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的作者是谁?

2023-08-02 14:52:11
gitcloud

元朝丞相脱脱(蒙古人)

墨然殇

元朝丞相脱脱

善士六合

元朝丞相脱脱(蒙古人)

《宋史·赵普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赵普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嬛*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译文: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事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为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赵普*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2023-08-02 14:23:451

宋史赵普传全文翻译

《宋史赵普传》全文翻译为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原文: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宋史赵普传》赵普简介赵普,字则平,政治家。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后唐末年,相继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洛阳(今河南省洛阳)。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善吏道,后周显德年间,先后为永兴军节度使从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同州、宋州节度使赵匡胤推官、掌书记。端拱元年(988),普被册封为太保兼侍中,三次出任宰相。普整顿吏治,惩治不法官员,直至戳其身。宋太宗按普建议,对人采取羁縻政策。淳化元年(990),普因病三次上表辞相职,宋太宗不准,任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书令。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宋史赵普传》
2023-08-02 14:24:091

《宋史.赵普传》 原文 翻译

2023-08-02 14:24:294

宋史 赵普传 翻译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多读书。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读上一整天。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等到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个人。太祖十分生气,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捡起撕碎的奏章回家了,过了些日子,(赵普)粘补连结好原来的奏章,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醒悟过来,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注释 习:通假字,通“悉”:熟悉 及:等到 私第:私人的住宅 阖户启箧:关上门,打开书箱 竟日:整天 临政:处理政务 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性深沉:性情沉着 有岸谷:比喻人性格严肃刚正 虽多忌克:虽然对人嫉妒刻薄 以:把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小节,按常规办事 尝:曾经 明日:第二天 颜色:脸色 补缀:修补 乃:才 卒:最终 赵普,自则平。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蓟州,后唐末年,相继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洛阳(今河南省洛阳)。 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善吏道,后周显德年间,先后为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节度使从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县南)节度使赵匡胤推官、掌书记。显德七年(960)正月,普与赵匡义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为右谏议大夫,充职枢密直学士。是年四月,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议宋太祖亲征。宋得胜还师后,升普为民部侍郎、枢密福使。 宋太祖依普计,于建隆二年(961)“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诸将兵权;建隆四年(963),加强中央集权;乾德三年(965),削弱地方财权;乾德五年(967),加强中央禁军建设;开宝二年(969),削夺节度使兵权;统一全国,先南后北。乾德二年(964),普任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负宰相责任。乾德五年(967)春,普加职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普入相后,坚于职守,对宋太祖忠贞不二。有当用者,普荐其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有立功应升迁者,太祖不予升迁,普为其力请,直至宋太祖从其请。开宝六年(973),普接受吴越王钱镠所送10瓶瓜子金,又违法从秦陇买来木材营建官邸,庇护部下贪赃枉法,宋太祖大怒。普被罢相,出为河阳三城(治今河南商孟县)节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普升任太子太保,继迁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普升为司徒、梁国公,二次入相。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依普计,不再传位于皇第赵延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普再次免相职,出任武胜军(治今河南邓县)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986)春,宋太宗伐辽久未班师,普上疏力谏收兵息战。雍熙四年(987),普移山南东道(治今湖北襄樊)节度,改封许国公。 端拱元年(988),普被册封为太保兼侍中,三次出任宰相。普整顿吏治,惩治不法官员,直至戳其身。宋太宗按普建议,对党项人采取糜政策。淳化元年(990),普因病三次上表辞相职,宋太宗不准,任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书令。淳化三年(992)春,普又三次上表,请求辞归故里,宋太宗不准,拜普为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俸禄。是年七月,普卒。太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赠普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
2023-08-02 14:24:4512

宋史上赵普传的译文

译文: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 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 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为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
2023-08-02 14:25:141

文言文《宋史·赵普传》翻译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用读书去劝告他。(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府第,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赵普)曾经上奏推荐某人去做某官,太祖没有采用。赵普过了一天又重新上奏推荐,(太祖)还是没有采用。再过一天,赵普又用此人上奏,太祖大怒,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下来拾走它们回去了。次日补全了撕碎的奏章,如同开始一般上奏。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习:熟悉竟:整个颜色:脸色比:相提并论
2023-08-02 14:25:254

哪里有《宋史赵普传》原文及译文?

赵普,自则平。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蓟州,后唐末年,相继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洛阳(今河南省洛阳)。 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善吏道,后周显德年间,先后为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节度使从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县南)节度使赵匡胤推官、掌书记。显德七年(960)正月,普与赵匡义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为右谏议大夫,充职枢密直学士。是年四月,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议宋太祖亲征。宋得胜还师后,升普为民部侍郎、枢密福使。 宋太祖依普计,于建隆二年(961)“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诸将兵权;建隆四年(963),加强中央集权;乾德三年(965),削弱地方财权;乾德五年(967),加强中央禁军建设;开宝二年(969),削夺节度使兵权;统一全国,先南后北。乾德二年(964),普任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负宰相责任。乾德五年(967)春,普加职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普入相后,坚于职守,对宋太祖忠贞不二。有当用者,普荐其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有立功应升迁者,太祖不予升迁,普为其力请,直至宋太祖从其请。开宝六年(973),普接受吴越王钱镠所送10瓶瓜子金,又违法从秦陇买来木材营建官邸,庇护部下贪赃枉法,宋太祖大怒。普被罢相,出为河阳三城(治今河南商孟县)节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普升任太子太保,继迁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普升为司徒、梁国公,二次入相。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依普计,不再传位于皇第赵延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普再次免相职,出任武胜军(治今河南邓县)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986)春,宋太宗伐辽久未班师,普上疏力谏收兵息战。雍熙四年(987),普移山南东道(治今湖北襄樊)节度,改封许国公。 端拱元年(988),普被册封为太保兼侍中,三次出任宰相。普整顿吏治,惩治不法官员,直至戳其身。宋太宗按普建议,对党项人采取糜政策。淳化元年(990),普因病三次上表辞相职,宋太宗不准,任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书令。淳化三年(992)春,普又三次上表,请求辞归故里,宋太宗不准,拜普为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俸禄。是年七月,普卒。太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赠普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 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 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为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2023-08-02 14:25:471

《宋史.赵普传》 原文 翻译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译文: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 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 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为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2023-08-02 14:25:571

有关《宋史 赵普传》的资料

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后唐末年,相继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洛阳(今河南省洛阳)。 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善吏道,后周显德年间,先后为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节度使从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县南)节度使赵匡胤推官、掌书记。显德七年(960)正月,普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为右谏议大夫,充职枢密直学士。是年四月,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议宋太祖亲征。宋得胜还师后,升普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 宋太祖依普计,于建隆二年(961)“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诸将兵权;建隆四年(963),加强中央集权;乾德三年(965),削弱地方财权;乾德五年(967),加强中央禁军建设;开宝二年(969),削夺节度使兵权;统一全国,先南后北。乾德二年(964),普任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负宰相责任。乾德五年(967)春,普加职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普入相后,坚于职守,对宋太祖忠贞不二。有当用者,普荐其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有立功应升迁者,太祖不予升迁,普为其力请,直至宋太祖从其请。开宝六年(973),普接受吴越王 钱俶 所送10瓶瓜子金,又违法从秦陇买来木材营建官邸,庇护部下贪赃枉法,宋太祖大怒。普被罢相,出为河阳三城(治今河南商孟县)节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普升任太子太保,继迁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普升为司徒、梁国公,二次入相。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依普计,不再传位于皇弟赵廷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普再次免相职,出任武胜军(治今河南邓县)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986)春,宋太宗伐辽久未班师,普上疏力谏收兵息战。雍熙四年(987),普移山南东道(治今湖北襄樊)节度,改封许国公。 端拱元年(988),普被册封为太保兼侍中,三次出任宰相。普整顿吏治,惩治不法官员,直至戳其身。宋太宗按普建议,对党项人采取羁縻政策。淳化元年(990),普因病三次上表辞相职,宋太宗不准,任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书令。淳化三年(992)春,普又三次上表,请求辞归故里,宋太宗不准,拜普为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俸禄。是年七月,普卒。太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赠普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 忠献 ”,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
2023-08-02 14:26:041

宋史 赵普传概括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2023-08-02 14:26:123

宋史中赵普传的解释

脑子有问题,不说解释什么谁能给你回答呢?
2023-08-02 14:26:312

宋史 赵普传

9.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片拾起来带回了家,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一、读准字音 少习吏事(shao4) 寡学术(gua3) 及为相(wei2) 手不释卷(juan4) 阖户(he2) 启箧(qie4) 既薨(hong1)论语(lun2) 龌龊(wo4chuo4) 奏荐(jian4) 奏牍(du2) 掷地(zhi4) 补缀(zhui4) 二 、解释词语。 1普少习吏事:年轻;熟悉 2寡学术:少;学问 3及为相:等到;做 4太祖常劝以读书:用 5晚年手不释卷:放 6每归私第:府第,大的住宅 7阖户启箧取书:关;打开; 8读之竟日:代书;整天; 9及次日临政:等到;处理政务 10处决如流:处理决断 11既薨:已经; 12家人发箧视之:打开;书箱里面 13则《论语》二十篇也:原来是 14普性深沉有岸谷:性情;沉着;严肃刚正 15虽多忌克:虽然;对人忌妒刻薄 16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却;把……作为 17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的人;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18未有其比:代赵普 19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推荐;担任 20太祖不用:任用 21普明日复奏其人:第二天;又 22普又以其人奏:把或用 23碎裂奏牍掷地:使……碎裂,译为“把……撕碎”;扔 24普颜色不变:脸色 25跪而拾之以归:表修饰 26他日补缀旧纸:修补连结 27太祖乃悟:才;清醒 28卒用其人:终于;那 三、翻译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 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到了第二天,(他)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4.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5.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6.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则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7.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 8.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9.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10.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过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11.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这个人。
2023-08-02 14:26:381

宋史 赵普传翻译

没有这篇吧?
2023-08-02 14:26:473

宋史 赵普传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刻苦读书和奏荐人才
2023-08-02 14:27:023

宋史·赵普传的介绍

北宋初期,出了一个声名非常显赫的宰相。史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两宋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生等重大问题。这位宰相就是赵普,宋太祖,太宗时期的重要谋士与治国能臣。为北宋建立与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2023-08-02 14:27:211

宋史,赵普传,著于何年?

以佐命功 以——凭借太祖数微行过臣家 过——路过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 亟——急忙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 安——哪里
2023-08-02 14:27:391

宋史·赵普传

翻译: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吏:官吏释:放下如流: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反应快。发箧:打开箱子
2023-08-02 14:28:025

搜集有关《宋史·赵普传》的资料,了解赵普其人的性格(请摘录要点)

赵普,字则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后周时,当节度使赵匡胤手下的推官。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史称“陈桥兵变”。从此,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补充: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了皇位。可是,自从登上皇位之日起,宋太祖就不由得思考起一个重要问题:我是各位将领拥立为皇帝的,但是,如果有一天,又有一位被拥立的皇帝把我给顶替了,那可怎么办呢?如何才能保我大宋社稷长久,江山万古一统呢?于是,他就向手下最重要的谋士请教。这位谋士就向他建议:“陛下,以往社会混乱,主要在于许多将领手中兵权太重。我认为,只要剥夺了他们的兵权,我大宋江山就可以稳固万年。”宋太祖听后,连连称是。于是,宋太祖在这位高级谋士的策划下,利用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这一手段,使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高级将领自动向中央交出兵权;接着,这位高级谋士又向宋太祖提出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逐步削除周边小国,使宋朝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然后,这位高级谋士又建议宋太祖把地方的财税权收归中央。到此为止,宋朝结束了五代以来小国林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人民开始过上了比较安定的日子。推动这段历史发展的这位高级谋士也就是宋朝初年的著名宰相。这位宰相虽然能谋善断,但他早年读书甚少,晚年常读《论语》,他曾经对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说:“我用半部《论语》替太祖打天下,我再用半部《论语》替陛下治天下。”所以,后人赞誉他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字音:吏lì事 阖hé户启箧qiè 处chǔ决 既薨hōng龌wò龊chuò 奏牍dú 掷地zhì 补缀zhuì 卒 zú用节奏: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4、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5、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6、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翻译:【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少:年轻。 习:熟悉。 少习吏事: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寡:少,不多。学术:学问。及:等到。为:做,当。常劝以读书:常以读书劝(之)。——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来劝他。【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释:放下。 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第:府第,大的住宅。 每归私第: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阖:关。 启:打开。 箧:书箱。 阖户启箧:关上门,打开书箱。竟:完了,终了。 竟日:整天。——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次日:第二天。临政:处理政务。如流: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 处决如流:处理决断很快。——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既:已经。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发:打开。则《论语》二十篇也:原来是一部《论语》。——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看,原来是一部《论语》。【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性深沉:性情沉着。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虽:虽然。忌克:对人忌妒刻薄。而: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相当于“但”。为:作为。 以……为:把……当作……。——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相位:宰相职位。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比:相提并论。——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尝:曾经。为:担任。用:任用。——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第二天。复:又。——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以:介词,把。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来称公文叫文牍。 奏牍:臣子向皇帝奏事的文书,这里指赵普“荐某人为某管”的奏章。 碎裂奏牍掷地:(宋太祖)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颜色:脸色。 普颜色不变:赵普脸色没有改变。意思是说,赵普并没有因太祖发怒而面露惶恐、惊惧的神色。而: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用在连贯的动词之间。——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补缀:修补。如:像。 初:刚开始。 如初:像当初一样。——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乃:才。悟:省悟。卒:终于。 卒用其人: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人。整理:一词多义1、为:及为相(做,当)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作为)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担任) 2、以:太祖常劝以读书(介词,用)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介词,把)普又以其人奏(介词,把)跪而拾之以归(连词,来) 3、之读之竟日(代词,书)跪而拾之以归(代词,奏章) 古今异义1、处决: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处理决断)例:这个罪大恶极的杀人犯今天被处决了。(枪毙) 2、龌龊: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例:这乞丐衣衫褴褛,很龌龊。(形容不干净、肮脏) 3、明日: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第三天)例:我明日去。(明天) 4、颜色: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脸色)例:这幅画的颜色很鲜。(色彩) 重点句式(1)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2)读之竟日。——倒装句(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省略句(4)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省略句(5)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省略句翻译文言文的一般方法:1、保留法:保留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等。2、对译法: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词。3、添加法:添加句中的省略成分。4、调整法:调整前后语序等。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1、思考:文章围绕赵普,记叙了哪两件事?明确:(第一段)刻苦读书与(第二段)奏荐人才。写人记事的文章往往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来正面表现人物;也会通过对他人或其他景物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还会运用细节描写来突显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侧面描写:描写其他人或景物。细节描写:对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而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本文篇幅短小、叙事简洁,却并不空洞乏味,主要原因是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突出,显得栩栩如生。2、思考: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仿照示例,分析人物性格,说说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示例:“阖户启箧取书”——“阖”动作细节描写,表明赵普主动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由此可见,他是个对待刻苦读书决心很大的人。刻苦读书(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手不释卷”表明赵普勤奋好学的精神。“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阖”“启”“取”“读”,上承接“劝”,下启“处决如流”,连贯的动作描写,表明赵普为国而勤奋学习的精神。“读之竟日”表明赵普刻苦钻研的精神。奏荐人才(荐官):“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表现赵普的冷静沉着,不顾个人安危为国荐才。(“碎裂”“掷”表现太祖的怒不可遏。)一奏(“尝奏荐某人为某管”)、二奏(“普明日复奏其人”)、三奏(“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四奏(“复奏如初”)——表现赵普的超人毅力和坚定意志。这些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写出了赵普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写出了赵普超人的毅力、耐心和坚定的意志;写出了赵普的沉着镇定,为国荐才的精神。赵普是个敢于坚持自己意见,锲而不舍忠于职责,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忠臣。思考:从文章所写的赵普的事迹中,能得到哪些启示?明确:(1)正面:读书要刻苦;珍惜时间,刻苦攻读;读书要精;学以致用;要一心为公,不计个人得失;敢于坚持真理,等等。(2)反面:少时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说话办事要讲策略,等等。(3)评价人物的方法: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物。赵普的“多忌克”: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赵普也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正是因为这一缺点,使得人物形象更真实、更可信,也符合史家“秉笔直书”的写作原则。读者看人,应看到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惟才必举的优点,这样,才能全面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思考: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事例吗?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影响?明确:刻苦读书——凿壁偷光、囊萤夜读、孜孜不倦。文章以史家笔法,叙述宋代名相赵普的事迹,表现赵普以天下为己任,惟才必举的精神。
2023-08-02 14:28:181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以的意思

同上...。。。。。。。。。。。。。。。。。。。。。。。。。。。。。。
2023-08-02 14:28:283

《宋史·赵普传》中被赵普三次向太祖推奏的人是……?

齐贤。《宋史.列传第二十四》:赵普尝荐齐贤于太祖,未用,普即具前列事,以谓:「陛下若进齐贤,则齐贤他日感恩,更过于此。」上大悦,遂大用。 种放之起,齐贤所荐也。种放之起,齐贤所荐也。 齐贤四践两府,九居八座,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齐贤四践两府,九居八座,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 居相日,数起大狱,又与寇准相倾,人或以此少之。居相日,数起大狱,又与寇准相倾,人或以此少之。
2023-08-02 14:28:571

宋史 赵普传中 开头:七月卒 的译文翻译

赵普,[1]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后唐末年,相继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洛阳(今河南省洛阳)。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善吏道,后周显德年间,先后为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节度使从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县南)节度使赵匡胤推官、掌书记。显德七年(960)正月,普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为右谏议大夫,充职枢密直学士。是年四月,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议宋太祖亲征。宋得胜还师后,升普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宋太祖依普计,于建隆二年(961)“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诸将兵权;建隆四年(963),加强中央集权;乾德三年(965),削弱地方财权;乾德五年(967),加强中央禁军建设;开宝二年(969),削夺节度使兵权;统一全国,先南后北。乾德二年(964),普任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负宰相责任。乾德五年(967)春,普加职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普入相后,坚于职守,对宋太祖忠贞不二。有当用者,普荐其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有立功应升迁者,太祖不予升迁,普为其力请,直至宋太祖从其请。开宝六年(973),普接受吴越王钱俶所送10瓶瓜子金,又违法从秦陇买来木材营建官邸,庇护部下贪赃枉法,宋太祖大怒。普被罢相,出为河阳三城(治今河南商孟县)节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普升任太子太保,继迁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普升为司徒、梁国公,二次入相。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依普计,不再传位于皇弟赵廷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普再次免相职,出任武胜军(治今河南邓县)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986)春,宋太宗伐辽久未班师,普上疏力谏收兵息战。雍熙四年(987),普移山南东道(治今湖北襄樊)节度,改封许国公。端拱元年(988),普被册封为太保兼侍中,三次出任宰相。普整顿吏治,惩治不法官员,直至戳其身。宋太宗按普建议,对党项人采取羁縻政策。淳化元年(990),普因病三次上表辞相职,宋太宗不准,任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书令。淳化三年(992)春,普又三次上表,请求辞归故里,宋太宗不准,拜普为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俸禄。是年七月,普卒。太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赠普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2原文编辑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注释习:熟悉。寡:少。学术:学问。及:等到。太祖:指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以:拿。为:做,担任。释:放下。私第:私人的住宅。第,府第,大的住宅。阖户启箧:关上门打开书箱。阖:关闭。启:打开。竟日:整天。及:到。临政:处理政务。处决如流:处理决断很快。如流: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既:已经。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叫做“薨”。发:打开。性深沉:性情沉着。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虽多忌克:虽然对人嫉妒刻薄。虽,虽然。 忌克,也作“忌刻”。而:转折连词,但是。以……为:把……当作。龊龌循默:拘谨顾小节。龌龊: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尝:曾经。荐 :推荐,介绍。为:担任。明日:第二天。复:又,再。颜色:脸色。而:表顺承关系,然后。之:代“奏牍 ”。补缀:修补连结。乃:才。悟:明白为:做。卒:终于。其:指示代词,相当于“那”。拾:捡起归:放下译文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 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 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太祖趁机和赵普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但学问很少,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用读书去劝告他。(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自己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读书。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赵普)曾经上奏推荐某人去做某官,太祖没有采用。赵普过了一天又重新上奏推荐,(太祖)还是没有采用。再过一天,赵普又用此人上奏,太祖大怒,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下来拾走它们回去了。他日补全了撕碎的奏章,如同开始一般上奏。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有一次,有个官按照律法应该升迁,但是太祖平时讨厌他,不同意升官。普坚持为他辩护,太祖发怒,说:“朕就是不给他升官,你又能怎么样?”普说:“刑罚是为了惩处坏人,奖赏是为了奖励功臣,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惯例。再说刑罚和奖赏是为了天下,而不是为了陛下,陛下怎么能以自己的喜欢厌恶来决定?”太祖怒火冲冲,站了起来,普也站了起来。太祖走进宫里(不理普了),普不能入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
2023-08-02 14:29:161

《宋史 赵普传》“有群臣当迁官......”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正直,刚毅果断。
2023-08-02 14:29:242

11
2023-08-02 14:29:333

赵普节选自什么该书属纪传代历史

《宋史.赵普传》
2023-08-02 14:29:452

太祖劝学 文言文翻译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嫉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明白,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2023-08-02 14:29:555

《赵普传》: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的译文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2023-08-02 14:30:444

赵普性情沉着刚毅果断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2023-08-02 14:31:001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常用读书来劝他。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的读。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等到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事。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个人。太祖十分生气,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捡起撕碎的奏章回家了,过了些日子,(赵普)粘补连结好原来的奏章,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醒悟过来,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2023-08-02 14:31:061

宋史 赵普传的翻译!!!快点啊

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新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权三司使赵王 比 廉得之以闻。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淳化(宋太宗年号)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遗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驰传抚问,凡三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普事先帝,与联故旧,能断大事。向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因出涕,左右感动。赵普辅政是相当专制,其他的朝臣非常忌惮他。当时官府禁止私人贩卖陕西、甘肃的大木料,赵普曾经派遣小吏到市场去买木材,连成巨大的木筏运到京城盖房子。这个小吏就趁机偷窃木材,打着赵普的旗号在京城卖。权三司使赵玭廉知道了又禀告给太祖,太祖非常生气,督促下令追查此事,想要下旨驱逐赵普,幸好有王溥上奏求情才解决了这件事情。淳化三年春,赵普因为年老体弱多病,就让遗守通判刘昌言上奏请求归政给皇帝,皇帝派出使者快速前来安抚慰问,一共上了三次奏章想要告老还乡。后来官拜太师,加封魏国公,享受宰相的俸禄,让他在家中养病。七月去世,当时七十一岁。皇帝听到消息后非常震惊悲痛,对侍奉的大臣说:“赵普侍奉辅佐先帝,和我也有旧交情,他果断能决断大事,之前和我有些不愉快,这是很多人知道的事情。我即位以来,常常待他优厚礼遇,赵普也倾尽全力效忠于我,对国尽忠,是真正的社稷之臣。我失去他非常痛惜。”于是流出眼泪,左右大臣都非常感动。 凑合翻译一下。个别细节可能不准。
2023-08-02 14:31:141

赵普节选自什么该书属纪传代历史

《宋史》
2023-08-02 14:31:412

《宋史·赵普传》与《孙权劝学》两文为刻画人物均成功地使用了精彩的描写,请对比作简要解说。

都写的是两个人说话
2023-08-02 14:31:482

《宋史.赵普传》是谁写的?

《宋史》《辽史》《金史》都是元朝★脱脱★写的。元朝共出现两个脱脱,该脱脱是★元★末时期的。曾任同知宣政院事、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等职。后为政敌哈麻陷害,被元顺帝流放云南,死于鸩毒。 望采纳^^
2023-08-02 14:31:551

韩晋卿文言文

1. 文言文《宋史·赵普传》翻译 《宋史·赵普传》翻译: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 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 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 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 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 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 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 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 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 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 趁机与赵为策划攻打太原。 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 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原文: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 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 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 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 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 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此文出自宋代欧阳修所写的《宋史》。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北宋初期,出了一个声名非常显赫的宰相。 史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 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两宋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生等重大问题。 这位宰相就是赵普,宋太祖,太宗时期的重要谋士与治国能臣。 为北宋建立与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书记。 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 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 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显德三年(956年),后周世宗柴荣用兵淮南,赵匡胤攻下滁州,宰相范质奏请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在滁州养病,赵普朝夕侍奉药饵,赵弘殷于是以宗族的情份来对待他。 赵匡胤曾经与他交谈,觉得他很不寻常。 当时捕获盗贼一百多人,律当斩首,赵普怀疑其中有无辜的人,请太祖讯问他们,后来得以存活的很多。 淮南平定后,调赵普补任渭州军事判官。赵匡胤领任同州节度使时,征召他为推官;赵匡胤移驻宋州后,又上书朝廷任他掌书记。 2. 文襄公图海马佳氏是康熙年间的吗 是。 文襄是死后的谥号。 图海,字麟洲,马佳氏,满洲正黄旗人。 父穆哈达,世居绥芬。图海自笔帖式历国史院侍读。 世祖尝幸南苑,负宝从,顾其举止,以为非常人。擢内秘书院学士,授拜他喇布勒哈番,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 顺治十二年,加太子太保,摄刑部尚书事。与大学士巴哈纳等同订律例。 侍卫阿拉那与公额尔克戴青两家奴斗於市,谳失实,坐欺罔,免死,削职。世祖崩,遗命起用。 圣祖即位,授正黄旗满洲都统。 李自成馀众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亨啸聚郧、襄间。 康熙二年,命图海为定西将军,副靖西将军都统穆里玛,将禁旅,会湖广、四川诸军讨之,屡破贼。未几,郝摇旗为副都统杜敏所擒,刘体纯亦破灭,惟李来亨据茅麓山,恃险负固,图海围之,绝其外援。 来亨穷蹙,自焚死,其下以众降。执斩明新乐王及所署置官属,俘三千馀以还。 六年,复为弘文院大学士,进一等阿达哈哈番。顷之,以兼都统乞解机务,不许。 九年,改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请老。 七月,吴三桂继之,实探朝旨。廷议移籓状,莫洛、米思翰、明珠等皆主如所请,惟图海持不可。 上意决,遂黜图海议。三桂既反,命摄户部,理饷运。 十四年,察哈尔布尔尼劫其父阿布柰以叛。命信郡王鄂扎为抚远大将军,图海副之,讨布尔尼。 时禁旅多调发,图海请籍八旗家奴骁健者率以行,在路骚掠,一不问。至,下令曰:“察哈尔元裔,多珍宝,破之富且倍!”於是士卒奋勇,无不一当百。 战於达禄,布尔尼设伏山谷,别以三千人来拒。既战,伏发,土默特兵挫。 图海分兵迎击,敌以四百骑继进,力战,覆其众。布尔尼乃悉众出,用火攻,图海令严阵待,连击大破之,招抚人户一千三百馀。 布尔尼以三十骑遁,科尔沁额驸沙津追斩之,察哈尔平。师还,圣祖御南苑大红门,行郊劳礼。 叙功,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陕西提督王辅臣以平凉叛应三桂,定西大将军贝勒董额督诸军攻之,久未下。 三桂遣王屏籓、吴之茂等犯秦、陇,欲与平凉合。十五年,以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八旗每佐领出护军二名,率以往。 临发,上御太和殿赐敕印,命诸军咸听节制。既至,明赏罚,申约束。 诸将请乘势攻城,图海宣言曰:“仁义之师,先招抚,后攻伐。今奉天威讨叛竖,无虑不克。 顾城中生灵数十万,覆巢之下,杀戮必多。当体圣主好生之德,俟其向化。” 城中闻者,莫不感泣,思自拔。五月,夺虎山墩,虎山墩者,在平凉城北,高数十仞,贼守以精兵,通饷道。 图海曰:“此平凉咽喉也。”率兵仰攻,贼万馀列火器以拒师。 图海令兵更迭进,自巳至午,战益力,遂夺而据之,发大炮攻城,城人汹惧。图海用幕客周昌策,招辅臣降。 昌,字培公,荆门诸生。好奇计。 佐振武将军吴丹有劳,以七品官录用。图海次潼关,以策干之,客诸幕。 辅臣所署置总兵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皆昌乡人,屡劝辅臣反正,以蜡丸告昌,昌白图海。图海即令昌入城谕降,辅臣遣其将从昌出谒,图海闻上,上许之。 乃假昌参议道,赉诏往抚。辅臣使荣遇上军民册,子继贞缴三桂所授敕印,顾犹观望,复命昌偕兄子保定谕之,乃剃发降。 因令吴丹入城抚定。 吴之茂闻平凉下,自秦州遁,遣将军佛尼勒败之於牡丹园,又败之於西和县北山。 将军穆占进攻王屏籓於乐门,败贼於红崖,复礼县。辅臣所署置巡抚陈彭,总兵周养民、王好问等相继降。 秦地略定。叙功,进三等公,世袭。 图海疏请遣兵赴湖广,会征三桂,上命图海亲率精锐以行。图海疏陈陕西初定、反侧未安状,乃授穆占征南将军,率满洲兵及平凉降卒往,图海仍留镇。 时平凉、庆阳虽下,汉中、兴安犹为贼据。图海奏调绿旗兵,期明年正月檄提督孙思克赴秦州,赵良栋赴凤翔,与张勇、王进宝会师进取,勇等谓须俟夏秋。 上虑克汉中、兴安转饷难,令守诸要隘,分兵赴荆州攻三桂。十六年,图海招抚韩城等县伪官,又遣兵逼礼县、益门,先后败贼五盘山、乔家山、塘坊庙、芭蕉园、沙窝诸处,复塔什堡。 十七年,复疏请分兵下汉中、兴安,上密谕止之。将军佛尼勒等又败贼牛头山香泉,四川总督周有德亦败贼秦岭,复潼关堡五寨。 庆阳贼袁本秀受三桂札,谋乱。图海发庆阳、宜君、延安三营兵,会王进宝讨平之,斩本秀卫远沟。 顷之,入觐。十八年,还镇。 湖南、广西平。上命亟攻宝鸡,规取汉中、兴安,定四川。 图海乃厉师攻益门镇,破之。会贼毁偏桥,兵不得进,状闻,诏严责。 乃决策期分四路:图海亲率将军佛尼勒等趋兴安,总兵官程福亮为后援,屯旧县关;将军毕力克图、提督孙思克等自略阳进,总兵官朱衣客为后援,驻西河;将军王进宝、总兵官费雅达自栈道进,总兵官高孟为后援,驻宝鸡;提督赵良栋自徽县进。十月,师次镇安,分兵为二队,进败三桂将王遇隆,渡乾玉河,夺梁河关。 三桂将韩晋卿遁。进宝亦复汉中。 良栋复徽县、略阳。毕力克图复成县,又复阶州,遣参将康调元复文县。 於是平利、 *** 、石泉、汉阴、洵阳、白河、竹山、竹溪、上津诸县皆下。兴安既克,图海统大军之半屯凤翔,寻移汉中,护诸军饷。 会降将谭洪复叛,陕西总督哈占溯江讨之,诏图海遥为声援。 二十年,以疾徵还。 卒,。
2023-08-02 14:32:011

"普少习吏事"是那个文言文的

《宋史·赵普传》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932843.htm
2023-08-02 14:32:126

宋史赵普传中赵普推荐的是谁

好像没说
2023-08-02 14:32:3210

宋史 赵普传 皇帝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对刻画赵普形象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
2023-08-02 14:32:573

宋史 赵普传这部史学著作是什么断代史

记一个朝代的历史叫断代史,整个宋史就是断代史,赵普传是其中一篇人物传记,赵普是大臣,所以是列传。
2023-08-02 14:33:031

《宋史 赵普传》中有个词语已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是 再写出一个与这个词

原文中有句: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其中涉及成语:手不释卷成语释义: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同义词:学而不厌、爱不忍释、爱不释手、爱书如命、书不离手反义词:不学无术
2023-08-02 14:33:101

《宋史 赵普传》中,赵普退朝回家后不敢换上便衣的原因是什么?

怕宋太祖来访,自己来不及换衣
2023-08-02 14:33:172

联系孙权劝学和宋史赵普传两文解析吕蒙和赵普两人的读书经历有什么共同之处请?

共同之处是身居高位依旧努力学习,并从学习中增长才略运用在工作上。
2023-08-02 14:33:391

宋史 赵普传是一部( )体通史

纪传体通史
2023-08-02 14:33:461

《赵普》中最后一句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的卒是什么意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的卒是终于的意思
2023-08-02 14:33:561

孙权劝学和宋史赵普传各叙述了吕蒙和赵普读书的故事,它们叙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吕蒙——重过程. 赵普——重结果.
2023-08-02 14:34:051

在《宋史。赵普传》里,赵普为何一定要让皇帝任用自己推荐的那个人?根本目的是什麽?

因为用得是普传变频器!!o(∩_∩)o...
2023-08-02 14:34:156

文言文句子翻译

1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事。2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捡起撕碎的奏章回家了,过了些日子,粘补连结原来的奏章,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3太祖这才醒悟过来,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出自《宋史·赵普传》: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常用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读一整天。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等到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事。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二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个人。太祖十分生气,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捡起撕碎的奏章回家了,过了些日子,粘补连结原来的奏章,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醒悟过来,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北宋初期,出了一个声名并非显赫的宰相。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这位宰相就是赵普。
2023-08-02 14:34:331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出自哪里?半部论语真的能治天下吗?

出自论语前篇。当然能治天下,这是孔子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我非常喜欢。
2023-08-02 14:34:423

太祖尝与语,奇之-----这句话现代语的意思

太祖曾经和他交谈过,对他感到奇怪(就是太祖跟他交谈过后认为他是个奇人)
2023-08-02 14:35:251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出自《宋史 赵普传》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2023-08-02 14:35:411

临阵脱逃的文言文

1. 成语临阵脱逃 临阵逃脱 临阵脱逃 [lín zhèn tuō táo] 生词本 基本释义 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出 处 元·无名氏《官场维新记》:“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例 句 一有义务劳动,他就~,不是有事,就是有病。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惊惶万状 反义词 冲锋陷阵 临危不惧 2. 临在文言文中的解释 临 (临) lín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临。 临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到,来:光临。 莅临。亲临。 遭遇,碰到:临时。面临。 挨着,靠近:临近。临街。 临终。临危。 临阵磨枪。 照样子摹仿字画:临摹。 临帖。临写。 旧时指帝王上朝:临朝。临政。 姓。 笔画数:9; 部首:丨; 笔顺编号:223142521 详细解释: -------------------------------------------------------------------------------- 临 临 lín 【动】 (会意。 金文字形,右边是人,左上角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 本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同本义〖lookdownfromabove〗 临,监临也。从卧,品声。 ——《说文》。按,隐几视下之称》。 临,视也。——《尔雅》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上帝临女。——《诗·大雅·大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居高临下;如临深渊;临轩(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临下(从高望下);临见(居上视下看见) 引申为从上监视着〖keepwatchon〗 临长晋国者。——《国语·晋语》。 注:“监也。” 今陛下君临四方。 ——《宋史·赵普传》 又如:临引(居上察下。今称监察);临制(监临控制;指皇后临朝称制);临政(亲理政务) 面对(上对下,尊对卑)〖face;confront〗 临众发政而治民。 ——《墨子·尚贤下》 把酒临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临表涕零。 ——诸葛亮《出师表》 执策而临之。——唐·韩愈《杂说》 如:临川(面对川流);临穴(面对自己的圹穴。 亦指面对(别人的)墓穴);临敌(面对敌人) 碰上,逢着〖meet〗 临财无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又如:临头(落到头上;当头);临风(迎风;当风);临谷(身临深谷。 喻危险恐惧) 到,至。后常用作敬辞〖attend〗 临其穴。 ——《诗·秦风·黄鸟》 东临碣石(山名),以观沧海。——曹操《步出夏门行》 自往临视。 ——晋·干宝《搜神记》 又 王即临之。 临溪而渔。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光临;莅临;临按(亲临按问);临送(谓亲临送别);临讯(谓亲临审讯) 攻伐;胁制〖attack〗 君临函谷。——《战国策·西周策》。 注:“犹守也。以临韩魏。” 注:犹伐也。” 又如:临军对阵(指战场上对峙交锋) 照着他人的字画书写或绘画〖copy〗 临书爱真迹。 ——姚合《秋夕遣怀》 中国画家自临摹旧作入手。——蔡元培《图画》 又如:临池(研习书法);临本(临摹原作的写本);临帖(照着字帖临摹) 治理、管理、统治〖administer;govern;rule〗。 少欲,则能临其众。——《韩非子·十过》 上帝临女。 (治理你们。)——《诗·鲁颂·閟宫》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否?——《论语·雍也》 如:临人(治理百姓);临御(临视统御。 指帝王治理天下而言) 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near;closeto;approach〗 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战国策·秦策一》 临崩寄臣以大事。 ——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临没(将沉没时);临觞(将要喝酒的时候);临颖(临笔。指写信的时候) 临视(指位尊者对位卑者)〖visit〗。 如:临存(临视省问。多指地位高的人探问地位低的人);临问(亲临探问。 卑者对尊者之敬辞) 置身(其中)〖placeoneself〗。如:临阵(身临战场) 临 临 lín 【介】 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justbefore;atthetimeof〗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王勃《滕王阁序》 又如:临歧(临别时;分别);临文(指正在写文章的时候);临别;临行;临睡 另见lìn 临安 Lín"ān 〖Lin"ancounty〗县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部。县内的天目山多奇峰、竹林,为浙西名胜地 临别 línbié 〖atparting;justbeforeparting;ontheeveofone"sdeparture〗即将离别 临别留念 临别赠言 línbiézèngyán 〖wordsofadviceatparting〗分别时说的一些勉励的话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唐·王勃《滕王阁序》 临产 línchǎn 〖abouttogivebirth;parturient〗产妇已进入产程。主要标志为有规律的宫缩 临川 Línchuān 〖Linchuan〗今江西省抚州市 临床 línchuáng 〖clinic〗接触病人,诊治疾病 临床经验 临场 línchǎng 〖takeanexaminationintheexaminationhall〗∶在考场参加考试;在竞赛场地参加竞赛 缺乏临场经验 〖gotothesiteorspot〗∶亲自到现场 临场指导 临朝 líncháo 〖holdcourtaudience〗指帝王亲临朝廷处理政事 临到 líndào 〖befall;eupto;happento;descentupon〗∶摊到 这事如果临到你的头上,你怎么办 〖justbefore;onthepointof〗∶接近 临到吃饭,我才写完作业 〖face〗∶濒临 死亡迟早要临到每个人头上 临海 Línhǎi 〖Linhai〗浙江省的县。 位于省东部,人口100万,城市人口6万。浙江沿海陆上交通枢纽。 甘蔗产量在省内占前列 临虹款步 línhóngkuǎnbù 〖towalktherainbow〗到彩虹上面慢慢走动 临街 línjiē 〖facingthestreet〗当街;临近街道;向着街道 临街的店铺 临街房 línjiēfáng 〖storefront〗带铺面的房屋、房间或成套房间 临界 línjiè 〖critical〗由某一种状态或物理量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或物理量的。 3. 《五十步笑百步》文言文翻译 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邻国国君不管灾荒年间老百姓的生活,是不爱百姓的国君。梁惠王常调动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仍然是不爱百姓的国君。 4. 五十步笑百步文言文的翻译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的治理,总算尽了心啊:黄河北岸的荒年(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去,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来。 黄河以东的荒年(收成不好),我也会这样做。看看邻国的当政者,不如我诚心诚意。 邻国的百姓没更少,我的百姓没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咚咚地擂响了战鼓,双方已经交锋,(战败的士兵)扔掉衣甲丢下兵器逃跑。 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用跑了五十步的人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那对他怎么办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不到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一点,就不要希望您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多啦。 5. 成语接龙临阵脱逃 逃之夭夭 → 夭桃秾李 → 李广未封 → 封豕长蛇 → 蛇蝎为心 → 心口如一 → 一步登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壤之别 → 别有洞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翻地覆 → 覆地翻天 → 天经地义 →义薄云天 → 天涯海角 → 角立杰出 → 出生入死 → 死声啕气 → 气吞山河 → 河倾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圆凿 → 凿壁偷光 → 光采夺目 → 目中无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2023-08-02 14:35:471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翻译

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像流水一样。希望能帮到你............
2023-08-02 14:3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