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境漫步
-
百里奚举于市《公孙止举荐百里奚》
一,《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全文翻译
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出虢国却为晋国所虏,贩牛于秦国时,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
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为明君,臣为忠臣。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
二,《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原文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三,注释
1、百里奚,曾任秦国的上大夫(相当于丞相),春秋时著名政治家。
2、鬻(yù):卖。
3、公孙枝,秦穆公大臣。
4、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的国君。
5、属(zhǔ):委托,交付。
四,《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出处
《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出自先秦·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五,《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有始览》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
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排,体现了儒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
八览以人为中心,基本上属于察览人情之作,围绕人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个人修养展开。六论以人的行为以及事理为主题,包含了人的行为尺度、处事准则、情境条件以及地利等方面。
六,《吕氏春秋》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1-3]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吕不韦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 mlhxueli
-
百里奚举于市《公孙止举荐百里奚》
一,《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全文翻译
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出虢国却为晋国所虏,贩牛于秦国时,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
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为明君,臣为忠臣。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
二,《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原文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三,注释
1、百里奚,曾任秦国的上大夫(相当于丞相),春秋时著名政治家。
2、鬻(yù):卖。
3、公孙枝,秦穆公大臣。
4、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的国君。
5、属(zhǔ):委托,交付。
四,《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出处
《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出自先秦·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五,《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有始览》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
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排,体现了儒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
八览以人为中心,基本上属于察览人情之作,围绕人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个人修养展开。六论以人的行为以及事理为主题,包含了人的行为尺度、处事准则、情境条件以及地利等方面。
六,《吕氏春秋》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1-3]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吕不韦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 墨然殇
-
百里奚举于市的出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先秦 ] 《孟子》
原文 译文对照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
(1)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用。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5)举:选拔。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7)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8)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9)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0)士:狱官。
(11)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
(12)海:海滨。
(13)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
(14)市:市井。
(15)故:所以。
(16)任:责任,担子。
(17)是:代词,这,这些。
(18)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19)必:一定。
(20)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21)心志:意志。
(22)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23)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24)体肤:肌肤。
(25)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26)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扰乱。
(27)所为:所行。
(28)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29)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30)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31)曾益:增加。曾,通“增”。
(32)能:才干。
(33)恒:常常,总是。
(34)过:过错,过失。
(35)困于心:心中有困苦。
(36)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37)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38)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赵岐《孟子注》:“若屈原憔悴,渔父见而怪之。”《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9)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赵岐《孟子注》:“若甯戚商歌,桓公异之。”甯戚,春秋时卫国人。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齐桓公夜出迎客,甯戚见之,疾击其牛角而商歌。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召与语,悦之,以为大夫。
(40)而后喻: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知晓,明白。
(41)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
(42)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43)拂(bì)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44)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
(45)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
(46)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47)恒:常常。
(48)亡:灭亡。
(49)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
(50)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
百里奚,(约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21年),为百里傒简作,亦称百里子或百里,百里氏,姓百里,名奚,字子明。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称"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
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开始了秦国的崛起。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 ardim
-
“百里奚举于市”出自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 gitcloud
-
“百里奚举于市”出自《公孙止举荐百里奚》。
《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原文: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译文
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出虢国却为晋国所虏,贩牛于秦国时,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
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
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哦。
注释
百里奚,曾任秦国的上大夫(相当于丞相),春秋时著名政治家。
鬻(yù):卖。
公孙枝,秦穆公大臣。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的国君。
属(zhǔ):委托,交付。
作品背景
此文出自先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作者简介
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
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
- 韦斯特兰
-
百里奚举于市全文翻译:
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出虢国却为晋国所虏,贩牛于秦国时,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为明君,臣为忠臣。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
原文: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 此后故乡只
-
“百里奚举于市”出自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 康康map
-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 FinCloud
-
百里奚举于市《公孙止举荐百里奚》
一,《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全文翻译
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出虢国却为晋国所虏,贩牛于秦国时,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
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为明君,臣为忠臣。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
二,《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原文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三,注释
1、百里奚,曾任秦国的上大夫(相当于丞相),春秋时著名政治家。
2、鬻(yù):卖。
3、公孙枝,秦穆公大臣。
4、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的国君。
5、属(zhǔ):委托,交付。
四,《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出处
《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出自先秦·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五,《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有始览》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
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翻译
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出虢国却为晋国所虏,贩牛于秦国时,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
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为明君,臣为忠臣。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
原文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 肖振
-
原文: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翻译: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出虢国却为晋国所虏,贩牛于秦国时,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为明君,臣为忠臣.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哦
- 可桃可挑
-
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里被举用而登上相位的。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羖(gǔ,黑色公羊)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市,市场,做买卖的地方。
举:举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 ·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西柚不是西游
-
全句翻译:百里奚在市井中被举用
注释:本句为定语后置,“于”作为标志介词,正确翻译顺序应为“于市举”。
- 大鱼炖火锅
-
【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 凡尘
-
百里奚在市井中发迹。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下一句?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出自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感谢您对派派小说论坛的支持,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2023-07-26 02:28:45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什么意思?
初中《语文》有《孟子二章》,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中的“法家拂士”解释为:“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各种参考书对此句的翻译为:“一个国家,国内没有能坚持法制的大臣和敢于谏诤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往往会遭到灭亡。”对此解释和译文我不敢苟同。 我认为,“法家”是指以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儒家的对头 ——即通常意义上的法家。“拂士”的“拂”应读本音fu,是违背、忤逆的意思。理由如下—— 一、从写作背景来看:孟子生时,前有李俚、商鞅、申不害猖狂“狙截”,后有荀卿、韩非子死死“围追”,儒法之间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战”!“法家”一词显而易见是常用语,而非生造词。再说,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法家才坚持“法治”,孟子不可能称赞死对头“法家”为“坚持法制的大臣”。 二、查工具书可知:“拂(读fu)”,(1)拂拭,掠过;(2)甩动,摆动;(3)违反,违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辞海》)这三个义项基本意思是一致的,即改变事物原貌、破坏其本来形态,乃至反影响于某种情势的一种运动(包括思想行为),或称逆向运动。如拂拭、拂尘、拂衣、拂袖、拂过等词语,都应这样理解。把“拂士”解释为“扰乱朝政的臣子”,不是顺理成章,非常恰当吗?“拂”同“弼”,舍近求远,牵强附会。 所以,此句应译为:“国内没有(朝令夕改的)法家和扰乱朝政的臣子,国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威胁,(这样的)国家往往灭亡。”2023-07-26 02:28:56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译文
翻译: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家之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忧患,国家肯定会灭亡。2023-07-26 02:29:1710
入则无法家拂士原文
1、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2023-07-26 02:29:55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与所学原文翻译基本一样)2023-07-26 02:30:08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是先秦时期的孟子及其弟子。原文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023-07-26 02:30:21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意思是: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这句话出自战国中期思想家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句: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原句译文: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一、创作背景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二、词句注释1、恒:常常,总是。2、、过:过错,过失。3、衡,同“横”,梗塞,指不顺。4、作:奋起,指有所作为。5、征:征验,征兆。6、色,颜面,面色。7、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8、喻:知晓,明白。2023-07-26 02:30:34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出自哪儿?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译文是: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出自先秦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斯人 一作: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23-07-26 02:30:47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什么意思?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出自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感谢您对派派小说论坛的支持,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2023-07-26 02:30:575
入则无法家佛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什么意思?
译文: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生词意思:1、拂(bì)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2、法家:坚守法度的大臣。3、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4、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5、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扩展资料: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节选自“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创作背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练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07-26 02:32:321
入则无法家拂士的入是什么意思 入则无法家拂士的原文及翻译
1、入则无法家拂士的入释义: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 2、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孟子》 【朝代】先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翻译: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2023-07-26 02:32:571
入则无法家拂士的则是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拂:通“弼”。法家:明 法度 的大臣;拂士: 辅弼 之士。指忠臣贤士。 成语出处: 《孟子·告子下》:“入则无 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繁体写法: 灋家拂士 法家拂士的近义词: 忠臣贤士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忠臣贤士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wise counsellor2023-07-26 02:33:03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出处:是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出自《孟子·告子下》。原文为: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翻译: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全文翻译: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2023-07-26 02:33:112
入则无法家拂士的则是什么意思
“则”是“如果”的意思,表假设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能坚持法度的大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弼,辅佐。 则,如果。2023-07-26 02:33:26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出典] 《孟子》 注: 1、【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注释】 ①畎(quǎn)亩:田间,田地。 ②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 刑徒,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 ③版筑:一种筑墙工作, 在两块墙版中,填人泥土夯实。 ④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 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 ⑤管夷吾:管仲。士:此 处指狱囚管理者。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 一起逃到鲁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 回自己处理。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 (6)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 (宰相)。 (7)百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 用五张羊皮的价格 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 (8)曾:同 “增”。 (9)衡:通“横”,指横塞。 (10)征:表征,表现。 (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3、【常见译文】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 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4、【普遍观点】 原文中先列举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 奚六人出身下层,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令人很容易想到意志的磨练方面。 最后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奋图强的浓厚悲剧意识。这种解释一般为后人接受,看似并无大碍。 5、它告诉人们: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和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能吃的苦都吃过了,能经受的挫折都经受过了,以后即使再碰到类似的困难和挫折,便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冷静对待,设法克服和应对。 6、(四)追求真理: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离娄上》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7、它是真正从内在到外在来鼓舞人心的,因为他真的可以在逆境的时候将给自己听,听完后会有充满斗志,不论前方有多少困苦,都能够挺过去,不是吗? 如果一个人定了一个长期的目标,那他会很难实现它。如果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定下一个短期目标,那么这个人只要付出终会有一天实现它,而不断的加难自己的目标,人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进步。 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都在等着我们去做,别太在意眼前的得失。我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很有道理。但是无论是幸还是命,人都要去努力。没有到最后一刻,你永远都是有得到的可能,不要放弃。 也有朋友对我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勇敢面对失败,可怕的是失败之后就再也站不起来了。”2023-07-26 02:33:551
入则无法家拂士 则的解释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 则:表顺成2023-07-26 02:34:03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求翻译、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瓦匠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集市中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犯错误时)在内心受到困扰,思虑阻塞以后才能奋起[或有所作为];憔悴枯槁之色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被人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像这样的)国家经常会灭亡,因此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2023-07-26 02:34:15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也翻译
意思是: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原文选段: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07-26 02:34:321
入则无法家拂士的拂怎么译
拂(bì)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2023-07-26 02:34:532
“入则无法家拂士”中的则,拂,士怎么翻译
则:如果 拂:通“弼”,辅佐 士:贤士2023-07-26 02:34:59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译文
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拂:同“弼”,辅弼,辅佐2023-07-26 02:35:191
入则无法家拂士的入是什么用法
在国内的意思2023-07-26 02:35:293
高悬赏!《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一文中,作者为什么认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呢
没有忧患才是最大的忧患,自己何德何才立于天地间,天地为何养这些无用之才?生活好了,道德也好了吗?意志更坚强了吗?如果人都是些软骨头,难保不会有第二次抗日大战,说没有忧患的人是自欺欺人。2023-07-26 02:35:371
“入则无法家拂士”的通假字
拂:同“弼”,辅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2023-07-26 02:35:473
入则无法家拂士怎么断句
1楼的好象不大对这里的则我记得翻译成如果2023-07-26 02:36:335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停顿划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2023-07-26 02:36:481
入则无法家拂士的拂是什么意思?
【拂】读bi第四声,通”弼“,辅助。【原文】入则无法家拂士【译文】在内如果没有明法度的大臣,没有辅助国君的贤士。2023-07-26 02:36:552
“入则无法家拂士”中的“入”字什么意思
入,在里面,指国内.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法家,能坚持法度的大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弼,辅佐.2023-07-26 02:37:131
入则无法家拂士 则的意思
在国内没有守法的大丞辅佐..2023-07-26 02:37:216
赏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官员,国外没有能与之对抗的敌国,这个国家必定灭亡.2023-07-26 02:37:492
入则无法家拂士的法家是什么意思?
法家的意思是坚守法度的大臣2023-07-26 02:37:594
入则无法家拂士的特殊句式?
入则无法家拂士是省略句,类似的: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023-07-26 02:38:206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是道理论证吗
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是道理论证,正面论证就是直接讲道理,即国内要有法家拂士,外面有敌国外患的威胁,国家才能存在,才能发展,才不会灭亡。2023-07-26 02:38:361
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假字
入则无法家拂士的通假字是拂:同“弼”,意思:辅弼,辅佐。"弼"字产生较早,在西周金文中从、弜声,但是至战国时期"弼"字发生了变化,字形或有从力、弗声,因此在这个时候"弼"的读音与"拂"有了相同的读音。另外从上古音角度来考察,"拂"与"弼"音有相近亦有相同之时,且二者先秦皆属于相同的韵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自《孟子二章》,《孟子二章》出自孟子之手,别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具体可参考九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里面有明确的叙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23-07-26 02:38:461
入则无法家佛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什么意思?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弼的贤士,国外没有相与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忧惧,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2023-07-26 02:39:243
入则无法家拂士的则什么意思?则有哪些用法
则作为连词1.表承接(就,便)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2.表假设(那么,就)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 3.表转折(可是,却,然而)例子想不出、不过不常用啦. 作为副词表判断(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入则无法家拂士中的则应该是如果的意思.2023-07-26 02:40:09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阐明的道理是什么?
这句意思是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往往招致灭亡.我认为是在说一个国家有了坚固的纲常法度和仁人志士的辅佐便可能保证国内的稳定,而有了敌国外患便使统治者有了忧患意识,时时刻刻保持仓廪的充实和军队的严整民心的向背,便可能称霸一方;而这句话用于现代的企业发展或是做事业也是相同的道理,一个企业若想做大做强,就要保证企业内部各部分的协调统一还要注意重用人才,企业之间还要有良好的市场竞争.2023-07-26 02:40:16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有谁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
首先,要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常常翻译为: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然而孟子原文,通篇谈的都是“本国人才”。很明显最后一段也应该为“本国之人”。所以私以为应该翻译为“治理国内的时候没有兴利之法家和除害之拂士,对付外国的时候没有‘与之敌"和‘患于外"的人才,国家一定灭亡。” 而历史中的例子有不少,其中我国南唐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南唐作为五代十国中版图最大的国家,且占有南方之利,定都于南京。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唐烈祖李昪(南唐开国皇帝)息兵安民,大力发展经济、文化、科技,促进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病逝后传位于长子李璟。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使得南唐一度成为最为强盛的国家。然而成功使得李璟在晚年时骄奢淫逸,带领大臣一同享乐,使得国内政治腐败,国力下降。后被后周夺取淮南江北之地,遂从金陵迁都洪州(南昌)。李璟病逝于南昌后,由六子李煜继位。李煜继位后寄情于书画,奉宋太祖为正统,改号为“江南国主”。后被大宋俘虏至汴京一直到死。 看在这么多字的份上,给个采纳吧,谢谢!2023-07-26 02:40:23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出自哪里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出自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感谢您对派派小说论坛的支持,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2023-07-26 02:40:421
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翻译
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意思是: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2023-07-26 02:40:52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什么意思?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注]:入:国内;出:国外;恒:常常,经常。2023-07-26 02:41:07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是什么意思
翻译为: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出自战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原文选段: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文章主旨: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07-26 02:41:14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求翻译、
翻译为: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出自战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原文选段: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文章主旨: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07-26 02:41:28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求翻译、
书上有2023-07-26 02:41:447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原文选段: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07-26 02:42:09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是什么意思?
意为:国内没有懂得法度的人才和可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与其敌对的国家和来自外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衰亡。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全文(节选)如下: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如下: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词句注释如下:1、恒:常常,总是。2、过:过错,过失。3、困于心:在内心里困惑。4、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5、作:奋起,指有所作为。6、而后喻:然后人们才知晓他。喻,知晓,明白。7、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8、法家:坚守法度的大臣。9、拂(bì)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10、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11、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扩展资料: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07-26 02:42:23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何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大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力量相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忧患,就常常有灭亡的危险2023-07-26 02:42:37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初中《语文》有《孟子二章》,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中的“法家拂士”解释为:“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各种参考书对此句的翻译为:“一个国家,国内没有能坚持法制的大臣和敢于谏诤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往往会遭到灭亡。”对此解释和译文我不敢苟同。 我认为,“法家”是指以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儒家的对头 ——即通常意义上的法家。“拂士”的“拂”应读本音fu,是违背、忤逆的意思。理由如下—— 一、从写作背景来看:孟子生时,前有李俚、商鞅、申不害猖狂“狙截”,后有荀卿、韩非子死死“围追”,儒法之间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战”!“法家”一词显而易见是常用语,而非生造词。再说,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法家才坚持“法治”,孟子不可能称赞死对头“法家”为“坚持法制的大臣”。 二、查工具书可知:“拂(读fu)”,(1)拂拭,掠过;(2)甩动,摆动;(3)违反,违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辞海》)这三个义项基本意思是一致的,即改变事物原貌、破坏其本来形态,乃至反影响于某种情势的一种运动(包括思想行为),或称逆向运动。如拂拭、拂尘、拂衣、拂袖、拂过等词语,都应这样理解。把“拂士”解释为“扰乱朝政的臣子”,不是顺理成章,非常恰当吗?“拂”同“弼”,舍近求远,牵强附会。 三、从句意来看:“一个国家,国外没有敌国外患,”按常理此国应安全、长久,而孟子却说“国恒亡”,出人意料,发人深思——警策之言!而“一个国家,国内没有能坚持法制的大臣和敢于谏诤的贤士,”谁都知道,此国必亡!孟子也说“国恒亡”——废话一句!《孟子》语言精粹,不可能有庸常、多余的话。显然理解有误。 所以,此句应译为:“国内没有(朝令夕改的)法家和扰乱朝政的臣子,国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威胁,(这样的)国家往往灭亡。”2023-07-26 02:43:06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什么意思?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出自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感谢您对派派小说论坛的支持,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2023-07-26 02:43:235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2023-07-26 02:4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