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哪些

2023-07-28 12:28:47
TAG: 词语
此后故乡只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包袱、灯红酒绿、墨水、呼风唤雨和算账。

1、包袱:

意思之一: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

意思之二:精神上的负担。

意思之三:相声的术语,包袱由相声演员经过思考之后,运用到相声表演之中。包袱是逗笑观众的主要部分。

2、灯红酒绿:

意思之一: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出自:老舍《鼓书艺人》十九:少数人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人民不满。

意思之二: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用此意时为贬义词)。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玉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

释义:玉生偏着头想了一下,说:寻欢作乐好吗?

3、墨水:

意思之一:一种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体,墨水被用于书写或绘画。

意思之二:人的文化、知识。

4、呼风唤雨:

意思之一: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出自:郭小川《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大好河山,正是呼风唤雨之地。”

意思之二: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出自: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呼风唤雨,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

5、算账:

意思之一:在记账的基础上计算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或结余。

意思之二:吃亏或失败后和人争执较量﹐有报复的意思。

一词多义有哪些

1、算账:基本义——计算账目.如,“你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   ——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如,“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我再跟你算账!”   2、包袱:基本义——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如,“把你的包袱拿好.”   比喻义——比喻某种负担.如.“你不要有思想包袱.”   3、黄色:基本义——黄的颜色.如,她穿着黄色的上衣.   ——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如,不要看黄色录像.   4、水分:基本义——物体内所含的水.如,植物是靠它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比喻义——比喻某一情况中夹杂的不真实的成分.如,他说的话里有很大的水分.   多音词:   1、开小差:基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如,他当兵没多久就开小差了.   比喻义——比喻思想不集中.如,用心听讲,思想就不会开小差.   2、老古董:基本义——陈旧过时的东西.如,他使用的书桌已成了老古董.  比喻义——比喻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如,这个人简直是个老古董.
2023-07-28 05:56:381

什么是一词多义

顾名思义,一词多义,一个词语在不现的语境里有不现的意思,即一个词语有多个意思。
2023-07-28 05:56:483

一词多义有哪些?

一般在文言文中见的比较多,比如说头悬梁锥刺股,股,文言文中是大腿,我们现在形容屁股;比如说一骑红尘妃子笑骑,文言文指一人一马是名词,现在是动词骑马等
2023-07-28 05:57:162

一词多义的成语有哪些?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算账:基本义是计算账目;也指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包袱:基本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比喻某种负担。水分:基本义是物体内所含的水;比喻义是比喻某一情况中夹杂的不真实的成分。开小差:基本义是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比喻义是比喻思想不集中。老古董:基本义是陈旧过时的东西;比喻义是比喻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暗送秋波: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也比喻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黯然失色: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光彩;也指心情沮丧,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八面玲珑:原指四面八方通明敞亮;也形容特例外观挺拔秀丽;多用来形容从处世圆滑或办事细致周到。百花齐放:各色的鲜花一齐开放;后多比喻文艺上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地发展。暴虎冯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也比喻果敢勇猛。
2023-07-28 05:57:222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哪些?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如下:1、【故】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2、【夫】其夫呓语:丈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予观夫巴陵胜状:那。3、【于】战于长勺:在。告之于帝:向。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从。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4、【之】肉食者谋之:代词,这件事。公与之乘:代词,指曹刿。小大之狱:助词,的。公将鼓之:助词,补足音节,无义。公将驰之:代词,指齐军。5、【神弗福也】一般“福”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023-07-28 05:57:301

一词多义是什么意思?

  【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基本意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意义。  【单音词举例】  深  千丈,不是很高吗?可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  这课书很深,不太容易理解。(深,深刻;深远)  这块布颜色太深,做夏天衣服不合适。(深,指颜色深暗)  戏  烽火戏诸侯。(戏,嘲弄,开玩笑 )  我最喜欢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戏,玩耍,游戏 )  爷爷最喜欢唱京戏。(戏,戏剧)
2023-07-28 05:57:451

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有哪些?

1、算账:(1)计算账目。如:“你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2)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如:“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我再跟你算账!”2、意思:(1)语言文字等的意义。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意见;愿望。大家的意思是一起去。(3)指礼品所代表的心意。这不过是我的一点意思,你就收下吧!(4)指表示一点心意。大家受累了,得买些东西意思一下。(5)某种趋势或苗头。天有点要下雨的意思。(6)情趣;趣味。这棵松树长得像座宝塔,真有意思。3、包袱:(1)包衣服等东西的布。(2)用布包起来的包儿。(3)比喻某种负担:思想包袱。不能把赡养父母看成是包袱。(4)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把笑料说出来叫抖包袱。4、水分:(1)物体内所含的水:水分充足。植物靠它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2)比喻某一情况中夹杂的不真实的成分:他说的话里有很大水分。5、黄色(1)黄的颜色。如,她穿着黄色的上衣。(2)属性词。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的:黄色小说。黄色录像。扩展资料:辨析方法:多义词往往与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双关”等结合考查;有时也和病句,如“表意不明”等结合考查;有时也和同义词结合在一起考查。在古文阅读中,设题者既考查实词中的一词多义,也考查虚词中的一词多义。辨析多义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现象辨析例如,(1)他这个人不难求,太好说话了。(2)他这个人太好说大话了。不难判断,(1)中的“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的意思。(2)中的“好”读去声,是“喜欢、爱好”的意思。2、从词义辨析例如,(1)山上到处是盛开的杜鹃。(2)树林里传来了杜鹃的叫声。其中,(1)中的“杜鹃”指的是“杜鹃花”,而(2)中的“杜鹃”指的是“杜鹃鸟”。3、从词性辨析例如,(1)他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大会。(2)他是代表小李来参加大会的。显然,(1)中的“代表”是名词,(2)中的“代表”是动词。4、从语境辨析例如,(1)把电视关上,我们要学习文件。(2)大家注意,下午要拿学习文件来。从语境中看出,(1)中的“学习文件”是指从事的某项活动;(2)中的“学习文件”,则是要拿的东西,而不是进行的活动。5、从搭配辨析例如,(1)我们要学先进,赶先进。(2)他正在赶苍蝇。(3)他在百忙之中赶写了这篇文章。其中,(1)中的“赶”与“先进(人)”搭配,是“追”的意思;(2)中的“赶”与“苍蝇(昆虫)”搭配,是“驱逐”的意思;(3)中的“赶”与“文章(涉及的任务)”搭配,是“加快行动,使不误时间”的意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义词
2023-07-28 05:57:531

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含义 什么是一词多义

1、一词多义是多义词,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 2、多义词大多是一些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常用词,以动词与形容词居多,以单音词居多。 3、常见的一词多义: 度:度(dù姓);老师宽宏大度(dù名词);一向度(duó动词)德量力;从不以己度(duó动词)人; 刨:我刨(bào推刮)平木头,再去刨(páo挖掘)花生; 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2023-07-28 05:58:231

一词多义的方法和技巧

词多义的方法和技巧有掌握词义延伸的规律,比如:从实到虚,从具体到抽象。通过联想的方法解释词义,运用在不同的场景。学会顾名思义,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要只停留在表面。“一词多义”是多义词,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单义词”的对称,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基本意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意义。有的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有的是从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有的是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义。
2023-07-28 05:58:321

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词语

1. 文言文中“以”的一词多义 1、因为,由于: 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用来 例: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导致)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 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 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22)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 4、以为,认为。 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 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篆体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 法从事。 7、根据。 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在。 例: ⑴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⑵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⑶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 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 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 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有善术者(擅长 ) 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善的一词多义 君问归期未有期(时间,期限) 陈太丘与有期行(约好,约定) 期的一词多义 公欣然曰(副词,的) 然数年恒不见(关联词, 但是) 然的一词多义 见藐小之物(副词, 的) 人皆吊之(代词, 他) 之的一词多义 故时有物外之趣(关联词,所以) 独以跛之故(。的原因) 故的一词多义 项为之强(因为) 开始悟为山市(是) 为的一词多义 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以丛草为林(当成) 为的一词多义 温故而知新(表并列 无意) 为人谋而不忠乎(但是) 而的一词多义 3. 文言文 一词多义 【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用)凭……身份。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用)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用)凭……身份。) 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五人墓碑记》)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顾炎武〈〈复庵记〉〉)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祭妹文》)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u2022氓》)7.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①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u2022周策》) ②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率领"、"带领") ③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2002年高考〈〈李广传〉"率领"、"带领"〉)(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③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④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助词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出师表》)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张衡传〉〉)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四)动词1.以为,认为。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五)名词。 译为:缘由,原因。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六)通假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②日以尽矣。 (《荆轲刺秦王》)2.通“已”,止。①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于】(一)介词。 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是动词、形容词,表多种组合关系。1.在,从,到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指南录〉后序》)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从)(《劝学》)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方面”“从……中”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公输〉〉在。 方面)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3.由于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向,对,对于。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5.被。(放在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与,跟,同。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 4. 文言文常见的一词多义 1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63-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64-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怎么办) 65-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你,你的,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6-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5先主曰"善" (好,对)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66-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 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6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67-涉 1楚人有涉江者(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68-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69-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70-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71-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72-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5适为虞人逐(刚才)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73-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5拜送书于庭(国书) 74-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 75-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76-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5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6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计算) 77-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78-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79-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80-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白色的,没有文采的) 81-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82-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83-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84-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 5. 文言文一词多义有哪些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6.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或词性 “之”的用法和解释: (1)用作代词,又分为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做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3〉活用作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相当于“我”“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 ,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6〉用在表示间的分句中作状语,常与“也”字呼应,相当于“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的时候”。 意思: 1〉到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去。 2〉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3〉指示代词。这、此。 4〉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作代词的: 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 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 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至于古今异义,这是需要平时的积累的,多看一些课外的自己积累。 有古义缩小的:如“江”,“河” 有古义放大的:如“金” 有意义改变的:如“讽刺” 有古义为多字合义,今义双音节词语的:如“指示” 7.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最好很全很全】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形容词作名词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1、其曲中规 (形作名 曲度、弧度) 2、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 高处) 3、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2.省略句 輮(之)以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3.介宾短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词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 【通假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輮”通“煣”,使……弯曲. “有”通“又”. “知”通“智”zhì,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多义词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表示引进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连词,表假设或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一】 骐骥一跃:数词,一 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利】 非利足也:形容词,敏捷,快 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锐利。 8. 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百:一百许里(数词,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喻很多) 言:闲静少言(动词,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名词,说过的话) 食:食不饱(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饲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策: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策,驱使) 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 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 与朱元思书(信件) 至:礼愈至(全,周到) 至舍(到达),四支僵劲不能动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恐怕,担心) 无冻馁之患矣(后果,忧虑,疾病) 道:益慕圣贤之道(处事方法,学说)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动词,说) 质:援疑质理(质疑,询问) 非天质之卑(资质) 直:直视无碍(长时间,一直) 争高直指(不弯曲) 9. 初中文言文中“所以”的一词多义 “所以”有以下几种意思: 1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2用此,用来. 3表示“.的原因”. 4表示“.的方法”. 5实在的情由,适宜的举动.例如:1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古义: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词组,解释为“……的原因” 今义:今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古义: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靠他来.今义:略)。
2023-07-28 05:59:111

一词多义是如何产生的?

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主要有四个原因:使用范围的转移、由于修辞而产生的多义和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省略。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不是同等重要的,这主要体现在使用频率上的不同。最初具有的意义,我们习惯上称为原始意义(primarymeaning或originalmeaning),即本义,一般都是该词使用最频繁的意义。而其他意义都是在此基础上于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派生意义(derivationalmeaning),即转义或引申义。对于一个词如何从单一的原始意义发展到一词多义是对词义的历时研究(diachron-icstudy),这种研究所反映的词义变化过程可称之为连锁连接(concatenation)。
2023-07-28 05:59:181

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含义!请帮帮我

一个词有多个意思呀,我很喜欢古代汉语,我想关键是有点大胆想象,设想哪个场景就能猜出词的意思了
2023-07-28 05:59:284

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百:一百许里(数词,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喻很多)言:闲静少言(动词,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名词,说过的话)食:食不饱(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饲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策: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策,驱使)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 与朱元思书(信件)至:礼愈至(全,周到) 至舍(到达),四支僵劲不能动患:又患无硕师名人(恐怕,担心) 无冻馁之患矣(后果,忧虑,疾病)道:益慕圣贤之道(处事方法,学说)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动词,说)质:援疑质理(质疑,询问) 非天质之卑(资质)直:直视无碍(长时间,一直) 争高直指(不弯曲)
2023-07-28 05:59:381

文言文一词多义有哪些?需要一些典型例子 急!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2023-07-28 05:59:441

以一词多义文言文

1. 文言文中“以”的一词多义 1、因为,由于: 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用来 例: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 (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导致)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 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 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22)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 4、以为,认为。 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 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篆体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 法从事。 7、根据。 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10、在。 例: ⑴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⑵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⑶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 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 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 一词多义 A 安 (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养) B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1)前人之述备矣。 (周全、详尽)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3)犹得备晨炊(准备) 比 (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 鄙 (1)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2)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 毕 (1)毕力平险(尽) (2)群响毕绝(全部) 兵 (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将兵(军队) 薄 (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2)薄暮冥冥(迫近) C 长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2)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3)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4)死者长已矣(永远) (5)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6)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头领) 策 (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 (3)策勋十二传(记录) 诚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 (2)帝感其诚(诚心)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 (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 辞 (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驰 (1)愿驰千里足(骑) (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出 (1)方其出海门(发、起) (2)出则方叔、召虎(在边疆打仗) (3)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4)计将安出(产生) 从 (1)木兰从军(参加)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听从,顺从) (4)便舍船,从口入(沿着,顺着) D 大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壮观,雄伟) (2)又一大儿醒(年纪大) (3)定伯曰"大善"(很,非常) 当 (1)木兰当户织(对) (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正在……的时候)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应当) (4)锐不可当(抵挡) 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社会认为好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 得 (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体会)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 (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 (8)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度 (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 (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 (3)崔九堂前几度闻(次) 端 (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 (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正) 等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E 日 (1)不知日之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太阳) (2)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3)于是与亮 情好日密(一天天) F 凡 (1)则凡数州之土壤(凡是) (2)凡三往(总共) 方 (1)方七百里(见方) (2)方以长(长方形)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时候) 发 (1)野芳发而幽香(开) (2)一时齐发(发出) (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 (4)发闾左谪(征发) (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 霏 (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子) 分 (1)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 (2)必以分人(分配,分给) (3)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 (4)忠陛下之职分也(fèn,职分,本分) 奉 (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 (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 赋 (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 G 顾 (1)顾野有麦场(看)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故 (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3)故余虽愚(所以) (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子) (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更 (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 (3)更相庆(互相) (4)更上一层楼(再、又) (5)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 固 (1)君子固穷(安于) (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4)汝心之固(顽固)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 广 (1)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宽广) (2)无高山大野可登临以自广(扩大) 苟 (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 (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 光 (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2)仿佛若有光(光线) 归 (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过 (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2)及鲁肃过寻阳(到) (3)人恒(过犯过失) (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 3. 一词多义详细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 古代文言文一词多义 兵1。 兵器,武器 兵,械也。--《说文》2。 军队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3。 士卒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4。 军事;武力;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5。 用兵策略,战略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6。 用兵器攻击,刺杀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乘:1。 读shèng,计量单位,一车四匹马拉叫"一乘" 千乘之国2。车兵 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左传》3。凭持;依仗 因利乘便。 汉·贾谊《过秦论》4。趁;利用(机会等) 乘今之时,因无之助。 汉·贾谊《治安策》5。驱马驾车;驾驭 乘肥马,衣轻裘。 《论语·雍也》6。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至于泰安。 清·姚鼐《登泰山记》7。交错(出现)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汉·贾谊《论积贮疏》从:1。跟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2。 顺从,听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3。顺着,随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4。 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5。介词,由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6。 介词,向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当:1。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2。 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 今当远离《出师表》4。 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 抵挡 锐不可当 故1。旧的,原来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2。 原因,缘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3。特意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4。 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1。解体,离散 恐天下解也。 《汉书》2。分解,熔化 冰皮始解。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3。解除,解围 解燕国之围。 《战国策·燕策》4。解开 解带为城。 《墨子·公输》5。解释,说明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唐·韩愈《师说》6。晓悟;明白 终不解矣。 唐·韩愈《师说》7。缓解 太后之色少解。 《战国策·赵策》8。见解,见识 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 《南史》9。剖开 庖丁解牛10。 调和 排忧解难 绝:1。停,没有 群响毕绝2。 没有出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极 以为妙绝4。 非常 佛印绝类弥勒5。断 往来而不绝者 属:1。 类 忠之属也《曹亏论战》2。侪、辈 徒属皆曰《陈涉世家》3。 管辖 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4。相同、相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5。 通“嘱”,嘱托 属于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遗:1。丢失的,遗失之物 道不拾遗。 --《史记·商君列传》2。死去的人留下的 深追先帝遗诏3。 读wei(四声)留给,给予 是以先帝简拔以为陛下4。遗漏,因疏忽而漏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5。不自主地排泄 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 --《汉书》6。遗忘 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 --《史记》7。遗留 因遗策。 --汉·贾谊《过秦论》族:1。家族,氏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书·尧典》。2。 箭头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 《说文》。3。 品类,种类 士大夫之族。--唐·韩愈《师说》4。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5。 灭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唐·杜牧《阿房宫赋》6。 丛聚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庄子》7。 众多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何:1。什么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2。 怎么样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3。 通"荷"。背,扛,担。 4。副词 开国何茫然《蜀道难》5。 哪里,什么地方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6。 谁 不知何氏之女。--《后汉书·列女传》7。 哪样,哪点 何有于我哉?《论语》8。盘问,诘问 陈列兵而谁何。 --《史记·秦皇纪》9。通诃(呵)”谴责;呵斥 又下令不何止夜行;使民自便,境内以安。 《新唐书》10。甚;多么 水何澹澹。 曹操《步出夏门行》11。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 隐隐何甸甸。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乎:1。表示疑问或反诘 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2。 相当于“吗” 可乎。--《列子·汤问》3。 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4。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 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左传》5。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左传》6。表示肯定语气 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 《韩非子》7。于;在 今虽死乎此。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8。从 叫嚣乎东西。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9。因为;由于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 --《荀子》10。按照;根据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礼记》11。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 宜乎众矣。 --宋·周敦颐《爱莲说》12。文言助词,表示疑问 汝识之乎 呼,终于完了~。 5. 文言文中,以、固、因、焉、其的一词多义.最好完整点啦谢谢 【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③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尽矣.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固】gù (1)动词 ①坚守,安守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赵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 ⑥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巩固国防不必靠山河的险要.(2)形容词 ②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你的思想这样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程度. ③坚决,坚持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增加:坚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赤壁之战》) ——荆州和我国邻近接壤,江山险要坚固.(3)名词,险要的地势 ⑤秦孝公据肴函之固.(《过秦论》) ——秦孝公占据着肴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4)副词 ④表本来,原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要早. ⑦表确然,确实,实在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这实在是百世难得的际遇啊!增加:表让步,固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人固然有一死,只是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依靠,凭借.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3.趁着,趁此.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②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通过,经由.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5.因为,由于. 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原因,缘由,机缘. ①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三)动词 1.根据 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2.沿袭,继续. 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 6. 文言文《秋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急 【秋水 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面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2.名作状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东 名作状,向东 顺流而东行东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3.形作动少 形作意动,认为。 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 形作意动,认为。轻 而轻伯夷之义者穷 形作动,走到尽头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多 形作意动,认为。 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方寸乎见少4.形作名美 形作名,美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三.一词多义1.之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的 仲尼之闻 代词,指天下 伯夷辞之以为名2.于动词,到达 吾非至于子之门介词,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比 莫大于海介词,由于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以动词,认为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动词,凭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连词,来 伯夷辞之以为名4.为动词,认为 以为莫己若"者介词,用 不可为量数动词,取得 伯夷辞之以为名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省略句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东面而视 (省略主语)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省略主语)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省略主语)3.被动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存乎见少拘于虚也笃于时也束于教也4.定语后置句闻道百5.宾语前置句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又奚以自多 介词宾语前置句6.介词结构后置句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2023-07-28 05:59:531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哪些?

算账:基本义——计算账目。如,“你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   引申义——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如,“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我再跟你算账!”   2、包袱:基本义——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如,“把你的包袱拿好。”   比喻义——比喻某种负担。如。“你不要有思想包袱。”   3、黄色:基本义——黄的颜色。如,她穿着黄色的上衣。   引申义——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如,不要看黄色录像。   4、水分:基本义——物体内所含的水。如,植物是靠它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比喻义——比喻某一情况中夹杂的不真实的成分。如,他说的话里有很大的水分。   多音词:   1、开小差:基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如,他当兵没多久就开小差了。   比喻义——比喻思想不集中。如,用心听讲,思想就不会开小差。   2、老古董:基本义——陈旧过时的东西。如,他使用的书桌已成了老古董。   比喻义——比喻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如,这个人简直是个老古董。
2023-07-28 06:00:011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哪些?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3、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23-07-28 06:00:091

一词多义是怎样造成的?

古今异义: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两个词,虽然这样,今义一个词,连词。2、众人匹之: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多数人。3、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为副词,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或作连词,表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穷发之北:发古义为毛,指草木,今义为头发。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2、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4、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5、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6、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耐)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上古称数往往在两位数之间加“有”字)8、御六气之辩(“辩”通“变”)一词多义: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动词,立志)--《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3、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动词,安放-郑人有且置履者(动词,购置)4、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形容词,生活困难)--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5、苍苍--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深蓝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色)扩展资料:1、词汇的发展,体现于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2、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3、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今异义
2023-07-28 06:00:161

一词多义的文言文有哪些?

《孙权劝学》一词多义有:一、以:1、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2、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二、当:1、但当涉猎。(应当)2、卿今当涂掌事。(掌管)三、见:1、见往事耳。(了解)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作品鉴赏《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2023-07-28 06:00:441

陋室铭 爱莲说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
2023-07-28 06:01:0710

文言文中“以”的一词多义

1.动词:用;仰赖、凭藉;认为;可、能够;令、使。2.介词:因为、由于;按、依;在、于;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连及。3.连词:而、且;因此;目的在于;与、和。4.组词:置动词后,无义。
2023-07-28 06:01:519

所有一字多义字有哪些

问题一:一字多义的字有哪些 干 问题二:有哪些是一字多义的? 哪个30课?先告诉你一字多义的意思: 多义字在任何语言里都是很普通的现象。越是常用的字,越是意义多,意义的分项也很难有固定的标准,可以分得细些,也可以分得粗些。同一个字,在小字典里也许只分两三个义项,在大字典里就可能分成十几项甚至几十项,这里就不举例了。需要讨丁的是一个字的几个意义相差到什么程度,在语言里就不应当还把它看成一个字。最明显的是译音字。例如长度单位的“米”,跟吃的“米”毫无关系;重量单位的“克”,跟克服的“克”毫无关系。其次是虚字,虚字一般都是借用一个同音的实字。例如必须的“须”借用胡须的“须”(后来写成“须”,现在又简化成“须”),不要的“别”借用分别的“别”。这些都应该破除字形的假象,看成同音同形的两个不同的字。 此外还有许多字,几个意义的差别也很大。随便举几个例子:快速的“快”和痛快的“快”;缓慢的“慢”和傲慢的“慢”;树木的“木”和麻木的“木”;配偶的“偶”和偶然的“偶”;排列的“排”和排除的“排”;快速的“疾”和疾病的“疾”;竹简的“简”和简单的“简”;材料的“料”和料想的“料”;露水的“露”和显露的“露”,等等。这些字的不同意义很可能原来就没有关系,有的也许当初有联系,可是现在也联系不上了。这种字也应当看做两个同音字。 另一类字,几个意义之间的联系是很清楚的,可是差别还是比较大,尤其是考虑到词类。例如:锁门的“锁”和一把锁的“锁”;消费的“费”和水电费的“费”;相信的“信”和一封信的“信”;书写的“书”和一本书的“书”;张开的“张”和一张纸的“张”;等等。这种字似乎可以算一个字,也可以算两个同音的亲属字。在语言里,一字多义和两字同音是很难区别的。这种游移两可的情形可以从某些“俗字”的产生看出来。例如把“上鞋”写做“绱鞋”,把“安装”写做“按装”,把“包子”写做“饱子”。这些字我们管它叫“俗字”,其实过去汉字的越来越多,主要就是这样来的,不过通用的时间长了,著录在字书里,就不再说它是俗字了。 问题三:现代汉语里有哪些一词多义的字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度:1、duó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29.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 问题四: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哪些 安 (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养) 卑 (1)非天质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备 (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比 (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鄙 (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 兵 (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将兵(军队) 问题五:备字的一词多义有哪些 备 (备)bèi ㄅㄟA ◎ 完全,应有的都有了:具~。完~。求全责~(要求全面、完美)。 ◎ 事先安排好:预~。防~。准~。筹~。~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注。~忘录。 ◎ 设施:设~。装~。军~。 问题六:“虽”字一词多义有哪些 虽的解释 [suī ] 1.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2023-07-28 06:02:161

一词多义

我们高中阶段,经常会遇到一词多义和熟词生义的现象。 之前我们学习了词源,知道了词源义就是一个单词形成是最初的含义。也就是说,一个词在新出现时,一般是单义的。一个词,对应一个概念。 比如wing,最初只表示鸟的翅膀。可随着科技的发展,又出现了飞机和结构复杂的建筑。飞机两边的机翼和建筑两边的侧厅很像鸟的翅膀,所以人们没有再造新词,而是通通用wing表示,机翼和侧厅就是衍生义。这就造成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再比如run ,我们在初中时只学了“跑”,这一意思。到了高中阶段,乃至到了高考,他的意思至少有六七种。这也只是冰山一角,在牛津英语词典中,仅做动词,它就有645种意思。只靠死记硬背,恐怕是累死也记不住,那怎么办呢? 一词多义的产生规律,用原有的词来表示相关的其他事物,即有旧词义衍生出相关的新词义。旧词义,可以理解为基本义,有时候也是词源义。是一个单词,在历史上形成时的最初意义。相关的新词义可以理解为衍生义。是基本义,随着历史的发展,衍生出来的释义,是语言不断演变的一个结果。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出现早的单词,构词越简单,释义越多。比如go是古英语时期就产生的词汇,发展到今天,释义多的数不胜数。比如说,“去、移动、旅行、行走、离开、去做、去参加、去从事、通向、延伸到、进展、变成……”。而越是出现晚的单词,释义就越单一。比如computer就只有计算机,电脑这两个释义。因为计算机,电脑,是近期科技的产物。还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去发展出其他释义。 理解了基本义和衍生义,我们要记住 多义词是按照“基本义--衍生义”的规律 产生的。多义词的各个释义间,是有关联的。关联的核心点就在这个基本义上。 基本义就好比是一颗树的根,因而基本义有时也被称作根义。随着他的慢慢生长,它会长出一些枝Y,而这些枝Y就是衍生义。既使是一个词的释义再多,它也只有一个基本义,是各释义衍生的基础。所以记住了基本义,衍生义也就比较容易记了。比如开头的那个run,为名次跑起来就是“赛跑”。。液体跑起来就是流动使机器跑起来,就是运行,操作。使交通工具跑起来就是行驶使公司跑起来就是经营管理为某职位跑起来就是竞选,有点儿为职位奔波的意思。通过这个词可以看出,在学习词义时,很有必要刻意的去总结和发散基本义周围的释义。有的同学可能会问,那么多释义,我怎么知道哪个是基本义哪个衍生义呢?第一个方法, 查辞源,查词汇书。 查词源可以依靠大家强大的网络搜索能力。词汇书,像咱们手边的《新高中英语词汇》这本书已经帮大家将单词的释义按照从基本义到衍生义的顺序排列好了。基本义基本都放到了第一层释义,而且也可以通过维词的app来查询。第二个方法,治标又治本,那就是掌握 基本义到衍生义演变的规律。 基本义到衍生义的规律,基本上是遵循“ 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有误急人由局部到整体”。 比如ice这个词,有“冰,溜冰场,冷若冰霜和矜持”,这几层释义。他们是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排列的,同时也体现了由物到人这样的规律。从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看出基本义是冰,也符合历史和人类意识的发展,因为冰是最先产生的。接下来我们看一句话,看看你是否对以上内容都已经掌握了。There is no need to light a night light on a light night like tonight。这是一个英语绕口令,意思是,像今夜这样明亮的夜晚,就不需要点一盏夜灯。 这个句子里有三个light,第一个light是点亮的意思,第二个light是灯的意思,第三个light是明亮的意思,同时我们知道light还有光的意思。“点亮、灯、明亮和光”哪个是基本义呢?首先,我们要弄清哪个是最先出现的?在自然界中,首先出现的显然是光,所以光是基本义。发出光的物体,是灯。使物体发光,是点亮。像光一样亮的,就是明亮的。“灯、点亮、明亮”,这三个释义,都是由基本义延伸出来的,都是围绕着光产生的。这一过程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 我们目前和将来所学的词,基本都有很多层释义。但课本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囊括所有释义。在课堂外或高考中,我们遇到的语境要丰富得多,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会有不同的含义。其中就会有我们没学过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词生义,比方说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世界上的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会嫁给你。《傲慢与偏见》中,也用到了这句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You are the last man in the world I could ever marry.这里的last是我们熟悉的最后的意思吗?显然不是,在这里是“最不可能”的意思,表示我最不可能和你结婚。 高考中,熟词生义的现象很普遍,扫除这一障碍的方法,其实和刚才讲过的一词多义的方法差不多,就是 根据基本义推测出这个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衍生义。 举几个例子,首先看这句话,Our exhibits will feed your mind ,but what about your body. 我们都知道feed有喂养的意思,这儿有喂养的意思吗?我们的展览将喂养你的思想,显然不对,我们可以根据基本义来推导一下feed在这个语境下的含义。 喂养思想,就是使思想得到滋养,所以feed在这里是滋养的意思。整句话,就是我们的展览将滋养你的思想,符合语境。 再看一句We floated the idea to my mom of sharing a house. float是浮起的意思。这儿是我们向母亲浮起了一个共住一套房子的想法吗?显然,我们平时不这样说。同样,我们结合语境联想一下,浮起想法就是从脑海中浮出想法,脑海中浮出想法,也就是提出想法的意思。整句话就是,我们向母亲提出了共住一套房子的想法,符合语境。 If a customer is rude or difficult, just think “Maybe she"s had a quarrel with her husband”。 difficult我们太熟悉了,就是难的意思。但是在这里,指顾客是困难的吗?根据上文的rude和下文的quarrel可知,显然不是这两个意思,而是指难以相处的。 我们可以这样推导,difficult的基本义是难的。人是难的,就是难以相处的人。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一个顾客又粗鲁又难以相处,那么她可能是刚和丈夫吵完架。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一词多义和熟词生义的学习方法,就是 根据基本义结合语境推断出衍生义。 我们利用这个方法,可以培养同学们推导词义的能力。一旦我们培养出来这个能力,即使碰到没学过的词不用害怕了。
2023-07-28 06:02:251

"一词多义

黎丘丈人 梁北有黎丘部⑴,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⑵.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⑶,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⑷,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⑸,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⑹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触地曰⑺:"孽矣⑻!无此事也!昔也⑼,往责于东邑人⑽,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⑾,我固尝闻之矣⑿!"明日端复饮于市⒀,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⒁,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⒂.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节选自吕不韦⒃《吕氏春秋·慎行·疑似》⒄ 注释 ⑴梁: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pǒu):部娄,同"培塿",小山丘.⑵效:模仿.昆:兄.⑶邑:地方.丈人:对老者的尊称.之:到.⑷道:在路上.苦之:使他受苦,折磨他.⑸诮(qiào):责备.⑹岂谓:怎能说是.⑺触地:伏地叩头.⑻孽(niè):作孽,这里是冤枉的意思.⑼昔:过去,这里指昨天.⑽责:讨债.⑾夫(fú):彼,那个.⑿固:本来.⒀端:故意.⒁旦:白天.⒂逝:往,去.⒃吕不韦,战国时卫人,秦王赢政时期任秦相,在位十年间,攻取了赵,魏,燕国的大片土地,为秦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赢政当政,吕不韦因罪免职,忧惧自杀.⒄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以儒家,道家思想为基础,集合了各家之学说,是中国汉代以前政治,军事,哲学,谋略思想的集大成者.该书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知识钩玄 [通假字] 责 责通债,外债;如"往责于东邑人". 端 端通专,故意,特意;如"明日端复饮于市". 反 反通返,返回;如"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 [古今异义] 丈人 今常用义:岳父.文中古义:对老者的尊称;如"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固 今常用义:牢固,结实.文中古义:本来;如"我固尝闻之矣". [一词多义] 效 (1)动词,模仿;如"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2)动词,奏效;如"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夫 (1)fū,名词,丈夫;如"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陌上桑》) (2)fú,代词,这(些),那(些);如"是必夫奇鬼也"."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3)fú,句首语气助词,表示要发议论;如"夫惑于似士者"."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状 (1)名词,形状,样子;如"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若啸呼状".(《核舟记》) (2)名词,景色,状况;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道 (1)名词,道路;如"扶而道苦之"."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名词,道理,道义;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词类活用] 名词用如状语 "扶而道苦之"中的"道"是名词用如状语,修饰动词"苦", 即"在路上";该分句可译为"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汝道苦我"中的"苦"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苦","折磨";该分句可译为"你在路上折磨我". 3.动词用如状语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中的"醉"是动词,在句中充当谓语"归"的状语,表示"归"的方式,该分句可译为"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吾为汝父也"中的"吾"是判断主语,"为汝父"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我是你的父亲啊". (2)"是必夫奇鬼也"中的"是"是判断主语,"夫奇鬼"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之前省略主语"奇鬼",即"(奇鬼)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该分句可译为"(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长,弟弟的样子". (2)省略宾语 "扶而道苦之"之中,动词"扶"之后省略宾语"之",代黎丘丈人,即"扶(之)而道苦之";该分句可译为"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3)省略介词 "其子泣而触地曰"之中,动词"触"之后省略介词"于",即"其子泣而触(于)地曰";该分句可译为"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 3.状语后置 "往责于东邑人"之中,介词短语"于东邑人"在句中作谓语动词"往责"的状语,状语后置,该分句正常语序为"于东邑人往责";,该分句可译为"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4.被动句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之中,介词"于"表示被动,该分句可译为"老人的头脑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 翻译 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长,弟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所我对你不够好吗 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 "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经听说过的!"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天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迎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老人的头脑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那些被冒牌的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辨认,他们的头脑其实是和黎丘老人一样啊! 欣赏评点 古人叫死人为归天,人死为鬼,鬼是魂魄所归,阴气所聚.春秋战国时期,民间迷信鬼神之风盛行,鬼神故事多种多样.墨子就曾记载了被周宣王无辜杀害的社伯乘周宣王狩猎时报仇的事,这是人变为鬼后报冤的故事.《吕氏春秋·慎行篇》谈到有一黎丘奇鬼,喜欢装扮成他人的子弟,侄孙的形状来捉弄人.这些鬼完全脱离人态,通过人们的臆想活动来体现人间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疑似之迹,不可不察"的道理,即判别事物的真伪,必须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细加审察,"见毛就是鸭",就会被假象所迷惑,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采取错误的行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023-07-28 06:02:321

一词多义

辞:音cí。①告别:告~。~诀。~行。~世。~别。与世长~。②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③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④解雇:~退。⑤同“词”。⑥优美的语言:~藻。修~。⑦讲话;告诉:“请~于军”。⑧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⑨表示过去、往。
2023-07-28 06:02:423

一词多义【一个词语】

1、算账:基本义——计算账目。如,“你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  引申义——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如,“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我再跟你算账!”  2、包袱:基本义——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如,“把你的包袱拿好。”  比喻义——比喻某种负担。如。“你不要有思想包袱。”  3、黄色:基本义——黄的颜色。如,她穿着黄色的上衣。  引申义——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如,不要看黄色录像。  4、水分:基本义——物体内所含的水。如,植物是靠它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比喻义——比喻某一情况中夹杂的不真实的成分。如,他说的话里有很大的水分。  多音词:  1、开小差:基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如,他当兵没多久就开小差了。  比喻义——比喻思想不集中。如,用心听讲,思想就不会开小差。  2、老古董:基本义——陈旧过时的东西。如,他使用的书桌已成了老古董。  比喻义——比喻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如,这个人简直是个老古董。补充:暗送秋波:1、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2、也比喻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 黯然失色:1、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光彩。2、也指心情沮丧,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 八面玲珑:1、原指四面八方通明敞亮。2、也形容特例外观挺拔秀丽。 3、后多用来形容从处世圆滑或办事细致周到。 百花齐放:1、各色的鲜花一齐开放。2、后多比喻文艺上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地发展。 暴虎冯河:1、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2、也比喻果敢勇猛。 暴殄天物:1、指任意残害各种生物。2、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 逼上梁山:1、比喻被迫进行反抗。2、也比喻不得已而去做某事。 避重就轻:1、指避开重要繁难而选择轻松的。2、也指避开要害问题,只谈次要的。 不动声色:1、形容遇事沉着、镇静自如。2、形容轻而易举,不费气力。 不分彼此:1、形容没有区别。2、形容同样对待。 不尴不尬:1、形容处境困难,左右为难。2、形容态度不自然。3、形容不成样子,不正派。 不加思索:1、形容对事情不进行认真考虑或不动脑筋。2、也形容说话办事敏捷、果断。 不绝如缕:1、形容形势十分危急。2、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不三不四:1、形容不伦不类,不像样子。2、形容品行不端,不正派。 不明不白:1、不清楚,不知底细。2、不明白,糊里糊涂。3、暧昧,不清白,不正派。 不偏不倚:1、态度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2、也形容不偏斜,正中目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不务正业:1、不从事正当职业。2、也指不搞好本职工作而去干其他的事。 姹紫嫣红:1、指各种颜色的花朵。2、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 超凡入圣:1、指道德修养极高,超越了普通人,达到了圣人的境界。2、也指超越一般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超然物外:1、超脱于尘世之外。2、也指置身事处。 承上启下:1、承接上一代引出下一代。2、也指连接上文,引起下文。 垂涎三尺:1、形容非常馋的样子。2、也形容十分贪婪,见到别人好的东西就渴望得到。 风花雪月:1、指四季的自然景色。2、指华丽空洞的诗文或谈话。3、比喻男欢女爱的风流事。 峰回路转:1、形容山峰、道路曲折环绕。2、也比喻事情经过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顾影自怜:1、形容孤独失意的情状。2、后多用来形容自我欣赏。 拐弯抹角:1、没着弯弯曲曲的道路行进。2、比喻想问题不简单化,说话、写文章不直截了当。3、比喻关系远。 冠冕堂皇:1、形容庄严、有气派。2、后多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 过门不入:1、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2、也泛指经过门前而不进去。 海阔天空:1、形容天地辽阔,无边无际。2、比喻心胸开阔,无拘无束。3、也比喻谈话或想象漫无边际。 和盘托出:1、比喻把全部东西一下子都拿出来。2、也比喻将事实或意见全部说出来。 和风细雨:1、指宜人的风雨。2、后比喻做事温和、细致,不粗暴,也比喻方式和缓。 狐死首丘:1、比喻人不忘记根本。2、也比喻对故国、故乡的思念。 回光返照:1、佛教指检查自己的身心。也泛指自我反省。2、比喻人临死前精神忽然兴奋,神志忽然清醒。3、比喻事物衰亡前短暂的繁荣兴旺。 豁然开朗:1、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2、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老气横秋:1、老年志气,横贯秋空。形容气概雄浑、豪迈。2、后多用来形容没有朝气或自负摆老资格的样子。 玲珑剔透:1、形容器物精致通透,结构奇巧。2、形容诗文作品精巧优美。3、形容人聪明伶俐。 面不改色:1、形容遇到危险时,镇定自若,神色不变。2、也形容力量大或功夫好,用力而脸色不改。 明哲保身:1、指聪明有智慧的人,善于趋安避危,保全自身。2、也指为保全个人利益而回避原则问题的处世态度。 明珠暗投:1、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赏识或者好人误入歧途。2、也比喻珍贵的东西落错了地方,得不到珍爱。 默然无声:1、沉默着,不说话,不出声。2、也比喻不出名,不被人知道。 平易近人:1、指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亲近。2、比喻文学浅显,通俗易懂。 婆婆妈妈:1、形容人言语罗嗦或办事琐碎,不爽快。2、形容人心肠慈善或感情脆弱。 千锤百炼:1、比喻对文艺作品反复修改加工。2、也比喻经历了许多磨炼和考验。 沁人心脾:1、指吸入了香气、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的饮料使人感到非常舒适。2、也形容优美的诗文或乐曲打动人心,给人美好、舒适的感觉。 沙里淘金:1、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出精华。2、也比喻费力大而收效甚微。 山南水长:1、形容距离遥远。2、也泛指全国各地、四面八方。3、也形容谈话无中心,漫无边际地乱扯。 深不可测:1、形容很深。2、比喻难以捉摸或揣测。 手到病除:1、形容医术高明。2、也形容工作能力强,解决问题快。 殊途同归:1、从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2、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顺手牵羊:1、比喻乘机做事,不费力气。2、后多用来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说一不二:1、形容说话算数,说到做到。2、也指说什么就是什么,无人敢违背。 四平八稳:1、形容举止稳重,说话做事稳妥。2、也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不求上进。 同流合污:1、指没有独立人格,顺从世俗。2、后也指和坏人一起做坏事。 尾大不掉:1、比喻属下势力强大,不服从指挥调度。2、也比喻事物前轻后重,难以驾驭的现象。 无病呻吟:1、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而长吁短叹。2、也比喻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一本万利:1、形容用很少量的本钱可以赚取很大的利润。2、也比喻花费的力气小,但收获大。 一泻千里:1、形容江河水流迅猛。2、也形容诗文、言语、唱腔等气势奔放。 云谲波诡:1、原形容房屋建筑形状各异,千姿百态。2、后比喻事物千变万化,难以捉摸。或文章变化曲折、错落有致。 云山雾罩:1、比喻糊里糊涂,让人不明所以。2、也指说话不着边际,让人困惑不解。 咂嘴弄舌:1、形容贪吃的样子。2、也形容自言自语,说个不停的样子。 瞻前顾后:1、形容做事谨慎。2、形容顾虑太多,处理事情犹豫不决。 战战兢兢:1、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2、也形容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 珠圆玉润:1、比喻歌声婉转或文字流畅。2、也比喻人肌肤润泽。 锱铢必较:1、指办事认真,一丝不苟。2、形容小气,气量小,很小的事情也要计较。 纵横驰骋:1、形容作战英勇,所向无敌。2、比喻文学创作尽情发挥,无拘无束或思想感情奔放自如。 左右逢源:1、比喻做事很顺利。2、也比喻办事圆滑。 捉襟见肘:1、形容衣裳破旧、生活贫困。2、也比喻困难很多,应付不过来。
2023-07-28 06:02:491

文言文常见一词多义

1. 文言文常见的一词多义 1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63-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64-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怎么办) 65-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你,你的,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6-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5先主曰"善" (好,对)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66-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 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6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67-涉 1楚人有涉江者(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68-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69-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70-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71-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72-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5适为虞人逐(刚才)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73-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5拜送书于庭(国书) 74-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 75-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76-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5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6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计算) 77-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78-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79-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80-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白色的,没有文采的) 81-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82-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83-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84-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 2. 急求 高中文言文100个常见的一词多义 这个太多,也用不着。 多积累就可以了,文言文通常考查120实词:高考考点—120个文言实词集锦 1、爱 吴广素爱人(爱护,加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喜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喜欢)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阿》(爱护) 而臣衰,窃爱怜之《触》(怜爱)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吝惜)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吝啬)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邶风?静女》(通“薆”,隐蔽) 2、安 君者,知人安民(安抚)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安享,感到舒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安稳,安定) 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勾》(怎么,哪里)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使……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3、被 泽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 被火之后,无处安身(遭受) 文天祥被执于五坡岭(介词,表被动) 被发行吟泽畔《屈》(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通“披”,穿) 凝霜被野草(覆盖) 操吴戈兮被犀甲(穿) 4、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加倍) 倍以结之, *** 不倍(背叛背弃) 愿伯俱言之不敢倍德也《鸿》(违背) 5、本 本在冀州之南《愚》(副词,本来) 墨之道,兼爱为本(根本,基础)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活》(量词,册) 6、鄙 齐孝公伐我北鄙(边境)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平庸,卑微)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自谦,代词) 蜀之鄙有二僧《为》(边境) 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克段于鄢》(边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地位低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边境) 越国以鄙远《烛》(以……为边境) 7、兵 可汗大点兵(军队) 兵刃既接《寡》(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军队) 勒兵,下令军中《信》(军队) 8、病 君之病在肠胃(疾病)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患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困苦不堪) 9、察 徐而察之《石》(细看,观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明察,了解) 微察公子《信》(观察) 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屈》(洁白的样子)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考察,举荐) 10、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朝廷)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期年不听朝(朝政)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早晨) 能谤讥于市朝《邹》(朝廷)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朝见) 11、曾 曾益其所不能《愚》(通“增”增加) 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竟然,简直)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竟然,简直)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竟然,简直)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兰》)(竟然) 12、乘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乘坐) 可以乘虚直抵其城(趁机)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卫风 氓》(登上) 13、诚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假如,果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啜泣而就也《祭》(假如,果真)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也《祭》(确实)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假如,果真) 可谓智力孤为,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确实)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祭》(真诚的心意) 14、除 洒扫庭除(台阶)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修治,整理)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承蒙国恩,除臣冼马《陈》(任命官职) 15、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告别,辞别) 臣等不肖,请辞去《廉》(告别,辞别)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道歉)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言辞,文辞)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托辞,说辞)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告别)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托词,辩解之辞) 归去来兮辞(古代一种文体) 16、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跟随)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 顺从,跟随)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听从) 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介词,由)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通“纵”缔结盟约)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通“纵”缔结盟约)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介词,由)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使……跟从) 17、殆 骊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石》(大概,恐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几乎,近乎)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 秋水》(危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报》(大概,恐怕) 农者殆则土地荒(通“怠”,懈怠) 18、当 当窗理云鬓(对着,向着)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抵御) 非刘豫州。 3. 文言文 一词多义 【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用)凭……身份。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用)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用)凭……身份。) 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五人墓碑记》)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顾炎武〈〈复庵记〉〉)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祭妹文》)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u2022氓》)7.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①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u2022周策》) ②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率领"、"带领") ③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2002年高考〈〈李广传〉"率领"、"带领"〉)(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③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④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助词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出师表》)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张衡传〉〉)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四)动词1.以为,认为。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五)名词。 译为:缘由,原因。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六)通假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②日以尽矣。 (《荆轲刺秦王》)2.通“已”,止。①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于】(一)介词。 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是动词、形容词,表多种组合关系。1.在,从,到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指南录〉后序》)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从)(《劝学》)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方面”“从……中”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公输〉〉在。 方面)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3.由于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向,对,对于。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5.被。(放在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与,跟,同。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 4.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最好很全很全】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形容词作名词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1、其曲中规 (形作名 曲度、弧度) 2、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 高处) 3、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2.省略句 輮(之)以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3.介宾短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词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 【通假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輮”通“煣”,使……弯曲. “有”通“又”. “知”通“智”zhì,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多义词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表示引进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连词,表假设或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一】 骐骥一跃:数词,一 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利】 非利足也:形容词,敏捷,快 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锐利。 5. 古文常用词类或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往往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 处处,到处 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会,聚会;计,商议 何苦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怎怕,怕什么 垄断 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山川阻隔 自信 宁信度,无自信(《郑人买履》) 相信自己 结束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整装 实弹 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 装上弹药 不好 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美(指相貌) 即使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即,就;使,让 留意 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考虑 老子 遥见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老人 丈人 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老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长辈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祭祀的牛羊等 可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可以;以,凭, 烈士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有志节操守的男子 无论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更不用说 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的地方 扶老 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 指拐杖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出身低微,行为鄙鲁 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扩大 感激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动奋激 深入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长距离进入 有意 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有某种打算 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 愿意 有时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论积贮疏》) 按一定时间 鞠躬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恭敬,谨慎 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弯下身子 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夹杂着 稍稍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渐渐 无赖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u2022村居》) 活泼玩皮 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为非作歹 于是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在此,在这上 大风 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麻疯病 小生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年轻人 虽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虽然如此,但是…… 中心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心里 以为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把……看作 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写文章 不避 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不亚于、不次于 人情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人的通常情况 县官 今募天下人入县官,得以拜爵(《论贵粟疏》) 朝廷 或者 或者曰:……(《封建论》) 有的人,有些人 指示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出来给……看 约束 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信约 前进 于是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上前;进,进献 因而 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趁机 美人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嫔妃 以往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这里到那里 宣言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扬言 亲戚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父母兄弟 地方 今齐地方千里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它的果实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他实际上 横行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北面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面朝北,指臣服 殷勤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关切、问候 中国 率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指现在中原地区 不过 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矣(《赤壁之战》) 不超过 形成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 形势形成 从事 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官名 妻子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妻子儿女 初一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刚刚开始。 6. 高中文言文中“所以”一词多义 文言文“所以”句式结构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今日点击:1467 推荐:高中视频同步辅导视频! 文言文“所以”句式结构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灭亡的原因。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 的秦国不敢出兵侵犯赵国的缘故,仅仅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呀。 3.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 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 4.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墨子?公输》)——我知道怎样抵御你的办法了,我不说。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6.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制定法律的根据,是老百姓。 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高中学习网:) 。
2023-07-28 06:03:131

什么是"兼词" 与"一词多义"的区别

兼词是指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字便成为兼词 。.一词多义就是 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是“单义词”的对称.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基本意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意义.人们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要反映日趋复杂的客观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词来表示相关的其他事物,使新旧词义并存
2023-07-28 06:03:341

一词多义

楼主什么意思
2023-07-28 06:03:443

一词多义

1.人称代词,他(第三人称)(们)(的)例子:各得~所/自圆~说/不能任~自流2.指示代词,那例子:不厌~烦3.指示代词,虚指例子:忘~所以副词表示揣测,可译为“大概“”或许”;例子: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子 庄暴见孟子》表反诘,可译为“难道”;例子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表示祈使语气,表请求或命令,可译为“还是”“可要”例子:子~勉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 肴之战》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2023-07-28 06:03:542

文言文里的一字多义

1. 高中文言文中“所以”一词多义 文言文“所以”句式结构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今日点击:1467 推荐:高中视频同步辅导视频! 文言文“所以”句式结构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灭亡的原因。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 的秦国不敢出兵侵犯赵国的缘故,仅仅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呀。 3.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 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 4.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墨子?公输》)——我知道怎样抵御你的办法了,我不说。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6.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制定法律的根据,是老百姓。 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高中学习网:) 。 2. 是 字的 一词多义 古文里的 越详细越好 是(shì)作代词时,表示:此,这。如: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是(shì)作动词时,表示:赞同,肯定,订正,遵从等。如: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 是(shì)作副词时,表示:肯定,很,非常。 是(shì)作连词时,表示:让步,虽然,原因、目的,或者等。如 是(shì)作名词时,表示:商务,政务,国务;是事,国是。如: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是(shì)作助词时,表示:帮助宾语提前。如: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刘开《问说》 3. 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百:一百许里(数词,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喻很多)言:闲静少言(动词,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名词,说过的话)食:食不饱(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饲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策: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策,驱使)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 与朱元思书(信件)至:礼愈至(全,周到) 至舍(到达),四支僵劲不能动患:又患无硕师名人(恐怕,担心) 无冻馁之患矣(后果,忧虑,疾病)道:益慕圣贤之道(处事方法,学说)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动词,说)质:援疑质理(质疑,询问) 非天质之卑(资质)直:直视无碍(长时间,一直) 争高直指(不弯曲)。 4.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最好很全很全】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形容词作名词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1、其曲中规 (形作名 曲度、弧度) 2、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 高处) 3、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2.省略句 輮(之)以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3.介宾短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词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 【通假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輮”通“煣”,使……弯曲. “有”通“又”. “知”通“智”zhì,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多义词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表示引进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连词,表假设或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一】 骐骥一跃:数词,一 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利】 非利足也:形容词,敏捷,快 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锐利。 5. 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百:一百许里(数词,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喻很多) 言:闲静少言(动词,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名词,说过的话) 食:食不饱(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饲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策: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策,驱使) 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 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 与朱元思书(信件) 至:礼愈至(全,周到) 至舍(到达),四支僵劲不能动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恐怕,担心) 无冻馁之患矣(后果,忧虑,疾病) 道:益慕圣贤之道(处事方法,学说)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动词,说) 质:援疑质理(质疑,询问) 非天质之卑(资质) 直:直视无碍(长时间,一直) 争高直指(不弯曲) 6. 文言文一字多义 1.安:①怎么 —— (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养 —— (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 —— (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 —— (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③准备 ——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①影响 —— (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 —— (皆被绮绣) ③被子 ——(唯见布被覆尸) ④盖,覆盖 ——(流血被面)5.鄙:①边境 ——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鄙陋,目光短浅 ——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③出身鄙野 ——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①尽 —— (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②全部 —— (群响毕绝《口技》)7.薄:①迫近,接近 ——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轻视 ——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 —— (薄如钱唇《活板》)8.策:①马鞭 —— (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 —— 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 ——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④计谋 ——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称赞——(先帝称之日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拿出——(皆出酒食)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昊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③将要——(今当远离)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⑥抵挡——(锐不可当)19.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敌人——(盖以谤敌《狼》)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②慰问——(人皆吊之)24.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 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中) ④征发——(发闾左遮戍渔阳) 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⑦伯,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凡:①凡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②总共——(凡三往)29.方:①方圆——(方七百里) ②长方形——(方以长) 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分:fēn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②恶,坏——(陟罚臧否)33.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③丈夫——(夫鼾声起/罗敷自有夫) 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②搀扶——(出郭相扶将《衣兰词》)35。拂:①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②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福:①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②好事,有福之事——(此何迭不为福乎)37.富:①富裕——(苟富贵,无相忘) ②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②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③互相——(更相庆) ④再,又——(更上一层楼) ⑤更加——(举杯。 7. 更在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 (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 (本文: “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 ◎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 (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8. 古文的一词多义 将:1。 将要 念一声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2。率领 四声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3。 请 念qiang一声 “将进酒”(李白诗)次:1. 第二 四声 “次日,……” 2. 到 四声 “次北固山下”书:1。书本 一声 “书山有路勤为径” 2. 写 一声 “” 3. 信 一声 “家书抵万金”应:1. 应该 一声 “” 2. 答应 四声 “” 3。 响应 四声 “杀之以应陈涉”道:1. 路 四声 2。说 四声 “不足为外人道也 3. 道教 四声 4. 方法 四声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数:1. 数量 四声 2。 计算 三声 3. 表示多 四声令:1. 让 2. 命令之:1. 代词 一声 “学而时习之” 2。到,去 3。 和“于”连用,之于。对于 4. ……的 一声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 副词,本身没有意义以:1。 作为 2. 所以 3。当做 4。 认为 三声 5。因为 三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 把 三声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不能把它 拿给别人看)。
2023-07-28 06:04:021

一词多义的成语都有哪些?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包袱、灯红酒绿、墨水、呼风唤雨和算账。一、包袱1、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2、精神上的负担。3、相声的术语,包袱由相声演员经过思考之后,运用到相声表演之中,包袱是逗笑观众的主要部分。二、灯红酒绿1、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出自老舍《鼓书艺人》十九:少数人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人民不满。2、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三、墨水1、一种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体,墨水被用于书写或绘画。2、人的文化、知识。四、呼风唤雨1、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出自郭小川《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大好河山,正是呼风唤雨之地。”2、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出自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呼风唤雨,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五、算账1、在记账的基础上计算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或结余。2、吃亏或失败后和人争执较量﹐有报复的意思。
2023-07-28 06:04:092

什么是一词多义,什么是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的意思是一个词有多种解释,可以当不同的意思用古今异义的意思是一个词在古时和现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2023-07-28 06:04:206

小学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小学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如下:算账:基本计算账目。如,你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引申义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如,“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我再跟你算账!”包袱:基本义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如,“把你的包袱拿好。”比喻义某种负担。如。“你不要有思想包袱。”水分:基本义物体内所含的水。如,植物是靠它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比喻义某一情况中夹杂的真实的成分。如,他说的话里有很大的水分。开小差:基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如,他当兵没多久就开小差了。比喻义思想不集中。如,用心听讲,思想就不会开小差。老古董:基本义陈旧过时的东西。如,他使用的书桌已成了老古董。比喻义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如,这个人简直是个老古董。一词多义简介: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大多是一些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常用词,以动词与形容词居多,以单音词居多。有的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有的是从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有的是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义。如单音词海:基本义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如“大海、东海”。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黑海”。引申义大的,如“你真是海量”。比喻义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如,“人海茫茫,你让我到哪里去找他?”“这里已是一片火海。”
2023-07-28 06:04:351

一词多意的现象如何形成的?

原因 中文也有一词多义现象,同中文相似1.abide (by ) v.① 遵守,服从We must abide by the promise made by us.我们必须遵守我们作出的诺言.② 忍受,忍耐 You will have to abide by the consequences.你将必须忍受其后果.2.abroad adj.① 在国外,到国外;② everywhere遍布,到处 There is a rumor abroad that heis a liar.谣言到处说他是个骗子.3.above / beyond:介词,后面接抽象而不是具体名词时表示“无法做到”,例如:“abovecomprehension”的意思是“无法理解”,beyond dispute毋庸置疑.4.in the absence of something:“缺少,没有”,用于替代“in short of”或者“belacking in”.5.be absorbed in something:“专注于某事”.6.abuse:用在物品词后面表示“过量使用”,比如drug abuse(药物或毒品滥用),用在有生命的事物后面则表示“虐待” .systematic patient abuse (蓄意对病人的虐待)7.have access to something:通道,通路;机会.比如“have access to town”表示“有道路通往市区”,“have access to the teacher”则是“有条件向老师请教”.8.account “帐户,解说,叙述”.An agreed account 共识;on account of 因为9.account for 说明”,但常理解翻译成“是…的原因”.10.acknowledge 答谢;承认.11.acquire获得,学会,兼并,占有.比如,acquire bad habits”“养成坏习惯”,acquire a language(习得一门语言);acquire a firm(兼并一家公司).12.in action 起作用13.adapt:适应,(将某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另一领域)”.14.address somebody:“对某人说话,发言”.15.afford:“承担得起”,后面可以接表示金钱,时间或者情感的词汇.16.agent:代理人,代理机构,在生物化学领域,这个词翻译成“介质,载体”,而在计算机英语中则是“服务器”的意思.17.agree with:“使人或者身体的某个部分觉得舒适”.18.agreeable:“惬意,令人愉快,恰到好处”.19.agreement:一致的意见,合同,条约.20.air 气氛,氛围21.in the air:表示“悬而未决,仍在酝酿中”.22.allowance 津贴,补贴.23.alone:阅读中有时和“only”是同一个意思,即“仅仅”,但是要用在单词或者句子后面.24.ambitious:中性词,“野心”或者“志向”的含义.25.amount to:在翻译或者阅读考试中的含义经常会是“竟然达到…的地步,程度”.26.anchor:动词有“固定,安定”的含义,而名词的用法中如果是用于新闻界,则表示“新闻播音员”.27.appeal to somebody:吸引某个人的注意力;向…呼吁.28.appeal to court 法律用语,“上诉”.29.appearance:“状况,现象,外表”.30.apply:日常生活中是“涂抹,敷药”的含义.
2023-07-28 06:05:102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哪些?

算账:基本义——计算账目。如,“你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 /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如,“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我再跟你算账!” 包袱:基本义——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如,“把你的包袱拿好。”/比喻义——比喻某种负担。如。“你不要有思想包袱。”黄色:基本义——黄的颜色。如,她穿着黄色的上衣。 /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如,不要看黄色录像。水分:基本义——物体内所含的水。如,植物是靠它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比喻义——比喻某一情况中夹杂的不真实的成分。如,他说的话里有很大的水分。开小差:基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如,他当兵没多久就开小差了。/比喻义——比喻思想不集中。如,用心听讲,思想就不会开小差。老古董:基本义——陈旧过时的东西。如,他使用的书桌已成了老古董。 /比喻义——比喻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如,这个人简直是个老古董。
2023-07-28 06:05:183

一词多义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37]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38],佗云:「君病深,当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39]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寻差,十年竟死。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40],胸中烦懑[41],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42]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43],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44]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45]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46]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47]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48]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49],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50],随手而差。 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实伤娠[51],胎已去矣。」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52]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53],必燥著[54]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55]。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56],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57],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58],佗恃能厌食事[59],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60]送之。於是传付[61]许狱,考验首服[62]。荀彧[63]请曰:「佗术实工[64],人命所县,宜含宥之[65]。」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66]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67],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68]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69]。」 初,军吏李成苦欬嗽,昼夜不寤[70],时吐脓血,以问佗。佗言:「君病肠痈[71],欬之所吐,非从肺来也。与君散两钱,当吐二升余脓血讫,快[72]自养,一月可小起[73],好自将爱[74],一年便健。十八岁当一小发,服此散,亦行复差。若不得此药,故[75]当死。」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先持贷我,我差,为卿从华佗更索。」成与之。已故[76]到谯,适值佗见收,不忍从求。后十八岁,成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於死。 广陵吴普、彭城[77]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78]佗治,多所全济[79]。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80]则谷气[81]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82],熊颈鸱顾[83],引挽[84]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85]: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沫[86],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87],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88],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阿善针术。凡医咸言背及胸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过四分,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89]胸藏针下五六寸,而病辄皆瘳[90]。阿从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91]。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92],言久服去三虫[93],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漆叶处所[94]而有,青黏生於丰、沛、彭城及朝歌云。
2023-07-28 06:05:281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哪些?

油腻意思方便
2023-07-28 06:06:024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哪些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算账:基本义是计算账目;也指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包袱:基本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比喻某种负担。水分:基本义是物体内所含的水;比喻义是比喻某一情况中夹杂的不真实的成分。开小差:基本义是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比喻义是比喻思想不集中。老古董:基本义是陈旧过时的东西;比喻义是比喻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暗送秋波: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也比喻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黯然失色: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光彩;也指心情沮丧,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八面玲珑:原指四面八方通明敞亮;也形容特例外观挺拔秀丽;多用来形容从处世圆滑或办事细致周到。百花齐放:各色的鲜花一齐开放;后多比喻文艺上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地发展。暴虎冯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也比喻果敢勇猛。
2023-07-28 06:06:182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哪些?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包袱、灯红酒绿、墨水、呼风唤雨和算账。1、包袱:意思之一: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意思之二:精神上的负担。意思之三:相声的术语,包袱由相声演员经过思考之后,运用到相声表演之中。包袱是逗笑观众的主要部分。2、灯红酒绿:意思之一: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出自:老舍《鼓书艺人》十九:少数人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人民不满。意思之二: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用此意时为贬义词)。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玉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释义:玉生偏着头想了一下,说:寻欢作乐好吗?3、墨水:意思之一:一种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体,墨水被用于书写或绘画。意思之二:人的文化、知识。4、呼风唤雨:意思之一: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出自:郭小川《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大好河山,正是呼风唤雨之地。”意思之二: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出自: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呼风唤雨,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5、算账:意思之一:在记账的基础上计算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或结余。意思之二:吃亏或失败后和人争执较量﹐有报复的意思。
2023-07-28 06:06:401

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包袱、灯红酒绿、墨水、呼风唤雨和算账。一、包袱1、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2、精神上的负担。3、相声的术语,包袱由相声演员经过思考之后,运用到相声表演之中,包袱是逗笑观众的主要部分。二、灯红酒绿1、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出自老舍《鼓书艺人》十九:少数人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人民不满。2、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三、墨水1、一种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体,墨水被用于书写或绘画。2、人的文化、知识。四、呼风唤雨1、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出自郭小川《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大好河山,正是呼风唤雨之地。”2、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出自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呼风唤雨,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五、算账1、在记账的基础上计算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或结余。2、吃亏或失败后和人争执较量﹐有报复的意思。
2023-07-28 06:06:521

一词多义的词语还有哪些?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包袱、灯红酒绿、墨水、呼风唤雨和算账。1、包袱:意思之一: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意思之二:精神上的负担。意思之三:相声的术语,包袱由相声演员经过思考之后,运用到相声表演之中。包袱是逗笑观众的主要部分。2、灯红酒绿:意思之一: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出自:老舍《鼓书艺人》十九:少数人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人民不满。意思之二: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用此意时为贬义词)。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玉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释义:玉生偏着头想了一下,说:寻欢作乐好吗?3、墨水:意思之一:一种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体,墨水被用于书写或绘画。意思之二:人的文化、知识。4、呼风唤雨:意思之一: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出自:郭小川《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大好河山,正是呼风唤雨之地。”意思之二: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出自: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呼风唤雨,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5、算账:意思之一:在记账的基础上计算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或结余。意思之二:吃亏或失败后和人争执较量﹐有报复的意思。
2023-07-28 06:06:591

什么是一词多义?

两个意思的词语就是一词两义的词语。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包袱、灯红酒绿、墨水、呼风唤雨和算账。1、包袱:意思之一: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意思之二:精神上的负担。意思之三:相声的术语,包袱由相声演员经过思考之后,运用到相声表演之中。包袱是逗笑观众的主要部分。2、灯红酒绿:意思之一: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意思之二: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用此意时为贬义词)。3、墨水:意思之一:一种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体,墨水被用于书写或绘画。意思之二:人的文化、知识。4、呼风唤雨:意思之一: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意思之二: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5、算账:意思之一:在记账的基础上计算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或结余。意思之二:吃亏或失败后和人争执较量﹐有报复的意思。
2023-07-28 06:07:111

什么是一词多义

问题一:什么是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就是 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是“单义词”的对称。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基本意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意义。人们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要反映日趋复杂的客观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词来表示相关的其他事物, 使新旧词义并存。 多义词大多是一些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常用词,以动词与形容词居多,以单音词居多。多义词在使用时,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一般只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多义词在比拟、比喻、借代等修辞中,因其“多义”的特点,可以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意义间没有关联时,只能认作是同音词的一种,如表示颜色的“白”(白的花)和表示徒劳的“白”(白费力)就是两个同音词。 区分 有的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有的是从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有的是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义。在使用时,在一定的语境(上下文)中一般只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也就是说,多义词的具体意义需要结合其所在的语境判断。如: 单音词: 海:基本义――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如“大海、东海”。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黑海”。 引申义――大的,如“你真是海量!”。 比喻义――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如,“人海茫茫,你让我到哪里去找他?”“这里已是一片火海。” 双音词: 1、算账:基本义――计算账目。如,“你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 引申义――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如,“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我再跟你算账!” 2、包袱:基本义――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如,“把你的包袱拿好。” 比喻义――比喻某种负担。如。“你不要有思想包袱。” 3、黄色:基本义――黄的颜色。如,她穿着黄色的上衣。 引申义――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如,不要看黄色录像。 4、水分:基本义――物体内所含的水。如,植物是靠它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比喻义――比喻某一情况中夹杂的不真实的成分。如,他说的话里有很大的水分。 多音词: 1、开小差:基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如,他当兵没多久就开小差了。 比喻义――比喻思想不集中。如,用心听讲,思想就不会开小差。 2、老古董:基本义――陈旧过时的东西。如,他使用的书桌已成了老古董。 比喻义――比喻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如,这个人简直是个老古董。 辨析方法 多义词往往与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双关”等结合考查;有时也和病句,如“表意不明”等结合考查;有时也和同义词结合在一起考查。在古文阅读中,设题者既考查实词中的一词多义,也考查虚词中的一词多义。辨析多义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从多音现象辨析 例如,(1)他这个人不难求,太好说话了。(2)他这个人太好说大话了。 不难判断,(1)中的“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的意思。(2)中的“好”读去声,是“喜欢、爱好”的意思。 从词义上辨析 例如,(1)山上到处是盛开的杜鹃。(2)树林里传来了杜鹃的叫声。 其中,(1)中的“杜鹃”指的是“杜鹃花”,而(2)中的“杜鹃”指的是“杜鹃鸟”。 从词性上辨析 例如,(1)他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大会。(2)他是代表小李来参加大会的。 显然,(1)中的“代表”是名词,(2)中的“代表”是动词。 从语境上辨析 例如,(1)把电视关上,我们要学习文件。(2)大家注意,下午要拿学习文件来。 从语境中看出,(1)中的“学习文件”是指从事的某项活动;(2)中的“学习文件”,则是要拿的东西,而不是进行......>> 问题二:一词多义中的可以是什么意思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的语言现象。 “可以”的一词多义: 可以: 表示可能或能够。如:今天可以出去玩了。 表示有某种用途。如:棉花可以织布,棉籽还可以榨油。 表示许可。如:妈妈答应我可以到同学家里去玩。 犹言不坏;还好。如:这次考试虽然不如上次的成绩,但也算可以。 .犹很,厉害。如:他门门功课都是第一,实在厉害得可以。 问题三:一词多义中的“可以”是什么意思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个意思,但都与词的本义关联。 “可以”的一词多义: 可以: 表示可能或能够。如:今天可以出去玩了。 表示有某种用途。如:棉花可以织布,棉籽还可以榨油。 表示许可。如:妈妈答应我可以到同学家里去玩。 犹言不坏;还好。如:这次考试虽然不如上次的成绩,但也算可以。 .犹很,厉害。如:他门门功课都是第一,实在厉害得可以。 问题四:一词多义的词语 妻子
2023-07-28 06:07:311

一词多义是什么意思?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包袱、灯红酒绿、墨水、呼风唤雨和算账。一、包袱1、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2、精神上的负担。3、相声的术语,包袱由相声演员经过思考之后,运用到相声表演之中,包袱是逗笑观众的主要部分。二、灯红酒绿1、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出自老舍《鼓书艺人》十九:少数人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人民不满。2、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三、墨水1、一种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体,墨水被用于书写或绘画。2、人的文化、知识。四、呼风唤雨1、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出自郭小川《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大好河山,正是呼风唤雨之地。”2、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出自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呼风唤雨,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五、算账1、在记账的基础上计算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或结余。2、吃亏或失败后和人争执较量﹐有报复的意思。
2023-07-28 06:07:391

一词多义是什么意思?

一、一词多义止:(1)止有剩骨:通“只” (2)一狼得骨止:停下以:(1)投以骨:把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3)盖以诱敌:是用来之:(1)复投之:代指狼 (2)二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久之: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4)又数刀毙之:代指“犬坐于前”的前狼(5)亦毙之:代指“洞其中”的后狼(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前:(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前面的 (2)狼不敢前:上前其:(1)恐前后受其敌:狼的 (2)场主积薪其中:代指麦场 (3)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代指狼(4)一狼洞其中:代指柴草堆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指屠夫(6)屠自后断其股:代指狼敌:(1)恐前后受其敌:攻击,胁迫 (2)盖以诱敌:敌人意:(1)意暇甚:神情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二、词类活用犬: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名作状)洞:一狼洞其中(打洞.名作动)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从柴草堆中打洞.名作动)三、古今异义股:(古)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今)屁股几何:(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 (今)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耳:(古)止增笑耳:罢了,语气词.(今)耳朵四、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五、倒装1、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 状语后置
2023-07-28 06:07:572

一词多义什么意思

“一词多义”是多义词,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单义词”的对称,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基本意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意义。有的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有的是从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有的是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义。在使用时,在一定的语境(上下文)中一般只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
2023-07-28 06:08:051

文言文一词多义有哪些?

以《出师表》为例,作品一词多义如下:一、中1、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2、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中的“中”同此)。二、道1、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2、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三、分1、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2、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名词。读fèn)。四、然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2、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五、遗1、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2、以遗陛下(给予,动词)。六、有1、若有作奸犯科(有,与“无”相对,动词。下文“有所广益”中“有”同此)。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七、论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2、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八、行1、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2、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词)。3、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九、能1、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2、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动词)。十、当1、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介词。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2、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
2023-07-28 06:08:141

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含义 什么是一词多义

1、一词多义是多义词,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 2、多义词大多是一些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常用词,以动词与形容词居多,以单音词居多。 3、常见的一词多义: 度:度(dù姓);老师宽宏大度(dù名词);一向度(duó动词)德量力;从不以己度(duó动词)人; 刨:我刨(bào推刮)平木头,再去刨(páo挖掘)花生; 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2023-07-28 06:08:261

一词多义的成语有哪些?

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包袱、灯红酒绿、墨水、呼风唤雨和算账。一、包袱1、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2、精神上的负担。3、相声的术语,包袱由相声演员经过思考之后,运用到相声表演之中,包袱是逗笑观众的主要部分。二、灯红酒绿1、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出自老舍《鼓书艺人》十九:少数人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人民不满。2、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三、墨水1、一种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体,墨水被用于书写或绘画。2、人的文化、知识。四、呼风唤雨1、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出自郭小川《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大好河山,正是呼风唤雨之地。”2、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出自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呼风唤雨,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五、算账1、在记账的基础上计算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或结余。2、吃亏或失败后和人争执较量﹐有报复的意思。
2023-07-28 06:0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