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营
-
现代的健康观
一、健康(Health)的概念
自古至今,健康成为各朝各代人们谈论的永久话题,并被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然而什么是健康?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确切内涵?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该宣言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事隔多年后,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hysi。alhealtl)、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会ychological。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使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_社会医学模式。这个现代健康概念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健康是对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的有力补充和发展,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从而摆脱了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
1.躯体健康(生理健康) 躯体健康是指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的状态;广义的心理健康还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3.社会适应良好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于社会现状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既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注重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对于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怨天尤人,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当发觉自己的理想与愿望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时,能够迅速地进行自我调节,以求与社会发展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妄自尊大和一意孤行。
4.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指能够按照社会规范的细则和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们的幸福做贡献,表现为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
二、健康的标准(health standards)
健康的标准包括: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⑥体重适当,身材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按照以上的健康标准,只有15%的人能达到该标准,而15%的人有病。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状态,即没有疾病又不完全健康的状态,也就是说处于机体无明显疾病状态,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出现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如乏力、头昏、头痛、耳鸣、气短、心悸、烦躁等。这种中间状态即为“亚健康”(subhealth)状态(第三状态)。
人人都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怎样才算健康呢?很多人对此不太清楚,包括大学莘莘学子.过去人们都认为身体没有生病就是健康,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科学的进步发展,现代人对健康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新确定的定义是:‘人的身体、精神与社会的最佳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没有生病”。
新的健康观认为,没有生病只是健康的一个基本方面,主要是机体的正常状态,同时还包括心理健康和对社会、自然环境适应上的合谐.也就是说人的机体、心理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处于协调和平衡的状态.这就是新的健康的完整而全面的观念.
那么,如何恒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其共同标准是什么呢?世界卫生组织为此对健康定了10条准则:
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二、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
三、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五、能抵制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六、体重适当,身材发育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睛不易发炎。
八、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十、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这10条准则亦即健康的标准,是就一般情况和普遍情况而言的,但对不同年龄的人还有不同的标准.
新的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任何集体的、个人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及不道德、不讲卫生的行为,不但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危及他人的健康.这种健康观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
我国传统医学中,也有一套健康的标准。
这一整套健康标准主要是针对中年人而盲,因此也可以视为中年人的10大健康标准.这]0大标准是:
一、眼有神:目光炯炯,无呆滞的感觉,说明精气旺盛,脏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跃.
二、声息和:声如洪钟,呼吸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反映出肺脏功能良好,抵抗力强.
三、前门松:指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
四、后门紧:大便每日一次,有规律,无腹痛、腹泻之虑,说明消化功能健旺.
五、形不丰:保持体型匀称,注意不宜过胖,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女性减l00)。
六、牙齿坚:注意口腔卫生,基本上无龋齿,反映肾精充足。
七、腰腿灵:表现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或灵活,中年知识分子因工作性质尤其要保持腰腿灵。
八、脉形小:指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
九、饮食稳:饮食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饱食滥饮,无烟酒嗜好,注意饮食养身法。
十、起居准: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保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健康教育则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并被列为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一)健康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它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控制影响健康因素,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负的责任。是指以健康教育、组织、立法、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以促进人类的健康。
健康促进模式(略)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其不同点在于:
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
健康教育=知+信+行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
(四)健康促进的领域
健康促进涉及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把健康问题提到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2、创造支持的环境
健康促进必须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
提高社区人们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他们自己。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
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都要帮助人们做到这一点。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中的卫生服务的责任由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专业人员、卫生部门、工商机构和政府共同分担。他们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资源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健康教育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政府行为和行政干预来支持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是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使人们在面临个人或群体健康相关的问题时,能明智、有效地作出抉择。通过提高社区自助能力,实现社区资源(人、财、物等)的开发。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必须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逐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把社区、学校、企业等建成“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学校”、“ 健康促进工厂”等。
4、积极推动医疗卫生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其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5、在全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相关学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依据和专业技术,主要来源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科普学、统计学、美学等学科。在诸多相关学科中以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传播学、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学等关系最为密切。
1、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及作用的规律,采用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科学。
2、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定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借鉴社会医学研究医学问题时所侧重的战略性、理论性、方向性和思维观念,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3、教育学:健康教育是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人群从接受健康信息到行为改变,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教育对象的需求,熟练掌握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文化,设计教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的技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并进行效果评价。
4、健康传播学:主要研究健康信息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传播策略的选择与拓展。
5、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在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心理学分支,健康心理学要在研究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心理保健的理论、策略、具体措施和方法学方面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6、健康行为学:健康行为学是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可以说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着眼于个人、群体乃至组织行为的改变。因此,健康行为学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础学科。
四、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⑴知信行模式(KABP) “知信行”模式是行为改变的较为成熟的模式:
信 息 → 知 → 信 → 行 → 增进健康
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图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以吸烟有害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把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引发的疾病以及与吸烟有关的死亡数字等知识传授给群众;群众接受知识,通过思考,加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形成信念;在信念支配下,逐步建立起不吸烟的健康行为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健康信念模式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其次,让人们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2、健康传播技巧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医学、卫生学领域的具体和深化,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
人类的传播活动多种多样。但按传播的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不同及其特征,大致可分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自我传播”四种基本类型。健康传播也离不开这几种传播方法。
(1)人际传播 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人际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由于人际传播具有针对性强、交流充分、反馈及时等优点,这种传播方式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尤为常用和有效,社区全科医生、卫生工作人员应该是该社区健康问题的权威和 健康传播者,可以应用在诊病时、病人咨询时、出诊家访时——“个人与个人”;组织专题讲座、授课、演讲——“个人与群体”;座谈、讨论——“群体与群体”这几方面进行人际健康传播。
人际传播要获得好的效果,传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人际传播要成为互动式的而不是单向的说教的。首先,人际间要沟通、理解、信任和尊重、保护对方的隐私;第二,对社区内人群的健康情况应有所了解,回答咨询、专题讲座、授课、座谈等都应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使对方产生兴趣、共鸣;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果对不懂医学的人使用了很多医学术语,对方理解不了医学术语的含义,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后要有科学性。
(2)大众传播 是指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标语、板报、宣传单张、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社会人群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特点是要借助一定的媒体;其信息是公开的、面向全社会人群;信息传播距离远、覆盖面广、速度快;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双方信息反馈不足。
(3)组织传播 是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即发展为公共关系学。
(4)自我传播 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3、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模式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⑴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睡眠适量、积极锻炼、有规律作息等。
⑵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
⑶避免有害环境行为,“环境”既指自然环境(环境污染),也指紧张的生活环境。
⑷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
⑸求医行为,觉察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和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⑹遵医行为,发生在已知自己确有病患后,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的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信息传播、组织与法规、环境改变、培训与指导、咨询以及从行为医学移植过来的行为矫正等。这些方法与策略分别作用于影响行为的产生、保持与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健康教育方法学的重要内容。行为干预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改变已养成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自觉采纳促进健康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行为矫正技术是本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指导建立各种促进健康的行为的系列性技术,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广泛运用的矫正技术主要有脱敏法、示范法、厌恶法、强化法和消除法。
五、常用的健康测量及指标
健康测量是将健康概念及与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量化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规则,根据被测对象的性质或特征,用数字来反映健康概念及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健康测量从对死亡和疾病的负向测量逐步扩大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正向测量;从对生物学因素的测量扩大到对心理、行为因素和生活因素的综合测量。
1、健康测量指标:
为适应现代健康的需要,一方面引入了很多新的指标,如心理指标、行为指标;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原有的死亡指标和疾病指标,对他们进行改进和发展,如利用死亡资料和疾病、残疾资料计算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旨在反映死亡的不合理性和人们的生存质量。
单一指标:群体健康测量指标(如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死因构成比等);个体健康测量指标(如心率、血压、肺活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在这些健康测量指标基础上演变的指标(如期望寿命)。
综合指标:是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将多个单一指标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个新指标。其特点是将反映健康状况的多方面资料概括起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以提供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多维测量和简单评价。如生存质量指数、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心理量表评分等。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常用的健康指标
⑴死亡指标:包括总死亡率、性别年龄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期望寿命;
⑵残疾指标:残疾率、残疾原因构成;
⑶疾病指标:发病率、病死率、生存率;
⑷营养状况指标:日摄入某营养成分总量;
⑸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等,可计算这些生长发育指标的年增长值和增长率,或进行相关分析;
⑹心理指标:包括对人格、智力、情绪、情感测量,如MMPI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UCLA孤独量表、个人评价问卷等;
⑺行为指标:行为模式(A型行为与B型行为的测量、得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生活方式(生活丰度、生活频度、活动谱、生活满意程度等得测量)、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数)、个人地位和个人经历的测量指标;
⑻人口指标:人口数、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文盲率或识字率、人口的职业构成;
⑼综合指标:
症状和功能指标:常用症状和功能调查量表包括CMI、GHQ、MMPI和SRQ。
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生存质量指数、功能状态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
其他: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
- 左迁
-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它有3个基本组成部分:
①个体。社会适应过程的主体。
②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适应过程中情境的重要部分。
③改变。是社会适应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
个体在遇到新情境时 ,一般有3种基本的适应方式:问题解决,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接受情境,包括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新情境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主动地作出与社会相符的行为;心理防御,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盖由新情境的要求和个体需要的矛盾产生的压力和焦虑的来源。
- 可桃可挑
-
1.躯体健康(生理健康) 躯体健康是指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的状态;广义的心理健康还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3.社会适应良好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于社会现状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既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注重现实与理想的统一。
4.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指能够按照社会规范的细则和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们的幸福做贡献,表现为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
另外,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家也各种养生方式练起来,而关氏易筋洗髓功也深受大家的欢迎。
- bikbok
-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度互作用过程。它有3个基本组成部分:
①个体。社会适应过程的主体。
②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适应过程中情境的重要部问分。
③改变。是社会适应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
个体在遇到新情境答时 ,一般有3种基版本的适应方式:问题解决,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接受情境,包括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新情境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主动地作出与社会相符的权行为;心理防御,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盖由新情境的要求和个体需要的矛盾产生的压力和焦虑的来源。
- 西柚不是西游
-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所以3应该是社会交往方面健康
- 豆豆staR
-
健康要素主要包括:身体健康、情绪健康、智力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健康。
要素一: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不仅指无疾病,而且还包括体能,后者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就可以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要素二:情绪健康
情绪涉及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的感受。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的稳定性。情绪稳定性是指个体应对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和环境压力的能力。
要素三:智力健康
智力健康指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脑始终保持活跃状态。有许多方法可以使大脑活跃敏捷,如听课、与朋友讨论问题和阅读报刊书籍等。努力学习和勤于思考还能使人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要素四: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意味着不同的内容。精神因素涵盖了道德观、价值观、伦理观,所以每个人对精神方面的认知是不同的。
要素五:社会健康
社会健康是指成功地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健康是发展和维持和谐人际关系,尊重和容忍他人的不同意见,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此能力能使你在交往中有自信感和安全感,与人友好相处,也会使你少生烦恼,心情舒畅。
- 苏州马小云
-
对于个人健康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饮食、运动、居住环境、还是心态?
毫无疑问,对于健康而言,这些因素都是重要的
——然而,都谈不上“最重要”。
在2015年,威斯康辛大学和美国最大的健康基金会“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合作,构建了一个描述人群健康的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各种健康因素被分为了四大类,分别是:
① 健康行为,包括饮食、运动、性行为和烟酒的使用情况;
② 医疗护理,包括获取医疗服务的方便程度,以及能获取到的医疗服务的质量;
③ 生活环境,包括空气、水、居住环境和通勤状况;
④ 社会经济,包括教育、收入和工作。
- gitcloud
-
健康包括的三个方面,第三个就是社会适应。良好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
- 黑桃花
-
躯体健康(生理健康) 躯体健康是指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 kikcik
-
社会适应健康,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岗位对各种角色都能良好适应能胜任各种社会和生活角色
- 人类地板流精华
-
答:3是社会适应良好.
- NerveM
-
心三是理平衡
- 陶小凡
-
三个方面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做一个健康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也就意味着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有弹性。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2023-07-25 20:22:131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为身体、精神以及社会活动中的完美状态。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它是一种在躯体,心理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能保持完美和谐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三方面。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无价之宝,金钱无法买,钻石也换不来。然而就因为它是无形的,才有这么多人忽略它,但是“健康”,仍是一切的根本,没有健康,也就没有幸福的人生,自然而然也不快乐。人老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福气。健康是身体的本钱,在人的生命中最为珍贵的是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精神焕发、神采奕奕,才有美丽的外表。2023-07-25 20:22:221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要达到健康的标准,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心肺功能好心脏和肺脏是主要的内脏器官。健康的心脏,心肌发达,心容量大,一般来说,心跳减慢是一种好现象,能使心脏在跳动后有较长的时间进行休息,不容易发生疲劳,可以为参加体力劳动储备力量,即使担负重体力劳动,也不致心跳过速而发生心慌头晕等不舒服的感觉。健康的肺脏,肺活量比一般人大,肺内气体交换良好,胸廓发达,呼吸肌强壮、呼吸缓慢而深沉,每分钟呼吸10次左右就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这种功效高,用力省的呼吸方法,能够防止呼吸器官过度劳累,发生呼吸道疾病。2、生长发育良好健康的人,身体发育比较好,表现为个子高大,身材匀称,肌肉丰满,四肢有力。同样年岁的两个人,如果这人比那人身高、体重、胸围、呼吸差、肺活量、握力、弹跳力的指标高,说明这个人比那个人身体健康。当然,身体发育的好坏,还和地区、遗传、种族、营养等有关系,不能单从这一方面来判断。3、身体素质好人们的劳动、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都是由神经系统支配的不同形式的肌肉运动。肌肉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的差别,能够反应出人的神经系统和内脏的功能。因此它也是健康的重要标志。健康的人,肌肉的体积大,力量大,可占体重40-50%。4、神经系统的功能好大脑是身体的主宰,指挥着身体的一切活动。不管是工作、学习、思考、判断,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行动都受大脑的支配。5、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抗病能力强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体必须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当外界气温升高时,身体通过皮肤毛细血管的扩张向外散热;当外界温度降低时,身体通过肌肉产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向外散热,以便保持体温的平衡。健康的人,天热了不易中暑,天冷了不易感冒就是这个道理。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也是一样,身体健康的人,血液中的抗体多,在同样的环境中,不容易得传染病。扩展资料亚健康的常见状态1、疲劳经常感觉到疲劳,即使有充分的睡眠,疲劳感也不会消除;2、无力原因不明的全身乏力,比如说上几级台阶就觉得全身虚脱;工作到下午就觉得浑身没有力气;3、健忘记忆力下降,有时会忘掉刚刚想做的事,例如出门忘记带钥匙,做事情的时候被打断,然后就想不起接下来要做什么;4、厌食食欲不振或者挑食,心情稍差或者温度较高就没有胃口;5、咽干咽部发干、疼痛,喉部有紧缩感,检查咽部充血却没有发炎症状;6、疼痛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腰背痛,不能确定具体位置的肌肉痛、关节痛。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体真正健康的5大标志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2种预警表现显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2种预警表现显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2023-07-25 20:22:581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 )。
【答案】:D在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定义中,涉及了三个层面: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是这三个层面的正常的状态。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完好的状态。 本题考查的是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我们平时想象的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和社会的内涵。2023-07-25 20:23:081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 ) A.身体(生理)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D.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故选:D.2023-07-25 20:23:401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的定义是什么?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WHO宪章中提出的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和社会活动上、精神上完全保持健全的状态。"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1)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经济、文化等因素。(2)生活方式:包括营养、风俗习惯、行为(吸烟、酗酒、吸毒、不洁性行为)、体育锻炼。(3)卫生服务:医疗卫生的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4)生物遗传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对健康起主要影响,其次是生活方式。(5)人们将懂得自己有力量摆脱可以避免的疾病,赢得健康,并且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2023-07-25 20:23:481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健康标准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素,它属于个人和社会。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的,有病就不是健康”。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 还需要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的状态。 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和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甚至对社会都有影响。2023-07-25 20:24:081
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2023-07-25 20:24:401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一定要达到相应的标准,要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还应该有特别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2023-07-25 20:25:005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和十大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十大健康标准: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第二、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第三、善于休息,睡眠好。第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第五、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第六、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第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第八、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无出血现象。第九、头发有光泽。第十、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2023-07-25 20:26:061
WHO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WHO在1946年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978年,WHO又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羸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并再次提出了“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这一健康理念。2023-07-25 20:26:214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还规定了健康的十条标准:一是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二是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三是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四是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五是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六是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七是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八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九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十是肌内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各种仪器及检验结果为阴性,但人体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觉。这是新的医学理论、新概念,也是社会发展、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它与现代社会人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大有直接关系。由于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游离状态,所以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诊断很难界定。比如疲劳、失眠,健康的人经过适当的休息与调理就可以得到纠正与克服,但若长期处于疲劳、失眠状态就可视为亚健康。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躯体方面可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脘腹不适、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等;心理方面可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2023-07-25 20:26:401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2023-07-25 20:26:583
wto对健康的定义是
u200b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怎样准确描述人体的健康状况,日本有的学者提出了健康条件的四快。所谓四快,即吃的快、便的快、睡的快、说的快。四快虽有概括上的简单片面之嫌,却有认识上的明快形象之感。就是说一个人食欲好,消化能力好,思维敏捷,反应能力强,神经系统功能好,即可基本反映出他的身体是健康的。为了进一步使人们完整和准确理解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又规定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十大准则: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2023-07-25 20:27:492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出自哪里啊?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保健做了如下定义: “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1)身体无病:这是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2)心理健康:心态决定了人生的一切,良好的心理是一切的保证; (3)胜利健康:维持机体各组织的细胞,使功能协调作用完善。 (4)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今社会的三大特征:“速度、多变、危机”,对策:“学习、改变、创业”。 2、健康的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你可以从事你渴望做的一切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但责任,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3)应变能力强,能够较好的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4)对于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能力; (5)体重标准,身体均称,站立时身体各部位协 (6)眼睛明亮,反映敏捷无炎症; (7)头发有光泽,无头屑或较少; (8)牙齿清洁,无龉齿、无疼痛,牙龈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10)善于休息,睡眠好。2023-07-25 20:28:031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和亚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头发光洁,无头屑; 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症”。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根据这一标准,据WTO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有病的人也只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2023-07-25 20:28:141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认为:健康=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条件+7%气候条件+60%自我保健x0dx0a健康的标准x0dx0a食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x0dx0a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胃肠功能良好。x0dx0a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x0dx0a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x0dx0a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证明精力充沛旺盛。x0dx0a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x0dx0a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x0dx0a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x0dx0a适量运动:运动能改变血液中化学成分,有利于防止动脉血管硬化。保护血液、维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要经常参加以耐力性为主的运动项目,如跑步、球类、登山等。2023-07-25 20:28:361
世界卫生组织对 “健康”的定义和特点有哪些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出自哪里?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保健做了如下定义: “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1)身体无病:这是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2)心理健康:心态决定了人生的一切,良好的心理是一切的保证; ?(3)胜利健康:维持机体各组织的细胞,使功能协调作用完善。 ?(4)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今社会的三大特征:“速度、多变、危机”,对策:“学习、改变、创业”。 ?2、健康的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你可以从事你渴望做的一切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但责任,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3)应变能力强,能够较好的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4)对于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能力; ?(5)体重标准,身体均称,站立时身体各部位协 ?(6)眼睛明亮,反映敏捷无炎症; ?(7)头发有光泽,无头屑或较少; ?(8)牙齿清洁,无龉齿、无疼痛,牙龈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10)善于休息,睡眠好。2023-07-25 20:28:47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应包括什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扩展资料:亚健康的常见状态1、疲劳经常感觉到疲劳,即使有充分的睡眠,疲劳感也不会消除;2、无力原因不明的全身乏力,比如说上几级台阶就觉得全身虚脱;工作到下午就觉得浑身没有力气;3、健忘记忆力下降,有时会忘掉刚刚想做的事,例如出门忘记带钥匙,做事情的时候被打断,然后就想不起接下来要做什么。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2种预警表现显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2023-07-25 20:28:551
什么是健康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这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均衡地输入和输出能量和物质(甚至允许生长)。健康也意味着有继续生存的期望。对有情感的动物,生来就有追求精神面与物质面两种更好的生活方式,所以对健康认知与要求会有更广的概念。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还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现代养生学者宋一夫率先提出“养生之前必先修心”的理论,由此可见心理上的健康与生理上的健康一样重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健康是一种心态。2023-07-25 20:29:161
21世纪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什么?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定义细则: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2023-07-25 20:29:271
什么是健康? WHO提出“健康”包括哪些方面的健康?
健康是指生理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真正的健康要”五快”“三良好”吃的快、便的快、走的快、说的快、睡的快良好的道德,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为人处事能力2023-07-25 20:29:342
健康的概念及标准是什么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标准是.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健康的十项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9.头发光洁,无头屑;肌肤有光泽,有弹性, 10.走路轻松,有活力。 健康是指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023-07-25 20:29:46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判断你本人是否是一个健康人,并说明理由。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全新的健康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完美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还规定了健康的十条标准:一是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二是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三是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四是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五是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六是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七是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八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九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十是肌内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2023-07-25 20:29:53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体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怎样准确描述人体的健康状况呢?日本有学者提出了健康条件的“四快”。所谓“四快”,即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就是说一个人食欲好,消化能力好,思维敏捷,反应能力强,神经系统功能好,即可基本反映出他的身体是健康的。2023-07-25 20:30:013
健康的含义是什么
健康的含义是什么如下:世界卫生组织(WHO)给 健康 所下的正式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如下:一、环境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二、生活方式,包括营养、风俗习惯、嗜好、烟酒嗜好、车祸、不洁性行为、吸毒、缺乏体育锻炼、精神情绪不好等。三、卫生服务,医疗卫生的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服务质量。四、生物遗传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有弹性。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2023-07-25 20:30:111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食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胃肠功能良好。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证明精力充沛旺盛。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2023-07-25 20:31:521
简述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的发展的三个模式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三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有关专家经过研究后,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科学的休息)疾病=(懒惰+嗜烟+嗜酒)以上公式说明,有益于健康的是“长寿三要素”,公式中分子越大身体越健康,分母越大身体越差。健康体重公式计算体重适宜程度的公式 - 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如下:[体重 (kg)] / [身高 (m) × 身高 (m)] = 体重指数1、 不到18.5,偏瘦2、 介于18.5和20.9之间,苗条3、 介于20.9和24.9之间,适中4、 超过24.9,偏胖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认为:健康=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条件+7%气候条件+60%自我保健2023-07-25 20:32:161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出自哪里啊?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对健康的定义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身体健康是首要目标,还包括精神和社会层面的良好状态。2023-07-25 20:32:262
现代人的“健康观”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关注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2023-07-25 20:32:351
身体健康的定义
问题一:WHO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健康的定义 WHO 早在1948年成立之出的《 *** 》中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使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1990年WHO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道德健康的内容是指不能损坏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会认可的行为道德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具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据测定,违背社会道德往往导致心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很容易发生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等失调,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也会下降。医学家研究发现,贪污受贿的人就容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和精神过敏症;而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和淡泊、坦荡的品质,则能使人保持平衡,有助于身体健康。 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应将经济状况作为健康评价的一项基本内容,由于人是一种很复杂的综合性的整体,其健康也就涵盖了多维内容。 生理健康有明确的标准,比如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更量化一些,就是体温36℃-37℃,血压:低压60-90 毫米汞柱、高压90-130毫米汞柱,心率60-80次/分,这是人体生理运动的正常指标。 而心理健康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标准就比较模糊了。但心理健康对人的行为准则起着主导作用,面对五彩缤纷的人生,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处理形形 *** 的事情。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人们不仅有安全感、自我状态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外部环境。它一般可理解为情绪的稳定和心理方面的成熟两个方面,但这种稳定和成熟的状态是相对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切都在变化的社会中,没有人会有一成不变的精神和情绪状态。只有将制约人格的各种条件,比如文化程度、工作能力、职业、社会地位、生活演变等很好地协调起来,并能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创作环境,才能称之为心理健康。 一些心理学家摆脱开标准的束缚,向人们描述一个心理健康人士的特征:这是 一个朝气蓬勃的快乐的人,有所爱,也被人爱;满怀信心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满腔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能够洞察外部世界,并对自己所遇到的挑战作出应,制定出合理的人生策略;不会随意夸大也不会任意贬低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如果你是上面描述的这种人,那么你的心理就是健康的。 探索人类心智奥秘的拓荒者弗洛伊德将心理健康归结为爱与工作的能力。他在一部著作中列出了心理健康人士的一些共同特点:保持理智与平衡;具有自我价值感;具有爱的能力;具有建立和维持密关系的能力;能接受现实中的各种可能性和局限性;对工作的追求与自己的天资和教育背景相适应;能体验到某种内在的静与满足感,让自己觉得此生没有虚度。 如果一定要将心理健归结为某几个标准的话,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11项,基本符合这11项标准的人,就可以认定是心理健康的人了。 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和个人成就有有价值的感觉。 2.充分了解自己,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和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 4.适当接受个人的需要,并且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5.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估计。 6.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无过度幻想。 7.能保持......>> 问题二:健康的定义是什么?该怎么样做? 健康是什么? 有人会答:健康是身体棒,不生病。 但,这仅仅是健康的一个方面。其实,健康的要义远不止身体好一方面。 健康还应包括―― 健康的仪表:仪表堂堂,着装整洁,而不是窝囊邋遢; 健康的举止:举止大方,彬彬有礼,而不是小里吧唧; 健康的言谈:言谈高雅,旁征博引,而不是出口成“脏” 健康的交际:交际有度,为伍者乃良师益友,而不是狐朋狗友处 健康的心情:心情保持舒畅,富有同情心、爱心,而不是 阴暗晦涩; 健康的收支:收支光明正大,勤劳致富,而不是违法乱 纪,不劳而获; 健康的爱好:爱好广泛、向上,情趣盎然,而不是低级趣 味。 健康的要义是多元化的囊括,是一项“整体工程”。营造健康的“整体工程”,理应成为崇尚健康者的终身追求。 问题三:健康的定义可分为那三种 人类对健康概念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的。在生产力低下的时期,人类只关注如何适应和征服自然,维护自身的生存。其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关心身体健康,防病治病的医学科学应运而生。历史发展到现在,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又发生了飞跃。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其 *** 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和完全安宁。从健康观的演变可以看出,科学的健康观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没有疾病即健康的观念,健康的目标是追求一种更积极的状态、一种更高层次的身心协调与发展。 20世纪下半叶,有专家预言:在21世纪,没有任何疾病像心理健康疾病那样深刻而持续的困扰人类。 2001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对60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6.51%的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达到严重程度的有3%~5%。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心理健康按其健康程度可分为三种状态。一是正常状态,简称常态。个体在一般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心理处在正常状态之中。个体的常态行为基本与其价值观、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这种状态一般称为心理健康;二是不平衡状态,简称偏态。是指个体心理处于焦虑、恐惧、压抑、担忧、矛盾、应激等状态。一旦个体处于不平衡状态,他会首先通过“心理防御机制”来进行自我调节。如果无效,就得借助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这种状态一般称为心理问题。三是不健康状态,简称变态。它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这时必须到医疗部门求助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这种状态一般称为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 问题四: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头发光洁,无头屑; 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问题五: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问题六:身体健康意识的定义是什么 健康意识: 1、健康意识是指维护自身健康而预先必须注意的保健知识和理念.具备良好的健康意识对实现自我健康保护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健康政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健康意识是指全体公众的积极参与意识.实践证明,任何行动的采取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信念和意识的产生.如吸烟危害健康大家都知道,但“吞云吐雾”者照样有增无减 3、健康意识是指人们对健康的信念和观念,即人们对健康价值的态度和能否获得健康的信心.正确的健康意识认为:健康是人的第一财富,是事业和幸福的保证,它既是人们活动的基础,也是人们各种活动的最终目的之一 问题七:身体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康八大标准 食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 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证明精力充沛旺盛。 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 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 这个问题我在萧友的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里回答过,转录如下: 我的理解是:健康是心理健康加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心肺功能良好加健身以达到体型的健美。 男人要有气魄,所谓气,是指内在气质;魄是指外在体魄。气质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而我理解的体魄不是指高大健壮的身体,也不是没有任何疾病,而是有足够充沛的精力去担负男人的责任,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如何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呢?我觉得在借助跑步等运动来增强心肺功能的同时,用健身的途径去取得漂亮的肌肉与完美的体型,两者结合,定可从身心两个方面“精力充沛”的去面对你的生活,面对你周围的人,面对你的人生!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我国著名医学家傅连(日章)同志认为健康的含义应包括如下的因素:(l)身体各部位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精神贯注,思想集中,对工作、学习都能保持有较高的效率;(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这虽和思想修养有关,但身体是不是健康对它也有很大的影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在我们国家,无论在健康人与病人中或者在医务人员中,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忽视心理健康。这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与提高医疗效果都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重视营养,而忽视饮食时的心理因素作用。人们注意身体的锻炼,而不重视心理的锻炼。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以及如何锻炼。在临床实践中,有些医务人员在病因上,重视病毒、感染等因素,忽视疾病的心理因素的作用;在诊断上重视物理诊断等,忽视心理诊断;在治疗上重视药物治疗,忽视心理治疗。其实,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同等重要的。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身体健康制定了新的标准,它包括躯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躯体健康可用五块来衡量: 1.吃得快:进食时有良好的胃口,不挑剔食物,能正常速度吃完一餐饭,说明内脏功能正常。 2.走得快:行走自如,活动灵敏,说明精力充沛,身体状况良好。 3.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敏捷,心肺功能正常。 4.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睡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 5.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且感觉良好,说明胃、肠肾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可用三良好来衡量: 1.良好的个性:......>> 问题八:什么是健康文化? 要定义哦 你好! 健康文化是:健康文化传播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健康文化与文化传播的交集。 健康文化传播也可以更进一步的理解为是围绕健康这个核心概念所开展的各类文化传播的相关形式与具体内容的总称。 健康文化传播,不仅仅是传播健康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传播健康理念,是将健康视为一种特殊文化来进行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健康文化传播这个名词中所指的健康是一种大健康的概念,不但涵盖了健康知识,还涵盖了健康心态、健康习惯、健康行为、健康环境等诸多元素。因此,健康文化传播也是有别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健康文化传播立足于人性的精神需求,立足于人类文化传承的高度。 健康文化传播的基本着眼点,是改造并优化公众的健康观念。健康文化传播强调培育健康的理念,并积极将健康的理念导入公众的意识之中,强调从思维方式的层面唤起公众对健康的重视,从而影响其行为方式,达到改善公众健康的目的,并将这种健康素质提升的成果以文化形式固化并延续。 健康文化传播涉及多种形式,相应地,健康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有很多,而媒体则是众多载体中最为直接和最具影响力的。通过媒体来实现健康文化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网络、杂志、报纸以及移动媒介等都是健康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健康时评就是健康文化传播在媒体载体上的典型表现形式。健康时评通过从事件中挖掘健康问题,引发公众思考,从而向公众传递一种积极的健康文化。除此以外,各类活动与会展也是健康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各种传播形式的立体结合,能够使健康文化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健康文化传播的价值也将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越来越多的健康文化传播形式及内容将有望涌现。绩 祝快乐!!2023-07-25 20:32:511
求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最新定义 ?注意哟!是最新定义。谢谢! !
以往的定义是:身体、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最新定义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性良好。2023-07-25 20:33:004
1.世界卫生组织对于身体健康的三个层面的定义 2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人类要想健康地生存,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这就是营养、休息和运动。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三个方面都必需满足最基本的需要量。健康,可以说是这三方面处于平衡状态的外在表现,任何一方面的不平衡,都不能认为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有如下定义: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后、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2023-07-25 20:33:091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的具体出处是什么?
网页链接网页链接http://apps.who.int/gb/bd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网页链接2023-07-25 20:33:162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 )。
【答案】:D在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定义中,涉及了三个层面: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是这三个层面的正常的状态。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完好的状态。 本题考查的是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我们平时想象的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和社会的内涵。2023-07-25 20:33:491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 )。
【答案】:D在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定义中,涉及了三个层面: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是这三个层面的正常的状态。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完好的状态。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我们平时想象的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和社会的内涵。2023-07-25 20:34:021
WHO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WHO在1946年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978年,WHO又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羸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并再次提出了“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这一健康理念。2023-07-25 20:34:194
who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 WHO早在1948年成立之出的《宪章》中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使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1990年WHO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道德健康的内容是指不能损坏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会认可的行为道德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具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据测定,违背社会道德往往导致心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很容易发生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等失调,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也会下降。医学家研究发现,贪污受贿的人就容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和精神过敏症;而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和淡泊、坦荡的品质,则能使人保持平衡,有助于身体健康。 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应将经济状况作为健康评价的一项基本内容,由于人是一种很复杂的综合性的整体,其健康也就涵盖了多维内容。 生理健康有明确的标准,比如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更量化一些,就是体温36℃-37℃,血压:低压60-90毫米汞柱、高压90-130毫米汞柱,心率60-80次/分,这是人体生理运动的正常指标。 而心理健康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标准就比较模糊了。但心理健康对人的行为准则起着主导作用,面对五彩缤纷的人生,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处理形形色色的事情。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人们不仅2023-07-25 20:34:411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四大标准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四大标准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扩展资料:心理健康的心理途径:1、在婴儿期给予充分的母爱和关怀,提供友爱、温暖和鼓励的养育氛围。2、进行必要的社会行为训练,发展儿童的活动能力及探索精神。3、提供科学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训练。4、对压力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与帮助。5、培养乐观、积极、幽默与爱的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6、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面对人生各转折期的适应能力。7、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哲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健康标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健康2023-07-25 20:34:541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标准
1、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认为:健康=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条件+7%气候条件+60%自我保健。 2、健康的标准: (1)食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 (2)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3)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4)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5)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证明精力充沛旺盛。 (6)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 (7)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8)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9)适量运动:运动能改变血液中化学成分,有利于防止动脉血管硬化。保护血液、维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要经常参加以耐力性为主的运动项目,如跑步、球类、登山等。2023-07-25 20:35:07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 )A.身体健康B.心理健康C.社会适应能力良好D.以上三项
解: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故选:D.2023-07-25 20:35:191
简述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十条标准是什么?
1、定义: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保健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1)身体无病:这是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2)心理健康:心态决定了人生的一切,良好的心理是一切的保证; (3)身体健康:维持机体各组织的细胞,使功能协调作用完善。 (4)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今社会的三大特征:“速度、多变、危机”,对策:“学习、改变、创业”。 2、健康的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你可以从事你渴望做的一切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但责任,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3)应变能力强,能够较好的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4)对于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能力; (5)体重标准,身体均称,站立时身体各部位协 (6)眼睛明亮,反映敏捷无炎症; (7)头发有光泽,无头屑或较少; (8)牙齿清洁,无龉齿、无疼痛,牙龈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10)善于休息,睡眠好。2023-07-25 20:35:304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各种仪器及检验结果为阴性,但人体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觉。这是新的医学理论、新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2、适量运动:运动能改变血液中化学成分,有利于防止动脉血管硬化。保护血液、维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要经常参加以耐力性为主的运动项目,如跑步、球类、登山等。2023-07-25 20:35:491
国际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______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______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成立的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这三项标准具体化为:一是没有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二是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三是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以后又有人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加上一项道德上的完满,即四个完满。2023-07-25 20:36:102
健康的定义以及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没有硬性标准,只要你多锻炼,合理的饮食,就OK了~2023-07-25 20:36:36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______。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2023-07-25 20:36:585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 )A.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和适应社会能力强B.一种身体上、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故选:B.2023-07-25 20:37:391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包括躯体健康、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方面,其中躯体健康是一个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 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故答案为: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2023-07-25 20:37:561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2023-07-25 20:38:06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______。
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扩展资料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十条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6、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9、头发光洁,无头屑;10、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2023-07-25 20: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