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语文翻译!

2023-07-26 13:39:14
TAG: 语文
小菜G的建站之路

1原文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

  此文的体会:我们在学习中应重视实践,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在给同学讲解习题的同时加深了对此类题目的理解,而且又发现此类题目的新解法,可谓实践出真知,“教学相长”。

2原文大意

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在学习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之后就能更好地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学习上的困难,这样之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和学习互相促进。《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注释:

(1)“虽有嘉肴”,“虽”,连词,即使。“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指甘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xiào)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12)“《兑(yuè)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

(13)”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瑞瑞爱吃桃

1.虽然有真理,不学习,不知道它的奥妙。

2.教与学,各获益一半,就是这个道理。

meira

1 即使有最精妙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

2 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九万里风9

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教学相长文言文翻译

1. 教学相长的译文和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2. 教学相长 的古文原文和译文 “教学相长”原文: 选自《十三经注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不会知道它的高妙。因此,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过教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 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扩展资料: “教学相长”的相关句子: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嘉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 选自《韩诗外传集释》卷三 译文: 剑刃虽然锐利,不磨就不能斩断他物;人的资质虽然聪颖,不认真学习,就不能提高修养。虽然有美酒佳肴,不亲口品尝,就不能知道它们的味美;虽然有正确的道理,不努力学习,就不能通达它们的功用。 所以说,通过学习,然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传授,然后才知道自己研究不深。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心愧而努力学习,知道自己的研究不深,就会遍天下求师而弄透事理。从这些看来,传授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023-07-26 07:19:431

《教学相长》的译文译文!

教学相长(节选)《札记》【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2023-07-26 07:19:541

教学相长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教学相长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如下:翻译: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注释:1、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2、弗:不。3、旨:味美,好吃。4、虽:即使。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6、是故:因此。教学相长简介:教学相长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与学互相增长,指通过教授、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进步,而且教师本身的水准也可借此提高;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该成语构词方式是主谓式;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博学如孔子,也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他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受到学生的启发,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学识。这就是教学,古人早就知道了。由此折射出一个普遍的道理客观世界万事万物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2023-07-26 07:20:081

教学相长 的古文原文和译文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2023-07-26 07:20:432

文言文《教学相长》的翻译

[编辑本段]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编辑本段]注释  1.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意思是: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了自己的学问
2023-07-26 07:20:521

教学相长翻译

您好!《教学相长》的翻译如下: 《 Teachingothersteachesyourself》 or 《Toteachistolearn》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7-26 07:21:024

教学相长翻译 教学相长什么意思

1、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出自《礼记·学记》。 2、虽有佳(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不会知道它的高妙。因此,(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过)教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023-07-26 07:21:401

教学相长 翻译

宝剑即使(注:在文言文中,虽一般翻译成即使,很少翻译成虽然。)锋利,但是不折是不厉害的;容貌即使漂亮,但是没学问就不是很儒雅。即使有美酒佳肴,不品尝时不知道它的味道的。(旨,一般翻译为味道),即使有正确的观念。不学习,是不能达到其中的要求的。因此学习了以后才知道不足之处。教学了之后才知道不是学得很深。学习不足,因此就会自己感到惭愧并且勉励自己;学得不深刻,因此就为通过教给人而使自己熟练。由这个来看道理,这就是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啊。以上是自己的翻译,下面给出百度百科里的翻译,可能更准确: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如果需要知道更多,百度里输入教学相处 然后看百科即可 里面非常详细。
2023-07-26 07:21:591

教学相长的文言文解释

教学相长的文言文解释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去吃,就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会知道它的高妙。因此,通过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通过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教学相长》文言文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教学相长文言文全解 教学相长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文言文《教学相长》的翻译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学相长文言文练习 即使 美味 促进 困惑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教学相长 文言文翻译,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长:这里古文意思 促进 。 《教学相长》文言文翻译 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可以吗? 教学相长的文言文的两种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用佳肴比喻教学;对比论证,教和学对比 教学相长《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zhǐ ) ②教学相长(zhǎng ) ③虽有至道(dào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qiáng)也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学了以后才了解到自己欠缺的地方。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教与学可以互相促进。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教) 与(学)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互相促进)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饮食 ”作比继而引入“ 学习道理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教学相长(文言文)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2023-07-26 07:22:161

教学相长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去吃,就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会知道它的高妙。因此,通过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通过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6650.htm
2023-07-26 07:22:513

《礼记·学记》 教学相长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给点追加好不
2023-07-26 07:23:103

翻译《教学相长》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去吃,不知道他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不知道他的好.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教学,这样以后知道自己有不懂之处.知道自己有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自己反回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懂之处,这样以后能够自己努力向上,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育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2023-07-26 07:23:202

故曰教学相长也的翻译

故曰教学相长也的翻译教是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成语典故子夏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才思敏捷,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做过鲁国莒父宰。子夏才气过人,孔子去世后,子夏来到魏国的西河讲学。授徒三百,当时的名流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子夏在跟随孔子学习时,曾问孔子《诗经》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这是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才画图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子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回答说:“卜商啊,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我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聪明的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为先,礼在后”的道理,所以孔子很高兴,认为可以和子夏一块探讨《诗经》了。
2023-07-26 07:23:281

《教学相长》文言文翻译

1)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点油彩的绚烂,少一些墨笔的灰白。 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串音符的高昂,少一串歌声的低沉。 人生如一杯酒,应该多一些沁人的酒香,少一些干烈的味道。 人生如一副花,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染色。 人生如一场戏,应该多一些欢乐的场景,少一些悲伤的画面。 人生如一杯水,应该多一些沁心的温热,少一些彻骨的冰凉 。(2)心灵如一瓢水,应该多一份纯净的荡漾,少一份浑浊的迸放。 感情如一场梦,应咳多一丝美好的祈祷,少一丝罪恶的许咒。 生命如一座峰,应该多一番豪迈的巍峨,少一番渺小的懦弱。 已赞同18| 评论(4)
2023-07-26 07:23:592

教学相长文言文原文

1.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发 音 jiào(第四声) xué xiāng zhǎng(第三声)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学记》:《礼记》名篇。 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 知 困 ---困惑,不理解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相互促进。 道理 教学和学习是可以互补的。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⑿。[编辑本段]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编辑本段]注释 1.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 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 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 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 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60页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 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 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47页 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 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 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 因为有了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 第二个,是“集”字。 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好像许多钩钩一样。 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象“集”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 所以我希望大。 2. 古文翻译《教学相长》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不会知道它的高妙。 因此,(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过)教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原文:虽有佳(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注释:佳(嘉(jiā))肴:美味的菜肴。 肴,熟肉食。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是故:因此。 困:(受到)阻碍,不通。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己反省。 自强(qiǎng):自己督促自己。强,勉力,勉强。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3. 文言文解释1、孝者荣,不孝为耻2、曾子杀猪3、教学相长这三首文言 1、孝者荣,不孝为耻 孝顺的人光荣,不孝顺的人可耻.2、曾子杀猪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她的孩子哭着叫着,也要跟着妈妈上街.妈妈骗他说:“你回去吧,我上街回来杀猪给你吃吧.”妻子从街上回来,看见曾子正在准备杀猪给孩子吃,妻子急忙阻止他.“怎么啦,你真的要杀猪给孩子吃吗?我原是说着骗骗孩子的.”曾子说:“对小孩子怎么可以说谎话呢?孩子们一举一动,都是跟爸爸妈妈学的,你撒谎欺骗了孩子,就等于叫他学撒谎,这样教育孩子是要不得的.”曾子终于杀了猪.3、教学相长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023-07-26 07:24:061

《礼记》之教学相长文言文原文

1. 《礼记·学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 发 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的道理.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阅读训练】练习1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翻译句子.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5.本文观点( )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练习2一.解释加点字:1,"虽有嘉肴,弗食"的"虽"和"弗食"( )( )2,"弗学,不知其善也"的"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的"是故"( ) 4,"然后自强也"的"自强"( ) 二. 翻译句子.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 )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译文:( ) 三.解释"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答案:虽-即使 弗食-不吃 善-好处、有益的 是故-这样固然 自强-自己勉励自己、发挥特长 1、学习以后这样能够知道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交了以后知道自己还有困难 2、知道不足的地方,这样然后能够自己醒悟;知道了前途困难,这样然后能够自我勉励 在教合学的同时得到长进。 2.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发 音 jiào(第四声) xué xiāng zhǎng(第三声)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学记》:《礼记》名篇。 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 知 困 ---困惑,不理解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相互促进。 道理 教学和学习是可以互补的。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⑿。[编辑本段]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编辑本段]注释 1.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 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 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 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 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60页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 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 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47页 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 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 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 因为有了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 第二个,是“集”字。 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好像许多钩钩一样。 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象“集”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 所以我希望大。 3. 《礼记》之家教学相长的翻译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4.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发 音 jiào(第四声) xué xiāng zhǎng(第三声)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学记》:《礼记》名篇。 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 知 困 ---困惑,不理解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相互促进。 道理 教学和学习是可以互补的。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⑿。[编辑本段]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编辑本段]注释 1.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 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 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 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 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60页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 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 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47页 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 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 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 因为有了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 第二个,是“集”字。 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好像许多钩钩一样。 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象“集”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 所以我希望大。 5. 《礼记·学记》 教学相长 发 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 练习1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5.本文观点( )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练习2 一.解释加点字:1,"虽有嘉肴,弗食"的"虽"和"弗食"( )( )2,"弗学,不知其善也"的"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的"是故"( ) 4,"然后自强也"的"自强"( ) 二. 翻译句子。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 )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译文:( ) 三.解释"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答案:虽-即使 弗食-不吃 善-好处、有益的 是故-这样固然 自强-自己勉励自己、发挥特长 1、学习以后这样能够知道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交了以后知道自己还有困难 2、知道不足的地方,这样然后能够自己醒悟;知道了前途困难,这样然后能够自我勉励 在教合学的同时得到长进
2023-07-26 07:24:131

礼记·学记中教学相长的译文

3RI9I39
2023-07-26 07:24:213

教学相长和长善救失 译文

教学相长:长,就是"提高".教学相长意为"教和学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长善救失意为"增强它好的一面而弥补(改正)其不足的一面(错误)."
2023-07-26 07:24:282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翻译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出自语出《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如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是,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嘉肴:美味食物。 旨:味美。 至道:高深精妙的道理。 困:窘乏,困难。 自反:自身反省,从而加紧学习。自强:发奋努力,提高自己。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指的是:通过学习,才发现自己不懂的事情很多;经过教学.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现在引用这一名句,用来说明教和学都会使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因而必须不断学习,决不能自满
2023-07-26 07:24:382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翻译的英文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After learning, only to know their own shortcomings, after teaching, to know their own knowledge is poor, know their own deficiencies and then anti, feel confused and then self-reliance, so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mutual promotion
2023-07-26 07:24:511

教学相长文言文阅读

1. 教学相长文言文全解 教学相长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2. 文言文比较阅读 教学相长 君子之学 教学相长,成语,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3. 教学相长 的古文原文和译文 “教学相长”原文: 选自《十三经注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不会知道它的高妙。因此,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过教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 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扩展资料: “教学相长”的相关句子: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嘉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 选自《韩诗外传集释》卷三 译文: 剑刃虽然锐利,不磨就不能斩断他物;人的资质虽然聪颖,不认真学习,就不能提高修养。虽然有美酒佳肴,不亲口品尝,就不能知道它们的味美;虽然有正确的道理,不努力学习,就不能通达它们的功用。 所以说,通过学习,然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传授,然后才知道自己研究不深。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心愧而努力学习,知道自己的研究不深,就会遍天下求师而弄透事理。从这些看来,传授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023-07-26 07:25:021

文言文以及翻译简短

1. 短的文言文以及翻译 .《李广射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译文】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 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刷刷作响。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场乏摆何肢蛊扮坍堡开,形如虎, 似动非动。 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中猎物,于是策 马上前察看,当正要搜取猎物时,不觉大吃~惊,原来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 细一看,镞已入石。 这时众随从也围拢过来观看,均赞叹不已。当时李广也不自信,又 回到原处上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连射数箭,都没入石。 事后,当地百姓闻听此事更加敬慕。匈奴也闻风丧胆,多年不敢入侵。 2. 我要30篇短小的文言文以及文言文的正确翻译 11. 司马光《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 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禾口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12.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 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 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啄.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 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对赵惠文王游说:“刚才我来的时候路过易水,一个蛤蜊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啄食它的肉,蛤蜊急忙并起两壳夹住鹬鸟的嘴。 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个死蛤蜊。" 蛤蜊也对鹬鸟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有个死鹬。 "他们俩谁也不肯相让,结果渔人把它们一起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长久地相持不下,把两方的军民都搞得很疲惫,我很怕强大的秦国就会成为渔夫了。 所以希望大王您能够仔细地考虑这件事啊!”赵惠文王说:“好。”伐燕这事就算罢休。 13.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鱼肉,不吃,也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 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然后才能够努力向上。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14.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译文] 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 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 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15. 司马迁《赵括》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也,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 [译文] 原来赵括年轻的时候,学过兵法,同人家谈论军事,自以为天下人都赶不上他。有一次同他父亲讨论起来,他父亲都驳不倒他,然而他父亲并不以为然。 他母亲就问赵奢为什么这样看,赵奢说:“用兵是危险的事情,他看得太容易了。赵国将来不用他作大将倒也罢了。 如果用他作大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他。”这次赵括要统兵出发了,他的母亲就上书给赵王,说:“赵括这个人不可作大将。” 。 16.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子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经过泰山旁,有个妇人在墓前悲伤地哭着。 孔子扶着车上的横木听那哭声,叫学生子路问她说:“你这样 哭啊,很像有深深愁苦的样子。”她就回答说:“是的,从前我的公公死在虎口里,接着我的丈夫又在这里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还是死在这里了!” 孔子听了问道:“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女刁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暴政的统治。” 孔子教训他的 学生道:“你们要记住这事:暴政比老虎更凶恶啊!” 17.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但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地开辟,人民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 3. 最简短的文言文与最简短的翻译 最简短的文言文与最简短的翻译 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两句话是老子最高深的思想,但其实也是最浅显的道理。 其实两句话是一个意思。 实际拆分,应该是:道,可道,非常道。也可以拆成: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很简单,但也非常多,就像怪石大山一样,不同的人看到的也不一样。没有定论,这就是道德经最玄妙最高深的地方,其实也是这句话的意思。 道,天地之道。可道,人人皆可得道。非常道,但世间之道皆非永恒之道。(有的版本为非恒道)合起来就是:天地之道,实际乃是人人皆可得之道,但世间万物,道道道,皆非恒道。还不够白?那就在白一些吧! 白丁翻译文:天王老子制定的规则,实际没有那么复杂,人人只要用心观察周围,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就能悟出这个“玄而又玄”的道。但是不要忘记,世界上所有道,都不是永恒的,所有事物都有生,自然也有死。老子的这本道德经也不是真理的化身,早晚也会被推翻取代。而实际上,这种世间无恒道的道理,就是天地万物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其实也大致是这个道理。 道可,道可以左右天地万物。 道非,但是再大的道也有被推翻、被打倒的时候。 常道,世间唯一的常道就是此道,万物皆有始有终。 这两种拆法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其实你可以试试,把这六个字,不管用什么方法拆,意思都是一样的,这也精妙的应扣了道家万物循环、太极常转的中心思想。这就是老子的最大智慧。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 超短小的文言文,加翻译(10篇) 狐假虎威【原 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画蛇添足【原 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到嘴的那壶酒。 叶公好龙【原 文】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说:“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 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诗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译文】子张去拜见鲁哀公,过了七天鲁哀公仍不理他。 他就叫仆人去,说:“传说你喜欢人才,因此,冒着风雪尘沙,不敢休息而来拜见你。 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喜欢龙差不多。 据说以前叶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了叶公家里。 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 ,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 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 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现在我听说你喜欢英才,所以不远千里跑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 ,你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罢了。 朝三暮四【原 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 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栗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栗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名落孙山【原 文】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译文】吴国有一个名叫孙山的人,他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 去别的地方参加科举考试,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前往。 放榜的时候,同乡的儿子没有考上,孙山的名字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 孙山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又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5. 文言文15篇短小的,以及翻译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bèi)矣。 翻译 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人有亡斧者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译文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 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第二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6. 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 1.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江面上的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意地飘荡。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得千丈也能见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生长耐寒常青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和谐而动听。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瓦匠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选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任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集市中被选拔。 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些人身上,一定要手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在内心困苦,思虑阻塞以后才能有所作为;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生气,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像这样的)国家经常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而因沉迷享受安乐而衰亡。 7. 简短的文言文及其翻译,注解 买椟还珠: 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再用美玉装饰它,最后用翡翠点缀它。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字词解释 楚:楚国。 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 珠:珍珠。 于:向,对。 郑:郑国。 者:。..的人。 为:做,制造。 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之:的。 柜:盒子。 薰:香草;这里作动词, 用香料熏染。 以:用。 桂:桂木. 椒:花椒,香料。 缀:点缀,装饰。 珠玉:珠子和宝玉。 饰:装饰。 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辑:同“缉”,装饰边缘。 翡翠:一种绿色的玉,有玻璃光泽,也叫硬玉。 椟:盒子。 而:却。 还:退还。 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可:可以,能够。 谓:说,认为。 善:擅长,善于。 未:不。 鬻(yù ):卖。 8. 短文言文及翻译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人材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2023-07-26 07:25:211

虽有佳肴其此之谓乎的翻译

原文: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 原文大意: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纵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够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 (1)“虽有佳肴”,“虽”,连词,虽然.“佳肴”,美味的鱼肉.“佳”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2023-07-26 07:25:30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虽”不可解释为——虽、虽然,考试时会被打错的,应解释为——即使。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很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它),就不了解它的好处。错不了,当初做练习时,这篇我做了满分!呵呵……
2023-07-26 07:25:405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 是什么意思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2023-07-26 07:26:081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下一句是什么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原文及翻译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下一句: 教然后知困。 2、原文:《虽有嘉肴》 【作者】戴圣(相传)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023-07-26 07:27:341

谁有《礼记学记》的现代语翻译?

《礼记学记》礼记·学记》白话解 礼记卷十八 『 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按:本篇谈亲师敬业,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比较大学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更切于实用。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易解: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易解: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易解: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是这个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进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学。◎易解: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一家中设有「私塾」,一党中设有「庠」(五百家为党),一个遂中设有「序」(一万两千五百家为遂),一国之中设有「太学」。每年都有新生入学,隔年考试一次。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九年时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就可以称之为大成。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是大学教育的方法与次第。古书说:蚂蚁时时学习衔泥,然后才能成大垤。就是这个意思。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易解:大学开学的时候,学生都穿著礼服,以苹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道;先练习《诗·小雅》及《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歌,劝勉学生以莅官事上之道;击鼓召集学生,正式打开书箧(书包),希望学生以谦逊谨慎的态度学习;夏楚两物(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实施以前,天子、诸侯不急着到学校去视察,为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志向;教师常常观察学生,但是并不轻易发言,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加以指导,是要使学生自动自发(《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至于年幼的学生,只听讲而不能乱发问,是因为学习要按照进度顺序(次第)进行。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非常重要。古书说:凡学习做官,领导人民,先学习管理事情,要作一个读书人先学习立志。就是这个意思。(志者存心也,志气志气,志者气之导,心之引也。) 大 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阙修乃来。」其此之谓乎。◎易解: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宋人改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句读略有不同。)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尚书·说命篇》说:恭敬谦顺,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就是这个意思。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由乎!◎易解:现今之教人者,口里虽然念着书本,心里并不通达,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讲一些枯燥无味的名物制度,让人听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学生明不明白。而且教人时没有一点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导违反情理,学生求学也违逆不顺。如此一来,使得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恶师长;以学习为难为苦,而不明白学习的快乐与好处。虽然课业勉强读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为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易解: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古德所谓防患于未然是也)。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叫做切磋琢磨。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僻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易解: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教育亦难以胜任。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按照进度学习,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不良的习惯,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易解: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以免阻碍了学生独 立思考的能力)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就其失者也。◎易解: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需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易解:善于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教的言语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含蓄而允当,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继承其志了。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易解: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然后方能因材施教。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能够作老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作领袖。所以能作一个好老师,就是学作领袖的开始。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古书说:三王(伏羲神农黄帝称三皇 )四代(虞夏殷周)对老师的选择都很慎重。就是这个意思。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易解: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一种就是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易解: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学的人,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有如撞钟,轻轻敲打则响应得小声,重力敲打,则响应的声音就很响亮,一定要打钟的人从容不迫,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这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记 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易解:自己没有心得,没有独到见解的人,不够资格作老师。一定要学生提出问题,才加以解答;学生心里有疑难,没有能力表达时,老师才加以开导;老师开导了,学生仍然不明白,虽然暂时放弃指导,等待将来也是可以的。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易解:良匠的儿子,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学习。君子观察这三件事,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了。
2023-07-26 07:27:542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如下:1、《教学相长》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2、《教学相长》翻译: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典故:子夏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才思敏捷,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做过鲁国莒父宰。子夏才气过人,孔子去世后,子夏来到魏国的西河(今山西河津)讲学,授徒三百,当时的名流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子夏在跟随孔子学习时,曾问孔子《诗经》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这是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才画图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子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回答说:“卜商啊,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我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聪明的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为先,礼在后”的道理,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启发了孔子,所以孔子很高兴,认为可以和子夏一块探讨《诗经》了。
2023-07-26 07:28:151

教学相长的译文

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2023-07-26 07:28:381

教学相长的译文和原文?

原文和译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023-07-26 07:28:593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释   1.嘉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意思是: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了自己的学问   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知困 (4)教学相长也   2.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2023-07-26 07:29:151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023-07-26 07:29:291

教学相长译文

教学相长:Teaching others teaches yourself.
2023-07-26 07:29:473

教学相长 的古文原文和译文

出处《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是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2023-07-26 07:29:552

教学相长翻译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英文翻译: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2023-07-26 07:30:251

教学相长文言文译文

1. 教学相长 的古文原文和译文 “教学相长”原文: 选自《十三经注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不会知道它的高妙。因此,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过教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 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扩展资料: “教学相长”的相关句子: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嘉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 选自《韩诗外传集释》卷三 译文: 剑刃虽然锐利,不磨就不能斩断他物;人的资质虽然聪颖,不认真学习,就不能提高修养。虽然有美酒佳肴,不亲口品尝,就不能知道它们的味美;虽然有正确的道理,不努力学习,就不能通达它们的功用。 所以说,通过学习,然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传授,然后才知道自己研究不深。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心愧而努力学习,知道自己的研究不深,就会遍天下求师而弄透事理。从这些看来,传授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023-07-26 07:30:341

故曰教学相长也翻译

  1、故曰:教学相长也翻译: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2、【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3、【示例】: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的益处。 ◎清·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2023-07-26 07:30:451

教学相长的文言文翻译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下面是我整理的教学相长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礼记·学记》    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释   1.嘉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意思是: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了自己的学问    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参考答案: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zhǐ ) ②教学相长(zhǎng )   ③虽有至道(dào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qiáng)也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学了以后才了解到自己欠缺的地方。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教与学可以互相促进。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教) 与(学)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互相促进)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饮食 ”作比继而引入“ 学习道理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023-07-26 07:30:521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教学相长原文是什么

1、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嘉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 2、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剑刃虽然锐利,不磨就不能斩断他物;人的资质虽然聪颖,不认真学习,就不能提高修养。虽然有美酒佳肴,不亲口品尝,就不能知道它们的味美;虽然有正确的道理,不努力学习,就不能通达它们的功用。所以说,通过学习,然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传授,然后才知道自己研究不深。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心愧而努力学习,知道自己的研究不深,就会遍天下求师而弄透事理。从这些看来,传授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023-07-26 07:30:591

教学相长的解释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 影响 和促进,都得到 提高 。 成语出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 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 也。故曰 教学相长 也。” 成语例句: 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 大家 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 教学相长 的益处。 繁体写法: 教壆相长 注音: ㄐㄧㄠˋ ㄒㄩㄝˊ ㄒㄧㄤ ㄔㄤˊ 教学相长的近义词: 互教互学 教学相长的反义词: 兼容并包 兼收并蓄;广泛收罗,将所有各方面都包容在一起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俄语翻译: обучение и восприятие дополняют друг другу 其他翻译: <法>qui enseigne apprend <on s"instruit en enseignant> 读音注意: 相,不能读作“xiànɡ";长,不能读作“chánɡ”。 写法注意: 教,不能写作“叫”;相,不能写作“向”。
2023-07-26 07:31:101

《教学相长》文言文翻译

1)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点油彩的绚烂,少一些墨笔的灰白。 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串音符的高昂,少一串歌声的低沉。 人生如一杯酒,应该多一些沁人的酒香,少一些干烈的味道。 人生如一副花,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染色。 人生如一场戏,应该多一些欢乐的场景,少一些悲伤的画面。 人生如一杯水,应该多一些沁心的温热,少一些彻骨的冰凉 。(2)心灵如一瓢水,应该多一份纯净的荡漾,少一份浑浊的迸放。 感情如一场梦,应咳多一丝美好的祈祷,少一丝罪恶的许咒。 生命如一座峰,应该多一番豪迈的巍峨,少一番渺小的懦弱。 已赞同18| 评论(4)
2023-07-26 07:31:202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作者:原文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注释1.嘉肴:美味的食物。佳很好。肴:熟的鱼肉等,熟食。2.弗:不3.旨:味美,好吃。4.虽:即使。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6.是故:因此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11.善:好处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意思是: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了自己的学问翻译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023-07-26 07:31:412

教学相长的译文和原文?

出处《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是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2023-07-26 07:32:001

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意思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 影响 和促进,都得到 提高 。 成语出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 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 也。故曰 教学相长 也。” 成语例句: 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 大家 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 教学相长 的益处。 繁体写法: 教壆相长 注音: ㄐㄧㄠˋ ㄒㄩㄝˊ ㄒㄧㄤ ㄔㄤˊ 教学相长的近义词: 互教互学 教学相长的反义词: 兼容并包 兼收并蓄;广泛收罗,将所有各方面都包容在一起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俄语翻译: обучение и восприятие дополняют друг другу 其他翻译: <法>qui enseigne apprend <on s"instruit en enseignant> 读音注意: 相,不能读作“xiànɡ";长,不能读作“chánɡ”。 写法注意: 教,不能写作“叫”;相,不能写作“向”。
2023-07-26 07:32:151

故曰教学相长也翻译 此句出自哪里呢

1、故曰:教学相长也翻译: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2、【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3、【示例】: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的益处。 ◎清·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2023-07-26 07:32:221

英语谚语:Teaching others teaches yourself 中文翻译是什么?

英语谚语: Teaching others teaches yourself 中文意思: 教学相长。 随机推荐10条英文谚语: Every shoe fits not every foot 不能以己度人。 Everything es to him who waits 安心等待必有好处。 Everything has its seed 无风不起浪。 Everything has its time and that time must be watched 任何事情都有好的时机,不要随意放过。 Everything hath an end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结果。 Everything is good in its season 万物逢时皆美好。 Everything is good when new but friend when old 东西新的好,朋友老的好。 Everything is nice in your garden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Everything must have a beginning 凡是都有起源。 Everything new is fine 新事物总是美好的。 英语谚语: Teaching others teaches yourself 中文意思: 教学相长。
2023-07-26 07:32:291

教学相长也的意思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 影响 和促进,都得到 提高 。 成语出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 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 也。故曰 教学相长 也。” 成语例句: 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 大家 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 教学相长 的益处。 繁体写法: 教壆相长 注音: ㄐㄧㄠˋ ㄒㄩㄝˊ ㄒㄧㄤ ㄔㄤˊ 教学相长的近义词: 互教互学 教学相长的反义词: 兼容并包 兼收并蓄;广泛收罗,将所有各方面都包容在一起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俄语翻译: обучение и восприятие дополняют друг другу 其他翻译: <法>qui enseigne apprend <on s"instruit en enseignant> 读音注意: 相,不能读作“xiànɡ";长,不能读作“chánɡ”。 写法注意: 教,不能写作“叫”;相,不能写作“向”。
2023-07-26 07:32:401

ufeff教学相长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成语意思】:教学:教和学;长:促进;增加。教和学互相促进。 【成语注音】:ㄐㄧㄠˋ ㄒㄩㄝˊ ㄒㄧㄤ ㄔㄤˊ 【通用拼音】:jiao xue xiāng zhǎng 【拼音简写】:JXXZ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教学相长,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anɡ』;长,不能读作「chanɡ」。 【成语辨形】:教,不能写作「叫」;相,不能写作「向」。 【英语翻译】: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俄语翻译】:обучение и восприятие дополняют друг другу 【其他翻译】:<法>qui enseigne apprend <on s"instruit en enseignant> 【近义词】:互教互学 【反义词】:兼容并包 【成语例句】: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2023-07-26 07:32:461

教学相长文言文第一段

1. 教学相长 的古文原文和译文 “教学相长”原文: 选自《十三经注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不会知道它的高妙。因此,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过教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 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扩展资料: “教学相长”的相关句子: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嘉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 选自《韩诗外传集释》卷三 译文: 剑刃虽然锐利,不磨就不能斩断他物;人的资质虽然聪颖,不认真学习,就不能提高修养。虽然有美酒佳肴,不亲口品尝,就不能知道它们的味美;虽然有正确的道理,不努力学习,就不能通达它们的功用。 所以说,通过学习,然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传授,然后才知道自己研究不深。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心愧而努力学习,知道自己的研究不深,就会遍天下求师而弄透事理。从这些看来,传授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教学相长 2.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发 音 jiào(第四声) xué xiāng zhǎng(第三声)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学记》:《礼记》名篇。 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 知 困 ---困惑,不理解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相互促进。 道理 教学和学习是可以互补的。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⑿。[编辑本段]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编辑本段]注释 1.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 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 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 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 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 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60页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 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 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47页 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 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 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 因为有了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 第二个,是“集”字。 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好像许多钩钩一样。 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象“集”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 所以我希望大。 3. 教学相长的译文和原文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 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出处:《礼记·学记》,由西汉戴圣编纂。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学是教育和学习的双方。相长中,相是相互,长是启发,促进增长知识,促进共同成长。连起来讲,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增长知识,共同在成长。 其中,揭示出一个真理,即不是总是教育者使学习者增长知识。被教育者的学习领略的信息回馈,也在触动教育者,也在促进,启发教育者,增长教育者的知识和体验。一言蔽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共同增长知识,共同成长。 扩展资料: 《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孔子教授弟子的“六经”,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 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 所以,七十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后,西汉能见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写的“记”依然不少,《汉书·艺文志》所载就有“百三十一篇”。 《隋书·经籍志》说,这批文献是河间献王从民间征集所得,并说刘向考校经籍时,又得到《明堂阴阳记》《孔子三朝记》《王史氏记》《乐记》等数十篇,总数增至二百十四篇。 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周卢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 《隋书》《唐书》《宋书》等史乘的《经籍志》甚至不予著录。《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
2023-07-26 07:32:531

初二文言文虽有佳肴

1. 初一语文虽有佳肴翻译 原文《礼记·学记》:虽有佳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 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原文大意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 《虽有嘉肴》全文翻译 1、《虽有嘉肴》出自《礼记·学记》西汉戴圣编纂全文翻译如下: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尽管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太学。 〔太学〕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弄清经文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泛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 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想观点坚定不移,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 古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43638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在一开学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励学生。 入学授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齐威仪,然后打开书箱;同时展示戒尺,来约束他们的仪容举止;〔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学生,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时时观察却不说,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难度。这七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古书上说:“大凡学习,若学习做官,就先学习与职务有关的事;若学习做士,就先学习学士应有的志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受教育的最好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循序渐进;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 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会抵触抗拒,格格不入;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杂乱施教而不循序渐进,学业就会搞乱而无所成。 自己一个人学习,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2、原文如下: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斆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3. 初一语文虽有佳肴翻译 注释,“食”: “虽有佳肴”,虽然。 “教学相长”,是学习的一半。 “故”,连词:“教育别人,不知其善也。 “是故”,良好。 “自反”,然后就能自强不息,“虽”,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达到极点的。“至”:“教学相长也”,理解不清,意思是教育别人,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最好的道理,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连词。《尚书·兑命》说,意思是自我勉励:“学学半,不通,动词,做熟的鱼肉等: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即使有美味佳肴。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自强”。《兑命》曰,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肴”,吃。 “学学半”,弗学,所以,教别人,“善”;知困,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至道。“强”。知道不足。 “弗食不知其旨也”,指代“食”的对象,连词,勉励,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不去品尝,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其此之谓乎,然后能自强也。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虽有至道。 “困”。 “弗学不知其善也”,美味的鱼肉;所以。“旨”;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知其旨也。因此,味美,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故曰。“佳肴”。“其”代词。所以说。“佳”美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然后能自反也,弗食;知道困难,不去学习 虽有嘉肴 4. 《虽有佳肴》初中语文练习册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虽有佳肴”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 《虽有佳肴》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困. 6、然后能自.反. 也 7、然后能自强.. 也 8、教学相长。. 也 9、学学. 半 (二)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4、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5、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答案: 一、 (一) 1、即使 2、甘美 3、最好的道理 4、所以 5、不通,理解不了 6、反省自己 7、自我勉励 8、教和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9、向别人学习 (二) 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4、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二、1、(1)甘美 (2)不通,理解不了 (3)教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教学相长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5. 虽有嘉肴的翻译和原文 原文:《虽有嘉肴》—来—《礼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源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bai。 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du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zhi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望dao采纳。 6. 初中语文课本上册第十二课虽有嘉肴 1. 课文;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也。《兑(yue)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 2.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 》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 出处;戴圣,字次君,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魏郡斥丘(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北乡义)人 一说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2-3] 生卒年不详,世称小戴,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成书于汉建初七年(公元80年)。 4. 注解; 5. 1.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6. 2.虽:即使。 7. 3.嘉肴(yá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8. 4.旨:甘美。 9. 5.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10. 6.是故:所以。 11. 7.困:不通,理解不了。 12. 8.自反:反省自己。 13.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 14. 10.教(jiào)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5. 11.《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命, 《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16. 12.学(xiào)学(xué)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17. 13.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18. 14.弗:不 19. 20. 通假字 21.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22. 23. 古今异义 24. 不知其旨也 25. 旨(古义:甘美。今义:意义,目的。) 26. 然后能自强也 27. 自强(古义:自我勉励。今义:自己努力图强。) 7. 【虽有嘉肴】原文 原文: 《虽有嘉肴》——《礼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望采纳。
2023-07-26 07:3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