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2023-07-25 14:58:36
TAG:
bikbok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他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为主要思想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通过批判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冲破了遏制新思想的罗网,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革命的思想解放潮流。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也发生过片面性的缺点,夸大了东方文化的落后性,甚至把某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这种偏向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民主和科学。当封建主义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但在此时的欧美,资本主义文明的缺陷已经在实际生活中明显暴露出来。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便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尖锐化的表现。这就逐渐引起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西方文明价值的怀疑和批判。正是这种怀疑和批判,为他们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它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不仅唤醒西方的无产阶级,而且也唤醒了东方的被压迫民族。这场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进行的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北方邻国,因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个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的诞生,使正处在苦闷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给中国先进分子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更给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苦斗的仁人志士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李大钊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在1918年著文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到这时,中国人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条件逐渐成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随之发展壮大起来。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这个阶级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它同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并且,由于它深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因而更具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要求,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要坚决和彻底。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此时形成的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庞大的先进知识分子群,为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客观的社会基础。

在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出现一个新的远为壮大的阵营。一场新的人民大革命的兴起已不可避免。这场革命以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为起点。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胜的协约国一方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会议不顾属于战胜国一方的中国的权益,规定战败的德国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地开始了。

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爱国风暴。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下,这场风暴一度转入低潮。从6月3日起,学生重新走上街头讲演,又有大批学生被捕。在此重要关头,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参加人数达六七万。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燎原烈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市的100多座城市。五四运动突破青年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

北洋政府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6月28日,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往民间去”,到工人中去开办学校、组织工会。这些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的实际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1920年四五月间,《东方杂志》、《新青年》等刊物刊登苏俄政府发表的第一次对华宣言。这个宣言宣布“废弃(沙俄在中国境内享有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从苏俄政府对待中国的态度中,对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这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给予了有力的推动。因此,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是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

那时,各种社会主义的观点在刊物上纷然杂陈。然而,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中国的先进分子。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比较,最终选择科学社会主义,先后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这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基本特征。

在五四运动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李大钊起了主要作用。1919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表明他已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湖南学生运动领袖毛泽东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搜寻并阅读中文本的共产主义书籍,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翟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向警予、高君宇、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也先后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一些老同盟会会员如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也在这时开始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这些有着不同经历的先进分子殊途同归的事实表明,认定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自觉地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比较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把它当作单纯的学理来探讨,而是把它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mlhxueli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大鱼炖火锅

(2017·荆州)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弃一。”为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真颛

  1923年,创办于1915年而作为启蒙之思想路标的《新青年》杂志,在上海改刊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同年,知识界发生“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凸显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对立冲突的意识形态格局。这两个事件,表征着启蒙运动的分裂和历时8年的新文化运动的落幕。

  由《新青年》发轫的新思潮运动,大体可以1919年“五四事件”为界而分为“前五四”和“后五四”两个阶段:前五四思潮为以自由主义、人文主义和反传统主义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后五四思潮则为以社会主义为主流的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由启蒙而革命、由自由主义而社会主义的思潮嬗替,凸显了启蒙与自由主义在东亚中国的深刻困境。

  启蒙运动与自由主义是由西欧而渐次波及全球的现代化运动的思想步骤。巴林顿.摩尔(B.Moore)以阶级分析法概括了现代化的三种类型: 一是英美法的自由主义模式,亦即以市民革命为基础的自由民主型现代化。 二是德国和日本的威权主义模式,亦即以贵族革命为基础的军国资本主义型现代化。三是俄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亦即以农民革命为基础的国家社会主义型现代化。按照摩尔的分析范式,新兴的市民阶级与旧的土地贵族及农民阶级在社会转型中的政治作用,是影响政治现代化模式的关键。[1]正是由于市民革命与农民革命的不同路径,决定了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两种迥异的现代化模式。易言之,市民社会的成长,是自由主义运动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

  自由主义是近代市民社会的产物。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自治的市民社会,是孕育自由主义和现代性的社会母体。石元康所谓现代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即非政治化的经济、非道德化的政治、非宗教化的伦理,[2]正是市民社会独立和分化的表征。而启蒙思潮则体现了市民阶级自由主义运动的价值诉求。英国和美国走上自由之路,源于其得天独厚的有利于市民社会成长的自由传统和多元社会结构。没有哪一个欧洲民族象盎格鲁-撒克逊人那样,完好地承袭了西方政治文化的“法律下的自由”和“二元社会观”的遗产,[3]而这正是自由主义与现代文明赖以成长的传统资源。缘此,我们不难理解匮缺自由、多元性和市民社会传统的欧洲专制帝国如德国和俄国,难以走上自由民主之路的原因。同样,我们也不难理解,东亚帝制中国的自由主义及启蒙运动的困境。

  如果说欧洲自由主义式启蒙运动是市民社会的思想变革,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面对的则是一个帝制结构的农民社会。市民社会的启蒙运动表达了个性解放和主体自由的价值诉求,因而自由主义的主题“面对国家的个人”和“面对教会的个人”,以及其信仰自由、经济自由、政治自由的社会改革目标,皆体现了个人主义的题旨。而被西方文明激活的中国启蒙运动,则并不具有西方市民社会的历史基础。半殖民地农业中国之现代化的课题,除了“面对国家的个人”,还有“面对列强的主权”和“面对工业的小农”。质言之,中国社会的主体是阿Q式的农民,而不是英国的市民。因而中国启蒙的基本困难,即在于其匮缺自由主义现代性由以生长的欧美式市民社会的土壤。新文化运动基本上是一场以大学和都市知识界为中心的思想变革运动,《新青年》虽发行逾万,但较之欧洲启蒙时代的新书刊、甚至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福泽谕吉著作的发行量,仍微不足道,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度。可见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力毕竟有限。而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的价值紧张及其社会动员的困难,则表征着东方农民社会之启蒙的深刻困境。

  中国启蒙运动肇端于中西文明的冲突。这一由西方现代性激活的外源性的启蒙运动,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之间难免具有深刻的价值断裂性。儒学作为宗法农业中国的文化典范,其家族主义伦理秩序、威权主义政治文化和反商主义经济伦理,与现代性具有根本的价值紧张。因而,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在中国表现为古老的中国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如果说,西方自由主义源于希腊罗马“法律下的自由”和犹太-基督教“二元社会观”的政治传统;那么,帝制中国“儒表法里”的意识形态,其“道德化的专制”和“大一统社会观”,则与西方政治传统迥然相异。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20世纪初叶的中国启蒙运动与欧洲启蒙时代相距近二百年。当中国启蒙随现代化运动而兴起之时,西方早已步入现代社会,且其启蒙理想在建制化为自由秩序之后已出现新的现代性问题和现代性危机。19世纪中后叶以降,西方文明东侵正值自由主义盛极而衰的时代,在左翼社会主义思潮的挑战下,源自洛克、斯密的自由主义传统正在经历社会主义化的思想蜕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使西方自由秩序濒于崩解,而且催生了苏俄的社会主义革命。此时,中国迟到的启蒙理想,在其西方故乡早已过时。中国和西方启蒙及自由主义的这一不幸时差,使中国的自由主义和启蒙运动与其西方导师的当代思潮大异其趣。中西现代思想的这一历史落差和时代隔阂,已经注定了中国启蒙的不祥命运。

  中西启蒙的不幸时差,还导致了中国启蒙思潮内部之理想的冲突。中国启蒙时代浓缩了二百多年的近代西方思想史,洛克、卢梭、尼采、马克思、易卜生、托尔斯泰、克鲁泡特金、杜威、罗素等欧洲不同时代思想家的理论汇聚中国,这些欧美哲人的启蒙、反启蒙、批判启蒙的思想学说,共同构成了中国新文化的外域现代性资源。当这些相互冲突的历时态的西方现代思想转化为共时态的中国启蒙资源时,难免导致现代性“诸神的冲突”。因而,中国启蒙思潮自始即隐伏了反启蒙和现代性分裂的思想因子。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启蒙学者的思想世界中,无不潜伏着这种现代性的思想冲突。五四新文化运动并非一场纯粹的启蒙运动,其中包涵着启蒙与反启蒙、后启蒙的思想冲突。这种现代性的分裂,也是中国的启蒙和自由主义姗姗来迟又匆匆而去的重要原因。

  中国启蒙运动源于寻求国家富强的民族主义目标,因而启蒙始终与民族主义结伴而行。这也是中国启蒙异于欧洲启蒙之处,欧洲启蒙时代的个人主义精神毋宁是世界主义的。所谓“救亡压倒启蒙”之说,显然忽略了中西启蒙的历史差异以及中国启蒙的民族主义关怀。实际上,中国启蒙的深层动力正是“救亡”,与欧洲人文主义式启蒙相比,中国启蒙毋宁说是一种落后民族寻求富强之道的“救亡型启蒙”。在中国现代化运动中,西方一直以强盗兼导师的矛盾形象而出现。它一方面代表了自由民主的现代文明,另一方面又是欺凌掠夺东方民族的帝国主义者。与西方文明的自由主义与帝国主义两面神相对应,中国现代化运动和启蒙思潮,亦有亲西方的自由主义与反西方的民族主义两种趋向。中国现代思想之“反西方的西方化”和“反现代的现代化”的矛盾取向,即源于此。因而,民族主义之于中国启蒙,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成为驱策启蒙的精神动力,又可成为抗拒启蒙和现代性的保守因素。五四时期,当欧洲文明因俄国革命而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时,尤其当巴黎和会上资本主义欧洲再次实行强权政治而出卖中国利益时,中国启蒙思潮内部的民族主义激情迅速膨胀,终于压倒了自由主义因素。

  启蒙时代的思想转型与意识形态嬗替

  五四思想史经历了一个启蒙的兴衰过程,其思潮变迁表现为新文化运动与革命运动、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消长兴替。关于启蒙运动的夭折及新文化运动蜕变的原因,以往历史决定论的意识形态化诠释,以及“政治干扰文化”说(胡适)和“救亡压倒启蒙”论(舒衡哲、李泽厚),都不免失之简单。对于这一中国现代思想史的关键问题,还需要重新进行深入的阐释。

  墨子刻(Thomas A.Metzger)从现代性与中国道德理想的价值冲突,来诠释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兴衰隆替。墨氏认为,现代化与经济、思想和政治三种多元主义或三个市场密不可分:“经济性的多元主义”即自由市场、自由企业或资本主义;“思想性的多元主义”即自由的思想市场,它是一种思想冲突纷纭而对世界及历史中的种种思潮和资讯开放沟通的知识系统;“政治性的多元主义”则为政治市场,亦即政党和政客的权力竞赛。质言之,现代性离不开商人、政客和人的无知,现代性的这三种多元主义反映了人性难以改变的幽暗面。但上述三种多元主义却与中国的道德理想及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冲突。对于多元主义的一些历史特征,如资本主义的唯利是图心理所导致的社会不平等,政治市场的政客争权夺利和阴谋百出,以及思想市场的良莠不齐和学说纷纭,很多中国人将这些现象视为多元主义的流弊而非本质。由此,中国思想家考量中国现代化问题难免面临一个难题:一方面,三种多元主义及三个市场和中国道德理想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历史证明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过程中,三种多元主义又不可或缺。而马克思主义式的现代化,则为一种没有上述三个市场的现代化模式。那么多中国知识分?有郎吐砜怂贾饕宓脑蛑唬匆蛭切枰扒笠恢置挥腥鍪谐〉耐昝赖南执椒ā4]

  金观涛、刘青峰在其新著《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第一卷中,尝试整合马克思和韦伯的社会理论范式,以思想与社会互动关系模式,来阐释中国思想的现代转型。金刘认为,儒家文化作为古典中国社会“一体化结构”的意识形态,以“道德价值一元论”和“天人合一结构”为基本特征。两千多年来,儒学之所以能够实现其农业社会的整合,关键在于其将王权、官僚政治、绅权和家长制联结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网络,并成为中国社会上、中、下三层次的合法性来源和组织基础。这一思想与社会互动关系模式,决定了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的变迁趋向。中国思想的现代转型,是继魏晋佛学东来之后第二次“文化融合”。这次中西文化的融合,经历了清末儒学之现代转型的失败、五四新文化运动由儒学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更替、五四后新意识形态的中国化三个阶段。清末二元论儒学的转化及其与英美二元论自由主义传统互动的失败,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由科学一元论与革命乌托邦的整合而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重构。新文化运动的意识形态更替,其对西方现代主流的二元论自由主义传统的拒斥,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意识形态的迎受,以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为毛泽东思想,皆与中国一体化社会结构和一元论思想结构及其社会整合机制有关。在中西文化融合中形成的新意识形态,其广涵宇宙论、伦理观和政治文化的一元论思想结构,以及其以意识形态整合社会的文化模式,显示了中国思想变迁的“长程模式”。[5]与墨子刻的价值理念分析相比,金刘关于中国思想之现代转型的宏观思想史诠释,更注重思想结构的分析。其关于中国思想由传统一元论结构而现代一元论结构之变迁的阐释,与华特金斯(Frederick Watkins)关于西方自由主义由传统二元社会观(教会/王权)而现代二元社会观(议会/政府)演变的理论(《西方政治传统》),可谓相映成趣。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_____。()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_____。() A.文化革命 B.提倡新文化 C.民主和科学 D.批判旧文化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是民主与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2023-07-25 01:57:131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是民主与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简介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新文化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不主义: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2023-07-25 01:57:191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C
2023-07-25 01:57:283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科学
2023-07-25 01:57:527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4、文学平民化   新文化运动时期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的思想,提倡西方文化,总体内容体现为对西方启蒙思想的提倡。   新文化运动,实质是探索中国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由1915年兴起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进行了勇敢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的“新”是指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2023-07-25 01:58:071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主阵地分别是?

民主和科学北京、上海
2023-07-25 01:58:168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民主和共和。反映了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还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这一口号,是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023-07-25 01:59:031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反帝反封建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拓展资料如下: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陈独秀在《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大声疾呼,提倡民主与科学。吴虞猛烈抨击封建宗法制度。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代替仿古文学。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主义的文学,并把文学革命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他提出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即: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真正举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帜。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开拓了中国新文学的道路。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2023-07-25 01:59:181

新文化运动的三大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是民主与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口号1新文化运动口号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是民主与科学。口号的含义:“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2023-07-25 01:59:5610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下面一起来看看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是什么。 1、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2、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 3、 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
2023-07-25 02:01:221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2023-07-25 02:01:304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是民主与科学,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经下几个方面: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023-07-25 02:01:421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A.民主与科学B.玄学与科学C.文明与科学D.人生与科学正确答案:民主与科学
2023-07-25 02:01:511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扩展资料: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
2023-07-25 02:02:154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整理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口号吧,口号一般简短有力,富节奏感,指示明确。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口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是民主与科学,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经下几个方面: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4、文学平民化 新文化运动时期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的"思想,提倡西方文化,总体内容体现为对西方启蒙思想的提倡。 新文化运动,实质是探索中国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由1915年兴起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进行了勇敢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的“新”是指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2023-07-25 02:02:231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科学
2023-07-25 02:02:347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富强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学者倡导和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023-07-25 02:02:512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

科学、民主
2023-07-25 02:03:198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是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023-07-25 02:03:481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一句好的标语口号口号,能凝聚人心、整合力量。标语口号虽然内容各异,但其功能总体上表现出共性特征,具有引导大家理解、接受并努力实践既定任务的目标导向功能、还具有教育功能和宣泄情感、表达意愿的激励功能。标语口号发挥作用主要源于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较好的组织动员效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德先生和赛先生” “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即: 一、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023-07-25 02:04:041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赛先生”指的是科学。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两大口号是:德先生、赛先生。“德先生”:即“Democracy”,意为:“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即“Sci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2023-07-25 02:04:121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两大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赛先生”指的是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2023-07-25 02:04:283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及含义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新文化运动口号 “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科学、进步 B.独立、富强 C.民主、科学 D.自由、民主 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023-07-25 02:04:411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反帝反封建。()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反帝反封建。()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2023-07-25 02:04:521

新文化运动基本口号和内涵

新文化运动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口号的进步意义体现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研究。
2023-07-25 02:05:081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两大口号?

民主和科学
2023-07-25 02:05:194

新文化运动两大口号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2023-07-25 02:05:533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及指导思想是什么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引起外国先进的工业技术和产品,开工厂,建军工,办企业.但是不能变更中国一整套落后的制度和文化。洋务运动其实没有失败,只是单纯改进技术本来就不能让一个国家成为强国。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希望建立一个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日本式的资本主义社会,皇帝仍拥有大权。不过要是戊戌变法成功了,清朝又苟延残喘了,不一定是好事辛亥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要推翻满清及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实用自由主义两个派别都快速得到宣扬
2023-07-25 02:06:112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及口号

纳尼,这些不会考的,放心吧
2023-07-25 02:06:201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文学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不主义: 一曰:不作言之无物的文字; 二曰:不作无病呻吟的文字; 三曰:不用典;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不用套语烂调; 六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 七曰:不模仿古人;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2023-07-25 02:06:451

1915 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提倡新思想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反对文言,提倡白话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如果我回答准确,要记得及时点击采纳哟!
2023-07-25 02:06:554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口号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其主要影响

答案:1915年。(1分)民主、科学。(1分)解放了青年们的思想;启发青年们探索救国真理。(2分)
2023-07-25 02:07:152

五四新文化行为提出的根基口号是

民主和科学
2023-07-25 02:07:245

文化上感觉不足,由此提出了什么口号,起了什么作用

文化上感觉不足,由此提出了新文化运动口号,起了宣传动员作用。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023-07-25 02:07:391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其中民主的含义有()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其中民主的含义有() A.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B.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相对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C.与封建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D.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正确答案: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相对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2023-07-25 02:08:061

新文化运动提出科学的口号,认为“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尊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C 试题分析:“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尊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说明科学的口号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进步,A是内容,BD无从体现,因此选C。点评: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2023-07-25 02:08:281

新文化运动两大口号中的“民主”到底指的是什么

就是人民主权。
2023-07-25 02:08:374

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什么要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

因为历代封建王朝都尊孔崇儒,被董仲舒改装"儒家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过,我觉得这确实冤枉了孔家店。
2023-07-25 02:08:563

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你认为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这个问题在当时来说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因为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刚刚结束,但是中国人的封建思想还浓重的残留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本不能根除掉,而当时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的环境中,只有消除封建思想,社会才回革新,才回进步,所以说打倒孔家店是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但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功劳也是不小的,要不怎么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呢?老祖宗的优秀传统是不能丢的,在今天我们同样不能忘。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将近有两千年是孔子在统治,所以达到孔家店具有片面性
2023-07-25 02:09:061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其主要作用是( ) A.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B.改变无病呻吟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打倒孔家店”是指批判儒家思想,因为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对孔子和儒学进行了绝对否定,以期彻底扫除旧制度,结果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因此只有C符合。A不对,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肯定的倾向,不能说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B不对,这是提倡新文学,与题干不符;D不对,新文化运动开展于辛亥革命后。点评: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3-07-25 02:09:131

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中打到孔家店的口号?

历史的两面性.打到孔家店这种口号是不对的,因为孔子的学说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不宜全盘否定,应当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否定观来看.当时所说的“孔家店”,是旧文化、旧礼教的代称。主要指“儒家”的畸形发展,禁锢思想。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提议。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儒家思想就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主体思想。导致我国芸芸学子皆在儒家的思想下苦苦的生活着。到了明末时期,有“酷吏以刑杀人,儒生以理杀人”。陈独秀李大钊要号召打到孔家店的原因和“五四”运动都是一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我国的启蒙运动。作用:打破旧思想.旧礼法,解放思想。对于孔子本人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他们主要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利用儒家经典来箝制人的思想与个性。
2023-07-25 02:09:201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以民主和科学为基本口号的。对这一口号的正确理解有

【答案】:C、D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A、B选项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赋予民主和科学这一基本口号的新含义。因此,C、D选项正确。考生还需要注意的是,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这是指导思想上的变化。
2023-07-25 02:09:271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为什么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孔家:代表着禁锢国人数千年的封建腐朽的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以上的提倡与反对正是对腐朽思想的抨击。
2023-07-25 02:09:472

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口号的内容

在世界范围内,民主与科学不过是自由之树上结出的硕果.在西方,尤其在英美等国,民主与科学之果早在两个多世纪以前就结出来了.民主离不开自由.民主首先是竞选投票的自由、是公民自由发表政见的权利.科学同样离不开自由.没有科研的充分自由,就难有科研的成果。科学精神在本质上是自由的精神.只有在个人自由最多的地方,才是科学最发达的地方.科学研究是独立、自由的研究者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自由与自主是开展科研的前提。国家强大的程度与其自由的程度成正比,科学的繁荣程度也与科学家们的科研自由程度成正比. 一些人即使注意到自由的重要性,也只不过是把 “民主、科学、自由”等而视之,以为它们是三位一体且不可分割的.这个看法是错误的.自由与民主、科学三者并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平行关系,并非同等重要,而是因果本末的关系.自由是民主与科学之本.德先生与赛先生相互之间是兄弟关系,他们都是自由之子.没有保障思想自由的充分自由的社会环境,科学就止步不前,充其量不过是技术上的仿冒;如果没有自由的个体,就没有个人可以进行自由政治活动的自由民主政体. 对于发展科学,任何人都没有异议,甚至包括独裁者.在独裁统治下,民众的自由科学探索受到压制,科学是权力化的、服务于统治机器的科学,是匍匐于政治权力面前的科学.权力说什么是科学,什么就是科学.这样的科学侵吞民众的福祉,瓦解个人的自由,加冕统治者的权力.在自由社会中,科学首先是个人的、民间的科学,这样的科学才是增加民众福祉的工具. 有了自由的制度,科学就会自动得到发展;没有自由的制度,科学就发展不起来,因此也无法振兴国家.权力主导科学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压缩民间科研的空间,占据了创造性思想自由驰骋的疆场,把民间的多中心的自主科研活动,变成了以权力为单一中心的依附性科研活动.在科研的举国体制下,科学家没有探索的自由,没有发现真理的权利。其任务不是发现真理,而是实现统治者的政治追求,完成体制所赋予的作为政治任务的科研任务.独立的人格必须屈从于政治上的要求.然而,科学研究的基础是自由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被关进官僚的铁牢笼,就无从发挥了. 科学研究与经济活动一样,也需要有一个个人充分自由的市场环境,政府不能干预,更不能主导.历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绝大部分是民间的成就,是来自民间的需求,来自民间的智慧.政府的作用在于创造一个自由的科研环境,而不是把科学家和科研当作发号施令的对象.发展科学技术,不需要计划式的举国体制,而需要激发首创精神,让科学研究者们自由想象、自由研究、自由辩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五四的“民主与科学”诉求背后,群体高于个体,国家高于个人.个人仅仅是实现集体主义目标的工具。国家或民族是目的而个人只是工具.纪念五四,不是为了否定五四,而是要超越五四已经达到的高度.我们不能继续简单重复民主科学的口号,把民主和科学看作是解决国家面临的一切问题的终极手段.很多人说,中国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德先生与赛先生的问题!不,我要说,中国的问题在根本上是自由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永远不会有德先生赛先生的立足之地。有人会问,民主,科学,难道有什么不好吗?我说,民主与科学非常好.关键是,没有个人的充分自由,人们永远也无法充分享受到民主与科学的好处.在个人享有充分自由的地方,民主与科学才有扎根之所.所以,中国人要想得到民主与科学,须由民主与科学的信徒皈依为个人自由的信徒;从关心国家的命运转变到关心个人的命运;从向往民主与科学到向往个人自由;从向往果实改为努力播种.须认识到,中国人需要什么高于中国需要什么,中国的需要须服从于中国人的需要.在这个以个人而不是国家、以个人的自由而不是国家的权力为出发点的前提下,才可能求得民主与科学的果实!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自五四运动以来的遭遇告诉我们,要想得到民主与科学,就必须先行追求个人的自由. 自由才是关键!
2023-07-25 02:09:551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所以作为传统道德的标准,儒家的封建政治、伦理秩序成为被猛烈批判的对象。但是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主要针对的是利用儒家经典来箝制人的思想与个性,是要求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个性解放,而不是全盘反传统。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既要批判、剔除与新的时代不符的糟粕部分,又要继承、发扬其中的优秀精华部分,并与新的时代、新的形势结合起来,使其不断得到发展。
2023-07-25 02:10:034

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你认为对您吗?说说你的理由。

这个问题在当时来说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因为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刚刚结束,但是中国人的封建思想还浓重的残留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本不能根除掉,而当时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的环境中,只有消除封建思想,社会才回革新,才回进步,所以说打倒孔家店是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但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功劳也是不小的,要不怎么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呢?老祖宗的优秀传统是不能丢的,在今天我们同样不能忘。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将近有两千年是孔子在统治,所以达到孔家店具有片面性按一下手机右上角的采纳或者电脑上的好评哦!谢谢
2023-07-25 02:10:111

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和民主的口号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今天? 1、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2、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23-07-25 02:10:191

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什么要提出“打倒儒家”的口号?

可以说是儒学的没落,也可以说是全盘西化的高潮
2023-07-25 02:10:284

刘禹锡,李煜,苏轼,周邦彦(谁是以诗为词) “八股文”成熟是在哪个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三个口号 科学、

不会
2023-07-25 02:10:367

民主’与‘科学’这俩大口号的提出在新文化运动有什么现实意义?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2023-07-25 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