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dim
-
复习提要
「重点考点所在」重点是第三、四、五、六章,尤其是前三者。它们本身是该学科的重点难点内容;历年试题,尤其是辨析题和分析题这类主观大题也主要集中在这几章,这就更证明了它们应该成为复习重点。其他各章主要考到选择题,其中某些知识点和原理有出到大题的可能性。
「出题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出题特点有:①题干部分常用历史典故、科学事例、社会现实事例来命制,考察考生对原理的理解运用能力。但一般而言,不直接涉及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事例,相对而言与社会现实保持一定距离;②只要把握好考点,选择题和分析题都可以在相对脱离题干和材料的情况下解题。选择题多数只要是选项正确的就考虑选。分析题更侧重于要求答出较完整的原理。
「06年、07年分析题出题特点」06年所有分析题的出题特点是:问到两个以上的问题,考察到两个以上的跨章节考点。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考察方向。07年很有可能沿用这种出题特点。
第一章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唯物史观的意义(选择题)
「96年理科第11题,97年文理科第11题」
第二章 唯物论
1、物质与运动、时空的不可分割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选择题)
「96年第1 题:“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表明惠能的观点是。06年第1题:世界上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2、实践的定义、特点、形式等(选择题)
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多年考到的选择题)
「02年文科第1题,理科第1题,03年第2题,04年第2题,05年第34题」
4、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非常可能的选择题)
「99年文科第2题,00年理科第1题,01年文科第2题,理科第3题,02年文科第16题,理科第17题,05年第1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其哲学上的含义是」
第三章 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相关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选择题和分析题的某个方面)
「01年理科第17题:DNA遗传信息,04年第31题:漫画“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05年第16题: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六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06年第38题Ⅱ: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面临的三重困境」
2、四大辩证法范畴:本质和现象、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结果、可能和现实(尤其是前二者,选择题或分析题的某方面)
「96年理科第23题:辨析: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95年文科第23题:辨析: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3、质量互变规律:其考试方向:①度(选择题);②关于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即连续性和阶段性、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分析题的某个出题方向)
「01年理科第2题:鲁迅评《三国》人物塑造,98年文科第12题:中国古代格言成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4、否定之否定规律:其考试方向:①对待一切事物的辩证否定即批判继承的态度;②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和道路即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分析题的某个出题方向)
「04年第37题Ⅱ:(3)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才能更快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5、矛盾规律(选择题和分析题。必考,考分析题的可能性很大)
「01年理科第16题:中国加入WTO的启示,03年第16题:“和实生物,同则不继”,04年第17题:广告画说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同一性;04年第37题Ⅱ:(3)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才能更快地实现自身的发展?93年第15题:“白马非马”割裂了事物的…关系;99年文科第35题:分析题:某鞋场的生产营销策略;00年文科第33题:论述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请用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阐述对它的看法;03年第37题Ⅱ:(3)运用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分析解决南北问题的正确途径,06年第34题: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第四章: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选择题或者分析大题的某方面)
「06年第3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03年第3题:人的视觉与光谱;02年理科第2题:马克思原话:搬运夫与哲学家的区别小于家犬与猎犬的区别;96年文科第27题:辨析:科学活动中,为了公正,应当避免“有色眼镜”,应当排除头脑中已有的理论和哲学指导,使人们对一切理论持中立态度」
2、认识的发展过程原理(考到的概率很大,且涉及到大题的可能性很大)
「99年文科第3题:“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00年理科第17题:同一棵树,在木匠、画家、植物学家看来不同。00年理科第30题:辨析:凡是亲眼所见,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02年文科第31题:辨析:古希腊哲学家说,如果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03年第34题:分析题:“伯乐相马”」
3、真理观(多年考到分析题,今年选择题、很可能的大题考点)
「06年第34题: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97年文科第23题:辨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01年第34题:分析题:关于丁肇中的夸克模型,」
「模拟试题」
故事1:相传在古时候,两个穷乡僻壤的樵夫相遇,在劳动间歇,遥想着皇帝的生活说:“皇上每天上山砍柴,用的恐怕是金斧头吧”。
故事2:相传清末,有河北的农民在夏夜乘凉,想象着慈禧太后在紫禁城里的生活。有人说到:“老佛爷在宫里的生活好得没得说,顿顿都吃烧饼卷大葱。到了夏天的晚上,坐在老槐树下乘凉,有宫女给摇着扇子。老佛爷肚子饿了,就喊一句:”太监,拿柿饼来!‘“
故事3:古时候,北方的市集上来了一只大象,人们很稀罕,都跑去看大象。有几个瞎子看不见,就去摸象。摸过之后,那几个瞎子交流感受。有一个说:“大象象条蛇,又长又细”。另一个说:“不对。大象象蒲扇,又薄又软”。又一个说:“也不对,大象象堵墙,又大又宽”。最后一个说:“都不对,大象象柱子。又圆又粗”。原来,瞎子们摸到的分别只是大象的尾巴、耳朵、肚子和腿。
(1)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故事。(6分)
(2)“盲人摸象”的故事对我们辩证地看待、思考问题有何启示?试举一例说明之。(4分)
「考点与试题分析」
考点:①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尤其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知识点。该原理与知识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要内容认识论部分的重要考点。②认识和实践的有限性原理。③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及其认识的发展过程原理。④辩证法的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本题这类运用典故和故事设计出题的情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题的考察中很常见,考生应当加以注意。
「答案要点」
(1)前两个故事较贴切地说明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人们的认识包括想象,归根到底都来自实践。故事中的樵夫和农民,他们头脑中关于富裕生活的认识,来自于其有限的相对落后的生活生产实践。他们对于皇家生活,既无直接的感性经验,也没有其他方面的间接经验,所以他们对皇家生活的想象与实际情况是大相径庭的。(2分)
后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认识论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每个瞎子各自只是获得了关于大象的感性认识,这些认识和感性经验是片面的、粗浅的、有限的,只是对于事物的初步的现象层面的反映。感性认识和经验有待于丰富、全面,并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最终得到实践的检验。瞎子们对于大象的概念只是建立在片面有限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所以陷入了谬误。(2分)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人的认识和实践的有限性,人们的实践是有限的,感观能力和感性认识是有限的,理性能力和理性认识也是有限的,所以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有限的。每一时代和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人的认识只有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才能获得准确的认识,也才能达到日益丰富的实践水平和成果。(2分)
(2)“盲人摸象”的故事启示人们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本身是多方面的,丰富的,客观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和多样的,这就要求人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分)
考生应当举出历和现实中有关全面联系看问题的一个事例或者故事,指出其所蕴涵的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原理,并说明其重要性。(2分)
第五章 社会基础与社会本质、社会结构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今年的新增考点,属于大纲表述的补充完善。可能的选择题)
2、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多年来考到大题的知识点,重要的跨学科的知识点,今年可能再次涉及到分析题,如在07年第38题Ⅱ中考到)
3、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涵义和构成要素(选择题,尤其是关于科技在其中的地位)
「02年文科第2题,理科第3题,01年文理科第31题:辨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4、社会意识形态的构成(选择题)
5、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分析题的某个方面)
「模拟试题」
《伊索寓言》有一则故事说,有个放羊娃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很远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欢说谎,开玩笑,时常大声向村里人呼救,谎称有狼来袭击他的羊群。开始两三回,村里人都惊慌得立刻跑来,被他嘲笑后,没趣地走了回去。后来,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窜入羊群,大肆咬杀。牧羊娃对着村里拼命呼喊救命,村里人却认为他又在像往常一样说谎,开玩笑,没有人再理他。结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请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有人从这则故事得到启发说,“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请分析故事的本意,并对以上观点进行驳斥。(6分)
(2)放羊娃的多次撒谎而失去了人们的信任,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说明“诚信”等道德准则的重要性。(4分)
「考点与试题分析」
本题设计考到的考点有:①认识论的真理及其客观性原理;②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③历史唯物主义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作用原理。这些知识原理都是本年可能考到的重要考点。
本题还考察了考生结合典故事例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并且关于“诚信”道德准则的考察,还贴合了当前社会现实状况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的实际。这种引用典故材料,同时又结合现实状况的出题方式,是本年和以后考研政治分析题的重要的出题方向,考生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
「答案要点」
(1)这则故事的本意是说,放羊娃多次撒谎,失去了人们的信任,最终使自己受到损失,自食其果。这则故事主要是说明在社会生活中诚信等道德准则的重要意义。
“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的观点,是对这则故事涵义的误解。它违背了真理观的基本原理。(2分)
真理就是主观同客观的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检验标准、作用等都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真理有其客观的确定的内容和标准,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或者靠“谎言重复一万遍”得来的。
真理和谬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真理和谬误二者有原则区别,但又相伴而生,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超出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转化为谬误,反之亦然。但是二者的相互转化,需要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谬误、“谎言”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真理,但决不是靠主观意志或者“重复一万遍”来实现。(3分)
“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是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这种相对主义诡辩论抹杀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是有害的。(1分)
(2)“诚信”等道德原则属于意识形态。它又称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形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意识形态又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包括反映社会存在、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以及观念创新等方面。(2分)
先进的意识形态推动社会的发展。“诚信”等道德原则,作为人类社会积极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成果,是人类和谐共存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反映,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推动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这则故事也说明,人类社会要坚持和弘扬“诚信”等道德原则。(2分)
(评分参考:如果考生的论述与答案不尽相同,但是用真理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进行了分析,言之有理,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6分。)
第六章 社会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
1、人类社会历史规律,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非常重要的选择题考点,可能的分析题方面)
「06年第18题,05年第4题,04年第16题,00年理科第35题」
2、群众史观和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可出选择题或者分析大题方面)
「模拟试题」
一夜间,继前两年鸭脖子借着《生活秀》风靡全国之后,又一发迹湖北的小吃——掉渣儿烧饼迅速窜红全国。短短数月,上海、杭州、北京、南京、广州……2块钱一个的掉渣儿烧饼几乎风靡全国大中城市,几乎随处可见写着“油而不腻,口感柔和,入口即融,鲜香可口”广告词的牛皮纸带。在北京西单、新街口等繁华地段,比邻而开的烧饼店同样随处可见。
有人说,掉渣儿烧饼风靡的原因不外乎价格便宜、大众口味容易接受、包装有特色、名字“掉渣儿”有特色等等。也有人说大众的口味谁也说不准,和鸭脖子的风靡一样,掉渣儿烧饼的火爆完全是偶然的。
趁火打劫地傍着“掉渣儿”走的烧饼店还在从蔓延:掉渣渣、掉掉渣、土掉渣、掉渣王、土家掉渣、土家掉渣的……但就在此时,风靡一时的号称“中国式比萨掉”的渣儿烧饼从窜红到衰落同样似乎是在一夜之间。以春节为标志,北京、上海烧饼店排队的队伍越来越短。据了解,眼下混水摸鱼发“掉渣儿”财的人主要有三种,一些烧饼店、早点摊挂出掉渣儿烧饼的招牌混水摸鱼。一些商家,趁着“掉渣儿”烧饼知识产权保护的漏洞,傍着“掉渣儿”、“土家”搞加盟收取加盟费,而一些像“200元传授恩施土家烧饼制作技术及提供配方”的帖子在网上随处可见,价格也越来越低。
认真分析,掉渣烧饼昙花一现式的盛开的原因也未必完全是偶然的。比如,对商标的保护不利。有关报道称,作为烧饼热最核心的“掉渣儿”商标只是刚刚申请。又比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利,在掉渣儿烧饼推广过程中,创始人没有注意对配方的保护。烧饼店泛滥了,有人就卖配方赚钱,结果市场越做越烂,陷入恶性循环。再比如,对像有特色的包装纸袋的设计没有及时申请著作权保护。
(1)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掉渣饼“从窜红到衰落同样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的原因。(5分)
(2)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在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完善知识产权和提高公平竞争意识的重要性。(5分)
「考点与试题分析」
考点:①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该原理与知识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法部分07年的重要考点。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该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规律部分的重要内容。
本题还考察了考生结合社会现实事例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这种出题方式近年也出现过,如05年第34题考到“大型科普展”。考生对这种出题形式也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注意。
「答案要点」
(1)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的趋势。偶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必定要发生的、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偶然性体现出来。偶然性之中隐藏、体现着必然性。掉渣饼“从窜红到衰落同样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的事例,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2分)
掉渣儿烧饼迅速窜红全国,有其偶然性因素,但偶然中隐藏着必然,掉渣儿烧饼的口味大众化、包装新颖、价格适中等自身优势中有其迅速被大众接受的必然性。掉渣儿烧饼的迅速衰落中也有其偶然性,如不重视商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等,但偶然性之中隐藏、体现着必然性,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操作手段必然被市场所淘汰就是偶然性之中的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我们要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辩证法原理,来做到全面、深刻地分析事物及其原因。(3分)
(2)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就是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就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与其相适应的制度与设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分)
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经济基础的发展。市场经济建设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知识产权法规,还有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意识和观念与之相配合,这些法规和意识等就是上层建筑的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建设决定了知识产权法规、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意识和观念的必然性。同时,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我国及时地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和培育提高公民的公平竞争意识等方面,将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建设。(3分)
第七章 社会目标
1、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可在分析题中作为一个方面涉及到,做基础性理解而结合材料展开即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历年曾作为选择题辨析题考到,今年可能考到选择题)
「98年理科第23题,97年文科第23题,00年文科第30题,00年文科第18题,02年文科第17题,06年第18题」
2、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选择题,几乎每年必考到,尤其是“人的价值”。今年也将是结合社会现实事例出到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
「97年文科第2题: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01年理科第18题: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04年第3题:“非典”病愈者捐出血清;02年文科第3题,02年理科第18题;05年第31题辨析:关于“许衡不摘道旁之梨”的典故,06年第20题:丛飞的故事」
「模拟试题」
我国选手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上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并在2006年的世界锦标赛中打破了世界记录,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后来他也由此获得了高额的奖金和其他各种商业性收入。这说明 (D)
A人的社会价值是体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B人的社会价值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归宿 C人的社会价值就是通过其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 D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本质上是统一的。
什么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不同的概念,但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夸大绝对运动和否认相对静止是对运动的两种极端的理解。 (1)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认识内容的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夸大认识的主观形式,否认客观真理;只看到事物和认识中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相互过渡,否认它们的区别和对立,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 (2)诡辩论:指运用不正确的论据进行随意的主观推断的一种哲学思维方法,是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的表现之一。中国古代的惠施、公孙龙和古希腊的克拉底鲁都是诡辩论的著名代表。2023-07-26 05:03:293
相对主义诡辩论是什么?
相对主义诡辩论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相对主义是一种诡辩论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相对主义诡辩论研究分析:但是部分相对主义者认为上面这一反驳实在太牵强。上面的反驳者,拿“违反矛盾律”来反驳“相对主义”其实根本是一个无力的反驳。因为在相对主义者看来,“矛盾律”本身也是相对的。(既然所有东西都是相对的,那“矛盾律”当然也是相对的。对此,细心的人会发现,相对主义者这一反驳成立的前提恰恰是其默认了“相对主义乃是绝对的”这一假设(所有东西都是相对的),从而使人类共同探索真理的探讨走向了自相矛盾循环论证的诡辩方向。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相对主义2023-07-26 05:03:471
相对主义诡辩论是什么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不同的概念,相对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事物性质地相对性,认为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观点,只是因为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条件;而诡辩论就是一种反对逻辑规律的矛盾推理和论证,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解释成真理的诡辩。 学生时代我们都学过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而这两种主义就是哲学上的两大派系,高深莫测;在唯心主义中其实还存在着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它们到底指的是什么?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赶紧来探究一下吧。 详细内容 01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相对主义也可以说是一种诡辩论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就是片面地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 02 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 03 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 04 诡辩论者为达到诡辩地目的,所采取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真理只有一个的话,那么歪曲真理的形式却可以有几十种、几百种,甚至几千种。 05 列宁说:“哲学唯心主义的变种可能有一千种色调,并且随时可以创造出一千零一种色调来。”可以这样说,每一种错误命题的提出,都是用了某一种诡辩手法的,我们要真正制服诡辩论,必须从分析他们的诡辩手法入手。2023-07-26 05:04:051
什么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轮
1、关于相对主义。(1)基本释义。相对主义(relativism),是一种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相互对立的哲学 学说。该学说主要应用在涉及 道德准则的语境(如 伦理困境),因为在相对的思维模式下, 价值观和 伦理学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相对主义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取决于争议的程度。如 主张没有普遍的绝对真理,真实与否取决于参照系统,如语言和文化, 文化相对论是其代表。(2)代表观点。①知识与道德方面变动不定的条件应用在个别事物就成为一切事物的尺度,应用在社会特性与文明特性上,如在情况伦理(situation ethics)、阶级、种族道德等亦成为其尺度。这些条件也许是 心理学上的、也许是 社会学或历史学上的。这些条件若随认识主体对目标的知识转变而改变,则此时的“真理”指一切有用的事物,如 实用主义所主张;或指凡有助于生命适应环境的事物,如进化主义所强调的。②除了上述这些不同的条件之外,早有一种较广义的相对主义,认为人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取普遍有效的知识,此有限的范围有下面的一些可能性:1)只局限于表面的层次(现象主义、 康德的批判哲学);2)感觉与事件( 感觉主义);3)经验到的可检证事物;3)只局限于个别事物本身,如唯名论所主张;4)或不提可知的层次,祇一味相对地探讨有关实在界的一些经验。③相对主义坚持真理是相对的,例如某事物对主体甲是真理,对主体乙就不是真理了,这显然违反了 矛盾律。再者,固然所有知识和行为都受到主体的各种条件的限制,但一味强调这些条件才是真理标准,那是对于思想与存有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本质、附质、类比等混淆不清所致。此外,相对主义否定真理的普遍有效性,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因为这种说法若是事实的话,则它本身就是“普遍有效的真理”了。2、诡辩论。(1)基本释义。诡辩,指为明显的谬误或与公认的合理观念相对立的谬见提供论据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断。诡辩所使用的论证手法称作诡辩术。诡辩论思想方法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研究和批判诡辩论是在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方面。(1)代表观点。①白马非马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了一个命题:白马非马。对于一般人,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张三是人”一样,清楚明白,准确无误。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 孔子的六世孙,大名鼎鼎的并自认为聪明的孔穿,为了驳倒公孙龙的主张,找上门去辩论,结果被公孙龙驳得无以应对,吃了败仗。 辩论是在赵国平原君家里进行的。 孔穿对公孙龙说:“向来听说先生道义高尚,早就愿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马不是马的学说!请你放弃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你的弟子。”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弃,那他公孙龙也就不成其为公孙龙了。所以公孙龙回答孔穿说:“先生的话错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先来教我,而后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 在前哨战中,孔穿已处于下风。公孙龙不愧为一位能言善辩的逻辑学家。他在教训过孔穿以后,又针对孔穿其人,宣传起自己的理论。公孙龙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赞同的。”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 公孙龙对孔穿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楚王曾经张开[繁弱弓],装上[亡归箭],在[云梦]的场圃打猎,结果把弓弄丢了。随从们请求去找。楚王说:“不用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了去,又何必寻找呢?”仲尼听到了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说楚国呢?”公孙龙评论道:照这样说,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人们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说法,却否定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说法,这是错误的。 末了,公孙龙又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先生遵奉儒家的学术,却反对仲尼所赞同的观点;想要跟我学习,又叫我放弃所要教的东西。这样即使有一百个我这样的人,也根本无法做你的老师啊!”孔穿无法回答。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本来是战国时稷下的儿说最先提出的一个命题。儿说的本意是什么,后人已无从查考。 可以说,从“白马是马”到“白马非马”,是逻辑思维从低级阶段到了一个高级阶段的表现。②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出自《庄子 秋水》,中提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 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 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 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 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全文翻译: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③庄子梦蝶庄子梦见蝴蝶,醒后反思,是庄子梦见蝴蝶呢,还是庄子只是蝴蝶的一个梦?这一问,很多人都会觉得高深莫测,不知怎么作答,这也是一种诡辩的说法,换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的思路,扭曲了人们认知中的是非。2023-07-26 05:04:143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区别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它们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和价值是相对的,不同的人、文化和历史背景会对其产生不同的解读。在相对主义看来,我们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相,所有的认识都受到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接受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多元性和文化差异。而诡辩论则是一种极端的相对主义观点,认为任何一种认识都是诡辩的、虚假的。诡辩论者认为我们无法判断知识是否正确,我们的认识是不可避免的错误,因此唯一的结论是放弃任何判断和推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区别在于,相对主义承认多元性和差异性,但并不否认认识的可能性,它认为我们可以在不同的角度和视角下去实现思维的交流和对话。相反,诡辩论者采取一种悲观的态度,认为任何认知都是虚假的,而且知识也无法拿到识别的标准,这样的想法是一种矛盾的、自相矛盾的思维方式。2023-07-26 05:04:321
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上,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不同的概念,但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夸大绝对运动和否认相对静止是对运动的两种极端的理解。 (1)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认识内容的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夸大认识的主观形式,否认客观真理;只看到事物和认识中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相互过渡,否认它们的区别和对立,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 (2)诡辩论:指运用不正确的论据进行随意的主观推断的一种哲学思维方法,是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的表现之一。中国古代的惠施、公孙龙和古希腊的克拉底鲁都是诡辩论的著名代表。2023-07-26 05:04:391
相对主义诡辩论
相对主义:是一种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相互对立的哲学学说。该学说主要应用在涉及道德准则的场合,因为在相对的思维模式下,价值观和伦理学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 诡辩论:指为明显的谬误或与公认的合理观念相对立的谬见提供论据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断,诡辩所使用的论证手法称作诡辩术也叫文字游戏。诡辩论思想方法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诡辩论不是一个概念,但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和否认相对静止是对运动的两个极端的理解。2023-07-26 05:04:481
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诡辩论分别是什么意思
相对主义只承认相对不承认绝对,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绝对主义只承认绝对不承认相对,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是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诡辩论就是利用片面的、机械的观点,或者故意夸大、贬低某个侧面的作用,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都是诡辩论常用的手段。2023-07-26 05:04:551
什么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相对主义诡辩论是什么意思
1、相对主义,诡辩论不是一个概念,但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 否认绝对运动和否认相对静止是对运动的两个极端的理解,所谓静止就是指没有发生某一特定形式的运动而言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和量度,是物质分化的前提和条件,正是由于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静止这一方面,才能形成无限多样、性质各异的事物,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 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夸大认识的主观形式和对历史条件的依赖,否认客观真理;只看到事物和认识中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相互过渡,否认它们的区别和对立,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 3、诡辩论: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更确切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2023-07-26 05:05:011
什么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不同的概念,但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夸大绝对运动和否认相对静止是对运动的两种极端的理解。 (1)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认识内容的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夸大认识的主观形式,否认客观真理;只看到事物和认识中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相互过渡,否认它们的区别和对立,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 (2)诡辩论:指运用不正确的论据进行随意的主观推断的一种哲学思维方法,是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的表现之一。中国古代的惠施、公孙龙和古希腊的克拉底鲁都是诡辩论的著名代表。2023-07-26 05:05:091
什么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相对主义诡辩论、说的通俗点.其实就是钻牛角尖。老师上课举例说.A向B借了钱,B找A要钱.A却说向你借钱的是过去的我卜是现在的我.所以卜要再找我了.B恼羞成怒.痛扁A一顿,说:打你的是过去的我,卜是现在的我.其实问题的答案就这样简单啦2023-07-26 05:05:293
告诉我一些诡辩或相对主义的例子
白马非马论2023-07-26 05:05:454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在于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这也不是绝对的,对在不同的角度的相对主义诡辩论有时候它就是对的 即 相对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2023-07-26 05:05:582
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的关系???
形而上学所针对的是孤立个体在无环境的主观条件下的守衡性质,既无外力无改变的存在模式.所以,"行而上学"认为一切改变皆有因,无因即无果的逻辑思想.而相对主义则强调一切事物皆有本体与外体构成,强调环境中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现实生活中一切的东西都不会守衡,因为存在时间的改变.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形而上学与相对主义的对立取决于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而诡辩论则是思想极度跳跃,纯粹的主观臆想.诡辩思想可以脱离常规定理,甚至脱离实际,所以,对于一个诡辩论者来说,世界中的一切是与非,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思想逻辑.2023-07-26 05:06:071
相对主义的观点是什么
相对主义(relativism),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 相对主义是一个哲学课题,强调真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真理以其他条件(例如认知体系、社会文化特性、阶级、时地等)为尺度而不以对象为真理尺度.传统哲学所说的“真理”,来自认识主体的认识行为与其对象相符合,但相对主义则认为真理只取决于认识主体.形上学的相对主义否认任何绝对存有,而一般的相对主义通常对始元(参 289)的问题避而不谈,只探讨人和实在界的关系.认识论的相对主义否认存有的有效知识之可能性,而伦理学的相对主义则一味否定道德上的普遍义务规范的存在. (1)知识与道德方面变动不定的条件应用在个别事物就成为一切事物的尺度,应用在社会特性与文明特性上,如在情况伦理(situation ethics)、阶级、种族道德等亦成为其尺度.这些条件也许是心理学上的、也许是社会学或历史学上的.这些条件若随认识主体对目标的知识转变而改变,则此时的“真理”指一切有用的事物,如实用主义所主张;或指凡有助于生命适应环境的事物,如进化主义所强调的. (2)除了上述这些不同的条件之外,早有一种较广义的相对主义,认为人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取普遍有效的知识,此有限的范围有下面的一些可能性:1)只局限于表面的层次(现象主义、康德的批判哲学);2)感觉与事件(感觉主义);3)经验到的可检证事物;3)只局限于个别事物本身,如唯名论所主张;4)或不提可知的层次,祇一味相对地探讨有关实在界的一些经验. (3)相对主义坚持真理是相对的,例如某事物对主体甲是真理,对主体乙就不是真理了,这显然相反了矛盾律.再者,固然所有知识和行为都受到主体的各种条件的限制,但一味强调这些条件才是真理标准,那是对于思想与存有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本质、附质、类比等混淆不清所致.此外,相对主义否定真理的普遍有效性,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因为这种说法若是事实的话,则它本身就是“普遍有效的真理”了 “相对主义”是一顶令人不安的哲学帽子.即使像罗蒂(Richard Rorty )这种典型的后现代主义者也不愿背负“相对主义”的恶名,而将自己的观点称为“种族中心主义”.问题在于,换个名称不等于摆脱了相对主义.我认为,真正克服相对主义的关键是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建立起客观性. 我们应该首先澄清“客观性”的涵义.我们必须承认,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没有脱离人的纯粹客观的经验和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也无法将事实的因素与价值的因素截然分开,因此,我们所说的“客观性”就不是指那种超越的自在真理和自在之物.归根结底,哲学关心的基本问题是“基础”或“始源”问题,它追问知识得以形成的决定性原因.既然人文社会科学中存在着对“本文”的众多不同解释,而且这些不同解释源自于人的不同主观性和价值观念,那么要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建立起客观性,就必须回答人的主观性和价值观念为什么东西所决定.2023-07-26 05:06:131
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在马哲的专业术语叫什么?
激变论2023-07-26 05:06:212
相对主义诡辩论是什么?
相对主义诡辩论是违背逻辑规律而做的一种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证。在宣传中论证一个命题或说明一个问题时,诡辩论者不去如实地、以有力的逻辑力量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而是从主观出发,以片面的、表面的、甚至不相干的一些现象制造虚假的联系、因果关系和主从关系,达到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目的,为其荒谬的言论制造一种骗人的推理形式。诡辩论有时从多方面因素论证自己的命题,口若悬河,广泛地证明自己的论点,实则是冒充辩证法,以歪曲辩证法来破坏辩证法。诡辩论有时承认事物的永久运动,而否定事物的相对静止,否定概念的确定性;有时又以事物的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永久变动,把灵活性视作原则性。相对主义是什么相对主义是指一种认为没有普遍有效真理或价值存在的主张。相对主义者认为真理、价值的判断往往因观察的角度与立场不同,个人或团体之间千差万别;而观点之异多与所处之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有关。相对主义根据「人的思考与价值观不同」而推衍出「真理与价值乃相对,以情境为尺度」。依此论点,真理与价值本质上不具普遍有效性,同一对象对甲为真,可能对乙为非真;在甲地认为对,在乙地则可能认为错。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所思所知不尽完全,况且有许多因素,如情绪、习惯、文化条件、经济与社会状况、阶级意识等,皆影响人的认识作用。正如知识社会学者曼海姆(Karl Mannheim)的看法,一个社会及历史的真理只能由该社会及历史的观点看方可理解。2023-07-26 05:06:331
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上,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在于( )。
【答案】:A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①运动和静止是有区别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静止指事物的位置或性质未变的状态;②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是无时、无所不在的、永恒的;④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2023-07-26 05:06:481
请帮忙解释:一切唯物主义、彻底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相对主义诡辩论、一切唯心主义和唯意志论。
考研?连这都不懂?去死2023-07-26 05:06:562
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是什么意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它用孤立、静止、片面(注意理解“片面”涵义,最直白的说法即你所见为片面的,而探究本质)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也叫玄学。相对主义,诡辩论不是一个概念,但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和否认相对静止是对运动的两个极端的理解,所谓静止就是指没有发生某一特定形式的运动而言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和量度,是物质分化的前提和条件,正是由于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静止这一方面,才能形成无限多样、性质各异的事物,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夸大认识的主观形式和对历史条件的依赖,否认客观真理;只看到事物和认识中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相互过渡,否认它们的区别和对立,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诡辩论: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更确切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2023-07-26 05:07:161
诡辩论的基本观点
所谓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的狡辩。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玩弄诡辩术的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能言善辩,道理很多。他们在写文章或讲话的时候往往滔滔不绝,振振有词。他们每论证一个问题,也总是可以拿出许多“根据”和“理由”来。但是,这些根据和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他们只不过是主观主义地玩弄一些概念,搞些虚假或片面论据,做些歪曲地论证,目的是为自己荒谬的理论和行为做辩护。 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是一种反辩证法的哲学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相对之中包含着绝对,绝对存在于(寓于)相对之中。因此,相对与绝对是辨证统一的。如果离开绝对讲相对,夸大相对性,就会陷入相对主义。诡辩论者往往认为,认识对象的存在是相对的,没有质的稳定性,因此也是没有质的区别的。诡辩论者还片面地夸大主观认识能力地相对性,从而否认了认识地真实性和可能性“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就是他们地认识论。 诡辩论者为达到诡辩地目的,所采取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真理只有一个的话,那么歪曲真理的形式却可以有几十种、几百种,甚至几千种。列宁说:“哲学唯心主义的变种可能有一千种色调,并且随时可以创造出一千零一种色调来。”可以这样说,每一种错误命题的提出,都是用了某一种诡辩手法的。我们要真正制服诡辩论,必须从分析他们的诡辩手法入手。 主要的诡辩手法有: (1)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在论证过程中,诡辩者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的原则,论点含混暧昧,似是而非,企图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不同的解释,为自己的某种目的辩护。 凡算命、相面、占卜之徒,他们骗人索财的一个法宝,就是竭力说含糊之词,双关之语,两面堵,四面围,正说也行,反说也通,随机应变,反正让你相信他的话灵验。这是地地道道的诡辩术。 (2)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是搞诡辩的人最常用的一种诡辩术。诡辩者偷换概念的主要手法有: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2,利用多义词混淆不同的概念。3,抓住概念之间的某种联系和表明相似之点,抹煞不同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4,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组成一事物类的每个分子的属性。5,偷换论题。在论证过程中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要同一的规则,偷偷地转移论题。偷换论题和偷换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偷换论题常常表现为偷换论题中的某些重要概念。 (3)虚假论据。是指故意违反论据要真实的规则,用编造的例证和错误的原理作为论据,去论证错误的论题。 (4)循环论证。论题的真实性是要靠论据来证明的,而论据的真实性又要靠论题去证明,就是循环论证。 (5)以人为据。是指在论证中,把对某人的品质的评价移到对某人提出的论断的评价上去。换言之,用对某人品质的评价代替对论题的论证。 (6)诉诸权威。在指对论题不作任何论证,只是拿出权威的只言片语吓人,骗人。换句话说,是用权威人士的个别言论代替对论题的逻辑论证。诉诸权威,是“以人为据”的一种特殊表现。 (7)人生攻击。是指用攻击、谩骂论敌代替对具体论题的论证。这也是一种十分恶劣的作风。 (8)机械类比。是指故意把两个性质根本不同,或只具有某种表面相同(或相似)的对象拿来作类比,由其中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某种性质的论证的手法。用这种机械类比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9)以偏概全。是指故意用片面的、不充足的根据冒充全面的,充足的论据去进行论证,以个别情况片面概括为一般.2023-07-26 05:07:261
过分夸大运动导致什么论
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诡辩论有时承认事物的永久运动,而否定事物的相对静止,否定概念的确定性;有时又以事物的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永久变动,把灵活性视作原则性。诡辩论脱离现实的具体条件,不尊重事物转化的规律性,把对事物解释的灵活性依据主观意志任意运用。诡辩论的认识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在解释命题时,崇尚玩弄概念、故弄玄虚,用华而不实的辞藻美化相对主义的说教。研究意义研究和批判诡辩论是在同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斗争中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代诡辩论哲学家所发现或发挥的许多问题。如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矛盾问题以及一和多、一般与个别、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关系等等,都是哲学上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只能用辩证唯物主义作出科学的回答。2023-07-26 05:07:341
明天的我已经不是我,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吗?
我已经不是我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吗我觉得这个也不叫相对主义那种鬼片能把作为自己的话有的时候可能就是思维各个方面来说的话就是不属于自己的话就是暂时的这样的情况2023-07-26 05:07:472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说的一句话。在哲学上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夸大了绝对运动,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这句话相当于说,事物没有稳定存在的状态,永远处于变化之中,并且没有相对静止的时候。任何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不可能有片刻的静止和稳定。这正如一条河流,在我们刚刚踏入的一瞬间,它就变成了另外的河流了,所以,我们一次踏进去的就不是同一条河流了。形而上学既指对世界本质的看法,也指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思维方式。庸俗进化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其基本思想为:只承认事物发展的渐变,否认事物发展中的突变,只承认发展中的量变,否认事物发展的质变;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性。2023-07-26 05:07:551
什么是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同“相对主义”对称。一种把事物和认识绝对化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点。它和相对主义一样,都把客观事物和人的认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完全割裂开来。相对主义只承认相对性,否认绝对性;绝对主义只承认绝对性,否认相对性。绝对主义把事物绝对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不承认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个过程可以转化为另一个过程。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就是这种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表现。它把人的认识绝对化,否认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化、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宣扬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以为自己的认识具有绝对可靠性,是绝对真理。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绝对真理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它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或者绝对肯定一切,或者绝对否定一切。恩格斯批评这种形而上学观点时指出:“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页)绝对主义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看问题、办事情好走极端,认为好的,一切都好;坏的,一切都坏。缺乏一分为二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绝对主义把事物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绝对化的思维方式。特点是割裂事物和人的认识的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只承认其绝对性,否认其相对性。不承认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此过程必然转化为他过程,不承认绝对之中存在着相对。绝对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认为某一认识是一成不变的、永恒无误的真理。绝对主义有时也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中新黑格尔主义的绝对唯心主义的别称。 起源于17-19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具有绝对权力的君主统治的国家形态。随着中世纪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渗透农村,以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城市开始发达,农民对封建领主的反抗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依靠行会制手工业和商业的资产阶级也成长起来,加深了同封建领主的矛盾。于是,国内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国王联合资产阶级,建立强大的常备军和官僚机构,以此镇压农民的反抗,抑制封建领主相互间的抗争,改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统治体制,确立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体制。在此过程中,通常是王权打破封建割据,促进国民的统一,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和扩大殖发地,通过国外市场和掠夺来积累财富。这个政治形态出现在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它不是被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就是在保存专制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两条道路必取其一。在日本,一种看法认为,明治维新建立的天皇制国家是绝对主义。自日本资本主义论战以来,围绕着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革命还是绝对主义形成的问题,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2023-07-26 05:08:092
诡辩论是什么
诡辩论是对“相对主义”一种称呼,也称:相对主义诡辩论。在哲学上它是与“绝对主义”相对应的,都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它使用的哲学范畴:例如:1.运动与静止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上,绝对主义者往往夸大物质的静止,否认物质的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承认事物的运动,但否认物质的静止,相对主义诡辩论者最著名的一名言:“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2.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在这两者关系上,绝对主义承认是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既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否认真理是客观的),从而容易陷入唯心主义;而相对主义诡辩论承认真理的绝对性,但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即否认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历史的)。2023-07-26 05:08:253
考研政治。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相对主义,诡辩论什么意思?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毛泽东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 对于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积累的宝贵经验,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把它概括为“十个结合”: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律保障;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需要我们对“举什么旗”这个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斗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23-07-26 05:08:362
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哲学术语,哲学史上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它用孤立、静止、片面(注意理解“片面”涵义,最直白的说法即你所见为片面的,不完全)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也叫玄学。诡辩,指为明显的谬误或与公认的合理观念相对立的谬见提供论据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断。诡辩所使用的论证手法称作诡辩术。诡辩论思想方法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研究和批判诡辩论是在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方面。2023-07-26 05:08:541
如何驳斥相对主义诡辩论
给他一嘴巴,要求他为你的手的疼痛道歉。2023-07-26 05:09:012
帮忙!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在于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讨论相对问题,应该先明确一下共同的基础,否则相对是没有意义的。比如两个人都说自己水平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是无法进行比较的。2023-07-26 05:09:232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则就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对吗?
为人处世不可以走极端,凡事要懂得变通,灵活面对,如水一般,任何顽固执着都有可能让自己落得一个伤痕累累的下场。2023-07-26 05:09:322
哲学中的这些概念怎么解释诡辩论,相对主
二元论:物质和意识是各自独立、互不依赖的两种本源。益康的和笛卡尔的思想为代表相对主义: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相互对立的哲学学说。应用 伦理困境诡辩论:其实就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是形而上学的变种,是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和折中主义。唯意志主义:是非理性主义 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志,他是认识论的一种2023-07-26 05:09:541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相对主义诡辩论还是形而上学!请老师指教,查了很久不明白,谢谢!
是前者。。。2023-07-26 05:10:046
请问相对主义、虚无主义、诡辩论的含义?谢谢
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是一对范畴。两个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相对主义是否认区别,而绝对主义是夸大区别。至于诡辩论,你只要记住老子这个人是最大的诡辩论者就明白了虚无主义没听说过,按照我的理解是不是唯心主义?2023-07-26 05:10:201
怎么区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呢? 详细啊
基本都差不多,没有原则2023-07-26 05:10:406
相对主义诡辩论是什么 相对主义诡辩论指的是什么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不同的概念,相对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事物性质地相对性,认为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观点,只是因为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条件;而诡辩论就是一种反对逻辑规律的矛盾推理和论证,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解释成真理的诡辩。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相对主义也可以说是一种诡辩论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就是片面地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 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 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 诡辩论者为达到诡辩地目的,所采取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真理只有一个的话,那么歪曲真理的形式却可以有几十种、几百种,甚至几千种。 列宁说:“哲学唯心主义的变种可能有一千种色调,并且随时可以创造出一千零一种色调来。”可以这样说,每一种错误命题的提出,都是用了某一种诡辩手法的,我们要真正制服诡辩论,必须从分析他们的诡辩手法入手。2023-07-26 05:11:541
什么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相对主义:是一种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相互对立的哲学学说。该学说主要应用在涉及道德准则的场合,因为在相对的思维模式下,价值观和伦理学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 诡辩论:指为明显的谬误或与公认的合理观念相对立的谬见提供论据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断,诡辩所使用的论证手法称作诡辩术也叫文字游戏。诡辩论思想方法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诡辩论不是一个概念,但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和否认相对静止是对运动的两个极端的理解。2023-07-26 05:12:011
相对主义诡辩论,这是什么意思?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意思如下:首先这里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理解就是相对主义是一种诡辩论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简介:诡辩是违背逻辑规律而做的一种聪明但有欺骗性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证。在宣传中论证一个命题或说明一个问题时,诡辩论者不去如实地、以有力的逻辑力量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而是从主观出发,以片面的、表面的、甚至不相干的一些现象制造虚假的联系、因果关系和主从关系,达到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目的,为其荒谬的言论制造一种骗人的推理形式。2023-07-26 05:12:091
什么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相对主义诡辩论、说的通俗点.其实就是钻牛角尖。老师上课举例说.A向B借了钱,B找A要钱.A却说向你借钱的是过去的我卜是现在的我.所以卜要再找我了.B恼羞成怒.痛扁A一顿,说:打你的是过去的我,卜是现在的我.其实问题的答案就这样简单啦2023-07-26 05:12:332
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该如何理解?
2、什么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不同的概念,但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夸大绝对运动和否认相对静止是对运动的两种极端的理解。(1)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认识内容的客观性的思维方式。(2)诡辩论:指运用不正确的论据进行随意的主观推断的一种哲学思维方法,是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的表现之一。中国古代的惠施、公孙龙和古希腊的克拉底鲁都是诡辩论的著名代表。2023-07-26 05:12:401
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该如何理解?
2、什么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不同的概念,但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夸大绝对运动和否认相对静止是对运动的两种极端的理解。(1)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认识内容的客观性的思维方式。(2)诡辩论:指运用不正确的论据进行随意的主观推断的一种哲学思维方法,是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的表现之一。中国古代的惠施、公孙龙和古希腊的克拉底鲁都是诡辩论的著名代表。2023-07-26 05:12:471
相对主义,诡辩论是同一个概念吗?各自具体什么含义?求解
相对主义,诡辩论不是一个概念,但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和否认相对静止是对运动的两个极端的理解,所谓静止就是指没有发生某一特定形式的运动而言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和量度,是物质分化的前提和条件,正是由于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静止这一方面,才能形成无限多样、性质各异的事物,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夸大认识的主观形式和对历史条件的依赖,否认客观真理;只看到事物和认识中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相互过渡,否认它们的区别和对立,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诡辩论: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更确切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2023-07-26 05:12:561
诡辩论是什么意思
诡辩论是指违背逻辑规律而做的一种聪明但有欺骗性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证。在宣传中论证一个命题或说明一个问题时,诡辩论者不去如实地、以有力的逻辑力量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而是从主观出发,以片面的、表面的、甚至不相干的一些现象制造虚假的联系、因果关系和主从关系,达到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目的,为其荒谬的言论制造一种骗人的推理形式。诡辩论特征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特征之一。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无限和有限、否定和肯定、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等等,都包含着绝对与相对的关系。绝对和相对不是彼此排斥、孤立的,而是对立统一的;达到了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的概念,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互结合的全面的灵活性。诡辩论则否认相对之中有绝对,利用并极力夸大概念相对性的一面,否定确定性,否认绝对性,片面强调事物的流动性和认识的相对性。例如,中国古代著名的“庄周梦蝶”论例,认为无法判定人的梦境与觉醒状态下的认识哪一个是真实的,哪一个是虚假的;古希腊的芝诺把飞矢在无限分割的每一点上都“不动”的这一点加以夸大,以此论证“飞矢不动”,即以运动的间断性否定运动的连续性,引出了否定绝对运动的错误结论。这些都是相对主义的表现。2023-07-26 05:13:381
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是哪种哲学?
哲学?哲学相信永恒。2023-07-26 05:13:576
相对主义.诡辩论是同一个概念吗?
相对主义.诡辩论不是一个概念.但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和否认相对静止是对运动的两个极端的理解.所谓静止就是指没有发生某一特定形式的运动而言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和量度.是物质分化的前提和条件.正是由于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静止这一方面.才能形成无限多样.性质各异的事物.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夸大认识的主观形式和对历史条件的依赖.否认客观真理,只看到事物和认识中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相互过渡.否认它们的区别和对立.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诡辩论: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更确切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是一对范畴。两个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相对主义是否认区别,而绝对主义是夸大区别。相对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事物性质的相对性,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由于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因而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古希腊的克拉底鲁、19世纪奥地利的马赫等。所谓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玩弄诡辩术的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能言善辩,道理很多。他们在写文章或讲话的时候往往滔滔不绝,振振有词。他们每论证一个问题,也总是可以拿出许多“根据”和“理由”来。但是,这些根据和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他们只不过是主观主义地玩弄一些概念,搞些虚假或片面论据,做些歪曲地论证,目的是为自己荒谬的理论和行为做辩护。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可以说是第一个对诡辩论做系统批判的哲学家。他曾经指出:“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得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象真的一样。”黑格尔的着段话,揭露了诡辩论有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特点。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更确切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诡辩既不同于一般的武断,也不同于谣言。武断,是根本没有理由,人们一看就看得出它是强词夺理;谣言,它纯粹是无中生有,人们一听就能听出它是居心险恶。但诡辩在论证其道理时,总是要拿出一大堆得“根据”,所以,在表面上,它很能迷惑一部分人。。手里没有真理的人,他们的周围也就没有群众,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得施展种种诡辩手法,玩弄歪曲真理与掩盖真理得种种骗人的把戏,为某种言行强行辩解。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是一种反辩证法的哲学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相对之中包含着绝对,绝对存在于(寓于)相对之中。因此,相对与绝对是辨证统一的。如果离开绝对讲相对,夸大相对性,就会陷入相对主义。诡辩论者往往认为,认识对象的存在是相对的,没有质的稳定性,因此也是没有质的区别的。诡辩论者还片面地夸大主观认识能力地相对性,从而否认了认识地真实性和可能性“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就是他们地认识论。诡辩论者为达到诡辩地目的,所采取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真理只有一个的话,那么歪曲真理的形式却可以有几十种、几百种,甚至几千种。列宁说:“哲学唯心主义的变种可能有一千种色调,并且随时可以创造出一千零一种色调来。”可以这样说,每一种错误命题的提出,都是用了某一种诡辩手法的。我们要真正制服诡辩论,必须从分析他们的诡辩手法入手。简单一点概括: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夸大认识的主观形式和对历史条件的依赖,否认客观真理;只看到事物和认识中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相互过渡,否认它们的区别和对立,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诡辩论: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更确切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2023-07-26 05:14:231
诡辩论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诡辩?所谓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玩弄诡辩术的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能言善辩,道理很多。他们在写文章或讲话的时候往往滔滔不绝,振振有词。他们每论证一个问题,也总是可以拿出许多“根据”和“理由”来。但是,这些根据和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他们只不过是主观主义地玩弄一些概念,搞些虚假或片面论据,做些歪曲地论证,目的是为自己荒谬的理论和行为做辩护。2023-07-26 05:14:354
相对主义的观点是什么
相对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切都是相对的,一切都是观点与角度。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持相对主义的人多半是属不可知论,对不可知论影响最大的两位哲学家是康德和尼采。现代西方人的主流思想——后现代主义就是以不可知论和相对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他们没有绝对的正误观,这也是西方后基督教时代的最大文化思想动向。2023-07-26 05:14:495
什么是相对主义,什么是诡辩论,有没有相对主义诡辩论一说,能否各举实例?
相对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 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古希腊的克拉底鲁、19世纪奥地利的马赫等。 所谓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的狡辩。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玩弄诡辩术的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能言善辩,道理很多。他们在写文章或讲话的时候往往滔滔不绝,振振有词。他们每论证一个问题,也总是可以拿出许多“根据”和“理由”来。但是,这些根据和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他们只不过是主观主义地玩弄一些概念,搞些虚假或片面论据,做些歪曲地论证,目的是为自己荒谬的理论和行为做辩护。 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可以说是第一个对诡辩论做系统批判的哲学家。他曾经指出:“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得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黑格尔的着段话,揭露了诡辩论有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特点 而且没有相对主义诡辩论这一说。2023-07-26 05:15:031
相对主义是什么意思
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relativism),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事物性质的相对性,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由于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因而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 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古希腊的克拉底鲁、19世纪奥地利的马赫等。2023-07-26 05:15:102
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的关系???
形而上学主义强调客观存在,其包含“不变论”思想,认为世界不会改变,物质保持故有的状态,也就是否定了运动的存在;相对主义则片面的夸大了运动,否定相对静止。将物质的运动看作是无法分割成一个个阶段看待的。2023-07-26 05:1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