承认实在法是国家制定的,但由于他们往往把国家说成是超阶级的,把国家制定的法律说成是社会公共意志的体现,从而模糊了国家和法的阶级本质,曲解了国家和法的关系,鼓吹所谓“法律至上论”,把法置于国家之上.马克思主义法学分析了社会阶级的关系,认为一定阶级的国家和法都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有阶级性的,它所制定的法也是有阶级性的.首先,取得政权、统治国家的阶级必须把它的胜利果实,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制度.其次,法律由国家制定,还须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列宁选集》第3卷,第256页).但国家既然制定了法律,就应当使之成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社会主义国家制定了法律,它自己也有必要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否则法律就不能发生预期的效果. ④ 剥削阶级法学大都认为法是超历史的,永恒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则认为,法并不是超历史的,既......>> 问题八: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上述说法是指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首先,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其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再次,从它的研究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此外,从它的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023-08-02 20:32:531

毛概思想的灵魂是什么?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023-08-02 20:33:289

马克思主义包括哪五个主要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它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的,就是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023-08-02 20:33:571

高分求答: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根本要求?

‘实事"是客观存在。‘求"是研究,‘是"是客观规律,这是名家对‘实事求是"的经典解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点,讲的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而"实事求是‘说的是,人们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客观规律,并按规律的要求改造客观世界。这就说明了"实事求是"说明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哲学的基本内容。也有人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因为:‘实事求是"的内涵,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若要展开讲,请参照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
2023-08-02 20:34:506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要保证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并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工人阶级必须组成与有产阶级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工人政党要有一个新的科学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它比其余无产阶级群众更善于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利益。扩展资料:马克思和恩格斯提供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基本要点。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就在于他向前发展了这些要点,把它们扩展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严整体系,扩展为无产阶级不仅在推翻沙皇制度和推翻资本主义的事业中,并且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都对城乡劳动群众实行领导的严整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看作相当长的并充满革命搏斗和国内战争的时期,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在这个时期内采取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和组织上的种种必要措施,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社会、没有阶级的社会、没有国家的社会,来代替资本主义的旧社会。列宁是完完全全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基本原理为根据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
2023-08-02 20:35:031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有哪些?

基本观点好多。核心观点和根本观点有,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群众观点等等。
2023-08-02 20:35:39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最根本的观点是什么?

唯物史观根本观点的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带有浓厚的哲学色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成为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篇之作和重要标志;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即生产力观点的重申,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真正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通读《邓小平文选》,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是多么执着地坚持。他十分坚定地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峻局面,邓小平仍然满怀信心地指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谈到坚持社会主义,特别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是邓小平多次提到的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多年来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过去,我们一度把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停留在阶级斗争的层面。大家都熟悉毛泽东讲过的一段话:“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毛泽东还说过,1921年他看了《共产党宣言》等三本书,只取了四个字:“阶级斗争”。 当然,首先应当肯定,阶级斗争的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此多有论及;在阶级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强调这个内容无疑是当时历史条件所使然。但是,还应当进一步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唯物史观深层次的、更为根本的观点。马克思1852年在写给约。魏德迈的信中指出:“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马克思说,他所加上的新内容首先就是证明了“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恩格斯在说明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时曾经这样阐明社会的物质经济基础同阶级斗争的关系:“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经济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列宁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总之,当着我们理解和运用阶级斗争理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马克思所找到的阶级斗争背后的物质经济根源。阶级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人的关系。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重要杠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阶级斗争观点相比较,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的观点,才是历史唯物主义更为深刻、更为根本的观点。 我们在社会主义时期发生的失误,说到底是离开了唯物史观最根本的观点,从而导致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之后,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离开本国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观主义地改变生产关系。邓小平正是紧紧抓住唯物史观最根本的观点即生产力观点,总结我们的历史经验,阐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应当做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之所在。他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命是在他的领导下取得成功的。然而他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还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我们为什么要搞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进行以改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旧体制为内容的第二次革命?就是为了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因为“任何革命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我们为什么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因为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我们为什么要实行“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要把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破除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才能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才能在社会主义的问题上,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列宁说:“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而且把它贯彻到底,把它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邓小平加深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他重申唯物史观的生产力观点,并且把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生产力观点同为人民谋利益、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价值观点统一起来,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邓小平重申和发展唯物史观最根本的观点,使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真正走上科学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之后,如何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结合本国国情的实际,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且以生产力为根本标准,处理好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并且使生产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防止和避免离开本国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观随意地改变生产关系,努力防止和避免上层建筑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这是一个十分严肃而艰巨的课题。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历史经验值得记取,也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认真地加以解决。
2023-08-02 20:35:55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什么呢

  2009年10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简答题第1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校解析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又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2023-08-02 20:36:011

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什么

我觉得整体上而言,应该是有区别的!  寒冷的地方或天气影响下,夜晚比较沉稳懒动一点!  而热带及燥热的夏天夜晚,则比较激情好动些!  当然对精力充沛的勤奋者来说,是不惧这些影响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顾名思义,就是一,唯物;二,辩证。  所谓唯物,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们在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时,物质是第一性的东西,是存在于思维以外的东西,人的思想来源于外部客观世界。换句话说,即使你不复存在了,世界仍然在那里。  唯物主义区别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我思故我在”,认为人的思想是第一性的。人的思想是与生俱来的,和外部世界没有关系。我在,世界就在;我不在了,世界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辩证法呢?  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而且一旦条件成熟,矛盾的双方就会发生转换,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福祸相依”的古训。  唯物辩证法就是要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去
2023-08-02 20:36:082

如何理解历史和人民所作出的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你现在也是必然性的啊历史的必然性呢我个人感觉呢还是四个选择真的也是一个必然信仰这个选择也是
2023-08-02 20:36:194

为什么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答题要点](1)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其基本观点包括:第一,肯定世界是一个无限多样统一的物质世界,一切意识现象都是对这个物质世界的反映;第二,肯定世界是遵循其自身固有规律运动发展着物质世界,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第三,物质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即要求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首先承认客观事物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而认真分析客观事物,掌握其规律并用以指导实践。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基本原理的表现。(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2023-08-02 20:36:391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素朴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在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它终究未对世界的物质性、对物质范畴做出科学的解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吸收了其物质观中的正确论点和思想,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的经典论述中,即“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一种物质观的确立,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明确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和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其次,它指出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第三,它指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突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阐明了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形态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直观性,以及近代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列宁对物质做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人类还有很多未知事物和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之间的区别只是未知与已知,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实践与意识为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它们迟早会为人们所认识。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不管物质的形态、属性、结构多么特殊、复杂和多变,它们都永远保持着客观实在这一共同的根本属性。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有限中掌握无限,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能够正确地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关键在于它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的,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这就是说,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受动方面去理解世界,不理解实践对物质的作用,结果导致其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以及认识论上的不可知论和怀疑论。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物质本原的理解,不仅从客体方面去理解,而且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从人的感性活动,从实践处去理解,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一种客观实在。这种理解进一步揭示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023-08-02 20:36:47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总的来说就两点: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
2023-08-02 20:37:235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和根本工作路线?

简单的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观点就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动力,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方法论,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同时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扩展资料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当党正确地制定和实行群众路线时,革命就胜利、发展;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失败。
2023-08-02 20:37:381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吗?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第三,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第四,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023-08-02 20:38:42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在两个意义上可以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的意义上。2、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过程中科学实践观的形成所具有的决定性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历史变迁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67年,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是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母本经济理论,是中性经济理论。1875年,马克思完成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写作,这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全部设计与写作。
2023-08-02 20:39:42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唯物主义是其基本观点
2023-08-02 20:40:14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各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里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反映和体现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2023-08-02 20:40:272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涵盖面非常广泛。比如,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观点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可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还有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可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是“辩证法和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是“社会基本矛盾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三种基本的说法,第一种,辩证唯物主义是核心,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应用(物质)第二种,历史唯物主义是核心,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历史)第三种,人学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人道主义原则(人)。
2023-08-02 20:40:531

如何理解“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1]正是由于这“四个选择”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转变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 一、“四个选择”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四个历史性课题 中国的近代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历史.要实现民族复兴、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我们必须在中国发展进程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四个选择”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四个历史性课题.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领导者的问题.在近代历史的发展中,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没有独立,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状况,必须有一个能够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强有力的领导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不少仁人志士担当这一领导者,也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最终没有能够胜任领导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和国家状况的历史任务. 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当时,没有人会预料这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弱小政党,在今后能够成为领导几亿、十几亿人口的伟大政党.但历史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这一点.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靠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奋斗中取得的丰功伟绩确立的,是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是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的不懈努力而得到认可的.只要不带有偏见地尊重历史,那么,谁也不会否认这一事实.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先进性的党,是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家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就没有初步进入小康的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其先进性,最根本的是因为她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民就在与众多思想和理论的比较中认识到,这是能够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它的理论本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实践发展、人们认识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创立到今天,160 多年的历史中,马克思主义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原动力,国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载体,马克思主义必将在实践中,在世界范围内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今后的实践仍将继续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中国社会制度的问题.社会制度是中国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得出的基本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导致中国在近代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资本主义制度是世界其他国家获得成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这一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极大限制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中国没有形成成熟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缺乏领导力量.中国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又进一步制约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迅速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立足本国实际,开辟了一条既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又区别于西方旧式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道路.正如毛泽东在 1956 年 4 月 4日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方针政策……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中国跨越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这符合中国特殊国情下的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国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指出:“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 社会主义是一种制度,也是一条发展道路,二者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制度,社会主义反映的是社会性质问题,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本质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共性,不具有这一特征,就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作为道路,反映的是通过走什么路、实行什么模式来建设社会主义.由于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各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不一样,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国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同的发展道路体现的是不同国家发展的特色,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走出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论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客观规律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解决了中国发展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条件.但是,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解决了中国发展的所有问题.中国发展该走怎样的道路,这一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提供具体答案;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还刚刚开始,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只能在实践中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曲折的,我们有过失误、有过折腾,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如邓小平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所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P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第一,这条道路不是教条地、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实事求是地、灵活地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新马克思主义.第二,这条道路不是照搬别国的模式,而是切实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具体化、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选择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既是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大转变,也是发展道路和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既改变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也使我们在新的道路和体制机制下,对社会主义进行着全新的实践.改革开放 30 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 30 年不能相比的.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绩为世界所瞩目,全世界都为中国发展的奇迹感到震惊.所有这一切,归结为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是符合国情的选择. 二、“四个选择”深化了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四个选择”中,前“两个选择”是选择领导者和指导思想,后“两个选择”是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从整体看,“四个选择”贯穿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并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深化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以及与其他政党和各种主义的比较鉴别中作出的正确抉择.中国革命斗争的事实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承担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历史重任.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科学的理论,才能作为指导思想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就是找到了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是找到了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先进社会力量与先进理论的结合,为中国社会发展奠定了基本条件.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前“两个选择”的基础上,为实现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选择.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选择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创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领导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该怎样走,我们党没有经验,需要从头开始进行探索.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既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又深化了对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适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能不能适应从领导武装斗争到领导经济建设的转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新的考验.事实证明,尽管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选择面前有过失误、走过弯路,但依靠自身的力量纠正了错误,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是值得信赖的,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挑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基础上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作过具体论述,社会主义该怎样建设,经典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理论总结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不能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能不能融入中国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不能指导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深化了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无论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或者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不成功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能够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是在前“三个选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要求作出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又一次历史性选择.改革开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解决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课题,也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对前“三个选择”的进一步深化认识.它赋予了前“三个选择”新的内涵. 改革开放赋予了对选择中国共产党新的认识.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能够经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的考验,必须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要看到党还存在着不适应的地方.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把坚持党的领导的重心,放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改革开放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赋予了对选择马克思主义新的认识.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同一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点的结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内容,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使人们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结论,不是书本上的条条,而是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体系.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赋予了对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新的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走什么道路是党和人民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曾经照搬别国的模式,但没有成功,也曾经光凭热情想走出自己的路,结果也受到了挫折.经过对成功和失误的反思,我们选择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基本框架,建立了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实在和具体,人们对这一道路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改革开放使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一道路更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更能够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革开放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选择改革开放为前“三个选择”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前“三个选择”. 三、“四个选择”实现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四个选择”贯串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四个选择”的结果实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伴随这三次历史性转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选择”是实现三次历史性转变的前提,三次历史性转变是“四个选择”的结果.三次历史性转变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间是实践与理论创新的关系.三次历史性转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在三次历史性转变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发展与创新. 历史和人民在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完成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三大历史课题:一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建立新社会,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三是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 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途径是通过革命的武装斗争,内容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国民党的统治.这是一次决定中华民族和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历史性转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找到了科学的理论和革命的领导力量,这是实现中国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具体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成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 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质是完成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内容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具体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成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基础薄弱、文化发展落后,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面临的最大实际.在这样的条件下,要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没有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三次历史性转变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4](P140-141)这一转变的实质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途径是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成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这一次转变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全新模式.没有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转变. 毛泽东思想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在于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具体化、本土化,也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联系的具体内容.当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科学理论的时候,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的就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构成毛泽东思想核心内容的,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包括产生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创新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大理论成果,在于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基本方法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的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的,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包括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实践的创新理论. “四个选择”、三次历史性转变、两大理论成果,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总结,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它以充分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没有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繁荣富强.
2023-08-02 20:41:00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涵盖面非常广泛。比如,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观点等等。
2023-08-02 20:41:07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共同劳动,共同工作。
2023-08-02 20:41:278

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对吗

不对,不要本本主义,一切要从出发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023-08-02 20:42:07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果说旧唯物主义是物本主义,那么,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则是人本主义。这是因为,人乃是研究哲学的唯一主体。试问,离开人及其物质生活,哲学会是什么?——不是神话,便是鬼;要讲人话,必须有人。
2023-08-02 20:42:24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它鼓励工人阶级通过革命实践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社会变革的动力来自于被剥削和压迫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它追求消除阶级和建立无阶级社会。3、科学性马克思主义追求建立一个公平、平等和无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它倡导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工人阶级对生产资料的民主控制。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否定了意识、道德和政治独立于经济基础的观点。它强调社会变革是一种历史过程,受到经济条件和矛盾的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通过剥削工人创造剩余价值来实现自身增长。它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机制和不正义分配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吸取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2023-08-02 20:42:371

中国近代史中“四个选择”的意义是什么?

我觉得像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或者像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个重要的节点,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023-08-02 20:43:15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分析阐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是派生、谁决定谁的问题)作了既唯物又辩证的回答。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考察了世界的本质问题以后,进一步考察世界的状态问题。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基本特征(联系和发展);三条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基本范畴(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部分在唯物论和辩证法对客观世界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人(即主体)同客观世界(即客体)的关系,即主体能不能认识客体和怎样进行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科学回答(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即意识能不能认识物质)。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生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以社会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一般规律,包括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也包括在某些社会形态中长期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包括: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要揭示的是社会的物质生活、物质关系、物质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内容。阶级、国家、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主要揭示社会的政治生活、政治关系、政治动力。社会意识及其形式:主要揭示社会的精神生活、精神关系、精神动力。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揭示社会发展的载体动力。因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精神动力都必须通过人的活动起作用。
2023-08-02 20:43:573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时期,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 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吸取G.W.F.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2023-08-02 20:44:1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分析阐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是派生、谁决定谁的问题)作了既唯物又辩证的回答.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在考察了世界的本质问题以后,进一步考察世界的状态问题.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基本特征(联系和发展);三条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基本范畴(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这部分在唯物论和辩证法对客观世界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人(即主体)同客观世界(即客体)的关系,即主体能不能认识客体和怎样进行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科学回答(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即意识能不能认识物质).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生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的本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以社会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一般规律,半空中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也包括在某些社会形态中长期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包括: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要揭示的是社会的物质生活、物质关系、物质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内容. 阶级、国家、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主要揭示社会的政治生活、政治关系、政治动力.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主要揭示社会的精神生活、精神关系、精神动力.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揭示社会发展的载体动力.因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精神动力都必须通过人的活动起作用.
2023-08-02 20:44:5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1、联系的观点;2、发展的观点。
2023-08-02 20:44: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