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刻舟求剑详细资料大全

2023-07-24 10:27:11
肖振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读音为kè zhōu qiú jiàn,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多含贬义。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 :刻舟求剑
  • 外文名称 :Carve on gunwale of a moving boat
  • 作品别名 :《吕览》
  • 创作年代 :战国末期
  • 作品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
  • 文学体裁 :文言文
  • 作者 :吕不韦
  • 成语 :刻舟求剑
  • 读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 产生年代 :春秋战国时期
  • 词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故事启示,注解,寓言原文,翻译,作者简介,成语用法,典故出处,成语故事,近义词,反义词,成语辨析,成语寓意,

故事启示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摘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注解

寓言原文

刻舟求剑 (战国) 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③于④水 ,遽⑤契⑥其舟,曰:“是⑦吾(wú)剑⑧之所从坠⑨。”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是我的剑从这儿掉下去的。”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 漫画 词语注释 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坠:落。 4、于:到。(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5、遽(jù):立即,匆忙。 6、契(qì):用刀刻。 7、是:指示代词,这儿。 8、吾剑:我的剑。 9、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 10、舟止,止:停止。 11、求:寻找。 12、之:指“剑”。 13、行:<动词>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4、矣:了。 15、若:像。 16、此:这样。 17、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作者简介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 八览 六论 十二纪 ,共二十多万言。 《吕氏春秋》 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不韦(292—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薨,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译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成语用法

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多含贬义。

典故出处

在战国时期由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茅盾《致陈瑜清》:“有人提出新的解释,盖咬住一、二字,~以驳难,似已成风气,真令人啼笑皆非也。”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变通一下。 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 刻舟求剑 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著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著:“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这个可怜的楚国人就这样被人们谈论到今天。这是他的幸运呢,还是他的不幸?至少,知道了这个故事的我们是幸运的。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近义词

守株待兔、墨守成规、缘木求鱼、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按图索骥

反义词

看风使舵、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成语辨析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成语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是人人呢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求剑”而得到剑,是由于他不懂得 原理所致。

答:“刻舟求剑”的故事是人人皆知的意识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的物理知识。
2023-07-24 06:27:101

刻舟求剑的典故成语?

  刻舟求剑是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那刻舟求剑有什么典故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阅读!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刻舟求剑的解析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   [释义]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语出]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正音] 刻;不能读作“kē”;剑;不能读作“jiǎn”。   [辨形] 剑;不能写作“箭”。   [近义] 守株待兔 墨守成规   [反义] 看风使舵 见机行事   [用法] 含贬义。多指做事不知进退;墨守成规;不懂得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处理事情。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侥幸得到意外收获。   刻舟求剑的造句   1.任师傅,得掌握好停火的时间噢,要知道,您当年在山上‘跑反"静等土匪走远和现在既不同时又不同世,即使是人的心态亦不相同,千万不可刻舟求剑,把事情弄砸了。   2.凡鸦鸣鹊噪,东鸣则看震,西鸣则看兑,此皆不能胶柱鼓瑟、刻舟求剑者也,诸占例此。   3.然而,规则的堆积,肯定扼杀人的自在,若一味拘泥于所谓规则行文,无异于削足适履,刻舟求剑,必使浮词伪语充斥文间。   4.卡克乘坐螺旋飞抗机到达兰亚堡,由于战斗激烈导致相关温度等于1204710298091590105891375摄氏度,只是刻舟求剑的本色等。   5.刻舟求剑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犯了什么错误?学生:刻舟,刻坏了船家会找他赔!他应当用笔画就好了!一寝室女生凑在一起说伟大理想。   6.史学家与好事者单单根据时间不相吻合而否定一切,正是刻舟求剑、不知变通的结果。   7.刻舟求剑学过吗?你要执迷不悟的以昨天作为参照,今天你会死得很惨的……我今天心情不好,所以给你个机会,现在放弃还来得及。   8.在基层这种事情,一数一大堆,毕竟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用千变万化的事情去代入一成不变的政策,只是刻舟求剑罢了。   9.我们每天面对层出不穷的矛盾和变化,是刻舟求剑以不变应万变,还是采取灵活机动的变通方式应万变,这是我们需要确立的一种做人做事的心态。   10.然而斗筲之儒死抱住先圣的骸骨不松手,刻舟求剑,削足适履,以至于作茧自缚,自欺欺人,垮坍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1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在新常态下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墨守成规、刻舟求剑,就会迟滞不前甚至倒退。   12.未必我讲的就是对的,即使当时是对的,时过境迁,也可能是刻舟求剑。   13.但是对于这一双手,你会完全没有资格去说东说西,你会完全没有理由去刻舟求剑。   14.季冬晨,你一定是在小学时就没好好听老师讲课,不然你不会不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   15.窃以为,如此判定和刻舟求剑的愚公无分毫差异?试想一下,再愚蠢的城市建设者,在巨大的自然灾害过后,还在原址之上建造城池。   16.可眼前情景,相要找回来不大可能,也只能刻舟求剑,来日再寻了。   17.痴呆或者***,为了自己心目中所谓的爱情,固执地吊死在一颗树上,呆呆地守候一辈子,有刻舟求剑之嫌。   18.我的泡妞事业一直在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哪怕是一次际遇一次缠绵一次邂逅,都只是与我擦肩而过的名词,最终都会随风逝去,在脑海里留下一片空白。   19.小李同志,刻舟求剑的故事你听过吧,你说就算当初那把剑掉进河里去了,你跳下去捞的话,你能够捞得到吗?
2023-07-24 06:27:171

刻舟求剑 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 刻舟 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 )

相对论
2023-07-24 06:27:243

刻舟求剑的主人公是谁 刻舟求剑的成语典故

1、刻舟求剑的主人公是一个要渡河的楚国人,这是一个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指的是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2、成语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2023-07-24 06:27:31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而

(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3)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因为他把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箭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箭是运动的.郑人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答案为:运动;静止;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023-07-24 06:27:381

1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

刻 舟 求 剑(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到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糊涂吗?
2023-07-24 06:27:52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____的物理知识所

故事中的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剑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箭是运动的.郑人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答案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运动.
2023-07-24 06:27:581

刻舟求剑的典故和主人翁?

刻舟求剑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刻舟求剑(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023-07-24 06:28:051

刻舟求剑出自哪个古籍典故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一书。《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刻舟求剑的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说,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刻舟求剑的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徴。
2023-07-24 06:28:141

刻舟求剑的成语典故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下面是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成语简拼】:kzqj 【成语字数】:4个字 【感 *** 彩】:刻舟求剑是褒义词 【成语结构】:连动式 【成语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成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2023-07-24 06:28:371

刻舟求剑是我们都知道的典故。楚国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其原因是什么呢

物体的相对运动
2023-07-24 06:28:442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从物理这一角度结合这一典故谈谈你的认识

答:当时此人的想法是这样的:掉剑之前,剑和船一起向前运动;掉剑之后,剑也和船一起运动,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所以他在标记的下方找剑;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掉剑之前,剑和船一起向前运动,也就是说剑和船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掉剑之后,剑相对于船就是运动的,也就是说剑不会随着船一起向前运动,所以在标记下找不到剑.此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就是因为没有搞清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所致.
2023-07-24 06:28:50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的原

答:他由于选择参照物错误,如果当时把船停下来就对了,并且船是相对地面运动的,如果选择岸边的树或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也会找到剑.
2023-07-24 06:28:581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6篇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1   【词目】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   【释义】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   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人脱掉衣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里,现在船走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找到剑的。   刻舟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舟”是“船”,“求”是“寻找”。有的人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2    【成语】: 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释】: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是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就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都纷纷的大笑了起来,说:船是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吕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事后评论说这个,刻舟求剑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3   【出处】   《吕氏春秋》。   在战国的时候,一位楚国人很喜爱剑术,总是随身携带一把宝剑。他做事非常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学剑时师父怎么教的他就怎么练,甚至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来不肯改变一下。   一回,他经过山林,看见一位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把斧头掉进山谷去了。从山上往下看,不知斧头落在何处。只见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去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一直在旁边瞧着,心里十分佩服那位樵夫,于是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中。   有一天,这位楚同人搭乘一条渡船过江去。大家站在船上一边观看江景,一边谈天,这位楚国人恰好站在船舷边。渡船行到江中,忽听“扑通”一声,楚国人不小心,将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同船的渡客见了,急忙请船家停船。一位好心的渡客劝这位楚国人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笑着摇摇头,不慌不忙地说:“我自有妙法!”他拿了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然后他站起身,招呼船家继续行船。一位会游泳的青年要帮他下水打捞,也被他笑着谢绝了。   渡船在江上行了好久,终于到了岸边。这位楚国人这才慢慢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他所刻的记号那里跳下水去。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他浮出水面惊讶地说:“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同船的渡客见他这副模样,全都哄然大笑起来。那位青年更是笑痛了肚子,他说:“渡船已经走了这么远,而掉在水里的剑是不会走的,怎么能刻舟求剑呢?你是不是太糊涂了?”   释义   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4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说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把宝剑掉入江中,可是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当时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可是捞了很久都没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1 、刻舟求剑的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2、 刻舟求剑的材料   【注音】kè zhōu qiú jiàn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用法】连动式;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状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多含贬义。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按图索骥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年代】古代   【例句】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3、 刻舟求剑的点评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5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变通一下。   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L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   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这个可怜的楚国人就这样被人们谈论到今天。这是他的幸运呢,还是他的不幸?至少,知道了这个故事的我们是幸运的。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成语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可以凭主观做事情。人不可以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可以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6   故事启示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摘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注解   寓言原文   刻舟求剑 [1]   (战 国)   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词语注释   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   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动词>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3、之:指“剑”。   14、坠:落。   15、求:寻找。   16、于:到。(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7.舟止,止:停止。   作者简介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不韦(292—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薨,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译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成语用法   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多含贬义。   典故出处   在战国时期由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茅盾《致陈瑜清》:“有人提出新的解释,盖咬住一、二字,~以驳难,似已成风气,真令人啼笑皆非也。”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变通一下。 [2]   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L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   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这个可怜的楚国人就这样被人们谈论到今天。这是他的幸运呢,还是他的不幸?至少,知道了这个故事的我们是幸运的。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2023-07-24 06:29:071

刻舟求剑是谁的典故?

出自《刻舟求剑》,典出《吕氏春秋·察今》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刻舟求剑 漫画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2023-07-24 06:29:211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1   过了几天,那个人又坐船过江,一不小心,又把新买的宝剑掉进江里。   他大声说:“我的宝剑呀!”然后又想:不能像上一次一样,要立刻行动。真好运,船上有一块比较重的铁和很长很长的绳子,先把绳子绑住铁,然后靠了岸用另一头的绳子绑住大石头,再请熟悉水性的人游到宝剑沉下去的地方,最后潜到水里把宝剑拔出来。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2   战国时代,有个楚国人坐船过河。当他航行到山脉和河流,他没有注意到把他的剑投进水里,但他没有及时抓住它。于是他在剑落下的地方在船舷上做了一个记号。当船靠岸的时候,他就潜到水里去摸刚刻上记号的地方,结果什么也没摸着。   【典故】楚国有人过河。他们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他们突然同意了他们的船,说:“我的剑掉在那里了。”当船停下来时,它需要从它的主人那里进入水中。船已经造好了,但剑还没造好。如果你要那把剑,你会感到困惑吗?《鲁国春秋朝代》   比喻用来描述那些不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却仍然关注问题的人。   刻舟求剑的故事   要剑的故事   原文:   楚国人在河中涉水,看见他们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他们就夺过船,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了。当船停了,你可以从你同意的人那里下水。船已经造好了,但剑还没造好。如果你要那把剑,你就不会困惑了!   翻译:   一个楚人乘船过河。不知不觉中,他把剑掉进了河里。他在船边做了个记号,说:“我的剑掉在这里了。当船靠岸的时候,这个人就顺着船上刻的记号下去找那把剑,但是他好长时间都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剑还在那儿。你不觉得把船划破来找剑很傻吗?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3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答案不唯一)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4   《刻舟求剑》这则故事讲了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结果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读完这个故事大家都会觉得故事中的这个人十分的愚蠢。那这则故事到底向我们讲述了什么道理呢,不只是讽刺哪些愚蠢而又拘泥的固执,不知变化发展的人。小故事,也是可以悟出人生大道理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则故事又有不同的理解。   对于国家栋梁来说,这则故事告诉他们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相当于死读书,只记固定的问题和答案,却不知变通,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这种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在做事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想好了再去做。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5    一.话说寓言导入   1.你们都知道那些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2.齐读它们,想想这些寓言故事都有那些共同点?(语言简练、故事情节简单、故事中的人物都很愚蠢、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等等)   3、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常带有讽刺或者劝戒的性质。寓言原来是民间的口头创作。世界上最早的寓言式《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已经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许多当时相当流行的寓言作品。“刻舟求剑”其中的寓言故事之一。选自战国《吕氏春秋》   4、读课题,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初读寓言感知   1、这则寓言故事是古代文言文,请小朋友试着读读。(抽生逐句读,注重评价读准与否)   2、把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认识了,课文就能读得更准确了!(遽-赶紧、契、矣、岂-下面是自己的己)   3、生字回到句子里,看看读得怎样?(读句子——遽契其舟、舟已行矣、不亦惑乎!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4、把这些句子送回课文里,又读得怎样?(自己练读,抽生读课文)   5、文言文要读慢些,还要读出停顿之美来。(师生共同读完全文)    三、品读寓言感悟   1、文言文每句话具体都讲了些什么呢?请结合课文下方的译文理解。   2、老师读文言文句子,请小朋友用译文里的话告诉我是什么意思。(老师读句子,学生说意思。)   3、请一个同学读译文,大家一块告诉他是哪句文言文。   4、让我们走进每个句子,看看其中的有些字具体是什么意思?(老师圈字,学生结合译文理解这些字是什么意思。)   5、老师由句到字抽问学生,并板书在黑板上。   6、像这样同桌互相考考。   7、其实在文言文里,同样的字在不同的句子里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楚人有涉江者、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中的者,(是吾剑之所从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中的之。   8、结合文后的译文,同桌商量商量分别是指什么意思。   9、“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个括号里省略了谁?   10、文言文的语言是简练、简约、简洁的。    四、赏析寓言深化   1、楚人刻舟最后能求剑成功吗?为什么?再找文言文中的原句告诉我们。(舟已行矣,而剑不行)齐读   2、所以,“求剑若此”,是求不到剑的!   3、你觉得文中的楚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给他取个名字。(——者)   4、作者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找出来读读。(不亦惑乎!)岂不是太糊涂了吗?意思就是“是太糊涂了!   5、你最想对这个糊涂的楚人说点什么呢?   6、带着我们的体会再读读这个课题(齐读课题)。   7、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道变化的人。   8、带着我们对课文的体会,再读文言文,注意读出文言文的停顿之美!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6   今天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刻舟求剑》。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楚国人,因为读过两年书,练过两年武,所以总认为自己很聪明。直到有一天,他听说了其它地方有一个人很厉害,所以他要去那个地方跟别人比试比试。因为那时候没有马车,所以他只能坐船去。他上了船,船上有很多人,十分热闹。不一会儿   船行驶到了江中心,就在这时,他一个不小心,将随身佩带的一把宝剑掉落到了江中。船夫和其它人看见了就指着那支已经掉到水中的宝剑说:“你的宝剑掉到水里了,赶快跳下去捞起来啊!”可是,这个楚国人像是不在意似的。他不慌不忙地向周围的人问道:“在场的各位,有没有人带着小刀呢?”“小刀?有!”其中的一个人说着便把小刀递给了那个楚国人。“但是,有了小刀又有什么用呢?”那个人疑惑地问道。“我自有好用!”他一边说着,一边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慢条斯理地劝慰着大家说:“请不要着急。”大家都疑惑不解地望着那把刀刻的印记。还不时地催促他说:“你还等什么?快下水去捞剑呀!”楚国人望着那微波荡漾的江水,胸有成竹地说道:“慌什么,我有做记号呢!”船便继续向前航行,大家又催他说:“再不跳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楚国人依旧很自信地说道:“不用着急,不用着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等船靠岸了,这个楚国人才顺着刻有记号的地方,跳进江里去寻找他的宝剑。他反复地潜入水中,可是,每当他露出水面的时候,都是两手空空的。他还以为是自己没有对准记号经过仔细核对之后,他再次潜入江水,结果仍然是白费工夫,毫无收获。他只好上了岸。   他一上岸,就看见大家都在那里前俯后仰的哈哈大笑呢!“哈哈哈!哈哈哈!”那人边笑着边说,“你这人啊!就是不知道灵活变通,你想啊!剑从一开始掉下去的时候就已经沉下去了,而且你标记号也没有什么用,因为剑是不会随着记号一起动的,所以你这么做不是无济于事吗?”   怎么样!大家读了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启发吗?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做事情不能一成不变,要学会灵活变通!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7   战国时期,有个楚国人带着他随身携带的传家宝——一把金光闪闪的宝剑,要坐船渡江。   你问我为什么这个楚国人要随身携带一把宝剑在身上?其实我也不知道,大概是爱炫耀吧!   上船后,可能是那把宝剑金光闪闪的样子,实在太引人注目了,有些人像那个楚国人投来羡慕的目光,有些则开始在旁边嘀嘀咕咕。   过了一会儿,船上的人都说让这个楚国人露两手,只见这个楚国人拿起手中的宝剑,越耍越起劲。就在这时,一阵大风吹来,楚国人手中拿的宝剑一不小心掉进了江中。   大家赶紧劝楚国人说:“还愣着干嘛,快下去捞啊!”只见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的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说到:“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等会儿船靠岸了,我从这个地方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其他人见状纷纷不再劝说,开始说这个楚国人太笨,太蠢,不知变通。靠了岸,除了这个楚国人,大家都上了岸。只有他还在找那个记号,准备跳下去找宝剑。   不久后,楚国人找到刻的那个记号,一下就跳了下去,他心里在想,你们这些人才是笨蛋,我做了记号的下去就能捞上来。等我拿上来,你们就无话可说了。岸上还有几个人等着看这个人的笑话。江底,楚国人找了半天,一无所获,心想:怎么回事呢?难不成是被偷走了吗?这下可完了,祖传的宝剑就这样子,没了可怎么办呀!   请问一下,你们大家知道宝剑到底掉在哪里了吗?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8   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船舱里坐着一个老渔翁,他是这条船的主人。每日他都会到江上捕鱼、摆渡。这几天天天下雨,他不能去撒网捕鱼了,又无人过江,没有办法,只好盼望明天是晴天。   这日,雨住天晴,渔夫正要去打渔,忽然听到对岸有人高喊:“船家!摇船过来,送我过江。”只见对岸有一位公子模样的人,站在岸边,最显眼的是这人腰间佩着一把宝剑,还带着一把腰刀。哎呀!这把宝剑真是漂亮啊!渔夫心想:穷苦人家,哪来的这等宝物,必定是富家子弟。摇他过江,不知要招来什么麻烦。就说:“我还要去捕鱼,没空摇你过江。”这下,可把那人急坏了。他叫道:“你关我过去,我多给你一些船钱还不行吗?”渔夫又想:送他过江也用不了多少时间,正好可以仔细地看看他的宝剑。想到这里,渔夫就将船向对岸摇去,喊道:“哎,来喽!”   来到岸边,那位公子上了船,顺风摇船很快就到了江心。渔夫对那个人说:“公子贵姓?贵乡何处?”那个人回答时,一个浪花打过来,他身子一晃,只听得“咕咚”一声响,水上冒起一串水泡。原来是他的宝剑掉在了江中。可是他一点也不慌张,渔夫对他说:“你还不快下去找宝剑?”公子不不慌不忙地说:“你急什么,船到了岸,再找也不迟呀!”渔夫本想帮他找,听他这么一说,心里想:我看你有什么高招。   只见公子在船舷上拿腰刀刻了个记号,说:“宝剑是人这掉的,等船靠了岸,从这下去,便可找回。”   到了对岸,那位公子说:“渔夫,你和我一起去找宝剑,我会加倍付你工钱。”说完,他立刻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找剑去了。   可是,那位公子怎么也找不到宝剑。这时,渔夫对他说:“宝剑是在江中心掉的,你现在到了岸边怎么可能找得回呢?”   说完,渔夫下了水,游到江心去找宝剑了。果然,剑在江心附近找到了。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9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10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寓意:用机械的方法看待变化了的事物,一定不会有正确的行动。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宰相吕不韦(?-公元前235)的门客们编纂的一部杂家著作,共26篇,吸收了先秦诸子百家著作里的内容,保存了很多先秦的文献资料。其中有不少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11   在楚国,有一个人,他家中有着一件“镇宅之宝”——一把宝剑。听说这把宝剑是他的祖先传下来的,所以他十分珍惜,在外人面前也经常炫耀这件传家宝。   有一天,这位楚人带上宝剑,去参观皇上为一位妃子举行的宴席,因此他穿的漂漂亮亮的,踏上了通向皇宫的船……   湖面上波光粼粼,使人的心情也好了这个楚人哼起了小调,想象着皇宫的布局与摆设……   正想着,一个浪头突然打过来,船摇晃了一下,宝剑掉下去了!   “哎哟,这可是我家的传家宝哎!现在没了,可咋办呢!”楚人着急地说道。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为什么不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做个记号呢?待会儿找剑就方便多了呀!他急忙拿出小刀,“唰”地一下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开心地说:“哈哈,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说完,便幻想着自己去找剑,然后捞了上来,大家直夸他聪明……   不久,船停了下来。他脱下上衣,“扑通”一声跳进水中找剑。可是水里除了河蚌、水草、石块和鱼,什么都没有了,到处都找不着他的剑。   楚人上岸后,急得大哭起来,刚才在船上坐在他身边的人一下子明白了,一五一十地告诉大家,大家听了后,哈哈大笑,异口同声地说:“像你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12   有一天,一艘来自楚国的船正在行驶着,船上有很多人。其中一个人腰中别着一把宝剑和一把小刀。他拿出宝剑,在众人面前炫耀炫耀。   他拔出宝剑,只见宝剑锋利无比。他拿起宝剑舞起来,可是手没握紧,宝剑“扑通”一声掉入水中。   别人都劝那人快去捡,不然就来不及了。那人十分镇定,想了一会儿,眼睛一亮,说:“我的宝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我在这里做一个记号,马上到岸了,再把宝剑捞上来。众人都不理他。只有一位大爷,对他说:“年轻人,宝剑是这里掉下去的,宝剑是不会动,你在这里作了一个记号,到了岸上,你就找不到宝剑了。”那人不屑的说:“你这个老头子,怎么知道我就找不到宝剑。”老大爷摇了摇头,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完便不理他,便走了。   那人坐在船头,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不一会儿,就沉浸在美景中蔚蓝的江水与天相连。岸上一排柳树轻拂着水面,只见波纹荡漾。可那人心里还想着那把剑。   到了岸上,他卷起袖子,就跳入河里,左捞捞右捞捞,就是摸不到宝剑。不但没找到宝剑,还成了落汤鸡。那人后悔都来不及了。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13   今天我和爸爸共同阅读了《刻舟求剑》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故事中说的是从前有个人在坐船时,他把宝剑放在船边,一不小心把宝剑弄到大海里了,船上的好心人都忙着帮他捞剑,而他却不慌不忙地说:“你们这群人也太笨了吧!   用这样的办法永远也捞不上来。”帮他捞剑的人听了都生气的说:“难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那个人不以为然的说:“用刀子在掉剑的地方刻一个记号不就行了。”说着他就拿出刀子在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船到岸了,他就顺着记号去捞剑,可是他忙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剑。   爸爸说:“你感觉故事中的人怎么样?我说他的想法太愚蠢了,还不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错了事情要及时改正。爸爸夸我讲的好。
2023-07-24 06:29:281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汉语文字】刻舟求剑 【汉语读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词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词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语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词 性】贬义词 【成 就】被选入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二则》、小学S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寓言两则》[编辑本段]文章概况 【原 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 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请注意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前进。用这种方法找剑,难道不是很迷惑吗? 【注 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 2.自--从。 3.遽--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用刀刻。 5.是--指代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落。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这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而置之其座,其:自己的 17.是吾剑之所从坠,之:主谓间,不译 18.止:停止 19.行,向前行。 【作 者】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编辑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2023-07-24 06:29:37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 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 )物理知识所致

相对移动,相对位移
2023-07-24 06:29:483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你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的原因

剑刚刚离开时与船速度一样剑受到阻力(空气与水)速度减小,直到零船速度比它大它们有了相对位移
2023-07-24 06:30:103

刻舟求剑出自哪里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又叫做《吕览》,是秦国时期的政治家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的一部杂家著作,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   《刻舟求剑》的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通“锲”,用刀雕刻,刻。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坠落,掉入水中,就马上用刀在船沿上了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道理   《刻舟求剑》这个典故了告诉我们不要拘泥守则,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如果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就能就会事与惟愿。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
2023-07-24 06:30:161

刻舟求剑成语小故事?

一 刻舟求剑成语小故事 刻舟求剑kèzhōuqiújiàn [释义]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语出]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正音] 刻;不能读作“kē”;剑;不能读作“jiǎn”。 [辨形] 剑;不能写作“箭”。 [近义] 守株待兔 墨守成规 [反义] 看风使舵 见机行事 [用法] 含贬义。多指做事不知进退;墨守成规;不懂得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处理事情。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侥幸得到意外收获。 [例句] 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英译] ridiculousstupidity [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二 与刻舟求剑有关的成语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三 成语故事大全 寓言故事的成语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的故事 【注音】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一个楚国人坐船渡长江,船行至江山时他不小心将身上佩带的宝剑掉到水中,但没能及时抓住,于是就在掉剑的地方船舷作了一个记号,船靠岸后就在刚做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摸他的宝剑,结果一无所获。 【典故】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释义】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成语例句】 ◎ 文学艺术工作者必须正视我国当前迅速变化的实际,来考察我们过去用惯了的文艺理论,而不能"刻舟求剑"。 四 刻舟求剑的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说,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4)刻舟求剑成语小故事扩展阅读: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有一个人把相框钉在墙上,不事先量好相框的尺寸,而是先在墙壁上顶上钉子,再把相框放上去看看适合不,不适合又把钉子拔出,重新订过,直到把相框安在墙上为止,这就是“刻舟求剑。” 五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 事物是在不抄断变化发展的袭.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 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释义 舟:船。求:寻找。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出 处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六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专的剑落到江中属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七 古代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舟:船。求:寻找。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例句] 时势已变,刻舟求剑只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近义] 按图索骥 依样葫芦 墨守成规 胶柱鼓瑟 ... [反义] 通权达变 借坡下驴 审时度势 随机应变 八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刻舟求剑寓言故事的成语 刻舟求剑来 舟:船。求:寻找。比喻自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例句] 时势已变,刻舟求剑只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近义] 按图索骥 依样葫芦 墨守成规 胶柱鼓瑟 ... [反义] 通权达变 借坡下驴 审时度势 随机应变 九 刻舟求剑 成语故事大全视频 四字成语 【成语】: 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释】: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内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容。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举例造句】: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拼音代码】: kzqj 【近义词】: 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 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歇后语】: 楚人过江 【灯谜】: 在船上作记号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头脑不灵活 【英文】: be stubbornly unimaginative as the man who marked the boat to find his lost sword 【故事】: 战国时期,一个楚国人坐船渡长江,船行至江山时他不小心将身上佩带的宝剑掉到水中,但没能及时抓住,于是就在掉剑的地方船舷作了一个记号,船靠岸后就在刚做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摸他的宝剑,结果一无所获
2023-07-24 06:30:231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刻舟求剑的道理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和做人不要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刻舟求剑的典故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人在坐船渡江的时候,不小心将身上的宝剑遗失在了河里,当时这个人为了能够找到宝剑,于是用小刀在船上做了一个记号,等船到岸的时候他从标记好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宝剑,但是怎么也没有找到。 众人便告诉他,船在移动,而他丢落的宝剑去没有移动,所以他才会找不到。
2023-07-24 06:30:32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

选择参照物???
2023-07-24 06:30:423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从物理角度结合这一典故

剑掉水里边了,在船上划一道线,这条线相对船是静止的,而剑相对船是运动的,所以船停下来后找不到剑。
2023-07-24 06:30:49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从物理这一角度结合这一典故谈谈你的认识!

即物理中所说的动与静是相对的。。某事物相对于A来说是静的,或许相对于B就是动的。剑相对于河底是静的,相对于船,却又是动的
2023-07-24 06:30:56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剑相对与岸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静止
2023-07-24 06:31:041

(1)“刻舟求剑”是每一位同学都熟悉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因为以“舟”为参

(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而剑与运动的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以“舟”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2)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银幕上的影像,说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的都有,是银幕发生了漫反射现象;不同的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不同的人物.故答案为:(1)运动;(2)漫反射;音色.
2023-07-24 06:31:261

“刻舟求剑”是每一位同学都熟悉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因为以“舟”为参照物,

以船为参照物,剑与运动的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以“舟”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2023-07-24 06:31:331

“刻舟求剑”的故事人人皆知,故事中楚人之所以不能通过船上刻的记号找到剑,是因为他不懂物理学中的( 

故事中的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剑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楚人之所以不能通过船上刻的记号找到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选A.
2023-07-24 06:31:531

读了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我想对那个人说?

A. 读了《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我想对“那个人”说 世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B.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300字 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儿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人。 C. 刻舟求剑是成语故事还是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故事本身是《吕氏春秋·察今篇》中一则寓言,后演化为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 1、原文: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春秋战国: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编撰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释义: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4、揭示道理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3)读了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我想对那个人说扩展阅读: 一、近义词:守株待兔 1、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 2、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二、反义词:见风使舵 1、出自: 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解释为根据风向来操纵船舵,比喻看风向转发动舵柄。 2、释义: 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方向或态度。也可以说是人处事圆滑。现多含贬义。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注意一定不要写成“见风驶舵”。 3、典故: 清朝时期,浙江刘中丞被御史告状,朝廷派钦差大臣去查办,该大臣到了浙江后采取“只拉弓,不放箭”的办法,想叫刘中丞贿赂他,于是让学生拉达对过道台说要二百万两银子就能过关,过道台写了字据给拉达,禀告刘中丞,刘中丞叫他见风使舵。 D.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专的剑落到江中属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E. 刻舟求剑的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说,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5)读了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我想对那个人说扩展阅读: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有一个人把相框钉在墙上,不事先量好相框的尺寸,而是先在墙壁上顶上钉子,再把相框放上去看看适合不,不适合又把钉子拔出,重新订过,直到把相框安在墙上为止,这就是“刻舟求剑。” F. 读了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你有什么 刻舟求剑 kèzhōuqiújiàn [释义]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语出]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正音] 刻;不能读作“kē”;剑;不能读作“jiǎn”。 [辨形] 剑;不能写作“箭”。 [近义] 守株待兔 墨守成规 [反义] 看风使舵 见机行事 [用法] 含贬义。多指做事不知进退;墨守成规;不懂得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处理事情。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侥幸得到意外收获。 [例句] 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英译] ridiculousstupidity [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G.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教案 《刻舟求剑》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刻舟求剑》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只是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变化的人。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字义的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诵读课文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掌握文章内容,特别是朗读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 2、在教学中应运用看译文、观插图、查字典、等方法学习文言文,注意培养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的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使学生对故事蕴含的道理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并用言语读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来进行,使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 学会本课生字:遽、契、涉、坠、惑,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一个学期以来同学们一定读了不少的成语故事。谁能说说你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生:(学生说成语故事的名字,或找一个学生说一个成语故事)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好,有机会我们开一个成语故事会,好不好? 生:好! 师: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成语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再学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看看《刻舟求剑》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 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 (1)指定认读。 (2)开展竞赛认读。 2.开展互教法。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 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 急:上下结构,上面是ue81c,中间是彐,下面是“心”底。因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忙”的右半边,下边是 。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 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 5.边讲边理解词语: “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1、请同学们根据古文的意思,尝试着给古文断句(范读)。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 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 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 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 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教学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明白了在生活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事情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否则会犯错误。谁能用刻舟求剑说一句话? 生:(略)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课后多读一些成语故事,到开成语故事会时不仅能说故事,还能说出其中的道理。能不能做到? 生:能。 八、拓展想象 1、假如你也是一位渡江的人,你的东西不小心掉进了水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你会怎样做? 2、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你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个道理,在生活中还能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吗? 4、指名让学生复述故事。播放动画。 5、举生活中的例子。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一个精练、生动的故事里的文体就叫寓言。 6、作者简介 H. 读了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我想对“那个人”说: ‘"你要是知道剑掉进江不会动,船会动,你就不会这样了。‘" I.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 事物是在不抄断变化发展的袭.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 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释义 舟:船。求:寻找。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出 处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023-07-24 06:31:591

刻舟求剑出自什么时候?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启示是什么呢?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出自于战国时期;讲述的故事是两个人同游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的剑掉进了湖里面,他竟然通过用匕首划横线的方式来判断键掉落的位置,想要做一个记号;我们不要做保表面工作,应该观察事物的本质,做好全貌分析,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做12~0的事情,不要自欺欺人
2023-07-24 06:32:104

初二物理问题

1.没有介质可以传递声音2.这涉及到高中化学的知识 不过先给你讲一下 ,晶体是纯净物的分类,非晶体它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如玻璃、松香、石蜡等。而白酒是溶液,牛奶是浊液(胶体)由此可见 它们都是非晶体 考晶体 水 钻石 各种金属 海波 石膏等各种矿物质 非晶体 糖 玻璃 石蜡 沥青 蜡烛3 外焰,因为温度最高,酒精不能加满4光的三原色为 红蓝绿 颜料的三原色为红蓝黄 能反射所有色光的为白色能吸收所有色光的为黑色 透明物体颜色与透过色光有关 不透明为反射色光有关5 不是 因为其是反射各种光源而本身不发光6 A找焦点法 在阳光下,让太阳光穿过凸透镜照射在光屏上,调节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明亮的点,即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B成像法 把尽量远的某一较明亮的物体作光源,让这样的“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照射在光屏上,调节凸透镜到光屏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光源”最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出像到凸透镜中心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点7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其参考系没有找对)
2023-07-24 06:32:401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的译文和中心思想。谢谢!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 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注释: u24d0者:......的人。(定语后置) 欲:想。   u24d1先:首先。   u24d2度(duó):量长短。   u24d3而:然后。   u24d4置:放,搁在。   u24d5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u24d6其:他的。   u24d7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u24d8至:到。   u24d9之:到......去。   u24da操:拿,携带。   u24db已:已经。   u24dc得:得到;拿到。   u24dd履:鞋。   u24de乃:才。   u24df持:拿。   u24e0度(dù):量好的尺码。   u24e1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u24e2市:集市,市场。   u24e3罢:散,结束,停止。   u24e4遂:于是。   u24e5曰:对......说。   u24e6宁(nìng):宁可。   u24e7无:不。   u24e8自信:相信自己。   u24e9且:想。中心思想: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成规。刻舟求剑: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刻舟求剑 漫画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 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他急在船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之后,这个人从他用刀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而剑却没有走,像这样去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立刻,急忙,马上。   4.契--刻。   5.是--指示代词,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 刻舟求剑 漫画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契:用刀刻。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止:动词,停止。   18.行:走(这里指行驶)。   19.亦:也。中心思想: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2023-07-24 06:32:503

谁知道刻舟求剑典故的由来?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察今》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创作的一篇散文。阐述了应当明察当今形势,因时变法,不宜拘泥古法的道理。以发展的观点向秦国的统治者说明,法令制度的制定应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并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全文语句工整,语气明快,围绕中心反复申说,有论有断,同时穿插寓言故事,使文章显得气势充沛,活泼生动。《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2023-07-24 06:33:002

刻舟求剑道理 成语典故介绍

1、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刻舟求剑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2、典故介绍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 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2023-07-24 06:33:27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____的物理知识所

故事中的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箭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箭是运动的.郑人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答案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运动.
2023-07-24 06:33:34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因为______

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故答案为:以“舟”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
2023-07-24 06:33:41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如图所示.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____的

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因为他把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箭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箭是运动的.郑人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太阳从东方升起”这句话中,“升”是太阳发出的动作,因此应以太阳之外的其他物体当做参照物,在研究地球以外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通常是以地面作为参照物.自行车行驶,是以树木为参照物的;而树木急速后退是以车为参照物,立柱相对地球是静止的,孙敏看到“立柱向我迎来”是选运动的自行车或自己为参照物的.故答案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地面;两边的树木;运动的自行车;运动的自行车.
2023-07-24 06:33:52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在此典故中,相对于船上所做的记号而言.掉入江底的剑是______(选填“运

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因为他把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箭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箭是运动的.郑人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答案为:运动;相对.
2023-07-24 06:33:59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在此典故中,相对于船上所做的记号而言.掉入江底的剑是______(选填“运

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因为他把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箭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箭是运动的.郑人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答案为:运动;相对.
2023-07-24 06:34:051

如图“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用

答:楚人的想法是这样的:掉剑之前,剑和船一起向前运动;掉剑之后,剑也和船一起运动,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所以他在标记的下方找剑;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掉剑之前,剑和船一起向前运动,也就是说剑和船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掉剑之后,剑相对于船就是运动的,也就是说剑不会随着船一起向前运动,所以在标记下找不到剑.
2023-07-24 06:34:241

刻舟求剑的成语典故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下面是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成语简拼】:kzqj 【成语字数】:4个字 【感情色彩】:刻舟求剑是褒义词 【成语结构】:连动式 【成语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成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2023-07-24 06:34:341

刻舟求剑的主人公是谁 刻舟求剑的成语典故

1、刻舟求剑的主人公是一个要渡河的楚国人,这是一个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指的是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2、成语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2023-07-24 06:34:40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如图所示.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____,

他由于选择参照物错误,如果当时把船停下来就对了,并且船是相对地面运动的,如果选择岸边的树或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也会找到剑;故答案为:参照物、相对运动.
2023-07-24 06:35:07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从物理这一角度结合这一典故谈谈你的认识.

是种方法,不刻舟求剑,还不会游泳,就这样做,好让自己下次看到船上的几号,多家小心,别再吧剑弄掉了
2023-07-24 06:35:204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6篇)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1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说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把宝剑掉入江中,可是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当时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可是捞了很久都没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1 、刻舟求剑的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2、 刻舟求剑的材料   【注音】kè zhōu qiú jiàn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用法】连动式;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状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多含贬义。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按图索骥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年代】古代   【例句】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3、 刻舟求剑的点评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2    【成语】: 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释】: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是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就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都纷纷的大笑了起来,说:船是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吕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事后评论说这个,刻舟求剑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3   故事启示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摘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注解   寓言原文   刻舟求剑 [1]   (战 国)   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词语注释   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   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动词>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3、之:指“剑”。   14、坠:落。   15、求:寻找。   16、于:到。(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7.舟止,止:停止。   作者简介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不韦(292—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薨,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译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成语用法   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多含贬义。   典故出处   在战国时期由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茅盾《致陈瑜清》:“有人提出新的解释,盖咬住一、二字,~以驳难,似已成风气,真令人啼笑皆非也。”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变通一下。 [2]   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L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   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这个可怜的楚国人就这样被人们谈论到今天。这是他的幸运呢,还是他的不幸?至少,知道了这个故事的我们是幸运的。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4   【出处】   《吕氏春秋》。   在战国的时候,一位楚国人很喜爱剑术,总是随身携带一把宝剑。他做事非常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学剑时师父怎么教的他就怎么练,甚至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来不肯改变一下。   一回,他经过山林,看见一位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把斧头掉进山谷去了。从山上往下看,不知斧头落在何处。只见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去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一直在旁边瞧着,心里十分佩服那位樵夫,于是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中。   有一天,这位楚同人搭乘一条渡船过江去。大家站在船上一边观看江景,一边谈天,这位楚国人恰好站在船舷边。渡船行到江中,忽听“扑通”一声,楚国人不小心,将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同船的渡客见了,急忙请船家停船。一位好心的渡客劝这位楚国人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笑着摇摇头,不慌不忙地说:“我自有妙法!”他拿了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然后他站起身,招呼船家继续行船。一位会游泳的青年要帮他下水打捞,也被他笑着谢绝了。   渡船在江上行了好久,终于到了岸边。这位楚国人这才慢慢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他所刻的记号那里跳下水去。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他浮出水面惊讶地说:“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同船的渡客见他这副模样,全都哄然大笑起来。那位青年更是笑痛了肚子,他说:“渡船已经走了这么远,而掉在水里的剑是不会走的,怎么能刻舟求剑呢?你是不是太糊涂了?”   释义   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5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变通一下。   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L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   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这个可怜的楚国人就这样被人们谈论到今天。这是他的幸运呢,还是他的不幸?至少,知道了这个故事的我们是幸运的。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成语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可以凭主观做事情。人不可以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可以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6   【词目】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   【释义】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   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人脱掉衣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里,现在船走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找到剑的。   刻舟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舟”是“船”,“求”是“寻找”。有的人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舟求剑。 ;
2023-07-24 06:35:351

刻舟求剑的典故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古时候有人带剑坐船过江,船行冮中剑跌落江中。有人叫他下去找剑。他说没事剑从这里跌落的我在船舷做个记号,到靠岸我再下去找。可想而知是找不到剑的,这说明时代在进步。变化。用旧的思想,眼光看事物是不行了。
2023-07-24 06:35:502

刻舟求剑古文与文意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023-07-24 06:35:595

刻舟求剑出自哪里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又叫做《吕览》,是秦国时期的政治家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的一部杂家著作,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刻舟求剑》的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过,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的,代词。自:从。坠:落。于:在,到。遽:急忙,立刻。契:通“锲”,用刀雕刻,刻。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坠落,掉入水中,就马上用刀在船沿上了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道理《刻舟求剑》这个典故了告诉我们不要拘泥守则,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如果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就能就会事与惟愿。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
2023-07-24 06:36:271

刻舟求剑的故事大意和含义

有个楚国人渡江时剑掉进了江里,他马上在船上做了个记号,表示见在这掉了.船靠岸后他沿着记号下水找剑,但没有找到.剑在那,,而船已经走了很远,不很糊涂吗
2023-07-24 06:3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