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郑人买履》

2023-07-28 12:37:53
人类地板流精华

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量好自己的脚,顺手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到集市去的时候,却忘带了。他拿到鞋后,忽然想起来,对卖鞋的人说:“我忘记带尺寸了。”急忙返回家取。可是等他回来,集市已经散了,因而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他回答说:“我宁肯相信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条件的人。

(老师教的!!!!!)

康康map

【导读】郑人犯了教条主义错误,造成了买不到鞋子的后果。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即“试之以足”),不要教条主义(即“宁信度,无自信也”)

【发音】

zhèng rén mǎi lǚ

郑 人 买 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寓意】

说明做事要善于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事;做事不能迷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理论点击】

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示例】

(1)你可千万不要学《郑人买履》。 否则会闹笑话的!

(2)《郑人买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种性格要不得,人不能太迂腐,要学会灵活应变。

【用 法】

主谓式句型

用作定语或状语

是含贬义成语

【近义词】

生搬硬套 死板(搬)教条 刻舟求剑 墨守陈规

【反义词】

见机行事 随机应变

【灯 谜】

河南人买鞋——【郑人买履】

【典故】

此文言文为 【寓言】

【课文版】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量长短

度——音(dù),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通假字),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反——同“返”(通假字),就是返回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且——将要,打算。

置——放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白话文典故】

古时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鞋,就在家里把自己脚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来到了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里忘了带来了,就说忘了带尺寸,回家拿来尺寸再买,所以就往回走。旁边的人问他,你给自己买鞋,为什么不直接试试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干啥?郑国的那人就说,我宁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适,脚却不一定准确。后来人们就用“郑人买履”来形容和讥笑那些不顾客观实际,搞教条主义的人。

[编辑本段]【中心思想】

《郑人买履》讲了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在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到了集市上却忘记拿了,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码再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他却回答,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现实的人。

[编辑本段]【疑问?郑人买履,郑人是谁呢?】

■郑人买履,嘲笑郑人的经典

郑人买履的故事出自《韩非子》,讲郑人买鞋,到了集市忘了带事先量好的尺寸,回家去拿,返回时集市已散,结果鞋没买成。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拿脚试穿,他说:“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韩非子是拿寓言来讲道理,但为什么偏偏与郑人(今属河南)过不去?他完全可以说“从前有个人想买鞋”,不需要点明这个笨蛋的里籍。韩非子绝非等闲之辈,他在这里眼睁睁地说“郑人”一定有他的道理。我想如果韩非子在这里明确使用“郑人”是出于故意,那要么“郑人”在当时就是被人们嘲讽的最佳对象,郑人就是笨蛋的代名词,要么就是他个人与郑人有什么过节儿。

■郑人逃暑,为什么笨必称郑

这个故事出自《苻子》,也上过中学课本。随手从网上找一段白话文:

郑国有个人(文言文就是郑人)躺在一棵大树底下乘凉。太阳在运行,树影在移动,他也在不断地挪动凉席,免得被太阳晒着。到了晚上,月亮从东边升起来,慢慢地向西边运行,树影也随着缓缓移动。这个郑国人还像白天一样,不断地挪动凉席,躺到树影下面。结果,他的衣服全被露水打湿了。

《苻子》的作者苻朗是前秦人,但他的书中大多是先秦故事。本则故事中,又一个不幸的郑人成为被嘲讽的对象,看来不像是韩非子与郑人有什么过节儿,更像是郑人天生就有点问题。

■郑人爱鱼,郑人成了符号

郑人爱鱼出自明初学者宋濂的一则寓言,用白话文表述大意是这样:郑国有个爱惜鱼的人,放了三只盆子在厅堂之中,装上水,弄到鱼就养着它们。鱼刚脱离网的困苦,很疲惫,浮到水面上喘息。过了一天,鳍尾开始摇摆。郑人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没多久,喂食谷末和麦麸,又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有人说:“鱼以江为活命之所,像这样呆在一勺水中,遇上一个每天玩弄它,还说‘我爱鱼我爱鱼"的人,鱼不腐烂的少啊!”郑人不听。没过三天,鱼全都鳞片脱落而死,郑人者才感到后悔。

这则寓言出于明代,从宋濂的生平为人来看,他对河南人绝无偏见,而寓言中之所以使用郑人完全是一种文学创作上的需要,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目中,郑人就是一个寓言角色,就好像狐狸代表狡猾,狮子代表凶残,郑人嘛,当然就是代表笨。

■为什么要跟郑人过不去

为什么很多古代笑话中郑人都成为被嘲讽的对象?抛开时代较晚的郑人爱鱼来看,前两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批评拘泥不化的人,郑人买履是郑人拘泥于鞋的尺码,郑人逃暑是郑人在晚上拘泥于白天的经验。再看看韩非子中关于“郑人”的其他笑话: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批评的是郑人拘泥于形式而忽视实际。

[编辑本段]【教师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基本技能: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二。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七。课前活动:

背诵古诗、词、文言文。进行南北对抗赛,讲解规则。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两篇文言文,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学弈》《两小儿辨日》)

学了这两篇文言文,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它不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又让人能体味到其中的含蓄与幽默。

2、今天我们就要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郑人卖履》。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一)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1。 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握不准的标出来。

板书:读准

2。 学生自由读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ú 宁nìng 度duó 度dù)

再指名读

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本文出现了两个通假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坐”同“座”;“反”同“返回”。)

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读懂理解

1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下面让我们仔细地读课文。同学们先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读懂了这个文言文的小故事?

板书:读懂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1)结合注释;

2)运用所学;

3)反复朗读;

4)联系全文;

2。 下面同学们就先自己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习,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解决。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 。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要求:他站起来发言时同学们要仔细地听,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站起来给以补充、甚至谈出你的不同的见解。

哪个小组在理解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买成。)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决争议的过程,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小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争议解决了后)

4 。刚才通过读你解决了字同、音不同的问题了吗?

小结:看来深入得读就能解决问题!

5 。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得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不一样?

(1)不一样。谈出来

(2)一样。再请同学讲一讲。

6. 读书明理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

引发学生思考看法学生再讨论

小结: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玑”(板书)

[编辑本段]成语

成语的定义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而”郑人买履”是有一定典故,而且有一定的寓意,根据以上成语的定义,可以确定”郑人买履”是成语.

肖振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此文言文讽刺了不懂变通的人。

以教育后人不要做墨守陈规迷信教条不懂变通不尊重客观条件的人。

FinCloud

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买椟还珠原文及翻译?

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买椟还珠翻译: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盒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珠玉、玫瑰、翡翠。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了去,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买椟还珠的寓意: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告诫人们不要只看到了华而不实的外表而没看到里面真正有价值的宝物。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不要只被表面的东西迷惑,要认清事物的真正价值,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2023-07-28 07:51:431

《韩非子》楚人有买其珠于郑者,等。故事大意.成语 .含义:

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编辑本段]【翻译】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编辑本段]【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为:做,制造辑:连缀。缀:点缀;鬻:卖郑:郑国。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柜:匣子。桂椒:都是植物,可以用来配制香料。玫瑰:美玉羽翠:翠鸟的羽毛[编辑本段]【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编辑本段]【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编辑本段]【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珍珠)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这个盒子却还给商人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2023-07-28 07:51:551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鬻珠也的大意、含义、及成语

买 椟 还 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编辑本段]【翻 译】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编辑本段]【解 释】 椟:木匣;珠:珍珠。为:做,制造 辑:连缀。缀:点缀;鬻:卖 郑:郑国。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柜:匣子。桂椒:都是植物,可以用来配制香料。 玫瑰:美玉 羽翠:翠鸟的羽毛[编辑本段]【出 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编辑本段]【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编辑本段]【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珍珠)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这个盒子却还给商人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2023-07-28 07:52:079

买椟还珠的文言文翻译

很多人知道文言文翻译很难,但其实只要自己用心,也可以很容易学习,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整理买椟还珠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查看!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阅读训练及答案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一种香木/这里指小匣子),熏以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缀以珠玉,饰以玫瑰(一种美石),缉(装饰边沿)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退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意义。 为(制作) 缀(点缀) 饰(装饰) 还(退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他。代词)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他)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这种行为。代词)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她)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 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 ② 郑人:要有眼光,不要取舍不当。 [提示]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译文 有一位楚国人去郑国卖他珠宝。他制造了一个香木匣子,用桂木、花椒这些香料来熏染盒子,用珠宝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翠鸟羽毛装饰边沿。郑国人买了他盒子却把他珠宝还给他。 解释 楚人:楚国人。 买椟还珠 买椟还珠 其:代词,他(指楚国人)。 珠:珠宝。 于:给。 郑者:郑国()人。 者:......人 为:做,制造。 木兰:一种木纹很细香木,一种木材。 之:。 柜:匣子。 薰:熏染。 以:用。 桂椒:香料。 珠玉:珠子和宝玉。 饰:装饰。 玫瑰:美玉。 羽翠:翠鸟羽毛. 辑:通“缉”装饰(边缘)。 椟:匣子。 而:副词,却,但是(表示转折)。 还:退还;归还。
2023-07-28 07:52:441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翻译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意思

  翻译:楚国有个在郑国出卖宝珠的人。该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讲明君治理国家要有办法,全文从“忠言逆耳”、“以身作则”、“诚信”等方面论说,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买椟还珠》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买椟还珠》翻译   楚国有个在郑国出卖宝珠的人,他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匣子用香料熏过,用珠玉作缀,用玫瑰装饰,用翡翠连结。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把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叫做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宝珠。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是一些漂亮动听的话,君主只看文采而不管它是否有用。   《买椟还珠》注释   楚:指的是楚国。 郑:指的是郑国。 柜:匣子。   饰:装饰。   皆:都。  《买椟还珠》赏析   郑国人两眼只盯在了精致的木匣上,竟然舍弃了珍贵的珠宝。可见,做事情必须主次分明,不能像买椟还珠的人那样,只注重事物的外表,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分清主次,才能取舍得当。成语原指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买椟还珠》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即韩非,为韩国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一书。
2023-07-28 07:52:511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殊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

意思: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木兰香木(为珠宝)制作了(一只)盒子,用桂和椒所调制的香料来薰盒子,用美玉来点缀(它),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有个郑国人买了盒子,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楚国人,这个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珠子啊。成语:买椟还珠 含义: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 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推荐于 2017-11-25
2023-07-28 07:53:135

问:楚人有买其珠于郑者是什么意思?

这个故事有个成语叫“买椟还珠”。故事大意: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非常华贵。郑国人就买了匣子,把珍珠归还了。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2023-07-28 07:53:302

楚人卖珠文言文阅读答案

1. 买椟还珠完整文言文阅读答案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2. 买椟还珠完整文言文阅读答案 《买椟还珠》【参考答案】 版本一 1、用 做 2、郑国人买了他装珠子的木匣子,却把珠子还给他了。 3、批评那些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的人。 版本二 1、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2分) 2、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谁?(1分) 3、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里?(3分) 4、成语“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指卖珠的人 3、批评的是卖珠的人。他在卖珠的工作中过分注重了木匣的装饰,以至匣子的价值及其外表的美观胜过了珠,主次颠倒了。 4、如今用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批评“买珠者”一类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 3. 买椟还珠完整文言文阅读答案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注:①椟(dú):木匣 ②桂:肉桂,椒:花椒 ③辑:连缀④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 ⑤鬻(yù):卖1、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 答: 2、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谁?答: 3、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里?答: 4、成语“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答: 参考答案:1、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指卖珠的人 3、批评的是卖珠的人。他在卖珠的工作中过分注重了木匣的装饰,以至匣子的价值及其外表的美观胜过了珠,主次颠倒了。 4、如今用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批评“买珠者”一类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 4. 楚人养狙(文言文阅读题)原文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 楚 人 养 狙楚有养狙以为(把……作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群狙于(在)庭,使老狙率(率领)以(连词,用在两个动词之前,表承接,无义)之(动词,到、往)山中求草木之实(果实),赋(动词,缴纳)什一(十分之一)以(连词,相当于“来”)自奉.或(有的猴子)不给,则加(施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动词,栽)与(通“欤”,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吾何(为什么)假(本意为“借”,这里引申为“利用”)于(被)彼而为(被)之役(奴役)乎?”言未既(完),众狙皆寤(醒悟).其(指示代词,那)夕,相与(一起)伺(等候)狙公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义)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到)林中,不复归.狙公卒(最后、最终)馁(饥饿)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用)术(权术)使(驱使)民而无道(方法)揆(法度)者,其(表猜测的语气词)如狙公乎?惟(只是)其(他们,指人民)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启发)之,其(他们,指剥削者、统治者)术穷(尽、完)矣.” [说明]①《古文观止读本》上“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一句中漏了一个“何”字.②“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一句中“道”的意思应该理解为“方法”,如“策之不以其道”.[翻译]①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群猴都惧怕他并因此而痛苦,不敢违抗.)②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被他利用又被他奴役呢?)③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世上有用权术驱使人民却没有方法和法度的人,大概就像狙公这样的人吧.)④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只是因为人民迷惑而没有觉醒,一旦有人启发人民,他们的权术就到头了.)[理解]①这是一篇寓言,首先要理解其寓意:剥削统治者用权术奴役人民,必然会遭到人民的反抗,最终落得像狙公那样的下场.(通过养猴子的人残酷剥削猴子,猴子觉醒后群起反抗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对人民群众的残酷剥削与压迫,说明人民一旦觉悟,群起反抗,统治者就只有冻馁而死.)②狙公的形象:狙公象征着那些妄图不劳而获而又残暴愚蠢的剥削者、统治者.③从小猴的角度得到的启示: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要勇于反抗.。 5. 文言文阅读答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翻译1.其剑自舟中坠 好乱啊~~~自指从 是指这儿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他急在船沿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不行,不亦惑乎?(船已经往前驶过了,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的方法去寻找宝剑,不是使人不解吗?)3.从文中(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方面对楚人进行了刻画,突出了他(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不明白万事万物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的特点.4.这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背面而持其架.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用:费用,资财)A.今者臣来 臣:我B.方背面而持其架 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C.我欲之楚 之:往,去D.吾用多 用:用处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译文: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3.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6.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美玉、翡翠。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实在可笑,而楚 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2023-07-28 07:53:371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翻译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的翻译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卖珠宝的商人,他经常来往于楚国与郑国之间。出自战国时期韩非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买椟还珠是一个成语。“买椟还珠”例句:1、我们做事应该善于灵活应变,不能死守教条,犯买椟还珠的错误。2、读一本书必须吸取精华,千万别干买椟还珠的蠢事。3、你就是买椟还珠的那个白痴,我就是那个肯卖给你椟的傻子。
2023-07-28 07:53:441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有楚国人在郑国卖珠宝
2023-07-28 07:54:044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的大意?

买椟还珠 【发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释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邹韬奋《萍踪寄语》:“当然,以我的浅陋的眼光,恐怕"~",没有什么好报告。” 【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 去粗取精 【典故】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①,熏以桂椒②,缀以殊玉③,饰以玫瑰④,缉以翡翠⑤。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⑥。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⑦。——《韩非子》 [注释] ①为(Wéi)——制做。木兰—一种高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 ②桂椒——香料。 ③缀(zhuì)——点缀。 ④玫瑰(mé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 ⑤缉——装饰边沿。翡翠(fěicuì)——一种绿色的美玉。 ⑥椟(dú)——小盒。还——退回。 ⑦鬻(yù)——卖。
2023-07-28 07:54:101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的意思

楚国有一个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人
2023-07-28 07:54:183

买椟还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及启示

买椟还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及启示如下: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译文: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盒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珠玉、玫瑰、翡翠。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了去,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注释:[1]为(Wéi):制做。木兰:一种高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2]桂椒:香料。[3]缀(zhuì):点缀。[4]玫瑰(mé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5]缉:装饰边沿。翡翠(fěicuì):一种绿色的"美玉。[6]椟(dú):小盒。还:退回。[7]鬻(yù):卖。启示: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买椟还珠是一个贬义词,与它相近的词语有: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舍本求末、取舍不当。郑人没有眼光,取舍不当,舍本求末;楚人过度包装,本末倒置。所以说,我们应主次分明,不能取舍不当,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2023-07-28 07:54:241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大意含

买椟还珠,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又讽刺了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 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翻译 楚国人中有一个在郑国卖珍珠的人,做了一个木兰的柜子,这柜子用桂花香椒等香料熏过,用珠子和宝玉点缀着,用紫色的美玉装饰着,用绿色的翡翠连结着,用翠鸟的羽毛装饰。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而还给他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而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部分疑难字词:薰:香草;这里作动词, 用香料熏染。 以:用。 桂:桂木. 椒:花椒,香料。 缀:连结,装饰。 饰:装饰。 玫瑰:美玉。 辑:同“缉”,连缀。 羽翠:翠鸟的羽毛。 椟:匣子。 还:退还。鬻(yù ):卖。
2023-07-28 07:54:501

林积还珠文言文翻译

1. 买椟还珠古文翻译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呵呵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楼主进步哈 2. 《买椟还珠》文言文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 译】 楚国有(个)到郑国去卖他的宝珠的人,(他)用木兰香玉(为宝珠)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等香料)把它熏香,用珠(宝)、玉(石)点缀(它),(还)用绿色的玉装饰(它)。(结果),郑国的人买去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宝珠。这(个楚国人)可以说是会出售盒子,(却)不能说(他)会出售宝珠啊!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导致没有看出宝珠的重要性。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3. 文言文崔枢还珠 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考进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好朋友。 后来,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对崔枢说:“这些天承蒙你照顾,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我的病看来是治不好了,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 崔枢答就了他的请求。商人又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得到它能蹈火赴水,确实是极珍贵的宝珠,愿奉送给你。” 崔枢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宝珠。事后崔枢一想,觉得不妥:做一个进士,所需自有官府共给,怎么能够私藏异宝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土葬他时就把宝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进坟墓中去了。 一年后,崔枢到亳州四处谋生,听到南方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找亡夫,并追查宝珠下落。商人的妻子将崔枢告到官府,说宝珠一定是崔秀才得到了。 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崔枢说:“如果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 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沛帅王颜认为崔枢的可贵品质确实不凡,想留他做幕僚,他不肯。 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一直做到主考官,享有清廉的名声。 4. 文言文全文翻译: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专卖珠宝的商人。有一次,他带上一批珠宝到郑国去卖,为了吸引顾客购买,他想了一个招揽顾客的办法。 他选了一些上等的兰木,做成许多精美的小盒子,并在盒子外面雕刻上精致的玫瑰花纹,四周还镶嵌了许多彩色的羽毛。他想,把珠宝放在这样的精美而散发出奇香的小盒子中,郑国人就一定会被吸引而购买珠宝。 于是,这个珠宝商就满怀希望地带上这些货到了郑国。到达郑国之后,他来到最繁华、热闹的街市上展示他的珠宝。果然不出所料,马上有许多人围拢来驻足观看并欣赏。而有一个郑国人看见如此精美装饰的盒子,毫不犹豫买下一个,打开盒子后把里面的珠宝退还给珠宝商后,十分高兴地的走了。 题 名: 买椟还珠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拼 音: mǎi dú huán zhū 出 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解 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相关例句 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5. 王翰还珠文言文,原文加翻译,速度,好的给高分 应该是王翱还珠。 王翱做都御史时,和一个太监一起镇守辽东。这个太监很守法,与王翱相处很好。后来,王翱改任两广总督,这个太监送给王翱四枚大珠。王翱坚决推辞,太监说:“这珠不是受贿得来的。过去先皇把僧保郑和所买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现在拿出一半为你赠别,你本来就知道我并不贪财啊。”王翱收下大珠子,放入所穿的上衣里,把它缝好。后来回朝,太监已经死了,王翱找到太监的两个侄子。王翱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廉洁,你们大概不免苦于贫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翱说:“如果你们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出钱。”二人嘴里答应了,但是心里不信。王翱屡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假造一张五百两银子的买房契约,告诉王翱。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给他们
2023-07-28 07:54:581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郑人

  心理:楚人心里想我要把盒子做的漂亮一些,这样比较容易把珍珠卖出去,没想到郑人买了后把盒子留下,把珠宝还给了他,因此可能沾沾自喜。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解释:有一位楚国人去郑国卖他的珠宝。他制造了一个香木匣子,用桂木、花椒这些香料来熏染盒子,用珠宝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边沿。郑国人买了他的盒子却把他的珠宝还给他。  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2023-07-28 07:55:101

文言文 买椟还珠中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于'的意思是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
2023-07-28 07:55:191

买椟还珠 古文+注音(全文注音)

还珠的古文和注音,你可以到新华书店里面就能找到。
2023-07-28 07:55:4615

买椟还珠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买椟还珠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薰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美玉、翡翠。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买者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买椟还珠是一个贬义词,与它相近的词语有: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舍本求末、取舍不当。 买椟还珠,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一个有一颗漂亮的珍珠的楚国人,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薰得香气扑鼻.然后,用翠鸟的羽毛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过了几天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珍珠交给楚人说:“先生,我买的只是盒子,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这篇文章用来形容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买椟还珠 的寓言故事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开启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扩写《买椟还珠》这则寓言故事100多字(答案) 从前,楚国有一个卖珠宝的商人。 有一次,他想:每天卖珠宝也就这点钱,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呢?他幂思苦想,决定要做一个独一无二的盒子。于是他用名贵的木料雕了一只盒子,上面绣满了花纹,他又用桂椒来薰盒子,最后用小珠宝点缀其间。一个精美的盒子完成!商人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一个珠子放了进去,然后到郑国去卖。 商人来到时郑国,把珠宝放在桌子上。不一会儿,一位公子大步流星地走过来,看着商人的珠宝。 “公子爷,您买点啥?”商人问道。 “你说,在你这里,除了珠宝,还有什么可以买?”公子不耐烦地说。 “可我这里的珠宝都是好品质,你看看。”商人一边说,一边将那名贵盒子拿出。 公子一看,立马夺走盒子,细细地用眼睛“品尝”,捧著盒子欣赏起来,爱不释手。商人一看公子那喜爱的样子,立即来了劲,问:“公子爷你要买吗?” “要,要,我买是当然的,快说价格多少?” “公子爷,这......这可能有点贵......” “别废话!快说!” “一......一千两银子!” “好,便宜!我拿下!” 公子买下了盒子,开启看了看,谁知里面放著一个又圆又大的珠宝。公子见状,想:我买盒子不是珠宝,于是他把珠子还给了商人。商人知道了公子的心思,于是说:“你真是一个好人!”公子听了十分得意,就走了。 商人心想,这个公子一定是头号大傻瓜,他买珠宝,盒子就送他。结果他把珠宝还给了我,拿走了盒子。 买椟还珠讲的什么寓言故事 周朝时期,有个楚国人要变卖一颗非常贵重的珍 珠。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计划著做一个精美的匣子 (古时将匣子称为“椟”)来装这颗珍珠。 这个楚国人请来 技术 精湛的匠人采用名贵的木 材,打造了一个精美绝伦的珍珠盒子。匠人在盒子外 雕刻了精致美观的花纹,并且镶上了金属花边,看上 去宛如一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最后用香料熏制,直 到盒子香气扑鼻。一切就绪后,楚人将珍珠小心谨慎 地放到盒子里,拿到集市上去卖。 刚到集市上,那个美妙绝伦的珠宝盒子就吸引了很 多人围观。一个郑国人挤进人群,拿起盒子反复观看, 最终以非常高的价钱将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捧著精美的盒子,边走边看,可是没走几 步他又回来了,楚人误认为郑人反悔了,刚想逃,郑 人已来到了他面前。郑人从盒子里取出了珍珠,交还 到楚人手里,然后说:“我只想要盒子,珍珠还你 吧。”说完,他心满意足地拿着盒子走了。 楚人怔怔地望着手里的珍珠,啼笑皆非。原来, 郑人所看重的并非价值昂贵的珍珠,而是那个价值低 廉的盒子。 买椟还珠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告诫人们不要只看到了华而不实的外表而没看到里面真正有价值的宝物 《买椟还珠》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 1、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 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2、商人过分注重外表,使装饰外表的价值高于珠子的价值。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厂商为了获得利益,过份 装饰外表,使得外表的价值高于商品的价值,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提高了许多。 3、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资本取得了更少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5、美丽是可以营造的,但真正的美丽却不应有丝毫的人工雕琢,它应是真实的沃土中盛开的鲜花! 如果一个事物真正美丽,那么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帮助来衬托他的. 6、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7、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人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 8、买椟之人应是一位注重欣赏艺术的人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所欣赏的“价值”是盒子的艺术美,而不是世俗认可的价值。所以他应该是一位非凡的现代艺术家或艺术收藏家。 寓言故事英语故事带中文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state of Chu had a busines *** an, special sale of jewelry, once he went to sell jewelry to Qi, for business.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Well, jewelry selling purposes, especially with valuable timber, causing many *** all box, the box carved decoration is very delicate and beautiful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View, make the box will emit a fragrance, and then put the jewelry is arranged inside the box.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开启盒 There is a man of the state of Zheng, see install orb box both delicate and beautiful, inquire the price, bought one, open the box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Son, take out the treasures inside, returned to the jeweler. 买椟还珠是成语故事还是寓言故事 买椟还珠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寓言故事。 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买椟还珠是一个贬义词,与它相近的词语有: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舍本求末、取舍不当。 买椟还珠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作者简介: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翻译文言文寓言故事《买椟还珠》 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身实践还可以,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这是为什么呢?”田鸠回答说:“从前秦伯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叫晋国给她准备好首饰服装,跟着陪嫁去的穿着华丽衣服的婢女有七十人。来到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的婢女,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儿。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婢女,而不能说善于嫁女儿。楚国人中有一个在郑国卖珍珠的,做了一个木兰的匣子,这匣子用肉桂山椒薰过,用珠子和宝玉点缀著,用红色的美玉装饰著,用绿色的翡翠环绕着。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而还给他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啊。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巧辩华丽的话,君主只看重那些华美的言辞,却忘了它们是否有用。墨子的学说,传扬先王的道理,论述圣人的话,来宣传众人;如果修饰他的言辞,就怕人们流连于它的文采,忘了它的价值,为了言辞而损害了实用。这和那个楚国人卖珍珠,秦伯嫁女儿完全一样,所以墨子的言论大多不好听。”
2023-07-28 07:56:271

谁知道买椟还珠的译文?

楚王谓田鸠曰:“墨于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译文: 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身实践还可以,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这是为什么呢?”田鸠回答说:“从前秦伯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叫晋国给她准备好首饰服装,跟着陪嫁去的穿着华丽衣服的婢女有七十人。来到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的婢女,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儿。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婢女,而不能说善于嫁女儿。楚国人中有一个在郑国卖珍珠的,做了一个木兰的匣子,这匣子用肉桂花椒熏过,用珠子和宝玉点缀着,用红色的美玉装饰着,用绿色的翡翠环绕着。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而还给他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啊。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巧辩华丽的话,君主只看重那些华美的言辞,却忘了它们是否有用。墨子的学说,传扬先王的道理,论述圣人的话,来宣传众人;如果修饰他的言辞,就怕人们流连于它的文采,忘了它的价值,为了言辞而损害了实用。这和那个楚国人卖珍珠,秦伯嫁女儿完全一样,所以墨子的言论大多不好听。”
2023-07-28 07:56:405

买椟还珠文言文重点字翻译

楼上的乱翻译应该是为:用之:助词,不译以:是而:表承接,不翻译
2023-07-28 07:56:554

买椟还珠 古文+注音(全文注音)

楚人有卖其椟于郑者。为木兰之框,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yu)珠也。(买椟还珠)翻译:楚国有个人在郑国卖珍珠,盒子是用木兰做的,用香料熏香,用珠宝点缀。个郑国个买他的盒子却把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珠子。
2023-07-28 07:57:264

买椟还珠的道理

成语买椟还珠的启发 成语买椟还珠的启发:告诫人们做事应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做事不能只看表面,更要注意内容,否则只能舍本逐末。 寓意: 1、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2、商人过分注重外表,使装饰外表的价值高于珠子的价值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厂商为了获得利益,过分装饰外表,使得外表的价值高于商品的价值,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提高了许多。3、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资本取得了更少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5、美丽是可以营造的,但真正的美丽却不应有丝毫的人工雕琢,它应是真实的沃土中盛开的鲜花! 6、如果一个事物真正美丽,那么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帮助来衬托他的。 7、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8、买椟之人应是一位注重欣赏艺术的人,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所欣赏的“价值”是盒子的艺术美,而不是世俗认可的价值。所以他应该是一位非凡的现代艺术家或艺术收藏家。 9、卖珠的商人为了显示珍珠更有价值,做了超值“包装”,结果是喧宾夺主,反而淹没了珍珠的价值。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用华丽的“包装”掩饰自己真正“用意”,这是魔术和军事里常用的方法。 10、讽刺那些只重形式,不顾实质的人,也用它比喻取舍不当、轻重倒置的情景。 11、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不能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不要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买椟还珠 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结构】连动式。 【用法】常用在“是、像、等于”之类动词后作宾语。多用于书面。一般用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还;不能读作“hái”。 【辨形】椟;不能写作“犊”。 【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去粗取精 【例句】读一本书必须吸取精华;千万别干~的蠢事。 【英译】buy basket without the jewels 【成语故事】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古文买椟还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只被表面的东西迷惑,要认清事物的真正价值,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 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所作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卖鬻珠也。 译文: 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连结,用翡翠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 故事中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着实有些可笑。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分清主次,切忌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扩展资料: 这个买家未必真的是“有眼无珠”。 商品,简单区分共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价之物,比如说我们生活中的日常所需——柴米油盐酱醋茶,再比如一些奢侈品,高档皮包,手工皮鞋,储存了十几年的红酒;还有一部分则是无价之物,比如说一件艺术品,一个灵感或者说一时快乐的心情。 无价之物并不是说价值远高于有价之物,只是说这部分商品的价值很难做出判定,“无价”并不是说“无限高的价格”而是“无法估量的价格”。 而我们主人公出售的这个盒子,这个盒子之精致,已经脱离了普通盒子的范畴,进入到了“艺术品”的高度。 比较两件物品的价值,一般是从三个角度来考虑:价格、实用性、自身需求。 价格上两件商品无法比较,而实用性上来说,无论是精致的盒子,还是美丽的珍珠,他们存在的功用都是作为一件饰品,用来装饰主人品味之高贵,不同的是,珍珠往往被制成头钗、项坠或者手镯,而盒子则是被放置在家里,或者装入礼物送与他人。 以说从实用性上来说,美丽的珍珠和精致的盒子也是难以做出价值区分的。
2023-07-28 07:57:461

《买椟还珠》文言文阅读怎么断句

《买椟还珠》文言文阅读断句如下: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1、《买椟还珠》的白话翻译: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连结,用翡翠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2、《买椟还珠》的寓意: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亭来。买椟还珠在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少的资本取得了更高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3、《买椟还珠》的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扩展资料:作者介绍: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023-07-28 07:57:551

买椟还珠故事大意和含义

是说楚国珠宝商善于卖盒子不善于卖珠宝。表达商家过度包装本末倒置了。
2023-07-28 07:58:236

买椟还珠的文言文翻译,急用!~~~~

这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专卖珠宝的商人。有一次,他带上一批珠宝到郑国去卖,为了吸引顾客购买,他想了一个招揽顾客的办法。他选了一些上等的兰木,做成许多精美的小盒子,并在盒子外面雕刻上精致的玫瑰花纹,四周还镶嵌了许多彩色的羽毛。他想,把珠宝放在这样的精美而散发出奇香的小盒子中,郑国人就一定会被吸引而购买珠宝。于是,这个珠宝商就满怀希望地带上这些货到了郑国。到达郑国之后,他来到最繁华、热闹的街市上展示他的珠宝。果然不出所料,马上有许多人围拢来驻足观看并欣赏。而有一个郑国人看见如此精美装饰的盒子,毫不犹豫买下一个,打开盒子后把里面的珠宝退还给珠宝商后,十分高兴地的走了。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善于卖珍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2023-07-28 07:58:481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的故事大意(简短点)及含义

成语:买椟还珠大意:郑人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含义:讽刺了只重视外表,而忽略了实质、舍本逐末的人。
2023-07-28 07:58:583

文言文买椟还珠翻译

韩非
2023-07-28 07:59:146

求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的译文,要一句原文对一句解释的

买椟还珠楚王谓田鸠曰:“墨于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身实践还可以,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这是为什么呢?”】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田鸠回答说:“从前秦伯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叫晋国给她准备好首饰服装,跟着陪嫁去的穿着华丽衣服的婢女有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来到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的婢女,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儿。】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婢女,而不能说善于嫁女儿。】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用木兰做匣子,用桂椒熏染,用珠宝装饰,用美玉点缀,用翠鸟的羽毛连缀。】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还了他的珠子。】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这能够说(楚国人)善于卖匣子,不能够说善于卖珠子。】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巧辩华丽的话,君主只看重那些华美的言辞,却忘了它们是否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墨子的学说,传扬先王的道理,论述圣人的话,来宣传众人;如果修饰他的言辞,就怕人们流连于它的文采,忘了它的价值,为了言辞而损害了实用。】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这和那个楚国人卖珍珠,秦伯嫁女儿完全一样,所以墨子的言论大多不好听。”】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也有的是“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座位上。】至之市,而忘操之。【等到他去市场时,忘记携带量好的尺码。】已得履,乃(谓)曰:“吾忘持度(dù)。”【他拿到了鞋子以后,于是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于是(他)返回家中去取尺码。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最终没买到鞋。】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一试?”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命令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食以数百人。【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用几百人的粮食供养他。】宣王死。湣(mǐn)王立,【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湣王(本名田地或田遂)继承了王位。】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的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楚国有个祭祀的人,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画蛇添足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足够。请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可能有点乱【】中的是译文,一句一断。有的长句子或者现在汉语中应该断句的地方,原文逗号处也断句了。但是保留了原标点。懒人一个,没有自己翻译,不好意思
2023-07-28 07:59:301

(文言文)刻舟求剑、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买椟还珠、郑人买履、亡羊补牢、掩耳盗铃。要文言文的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拔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译文: 子张跑去找鲁哀公想混个官做,结果过了七天了,鲁哀公都不铞他,他觉得很没面子,就叫仆人捎话给鲁哀公,说:“我听说你喜欢人才,因此不远千里,冒着寒流和沙尘暴,不眠不休跑了N天才跑到这里,结果你过了七天都不铞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喜欢龙差不多。据说以前叶公子高暴喜欢龙,全屋上上下下都是龙的雕刻,天上的龙知道自己在地上居然有这么狂热的FANS,也很兴奋,跑来见他,还摆了个自以为很个性的姿势,尾巴放在客厅,把头探出窗户打望,被叶公发现了,叶公幡然醒悟,原来平时看的龙的写真集不够真实,真的龙太难看了,由于打击太大,顿时大脑一片茫然,吓得转身就跑。原来叶公只是龙的假FANS啊,他喜欢的只是似龙非龙的东西。我听说你在诚聘英才,千里迢迢跑来,结果被你在这里晾了七天,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你只是想靠招聘所谓的人才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已。诗经早说过:‘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所以很抱歉,我先走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袄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袄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掩了城阳。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于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亡羊补牢。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已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鱼卷鲤,仰啮陵艹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卢,治其缯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鼎。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已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候方受命乎秦王,填邑塞之内,而投已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而援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译文: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从着,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如此会使郢都变得很危险。”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吗?还是认为楚国将遇到不祥呢?”庄辛说:“臣当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后果,不必认为国家遇到不祥。假如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而不稍加收敛,那楚国一定会因此而灭亡的。请君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他只在那里住了5个月,秦国就发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阳。在这时候襄王才派人率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庄辛说:“可以。”庄辛到了城阳以后,楚襄王对他说:“寡人当初不听先生的话,如今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对这事可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也不算迟。"臣听说过去商汤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纣王,虽然拥有天下,到头来终不免身死亡国。现在楚国土地虽然狭小,然而如果截长补短,还能有数千里,岂止100里而已? 大王难道没有见过蜻蜓吗?长着6只脚和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间飞翔,低下头来啄食蚊虫,抬头起来喝甘美的露水,自以为无忧无患,又和人没有争执。岂不知那几岁的孩子,正在调糖稀涂在丝网上,将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场将是被蚂蚁吃掉。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黄雀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仰起身来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鼓动着它的翅膀奋力高翔,自己满以为没有祸患,和人没有争执,却不知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将要向70尺高空以黄雀的脖子为射击目标。黄雀白天还在茂密的树丛中游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肴,转眼之间落入王孙公子之口。 黄雀的事情可能是小事情,其实黄鹄也是如此。黄鹄在江海上翱游,停留在大沼泽旁边,低下头吞食黄鳝和鲤鱼,抬起头来吃菱角和水草,振动它的翅膀而凌驾清风,飘飘摇摇在高空飞翔,自认为不会有祸患,又与人无争。然而他们却不知那射箭的人,已准备好箭和弓,将向700尺的高空射击它。它将带着箭,拖着细微的箭绳,从清风中坠落下来,掉在地上。黄鹄白天还在湖里游泳,晚上就成了锅中的清炖美味。 那黄鹄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蔡灵侯的事也是如此。他曾南到高陂游玩,北到巫山之顶,饮茹溪里的水,吃湘江里的鱼;左手抱着年轻貌美的侍妾,右手搂着如花似玉的宠妃,和这些人同车驰骋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国家大事。却不知道那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进攻命令,他将要成为阶下之囚。 蔡灵侯的事只是当中的小事,其实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随着君王的车辆,驰骋在云梦地区,根本不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却没料到,穰侯魏冉已经奉秦王命令,在黾塞之南布满军队,州侯等却把君王抛弃在黾塞以北。” 楚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大惊失色,全身发抖。在这时才把爵位送给庄辛,封他为阳陵君,不久庄辛帮助楚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寓意】做错了没关系,错了,一段时间没明白也没关系,但一错再错不再改正是不对的!掩耳盗铃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 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拔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译文: 子张跑去找鲁哀公想混个官做,结果过了七天了,鲁哀公都不铞他,他觉得很没面子,就叫仆人捎话给鲁哀公,说:“我听说你喜欢人才,因此不远千里,冒着寒流和沙尘暴,不眠不休跑了N天才跑到这里,结果你过了七天都不铞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喜欢龙差不多。据说以前叶公子高暴喜欢龙,全屋上上下下都是龙的雕刻,天上的龙知道自己在地上居然有这么狂热的FANS,也很兴奋,跑来见他,还摆了个自以为很个性的姿势,尾巴放在客厅,把头探出窗户打望,被叶公发现了,叶公幡然醒悟,原来平时看的龙的写真集不够真实,真的龙太难看了,由于打击太大,顿时大脑一片茫然,吓得转身就跑。原来叶公只是龙的假FANS啊,他喜欢的只是似龙非龙的东西。我听说你在诚聘英才,千里迢迢跑来,结果被你在这里晾了七天,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你只是想靠招聘所谓的人才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已。诗经早说过:‘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所以很抱歉,我先走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袄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袄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掩了城阳。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于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亡羊补牢。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已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鱼卷鲤,仰啮陵艹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卢,治其缯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鼎。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已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候方受命乎秦王,填邑塞之内,而投已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而援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译文: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从着,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如此会使郢都变得很危险。”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吗?还是认为楚国将遇到不祥呢?”庄辛说:“臣当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后果,不必认为国家遇到不祥。假如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而不稍加收敛,那楚国一定会因此而灭亡的。请君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他只在那里住了5个月,秦国就发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阳。在这时候襄王才派人率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庄辛说:“可以。”庄辛到了城阳以后,楚襄王对他说:“寡人当初不听先生的话,如今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对这事可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也不算迟。"臣听说过去商汤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纣王,虽然拥有天下,到头来终不免身死亡国。现在楚国土地虽然狭小,然而如果截长补短,还能有数千里,岂止100里而已? 大王难道没有见过蜻蜓吗?长着6只脚和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间飞翔,低下头来啄食蚊虫,抬头起来喝甘美的露水,自以为无忧无患,又和人没有争执。岂不知那几岁的孩子,正在调糖稀涂在丝网上,将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场将是被蚂蚁吃掉。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黄雀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仰起身来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鼓动着它的翅膀奋力高翔,自己满以为没有祸患,和人没有争执,却不知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将要向70尺高空以黄雀的脖子为射击目标。黄雀白天还在茂密的树丛中游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肴,转眼之间落入王孙公子之口。 黄雀的事情可能是小事情,其实黄鹄也是如此。黄鹄在江海上翱游,停留在大沼泽旁边,低下头吞食黄鳝和鲤鱼,抬起头来吃菱角和水草,振动它的翅膀而凌驾清风,飘飘摇摇在高空飞翔,自认为不会有祸患,又与人无争。然而他们却不知那射箭的人,已准备好箭和弓,将向700尺的高空射击它。它将带着箭,拖着细微的箭绳,从清风中坠落下来,掉在地上。黄鹄白天还在湖里游泳,晚上就成了锅中的清炖美味。 那黄鹄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蔡灵侯的事也是如此。他曾南到高陂游玩,北到巫山之顶,饮茹溪里的水,吃湘江里的鱼;左手抱着年轻貌美的侍妾,右手搂着如花似玉的宠妃,和这些人同车驰骋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国家大事。却不知道那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进攻命令,他将要成为阶下之囚。 蔡灵侯的事只是当中的小事,其实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随着君王的车辆,驰骋在云梦地区,根本不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却没料到,穰侯魏冉已经奉秦王命令,在黾塞之南布满军队,州侯等却把君王抛弃在黾塞以北。” 楚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大惊失色,全身发抖。在这时才把爵位送给庄辛,封他为阳陵君,不久庄辛帮助楚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掩耳盗铃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 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拔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掩耳盗铃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2023-07-28 07:59:382

买椟还珠的意思

借好还坏的意思
2023-07-28 07:59:505

语文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上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题目和答案

yuxianbowen
2023-07-28 08:00:372

买椟还珠的意思是?_?

留下结婚证把老婆送回去了。
2023-07-28 08:00:467

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不要只被表面的东西迷惑,要认清事物的真正价值,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
2023-07-28 08:01:123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古文

1、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2、译文: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美玉、翡翠。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2023-07-28 08:01:411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古文

1、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2、译文: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美玉、翡翠。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2023-07-28 08:01:471

买椟还珠原文及翻译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呵呵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楼主进步哈
2023-07-28 08:01:552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翻译成现代文

买椟还珠原文出处或作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盒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珠玉、玫瑰、翡翠。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了去,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字词解释1.楚人:楚国人。2.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3.珠:珍珠。4.于:在。5.郑:郑国。6.者:.....的人。7.为:做,制造。8.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9.之:的。10.柜:盒子。11.薰:香草;这里作动词, 用香料熏染。12.以:用。13.桂:桂木.14.椒:花椒,香料。15.缀:点缀,装饰。16.珠玉:珠子和宝玉。17.饰:装饰。18.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19.辑:同“缉”连缀。20.羽翠:翠鸟的羽毛。21.椟:盒子。22.而:却。23.还:退还。24.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25.可:可以,能够。26.谓:说,认为。27.善:擅长,善于。28.未:不。29.鬻(yù ):卖。
2023-07-28 08:02:041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楚人心里想)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楚人心里想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翻译成现代文买椟还珠原文出处或作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盒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珠玉、玫瑰、翡翠。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了去,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字词解释1.楚人:楚国人。2.其:代词,他的。3.珠:珍珠。4.于:在。5.郑:郑国。6.者:.....的人。7.为:做,制造。8.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9.之:的。10.柜:盒子。11.薰:香草;这里作动词,用香料熏染。12.以:用。13.桂:桂木.14.椒:花椒,香料。15.缀:点缀,装饰。16.珠玉:珠子和宝玉。17.饰:装饰。18.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19.辑:同“缉”连缀。20.羽翠:翠鸟的羽毛。21.椟:盒子。22.而:却。23.还:退还。24.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25.可:可以,能够。26.谓:说,认为。27.善:擅长,善于。28.未:不。29.鬻:卖。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故事大意买椟还珠【发音】mǎidúhuánzhū【释义】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邹韬奋《萍踪寄语》:“当然,以我的浅陋的眼光,恐怕"~",没有什么好报告。”【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反义词】去粗取精【典故】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①,熏以桂椒②,缀以殊玉③,饰以玫瑰④,缉以翡翠⑤。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⑥。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⑦。——《韩非子》[注释]①为——制做。木兰—一种高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②桂椒——香料。③缀——点缀。④玫瑰——一种美丽的玉石。⑤缉——装饰边沿。翡翠——一种绿色的美玉。⑥椟——小盒。还——退回。⑦鬻——卖。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鬻珠也的大意、含义、及成语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买椟还珠”,指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从现代管理学角度看,“买椟还珠”可以转用于指代某些官僚惯于用形式主义欺骗上下级或民众的弄虚作假行为。扩展资料:《韩非子》的原意并非上述释义所述。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内容看,这位楚国的珠商,花了那么多的资金和精力去美化珠盒,以至郑国的顾客把漂亮的盒子买走了,而没有买走他所要推销的珍珠。《韩非子》批评这位楚人“可谓善卖椟也,未可谓善卖珠也”,而完全没有指责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现行成语及其释义,却把原书对楚人鬻珠的批评,变成了对郑人买椟还珠的批评。颠倒了《韩非子》的原义。再看《韩非子》用这个故事讽喻的是什么。原书批评的是学者们以浮夸的辩辞淹没经世致用的理论,完全没有指责读者欣赏其词章的文采,而现行成语及其释义,却把原书对学者以文害用的批评,变成了批评受众的取舍不当,显然也完全违背了原著的旨意。
2023-07-28 08:02:161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楚人心里想)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翻译成现代文买椟还珠原文出处或作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盒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珠玉、玫瑰、翡翠。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了去,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字词解释1.楚人:楚国人。2.其:代词,他的。3.珠:珍珠。4.于:在。5.郑:郑国。6.者:.....的人。7.为:做,制造。8.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9.之:的。10.柜:盒子。11.薰:香草;这里作动词,用香料熏染。12.以:用。13.桂:桂木.14.椒:花椒,香料。15.缀:点缀,装饰。16.珠玉:珠子和宝玉。17.饰:装饰。18.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19.辑:同“缉”连缀。20.羽翠:翠鸟的羽毛。21.椟:盒子。22.而:却。23.还:退还。24.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25.可:可以,能够。26.谓:说,认为。27.善:擅长,善于。28.未:不。29.鬻:卖。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故事大意买椟还珠【发音】mǎidúhuánzhū【释义】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邹韬奋《萍踪寄语》:“当然,以我的浅陋的眼光,恐怕"~",没有什么好报告。”【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反义词】去粗取精【典故】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①,熏以桂椒②,缀以殊玉③,饰以玫瑰④,缉以翡翠⑤。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⑥。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⑦。——《韩非子》[注释]①为——制做。木兰—一种高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②桂椒——香料。③缀——点缀。④玫瑰——一种美丽的玉石。⑤缉——装饰边沿。翡翠——一种绿色的美玉。⑥椟——小盒。还——退回。⑦鬻——卖。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鬻珠也的大意、含义、及成语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买椟还珠”,指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从现代管理学角度看,“买椟还珠”可以转用于指代某些官僚惯于用形式主义欺骗上下级或民众的弄虚作假行为。扩展资料:《韩非子》的原意并非上述释义所述。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内容看,这位楚国的珠商,花了那么多的资金和精力去美化珠盒,以至郑国的顾客把漂亮的盒子买走了,而没有买走他所要推销的珍珠。《韩非子》批评这位楚人“可谓善卖椟也,未可谓善卖珠也”,而完全没有指责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现行成语及其释义,却把原书对楚人鬻珠的批评,变成了对郑人买椟还珠的批评。颠倒了《韩非子》的原义。再看《韩非子》用这个故事讽喻的是什么。原书批评的是学者们以浮夸的辩辞淹没经世致用的理论,完全没有指责读者欣赏其词章的文采,而现行成语及其释义,却把原书对学者以文害用的批评,变成了批评受众的取舍不当,显然也完全违背了原著的旨意。
2023-07-28 08:02:261

楚人卖其珠于郑者是什么意思?

买椟还珠【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示例】: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买椟还珠,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启示: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2023-07-28 08:02:321

楚人卖其珠于郑者是什么意思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示例】: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 ◎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2023-07-28 08:02:391

买椟还珠文言文翻译

  《买椟还珠》文言文翻译:楚国有个在郑国出卖宝珠的人,他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匣子用香料熏过,用珠玉作缀,用玫瑰装饰,用翡翠连结。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把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叫做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宝珠。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是一些漂亮动听的话,君主只看文采而不管它是否有用。   《买椟还珠》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买椟还珠》翻译   楚国有个在郑国出卖宝珠的人,他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匣子用香料熏过,用珠玉作缀,用玫瑰装饰,用翡翠连结。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把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叫做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宝珠。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是一些漂亮动听的话,君主只看文采而不管它是否有用。   《买椟还珠》注释   柜:匣子。   饰:装饰。   皆:都。   《买椟还珠》赏析   郑国人两眼只盯在了精致的木匣上,竟然舍弃了珍贵的珠宝。可见,做事情必须主次分明,不能像买椟还珠的人那样,只注重事物的外表,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分清主次,才能取舍得当。成语原指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买椟还珠》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即韩非,为韩国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一书。
2023-07-28 08:02:511

买椟还珠的文言文翻译

很多人知道文言文翻译很难,但其实只要自己用心,也可以很容易学习,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整理买椟还珠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查看!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阅读训练及答案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一种香木/这里指小匣子),熏以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缀以珠玉,饰以玫瑰(一种美石),缉(装饰边沿)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退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意义。 为(制作) 缀(点缀) 饰(装饰) 还(退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他。代词)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他)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这种行为。代词)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她)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 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 ② 郑人:要有眼光,不要取舍不当。 [提示]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译文 有一位楚国人去郑国卖他珠宝。他制造了一个香木匣子,用桂木、花椒这些香料来熏染盒子,用珠宝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翠鸟羽毛装饰边沿。郑国人买了他盒子却把他珠宝还给他。 解释 楚人:楚国人。 买椟还珠 买椟还珠 其:代词,他(指楚国人)。 珠:珠宝。 于:给。 郑者:郑国()人。 者:......人 为:做,制造。 木兰:一种木纹很细香木,一种木材。 之:。 柜:匣子。 薰:熏染。 以:用。 桂椒:香料。 珠玉:珠子和宝玉。 饰:装饰。 玫瑰:美玉。 羽翠:翠鸟羽毛. 辑:通“缉”装饰(边缘)。 椟:匣子。 而:副词,却,但是(表示转折)。 还:退还;归还。
2023-07-28 08:02:591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请写出这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买 椟 还 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编辑本段]【翻 译】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编辑本段]【解 释】 椟:木匣;珠:珍珠。为:做,制造 辑:连缀。缀:点缀;鬻:卖 郑:郑国。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柜:匣子。桂椒:都是植物,可以用来配制香料。 玫瑰:美玉 羽翠:翠鸟的羽毛 [编辑本段]【出 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编辑本段]【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编辑本段]【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珍珠)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这个盒子却还给商人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2023-07-28 08:03:171

《买椟还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是什么意思

买椟还珠:原意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形容买者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椟:木匣;珠:珍珠。 这个典故出自《韩非子》,原文为: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译文: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木兰香木为珠宝制作了一只盒子,用桂和椒所调制的香料来薰盒子,用美玉来点缀它,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有个郑国人买了盒子,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楚国人。
2023-07-28 08:03:281

《买椟还珠》古文中最后一句话批评谁?这人错在哪?急

批评郑国人。郑国人不懂的珍贵的珠宝,反而只看精美的匣子。
2023-07-28 08:03:364

楚人于郑有卖其珠者

楚国有个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意思一样
2023-07-28 08:03:501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请写出这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买 椟 还 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编辑本段]【翻 译】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编辑本段]【解 释】 椟:木匣;珠:珍珠。为:做,制造 辑:连缀。缀:点缀;鬻:卖 郑:郑国。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柜:匣子。桂椒:都是植物,可以用来配制香料。 玫瑰:美玉 羽翠:翠鸟的羽毛 [编辑本段]【出 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编辑本段]【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编辑本段]【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珍珠)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这个盒子却还给商人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2023-07-28 08:03:581

卖椟还珠文言文翻译

1. 买椟还珠古文翻译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呵呵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楼主进步哈 2. 买椟还珠完整文言文阅读答案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注:①椟(dú):木匣 ②桂:肉桂,椒:花椒 ③辑:连缀④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 ⑤鬻(yù):卖1、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 答: 2、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谁?答: 3、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里?答: 4、成语“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答: 参考答案:1、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指卖珠的人 3、批评的是卖珠的人。他在卖珠的工作中过分注重了木匣的装饰,以至匣子的价值及其外表的美观胜过了珠,主次颠倒了。 4、如今用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批评“买珠者”一类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
2023-07-28 08: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