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斯特兰
-
njc JK:Z nxc;sdjncvSVSncmm,j,sefjolskdmlF?:SMNv:dfx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的《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学习这组课文,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中运用。
字:
1. 本单元要求认读并会写的字词有:挪蒸秧 萎 番 锻 雅 勃
挪移 蒸融 游丝枯萎插秧 基业 幸而 一番 考验 锻炼 转化
优雅 赤裸裸专心致志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狂风暴雨 勃勃生机
2.本单元要求认读的字词有:哲理英俊惊羡 幅度 慌乱 艰难 喧哗 附和 冒险 消受 机敏 堂皇名义 薄弱 附庸 刹那间 座无虚席意想不到 惊心动魄 养尊处优
3要求弄懂并能运用的词有:确乎涔涔潸潸 徘徊 莫名其妙 游丝 从从容容 语重心长
句:
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③孰为汝多知乎?
④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⑤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⑥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段 、篇:
1. 背诵《文言文两则》《匆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桃花心木》《顶碗少年》。
2. 能根据《文言文两则》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抓住《匆匆》中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日子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两部分不仅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无奈与遗憾,更要让学生能仿写片段,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时间的宝贵。
4.抓住《桃花心木》中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设计适当的练笔,让学生学习这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5.弄清《顶碗少年》的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6.概括课文《手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成语故事:
通过学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 理解其寓意。
日积月累:
积累人生格言警句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要求学生不仅会背,会默写,更要明白其寓意,能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中运用。
交 流 平 台:
1、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见解的方法
2、交流如何获得见解;本组课文表达的特点;学习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的‘第一次"”。让学生讲讲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外地旅游……
习作:
本次习作,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从中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习作。
第一个内容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第二是选择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一写;第三是看漫画《假文盲》,写感想,题目自己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本单元表现了民族特色的内容丰富多样,要在重现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训练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的准确用词,分析领会文章不同的表达方法,感悟有深刻内涵的词句,从而吸取民俗文化的营养和精华。要锻炼学生快速阅读并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感悟、表达的语文综合素养。本单元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北京的春天》、《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一、汉语拼音(略)
二、字词
1、能准确认读和规范书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旬、熬、蒜、醋、饺、翡、拌、榛、粟、筝、鞭、麦、寺、逛
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榛子、爆竹、风筝、预备、彩排、鞭炮、截然、寺院、彩绘、逛庙会、麦芽糖、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
2、能准确认读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粥、掺、黏、宵、贩、驴、娴、浒、僵、巫、獠、徕、哉、葩、僻、糯、夯、卦、贮、蔑、茅、嘶、吭、渺、馕、邃、妩、豁
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敦厚、夸张、描述、演绎、布局、和睦、酷热、激昂、抽象、韵味、哄堂大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3、多音字。
(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转( )( ) 铺( )( ) 佳( )( ) 藏( )( )
( )( ) ( )( ) ( )( ) ( )( )
种( )( ) 相( )( ) 奇( )( ) 哄( )( )
( )( ) ( )( ) ( )( ) ( )( )
盛( )( ) 划( )( ) 待( )( ) 都( )( )
( )( ) ( )( ) ( )( ) ( )( )
参( )( ) 佛( )( ) 奔( )( ) 载( )( )
( )( ) ( )( ) ( )( ) ( )( )
(2)选正确的读音。
gèng gēng
除旧更( )新 更( )上一层楼 三更( )半夜 更( )加
hé hè huó huò
和( )风细雨 和( )面 和( )稀泥 随声附和( )
(3)能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万相更新( ) 欢心鼓舞( ) 万不得己( ) 随风漂扬( )
阴谋鬼计( ) 张灯接彩( ) 随心所预( )
(4)能补充填空,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和( )相处—— 万象( )新—— 美不( )收——
能歌( )舞—— 随心所( )—— 安然无( )——
( )( )不同——
三、句子
1、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及不同的表达方法。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3)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2、能根据课文内容填关联词。
(1)小孩子最爱过年,( )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 )还可以放鞭炮。
(2)春节( )很快乐,( )一眨眼功夫就过去了。
(3)小孩子们(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 )能高高兴兴地玩耍。
(4)北京( )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四、段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北京的春节》,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2、能默读课文《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
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田的维吾尔》一文,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
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4、给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
5、能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俗、交流平台、日集月累和趣味语文有机整
合起来,指导学生根据四篇不同课文收集相关资料,并指导学生上课认真做好笔记或制作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6、能把课文中学习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五、日积月累
能朗读背诵、理解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和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十五日夜桂子》,拓展课文内容,让学生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产生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六、趣味语文
能领悟到标点符号的神奇和妙用,能完成老师设计的注标点的句、段练习。
七、回顾拓展
能交流阅读课外书籍和收集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还有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八、口语交际、习作
能把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方法与同学交流,并能把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收集的有关信息及吸收到的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用自己的笔写出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以识字、朗读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收集积累革命者的诗歌和名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分析、感悟的能力,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训练点构建了本单元,其基础知识、信息含量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内容:《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口语交际》、《回顾拓展》、《课外书屋》等。其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语拼音(略)
二、字词
1、能准确认读和规范书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籍 屉 怖 瞅 魔 胖 刑 哼 峻 残 匪 窝 啃 舅 鸿 鼎 旺炊
书籍 含糊 尖锐 抽屉 恐怖 粗暴 魔鬼 肥胖 苦刑 残暴 拘留 窝头
匪徒 剥削 兴旺 解救 哀思 乱蓬蓬 炊事员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2、能准确认读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阀 霖 阎 靴 宪 歼 郝 钧 迁 铭 悼 眬
战地 突击 陷入 憧憬 阻击 点燃 性命 焦急 审阅 陈设 极其 转椅 隔壁 思索 热腾腾
三、句子
1、结合你知道的事例理解和体会以下句子。
①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②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④“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2、体会分析带关联词的句子意思,体会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3、选择关联词填空。
不是……而是…… 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
不是……就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要……就……
(自己设计句子)
四、段、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一夜的工作》。朗读并背诵《为人民服务》。
2、领悟《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
3、了解《灯光》一课的主要内容,理清表达顺序。
4、理清《为人民服务》一文的层次,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5、从《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感受周总理伟大的人格。
6、能背诵并体会革命诗歌《囚歌》。
7、背诵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
8、鼓励学生课内外收集运用好资料。
课内指导学生运用好:《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课后的资料袋
9、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亲近书籍,阅读书籍,与书为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厚的阅读兴趣。结合本单元推荐学生读革命小说《红岩》、《铁道游击队》、《红日》、《小兵张嘎》、《小游击队员》、《赤色小子》等革命书籍。
五、交流平台
1、交流从本单元了解的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回忆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一个片段、一个细节。(考验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回忆本组课文的写法,并应用到自己今后的写作中去。
六、口语交际
先想一想,试着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畅谈自己的理想。
七、习作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
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第四单元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四篇文章。除此之外,还有词语盘点,用于巩固拓展训练的《回顾·拓展》、《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等。其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字、词:
1、能准确认读和规范书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乖,裙,兜,币,哎,橱,锈,摩,揉,玛,蘸,毒,噎,搓,匣,喳,吭,娜,伊,搅”
2、能准确认读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
句子:
1、能背诵并理解日积月累中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悟.
2、能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段、篇:
1、能有感情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可以浏览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2、阅读时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命运。
3、了解《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两部长篇小说的梗概。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交流平台:能重点介绍自己阅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中重要人物;介绍自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口语交际:
能根据话题“学会生存”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流利有条理表述自己的观点。
习作:
能根据习作主题,有条理写出有关自我保护的文章。
第十二册第五单位知识点梳理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第四单元包括:《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四篇文章。除此之外,还有词语盘点,用于巩固拓展训练的《回顾·拓展》、《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成语故事》等。其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字、词:
1、能准确认读和规范书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埃、伦,藤,析,顽,卓,效,誉,衔,粪,捐,澡,械,逆,玫,域”
2、能准确认读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3、能背诵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目标坚定、不懈努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革故鼎新、标新立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4、理解成语故事中“舍本逐末”的意思。
句子:
能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1)“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段、篇:
1、能有感情朗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
2、阅读时把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运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交流平台:1、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2、交流小学六年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口语交际:
可以根据辩题“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表明自己的观点。能做到以下几点:
1、表明自己的观点。
2、要做辩论前的准备,如搜集己方观点的材料。
3、辩论时要做到条理清楚,用事实说话。
4、能总结陈词,总结本方观点。
习作:
1、本次习作不限范围,自由创作,学习可发挥的空间很大。
2、建立自己的作品集,收集六年来自己最优秀的作品。
第十二册第六单位知识点梳理
本单元是一次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 “依依惜别”两大板块。并配有阅读材料《难忘的启蒙》、《老师领导进门》、《新年来的王老师》,《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
1.读阅读材料中的课文《难忘的启蒙》、《老师领导进门》、《新年来的王老师》,《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浑厚感情,学习作者如何表达这份情怀。
2.回忆成长故事,制作《班级纪念册》。
3.为教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4.通过写倡议书,建议书,演讲稿等形式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对小学生活的不舍。
号fangandi
密123456123456
- 人类地板流精华
-
有鸣人,30以上,但没金装,只有橙装,40元,干不干。
QQ:545533715
《顶碗少年》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
《顶碗少年》描写的是演杂技的一个少年经过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表演了顶碗,表现了少年是一个技艺高超、心理素质良好、直面失败、善于 总结 经验 的人。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顶碗少年》阅读题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顶碗少年》阅读题原文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u2026u2026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u2026u2026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u2026u2026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顶碗少年》阅读题题目 1.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顶碗少年”在整件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2.读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顶碗少年”的性格特点。(2分) 3.请从下列 句子 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点评。(2分) 4.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老人的话补充出来。(2分) 5.假如你就是“顶碗少年”,20年过去了,你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杂技表演艺术家。时过境迁,回想当年往事,你会怎么说?(3分) 《顶碗少年》阅读题答案 1 答案:沉着镇静 歉疚 不知所措 2.答案:他是一个技艺高超、心理素质良好、直面失败、善于总结经验的人。 3. 答案: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个动作的难度之高,碗摇晃地厉害。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概括了少年完成动作的艰难程度,“惊心动魄”一词也写出当时少年以及观众们紧张的心情。 4.答案:不要紧张,沉住气!你一定能行! 5.答案:正是因为有了那次的事情,才使我的提升了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观众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我也希望用更好的表演来回馈观众。 看了《顶碗少年》阅读题答案的人还看: 1.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2. 青少年时期的韦君宜阅读及答案 3. 此间优雅少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4. 第一抹春痕 阅读题的答案 5.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手指同步练习题 6.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023-07-28 00:40:091
顶碗少年阅读理解答案
(1)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描写顶碗少年不断失败,但是仍然能不断挑战,最终成功,表现了他是一个技艺高超、心理素质良好、直面失败、善于总结经验的人. (2)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1)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注意比喻拟人一定要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分析表达效果.(3)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个动作的难度之高,碗摇晃地厉害. (3)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顶碗少年第一次失败后的歉疚之情.②运用神态描写,“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表现了他第二次失败后的失去信心,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心情. (4)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还多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不要畏惧失败.当生活中遇到失败的时候,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直面失败、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挑战. 答案 (1)他是一个技艺高超、心理素质良好、直面失败、善于总结经验的人. (2)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个动作的难度之高,碗摇晃地厉害. (3)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顶碗少年第一次失败后的歉疚之情.②运用神态描写,“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表现了他第二次失败后的失去信心,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心情. (4)不要畏惧失败.当生活中遇到失败的时候,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直面失败、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挑战.2023-07-28 00:40:161
语文顶碗少年(节选)阅读答案
啰嗦了,这里通过停顿强调主语“碗”.这个节目很糟糕,突出他的成功!5,他勇于拼搏,不轻易放弃,不要了、因为前两次已经很详细地描述了少年和观众的动作,而不是其他的东西掉了。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而且可以起对比的作用、标点有停顿的作用,这个节目不需要他了。4,不需要演了、凸显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这个节目很好。b,再写就显得重复。2、敢于拼搏的赞叹.对话人物不用来了、神态1,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承受压力、面对挫折。6、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3,也预见了第二次失败、不怕挫折!c、a2023-07-28 00:40:242
顶碗少年 阅读答案 1.简要概括本文叙述的事 2.你认为顶碗少年最后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本文将了作者在一次杂技表演的时候见到一位顶碗少年在两次表演失败后,选择了坚持,并在最后一次表演取得了成功,作者从中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2.因为少年坚持不懈.对自己始终充满信心.勇于拼搏.敢于承受压力。3.没事了,再来一次,我们相信你!4. 自信——镇静——不知所措。5.设置悬念。2023-07-28 00:40:312
顶碗少年阅读答案
答:因为这样从侧面描写烘托出了杂技表演的难度之大(对观众的表情,动作的描写是侧面描写),体现出这是一场扣人心弦的表演!所一些得很详细。 希望对你有帮助!2023-07-28 00:40:592
《顶碗少年》阅读答案
最好自己做2023-07-28 00:41:084
《顶碗少年》课后答案,题如下
下面是我找的,希望对你有帮助:1. 《顶碗少年》读后感 在我读过《顶碗少年》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文中那个少年顽强的意志力,使他克服了所有困难,使他敢于挑战挫折,从那里摔到从那里爬起来,他的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但是假设他第三次失败,以他的性格,他会这么做:首先他回向观众深深地鞠上一躬,表达对观众深深的歉意,然后走下舞台,不伤心不气馁,研究一下我是为什么会是败,最后终结失败的原因,再反复的练习,最终得心应手,恢复自信心,下次再来,不让观众再次失望。 既然说到观众,我就会想起以前看过的电视中播过的一个片段:一个演员,因为不小心失误,而观众对他冷嘲热讽,不给予鼓励,这种情况还历历在目。如果我是一个观众,面对这种情况,我肯定会这么说:“你能行的,不要紧张,不要管有多少观众,要把你所长的展现给大家看,证明你能行的。” 最后,我想说:“不要逃避挫折,而要向它挑战,人生不可能没有挫折,只有敢于从挫折中爬起来的才是强者。做为观众,我们应当做到不能对观众冷嘲热讽而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因为他们能在舞台上出现已经要很大的勇气,而你对他们的勇气进行攻击,而自己又不能站在舞台上,这种人是最瞧不起的!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为了表演花了多少工夫,节目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之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我想告诉大家:人要会拼搏,说不定在你的努力之下,得到的就是成功。2023-07-28 00:41:163
本文叙写顶碗少年三次表演,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阅读答案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本文教学要点,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1、重点:结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拚搏”这句话,从描写少年三次表演“失败-失败-成功”的三大意象(少年神态、碗、观众反应)来品读了解。2、难点:从少年的表演过程体会文章的主旨。2023-07-28 00:41:221
阅读答案
1/为什么不用演出而用拼搏呢?这不光光只是一场普通的杂技表演,更是一场人生的演出,少年失败了2次,第三次终于成功获得了观众的掌声。2/少年先是为自己的失误表示抱歉,体现出他的镇静,有礼貌,说明了他的老练。2023-07-28 00:41:411
六年级下册第13课 语文能力训练 的阅读题 答案 急急!速度
(1)1、周总理对人民很好,是个好总理,而且没有官架子。 2、周总理一心为人民着想。(2)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拥挤,于是,亲自去调查。情况搞清楚后,又马上采取度应的措施。2023-07-28 00:41:482
顶碗少年请给我做一下批注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在柔美的乐曲声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与乐曲融为一体,体现了东方杂技的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写出了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省略号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对碗的描写衬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 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表情、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③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④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⑤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相照应,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句末的省略号是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 (2)对词语的理解。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附和: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文中用来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一些观众跟着别人起哄的表现。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2023-07-28 00:41:581
不用搀扶的阅读题及答案
不用搀扶 阅读题怎么做2023-07-28 00:42:097
顶碗少年 用简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自己做 要养成好习惯 我可是你的语文老师 明天上课当场批评你!2023-07-28 00:42:267
六年级语文教案顶碗少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顶碗少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语文教案顶碗少年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3、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 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 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⑴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⑵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⑴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⑶背诵第6、7自然段: ①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A、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B、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 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②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③同学互背。 ④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 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 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 给大家讲一讲。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 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六年级语文教案顶碗少年2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 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⑴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②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③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④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①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②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③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⑶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3.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⑴“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⑵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⑶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⑷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六年级语文教案顶碗少年3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新课标语文6年下《顶碗少年》教学设计。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又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 ·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 ·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背诵第6、7自然段。 A.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1)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2)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B.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C.同学互背。 D.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六年级语文教案顶碗少年4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是人的的建设,但这种建设是不能抛开语言文字的感受与运用而存在的.。 设计特色: 在感受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顶碗少年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17个新词。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 3、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无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5、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10月9日星期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 2、过程方法;对重点语句能够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句子的含义,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2)加强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句子的含义,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一、谈话导入新课 孩子们,在雅典奥运会上我们健儿取得了三十二块金牌的骄人成绩。在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比赛中,哪一位健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谈一谈吗?(学生谈)今天吴老师再带领大家去观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相信也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场什么比赛呢? 请同学们打开第一课《顶碗少年》,快读一读,一会告诉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看看这场演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惊险、难度大、少年勇敢等) 三、默读课文 你从哪可以体会到这场演出惊险、难度大、这位少年又是怎样做的呢?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边做批注。 四、集体汇报 第一自然段 1、这位少年表演的难度大吗?你从哪看出来的(顶着,高高的一叠,瓷碗惊羡的词意,忽而…忽而…还可能怎样…摇摇晃晃,骑,大幅度(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动作的惊险)评读 2、第一次表演是否成功,你有何想法,当时观众的态度如何,这位少年是怎样做的?(板书:没有慌张)(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你觉得这位少年怎样? 第二自然段 1、第二次表演结果又失败了,这时少年的处境怎样?(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有些不知所措。板书:不知所措) 2、结合课文,说说少年的处境。假如你是那位少年你会怎样? 第三至五自然段 1、少年两次败后是怎样做的?结果怎么样。有感情地读读6、7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受。 A、联系上下文,理解“山穷水尽”的绝境,冰天雪地的严寒中的情境。 B、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如生活中、学习中)来谈一谈。 C、结合自身联想,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2、学习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自由发言) 五、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解答。 六、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没有惊慌不知所措镇静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10月10日星期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并会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背诵课文6、7自然段。 一、学习生字、生词 1、指导字的正确读音。 2、分析生字,说说易错的字。 雅右边“隹”不是“住”碗右边是“宛”“夕”不是 疚里边“久”不是“夂”颓左边“?”不是“秃” 3、学习新词 (1)指名读。 (2)结合课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试着造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6、7自然段。 三、交流学习后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一、必做题: 1、生字组词。 2、抄写新词。 二、选做题: 1、形近字组词。 雅碗胛撼魄颓 难蜿胆感魂颌 2、造句。 三、(选做)兴趣: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 课后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从中能够受到一定的启发,但在写读后感时,学生的内容只停留在书中,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加强指导,继续练习,在全班中交流。 六年级语文教案顶碗少年5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录像(09年春晚杂技表演《抖杠》)。 2、说说你在观看时的感受。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二十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我想,读过课文后这位少年会同样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生根据 要求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A、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B、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学情况(词语,及自学要求中的问题)。 三、深入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么深。那么究竟是哪些语句让你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圈圈重点词,写写自己的感受。 2、重点句子交流: (1)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为什么你对这个句子感受深刻?从哪里看出来?结合 “微笑、不失风度、鞠了一躬” 这些词语理解体会。 此时,少年的心里会怎么想? 有感情朗读。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朗读。 理解“不知所措”,结合“呆呆地、不知所措”这两个词语谈感受。 有感情朗读。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 3、是谁?是什么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 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老者的神情、动作、语言) 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4、正是有了老者的鼓励,少年又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仅仅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学生交流。)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情的句子,品读感悟。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全场沸腾了,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掌声,少年__?(笑了),老者__?(笑了),观众__?(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 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 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 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 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说什么? 四、小结全文: 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回归文本: 回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以这件事让学生分3段,明确这种写作方法,通过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六、板书: 顶碗 失败 失败 成功 少年 不放弃 拼搏 强者2023-07-28 00:42:411
顶碗少年的2条线索
* 顶 碗 少 年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在柔美的乐曲声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与乐曲融为一体,体现了东方杂技的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写出了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省略号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对碗的描写衬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 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表情、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③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④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⑤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相照应,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句末的省略号是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 (2)对词语的理解。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附和: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文中用来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一些观众跟着别人起哄的表现。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围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生哲理。 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为什么说这场表演是“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指导学生重点理解3—7自然段,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如,描写顶碗少年前两次表演时的动作的语句,“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碗,又掉了下来”,从这些语句我们感受到这场杂技表演不仅精彩优美,而且表演难度很大。再如,描写少年表演时神态的语句,“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在第一次失败后,还能保持镇定,有重新表演的信心;但在第二次失败后,他心情十分紧张,没有了再次表演的勇气。从对少年表演杂技的动作、神态描写,体会这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同时,还要从对观众的表情、言行的描写,对“碗”的具体描写,感受杂技表演的难度很大;从对老者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鼓励,正是这宽容和鼓励,给了少年勇气和力量,使表演获得了成功。 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作者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那就是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作者从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下笔,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最后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4.指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座无虚席”“惊慕”“目不转睛”“不知所措”“惊心动魄”等词语要在理解中积累,在习作中运用。 四、教学案例 一、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 (1)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这可以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两个角度感受到。 (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2)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安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3)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体会到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4)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略)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让自己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略)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五、相关链接 1.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等、报告文学集《新画》等六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不少散文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的大学、中学和小学语文课本,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2.论赵丽宏的散文世界 赵丽宏创作了很多叙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写人的。众所周知,散文写人,不要求精雕细刻,只写“人的轮廓”;不要求描绘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征的片段或细节,写出独特、鲜明的个性或心境。赵丽宏较好地发挥了散文写人的特点和优势,绘出许多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概括一下,赵丽宏主要描写了三方面的人物:一是中国当代文艺家,如,作家、诗人、画家、舞蹈家、小提琴家、女书法家;二是普通人物,像“乡下人”、知识青年、“扫地阿婆”、门卫老师傅、守灯老人、顶碗少年、山乡邮递员;三是外国人,如,墨西哥老作家、斗牛士、兽师、美国诗人、唐人街华人、乌克兰的诗神、基辅街上的歌者。相比较,三类形象中,普通人物刻画得较为生动感人。赵丽宏曾直率地承认:“我的散文,没有什么惊人之谈,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一点感受,对身边一些普通人的认识和赞美。”力作《秋风》以凝重的笔触,记叙了“扫地阿婆”的悲惨结局。作者没有写她的一生,而是选取她晚年遭遇最惨的几个片段来写。尽管她的外貌是“丑”的,“斑白的头发,皱纹密布的脸,一双浮肿的眼睛”等,然而作者凸现了她忠于职守、善良诚实的优美心灵。《顶碗少年》表现手法不同,它描写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一位英俊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终于获得成功,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是个敢于拼搏、献身技艺的强者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还如《青鸟》里那位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的“老张头”以及《厚朴》中的“不为人注目,却用整个生命为人类作贡献”的“门卫秦师傅”,等等。作家都能从这些普通人中揭示出他们不普通的内涵,在平凡中闪烁着不平凡的光芒。2023-07-28 00:42:481
顶碗少年的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顶碗少年的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顶碗少年的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一定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1——5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 (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自由读第一部分 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讨论学习) 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 4、指导用词语造句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 二、指导朗读、背诵 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背诵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1、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 失误——努力 ====成功 顶碗少年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从中受到启迪。 4、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从中受到启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每个读两遍,并在课本上组词。 2、用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明白麦茬、游手好闲等词的意思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失败——第三次成功 4、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5、画出描写少年表演时的情形以及描写观众的语句。 A、描写顶碗过程的词句。 B、描写少年神态动作的词句。 C、描写观众的词句。 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顶碗少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问题一 第一次表演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表演的难度大;还读出了作者的担心?? ◎教师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同学们,少年娴熟柔美的动作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可那摇摇晃晃的碗却让我们不由得紧张起来,让我们把那份紧张读出来。 ◎教师谈话过渡: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一大叠碗从少年头上掉了下来,此时观众的反映怎样?少年的表现又如何?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此时少年的心情是怎样?(引导学生抓住神态“微笑着,动作鞠了一躬”来体会少年歉疚的心情) ◎教师提问:此时此刻,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不要慌,平时训练都没有错,今天怎么能出错呢?要镇定,再来一次,肯定没有问题??〖问题二 第二次表演“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碗,又掉了下来??” ◎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很沉着”、“不慌不忙”等词体会少年的沉着坚定,毫不气馁) ◎是呀,当音乐再次响起,我们多么希望表演能顺利完成,可表演还是失败了,此时此刻,少年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看到少年的再次失败,观众有何反应呢?观众在议论写什么呢?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场子里一片喧哗。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第二次表演开始了,作者对观众看表演时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杂技表演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教师引读:是呀,再一次的失败严重地打击了少年的自信心,这使他——面对如此多热情的观众,又一次的失败,让少年愧疚不已.第二次的表演,体会少年内心的变化过程。沉着、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问题三教师过渡:是呀,一次次的失败,严重地打击了少年的自信心,他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白发苍苍的老者出现使少年重新鼓起了勇气。 第三次表演: ◎描写顶碗过程的词句。“当那叠碗又剧烈晃动起来,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描写观众的词句场子时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同学们,顶碗少年的成功容易吗?他经历了几次失败?为什么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少年还能成功?(一方面来自老者的鼓励,另一方面是少年有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 ◎创设情境,引导想象:那位白发老者对顶碗少年说了什么呢? ◎此时此刻,你想对顶碗少年说些什么?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少年的成功容易吗?他经历了几次失败?假如这位顶碗少年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你们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少年终于获得了成功,每当作者想起这个顶碗少年,心里总会有微微的激动,在作者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是他给了作者人生的启迪。(“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次,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顶碗少年的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勇于面对失败的名言警句。 整体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的,能使他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带着问题,通过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并悟出作者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示,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受到启迪,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1、今天我们学习第19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赵丽宏先生的了解。 2、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 了解作者,明确学习目的。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 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少年的表演过程?(3~7)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①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②从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可以表现表演难度大;③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充满关爱和宽容的表演。 这可以从姑娘的动作,老者的神态和动作及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感受到。 句子: ①“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②“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③“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姑娘和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1)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体会有了姑娘两次扫起碎瓷片,对少年来的无声的支持和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我们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关爱和鼓励。 (5)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三个句子。 【设计意图】 让学生懂得这既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也是一场充满理解、关爱与支持的表演。懂得成功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 作者在开篇就说:——生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从这件事,从顶碗少年身上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这惊心动魄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让我们获得人生的启示! 【设计意图】 领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设计意图】 引导积累词语,学习运用。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第一次失败 惊心动魄的表演 第二次失败 第三次成功 惊心动魄的拼搏: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顶碗少年的教案 篇4 课题 4、顶碗少年 教学 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情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品读课文对人物动,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重点 难点 关键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领悟人生哲理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 2、师: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顶碗少年的故事 3、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本课的.词语 3、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4、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三、品读语句 1、画出描写少年表演时的情形以及描写观念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 2、集体所馈,感情朗读 (1)第一次表演 (2)第二次表演 (3)第三次表演 3、从三次表演中,你们从中悟到了什么 4、读到这里,你们体会到作者每次想起这场表演心里的那份微微的激动了吧!拿起笔,把作者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板 书 设 计 4、顶碗少年 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失败 再失败 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 课后记:略 顶碗少年的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植根文本,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语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从而走进文中人物与作者的内心世界,领会表达方法,得到精神成长。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在读思议写的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领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前后照应的表现手法; 2.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等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3.默读有一定速度,朗读有感情,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等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大家一起读课题。(齐读:4*顶碗少年。) 2.明确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看看课文前面的导语,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学生梳理: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尊重编者意图,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从连接语引入,开门见山地明确了本课学习的任务。] 二、读文讨论: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自主默读,勾画批注。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边读边在相应的地方勾画批注。 (学生的理解一定会多种多样,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该给予珍视和充分肯定。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提炼出重点话题,以便深入理解课文:这是一场难度非常高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体现了老者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体现了观众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令作者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 2.小组讨论,准备交流。 刚才每位同学都在深入读文,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请小组内的同学再交流交流,注意两点:一是要抓住课文中相应的片段、关键词句讲明各自的理解;二是小组要选择一种看法,商量好怎样在全班汇报,可以采用几个人分工汇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一人主发言、其他同学补充的方式。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学习,更多的应是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去读懂课文,解决疑难。这两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后又选择一种看法精心准备汇报,更利于推进学生理解的整体性与深刻性,也能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全班交流,突破重点。 一组发言完毕,主动倾听其他小组的评价、补充或更正,真正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此环节切不可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感悟。 (1)表演难度非常大。 从少年的表演、动作、神态等可以体会到,如“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骑在另一个演员身上……”“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这是正面描写。 从头顶上碗的形态可以体会到,如“碗厉害地摇晃”, “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两次掉下摔碎。这也是正面描写。 从观众的神态中也可以感受到,如“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这是侧面描写。 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关键词句,从正面和侧面的不同角度,烘托出了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少年经历两次失败的考验却最终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呢?(成功需要自身不懈的努力。) (2)体现了老者的宽容与爱。 老者的出现让少年的表演成功了。学生从“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这个片段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体会到非常丰富的情感,如,从老者镇定的表现,慈爱的神色,温情的动作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宽容与爱。 还可以展开想象,老者可能说了一句什么呢?联系后文,也许是“当碗剧烈晃动时,轻轻抖一下脑袋,把碗稳住”的技巧提醒;也许是精神的鼓励,因为少年先前“没有慌乱,不失风度”,而这时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有些手足无措了”……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老者的宽容与爱,进而体会到少年的成功凝聚了老者的宽容与爱。 (3)体现了观众的宽容和爱。 观众由“惊呆”到“紧张不安”,再到“叫喊附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最后“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体会到情绪随少年的表演而波动,倾注着国内外观众对少年的宽容、期待与爱。 此处学生可能质疑:观众为何要大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为什么好多人要附和着喊起来?这是理解的一个难点,一些学生可能误解为不耐烦,误解为批评。联系后文中“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大声喊不再演的目的也许是想保护少年的自尊,这也是对少年的爱! 可见,少年的成功,离不开观众的宽容、期待与爱。 (4)令作者难以忘怀。 作者在课文的首尾两段都直接表达了出来。这种写法叫“前后照应”。 [设计意图:这样的探讨建立于自读和小组讨论基础之上,植根于文本,抓住重点语段,关键词句,将理解与感悟扎根于文字的土壤之中,引领学生多维思考,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受到不畏失败、真爱他人的精神熏陶,领会了正、侧面描写和前后照应的表现手法,突破了教学重点,还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育理念。] 三、领悟哲理:从文中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是啊,这是一场难度非常高的杂技表演,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也是一场体现了老者和观众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正因为如此,它也是一场令作者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再快速地默读一遍,把首尾两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自己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写话,交流点评,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设计意图:前面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走进了人物内心世界,这里对哲理的领悟已经是水到渠成,所以设计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整体回顾全文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理解,并从中受到哲理的熏陶,得到精神的成长,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四、积累词语,交流分享 摘录自己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推荐一个给大家分享(可以说说对词语的理解,或者推荐的原因),并希望以后能运用到表达中。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精美,好词很多,希望学生厚积薄发。]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怎样的杂技表演? 表现手法 难度很高 正面、侧面描写 宽容与爱 动作、神态描写 难以忘怀 前后照应 ……2023-07-28 00:42:571
顶碗少年课文原文
导语:学习顶碗少年课文,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顶碗少年课文原文 篇1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yíng)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luò)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jiù)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cuò)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jiǎ),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顶碗少年》课文简说 在《顶碗少年》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3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 (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 (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 (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如何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所受到的启示。 顶碗少年课文原文 篇2 听了余应潮老师的一节公开课《顶碗少年》,从余老师的课中让我们对如何开展低年段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层的了解,真的是受益匪浅。 对余老师的课绝对不是刻意的褒奖,而是从实际出发,余老师课堂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摒弃了传统的教师灌输方式,整一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之中,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给学生们以智慧,给听课教师以启迪。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具体说明: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以见得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文整体阅读,就是抓住文章中的一个至几个重要的教学问题,这些问题要求: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也能带动学生们的阅读活动,并深入到文章的每一处。在余老师导入新课后,他提出了要做到“一课三练”。即请你勾画(勾画出本文的关键字词,并将连成句子);请你评说(自选角度,用成语说出本课的故事,讲出原因);请你评析(开头?结尾?文章的结构?正面的描写?侧面的烘托…… ) 小学对教师语言方面的要求是使用儿童化语言,易于让学生们接受,余老师作为一个年长的男老师,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能够做到语言富有亲和力,,是难能可贵的。当学生们回答问题时老师总是用眼睛看着学生们,仿佛对学生们的答案充满希望,更赋予了学生们信心,当学生们不敢回答问题时,老师选择的不是放弃他,而是鼓励他,当学生们读自己写的.话时,老师能够和学生们站在一起,双手拍拍学生们,因为有老师在身旁,所以学生们不会产生紧张的心理······虽然这些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也正是这和蔼的语言和亲切的举止使得孩子们能够以更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整节课设计的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过渡自然,充分体现了板块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整节课下来,教者不须看书,更不须看教案,轻松自然地与学生们一起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学法、教法兼而备之。余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们用成语形容顶碗少年。学生们在勾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教师的话里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方法的指导,并敢于大胆地把时间交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在说话中认知,在说话中体验,在说话中成长。 学生们是教学的主体,更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本节课在操作上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教者采用启发式教学,大部分时间用在提问学生们,结合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指导,在放手时间的同时又对时间的把握松紧有度,教师起到了很好的辅导作用。从教学上来看,教师注重“过程与方法”,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其中,师生互动,寓教于乐,三维目标得到很好的体现。 本节课中,余老师没有一句批评学生们的话,没有一个轻视的眼神,有的只是老师那一句句“你真棒”的鼓励,在学生们回答问题后教师都不忘对学生们进行表扬,让学生们感到自己是快乐的,在老师的眼中是出色的,赏识教育下没有受伤的孩子,余老师对赏识教育有很深的领悟,并很好地将它运用到课堂中来,值得赞许。 余老师的这节课是很成功的,使到场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余老师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才练就的教学功力,但愿每位语文老师都能向他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地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今天我推荐的这篇课文《顶碗少年》评课稿,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您的补充和建议。2023-07-28 00:43:041
顶碗少年主要内容
《顶碗少年》主要内容:此文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做高难顶碗动作失败后不气馁,历经三次表演后成功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坚持不懈精神的敬佩,告诫了人们在艰难困难要敢于坚持拼搏,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2023-07-28 00:43:1314
顶碗少年读后感
楼上的刷你妹啊2023-07-28 00:44:235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前五篇课文的写法。(题目在下面)
不好说2023-07-28 00:44:436
课文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课文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文读后感1 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爸爸从儿子和小女儿争论中想儿子与小女儿介绍了白杨的精神: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想要表达的是: 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的感想。 而为什么爸爸 因为他看到旁边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而微笑呢? 因为他看到旁边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然而想到了自己的儿女,他希望自己的儿女想白杨树那样不怕磨难,成为保卫祖国的边疆建设者!! 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儿女,我为你自豪! 课文读后感2 上个学期,我读了一篇课文一一《学弈》,我思绪万千。 《学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一个学得好,一个学得差的事情。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这个人是多么认真啊!读到这里,我十分惭愧。上课时,我的心思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树上的鸟儿身上;做作业时,我因为挂念着鱼缸里的鱼儿而最基本的单位转化都要写错;考试时,我因挂念着故事书里的精彩片段,连单位不同都没有看出来。 “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他跟前一个人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下啊!这使我联想到了我们班的学霸一一小鑫。每当做作业时,她从不讲究快慢,她讲究的是字的好坏;每当上课时,她永远是最专心听老师上课的,坐得最笔直的;每当下课时,你总能在位子上看到她专心做作业的身影。 《学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课文读后感3 我一直非常喜欢看抗战题材的文章。抗战是怎么回事呢?抗战是中华民族被逼到亡国边缘时,与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残暴之敌的一场殊死之战。 最近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课文讲的是一名十二岁的儿童---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最终,他在要被敌人枪毙的危急时刻,跳进河里游走了。他不仅保护了李大叔,也保护了自己。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人不畏强权,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同敌人血战到底,不屈不挠的英雄精神依然传承着。当时的人所具有的宁死不当亡国奴、坚决抗战不投降的民族气节,正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这篇课文,我懂得了纪念抗战不仅需要鼓舞民族精神,更需要启发全民族的思考。这篇课文的态度是严肃的,思想是深刻的。它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胜利的艰难。 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加热爱我们历尽劫难的祖国吧! 课文读后感4 读过匆匆这篇散文,仿佛有千言万语闷在心头。却说不出口。 来的都要来,去的也都去。一件事发生后又来啦一件事。时间也随着这么的事一分一秒流失。这世上为什么要有时间这个限制!令人空虚三千七百三十多天就这么默默的流失,也不知道流在那里,如一滴水滴在大海再也找不到那么的一滴相同的水。在这三千多天里只带给家庭的一些温暖,与同学的快乐与悲伤……在这时间里人人求名求利。要这么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我们来这个世界是干什么的?来这里要到哪里去?为什么会来这里?是来享乐的吗?那为什么又有人生九苦一份乐?来受苦的吗?谁那么没事干。 三国演义开头词:“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堵上,看惯秋月春风。 课文读后感5 今天我们学习了白杨这一课,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一条通往新疆的铁路上,父亲和两个孩子,看见了窗外的白杨展开了讨论。 从中我体会到白杨那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有白杨树的"特点: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生命力强。还有父亲对两个孩子说:白杨从来都那么直。那需要它,它就在那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从这句子中让我感动,感动的是他很坚强所以我们也要学习白杨树的精神,同时父亲也要去边疆对祖国的无私奉献也令人感动,在这一篇课文中我学到了几句夸赞为祖国劳动人民的句子我来给你们说说:解放军叔叔,我们哪儿需要你们,你们就没有怨言的奔赴到哪儿,你们不管遇到严寒还是酷暑不管遇到任何阻挠,你们总是那么坚强,不轻易向困难低头,我带表我们向你们致敬。 读完这一课我深深的被这些爱国情意所迷恋住了,希望更多人来阅读这篇课文。 课文读后感6 我今天学习了《月光曲》这篇文章,它的大意是:贝多芬在莱茵河附近的一个小镇中的一次旅行演出时,晚上出来散步。无意间听到了一对兄妹俩对话,而正是这对兄妹俩的对话深深的感动了贝多芬,于是,贝多芬决定为了哥哥的矛盾心理,为了妹妹梦寐以求的梦想,为这对兄妹俩弹奏一曲自己的钢琴曲。这一弹不要紧,这兄妹俩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深深的感动了贝多芬,又使贝多芬感到觅到知音的感觉,很是激动。就即兴创作了一首曲子。这首曲子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月光奏鸣曲》。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这也足以说明了贝多芬在当时是多么受穷苦人民的爱戴,即便是传说也是那样的美好。贝多芬被大家共认为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乐圣”,不光是他的音乐好的原因,还因为他的人品好、心地善良。所以,我们要学习贝多芬的品质! 课文读后感7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叫《顶碗少年》,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看杂技表演中,一位顶碗少年在做最后一个顶碗动作时,前两次都失败了,但他并不气馁,终于在第三次成功了,得到了观众的掌声。 读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这位顶碗少年很镇定,而且遇到困难勇于拼搏,不气馁。虽然在第二次失败后有些不知所措,但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下,重新镇定下来,将晃动厉害的碗稳了下来。就像作者说的,在冰天雪地的严寒的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是的,如果在绝境的情况下,不拼搏就是必死无疑,而拼搏一下,也许就能见到光明。这不仅是顶碗少年给作者的启迪,也是给我们所有人的启迪!让我们记住这位顶碗少年,记住他那敢于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吧! 课文读后感8 现在,能独自出游的未成年人是少上加少,如果你能认识一位,你就可以称为幸运儿。我在课本中认识了一位名叫乌塔,在14岁就独自游历欧洲的女孩。 乌塔是德国汉堡人,与作者在罗马的旅馆里见了面,作者对乌塔的独自旅行感到惊讶。乌塔说她用三年的时间来准备旅行,在家早就设计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她还在假日外出挣钱,读了许多与要旅行的国家有关的书籍。 我读后感到乌塔很伟大,她独立、大胆、有礼貌、不认生,乌塔还有更强的提高自理能力和开阔眼界的欲望。乌塔将来应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地懂得了,发达国家靠的就是乌塔身上的种品质,那种性格。 我也梦想过一个人游历亚洲,可我连一个人坐公交车的勇气都没有,根本不能自己出游。我应该一点一点锻炼自己的胆量,把自己变成一个大胆的女孩。 我们应该自己多做些事,多自己行动,多想想乌塔。这样我们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课文读后感9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我的眼睛湿润了,眼眶里的泪水都要流出来了。文章的一些感人的段落,让我感动不已。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也浮现在我的脑海的前方。 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长征途中一位老红军战士受党组织的嘱托,护送伤员——两位年轻战士。走出草地途中,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当我读到“老班长手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哽咽下去。”的时候,我就像故事中的小梁一样,好像觉得有王恩钢针扎着喉管,我感受到了老班长的辛苦,他每天都要当保姆,帮助受伤的伤员,包扎伤口,换纱布,有时纱布没了,就撕下自己的衣服,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的细布,给小梁包扎伤口,他每天又要当勤务员,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打扫一下,每次都会用几根木棒和一块破布搭起的一座小帐子,为了让伤员住得舒服一点。让风吹不到,雨下不到。老班长为他人付出了那么多,可对自己来却是那样的简单。 课文读后感10 一天晚上,我翻到一篇课文,名字叫小姑娘乌塔。一看到题目,我就纳闷:小姑娘乌塔是什么?是关着乌鸦的塔吗?……因为有了许多疑问,所以我读得特别认真。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叫小姑娘乌塔的小女孩自己一个人攒钱环游美国,在旅途中碰到作者,在他们的交谈中,作者看到了中美孩子教育方式的截然不同,所以孩子的成长也不一样。看到这里,我想到了与小姑娘乌塔很相似的人…… 她就是李子湛。因为家住得远,她每天早上要很早起来,来得也比其他同学早。而且每天上学放学都是自己一个人。很多事情她都很自立。我比起她来就差远了,每天那么晚起来。放学还要家长送。我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啊! 读了小姑娘乌塔,我深受感动。你呢? 课文读后感11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玩出了名堂》,读后,我深受启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课文讲荷兰的列文虎克把厚玻璃做成放大境,用来看细微的东西。然后又在玩中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做成了显微镜。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英国皇家学会还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还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 看过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玩也能完成大名堂,经过思考我也明白了,只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善于发现,刻苦钻研,我也会能从玩玩出大名堂。 课文读后感12 读这篇课文一开始有一种自豪辉煌的感觉。到最后有一种生气悲哀的感觉。 当我读到圆明园中不仅有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不仅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段文字再现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让我们感到中国建筑艺术和文化艺术在当时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使我们感到自豪。 但是到了1860年10月3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一片灰烬。读到这里时,我心中有千个不愿意,有万个不乐意。我非常生气,这些可恶的侵略者为什么把我们所有的宝贝全都拿走留都不留几个,而且拿不动的大建筑就任意破坏毁掉。他们为什么就能把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侵略得这样惨呢?可惜呀!可惜!这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生动教例。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有出息为我们国家多赎回来几个宝贝。 课文读后感13 今天,我们学习了《白杨》这篇文章。文章是用得借物喻人的手法来写的。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是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白杨树的坚强。 课文讲了文中的爸爸把子女们接到新疆去念书。在旅途中,爸爸借白杨书来教育孩子们应该像白杨树那样让他们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文中有许多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如: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内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理解。突然他的嘴角有付出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旁,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学习了这篇文章那白杨树的坚强,无私奉献的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一直激励着我也应该做一个像白杨树这样的人。通过读这篇文章我还知道了白杨树高挺秀、易种植、适应性强这三个特点。从中也表现出了白杨树的坚强风格。我以后遇到困难时,一定要想白杨树一样做一个坚强、无私奉献、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人。 课文读后感14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柳树风声》。作者是英国的肯尼斯。格雷厄姆。刚读这书,我就深深的喜欢上了书中的故事。 故事里描写了森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还说到几个小动物。故事中鼹鼠在家的附近找到了一个洞,它穿过了洞,走到了河边,入到了友善的河鼠,河鼠带着鼹鼠坐上了小船,鼹鼠和河鼠成为了好朋友,它们后来入道了獾先生。獾先生在它们迷路的时候帮助了它们,它们的好朋友蟾蜍先生因为汽车的事情被关进了地牢。后来蟾蜍先生通过小女孩的帮助装扮成洗衣服的老妇人逃了出去,但是它的蟾宫被黄鼠狼和白鼬霸占了。后来在三个好朋友的帮助下夺回来了蟾宫。蟾蜍先生在三个好朋友的教育下改掉了骄傲自大的坏毛病。它回报了它们。 课文读后感15 这两件事都是讲的将心比心,让我联想到了一件事:有一天早上,妈妈给我端来水,拿着药,催我快点起床吃药。我非常困,还抱怨妈妈:“你不会把药放床头柜上吗?没看人家还没有睡够呢!”学了这一课,我感触非常内疚,妈妈一边做着饭,还给我端来水,怕把药弄脏了,就拿在手里等我,为什么我当初没有体会到妈妈的体贴,反而抱怨妈妈呢?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是奶奶去市肆时有人为她推开沉重的大门;第二件事是“我”陪母亲去打吊瓶,实习小护士扎了两针也没有扎出来,“妈妈”一句勉励的话使小护士在第三针中成功了。读了这两件事,我的心也像作者一样暖和了许久。将心比心课文读后感 是啊,就像课文末了一段所说的,“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明白。”2023-07-28 00:45:011
以物为文章线索怎么写作文
1. 以物为线索的作文 1.孤独的风筝(叙事散文 自行车) 天空中的风筝狰狞着,嘶叫着;突然,断了线,悲伤地往下掉…… ——题记 孤寂的风筝也牵挂着无尽的爱,偶然一次在操场上散步,在操场一角拾得一只风筝,风筝的一只翅膀也折断了,身后拖地一卷杂乱的长线,孤寂地躺在那里,我仔细地观察这风筝,竟发现有字: “我不想读书了,这个家怎么能支撑得起这么多。我希望奶奶的病会好起来,也希望我的弟弟能考上大学……不知道风筝会飞向何处,但我希望它能完成我的愿望。” 我怔住了,这是一个人内心深处多么真挚地呼唤啊!他的心中充满着无尽地牵挂与无奈!是对这个苦难重重的家庭的深切的爱,风筝寄托了他的感情,令这个想改变家庭困境却力不从心的人有了依托! 有时,爱不需要多伟大,只要心中充满对别人的牵挂,这同样也是爱,牵挂是无语的,就像风筝一般,即使无语,却能明白你的一切。它就像一个信息的传播者,或许某一天某一个能真正懂你的人会看到你的心声。 爸爸离开我去远方似乎没有多久,而我却感觉这一切又仿佛如此陌生,我怕下一秒就会忘记您那熟悉的面庞,不知你在远方一切都还好吗?天凉了,也要记得多加衣服……总觉得,有如此多的话说不完,每一次来电,你都会嘘寒问暖,就连我吃饱了没您也要问得一清二楚,我总觉爸爸比妈妈还唠叨,但我知道您在远方是无比牵挂我的,而我也一样,因为我们的心中都有着彼此! 真的:有时,爱就是如此简单! 如今在郊外凄凉的风拍打在我的脸颊,我也放飞一只孤寂的风筝,让它带走我的思绪,化作天空中的一黑点。然后,剪断线,任它们高飞,逃离天空的每个角落,来到您身边…… 孤寂的风筝永远不孤寂,只因我心中有您,有爱! 2. 写以篇以物为线索的作文 感悟亲情 亲情,就像迷茫中的一块指路牌,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亲情,就像一盏灯,照亮你应走的人生;亲情,就像一杯茶,可以温暖你的心灵.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妇女,但在她平凡的一生中,我看到了她不平凡的一面. 记得小学一年级是,我与同学一起在操场上玩.突然,我似乎被一股力量推倒,下巴撞在一块石头上.同学把我送到医务室,老师说要去医院缝针. 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放下手中的家务,以"超光速"冲到医院. 在病床上,我十分害怕.我看到医生正在摆弄一根针,顿时,害怕化作了无数泪水涌出眼眶. 此时,母亲跑进病房,拉住我的手,不停地安慰我说:"别怕,不会有事的!妈妈在你的身边,我会永远陪你!"我停止了哭声,转过头望着母亲的眼睛.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明亮,那么迷人.渐渐地,我进入了梦乡. 我只依稀记得,我躺在一个温暖的,结实的背上.它在轻轻地摇动着,就像一个摇篮,却没有把我吵醒. 醒来是,我已经躺在家里柔软的床上.此时,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是谁将一小勺甘露放进我的口中,是谁用关怀的眼神化解我伤口的痛.是她---我最敬爱的母亲. 虽然她问了我很多问题,我却没有回答.我不想让自己的说话声打破这时的宁静.我在想,如果时间能停留,就请让它停留在这一刻. 窗外,星星睁着眼睛注视着这里,月亮将最皎洁的月光洒进这个温馨的小屋.他们很安静,似乎也不想打破这份寂静. 亲情,旧像一颗蜜糖,给你甜蜜的味道;亲情,就像沙漠中的一汪清泉,可以在你困难时帮助你;亲情,就像一艘轮船,载着你起程远航. 亲情,就是阴云永远也遮不住的一片晴空! 3. 以物为线索 写人的作文 我最珍爱的一件物品那就是跟住我差不多十年的一台自行车,这台自行车它让我经历了不少的愉快,和欢乐,也活了一点点的痛. 在我七岁初开学了是我踏进学习的第一步,当时我是走路上学的.在上学路上见到大哥 大姐他们都骑着自行车上学,我很盼望有一辆,但是由于家里穷,买空卖不起这么多台,我们一家七口有五个孩子最小的就是我,现在轮到四姐了,不还有一年就轮到我了,我很期望这天快到,在这一年内我很努力的学骑,但总是摔下来,搞到膝盖都盍破了,经过多次的痛苦,开始慢慢的学会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年到来了,姐奶毕业了,准备升上初中要住宿,这辆自行车的主人就是我了,再也不会走路上学了,虽然自行车的速度不是很快,又比较难踏,但是我并没有怨过它,因为它是我最想要的车西,而且也是我最珍爱的五体件物品. 放学了,我准备回家,走到自行车旁看发现自得车的车轮入气中塞给人拿走了,车轮没有气我的朋友就跟我说"照骑上去不用怕坏的虽然有点碰,但是都没有没办法要回家很紧迫朋友又不是和我同路,当对我就不多想了只好被迫骑上车了,当我骑不久觉得很无奈看到车被石头搞到霹雳铛。..我实在太不忍心去对待它,最后还是下来推着它走虽然很迟回来家被父母责骂为何这么迟才回来,到了最后父母还是理解我了还表扬我,因为如果我再这样骑下去可能回来家那辆画的车轮变形了,又不能用下去了,如果换一个起码要几十块加上父母也没空起码要儿天才能骑它上学,我这辆自行车已经很久了不能硬骑下去了,如果撞上大石头那车就坏了,所以要轻于对待它,从此我就很小心的骑久不久给它清洁和修理,它一直陪伴我上初中了, 初中了,在与它离别的时候我真是舍不得,虽然一个星期有两天放假,但是离开它心里感到很悲衰有着怀念,见到他破摔好像很老了,我离开它也正好是它该休息的时候了。 我上学了不久,妈妈嫌它阻地方很久又不着用就把它卖给回收站了,汉我知事情后和母亲吵起来,从这一个晚上整晚都没有睡想了又想,直到早上看到母亲正在做早餐,我怀着道嫌的心理帮妈妈做早餐,这时候妈妈对我说:对不起儿子,把你想念的东西卖了,这时我回答母亲说”妈妈我对不起你,我是不该跟你斗气的虽然这车是陪伴我成长,但是我都想过如何处理它才是最合理它不可以再坚持下去,这么多年了,它的质量一年差过一年最后都是被氧化掉,妈妈你做得好,可以把他的肉体永远保存下来,它以后在大楼里,公司.餐厅等建筑上,它是永远保存下来了, 我可以放开了它,是因为它是我珍爱一件物品,让它永远的留下来,当我看到建筑物就是好像看看到我珍爱的自行车。 4. 写一篇记叙文 要有事物作为线索 怎么样才能很好的把握住线索 写好文 同学们普遍认为作文难,语文老师也觉得指导写作难。 难在什么地方呢?从学生的角度说,没有材料不知写什么,有了材料不知怎么写;从老师的角度说,不知怎么指导能将学与教两个方面的问题兼顾到,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在获得材料的问题上,以前讲得很多了,不再重复说了,有关记叙文写作的文体知识也分条谈过了。 这里主要从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方面提出些意见,这样指导会引起写作者的重视,对写文章有参考价值。 写好叙事写人的文章。 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难分离的,因为事是由人来做的,表现人离不开具体的事,所以说,任何叙事写人的文章都是为了写人,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归结看还是写社会风貌,是在写人。是有道理的。 一. 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 写什么?叙事指叙述各类事件,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表达内容。事,必须有具体的情节,情节是指事件的变化和发展经过,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内容。 一个完整的情节就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当然,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 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 怎样把握情节呢? (一)选择和提炼情节是重要的一步 选择、提炼有代表性情节,就是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 我们讲过生活中的素材是题材的基础,但题材(情节)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的结果。 情节的真实性、丰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素材为依据,从中选择、提炼出富有思想意义的情节来。这个选择提炼的过程也是你对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认识的过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 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难或考验面前表现得更鲜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关注,产生阅读兴趣。 一个“情境”描述、渲染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在此后,再来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对草地气候变化的情境描写,《小桔灯》中对小姑娘家境的描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 二. “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取材虽然是身边的一些小事,但生发出的意义应是深远的,这就是“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题材小,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 “尝一脬(pāo)肉,而知一镬(huò)之味,一鼎之调。”从锅里舀取一块肉尝一尝,可以知道一锅肉的味道,这一锅肉烹调的好坏。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我们同学们经历的多是小事,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体写,才容易写好。 “以小见大”的写法,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得深入,写得生动,表现出深刻认识。 如《藤野先生》选材小,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这些小事却能看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的诚恳,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菜园小记》选取的是在延安种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许多片断,可是“小”中见大,把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军民与困难作斗争的光荣传统表现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件珍贵的衬衫》从一件衬衫的小事,我们看出周总理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伟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于发现,注意搜集,积累。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 罗丹说的这种对“美”的发现,正是从生活认识中得来的,是挖掘出来的。没有收集到丰富的材料,怎么能有“精”,有“深”。 三. 选取若干材料,行文注意结构安排 1. 以时间为序 事件在一定的时段中发生、发展、变化,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个生命时段发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时间段;上课前、上课、下课后;一节课的时段等。 按照时序安排材料,发生在不同时段的事件(或片断),要标明时间的变换,给读者鲜明的时间印象和事物发展的状况。 2. 以空间转换为序 空间(或者说地点、环境)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间中,在空间中发展、变化的,因此,叙事离不开空间这个条件。 空间有比较大的地域,如洲际,有比较小的某个具体的城市、乡村、街道。 5. 顶碗少年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 你好,《藤野先生》课文答案如下: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顺叙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a“我”在东京b“我”在仙台c“我”离开仙台后 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 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答:(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6. 怎样写有线索的文章 怎样写有线索的文章 按我的理解来说吧 线索可以是明的也可以是暗的,一篇文章里可以有多条线索交织. 明线,可以是一种物体,贯穿全文,如<;小桔灯>;,就是用小桔灯这个物体串起全文.写作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同一个东西在开头中间结尾出现数次,用它来推进情节,渲染情绪. 也可以是一句固定的话反复出现.写作时可以有意识地把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地方重复,以强调突出主旨. 暗线,可以是一种情绪,一种行文的思路. 总之,一定要注意呼应和适当的反复,才能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7. 以物为线索的作文600字以上 《柳叶儿》 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我从上而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儿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山来-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2023-07-28 00:45:251
丰子恺手指阅读练习
qq2023-07-28 00:45:354
在什么地方能找到人民教育出版社6年级上册的教案
你要看你家住哪里了?如果北京的话,可以去西单图书大厦或者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前者书比较多,但是比较贵。后者比较便宜,应该可以打7.5折~8折。注:乘车路线:请参考“北京公交网”http://www.bjbus.com/index.htm2023-07-28 00:45:441
模仿送报少年写作文
1. 送报少年作文 放暑假时,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清早八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地赶上楼来。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门若没开,他就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若虚掩着,他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我曾与他聊天,得知他每天凌晨5时起床,为200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18000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一大截,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忙说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 儿子闻声从床上爬起,接过报纸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少爷做派很不满意。 八点多钟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的空调一直呼呼作响。每天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喝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一下,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的观念早过时了。”我说:“你看看人家送报的少年,每天5时就起床。” 儿子笑得更干脆:“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第一代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 这天8时刚过,送报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地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请您多包涵!”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一躬,便下楼去了……。 2. 《送报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的很准时。 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①(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 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 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的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②(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 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 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文中()中的2句话分别体现了送报少年的什么品质? 2、从送报少年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400字作文。 在3点之前答题的,都可得10分!答得好的,得20分。 3. 模仿 顶碗少年 写一篇作文 ①有句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不错的,对于我——人们都喜爱的功来说,我的母亲就叫失败,没有我的母亲挫败就没有叫做成功的我。但是让我遗憾的是,我的母亲失败却常常遭人冷落。 我被人们当作神一样的追逐首,呵护着,生怕我一走失他们就没有了依靠似的,因此,我被他们束缚着,甚至连看一眼母亲失败的时间也没有。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出门在外的孩子有哪一个不想回家看看自己的母亲呢?可是我就是不能去看母亲失败,我被创优产束缚着,自己的时间连片刻都没有。我只有在心里默默在念叨着我的母亲失败,我真不知道,在我不在你老人家的身旁的这些天里,你还好吗? 你还好吗?忘不了我是怎样从一样不懂事的小孩成为一个成绩显赫的名流的。在别人都不知道的过去,母亲,我经受了多少挫折,经历了多少磨难,都是你老人家教会我怎样面对。你说:“‘不受苦中苦,难做人上人"。孩子,天上不会掉馅饼,学会正确地面对所有的痛,努力吧,总会有收获的季节”。 就这样,在母亲失败你老人家的鼓舞下,我发奋图强,认真做事,终于取得了辉煌的事业。但却没有多少人看到我辉煌事业的背后我的母亲挫败给过我多大的力量!我的失败母亲啊!你被势利的人们遗忘,只有你的儿子还深深的记着你的好处,只是啊,他却不能前来看你,尽他应尽的孝道。母亲,你还好吗? 听一些好心的人说,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不但不尊敬你老人家,还对你破口大骂,把他们的无能全部归结到母亲你的头上,说什么碰见母亲你是碰见了丧门星。有的没有志气的家伙,还会因此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母亲啊,做儿子的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的那个难受颈就别提了。只想问问母亲,你还好吗? 失败母亲啊,什么时候你才能不被他们如此冷落呢?儿子也才能不担心你的生活呢? ②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似乎已成老生常谈,但行动和言语有时是不相一致的。当你的成绩单上出现“红灯”,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丧,别的一无所有?你是否意识到这失败之中有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呢!对此,每个人的回答肯定不一样!在此颇有必要谈谈:失败是成功之母。 世上少有一帆风顺的事,而失败却随时会有,否则,那些“发明家”、“文学巨人”的美名岂不轻易地落到每个人的头上去了?综观历史,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取教益,从而踢开失败这块绊脚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比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生的成功不计其数,—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他却并不以为这是个浪费,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这就是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他每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项项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之上的发明成果。失败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获;它既向我们指出工作中的错误缺点,又启发我们逐步走向成功。失败既是针对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然而,在现实中成功并不是失败的积累,而是对失败的总结与超越。如不认识这一点,就会导致“失败越多越成功”的荒谬结论。比如数学上有名的平行公理,从它问世以来,一直遭到人们的怀疑。几千年来,无数数学家致力于求证平行公理,但却都失败了。数学家波里埃终身从事平行公理的证明却毫无成就,最终在绝望中痛苦地死去。正当这个问题像无底洞—般吞噬着人们的智慧而不给予任何回报时,罗巴切夫斯基在经过七年求证而毫无结果时,找出了失败的原因。罗巴切夫斯基在屡次失败之后,总结分析了失败的前因后果,从本质上认识了这一问题,从而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一条客观规律,但真要把失败向成功转化由可能变为现实,还必须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科学的分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指导今后的工作,这样才算没有“白白”地失败。 4. 《送报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的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①(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的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②(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 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文中()中的2句话分别体现了送报少年的什么品质? 2、从送报少年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400字作文。 在3点之前答题的,都可得10分!答得好的,得20分! 5. 模仿顶碗少年写一篇写人作文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luò)金边红花白瓷碗,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1]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6. 模仿顶碗少年写一篇写人的作文 梅花颂 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那是一种在雪中才显得更加纯白的花,那是一种雪花压不到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 冬天,这四季中最没有生气的一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无边无垠的白,雪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仅仅能为这枯萎的冬天增添几分绿色的松柏,此时也被盖上了厚厚的雪被。 夏天的那些花儿们,此时也只剩下了枯枝烂叶。不再有了往日的娇艳,不再有了往日的富贵,不再有了往日了神气,他们那仅剩下的矮小的枝,也在雪被的压力下累得直喘粗气,只能悲哀的等待着死神的到来。 而此时,就在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这万物的哀叹声中,梅花出现了,就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她那高而细的枝干,丝毫受不到风雪的影响。傲雪临霜。在风雪中怒放,充满了豪情,挺立着,挺立着,任凭风雪的吹打…… 这就是我喜爱梅花的原因,坚强不屈。虽然冬天是那样的寒冷,以至于人们都懒得出门,然而梅花却在风雪中开着那小小的花,而这小小的花,所象征的精神,却远比那夏天中艳丽多彩的玫瑰,月季,牡丹高尚的多。 你看那梅花,像极了纯白的雪,只是那雪花融化之后,留下的只是一滩污迹,华而不实,虚假的很,而梅花,她是真真正正的纯白,有时还带着一点点粉红,她留下的,是似有似无的芳香。她的朴质与素雅,也不是常人能所及的。 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寒霜,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临霜的雪梅,真真切切的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顽强不屈,勇于拼搏,渴望着暴风雪的来临的那种精神,那种意志品质吗? 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它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同时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们! 7. 送报的少年 感想 今天我读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名叫《送报少年》。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放暑假的时候,给万老师家送报的人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万老师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的上楼来了。不管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将报纸塞进报桶。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漓的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的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时对万老师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分数录取线!”万老师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跃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万老师既高兴,又对儿子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八点多钟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的空调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的调换电视频道······万老师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就过时了。” 万老师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少年,每天五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里,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九点半时,才出现在万老师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伤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万老师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的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高高兴兴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万老师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开始,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万老师吃了一惊,问道:“为什么?”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少年向万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下楼去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觉到,送报少年每次都来得那么准时,虽然他有一次误点了,但是他非常害怕的对万老师说的这件事,从“嗫嚅”这个词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少年的心情非常害怕,万老师没有批评少年,而是说了一声“没关系”。万老师的孩子却接过报纸狠狠一摔,这是对他人的不尊敬,而且还训斥少年,可以想象,少年当时受了多大的委屈。 万老师的孩子表现得非常不好,早上8点多钟才起床,得让家长千呼万唤才洗漱,然后靠在沙发上啜饮牛奶,还调换着电视频道,还说自己是天之骄子,我看他天之羞子都不如。 这两个少年的差距是可以弥补的,只要万老师的孩子对少年和善一点,少年对他也和善一点,这样就可以弥补过失,他们俩也会成为好朋友。 读了《送报少年》一文,我心潮难平,震动很大,尤其是最后几句:“我被北大录取了,明天去上学。”我想:当时那位儿子听后,心中一定也是怦然一震,目光显得十分诧异。因为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位与自己同龄的送报少年居然能够考上北大!而自以为是的他,却只考上了邮电大学。 我佩服送报少年,因为他淳朴、孝顺、自力更生又充满阳光;而那个儿子却恰恰相反,他自私自负、盛气凌人、好吃懒做,考上了个邮电大学就沾沾自喜,居然还认为自己是新世纪第一代天之骄子呢,真是笑话! 说到了儿子,我想到了自己,我何尝不像那个儿子一样,十分自私又好吃懒做。 有一次妈妈正在看新闻联播,我看了看时间,对妈妈说:“妈妈,我要看动画片!”妈妈说看完国际新闻吧,我不容分说,一把夺过遥控板,把电视调到少儿屏道,还惬意地躺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抖抖脚,喝着酸牛奶,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电视,完全不顾妈妈的感受。 还有一次,我埋怨爸爸为什么不买油条,他说:“上班要迟到了!”但我却说:“那么迟到好了吧!只要我不迟到,就可以了!”爸爸听后勃然大怒,狠狠的批评我,我“哼”的一声,便气愤地跑开了,心中满是不服气。 当我读了《送报少年》一文以后,幡然醒悟,怎么能这样自私?再不能这样自私!我决心克服缺点,学习送报少年,做一个淳朴孝顺、自力更生的人! 8. 《送报的少年》的阅读题 那个原文自己去看 1.写出少年送报要吃的苦,为后 *** 铺垫。 2.写出少年为送报吃了很多苦,但仍旧快活、朴实,体现少年的耐吃苦及心态好的精神。 3.谦虚、礼貌、勤奋、认真朴实、体贴孝顺、有志气抱负的人。 4.以这个人物形象与送报少年作对比,用现代社会面对身份地位的卑劣偏见倾向,反衬那些平凡无华,却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5、震惊的表情。 万老师:“你看看人家那个送报的少年,不仅考上了北京大学,暑假里还帮家人送报纸,可你呢?每天就知道在家里享福,以后要向人家学习!” 儿子:“妈妈,我知道了,以后我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先那位少年学习,做一个勤奋好学,有志气的人。”2023-07-28 00:45:501
赵丽宏的 简介
作品《与象共舞》被列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7课。作品散文 《山雨》 被列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课。作品散文 《顶碗少年》 被列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课,他 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国大陆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语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 著有散文集 《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 、 《生命草》 、 《维纳斯在海边》 、《学步》(北师版课本中有)、《爱在人间》、《诗魂》、《赵丽宏散文选》、《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心画》、《鸟痴》,2023-07-28 00:46:1114
华东师范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华师大走出来的名人很多吖。今天我就介绍最广为人知的两个人吧~刘翔 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追平世界纪录,在2006年在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以12秒88破世界纪录,在2007年大阪田径世锦赛以12秒95夺冠。曾被授予“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011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大奖,中国体育广播杰出贡献奖 ,“五一劳动奖章”荣勋。虽然刘翔已经退役了,但他创造出来的辉煌将永远留在历史上,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董卿(我的女神吖) 1973年11月17日出生于上海。是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先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9届本科班和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硕士研究生班。赵忠祥曾这样评价她:“董卿是一位很优秀的主持人。董卿主持节目,我对她的评价是8个字:端庄、得体、大气、知性。”2016年,由董卿主持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综合频道首播。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官,中国日报网数据显示,收视率排在了实时的第一位,收视率破1,市场份额远远的超过了第二名30%。通过这档节目,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董卿,发觉她的另类美,让董卿更新了既有的形象,引起了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讨论,也让董卿再次“火了”,成为了“网红”。 2017年,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开播,在电视行业工作22年的董卿不仅是节目的主持人,还第一次担任了制作人。 这档节目是董卿从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之作。首期播出后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3分。 感谢您的阅读~2023-07-28 00:46:4514
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阅读答案参考
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并不在于作者告诉你什么,而是因为读书使你积极思考。在作者的书里,你的想想在书里驰骋,你的思考有可能比作者的文笔更好,更详细这样一来你不仅从书中了解世界,体验作者的生活,你也会重新认识你自己。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 阅读答案 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 刘继荣 女儿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号。久而久之,便有了“23号”这个雅号。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中秋节 ,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 说说 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十二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①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 故事 ,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 面相 觑。丈夫的神情,极为尴尬。 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我和丈夫,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 唱歌 ,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 方法 ,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 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②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那一刻,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 小题1:结合上下文,品味文中的两个划线句,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小题2:文中插叙了为女儿的成长“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 文章 中的“女儿”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 小题4: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文中“我”的女儿却“不想成为英雄,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读完全文,你赞成哪种观点?结合本文说说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0.5分),生动形象地(0.5分)写出了女儿富有爱心、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写出两点品质就给1分)。②运用动作描写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1点得0.5分),生动形象地(0.5分)写出了“女儿”织毛线时的情状,表现了她丰富的生活 爱好 及对生活的热爱(每点0.5分)。 小题2:(4分)交代了女儿性格和志趣爱好形成的原因(是“我们”不忍心用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代价去换取女儿学习成绩的提高)(1分),暗示了“惟有读书高”的 教育 理念对孩子身心健康带来的摧残(1分),同时在文章中运用插叙的顺序,是行文情节起伏,富有变化(1分),更增加读者阅读的兴趣(1分)。 小题3: (4分)女儿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从中秋聚会,女儿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车行受堵,女儿用层出不穷的笑话给车里的人带来快乐;在学校女儿成为同学最欣赏的人,都可以看到女儿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女儿还是一个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人。女儿的志愿,只是做一个平凡的幼儿教师和家庭主妇,这看似堕落的志愿,正包含着女儿行事低调、心甘情愿作幕后英雄的品质。此外,女儿能剪出各种小动物让孩子们高兴,能想办法解除同伴们的纠纷……这一切,都显示出女儿的聪慧、能干。女儿可能不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但却有着阳光的心态、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大气、包容和爱心。(写出两点品质并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只写女儿的品质,不联系文章内容得一半的分数。语言组织拖沓而不通顺,扣0.5——1分) 小题4:(4分)示例一 我赞成拿破仑的观点(0.5分。若只写“我同意”“我认为正确”不给分。)。因为人是需要努力方向的,确立伟大二崇高的目标,能不断促进自己向更高的境界努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古往今来有志之士的追求。(言之成理给3分,出现错别字没错1字扣0.5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示例二我赞成女儿的观点。因为人世间需要有英雄,更要有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评分标准参照上题。) 小题1: 试题分析:做妈妈”表现了孩子天真、富有想像力和爱心,第三句中“星星点点的花蕾”暗指孩子有许多不易被人发现的闪光点,孩子的平凡中也现出“美丽”来。 小题2: 试题分析:此插叙富有深义,根据语境(孩子学生成绩不好,人际关系好,生活能力强)可以理解父母的做法对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含蓄的批判了当前的教育“只重要成绩不重要能力”“只重要学习不重要生活”的怪像。 小题3: 试题分析:文章中有大量的细节可供分析,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侧面描写(老师的话),孩子的兴趣广泛,富有爱心,生活能力强是不难看出的。“结合内容”,就是要对人物每一“特点”从文中举个例子简述。 小题4: 试题分析:“结合本文”,那么就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引用的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是很有道理的,不是人人都能当英雄,鼓励别人当英雄也是一种付出,自己做欣赏者也是快乐幸福的。 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阅读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 201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 掌声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 2012浙江卷高考作文题: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 《欣赏是一种善良》的阅读题答案 ★ 语文名著复习宝典,经典收藏! ★ 顶碗少年阅读题答案现代文 ★ 顶碗少年阅读答案 ★ 《顶碗少年》阅读答案 ★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AB卷)(答案)2023-07-28 00:52:071
渡船阅读题答案现代文
阅读,是小时厚重的书包;阅读,是潜心钻研的功课;阅读,是人生厚重的足迹;阅读,是豁然开朗的智慧;阅读,是搏击浪沙的力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渡船阅读题答案现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渡 斜阳西下,草长莺飞。水光潋滟中,一江绵延,反照着天际火红的晚霞。 渡口处,木船横斜。 江边芦苇如密密丛林。蓦地,“扑喇喇”从芦苇丛中飞出几只水鸟,如受惊吓般,停落水面时兀自惊慌地左顾右盼。江面被冲荡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夕阳随着水波不停地跳跃着。 柱子的唇角有了笑意,张开眼,站立起来,把篙子撑入水中,一使劲,船就靠近了岸边。 岸边,却没有了往日欢快迎接自己的婉儿。 想到婉儿,柱子嘴角的笑意更浓了。“我们俩来拉个钩吧,爸爸,你要努力摆渡,婉儿呢,要勤奋学习,做个出色的好孩子。” 一年又一年,柱子像漂在水面的浮萍。婉儿读三年级了,每年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可今晚的婉儿却一直蹙着眉头,一言不语。 柱子定定地看着默默的蜿儿。婉儿也默默地看着疑惑的柱子。“爸爸,我再也不要看到你在河上漂了,我不要别人说我爸是傻帽儿。”婉儿搂着父亲的脖子痛哭起来。 柱子愣了,从女儿伤心的眼神里他读出了生活对她的伤害。 柱子的心蹙缩起来。是啊,祖孙三代,苦守住那份承诺,任凭世事变幻。看着儿时的玩伴一个个飞出了山坳,听着摆渡人不无善意的揶揄,自己又能说些什么呢! “爸爸呀,干什么都好,你就不能丢下那破橹吗?”柱子的心在流血。婉儿都三年级了,自己到底给了婉儿什么呢!一句呼唤,就丢下滚烫的饭碗;一声招呼, 除夕 夜就剩下婉儿娘俩…… 婉儿的哭声让柱子揪心…… 为了一纸承诺,爷爷在河上漂了四十载;为了一纸承诺,父亲的青春也泡在了河里……而今,眼见着一座座楼舍平地而起,自己又接过了这把磨得光滑的橹…… 烦恼、苦闷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泼过来,将心淋湿。 柱子一声不吭地坐在孤舟之上,红红的烟头在黑夜中泛着微弱的红光。碗儿迷茫的泪眼,还有妻儿在田野中孤独劳作的身影…… 人生的赛跑,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生命的日子里, 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 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光,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痛苦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 免费摆渡,也许真的“很傻很天真”,柱子有些踌躇。可就是这把橹啊,延续了父辈的承诺。 模糊中柱子听到对岸有声呼唤…… 对岸很近,不到半支烟功夫,船稳稳地泊近岸边。 抬起头,不知什么时候,一轮皎月给大地洒上一层银辉。 人啊,无论生命怎么短暂,或者漫长,无论人生怎么坎坷,或者颠簸,都应该有一只摆渡的船。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答: 2.结合 文章 内容, 说说 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3.“柱子愣了,从女儿伤心的眼神里他读出了生活对她的伤害。”生活对婉儿造成了哪些伤害?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3分) 答: 4.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答: 5.综观全文,文章以“渡”为标题,有哪些含义?(3分) 答: 答案: 1.柱子坚守承诺(1分),免费摆渡(1分)。 2.柱子是一个坚守承诺(诚信)、富有爱心、勇担责任的人。坚守承诺如文中“为了一纸承诺……自己又接过了这把磨得光滑的橹……”;富有爱心如文中“一句呼唤,就丢下滚烫的饭碗;一声招呼,除夕夜就剩下婉儿娘俩……”勇担责任如文中“模糊中柱子听到对岸有呼唤……对岸很近,不到半支烟功夫,船稳稳地泊近岸边。” (答出坚守承诺得1分,结合内容分析得2分。若只答富有爱心、勇担责任且分析合理只得1分。) 3.生活让婉儿伤心、孤独、贫穷——“伤心”句如别人说她爸是傻帽儿;摆渡人不无善意的揶揄;一句呼唤,就丢下滚烫的饭碗;一声招呼,除夕夜就剩下婉儿娘俩;“贫穷”句如眼见着一座座楼舍平地而起,自己又接过了磨得光滑的橹;“孤独”句如婉儿迷茫的泪眼,还有妻子在田野中孤独劳作的身影。 (对应三个要点并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一个要点得1分。) 4.环境描写(1分),借“黑暗”形象地写出了柱子内心的烦恼、苦闷(痛苦的挣扎)(1分) 5.一语双关、揭示主题。(1分)既指柱子摆渡船(1分),更指柱子经过痛苦的挣扎后生命的升华——一份生命的承诺,一场心灵的涅槃。(1分) 渡船阅读题答案现代文相关文章: ★ 外婆的渡船阅读练习及答案 ★ 搭桥阅读题答案现代文 ★ 《摆渡老人》阅读答案 ★ 《对岸》阅读答案 ★ 八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古诗文提纲 ★ 2020高三语文复习方法总结归纳 ★ 顶碗少年阅读题答案现代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会合作》优选教案 ★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阅读答案现代文 ★ 经典话题作文题目汇总2023-07-28 00:52:141
关于《顶碗少年》的资料,马上急用!!各位请帮忙
工会积极解决经济斤斤计较2023-07-28 00:52:245
《顶碗少年》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顶碗少年》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顶碗少年》读后感1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书,但是我最喜欢的书是一本叫《顶碗少年》的书。文章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一位少年在剧院里给大家表演顶碗。第一次,碗掉在了地上,但他不失风度地朝大家鞠了一躬。第二次,他还是失败了,但是他还是没有灰心,像第一次一样,还是不失风度地朝大家鞠了一躬。第三次,他成功地把碗给顶起来了,那一刻,他微笑着看着大家,而台下呢,则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文中的顶碗少年在经历了两次失败后,终于,在第三次到达了成功的彼岸,这正应征了那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没错,不论什么事,有了失败才会成功,这是无可厚非的真理。 在现实生活当中,因为我的体育成绩很差,每次考试只有良,所以妈妈让我在家里练习体育,一次,我练习了投篮。第一次,我没有投进去。第二次,我还是没有投进去。我又点灰心了,垂头丧气地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不打算投了,可是,我想起了那个顶碗的少年,他不是也是失败了好几次才成功的吗?只要我努力练习,我就一定会投进去的!于是,我重新拿起了篮球,朝篮框里投去,这次,我只差一点点了。于是,我再拿起篮球,又把球向篮框投去,这次,我成功了!这一刻,我真正地体会到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含义。 是的,只要你努力了,你就一定会成功,不要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而垂头丧气,你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 《顶碗少年》读后感2 “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的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在搏一下,也许就能可见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在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炎热的夏天中,在搏一下,一定会迎来一丝凉风。这就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发。 【顶碗少年】这篇文章记述了一位少年敢于拼搏,经过一波三折,最后取的成功,出色的完成了表演的故事。 文中有三处情节打动了我。第一处是“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叠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以的观众都惊呆了。有的青年大声吹起了口哨。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的微笑着,不失风度的向观众鞠了一躬。”这的确是一个不到的失误,但是顶碗少年面对观众的嘲笑,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礼貌的向观众们深深地鞠了一躬。顶碗少年的这种镇定、礼貌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第二处是“顶碗少年开始第二次顶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那一叠碗 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少年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顶碗少年尝试了第二次顶碗,虽然没有成功,但表现出顶碗少年的敢于拼搏。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我为世界有你这样的人而感到骄傲! 一处打动我的是“当那叠碗有剧烈的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是啊,如果顶碗少年不坚持下来,成功的机会根本没有,但是他敢于拼搏,才能取得成功。这就是真理! 文中的顶碗少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是那些遇到观众的嘲笑就灰溜溜的下台的弱者,而是个敢于拼搏,遇到困难镇定自若的强者! 《顶碗少年》读后感3 这个星期,我学习了《顶碗少年》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上海大世界看杂技表演。一位少年表演顶碗的杂技,他接连两次都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第三次在一位白发老者的鼓励下,他最终获得了成功。 这篇课文让我明白:应对挫折时要勇于拼搏。文中少年虽然开始两次都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没有退缩,没有因为观众说演下一个节目而不坚持继续。少年的勇气让我很感动。 人总会遇到一些困难,经受各种各样的挫折的考验。英国的贝克说过,困难是一个严厉的导师。是的,仅有经历过困难之后才能体会到战胜困难的乐趣和得到成功的经验。一个不怕困难,知难而上的人,在经历困难时勇于拼搏,把困难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就能够从拼搏中获得经验,登上成功的高峰;而一个懦弱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只明白退缩,不敢去应对困难,让困难成为自我迈不步过去的一道坎、一堵墙,最终将一事无成。 顶碗少年的故事使我想起了居里夫妇的事迹。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弄到一顿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在没有专业仪器的困难面前,他们凭借着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在三年又九个月后他们成功提炼出了0。1克纯镭。表演杂技和做科学研究的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在困难面前不要轻易放弃,要用于拼搏,仅有经过拼搏,失败才能成为成功之母,否则,失败永远只是失败。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向顶碗少年学习,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勇于拼搏吧! 《顶碗少年》读后感4 在星期五时,我阅读了《顶碗少年》这篇文章。 这篇课文让我的情绪时而愤怒,时而紧张,时而开心,时而着急。我相信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当时的心情跟我是一模一样的。 文中讲的是,在露天剧场的杂技表演中,有一位英俊的少年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出场了,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羡慕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头顶上摇摇晃晃,想跳摇摆舞似的,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他挑战了一组高难度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人一会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的身体上,是很难再保持平衡,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他失败了,他把金边红花白瓷碗给摔在了地上,可他并没有放弃,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然后一切重新开始,他还是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高难度了,两人叠在了一起,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的平衡,渴死已经来不及。碗,又掉了下来。 他又失败了,观众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当少年正准备下台时,一位白发老者走到舞台上,在他的鼓励下,少年有重获了信心,第三次,他成功了,全场想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读完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努力去克服,要想这篇课文的少年一样,坚持不懈,成功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 少年的坚持不懈,把我深深地打动了,是啊,人的成功不就在于坚持、努力和自信吗?所以,如果失败了就再重新爬起来,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什么事都那么成功。 《顶碗少年》读后感5 《顶碗少年》这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生活中我们不管遇到了多大的挫折,也要再接再厉永不放弃,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这篇课文中那个少年面对两次失败,还是坚持不懈、敢于尝试。他的这种精神我们都应该学习。读完这本书使我想起了一件事。 那是在三年前的一天,这一天家里刚好来了客人,我和弟弟在家门口玩的时候突然几辆自行车呼啸而过,当时我们羡慕极了也崇拜极了。于是便把家里的两辆自行车给搬了出来。虽然家里有自行车但是我和弟弟都不会骑,当我们开始骑的时候本以为要歪了突然一只大手拯救了我,当然那个手不是别人的是一位大哥哥的,他是我们家的客人。但是他和我俩不一样他会骑自行车,于是我们便央求他。他答应了,但是骑着骑着我突然摔倒了当时心想:不失败怎么会成功呢。再次骑上自行车,骑的时候颤颤巍巍,果然不出所料啪的一声又摔倒了。 于是便对自行车产生了恐惧,生气道:不学了,谁爱学谁学。那位大哥看到说:“不要轻易放弃,科学家在做实验的时候100次的机会他失败了99次可是第100次他没有灰心他还是抱着希望。而你只失败了两次,别人失败了99次都没有灰心而你就两次你好意思吗。”听了他的话两耳发红,于是重新骑上了自行车心里不再有恐惧不再担心,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敢于尝试,不轻言放弃,才能成功,同时让我想起了一句人生格言,“失败乃成功之母”。 《顶碗少年》读后感6 读了《顶碗少年》我体会到那位英俊的少年遇到坚持不懈。我佩服他的坚持,他的顽强,我更佩服他的勇于拼搏…… 文章讲了那位顶碗少年头顶着一大叠碗。碗在头上总是摇摇晃晃的,在第一次高难度动作时,那叠碗掉了下来,有的观众吹起了口哨。在第二次顶碗时,那位少年歉疚地鞠了一躬,可是那碗像故意捣乱一样又掉了下来。第三次顶碗,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少年再次登台演出,这一次,表演成功了,热烈的掌声又响了起来。 那时少年失败后,又是怎样想的呢?在我看来,他心里必须在想失败乃成功之母,必须要再试一次! 在我的生活中,我发生过一件事,也像少年那样坚持不懈…… 记得那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小区里的小伙伴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超级酷炫,我禁不住诱惑,便快速地回到家,放下书包便对妈妈说:“妈妈,我想买一辆自行车,学骑自行车。”妈妈严肃地说:“不行,但只要你答应买了车坚持。”我开心地说:“耶!我能够做到!”买了车以后,爸爸在后面拉着车,我就慢慢地骑,我对爸爸说:“爸,能够松开了。”不一会儿,“啪”我一不细心,摔了个狗啃泥。那时,我的膝盖流血了,疼得我咬紧牙齿,我有点灰心了,但我还是抬起了自行车,让爸爸拉着,又松了,摔跤这件事又重现了,我便对爸爸说:“不学了!”爸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再试一次。”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在最终一次学会了骑车,那时我十分开心。 在那件事过后,我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不要怕辛苦,只要敢于拼搏,成功总会到来的! 《顶碗少年》读后感7 每个人都有难忘的小事,正如坚持不懈的类型。 《顶碗少年》说了作者想起一件小事:他二十多年前在上海大世界看杂技表演,一位英俊的少年,进行顶碗表演,他第一次表演时,碗竟掉了下来。第二次在表演时,还是失败了。许多人要求少年下场,但少年鼓足勇气,还是继续表演。这一次,他集中精力,终于成功了,全场为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是呀,不坚持又怎会知道能否成功呢?那位少年不也成功了?坚持是所有人的生命之恒所在呀!我曾因为挨到了一顿骂,是我顿时明白了,坚持的效果所有人都会见到的。 五年级的一个国庆长假,老师让我们背古文,一共七首,一天一首。我认为一共七首,以后一起背也不迟啦,就没理会它了,先写一大堆写的作业了。我早早写完作业,剩下五天我光玩,把背书完全忘了,本来就不熟的古文,更忘得一干二净。假期的最后一天,我正在看电视,厨房里的爸爸突然问:“你作业写完没有,还有背的也是?”“写完……”我想起未背完的古文,突然沉默,不敢再看爸爸了。爸爸看出什么端倪,便一直追问,直至我说出那六首古文的下落。他的脸十分阴沉:“怎么这样?你老师叫你背,你却没有坚持下来!知道吗,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古人成功之人,全是因为坚持!你太让我失望了,要坚持不懈啊,你不明白么?!”说完,他把书拿来给我,要我把它背完,事到如今,还不是我自己不够坚持! 哎,坚持这种事,不是说说就行的,应要牢记,时时挂在心底。要不断努力,才能得到应有的礼物,譬如,那位少年就得到了观众的掌声啊! 《顶碗少年》读后感8 读完了《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在社会中,不正是有许多像顶碗少年这样经过了失败,却又一次从头来过,继而走向成功的人吗?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拥有“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的勇敢向上的精神。 例如我在生活中就遇到过这样的人。我的表哥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在生活当中,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像对时间的规划,他一丝不苟地对待,什么事情应该做多长时间,怎样才合格等等。但是,有一次,他练字时,那个“燚”字他总一写就大小与其它的不一样,因为毛笔嘛,多多少少有一些难处。他向家人现场写的时候,写了个“燚”字,可能是有一些紧张吧,刚写几笔,就写歪了。他便扯了那张纸,重新开始,他又在那里想了一会儿,提起毛笔,认真地写了起来。但是没过一会儿,就又写到了“燚”,开头还好。“咳!”他轻轻捶了了桌子“怎么会呢?不应该呀?”他低着头,一会练练字,一会儿搔搔头,家人都去安慰他:“没关系,不就是一个字错了吗?没事啊!”但表哥却转过头来,坚定地说:“不,我还要再来一次!” 他又把笔、墨纸拿到课桌上,一笔一画地定地来,家在旁边看着。表哥的头上冒着汗珠,每个字写完之后,他都他细观察一下,看看是不是很好,尤其是写到“燚”字时,他每一笔都要细细琢磨一下才下笔。终于,在表哥的认真和努力下,那张字终于完成了! 在看过《顶碗少年》这篇文章后,我决心一定要学习顶碗少年和表哥这样的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继续努力,走向成功。 《顶碗少年》读后感9 昨天,我们学了第四课《顶碗少年》,那位顶碗少年的坚持和勇气,令我深深感动,让我也在心里为那位少年鼓掌。 这篇课文先详细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揭示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教育我们要敢于面对挫折,大胆拼搏,不能轻易放弃。 文中的顶碗少年便是这样,面对二次失败的表演,他并没有放弃,他向观众深鞠一躬,继续沉着冷静地进行表演,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顶碗少年的表演终于成功了,全场的观众都为他喝彩,都为他的勇气和坚持为之敬佩和感动,少年的表演让我们明白:只要大胆拼搏就能成功。 生活中,也有这样坚持不懈的人,他们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我的同桌刘越的成绩在班里算不上好,特别是数学。有一次我们在做数学题,随着“沙沙沙沙”笔尖与书本轻微摩擦的声音,我们都做完了,答案都是一样的:3000,而只有刘越一人同我们不一样,她努力思索着,我说:“要不你看一下我的吧!”刘越摇着头,继续在草稿纸上算着,经过二三次的失败,刘越终于算对了,那一刻,我从心底里深深的敬佩她,她虽然成绩不太好,但是她的坚持不懈却是我们每个人值得学习的,她让我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人生的路途上总是困难重重,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敢于再试一次,也许你这一次的尝试便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顶碗少年》读后感10 今日,我们上了一篇课文,令我难以忘怀。那就是赵丽宏写的文章——《顶碗少年》。 这篇课文是作者二十年前的事,给我们讲述了一位少年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表演顶碗杂技。在简便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 在那里我体会到了少年的努力,可是好景不长,少年出现了失误,台上没有慌乱。再来一次,又掉了…… 少年也准备放弃,一位老者走到了少年跟前对他说了一两句话。我想这必须是对少年鼓励的话。少年听了,他又侑信心了,决定再博一下。果然他成功了,获得了观众们暴风雨般的掌声。 这也让我看到了少年身上的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 他不畏惧自我的失败有多么尴尬。不丧失信心,只要在拼搏一下,面前的天空必须会出现彩虹。 晚上,我独自在家做数学作业。前面的题目很简单,我做起来十分简便。可是到了最终一题,我做不来了。当我正准备放弃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早上学的《顶碗少年》中那少年,在大庭广众之下,连续出现了两次失误。他也不放弃,到了最终,最终成功了。 我也应当学那位少年一样,不放弃。我又拿起作业,冥思苦想,最终“柳暗花明又一村”。 没有错,失败乃成功之母,见到了失败也必然有成功!一句歌唱到:“不经历风雨,怎样见彩虹!”对,只要自我努力了,花费了心血,面前就必须会有彩虹! 《顶碗少年》读后感11 这个星期,我学习了《顶碗少年》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上海大世界看杂技表演。一位小少年表演顶碗的杂技,他接连两次都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第三次在一位白发老者的鼓励下,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这篇课文让我明白:面对挫折时要勇于拼搏。文中小少年虽然开始两次都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没有退缩,没有因为观众说演下一个节目而不坚持继续。小少年的勇气让我很感动。 人总会遇到一些困难,经受各种各样的挫折的考验。英国的贝克说过,困难是一个严厉的导师。是的,只有经历过困难之后才能体会到战胜困难的乐趣和得到成功的经验。一个不怕困难,知难而上的人,在经历困难时勇于拼搏,把困难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就可以从拼搏中获得经验,登上成功的高峰;而一个懦弱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只知道退缩,不敢去面对困难,让困难成为自己迈不步过去的一道坎、一堵墙,最终将一事无成。 顶碗少年的故事使我想起了居里夫妇的事迹。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弄到一顿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在没有专业仪器的困难面前,他们凭借着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在三年又九个月后他们成功提炼出了0。1克纯镭。表演杂技和做科学研究的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在困难面前不要轻易放弃,要用于拼搏,只有通过拼搏,失败才能成为成功之母,否则,失败永远只是失败。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向顶碗少年学习,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勇于拼搏吧! 《顶碗少年》读后感12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做《顶碗少年》。读完之后,对我很有感触。这篇课文写了顶碗少年失败了两次,最后一次成功了。第一遍读我还觉得有点好笑,可是,第二遍读的时候,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顶碗少年第一次失败时,他深鞠一躬之后重新开始;第二次失败时,他镇定之后在鞠一躬;之后,一位白发老者跟他说了几句话,然后他开始了第三次表演在这一次——他成功了!我真为他感到自豪!因为他战胜了自己心中的紧张与恐惧,经过了两次失败,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一位英俊的少年,三次扣人心弦的表演。面对失败,顶碗少年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选择了坚持,终于获得了成功。人生需要拼搏,拼搏的过程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我们应该和顶碗少年一样,无论背负多重的责任,面对多大的打击,都不能轻言放弃! 顶碗少年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以前学滑板的事。有一次,妈妈叫我滑着滑板上坡,我跳上滑板,双脚用力滑动着,可是滑板不给力,反而往后退,害得我摔了个狗啃泥(我那时候是新手嘛)!第二次试,我先助跑一段然后再上,我的动作完全正确,可是力气不够,还是摔了个四脚朝天。事不过三!再来一次!我就不信邪了!我小宇宙爆发读《顶碗少年》有感庄展博,冲了上去,可是——就快要过的时候,一块大石头把我的滑板给绊了,“哎啊!”我又和地板来了个零距离接触。我扔下滑板,对妈妈说:“上坡这么难!我不想再学上坡了!” 现在,我一遇到难事,就会想起顶碗少年,然后努力把这件事做好。那句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顶碗少年》读后感13 在我读过《顶碗少年》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文中那个少年顽强的意志力,使他克服了所有困难,使他敢于挑战挫折,从那里摔到从那里爬起来,他的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但是假设他第三次失败,以他的性格,他会这么做:首先他会向观众深深地鞠上一躬,表达对观众深深的歉意,然后走下舞台,不伤心不气馁,研究一下我为什么会失败,最后终结失败的原因,再反复的练习,最终得心应手,恢复自信心,下次再来,不让观众再次失望。既然说到观众,我就会想起以前看过的电视中播过的一个片段:一个演员,因为不小心失误,而观众对他冷嘲热讽,不给予鼓励,这种情况还历历在目。如果我是一个观众,面对这种情况,我肯定会这么说:“你能行的,不要紧张,不要管有多少观众,要把你所长的展现给大家看,证明你能行的。” 最后,我想说:“不要逃避挫折,而要向它挑战,人生不可能没有挫折,只有敢于从挫折中爬起来的才是强者。做为观众,我们应当做到不能对观众冷嘲热讽而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因为他们能在舞台上出现已经要很大的勇气,而你对他们的勇气进行打击,而自己又不能站在舞台上,这种人是最瞧不起的!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为了表演花了多少工夫,节目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我想告诉大家:人要会拼搏,说不定在你的努力之下,得到的就是成功。 《顶碗少年》读后感14 读了《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我对少年的举止感到非常惊讶和钦佩。文章写了顶碗的少年在给观众们表演顶碗杂技时,失败了两次,但是,他没有因为两次的失败、观众的嘲笑和讥讽而放弃,最后,终于在第三次顶碗表演时成功了。 读了这篇文章,少年精湛的技艺以及他不折不挠、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是啊,正因为少年不折不挠的坚持和在逆境中表现出的坚强,才会使少年最终的表演成功,而不是被迫下台。这让我不由得想到小时候玩多米诺骨牌的事情。那时,爸爸常出差,每次回家总会给我带一样惊喜。一次,爸爸从石家庄回来,给我买了我最喜欢的多米诺骨牌,看着花花绿绿的小方块,我却不知该怎么玩。爸爸就给我讲了骨牌的摆法和骨牌推倒后产生的连锁效应。我便迫不及待地摆弄开了,可不是因为有的间距太近,没等我摆完就倒了,就是因为有的间距太远碰不倒,反正,玩了好长时间都没有出现爸爸说的连锁效应,我急的脸红脖子粗的,问爸爸是不是买了假货。爸爸笑着跟我说:“做事首先要守规则,然后还得有耐心,不断地坚持,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玩也是这个道理。”在爸爸的指导下,我按照规则,又耐心地认真摆放了一遍,在推倒它的一瞬间,我终于看到了我期待已久的骨牌效应,我的游戏成功了。 是啊,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就要学习顶碗少年的那种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不折不挠、耐心坚持,这样我们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顶碗少年》读后感15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本单元我们学的五篇课文都是围绕自强不息的主体来写的,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十九课的《顶碗少年》。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二十多年前,作者看杂技表演时,一位少年表演顶碗,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终获得成功。我想:这位少年应对两次失败都没有灰心,顽强拼搏,最终取得了成功,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而我,平时做作业时,一遇到什么难题,就去问哥哥,从来没有一个人静下心来慢慢思考,真是让我羞愧难当啊!当我读到一位矮小结实的老者从后台抚摸着少年的肩胛,嘴里轻轻说了些什么时,我想,老者必须是说:“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要轻言放弃,当我又看到: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也跟着喊了起来时,我想:那些观众也太没有素质了吧!那位少年也不想失败啊,我们应当对失败者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宽容。 这篇课文中,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人生是搏斗的一生,仅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博一下也许就能看见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博一下,必须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段话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如果你不怕困难,勇敢地向前,必须会取得成功。写到那里,我想起了一句话:众里寻他见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即使在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在再拼一下,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这便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2023-07-28 00:52:411
“顶碗少年”这篇文章的作者介绍、中心思想、如何分段以及它的段落大意。
小学语文第11册第三单元教材教法介绍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下去,往往就会取得成功;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诚挚的帮助会使困境中的人铭记终生. 2,通过朗读,默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进行概括. 3,能说出或者写出自己读文的感受 9 顶碗少年 一,教材说明: "我"多年前观看过的一次演出:一个少年表演顶碗,前两次均告失败,但是表演者并不气馁,最后终于获得成功.这件事情给"我"一个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回忆二十年前发生的事,可见启迪之深. 二,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其中"屏"为多音字)及新词语,认读2个字.会读并且能够正确书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成功.(难点)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4,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者生活实际,体会"我"所受到的启迪.(难点) 5,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 ,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三,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理解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可这样设计:那位同学观看过杂技表演 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观看表演时你有哪些感受 (有条件可播放顶碗杂技表演录像.也可出示图片)图中(录像中)的少年在表演什么杂技 教师适时介绍,顶碗杂技需要演员头顶一叠瓷碗,并做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身体要保持平衡,不得使碗掉下来,才能使表演获得成功.今天,我们就来观看一次顶碗杂技表演吧! (二)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阅读,交流,汇报) 本篇课文通俗易懂,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会很容易初步了解到这篇课文写了一位顶碗少年经历了两次表演失败后,第三次终于获得了成功. 2,抓住重点句,深入理解. 作者把这场顶碗表演形容成"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请你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能看出这场演出是惊心动魄的语句,体会着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场演出是惊心动魄的 为什么 3,学生自主学习,汇报交流,读中感悟 在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对少年,观众的描写,走进少年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朗读,理解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体会少年胜利的原因. 第一次表演 对少年的描写: 骑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难度大,表演失败. 对观众的描写: 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有些青年大声吹起了口哨…… 观众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面对第一次挫折,顶碗少年又怎样的表现 说明了什么 台上却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假如你是这位顶碗少年,面对表演的失败及观众的倒彩,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 说说你当时的心里话. 少年并没有慌乱,也没有气馁,而是充满信心地重新开始. 抓住时机指导朗读,体会.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第二次表演 对少年的描写: 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对观众的描写: 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有些观众失望了甚至轰少年下场,假如你是那位少年,你会怎样想 心情会是怎样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老者的外貌,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说的话.抓住时机指导朗读.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最终第三次表演终于获得了成功. 4,默读课文1至5自然段,思考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获得了成功 胜利的原因: 少年具有不怕失败的精神,表演功底 老者的鼓励 第二课时:体会"我"受到的启迪,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读全文,回忆第一课时内容. (二)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体会重点段的意思 1,读课文第6,7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给了"我"怎样的启迪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 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1)课前收集资料,积累事例 (2)讲一段话,完整,通顺,连贯 3 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给课文分为两段,说说为什么这样划分.概括段落大意. 引导:读第一,二句话,思考第一部分所讲的内容究竟是谁的经历 最后两个自然段是谁的感受. 这样安排的目的主要是练习概括段落大意,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准备,同时让学生领悟到,本篇课文主要是作者"我"的经历和感受.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抓住:少年的表演,"我"的感受(全,简) 要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师生评议. 许多年前"我"看过一场杂技演出,一个少年表演顶碗时,前两次均告失败,当台下一片混乱时,剧团的一位老者及时鼓励了顶碗少年,使他的第三次表演获得成功.这件事给"我"一个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10"钢琴之王"的微笑 一,教材说明: 课文记叙了"钢琴之王"李斯特热情帮助一个身处困境姑娘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斯特善解人意,能真诚帮助身处困境的人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语.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3,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教学重点) 4,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教学难点)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给予诚挚的帮助,这种帮助往往会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三,教学建议:(具体可见后附的教案设计) (一)透过李斯特的三次"微笑",感受"钢琴之王"的人格魅力 1,课前了解李斯特的资料 李斯特,匈牙利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匈牙利民族音乐杰出的代表人物.(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李斯特——"钢琴之王" 姑娘——身处困境而冒充李斯特学生举办钢琴演奏会的人. 了解故事的原委,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说说故事的梗概. 3,从题目入手,深入理解 课文共有几处描写了李斯特的微笑 "钢琴之王"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 他为什么要微笑 姑娘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又是怎样的 默读课文,联想上下文,想一想李斯特的微笑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写出自己的感受. (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时间要充分) 4,交流反馈,练习朗读 第一次微笑:寻找"学生",和蔼可亲(亲自调查,没发脾气——先了解情况再下结论.) 第二次微笑:示范指点,充分鼓励(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第三次微笑:师生同台,助人到底(发自内心的笑,既包含了真诚的祝贺,又包含了善意的批评) 李斯特的三次微笑和姑娘的两次流泪,一次感言 第一次微笑——诉说原委(辛酸的泪)(羞愧) 第二次微笑——万分激动(激动的泪)(惊喜,感动) 第三次微笑——感悟真谛(铭记终生)(成功的喜悦,由衷的感激,羞愧) 抓住人物的表现,练习朗读,可安排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情节的发展变化,体会人物的情感. 5,理解重点句,动笔表达写感受 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 如黄金般珍贵:李斯特的帮助使姑娘的琴技进步,使姑娘摆脱困境 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 动笔表达,谈出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现. 注意:"感受最多的地方"是指文中某个场景,某个人物的表现(语言,动作,神态)等有较深的个人体验和感受.不必面面俱到,抓住其中某一点就可以,如"钢琴之王"李斯特的大度宽容,真诚善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体谅与无私的帮助等.如果学生对姑娘为帮助母亲减轻家庭负担,出外谋生以及在冒充李斯特学生后感到羞愧等感受较深,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不要放任自流,主次不分. 李斯特:善良大度,真诚助人 姑娘:知错悔过 11*金色花 建议老师看教参63—65. 一,重点要求: 1 认读6个字. 2 抄写喜欢的语句. 3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重点) 二,教学建议: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二)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 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划分. 抓住仙人掌生长的时间变化分段(可暂不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第一部分:(1至4自然段)"我"在阳台上养了一些花,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第二部分:(5至7自然段)许久后的黄昏,仙人掌长大了许多. 第三部分:(8至16自然段)久雨后的(夏天),"我"发现仙人掌开出了异常美丽金色花. 2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随着仙人掌的生长变化,"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仙人掌成活——不美,"我"不再关心它. 仙人掌长大许多——丑陋,"我"忍不住大笑起来.(为什么大笑 ) 仙人掌开出美丽的金色花——"我"流泪,感到惭愧. 3以学生自学为主,注重学生阅读,在充分朗读,默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汇报解决课后第一题.注意交流时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来回答. 讨论:"我"曾无所顾忌地狂笑过仙人掌的丑陋,现在却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这是为什么 从全篇考虑,抓住重点段(第8至16自然段)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答案: (1) 仙人掌生存条件的艰苦:一小盆泥土,面对的是阴晴雨雪. (2) 很长时间没人关心它,不浇水也不施肥等. (3) 开出了异常美丽的金色花. 3 当堂落实词语和句子的抄写. 画一画,读一读,背一背,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句. 12*百合花开 建议老师看教参65—68. 一,教学要求: 1 认读5个字. 2 能说说百合花开放前后的种种经历. 3 能写出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4 懂得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只要坚持就会获得成功. 二,教学建议: (一)导入: 1 出示百合花的图片:这是什么花 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2 谈话导入:你们知道吗 百合花原本是一株野草,它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开花前后的经历吧! (二)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自由读课文,了解百合花开花前后的经历.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9自然段)百合花刚刚诞生时就知道自己不是野草,它要用开出话多的方式来证明.面对杂草,蜂蝶鸟雀的冷嘲热讽,它始终没有动摇自己坚定的信念. 第二部分:(10-12)百合花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第三部分:(13-16)几十年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到"百花谷地"欣赏百合花,但百合花不骄傲,只是默默的开花. 2 默读课文,思考:百合花开花前后分别有哪些经历 边读边画出相应的语句,做出批注.要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梳理. 3 讨论交流汇报 4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课文后你有哪些感受 5 写出自己的感受 6 汇报,生生互评,师生评议. 7 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3 建议老师看教参68—70. 第一题给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可安排学生查字典解决,要联系词语的意思,掌握部分多音字的用法.也可先复习本单元的生字及其词语,在复习中巩固正确的读音.重点是巩固拼音规则. 第二题: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可结合相应的语境真正明白成语的意思.把成语写正确. 第三题:为句子中带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要通过不同句子中的同一个词语意思的不同,了解到我国语言文字的丰富.结合具体的句子选择词语的意思.(通过举例句加深印象) 补充举例: 这里的气候很温和.(不冷不热) 一轮明月升起在东方的夜空.(表示方位) 我们为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感到骄傲.(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第四题:说说省略号在下面句子中的作用. 1 认识省略号(要利用教材坚持长期训练) 2 读句子体会 3 说出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还有其他动作,没有全部写出;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示话还没有说完. 第五题:阅读短文训练 重点是使学生知道做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见教参69页) 关于口语交际与习作: 本次习作与口语交际有紧密的联系.要在充分安排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安排本次习作. 附教案 10"钢琴之王"的微笑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教学重点) 3,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教学重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给予诚挚的帮助,会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 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你了解李斯特吗 李斯特,匈牙利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匈牙利民族音乐杰出的代表人物.被称为"钢琴之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让我们共同来 1,自读课文,看看"钢琴之王"微笑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2,说说你都了解到哪些内容 3,通过预习,你想提醒大家学习本文要注意什么 (词语解释,正音,文章顺序等)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从题目入手,深入理解. 课文的题目是《"钢琴之王"的微笑》,那么课文共有几处描写了李斯特的微笑 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联想上下文想一想:"钢琴之王"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 他为什么要微笑 姑娘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又是怎样的 可以做简单批注.(课件展示问题) 2 学生自学,填写表格(练习册) 3 交流反馈,除此体会三次微笑的不同. 4,检查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二,深入阅读课文,理解李斯特的"三次微笑" 1,回忆,梳理李斯特三次微笑的不同.(利用表格) 第一次微笑: 寻找"学生",和蔼可亲(亲自调查,没发脾气——先了解情况再下结论.) 引导分析:当李斯特知道这个姑娘冒充自己的学生在这里举办钢琴演奏会时,为什么没有发脾气,反而微笑 姑娘:羞愧,诉说原委(辛酸的泪) 朗读相应的语句. 第二次微笑: 当李斯特听完姑娘的解释后,是怎样说,又是怎样做的 他为什么会微笑着鼓励这个姑娘 为什么提议与这个姑娘同台演出 (示范指点,充分鼓励) 读相应的语句,假如你是当时的姑娘你的心情怎样 会怎样想 你觉得李斯特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二次微笑——万分激动(激动的泪)(惊喜,感动) 第三次微笑: 读李斯特的语言,你从他微笑中和语言中感受到了什么 (发自内心的笑,既包含了真诚的祝贺,又包含了善意的批评) 读姑娘说的话,她当时的心情怎样 第三次微笑——感悟真谛(铭记终生)(成功的喜悦,由衷的感激,羞愧) 2,分角色朗读全文,指导朗读,评读. 三,理解重点句,写出自己的感受. (一)理解重点句 1,是呀!在李斯特"微笑"的帮助下,这位姑娘的演出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位姑娘也说出了一段发自她内心的深处的耐人寻味的话语. 出示: "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 2,联系上下文,自由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如果……即使……也"对句子的表达有何作用 "黄金般珍贵"指的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结合课文或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4评价人物:你认为李斯特和姑娘分别是怎样的人 李斯特:善良大度,真诚助人 姑娘:知错悔过 (二)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 1,提出要求: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现,谈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 2,提示学生:"感受最多的地方"是指文中某个场景,某个人物的表现(语言,动作,神态)等有较深的个人体验和感受.不必面面俱到,抓住其中某一点就可以,如"钢琴之王"李斯特的大度宽容,真诚善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体谅与无私的帮助等. 3,学生写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感受,评价修改. (如果学生对姑娘为帮助母亲减轻家庭负担,出外谋生以及在冒充李斯特学生后感到羞愧等感受较深,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不要放任自流,主次不分.) 板书设计: 10"钢琴之王"的微笑 李斯特 姑娘 和蔼可亲 辛酸的泪 充分鼓励 激动的泪 助人到底 铭记终生 善良大度,真诚助人 知错悔过 因时间有限,你只说"单元教学要求",《语文实践活动》,《"钢琴之王"的微笑》教学设计.做好演示文稿(千万不能出现错别字),于29日下午三点前到大兴二小安装课件.告诉我你所用的时间.2023-07-28 00:52:511
阅读与训练:不用搀扶的阅读答案
不用搀扶 十月二十三日晚,我走进人民大会堂时,对帕尔曼还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世界杰出的小提琴家,将与世界杰出的指挥家梅塔和世界杰出的以色列爱乐乐团合作.我对音乐完全是外行,我只是想看到三个世界杰出合在一起是怎样的一种景观. 当帕尔曼出现时,我怦然心动.他拄着双拐,从容自信又有点艰难地走上了台.拐杖加上小提琴——这就是帕尔曼的独特形象吗?从他出现的那一刻起,我的眼睛就像被磁铁吸引,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济济万人的大会堂如此安静,我还是第一次经历.只有琴声,只有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琴声. 最让我意外而感动的是帕尔曼站起来的那一刻.一曲终了,他用手杖支撑着自己试图站起来.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有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 乐队的百双眼睛,大会堂的万双眼睛,电视机前的几亿双眼睛,都注视着帕尔曼站起来的过程:他不用搀扶. 这位音乐家的动人之处、杰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力量上.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也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 面对着帕尔曼,我似乎不能不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曾多么频繁地使用“扶”这个字啊!扶持、扶助、扶危;扶持高雅艺术,扶助弱者,扶持贫困地区经济……一个“扶”字,关系着搀扶者和被搀扶者. 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良知和爱心.但不用搀扶,何尝不是在体现着被搀扶者的自尊、自信、自强呢?人们伸出手去搀扶时,是出于同情;而面对着不用搀扶者,唤起的是尊敬. 与不用搀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期望被搀扶,请求被搀扶,等待被搀扶,这是多么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人生态度啊!漫漫岁月里,我也会遇到需要被搀扶一下的时候,但愿那时,帕尔曼会给我力量,使我有勇气说:不用搀扶. 帕尔曼走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那冬日里的琴声.为这个,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 1、近义词: 谦和(谦恭 ) 扶助(帮助 ) 寂静(安静 ) 热切( 热情) 2、让作者认为以为感动的“那一刻”的情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让作者感动? 帕尔曼用手杖支撑着自己试图站起来,一连三次都失败了,但是,他顽强努力,终于不用搀扶地成功地站了起来. 我感动的是帕尔曼不用搀扶,顽强地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站了起来,以及他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3、在我们身边或我们读过的故事中,也有具有帕尔曼的精神的人.请举一例,用几句话写下来. 所谓“帕尔曼精神”也就是:不服输不惧怕,跌倒了再站起来的精神. 如顶碗少年,在经历三次顶碗失败后,依然坚强的面对,最后,他取得了成功,我认为,顶碗少年就是具有帕尔曼精神的人.2023-07-28 00:52:591
爸爸的花儿落了 阅读答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老高为什么不说下去了?2.找出文中暗示爸爸去世的句子。3.“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4.“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的原因是什么?1、代表情绪的低落。他不忍心告诉大小姐她的爸爸已经去世了。2、你爸爸已经……;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3、对。他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儿女们却成长起来了。4、这里就属“我”最大了。要给弟弟妹妹做榜样。要担起家里的担子 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让“我”去“闯练,闯练”。 2.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试做点分析。 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3.课文中,“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事的思考。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课文中哪几件事与这三句话相照应。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本题旨在帮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对往事的回忆,既可以说是由爸爸的话引起的,也可以说是由眼前的事情引起的。 1)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2)回忆起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对她的爱是很深的。 3)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她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4.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1)前一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本题旨在精读本文的精彩段落,揣摩其中的深意和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1)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2)是。“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5.“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这一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这句话的上下文,先理解本文主人公说这句话时的心理,然后再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讨。 6.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寓意? 文章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标题有两种意思,一方面是指"爸爸"种的花儿落了;另一方面暗含爱花儿的"爸爸"去世了2023-07-28 00:53:084
九年级课文顶碗少年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我整理的九年级课文顶碗少年读后感(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课文顶碗少年读后感1 夜深了,我合上课本,望着窗外沉思起来。“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顶碗少年》中那一句句激励人心的话,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顶碗少年是一个强者,在表演杂技顶碗时连续两次都失败,观众们纷纷表示不满,而顶碗少年不气馁,在老者的鼓励下坚定信心,进行第三次搏斗,终于成功了。 顶碗少年是坚强的。在连续两次的挫折和观众们的不满声中他依然能重树信心,又一次进行拼搏,这种精神让我十分震惊。顶碗少年技艺娴熟,想必他也是经过无数次困难,吸取教训,才造就了娴熟的技艺和坚定的信心。那位白发老者也是可敬的,在顶碗少年失败后,他及时地给少年进行鼓励,让少年重拾信心,最终成功。 在生活中,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但每一次一遇到困难我就放弃了。结果整件事情就半途而废了。有一次我要做一件手工,在做的时候由于颜色涂错了,整件作品就报废了。我又做了好几次,可是每一次都涂错了颜色。我气馁了,便把报废品扔到一旁,不干了。读了《顶碗少年》,我受益匪浅。我下决心要改正这个缺点。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顶碗少年,你是我的榜样! 九年级课文顶碗少年读后感2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本单元我们学的五篇课文都是围绕自强不息的主体来写的,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十九课的《顶碗少年》。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二十多年前,作者看杂技表演时,一位少年表演顶碗,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我想:这位少年面对两次失败都没有灰心,顽强拼搏,最后取得了成功,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而我,平时做作业时,一遇到什么难题,就去问哥哥,从来没有一个人静下心来慢慢思考,真是让我羞愧难当啊!当我读到一位矮小结实的老者从后台抚摸着少年的肩胛,嘴里轻轻说了些什么时,我想,老者一定是说:“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要轻言放弃。”当我又看到: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也跟着喊了起来时,我想:那些观众也太没有素质了吧!那位少年也不想失败啊,我们应该对失败者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宽容。 这篇课文中,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人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博一下也许就能看见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博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段话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如果你不怕困难,勇敢地向前,一定会取得成功。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句话:众里寻他见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即使在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在再拼一下,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这便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九年级课文顶碗少年读后感3 人生是一场搏斗,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是命运的主人。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是我读了文章《顶碗少年》之后悟出的道理。 《顶碗少年》这是一篇发人深思的文章。它主要写了20多年前,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杂技表演。文章中的主人公——顶碗少年合着轻松优雅的乐曲声头顶着一叠12只金边红花白瓷碗做各式各样的高难度动作。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他失败了——碗从他头上掉了下来。可是,他不灰心,又重来了一遍,可结果令人失望!直到第三次时,他才成功了。他得到的不止是成功的热烈掌声,还有人们对他敢于拼搏的精神的赞许。 现实生活中的我,也曾是一个“懦夫”。上课的时候,我虽然好几次都知道答案,好几次都想回答,可却总是没有勇气去举起那似乎有千斤重的手。有一次,我正在学习,老师突然告诉我,要让我去参加比赛,而且要必赢。当时,我吓得魂儿都飞了,幸亏当时老师及时鼓励我“不要打退堂鼓,我相信你一定行的,试着去拼搏吧!”结果,我试着参加了,果然被教师言中——我赢啦! 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想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我们只有笑对人生中的挫折,顽强地鼓起勇气,不断地拼搏,才能让生命显出辉煌。同学们,拼搏吧!你一定会得到拼搏的乐趣,收获到拼搏的喜悦的!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九年级课文顶碗少年读后感4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但面对失败的态度却各不不同。有的人不敢面对现实,垂头丧气,一厥不振;而有的人却敢于拼搏,百折不挠,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最后终于获得成功。 有一次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一位少年出场表演杂技,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碗,做出各种令人惊羡的动作。当他在表演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时,他骑在了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人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一大叠碗忽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少年歉疚地微笑着,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可是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但是顶碗少年没被失败吓倒,再次向观众鞠了一躬,音乐第三次奏响了,顶碗少年稳定一下情绪,继续进行表演,当碗又晃动起来时,顶碗少年果断地把头一晃终于把碗稳住了。雷鸣般的掌声一下子呼啦啦地从每个座位上响起来,顶碗少年表演成功了! 在我读《顶碗少年》之前,我并不是一个敢于向失败“挑战”的人,当失败降临在我身上时,我曾垂头丧气,失去信心。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思考题,看完了题目,苦思冥想,就是想不出来,在草稿纸上画草图,可还是做不出,我急得把草稿纸满桌乱扔,结果自然做不出。还有一次,我期末语文考试识字和作文考了良,两个基本的部分我都考了良,差点就要掉“珍珠”了,我对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失去了信心。 这次,我读了《顶碗少年》之后,从顶碗少年身上看到了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也明白了张老师在奖品簿上给我留的"名言“一时的的失败不能决定一切,坚持自己的理想!”的真正含义,我相信自己今后一定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面对失败而不气馁,努力不断地取得进步。 九年级课文顶碗少年读后感5 《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是作者赵丽宏写的,文中讲的是在马戏团里的一个小男孩顶碗失败后不气馁,重新表演后成功的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那少年第一次失败了,却抿嘴一笑,向观众鞠了一躬,诗人感到少年十分不畏困难。但令我吃惊的是那位少年在又一次失败后,还能坦然地面对事实,在一次的表演,终于成功了。 我们大家可能知道,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失误往往会手忙脚乱,但这位少年却神情镇定,他努力搏,不畏失败,真是可敬。在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觉得有些好笑,想:这位少年运气真不好,失败了2次,可后来再读得时候,我就觉得少年的行为不是好笑了,相反,我觉得少年的行为可敬极了,一个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才可能是命运的主人。你若不敢拼搏,那一道道关卡虽然让你躲过了,但是他却依然在那儿,你仍没有通过这道考验。 人要会拼搏!今天老师让我写这篇征文的时候,我打算逃避。因为我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并不是特别好,就算写了,得奖或被发表的可能也不大。但自从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使我领悟了人要会拼搏的道理,我便写下了这篇文章。因为被发表的可能性很小,但你敢去写,去拼一下,那就是好样的。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之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文中是这样写的,我也领悟了这个道理。我想告诉大家:人要会拼搏,说不定在你的努力之下,得到的就是成功。 九年级课文顶碗少年读后感6 在20多年前“我”在上海大世界露天剧场看了一场杂技表演。一位英俊的少年表演顶碗。起初12个碗就想少年的士兵一样乖乖地躺在少年的头上。可是,到了最后一个极高难度的时候,12个碗想故意似的,跳起了舞蹈从他头上掉了下来,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第2次也一样。当台下的观众起哄说着:“看下一个表演!下去,下去!”顶碗少年进行了第3次表演。这一次他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终于成功了。他在两次失败后博得了成功,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我”被这种不怕失败,敢于拼搏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 不错。在困难的时候只有不断地拼搏才能迈向成功的道路。正如居里夫人。 1895年玛丽(居里夫人)与他的丈夫比埃尔。居里结婚后,俩人同甘共苦,攀登科学高峰。居里夫人为了寻找一种能透过不透明物体的射线经常要把20读千克重的容器般来般去……提炼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没有被困难下倒和灰心。整整坚持了4年终于成功了,以好几万吨的矿渣是提炼出110克的镭化合物——氧化镭,它具有极大的放射性。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和顶碗少年是靠什么成功的?是不别的,正是那一次次失败后的拼搏。他们并没有像“大雪天吃冰条——凉了心”一样丧气和灰心,而是通过拼搏踏上成功之路。 高尔基曾说过:“敢于拼搏的人才是命运真正的主人。”只要顽强拼搏就会成功;在山穷水尽时博一博也许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寒冷的冬天博一博可能就回迎来温暖的春天…… 九年级课文顶碗少年读后感7 读完《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我很受启发。 顶碗少年是位杂技演员,演出当天,他头上顶着高高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在优雅的乐曲声里,柔和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着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动作,碗在他头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后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的身上,俩个人表演着各种各样的动作。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一刹,那一大摞碗从头上掉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人都惊呆了,但顶碗少年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不是分度地向观众鞠一躬。 顶碗少年又捧起碗,高高的放在头上,仍然是十只,在原先的音乐声中,重复刚才的动作。最后关头,碗在少年的头上摇摇晃晃,像群顽皮的孩子,它们好像不想让顶碗少年成功,最后一起跳了下来。顶碗少年呆呆的站在那里,脸上全是汗水,他好像有些不知所措。一位白发老者走上台来,手里捧着碗,依然是十个,白发老人并没有生气,他把手中的交给少年,又说了几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里捧着新碗,依然向观众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那个紧要关头又到了,在大幅度转身时,那碗又剧烈的晃动起来,不过这次少年头轻轻地抖了一下脑袋,终于碗被稳住了…… 顶碗少年两次失败,还要做第三次,如果第三次还是失败,我相信他还会做第四次,碗第一次被打破的时候,他根本不慌,而是不是分度地向观众鞠躬,他并没有因为碗被打破而被吓倒,不再演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成功为止。顶碗少年的坚持不懈,不半途而废,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最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有些事情要经过多次失败才能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嘛!我们要勇于面对失败、挫折、困难,要勇于去克服他们,战胜他们,只要我们也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也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九年级课文顶碗少年读后感8 读《顶碗少年》有感当我静静的读完《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时,我的心里,不禁油然生出了一种感动。 这篇文章出自于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的笔下,文章生动、清楚描写了二十多年前作者在上海大剧院露天影院时,一位顶碗少年在杂技表演中的一波三折,及随后少年时如何处理的。 这篇文章中的顶碗少年,在表演杂技时频出意外: 第一次表演,少年是在完成一个高难度动作时,没能稳住碗,接着,碗碎了,这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观众们惊呆了,有些青年还大声吹起了口哨……因为在观众眼里,这样的失误对于一个表演杂技得人来说是绝不允许的,更何况还有外国观众呢!可是顶碗少年呢?“歉疚的微笑着”、“不失风度地鞠了一躬”之后又继续表演。 可第二次呢,尽管少年不慌不忙地完成动作,表演依旧精彩传神,可外国观众一鼓掌,一切又前功尽弃了。观众怒火冲天,要求换节目;顶碗少年不知所措,呆呆地站着。而此时,一位白发老者对他说的话再次激起了顶碗少年心中的那团烈火,他要背水一战,要来第三次! 第三次,顶碗少年更加谨慎了,又到了那个节骨眼上,又是那令人惊心动魄的地方,但他却挺了过来,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读完了这篇文章后,我想到了写作文这一事情。写作文,三言两语用生动的词加流畅的句子,前后连接就是一篇好文章,但是毕竟作家有时也写不好文章的时候,一篇精彩的文章要经过无数的重来、修改,再重来,再修改的过程。正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得到读者的认可,收获了成功。我有时也会一不留神就把文章写砸,这时我不会气馁,因为一旦气馁,我得到的,仅仅是伤心的记忆,我会鼓起勇气,放手一搏,去分析、探究失败的关健,再付诸实施,这样就会使成功几率大大提高。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其中的那位顶碗少年深深地感动了。记住,有山穷水尽就有柳暗花明,有冰天雪地的寒夜就会有温、暖的春天,要想得到这些只有放手一搏。当你在人生的低谷、人生的黑暗之时,放手一搏吧!等待你的,将是那黑暗后温暖的光明。2023-07-28 00:53:151
语文顶碗少年(节选)阅读答案
1、凸显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也预见了第二次失败。2、标点有停顿的作用,这里通过停顿强调主语“碗”,而不是其他的东西掉了。3、a.这个节目很好,不需要演了。 b.这个节目很糟糕,不要了! c.对话人物不用来了,这个节目不需要他了。4、面对挫折,他勇于拼搏,不轻易放弃! 5、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6、因为前两次已经很详细地描述了少年和观众的动作、神态,再写就显得重复、啰嗦了。而且可以起对比的作用,突出他的成功。2023-07-28 00:53:341
顶碗少年阅读题
212542023-07-28 00:53:422
《顶碗少年》阅读题
1.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在柔美的乐曲声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与乐曲融为一体,体现了东方杂技的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写出了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省略号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对碗的描写衬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 2.(1).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表情、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2.顶碗少年是一个强者,在表演杂技顶碗时连续两次都失败,观众们纷纷表示不满,而顶碗少年不气馁,在老者的鼓励下坚定信心,进行第三次搏斗,终于成功了。 顶碗少年是坚强的。在连续两次的挫折和观众们的不满声中他依然能重树信心,又一次进行拼搏,这种精神让我十分震惊。顶碗少年技艺娴熟,想必他也是经过无数次困难,吸取教训,才造就了娴熟的技艺和坚定的信心。那位白发老者也是可敬的,在顶碗少年失败后,他及时地给少年进行鼓励,让少年重拾信心,最终成功。 在生活中,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但每一次一遇到困难我就放弃了。结果整件事情就半途而废了。有一次我要做一件手工,在做的时候由于颜色涂错了,整件作品就报废了。我又做了好几次,可是每一次都涂错了颜色。我气馁了,便把报废品扔到一旁,不干了。读了《顶碗少年》,我受益匪浅。我下决心要改正这个缺点。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顶碗少年,你是我的榜样!2023-07-28 00:53:515
顶碗少年 阅读答案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位顶碗少年,当时和我年龄相仿。我想,他现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相信他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退却。我确信,他是一个强者。 “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2023-07-28 00:54:051
顶碗少年课文中的问题
别慌,你能行!在来一次!2023-07-28 00:54:155
《不用搀扶》阅读答案
看不清2023-07-28 00:54:343
《顶碗少年》的主要内容
《顶碗少年》的主要内容查看全部12个回答我来答我来答 查看全部12个回答echo525329LV.9 2011-02-17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哈,我也学过这篇课文2023-07-28 00:54:5212
顶碗少年
一) 夜深了,我合上课本,望着窗外沉思起来。“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顶碗少年》中那一句句激励人心的话,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顶碗少年是一个强者,在表演杂技顶碗时连续两次都失败,观众们纷纷表示不满,而顶碗少年不气馁,在老者的鼓励下坚定信心,进行第三次搏斗,终于成功了。 顶碗少年是坚强的。在连续两次的挫折和观众们的不满声中他依然能重树信心,又一次进行拼搏,这种精神让我十分震惊。顶碗少年技艺娴熟,想必他也是经过无数次困难,吸取教训,才造就了娴熟的技艺和坚定的信心。那位白发老者也是可敬的,在顶碗少年失败后,他及时地给少年进行鼓励,让少年重拾信心,最终成功。 在生活中,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但每一次一遇到困难我就放弃了。结果整件事情就半途而废了。有一次我要做一件手工,在做的时候由于颜色涂错了,整件作品就报废了。我又做了好几次,可是每一次都涂错了颜色。我气馁了,便把报废品扔到一旁,不干了。读了《顶碗少年》,我受益匪浅。我下决心要改正这个缺点。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顶碗少年,你是我的榜样! (二) 在我读过《顶碗少年》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文中那个少年顽强的意志力,使他克服了所有困难,使他敢于挑战挫折,从那里摔到从那里爬起来,他的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但是假设他第三次失败,以他的性格,他会这么做:首先他回向观众深深地鞠上一躬,表达对观众深深的歉意,然后走下舞台,不伤心不气馁,研究一下我是为什么会是败,最后终结失败的原因,再反复的练习,最终得心应手,恢复自信心,下次再来,不让观众再次失望。 既然说到观众,我就会想起以前看过的电视中播过的一个片段:一个演员,因为不小心失误,而观众对他冷嘲热讽,不给予鼓励,这种情况还历历在目。如果我是一个观众,面对这种情况,我肯定会这么说:“你能行的,不要紧张,不要管有多少观众,要把你所长的展现给大家看,证明你能行的。” 最后,我想说:“不要逃避挫折,而要向它挑战,人生不可能没有挫折,只有敢于从挫折中爬起来的才是强者。做为观众,我们应当做到不能对观众冷嘲热讽而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因为他们能在舞台上出现已经要很大的勇气,而你对他们的勇气进行攻击,而自己又不能站在舞台上,这种人是最瞧不起的!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为了表演花了多少工夫,节目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之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我想告诉大家:人要会拼搏,说不定在你的努力之下,得到的就是成功。 (三) 今天,我读了《顶碗少年》一文,使我更深刻地知道“再搏一下”的意义。 上海大世界,露天剧场,少年,碗,一次又一次……顶碗少年在表演杂技时出现了失误。面对来自异国的观众,面对在场的祖国人民,少年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拼搏,经过这一次,我相信他一定不会在今后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退却或颓丧,因为他是一个强者,无论遇到何种挑战,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去战胜困难,战胜自我。 我读了《顶碗少年》之后,从顶碗少年身上看到了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明白了敢于拼搏,才可能获得成功,因为成功在于“再搏一下”。 在生命的长河中,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枯涩。通往成功的道路,决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崎岖难行、荆棘丛生,甚至会出现断崖,所以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但面对失败,每个人的态度却各不相同。有的人不敢面对失败,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有的人面对失败,却敢于拼搏,百折不挠,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再搏一下”,最后获得成功。 我曾经并不是一个敢于向失败“挑战”的人,当失败降临在我身上时,我曾垂头丧气,失去信心。记得有一次,我做一道数学思考题,冥思苦想,草稿纸上反复运算,就是做不出来,我放弃了,结果现在还是做不出。我的失败就在于我没有“再搏一下”。 学校每年运动会我曾不敢报名。这次,我鼓起勇气报了800米长跑比赛。虽然以前没参加过田径训练,但我坚信我可以。从那以后,我每天早早来到学校训练。尽管我每次跑步都很吃力,但我不怕累,坚持再搏一下。比赛时,我跑了两圈半时步子就喘不过气来。第三圈时,我要自己“再搏一下”,咬紧牙关,加速向终点冲去。我拿到了名次。当老师同学们都惊讶为我取得的成绩欢呼雀跃时,我知道胜利源于我的“再搏一下”。 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给自己信心,给他人鼓励,让我们共同打造一次次成功吧。来,再搏一下! (四) 人生是一场搏斗,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是命运的主人。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是我读了文章《顶碗少年》之后悟出的道理。 《顶碗少年》这是一篇发人深思的文章。它主要写了20多年前,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杂技表演。文章中的主人公——顶碗少年合着轻松优雅的乐曲声头顶着一叠12只金边红花白瓷碗做各式各样的高难度动作。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他失败了——碗从他头上掉了下来。可是,他不灰心,又重来了一遍,可结果令人失望!直到第三次时,他才成功了。他得到的不止是成功的热烈掌声,还有人们对他敢于拼搏的精神的赞许。 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稍一放松不拼搏,就会被挤入“万丈深渊”,到了“深渊”下,有的人也许会灰心,也许会死心,甚至会绝望,从此便不去竞争,不去拼搏,于是许多人便在失败挫折面前丢盔弃甲,当然也更别谈拼搏。于是便“消失”在这个社会上,甚至连原先靠拼搏赢来的那片土地,也渐渐荒芜,再也结不出果实来。 生活无平坦的大道,做生活的强者,还是生活的弱者,要取决于你的意志力和拼搏心。爱迪生发明灯泡时,曾经失败N多次,但他坚持下去,继续拼搏于科学道路上,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万家灯火。 有的人经不起一点点挫折和痛苦,几次失败,一次责难,偶尔失意……都会令他们胆怯、悲哀、绝望,甚至轻生。在我曾经同病房里,有这么一个女孩,在她人生最得意的阶段,突然得了疾病,她的精神崩溃,不肯吃饭,不肯喝水,结果……。她的父母为此心碎了。另一个女孩病情比她还重,生命之火都快要熄灭,只能靠点滴维持生命,但她顽强地与病魔斗争,配合医生的治疗,从不放弃与死神的拼搏,竟奇迹般活了下来。我想,是“拼搏”点燃了她的生命之火吧! 现实生活中的我,也曾是一个“懦夫”。上课的时候,我虽然好几次都知道答案,好几次都想回答,可却总是没有勇气去举起那似乎有千斤重的手。有一次,我正在学习,老师突然告诉我,要让我去参加比赛,而且要必赢。当时,我吓得魂儿都飞了,幸亏当时老师及时鼓励我“不要打退堂鼓,我相信你一定行的,试着去拼搏吧!”结果,我试着参加了,果然被教师言中——我赢啦! 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想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我们只有笑对人生中的挫折,顽强地鼓起勇气,不断地拼搏,才能让生命显出辉煌。同学们,拼搏吧!你一定会得到拼搏的乐趣,收获到拼搏的喜悦的!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五) 今天,我怀着激动而崇拜的心情再一次认真阅读了《顶碗少年》一文.那位少年真了不起,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是东方杂技团的一位表演者. 在一次演出中,这英俊的少年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出场了.只见他头上顶着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了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会掉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用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得有些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又从一位姑娘那儿接过12只碗高高地顶到头上.一切都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可是碗又一次掉了下来. 这时场上一片喧哗.观众中有人大喊起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依然捧着12只白瓷碗交给少年.少年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个躬.第三次音乐奏响了,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个座位上爆发出来,汇成了一片暴雨般的声音. 这暴雨般的掌声也给了我莫大的教育和鼓舞.使我也不再害怕困难了.因为我知道了,不管什么都要经过努力才可以获得成功.比如我为了校田径运动会,积极训练真正起到体育委员的作用.但由于我个儿小,相对来说耐力不够,可我不怕苦,不怕累,跌倒了爬起来再跑,失败了再来.在我的带动下,个个"运动员"坚持不懈地锻炼,争取在运动会上显示自己的实力. 这也让我进一步知道了: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且令你满意~! 人生是一场搏斗,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是命运的主人。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是我读了文章《顶碗少年》之后悟出的道理。 《顶碗少年》这是一篇发人深思的文章。它主要写了20多年前,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杂技表演。文章中的主人公——顶碗少年合着轻松优雅的乐曲声头顶着一叠12只金边红花白瓷碗做各式各样的高难度动作。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他失败了——碗从他头上掉了下来。可是,他不灰心,又重来了一遍,可结果令人失望!直到第三次时,他才成功了。他得到的不止是成功的热烈掌声,还有人们对他敢于拼搏的精神的赞许。 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稍一放松不拼搏,就会被挤入“万丈深渊”,到了“深渊”下,有的人也许会灰心,也许会死心,甚至会绝望,从此便不去竞争,不去拼搏,于是许多人便在失败挫折面前丢盔弃甲,当然也更别谈拼搏。于是便“消失”在这个社会上,甚至连原先靠拼搏赢来的那片土地,也渐渐荒芜,再也结不出果实来。 生活无平坦的大道,做生活的强者,还是生活的弱者,要取决于你的意志力和拼搏心。爱迪生发明灯泡时,曾经失败N多次,但他坚持下去,继续拼搏于科学道路上,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万家灯火。 有的人经不起一点点挫折和痛苦,几次失败,一次责难,偶尔失意……都会令他们胆怯、悲哀、绝望,甚至轻生。在我曾经同病房里,有这么一个女孩,在她人生最得意的阶段,突然得了疾病,她的精神崩溃,不肯吃饭,不肯喝水,结果……。她的父母为此心碎了。另一个女孩病情比她还重,生命之火都快要熄灭,只能靠点滴维持生命,但她顽强地与病魔斗争,配合医生的治疗,从不放弃与死神的拼搏,竟奇迹般活了下来。我想,是“拼搏”点燃了她的生命之火吧! 现实生活中的我,也曾是一个“懦夫”。上课的时候,我虽然好几次都知道答案,好几次都想回答,可却总是没有勇气去举起那似乎有千斤重的手。有一次,我正在学习,老师突然告诉我,要让我去参加比赛,而且要必赢。当时,我吓得魂儿都飞了,幸亏当时老师及时鼓励我“不要打退堂鼓,我相信你一定行的,试着去拼搏吧!”结果,我试着参加了,果然被教师言中——我赢啦! 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想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我们只有笑对人生中的挫折,顽强地鼓起勇气,不断地拼搏,才能让生命显出辉煌。同学们,拼搏吧!你一定会得到拼搏的乐趣,收获到拼搏的喜悦的!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选中吧!打字很辛苦的!!2023-07-28 00:55:261
《顶碗少年》读后感200字左右
赵丽宏的《顶碗少年》讲述了“我”二十年前在上海大剧院观看杂技表演,一位表演顶碗的少年在接连两次失误的情况下,最终获得了成功,赞扬了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表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鼓励与支持。文章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很精彩,也是一次很好的练笔的机会。 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文章末尾,文中的“我”确信,“他是一个强者”,所以我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联系到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题记,“真正的强者是那些有自制力的人”,那么文中的少年是不是一个强者呢?在我看来,这应该不算一个问题,面对两次失误的少年,最终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当然是一个强者了,然后顺势请同学们分析少年的形象,再分析观众和老者等侧面描写的部分,重、难点就解决了,这显然是我的一厢情愿。有的学生却不这样认为,因为文中的观众们在少年第二次失误的时候,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观众们很不耐烦了,很不满意少年的表现,而这时的少年神态木然,脸上全是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怎么能说他是强者呢?有的同学则认为他当然是强者,理由与我的观点相同2023-07-28 00:55:353
不用搀扶的阅读答案
不用搀扶十月二十三日晚,我走进人民大会堂时,对帕尔曼还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世界杰出的小提琴家,将与世界杰出的指挥家梅塔和世界杰出的以色列爱乐乐团合作。我对音乐完全是外行,我只是想看到三个世界杰出合在一起是怎样的一种景观。 当帕尔曼出现时 我怦然心动 他拄着双拐 从容自信又有点艰难地走上了台 拐杖加上小提琴 这就是帕尔曼的独特形象吗 从他出现的那一刻起 我的眼睛就像被磁(zí cí)铁吸引 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济(jǐ jì)济万人的大会堂如此安静,我还是第一次经历。只有琴声,只有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琴声。 最让我意外而感动的是帕尔曼站起来的那一刻。一曲终了,他用手杖支撑着自己试图站起来。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有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 乐队的百双眼睛,大会堂的万双眼睛,电视机前的几亿双眼睛,都注视着帕尔曼站起来的过程:他不用搀(chān cān)扶。 这位音乐家的动人之处、杰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力量上。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也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面对着帕尔曼,我似乎不能不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曾多么频(bín pín)繁地使用“扶”这个字啊!扶持、扶助、扶危;扶持高雅艺术,扶助弱者,扶持贫困地区经济……一个“扶”字,关系着搀扶者和被搀扶者。 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良知和爱心。但不用搀扶,何尝不是在体现着被搀扶者的自尊、自信、自强呢?人们伸出手去搀扶时,是出于同情;而面对着不用搀扶者,唤起的是尊敬。 与不用搀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期望被搀扶,请求被搀扶,等待被搀扶,这是多么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人生态度啊!漫漫岁月里,我也会遇到需要被搀扶一下的时候,但愿那时,帕尔曼会给我力量,使我有勇气说:不用搀扶。 帕尔曼走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那冬日里的琴声。为这个,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你! 让作者意外感动的“那一刻”的情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让作者感动?在我们身边或读过的故事中,也有具有帕尔曼的精神的人。请举一例,用几句话写下来。 1、让作者意外感动的“那一刻”的情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让作者感动?答:让作者意外感动的“那一刻”的情景是帕尔曼用手杖支撑着自己试图站起来,一连三次失败了,但是,他顽强努力,终于不用搀扶地成功地站了起来。作者感动的是帕尔曼不用搀扶,顽强地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站了起来,以及他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2、在我们身边或读过的故事中,也有具有帕尔曼的精神的人。请举一例,用几句话写下来。 答:顶碗少年,在经历三次顶碗失败后,依然坚强的面对,最后,他取得了成功。选我我我~~~跪求啊~~~~2023-07-28 00:55:421
请你概括的介绍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经过。(语文 帮助)小学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在柔美的乐曲声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与乐曲融为一体,体现了东方杂技的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写出了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省略号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对碗的描写衬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 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表情、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③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④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⑤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相照应,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句末的省略号是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 (2)对词语的理解。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附和: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文中用来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一些观众跟着别人起哄的表现。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围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生哲理。 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为什么说这场表演是“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指导学生重点理解3—7自然段,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如,描写顶碗少年前两次表演时的动作的语句,“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碗,又掉了下来”,从这些语句我们感受到这场杂技表演不仅精彩优美,而且表演难度很大。再如,描写少年表演时神态的语句,“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在第一次失败后,还能保持镇定,有重新表演的信心;但在第二次失败后,他心情十分紧张,没有了再次表演的勇气。从对少年表演杂技的动作、神态描写,体会这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同时,还要从对观众的表情、言行的描写,对“碗”的具体描写,感受杂技表演的难度很大;从对老者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鼓励,正是这宽容和鼓励,给了少年勇气和力量,使表演获得了成功。 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作者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那就是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作者从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下笔,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最后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4.指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座无虚席”“惊慕”“目不转睛”“不知所措”“惊心动魄”等词语要在理解中积累,在习作中运用。 四、教学案例 一、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 (1)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这可以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两个角度感受到。 (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2)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安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3)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体会到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4)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略)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让自己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略)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五、相关链接 1.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等、报告文学集《新画》等六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不少散文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的大学、中学和小学语文课本,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2.论赵丽宏的散文世界 赵丽宏创作了很多叙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写人的。众所周知,散文写人,不要求精雕细刻,只写“人的轮廓”;不要求描绘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征的片段或细节,写出独特、鲜明的个性或心境。赵丽宏较好地发挥了散文写人的特点和优势,绘出许多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概括一下,赵丽宏主要描写了三方面的人物:一是中国当代文艺家,如,作家、诗人、画家、舞蹈家、小提琴家、女书法家;二是普通人物,像“乡下人”、知识青年、“扫地阿婆”、门卫老师傅、守灯老人、顶碗少年、山乡邮递员;三是外国人,如,墨西哥老作家、斗牛士、兽师、美国诗人、唐人街华人、乌克兰的诗神、基辅街上的歌者。相比较,三类形象中,普通人物刻画得较为生动感人。赵丽宏曾直率地承认:“我的散文,没有什么惊人之谈,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一点感受,对身边一些普通人的认识和赞美。”力作《秋风》以凝重的笔触,记叙了“扫地阿婆”的悲惨结局。作者没有写她的一生,而是选取她晚年遭遇最惨的几个片段来写。尽管她的外貌是“丑”的,“斑白的头发,皱纹密布的脸,一双浮肿的眼睛”等,然而作者凸现了她忠于职守、善良诚实的优美心灵。《顶碗少年》表现手法不同,它描写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一位英俊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终于获得成功,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是个敢于拼搏、献身技艺的强者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还如《青鸟》里那位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的“老张头”以及《厚朴》中的“不为人注目,却用整个生命为人类作贡献”的“门卫秦师傅”,等等。作家都能从这些普通人中揭示出他们不普通的内涵,在平凡中闪烁着不平凡的光芒。 参考资料:老师教科书上的2023-07-28 00:56:044
顶碗少年 阅读选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表现“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一句中的惊
3个方面,一是少年自己,二是碗里,三是观众!2023-07-28 00:56:192
《顶碗少年》?
地对地导弹2023-07-28 00:56:274
顶碗少年那个老人说了什么(200字)
人生是漫长的,经历挫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2023-07-28 00:56:353
《顶碗少年》这篇文章,为什么男孩不停地失败,可他还不换一个表演,别人也不批评他,这是为什么?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位顶碗少年,当时和我年龄相仿。我想,他现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相信他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退却。我确信,他是一个强者。 编辑本段 教案 选自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 第一单元4* 导读: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作者悟出了成长的道理。下面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看了一场杂技表演所受到的启迪。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说说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什么 。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在柔美的乐曲声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与乐曲融为一体,体现了东方杂技的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写出了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省略号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对碗的描写衬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 ②一位姑娘走过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瓦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的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上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这几句详细的刻画了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态以及观众的反应,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扣人心弦的表演。这里作者用了三个“又”字,因为顶碗少年之前也是这样“叠”“转”,而碗也是“摇晃”,最后导致失败,现在他又重复之前的动作,险情再次发生,怎不让人紧张万分? ③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表情、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④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⑤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⑥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⑦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相照应,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句末的省略号是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 (2)对词语的理解。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附和: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文中用来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一些观众跟着别人起哄的表现。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围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生哲理。 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为什么说这场表演是“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指导学生重点理解3—7自然段,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如,描写顶碗少年前两次表演时的动作的语句,“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碗,又掉了下来”,从这些语句我们感受到这场杂技表演不仅精彩优美,而且表演难度很大。再如,描写少年表演时神态的语句,“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在第一次失败后,还能保持镇定,有重新表演的信心;但在第二次失败后,他心情十分紧张,没有了再次表演的勇气。从对少年表演杂技的动作、神态描写,体会这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同时,还要从对观众的表情、言行的描写,对“碗”的具体描写,感受杂技表演的难度很大;从对老者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鼓励,正是这宽容和鼓励,给了少年勇气和力量,使表演获得了成功。 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作者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那就是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作者从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下笔,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最后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4.指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座无虚席”“惊慕”“目不转睛”“不知所措”“惊心动魄”等词语要在理解中积累,在习作中运用。 四、教学案例 一、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 (1)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这可以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两个角度感受到。 (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2)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安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3)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体会到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4)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略)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让自己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略)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五.本文选自 《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 六、相关链接 简介 作者: 赵丽宏,是一位男青年散文家、当代作家,民进成员。1951年出生,汉族,是上海市崇明县人。 背景: 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与县机关工作人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1987年,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作品散文《望月》被列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4课。 著有散文集《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学步》,《爱在人间》、《诗魂》、《赵丽宏散文选》、《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心画》、《鸟痴》,散文《望月》等。散文《为你打开一扇门》被列入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八十年代初,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赵丽宏以《诗魂》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讲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诗选集》的故事,表达他对诗人的怀念和对那个灰暗时代的复杂感情。前苏联的汉学家、莫斯科出版社总编辑别仁将这篇散文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的读者。《学步》被编写在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单元中。他的散文集《诗魂》出版后,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散文《山雨》被编写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散文《顶碗少年》被编写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单元第四课。 赵丽宏:书是永远的朋友 按常理说,专业作家是以写作为生的。然而,先后著有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各种文学专著四十余部,作品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大奖的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却一直觉得对自己而言,“写作还是业余的”。他说:“要说我有什么专业,只有读书”。在新近出版的《赵丽宏读书随笔》一书的自序中,赵丽宏又一次表白“最大的实惠和快乐就是读书。” 出生于上海的赵丽宏,从小就是个“书虫”,读书从来不管时间场合,“只要拿起一本有意思的书,就能沉醉其中,忘了一切。”赵丽宏往往是走路读,吃饭读,睡觉读,上厕所也读。从《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再到《唐诗三百首》、《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和《红楼梦》``````赵丽宏总觉得“这些书要比课本上学的历史有趣得多”,常常读得入迷了,大人的一声叫喊才把他从痴梦中惊醒。 从小学高年级到中学,赵丽宏开始接触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无论什么书,他拿到就读,平时除了读鲁迅,读茅盾,读巴金,读冰心,他还把上高中的姐姐从图书馆里借回家的一些外国文学名著,都读了一遍,如《安娜·卡列尼娜》、《唐·吉诃德》和《复活》、《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以及《基督山恩仇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特别是赵丽宏在上海旧书店里淘得的一套平明出版社出版的新诗丛,更令他兴奋不已。这一套新诗丛都是普希金的诗歌,译者是查良铮,出版于1955年。它们成了赵丽宏中学时代最喜爱的书。可以说,赵丽宏后来写诗,和当初读这几本诗集有很大的关系。这几本书,赵丽宏十分珍惜,为减少磨损,他就用透明的纸很仔细地将封面包起来,但它们还是被赵丽宏翻得很旧。赵丽宏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我读得多而杂,读得囫囵吞枣,读得没有章法,然而就是靠着这样的阅读,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使我深深地爱上了文学。” 中学毕业后,赵丽宏离开上海市区去崇明岛“插队落户”,简单的行囊里寥寥几本印刷品中,有一本《野草》。现实中,很多小说往往读第一遍时觉得新鲜,看第二遍便觉无味。《野草》这样的书却可以让赵丽宏“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因为读这样的书“可以让你反复回味,时时能品出新的韵味来。”当时,赵丽宏就想,“倘若鲁迅先生没有那厚厚的十几本著作,只有一本薄薄的《野草》,他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在农村“插队落户”的漫长岁月中,赵丽宏“曾感到过孤苦无援,前途渺茫。”可就是那些和赵丽宏朝夕相处的书,使他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在一盏飘忽不定的油灯下,是书伴他“度过了许多温馨而愉快的时光”,使他“逐渐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也是书“帮助他选定了人生目标”。 1977年恢复高考,赵丽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可供赵丽宏选择的好书就像‘春天的花草一样,多得叫人眼花缭乱”。一九八一年赵丽宏毕业后到《萌芽》工作。那时,赵丽宏住在浦东,每天坐公共汽车经过黄浦江隧道,要花很长的时间到市区上班。由于“在车上的时间是特别难熬”,赵丽宏每天手握一本好书,便把难熬的时光化为愉快的瞬间。在公共汽车上,赵丽宏总能聚精会神地读书,任何噪声都不能干扰他的情绪,即使有人挤他,有人推他,他都木然无知,因为他正“躲进书里作一次愉快的旅行”。 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岛人笔记》、《赵丽宏散文选》、《艺品》、《人生韵味》、《喧嚣与宁静》、《死之余响》、《在岁月的荒滩上》、《读书是永远的》、《唯美之舞》、《日晷之影》,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沧桑之城》,报告文学集《心画》等六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不少散文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大学、中学和小学语文课本,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其中,《山雨》《顶碗少年》等文就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编辑本段 读后感 《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是赵丽宏写的,文中讲的是在马戏团里的一个小男孩顶碗失败后不气馁,重新表演后成功的事情,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那少年第一次失败了,却抿嘴一笑,向观众鞠了一躬,诗人感到少年十分不畏困难。但令我吃惊的是那位少年在又一次失败后,还能坦然地面对事实,经过一次次的表演,终于成功了! 我们知道,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失误往往会手忙脚乱,但这位少年却神情镇定,他努力拼搏,不畏失败,真是可敬!在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觉得有些好笑,想:这位少年运气真不好,失败了两次,可后来再读得时候,我就觉得少年的行为可敬极了。因为一个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是命运的主人。你若不敢拼搏,那一道道关卡虽然让你躲过了,但是他却依然在那儿,你仍没有通过这道考验。 人要会拼搏!今天老师让我写这篇征文的时候,我打算逃避。因为我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并不是特别好,就算写了,得奖或被发表的可能也不大。但自从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使我领悟了人要会拼搏的道理,我便写下了这篇文章。虽然被发表的可能性很小,但你敢去写,去拼一下,那就是好样的。 编辑本段 中心 赞扬了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表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鼓励和支持 编辑本段 作者 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2月生于上海市区,汉族人,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著作有散文集《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等。赵丽宏,是一位男青年散文家、当代作家,民进成员。 背景简介:赵丽宏,"文革"时中学毕业后曾去崇明岛"插队",其间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教师与县机关工作人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 2000年被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各种著作共五十余部。作品曾二十余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意、日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散文《望月》被列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4课。 著有散文集《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学步》、《爱在人间》、《诗魂》、《赵丽宏散文选》、《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心画》、《鸟痴》,散文《望月》等。散文《为你打开一扇门》被列入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八十年代初,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赵丽宏以《诗魂》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讲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诗选集》的故事,表达他对诗人的怀念和对那个灰暗时代的复杂感情。前苏联的汉学家、莫斯科出版社总编辑别仁将这篇散文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的读者。《学步》被编写在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单元中。他的散文集《诗魂》出版后,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散文《山雨》被编写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为你打开一扇门》被编写在苏教版七年级第一课。《顶碗少年》被选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上海语文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本中。散文《望月》被选入苏教国标版语文第十册(五年级下册)第24课。 散文集 《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与象共舞》《学步》《爱在人间》《诗魂》《赵丽宏散文选》《岛人笔记》《人生韵味》 诗集 《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 报告文学集 《心画》《鸟痴》,散文《望月》等。 散文 《为你打开一扇门》《致文学》片段被列入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本。 获奖 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课本选录 散文《山雨》被编写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囚蚁》被编写在鄂教版六年级第11课。《为你打开一扇门》被编写在苏教版七年级第一课。《顶碗少年》被选入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课和上海语文初一第一学期课本中。散文《望月》被选入苏教国标版语文第十册(五年级下册)第24课,五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书第27课《与象共舞》。 《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不少散文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大学、中学和小学语文课本,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此外,多部作品出现在各省市中考语文课外阅读中。2023-07-28 00:5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