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23-07-30 22:16:15
TAG:
真颛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

扩展资料

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

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

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进步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文化运动

无尘剑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有具体一例:就新文化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大主张: 一曰:需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仿古人 三曰:需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

善士六合

  1、简介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为学术界一种革新运动。

  2、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为你解释,请你参考:

  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人发起的一次思想文化革命运动。
2023-07-29 09:40:581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网页链接
2023-07-29 09:41:09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四提倡,四反对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倡导的民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倡导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新文化运动影响第一,它是造成创造我们民族新文化的利器。也就是说,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开始融入了世界文化的世界之林。过去的时候,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融和交流还是比较少的。但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它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这个时候也成为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基点和起点。第二,新式教育日渐成熟。新文化运动以后,我们中国的新式教育一步一步的成熟,逐渐得到了定型。今天我们能够享受新式教育的成果,实际上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产品。第三,中西文化沟通过程中产生了民族文化、复兴的自觉意识和必要的精神条件。一开始,我们中国是排斥西方文化的。我们认为自己的文化很优秀。但是后来,我们被迫改变了看法,并逐渐在中西文化的结合上发展了我们的新文化。由此,中国人强化了两个观念:世界化的观念,个性化的观念。
2023-07-29 09:41:461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第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第二,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还对妇女解放、家庭问题、婚姻恋爱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宣传男女平等和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第三,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包括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6)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2023-07-29 09:42:041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谢邀!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我可以告诉你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化革命。它发生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是一场反对封建思想和传统文化的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儒家思想、推崇科学、民主和人权、提倡新文学和新艺术等等。这场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023-07-29 09:42:20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是什么

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①《新青年》② 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
2023-07-29 09:42:371

新文化运动内容主要包括( )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新文化运动,实质是探索中国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由1915年兴起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进行了勇敢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的“新”是指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2023-07-29 09:42:461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内容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思想运动,是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先锋作用,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起了领导作用;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2023-07-29 09:43:091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上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有具体一例:就新文化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大主张: 一曰:需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仿古人 三曰:需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
2023-07-29 09:43:221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023-07-29 09:43:32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如下。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023-07-29 09:43:412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2023-07-29 09:43:491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rsu3001u3001u3001u3001u3002
2023-07-29 09:44:026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人发起的一次思想文化革命运动。
2023-07-29 09:44:181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

【答案】:B,C,D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答案为BCD(4P57)。
2023-07-29 09:44:421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新文化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大主张: 一曰:需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仿古人 三曰:需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主要阵地:上海 北京
2023-07-29 09:44:572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是什么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2023-07-29 09:45:041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何变化?

前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之后便是极力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2023-07-29 09:45:133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民主和科学。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2023-07-29 09:45:431

汉朝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汉朝一共持续了407年,西汉持续了210,东汉持续了197年。汉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扩展资料汉朝的开端是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彭越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 ,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汉朝的灭亡是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后,子曹丕袭位,十月逼迫献帝让位,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而后,刘备随即在蜀地宣布继承汉朝法统,建立了沿用汉国号的政权,史称蜀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朝
2023-07-29 09:40:211

中国历朝国土面积都是多少

唐朝圣世,疆土疗阔。
2023-07-29 09:40:352

什么能够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温度和压强吗

什么能够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温度和压强温度还影响细胞膜上的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到了细胞膜的通透行细胞膜的通透性指的是,细胞膜运输物质的能力,也是就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细胞膜的通透性由很多的因素决定,比如说细胞膜的成分,内外物质的浓度比,细胞生存的需要等等.从你的提问来看,该题的目的是考你为什么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细胞膜的通透性,原因是温度影响了细胞膜上的酶的活性,而细胞膜运输物质很大一部分是靠主动运输的,主动运输需要的酶的参加,所以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酶活性,也就影响了主动运输,也就影响了细胞膜的通透性.
2023-07-29 09:40:371

汉朝多少年

汉朝一共407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后,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簒汉,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建立东汉。 汉献帝刘协在公元220年被迫禅让于曹丕,东汉灭亡。 汉朝经历了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25年到220年,享国四百零七年。 汉朝一共407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后,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最后一个皇帝,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在公元220年又被曹丕控制,被迫禅让于曹丕,建立魏国,东汉至此正式灭亡。 汉朝经历了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25年到220年,因此汉朝享国四百零七年。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 , 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2023-07-29 09:40:501

细胞膜病变引发的疾病

癌扩散.因为细胞膜的病变导致上面的糖被失去粘力,而癌细胞就会扩散到其他器官.
2023-07-29 09:40:513

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为什么

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这个主要是受神经冲动的控制,突触后膜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到达骨骼肌细胞膜时时会刺激细胞膜上产生终板电位,主要过程是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Ca离子内流。 复原过程是通过酶分解神经递质作用。突触是为了完成细胞间通讯的,所以后膜必定是下一个细胞的细胞膜。 但这个细胞可以是神经细胞,也可以是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 若是神经细胞,只能是胞体膜或树突膜,而不是轴突膜,因为轴突膜只能充当突触前膜。
2023-07-29 09:40:581

搬迁中国历史上中国的疆域有多大?

中国领土搬迁:历史上中国的领土有多大?在当今任何版本的《西游记》地理书中,介绍中国疆域时,都会有这样一句话: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加上47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国陆地总面积为1430多万平方公里。而古代地理教材的编写者,却不能用当代世界所有人都知道的这句话。那个时候,朝代更替是常事。今天,它是刘家的天下。明天这个国家可能就改姓李了,周围的蛮夷也会时不时的介入。在改姓的过程中,土地这个当时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资源自然也发生了变化。更何况“家天下”的制度,让皇帝掌控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这样,当出现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样有大才的皇帝时,他们朝代的疆域会更大;可惜,如果遇到秦二世、汉献帝、杨迪这样的人,面对的不仅仅是土地严重缩水,还有亡国灭种的危险。那么,中国的疆域历史是怎样的?自大禹之子齐建立夏朝以来,中原王朝的疆域开始向黄河中下游一带扩张。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受限于当时的人力物力,在夏商周17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陆地总面积一直维持在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接下来是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有七位大师对这个世界垂涎三尺。这七位英雄使出浑身解数,上演了无数次达尔文自然选择战争。到战国末期,七侠的统治区域又有突破,北至河套、山西、河北北部、辽宁南部,东北过鸭绿江,西至甘肃洮河,南至四川,为秦统一后的疆域铺平了道路。经过无数次PK战,公元前221年,冠军是秦王嬴政。但是,他对六国旧地并不满意。成为皇帝后,他继续在南方发动战争。于是,秦朝的土地:南到现在的福建、广东、广西和越南东北部;西南延伸至大渡河以北和岷江上游。北部边界延伸到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在向北推进的过程中,秦国遇到了强敌匈奴。为了保证自己打下的山川不被凶猛的匈奴吞噬,秦始皇想到了一个他认为可以一劳永逸的方法,那就是修复加固旧长城,用这堵墙挡住匈奴,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就这样诞生了。然而这条防线虽然没有被孟姜女的眼泪淹没,却没能阻挡匈奴的千军万马。公元前209年起,中原战火再起。以流氓著称的刘邦打败了贵族子弟项羽,天下改姓刘。但是,与秦朝相比,刘邦的土地缩水了。匈奴在北方势力强大,他们的首领茅盾可汗不仅征服了西域,还占领了河套,甚至推进到了今天的陕西、山西以北。公元前200年,汉军在邓白与匈奴对峙,刘邦差点丧命。后来,他通过贿赂他的妻子单于得以脱身。结果刘邦意识到自己没有实力与匈奴作战,于是采取亲秦政策缓和两国关系。俗话说,强龙打不过地头蛇。虽然刘邦称帝了,但南方的土豪和刘政权看似是相互分离的。地方部落首领看到中央政权软弱后,蠢蠢欲动,纷纷自立为王,如福建的闽越国、浙江的东瓯等。因为山高皇帝远,所以这些小国不受约束公元前141年对刘政权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刘家最有魄力的人物正式登基。他在位54年。前40年致力于开疆拓土事业,集结精兵强将,北击匈奴,南伐越国。由此,西汉王朝达到顶峰,东北从阴山北麓到朝鲜半岛北部,南至两广,南至越南中部,西南至四川邛崃山、云南高黎贡山、哀牢山,西至中亚的广大地区成为刘氏家族的天下。后来,汉朝虽然没有了刘彻这样的皇帝,但是祖业还是保留了下来,汉朝的疆域也只是稍微缩小了一些。粗略估算,经过西汉武帝、宣帝、东汉光武帝、明帝等几代人的努力,汉朝的土地总面积达到了1040万平方公里。可惜,刘没能逃脱灭亡的命运。汉献帝继位时,东汉运势耗尽,内蒙、云贵、北疆相继失守,汉朝只剩下约8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东汉灭亡后,中国进入第二次大分裂时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疆域随着政权的频繁更迭而不断变化。在东北,新崛起的高句丽王朝占领了乐浪郡,迫使中原王朝退出朝鲜半岛;5世纪,高句丽夺得辽东地区。而北方成了少数民族的领地。西南方面,蜀汉政权占据了四川、云南、贵州的大渡河以南。南朝侯景叛乱后,这一地区再次被分割成无数小国。客观来说,正是因为中原不时有胡人,中国的边界线才得以向四周扩张。公元581年,隋文帝率军结束分裂,建立隋朝。然而,这个政权是短命的,只持续了38年。即使在鼎盛时期,杨的天下也未能达到汉朝的水平,国土面积只有840万平方公里左右。虽然掌握了河套和蒙古高原东南部,但未能收复西域、辽东和云贵高原大部。从此,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强大的王朝——唐朝诞生了。时代的英雄,唐太宗李世民,肩负着打开唐力世界的重任。上天似乎眷顾大唐,唐太宗之后的几个皇帝也都很能干。由于这些人的努力,曾经称霸北方的突厥人被消灭,中国的北方边界延伸到贝加尔湖,西北的中亚改称李,波斯一度成为唐帝国的疆域。朝鲜半岛的朝鲜、百济、新罗都被唐朝灭了,设州县管理。在今天的平壤,建有安东杜甫。69年,唐朝廷在南方设立安南本部,管辖今天的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与历代歧视少数民族的政策相比,唐朝的民族政策是非常宽容的。他们采取“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即古人口羁绊制,周围有800多个大小不一的羁縻州,唐朝还大胆任命当地部落首领进行治理。正因为如此,如果只计算郡县的面积,那么唐朝的土地是赶不上汉朝的;但如果算上这些羁绊和郡县,汉朝只能迎头赶上。简而言之,安史之乱前的唐帝国面积达到了1240万平方公里左右。不幸的是,安史之乱给了唐帝国致命的一击,导致97年唐朝灭亡,之后一直到13世纪后期,中国再次陷入割据状态。主要政权有辽、宋、夏、金。契丹人建立的大辽,统治东北、华北、西北。北宋在中原的疆域,基本沿袭了五代末十国时期网游中血狐的杀戮范围。西北以恒山与西夏、吐蕃接壤,北接青海、河北、山西中部的陇东、湟水盆地,东临东海。鼎盛时期,崛起于河套地区的西夏政权,北至河套,东至陕北恒山,南至祁连山,西与宋金、古玉门关接壤。晋国建国后,入侵中原,甚至灭了北宋。后沿淮河、秦岭与南宋对峙百年,占据东北、中原广大地区。但南宋统治者偏南,疆域仅限于秦岭和淮河以南,北方领土始终未收复。13世纪初,蒙古帝国崛起。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军队骁勇善战。他的后代不仅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还数次西征,甚至入侵欧洲,成就了东罗马的传奇。这个靠武力建立和维持的帝国,疆域北至俄罗斯西伯利亚北极圈,东至太平洋,西南至越南、印度和缅甸,西北至中亚和俄罗斯。此时,中国的疆域是空前的。然而这个帝国被四大汗国瓜分,背后其实潜伏着分裂主义的因素。忽必烈远征南宋期间,蒙古帝国分裂。即便如此,元朝的疆域依然辽阔。除了历代占据的中原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台湾省、南海诸岛的部分岛屿都是元朝领土的一部分。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其早期疆域与元末相差无几:北界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后以长城为界,与北元对峙;东北到达黑龙江和库页岛的入海口,与朝鲜在鸭绿江上接壤。澎湖东南有巡检司,辖澎湖、琉球;南至越南北部;西北到达新疆哈密和青海柴达木盆地。可惜明朝中后期,有很多皇帝不求其政,比如英俊的朱厚桓皇帝,痴迷长生的嘉靖皇帝,爱女的皇帝,爱木工却不爱山川的宗皇帝。所以明朝皇帝手里其实没有多少地盘。满清政权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在乾隆时期达到了爱新觉罗疆域的顶峰:北起蒙古的唐努乌梁海和西伯利亚南部,东北到外兴安岭,东南从台湾省和澎湖列岛到南沙群岛,西南从西藏和云南到缅甸北部。西至咸海和葱岭,总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它像一片巨大的海棠叶,基本上塑造了今天中国的版图。文章来自《大国的疤痕》作者:贺兰西出版社:颜群出版社
2023-07-29 09:41:021

试述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通透性有何区别

因为细胞壁上面的孔径很大,一般的无机盐、蛋白质等东西都比细胞壁上的孔小,所以基本都能透过,故而全透性.而细胞膜上是没有开放的孔道的,只有非常小的分子比如气体,或者可以溶于细胞膜磷脂的小东西比如甘油等等才可以通过,其他的东西要过去,必须要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许可”,它们给开道了,才能给过,所以属于半透膜.
2023-07-29 09:41:071

中国各个朝代最大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中国各朝代的疆域面积排名榜 1、元朝、(国土1680万平方公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视其是中国,忽必烈也自称是中国之主。国土包括整个中国和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大片土地) 2、清朝、(国土1310万平方公里,整个中国、外蒙和俄罗斯及中亚的一些土地。) 3、唐朝、(强盛时国土大的非常惊人,比现在中国少黑龙江和西藏与云南,多了中亚的大片土地,大半个蒙古国和俄贝加尔湖,共1240万平方公里,在数十年后竟缩为1030万平方公里,安史之乱后更是缩为800万平方公里,可谓史上巨大的缩水。) 4、中华民国、(国土1133万平方公里,整个中国加上外蒙和唐努乌梁海。) 5、三国、(国土共1040万平方公里) ( 魏:590万平方公里,所有的长江以北的汉人地区和在新疆甚至少量中亚的土地,也包括朝鲜的极少量土地) (吴:260万平方公里,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越南北方。) (蜀:190万平方公里,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青海的一小部分,缅甸的极北方。) 6、汉朝、(在两汉最顶盛的时代,由西汉武帝和后人西汉宣帝、东汉光武帝、东汉明帝打下了惊人的国土。现在朝鲜的几乎全部,越南的北方。大半的新疆,包括中亚相当大的土地都在汉的西域都护府范围中,还有全部的四川和云贵的大片土地,辽宁的全部土地也在汉治下,和吉林的一片土地,内蒙也有相当大的土地在汉的治内,估约国土为1040万平方公里。东汉后期出现严重缩水,失去了云贵和内蒙的土地,新疆北部的土地也丧实殆尽,国土应为890万平方公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约960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8、南北朝、(国土总合约为935万平方公里) 9、晋朝、(西晋的国土大小为920万平方公里。在云贵上略少于蜀的控制,在越南和朝鲜的土地缩小了。) 10、隋朝、(国土为840万平方公里,突厥占领了甘肃和宁夏相当大的土地,云南和贵州也正走向独立,丧失了在越南和朝鲜的土地) 11、明朝、(国土最大时,比现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内蒙古全部和东三省小半土地,俄罗斯极少土地。共710万平方公里。后来大为缩水,丧实西藏新疆和东北台湾,到灭亡时只剩下350万平方公里。) 12、宋朝、(国土为460万平方公里,与现在中国比没有新疆,甘肃,宁夏,内蒙,整个东北三省,青海和西藏,云贵和台湾。) 13、秦朝(360万,还包括整个宁夏并包括重庆全部和更大的几乎整个四川的土地,东周各诸侯国的国土总合与西周基本相同) 14、周朝(340万,基本与商差不多,在辽宁和重庆四川的范围更大) 15、商朝(320万,除上述土地外,还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重庆和四川的一部分)16、夏朝(210万,包括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
2023-07-29 09:41:121

细胞膜的通透性在细胞衰老是是增大还是减小

应该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具体表现在:1,不能把有害物质抵挡在外,使有害物质进入,危害细胞.2,使细胞内有用离子外渗;3,不能维持正常的细胞内外渗透压;4,选择透过性降低,不能正常的选择要吸收的物质.
2023-07-29 09:41:161

汉朝时期有多少人口

公元前3世纪世界主要人口大国排名:1、孔雀帝国(前250年,2650万)2、秦帝国(前213年,2500万)3、塞琉古王国(前280年,1030万)4、罗马共和国(前200年,770万)公元前3世纪中期,孔雀帝国统一了除印度最南端和东北角之外的几乎整个南亚次大陆,人口达到约2650万。公元前230-前214年,秦帝国统一了中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人口达到约2500万。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之后,塞琉古王国继承了其版图的亚洲大部分,公元前280年前后达到全盛,人口约1030万,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统一了亚平宁半岛,并开始向西地中海地区扩张,到公元前3世纪末,人口约为770万。公元前200年世界人口约为1.5亿公元前2世纪世界主要人口大国排名:1、汉帝国(前120年,4000万)2、罗马共和国(前100年,1430万)3、安息帝国(前100年,580万)公元前2世纪,汉帝国统治中国大部分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公元前120年前后人口达到约4000万。罗马共和国继续在地中海沿海地区进行大规模扩张,到公元前2世纪末,统治人口达到约1430万。安息帝国取代塞琉古王国成为西亚最大的国家,统治伊朗、伊拉克及周边地区,公元前2世纪末人口达到约580万。公元前100年世界人口约为1.65亿公元前1世纪世界主要人口大国排名:1、汉帝国(公元1年,5960万)2、罗马帝国(公元1年,3340万)3、安息帝国(公元1年,830万)汉帝国仍然统治中国大部分地区,公元前1世纪末人口达到峰值,约为5960万,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7年之后为罗马帝国)继续在地中海沿海和西欧地区进行大规模扩张,已经将地中海变成内湖,公元前1世纪末人口达到约3340万。安息帝国仍然是西亚最大的国家,公元前1世纪末人口达到约830万。公元1年世界人口约为1.8亿公元1世纪世界主要人口大国排名:1、汉帝国(100年,5000万)2、罗马帝国(100年,4350万)3、贵霜帝国(100年,1020万)4、安息帝国(100年,840万)汉帝国由西汉王朝进入到东汉王朝时期,仍然统治中国大部分地区,人口一度锐减,但在公元1世纪末恢复到约5000万。罗马帝国在西亚、北非和欧洲继续扩张,1世纪末人口达到约4350万。贵霜帝国在中亚崛起,并征服了西北印度,1世纪末人口达到约1020万。安息帝国仍然统治伊朗、伊拉克及周边地区,1世纪末人口约840万。公元100年世界人口约为1.85亿公元2世纪世界主要人口大国排名:1、汉帝国(183年,6000万)2、罗马帝国(200年,4750万)3、贵霜帝国(180年,1380万)汉帝国仍然统治中国大部分地区,在2世纪晚期全国性战乱发生之前,人口峰值达到约6000万。罗马帝国的版图在2世纪前期达到最大,人口在2世纪末达到峰值,约为4750万。贵霜帝国统治中亚和印度西北部,2世纪晚期衰落之前,人口的峰值达到约1380万。公元200年世界人口约为1.9亿
2023-07-29 09:41:222

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功能与临床用药有什么联系?(从脂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药物两方面来考虑)

1、细胞膜中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它们在不同细胞的质膜上种类、数量和活性不同。2、细胞膜本身的磷脂双分子层所具有的疏水性特征。3、细胞的活力。以上几方面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直接的决定作用。选择透过性是指膜只能让一些物质(如葡萄糖,二氧化碳等)通过,不能让其他物质(如蛋白质)通过的性质。选择透过性是半透性的一种,只有生物活性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扩展资料:物质通过生物半透膜的难易程度。生物半透膜对体内某些分子的通透性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自由通过的有水分子;可以透过的有葡萄糖、氨基酸、尿素、氯离子等;不易透过的有蛋白质、钠、钾等。通透性的存在,对细胞内外水的移动,各种物质的交换,酸碱度和渗透压的维持,均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过敏、创伤、烧伤、缺氧等),由于破坏了生物半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其通透性增加,结果发生组织水肿等反应。细胞膜功能(1)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2)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3)选择性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4)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应、细胞识别、电子传递等。(5)识别和传递信息功能(主要依靠糖蛋白)(6)物质转运功能: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功能实现的。
2023-07-29 09:41:241

请问中国在汉朝时人口大约多少?

西汉时期有大约6300万,东汉时期大约有6500万。秦末汉初,由于长期战乱人口锐减,西汉建立时人口仅剩1300万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全国人口约有3600万。汉武帝后期因繁重徭役导致户口锐减,至于史书中的”户口减半“是因民众不堪重负逃税导致人口登记不实以致,汉昭帝、汉宣帝相继息兵养民,到宣帝末年(前49年)人口已达5000万左右。元始二年(2年)西汉在籍人口达59594978人,垦田8270536顷,为两汉之最。 学者考虑到未纳入统计的隐户及外族,因此认为西汉末人口应有6300万。东汉的人口分布又有变化。中原人口为躲避战火向长江流域迁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口数超过500万的有豫、荆、扬、益四州。荆益两州的人口都增加了一倍,扬州人口也增加了四分之一。南方人口增长的同时,北方大部分郡国人口减少。之后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三国初仅余2224万~2361万人左右,仅有东汉人口峰值的40%。扩展资料: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 ,两汉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 ,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 。汉平帝年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 ,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隋书·地理志》记载,“昭、宣之后,罢战务农,户口既其滋多,郡县亦有增置。至于平帝,郡国一百有三,户一千二百二十三万”。也就是说西汉经过汉昭帝、汉宣帝的奖励农耕政策之后,人口数量有了极大的增长,到汉平帝时期,已经有户口以前二百多万,人口6千万还有零头。之后中华大地上虽战乱频仍,但也有过很多大一统王朝,可是一千多年里,经济、政治、文化极度繁荣过,人口却未能有超越西汉末年的时候。东汉光武中兴时,“承王莽之余弊,兵戈不戢,饥疫荐臻,率土遗黎,十才一二”由于王莽之乱,天下人口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二,通过刘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到了东汉桓帝末年,又出现了一个接近西汉时候的繁荣时期,户口一千万户,人数五千六百万。不过好景不长,数年后,三国争强,兵革屡兴,户口再次减半。到晋太康(晋武帝司马炎年号)之后,大抵编户二百六十余万,人口一千六百万人。往后就是五胡之乱,天下分崩离析,百姓再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直到隋文帝统一,才算给人们一丝喘息的机会。开皇五年隋朝统计“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四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不过距离西汉初年的六千万还差了很多。唐初经过天下骚乱,户口一下子锐减到两百万,大家认为中华最鼎盛的“开元之治”时,也只不过有八百九十万户,五千二百万人。宋代的鼎盛在宋徽宗时,有两千万户,四千六百万人,之后随着战乱人数波动起伏。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天下,由于幅员辽阔,所以人口也较多,一度几乎接近西汉,有一千三百万户 ,五千九百万人。可是真正超过西汉人口,已经是明成祖永乐年间了,当时有一千一百万户,六千六百万人,这时候距离西汉平帝年间已经过去了1300多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2023-07-29 09:41:481

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会发生什么?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通透性增加,意味着选择性减弱。 细胞内外液的浓度差原本较大。通透性增加,细胞内外液浓度差降低,渗透压自然降低。
2023-07-29 09:41:511

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会怎么样 ???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减小都会导致细胞一系列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减小时会导致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减小,增加时会导致细胞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2023-07-29 09:41:591

汉朝鼎盛时期版图只有500万?

汉(1400万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东面吞并了朝鲜,西面吞并了西域(新疆)。南面占领了海南岛。把中国周围凡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占领了。汉朝没有占领的地区,都不适合农耕文明。例如黑龙江流域的原始森林,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缅甸泰国台湾等。汉朝的领土构成了汉族人基本分布区域。也是中国古代扩张最大的时期。在两汉最顶盛的时代,由西汉武帝和后人西汉宣帝、东汉光武帝、东汉明帝打下了惊人的国土。现在朝鲜的几乎全部,越南的北方。大半的新疆,包括中亚相当大的土地都在汉的西域都护府范围中,还有全部的四川和云贵的大片土地,辽宁的全部土地也在汉治下,和吉林的一片土地,内蒙也有相当大的土地在汉的治内,估约国土为1040万平方公里。东汉后期出现严重缩水,失去了云贵和内蒙的土地,新疆北部的土地也丧实殆尽,国土应为890万平方公里。
2023-07-29 09:42:036

细胞对离子的通透性大是什么意思

就是该离子透过细胞膜的能力大,通透性是指的物质透过细胞膜的能力大小…呵呵
2023-07-29 09:40:063

受任于败军之际,,其中“于”的意思

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的意思是"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时候接受奉命"指的是任务重而艰巨,光荣而伟大.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险困难的时候接受奉命
2023-07-29 09:39:591

对细胞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膜的通透性开始的

膜的通透性是生物膜最直接最重要的功能,膜允许离子或分子穿过的性质。其他性质都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加深。
2023-07-29 09:39:562

速求: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有哪些特点?

通透性 :物质通过生物半透膜的难易程度。生物半透膜对体内某些分子的通透性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自由通过的有水分子;可以透过的有葡萄糖、氨基酸、尿素、氯离子等;不易透过的有蛋白质、钠、钾等。通透性的存在,对细胞内外水的移动,各种物质的交换,酸碱度和渗透压的维持,均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过敏、创伤、烧伤、缺氧等),由于破坏了生物半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其通透性增加,结果发生组织水肿等反应。
2023-07-29 09:39:461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白话文: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白话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白话文: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写作背景: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2023-07-29 09:39:441

细胞膜的通透性

这个很难说明,上述的原因皆有可能。
2023-07-29 09:39:36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哪句名言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意思是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2023-07-29 09:39:262

细菌用cacl2处理细胞壁的通透性为什么不是细胞膜的呢?有何用呢?通俗一点

病毒没有细胞壁细胞膜,要是有的话抗生素治疗就很容易了病毒组成:核酸与蛋白质外围有衣壳包绕有些病毒有囊膜,对抗生素不敏感
2023-07-29 09:39:262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谁说的

《出师表》 诸葛亮原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译文“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2023-07-29 09:39:191

细胞膜为什么在温度升高时会增大对物质的通透性?

1、温度升高,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运动加快,流动性增强,因而增大了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2、在一定限度内,温度升高,一些与物质运输有关的功能蛋白的活性增大,也增加了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
2023-07-29 09:39:171

受任于败军之际的上一句受任于败军之际的上一句是什么

受任于败军之际的上一句: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的上一句:后值倾覆。诗词名称:《出师表/前出师表》。本名:诸葛亮。别称:卧龙、诸葛武侯、诸葛孔明。字号:孔明。所处时代:魏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出生时间:181年。去世时间:234年10月8日。主要作品:《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出师表/前出师表》。主要成就:隆中决策;协助刘备夺取荆益和建立蜀国;安定南中,五次北伐。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受任于败军之际”的详细介绍:一、《出师表/前出师表》的全文点此查看《出师表/前出师表》的详细内容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_、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_、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_、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二、背景蜀汉公元223年(建兴元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于公元227年(建兴五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三、注解先帝:这里指刘备。创:开创,创立。业:统一中原的大业。而:表转折。中道:中途。崩殂: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此:这。诚:确实,实在。之:结构助词。秋:时候。然:但是。侍:侍奉。卫:守卫。懈:懈怠,放松。于:在。内:朝廷上。忠:忠诚。士:将士。忘身:奋不顾身。外:朝廷外,指战场上。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追:追念。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欲:想要。报:报答。之:代词。于:向,对。诚:实在,确实。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光:发扬光大。遗德:遗留的美德。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气:志气。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以:因而。塞;阻塞。忠:忠诚。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这里指进谏。宫中:指皇宫中。府中:指朝廷中。俱:全,都。体:整体。陟:提升,提拔。罚:惩罚。臧否:善恶。异同:这里偏重在异。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及:和。为:做。付:交给。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论:评定。刑:罚。以:来。昭:彰显,显扬。平:公平。明:严明。理:治。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指宫内和丞相府内。刑赏之法不同。郭攸之、费_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简拔:选拔。遗:给予。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好处。很多的益处。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晓畅:谙熟,精通。试用:任用。能:能干,有才能。是以:因为这,因此。众:大家。举:推举。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营:军营、军队。行阵:指部队。和睦:团结和谐。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得所:得到恰当的位置。先汉:西汉。兴隆:兴盛。后汉:东汉。倾颓:衰败。每:常常。叹息:感叹惋惜。痛恨:感到痛心遗憾。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亲:亲近。信:信任。隆:兴盛。计日:计算着日子。布衣:平民百姓。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南阳:东汉郡名。即今河南省南阳市。苟:苟且。全:保全。于:在。求:谋求。闻达:闻名显达。以:认为。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委屈。顾:拜访,探望。咨:询问。由是:因此。感激:感动奋激。许:答应。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尔来:那时以来。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故:所以。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夙,清晨。忧,忧愁焦虑。泸:水名,即金沙江。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兵:武器。甲:装备。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励。庶:希望。竭:竭尽。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还:回。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效命的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效,取得成效。告:告慰,告祭。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察纳:认识采纳。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深追:深切追念。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当:在时候。临:面对。涕:眼泪。零:落下。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谦词。四、译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内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_、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侍中、侍郎郭攸之、费_、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_、允之任也。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_、董允等人的责任了。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_、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_、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五、赏析《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第一部分部分,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第二部分,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缅怀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务求成功的雄心壮志。 表文的第一部分,由势入理,起笔峥嵘。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震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蝾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予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谅心,思之动心。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已“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分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好象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三,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哀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最后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第一部分重在晓之以理,第二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出师表》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六、诸葛亮其他诗词《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出师表/前出师表》。相同朝代的诗歌《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苦寒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冬十月》、《龟虽寿》、《步出夏门行艳》、《气出唱》、《陌上桑》。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出师表/前出师表的详细信息
2023-07-29 09:39:111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越高,细胞透性越强,反之,温度越低,细胞透性越弱,但是,温度过高,会导致细胞死亡,细胞失去活性,变成全透性。题综合考查了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首先,细胞完成分化后,其膜的通透性易受表面活性剂、脂、糖、超声波等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影响,并非稳定不变;其次,随细胞自身生命历程的延续,如衰老等,细胞膜的通透性也会改变,故a错。膜的流动性使不同类型生物膜可相互融合,是生物膜相互转化的结构基础;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是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高尔基体膜不断形成包裹分泌蛋白的具膜小泡,所以更新快。1.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2.磷脂双分子层3.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4.细胞素衰老和细胞癌变所以:温度,ph值,细胞膜的结构和构造,细胞的活性度
2023-07-29 09:39:081

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的原因

温度影响膜的流动性,加快分子运动,降低膜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膜的通透性同时也影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分子功能,也就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能力
2023-07-29 09:38:582

如何理解细胞膜的通透性对物质的大小

除了一些小分子和脂溶性物质(细胞膜是磷脂双分子层组成)是全透之外其他物质进出细胞要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作载体通过不同的糖蛋白通不同的物质所以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有不同
2023-07-29 09:38:491

中国各朝代领土排名

中国各朝代领土排名如下:元朝、清朝、唐朝、明朝、汉朝、晋朝、宋朝。第1名:元朝(国土面积最大)国土面积:1372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9000万左右。统治时间:98年。第2名:清朝国土面积:1316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4.3亿左右。统治时间:267年。第3名:唐朝国土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8000万左右。统治时间:291年。第4名:明朝国土面积:997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亿左右。统治时间:276年。第5名:汉朝国土面积:609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6300万左右。统治时间:405年。第6名:晋朝国土面积:543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3500万左右。统治时间:155年。第7名:宋朝(国土面积最小)国土面积:28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2亿左右。统治时间:319年。
2023-07-29 09:3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