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拌三丝
-
第一次国共合作,从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起至1927年7月715反革命政变止
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到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内战暴发止
- FinCloud
-
第一次合作从从1924年1月开始,第二次从1937年8月中旬开始。
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
第二次合作,从1937年8月中旬起,至1946年6月止。
- 小白
-
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
- 此后故乡只
-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24年在共产国际(还有美国)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 ,但他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 康康map
-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24年在共产国际(还有美国)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 ,但他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bikbok
-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事件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2023-07-23 07:23:292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b2023-07-23 07:23:3812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具体成果是什么?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意义: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5、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战争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扩展资料:国共第一次合作背景:1922年8月,共产国际提出了对国共合作的构想,中国共产党的所有活动必须以共产国际“二大”关于殖民地问题的决议为基础。共产国际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的政党,这个政党坚持辛亥革命的使命,并渴望建立一个独立的中华民国;共产党人为完成他们的任务,必须在国民党内部和在工会中组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团体。1922年8月28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以及马林、翻译张太雷出席了会议。对于共产党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服从共产国际的决定,通过了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提议。西湖会议后,马林、陈独秀、李大钊等在上海分别拜会了孙中山,介绍了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决定。李大钊和孙中山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和两党联合问题。孙中山从屡次失败中认识到,单靠国民党是无力实现革命任务,必须联合新的革命力量,因而确定了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通民党的联合战线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承认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宣言、党纲、党章等,体现了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转变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25人,其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3人。这次大会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国共合作2023-07-23 07:24:021
国共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
国民党一大召开后2023-07-23 07:24:204
历史上国共两次合作的时间和目的?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时间1937年8月中旬,结束时间为1946年6月。(党史)2023-07-23 07:24:396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20日—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实际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大会选举产生有李大钊等10名共产党员为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023-07-23 07:24:541
国共两次合作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过程:二七罢工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于是加快了和国民党的合作。这是因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而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他的领导人孙中山也真诚的欢迎中国共产党和他合作。同时,共产国际也指示中国共产党要和国民党合作。 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深感国民党内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会上确定了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大会同意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华北事变后,中共意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共产国际号召反法西斯;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过程: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的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他指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中共的任务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会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共来领导。这个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他们于1936年12月12日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一致抗日。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第二天,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后中国改变军队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22日,国名当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意义: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但后来,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破坏了统一战线。2023-07-23 07:25:041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起因
因为当时孙中山遇到最残酷的失败陈炯明叛变,在他处于绝望和危难的关头,共产国际、苏俄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伸出援助之手。2023-07-23 07:25:273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C.中国共产党
B是正确的2023-07-23 07:25:412
国共两党为何从分裂到合作
1924年1月下旬,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但是,由于全国革命形势发展不平衡,加之四川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致使四川的国共合作滞后。1925年8月,国民党中央党部派吴玉章回四川整顿国民党党务,四川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也于此步入正轨。 1925年7月,重庆团地委负责人杨闇公根据中共“三大”精神和国民党“一大”决定,动员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但由于国民党右派的排斥,中共党、团员没有一人能进入国民党省党部执委会和市党部执委会。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鉴于四川国民党右派势力强大,不利于国共合作在四川的发展,特派吴玉章(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经中共中央同意在国民党中央工作)回川整顿国民党党务。8月15日,吴玉章抵达重庆后,即根据国民党中央改组决议召开执监委员会议,对国民党右派进行严厉批评,并于19日主持会议,改组国民党四川省临时执行委员会,执掌了组织大权。随后,吴玉章又提出整顿党务计划,决定开办学校作为组织、宣传活动的据点,集中培养干部。在中共党员杨圈公、杨伯恺、冉钧等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办起了中国国民党中法大学四川分校。 与此同时,为抵制和反抗国民党右派排斥青年工人、学生加入国民党,吴玉章以省党部组织部长身份,令各校左派国民党员单独成立特别区分部;并派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到宜宾、江津、内江、荣县、江北、巴县、綦江、南川、长寿等县市筹建国民党(左派)党部。据不完全统计,在吴玉章和重庆团地委领导下,国共党团员紧密合作,使国民党基层组织在四川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到1925年10月底,全川有10多个县市建立了86个区分部或县党部,国民党左派力量迅速壮大,初步改变了右派控制四川国民党组织的局面,显示出四川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左派真诚合作的成果。 1926年2月,在吴玉章提议下,国民党中常会根据二届一中全会关于整顿四川临时省党部的决议,正式解散了由国民党右派控制的四川临时省执委会,成立了以杨圈公、陈宣三、张克勤等中共党员和李筱亭、邓劫刚等左派国民党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四JlI省临时执行委员会,执委会以杨圈公、李筱亭、邓动刚3人为常委。至此,正式完成了对四川国民党省党部的改组,建立了国民党(左派)临时省党部。3月,左派省党部从光国学校迁往城内莲花池街6号办公,国民党(左派)莲花池省党部之名便由此产生。1926年年底,国民党(左派)临时省党部组织召开了国民党四川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正式的国民党四川省执行委员会,积极发展左派力量,深入开展工农群众运动,推动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并对右派执委分别给予处分。同年2月,中共重庆地委正式成立后,与国民党左派省党部紧密合作,共同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在四川境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运、农运、学运、兵运,把四川大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形成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密切合作,完全控制四川局势的良好局面。 四川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沉重打击了四川国民党右派势力,结束了右派省党部在川中国民党内的统治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四川军阀的反革命气焰,延缓了四川军阀明目张胆走向反革命道路的进程;同时为中共重庆党、团地委领导革命群众斗争提供了公开活动的最好方式,有力地提高了中共重庆党、团地委及其领导人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为培养和锻炼大批党的干部创造了条件。同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在重庆的形成,也对日后中共重庆地委领导顺泸起义、四川大革命高潮的掀起及广东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魏』典韦 回答采纳率:33.7% 2008-12-14 15:21 检举2023-07-23 07:25:481
国共内战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1、1927年至1937年间为国共内战第一阶段。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3、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4、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5、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为国共内战第二阶段;而狭义上仅指第二次即解放战争。国共内战交战的组织共有两方,一方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第一次内战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另一方为国民党统治当局及其军队(“国民革命军”以及1947年行宪后到1949年的“中华民国国军”)。扩展资料:民国国情: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国,战灾连年,天灾不断,社会弊端丛生,底层人民生活艰苦。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过,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70万人死于饥饿,而人口的平均寿命则不足45岁。毛泽东认为,民国时期的阶级剥削,人民生活负担加重,附属于各帝国主义势力的各个军阀之间的割据混战,民国的政治制度腐败、腐朽,中国仍然处于半封建、殖民地状态等问题。是中共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并存在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不堪重负,支持革命,也是中国红色革命力量能够在艰难环境下迅速发展壮大,并将必然获得最终全面彻底胜利的根本原因。在民不聊生的民国时期,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重新夺回权利和土地,成为了人民寻求生存权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资产阶级,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他们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其政治代表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右派。而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被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视为敌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中,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敌人,就是以蒋介石国民党右派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大买办资产阶级,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中国农民群众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军,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者,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中国革命战争全面彻底的胜利。抗战胜利: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国共之间矛盾升温,国民党一边假意和谈一边积极抢占地盘,准备发动战争。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军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毛泽东同月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并于10月10日,国共签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共双方同意避免内战,但未能就共产党政权及军队的合法性达成共识,不久国共内战全面爆发。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搭配蜂拥而起的学潮,并取得苏联赠予的日军遗留在东北的武器,与国民党统治者进行全面的斗争。在历经了辽沈、淮海(徐蚌)、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总统府,国民党当局被迫离开南京退至台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国共合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国共合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共内战2023-07-23 07:26:081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2023-07-23 07:26:278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答案】:D此题考查考生对新三民主义的掌握.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新三民主义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因此,备选项D为正确答案.2023-07-23 07:26:421
联合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什么正式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023-07-23 07:26:501
论述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问题
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7年)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的决定。1924年4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局面。但由于当时我们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认识,由于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的软弱退让,拱手让出了党对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解除了已有的工农革命武装,在强大敌人的袭击下,最终使党完全丧失制止和打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能力。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沉痛教训。 内容和特点: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这个联合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党被改造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也是这一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新三民主义成为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2023-07-23 07:26:571
关于党的历史资料
上百度搜啊,一大堆2023-07-23 07:27:053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01 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合作方式: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 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经验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主要是: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2023-07-23 07:27:251
国共合作是哪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是国共合作的首发地。合作方式: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合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三个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释放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2023-07-23 07:27:564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答案】:B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标志着中共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广东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则是国共合作的成果。要注意进行比较分析。2023-07-23 07:28:031
两次国共合作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时间是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023-07-23 07:28:262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B2023-07-23 07:28:422
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B.中共三大的召开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正确答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023-07-23 07:28:551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意义: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5、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战争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扩展资料:国共第一次合作背景:1922年8月,共产国际提出了对国共合作的构想,中国共产党的所有活动必须以共产国际“二大”关于殖民地问题的决议为基础。共产国际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的政党,这个政党坚持辛亥革命的使命,并渴望建立一个独立的中华民国;共产党人为完成他们的任务,必须在国民党内部和在工会中组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团体。1922年8月28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以及马林、翻译张太雷出席了会议。对于共产党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服从共产国际的决定,通过了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提议。西湖会议后,马林、陈独秀、李大钊等在上海分别拜会了孙中山,介绍了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决定。李大钊和孙中山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和两党联合问题。孙中山从屡次失败中认识到,单靠国民党是无力实现革命任务,必须联合新的革命力量,因而确定了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通民党的联合战线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承认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宣言、党纲、党章等,体现了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转变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25人,其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3人。这次大会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国共合作2023-07-23 07:29:02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与标志是什么?
1、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时间是1924年1月,结束时间是1927年7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2、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时间是1937年9月,结束时间是1946年6月,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扩展资料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合作方式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国共合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国共合作2023-07-23 07:29:181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1923年6月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B.1923年10月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举行 C.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D.1924年5月黄埔军校建立 正确答案:C2023-07-23 07:29:381
什么是国共第一次合作?什么是国共第二次合作?
第一次: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第二次: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23-07-23 07:30:194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是?
共产国际的越飞,国民党的孙中山2023-07-23 07:30:293
(单选题 2分)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______)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这次会议是在改组国民党和推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内容: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草案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称之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章程》,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大会通过的宣言和章程,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会议召开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实行国共合作,既是国共两党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共同需要,也是两党各自发展的需要。2023-07-23 07:30:37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基础,有何影响?
也不知道你是多大的学生,我是高三文科毕业生!背景:中共想胜,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3年,三大通过此决定!标志:24国民党一大意义(影响)合作后,饭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现,国民革命高潮迅速到来 纯手打,望采纳(u0e51u2022 . u2022u0e51)2023-07-23 07:31:003
国共的几分几合分别叫什么时期
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4-1927)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共产党的影响力扩大。 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1946)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的开始。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共同走向抗日战场。2023-07-23 07:31:173
______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______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A.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中共三大的召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2023-07-23 07:31:231
国共合作在什么时间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虽然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 ,但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2023-07-23 07:31:3514
帮忙论述一下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背景和历史意义。谢谢
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认识到军阀不可信,寻求新出路.中共经历二七运动,认识中国的反动势力强大,需联合.共产国际的指引与帮助 第二次,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在瓦窑堡会议及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中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结束内战.七七事变,国民党发表庐山谈话.八一三事变,正式合作2023-07-23 07:32:272
国共合作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924年在共产国际(还有美国)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 ,但他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2023-07-23 07:32:495
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事件是什么
西安事变2023-07-23 07:33:288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间是民国几年
民国十五年2023-07-23 07:33:587
国共第一次合作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意义: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5、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战争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扩展资料:国共第一次合作背景:1922年8月,共产国际提出了对国共合作的构想,中国共产党的所有活动必须以共产国际“二大”关于殖民地问题的决议为基础。共产国际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的政党,这个政党坚持辛亥革命的使命,并渴望建立一个独立的中华民国;共产党人为完成他们的任务,必须在国民党内部和在工会中组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团体。1922年8月28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以及马林、翻译张太雷出席了会议。对于共产党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服从共产国际的决定,通过了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提议。西湖会议后,马林、陈独秀、李大钊等在上海分别拜会了孙中山,介绍了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决定。李大钊和孙中山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和两党联合问题。孙中山从屡次失败中认识到,单靠国民党是无力实现革命任务,必须联合新的革命力量,因而确定了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通民党的联合战线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承认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宣言、党纲、党章等,体现了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转变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25人,其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3人。这次大会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国共合作2023-07-23 07:36:021
国共合作哪一年开始
国共合作有过两次。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党右翼势力彻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2023-07-23 07:36:292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战线是什么?
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2023-07-23 07:36:392
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1000字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主持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部署国民革命的伟大事业。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参加了这次大会的领导工作,并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大会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标志着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成为掀起全国革命高潮的新起点。2023-07-23 07:36:462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北伐战争的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战争就是其中之一。 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2023-07-23 07:36:531
物理问题
木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水的机械能w=mg*(h-1/2a),但是我又觉得应该转化为内能啊...2023-07-23 07:29:522
物理学问题
在车上看有光 在地上没有光2023-07-23 07:30:047
100个高智商推理鬼故事,准备好尖叫了吗
准备好了2023-07-23 07:30:172
多尔衮的六个用人之法有谁知道?
太多了啊。如果是我啊,我不会给他最佳的哦2023-07-23 07:30:272
谁知道5年级下册第22课那篇课文怎样缩句?但主要内容不改?(江苏版的,是《大江保卫战》)
教材分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2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1、2两个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歌曲《为了谁》的录音带、解放军官兵抢险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一起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 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精炼、深刻的成语如颗颗珍珠熠熠闪光。学生多读、多记、多说,对他们的语言发展大有好处。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积累。]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 2、 交流: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1)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 (3)现在,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员,你该怎样向全国观众播送长江险情呢?指名再读(先跟观众打招呼)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理解、鉴赏。这儿,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3、 引读: (1)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读准:日夜兼程 (2)你能想象一下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的情景吗?先说给同桌听听,再说给大家听 (3)指导读:子弟兵为了战胜洪水,保卫长江,他们日夜兼程,让我们读出子弟兵迎战洪水的英雄气概。(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大江保卫战) (4)过渡: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请大家读读2—5自然段,看看文中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 学生读课文,概括: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 让我们先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象) 看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具体、形象、可感的录像,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九江大堤。学生思维被激活了,话匣子打开了。] 2、 是呀,子弟兵为了抗洪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 (1) 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下 (2) 与小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他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合作意识。] (3) 全班交流 [通过班内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目的。]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从“穿梭”“奔跑”“全然不顾”等词中,你又能体会出些什么?(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引读: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先谈感受,再读课文,释放情感,符合“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的语文学科个性] *四百多名官兵问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加点)从这儿可看出什么? 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 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乐观的子弟兵呀!让我们一起高喊…… 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 这场激烈地战斗就叫“鏖战”(出示、读准) 3、 学到这儿,我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读读这句话联系上文,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 指名回答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就是讲的“暴雨,大暴雨……撕咬着千里江堤”(引导学生回到上文齐读)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子弟兵们为了保住大堤,流汗流血,不顾个人的安危。(齐读句子) 4、刚才我们领略了九江赛城湖大堤上动人的一幕,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吧!(齐读) 4、 此时此刻,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子弟兵,想说些什么? 面对肆虐的洪水,又想说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写后交流) 5、 最后再让我们回到那首动听的歌(播放《为了谁》)一起跟着唱起来。 教学点评 语文学习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形象性,学语文重在感受、体验,在读书中感受、体会、接受熏陶、感染。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功能充分发挥,他们自行读文、自主感悟、自由讨论,适合了学生的差异性,发挥了学生相互启发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在精神上得到不同的满足。 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评价同学的发言、朗读,评价教师的讲解、答复,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也有利与从评价中了解学生。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普降暴雨、大暴雨,长江水位猛涨,洪水泛滥,长江沿岸许多地方的堤岸发生险情。有些地方洪水冲垮堤岸,将堤内的房屋冲毁,树木冲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紧张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奔赴灾区,和当地的群众一起,投入到抢险救灾的“战斗”中。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课文《大江保卫战》向我们介绍了当时的有关情况。 文章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的歌颂了战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现了子弟兵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文章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98年夏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长江保卫战。 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官兵奋勇向前,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赞扬人民子弟兵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段落欣赏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入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欣赏】 九江赛城湖大堤的抢险救灾真实惊心动魄!子弟兵奋勇向前,谱写了一曲豪迈的英雄赞歌。第一句交代什么时候发生了怎样的险情。“凌晨两点”,黎明还未来临呢!此时,大堤发生塌陷,是何等危险!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是解放军战士挺身而出,担负起保卫大堤的重任。随着之队长的一声令下,战士们投入到抢险护堤的战斗中。你看,他们肩上是沉重的沙包,脚下是泥水,还夹杂着嶙峋的片石,但战士们并没有将这些困难放在心上,他们来回穿梭,有的甚至为了跑快而赤脚,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甘于奉献、不怕艰难呢?是心中的信念——保住大堤!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正因为如此,战士们才会不顾被片石割破脚趾,才会不顾狂风暴雨的袭击,才会不顾巨浪的威胁。 这则对联可谓是对官兵们抢险救灾情景的俄高度概括。上联主要从听觉的角度反映环境的恶劣,下联主要写官兵们的付出,言简而意赅。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欣赏】 这部分虽然写得较为概括,但把子弟兵对人民群众的一片赤诚表现得感人至深。第一句连用三个“飞向”的句式,构成排比,向我们展示出战士们奋勇救人的英姿。洪水袭来,水流湍急,在树梢、在房顶、在电杆上,随处可见等待救援的群众。漩涡出没,水情危急,但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战士们与汹涌的急流展开了搏斗,驾驶小舟劈波斩浪,把希望送到每个需要救援的群众身上。这样的队伍,怎能不使群众感到安全有了保障呢?难怪在他们眼里,军人就是大救星了。这大救星三个字中包含了人民群众的感动和对子弟兵们的无比感激!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用典型事例表现文章主旨 读了《大江保卫战》,什么地方最令我们感动呢?课文中描写色九江赛城湖大堤抢险的场景和黄晓文连长的感人事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开头给我们交代了大江保卫战的背景,营造出形势万分危急的氛围,点明一场大江保卫战正在打响!读了这一部分,我们期待着下文会介绍些什么呢?一定是这场保卫战是如何打响的,这个过程中发生了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 事实上,文章接下来就向我们重点介绍了九江赛城湖抢险的情况。四百多名官兵在狂风暴雨之中,在滔滔巨浪面前为了保住大堤,他们呐喊着,在泥水里来回穿梭。为了抢速度,有的脱掉了累赘的鞋子,赤脚飞奔,即使脚被片石割破也全然不顾。为了保住大堤,他们还跳进了水中,以生命之躯组成了人墙以阻挡肆虐的洪水……这部分内容虽然没有具体写哪一位官兵,但是这一部分的描述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群体,一支队伍的战斗精神和他们心中的信念,感受到他们为了人民誓保大堤的情怀。我们可以发现这部分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全文的主旨是很切近的,像这样能够充分体现文章主旨的事例,我们称之为典型事例。文章第2自然段是通过解放军群体的事迹来作为典型事例,而文章第4自然段则是通过这个群体中的一员的事迹来作为典型事例,让读者对抢险救灾中的官兵们的英雄气概有了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从黄晓文的一系列动作中,反映出官兵们钢铁般的意志,使读者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典型事例在文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其具体而翔实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使读者在感动的同时领悟到文章的主旨。 那么,我们在习作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去选择最能表现主旨的材料;其次,在习作过程中要对这些材料进行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本文是一篇通讯报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交代得很清楚,所选的事例典型而突出,富有时代气息。你能从最近的报纸上也找到一篇内容较翔实的通讯报道吗? 2、请注意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部分——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像这样句式相似的三个几三个以上的句子是排比句,你能从文章中再找两个例子吗?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文章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的歌颂了战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现了子弟兵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文章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98年夏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长江保卫战。 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官兵奋勇向前,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赞扬人民子弟兵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则对联可谓是对官兵们抢险救灾情景的俄高度概括。上联主要从听觉的角度反映环境的恶劣,下联主要写官兵们的付出,言简而意赅。 A、大堤抢险 B、铁汉本色 C、勇救群众2023-07-23 07:30:341
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生活中的五个常见物理问题
1、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2、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炳都是木头或塑料——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 3、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因为机翼受到向上的升力。飞机飞行时机翼周围空气的流线分布是指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的流线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线疏,流速小。由伯努利方程可知,机翼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方向的升力。 4、灯丝用钨丝——钨丝的熔点高,高温下不易熔化。 5、先看到闪电,后看到雷:光在地球上比声音在地球上的传播速度快的多。2023-07-23 07:29:431
求一些悲歌
路绮欧的歌都不错。你可以去听听看。2023-07-23 07:29:4111
物理问题
碰撞过程中物体往往会发生形变,还会发热、发声。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碰撞过程中会有动能损失,即动能不守恒,动量守恒,碰后两物体分离,这类碰撞称为非弹性碰撞(inelastic collision)。碰撞后物体结合在一起,动能损失最大,这种碰撞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因动能损失最大,所以运动过程中肯定会有能量损失啊,符合动能守恒定律,然后列一个能量守恒定律,即可求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2023-07-23 07:29:363
形容马的成语
开足马力 走马到任 〖解释〗指新委官员急速到任。后亦泛指接任新职。同“走马上任”。 倚马千言 〖解释〗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衣马轻肥 〖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系马埋轮 〖解释〗指敌人进攻时,系住马,埋车轮于地,以示固守不退。 素丝良马 〖解释〗以之为礼遇贤士之辞。 司马牛之叹 〖解释〗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射人先射马 〖解释〗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解释〗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解释〗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 戎马倥偬 〖解释〗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人语马嘶 〖解释〗人叫喊,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 犬马之恋 〖解释〗比喻臣子眷恋君上。 裘马声色 〖解释〗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谓贪图享受,生活糜烂。 求马于唐市 〖解释〗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秋高马肥 〖解释〗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骑曹不记马 〖解释〗指有名士习气,不理事务。 驽马恋栈 〖解释〗驽马:劣马,跑不快的马;栈:指马棚。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牛头不对马面 〖解释〗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拿下马来 〖解释〗比喻将人制服。 盲人骑瞎马 〖解释〗瞎子骑着瞎马。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马上得天下 〖解释〗喻指武功建国。 马毛猬磔 〖解释〗猬,同“猬”。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驴头不对马嘴 〖解释〗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解释〗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厉兵粟马 〖解释〗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襟裾马牛 〖解释〗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 风马云车 〖解释〗指神灵的车马。 风马牛 〖解释〗风:放逸,走失。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不接 〖解释〗犹言风马牛不相及。 东风射马耳 〖解释〗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单枪独马 〖解释〗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窗间过马 〖解释〗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车马填门 〖解释〗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同“车马盈门”。 车马骈阗 〖解释〗车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热闹。 车马辐辏 〖解释〗辐辏:形容人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车毂上一样。指车马集聚拥挤。 车怠马烦 〖解释〗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怠:通“殆”。同“车殆马烦”。 策马飞舆 〖解释〗指驾马车疾行。 跃马弯弓 〖释义〗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 【出处】《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解释】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示例】【故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解释】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示例】但是“~”,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 班马文章 〖解释〗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解释〗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 〖解释〗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风牛马不相及 〖解释〗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止戈散马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枕戈汗马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招军买马 犹招兵买马。 跃马扬鞭 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 饮马投钱 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饮马长江 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谓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以毛相马 根据毛色判断马的优劣。比喻从表面上看问题,其所得认识往往与实际不符。 一马一鞍 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以鹿为马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以渴服马 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 燕昭好马 燕昭王喜爱骏马。后作求贤之典。 悬车束马 形容险阻。 悬兵束马 见“悬车束马”。 选兵秣马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朽索驭马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形容倾覆的危险十分严重。多含戒惧之意。亦作“腐索御马。” 休牛散马 见“休牛归马”。 休牛归马 亦作“休牛散马”。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效犬马力 效劳的谦词。意思是效犬马之劳。 鲜衣怒马 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 鲜衣良马 见“鲜衣怒马”。 鲜车健马 见“鲜车怒马”。 瞎马临池 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下马冯妇 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洗兵牧马 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乌焉成马 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乌头马角 同“乌白马角”。 乌头白,马生角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五花杀马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文君司马 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与之结为夫妇。卓王孙不认这门亲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个酒馆,文君当炉卖酒,相如穿着犊鼻裤与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孙感到耻辱,才被迫认亲。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人用 铜围铁马 比喻坚固的阵势。 铁马金戈 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天粟马角 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司马昭之心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驷马仰秣 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驷马轩车 见“驷马高车”。 驷马莫追 见“驷马难追”。 驷马高门 《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驷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驷马高盖 见“驷马高车”。 司马称好 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后因以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 驷马不追 见“驷马难追”。 束马县车 见“束马悬车”。 束兵秣马 犹厉兵秣马。 识途老马 认识路的老马。比喻对某种事物熟悉有经验的人。 识涂老马 见“识途老马”。 失马塞翁 比喻因祸得福的人。 食马留肝 《史记·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又《汉书。儒林传·辕固》:“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于上前……于是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 神龙马壮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善马熟人 良马与武艺精熟的勇士。 杀马毁车 《后汉书·周燮传》:“扞冯良呴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后以“杀马毁车”喻弃官归隐。 散马休牛 《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塞翁之马 塞马。 塞翁得马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软裘快马 轻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马,喻生活豪奢。 戎马生涯 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 戎马生郊 《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意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后以“戎马生郊”指战乱不断。 戎马劻勷 谓战乱不宁。 戎马仓皇 谓战事紧急而忙于应付。 人荒马乱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人喊马嘶 人在呐喊,马在嘶叫。 雀马鱼龙 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权移马鹿 语本秦赵高指鹿为马事。谓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犬马之年 犹犬马齿。 犬马之决 谓臣僚的果敢决断。 犬马之疾 谦称自己的疾病。 犬马之诚 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犬马恋主 喻臣下眷怀君上。 求马于唐肆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裘马清狂 指生活富裕,放逸不羁。 裘马轻狂 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青丝白马 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 青衫司马 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敲牛宰马 谓宰杀牲畜。 千兵万马 犹千军万马。 骑马寻马 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匹马一麾 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匹马单枪 见“匹马单枪”。 跑马观花 语本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用“跑马观花”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 拍马溜须 比喻谄媚奉承。 驽马十舍 见“驽马十驾”。 牛童马走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牛溲马渤 见“牛溲马勃”。 牛马襟裾 犹言衣冠禽兽。 牛高马大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泥车瓦马 见“泥车瓦狗”。 买马招军 犹言招兵买马。 买马招兵 见“买马招军”。 马足龙沙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马足车尘 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马壮人强 犹言人强马壮。 马中关五 犹言鲁鱼亥豕。 马咽车阗 形容车马繁多,非常热闹。 马水车龙 犹言车水马龙。 马首欲东 谓东归;返回。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 马如游鱼 同“马如游龙”。 马如流水 形容人马熙攘。 马入华山 《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马去马归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后因以“马去马归”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马毛猬磔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枚速马工 工:工巧;速:速度快。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 马革盛尸 见“马革裹尸”。 马腹逃鞭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马翻人仰 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马耳春风 见“马耳东风”。 马到功成 见“马到成功”。 马齿徒长 见“马齿徒增”。 马迟枚疾 见“马工枚速”。 马尘不及 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马浡牛溲 见“马勃牛溲”。 驴年马月 不可知的年月。 驴唇马觜 胡扯,瞎说。 龙神马壮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临崖勒马 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②比喻运用笔墨,当意境入近高潮时,突然煞住笔锋。亦作“悬崖勒马”、“勒马悬崖”。 立马万言 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砺戈秣马 磨戈喂马。比喻作好战斗准备。 历兵粟马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励兵秣马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历兵秣马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尻舆神马 同“尻轮神马”。 裾马襟牛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金马玉堂 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 讳树数马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汉 毁车杀马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呼牛作马 见“呼牛呼马”。 横枪跃马 犹言横戈跃马。 横戈盘马 犹横戈跃马。 横刀跃马 犹言横戈跃马。 汗马之劳 ①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②指用马运输的劳累。 汗马之功 谓战功。 光车骏马 装饰华丽的车马。 谷马砺兵 犹言秣马厉兵。 狗马声色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高头大马 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膏车秣马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风吹马耳 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风车云马 见“风车雨马”。 风车雨马 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飞鹰走马 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放马华阳 谓不再用兵。 二童一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斗鸡走马 斗鸡赛马。古代的赌博游戏。 东风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得马失马 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得马生灾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 得马折足 见“得马生灾”。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代马望北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大马金刀 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吹牛拍马 吹嘘奉承。 驰马试剑 跑马舞剑。指讲习武事。驰:快跑。 持戈试马 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车尘马迹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2023-07-23 07:2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