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代表了什么意思,代表了什么含义

2023-07-23 19:05:10
TAG: 含义
Ntou123

这句诗的意思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诗人面对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表达了孤独落寞,及思乡之情。

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登高》,全诗原文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话文释义: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gitcloud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意思是:万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含义:“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诗人面对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表达了孤独落寞,及思乡之情。

出处:《登高》,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话译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赏析: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作者简介:杜甫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西柚不是西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代表了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这里用了悲秋说明是很悲伤的了,还用了万里,显得更加凄怆不已。经常独在异乡漂泊,真的让人非常难受。

独自登上高台而且还是带着伤病,真的是把场面写得非常惆怅伤感。秋天本来就是多愁善感的季节,如果还是一个人带病呆着,真的感觉很寂寞无奈。


【全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出自】:唐代·杜甫《登高》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注释】: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猿啸哀:猿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赏析】: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副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若从字面义来理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诗人不应是孤独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与下一句“独登台”产生矛盾。实则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知。从一般用法来说,“作”连接抽象的事物,如作难、作废、作别,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工、做衣服。

“客”本是实际能感知到的具体事物,一般指“人”,诗人在这里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惑,细细想来,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故不用“做”,而用“作”。

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至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我的感悟】:

作者已经五六十岁了,经历了半生的漂泊生涯,身体也开始衰老,登高的时候望着这秋天萧瑟的风景,想着自己的一生,觉得非常的悲痛。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是意气风发的,但是年龄大了,回望自己人生的时候可能也会像作者一样感到无尽的忧愁。

虽然我们没有像作者一样经历战乱流离失所,但是我们也是身在他乡,为了家庭努力奋斗的人。每当夜幕降临,看着万家灯火,也想念自己的家乡,也想要跟家人团圆。但是我们能做的只有每天兢兢业业,不忘初心。积极向前就是人生最好的生活态度!

mlhxueli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意思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诗人面对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表达了孤独落寞,及思乡之情。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原文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析: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旧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杜甫的悲:

这首古诗是杜甫流传最广的七律诗作之一,全文透着浓浓的悲情。尤其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唐诗蕴含着多达八重悲苦,更是长久以来人们探讨千古诗圣人生悲苦命运的经典代表诗句。56岁的杜甫为何能够写出如此伤感的唐诗作品?这要从他的人生经历开始说起。早年间的杜甫也曾经是意气风发,漫游泰山曾经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心怀豪迈的诗句。他已经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但是都没有能够成功。天宝六年,杜甫再一次参加科考,但是在李林甫的阴谋之下,科考竟然造成了无一人及第的局面。

所以在一次又一次的科考当中,杜甫一次又一次地遭遇挫折,生活上也逐渐开始捉襟见肘。“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是他当时生活境况的真实写照。为了生存,杜甫也曾经出入那些豪门大宅,祈求能够得到他们的引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就是反映的这一段日子的生活。但很可惜也没能给杜甫带来什么出路。唐玄宗天宝年间,杜甫在长安城困守了将近十年,一直郁郁不得志。安史之乱的时候,他和全家一起流落鄜州,“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生活很是凄惨。

随后唐玄宗西逃,唐肃宗继位。杜甫想要表达忠君之心,把家小安置在鄜州之后,只身前往凤翔投奔肃宗,不料途中被叛军所俘,被押解到长安,囚禁长达一年之久。也就是在此时,写出了著名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第二年投奔唐肃宗,被授予左拾遗,但是因为直言上谏,被放还鄜州。收复长安之后,杜甫回到京城依然担任左拾遗。但是这和他心中的致君尧舜上的理想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两年之后弃官入蜀,盖起了杜甫草堂,过上了一段比较安稳的日子。

但是好景不长。宝应元年,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发动叛乱,杜甫又流亡到梓州。不过两年以后,剑南节度使严武邀请杜甫进入幕府,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杜甫也写出了很多诗歌,感谢严武的帮助。但是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比杜甫要年轻许多的严武却突然暴病去世,给杜甫的人生带来了非常沉痛的打击。失去了依靠,只好东下流落夔州。这首著名的《登高》就是杜甫晚年在夔州所写。

写这首古诗的时候,他已经56岁,垂垂老矣。由于诗人已经饱经风霜,颠沛流离,历经战乱,加上与他患难与共的李白严武、房琯等人相继去世,更让他心中充满悲怆之感。所以在这个落寞的秋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才让他如此的感慨写出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样字字悲苦的诗句。

ardim

这句诗的意思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诗人面对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表达了孤独落寞,及思乡之情。

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登高》,全诗原文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话文释义: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人类地板流精华

"万里悲秋常作客"是对诗人一生的写照,因为经常漂泊寄人篱下,所以存有作客之忧愁,而正因此时常令诗人悲从中来。诗人的境遇令人同情,感怀身世黯然泪下。写登高所见所感。写由漂泊困顿和世道艰难交织而来的迟暮之悲,虽为一时登临所起,却是写尽一生悲哀,浓郁的感伤气氛,高度凝炼地概括了意境,因而作客具有被逼无奈而被迫寄居在别处之意,本身感觉低人一等,而做客则是访问别人,自己被别人敬当客人之意.两者完全是不一样的状况.

CarieVinne

八层意思分析如下(啄字啄句):

1、万里:指地理长度,说明其远。

2、悲秋:在特殊季节里人的悲凉情绪,秋在古诗里经常使用,代表正是”悲“,同时也在交待时间。

3、常:表示频率多或者时间长久。

4、作客:“客”用现代话讲就是流浪,作客就是成为流浪汉。常作客就是常年流浪,当很久的流浪汉,很悲惨。

5、百年:表示时间的长短,换个现代常用的,也可以用”一生“,表示时间长,长年。

6、百年:同时还暗示了作者年纪大,老了。

7、多病:身体不好,多有苦痛。

8、独登台:台为高处,独登台说明没有亲朋好友。秋日登高是一种习俗,

wpBeta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若从字面义来理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诗人不应是孤独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与下一句“独登台”产生矛盾。实则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知。从一般用法来说,“作”连接抽象的事物,如作难、作废、作别,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工、做衣服。“客”本是实际能感知到的具体事物,一般指“人”,诗人在这里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惑,细细想来,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故不用“做”,而用“作”。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

北有云溪

代表了诗人颠沛流离的人生旅程,形单影只孤独困苦,心情不愉悦苦闷,常常生病,但不改一贯主张。

凡尘

杜甫登高第三句教案设计

再也不做站长了

指什么意思。

杜工部是指哪位诗人

杜工部是指杜甫,杜甫曾担任工部校检郎的官职,因此被世人称为“杜工部”。杜甫曾居住于长安城南的少陵附近,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世称杜少陵。杜甫还有别称叫做杜拾遗、杜草堂、诗史、杜子美、诗圣。另外还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舟中长逝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
2023-07-23 06:30:021

杜甫为啥叫杜工部

原因是曾担任工部校检郎的官职。杜甫因曾担任工部校检郎的官职,因此被世人称为“杜工部”。杜甫曾居住于长安城南的少陵附近,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世称杜少陵。杜甫还有别称叫做杜拾遗、杜草堂、诗史、杜子美、诗圣。杜甫普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故称“杜草堂”。杜甫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2023-07-23 06:30:191

杜甫为什么叫杜工部?

问题一:杜甫杜工部是什么意思 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杜甫曾在剑南节度府任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称他为“杜工部”。 问题二:杜甫为什么被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 因为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杜甫做过的最高官职是工部侍郎 杜工部 指的是他的官职少陵本为地名,在西安市南长安县。那里原是古代杜伯国的旧地,汉宣帝死后葬在那里,其墓因此而称 杜陵,宣帝许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 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远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们也就称他为 杜少陵了。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杜草堂”。 问题三:为什么杜甫称为杜工部,刘备称为刘皇叔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 刘备,他是中山靖王之后,和当时的皇帝一个姓.汉献帝刘恒便尊称他刘皇叔。 问题四:杜甫字子美世称诗圣又称杜工部他的诗被成为什么 诗史,因为他写的诗大多数都是记录每朝代发生的大事,比如《春望》 问题五: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以什么来称呼? 称杜甫是称官名(尚书工部),称左光斗是称谥触(左光斗死后被追封太子少保,谥号为忠毅),称陆游是称其自称(陆游自称放翁)。 问题六:杜甫被尊称为什么 诗圣无误
2023-07-23 06:30:251

杜甫杜工部是什么意思

  1、杜甫杜工部的意思是:杜甫的写的《杜工部集》诗文集,因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而得名。现存诗1400余首,文30余篇。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2、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5、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023-07-23 06:30:331

杜甫为什么叫杜工部和杜少陵

后人称的。1、杜工部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因此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杜少陵 杜甫曾居于京兆(长安)杜陵,杜陵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潏、浐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命名杜陵,杜陵东南十余里有小陵,是汉宣帝许后之陵,因规模比宣帝的杜陵小,故名少陵,杜甫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号“少陵野老”,因此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少陵”。杜甫(公元712年~770年)中国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
2023-07-23 06:30:391

杜甫为啥叫杜工部

因为杜甫曾担任工部校检郎的官职。根据查询古诗文网得知,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公布员外郎,故称杜公部。祠堂也由此得名。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023-07-23 06:30:461

白乐天指什么?杜工部指什么放陆放翁指什么讯翁指什么?

白乐天,杜工部,放陆放翁,讯翁,指代的如下:1、白乐天指的是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2、杜工部指的是杜甫,唐朝大诗人、诗圣杜甫在古代被称为杜工部,杜甫的诗文集也叫作《杜工部集》。3、陆放翁指的是陆游,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2023-07-23 06:30:541

被称为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的是唐代诗人

被称为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的,是唐代诗人杜甫。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后世影响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2023-07-23 06:31:021

杜甫为什么叫杜工部和杜少陵?

杜甫曾担任工部校检郎的官职,因此被世人称为“杜工部”;杜甫曾居住于长安城南的少陵附近,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世称杜少陵。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主要成就: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2023-07-23 06:31:421

杜甫为什么叫杜工部

  杜甫曾担任工部校检郎的官职,因此被世人称为“杜工部”。杜甫曾居住于长安城南的少陵附近,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世称杜少陵。杜甫还有别称叫做杜拾遗、杜草堂、诗史、杜子美、诗圣。   称号由来   因为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故称“杜草堂”。杜甫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字子美,因而被称为杜子美。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2023-07-23 06:31:561

《重修杜工部草堂》全文翻译是怎么样的?

重修杜工部草堂,全文翻译如下:成都草堂,是唐代杜甫旧时居住的地方。草堂多次废弃,总是重新修建草堂的人,是看重杜甫的为人。今日重修草堂的举动,是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议的。已经修建完毕,成都府的同知吴君廷提出用书信和图嘱托我写文章记录这件事。那挺直而起的,靠近官道的是门。门后是祠堂,祠堂后是书院。引水成为溪流,水上有桥,(人们)凭借它往来。在前门,题名为“浣花深处”。从这里进去,就是草堂。草堂的左右两边,各是屋室,缠绕四周的是围墙。东边是池塘,将桥下的水引入池塘中,水菱、莲花互相交错而生,鱼儿、飞鸟互相嬉戏玩乐。著名的花卉,当季的果树,在围墙内纷纷种着。(重修者)(在)墙外将桤树、柳树种上,仿照杜甫(居住时)的旧貌。从弘治庚申年的春天开始,在这一年的秋天修建完毕,钱财没有用多少但是功劳很大,民众不受劳苦但事情做成功了。世人称赞杜甫,多把他作为诗人。我认为诗道从杜甫开始达到顶峰,杜甫被人们敬重,不仅仅因为诗。唐代善作文章的文人有千百人,但在后世被祭祀的,仅能用手指数出。杜甫的草堂,人人皆知,难道仅仅因为他的诗吗?蜀地从先秦到现在,几千年间,被大家祭祀的才几人。像秦朝的李冰,汉朝的文翁、孔明,都因为功德而美名流传。但是杜甫只是作为羁旅困穷的人,(便能)和他们美名并列,实在不仅仅是凭借他的诗啊。杜甫的为人,忠孝、友善、忠诚、诚信,具备高尚的节操,读他的诗,根据他朴实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事态度,一一可知。为其作墓志铭的人,不过称他为文先生罢了。唉!这怎么能足够了解杜甫呢?杜甫不被当世人所了解,却被后世人所了解,一世很短,百世很长,杜甫的美名像草堂,即使和天地一起存在也是可以的。现在众公卿的行为,是在尊重贤人,激励世俗,这对风俗教化来说怎么能称之为小小的弥补呢!
2023-07-23 06:32:083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大中五年(851),李商隐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为节度判官;冬,奉命赴成都(西川)推狱。这首诗当作于次年春事毕离去之时。有的学者强调,它不是拟杜之作,因为诗题无“拟”字,杜甫也没有作过 《蜀中离席》;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拟杜的 (尽管没有“拟”字),商隐诗集中有例可据(如《韩翃舍人即事》);有的学者则指出这是代杜甫来写杜甫时事。我认为,这些说法都还不很全面,不很透辟。统观诗的命题、叙事与立意,可以说它属于“比”体: 以杜甫时事比作者时事,以杜甫比作者自己,以杜甫之遭际情怀比作者自己的遭际情怀;两个时期(前后相去一个世纪),两位诗人,是合二而一的。有了这个基本出发点,全诗乃可通解而无滞碍之处。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人生在世,离别本是常事;但是当战乱纷繁、安危莫测之际,即使是暂时的分手也使人惋惜。用反诘句提起,从一般的生活经验归结到当前的情景,点出“离席”。这一联除了前人已经指出的大开大合,起得矫健有力的特点外,还应进一步体会其中深沉郁结的感情。杜甫飘泊西南,辗转成都、梓州、阆州等地,曾发出过多少世路艰难的悲慨。如《九日》: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商隐此时也正往来于成都与梓州之间。相同的时势,相同的处境地位(杜是节度参谋,有一个“检校工部员外郎”的虚衔;李是节度判官,有一个“检校工部郎中” 的虚衔),相同的心绪(满腔的政治热情无人理会),“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使得相距一百年的两位诗人互为“知音”,融为一体了,使得“世路干戈惜暂分”的人生经验与叹息的历史感和现实感更深沉更厚重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雪岭,即雪山,在今四川北部平武、松潘之间,是唐与吐蕃大体的分界。松州,唐代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松潘。殿前军,本指皇帝的禁卫军(神策军),这里指为了增加给养而隶属神策军的地方驻防部队。两句诗高度概括了唐王朝的内忧外患和杜甫及作者亲历亲闻的战乱,是“世路干戈”的具体而形象的印证。杜甫流寓蜀中时,吐蕃、党项连年入侵, *** 穷于应付。《旧唐书·吐蕃传》:“宝应二年(763)三月,遣李之芳、崔伦使于吐蕃,至其境而留之。”第二年李之芳才被放归。宝应元年七月,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及,杜甫避难走梓州。一百年后的李商隐,其所经历竟相似于这位前辈诗人。大中四年(850),党项为边患,发诸道兵进讨,连年无功。大中五年。蓬、果二州 (今四川南充地区) 民起义,“寇掠”三川,朝廷遣京兆少尹刘潼往果州招谕,次年始平息。前后对照,悲剧的重演使人感到是时光的凝滞,相同的体验使人听到相同的喟叹。试再进一步寻绎。杜甫诗云:“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官军未通蜀,吾道亮如何?”(《征夫》)商隐诗云:“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夜饮》) “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都是把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遭际,在“世路干戈” 的背景中打成一片;而商隐在本诗中又把杜甫和自己的生活与感情融为一体。这就是“雪岭”一联极其凝炼而又丰富的内涵。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上句的“醉客”、“醒客”,不能过于拘泥,界线分得太清。如果象有些解释那样,醉客是浑浑噩噩的送行者,醒客是作者自己,如果此句真是具有“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渔父》)的寓意,那么开头何必说“惜暂分”呢?全诗的意脉岂不都支离混沌了。其实,在饯行的筵席上,醉客不见得头脑昏昏,醒客也不一定一直清醒。或者同一个人,也可能时而大醉,时而清醒。甚至除了醉客延请醒客而外,还有自以为尚醒者延请人以为已醉者的情景。总之,他们都是明白人,都是充满了忧患意识的人;所谓醉和醒,是他们的内心矛盾冲突的形象化的描写。作者在《夜饮》 中说:“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写的也是一种醉与醒都无法摆脱的痛苦。下句的“晴云”、“雨云”,既是实景,又是象喻。送者和行者在饯别之际自然都关心天气。天气是欲晴欲雨,变化难定。那末时局呢?心绪呢?它们已经由“晴云杂雨云”表现出来了。这两句诗的造句艺术也有其特点。商隐有 《当句有对》 七律一首,“当句对”包括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复叠”(指复辞与叠字)一节所概括的“复辞”一格,如“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乾”。其他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堂西畔桂堂东”(《无题》),“宋玉无愁亦自愁” (《楚吟》)等等。本诗两句的格律节奏是: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客、云二字在相同的位置重叠,造成音韵节律的回环振荡,抒情的一唱三叹。它是顿挫的,但不涩滞;它是流走的,但不滑易。这种句法也是商隐着意学习杜甫并有所发展的。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潦倒不堪时,曾与卓文君临邛(今四川邛崃)卖酒,“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后与文君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史记》卷一一七)。这两句诗用典不拘泥于史实的细节,只取前代大文豪的沉沦来重申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义蕴。所以不当理解为单承上联“醉客”而发,更非讥刺之笔。这是古人常用的表达悲慨的手法。它是包涵了前辈和今贤(座中醉客与醒客) 的共同悲愤的。杜甫诗云:“蜀酒禁愁得,无钱何处赊。”(《草堂即事》) “狂歌遇形胜,得醉即为家。”辞异而意同。至于说到文君当垆,不见得一提到美人,意思就浅了,要看全篇的意思如何,感情如何。辛弃疾〔水龙吟〕结语云:“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借翠袖红巾,写出一股豪气,一种悲凉。比起辛词来,李诗豪气虽然不足,悲凉仍可感人,与全篇的情调是和谐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 《蔡宽夫诗话》 云:“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认为“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等句,“虽老杜无以过也”。我认为这首诗的特点,不单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学杜或拟杜,而在于用一个别出心裁的题目作为出发点,写出了相隔一百年的两个时期两位诗人的众多的惊人的相似乃至相同之处,能以其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感动人心弦,促人反思。而其表达方式与艺术魅力又足以使读者去追踪这个未曾明言的题旨。
2023-07-23 06:32:221

杜甫的杜工部是什么官(杜甫的工部是多大的官)

1、杜甫杜工部是什么职位。 2、杜甫的工部是什么职务。 3、杜甫的工部是多大的官。 4、杜甫也被称为杜工部工部是杜甫的。1.杜甫杜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2.杜甫曾在剑南节度府任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3.所以称他为“杜工部”。 4.杜甫文名传天下,诗篇诵千古,但是在当时的官场中却颇为不得志。 5.杜甫在50多岁“知天命”之年,才在好友剑南道节度大使严武的推荐下,获得朝廷授予的“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 6.随后,杜甫带着家眷离开借以栖身的成都草堂,漂泊江湖,最终赍志以殁。
2023-07-23 06:32:281

杜工部是什么意思

杜工部的意思是: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
2023-07-23 06:32:371

“杜工部”什么意思?

即杜甫,杜甫曾做过工部员外郎的官职,故称之为杜工部。(古人有称呼官职的习惯,如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呼为柳屯田。)
2023-07-23 06:32:491

杜甫,杜工部,古代工部是什么职务?大约几品,是怎样的呢?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是唐朝最负盛名的现实主义大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与同时期号称“诗仙”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一道将中国古代诗歌推上了辉煌的顶峰,二人合称“李杜”,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杜甫文名传天下,诗篇诵千古,但是在当时的官场中却颇为不得志。杜甫在50多岁“知天命”之年,才在好友剑南道节度大使严武的推荐下,获得朝廷授予的“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随后,杜甫带着家眷离开借以栖身的成都草堂,漂泊江湖,最终赍志以殁。那么,杜甫的这个“检校工部员外郎”到底是个什么职务?官居几品呢?唐朝的官方典籍《大唐六典》给出了翔实的解释。据《大唐六典》之《尚书工部》记载: 工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尚书、侍郎,“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 其属官有工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工部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城池土木之工役程式,为尚书、侍郎之贰。” 所谓“检校”,是指获得官衔,并不在朝堂具体办事的意思。由此可见,“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一个从六品上的闲散官职。唐朝的职事官分为流内、流外两种。流内之官凡九品,九品各有正、从,自四品以下,又有上、下之分,总共三十等。在唐朝,从六品官员的年薪是禄米90石,外加每月支给杂用铜钱5300文。通过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杜甫的这个“检校工部员外郎”只是一个中等偏下的官职,同期一个中等县份的县令品秩是正七品上,他仅仅比县令高了两个等级。杜甫的这个职位,套用现在的职级,在国家机关,大概相当于国务院某部委里面的副司局级调研员;在地方政府,大致相当于地级市副厅级非领导职务。
2023-07-23 06:32:571

“杜工部”是谁﹖

就是杜甫啊。因为生前做过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其为杜工部杜甫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
2023-07-23 06:33:222

杜工部指的是谁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小李杜”为李商隐和杜牧)。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平江小田村杜甫墓是唐代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长眠之地公元768年(唐大历三年)冬,携妻儿乘船离川至岳阳。次年春舟居潭州(今长沙)。770年(唐大历五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举兵为乱。为避战火,杜甫半夜溯湘江往郴州投靠就舅父崔伟。船至耒阳方田驿,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耒阳县令闻之送予牛肉白酒。杜甫掉转船头返长沙居江阁。暮秋思归故里,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复发,费资用尽,只得溯汨罗江往昌江县(今平江)投友求医。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葬于小田天井湖。其子宗武、孙嗣业留下守墓,杜氏自此繁衍,一脉相传。
2023-07-23 06:33:321

杜甫被人称为什么,被后人称为什么

滚动新闻滚动播出滚动发展
2023-07-23 06:33:5610

却似西川杜工部中的却似什么意思?

我就好像是杜甫,而李琪就好像是海棠,虽然海棠万种风情,十分美丽,但杜甫的诗句里却没有一个字提到它。出自东坡四年黄州住, 何事无言及李淇。 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苏轼运用了一个典故,就是杜甫不写海棠的故事。杜甫一生写诗约有3000首,流传下来的也有1400余首,其中不乏一些田园风景诗。关于杜甫为什么不写海棠,《古今诗话》中有一种猜测。《古今诗话》有注:“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杜甫因为避讳母亲的名讳不写海棠,这也是极有可能的吧。故事在黄州的一次送行宴中,有一个歌女向苏轼讨诗。这个歌女名叫李琪,天生丽质,之前已经向苏轼讨了几次诗,都没能成功。这一次,李琪又走上前去,请求苏轼在她的披肩上作诗。苏轼听罢她的请求,立刻让她前去研墨,然后大手一挥,在她的披肩上写下了两句诗:东坡四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说我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四年,怎么没有给李琪写过事呢?奇怪!但写完这两句诗,苏东坡就继续和朋友们聊起了天,一时之间似乎没有继续写下去的意思。这两句诗写得十分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看起来没有达到苏轼该有的水准。李琪等了许久,不禁再次央求苏东坡把诗句写完。于是苏东坡又提起了笔,将剩下两句诗一气呵成地写完: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言诗。这两句一写完,宾客们纷纷拍手称奇!它轻盈又自然地恭维了李琪,巧妙的一个典故,就使这个好命的歌女,在黄州名声大噪,甚至流传千古。
2023-07-23 06:34:221

杜甫的别号是什么

问题一:杜甫别号是什么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问题二:杜甫,字子美,别号是什么 别号【杜少陵、杜工部】 本 名杜甫别 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字 号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时间公元712年去世时间公元770年主要作品《杜工部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主要成就创作现实主义诗歌;世界文化名人尊 称诗圣外文名Du Fu,Tu Fu信 仰道教祖 籍湖北襄阳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问题三:杜甫,字什么,别号是什么,什么朝伟大的什么诗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别 称:杜少陵、杜工部等 主要作品 《杜工部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 尊 称 诗圣 问题四:杜甫别号 杜甫(721~770),字子美,别号少陵,唐朝伟大的诗人, 问题五:杜甫和陆游的别号和代表作是什么 杜甫 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早年漫游各地,后居长安多年。安史之乱中逃离长安,寓居成都,建草堂。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诗作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显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登高》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 陆游(1125.11-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T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 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著名诗篇 问题六:杜甫的名、字、号。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由盛唐到中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2023-07-23 06:34:311

杜甫曾被哪位好友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廊,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

严武·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2023-07-23 06:34:411

关于杜甫的资料

杜甫712年至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义人成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诗约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师已经闪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受宠推
2023-07-23 06:34:5412

杜甫简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2023-07-23 06:35:424

杜甫的师傅是谁?

屈原或者说楚辞
2023-07-23 06:36:007

称官名 杜甫称

杜甫曾在剑南节度府任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称他为“杜工部”。望采纳!!
2023-07-23 06:36:203

杜甫的生平简介

杜甫 [dù fǔ]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本词条是多义词,共9个义项展开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1][2]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1]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3]本名杜甫别称杜少陵、杜工部字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生时间公元712年去世时间公元770年主要作品《杜工部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主要成就创作现实主义诗歌、世界文化名人尊称诗圣信仰道教人物关系??杜嗣业孙子热点关注解读 杜甫凭什么是诗圣?杜甫的一生正处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关键时期。这样的历史时代,使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尝尽种种的痛若。从个人生活来说,这实在是大不幸的事情。然而,这种大不幸却成为杜甫艺术生命的大幸。...2018-05-21生平经历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2]。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4],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5]。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
2023-07-23 06:36:3412

杜甫的事迹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天宝七年(748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2023-07-23 06:37:269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代表作

李白《蜀道难》,《早发白帝城》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秦中吟》
2023-07-23 06:38:367

杜甫从来没在工部上过班,为什么他绰号叫做杜工部?

因为杜甫曾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为了叫的好听就叫他杜工部。
2023-07-23 06:38:544

杜甫并没有在朝廷就职过,为什么大家都叫他杜工部?

因为杜甫很关系百姓啊,所以百姓们就给了他这个称号,杜甫对百姓的关心,从他的诗里面就可以看得出来的,现实主义诗人。
2023-07-23 06:39:392

杜甫为什么被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

双诗
2023-07-23 06:40:243

范成大,杨万里,雷震,杜甫,哪个是不同类的?

范成大,杨万里,杜甫,雷震其中里我有一位诗人里雷震不是其中的诗人。
2023-07-23 06:40:513

杜甫杜工部是什么意思

尊称 可能是表字 可能是做过的官 可能是封号等等(这里属于做过的官)
2023-07-23 06:41:253

杜甫的资料简介(30字)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023-07-23 06:41:3915

杜甫为什么称为“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

古人如果做过官,有一种尊称是称其官衔。杜甫曾在剑南节度府任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称他为“杜工部”。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所以也称他为“杜老”、“杜少陵”。
2023-07-23 06:42:273

杜甫为什么叫杜工部 杜甫别称由来介绍

后人称杜甫为老杜、杜工部、杜少陵、杜拾遗等,其来源如下: 1、杜工部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因此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2、杜少陵 杜甫曾居于京兆(长安)杜陵。杜陵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潏、浐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命名杜陵。杜陵东南十余里有小陵,是汉宣帝许后之陵,因规模比宣帝的杜陵小,故名少陵。杜甫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号“少陵野老”,因此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少陵”。 3、杜拾遗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4、老杜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023-07-23 06:42:411

杜工部指的是谁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小李杜”为李商隐和杜牧)。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平江小田村杜甫墓是唐代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长眠之地公元768年(唐大历三年)冬,携妻儿乘船离川至岳阳。次年春舟居潭州(今长沙)。770年(唐大历五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举兵为乱。为避战火,杜甫半夜溯湘江往郴州投靠就舅父崔伟。船至耒阳方田驿,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耒阳县令闻之送予牛肉白酒。杜甫掉转船头返长沙居江阁。暮秋思归故里,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复发,费资用尽,只得溯汨罗江往昌江县(今平江)投友求医。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葬于小田天井湖。其子宗武、孙嗣业留下守墓,杜氏自此繁衍,一脉相传。
2023-07-23 06:42:501

杜工部是指哪位诗人 杜甫杜工部是什么职位

1、杜工部是指哪位诗人?杜甫。杜甫杜工部是什么职位?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一个从六品上的闲散官职。监察部监察司监察处处长。 杜甫所任拾遗为左拾遗,谏官,拿现在比的话可以认为是监察部监察司监察处处长。但是拾遗不是领导职务,所以更准确点应该是监察部监察司正处级监察员。 杜工部指检校工部员外郎。工部掌工程建设,拿现在比的话可以认为是工业部工业司副司长。检校的意思是说不是实职,只是表明品级和俸禄。所以这个检校工部员外郎,可以理解为工业部工业司助理巡视员,在成都养病。 杜甫杜工部的意思是:杜甫的写的《杜工部集》诗文集,因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而得名。现存诗1400余首,文30余篇。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2、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5、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6、 杜甫河南巩县人。是唐朝最负盛名的现实主义大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与同时期号称诗仙”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一道将中国古代诗歌推上了辉煌的顶峰,二人合称李杜”,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 杜甫文名传天下,诗篇诵千古,但是在当时的官场中却颇为不得志。杜甫在50多岁知天命”之年,才在好友剑南道节度大使严武的推荐下,获得朝廷授予的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随后,杜甫带着家眷离开借以栖身的成都草堂,漂泊江湖,最终赍志以殁。 那么,杜甫的这个检校工部员外郎”到底是个什么职务?官居几品呢?唐朝的官方典籍《大唐六典》给出了翔实的解释。 据《大唐六典》之《尚书工部》记载: 工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尚书、侍郎,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 其属官有工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工部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城池土木之工役程式,为尚书、侍郎之贰。” 所谓检校”,是指获得官衔,并不在朝堂具体办事的意思。由此可见,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一个从六品上的闲散官职。 唐朝的职事官分为流内、流外两种。流内之官凡九品,九品各有正、从,自四品以下,又有上、下之分,总共三十等。在唐朝,从六品官员的年薪是禄米90石,外加每月支给杂用铜钱5300文。 通过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杜甫的这个检校工部员外郎”只是一个中等偏下的官职,同期一个中等县份的县令品秩是正七品上,他仅仅比县令高了两个等级。杜甫的这个职位,套用现在的职级,在国家机关,大概相当于国务院某部委里面的副司局级调研员;在地方政府,大致相当于地级市副厅级非领导职务。
2023-07-23 06:42:571

杜甫杜工部是什么意思 杜甫人物介绍

1、杜甫杜工部的意思是:杜甫的写的《杜工部集》诗文集,因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而得名。现存诗1400余首,文30余篇。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2、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5、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023-07-23 06:43:451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文言文全文翻译

一、【参考译文】成都草堂,是唐代杜甫旧时居住的地方。草堂多次废弃,总是重新修建草堂的人,是看重杜甫的为人。今日重修草堂的举动,是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议的。已经修建完毕,成都府的同知吴君廷提出用书信和图嘱托我写文章记录这件事。那挺直而起的,靠近官道的是门。门后是祠堂,祠堂后是书院。引水成为溪流,水上有桥,(人们)凭借它往来。在前门,题名为“浣花深处”。从这里进去,就是草堂。草堂的左右两边,各是屋室,缠绕四周的是围墙。东边是池塘,将桥下的水引入池塘中,水菱、莲花互相交错而生,鱼儿、飞鸟互相嬉戏玩乐。著名的花卉,当季的果树,在围墙内纷纷种着。(重修者)(在)墙外将桤树、柳树种上,仿照杜甫(居住时)的旧貌。从弘治庚申年的春天开始,在这一年的秋天修建完毕,钱财没有用多少但是功劳很大,民众不受劳苦但事情做成功了。世人称赞杜甫,多把他作为诗人。我认为诗道从杜甫开始达到顶峰,杜甫被人们敬重,不仅仅因为诗。唐代善作文章的文人有千百人,但在后世被祭祀的,仅能用手指数出。杜甫的草堂,人人皆知,难道仅仅因为他的诗吗?蜀地从先秦到现在,几千年间,被大家祭祀的才几人。像秦朝的李冰,汉朝的文翁、孔明,都因为功德而美名流传。但是杜甫只是作为羁旅困穷的人,(便能)和他们美名并列,实在不仅仅是凭借他的诗啊。杜甫的为人,忠孝、友善、忠诚、诚信,具备高尚的节操,读他的诗,根据他朴实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事态度,一一可知。为其作墓志铭的人,不过称他为文先生罢了。唉!这怎么能足够了解杜甫呢?杜甫不被当世人所了解,却被后世人所了解,一世很短,百世很长,杜甫的美名像草堂,即使和天地一起存在也是可以的。现在众公卿的行为,是在尊重贤人,激励世俗,这对风俗教化来说怎么能称之为小小的弥补呢!
2023-07-23 06:43:531

“杜工部”是谁﹖

杜甫。。。。
2023-07-23 06:44:025

杜工部指的是谁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小李杜”为李商隐和杜牧)。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平江小田村杜甫墓是唐代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长眠之地公元768年(唐大历三年)冬,携妻儿乘船离川至岳阳。次年春舟居潭州(今长沙)。770年(唐大历五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举兵为乱。为避战火,杜甫半夜溯湘江往郴州投靠就舅父崔伟。船至耒阳方田驿,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耒阳县令闻之送予牛肉白酒。杜甫掉转船头返长沙居江阁。暮秋思归故里,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复发,费资用尽,只得溯汨罗江往昌江县(今平江)投友求医。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葬于小田天井湖。其子宗武、孙嗣业留下守墓,杜氏自此繁衍,一脉相传。
2023-07-23 06:44:191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的是被称为“诗史”。  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也被称为“诗史”[3]。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2023-07-23 06:44:311

李商隐《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原文及翻译赏析

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原文: 胜概殊江右,佳名逼渭川。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客鬓行如此,沧波坐渺然。此中真得地,漂荡钓鱼船。 诗词作品: 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 诗词作者:【 唐代 】 李商隐
2023-07-23 06:44:501

“杜工部”是谁﹖

杜工部就是杜甫。杜甫是唐玄宗和肃宗年间人,由于曾为检校工产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他所著诗集也叫《杜工部集》。详细的经历我就不打了,反正你也能搜得到,我就码点有意思的东西给你看看吧。你肯定很奇怪,为啥杜甫是官府的人,却没有退休金拿而最后晚年凄惨吧,其实他的这个工部之名有名无实,而他其实也没在工部上过班。我们的大诗人杜甫曾今被节度使严武聘入幕府当参谋,叫“节度参谋”,但是同时又在京朝挂个虚衔,叫“检校工部员郎”,因此人们就叫他“杜工部”,其实他压根儿没去工部上过一天班。而为啥有两个职位,而且一个不用上班呢:如果你真是吏部除授的职官,就有一份编制内的俸钱,退休后还可以打个折扣地领下去;但你这个节度参谋是严武私聘的幕僚性质,不在正官系统,对不起,这一笔俸钱得由严武自己从节度使办公经费中开销了,退休后亦无折扣俸禄可享,那就怪不得杜老夫子晚年潦倒食物中毒而死了。而杜甫又因为对这个“京官”充满了自豪,所以就总说自己是杜工部,而别人也附和他,之后就传到我们这儿了。磐龙缠炉手打整理,欢迎追问
2023-07-23 06:44:571

简单介绍一下杜甫?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2023-07-23 06:45:078

谁知道杜甫的事迹?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93180.html
2023-07-23 06:45:349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有《杜工部集》。
2023-07-23 06:46:088

杜甫有哪些别称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四明狂客---贺知章青莲居士 李白 香山居 士白居易 六一居士 欧阳修 后山居士→北宋、陈师道 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彦稼轩居士→南宋、辛弃疾 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 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 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龄东坡居士 苏轼
2023-07-23 06:46: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