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求九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复习提纲

2023-07-26 11:51:35
康康map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2、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④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乌、俄、白、外高加索—15个)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③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一方面,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 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②《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华盛顿会议:

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②《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③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4、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1、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时期:①时间:29——33年,②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③国家: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④特点:涉及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2、危机的影响:①广大人民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3、罗斯福新政:①时间: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批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给与补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等。④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4、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背景:①2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壮大。②纳粹党所进行的欺骗性宣传活动,赢得了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③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支持。

建立过程: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大权一身,自称国家元首(德国法西斯化的标志和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标志)。

措施:①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②解散工会和其它一切政党。加强思想控制,③焚毁大量书籍。大肆迫害犹太人。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①时间:1922年,②标志: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③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

日本法西斯的建立:一主力:军部。二2.26兵变:①时间:36年2月26日,②事件: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③影响: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在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5、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

①不同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②原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这种极端办法来摆脱危机。罗斯福和希特勒个人的作用。

③影响: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德国则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1、英、法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他们想把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他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之为“绥靖政策”。

2、绥靖政策的影响:一方面,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利益膨胀;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3、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美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这一事件标志着英法等西方大国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4、二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美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①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逐渐走向联合。

②建立: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

③影响:团结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6、雅尔塔会议及其影响:

①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②影响: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7、二战的转折点:1942年-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

8、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盟军组织了诺曼底登陆战,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第二战场的开辟,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了两面被夹击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崩溃。

9、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0、二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的。一战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长,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也不满足一战后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挑起了战争的爆发。②直接原因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导致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进一步激起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加速了战争的爆发。③此外,西方大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对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2)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1、二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使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2)积极影响:①二战结束后,一些战时的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如原子弹技术导致了原子能的应用,导弹技术导致了航天技术的发展。)②受苏联影响,二战后世界上诞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如中国、越南、朝鲜、蒙古、东欧八国等二战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沉重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如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纳米比亚等国二战后走上独立道路。)

1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启示: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①、这场战争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启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1、20世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①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70-80年代的危机与调整: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负债国。

3、新经济的出现:①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经济时代。②、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欧洲的联合

1、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①美国给予了西欧国家大量的援助;②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积极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2、欧洲的联合:

①西欧国家建立欧共体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振兴经济,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国家建立了欧共体。

②欧盟的成立: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立后,老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欧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日本的崛起

①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a、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b、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c、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质,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d、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②日本崛起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4、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①相同原因:美国的扶持或援助;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②对中国的借鉴: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一、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矛盾日益突出。

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1985年,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未取得成果。 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结果:苏联政治体制剧变,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一些苏联领导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了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很快失败。影响:使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全局。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成为苏联加速解体的催化剂。

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解体时间:1991年底。(1922——1991年)

苏联解体的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二、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主义制度也发生了改变。

2、东欧剧变的原因: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②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3、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①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②要成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印巴分治: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离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分治。

2、印巴冲突:印巴分治导致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严重矛盾和冲突,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造成了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埃及独立: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了武装起义,赢得了埃及的真正独立。

2、非洲独立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历史上称这一年为非洲独立年。

3、纳米比亚独立及其意义:1990年,纳米比亚赢得了独立。这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美人民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古巴革命:1959年,古巴爆发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99年,巴拿马人民赢得收回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四、中东问题

1、中东战争的爆发:一战后,英国获得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批流亡的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二战后,在美英等国的支持下,联合国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的决议。之后,随着犹太人国家以色列的建立,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历史上称为中东战争,中东问题由此产生。

2、中东局势长期动荡的原因:中东局势的长期动荡,是由于这一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中东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列强的介入,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问题)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苏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2、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3、当今世界影响世界安全和平的主要因素: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②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和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

三、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了一个整体。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活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此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3、影响:①使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大。

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2、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3、特点:①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4、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②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5、启示:第三次科技革命表明,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我国一定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LuckySXyd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知识要点

本册知识概览和学习要求

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历史进程渐趋国际化,世界各国发展模式则呈现民族化和多样化,这种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人类社会在取得空前进步和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人类在克服战争与贫困,推进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经受严峻的挑战。

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相对稳定,但1929年即爆发了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力图以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寻求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称霸世界,疯狂扩军备战,不断侵略扩张,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二次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人类文化空前繁荣,世界性、民族性与多样性交相辉映。

通过学习,了解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了解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2、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5、关于十月革命的几个特点:

①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单独取得革命的胜利;

②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

③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④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③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一方面,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

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②《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华盛顿会议:

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②《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③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4、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1、危机的爆发: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危机的影响:①广大人民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3、罗斯福新政:①时间: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④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4、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①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原因: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激发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趁势发展壮大。他们在德国陷于绝望时,不失时机地开展欺骗宣传活动,以美好的许诺,赢得了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获得了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最终掌握了德国的国家政权。

②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内政:在政治上,打击共产党和其它政党,实行纳粹党的一党独裁统治,还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在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

外交: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并与意大利、日本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

5、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

①不同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②原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这种极端办法来摆脱危机。罗斯福和希特勒个人的作用。

③影响: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德国则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1、英、法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他们想把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他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之为“绥靖政策”。

2、绥靖政策的影响:一方面,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利益膨胀;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3、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美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这一事件标志着英法等西方大国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4、二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美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①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逐渐走向联合。

②建立: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

③影响:团结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6、雅尔塔会议及其影响:

①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②影响: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7、二战的转折点:1942年-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

8、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盟军组织了诺曼底登陆战,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第二战场的开辟,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了两面被夹击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崩溃。

9、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0、二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的。一战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长,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也不满足一战后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挑起了战争的爆发。②直接原因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导致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进一步激起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加速了战争的爆发。③此外,西方大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对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2)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1、二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使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2)积极影响:①二战结束后,一些战时的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如原子弹技术导致了原子能的应用,导弹技术导致了航天技术的发展。)

②受苏联影响,二战后世界上诞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如中国、越南、朝鲜、蒙古、东欧八国等二战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沉重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如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纳米比亚等国二战后走上独立道路。)

1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启示: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①、这场战争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启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1、20世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①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70-80年代的危机与调整: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负债国。

3、新经济的出现:①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经济时代。②、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欧洲的联合

1、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①美国给予了西欧国家大量的援助;②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积极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2、欧洲的联合:

①西欧国家建立欧共体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振兴经济,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国家建立了欧共体。

②欧共体建立的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格局上出现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另一方面,促进了各成员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③欧盟的成立: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立后,老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欧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日本的崛起

①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a、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b、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c、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质,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d、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②日本崛起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4、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①相同原因:美国的扶持或援助;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②对中国的借鉴: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一、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1、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苏联解体: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②、苏联解体的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

③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要始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坚持各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要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会战胜落后制度,我们要充满信心。

④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成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还积极妥善地解决了各种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实现了国家的团结和稳定。而苏联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加重了经济困难,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

二、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主义制度也发生了改变。

2、东欧剧变的原因: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②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3、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①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②要成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印巴分治: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离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分治。

2、印巴冲突:印巴分治导致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严重矛盾和冲突,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造成了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埃及独立: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了武装起义,赢得了埃及的真正独立。

2、非洲独立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历史上称这一年为非洲独立年。

3、纳米比亚独立及其意义:1990年,纳米比亚赢得了独立。这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中东问题

1、中东战争的爆发:一战后,英国获得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批流亡的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二战后,在美英等国的支持下,联合国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的决议。之后,随着犹太人国家以色列的建立,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历史上称为中东战争,中东问题由此产生。

2、中东局势长期动荡的原因:中东局势的长期动荡,是由于这一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中东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列强的介入,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问题)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苏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2、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3、当今世界影响世界安全和平的主要因素: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②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和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

三、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

希望能够帮上你~~·

CarieVinne

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历史进程渐趋国际化,世界各国发展模式则呈现民族化和多样化,这种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人类社会在取得空前进步和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人类在克服战争与贫困,推进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经受严峻的挑战。

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相对稳定,但1929年即爆发了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力图以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寻求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称霸世界,疯狂扩军备战,不断侵略扩张,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二次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人类文化空前繁荣,世界性、民族性与多样性交相辉映。

通过学习,了解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了解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2、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5、关于十月革命的几个特点:

①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单独取得革命的胜利;

②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

③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④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③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一方面,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

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②《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华盛顿会议:

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②《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③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4、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1、危机的爆发: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危机的影响:①广大人民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3、罗斯福新政:①时间: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④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4、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①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原因: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激发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趁势发展壮大。他们在德国陷于绝望时,不失时机地开展欺骗宣传活动,以美好的许诺,赢得了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获得了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最终掌握了德国的国家政权。

②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内政:在政治上,打击共产党和其它政党,实行纳粹党的一党独裁统治,还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在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

外交: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并与意大利、日本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

5、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

①不同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②原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这种极端办法来摆脱危机。罗斯福和希特勒个人的作用。

③影响: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德国则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1、英、法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他们想把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他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之为“绥靖政策”。

2、绥靖政策的影响:一方面,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利益膨胀;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3、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美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这一事件标志着英法等西方大国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4、二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美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Ntou123

这么长时间没有结果

自己动手吧!

求人不如求自己

FinCloud

自己动手吧!

列举东欧剧变的原因、实质及表现?

原因历史原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根本原因: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内部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治建设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实质:东欧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表现: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的影响:1.标志着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结束,华约瓦解;2.标志着冷战结束,战后的雅尔塔体系终结;3.社会主义在东欧的改革实验失败。
2023-07-25 22:37:491

简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历史原因?

东欧剧变原因: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②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2023-07-25 22:37:581

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

东欧国家的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原因有: (l)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 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2)内部原因。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 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 (3)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他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4)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 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2023-07-25 22:38:141

东欧剧变的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变化的绝对的
2023-07-25 22:38:284

简述东欧剧变的原因。

【答案】:(1)东欧各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存在先天不足的弱点:(2)缺少正确的社会主义实践路线:(3)苏联对东欧政策的转变:(4)西方的和平演变。
2023-07-25 22:38:521

简述东欧剧变的经过、原因和教训。 简述东欧剧变的经过、原因和教训。  

答案:解析: ①简要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不少国家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大幅度下降,引起人民不满,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为了克服危机,有些国家开始进行改革,但措施不当,未达到预期目的,有些国家没进行改革,致使社会危机发展成政治危机,各国执政党内出现反对派,他们与党外反对派联合,向执政党发难,迫使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原则,不断妥协;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加紧对东欧各国的“和平演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随之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②原因:首先,东欧各国长期以来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照搬苏联模式,使本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执政党长期脱离人民群众,缺乏民主和法制,伤害了人民的情感,也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充分显示出来,声誉受到损害。其三,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东欧剧变起了推动作用。 ③教训:任何无产阶级政党都要坚持独立自主,把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执政的首要任务来抓,同时,还要注意自主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并且警惕西方发达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2023-07-25 22:39:001

东欧剧变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1.历史原因 各国完全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2.经济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3.政治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外因:1.苏联因素 2.西方因素。
2023-07-25 22:39:09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财政问题~明显的问题~
2023-07-25 22:39:2315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社会体制缺陷史称“斯大林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强国、世界第二超级大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在急速的大爆发之后,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尤其是在1989年,东欧共产党国家的体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积累的错误发生了总爆发,共产党及其政治目标在东欧国家日益不得人心,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政权纷纷倒台。
2023-07-25 22:39:523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上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逐渐不适应当时国际环境的发展多极化的趋势,我认为其本身的社会制度的缺陷,没有完善 其次才是入侵阿富汗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军备竞赛,是加速了进程,。参考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Q96yXEcvVAWkV2GN80anK-jFYA1S9vlUIn9ookG9NiR_EGrHD-CEiXx7idqfdLBfdFN4cXMe67F1ScDOZnl8K
2023-07-25 22:40:033

东欧巨变的原因

hgngf
2023-07-25 22:40:252

你认为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从经济、政治、文化分歧等方面看
2023-07-25 22:40:344

急求:苏联 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 20分悬赏

政治因素
2023-07-25 22:40:426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导致东欧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3-07-25 22:41:013

东欧剧变知识点 原因,影响

原因是:1.苏联僵化的政治经济模式,2.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政权松散,经济发展不平衡,3.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影响是: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结束。教训是:1.必须按照国家实情对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2.要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3.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是开放的,4.要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2023-07-25 22:41:101

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

过程:1、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内出现了反对派,与党外的反对派相呼应;2、执政党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不断对反对派妥协退让,甚至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原则,实行政治上多元化、多党制,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3、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通过不断制造动乱,施加压力,使执政党陷入困境,然后夺取政权,个别国家甚至通过武装冲突,实现政权更迭,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走“回头路”——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原因: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上没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特别是长期推行“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日趋僵化,经济改革成效不大,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大的提高等。
2023-07-25 22:41:367

东欧剧变的原因是什么?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是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是直接原因。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束缚,使东欧不能马上适应,这是西方的和平演变已有相当成果,他们支持反对派作乱,由于人们对共产党改革失败的失望,多数支持反对派,这时戈尔巴乔夫却不支持共产党政府,反去帮反对派批评东欧各国政府。无疑使东欧共产党失去了靠山
2023-07-25 22:41:532

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

自己查吧
2023-07-25 22:42:037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

实质: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
2023-07-25 22:42:346

东欧剧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A】A.长期严重的经济困难得不到解决B.国家领导人决定实行政治多元化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D.国内反对派势力迅速壮大原因:历史原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根本原因: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内部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_(:зゝ∠)_来自百度知道用户“苦味精味苦”
2023-07-25 22:42:511

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政治毒菜,没有建立民主制度
2023-07-25 22:43:003

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和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苏联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等政策的推行直接原因:危机面前,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实施“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存在导致最终失去政权。
2023-07-25 22:43:221

苏联如何被粮食危机搞崩,东欧国家为何会发生剧变?

主要是因为遭遇了连年的干旱再加上经济不景气还有通货膨胀以及货币的大幅贬值导致的。
2023-07-25 22:43:315

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东欧剧变是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斗争的结果。强大的东欧领导人铁托等人的去世使得阵营的团结出现问题,内耗加大,给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颠覆留下机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焕发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2023-07-25 22:45:131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实说简单一点就是冷战的必然结果。
2023-07-25 22:45:233

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最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出了问题说法正确嘛

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最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出了问题说法正确。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最根本原因是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其严重制约了苏联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苏联的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一事件被称东欧剧变。
2023-07-25 22:45:351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原因?

归根结底是违背了3个带表第三条:不能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023-07-25 22:45:433

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主要有 ①戈尔巴乔夫给东欧国家松绑” ②西方的和平演变 ③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 ④苏

D 此组合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原因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不是东欧解体的外部原因,苏联的解体是1991年12月,而东欧剧变发生在1989年。所以③、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2023-07-25 22:46:021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影响、教训?

1.苏联镇压能力的丧失。苏联失去了在东欧继续保持足够的武装力量和镇压能力的经济投入能力。这一点上指责苏联转向导致了东欧国家转向是不科学的。苏联自己没法维持这样的武装和镇压能力了。如果苏联不能维持武力镇压能力,东欧国家是很脆弱的。2.80年代以后东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乏力。这里面有一个很吊诡的事实:东欧国家的外债比例增长,外债比例越高,经济越脆弱,越有利于民主化。但民主化后的经济表现和民主巩固越好的国家,却又需要越低的外债比例。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民主政权相比威权政权,在遇到经济增长乏力的时候,正当性依然要强得多,熬过经济危机的能力也强得多,甚至可能出现民众对民主政府的经济发展不满,但对民主制度的支持率不断提高的例子。这些可以通过对西班牙、葡萄牙以及东欧部分国家的民意调查数据得到支撑。3.中东欧公民社会的逐步崛起、“第二经济”的发展和人权观念的传播。公民社会的逐步崛起意味着中东欧国家在后极权主义体制下有了反抗和组织的可能,并为稳固的民主转轨奠定了基础。“第二经济”是一个匈牙利经济的专用语,说的是在计划经济以外通过规模相对较小的市场运转的经济。第二经济的扩大和后极权主义下种种平行社会、平行文化的出现,消解了后极权主义体制的组织控制力和意识形态控制力。人权观念的传播使得中东欧国家的中层官员在镇压时有所顾忌——正是这一点导致了捷克斯洛伐克政权的崩溃。4.时势影响。就像30年代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浪潮席卷欧洲一样,80年代末的时势浪潮是民主化。一部分国家的民主化发展得更早,基础更好,比如从来没有极权主义阶段、军队相对独立、公民社会发展发达又健全、天主教力量强大从而为民主化和公民社会提供支撑(这一点和大家的想象可能不一样。梵二会议后天主教开始支持民主,尤其是基层天主教会更是如此。对西班牙、菲律宾、韩国、智利、波兰的民主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波兰是最早的一个。党内存在改革派、波茨盖伊等人影响力强大、党和反对派和平谈判产生示范效应的匈牙利等国先行。一旦形成了这个趋势,再加上捷克斯洛伐克政权的瓦解,保加利亚的日夫科夫政权和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政权自己都没有维持体制继续的信心了。所以亨廷顿就说过,“波兰的转型用了十年,匈牙利用了十个月,东德用了十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十天,而罗马尼亚只用了十个小时!”(当然,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罗马尼亚十小时的转型留下了无穷后患,包括伊丽埃塞库这样的前威权政府余孽依然长期控制罗马尼亚政局,毕竟锅都甩到齐奥塞斯库头上了。)这是民主化的部分,可见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一定要说根本原因,那很可能是个重言命题,也就是说原政权不相信自己能够继续维持,所以有了民主转型。接下来是市场化和私有化。这就涉及到中东欧国家转型的困境,也就是“双重转型”问题。双重转型实际上要求安排好转型的次序,不过事实上很多国家没有安排好。一般来说,政治民主化是经济市场化转型确保公平和效率的前提条件。不过东欧各国的私有化转型路径其实完全不同,而且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经济上采取更多私有化和市场化的政党往往是转型后的前共产党,如今的社会党,而不是推动民主化的自由派政党。所以很多关于市场化的阴谋论是很难令人相信的。
2023-07-25 22:46:141

为什么说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

因为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导致政治体制僵化,缺乏民主,人民与党和政府的关系疏远。经济上片面推行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方针,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2023-07-25 22:46:223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苏联的剧变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苏联国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外因是西方国家和 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但和平演变之所以奏效,关键原因还是出在苏联内部,正是因为苏联传统模式已经过时又迟
2023-07-25 22:46:321

苏东剧变的原因

一、东欧剧变的原因分析 (1)政权的建立之初的依赖性导致被大国操纵 当时的东欧各国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这些新生政权的高度脆弱,不仅政权内部具有很多问题,而且对苏联产生了高度依赖,特别在改革的过程中的种种曲折都和苏联是脱不了关系的,甚至在东欧剧变发生之前,也深受苏联的“新思维”影响。 (2)对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导致改革的脱离实际 “社会主义”这个名词虽然马克思时代就已经诞生,但是遗憾的是,在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时,在并没有认识到何谓社会主义的时候便匆忙的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正是这一历史原因,正是因为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的模糊导致了后来在改革上的步履维艰,再加上苏联的粗暴干预,这就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失败。 (3)执政党本身的腐败导致与群众关系的脱离 从政治方面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沿袭苏联,大都缺乏民主政治传统,社会主义在本国建立后实行的也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虽然在战争事情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经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动员效率,但也很容易导致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干部专权、家长制以及社会生活中民主法制不健全等弊端。这些都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正是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腐败成为一种常态,引起了群众的十分不满,造成了很深的社会积怨,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执政党产生了不信任,从而导致,正是人民在东欧选择了社会主义,也是人民在东欧最终抛弃了社会主义。 (4)民族矛盾的尖锐导致社会内部的不稳定 东欧国家大都是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前,这些国家的民族关系大都比较紧张,民族矛盾比较尖锐。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虽然各国党和政府意识到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但由于理论上认为民族矛盾是剥削阶级挑起的,简单地以阶级利益来取代民族利益,甚至把民族矛盾当作阶级矛盾来处理,从而未能真正认识到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民族政策方面粗暴简单,忽视少数民族思维民族感情和正当利益,推行大民族主义,甚至搞强行同化。这以系列措施的结果是导致东欧国家中少数民族的不满情绪始终存在,而且不时的激化。这种政策的结果是给社会带了明显的不稳定,民族问题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成为东欧国家社会稳定的“一大内伤”。 二、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1)西方的“和平演变”和苏联的“改革” 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是苏东剧变的外因,苏东国家“改革”变成“改变制度”,是苏东剧变的内因。内因是主要的,是变化的根据。西方和平演变的攻势再强,如果没有内部变化的根据,剧变也是不可能发生的。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苏东是“自毁长城”,自己搞垮了自己。这两个原因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2)国内经济困难与执政党本身陷入危机 社会主义搞了几十年了,经济建设没有搞好,人民基本生活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长期过紧日子,就没有说服力。苏东国家的经济没有搞好,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好,而是具体的经济体制存在严重问题。一是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长期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对本国所处阶段估计过高,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二是在经济体制上,追求纯而又纯的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又造成经济结构失调,人民生活必须品供应不足。 党是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核心,执政党本身陷入深刻的危机,是最致命的问题。执政党的深刻危机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党的思想和路线混乱。没有对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造成党内思想长期混乱。没有对国内外重大问题形成清醒、正确的认识;第二,党的干部腐败和特殊化,严重脱离群众,使党的威信严重下降;第三,党内民主集中制被破坏,不能解决党内矛盾,也使党失去战斗指挥部的能力。斯大林搞个人专断,赫鲁晓夫搞“一言堂”,戈尔巴乔夫搞“一个人说了算”,都严重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葬送了党和社会主义国家。 (3)背离和抛弃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根本的教训 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最根本上看,是背离、抛弃了马克思主义,这是根本教训。苏东各国的党,不重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要么固守马克思主义的词句,不根据新的情况发展和创新。要么全盘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潮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彻底背离马克思主义。
2023-07-25 22:46:411

苏东剧变的原因是什么?

1、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在错误理论指导下推行了一条错误路线——“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背弃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2、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 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形成重、轻、农经济结构比例失调,人均生活水平下降, 引发了群众不满情绪。3、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特别是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加速了苏东剧变进程。影响:1、东欧发生剧变,苏联和东欧国家纷纷从非洲一些奉行“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家撤出,使它们面临着投资、贸易、援助减少的困难局面。1990年,埃塞俄比亚执政的工人党更名为“统一民主党”。在经济上,这些国家进一步实行市场经济,向西方敞开了大门。2、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的影响力显著减弱,西方国家的共产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少数小党自动解散,一些政党实行社会民主党化,改变党名,申请加入社会党国际,世界范围内共产党的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鼎盛时期的270多个,减少为147个。
2023-07-25 22:46:511

如何认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① 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② 严重的经济危机 ③ 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④ 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⑤ 西方长期和平演变的影响
2023-07-25 22:47:073

苏联东欧巨变的原因,就是苏联解体,苏共失去政权的原因

改革失败的结果.
2023-07-25 22:47:165

苏联解体原因和东欧巨变的原因

经济管制太死,难以适应当时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
2023-07-25 22:47:374

为什么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1经济发展初期,该体制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经济建设,但随经济发展,发展到一定水平,高度集中导致僵化,降低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经济 缺少继续高速发展的动力,满足不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
2023-07-25 22:47:443

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

1956年初召开的苏共"20大"及随后发生的波匈事件,合起来实为一次小规模剧变,简称苏东剧变 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有: (l)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2)内部原因。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 (3)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他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4)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结合阅读资料,思考和分析东欧发生剧变的各种原因及其作用。
2023-07-25 22:48:041

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是什么?

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是:1、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历史上苏联与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有民族积怨,如卡廷事件等。导致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民族关系长期紧张。2、宗教原因东欧部分国家的东正教势力的具有长期历史影响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东欧国家的僵化的宗教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3、内部原因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党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历经波折,几乎没有安宁过。党的自身建设出现根本性的失误。东欧各党,队伍庞大,在全人口中比例很高,一般都达到10%,有些甚至为20%,党员人数增加,素质必然下降。因为执政党,入党是作官的资本,许多不够条件的人纷纷进入党内。党员人数增加以后,党员的政治教育也放松了,甚至取消了。党员被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有许多党员入党以后甚至不如老百姓,党的形象被严重破坏了。与此同时,党的领导人的选择也降低了标准,素质大大下降。从苏东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党的领导人主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而主张实行多党制。另外,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搞特殊化、享受特权,不断腐化的现象十分严重,破坏了党的自身建设,如原民德党最高领导人昂纳克,连同他们的妻子、儿子、女儿都是党的高级干部,一人当道,鸡犬升天。匈牙利的卡达尔虽然自己清廉,但周围的人都搞特权,腐化现象严重,从未得到过纠正。除此之外,这几个国家高级领导层中,家长作风,专制主义十分严重。民德的物价问题早已暴露出来,上下一致要求改革,但昂纳克只说了一句“物价问题不能动”,一切再好的设想和建议都没有用。结果,酿成了大祸。波兰许多老党员评价他们历届领导人是“有不同的优点”,但“有共同的缺点”,都是“集中有余,民主不足”。罗马尼亚更为严重,齐奥塞斯库任人唯亲,自己是党的总书记,夫人是政治局常委,二把手,子女亲友把持了重要部门,夫妻政治,家天下。他搞一言堂,独裁专断,一意孤行。89年12月22日,齐召开党政军领导人会议,决意镇压群众,因国防部长拒绝执行命令而被枪决,结果参谋长和一批军官转而反齐,把他枪毙了。彻底反了。党员、党干部素质下降,是引起不满导致剧变的重要原因。4、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他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导致各国党内部思想混乱,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戈尔巴乔夫的思想,以及苏共关于多党制的主张,与东欧各国党主张是一致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实践上的一致性,使苏共对东欧剧变采取了支持的态度。我们知道,东欧是苏联红军解放的,斯大林说是苏联红军的铁犁,犁了东欧的反动政权,在这个基础上,东欧大多数党的领袖是坐着苏联的坦克回国执政的。长期以来,东欧各国党看苏联的眼色行事,与苏联的关系如何,有时甚至成为他们能否继续执政的决定性因素,斯大林时代和勃列日涅夫时代,苏共对东欧严格控制,68年勃侵捷克;即使是赫鲁晓夫也控制56年的波匈事件。这曾引起东欧各党的强烈不满。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苏东关系开始松动,戈尔巴乔夫也多次对东欧的改革表示支持。当东欧一些党提出实行多党制主张以后,戈尔巴乔夫也表示赞同。苏共的支持和赞同,使东欧各党能放手大干,无顾忌。当苏共自己也主张实行多党制以后,东欧更是欢欣鼓舞,越走越远,以至于连政权也丢掉了,有人说,这是欢乐的一跳跌进了深渊。所以,苏共指导思想和对东欧国家的态度,是东欧迅速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5、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严重对峙,双方都拥有把对方摧毁几次的核打击力量。这种军事对立的现实,使西方国家认识到这是一场谁也打不赢的战争。没有胜利者。用军事手段难以摧毁东欧政权和社会制度,在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干涉。进入80年代,东欧各国普通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给一点甜头,逐步诱其上钓。1983年10月瑞典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瓦文萨。1987年,美议会向团结工会每年提供津贴100万美元。1988年又提供500万美元作为其活动经费,给团结工会会员发工资。1989年,布什说要“以西方的援助来促进和奖赏共产党国家的政治多元化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谁同我们站在一起,谁就会得到支持”。89年7月11日至13日,布什访问波、匈。布什说,为了加速波兰走自由企业制度和民主社会进程,美国将援助波兰10亿美元。8月下旬,当团结工会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马佐维耶茨基担任波兰总理以后,美国和西方国家又表示给予新的经济援助。欧共体提供了8300万英镑的食品,英国提供了2500万英镑的现款,日本、加拿大。对其他东欧国家,如匈、罗、东德等,他们也程度不同地给予经济上的援助,以便拉他们倒向西方一边。除经济上援助以外,在政治、文化上也加紧干涉。政治经济上的桥头堡东欧是前沿阵地,是苏联与西欧抗衡重要的桥头堡。丘吉尔当年称巴尔干半岛是欧洲柔软的下腹部,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为遏制苏联,提供了立足之地。6、经济因素自1936年宪法以来,苏联开始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 ,这种体制的弊端导致了苏联以及东欧国家经济活力大大降低,行政管理体制过于僵化,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未能突破。
2023-07-25 22:48:141

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阻碍经济发展;思想、行动管控严重,民众生活不自由;政府与群众严重分离,政治上独裁;苏联自身难保,无力干预
2023-07-25 22:48:224

东欧发生剧变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根源:苏联;内部原因;政治危机;外部原因;戈尔巴乔夫;和平演变直接原因;政治多元化,民主社会主义
2023-07-25 22:48:383

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 历史高手来

A.斯大林模式
2023-07-25 22:48:487

造成东欧剧变的外在原因是什么?

外部原因:苏联的“”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国家的“”等政策的推行
2023-07-25 22:49:132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经济奔溃
2023-07-25 22:49:309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经济落后衰退,美国和平演变。种族冲突,阶级斗争激化,苏联高官腐败严重,谢谢。
2023-07-25 22:49:473

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东欧剧变的发生和实质。1989~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一年多里,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和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6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或下台成为在野党,或改变了性质。紧随其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92年3月在大选失败后下台;在南斯拉夫,先是南共联盟不复存在,原南斯拉夫联邦内的各邦都发生了剧变,其后在经历近一年之久的内战后,于1992年4月最终分裂为五个独立的共和国。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多党制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在经济上,否定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开始实行混合所有制或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剧变后的东欧各国,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1989年,东欧各国的政治出现了根本性的、质的变化。变化的实质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废除了本国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已经70多年,东欧国家也有4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就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是苏东欧变化的外部条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严重对峙,双方都拥有把对方摧毁几次的核打击力量。这种军事对立的现实,使西方国家认识到这是一场谁也打不赢的战争。没有胜利者。用军事手段难以摧毁东欧政权和社会制度,因而便采取了和平演变的手段,在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干涉、颠覆和渗透。进入80年代,东欧各国普通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给一点甜头,逐步诱其上钓。1983年10月瑞典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瓦文萨。美国“争取民主基金会”给波兰团结工会每年固定拨款40万美元。1987年,美议会向团结工会每年提供津贴100万美元。1988年又提供500万美元作为其活动经费,给团结工会会员发工资。1989年,布什说要“以西方的援助来促进和奖赏共产党国家的政治多元化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谁同我们站在一起,谁就会得到支持”。89年7月11日至13日,布什访问波、匈。布什说,为了加速波兰走自由企业制度和民主社会进程,美国将援助波兰10亿美元。8月下旬,当团结工会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马佐维耶茨基担任波兰总理以后,美国和西方国家又表示给予新的经济援助。欧共体提供了8300万英镑的食品,英国提供了2500万英镑的现款,日本、加拿大。对其他东欧国家,如匈、罗、东德等,他们也程度不同地给予经济上的援助,以便拉他们倒向西方一边。除经济上援助以外,在政治、文化上也加紧渗透,通过所谓的文化交流,向东欧兜售西方的社会观、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借此抵消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以便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政治经济上的桥头堡)东欧是前沿阵地,是苏联与西欧抗衡桥头堡,重要。丘吉尔当年称巴尔干半岛是欧洲柔软的下腹部,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为遏制苏,提供了立足之地。 2、苏共指导思想的变化,是苏东剧变的重要因素。戈尔巴乔夫的思想,以及苏共关于多党制的主张,与东欧各国党主张是一致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实践上的一致性,使苏共对东欧剧变采取了支持的态度。我们知道,东欧是苏联红军解放的,斯大林说是苏联红军的铁犁,犁了东欧的反动政权,在这个基础上,东欧大多数党的领袖是坐着苏联的坦克回国执政的。长期以来,东欧各国党看苏联的眼色行事,与苏联的关系如何,有时甚至成为他们能否继续执政的决定性因素,斯大林时代和勃列日涅夫时代,苏共对东欧严格控制,68年勃侵捷克;即使是赫也控56年的波匈事件。曾引起东欧各党的强烈不满。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苏东关系开始松动,戈尔巴乔夫也多次表示对东欧的改革表示支持。当东欧一些党提出实行多党制主张以后,戈尔巴乔夫也表示赞同。苏共的支持和赞同,使东欧各党能放手大干,无顾忌。当苏共自己也主张实行多党制以后,东欧更是欢欣鼓舞,越走越远,以至于连政权也丢掉了,有人说,这是欢乐的一跳跌进了深渊。所以,苏共指导思想和对东欧国家的态度,是东欧迅速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3、东欧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本国党的失误。 党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历经波折,几乎没有安宁过。 党的自身建设出现根本性的失误。
2023-07-25 22:49:561

东欧社会主义为什么会覆灭?东欧剧变的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
2023-07-25 22:50:043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常识历史篇。
2023-07-25 22:50:254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 经济上是由于轻工业不发达,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低第二 军事上越南和我国的战争不敢介入以及阿富汗战争的失败让其他国家看到了苏联软弱第三 国际石油价格的下降导致苏联依靠石油工业输血的经济体系的崩溃第四 国内腐败以及领导人思想僵化
2023-07-25 22:50:332

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错了
2023-07-25 22:50: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