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翻译

2023-07-23 19:41:44
TAG:
bikbok

译文: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性情豁达。平常有远大的抱负,不从事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职业。

到壮年时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吏,当泗水的亭长,亭中的小吏没有不被他戏弄耍笑的。喜好喝酒和美色。常常到武负、王媪的酒肆赊酒喝。

醉了就睡,武负和王媪看到高祖的上方常常有龙盘旋,觉得很奇怪。高祖每次留在酒肆里喝酒,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常常毁掉欠据,免除债务。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原文: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的《高祖本纪》。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段话出自《高祖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该文记述了汉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

刘邦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 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

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收买人心。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败屡战。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

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 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

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外和亲匈奴, 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

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毛主席评价刘邦“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祖本纪

康康map

翻译: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性情豁达。平常有远大的抱负,不从事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职业。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

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

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原文: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的《高祖本纪》。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先后求学于董仲舒和孔安国门下。二十岁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均考察风俗,采集史迹传说。继承父亲太史令的职位后,司马迁得以饱览朝廷藏书,又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增长了见识。

他同时开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亲写一部“名主贤君、忠臣死义之事”的通史的遗愿。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时因友军接应不力身陷重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上疏为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被处以宫刑。

受此大辱,司马迁愤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决心“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完成名著《高祖本纪》。

真颛

翻译: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性情豁达。平常有远大的抱负,不从事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职业。

到壮年时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吏,当泗水的亭长,亭中的小吏没有不被他戏弄耍笑的。喜好喝酒和美色。常常到武负、王媪的酒肆赊酒喝。

醉了就睡,武负和王媪看到高祖的上方常常有龙盘旋,觉得很奇怪。高祖每次留在酒肆里喝酒,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常常毁掉欠据,免除债务。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单父(shàn fǔ,善甫)人吕公与沛县的长官要好,吕公因避仇人到沛县县令家做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

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

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

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原文: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扩展资料:

这段话出自《高祖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该文记述了汉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

刘邦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 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

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收买人心。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败屡战。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

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 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

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外和亲匈奴, 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

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毛主席评价刘邦“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祖本纪

LuckySXyd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并且上额突起,美丽的胡须,左边的大腿上有72个黑痣,

(仁爱并且关爱他人,喜爱给予,性情豁达。平常有大的气度,不从事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到了壮年,尝试作官吏,作泗水的亭长,官署里的官吏没有不被他耍笑戏弄的。喜好喝酒和女色,常常在姓王的妇女和姓武的妇女那里赊欠酒喝,醉到卧在地上,姓王的妇女和姓武的妇女看见他上面常常有龙,以这件事为奇怪。高祖每次去买酒畅饮,店里售出的酒是平日的几倍。等到见了怪事,年终,两家常毁掉欠据,免除债务。

高祖曾在咸阳服役,任人自由的观看,看到秦皇帝长叹说:“唉!大丈夫应该是这样的。”

单父人吕公交好沛县的县令,吕公因为躲避仇人到沛县作客。于是安家在沛县。沛县豪杰官吏听说有重要的客人,都前往祝贺。萧何作为主吏,主管接受贺礼。命令送礼的豪杰乡绅说:“送近来的不满千钱的,让他们坐在堂下。”高祖作为亭长,看不起豪杰乡绅于是欺骗做名帖称“贺万千”实际上不拿一分钱。名帖递入,吕公大为吃惊,起身,在门口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善于看相,看到高祖的状貌,于是更加尊敬他。引领着他入坐。萧何说:“刘季本来多说大话,少办成事。”高祖趁机戏弄耍笑各位客人。于是坐在上座,没有不安的样子。喝的尽兴,吕公趁机用眼睛坚持留下高祖。酒席散罢,留下不走,吕公说:“我年少时喜欢给别人看相,相过许多人。没有比的上你的。希望你自惜自爱。我有个亲生女儿,愿将女儿嫁给你。”酒完后,吕媪愤怒的说:“你当初常常想让这个女儿与别人不同,嫁给富贵的人,沛县的县令与你交好,请求你不给,为什么自己胡乱把她许配给刘季?”吕公说:“这不是你们妇道人家所知道的事。)

吕公的女儿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括号中是省略掉的

墨然殇

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ǎo,袄)。高祖未出生之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子,一副龙的容貌,一脸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到了成年以后,他试着去做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他喜欢喝酒,好女色。常常到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常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单父(shàn fǔ,善甫)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铁血嘟嘟

刘邦长的不错

大丈夫当如是也出自何处?

大丈夫当如是也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2023-07-23 19:03:192

大丈夫当如是也出自哪里?

“大丈夫当如是也”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原文节录: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译文大意:刘邦曾经在咸阳服徭役,看到秦皇出行时的霸气场面,不由感叹地说:作为男子汉,就应该像秦皇这样(雄霸天下)。“彼必可取而代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节录:秦 始 皇 帝 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译文:秦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两句话的区别:“大丈夫当如是也”其中,不仅体现的是一种胸怀、志向。而且也是对秦皇崇敬,对秦皇功绩的肯定。“彼可取而代也”体现的是一种自负、雄心。也隐含着对秦皇的轻视之意。两句话都很大气,两人都有雄心。相比之下,“大丈夫当如是也”更显得有城府,有度量,有胸怀、有志向。
2023-07-23 19:03:292

大丈夫当如此矣谁说的

“大丈夫应当如此”出自刘邦之口。立大志,能创大业者首先要立大志,霸王和刘邦一样,从他见到祖龙的话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大志,但和刘邦的“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不同的是,霸王的“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和项羽的话:项羽具有明确的反抗意味,有更强的指向性,刘邦的话,比较模糊, “大丈夫”既可以指祖龙,也可以指自己,还可以指所有的大丈夫。而霸王的话,则是明确了对象“彼”也就是明确要取代祖龙,获得和他一样的地位和权势,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霸王和祖龙有国仇家恨,比刘邦更多了一份报仇的愿望。
2023-07-23 19:03:421

求“高祖尝徭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译文

高祖尝徭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汉)高祖(刘邦)曾经到咸阳服徭役,看到秦始皇帝,长叹口气,说:“哎呀,大丈夫就应该像这个样子啊!”
2023-07-23 19:03:595

刘邦志向高远,大丈夫就该当如此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的钟发出的声音一定洪亮,志向崇高的人意趣一定远大。出处:南宋·范开《稼轩词序》。解析:刘邦就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史记》中记载:“高祖尝游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的志向果然不小,他说的“大丈夫”就等于是皇帝。这对于身为草芥小民的刘邦来说,的确可以说是惊人之语、狂妄之想了。但是,正是这个理想,让他不再满足于小小的亭长一职,他整个人生焕然一新,开始了百折不挠的奋斗。在数十年艰苦卓绝的南征北战中,他屡败屡战,终于灭秦平楚,开创了大汉朝。刘邦介绍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023-07-23 19:04:181

嗟乎,大夫当如此也是什么意思

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2023-07-23 19:04:332

大丈夫生当如此的下一句

一、嗟呼,大丈夫当如是也!刘邦见到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时说的话。虽是赞赏秦始皇,实则体现了刘邦作为下层贱民对上层社会贵族生活以及皇权的渴望,体现出刘邦追求权力的欲望。二、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出自汉代司马迁《 史记·高祖本纪》,刘邦进入咸阳后,约法三章,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而刘邦则辞让不受,说了此话。这样一来,人又益喜 ,他们终于消除了对刘邦的怀疑和戒备。大意是: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三、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这四句话,说得动人;尤其在刘邦自知余日无多之际(半年后,高祖崩),格外显得情真意切。刘邦最大的本领,是与世人无隔;他是个迥异于常人的天才,可偏偏却最能与常人相知相悦。故他可成就大事,故可打得下亮亮煌煌的汉家天下。四、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天下纷乱,时局未定,苦战这么多年,是成功还是失败尚未知道,现在为什么要建造这样豪华的宫殿台?五、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这是刘邦的爹被项羽抓住后,项羽想威胁刘邦,如果不放下武器,就把你爹煮了吃了。结果,刘邦这无耻的家伙就说了这段话,意思是:我刘邦曾经跟你结拜过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一定要把你爹煮了吃,那么希望你分一碗肉给我吃。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猛烈地吹袭,白云四处地飞扬。在声威遍及四海、天下归服以后,我回到故乡来。希望能有英雄豪杰,来帮助我保卫天下四方。七、夫运筹策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 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 韩信 。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
2023-07-23 19:04:401

秦始皇出巡刘邦项羽各说了一句话原文是什么?

刘邦是说:“嗟乎,大丈夫不当如是也,”因为他很多副车,保护森严!他是用批评的角度说话。认为如果对人民大众好,就没人伤害你,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保护队伍!
2023-07-23 19:04:504

“大丈夫应当如此”出自谁之口?

大丈夫应当如此 是刘邦说的
2023-07-23 19:05:095

大丈夫生当如此彼可取而代之 是什么意思

男人活着就应该这样,你也可以做到吗?
2023-07-23 19:05:334

大丈夫当如此这句话体现了刘邦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体现了刘邦,当时很羡慕很向往这样的生活。
2023-07-23 19:06:037

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

刘邦胸有大志 项羽有气概
2023-07-23 19:06:247

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两种想法有什么异同

文:xiaobai,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有一个难解的结始终困扰着历代的政治家,那就是"权大欺主"。历史上"权大欺主"的事屡见不鲜。楚成王儿子商臣,逼迫成王自杀;吴国公子光派专诸刺杀王僚;西汉末有王莽篡汉;晋有"八王之乱";三国时期有曹操等等。在封建皇朝,存在着两种大搏弈。一种博弈发生在皇帝和皇储(太子)之间,另一种博弈发生在皇帝和权臣之间。皇帝和皇储,亲生骨肉,也会为了权力生死相搏。帝王家庭内会上演父杀子,子弑父,或兄弟相残的惨剧。皇帝和权臣间更有说不尽的恩怨。"君臣一日百战",君权和相权较力,外戚或宦官擅权,朝堂和皇宫从来都是权术和阴谋的演练场。皇储和权臣是中国历史上最危险的人物。因为他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君王权力的威胁,他们自身也因此时刻处于危险之中。这种危险状况有时会演变成危机,甚至发生大的动乱。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我想人群之中心生羡慕的应当不止是这两人。人们常说,"打江山,坐江山。"何谓"坐"?"坐"就是享用。把一个大饼送给一个饥肠辘辘的穷汉,穷汉会"享用"赐给他的美食。一个皇帝,他所"享用"的并非一个大饼,皇帝打下了"江山",他"享用"整个国家。无数美女,多少美丽与温柔,还有各种奇珍异宝,山珍海味。这样的"享用",怎不令世人羡慕?他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芸芸众生只不过是一群驯顺的绵羊,皇帝和官吏执长鞭鞭笞天下,他们是牧羊人。一切权力归于统治者,是统治者的私有物。正是这种权力私有的特性,导致了无休止的争夺。像是一个金苹果,被众人抢来抢去。"高才捷足"者从血泊中抢到它,然后"坐天下",享用整个国家。古代权力私有的特性,更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拜权主义",两者叠加,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血腥的连续剧。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07-23 19:06:444

大丈夫生当如是,彼可取而代之什么意思

大丈夫活着就该这样。我可以取代他(成为他这样的人)啊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讲项羽年轻时与叔父项梁遇见秦始皇的巡游车驾,路人纷纷低头避让,唯项羽抬头,直视圣驾,叔父怕他闹事,拉他低头,同时对他说:...查看全文>>
2023-07-23 19:06:564

刘邦起事中 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喟然意思。急!!!

喟然,感叹的样子。试译:(刘邦)感叹道:啊,大丈夫就应当是这个样子的啊!
2023-07-23 19:07:351

“大丈夫在世,理应如此”是谁说的,哪本书有记载?

这话的意思不就是“男人本来就该这样”?这种话谁都能说吧……这又不是什么名句……
2023-07-23 19:07:423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翻译

Well, this is how a great man should be.
2023-07-23 19:07:522

简要讲讲刘邦与项羽的故事

很高兴您对中国古代历史感兴趣 希望多多进步
2023-07-23 19:08:075

“大丈夫 ,当如是”是刘邦在秦始皇第几次巡游时说的?

第二次,秦始皇一生曾5次巡游天下。其中,第二次巡游时,到过江苏徐州而刘邦就是徐州沛县人,只有那一次有机会见到始皇帝
2023-07-23 19:08:322

作文:“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

“成大事者,就不能顾及儿女情亲。”这话用在刘邦身上真是一点不假。在楚汉之争中,项羽曾抓了刘邦的父亲做人质,使刘邦投降。而刘邦却将父亲视为非骨肉亲情,还提出了要向项羽分自己的父亲的肉一杯羹。因为刘邦深知,要是投降于项羽,下场就会和父亲一样,变为项羽的俎上肉。刘邦正因如此,才战胜了项羽,从而登上了九五之尊。纵观刘邦一生,我发现,“人生事业之成败,皆在乎朋友之贤否。”、“惟才是举,惟才是用。”刘邦喜好交友,懂得如何用人,孰轻孰重。他善用人才、待人宽厚。这正是他与项羽的不同之处,也因此这一点,先天上比刘邦强大的项羽才会败给刘邦。我最欣赏书中的这样的一句话:“只有弱者,才会听任命运的支配和驱使。而强者则总是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论面对何等艰苦危难的境地,总是满怀信心的扼住命运的咽喉,同种种残酷的厄运搏斗,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坚信自己,你的脚就已经踏上了成功>之路。学习也因如此,你懒惰、没有自己的主见,是不会学习好的;反之,你勤奋、努力、拥有自己的观点,学习会很难吗?刘邦,你虽然被世人看做是个小混混,但又是一个令人受人尊敬的太上皇!我想大声高呼:“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
2023-07-23 19:08:511

谁知道"大丈夫当如此也"这句话是谁说的?

刘邦项羽站在人堆里看着秦始皇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
2023-07-23 19:09:111

五大名剑各有几把?

第五七星龙渊 这把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此剑铸造的技艺固然精湛,但它的闻名还在于无法知道其真实姓名的普通渔翁:鱼丈人。话说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这一天荒不择路,逃到长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万顷。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芦花荡中,不见踪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取来酒食饱餐一顿,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笑言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称:“渔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心有顾虑又转身折回,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故事见于《吴越春秋》。七星龙渊是一把诚信高洁之剑 第四泰阿 楚国的都城已被晋国的兵马围困了三年。晋国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国的镇国之宝:泰阿剑。世人都说,泰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但是两位大师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说泰阿剑是一把诸侯威道之剑早已存在,只是无形、无迹,但是剑气早已存于天地之间,只等待时机凝聚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此剑即成。晋国当时最为强大,晋王当然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得到这把宝剑,但是事与愿违,此剑却在弱小的楚国铸成,出剑之时,剑身果然天然镌刻篆体“泰阿”二字,可见欧冶、干将所言不虚。晋王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向楚王索剑,楚王拒绝,于是晋王出兵伐楚,预以索剑为名借机灭掉楚国。兵力悬殊,楚国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并且都城也被团团围住,一困三年。城里粮草告罄,兵革无存,危在旦夕。这一天,晋国派来使者发出最后通牒:如再不交剑,明天将攻陷此城,到时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亲上城头杀敌,如果城破,自己将用此剑自刎,然后左右要拾得此剑,骑快马奔到大湖,将此剑沉入湖底,让泰阿剑永留楚国。 第二天拂晓,楚王登上城头,只见城外晋国兵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叶扁舟,随时有倾灭危险。晋国兵马开始攻城,呐喊声如同山呼海啸,城破在即。楚王双手捧剑,长叹一声:泰阿剑啊,泰阿剑,我今天将用自己的鲜血来祭你!于是,拔剑出鞘,引剑直指敌军。匪夷所思的奇迹出现了:只见一团磅礴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军覆没……这件事情过后,楚王召来国中智者风胡子问道:泰阿剑为何会有如此之威? 风胡子对道: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而内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处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内心之威的卓越表现,正是大王的内心之威激发出泰阿剑的剑气之威啊!见于《越绝书》。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 第三赤霄 秦朝时,有这样一个没有出息、浑身都是毛病的青年。他懒,从来不干家里的农活。他好酒,常常醉成一滩烂泥。他好色,见着漂亮姑娘就迈不开腿。他没有礼貌,对官对民都大大咧咧。最可气的是他好撒谎,好吹牛。他经常让人看他左腿上的七十二个黑痣,他不说这是皮肤病而说是天相图。他经常遥望咸阳,摇头叹气: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他撒谎越来越离谱。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根生锈的铁棍,告诉乡里人说这是一把从南山仙人那里得来的宝剑,名字叫:赤霄。他把它奉为至宝,整日“剑”不离身。他还说自己不是人而是天上的一条赤龙。他的牛越吹越大。他说他早就认识始皇帝,始皇帝是白龙,他还说始皇帝不如他,因为他是法力更高的赤龙,他将来要取而代之也做皇帝。他还说他知道始皇帝的元气已化为一条白蛇最近一段时间正在丰西泽附近游弋。他说他要斩去这条白蛇,他边说还边用捡来的铁棍比划了一下。人们都把他的话当笑话、大话,没有人相信。可是,在一个晚上,一切都变了。这天晚上,乡里几十个结伴去县里学徒做工的青年走到了丰西泽,这个青年也在其中,但他不是去做工而是凑热闹,他一边走一边掏出酒壶喝。 这帮人走到丰西泽时停住了脚步,说来也怪,最近,去县城学徒做工的人经常有人莫名其妙地消失在丰西泽附近,所以,为保险起见,大家派了一个身手敏捷的青年先走几步前去打探,过了一会儿,探子吓得面无人色逃了回来,他说他走一段路闻到前面隐隐有腥气,于是爬上一棵大树了望,看见一条硕大的凶恶的白蛇正挡在道路中间,象在等待什么。人群大惊失色,再也不敢向前。这时,这个青年分开众人向前走去,他说那条白蛇在等他,他要斩了它。他一边说一边拔出铁棍,脚步踉踉跄跄,看来他喝了一路,到现在已经喝醉了。 人们屏住呼吸看着他歪歪扭扭远去的背影,心里都在说:这个傻小子……一夜过去,这个青年也没有回来,人们知道他一定成了蛇的美餐。云开雾散,大家继续前行。走了一段路,突然,他们看见一条硕大的白蛇,被斩为两截扔在路边。再向前走了几里地,发现这个青年正躺在路边呼呼大睡,他的身体上方有一团云气笼罩,云中有条赤龙正在懒懒洋洋地飞来飞去。而手中的那根铁棍不见了,代之的是一把饰有七彩珠、九华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宝剑,剑身上清晰镌刻着两个篆字:赤霄。这一刻,人们都相信了这个青年原来说的话都是真的。这个青年就是刘邦。这把剑就是斩蛇起义的赤霄剑。赤霄剑是一把帝道之剑。 第二湛泸 湛泸是一把剑,更是一只眼睛。湛泸:湛湛然而黑色也。这把通体黑色浑然无迹的长剑让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锋利,而是它的宽厚和慈祥。它就象上苍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视着君王、诸侯的一举一动。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欧冶子铸成此剑时,不禁抚剑泪落,因为他终于圆了自己毕生的梦想:铸出一把无坚不摧而又不带丝毫杀气的兵器。所谓仁者无敌。湛泸剑是一把仁道之剑。 第一轩辕 夏禹剑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轩辕夏禹剑!对这样一把剑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黄帝、夏禹!对这样两个人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勇气、智慧、仁爱……一切归于两个字:圣道。轩辕夏禹剑是一把圣道之剑。
2023-07-23 19:09:222

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陈胜则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项羽:刚愎自用 有什么说什么刘邦:城府深陈胜:自负
2023-07-23 19:10:414

“大丈夫生当如此”是谁说的?

“大丈夫生当如此”是谁说的? 1.刘邦 2.项羽 正确答案:刘邦 暴秦末年,汉人始祖刘邦于此地观秦始皇巡游,感“大丈夫生当如此”之叹(详见《史记》),后建立大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2023-07-23 19:10:561

文言文翻译 大丈夫 很急的!

原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2023-07-23 19:11:134

原文如下:《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023-07-23 19:11:343

大丈夫生当如是,彼可取而代之什么意思

这是刘邦说的,当时他看到秦始皇出游是那盛大的场面是,感叹了一句:“大丈夫生当如是”!项羽看到同样的现象就说了句:“彼可取而代之”!刘邦意思就是,做为男子汉大丈夫,就应当像他那样!项羽就是说想把它取代!后来把这两句方一起时为了说明,两人的豪情与彼此对待理想不同的表示!望采纳!
2023-07-23 19:11:441

韩信拜将后向刘邦献计,期间说了句话,埋下了日后惨死的导火索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初三杰之韩信被吕后和萧何合谋,以谋反之罪设计而杀。 当年萧何向刘邦三荐韩信而定山河,岂知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那么,手握几十万大军,用兵如神的韩信真是被萧何和吕后用毒计谋害的么?那你就太天真了。 逐浪于 历史 长河,所有的成与败,无一例外都是由一朵朵沉浮的浪花,跌宕推演而成。 回顾刘邦平天下的这一路,韩信从最初的被重用,到被小心提防,然后开始被怀疑,直到最后惹起了汉高帝的杀心,刘邦杀韩信实乃必然结局,而吕后和萧何仅仅是充当了刽子手而已。 韩信临死,悔恨当初没有听蒯彻的话,自己英勇一世,最后却被吕后这个女人所暗算,真是天命,因此他高喊一句 “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蒯彻是谁,他给韩信献了什么计策?韩信为何当时没听?这一句话又为何会让汉高帝深感恐惧? 刘邦出身平民,没读过什么书,也不事劳作,尚武力,喜欢结交三教九流,早早就透彻地了解这个世界,也更懂得人性。 韩信虽然也出身贫民,可受胯下之辱,但其韬略和才华全部都集中在了军事方面,在政治格局和谋略上与刘邦不可同日而语。 韩信助刘邦打下了大汉的半壁江山,其盖世之功刘邦还是承认的,也是欣赏的,但这并不代表会信任。 韩信拜将之后,第一次见到刘邦。刘邦问他有何计策献上,韩信说了一段话,其中有这么一句: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事实上,从韩信以后的经历来看,这句话已经为他埋下了惨死的导火索。王夫之就 曾评论这句话说: “为人主者可有是心,而臣子且不可有是语”《读通鉴论·卷二》。 这正如同职场一样,有的人,自觉受到老板赏识就得意忘形,殊不知老板可以礼贤下士把你当朋友,但如果你真的也把老板当成朋友,那你就离死不远了。 韩信此言本是实话,并无过错,而错就错在其没有意识到说者和听者所处的不同位置,说者或许无心,听者却相当的明白。 刘邦的御臣之术是古代帝王中的佼佼者,他信任韩信的军事才能,屡屡委以重任。 却在韩信取胜之后,又担心韩信势力太大,有脱离掌控之危,于是先后两次调走韩信的主力精兵。 第一次韩信奇袭擒魏,准备进攻赵、燕的时候。 刘邦削兵这事办的也是毫不掩饰,他不仅调,还调的是一批刚刚把魏兵编进来组成的精锐部队,留给韩信的是数量不多战斗力又差的一支队伍攻打赵国。 第二次,刘邦这次亲自出马,带着夏侯婴趁夜,偷偷潜入韩信大营,直接夺走兵符,调走精兵猛将,名义上是支援荥阳和成皋两地防线,实则故技重施。 然后他又命令韩信继续攻打齐国。 如果说韩信的《汉中对策》只是稍不留心露出了自己的小心思,倒还没什么。 但如果经历了这两次的削兵夺权,韩信还没有意识到老板对自己的真实态度的话,只能说韩信之败实在是情理之中,命中注定。 当初,攻打齐国时,这边刘邦刚命令韩信率兵择日攻城,但另一边,刘邦又让身边的谋臣郦食其给他出主意: ‘齐国田氏兄弟与项羽和刘邦不同,他们并无夺取天下之野心,如自己前去游说,凭三寸不烂之舌,定可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齐国。" 刘邦为帝王之才,自是从大局出发,全盘考量,当然能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齐国最好,不妨让郦食其一试。 于是郦食其出使齐国。果不其然,郦食其凭借其深厚的游说功力,再一番渲染韩信大军的武力威慑,成功说服田横、田广叔侄所代表的的齐国政权,决定拱手七十几座城池于刘邦,共抗楚国。 消息很快传到韩信大部队。 韩信与郦食其本有来往,关系还不错,听到这个结果虽算不上晦气,但不免还是有点难受。 本来已经做好全部准备攻打齐国,再建功勋的,这一下子无用武之地了。 这时,韩信身边的谋士蒯彻瞅准了这个一举变天下的时机。 蒯彻(又名蒯通)是秦楚汉时期一位活跃的辩士,曾著有《蒯子》五篇,属纵横类名著,与战国著名的苏秦和张仪的著作齐名。 蒯彻精于审时度势,长于权变游说。 在武臣攻打范阳的时候,范阳人蒯彻面见武臣,游说谏言,得武臣授权持侯印封赐徐工,不杀秦旧郡县官僚,以怀柔之策不战而屈秦城三十余座,蒯彻也因此名声大躁。 此时,蒯彻见刘邦如此对待韩信,并劝说韩信,直指痛点: 其一,刘邦调走精锐,将军好不容易又拉起一支庞大的部队,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开战,怎么能就这么就不打了? 其二,郦食其一个儒生,嘴皮子上再有能耐,归根究底还是田氏心中忌惮将军的军事压制,如果将军不战,这所有的功劳就都是郦食其的了; 其三,将军攻打赵国,兄弟们九死一生才拿下五十几座城池,而郦食其靠一条舌头就拿下齐国七十几座城池,将军你日后脸往哪放? 其四,韩信只是收到消息齐国决定归顺刘邦,但刘邦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令“不打”,这是个漏洞可以钻。 这四个理由一说,恰到好处地给了韩信非常合理的理由出兵,虽然他知道这么做会害了郦食其,心中也有不忍,却无法抵挡胸中熊熊燃烧的功名之欲,还是选择出兵攻齐。 齐国一看,好嘛你刘邦这是耍我玩呢,一边哄着我投诚,我都答应了,一边又派了韩信来攻打,这不明摆着非要灭了我么。 齐王怒不可遏,郦食其再说什么都没用了,被齐王残忍的烹杀。 对于刘邦来说,韩信胜利,威震天下,但自己仍白白损失了汉军,还折损了不可多得的外交大将郦食其,整件事的结果最得益处的反而是韩信,这让刘邦岂能不气,如何不疑。 韩信拿下齐国后,天下形势再变。 楚王项羽忙派出武涉游说韩信反汉归楚。 当初韩信曾效力于项羽账下,但未得项羽重用,反观刘邦恰恰相反。面对武涉韩信答曰:“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打心眼里感激刘邦的知遇之恩,背叛刘邦投楚乃是背信弃义之举,岂是大丈夫所为,因此他并不为武涉之言所动,谢绝了项羽的游说。 武涉没办法,无功而返。 此时蒯彻来了,他的论点不是反汉归楚,而是三分天下,自立为王。 蒯彻首先立身于天下,点出从推翻秦朝到现在楚汉相争,不论是非对错毕竟是战争,对黎民苍生都是灾难深重,最受苦的是普通老百姓,这点对于草根出身的韩信是深有体会,让韩信感同身受; 其二,项羽骁勇,刘邦善智,两人交战多年,现在基本打个平手,最后谁都可能赢,而谁赢面更大则取决于韩信,韩信归了谁,谁八成就能定天下。此言将韩信的力量和作用推到了顶峰; 第三,再分析现阶段形势来看,归楚或者归汉都不利于韩信,因此蒯彻最后的结论是:三分天下,自立为王。 蒯彻对天下之形势的分析可以说是力透纸背。 虽然韩信也觉得他分析的是对的,但让他自立为王,韩信还是下不了决心。 一方面他感恩汉王不想背信弃义,为天下人唾骂;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一直以来韩信只有“市井之志”,而并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 这与刘邦当初啥也不是的时候偶然看到秦始皇出游的大场面时发出的那句赞叹: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 表现出的是完全不同的胸怀和气概。 但蒯彻说的第二点,却结结实实地拱起了韩信的贪功之心。 韩信意识到自己现在在楚汉局势中的巨大作用和力量,陶醉于自己超凡的战绩和功勋,他想的是可以利用这些,坐上王位,却不是称霸天下。 过了几天,蒯彻看韩信还是犹豫不决,于是再次推波助澜,他提醒韩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想要成就一番旷世功业,切不可在关键时机优柔寡断。 然而,蒯彻竭尽所能地劝说最后仍然无疾而终,他彻底放弃了韩信。 蒯彻深知,自己的此番策变,纯属教唆谋反,他日一旦被刘邦知晓,其罪当诛。因此蒯彻从此离开韩信,装疯卖傻,避世而去。 韩信虽未受其蛊惑,却壮大了做王的野心和夙愿。 借着平定齐国之功,韩信竟然遣使者向汉王请求,册封其为“假王”。这让他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返。 虽称作“假王”,但在刘邦和身边的张良和陈平眼里,韩信的真实想法早已暴露无遗。 张良和陈平是何等高明的政治家,他们立刻暗示刘邦。 刘邦心中之怒火已经压不下来,但立刻被张陈二人的提醒拉了回来,顺势改口,大骂韩信的来使说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更甚,刘邦特派遣张良亲自安抚韩信,口头授予韩信王称,这种封王的礼数已是相当高的规格,目的就是让韩信信以为真,但实际上却并未给韩信划定王的疆土。 不得不说在政治上,韩信真的宛如孩童。 刘邦迟迟没有给韩信划定疆土,本身就已经说明其真实意图。可惜毫无政治敏锐力的韩信却浑然不觉。 相反,韩信还因此而消极观战,不肯出兵与大部队一起围剿项羽。一直到他封王的疆界明确,方才出兵与彭越汇合。 这样的操作无疑是对刘邦赤裸裸的要挟,虽然不是反叛,但在刘邦眼里其实与反叛无异。 项羽被灭,汉王称帝。 刘邦深谙政治与人性,他清醒地认识到此时大局虽定,但仍受到多方面潜在的威胁,首当其冲,应削兵权于韩信。 刘邦以齐地七十几城,而楚地有八九十城,且楚地无主,韩信又为楚人为由,将韩信的齐王改封为楚王。 韩信之志愿就是封王,而且刘邦给的理由也是顺理成章,韩信不明就里,也就领了楚王打印,回下邳接任楚王去了。 本就杀心已起的刘邦,虽然夺了韩信的兵权,但仍然没有彻底放心。后面又发生的一件事,让汉王下决心要拿下韩信。 项羽手下曾有两员大将:钟离眛和季布。 项羽死后,两人逃亡民间。钟离眛与韩信是旧识,不得已偷偷投靠了韩信。 而韩信明知汉王在捉拿钟离眛,却私藏其于自己府邸。 且当刘邦得到密奏知道钟离眛在韩信处而派人索要的时候,韩信谎称没有,拒不交人。 此举无疑再次犯了王之大忌。 虽然后来钟离眛自刎,韩信拿着他的人头献于汉王,但刘邦已然认定韩信有二心,进而在陈平的谏言下设局绑了韩信。 刘邦此时就想杀了韩信,但无奈韩信有开国的不世之功,此时若杀了他,不免遭世人所骂,更会伤了其他功臣之心。大汉初定,实恐不利于大局。 于是,刘邦将楚国一分为二,韩信贬为淮阴侯。 韩信被降为淮阴侯,就意味着与周勃,灌婴,樊哙等人同级,这样的待遇,对于桀骜不驯,贪功恋爵的韩信来说是何等的耻辱,发出 “生乃与哙等为伍!”《史记·淮阴侯列传》 的哀叹。 意难平的他,整日唉声叹气。 此时,代地之王刘仲弃国逃回,刘邦大怒,遂命自己的心腹陈豨为相,代儿子如意前往镇守。 陈豨当初带五百余人随刘邦入关,曾在韩信手下为将,韩信比较信任他。 可惜陈豨一介武夫,乃有勇无谋之辈,韩信糊涂的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搏押注在这样一个人身上,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陈豨临行前来跟韩信道别,韩信抓住时机给陈豨出谋划策,煽动他在天下精兵良将聚集之宝地代地进行谋划,他日与自己里应外合,夺取汉业。 陈豨深知韩信用兵之神,对其谋划深信不疑。 汉高帝十年,陈豨联合韩王信、王黄起兵谋反。跟随自己多年征战的亲信造反,刘邦自是怒不可歇,领兵前去平叛,朝中事务交由吕后和萧何掌管。 这边的韩信听闻陈豨已反,立即行动。 一方面与家中亲信谋划围攻吕后和太子,一方面施展军事谋略,给陈豨修书一封,安排他如何与刘邦作战,并差密使前去送信。 然而,事情坏在了韩信的一名家臣身上,家臣本意给密使摆酒送行,结果喝的大醉,很晚才回来。 韩信久不见他,责问他去哪厮混了,家臣竟然说“我又不曾里通外国,有什么好干”。《汉高祖·刘邦》 家臣酒醒之后自知说错了话惹了大祸,韩信必然不会留他在人世。 思虑再三,唯有先下手为强,除掉韩信,方能保自己无虞。这名家臣赶忙跑去将韩信与陈豨的密谋报告了丞相萧何。 于是就有了吕后与萧何合谋,设局引韩信入朝,趁其不备,拿下韩信,以谋反之罪杀之。 一代功臣,旷世奇才的韩信就此归西,被夷三族。 韩信临死喊出的那句 “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让平叛归来的刘邦惊的一身冷汗。 刘邦不知蒯彻给韩信出了什么计策,但他恐慌于假如当时韩信听从蒯彻之计,现在还有没有他刘邦的大汉天下, 更后怕于蒯彻此人已有谋反之心,且落于民间,这样的祸根留在民间,将来必为大患。 刘邦下令立即捉拿蒯彻,架起油锅,准备将蒯彻处以烹刑。 但没有想到的是,蒯彻在一口油锅之前,再次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临危不乱的辩才让汉高帝钦佩不已,最终无罪释放。 蒯彻一张嘴真可谓是抵得过千军万马。 关于韩信谋反之事, 历史 上一直有所争论。 但韩信最终被诛其实并不在于他是否真的谋反,而是在于他多年来的种种不智之举,一步步引起汉王的怀疑和杀心,而其绝世军事才能就更是悬在汉王头上的一把利剑,让刘邦始终不得安心。 归根究底,韩信贪恋功名而不能似张良明哲保身,自信狂妄而不能如萧何审时度势,不谙政治而未能听取蒯彻谋局之计,实乃悲矣!
2023-07-23 19:11:521

大丈夫的特点

大丈夫 dà zhàng fu   【汉语解释】  【释义】  〖true man〗指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敢做敢当。  【例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高祖)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史记·高祖本纪》  “尔辈杀吾未晚,大丈夫视死若归,无名而死,然亦可惜。”——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十  “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男子汉大丈夫不应该为一个女人来苦恼自己。”——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三章  【文言文《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大丈夫也。  【译文】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比喻“仁”),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比喻“礼”),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比喻“义”),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2023-07-23 19:12:011

跪求中国古代文学的论题 以及相关的资料 谢谢哦 邮箱9037115812@qq.com

1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2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3论《诗经》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5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6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7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8孔子与《诗经》 9《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10《诗经》与楚辞(词)比较论 11楚文化与楚辞 12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13论屈原的人格美 14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15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16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17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1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19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 20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21李白山水诗研究 22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 23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24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25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中对比研究) 26宋人咏物词(诗)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 27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28《琵琶行》 29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30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30《西厢记》 31《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 32汪道昆之短剧 33徐渭(谓)的《四声猿》 34汤显祖 35 孟称舜 36沈自徵(徽)之剧作 37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38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39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40论《水浒》的人物(任务)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 41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 42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43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4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魁)形象的艺术特色 45论王熙凤形象 46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47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2023-07-23 19:12:102

知进退是什么意思?

“知进退”的意思是:即知道什么时候前进,什么时候退回。如果形容做人的话,一般指一个人能够审时度势,善于观察和取舍。“知进退明得失”是刘邦的名言。“知进退明得失”这句话意思是:即知道什么时候前进,什么时候退回,明了得与失的关系。如果形容做人的话,一般指一个人能够审时度势,善于观察和取舍。扩展资料刘邦还有这些名言:1、大丈夫当如此也!2、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3、天下未定,连年苦战,成败还不可知,为什么要把宫殿建造得这么豪华?4、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烹杀你的爹,请分我一杯羹!5、贼射中了我的脚趾!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邦
2023-07-23 19:12:213

写人记事类课外文言文

1. 求3篇写人古文(课外的) 三篇太多,两篇好了 1.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翻译: 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ǎo,袄)。高祖未出生之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子,一副龙的容貌,一脸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到了成年以后,他试着去做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他喜欢喝酒,好女色。常常到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常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2.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翻译: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pí)、貅(xiū)、貙(chū)、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2. 求一些课外的人物传记文言文 限于字数,发如下:0036、班超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诸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 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 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 超怒目:“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呜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 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 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 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是时于窴王广德新攻破莎车,遂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 超既西,先至于窴。广德礼意甚疏。 且其俗信巫。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騧马,急求取以祠我。” 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 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 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后汉书u2022班超传》) 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他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可是内心孝顺恭谨,在家常勤勉地干些苦活儿,不以劳累 *** 为耻辱。 有善辩的口才,又喜欢浏览群书及传注,永平五年(公元63年),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任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一同到洛阳。家中贫困,常为官家雇用抄书,以其所得来供养母亲。 长时间劳累辛苦,曾停下手头的工作,扔笔感叹道:“大丈夫没有其它志向才略,还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于异域,以获得封侯,怎么能长久地在笔砚间消磨时日呢?”同事们都取笑他。班超说:“小子怎能知道壮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到看相的那儿去看相,看相的说:“先生,您现在不过是布衣之士罢了,可是将来必定封侯于万里之外。” 班超询问他的形状,看相的说:“你额头如燕,颈项如虎,飞翔食肉,这是万里侯的相貌啊。”过了很久,显宗问班固:“你的弟弟在哪儿?”班固回答说:“他在为官府抄书,得点钱来供养老母。” 显宗就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班超因为有过失而被免了官。 永平十六年(公元74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以班超作代理司马,让他率领一支军队攻打伊吾,在蒲类海作战,斩了敌人许多首级回来。窦固认为班超很有才能,派他与从事郭恂一道出使西域。 班超到了鄯善,鄯善国王广很恭敬而有礼貌地接待了他,后来忽然变得冷淡了。班超对他的部属说:“你们可曾感到广的礼敬之意淡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使者到来,他心怀犹豫不知所从的缘故。 明智的人能够看出还没有露出苗头的事物,何况是明摆着的事实呢?”于是叫来侍候的胡人,吓诈他说:“匈奴使者来了好几天了,现在在哪儿?”侍者恐惧害怕,就吐露了全部情况。班超便把侍者关起来,把他的部属36人都召集起来一同喝酒。 喝得高兴的时候,班超便用语言激怒他们道:“你们和我们都处在极偏远的地方,想立大功,以求富贵。现在匈奴使者来了才几天,而鄯善王广便取消礼敬,如果他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那我们的骸骨就会永远喂豺狼了。 你们看怎么办呢?”部属都说:“现在处在危险存亡的地方,死活都听从司马的吩咐。”班超说:“不到老虎洞里,就抓不到小老。 3. 谁能帮我写一篇记事的文言文 书童者,石门人也。我熟与网友同学高? 所谓高者诚难评,而才者诚难量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运者不可知矣。是故贵益贵,贫益贫。余是以书之,盖叹人生之不可琢,唯为目下之欢也。然而贫富可变,高低堪反也。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向使人人各爱学习,个个勿懒于闲,荒野多行,读书犹在,则字词之识,语法之精,当与专业相较,或不可估量。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荒废。 然则人生之寿有限,贪婪之欲无厌,私之弥繁,陷之愈深。奈何取之尽国银,用之如泥沙? 请问,尔何如? 君复曰:世人何故怀瑾握瑜,而岂令钱财见流水? 如今人方为官,我为纳税者,时日不多,何不为? 或人不知而清,不亦君子乎?侥幸哉! 问汝何所思,问他何所忆?贪兮欲兮全民哉,奈若何? 真乃燕雀皆成鸿鹄之志哉。一旦鸡犬升天,难思何以自托于中华。 夫恶习常积于忽微,而聪多困于所溺,岂独官者也哉? 泉微而望流之远,河不深而求水之大,品不端而思家之安,童愚,知其不可,而况于大才乎。曾闻国之兴衰,系于习俗,若风气不正,则朝廷卑微。故当务之急,养自重之士,以形成廉洁之风。自古礼仪廉耻不张,国乃灭亡。 悠悠之华夏,大国也。斡旋于小国之间,因之以富贵强大,无加之以师旅,由谁为之?比及何年?可使无贪,且知方知书也。 今书此,似乎财物无所取,色无所好,吾志不在小。然则,同学朋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诗以为常。 4. 文言文写人叙事的,清官,不畏强权,清廉为民,主持公道,正直敢言 包拯 文言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5. 谁能帮我写一篇记事的文言文 书童者,石门人也。 我熟与网友同学高? 所谓高者诚难评,而才者诚难量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运者不可知矣。 是故贵益贵,贫益贫。余是以书之,盖叹人生之不可琢,唯为目下之欢也。 然而贫富可变,高低堪反也。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向使人人各爱学习,个个勿懒于闲,荒野多行,读书犹在,则字词之识,语法之精,当与专业相较,或不可估量。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荒废。 然则人生之寿有限,贪婪之欲无厌,私之弥繁,陷之愈深。奈何取之尽国银,用之如泥沙? 请问,尔何如? 君复曰:世人何故怀瑾握瑜,而岂令钱财见流水? 如今人方为官,我为纳税者,时日不多,何不为? 或人不知而清,不亦君子乎?侥幸哉! 问汝何所思,问他何所忆?贪兮欲兮全民哉,奈若何? 真乃燕雀皆成鸿鹄之志哉。 一旦鸡犬升天,难思何以自托于中华。 夫恶习常积于忽微,而聪多困于所溺,岂独官者也哉? 泉微而望流之远,河不深而求水之大,品不端而思家之安,童愚,知其不可,而况于大才乎。 曾闻国之兴衰,系于习俗,若风气不正,则朝廷卑微。故当务之急,养自重之士,以形成廉洁之风。 自古礼仪廉耻不张,国乃灭亡。 悠悠之华夏,大国也。 斡旋于小国之间,因之以富贵强大,无加之以师旅,由谁为之?比及何年?可使无贪,且知方知书也。 今书此,似乎财物无所取,色无所好,吾志不在小。 然则,同学朋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诗以为常。 6. 写人作文,400字,体裁文言文 以前,每当我见到路旁捡垃圾的清洁工,我总会捏着鼻子绕过他。可通过那件事,我却对他刮目相看。 那是一个乌云密布的夏天,顷刻间,豆大粒的雨似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由于我没带雨具,只好向着家中狂奔而去。 路途中,我又见到活了七十多个春秋扫马路的老爷爷。他那古铜色的脸上从不会露出笑容。 也许是对工作负责任吧!他没有拿上雨具,就冒着雨去追那个被风刮跑的塑料袋。我只是在路旁呆呆的望着他。风停了,他艰难的弯下腰去捉那只塑料袋。风儿好像在戏弄他,又把那袋子刮起来。老爷爷又用手敲了敲后背,困难的站了起来,又向那刮起的袋子抓去。雨下得更大了,我不知道自己流的是眼泪还是雨水。老爷爷还是拼命的抓那个调皮的塑料袋。也许是风儿感动了吧,它停了下来。袋子落在了地上,老爷爷伸出手弯下腰抓到那塑料袋。他直起腰,不知他头上是汗水,还是雨水。但,更多的是汗水。他全身都湿透了,正艰难地向亭子走来,他显得更加苍老了。好几次他险些摔到。疲惫的他最终昏到在地上,那个塑料袋飞向了天空。我迅速跑了过去,扶起老爷爷。雨下得更大了,我的眼泪再一次流了下来。 就是在那个下雨的天里,老爷爷走了。但,我就是在那个下雨的天里,我理解了他。 每当我走到那段路上,我仿佛总能见到老爷爷的身影,每一次,都让我含泪奔去…… 7. 写人的文言文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化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问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 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也!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未并老人而视芋之者。 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 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 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妻人再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 笑著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为科举考上高的等第,还当到宰相的地位。 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麽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麽香,那麽甜呢!」於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人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麽从前吃的芋头就那麽香,那麽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麽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麽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於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 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 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 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 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 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於芋头了。 这麽说来,世人由於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那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
2023-07-23 19:12:561

少年当有凌云志什么意思

胸怀远大的志向,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2023-07-23 19:13:042

大丈夫简介及详细资料

基本概念 大丈夫原指身高一丈男子。上古一尺为人们两手指平均距离,那时人们身高较高,一丈大约1.85米左右。今指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另外该词在日语里表示可靠、不要紧、没事、没事吗?日本网路流行语,在中国贴吧、论坛等社交媒体有出现。 引证解释 指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 1.《孟子·滕文公下》:"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3.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十"尔辈杀吾未晚,大丈夫视死若归,无名而死,然亦可惜。" 4.《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5.明 施耐庵《水浒》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我看他如同草芥,兀自要去待地捉他,把日前学成武艺显扬于天下,也算个男子大丈夫。"
2023-07-23 19:13:111

大丈夫当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也的出处

“大丈夫当如是也”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原文节录: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译文大意:刘邦曾经在咸阳服徭役,看到秦皇出行时的霸气场面,不由感叹地说:作为男子汉,就应该像秦皇这样(雄霸天下)。“彼必可取而代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节录:秦 始 皇 帝 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译文:秦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两句话的区别:“大丈夫当如是也”其中,不仅体现的是一种胸怀、志向。而且也是对秦皇崇敬,对秦皇功绩的肯定。“彼可取而代也”体现的是一种自负、雄心。也隐含着对秦皇的轻视之意。两句话都很大气,两人都有雄心。相比之下,“大丈夫当如是也”更显得有城府,有度量,有胸怀、有志向。
2023-07-23 19:13:311

“大丈夫当如是也”和“彼必可取而代也”的区别

“大丈夫当如是也”属于感叹,敬佩,憧憬的意思,语意为“大丈夫就应该像他这样啊”,“彼必可取而代之”则是表达野心,“我以后一定可以取代他”,前一句是刘邦说的,后一句是项羽说的,当时他们两在看秦始皇南巡,两人都表达了自己的野心,但刘邦含蓄而项羽直接
2023-07-23 19:13:406

“大丈夫,当如是也”什么意思

就是男人就该有这样的担当
2023-07-23 19:13:582

大丈夫生当如此,彼可取而代之也是什么意思

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 讲项羽年轻时与叔父项梁遇见秦始皇的巡游车驾,路人纷纷低头避让,唯项羽抬头,直视圣驾,叔父怕他闹事,拉他低头,同时对他说:“大丈夫生当如此(大丈夫活着就该这样).”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我可取而代之)” 这段记述,主要是体现项羽年少志高,从小就有霸王之气
2023-07-23 19:14:041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翻译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2023-07-23 19:14:142

大丈夫生当如此,彼可取而代之也是什么意思

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看到!想到!说到!做到!!!
2023-07-23 19:14:239

谁知道"大丈夫当如此也"这句话是谁说的?

刘邦 项羽站在人堆里看着秦始皇说:“彼可取而代之!” 刘邦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
2023-07-23 19:14:451

大丈夫当如是什么意思

“大丈夫,当如是也”: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如是:如此这样,像这样具体来说大丈夫的含义:是指有作为、有节操、有志气、敢作敢当的人。详细的可以参见百度百科
2023-07-23 19:14:531

中国十大古剑是什么

第十 承影 远古的一个黎明,天色黑白交际的一瞬间,一双手缓缓扬起。双手合握之中是一截剑柄,只有剑柄不见长剑剑身,但是,在北面的墙壁上却隐隐投下一个飘忽的剑影,剑影只存片刻,就随着白昼的来临而消失,直到黄昏,天色渐暗,就在白昼和黑夜交错的霎那,那个飘忽的剑影又再次浮现出来。扬起的双手划出一条优雅的弧线,挥向旁边一棵挺拔的古松,耳廓中有轻轻的“嚓”的一声,树身微微一震,不见变化,然而稍后不久,翠茂的松盖就在一阵温和掠过的南风中悠悠倒下,平展凸露的圈圈年轮,昭示着岁月的流逝。天色愈暗,长剑又归于无形,远古的暮色无声合拢,天地之间一片静穆。这把有影无形的长剑就是在《列子。汤问》之中被列子激赏的铸于商朝后来被春秋时卫国人孔周所藏的名剑:承影。承影是一把精致优雅之剑。 第九 纯钧 春秋时期,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经过数年卧薪尝胆终于击败吴国的越王勾践,睡了一个甜美的午觉醒了过来,心情非常舒畅。饮了一壶上好的龙井新茶后,勾践兴致勃勃地派手下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薛烛。薛烛是秦国人,此时正在越国游历。薛烛虽然年纪轻轻,但却已经名动列国,被人称为天下第一相剑大师。不大一会儿,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薛烛就赶来了。宾主一番客套寒喧之后,就带着随从来到室外宽阔的露台之上。 越王勾践酷爱刀剑,这个露台高达数丈,气势舒张,光线充沛,专门用来看剑赏刀。落座之后,勾剑扫了一眼身边的薛烛,心想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但却阅剑无数,一般刀剑肯定难入他的法眼,于是,勾践一开口就叫手下取来了自己颇为得意的两把宝剑:毫曹和巨阙。哪知,薛烛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随便地说了一句:“这两把剑都有缺点,毫曹光华散淡,巨阙质地趋粗,不能算宝剑。”说完他还在温暖的阳光里懒懒地打了一个哈欠。 勾践颇感意外,觉得很没面子,他想了一想,一咬牙,俯在一个贴身侍从耳边吩咐了几句,过了一会儿,侍从率领几百个铁甲武士护送一把宝剑来到台下。薛烛感到好笑,问道:“大王这么兴师动众,拿来的是什么剑啊?”勾践对薛烛的态度有一丝不快,他没好气地吐出了两个字:“纯均”。只听见“咣啷”一声,薛烛从座位上仰面摔倒,束发的金钗掉在地上,一头长发披散下来,面色突然凝住、呆滞。好大一会儿,才突然惊醒,只见他脚尖点地几个纵跃掠下台阶,来到剑前,深深一躬,然后又表情肃然地整理好自己的衣服,从侍者手中接过宝剑,小心翼翼地敲了几敲掂了几掂之后方才将剑从鞘中缓缓拔出。只见一团光华绽放而出宛如出水的芙蓉雍容而清冽,剑柄上的雕饰如星宿运行闪出深邃的光芒,剑身、阳光浑然一体象清水漫过池塘从容而舒缓,而剑刃就象壁立千丈的断崖崇高而巍峨……过了好久,薛烛才用颤抖的声音问道:“这就是纯钧吗?!”勾践点了点头:“是,”他得意地接着说道:“有人要用千匹骏马三处富乡两座大城来换这把宝剑,你看行吗?”薛烛连忙说道:“不能换。”勾践做作地皱了一下眉头问道:“为什么?你说说道理。”薛烛激动地大声对道:“因为这把剑是天人共铸的不二之作。为铸这把剑,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锡,万载若耶江江水干涸而出铜。铸剑之时,雷公打铁,雨娘淋水,蛟龙捧炉,天帝装炭。铸剑大师欧冶子承天之命呕心沥血与众神铸磨十载此剑方成。剑成之后,众神归天,赤堇山闭合如初,若耶江波涛再起,欧冶子也力尽神竭而亡,这把剑已成绝唱,区区骏马城池何足道哉……”勾践满意地频频点头:“说得有理,既是无价之宝,我就永远把它珍藏吧。”故事见于《越绝书》。纯均是一把尊贵无双之剑。 第八 鱼肠 黑铁一般的大鹰向大殿疾飞的时候,专诸也正端着亲手烹制的梅花凤鲚炙走上殿来。天空里阳光猎猎,大鹰疾飞如故。大殿间甲士陈列,专诸稳步向前。云朵被飞鹰的气势惊呆纷纷游走起来。王僚被专诸手里的菜香所吸引,提了提鼻子,向前欠了欠身,他只看到菜没有看到专诸。那道菜叫梅花凤鲚炙,梅花是严冬的寒梅,凤鲚是太湖里只在酷暑出现的凤尾鲚鱼,炙,是用严冬寒梅的枝杆来烤炙盛夏太湖里的凤尾鲚鱼。飞鹰已经看到大殿的轮廓,天色突然暗了下来。专诸已经来到王僚的面前,把菜放在案上,殿内灯火依旧。乌云在天空翻滚,大鹰已经收翅。王僚吞着口水,看着面前的美味。专诸稳稳地正在用手掰鱼。伴随着一声响雷,飞鹰向大殿凌空击下。王僚突然感到一股凛冽的杀气从鱼腹中激射而出,他被惊呆了。鱼肠剑已经出鞘(鱼腹),它稳稳地依偎在专诸的手中,疾速向前,两把训练有素的铁戈从面前交叉拦住,鱼肠剑从缝隙中穿了出去,依然疾进。面前有三层狻猊铠甲。第一层穿透,第二层穿透,穿透第三层时,鱼肠剑发现自己已变成了断剑。剑断,然而杀气未断。鱼肠剑依旧向前。飞鹰将大殿击碎的时候,鱼肠剑也挺进了王僚的心脏。 飞鹰在受伤下坠的时候满足地打了一声呼哨。断成一半的鱼肠剑在王僚渐渐减弱的心跳中哼起了无声的歌曲。被刀锋剑雨扑倒的专诸,用最后一丝力气,向着脸下的土地,绽出了一个寂寞的微笑。……夫专诸之刺王僚,飞鹰击殿……见于司马迁《史记。刺客列转》鱼肠剑是一把勇绝之剑。 第七第六 干将莫邪 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她)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干将为吴王铸剑的时候,莫邪为干将扇扇子,擦汗水。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也流出了眼泪。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干将也知道莫邪为什么流泪,因为剑铸不成,自己就得被吴王杀死。干将依旧叹气,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却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干将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干将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莫邪没说什么,她只是笑。干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干将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飘然坠下,他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铁水熔化,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干将只将“干将”献给吴王。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的大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可是,当地人却时常发现,这条白龙几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张望,象在等待什么,有人还看到它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六百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丰城县令雷焕在修筑城墙的时候,从地下掘出一个石匣,里面有一把剑,上面赫然刻着“干将”二字,雷焕欣喜异常,将这把传诵已久的名剑带在身边。有 一天,雷焕从延平津湖边路过,腰中佩剑突然从鞘中跳出跃进水里,正在雷焕惊愕之际,水面翻涌,跃出黑白双龙,双龙向雷焕频频点头意在致谢,然后,两条龙脖颈亲热地纠缠厮磨,双双潜入水底不见了。在丰城县世代生活的百姓们,发现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泪张望据说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龙突然不见了。而在第二天,县城里却搬来了一对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个出色的铁匠,技艺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锻打挣不了几个钱的普通农具却拒绝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干活的时候,他的小妻子总在旁边为他扇扇子,擦汗水。干将、莫邪是一把挚情之剑。 第五 七星龙渊 这把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此剑铸造的技艺固然精湛,但它的闻名还在于无法知道其真实姓名的普通渔翁:鱼丈人。话说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这一天荒不择路,逃到长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万顷。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芦花荡中,不见踪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取来酒食饱餐一顿,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笑言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称:“渔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心有顾虑又转身折回,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故事见于《吴越春秋》。七星龙渊是一把诚信高洁之剑。 第四 泰阿 楚国的都城已被晋国的兵马围困了三年。晋国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国的镇国之宝:泰阿剑。世人都说,泰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但是两位大师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说泰阿剑是一把诸侯威道之剑早已存在,只是无形、无迹,但是剑气早已存于天地之间,只等待时机凝聚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此剑即成。晋国当时最为强大,晋王当然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得到这把宝剑,但是事与愿违,此剑却在弱小的楚国铸成,出剑之时,剑身果然天然镌刻篆体“泰阿”二字,可见欧冶、干将所言不虚。晋王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向楚王索剑,楚王拒绝,于是晋王出兵伐楚,预以索剑为名借机灭掉楚国。兵力悬殊,楚国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并且都城也被团团围住,一困三年。城里粮草告罄,兵革无存,危在旦夕。这一天,晋国派来使者发出最后通牒:如再不交剑,明天将攻陷此城,到时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亲上城头杀敌,如果城破,自己将用此剑自刎,然后左右要拾得此剑,骑快马奔到大湖,将此剑沉入湖底,让泰阿剑永留楚国。 第二天拂晓,楚王登上城头,只见城外晋国兵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叶扁舟,随时有倾灭危险。晋国兵马开始攻城,呐喊声如同山呼海啸,城破在即。楚王双手捧剑,长叹一声:泰阿剑啊,泰阿剑,我今天将用自己的鲜血来祭你!于是,拔剑出鞘,引剑直指敌军。匪夷所思的奇迹出现了:只见一团磅礴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军覆没……这件事情过后,楚王召来国中智者风胡子问道:泰阿剑为何会有如此之威? 风胡子对道: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而内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处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内心之威的卓越表现,正是大王的内心之威激发出泰阿剑的剑气之威啊!见于《越绝书》。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 第三 赤霄 秦朝时,有这样一个没有出息、浑身都是毛病的青年。他懒,从来不干家里的农活。他好酒,常常醉成一滩烂泥。他好色,见着漂亮姑娘就迈不开腿。他没有礼貌,对官对民都大大咧咧。最可气的是他好撒谎,好吹牛。他经常让人看他左腿上的七十二个黑痣,他不说这是皮肤病而说是天相图。他经常遥望咸阳,摇头叹气: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他撒谎越来越离谱。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根生锈的铁棍,告诉乡里人说这是一把从南山仙人那里得来的宝剑,名字叫:赤霄。他把它奉为至宝,整日“剑”不离身。他还说自己不是人而是天上的一条赤龙。他的牛越吹越大。他说他早就认识始皇帝,始皇帝是白龙,他还说始皇帝不如他,因为他是法力更高的赤龙,他将来要取而代之也做皇帝。他还说他知道始皇帝的元气已化为一条白蛇最近一段时间正在丰西泽附近游弋。他说他要斩去这条白蛇,他边说还边用捡来的铁棍比划了一下。人们都把他的话当笑话、大话,没有人相信。可是,在一个晚上,一切都变了。这天晚上,乡里几十个结伴去县里学徒做工的青年走到了丰西泽,这个青年也在其中,但他不是去做工而是凑热闹,他一边走一边掏出酒壶喝。 这帮人走到丰西泽时停住了脚步,说来也怪,最近,去县城学徒做工的人经常有人莫名其妙地消失在丰西泽附近,所以,为保险起见,大家派了一个身手敏捷的青年先走几步前去打探,过了一会儿,探子吓得面无人色逃了回来,他说他走一段路闻到前面隐隐有腥气,于是爬上一棵大树了望,看见一条硕大的凶恶的白蛇正挡在道路中间,象在等待什么。人群大惊失色,再也不敢向前。这时,这个青年分开众人向前走去,他说那条白蛇在等他,他要斩了它。他一边说一边拔出铁棍,脚步踉踉跄跄,看来他喝了一路,到现在已经喝醉了。 人们屏住呼吸看着他歪歪扭扭远去的背影,心里都在说:这个傻小子……一夜过去,这个青年也没有回来,人们知道他一定成了蛇的美餐。云开雾散,大家继续前行。走了一段路,突然,他们看见一条硕大的白蛇,被斩为两截扔在路边。再向前走了几里地,发现这个青年正躺在路边呼呼大睡,他的身体上方有一团云气笼罩,云中有条赤龙正在懒懒洋洋地飞来飞去。而手中的那根铁棍不见了,代之的是一把饰有七彩珠、九华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宝剑,剑身上清晰镌刻着两个篆字:赤霄。这一刻,人们都相信了这个青年原来说的话都是真的。这个青年就是刘邦。这把剑就是斩蛇起义的赤霄剑。赤霄剑是一把帝道之剑。 第二 湛泸 湛泸是一把剑,更是一只眼睛。湛泸:湛湛然而黑色也。这把通体黑色浑然无迹的长剑让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锋利,而是它的宽厚和慈祥。它就象上苍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视着君王、诸侯的一举一动。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欧冶子铸成此剑时,不禁抚剑泪落,因为他终于圆了自己毕生的梦想:铸出一把无坚不摧而又不带丝毫杀气的兵器。所谓仁者无敌。湛泸剑是一把仁道之剑。 第一 轩辕 夏禹剑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轩辕夏禹剑!对这样一把剑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黄帝、夏禹!对这样两个人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勇气、智慧、仁爱……一切归于两个字:圣道。轩辕夏禹剑是一把圣道之剑。
2023-07-23 19:15:032

刘邦见到秦始皇出游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是! 而项羽说:我可以取代他! 比较他们的性格。谢谢回答!

说话有时也要从年龄来看,刘邦是太息,一种叹息的语气,因为他跟秦始皇算同龄人,只比秦始皇小三岁。但秦始皇被困邯郸为质,为奴艰辛受苦、打定扫六合的抱负时;刘邦却仗着老爹是楚国丰邑的大地主,不事生产,到处调戏妇女,被跟弟弟刘交一块儿重金送去荀子再传弟子处读书深造;他也读不进去,浪费了大笔学费,辍学跑去赵国投奔信陵君做门客去了。信陵君死,刘邦只好投靠在外黄的张耳处;后来秦国攻魏,刘邦逃回丰邑,刘家时已因战乱,产业受损、家道中落,碰上项燕在征兵抗秦,交不起钱,就把刘邦不器子送去参军。结果秦楚战争最终以项燕惨死、楚国灭亡而终结,刘邦败后成了散兵游勇,四处淫掠偷盗为祸乡间;直到多年后回到故里,他爸卖了张当地旧缙绅的老脸,给他走关系洗白,谋了个亭长(派出所长)的公务员差事。到后来押解刑徒上咸阳时,见到秦始皇出警的车驾依仗,发觉秦皇竟然跟自己年岁相仿,但一个是总揽贤才、统一全国,雄心勃勃充满目标,预谋改天换地、功盖寰宇的不世帝王。一个是得过且过,一把年纪混的不咋地,走在咸阳街头像个乡巴佬的寒酸亭长。你说是什么样的心情?充满羡慕、景仰和对自己的无奈~汉高祖是大器晚成呐!
2023-07-23 19:15:305

汉高祖刘邦的形象是怎样的

  刘邦是汉朝的开朝皇帝,出身农家,那么汉高祖刘邦的形象是怎样的?下面是我为你搜集汉高祖刘邦的形象,希望对你有帮助!  汉高祖刘邦的形象   刘邦被认为是无赖、流氓,这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在家乡还没当亭长之前,刘邦懒得从来都不干农活,经常吹牛,也没有收入,而且嗜酒,就连刘太公也看不下去指责了他。由于 文化 水平很低,缺乏教养,他在骂人的时候经常说脏话,如会用“乃公”、“竖儒”等词。   刘邦是个贪图享乐、好色淫乱的人。当年刘邦入关,看到秦朝宫廷如此奢华壮观,就想住下来享受一番。樊哙劝他说:“ 天下 还没有统一,不要重蹈秦朝的覆辙。”但是刘邦不听,后来还是在张良的劝说下才撤回灞上的。他曾经有过一个情人曹氏,娶了吕雉之后又在一次避难时看上了戚姓老人的女儿,就是美丽的戚夫人。成为皇帝后,刘邦极为宠爱戚夫人,甚至要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另外,他的性取向混乱,跟一个叫籍孺的男宠同榻而睡。   《史记》中写道刘邦为了自己的安危还抛弃过自己的儿女,说明他是个自私、狠心的人。当时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得溃败逃亡,由于敌军的紧逼,在路上曾经三次将自己的儿女踢下车,以减轻重量跑得快些,幸好夏侯婴把他们救了。所以作为父亲,刘邦是不合格的。   他是一个极不厚道、心狠手辣、奸诈的人。登上帝位后,刘邦逐渐猜忌、排挤那些劳苦功高的异性王,用武力、计谋等手段除掉了韩信、张敖、彭越等人,并让刘氏家族的人取代他们。   刘邦的性格特点   1、抱负远大   好多人认为他是个游手好闲好色又嗜酒的人,就连他的爸爸都觉得他不会称气候,《史记——高祖本纪》中就有记载:高祖常繇咸阳,纵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能说明刘邦这人还是有抱负的!   2、知错就改,虚心纳谏   史料记载,有一位叫郦食其的,自认为德才兼备,然后向刘邦进言。可是刘邦却坐在床上让侍女伺候自己洗脚,郦食其就说了:“您如果想消灭残暴无道的秦国,不应坐着接见长者。”刘邦听罢就起来,向郦食其道歉。还有次,刘邦攻入咸阳以后,暴露出了贪财好色不好的一面,但是经过大臣们的劝说,就翻然悔过,还和百姓约法三章,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3、知人善用   刘邦下面有很多情同手足的兄弟,这和他知人善用的有点分不开,比如:萧何、张良、彭越、樊哙、韩信等人,没有他们,如何成就刘邦的霸业?   4、过河拆桥疑心强   刘邦称帝后,总以为他的那些诸侯要造反,就以谋反罪处死了韩信等人,最后他的异姓诸侯各个人心惶惶,有的受不了压力叛逃匈奴,但还是被刘邦给诛杀了。   5、虚荣心强,粗俗鄙陋   刘邦登基后,和群臣白酒设宴,宴席上,他问父亲:“从前您常说我没出席,比不上二哥,现在您看,我与二哥,谁厉害?”黄宗羲在《原君》中予以评击:众臣面前,戏弄其父,粗俗鄙陋。   刘邦的为政举措   刘邦在 政治 上有很多的举措   (一)善用人才:刘邦统一天下后,大量征用儒生,以文治理天下。他懂得对于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尤为重要,因此广泛求贤。后来他善用张良、萧何、韩信,发挥他们的才干,取得了多次胜利。   (二)定都关中:刘邦善于听从他们的 意见 ,他定都长安就是因为一个名叫娄敬的道士。娄敬给刘邦分析了天下时局,建议定都关中。刘邦询问张良得到认可后很快将都城般到关中。   (三)地方区划:刘邦即位后,沿袭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废除了苛刻的 法律 刑法,深得民心。   (四)法律思想:刘邦是个深入民心的君主,平定天下后,他遵从儒家的思想,以法家的思想为辅,取消了秦朝残酷惩罚的做法,以此达到了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的统治效果。   (五)分封异姓王:称为皇帝之后,刘邦没有对自己的皇位掉以轻心,他最不放心的就是各地的异姓王,对于诸侯王,他将韩信、彭越等人消灭,对于六国的后羿,他将他们全部迁到关中居住,消除了后顾之忧。猜你喜欢: 1. 关于刘邦的历史故事 2. 汉高祖刘邦在位多少年 3. 刘邦身边的人才有哪些 4. 关于刘邦的诗有哪些 5. 历史人物刘邦简介 6. 东汉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7. 刘邦的简介资料介绍
2023-07-23 19:16:271

论述史记人物性格刻画的经典手法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非常精巧。《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它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解题指导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刻画手法的分析是一个类型的题目,考生应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总结教材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可以按照专题的方式来进行复习。把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技巧进行一下汇总。这样不仅可以方便记忆,而且即便考场上记不清原文表述,也可以自己重新分析一遍,不至于丢分。上面所讲的四个方面中,有的方面是在所有叙事写人类作品中都不可避免会用到的。比如给定一个场面,进行烘托或者突出;比如对主要表现方式的选择,是动作描写,还是语言、心理描写更为突出;又比如对细节的刻画等等。大家都可以进行一下对比和总结,比如在《聊斋志异》中用到的人物刻画方法有哪些等等。
2023-07-23 19:16:431

史记的通表现

首先,史记中人物形象的丰富饱满,生动鲜明,不仅得利于司马迁对材料的取舍和安排,而且也得利于他运用了多种方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作者在写作人物传记时,尽力避免一般的梗概地叙述,而是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的描写人物的活动,使人物性格突出
2023-07-23 19:16:532

十大名剑之一赤霄剑,为何又叫“斩蛇剑”?

一般的古代人都有愿意起两个名字,叫一个,字什么什么一个
2023-07-23 19:17:0611

刘邦是“太祖高皇帝”,称其为“汉太祖”或者“汉高帝”,为何世人却称他为“汉高祖”呢?

因为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刘邦在帝王本纪中被记载为高祖,所以都这么称呼。
2023-07-23 19:18:1912

《鸿门宴》概述 《鸿门宴》概述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成果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因此,《鸿门宴》具有很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 秦始皇创建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秦朝,由于对农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在公元前209年7月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战旗一举,应者云集,反秦怒涛遍及中原。在农民起义的高潮中,刘邦和项羽,也于同年9月起兵江东(今江苏吴、沛),被卷入农民起义的洪流。当时刘邦48岁,项羽24岁。不久,农民起义领袖吴广、陈胜相继牺牲,“世世楚将”的项梁,采纳了末将范增“复立楚之后”的建议,趁机拥立老楚怀王的孙子(名心)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公元前208年9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统帅南路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今陕西长安县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无内诸侯”。11月,项羽率军西来,闻讯震怒,屯军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的项王营),扬言马上要同刘邦开战。 为何两支反秦势力,突然剑拔弩张,互相厮杀起来?这有着极为深刻的原因。原来,刘、项各自都有南面称孤之心。想当年,刘邦在咸阳服役时看见了秦始皇,曾经十分羡慕地说过:“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在公元前210年看见秦始皇游会稽时,也曾颇为自负地说过:“彼可取而代也!”因此,这就决定他们对农民起义的胜利成果必然拼死相争。果然,秦王朝覆灭后,刘、项之间的矛盾便逐渐趋于激化。刘邦先入咸阳后,本来“欲止宫休舍”,只是听了张良“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留侯世家》)的劝诫,才“还军霸上”。但离咸阳之前,极力制造“吾当王关中”的舆论,以期得到父老、豪杰的支持。后又采纳鲰生的意见,“距关”,这表明刘邦做关中王的欲望是十分强烈的。而项羽对关中王也早就馋涎欲滴,又有四倍于刘邦的兵力,故骄横不可一世,宁可负约也要把关中据为己有。因此,刘、项之间大规模的争权夺利的斗争势不可免。《鸿门宴》便是“楚汉相争”的第一个回合。 (二) 所谓“鸿门宴”,是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生动表现,是漫长激烈的“楚汉相争”的序幕。“楚汉相争”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这个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生动地对比了斗争双方策略高下的悬殊,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 “鸿门宴”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这样的具体矛盾:刘、项因争夺关中王产生了不共戴天之仇,军事力量处于劣势的刘邦,宴会前,面临大军被击溃的危机;宴会中,又可能遭受杀身之祸。然而刘邦却竭智逞才,随机应变,转危为安,变被动为主动,向着他既定的目标跨出了一大步。故事情节即围绕这一线索循序展开,忽张忽弛,跌宕有致,引人入胜。 一开头是战云密布。项羽胜利结束大破秦军主力的“钜鹿之战”以后,于公元前206年11月西行来到函谷关。不料大军受阻,又闻刘邦已破咸阳,继而又得到刘邦部将左司马曹无伤关于“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真如火上加油,不禁勃然大怒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接着又有谋士范增对刘邦“其志不在小”的分析和“急击勿失”的建议,使气氛更趋紧张;再加以项羽的叔父项伯连夜私见张良,密告军情,刘邦闻之“大惊”,仿佛两军即将展开一场厮杀,令读者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然而,一夜之间空气骤变。这是由于刘邦在此千钧一发时刻,采纳谋士张良的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并针对项羽慕虚名的思想弱点,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诈称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的缘故。项伯这一微妙角色,不但“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而且竭力为刘邦说情:“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对其“亲信”项伯的话竟丝毫不疑,当即“许诺”,紧张的临战气氛便开始缓和。但是,毕竟项羽与刘邦尚未见面,项羽的诺言似乎未可全信。 刘、项晤面,项羽“因善遇之”,与之同饮。但实际上,主宾各怀计谋。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时而紧张,时而和缓,读者的心情也随之起伏不定。整个“鸿门宴”的情节,大体可概括为三起五落。 三起:宴会开始后,“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气氛始趋紧张,一起;项羽因为没有察觉项伯徇私通敌,完全相信了项伯的劝告及刘邦的表白,“默然不应”。而主张“急击勿失”的范增不肯罢休,离席叫项庄进来以舞剑为名,企图“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于是宴会顿时充满杀机:读者眼前,项庄和项伯拔剑对舞,一攻一守,心照不宣,气氛更趋严峻,二起;张良如坐针毡,离宴找樊哙告急,樊哙撞倒守门卫士,闯宴怒视项羽,项羽“按剑而跽”,此时故事发展到最高潮,紧张的气氛达于极点,伴随刀光剑影而发生的血肉横飞的事件似乎已不可避免,三起。可是,事情却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紧张的气氛竟逐步缓宕下来。 五落:项羽对于贸然闯宴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而赞樊哙为“壮士”,读者的心弦稍觉松动,一落。接着,樊哙又锋芒毕露地指斥项羽,颂扬刘邦,其调子虽然是刘邦语言的翻版,却比刘邦要尖锐得多,但“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刘邦与樊哙配合之默契,使项羽更加相信刘邦无意做关中王,读者的心弦又进一步松弛,二落。但是,杀机仍未彻底消除,身处“鱼肉”地位的刘邦坐不安席,机警地托词离宴,樊哙、张良会意随出,宴庭内外一片动乱,司马迁描述却有条不紊,使读者的视线在宴庭内外不断移动变化:庭外,“宾客”刘邦与群臣紧急策划脱身之计;庭内,“主人”项羽与左右还不知道,于是“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气氛张中有弛,三落。情节继续发展:庭外,刘邦轻骑简从,抄小路脱身回营;庭内,张良献礼,项羽“受璧”,四落。此时范增的全盘计划被打乱,因此,范增受玉斗后,“拔剑撞而破之”,满腹怨恨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这一很有见地的预言,完全为后来事态的发展所证实。“宴会”至此结束,刘、项冲突暂时转为平缓,五落。 力量相对弱小的刘邦,为什么能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变被动为主动,化险为夷,并在尔后长期的“楚汉相争”中获胜?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刘邦善于审势察情,“从民所望”;而项羽则不识时务,“自矜功伐”。 刘邦深知“天下苦秦久矣”,注意吸取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较能体察关中老百姓渴望废除秦朝繁徭苛法,希求获得休养生息机会的心理,于是就“承敝易变,使人不倦”,采取了一系列安定民心的措施。诸如“约法三章”,严明军纪,开垦“秦苑”,屡赦天下,不杀降卒等。此外,刘邦还注意处理好同尚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楚怀王的关系,谨慎地对待关中王问题,注意争取社会舆论,利用项羽内部矛盾,力求政治上占主动地位。刘邦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直接效果,一是进军顺利,最先入关,获得做关中王的条件;二是得到关中人民的拥护和楚怀王的支持,秦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相反,项羽不察民情,不顾社会舆论,干了许多不得人心的事。如,坑杀降卒,屠咸阳,徙杀楚怀王,分封十八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背约欲夺关中等。其中背约杀死楚怀王一事,加剧了项羽和诸将的矛盾。刘邦抓住项羽这一要害,于公元前205年打着“击楚之杀义帝”者的旗号讨伐项羽,得到“五诸侯兵”的积极响应;楚汉两军在广武对峙时,刘邦宣布项羽有“十大罪状”,其中关于楚怀王的就占了五条。项羽上述这些所做所为的直接后果,一是比刘邦晚入关一个月;二是失掉了关中人民的拥护,“秦人大失望”;三是引起和诸侯及其内部的矛盾,舆论于项羽不利。在“鸿门宴”上,项羽在项伯、刘邦、樊哙的诘责面前,表现得理屈词穷,窘迫不堪,这应该看做是他“恶负约,恐诸侯叛之”的心理反映,是心虚的破绽。 其二,在干部问题上,刘邦任人唯贤;项羽则任人唯亲。 毛泽东同志说:“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刘邦使用干部就是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能够量才而用,知人善用,虚心下问,做到集思广益。例如,和刘邦一起参加“鸿门宴”的随行者张良、樊哙、纪信等人,都是他的团结一心、生死与共的支持者和得力助手。谋士张良常常在关键时刻为刘邦提出正确的策略,使刘邦避免了许多错误。“鸿门宴”过程中,在项庄舞剑欲杀沛公的危急时刻,及时召樊哙为刘邦解围;刘邦脱逃后,张良又从容处理善后事宜。“鸿门宴”之后,公元前203年的成皋之战,刘胜项败,楚汉双方军力达到均衡,在项羽与刘邦达成“中分天下”协议的关键时刻,张良提出“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的策略,指出“今释勿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张良这一猛追穷寇的思想,对于刘邦抓紧战机展开战略总攻势,赢得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樊哙在“鸿门宴”上的功绩是相当卓著的,一是他在刘邦最危急的时刻,闯宴据理怒斥项羽,扭转危局,二是他极力支持刘邦断然逃走,免遭杀身之祸。纪信在“鸿门宴”上的作用虽不明显,但后来在刘邦遭到荥阳之围时,甘愿代替刘邦而死,表现了忠诚不二的政治态度。至于“鸿门宴”上尚属项羽部下的陈平,则于次年3月因受项羽猜疑而归附刘邦,在荥阳建议刘邦用“离间计”,促使了项羽与范增决裂。 最后,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司马迁是不可能认识到的,即在于顺应还是违反历史规律。刘邦“承秦制”,力主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这在客观上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方向的。而项羽却站在六国旧贵族立场上,总是希图回到封建割据的战国时代。这种倒退行为,与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所以,失败也就必不可免。 (三) 鲁迅高度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的确,司马迁不但是伟大的史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和语言巨匠。从对“鸿门宴”这场政治斗争的描写,我们即可窥见一斑。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刻画人物性格。“鸿门宴”从始至终充满矛盾,推波涌澜,扣人心弦。开头是黑云压城,杀机四伏,可是刘邦假意向项羽谢罪,紧张气氛骤趋缓和;待到项庄拔剑起舞,刀光剑影充盈宴厅,气氛又趋紧张;等到樊哙拥盾强行入军门,项羽按剑而跽,则把矛盾推向高潮。接着刘邦离席、逃跑,张良留谢,气氛逐渐缓和。作者正是在如此紧张急迫、剑拔弩张的斗争中,通过每个人物的具体表现(语言、行动、神情),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政治集团里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例如,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立刻大怒,简直是怒不可遏;但第二天见到刘邦谢罪,却洋洋自得,并脱口把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樊哙尖锐的指斥,竟未能引起他的反感;听说刘邦逃走,也仍处之泰然,这充分显示了项羽简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的性格。相反,刘邦听到项伯密报军情,马上紧急研究对策,第二天亲赴鸿门假意屈从,听项羽说出曹无伤之后而不动声色,樊哙闯宴后,趁气氛稍缓之机托词离席,命张良留谢,不辞而逃,后又断然诛曹无伤。这一系列言行,充分显示了刘邦机敏精细,能谋善断的性格。此外,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都形成鲜明对比,形象栩栩如生。 其次,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常常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人物的突出个性。例如,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描写场景则犹如目睹。例如写樊哙闯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一紧张场面的描绘着墨虽不多,却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心情顿感紧张。又如,写“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三言五语,就把宴会上杀气腾腾的场面勾画得动人心魄。南宋人刘辰翁曾赞扬这段文字说:“历历如目睹,无毫发渗漉,非十分笔力,模写不出。”这是对《鸿门宴》作者艺术功力极其中肯的评语。《鸿门宴》中的一些语言,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劳苦功高”等等,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而“鸿门宴”则已成为敌对双方政治谈判斗争的代名词。
2023-07-23 19:1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