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颛
-
在贴近天体表面绕天体的圆周运动中,有mg=GMm/R^2 可得:g=GM/R^2 在其他系统中无关系。
谢谢请采纳
引力常量的单位
引力常量的单位为N*m^2/kg^2。引力常量又叫做万有引力常量,通常取G=6.67×10^11N·m^2/kg^2。万有引力常量G的准确值计算公式为:G=rV^2/M,其中,M是母星质量,V为行星或卫星的线速度,r为行星或卫星的轨道半径。引力常量的介绍引力常量是物理学术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说只要测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测出两个物体间距离,再测出物体间的引力,代入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测出这个常量。但因为一般物体的质量太小了,它们间的引力无法测出,而天体的质量太大了,又无法测出质量。测出引力常量的实验被称为测量地球重量的实验。英国人卡文迪什利用扭秤,巧妙测出这个常量。卡文迪什(HenryCavendish)在对一些物体间的引力进行测量并算出引力常量G后,又测量了多种物体间的引力,所得结果与利用引力常量G按万有引力定律计算所得的结果相同。所以,引力常量的普适性成为万有引力定律正确的见证。2023-07-23 19:50:431
引力常量
万有引力常量为G=6.67x10^-11 N·m^2 /kg^2,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才巧妙测出这个常量.其测出引力常量的实验也被称为测量地球重量的实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Mm/r^2. 而一般两个较小的生活中的物体之间的引力可以忽略...2023-07-23 19:50:521
万有引力常数是多少?写出具体数
万有引力常量约为6.672x10-11N·m^2 /kg^2适用条件:1.只适用于计算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的大小时才近似适用;2.当两个物体距离不太远的时候,不能看成质点时,可以采用先分割,再求矢量和的方法计算;3.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或两个均匀球体间的引力),可用公式计算,这时r是指球心间距离。4.常用在F=GMm/r22023-07-23 19:51:203
引力常量G如何推导 它与什么有关
引力常量既然是常量,就目前而言,适用于一切物体2023-07-23 19:52:034
引力常量是谁测出的
测出引力常量的是卡文迪许。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说只要测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测出两个物体间距离,再测出物体间的引力,代入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测出这个常量。但因为一般物体的质量太小了,它们间的引力无法测出。卡文迪许卡文迪许生前在物理学方面发表的论文为数极少,一直到麦克斯韦审阅整理并出版了他的手稿后,人们才知道他在电学方面作出了很多重要发现。他发现一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这就是后来库仑导出的库仑定律内容的一部分。他提出每个带电体的周围有“电气”,与电场理论很接近;卡文迪许演示了电容器的电容与插入平板中的物质有关;电势的概念也是卡文迪许首先提出的,这对静电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还提出了导体上的电势与通过电流成正比的关系。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卡文迪许2023-07-23 19:52:451
引力常量G值和什么有关系
A、G值的测出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可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定量计算,故A正确; B、引力常量G的大小是由卡文迪许在实验室测得的,G的数值是常数,与两物体质量乘积和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无关,故B错误; C、引力常量G的物理意义是:两个质量都是1 kg的物体相距1 m时相互吸引力为6.67×10-11 N,故C正确; D、G是一个常量,其大小与单位制有关系,在国际单位中大小是6.67×10-11 N?m2/kg2,故D错误;故选:AC.2023-07-23 19:53:021
万有引力常量G多少?
F=G*M1M2/(R*R) (G=6.67259×10^-11N61m^2/kg^2) 可以读成F等于G乘以M1M2除以R的平方商 F: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G: 万有引力常数 m1: 物体1的质量 m2: 物体2的质量 r: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依照国际单位制,F的单位为牛顿(N),m1和m2的单位为千克(kg),r 的单位为米(m),常数G近似地等于6.67 × 10^-11 N*m^2*kg^612(牛顿米的平方每千克的平方)。 可以看出排斥力F一直都将不存在,这意味着净加速度的力是绝对的。(这个符号规约是为了与库仑定律相容而订立的,在库仑定律中绝对的力表示两个电子之间的排斥力。)2023-07-23 19:53:161
引力常量的大小是多少谢谢了,
万有引力常量为G=6.67x10^-11 N·m2 /kg22023-07-23 19:53:471
引力常量是怎么测出来的
因为库仑扭力计的发明,给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西 (Cavendish, 1731~1810) 很好的启示,解决了困扰他几十年的问题,终于在1798年实验成功把地球的质量给量出来了.()地球那么大,当然不可能发明一个秤把地球整个拿来秤,那卡文迪西究竟是怎么秤出地球的重量呢?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之后,他和当时的许多科学家都发现,利用万有引力的公式,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来.在这以前,已经有科学家提出过一种计算地球重量的办法.因为由地球半径可以算出地球的体积是 1.08×1021立方米,若知道地球的密度,利用『质量=密度×体积』,就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 这个想法看上去是很容易的,可是实际上却行不通.因为科学家们发现,构成地球的各部份物质的密度不同,在整个地球中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因此根本无法准确知道整个地球的平均密度是多少.所以,当时曾有一些科学家断言,人类永远无法知道地球的重量.牛顿发现万有引定律后,使这个称地球重量的工作重新获得了一线希望.首先,牛顿分析了以下几个数值:一个是地球对一个已知质量的吸引力,它实际上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这很容易测得;一个是地球和物体之间的距离,这可以用地球的半径近似代替;另一个关键的数值是万有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虽然当时还不知道,但是可以从在地面上直接测量两个已知质量物体之间的引力而求出来.(原来牛顿先生并不知道G值的大小,那么,G值是谁测量出来的呢?)为了直接测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牛顿精心设计了好几个实验,但是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非常微小,在实验上根本测量不出来.后来牛顿不得不失望地表示:想利用引力来计算地球质量,将永远得不到结果.牛顿在1727年去世以后,有一些科学家仍然继续研究这个问题.1750年,法国科学家布格尔(Pierre Bouguer,1698~1758)千里迢迢来到了南美洲的厄瓜多尔,他爬上了陡峭的肯坡拉索(Chimborazo山顶,沿着悬崖垂下一根长线,线的下端拴着一个铅球.他想先测量出垂线下的铅球受到山的引力而偏离的距离,再根据山的密度和体积算出山的质量,进而求出万有引力常量G来.可是,由于引力实在太小了,铅垂线偏离的距离几乎测量不出来,即使测出来也很不精确,布格尔的实验仍然没有成功.(请参见『沈慧君、郭奕玲编着:经典物理发展中的著名实验,凡异出版社,p57~80 (引力常量的测定)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称”出地球重量地人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西 (Cavendish, 1731~1810),他是怎么成功的?卡文迪西在科学界颇有“怪人”的名气.他是英国几代大官僚的后裔,家庭非常富有,可是他穿着陈旧,不修边幅,几乎没有一件衣服是不掉扣子的.他在自己家里建立了实验室和图书馆,虽然他穿着没有条理,图书馆他却整理得井井有序,大量的图书都分门别类编上号码,无论是谁借阅,甚至是自己阅读,都要登记.卡文迪西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对“称”出地球的重量这个问题发生了兴趣.他仔细分析了前人失败的原因,认为主要是实验方法不科学,要想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必须采取新的实验方法.1750年,剑桥大学有位名叫约翰·米歇尔的教授,他在研究磁力的时候,使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可以观察到很弱小的力的变化.卡文迪西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上门请教.米歇尔教授向年轻的卡文迪西介绍了实验的方法.他用一根石英丝把一块条型磁铁横吊起来,然后用力一块磁铁去吸引它,这时后石英丝就发生了扭转,磁引力的大小就清楚的看出来了.卡文迪西从这里受到了很大启发,他想,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测出两个物体间的微弱引力呢?从米歇尔那里回来后不久,卡文迪西仿制了一套装置:在一根细长杆的两端各安上一个小铅球,做成一个像哑铃似的东西;再用一根石英丝把这个“哑铃”从中间横吊起来.他想,如果用两个大一些的铅球分别移近两个小铅球,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哑铃”一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发生摆动,石英丝也会随着扭动.这时候,只要测出石英丝扭转的程度,就可以进一步求出引力了.(请参见『沈慧君、郭奕玲编着:经典物理发展中的著名实验,凡异出版社,p57~80 (引力常量的测定) 』)这个推论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可是卡文迪西实验了许多次,都没有成功.原因在哪里呢?还是由于引力太微弱了,比如两个一公斤重的铅球,当它们相距十厘米时,相互之间的引力只有百万分之一克,即使是空气中的尘埃,也能干扰测量的准确度.因此,在当时的条件下,完全靠肉眼来观察确定石英丝的微小变化,实验难免会失败.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几十年.1785年,库仑提出库仑定律(注1).因为库仑扭力计的发明,给卡文迪西 (Cavendish, 1731~1810) 很好的启示,但是,用库仑的方法,还是测不出万有引力,因为万有引力比电力小了将近40次方,仪器要更更更精密才行哪!卡文迪西苦思冥想,怎样能把石英丝的微小扭转加以放大的方法?但一直都没有结果.直到1798年的一天,卡文迪西到皇家学会去参加一个会议.走在半路上,他看到几个小孩子,正在做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用来反射太阳光,互相照着玩.小镜子只要稍一转动,远处光点的位置就有很大的变化.看到这里,忽然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他联想起了石英丝扭转放大的问题,借助小镜子不是正好可以使其得到解决吗?他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掉头跑回实验室,重新改进了实验装置.他把一面小镜子固定在石英丝上,用一束光线去照射它,光线被小镜子反射以后,射在一根刻度尺上.这样,只要石英丝有一点极小的扭转,反射光就会在刻度尺上明显地表示出来.卡文迪西把这套装置叫做“扭秤”.扭秤有很高的灵敏度,利用这套装置,卡文迪西终于成功地测得万有引力常量G是(6.754±0.041)×10-8 达因·厘米2 /克2 ,这个值同现代值(6.6732±0.0031)×10-8 达因·厘米2 /克2 相差无几.根据引力常量,卡文迪西进一步算出了地球的重量是5.976×1024 公斤.卡文迪西从十几岁读大学时开始提出这个问题,直到1798年用实验方法“称”出了地球的重量,整整五十年.距离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约100年.2023-07-23 19:53:561
引力常数是多少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说只要测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测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再测出物体间的引力,代入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测出这个常量。 卡文迪许测定的G值为6、754乘以10减11,现在公认的G值为6、67乘以10减11。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引力常量是有单位的:它的单位应该是乘以两个质量的单位千克,再除以距离的单位米的平方后,得到力的单位牛顿,故应为牛米的平方每千克平方。2023-07-23 19:54:441
万有引力常量是什么意思?
当时"日心说"已在科学界基本否认了"地心说",如果认为只有地球对物体存在引力,即地球是一个特殊物体,则势必会退回"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而认为物体间普遍存在着引力。可这种引力在生活中又难以观察到,原因是什么呢,当时有一个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数据得到了一个规律: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3次方与公转周期的2次方之比是一个定值,即开普勒第三定律。其中m为行星质量,R为行星轨道半径,即太阳与行星的距离。也就是说,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正比于行星的质量而反比于太阳与行星的距离的平方。2023-07-23 19:54:571
地球的质量乘引力常量等于多少
等于地心引力常数GM2023-07-23 19:55:113
为什么引力常量是定值?
由公式F=GMm/R^2得G=FR^2/(Mm),F的单位是N,R的单位是m,M和m的单位是kg,所以G的单位是N·m^2 /kg^2。这些都能用量纲推出来。2023-07-23 19:55:334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引力常量G的实验是怎么做的?
原理利用了两次放大1,尽可能地增大了T型架连接两球的长度使两球间万有引力产生较大的力矩,使杆偏转2,尽力的增大弧度尺与系统的距离使小镜子的反射光在弧线上转动了较大角度引力常量G=6.67*10^-11演示卡文迪许扭秤实验1789年,英国物理学 家卡文迪许(H.Cavendish)利用扭秤,成功地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 卡文迪许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将不易观察的微小变化量,转化为容易观察的显著变化量,再根据显著变化量与微小量的关系算出微小的变化量实验原理卡文迪许用一个质量大的铁球和一个质量小的铁球分别放在扭秤的两端。扭秤中间用一根韧性很好的钢丝系在支架上,钢丝上有个小镜子。用激光照射镜子,激光反射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标记下此时激光所在的点。用两个质量一样的铁球同时分别吸引扭秤上的两个铁球。由于万有引力作用。扭秤微微偏转。但激光所反射的远点却移动了较大的距离。他用此计算出了万有引力公式中的常数G。此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将微弱的力的作用进行了放大。尤其是光的反射的利用2023-07-23 19:55:441
万有引力常数是多少?
万有引力常数约为6.672(4)x10^-11N·m^2 /kg^2。2023-07-23 19:55:574
万有引力常量相对于所有天体都可用吗?
都可以2023-07-23 19:56:094
物理问题万有引力常量是多少
万有引力常量G=6.67x10^(-11) N·m^2 /kg^2 由牛顿提出,卡文迪许算出. 求采纳2023-07-23 19:56:201
万有引力常量G的物理意义
G的物理意义是两个1kg的物体在相距1m时,两者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6.67乘以10的-11次牛2023-07-23 19:56:311
科学表明,不同星球上的引力常量是相同的吗?
引力常量是相同的,但是每个星球上的重量都不相同,所以说引力也不相同。都符合引力定律。2023-07-23 19:56:432
万有引力常量和静电力常量是不是矢量?
谢谢各位老师回答! 我相信0261F老师的答案为最佳答案.2023-07-23 19:57:186
不同星系的引力常量为什么相同啊?不是G=4π2(r3/T2)吗? r3/T2不是常数K吗?
不同星系的引力常量为什么相同 GMm/r^2=m4π^2r/T^2 GM=4π^2r^3/T^2 G相同,但是星系中心质量M不同, G=4π2(r3/T2)式子错 r3/T2=K是对一个中心天体(星系)说的,中心天体(星系)不同K 不同2023-07-23 19:57:411
引力常量
不一定!!!能补!!那就是相对论的那个公式了 高斯引力通量定理:通过一个闭合曲面S的引力通量等于S所包围的质量与4πG的乘积的负值。 Φg = -4πGM (对于闭合曲面,从里向外穿过曲面的通量为正,从外向里穿过曲面的通量为负。) 把引力场看作流体,把闭合曲面S看作是球状流体的横截面,那么通过单位表面积的引力通量就是: dΦ = Φg / S = -4πGM / 4πr^2 = -GM/r^2 这里给个定义:引力场强度的大小是通过单位表面积的引力通量的负值(对于引力场强度,从里向外为负,从外向里为正)。所以, g = -dΦ = GM/r^2 质量为m的质点受到的引力为: F = GmM/r^2, 这就是牛顿万有引力公式了。2023-07-23 19:57:511
牛顿引力常量的量纲
牛顿引力常量G=6.67x10^-11N。m^2/kg^2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2 G=Fr^2/m1m2 力的单位 N 距离单位 m 质量单位 kg G的量纲 N.m^2/kg^22023-07-23 19:58:131
万有引力常数G等于多少
万有引力定律是解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引力的定律.是物体(质点)间由于它们的引力质量而引起的相互吸引力所遵循的规律.是牛顿在前人(开普勒、胡克、雷恩、哈雷)研究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证明,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在高中阶段主要是用了简化的思想,把行星运动轨道由椭圆简化为圆下证明.具体证明可以参考高一教材p36-37.定律指出:自然界种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F=G*M1M2/(R*R) (G=6.67×10^-11Nm^2/kg^2) 可以读成F等于G乘以M1M2除以R的平方商F: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G:万有引力常数 m1:物体1的质量 m2:物体2的质量 r: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第一次解释了(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之一)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在天文学上和宇宙航行计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为实际的天文观测提供了一套计算方法,可以只凭少数观测资料,就能算出长周期运行的天体运动轨道,科学史上哈雷彗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都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取得重大成就的例子.利用万有引力公式,开普勒第三定律等还可以计算太阳、地球等无法直接测量的天体的质量.牛顿还解释了月亮和太阳的万有引力引起的潮汐现象.他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其他力学定律,对地球两极呈扁平形状的原因和地轴复杂的运动,也成功的做了说明.2023-07-23 19:58:231
万有引力所有公式。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 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 N·m2 /kg2。为英国科学家 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 ω=2π/T(周期)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 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 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当在某星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可将万有引力看作重力,既有mg=(GmM)/(r^2) ,此时有GM=g(r^2),为黄金代换公式。且有mrω^2=mr(4π^2)/T^2=mg。(此结论仅用于星球表面)2023-07-23 19:58:332
引力常量的物理意义
引力常量物理意义:对于弄清引力相互作用的性质非常关键,让人们明白一些物理现象的原因,让我们在计算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时有一个基准。该常量是由英国人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巧妙测出。其测出引力常量的实验也被称为测量地球重量的实验。 万有引力,全称为万有引力定律(lawofuniversalgravitation),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1687年为牛顿所发现。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023-07-23 19:58:421
万有引力常数中每个字母代表什么
其中m为行星质量,R为行星轨道半径,即太阳与行星的距离。也就是说,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正比于行星的质量而反比于太阳与行星的距离的平方。 而此时牛顿已经得到他的第三定律,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用在这里,就是行星对太阳也有引力。同时,太阳也不是一个特殊物体,它和行星之间的引力也应与太阳的质量M成正比,即: 用语言表述,就是: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改 其中G为一个常数,叫做引力常量。 应该说明的是,牛顿得出这个规律,是在与胡克等人的探讨中得到的。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说只要测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测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再测出物体间的引力,代入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测出这个常量。但因为一般物体的质量太小了,它们间的引力无法测出,而天体的质量太大了,又无法测出质量。所以,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100多年,万有引力常量仍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这个公式就仍然不能是一个完善的等式。直到100多年后,英国人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才巧妙地测出了这个常量。2023-07-23 19:58:513
引力常量与什么有关
我也是高中生,我建议你从引力常量它自身的单位来理解牛×米的平方÷千克的平方这能说明什么问题两个物体间的引力=(G×m1×m2)÷距离的平方 这样就能把他的单位消去一部分,只剩下力的单位”N"2023-07-23 19:59:133
万有引力常量是多少
6.67×11-11牛顿·米2/千克22023-07-23 19:59:301
万有引力的引力常量是如何求出来的?
扭秤有很高的灵敏度,利用这套装置,卡文迪西成功地测得万有引力常量G是(6.754±0.041)×10-8 达因·厘米2 /克2 ,这个值同现代值(6.6732±0.0031)×10-8 达因·厘米2 /克2 相差无几。根据引力常量,卡文迪西进一步算出了地球的重量是5.976×1024 公斤。 卡文迪西从十几岁读大学时开始提出这个问题,直到1798年用实验方法“称”出了地球的重量,整整五十年。距离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约100年2023-07-23 19:59:403
关于万有引力中的引力常量G是通过怎么样的实验得出的?大概是什么样的步骤
利用库伦扭秤测出的,库仑扭秤是研究库仑定律使用的装置,万有引力和库仑力一样都是很小的作用力,普通测量工具很难测量力的大小,库仑扭秤利用扭转角度反映所受到的力的大小,扭转角度可以通过悬丝上悬挂的镜片将光线反射,从而使转动偏角引起的光线偏移增大。2023-07-23 19:59:512
引力常量的单位
引力常量的单位为N*m^2/kg^2。引力常量又叫做万有引力常量,通常取G=6.67×10^11N·m^2/kg^2。万有引力常量G的准确值计算公式为:G= rV^2/M,其中,M是母星质量,V为行星或卫星的线速度,r为行星或卫星的轨道半径。 引力常量的介绍 引力常量是物理学术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说只要测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测出两个物体间距离,再测出物体间的引力,代入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测出这个常量。 但因为一般物体的质量太小了,它们间的引力无法测出,而天体的质量太大了,又无法测出质量。 测出引力常量的实验被称为测量地球重量的实验。英国人卡文迪什利用扭秤,巧妙测出这个常量。卡文迪什(Henry Cavendish)在对一些物体间的引力进行测量并算出引力常量G后,又测量了多种物体间的引力,所得结果与利用引力常量G按万有引力定律计算所得的结果相同。所以,引力常量的普适性成为万有引力定律正确的见证。2023-07-23 20:00:351
引力常量的单位是什么 引力常量的介绍
1、引力常量的单位为N*m^2/kg^2。 2、引力常量又叫做万有引力常量,通常取G=6.67×10^11N·m^2/kg^2。万有引力常量G的准确值计算公式为:G= rV^2/M,其中,M是母星质量,V为行星或卫星的线速度,r为行星或卫星的轨道半径。2023-07-23 20:00:481
万有引力常量是多少?
9.8m/(s*s)与距离赤道的远近有关一般取102023-07-23 20:01:114
引力常量G是多少
万有引力常量为G=6.67x10-11 N·m2 /kg2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说只要测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测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再测出物体间的引力,代入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测出这个常量。但因为一般物体的质量太小了,它们间的引力无法测出,而天体的质量太大了,又无法测出质量。所以,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100多年,万有引力常量仍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这个公式就仍然不能是一个完善的等式。直到100多年后,英国人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才巧妙地测出了这个常量。 这是一个卡文迪许扭秤的模型。(教师出示模型,并拆装讲解)这个扭秤的主要部分是这样一个T字形轻而结实的框架,把这个T形架倒挂在一根石英丝下。若在T形架的两端施加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石英丝就会扭转一个角度。力越大,扭转的角度也越大。反过来,如果测出T形架转过的角度,也就可以测出T形架两端所受力的大小。现在在T形架的两端各固定一个小球,再在每个小球的附近各放一个大球,大小两个球间的距离是可以较容易测定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大球会对小球产生引力,T形架会随之扭转,只要测出其扭转的角度,就可以测出引力的大小。当然由于引力很小,这个扭转的角度会很小。怎样才能把这个角度测出来呢?卡文迪许在T形架上装了一面小镜子,用一束光射向镜子,经镜子反射后的光射向远处的刻度尺,当镜子与T形架一起发生一个很小的转动时,刻度尺上的光斑会发生较大的移动。这样,就起到一个化小为大的效果,通过测定光斑的移动,测定了T形架在放置大球前后扭转的角度,从而测定了此时大球对小球的引力。卡文迪许用此扭秤验证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的数值。这个数值与近代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测定的数值是非常接近的。 卡文迪许测定的G值为6.754×10-11,现在公认的G值为6.67×10-11。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引力常量是有单位的:它的单位应该是乘以两个质量的单位千克,再除以距离的单位m的平方后,得到力的单位牛顿,故应为N·m2/kg2。2023-07-23 20:03:091
引力常量"G"的值是多少?
同意2023-07-23 20:04:184
谁测出了引力常量?
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说只要测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测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再测出物体间的引力,代入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测出这个常量。但因为一般物体的质量太小了,它们间的引力无法测出,而天体的质量太大了,又无法测出质量。所以,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100多年,万有引力常量仍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这个公式就仍然不能是一个完善的等式。直到100多年后,英国人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才巧妙地测出了这个常量。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的实验也被称为测量地球重量的实验。抄的2023-07-23 20:04:282
万有引力常量G多少?
F=G*M1M2/(R*R) (G=6.67259×10^-11Nm^2/kg^2) 可以读成F等于G乘以M1M2除以R的平方商 F: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G: 万有引力常数 m1: 物体1的质量 m2: 物体2的质量 r: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依照国际单位制,F的单位为牛顿(N),m1和m2的单位为千克(kg),r 的单位为米(m),常数G近似地等于6.67 × 10^-11 N*m^2*kg^2(牛顿米的平方每千克的平方). 可以看出排斥力F一直都将不存在,这意味着净加速度的力是绝对的.(这个符号规约是为了与库仑定律相容而订立的,在库仑定律中绝对的力表示两个电子之间的排斥力.)2023-07-23 20:04:541
引力常量是谁测出的
引力常量是卡文迪测出的。万有引力常量为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说只要测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测出两个物体间距离,再测出物体间的引力,代入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测出这个常量。但因为一般物体的质量太小了,它们间的引力无法测出,而天体的质量太大了,又无法测出质量。所以,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100多年,万有引力常量仍无准确结果,这个公式就仍不能是一个完善等式。直到100多年后,英国人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才巧妙测出这个常量。其测出引力常量的实验也被称为测量地球重量的实验。2023-07-23 20:05:211
引力常数是多少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说只要测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测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再测出物体间的引力,代入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测出这个常量。 卡文迪许测定的G值为6、754乘以10减11,现在公认的G值为6、67乘以10减11。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引力常量是有单位的:它的单位应该是乘以两个质量的单位千克,再除以距离的单位米的平方后,得到力的单位牛顿,故应为牛米的平方每千克平方。2023-07-23 20:06:101
万有引力常量的国际单位
万有引力常量约为G=6.67x10-11 N·m2 /kg2 首先让我们回到牛顿的年代,从他的角度进行一下思考吧.当时“日心说”已在科学界基本否认了“地心说”,如果认为只有地球对物体存在引力,即地球是一个特殊物体,则势必会退回“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而认为物体间普遍存在着引力,可这种引力在生活中又难以观察到,原因是什么呢?当时有一个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数据得到了一个规律: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3次方与运动周期的2次方之比是一个定值,即开普勒第 其中m为行星质量,R为行星轨道半径,即太阳与行星的距离.也就是说,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正比于行星的质量而反比于太阳与行星的距离的平方. 而此时牛顿已经得到他的第三定律,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用在这里,就是行星对太阳也有引力.同时,太阳也不是一个特殊物体,它和行星之间的引力也应与太阳的质量M成正比,即: 用语言表述,就是: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改 其中G为一个常数,叫做引力常量. 应该说明的是,牛顿得出这个规律,是在与胡克等人的探讨中得到的.2023-07-23 20:06:221
引力常量是怎么测出来的?(详细过程)
1750年,19岁的卡文迪许开始向引力常数和地球重量的难题进军。他拿两个铅球做引力试验,铅球的重量是已知的,他要先测出他们之间的引力,才能求出引力常数。但是,引力是很微小的,要测出引力,需要极精确的测量装置。卡文迪许根据细丝转动的原理做了一个引力测量装置。尽管卡文迪许的装置比起普通的弹簧秤来要精确许多倍,但是,对于测量微小的铅球引力来说,细丝转动的灵敏度还不够大。就是说,引力作用于它,它不能做出足够灵敏的反应。要想测出引力常量,关键在于提高这个测量装置的灵敏度。怎样提高这个装置的灵敏度呢?一天,卡文迪许见到几个孩子在玩小镜子的游戏。他们手里拿着一小块玻璃,对着太阳光,让太阳的反射光照到墙上,在墙上产生一个明晃晃的光斑。他们把小镜子轻轻地转动一个很小的角度,墙上的光斑马上转动了一大段距离。这给了卡文迪许极大的启示。他在测量装置上也按上了一面小镜子。细丝测力仪受到一点微小的力,它上面的小镜子就会转动一个微小的角度,小镜子上反射的光就转动一个明显的角度。这一面小镜子,使细丝测量引力装置的灵敏度大大提高。利用这种办法,他终于求出了引力常数。测出了地球与铅球之间的引力,再反推出地球的重量。人们称他是给地球称重的第一人。2023-07-23 20:06:311
引力常量是如何测得的?
你好,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是用扭秤测出的.扭秤的主要部分是这样一个T字形轻而结实的框架,把这个T形架倒挂在一根石英丝下.若在T形架的两端施加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石英丝就会扭转一个角度.力越大,扭转的角度也越大.反过来,如果测出T形架转过的角度,也就可以测出T形架两端所受力的大小.现在在T形架的两端各固定一个小球,再在每个小球的附近各放一个大球,大小两个球间的距离是可以较容易测定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大球会对小球产生引力,T形架会随之扭转,只要测出其扭转的角度,就可以测出引力的大小.当然由于引力很小,这个扭转的角度会很小.怎样才能把这个角度测出来呢?卡文迪许在T形架上装了一面小镜子,用一束光射向镜子,经镜子反射后的光射向远处的刻度尺,当镜子与T形架一起发生一个很小的转动时,刻度尺上的光斑会发生较大的移动.这样,就起到一个化小为大的效果,通过测定光斑的移动,测定了T形架在放置大球前后扭转的角度,从而测定了此时大球对小球的引力.卡文迪许用此扭秤验证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的数值.这个数值与近代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测定的数值是非常接近的.满意请记得采纳2023-07-23 20:06:411
引力常量是怎么测出来的
因为库仑扭力计的发明,给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西 (Cavendish, 1731~1810) 很好的启示,解决了困扰他几十年的问题,终于在1798年实验成功把地球的质量给量出来了。()地球那么大,当然不可能发明一个秤把地球整个拿来秤,那卡文迪西究竟是怎么秤出地球的重量呢?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之后,他和当时的许多科学家都发现,利用万有引力的公式,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来。在这以前,已经有科学家提出过一种计算地球重量的办法。因为由地球半径可以算出地球的体积是 1.08×1021立方米,若知道地球的密度,利用『质量=密度×体积』,就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 这个想法看上去是很容易的,可是实际上却行不通。因为科学家们发现,构成地球的各部份物质的密度不同,在整个地球中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因此根本无法准确知道整个地球的平均密度是多少。所以,当时曾有一些科学家断言,人类永远无法知道地球的重量。牛顿发现万有引定律后,使这个称地球重量的工作重新获得了一线希望。首先,牛顿分析了以下几个数值:一个是地球对一个已知质量的吸引力,它实际上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这很容易测得;一个是地球和物体之间的距离,这可以用地球的半径近似代替;另一个关键的数值是万有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虽然当时还不知道,但是可以从在地面上直接测量两个已知质量物体之间的引力而求出来。(原来牛顿先生并不知道G值的大小,那么,G值是谁测量出来的呢?)为了直接测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牛顿精心设计了好几个实验,但是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非常微小,在实验上根本测量不出来。后来牛顿不得不失望地表示:想利用引力来计算地球质量,将永远得不到结果。牛顿在1727年去世以后,有一些科学家仍然继续研究这个问题。1750年,法国科学家布格尔(Pierre Bouguer,1698~1758)千里迢迢来到了南美洲的厄瓜多尔,他爬上了陡峭的肯坡拉索(Chimborazo山顶,沿着悬崖垂下一根长线,线的下端拴着一个铅球。他想先测量出垂线下的铅球受到山的引力而偏离的距离,再根据山的密度和体积算出山的质量,进而求出万有引力常量G来。可是,由于引力实在太小了,铅垂线偏离的距离几乎测量不出来,即使测出来也很不精确,布格尔的实验仍然没有成功。(请参见『沈慧君、郭奕玲编着:经典物理发展中的著名实验,凡异出版社,p57~80 (引力常量的测定)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称”出地球重量地人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西 (Cavendish, 1731~1810),他是怎么成功的?卡文迪西在科学界颇有“怪人”的名气。他是英国几代大官僚的后裔,家庭非常富有,可是他穿着陈旧,不修边幅,几乎没有一件衣服是不掉扣子的。他在自己家里建立了实验室和图书馆,虽然他穿着没有条理,图书馆他却整理得井井有序,大量的图书都分门别类编上号码,无论是谁借阅,甚至是自己阅读,都要登记。卡文迪西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对“称”出地球的重量这个问题发生了兴趣。他仔细分析了前人失败的原因,认为主要是实验方法不科学,要想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必须采取新的实验方法。1750年,剑桥大学有位名叫约翰·米歇尔的教授,他在研究磁力的时候,使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可以观察到很弱小的力的变化。卡文迪西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上门请教。米歇尔教授向年轻的卡文迪西介绍了实验的方法。他用一根石英丝把一块条型磁铁横吊起来,然后用力一块磁铁去吸引它,这时后石英丝就发生了扭转,磁引力的大小就清楚的看出来了。卡文迪西从这里受到了很大启发,他想,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测出两个物体间的微弱引力呢?从米歇尔那里回来后不久,卡文迪西仿制了一套装置:在一根细长杆的两端各安上一个小铅球,做成一个像哑铃似的东西;再用一根石英丝把这个“哑铃”从中间横吊起来。他想,如果用两个大一些的铅球分别移近两个小铅球,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哑铃”一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发生摆动,石英丝也会随着扭动。这时候,只要测出石英丝扭转的程度,就可以进一步求出引力了。(请参见『沈慧君、郭奕玲编着:经典物理发展中的著名实验,凡异出版社,p57~80 (引力常量的测定) 』)这个推论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可是卡文迪西实验了许多次,都没有成功。原因在哪里呢?还是由于引力太微弱了,比如两个一公斤重的铅球,当它们相距十厘米时,相互之间的引力只有百万分之一克,即使是空气中的尘埃,也能干扰测量的准确度。因此,在当时的条件下,完全靠肉眼来观察确定石英丝的微小变化,实验难免会失败。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几十年。1785年,库仑提出库仑定律(注1)。因为库仑扭力计的发明,给卡文迪西 (Cavendish, 1731~1810) 很好的启示,但是,用库仑的方法,还是测不出万有引力,因为万有引力比电力小了将近40次方,仪器要更更更精密才行哪!卡文迪西苦思冥想,怎样能把石英丝的微小扭转加以放大的方法?但一直都没有结果。直到1798年的一天,卡文迪西到皇家学会去参加一个会议。走在半路上,他看到几个小孩子,正在做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用来反射太阳光,互相照着玩。小镜子只要稍一转动,远处光点的位置就有很大的变化。看到这里,忽然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他联想起了石英丝扭转放大的问题,借助小镜子不是正好可以使其得到解决吗?他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掉头跑回实验室,重新改进了实验装置。他把一面小镜子固定在石英丝上,用一束光线去照射它,光线被小镜子反射以后,射在一根刻度尺上。这样,只要石英丝有一点极小的扭转,反射光就会在刻度尺上明显地表示出来。卡文迪西把这套装置叫做“扭秤”。扭秤有很高的灵敏度,利用这套装置,卡文迪西终于成功地测得万有引力常量G是(6.754±0.041)×10-8 达因·厘米2 /克2 ,这个值同现代值(6.6732±0.0031)×10-8 达因·厘米2 /克2 相差无几。根据引力常量,卡文迪西进一步算出了地球的重量是5.976×1024 公斤。卡文迪西从十几岁读大学时开始提出这个问题,直到1798年用实验方法“称”出了地球的重量,整整五十年。距离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约100年。2023-07-23 20:06:563
卡文迪许是如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
求出偏转角度之后可算得相互作用力,用万有引力公式就可以求出G2023-07-23 20:07:132
引力常量是谁测出的
引力常量,是物理学术语,公认的结果是卡文迪许测定的G值为6.754×10N·m_/kg_,最新的推荐的标准为G=6.67408(31)×10N·m_/kg_。通常取G=6.67×10N·m_/kg_,如果使用厘米克秒制则G=6.67×10dyn·cm_/g_,其量纲为L·M·T。万有引力常量G的准确值计算公式为:G=rV/M,其中,M是母星质量,V为行星或卫星的线速度,r为行星或卫星的轨道半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说只要测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测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再测出物体间的引力,代入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测出这个常量。但因为一般物体的质量太小了,它们间的引力无法测出,而天体的质量太大了,又无法测出质量。所以,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100多年,万有引力常量仍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这个公式就仍然不能是一个完善的等式。直到100多年后,英国人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才巧妙地测出了这个常量。2023-07-23 20:07:211
万有引力常量是怎么测的
英国人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才巧妙地测出了这个常量。这个扭秤的主要部分是这样一个T字形轻而结实的框架,把这个T形架倒挂在一根石英丝下。现在在T形架的两端各固定一个小球,再在每个小球的附近各放一个大球,大小两个球间的距离是可以较容易测定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大球会对小球产生引力,T形架会随之扭转,只要测出其扭转的角度,就可以测出引力的大小。当然由于引力很小,这个扭转的角度会很小。怎样才能把这个角度测出来呢?卡文迪许在T形架上装了一面小镜子,用一束光射向镜子,经镜子反射后的光射向远处的刻度尺,当镜子与T形架一起发生一个很小的转动时,刻度尺上的光斑会发生较大的移动。这样,就起到一个化小为大的效果,通过测定光斑的移动,测定了T形架在放置大球前后扭转的角度,从而测定了此时大球对小球的引力。卡文迪许用此扭秤验证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的数值。2023-07-23 20:07:301
卡文帝许测量出来的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是多少?
万有引力常量约为G=6.67x10-11 N·m2 /kg2 首先让我们回到牛顿的年代,从他的角度进行一下思考吧。当时“日心说”已在科学界基本否认了“地心说”,如果认为只有地球对物体存在引力,即地球是一个特殊物体,则势必会退回“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而认为物体间普遍存在着引力,可这种引力在生活中又难以观察到,原因是什么呢?当时有一个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数据得到了一个规律: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3次方与运动周期的2次方之比是一个定值,即开普勒第三定律。其中m为行星质量,R为行星轨道半径,即太阳与行星的距离。也就是说,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正比于行星的质量而反比于太阳与行星的距离的平方。而此时牛顿已经得到他的第三定律,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用在这里,就是行星对太阳也有引力。同时,太阳也不是一个特殊物体,它和行星之间的引力也应与太阳的质量M成正比,即:用语言表述,就是: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改其中G为一个常数,叫做引力常量。应该说明的是,牛顿得出这个规律,是在与胡克等人的探讨中得到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说只要测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测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再测出物体间的引力,代入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测出这个常量。但因为一般物体的质量太小了,它们间的引力无法测出,而天体的质量太大了,又无法测出质量。所以,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100多年,万有引力常量仍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这个公式就仍然不能是一个完善的等式。直到100多年后,英国人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才巧妙地测出了这个常量。这是一个卡文迪许扭秤的模型扭秤的主要部分是这样一个T字形轻而结实的框架,把这个T形架倒挂在一根石英丝下。若在T形架的两端施加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石英丝就会扭转一个角度。力越大,扭转的角度也越大。反过来,如果测出T形架转过的角度,也就可以测出T形架两端所受力的大小。现在在T形架的两端各固定一个小球,再在每个小球的附近各放一个大球,大小两个球间的距离是可以较容易测定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大球会对小球产生引力,T形架会随之扭转,只要测出其扭转的角度,就可以测出引力的大小。当然由于引力很小,这个扭转的角度会很小。怎样才能把这个角度测出来呢?卡文迪许在T形架上装了一面小镜子,用一束光射向镜子,经镜子反射后的光射向远处的刻度尺,当镜子与T形架一起发生一个很小的转动时,刻度尺上的光斑会发生较大的移动。这样,就起到一个化小为大的效果,通过测定光斑的移动,测定了T形架在放置大球前后扭转的角度,从而测定了此时大球对小球的引力。卡文迪许用此扭秤验证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的数值。这个数值与近代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测定的数值是非常接近的。卡文迪许测定的G值为6.754×10-11,现在公认的G值为6.67×10-11。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引力常量是有单位的:它的单位应该是乘以两个质量的单位千克,再除以距离的单位m的平方后,得到力的单位牛顿,故应为N·m2/kg2。G=6.67×10-11N·m2/kg2由于引力常量的数值非常小,所以一般质量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很小的,我们可以估算一下,两个质量50kg的同学相距0.5m时之间的万有引力大约6.67×10-7N,这么小的力我们是根本感觉不到的。只有质量很大的物体对一般物体的引力我们才能感觉到,如地球对我们的引力大致就是我们的重力,月球对海洋的引力导致了潮汐现象。而天体之间的引力由于星球的质量很大,又是非常惊人的:如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达3.56×10^22N。2023-07-23 20:07:571
引力常量的测量
因为库仑扭力计的发明,给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西 (Cavendish, 1731~1810) 很好的启示,解决了困扰他几十年的问题,终于在1798年实验成功把地球的质量给量出来了。()地球那么大,当然不可能发明一个秤把地球整个拿来秤,那卡文迪西究竟是怎么秤出地球的重量呢?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之后,他和当时的许多科学家都发现,利用万有引力的公式,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来。在这以前,已经有科学家提出过一种计算地球重量的办法。因为由地球半径可以算出地球的体积是 1.08×1021立方米,若知道地球的密度,利用『质量=密度×体积』,就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 这个想法看上去是很容易的,可是实际上却行不通。因为科学家们发现,构成地球的各部份物质的密度不同,在整个地球中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因此根本无法准确知道整个地球的平均密度是多少。所以,当时曾有一些科学家断言,人类永远无法知道地球的重量。牛顿发现万有引定律后,使这个称地球重量的工作重新获得了一线希望。首先,牛顿分析了以下几个数值:一个是地球对一个已知质量的吸引力,它实际上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这很容易测得;一个是地球和物体之间的距离,这可以用地球的半径近似代替;另一个关键的数值是万有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虽然当时还不知道,但是可以从在地面上直接测量两个已知质量物体之间的引力而求出来。(原来牛顿先生并不知道G值的大小,那么,G值是谁测量出来的呢?)为了直接测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牛顿精心设计了好几个实验,但是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非常微小,在实验上根本测量不出来。后来牛顿不得不失望地表示:想利用引力来计算地球质量,将永远得不到结果。牛顿在1727年去世以后,有一些科学家仍然继续研究这个问题。1750年,法国科学家布格尔(Pierre Bouguer,1698~1758)千里迢迢来到了南美洲的厄瓜多尔,他爬上了陡峭的肯坡拉索(Chimborazo山顶,沿着悬崖垂下一根长线,线的下端拴着一个铅球。他想先测量出垂线下的铅球受到山的引力而偏离的距离,再根据山的密度和体积算出山的质量,进而求出万有引力常量G来。可是,由于引力实在太小了,铅垂线偏离的距离几乎测量不出来,即使测出来也很不精确,布格尔的实验仍然没有成功。(请参见『沈慧君、郭奕玲编着:经典物理发展中的著名实验,凡异出版社,p57~80 (引力常量的测定)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称”出地球重量地人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西 (Cavendish, 1731~1810),他是怎么成功的?卡文迪西在科学界颇有“怪人”的名气。他是英国几代大官僚的后裔,家庭非常富有,可是他穿着陈旧,不修边幅,几乎没有一件衣服是不掉扣子的。他在自己家里建立了实验室和图书馆,虽然他穿着没有条理,图书馆他却整理得井井有序,大量的图书都分门别类编上号码,无论是谁借阅,甚至是自己阅读,都要登记。卡文迪西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对“称”出地球的重量这个问题发生了兴趣。他仔细分析了前人失败的原因,认为主要是实验方法不科学,要想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必须采取新的实验方法。1750年,剑桥大学有位名叫约翰·米歇尔的教授,他在研究磁力的时候,使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可以观察到很弱小的力的变化。卡文迪西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上门请教。米歇尔教授向年轻的卡文迪西介绍了实验的方法。他用一根石英丝把一块条型磁铁横吊起来,然后用力一块磁铁去吸引它,这时后石英丝就发生了扭转,磁引力的大小就清楚的看出来了。卡文迪西从这里受到了很大启发,他想,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测出两个物体间的微弱引力呢?从米歇尔那里回来后不久,卡文迪西仿制了一套装置:在一根细长杆的两端各安上一个小铅球,做成一个像哑铃似的东西;再用一根石英丝把这个“哑铃”从中间横吊起来。他想,如果用两个大一些的铅球分别移近两个小铅球,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哑铃”一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发生摆动,石英丝也会随着扭动。这时候,只要测出石英丝扭转的程度,就可以进一步求出引力了。(请参见『沈慧君、郭奕玲编着:经典物理发展中的著名实验,凡异出版社,p57~80 (引力常量的测定) 』)这个推论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可是卡文迪西实验了许多次,都没有成功。原因在哪里呢?还是由于引力太微弱了,比如两个一公斤重的铅球,当它们相距十厘米时,相互之间的引力只有百万分之一克,即使是空气中的尘埃,也能干扰测量的准确度。因此,在当时的条件下,完全靠肉眼来观察确定石英丝的微小变化,实验难免会失败。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几十年。1785年,库仑提出库仑定律(注1)。因为库仑扭力计的发明,给卡文迪西 (Cavendish, 1731~1810) 很好的启示,但是,用库仑的方法,还是测不出万有引力,因为万有引力比电力小了将近40次方,仪器要更更更精密才行哪!卡文迪西苦思冥想,怎样能把石英丝的微小扭转加以放大的方法?但一直都没有结果。直到1798年的一天,卡文迪西到皇家学会去参加一个会议。走在半路上,他看到几个小孩子,正在做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用来反射太阳光,互相照着玩。小镜子只要稍一转动,远处光点的位置就有很大的变化。看到这里,忽然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他联想起了石英丝扭转放大的问题,借助小镜子不是正好可以使其得到解决吗?他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掉头跑回实验室,重新改进了实验装置。他把一面小镜子固定在石英丝上,用一束光线去照射它,光线被小镜子反射以后,射在一根刻度尺上。这样,只要石英丝有一点极小的扭转,反射光就会在刻度尺上明显地表示出来。卡文迪西把这套装置叫做“扭秤”。扭秤有很高的灵敏度,利用这套装置,卡文迪西终于成功地测得万有引力常量G是(6.754±0.041)×10-8 达因·厘米2 /克2 ,这个值同现代值(6.6732±0.0031)×10-8 达因·厘米2 /克2 相差无几。根据引力常量,卡文迪西进一步算出了地球的重量是5.976×1024 公斤。卡文迪西从十几岁读大学时开始提出这个问题,直到1798年用实验方法“称”出了地球的重量,整整五十年。距离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约100年。2023-07-23 20:08:071
万有引力常量和静电力常量是不是矢量
是标量2023-07-23 20:0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