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在《田父得玉》这篇文言文中,你认为“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023-07-23 18:57:14
黑桃花

邻人是一个善于用谎言、盗窃等卑劣手段猎取高官厚禄的小人。本篇寓言揭露和鞭挞了那些用卑劣手段猎取高官厚禄的人,同时对有宝不识、唯他人之言是从的愚者也提出了劝诫。

Ntou123

  • 邻人是一个善于用谎言、盗窃等卑劣手段猎取高官厚禄的小人。本篇寓言揭露和鞭挞了那些用卑劣手段猎取高官厚禄的人,同时对有宝不识、唯他人之言是从的愚者也提出了劝诫。

田父得玉文言文翻译

1. 初中文言文田父得玉翻译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 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 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感:现实得让人伤心、不满。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确有很多事情是这样,客观得让人遗憾!很冷酷的作家! 2003年4月22日晚 感2:再读此寓言时,都觉得很是不平。虽然它告诉人们知识就是财富,可这种寓言流传于世,终有政治不正确的 寓意:奸诈小人竟然会有好报。实在没天理! 2. 古文《田父得玉》的译文是什么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3. 田父得玉 原文 译文 原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 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译文: 魏国有个老农民,在野外耕地的时候,掘出了一块直径一尺大小的宝玉。他不知道是宝玉,就去询问邻人。那个邻人一看见宝玉,立即萌发贪欲,暗地想着把它据为己有,就对他说:“这是个怪石啊!保存它,家里会遭灾祸的,不如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去。” 老农民听了邻人这番话,心里有所疑虑,把宝玉带回了家,放在廊屋的地上。当天晚上,宝玉闪闪发光,照得整个房间都亮了。老农民全家从未见过这种情景,都害怕得不得了,又只好去问那邻人。邻人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把他丢掉,还可以免除祸殃。”于是老农民急速把宝玉抛弃到野外。 没多久,邻人就窃取了这块宝玉,送去献给魏王。魏王笑逐颜开接受后,马上唤来玉工进行鉴定。玉工望见了宝玉,便随即跪下向魏王拜了两次,然后退一步站立旁边,说:“恭贺大王得到天下难得的宝玉,小臣生平还没见过!”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玉工答道:“这块宝玉是无价之宝,即使以五座城的地方为代价,也只能拿来观赏一番!” 魏王立刻奖赏献玉人一千两黄金,并让他永远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4. 【英语翻译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5. 【四面楚歌(文言文)的翻译】 古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①!”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②,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翻译:①何楚人之多:怎么楚人这么多.②骓(zhuī锥):毛色苍白相杂的马.③逝:跑.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办.⑤阕:乐曲每终了一次叫一阕.“数阕”就是几遍.古文: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①,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②.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③,田父绐曰“左”④.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⑥,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⑦,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⑧.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⑨,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⑩.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翻译:①直:同“值”,当,趁.②属:连接,这里指跟上.③田父(fǔ,甫):老农.④绐:欺骗.⑤卒:终于.⑥快战:痛快地打一仗.⑦刈(yì意):割,砍.⑧四向:面向四方.⑨披靡:原指草木随风倒伏,这里比喻军队溃败.⑩辟易:倒退的样子.全文译文: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英文翻译:be besieged on all sides ;。
2023-07-23 03:54:391

田父得玉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田父得玉”形容那些用欺诈的手段以猎取高官厚禄的人。【出处】此典出自《尹文子·大道上》。魏国一个农夫在田野里耕地,得到了一块直径一尺的宝玉,但是这个农夫却不知道这旨一块玉。他把这事告诉了邻居。这个邻居想暗中得到这块玉,就对他说:“这是怪石,留着对家里不利,不如丢回原处去。”农夫虽然满腹狐疑,但还是把这块玉带回了家中放在堂下的小屋里。当天晚上宝玉通明,照亮了整个房间。农夫全家非常恐惧,又把这事告诉了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异的征兆,赶快丢掉它,才可以灾祸消除。”农夫于是急忙把这块玉丢到远远的野外。没多久,这个邻居就偷偷把玉取来献给魏王。魏王召来玉匠鉴别它。玉匠一看到这块玉,马上向魏王再拜行礼,站起来说:“祝贺国王得到了这个东西,这是天下最好的宝贝,我还从未见过。”国王问值多少钱。玉匠说:“这块玉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作代价,也只能让你看一看罢了。”魏王立即赏赐了献玉的人千金,让他终身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2023-07-23 03:54:471

田父得玉 原文 译文

魏国有个老农民,在野外耕地的时候,掘出了一块直径一尺大小的宝玉。他不知道是宝玉,就去询问邻人。那个邻人一看见宝玉,立即萌发贪欲,暗地想着把它据为己有,就对他说:“这是个怪石啊!保存它,家里会遭灾祸的,不如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去。” 老农民听了邻人这番话,心里有所疑虑,把宝玉带回了家,放在廊屋的地上。当天晚上,宝玉闪闪发光,照得整个房间都亮了。老农民全家从未见过这种情景,都害怕得不得了,又只好去问那邻人。邻人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把他丢掉,还可以免除祸殃。”于是老农民急速把宝玉抛弃到野外。 没多久,邻人就窃取了这块宝玉,送去献给魏王。魏王笑逐颜开接受后,马上唤来玉工进行鉴定。玉工望见了宝玉,便随即跪下向魏王拜了两次,然后退一步站立旁边,说:“恭贺大王得到天下难得的宝玉,小臣生平还没见过!”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玉工答道:“这块宝玉是无价之宝,即使以五座城的地方为代价,也只能拿来观赏一番!” 魏王立刻奖赏献玉人一千两黄金,并让他永远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2023-07-23 03:54:593

文言文《田父得玉》

1. 古文《田父得玉》的译文是什么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2. 古文 田父得玉 在这里,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原因有很多 根本原因:他有眼不识美玉 直接原因:邻人的欺骗导致他失去这块玉 。 这个故事说明:真的可能被诬为假,最后又恢复其本来面目,宝玉被诬为怪石而被骗走,终于又被确认为宝玉。这和野鸡讹为凤凰以致弄假成真恰恰相反。同样属于名实相违的现象,假话不可以轻信,农夫受骗即在于此。诬名可以得实,骗子亦可能得逞,邻人即属于此。这 和卞和献玉颇为相近,也是真的不被赏识而险遭埋没,尹文子所说的是非即真伪,从长远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但是,真的美的东西有时并不被了解而获得其价值,如宝玉被诬为怪石而被弃。尹文子把深奥抽象的名实问题引入日常生活,与具体的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更具有通俗性和实际意义。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⑴,得宝玉径尺⑵,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⑶,诈⒇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⑷,弗如复之”⑸。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⑹,置于庑下⑺。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⑻,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⑼,殃可销⑽。”于是遽而弃于远野⑾。 邻人无何盗之⑿,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⒀。玉工望之,再拜却立⒁,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⒂,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22)之。五城之都⒃,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21) 上大夫禄⒄。 ――节选自尹文⒅《尹文子·大道上》⒆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但他不识宝,便把此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邻居暗中盘算要把宝玉弄到手,欺骗农夫说:“这是一块鬼怪石头,收藏起来,对家庭不吉利,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去。”那农夫虽然心中疑惧,还是把它搬回家中,(农夫把宝玉)放在房廊上。当夜宝玉通明,(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就可以消除。”老农夫感到害怕就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那邻居没等多久就偷偷去把它偷取回来,(邻居将玉石)献给了魏王。魏王召玉工来鉴别,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行了隆重的再拜之礼,然后站起来说:“我冒昧地恭贺大王得到了这块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小臣还从没见过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玉工说:“这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池来换,也就只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还让他一辈子享受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1. 魏:魏国,战国时诸侯国之一,都城在现在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田父:年老的农民。 2. 径尺:直径一尺。 3. 阴:暗中。图:图谋,谋取。 4. 畜:收藏,保留。 5. 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 6. 犹:还。录:取。 7. 庑(wǔ):廊,厢房。 8. 举家:全家。怖:恐惧。 9. 遄(chuán):快,迅速。遄弃:赶快丢弃。 10. 销:消失。 11. 于是遽(jù):于是:因此,就这样。遽:立即 12. 无何:没等多久,无几何。 13. 相(xiàng):察看,鉴别。 14. 再拜:古人行礼的一种方式,跪拜两次。却:退。 15. 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 16. 五城之都:泛指天下的名都。即以五城为价,才可以看上一眼。 17. 长食上大夫: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 18.田父:农夫。 19:录:取。 20:诈:欺骗。 21:食:俸禄。 22:当:适合,得当。 上大夫:仅次于卿的官职。 22: 尹文(约公元前350-前285):又称尹文子,战国中期齐国思想家。齐宣王时在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讲学。他强调名实一致和法治。 23:《尹文子》由后人收集尹文的文章编撰而成的集子:系战国时墨家后学之作,大都是先秦人物故事、寓言小品,文简理丰,辞约而精,现存《尹文子》二篇,系魏晋人伪托之书,分《大道上》、《大道下》二篇,其大旨本黄老刑名家言,泛论大道无形,检形定名,以仁义礼乐名法刑赏为治世八术。 3. 求文言文 的译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 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 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 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 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 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 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 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 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 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 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 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 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4. 【田父得玉的解释】 原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⑴,得宝玉径尺⑵,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⑶,诈⒇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⑷,弗如复之”⑸.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⑹,置于庑下⑺.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⑻,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⑼,殃可销⑽.”于是遽而弃于远野⑾. 邻人无何盗之⑿,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⒀.玉工望之,再拜却立⒁,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⒂,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22)之.五城之都⒃,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21) 上大夫禄⒄. ――节选自尹文⒅《尹文子·大道上》⒆ 编辑本段译文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但他不识宝,便把此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邻居暗中盘算要把宝玉弄到手,欺骗农夫说:“这是一块鬼怪石头,收藏起来,对家庭不吉利,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去.”那农夫虽然心中疑惧,还是把它搬回家中,(农夫把宝玉)放在房廊上.当夜宝玉通明,(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就可以消除.”老农夫感到害怕就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那邻居没等多久就偷偷去把它偷取回来,(邻居将玉石)献给了魏王.魏王召玉工来鉴别,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行了隆重的再拜之礼,然后站起来说:“我冒味地恭贺大王得到了这块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小臣还从没见过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玉工说:“这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池来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还让他一辈子享受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编辑本段字词注释: 1. 魏:魏国,战国时诸侯国之一,都城在现在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田父:年老的农民. 2. 径尺:直径一尺. 3. 阴:暗中.图:图谋,谋取. 4. 畜:收藏,保留. 5. 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 6. 犹:还.录:取. 7. 庑(wǔ):廊,厢房. 8. 举家:全家.怖:恐惧. 9. 遄(chuán):快,迅速.遄弃:赶快丢弃. 10. 销:消失. 11. 于是遽(jù):于是:因此,就这样.遽:立即 12. 无何:没等多久,无几何. 13. 相(xiàng):察看,鉴别. 14. 再拜:古人行礼的一种方式,跪拜两次.却:退. 15. 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 16. 五城之都:泛指天下的名都.即以五城为价,才可以看上一眼. 17. 长食上大夫: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 18.田父:农夫. 19:录:取. 20:诈:欺骗. 21:食:俸禄. 22:当:适合,得当. 上大夫:仅次于卿的官职. 22: 尹文(约公元前350-前285):又称尹文子,战国中期齐国思想家.齐宣王时在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讲学.他强调名实一致和法治. 23:《尹文子》由后人收集尹文的文章编撰而成的集子:系战国时墨家后学之作,大都是先秦人物故事、寓言小品,文简理丰,辞约而精,现存《尹文子》二篇,系魏晋人伪托之书,分《大道上》、《大道下》二篇,其大旨本黄老刑名家言,泛论大道无形,检形定名,以仁义礼乐名法刑赏为治世八术. 编辑本段知识钩玄 [古今异义] 畜(xù) 今常用义:畜养.文中古义:收藏,保留;如“畜之弗利其家”. 录 今常用义:记载,抄写.文中古义:取,拿;如“犹录以归”. 敢 今常用义:有勇气,有胆量.文中古义:谦词,有“冒昧”的意思;如“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 尝 今常用义:动词,吃.文中古义:副词,曾经;如“臣未尝见”. 食 今常用义:吃.文中古义:享用,享受;如“长食上大夫”. 殃 今常用义:文中用义:灾祸. [一词多义] 径 (1)名词,直径;如“得宝玉径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2)名词,小路;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3)副词,直接;如“少时,一狼径去”.《狼》 阴 (1)副词,暗中;如“邻人阴欲图之”. (2)名词,水的南面,山的北面;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3)名词,阴天;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征 (1)名词,征兆,迹象;如“此怪之征”. (2)动词,远行;如“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 相(xiàng) (1)动词,察看,鉴别;如“魏王召玉工相之”. (2)名词,古代官名,后指相国、丞相、宰相;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词类活用] 1. 形容词用如动词 “其夜玉明”中的“明”原来是形容词,原意是“明亮”,这里用如动词,可译为“发出光亮”;该分句可译为“那天夜里玉发出光亮”. 2. 动词用如状语 “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中的“立”, 原意是“站立”,在句中作谓语动词“赐”的状语,可译为“立刻”、“马上”;该分句可译为“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千金”.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怪石也”中的“此”是判断主语,“怪石”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这是一块怪石”. (2)“此怪之征”中的“此”是判断主语,“怪之征”是判断谓语;该分句可译为“这就是怪石作怪的征兆”.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于是遽而弃于远野”之前省略主语“田父”,即“(田父)于是遽而弃于远野”;该分句可译为“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②“长食上大夫”之前省略主语“献玉者”,即“(。 5. 初中文言文田父得玉翻译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 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 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感:现实得让人伤心、不满。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确有很多事情是这样,客观得让人遗憾!很冷酷的作家! 2003年4月22日晚 感2:再读此寓言时,都觉得很是不平。虽然它告诉人们知识就是财富,可这种寓言流传于世,终有政治不正确的 寓意:奸诈小人竟然会有好报。实在没天理! 6. 求文言文 的译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 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 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7. 古文《伊文字》 田父得玉 原文翻译: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暗中盘算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一块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农夫把宝玉放在廊下。那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石作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才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来,邻居将玉石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跪下拜了两拜,退后站在一边说:“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小臣还从没见过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那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池来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千金,还让他一辈子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2023-07-23 03:55:351

古文《田父得玉》的译文是什么?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2023-07-23 03:55:431

田父得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学会鉴别真伪,不光对假冒商品有鉴别,对人也要学会鉴别,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然,就会让人的诡计得逞,自己抱憾终生。
2023-07-23 03:56:053

田父得玉中怎样评论田父与邻人?

参考答案:在《田父得玉》这则寓言中:田父是一个有宝不识、唯他人之言是从的愚者;邻人是一个卑劣阴险不择手段的人。愿对你有所帮助!
2023-07-23 03:56:111

田父得玉邻人为什么能得逞

田父得玉邻人能得逞的原因是有眼不识美玉。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文中邻人把宝玉说成是怪石,把宝玉的亮光说成是怪物的征验,使田父惧怕惹祸而扔弃了宝玉。
2023-07-23 03:56:201

田父遗产文言文翻译

1. 《田父遗产》翻译 昔有一田父,自幼孤寒,而立之年乃有家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躬养子女,赈穷济贫。年八旬而卧床不起,弥留之际呼儿孙于床前,曰:“吾行将就木,无有金银遗尔,唯有两物可为纪念。”遂指木阇,命长儿启之。众人但见一锄一布衣而已,皆愕然。田父曰:“锄者,翼尔等一生勤劳;布衣者,原若终身俭朴。”言讫而亡。儿孙遂永志其志。 这个么? 译文:从前有一个农夫,幼时丧父,生活一直很穷困,直到三十岁才娶了老婆。他每天日出的时候就去耕作,天黑的时候才回来休息,亲自教养子女,并且拿出钱财救济那些生活贫穷潦倒的人。农夫八十岁时(得病)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在快要死的时候,叫儿子及孙子来到床前,说:“我快要死了,没有金银财宝遗留给你们,只有两件东西可以作为纪念。”于是手指一个木台,叫大儿子去打开它。大家只见到一把锄头,一件很普通的衣服,大家都觉得很惊奇。农夫说:“锄头,是我希望你们一生都辛勤劳作;普通的衣服,是我希望你们一生都勤俭朴素。”说完这些话,农夫就死了。儿孙们于是永远紧记他的心愿。 2. 《田父遗产》翻译 昔有一田父,自幼孤寒,而立之年乃有家室。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躬养子女,赈穷济贫。年八旬而卧床不起,弥留之际呼儿孙于床前,曰:“吾行将就木,无有金银遗尔,唯有两物可为纪念。” 遂指木阇,命长儿启之。众人但见一锄一布衣而已,皆愕然。 田父曰:“锄者,翼尔等一生勤劳;布衣者,原若终身俭朴。”言讫而亡。 儿孙遂永志其志。这个么?译文:从前有一个农夫,幼时丧父,生活一直很穷困,直到三十岁才娶了老婆。 他每天日出的时候就去耕作,天黑的时候才回来休息,亲自教养子女,并且拿出钱财救济那些生活贫穷潦倒的人。农夫八十岁时(得病)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在快要死的时候,叫儿子及孙子来到床前,说:“我快要死了,没有金银财宝遗留给你们,只有两件东西可以作为纪念。” 于是手指一个木台,叫大儿子去打开它。大家只见到一把锄头,一件很普通的衣服,大家都觉得很惊奇。 农夫说:“锄头,是我希望你们一生都辛勤劳作;普通的衣服,是我希望你们一生都勤俭朴素。”说完这些话,农夫就死了。 儿孙们于是永远紧记他的心愿。 3. 能不能解释一下 田父遗产 这篇文言文~~急啊 译文: 从前有一个农夫,幼时丧父,生活一直很穷困,直到三十岁才娶了老婆。他每天日出的时候就去耕作,天黑的时候才回来休息,亲自教养子女,并且拿出钱财救济那些生活贫穷潦倒的人。农夫八十岁时(得病)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在快要死的时候,叫儿子及孙子来到床前,说:“我快要死了,没有金银财宝遗留给你们,只有两件东西可以作为纪念。”于是手指一个木台,叫大儿子去打开它。大家只见到一把锄头,一件很普通的衣服,大家都觉得很惊奇。农夫说:“锄头,是我希望你们一生都辛勤劳作;普通的衣服,是我希望你们一生都勤俭朴素。”说完这些话,农夫就死了。儿孙们于是永远紧记他的心愿。 4. 遗产 文言文 翻译 是 田父遗产吗?译文: 从前有一个农夫,幼时丧父,生活一直很穷困,直到三十岁才娶了老婆。 他每天日出的时候就去耕作,天黑的时候才回来休息,亲自教养子女,并且拿出钱财救济那些生活贫穷潦倒的人。农夫八十岁时(得病)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在快要死的时候,叫儿子及孙子来到床前,说:“我快要死了,没有金银财宝遗留给你们,只有两件东西可以作为纪念。” 于是手指一个木台,叫大儿子去打开它。大家只见到一把锄头,一件很普通的衣服,大家都觉得很惊奇。 农夫说:“锄头,是我希望你们一生都辛勤劳作;普通的衣服,是我希望你们一生都勤俭朴素。”说完这些话,农夫就死了。 儿孙们于是永远紧记他的心愿。 5. 初中文言文田父得玉翻译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 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 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感:现实得让人伤心、不满。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确有很多事情是这样,客观得让人遗憾!很冷酷的作家! 2003年4月22日晚 感2:再读此寓言时,都觉得很是不平。虽然它告诉人们知识就是财富,可这种寓言流传于世,终有政治不正确的 寓意:奸诈小人竟然会有好报。实在没天理! 6. 初中文言文田父得玉翻译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 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 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感:现实得让人伤心、不满。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确有很多事情是这样,客观得让人遗憾!很冷酷的作家! 2003年4月22日晚 感2:再读此寓言时,都觉得很是不平。虽然它告诉人们知识就是财富,可这种寓言流传于世,终有政治不正确的 寓意:奸诈小人竟然会有好报。实在没天理!
2023-07-23 03:56:281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知识生成篇

1.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111篇到120篇答案不要网页,直接发答案 2010-02-09 09:32导弹MH| 四级 1.齐桓公问管仲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4.明太祖训臣5.弄猴6.狐7.三人之言而成虎8.疴偻承蜩9.艾子行水10.民不畏死11.黄冈竹楼记(节选)12.率由旧章之弊13.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14.窃疾15.知人则哲16.上帝杀龙17.陈蕃礼贤18.白雪纷纷何所似19.画鬼20.良马对21.罴说,22.治水之法23.晏子谏杀烛邹24.求贤令25.习惯说26.羿射九日 27.大鼠28.好古29.永某氏之鼠30.宝剑31.海鱼32.介虫33.黠鼠赋34.鲁人欲徙越35.劝学36.■37.不龟手之药38.逾淮为枳39.林之栋画兰40.观巴黎油画记(节选)41.人饷魏武一梧酪42.苛政猛于虎43.预防风患44.阿留传(节选)45.居室记46.梵天寺木塔47.枯鱼之肆48.身不先行,民不能止49.勤训 50.方九皋相马51.水仙(节选)52.说虎53.腹■以子徇法54.校人烹鱼55.五十步笑百步56.游白水书付过57.祖逖58.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59.背水一战60.周公诫子61.行节俭化天下62.秦王欲见顿弱63.傅奕不信邪64.范仲淹掌府学65.祁奚举贤66.祖莹偷读67.有毅力者成68.苏子谓楚王69.曹绍夔除怪70.理国守法,事须画71.三国攻秦入函谷72.煮盐73.洛阳纸贵74.蒲元识水75.乞不用赃吏76.子产不毁乡校77.前事不远,吾属之师78.老父告诫孙叔敖79.贵人行乐之法80.李离伏剑81.孙权喻吕蒙读书82.皇甫德参直言敢谏83.窗栏第二84.周顺昌大骂魏忠贤85.魏征谢官86.富人行乐之法87.穆公失马88.景公欲诛骇鸟野人89.鹳鸟迁巢90.相剑者91.骥遇伯乐92.恐钟有声93.贫贱行乐之法94.羹烂汝手95.聊欲安众心耳96.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97.赵襄子饮酒98.读孟尝君传99.百发百中100.在德不在险101.徐光戏■10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103.詹何钓鱼104.是谓大同105.田父得玉106.和氏献璧107.重欲亡身108.悲心更微109.治国犹如栽树110.起之为将111.秦始皇帝游会稽112.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13.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114.先天下之忧而忧115.贾生年少为博士11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117.楚伐绞118.齐人见田骈119.刑天与帝争神120.定民之居,成民之事121.凡用兵攻战之本122.子治天下123.庄子送葬124.女与回也孰愈125.凡处军、相敌126.齐欲伐魏127.楚庄王欲伐越128.万事莫贵于义129.西湖七月半130.梓庆为镰131.丹之治水132.屈而不能信133.子硕问于子墨子134.昔韩娥东之齐135.齐宣王问136.国子先生诲诸生137.故善战者求之于势138.唐太宗患吏受赇139.齐威王之时喜隐140.三年成一叶141.地震142.百姓有过,在予一人143.齐宣王好射144.项王军壁垓下145.景公出猎146.君子之学也14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48.信钓于城下149.晏子聘鲁150.天下莫柔弱于水151.越王试焚宫室152.齐大旱逾时153.荆有次非154.晋平公与群臣饮155.鲁国朱家156.传是楼157.杨子之邻人亡羊158.景公之时159.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160.晋中行文子出亡161.令既具,未布162.楚有祠者163.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164.赵括自少时学兵法165.庄子欲刺虎166.邹忌答难167.臣卿信士,必不乖违168.厉王虐169.郑武公欲伐胡170.及楚171.桓公犹下布衣之士172.所谓古之善用兵者173.宋有狙公者174.甲与乙相善175.子墨子自鲁即齐。
2023-07-23 03:56:451

剜股藏珠文言文

1. 哪位大虾能帮我把这3篇文言文翻译,《剜股藏珠》、《田子方赎老马 您好! 十分抱歉,第2篇的翻译找不到,请原谅。 《剜股藏珠》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 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 【说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人要自重,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贪图钱财。海夫的形象,足为追名逐利者戒。 《田父得玉》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2. 【剜股藏珠译文】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3. 剜股藏珠译文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 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4. 剜股藏珠译文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 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 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 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5. 的全文意思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 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 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 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 【说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人要自重,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贪图钱财。
2023-07-23 03:57:011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时海成

1.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111篇到120篇答案不要网页,直接发答案 2010-02-09 09:32导弹MH| 四级 1.齐桓公问管仲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4.明太祖训臣5.弄猴6.狐7.三人之言而成虎8.疴偻承蜩9.艾子行水10.民不畏死11.黄冈竹楼记(节选)12.率由旧章之弊13.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14.窃疾15.知人则哲16.上帝杀龙17.陈蕃礼贤18.白雪纷纷何所似19.画鬼20.良马对21.罴说,22.治水之法23.晏子谏杀烛邹24.求贤令25.习惯说26.羿射九日 27.大鼠28.好古29.永某氏之鼠30.宝剑31.海鱼32.介虫33.黠鼠赋34.鲁人欲徙越35.劝学36.■37.不龟手之药38.逾淮为枳39.林之栋画兰40.观巴黎油画记(节选)41.人饷魏武一梧酪42.苛政猛于虎43.预防风患44.阿留传(节选)45.居室记46.梵天寺木塔47.枯鱼之肆48.身不先行,民不能止49.勤训 50.方九皋相马51.水仙(节选)52.说虎53.腹■以子徇法54.校人烹鱼55.五十步笑百步56.游白水书付过57.祖逖58.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59.背水一战60.周公诫子61.行节俭化天下62.秦王欲见顿弱63.傅奕不信邪64.范仲淹掌府学65.祁奚举贤66.祖莹偷读67.有毅力者成68.苏子谓楚王69.曹绍夔除怪70.理国守法,事须画71.三国攻秦入函谷72.煮盐73.洛阳纸贵74.蒲元识水75.乞不用赃吏76.子产不毁乡校77.前事不远,吾属之师78.老父告诫孙叔敖79.贵人行乐之法80.李离伏剑81.孙权喻吕蒙读书82.皇甫德参直言敢谏83.窗栏第二84.周顺昌大骂魏忠贤85.魏征谢官86.富人行乐之法87.穆公失马88.景公欲诛骇鸟野人89.鹳鸟迁巢90.相剑者91.骥遇伯乐92.恐钟有声93.贫贱行乐之法94.羹烂汝手95.聊欲安众心耳96.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97.赵襄子饮酒98.读孟尝君传99.百发百中100.在德不在险101.徐光戏■10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103.詹何钓鱼104.是谓大同105.田父得玉106.和氏献璧107.重欲亡身108.悲心更微109.治国犹如栽树110.起之为将111.秦始皇帝游会稽112.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13.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114.先天下之忧而忧115.贾生年少为博士11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117.楚伐绞118.齐人见田骈119.刑天与帝争神120.定民之居,成民之事121.凡用兵攻战之本122.子治天下123.庄子送葬124.女与回也孰愈125.凡处军、相敌126.齐欲伐魏127.楚庄王欲伐越128.万事莫贵于义129.西湖七月半130.梓庆为镰131.丹之治水132.屈而不能信133.子硕问于子墨子134.昔韩娥东之齐135.齐宣王问136.国子先生诲诸生137.故善战者求之于势138.唐太宗患吏受赇139.齐威王之时喜隐140.三年成一叶141.地震142.百姓有过,在予一人143.齐宣王好射144.项王军壁垓下145.景公出猎146.君子之学也14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48.信钓于城下149.晏子聘鲁150.天下莫柔弱于水151.越王试焚宫室152.齐大旱逾时153.荆有次非154.晋平公与群臣饮155.鲁国朱家156.传是楼157.杨子之邻人亡羊158.景公之时159.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160.晋中行文子出亡161.令既具,未布162.楚有祠者163.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164.赵括自少时学兵法165.庄子欲刺虎166.邹忌答难167.臣卿信士,必不乖违168.厉王虐169.郑武公欲伐胡170.及楚171.桓公犹下布衣之士172.所谓古之善用兵者173.宋有狙公者174.甲与乙相善175.子墨子自鲁即齐。 2.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巩固提升篇的全文翻译,只要翻译 你把题目数到百度里搜O(∩_∩)O~越州赵公: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 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 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 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 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 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平抑那价格价格卖给百姓。 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 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 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 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 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 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 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 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李林甫:玄宗宴于勤政楼下,巷无居人,宴罢,帝犹垂帘以观。 兵部侍郎卢绚谓帝已归宫掖,垂鞭按辔,纵横楼下。绚负文雅之称,而复风标清粹,帝一见不觉目送之,问左右曰:“谁?”近臣具以绚名氏对之,帝亟称其蕴藉。 是时林甫方持权忌能,帝左右宠幸,未尝不厚以金帛为贿,由是帝之动静,林甫无不知之。翌日,林甫召绚之子弟谓曰:“贤尊以素望清崇,今南方籍才,圣上有交广之寄,可乎?若惮遐方,即当请老,不然,以宾詹仍分务东洛之命也。” 子归而具道建议可否,于是绚以宾詹为清。林甫恐乖众望,出为华州刺吏,不旬月,诬其有疾,为郡不理,授太子詹事员外安置。 唐玄宗在勤政楼下摆宴,街巷里的人都跑空了,宴会结束,皇帝还在帘后观看街景(但外人并不知道)。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了,就拖着鞭子,放松缰绳,在楼下纵横驰骋。 卢绚一向身负风雅之名现在更是风流标致,清雅精干,皇帝不由自主地盯着他看,目送他离开,皇帝询问左右侍从:“他是谁?”近臣把卢绚的名字据实以告,皇帝十分称赞卢绚风流蕴藉。当时李林甫刚刚掌权,十分忌能,皇帝身边所宠幸的人,李林甫没有不用重金贿赂的。 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李林甫没有不知道的。第二天,李林甫召见卢绚的儿子,对他说:“令尊德高望重,清名远播,现在南方需要一个有才干的官员,现在皇帝的心思都在交州与广州一带,令尊能为皇帝分忧(到那里去)么?如果害怕南方偏远,就让他告老还乡吧,不然的话,就让他出任皇太子的辅佐官太子宾客或者太子詹事的职务到东都洛阳去吧。” 卢绚的儿子回到家把李林甫的原意一五一十地对他父亲说了,卢绚就请求聘任太子詹事一职。李林甫害怕犯众怒,就把卢绚派出去当了华州刺史,不到一个月,又诬陷说他有病,不能处理地方的事务,给卢绚一个太子詹事员外的官职随便安。 3.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 巩固提升编答案 四 黎丘丈人 1.(1)女,同“汝”,你 (2)责,同“债”,讨债 (3)反,同“返”,回来 2.(1)仿效,装扮 (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 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省略主语 (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省略介词“于” 4.(1)状语后置句。 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 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 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 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 记王忠肃公翱事 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 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 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 (2)代太监姓名 (3)代“我”,太监自称 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 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 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 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 《梦溪笔谈》二则 1.c 2.(1)还 (2)确实 (3)雨停云散 (4)靠近 (5)渐渐 (6)越过 3.c 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 久之 次日 6.比喻 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 萧颖士恃才傲物 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 (2)美景:今义胜利 (3)突然:今义凶暴 (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 (5)道歉:今义感谢 (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 (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 (8)死在,是两个单音节词:今义最终,一个双音节词 2.(1)“陵”同“凌”,侮辱 (2)“卒”同“猝”,突然 (3)“常”同“尝”曾经 3.D 4.(1)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但未能面见到他,现在他很是惊愕。 (2)你仗着文学的才名,如此的傲慢,仅仅能够中个进士吧? 5.主观上是自己性格的傲慢,客观上是得罪了吏部王尚书 八 张释之执法 1.(1)跑/行走 (2)轿车/众多的,如舆论 (3)交付,委托 (4)通“嘱”/今无通假义听见/嗅出 (5)判决/今无此 1/23页 义,多为应当 (6)银子/今指黄金 (7)希望/只 (8)很/质地好的为“良” 2.d 3.(1)汉文帝 (2)县人 (3)吾 (4)案子 4.(1)如果是别的马,岂不是要让我受伤吗? (2)再加重处罚,那就是法律不能取信于百姓了。 (3)(延尉)若稍有偏差,那么天下使用法律的人都可随意或轻或重。 5.(1)天子应与平民一样遵守法律,否则将失信于民 (2)皇帝自己错失机会、(3)延尉执法不公,有负面影响,百姓也会无所适从。 九 蒲留仙写《聊斋》 1.d 2.(1)准备 (2)铺设 ,垫着 (3)拉过来 (4)这样 3.(1)大概是从先秦诸子的文章脱胎而来,不只同左丘明、司马迁的文章相媲美。 (2)渴了就让他喝茶,或是给他烟抽,一定要让他畅谈才结束 4.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象 5.(1)搜奇说异 (2)归儿粉饰 (3)如是二十余寒暑 6.(1)一个满腹才华,却落魄穷困的读书人 (2)一个孤傲、自尊而又坚忍顽强、矢志不渝的知识分子。 十 申屠蟠重节义 1.c 2.(1)判罪 (2)怜悯,同情 (3)以……为好 (4)固定的 3.a。
2023-07-23 03:57:071

田子方见老马文言文翻译

1. 田子方赎老马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 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 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出自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译文田子方看见一匹老马站在道旁,不禁叹息着牵挂在心中的事。 便询问赶车的人说:“这是什么马呀?” 赶车的人回答说:“这是旧尊老家所养的一匹马,由于老弱不再使用了,便牵出来想把它卖掉。” 田子方说:“年少 的时候贪用它的力气,年老的时候就把它抛弃,仁义之人不能这么做。” 说着便用5匹帛赎买了这匹马。老臣罢武听说之后,便知道有所归向了。 2. 田子方赎老马翻译及文言文阅读答案 田子方看见一匹老马站在道旁,不禁叹息着牵挂在心中的事。 便询问赶车的人说:“这是什么马呀?” 赶车的人回答说:“这是旧尊老家所养的一匹马,由于老弱不再使用了,使牵出来想把它卖掉。” 田子方说:“年少的时候贪用它的力气,年老的时候就杨把它抛弃,这是仁义之人所不愿干的事。” 说着便用5匹帛赎买了这匹才能马。 老臣罢武听说之后,便知道有所归向了。 【说明】这则寓言里,老臣罢工武之所以能够“知所归心”者,是由于他向往以束帛赎老马的田子方。它说明,少者怀之,老者安之,这是常理、常情,那种“卸磨杀驴”的做法会令人寒心的。 3. 【田子方见老马于道给人的启示是 本篇假托汉朝老军人的自白,来讽谏当时的君主.诗歌的前半部写老军人对当年战斗生涯的回忆,他南征北战,在戎马倥惚中度过了不平凡的一生.后半部表达他老年遭弃置的愤懑和悲伤:“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这位当年立马横刀的老英雄,如今不得不“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屯”!他喟然长叹:“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对比,把主人公心灵深处的痛苦展示出来.这首诗还表现了老军人即使身处逆境,仍思报国的精神.在诗的结尾,他以“弃席”、“疲马”自比,向君主表白心迹,希望老有所用,辞恳情切,令人感动.显然,这位心怀报国之念的老军人形象中也有着怀才不遇的诗人“白我”.这首诗意蕴深厚,时空跨度很大.诗歌的感情随着主人公的命运变化,先是慷慨奔放,后是激愤悲怆,显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4. 田子方赎老马 原文: 《韩诗外传》卷八:“田子方出见老马于道, 喟然有志焉, 以问于御者曰:‘此何马也?"曰:‘故公家畜也,罢而不为用,故出放也。"田于方曰:‘少尽其力而老去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 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 译文: 田子方看见一匹老马站在道旁,不禁叹息着牵挂在心中的事。便询问赶车的人说:“这是什么马呀?” 赶车的人回答说:“这是旧尊老家所养的一匹马,由于老弱不再使用了,使牵出来想把它卖掉。” 田子方说:“年少的时候贪用它的力气,年老的时候就杨把它抛弃,这是仁义之人所不愿干的事。”说着便用5匹帛赎买了这匹才能马。 老臣罢武听说之后,便知道有所归向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充分敬重那些曾经做过贡献的人。在这则寓言里,老臣罢武之所以能够“知所归心”者,是由于他向往以束帛赎老马的田子方。它说明,少者怀之,老者安之,这是常理、常情,那种“卸磨杀驴”的做法会令人寒心的,是不仁不义的。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C(让(安置)……到树阴下) 2.A(两个“虽”字都是连词,表假设,即使。 其他三项,两个“故”字,前一个是连词,所以;第二个是副词,本来,原来。两个“与”字,前一个是介词,“跟”“同”;后一个是动词,相当于“结交”“亲附”。 两个“必”字,前一个是副词,“一定”“必定”;后一个是连词,“如果真的”。) 3.B(这里应是“罢武”) 4.D(①是“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的人的表现;③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总结,包括正反两个方面;④只是表明田子方见到老马表示感慨,还没见到他的行为。) 5.C(“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是御者说的话;齐庄公并没有否定螳螂的做法,反而赞赏它的勇气) 附:文言译文 通晓事理的人,外在的行为会发生变化而内心思想不会变化。外在的行为变化,是为了与世人和谐相处,内在思想不变化是用来保全他的身心。 因此内心有了固定的操守,外部就能够曲伸变化,或长或短,或卷曲或舒展,与外物一起变迁,因此即使有一万次举动也不会陷入失败之中。(人们)尊重圣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能像龙一样善于变化。 现在的人,苦苦地恪守一种节操,推行一种德行,即使达到粉身碎骨的程度,也还不能改变初衷,是因为他们对小的利益看得很清楚,而在大的道理上却被壅蔽了。赵宣孟在桑树荫下救活了饥饿的人,天下称颂他的仁惠;楚国的佽非面对江中的恶龙果敢地冲了上去,没有失去他的勇气,天下人称赞他的勇敢。 因此看一个人具体的行为,就可以评价他的思想了。 田子方在路上看到一匹老马,深有感触地叹息了一声,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一匹什么马?”车夫回答说;“这原是您家里喂养的一匹马,因为年老体衰,不中用了,所以把它拉出来卖了。” 田子方说:“年轻的时候贪图它的力气,老了就抛弃它,这是仁德的人所不愿做的。”于是用五匹丝绸把它赎了回来。 老病军人听到这件事,都衷心地归附田子方。 齐庄公出外打猎,看到有一只昆虫举起它的脚要击打庄公的车轮。 庄公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什么虫子?”回答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螳螂。这种虫子,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它不自量力并且轻敌。” 庄公说:“这要是一个人的话,必定是天下最勇敢的人了。”于是齐庄公便掉转车头躲开了它。 那些勇敢的人听到这件事,都知道自己应该为谁效死力了。 因此田子方同情一匹老马,而魏国人拥戴他;齐庄公避开一只螳螂,而天下勇士归附他;商汤王让祷告的捕鸟人把网撤去三面,而四十个国家朝拜他;周文王用礼节安葬死人骨骸,而九夷都来归附;周武王把中暑的人安置在树荫之下,左手抱着他,右手给他搧扇子,而天下的人怀念他的恩德;越王勾践一次断案错杀无罪之人,拿起龙渊之剑切开自己的大腿,血流至脚,用来自我惩罚,而战斗的武士有了必死的决心。 因此圣人在小的地方的行为,就可以影响到大众;慎重地对待身边的事情,就可以使远方的人归附了。 6. 终于魏中书监 文言文翻译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 父柔,终于魏中书监。恺性孝友,神情爽悟,略涉书记,颇解属文。 周齐王宪引为记室。其后袭爵容城伯,邑千一百户。 从宪伐齐,恺说柏杜镇下之。迁小吏部大夫,增邑七百户。 染工上士王神欢者,尝以赂自进,冢宰宇文护擢为计部下大夫。恺谏曰:“古者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 今神欢出自染工,更无殊异,徒以家富自通,遂与搢绅并列,实恐惟鹈之刺,闻之外境。”护竟寝其事。 建德中,增邑二百户。岁馀,转内史下大夫。 武帝在云阳宫,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四年秋,李穆攻拔轵关、柏崖二镇,命恺作露布,帝读之大悦,曰:“卢恺文章大进,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寻授襄州总管司录,转治中。 大象元年,征拜东京吏部大夫。开皇初,加上仪同三司,除尚书吏部侍郎,进爵为侯,仍摄尚书左丞。 每有敷奏,侃然正色,虽逢喜怒,不改其常。帝嘉恺有吏干,赐钱二十万,并赉杂彩三百匹,加散骑常侍。 八年,上亲考百僚,以恺为上。恺固让,不敢受,高祖曰:“吏部勤干,旧所闻悉。 今者上考,佥议攸同,当仁不让,何愧之有!皆在朕心,无劳饰让。”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宪司奏恺曰:“房恭懿者,尉迟迥之党,不当仕进。威、恺二人曲相荐达,累转为海州刺史。 又吏部预选者甚多,恺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威之从父弟彻、肃二人,并以乡正征诣吏部。 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肃左足挛蹇,才用无算,恺以威故,授朝请郎。恺之朋党,事甚明白。” 上大怒曰:“恺敢将天官以为私惠!”恺免冠顿首曰:“皇太子将以通事舍人苏夔为舍人,夔即苏威之子,臣以夔未当迁,固启而止。臣若与威有私,岂当如此!”上曰:“苏威之子,朝廷共知,卿乃固执,以徼身幸。 至所不知者,便行朋附,奸臣之行也。”于是除名为百姓。 未几,卒于家。自周氏以降,选无清浊,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陆彦师等甄别士流,故涉党固之谮,遂及于此。 子义恭嗣。完全翻译不太容易,里面有涉及很多史事及人物,大概直译了一下,有两句我也不甚理解。 全文不敢一定准确,不过纯手打,将就着看,以下是译文:卢恺,字长仁,涿郡(地名)范阳(地名)人。其父名卢柔,曾为官至(魏)中书监。 卢恺为人甚孝又喜交友,英姿飒爽,懂一些书记工作,擅长写应用文。周齐王宪招他做了自己的书记员。 后来做了容城伯(爵位),采邑一千一百户。在随王宪伐齐的时候,卢恺说降了柏杜镇。 升官吏部大夫,增加了采邑七百户。做染色生意的王神欢,曾试图通过贿赂进入官场,冢宰(官名)宇文护准备提升他做计部下大夫(官名)。 卢恺进谏说:“古时候能登高做赋的人,可以做大夫(官名),访求贤人选用官员,需要详查和慎重。王神欢是染匠出身,没有特殊才能,只是因为家里殷富而贿赂官员就进身搢绅之列,恐怕会像鹈鹕皮囊里的刺一样露出来被人知道。” 宇文护就停办了此事。北周建德年间,增加了采邑二百户。 一年多后,做了内史下大夫。武帝在云阳宫,下令各地挑一些老牛,准备杀了慰劳百官臣工(士人)。 卢恺进谏说:“当初田子方赎老马(注:田子方见有人要杀老马吃,就用钱赎了它,以免其死),传为美谈。如果大家听了你的敕令,杀老牛慰劳士人,对施行仁政来说是个污点。” 武帝很赞赏卢恺说的话就听从了(不杀老牛)。后来卢恺做了礼部大夫,做了出使陈国的副使。 以前去陈国(访问)的人到了陈国都会遵守陈国的礼仪,到了卢恺出使陈国时,卢恺只依照本国(周)的礼仪,陈国的人不能使其屈服(遵从陈国礼仪)。建德四年秋季,李穆攻下了轵关、柏崖二镇,让卢恺写了捷报(露布,即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即捷报),武帝看了很高兴,说:“卢恺文章写得越来越好了,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不好意思,这半句我也没搞懂。 ) ”很快授予他襄州总管司录(官名),后又改做治中(官名,类似州长秘书、助理类)。 大象元年(武帝后的皇帝的年号),征调卢恺做了东京吏部大夫。开皇初年(隋文帝年号),授卢恺等同于三司(三司,唐代之前最显赫的官位)待遇,授尚书省吏部侍郎职,进位为侯爵,仍兼任尚书左丞的职务。 每次向皇帝奏事时都刚直正色,不管皇帝高兴还是生气,都一样处之。皇帝称赞卢恺有才能,赐给钱二十万和彩帛三百匹,并赐散骑常侍(官名)职。 开皇八年,皇帝亲自考察百官,评卢恺为优异。卢恺坚决推让,不敢接受,高祖(隋文帝)说:“你在吏部勤于职守,以前就全都知道。 现在评你为优异,众人的意见相同,你应该当仁不让不必惭愧!你所做的我都知道,不必推辞!”一年后,授礼部尚书衔,同时兼管礼部尚书的事。恰逢国子博士(相当于翰林一类的称呼)何妥和右仆射(官名)苏威不和,何妥揭发了一些苏威(见不得人)的事。 卢恺因与(苏威)事相关,皇帝就把。 7. 哪位大虾能帮我把这3篇文言文翻译,《剜股藏珠》、《田子方赎老马 您好! 十分抱歉,第2篇的翻译找不到,请原谅。 《剜股藏珠》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 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 【说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人要自重,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贪图钱财。海夫的形象,足为追名逐利者戒。 《田父得玉》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8.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隰朋之知,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文言文翻译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它怎么走,人们跟着它,竟然找到了归宿。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 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遇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2023-07-23 03:57:171

农夫鸥臣文言文

1. 齐欲伐魏 文言文翻译 原文: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译文: 齐国要讨伐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四海内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而抓获它们,没有费一点力气,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害怕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通假字】: 1、“罢”通“疲”,意思是乏、累 2、顿:困顿、疲弊。弊:困乏、疲惫 “顿其兵”“弊其众”两句中的“顿”“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其兵顿”,“使其众弊”。 【逐字翻译】: 1. 天下之疾犬也(疾)快 2.各死其处(各)各自 3.田父:农夫 4.以顿:困顿 2. 文言文翻译 农夫杀牛 《庖丁解牛》译文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 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 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 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 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 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 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3. 初中文言文田父得玉翻译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 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 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感:现实得让人伤心、不满。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确有很多事情是这样,客观得让人遗憾!很冷酷的作家! 2003年4月22日晚 感2:再读此寓言时,都觉得很是不平。虽然它告诉人们知识就是财富,可这种寓言流传于世,终有政治不正确的 寓意:奸诈小人竟然会有好报。实在没天理! 4. 文言文翻译,田差戒奢 晋公正先生作驱车逐的车,龙旌象色,挂的拿来犀象,错的拿来羽芝,车成题金群(泛指多)镒,确定的在殿 向下,使得群臣得察看呢。田差三过并且不一难道,公正先生振作色大的怒,问田差“罢了三过并且不一难道,凭什么作 呢?”田差回答说:“臣听见说天你的人(或事物)拿来天向下,说诸侯的人(或事物)拿来国,说大的夫的人(或事物)拿来官,说士的人(或事物)拿来事,说 农夫的人(或事物)拿来吃,说妇姑的人(或事物)拿来织。桀拿来奢无,纣拿来淫败,因此不敢难道呢。”公正先生说:“喜欢。”于是 命左右说:“离开车!” 5. 农夫杀牛古文翻译 白话释义:庖丁给梁惠王宰牛。 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此文出自战国时期庄子所著的《庄子》。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 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文章赏析:此文为庄子阐明“养生”的一则寓言。 文章开始是一段惟妙惟肖的“解牛”描写。作者以浓重的笔墨,文采斐然地表现出庖丁解牛时神情之悠闲,动作之和谐。 全身手、肩、足、膝并用,触、倚、踩、抵相互配合,一切都显得那么协调潇洒。“砉然响然,奏刀騞然”,声形逼真。 牛的骨肉分离的声音,砍牛骨的声音,轻重有致,起伏相间,声声入耳。紧接着又用文惠君之叹:“善哉!技盖至此乎!”进一步点出庖丁解牛之“神”,这就为下文由叙转入论做好铺垫。 不过庄子所说的“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客观上又揭示了人在实践中如何达于自由的问题。文中所说的“天理”、“固然”,若引申开来看,亦可理解为人们面临的外界客观事物。 它虽然会给企望达于自由的人们带来这种那种限制或妨碍,但睿智的人们又不是在它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只要认识它,顺应它,就能够如庖丁那样自由洒脱。对此,庄子曾作过一番极为精妙的分析:“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节”固然不可逾越,但毕竟有间隙,这就为人们“游刃”提供了天地,只要善于在这一天地里施展本领,是同样可以自由自在的。“游刃”二字,活现出解牛者合于自然而又超于自然的神化境界。 当然,对于“固然”的认识并非一劳永逸,即使庖丁那样技艺高超者,每逢筋骨盘结处,总是谨慎从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只有孜孜不倦地追求,毫不懈怠才是。 6. 哪位大虾能帮我把这3篇文言文翻译,《剜股藏珠》、《田子方赎老马 您好! 十分抱歉,第2篇的翻译找不到,请原谅。 《剜股藏珠》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 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 【说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人要自重,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贪图钱财。海夫的形象,足为追名逐利者戒。 《田父得玉》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7. 49.50.51.求文言文翻译句子 ①为什么整天默默在这里,像个女孩子。 现在黄生像我一样贫穷,他借书也像我。 ②他写文章从小处着手但他的意旨极宏大,举的例子常见但是意义远大。 ③办事小卒穿着像士大夫,农夫穿着丝织的鞋。 ⑤ 我认为大王攻打宋的意图,和这个是一样的。 50、 ①可怜身上的衣服十分单薄,还担心炭贱,希望天再冷些。 体态美丽无人能比,母亲为你向她求亲。 楚人放一把火,可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②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 51 ①船舸舟舰布满渡口,画着青雀黄龙的轴承 ②割让得越频繁,侵略得越急。 开始吃觉得很苦难吃,久了却越觉的它甘甜。 ③已经奄奄一息 8. 带xin的古文,诗歌或诗词,最好优美动听,意境优美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in)。 《陋室铭》—刘禹锡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xin)泥。 《钱唐湖春行》—白居易 木欣欣(xin)以向荣,泉涓涓以始流。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xin)荡,冷月无声。 《扬州慢》 — 姜夔 心: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欣:水碧山青宜入画,游人欣赏愿勾留。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凫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旨酒欣欣,燔炙芬芬。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 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 信: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不信道、遂成知己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人之为言,苟亦无信。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留连弥信宿,此欢难可过。 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司空爱尔尔须知,不信听吟送鹤诗。 ———————————————————————————————— 馨: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最关情,一半儿温馨一半儿冷。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惟德惟馨,尚兹克遍。下有青泥污,馨香无复全。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受君封植力,不独吐芬馨。岂不知坚贞,芳馨诱其心。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 新: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施氏山前旧有人,吴王宫殿几重新。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2023-07-23 03:57:261

乞不用赃吏文言文阅读答案

1. 《乞不用赃吏》翻译 〔原文〕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 ,官吏至众,而赃污(tī,意思是揭发)发,无日无之。洎(jì,意思是及,到)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忌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shěn,意思是况且)行自犯之乎?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yòu,意思是宽宥;赦罪),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遂便,不可复以官爵。”其责贪残,慎名器如此,皆先朝令罪,固可遵行。欲乞今后应巨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只得受副使上佐。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译文〕臣听说:廉吏,是民众的表率;而贪官,则是民众的盗贼。当今天下郡县广布,官吏众多,每天都有官员贪赃枉法的事被揭发出来。等到案件上报官府,自然有人有本事掩盖事实的真相以获得宽刑免罪,因此而保住了性命。另有些人则因获得皇上的恩典而得以减免罪刑。即使律令禁严,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对贪鄙的官员,不会有丝毫的畏惧。从前两汉时代,那些因贪污而犯罪的官吏,子子孙孙都是严禁作官的,何况是罪官本人?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曾有几个官员犯了罪,后来一起被发配到少府监做仆役。挨到服刑期满时,太宗皇帝对左右的大臣们说:“这些人已犯过贪污罪,只能罢免他们的官职,听其自便,不能再恢复他们的官位。”惩办贪官酷吏、慎重授予官职,就是这样。前朝的典章律令本来应该遵行。在此我请求以后凡是贪赃枉法的官吏被判刑服罪,一律不再从轻发落,应该依据法律条文行事。即使遇上大赦,他们的罪刑被减免,也不录用他们为官。那些犯罪较轻的,最多也只可授予他们副使、上佐之类的无实际执掌的官。这样一来,既劝奖了廉吏,也警示了贪官。 2. 乞不用赃吏译文 乞不用贪吏疏 我听说:廉洁的官是百姓的表率;贪污的官是百姓的祸害。现在国家郡县分布十分广泛,官员小吏众多,受贿贪污被揭发的情况可说没有一天没有。等到整理成案卷呈送上来,有的枉法宽赦使犯罪的人能保住性命活下来,有的施予个人的恩德,消除犯罪人的罪名;虽然有处罚严厉的法律,却如同一纸空文,那些贪婪猥琐之人,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以前两汉时因为贪赃而招致犯罪的,都要禁止或限制他们的子孙做官,更何况他们自己犯罪呢!宋太宗执政时曾经有几个臣子犯罪,就一直发配到少府监去服劳役,等到应该宽免他们的时候,太宗皇帝对近臣说:“这些人犯的是贪赃受贿罪,只可以释放他们回去,听其自便,但决不能恢复他们的官位。”他责罚贪污、残害百姓的人,慎重地对待官爵礼制就是如此严格而不稍有松懈。这些都是上代好的法令制度,本来应该遵照执行。我想恳求今后对待官员因贪赃触犯法律犯罪时,不按轻罪宽恕他们,一并依照条例执行,即使遇到大赦,也再不录用他们当官,有些犯罪较轻的人,也只能有授给他们正使的属官或高一级官吏辅佐人员之类的官职。只有这样,廉洁的官吏才能明白该怎样勉励自己。贪赃的官吏才能知道该畏惧什么。 3. 请问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全文 包拯《乞不用贪吏疏》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1);贪者,民之贼也(2)。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3),或横贷以全其生(4),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5)!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6),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其责贪残,慎名器若此。皆先朝令典,固可遵行。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包拯作于庆历四年(1044年),担任监察御使时) 注释: (1)表:表率。(2)贼:祸害。(3)洎:等到。(4)横贷:枉法宽赦(5)矧(shěn):况且。(6)赦宥:赦免。 译文: 我听说:廉洁的官是百姓的表率;贪污的官是百姓的祸害。现在国家郡县分布十分广泛,官员小吏众多,受贿贪污被揭发的情况可说没有一天没有。等到整理成案卷呈送上来,有的枉法宽赦使犯罪的人能保住性命活下来,有的施予个人的恩德,消除犯罪人的罪名;虽然有处罚严厉的法律,却如同一纸空文,那些贪婪猥琐之人,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以前两汉时因为贪赃而招致犯罪的,都要禁止或限制他们的子孙做官,更何况他们自己犯罪呢!宋太宗执政时曾经有几个臣子犯罪,就一直发配到少府监去服劳役,等到应该宽免他们的时候,太宗皇帝对近臣说:“这些人犯的是贪赃受贿罪,只可以释放他们回去,听其自便,但决不能恢复他们的官位。”他责罚贪污、残害百姓的人,慎重地对待官爵礼制就是如此严格而不稍有松懈。这些都是上代好的法令制度,本来应该遵照执行。我想恳求今后对待官员因贪赃触犯法律犯罪时,不按轻罪宽恕他们,一并依照条例执行,即使遇到大赦,也再不录用他们当官,有些犯罪较轻的人,也只能有授给他们正使的属官或高一级官吏辅佐人员之类的官职。只有这样,廉洁的官吏才能明白该怎样勉励自己。贪赃的官吏才能知道该畏惧什么。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北宋政治家。他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于世,不畏权贵,执法严明,人称“包青天”。著作有《包孝肃奏议》。) 4. 求《勤训》、《乞不用脏吏》原文,要快 《勤训》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乞不用脏吏》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脏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惜两汉以脏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脏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其责贪残、慎名器如此,皆先朝令典,固可遵行。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实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5. 乞不用赃吏列举两汉和宋太宗严厉处置赃官的史实,其用意是 总结前朝对贪官污吏处罚的经验,并陈述这些“先朝令典”是“固可遵行”的。包拯在总结前朝吏治经验时,举了两个例子说明:一是两汉时期统治者执法者对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贪官污吏之处置,不但要严厉惩罚他们本人,而且对其子孙也要“禁锢”,说明处罚之严;二是宋太宗当朝时期对贪官污吏的惩罚,不管是谁,只要他犯了贪赃之罪,就要把他们削职为民当“隶役”,即使这些人改正前非,得到宽宥,也“不可复以官爵”,说明使用之严。而后,包拯以此为据,强调说明,前朝统治者在处罚贪官污吏的做法上虽然偏于严厉,但他们都是为了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才这样去做的。因此应该遵行“先朝令典”,依法惩治贪官污吏。 1.说明前朝对贪官刑法的严厉。 2。强调说明虽然前朝做法不妥,但都是为了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和国家秩序。 3。所以应该依法惩治贪官。 6. 包拯的《乞不用赃官》的文体是什么 消除犯罪人的罪名;虽然有处罚严厉的法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祸害。 (3)洎。 译文: 我听说:廉洁的官是百姓的表率,担任监察御使时) 注释: (1)表:表率。 (2)贼,本来应该遵照执行。我想恳求今后对待官员因贪赃触犯法律犯罪时 “疏”,是下级写给上级,或臣子写给皇上的用以表明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的文体 包拯《乞不用贪吏疏》这篇属于臣子写给皇上的 臣闻:廉者,即使遇到大赦,也再不录用他们当官,有些犯罪较轻的人,官员小吏众多,受贿贪污被揭发的情况可说没有一天没有,贪夫知所惧矣。 (包拯作于庆历四年(1044年),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3):况且。 (6)赦宥:赦免。 (包拯(999——1062年),民之表也(1),字希仁。 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并配少府监隶役,等到应该宽免他们的时候,北宋政治家,及该赦宥(6):等到。(4)横贷:枉法宽赦(5)矧(shěn),却如同一纸空文,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 其责贪残,慎名器若此。皆先朝令典,固可遵行;贪污的官是百姓的祸害。 现在国家郡县分布十分广泛,有的施予个人的恩德,有的枉法宽赦使犯罪的人能保住性命活下来,廉洁的官吏才能明白该怎样勉励自己。贪赃的官吏才能知道该畏惧什么;贪者,民之贼也(2)。 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宋太宗执政时曾经有几个臣子犯罪。等到整理成案卷呈送上来,殊无畏惮。 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5),那些贪婪猥琐之人,一点也不感到害怕!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太宗皇帝对近臣说:“这些人犯的是贪赃受贿罪。以前两汉时因为贪赃而招致犯罪的,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听其自便,但决不能恢复他们的官位。” 他责罚贪污,只可以释放他们回去,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或横贷以全其生(4),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如此,则廉吏知所劝,都要禁止或限制他们的子孙做官,更何况他们自己犯罪呢。 他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于世,不畏权贵,只得授副使上佐、残害百姓的人,慎重地对待官爵礼制就是如此严格而不稍有松懈。这些都是上代好的法令制度,不按轻罪宽恕他们,一并依照条例执行,也只能有授给他们正使的属官或高一级官吏辅佐人员之类的官职。 只有这样,执法严明,人称“包青天”。著作有《包孝肃奏议》,而赃污擿发,就一直发配到少府监去服劳役。 7.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111篇到120篇答案不要网页,直接发答案 2010-02-09 09:32导弹MH| 四级 1.齐桓公问管仲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4.明太祖训臣5.弄猴6.狐7.三人之言而成虎8.疴偻承蜩9.艾子行水10.民不畏死11.黄冈竹楼记(节选)12.率由旧章之弊13.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14.窃疾15.知人则哲16.上帝杀龙17.陈蕃礼贤18.白雪纷纷何所似19.画鬼20.良马对21.罴说,22.治水之法23.晏子谏杀烛邹24.求贤令25.习惯说26.羿射九日 27.大鼠28.好古29.永某氏之鼠30.宝剑31.海鱼32.介虫33.黠鼠赋34.鲁人欲徙越35.劝学36.■37.不龟手之药38.逾淮为枳39.林之栋画兰40.观巴黎油画记(节选)41.人饷魏武一梧酪42.苛政猛于虎43.预防风患44.阿留传(节选)45.居室记46.梵天寺木塔47.枯鱼之肆48.身不先行,民不能止49.勤训 50.方九皋相马51.水仙(节选)52.说虎53.腹■以子徇法54.校人烹鱼55.五十步笑百步56.游白水书付过57.祖逖58.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59.背水一战60.周公诫子61.行节俭化天下62.秦王欲见顿弱63.傅奕不信邪64.范仲淹掌府学65.祁奚举贤66.祖莹偷读67.有毅力者成68.苏子谓楚王69.曹绍夔除怪70.理国守法,事须画71.三国攻秦入函谷72.煮盐73.洛阳纸贵74.蒲元识水75.乞不用赃吏76.子产不毁乡校77.前事不远,吾属之师78.老父告诫孙叔敖79.贵人行乐之法80.李离伏剑81.孙权喻吕蒙读书82.皇甫德参直言敢谏83.窗栏第二84.周顺昌大骂魏忠贤85.魏征谢官86.富人行乐之法87.穆公失马88.景公欲诛骇鸟野人89.鹳鸟迁巢90.相剑者91.骥遇伯乐92.恐钟有声93.贫贱行乐之法94.羹烂汝手95.聊欲安众心耳96.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97.赵襄子饮酒98.读孟尝君传99.百发百中100.在德不在险101.徐光戏■10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103.詹何钓鱼104.是谓大同105.田父得玉106.和氏献璧107.重欲亡身108.悲心更微109.治国犹如栽树110.起之为将111.秦始皇帝游会稽112.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13.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114.先天下之忧而忧115.贾生年少为博士11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117.楚伐绞118.齐人见田骈119.刑天与帝争神120.定民之居,成民之事121.凡用兵攻战之本122.子治天下123.庄子送葬124.女与回也孰愈125.凡处军、相敌126.齐欲伐魏127.楚庄王欲伐越128.万事莫贵于义129.西湖七月半130.梓庆为镰131.丹之治水132.屈而不能信133.子硕问于子墨子134.昔韩娥东之齐135.齐宣王问136.国子先生诲诸生137.故善战者求之于势138.唐太宗患吏受赇139.齐威王之时喜隐140.三年成一叶141.地震142.百姓有过,在予一人143.齐宣王好射144.项王军壁垓下145.景公出猎146.君子之学也14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48.信钓于城下149.晏子聘鲁150.天下莫柔弱于水151.越王试焚宫室152.齐大旱逾时153.荆有次非154.晋平公与群臣饮155.鲁国朱家156.传是楼157.杨子之邻人亡羊158.景公之时159.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160.晋中行文子出亡161.令既具,未布162.楚有祠者163.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164.赵括自少时学兵法165.庄子欲刺虎166.邹忌答难167.臣卿信士,必不乖违168.厉王虐169.郑武公欲伐胡170.及楚171.桓公犹下布衣之士172.所谓古之善用兵者173.宋有狙公者174.甲与乙相善175.子墨子自鲁即齐。
2023-07-23 03:57:351

重欲亡身文言文答案

1. 重欲亡身文言文翻译 知伯向魏桓子索取土地,魏桓子不肯给。 任章说:“为什么不给他呢?”桓子说:“无缘无故来索取土地,所以不给。” 任章说:“无缘无故来索取土地,邻国必定会恐惧;欲念极大,不知满足,天下各诸侯国必定害怕。 您给了他土地,知伯必定骄横。骄横了就轻视敌手,邻国恐惧了就会互相亲睦。 用互相亲睦的军队去对付轻敌的国家,知氏的命不会长了。《周书》上说:‘如果要打败它,(就)必定要暂且给它点帮助;如果要夺取它,(就)必定要暂且给它些好处。 "您不如给知伯土地,使他更加骄横。您怎么让各个诸侯国放弃打知伯的主意,却只让我们的国家做知氏的靶子呢?”桓子说:“好!”于是给他一大块拥有万户人家的地方。 知伯很高兴,又向赵襄子索取蔡、皋梁,赵襄子不给,(知伯)便出兵围攻晋阳。韩、魏从外边打进去,赵氏在里边接应,知氏就灭亡了。 2. 贪财溺身文言文阅读答案 急 贪财亡身 永之氓(古代称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横渡)湘水中济(过河)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平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有顷(一会儿)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要钱干什么) "又摇其首,遂溺死. ( 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1,给下面这句话加上合适的标点:3分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其侣曰( ) (2)何不去之( ) (3)有顷益怠( ) (4)蔽之甚( ) 3,细节描写可以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如:"永之人"开始在河中还能"曰",后来却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写同伴们为之焦急,不解,气愤传神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永之人"最善游,但那人为何"溺死" 说明他是怎样的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此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贪财亡身 1,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2,(1)伙伴,同伴 (2)扔掉 (3)松懈,这里指"慢" (4)糊涂 3,"摇其首" ,"又摇其首"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 4,因他腰缠千钱,很重. 这是一个要钱不要命的人. 3.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武仲以能属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五、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2)咸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 启示: 六、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退而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遂去,无他言 (2)与老人期 (3)喜曰:“当如是” (4)良因异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4. 《文舒戒子》文言文的答案 原文:季汉王昶,字文舒。性谨厚,名其兄子曰默,曰沉;名其子曰浑,曰深,曰沦,曰湛。为书戒子曰:“吾以数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德,弱以为强,鲜不遂矣。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谚曰:救寒莫于重裘,止谤莫于自修。斯言信矣。”司马懿荐其才德兼备。 译文:季汉王刘昶,字文舒。性格谦谨仁厚,为他哥哥的儿子取名字都符合这个谦谨仁厚的作风,分别叫刘默,刘深。自己的儿子分别叫刘浑,刘深,刘沦,刘湛。 他写书信告诫子侄们:“我之所以给你们起这样的名字,是想让你们看见名字,体验我对你们寄予的厚望,不至于违背我的告诫行事。万物的道理:成就的快,败亡的也快;成就的晚能够善终;委曲才能伸张,谦让才能成就德行,显示弱小实则坚强,以这样的原则行事,事情很少有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果有人批评你,应该自我检讨。俗话说:感觉寒冷就要穿上厚袄御寒,阻止他人的批评诽谤就要自我检讨改正。这真是至理名言阿。” 司马懿因此向朝廷推荐刘昶认为他才德兼备。 应该是对的 5. 陆绩怀橘的文言文题目答案 原文]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译文] 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过庐江太守,和袁术关系很好。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滚落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这是为什么呢?”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起带几只橘子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你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然会成才。”袁术认为陆绩十分与众不同,后来经常向别人称赞陆绩怀橘的美德。现在有人在席间在怀里藏果,想逗弄小孩。同样藏到怀里回去,何不把爱子之心变为爱父母之心呢。奇才呀陆郎,可以作为典范啦! 知识] 陆绩,字公纪,三国时期吴国人(今江苏苏州)人,天文学家。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地方的知府。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点评] 陆绩的孝行史记记载只有一件事,但足以反映他的为人。所谓“当年桔子入怀日,正是天真烂漫时,纯孝成性忘小节,英雄自古类如斯。” 人物】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嫡弟。后来被刘备击溃,吐血身亡。 启发』 陆绩小时候就知道孝顺父母 ,难能可贵 6. 朱晖重信文言文答案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 (2)乃把晖臂曰( ) (3)举手未敢对( ) (4)子孙窃怪之(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4.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朱晖守信》阅读答案: 1.(1)一向,平素。(2)握,持。(3)答复,回答。(4)感到奇怪。 2.D 【解析】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作副词,解释为“把”,与例句解释相同。 3.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 4.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译文: 早前,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看重他,把他当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胳膊说,“准备把妻子托付给朱先生”。(朱)晖因为(张)堪已经是名人,所以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之后(二人)再也没有见个面。(张)堪死后,(朱)晖听说他的妻子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持。(朱)晖的小儿子颉很不理解,问到:“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平生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 7.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111篇到120篇答案不要网页,直接发答案 2010-02-09 09:32导弹MH| 四级 1.齐桓公问管仲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4.明太祖训臣5.弄猴6.狐7.三人之言而成虎8.疴偻承蜩9.艾子行水10.民不畏死11.黄冈竹楼记(节选)12.率由旧章之弊13.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14.窃疾15.知人则哲16.上帝杀龙17.陈蕃礼贤18.白雪纷纷何所似19.画鬼20.良马对21.罴说,22.治水之法23.晏子谏杀烛邹24.求贤令25.习惯说26.羿射九日 27.大鼠28.好古29.永某氏之鼠30.宝剑31.海鱼32.介虫33.黠鼠赋34.鲁人欲徙越35.劝学36.■37.不龟手之药38.逾淮为枳39.林之栋画兰40.观巴黎油画记(节选)41.人饷魏武一梧酪42.苛政猛于虎43.预防风患44.阿留传(节选)45.居室记46.梵天寺木塔47.枯鱼之肆48.身不先行,民不能止49.勤训 50.方九皋相马51.水仙(节选)52.说虎53.腹■以子徇法54.校人烹鱼55.五十步笑百步56.游白水书付过57.祖逖58.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59.背水一战60.周公诫子61.行节俭化天下62.秦王欲见顿弱63.傅奕不信邪64.范仲淹掌府学65.祁奚举贤66.祖莹偷读67.有毅力者成68.苏子谓楚王69.曹绍夔除怪70.理国守法,事须画71.三国攻秦入函谷72.煮盐73.洛阳纸贵74.蒲元识水75.乞不用赃吏76.子产不毁乡校77.前事不远,吾属之师78.老父告诫孙叔敖79.贵人行乐之法80.李离伏剑81.孙权喻吕蒙读书82.皇甫德参直言敢谏83.窗栏第二84.周顺昌大骂魏忠贤85.魏征谢官86.富人行乐之法87.穆公失马88.景公欲诛骇鸟野人89.鹳鸟迁巢90.相剑者91.骥遇伯乐92.恐钟有声93.贫贱行乐之法94.羹烂汝手95.聊欲安众心耳96.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97.赵襄子饮酒98.读孟尝君传99.百发百中100.在德不在险101.徐光戏■10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103.詹何钓鱼104.是谓大同105.田父得玉106.和氏献璧107.重欲亡身108.悲心更微109.治国犹如栽树110.起之为将111.秦始皇帝游会稽112.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13.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114.先天下之忧而忧115.贾生年少为博士11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117.楚伐绞118.齐人见田骈119.刑天与帝争神120.定民之居,成民之事121.凡用兵攻战之本122.子治天下123.庄子送葬124.女与回也孰愈125.凡处军、相敌126.齐欲伐魏127.楚庄王欲伐越128.万事莫贵于义129.西湖七月半130.梓庆为镰131.丹之治水132.屈而不能信133.子硕问于子墨子134.昔韩娥东之齐135.齐宣王问136.国子先生诲诸生137.故善战者求之于势138.唐太宗患吏受赇139.齐威王之时喜隐140.三年成一叶141.地震142.百姓有过,在予一人143.齐宣王好射144.项王军壁垓下145.景公出猎146.君子之学也14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48.信钓于城下149.晏子聘鲁150.天下莫柔弱于水151.越王试焚宫室152.齐大旱逾时153.荆有次非154.晋平公与群臣饮155.鲁国朱家156.传是楼157.杨子之邻人亡羊158.景公之时159.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160.晋中行文子出亡161.令既具,未布162.楚有祠者163.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164.赵括自少时学兵法165.庄子欲刺虎166.邹忌答难167.臣卿信士,必不乖违168.厉王虐169.郑武公欲伐胡170.及楚171.桓公犹下布衣之士172.所谓古之善用兵者173.宋有狙公者174.甲与乙相善175.子墨子自鲁即齐。 8. 文言文阅读 小题1:⑴从前 ⑵代词,代樊重 小题1: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2分) 小题1: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作准备,有长远打算。(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主题思想。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谈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即可。
2023-07-23 03:57:411

剜股藏珠文言文答案

1. 【剜股藏珠译文】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2. 剜股藏珠译文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 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 【说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人要自重,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贪图钱财。海夫的形象,足为追名逐利者戒。 3. 文言文阅读《游石笼记》 游石笼[1]记[宋]王 向【原文】龙安自陂下东入其山[2],蹑浮云而上之[3],极十里[4],有群石环会突立[5].石顶有双瀑淙下[6],有石涧广六七寻,傍无荒茅萑苇之秽[7].而其水无泥沙,皆清冷可啜[8],游鱼沉泳,历历可见.而水间之石,或哮然如岩[9],或剜然如臼,或偃然如槽,或落然如盂,端正莹彻[10],类非镌凿之能及[11].凡若此行数十步[12],即至其所谓石笼者.笼之状类巨槽,而圜围斗壁[13],下阔五丈,会一涧之水而环之,已即复泄而为涧[14].前之岩者、槽者、盂者,又纷罗错列[15],亦无苔藓泥沙之秽焉.由此少进[16],而涧下之石乃坦然成盘[17],纵数十尺[18],盘之中直发小圳[19],广才盈咫[20].而一涧之水,又悉流于盘之下[21],其声珑珑若雷[22].窥其底[23],广深不可穷,而水涓涓可爱[24].熙宁九年[25],余在龙安时,与诸生寻泉流而得其处,于是乐而忘归焉.夫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者[26],可谓至矣[27].虽然[28],惜其不出于通都大邑之郊[29],而藏乎穷山绝壑之下[30],而不为好游而附势者之所知也[31].使当唐时,为柳宗元、李愿等见之[32],则其为名也,岂特石潭、盘谷之比哉[33]?【注释】[1]石笼:江西黎川西南龙安山中涧水流经的一块槽形大石,石笼是本文作者给它取的名字.[2]龙安:宋时龙安驿,在今江西黎州县西南,往东多山,地近赣闽交界处.陂(bēi):斜坡.[3]蹑(niè):踩.[4]极十里:走完十里路.极,尽,这里作动词.[5]环会:围绕聚合.[6]淙(cóng):流水声.[7]萑(huán)苇:芦苇.秽(huì):污秽,肮脏.[8]啜(chuò):喝.[9]“或哮”四句:意谓水中的石形,有的像咆哮的山岩,有的像挖成的石臼,有的仰倒着像石槽,有的凹进去像盛食物的器皿.剜(wān),用刀子等利器挖.偃(yǎn),仰面卧倒.[10]莹彻:光洁透亮.[11]类非:都不是;类,大都,大抵.镌(juān):刻.凿(záo):挖.及:达到.[12]凡:所有,一切.[13]圜(huán):围绕.斗:通“陡”.[14]已即:随即.泄:流出.[15]纷罗错列:杂乱、交错的分布排列.[16]少进:稍向前.[17]坦然:平整宽广的样子.[18]纵:与横相对,这里有长的意思.[19]直发小圳:石盘上显出直的小沟.发,表现,显露.圳,本指田间小沟,这里指石盘上有沟状凹痕.[20]盈:满.咫(zhǐ):古时八寸为咫.[21]悉:全.[22]珑珑:同“隆隆”,象声词.[23]窥:观察.[24]涓涓(juān):水缓流的样子.[25]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熙宁,北宋神宗的年号.[26]天作地藏:上天创造,大地蕴藏.遗(wèi):赠给,赐予.[27]至:到达了顶点,表示最大程度.[28]虽然:即使如此.[29]通都大邑:指四通八达的城市.[30]穷山绝壑(hè):深远的山谷.[31]附势者:指趋炎附势的人.[32]柳宗元:唐代文学家,贬官永州时,发现许多风景幽美的地方,作《永州八记》.李愿:唐代人,被罢官后隐居太行山南的盘谷,韩愈有《送李愿归盘谷序》.[33]“岂特”句:难道只是与石潭、盘谷相提并论么?特,只.比,并列,相近.【译文】从龙安出发,自山坡向东进入龙安山,踩着浮云上山,走完十里,迎面有很多石头环绕着,耸立着.石崖的顶部有两条瀑布淙淙地流下,脚下有一条涧水,五六丈宽,涧水在石头中间流淌,旁边没有茅草芦苇之类的杂草.涧水中没有泥沙,水很清澈,凉凉的,可以喝,鱼在水中上下游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在涧水中间的石头,有的像是张口咆哮的洞穴,有的像人挖出来的石臼,有的像仰卧的石槽,有的像被人丢弃的盂钵,有模有样地,很是光洁,不是人工雕琢所能比得上的.往前走数十步,就到了我说的“石笼山”.石笼山的形状像巨大的槽,槽壁圆形,很陡,槽底有五丈宽,整条涧水都汇聚在这槽里,巨槽围着它,随即就又从槽沿流出去成为涧水.前面说到的像洞穴、石槽、盂钵等石头,错杂地分布在涧流中,上面也没有苔藓泥沙等脏污之物.从巨槽稍稍向前,涧水下面是一块平坦的巨石,长有数十尺,大石中有直直的小沟,宽足足有八寸多.而整条涧水,又全部流到这块巨石的下面,水声隆隆,像打雷一样.探出头去察看巨石的下面,又深又阔,看不到底,而涧水在巨石上缓缓流动,让人怜爱.熙宁九年,我在龙安时,与一些书生寻找泉流,从而找到了这个地方,于是乐而忘返.这座石笼山是上天创造大地掩藏用来赐予人类的,用心良苦可以说是到了极点了.虽然上天和大地是这样用心良苦,可惜它不在大城市附近,而是藏在穷山绝谷之下,因此不被爱好旅游的,喜欢凑热闹的人知道.假使在唐朝时,被柳宗元、李愿等见到了,就会给它起个名字,这样,这个石笼山哪是只能与小石潭、盘谷相比的呢?【参考】百度百科“游石笼记”。 4. 哪位大虾能帮我把这3篇文言文翻译,《剜股藏珠》、《田子方赎老马 您好! 十分抱歉,第2篇的翻译找不到,请原谅。 《剜股藏珠》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 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 【说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人要自重,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贪图钱财。海夫的形象,足为追名逐利者戒。 《田父得玉》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5. 剜股藏珠是什么意思 剜股藏珠典出《龙门子凝道记u2022秋风枢》。 海中有宝山焉,众宝错落其间,白光煜如也。海夫有得径寸珠者,舟载以还,行未 百里,风涛汹簸,蛟龙出没可怖。 舟子告曰:“龙欲得珠也,急沈之,否则连我矣。” 海夫欲弃不可,不弃又势迫,剜股藏之,海波遂平。 至家出珠,股肉溃而卒。 海里有座宝山,有许许多多奇珍异宝,交错杂陈,藏在里边,光芒四射,耀人眼目。 有个航海的人得到一颗直径一寸的明珠,乘船把它运回家。航行不到百里,突然风 起浪涌,船身颠簸,只见一条蛟龙在海涛中出没,样子十分可怕。 船工劝他说:“蚊龙 是想得到那颗明珠啊!请您赶快把它沉人水中,否则就会连累我了。 ”航海的人心中左 右为难:丢掉吧,实在舍不得;不丢吧,情势所迫,又怕大难临头。 于是,剜开大腿上 的肉,把珠子藏了进去。风浪也随即平息下来。 这个航海人回到家里后,取出了明珠,但不久,便由于大腿上的肉溃烂而死去了。 “剜股藏珠”这个典故告诫人们,做事情切不可轻重倒置。 6. 寓言“剜股藏珠”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座藏着财宝的宝山,常常散发出 绚丽的光芒。 有个渔夫无意间来到这座宝山,在山上找到了一 颗宝珠。这颗宝珠的直径约有一寸长,绝对是世间罕 见、价值连城的宝贝,渔夫不禁乐得眉飞色舞。 他乘船回家的时候,海面上突然狂风大作,一条 蚊龙从惊涛骇浪中腾空而出,冲着他张牙舞爪。 划船的船夫告诉渔夫:“这条蚊龙想要抢夺你的 宝珠,你赶紧将宝珠扔到海里吧,这样我们才能保全 性命。” 渔夫舍不得将宝珠拱手相让,但又怕被蚊龙吃 掉,于是便拿出一把刀子,忍着痛在大腿上剜了一个 洞(大腿古称“股”),将宝珠藏在了里面。没想 到,海面马上就恢复了平静,蚊龙也退回海底,再也 没有出来。 渔夫侥幸躲过一难,回到家后就迫不及待 地将宝珠从大腿里取了出来。可是,他的大腿已经溃 烂了,没过多久,他就死了。
2023-07-23 03:57:541

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高中

1. 喜雨亭记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节选) 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 【注】①忭(biàn)欢乐 ②荐饥:连年饥荒 ③二三子:你们 ④优游:悠闲自得。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既而弥月不雨.( ) ③以属.客而告之( )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越三月,乙卯乃.雨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欧阳修在《 》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 (2分)答案10、①第二年 ②下雨 ③通“嘱”,劝酒 11、C 12、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座亭子中悠闲自得地享乐,难道做得到么? 13、关心民众疾苦或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醉翁亭记》。 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1 1.B(劝请,邀)2.C(因为)3.D(ABC与例句为古今异义) “喜”贯穿)5.(1)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名、示、文意)(2)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二三子、其、文意)(3)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 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使、雨、襦、文意)[参考译文]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 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而高兴,生病的人因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向客人举杯劝酒,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 "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 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上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 歌辞道:“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 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 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我因而用雨来命名我的亭子。 ”。 3. 喜雨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喜雨亭记》比较阅读 及参考答案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1—5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喜雨亭记 苏 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③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⑤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⑥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⑦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府。苏轼时任凤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 ②雨麦,上天下麦子。岐山,今陕西岐山县。占,占卦。年,年成。有年,指丰收。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③弥,满。弥月,整月。雨,下雨(动词)。 ④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⑤属,酌。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 ⑥荐,重。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 ⑦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 ②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 ③志喜也 志:_____ ④雨麦于岐山之阳 阳:_______ 2.将【乙】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3.【甲】文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 4.(1)贯穿【甲】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2) 【乙】文的题眼是_____________ 5. 【甲】【乙】两文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①念:人教版,考虑、想到;语文版,想。 ②寝:睡觉 ③志:记 ④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门为阳 2.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田野里一起欢笑。 3.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张怀民果然也没睡,二人心意相通呀!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这些都表明二人友情深厚。 4.(1)赏月(月光) (2)喜(1分) 5.甲文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的复杂心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遇到好雨的喜悦之情。(意思接近即可) 4. 急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 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后汉书》卷三十一)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 B.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 C.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 D.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守梁统深相敬待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 B.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下列各句补出的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常迎(孔奋)于大门,引入见母。 B.如何今去,(我等)不共报德! C.吏民感(孔奋)义,莫不倍用命焉。 D.冀当退却,而(贼)击之愈厉。4.下面各句全能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 ①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②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⑥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 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6.(1)把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斜线为下面语段划线部分断句。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君 子 之 学 也 人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参考答案】1.D(句中的“退却”古今都指畏难后退;其余三项,“扰乱”,现在有搅拌,使混乱不堪的意思,在文中是指政局不稳,纷扰混乱;“通货”,现在指货币,在文中指通商贸易,做买卖;“清洁”,现在指没有尘土污垢,在文中指清正廉洁)2.B(两个“既”字,都是副词,相当于“已经”“……之后”。 其余三项,A项前一个“相”字,在这里都偏指一方,可译为“他”;后一个表“互相”。C项两个“而”字,前一个是连词,可译为“并且”或者不译;后一个是转折连词,译为“但是”。 D项的两个“以”字,前一个是介词,译为“把……”;后一个是介词,译为“因为”。3.D(句中省略的是“孔奋”)4.C(①句是说其他到这里来做官的人,与孔奋无关;④句是当地百姓的行为;⑥句表彰的是他守城的功绩,而非廉洁。) 5.A(“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是说他年轻时跟刘歆学习《左传》,不是给刘歆讲授)6.(1)孔奋在作府丞的时候,就已经被大家敬重,等到他被任命为太守后,全郡的人没有不改变自己的操守的,(向他学习的)。(“见敬重”应该译为“被敬重”,“拜太守”应该译为“被拜为太守”,“改操”应译为“改变自己的操守”。) (2)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臧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参考译文】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年轻时。 5.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111篇到120篇答案不要网页,直接发答案 2010-02-09 09:32导弹MH| 四级 1.齐桓公问管仲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4.明太祖训臣5.弄猴6.狐7.三人之言而成虎8.疴偻承蜩9.艾子行水10.民不畏死11.黄冈竹楼记(节选)12.率由旧章之弊13.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14.窃疾15.知人则哲16.上帝杀龙17.陈蕃礼贤18.白雪纷纷何所似19.画鬼20.良马对21.罴说,22.治水之法23.晏子谏杀烛邹24.求贤令25.习惯说26.羿射九日 27.大鼠28.好古29.永某氏之鼠30.宝剑31.海鱼32.介虫33.黠鼠赋34.鲁人欲徙越35.劝学36.■37.不龟手之药38.逾淮为枳39.林之栋画兰40.观巴黎油画记(节选)41.人饷魏武一梧酪42.苛政猛于虎43.预防风患44.阿留传(节选)45.居室记46.梵天寺木塔47.枯鱼之肆48.身不先行,民不能止49.勤训 50.方九皋相马51.水仙(节选)52.说虎53.腹■以子徇法54.校人烹鱼55.五十步笑百步56.游白水书付过57.祖逖58.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59.背水一战60.周公诫子61.行节俭化天下62.秦王欲见顿弱63.傅奕不信邪64.范仲淹掌府学65.祁奚举贤66.祖莹偷读67.有毅力者成68.苏子谓楚王69.曹绍夔除怪70.理国守法,事须画71.三国攻秦入函谷72.煮盐73.洛阳纸贵74.蒲元识水75.乞不用赃吏76.子产不毁乡校77.前事不远,吾属之师78.老父告诫孙叔敖79.贵人行乐之法80.李离伏剑81.孙权喻吕蒙读书82.皇甫德参直言敢谏83.窗栏第二84.周顺昌大骂魏忠贤85.魏征谢官86.富人行乐之法87.穆公失马88.景公欲诛骇鸟野人89.鹳鸟迁巢90.相剑者91.骥遇伯乐92.恐钟有声93.贫贱行乐之法94.羹烂汝手95.聊欲安众心耳96.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97.赵襄子饮酒98.读孟尝君传99.百发百中100.在德不在险101.徐光戏■10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103.詹何钓鱼104.是谓大同105.田父得玉106.和氏献璧107.重欲亡身108.悲心更微109.治国犹如栽树110.起之为将111.秦始皇帝游会稽112.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13.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114.先天下之忧而忧115.贾生年少为博士11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117.楚伐绞118.齐人见田骈119.刑天与帝争神120.定民之居,成民之事121.凡用兵攻战之本122.子治天下123.庄子送葬124.女与回也孰愈125.凡处军、相敌126.齐欲伐魏127.楚庄王欲伐越128.万事莫贵于义129.西湖七月半130.梓庆为镰131.丹之治水132.屈而不能信133.子硕问于子墨子134.昔韩娥东之齐135.齐宣王问136.国子先生诲诸生137.故善战者求之于势138.唐太宗患吏受赇139.齐威王之时喜隐140.三年成一叶141.地震142.百姓有过,在予一人143.齐宣王好射144.项王军壁垓下145.景公出猎146.君子之学也14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48.信钓于城下149.晏子聘鲁150.天下莫柔弱于水151.越王试焚宫室152.齐大旱逾时153.荆有次非154.晋平公与群臣饮155.鲁国朱家156.传是楼157.杨子之邻人亡羊158.景公之时159.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160.晋中行文子出亡161.令既具,未布162.楚有祠者163.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164.赵括自少时学兵法165.庄子欲刺虎166.邹忌答难167.臣卿信士,必不乖违168.厉王虐169.郑武公欲伐胡170.及楚171.桓公犹下布衣之士172.所谓古之善用兵者173.宋有狙公者174.甲与乙相善175.子墨子自鲁即齐。 6. 文言文翻译权衡之平物,动则轻重差,其于静也,锱铢不失水之鉴物也 《非非堂记》欧阳修 [原文] 权衡之平物,动则轻重差,其于静也,锱铢不失。 水之鉴物,动则不能有睹,其于静也,毫发可辨。在乎人,耳司听、目司视,动则乱于聪明,其于静也,闻见必审。 处身者不为外物眩晃而动,则其心静,心静则智识明,是是非非,无所施而不中。 夫是是近于谄,非非近于讪,不幸而过,宁讪无谄。 是者,君子之常,是之何加?一以观之,未若非非之为正也。 予居洛之明年,既新厅事,有文记于壁末。 营其西偏作堂,户北向,植丛竹,辟户于其南,纳日月之光。设一几一榻,架书数百卷,朝夕居其中。 以其静也,闭目澄心,览今照古,思虑无所不至焉。 故其堂以“非非”为名云。 [参考译文] 用秤来平量物体,晃动时就会产生轻重的差异,如果在稳定的时候,一点儿也没有差错。用水来映照物体,晃动时就不能看到(影象),如果在平静的时候,一丝一毫都可以辨认。 在人来说,耳朵是主管听的,眼睛是主管看的,动荡就会乱了听与看的(尺度),如果在安静的时候,(人对于)听到的看到的必定是真实的。 处世立身的人(如果)不被身外事物的眩目耀眼而迷乱,那他的内心就必定安静,内心安静智慧见识就清晰明白,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无论用在哪里没有不成功的。 肯定正确的常常近于谄媚,否定错误的常常近于诽谤,不幸受到指责,宁可被指为诽谤也不要被指为谄媚。 言行正确,是君子的常态,肯定他又有什么增益?从总体上看,肯定正确不如否定错误更为可取。 我居住洛阳的第二年,重修使院大堂之事已经完毕,我写了一篇文字刻石于壁下。在大堂的西边建造了偏房,门向北开着,院子里种植了几丛竹子,在房屋的南面开辟了窗户,接收日月的光辉。 在屋子里摆设上一条几案,一张卧椅,书架上摆了几百卷书,我早晚就居住在里面。因为这里清静,我可以闭目养神,让思绪清澈明晰,看今日之事,想古人所为,思想就没有不可以到达的地方。 所以,我把我的这个厅堂就用“非非”做为名字了。
2023-07-23 03:58:021

帮忙寓言评论

《一狙搏击》这篇寓言是说,卖弄聪明、恃才自傲,必然招致祸害。 《涸辙之鲋》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同时讽刺世人不从实际出发,做些无效的事。 鲋鱼的回答可以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概括。《随珠弹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轻重,该做的事情而没有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却做了。《畏影恶迹》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懂得什么是事情的根本,不抓根本而抓枝节,绝对不可能解决问题,反倒会被问题压倒。 《学屠龙》这篇寓言说明,为屠龙而屠龙,其结果是无龙可屠,朱泙漫耗尽了家产,所学却是无法施展的本领。它告诫人们,钻研学问必须有的放矢,必须从社会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有益于社会,否则毫无价值。《鹓鶵相非》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你拿的当命根子的东西 在别人眼里 或许只是腐败发臭的死老鼠。《拙于用大》这则寓言中的惠子以大瓠为比喻,讥讽庄子的学问虽大但不实用。实际上,物品大有大的用途,小有小的用途,问题在于必须善于利用它们。 《宣王好射》好大喜功的人,必然是务虚名而不讲求实际,本欲欺世盗名,反落得被人所欺。一个人如果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就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知彼知己,洞察秋毫。《田父得玉》这篇寓言,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那些用谎言、盗窃等手段猎取高官厚禄的人。 《黄公好谦卑》谦虚是美德,但过分谦虚却会脱离实际,走向反面,造成与自己愿望相反的后果.《周人怀璞》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当对某一事物决定取舍的时候,不能光听它的名称,最好先看看它的实际内容。 《曲高和寡》高深的东西只有少数人能理解。《蒙鸠为巢》这则寓言的原意是强调人们要学习正道以作为立身之本。它说明了:基础不牢,一切努力都是枉然。 《浮阳之鱼》这个寓言的意思是要人既自知(自知之明)又知天(认识自然规律),这样就不至于怨天怨人了。 《处女遇盗》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对待强暴决不能手软,必须奋起斗争。《智子疑邻》它告诫准备讲话的人能从中得到这样的启发:当你说话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话对与不对,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而对于听话的人则应该有这样的启示:由于存在偏见,同样的事,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判断。
2023-07-23 03:58:211

初中课外文言文金版王雪琴

1. 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翻译和答案61—65(金版)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搞(请假)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母,请设馔(酒食)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登上大厅)拜饮,尽欢而别。 译文: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顾荣施炙 原文: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①。觉行炙人有欲炙②之色,因辍③已施焉④。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人也。 注释: 1. 应人请:赴宴。 2. 欲炙:烤肉。 3. 辍:让出 ,施舍。 4. 施焉:施,给;兼词“于之”。 5. 左右:帮助。 6. 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翻译: 顾荣在洛阳时,应别人的邀请去赴宴。(在宴席上)他发觉烤肉的下人脸上显露出对烤肉渴求的神色,很想吃几块。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让下人吃。同席的人都耻笑他有失身份。顾荣说:“一个人每天都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晋朝大批人渡长江南流,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在顾荣左右保护他,于是顾荣感激的问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端送烤肉的仆人。 思想: 赞扬了顾荣推己及人,肯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俗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或好人有好报。 腹黄享杀子 原文:墨者有巨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子。 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 译文:墨家学派的一个领袖腹黄享在秦国居住。他的儿子杀了人,按照法律应该判处死刑。秦国国君秦惠王对他说:“先生你年龄大了,又只有这一个儿子。我已经下令叫官吏不要杀他了。这件事情你就听我的吧。”腹黄享回答说:“我很感激国王你的恩赐。但是我们墨家的法律规定,杀人要处死,伤人要判刑。用法律来禁止出现伤亡人事件。不让人受到伤害,是天下的大道理。大王你虽然恩赐我,叫官吏不要处死我的儿子,但我却不能不按照墨家的法规办事。”腹黄享没有接受秦惠王的恩赐,终于让儿子伏法而死。 儿子是每个人都偏爱的至亲骨肉,能够忍痛割爱,大义灭亲,腹黄享这个墨家的领袖真正是个出以公心的人。 简介:本文选自《吕氏春秋》。这篇寓言表达了执法必须大公无私的观点。腹黄享,战国时墨家学派领袖。《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相吕不韦集门客而编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浅析:古往今来,人们常说,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其实更多的是刑不上大夫。任何人犯罪总是有许多原因,也有许多客观条件可讲。虽说法律无情,但人之常情却是想方设法减轻罪责。 腹黄享之子杀人,秦王已免其死罪,并反过来向腹黄享说明原因。在常人正是求之不得,但腹黄享却不这样认为。他心中有大义,执法不隐私,原则面前坚决不让步,哪怕是自己的独子,哪怕是秦王赦免了。这种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对比这些先哲,我们反思一下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能否象腹黄享那样坚持真理,大公无私。 2. 初中课外文言文 金版 《入蜀记》以及后两篇原文及翻译 原文七月 十四日,晚,晴。 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 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 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八月 十四日,晓,雨。 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 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 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dié)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 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 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 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杈舟于此。 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八月)二十一日。 过双柳夹,回望江上,远山重复深秀。自离黄,虽行夹中,亦皆旷远,地形渐高,多种菽粟荞麦之属。 晚,泊杨罗,大堤高柳,居民稠众。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九月 九日,早,谒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 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 。 买羊置酒。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 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雨,极寒,始覆絮衾。 十月 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 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 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 是日重阴微雪,天气,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 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 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 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 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译文 七月 十四日,傍晚,天晴。打开船舱中向南的窗,观看河山风光。 姑熟溪中有很多鱼,不时冲开水面跃出来,夕阳照映溪水,如同银刀一样。垂竿钓鱼、拉网捕鱼的人满眼都是,因为这缘故,鱼价很低,家僮差役们每天都吃得饱饱的。 当地的人说,这溪水很肥,适于鱼的生长。等到我喝了这溪水,觉得水味道真很甜,难道当真是因为水肥而鱼多的缘故吗?溪的东南许多山峰像青黑色的颜料染过一样,原来是青山啊。 八月 十四日,(船从富池出发西行)拂晓,下雨。经过一座小石山,(这座山)笔直得像从山顶一刀削去一半,跟余姚江边的蜀山很相似。 行船在江上,遇到一木筏,宽十多丈,长五十多丈。上面有三四十户人家,妻子儿女鸡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 中间有相往来的通道,还有神祠,这是向来没有见过的。驾船的人说,这还是小的呢,大的可在竹筏上铺上土作菜田,或开酒店,大得却不再能开进小水湾,只在大江中行进罢了。 这天刮逆风,(纤夫)用力拉船,从天亮到日落才走了十五六里。船在刘官矶停泊,这里古代蕲州边界。 子侄等辈上岸,回来后说:“发现一条小路,(从小路)到山后面,有一个小湖,面积很大,莲子菱角很多,沿湖有很多木芙蕖,几户人家在夕阳中,芦苇篱笆、茅屋房舍,仿佛是一个幽雅的地方,而且寂静得没有人声。有很大的梨,想买它,但没法买到。 湖中有轻快的小船采菱角,叫他们也没有人答应。想要再看个究竟,恰好看见路旁设有打捉野兽的工具,怀疑有虎狼,于是不敢再向前走了。” 刘官矶,传说走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吴国去,曾在这里拢船上岸。晚上,看见大鳖在水中沉浮。 八月)二十一日,(船从黄州上游戚矶港出发)经过双柳夹,回头望江上,远山重重深幽清秀。从离开黄州,虽然行进在双柳夹中,也都空阔辽远,地形渐渐高了,大多种些豆子、谷子、荞麦之类的粮食作物。 晚上,在杨罗洑停泊,这里堤岸宽大,柳树高密,居民稠密众多。鱼像土般便宜,一百个铜钱(买的鱼)可以使二十个人吃饱;又都是大鱼,想找点小。 3. 初中《课外文言文 金版》 第109则 田父得玉 的原文和练习 原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⑴,得宝玉径尺⑵,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 邻人阴欲图之⑶,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⑷,弗如复之”⑸。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⑹,置于庑下⑺。其夜玉明,光照一室。 田父称家大怖⑻,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⑼,殃可销⑽。” 于是遽而弃于远野⑾。 邻人无何盗之⑿,以献魏王。 魏王召抚顶掂雇郾概淀谁丢京玉工相之⒀。玉工望之,再拜却立⒁,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⒂,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22)之。 五城之都⒃,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封以上大夫禄⒄。 ――节选自尹文⒅《尹文子·大道上》⒆ 练习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一项是( ) A.以告邻人。 (介词,就) B.邻人阴欲图之。 (它,代宝玉) C.犹录以归。 (介词,把) D.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 (代词,这)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A.光照一室。 ( ) B.置于庑下。 ( ) C.复以告邻人。 ( ) D.仅可一观。 ( ) 3.翻译下列语句 A. 于是遽而弃于远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无价以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仔细阅读描写“邻人”言行的文字,说说“邻人”是怎样的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7-23 03:58:291

田子方赎马文言文

1. 田子方赎老马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 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 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出自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译文田子方看见一匹老马站在道旁,不禁叹息着牵挂在心中的事。 便询问赶车的人说:“这是什么马呀?” 赶车的人回答说:“这是旧尊老家所养的一匹马,由于老弱不再使用了,便牵出来想把它卖掉。” 田子方说:“年少 的时候贪用它的力气,年老的时候就把它抛弃,仁义之人不能这么做。” 说着便用5匹帛赎买了这匹马。老臣罢武听说之后,便知道有所归向了。 2. 田子方赎老马翻译及文言文阅读答案 田子方看见一匹老马站在道旁,不禁叹息着牵挂在心中的事。 便询问赶车的人说:“这是什么马呀?” 赶车的人回答说:“这是旧尊老家所养的一匹马,由于老弱不再使用了,使牵出来想把它卖掉。” 田子方说:“年少的时候贪用它的力气,年老的时候就杨把它抛弃,这是仁义之人所不愿干的事。” 说着便用5匹帛赎买了这匹才能马。 老臣罢武听说之后,便知道有所归向了。 【说明】这则寓言里,老臣罢工武之所以能够“知所归心”者,是由于他向往以束帛赎老马的田子方。它说明,少者怀之,老者安之,这是常理、常情,那种“卸磨杀驴”的做法会令人寒心的。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C(让(安置)……到树阴下) 2.A(两个“虽”字都是连词,表假设,即使。 其他三项,两个“故”字,前一个是连词,所以;第二个是副词,本来,原来。两个“与”字,前一个是介词,“跟”“同”;后一个是动词,相当于“结交”“亲附”。 两个“必”字,前一个是副词,“一定”“必定”;后一个是连词,“如果真的”。) 3.B(这里应是“罢武”) 4.D(①是“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的人的表现;③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总结,包括正反两个方面;④只是表明田子方见到老马表示感慨,还没见到他的行为。) 5.C(“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是御者说的话;齐庄公并没有否定螳螂的做法,反而赞赏它的勇气) 附:文言译文 通晓事理的人,外在的行为会发生变化而内心思想不会变化。外在的行为变化,是为了与世人和谐相处,内在思想不变化是用来保全他的身心。 因此内心有了固定的操守,外部就能够曲伸变化,或长或短,或卷曲或舒展,与外物一起变迁,因此即使有一万次举动也不会陷入失败之中。(人们)尊重圣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能像龙一样善于变化。 现在的人,苦苦地恪守一种节操,推行一种德行,即使达到粉身碎骨的程度,也还不能改变初衷,是因为他们对小的利益看得很清楚,而在大的道理上却被壅蔽了。赵宣孟在桑树荫下救活了饥饿的人,天下称颂他的仁惠;楚国的佽非面对江中的恶龙果敢地冲了上去,没有失去他的勇气,天下人称赞他的勇敢。 因此看一个人具体的行为,就可以评价他的思想了。 田子方在路上看到一匹老马,深有感触地叹息了一声,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一匹什么马?”车夫回答说;“这原是您家里喂养的一匹马,因为年老体衰,不中用了,所以把它拉出来卖了。” 田子方说:“年轻的时候贪图它的力气,老了就抛弃它,这是仁德的人所不愿做的。”于是用五匹丝绸把它赎了回来。 老病军人听到这件事,都衷心地归附田子方。 齐庄公出外打猎,看到有一只昆虫举起它的脚要击打庄公的车轮。 庄公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什么虫子?”回答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螳螂。这种虫子,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它不自量力并且轻敌。” 庄公说:“这要是一个人的话,必定是天下最勇敢的人了。”于是齐庄公便掉转车头躲开了它。 那些勇敢的人听到这件事,都知道自己应该为谁效死力了。 因此田子方同情一匹老马,而魏国人拥戴他;齐庄公避开一只螳螂,而天下勇士归附他;商汤王让祷告的捕鸟人把网撤去三面,而四十个国家朝拜他;周文王用礼节安葬死人骨骸,而九夷都来归附;周武王把中暑的人安置在树荫之下,左手抱着他,右手给他搧扇子,而天下的人怀念他的恩德;越王勾践一次断案错杀无罪之人,拿起龙渊之剑切开自己的大腿,血流至脚,用来自我惩罚,而战斗的武士有了必死的决心。 因此圣人在小的地方的行为,就可以影响到大众;慎重地对待身边的事情,就可以使远方的人归附了。 4. 【田子方见老马于道给人的启示是 本篇假托汉朝老军人的自白,来讽谏当时的君主.诗歌的前半部写老军人对当年战斗生涯的回忆,他南征北战,在戎马倥惚中度过了不平凡的一生.后半部表达他老年遭弃置的愤懑和悲伤:“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这位当年立马横刀的老英雄,如今不得不“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屯”!他喟然长叹:“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对比,把主人公心灵深处的痛苦展示出来.这首诗还表现了老军人即使身处逆境,仍思报国的精神.在诗的结尾,他以“弃席”、“疲马”自比,向君主表白心迹,希望老有所用,辞恳情切,令人感动.显然,这位心怀报国之念的老军人形象中也有着怀才不遇的诗人“白我”.这首诗意蕴深厚,时空跨度很大.诗歌的感情随着主人公的命运变化,先是慷慨奔放,后是激愤悲怆,显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5. 田子方赎老马的原文 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 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 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 出自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6. 哪位大虾能帮我把这3篇文言文翻译,《剜股藏珠》、《田子方赎老马 您好! 十分抱歉,第2篇的翻译找不到,请原谅。 《剜股藏珠》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 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 【说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人要自重,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贪图钱财。海夫的形象,足为追名逐利者戒。 《田父得玉》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7. 求: 的原文啊 主人且勿喧, 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士, 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 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 追虏出塞垣。 密途亘万里, 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 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 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 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 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 倚杖牧鸡豚。 昔如鞲上鹰, 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 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 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 不愧田子魂。
2023-07-23 03:58:361

步步高文言文下篇答案

1. 急求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下编1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下编1-20篇答案1.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2介之推不言禄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的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回答说:“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 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 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3齐宣王见颜斶齐宣王召见齐人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宣王怒容满面,说:“是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可有什么道理吗?”颜斶说:“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秦王下令说:“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又下令说:‘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的,封邑万户,赐金二万两。 由此看来,活王的头,还不如死士的墓。” 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随便加以侮辱呢?我实在是自讨没趣啊。 至今我才了解到君子的话,现在我明白了不懂得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为。希望您就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而且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我将以上等宴席招待您,外出备有高级车马供您使用,妻子儿女穿着的服装也华贵。 颜斶辞谢而去,说:“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玉匠加工,破璞而取玉,其价值并非不宝贵,然而本来的面貌已不复存在了。 士人生于偏僻乡野之地,经过推举选拔而被任用,享有禄位,他并非不尊贵、不显赫,可是他的精神,本质已被伤害。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里,晚点吃饭权当吃肉,悠闲散步权当乘车,不犯王法权当富贵,清静纯正,自得其乐。 如今发号施令的,是大王您;而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我的主要意见已经说了,希望您允许我回去,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的家乡。” 于是,他再一次的拜谢而后离去。颜斶可以说是知足的了,他舍弃功、名、利、禄,辞王而归,回到本乡,恢复他本来是老百姓的面目,这样终身不受侮辱。 4报燕惠王书是战。 2. 高中文言文阅读步步高下编 翻译16~40 16.子文不徇私情 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大臣斗伯比的儿子.他长大后先是接替父亲当了楚国的大夫,后来又被楚王任命为令尹,(相当于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亏人之上.有一天,子文的一个亲戚自恃有子文这样的后台,便在外面胡作非为,被司法官抓了起来.可是,司法官知道他是当朝令尹的亲戚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赶紧给其赔礼道歉,并把他放了,之后,司法官又急忙赶到子文那里汇报,想借机讨好子文.没想到子文听了他的汇报,并不高兴,而是十分严肃地责问: “犯人是你放的吗?” “是呀” “那就赶紧把他抓回来!” 司法官一听忙说: “他是令尹大人的亲威,我哪敢抓呀?” 子文生气地说: “为什么令尹的亲戚犯了法就不能抓?我们设立私法官,就是要维护国家法令的,你怎么能因为犯人是我的亲戚,就擅自把他放了?” 看到司法官为难的样子,子文接着说;”我身为令尹,应带头守法.平时,有罪犯对我依法严惩很有意见,但我并没有因此赦免他们.现在,我的亲戚犯了法,我怎能包庇他呢?你身为司法官却把你放了这不是要在满朝大臣和全国百姓面前昭示我是个私心极重的人吗?私心极重的人怎么能治理国家呢?” 子文的一席话虽令人敬佩,但见惯了官场上以权谋私和“一人得道,鸡犬不宁”的司法官还是有点想不通,他申辩道: “令尹大人,你以身作则的精神固然好,但许多大臣背地里谁没有为犯罪的亲朋好友求过情?” 子文说” “我不管别人怎么样,你身为司法官,就该依法办事.以后无论是谁犯了法,都不许随便释放!”司法官听到以后二字连忙说下不为例,这次就算了吧!” “不行!”子文斩钉截铁地说:既然你不愿意,那我就自己去把他捉拿归案吧!结果,子文的那个亲威还是被依法惩处了. 40. 雷州盗记 雷州在广东是最远的一个郡。祟祯初年,有一个金陵人,以部曹的身份(去雷州)出任太守。船进入长江时遇到强盗。强盗知道他是太守,就把他杀了,同时把他的随从也消灭了,只留下他的妻子和女儿。群盗让同伙中一个最聪明而狡猾的人做假太守,拿着公文前往(雷州上任),而其余的强盗装做仆人,人们都不能察觉。到达雷州过了一个月,伪守非常廉洁能干,地方出现了大治的景象。雷州人都互相庆幸得到了好太守,他的部下以及监司使都称道并很器重他。 不久,“太守”贴出告示:禁止游客,所管辖的地方不能接待一个金陵人,不然的话,即使是太守最亲密的人,也一定要治罪。于是雷州人更加信服新太守竟能如此的严格耿直。 没有多久,太守的儿子来到雷州,入境以后,没有人敢留宿(他)。他问起这件事,才知道是太守有禁令,心中很感疑惑。次日早晨,“太守”出来了,太守的儿子在路边一看,不是他的父亲;讯问“太守”的籍贯、姓名,可都跟父亲-样。太守的儿子明白了,说:“唉,这是强盗啊。”可是不敢公开说,只好秘密地把这件事报告了监司使。监司使说:“别声张,我明天请太守吃饭,并且让你出来见他。”于是使官吏戒备,派兵包围“太守”的住宅,并在吃饭的地方埋伏下武装士兵。第二天,“太守”进来拜谒监司使。监司使请他喝酒,让太守的儿子出来对证,“太守”不能辨认。“太守”很难堪,想要起来作乱,于是埋伏的士兵立刻出动,在座位上揪住了他。那些包围“太守”住宅的士兵,也攻破官署冲了进去,几十个强盗仓促起来搏斗一番,都逃跑了,只抓住了其中七个人。按法律定了案,带上枷锁,押送金陵杀了他们。于是雷州的人们才知道以前的太守不是真太守,是强盗。 我听到这件事叹息着说:“奇怪呀!强盗竟能做这样的太守?现在的太守不是强盗,可是他们的行为很少不像强盗,就不如用强盗做太守了。那个贼太守,是强盗;他做太守做得很好,还胜过了其他的真太守。” 把篇名告诉我! 3.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111篇到120篇答案不要网页,直接发答案 2010-02-09 09:32导弹MH| 四级 1.齐桓公问管仲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4.明太祖训臣5.弄猴6.狐7.三人之言而成虎8.疴偻承蜩9.艾子行水10.民不畏死11.黄冈竹楼记(节选)12.率由旧章之弊13.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14.窃疾15.知人则哲16.上帝杀龙17.陈蕃礼贤18.白雪纷纷何所似19.画鬼20.良马对21.罴说,22.治水之法23.晏子谏杀烛邹24.求贤令25.习惯说26.羿射九日 27.大鼠28.好古29.永某氏之鼠30.宝剑31.海鱼32.介虫33.黠鼠赋34.鲁人欲徙越35.劝学36.■37.不龟手之药38.逾淮为枳39.林之栋画兰40.观巴黎油画记(节选)41.人饷魏武一梧酪42.苛政猛于虎43.预防风患44.阿留传(节选)45.居室记46.梵天寺木塔47.枯鱼之肆48.身不先行,民不能止49.勤训 50.方九皋相马51.水仙(节选)52.说虎53.腹■以子徇法54.校人烹鱼55.五十步笑百步56.游白水书付过57.祖逖58.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59.背水一战60.周公诫子61.行节俭化天下62.秦王欲见顿弱63.傅奕不信邪64.范仲淹掌府学65.祁奚举贤66.祖莹偷读67.有毅力者成68.苏子谓楚王69.曹绍夔除怪70.理国守法,事须画71.三国攻秦入函谷72.煮盐73.洛阳纸贵74.蒲元识水75.乞不用赃吏76.子产不毁乡校77.前事不远,吾属之师78.老父告诫孙叔敖79.贵人行乐之法80.李离伏剑81.孙权喻吕蒙读书82.皇甫德参直言敢谏83.窗栏第二84.周顺昌大骂魏忠贤85.魏征谢官86.富人行乐之法87.穆公失马88.景公欲诛骇鸟野人89.鹳鸟迁巢90.相剑者91.骥遇伯乐92.恐钟有声93.贫贱行乐之法94.羹烂汝手95.聊欲安众心耳96.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97.赵襄子饮酒98.读孟尝君传99.百发百中100.在德不在险101.徐光戏■10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103.詹何钓鱼104.是谓大同105.田父得玉106.和氏献璧107.重欲亡身108.悲心更微109.治国犹如栽树110.起之为将111.秦始皇帝游会稽112.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13.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114.先天下之忧而忧115.贾生年少为博士11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117.楚伐绞118.齐人见田骈119.刑天与帝争神120.定民之居,成民之事121.凡用兵攻战之本122.子治天下123.庄子送葬124.女与回也孰愈125.凡处军、相敌126.齐欲伐魏127.楚庄王欲伐越128.万事莫贵于义129.西湖七月半130.梓庆为镰131.丹之治水132.屈而不能信133.子硕问于子墨子134.昔韩娥东之齐135.齐宣王问136.国子先生诲诸生137.故善战者求之于势138.唐太宗患吏受赇139.齐威王之时喜隐140.三年成一叶141.地震142.百姓有过,在予一人143.齐宣王好射144.项王军壁垓下145.景公出猎146.君子之学也14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48.信钓于城下149.晏子聘鲁150.天下莫柔弱于水151.越王试焚宫室152.齐大旱逾时153.荆有次非154.晋平公与群臣饮155.鲁国朱家156.传是楼157.杨子之邻人亡羊158.景公之时159.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160.晋中行文子出亡161.令既具,未布162.楚有祠者163.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164.赵括自少时学兵法165.庄子欲刺虎166.邹忌答难167.臣卿信士,必不乖违168.厉王虐169.郑武公欲伐胡170.及楚171.桓公犹下布衣之士172.所谓古之善用兵者173.宋有狙公者174.甲与乙相善175.子墨子自鲁即齐。 4. 步步高一轮活页练语文,文言文答案 《5.3》不错,我高考时学校订了 基础类:从应试角度来说,高一高二要注重基础知识,即高考的前4道选择题和背诵内容。 最好在每日中午,拿个本子(最好是那种活页夹的),拿起《5.3》或者《高中语文学习手册》(袁诚),抄录你不会的字音、成语,看看病句的类型。对课本上的文言文要绝对地重视,因为这可能是你第一遍也是最后一遍学它的,要将下面的实词含义记好,如果学有余力,不妨看看《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作者:杨振中,东方出版中心),它浅显易懂。 诗歌鉴赏:把各种题型掌握就可,有时间看点鉴赏手册,对你的鉴赏水平有很大提高,或者看看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保准能激发你的读诗兴趣。 必考阅读:它的选择题一直让我很头疼,老师们总说找原文,不过我就算找了也常常找不到或还是选错。 不过,多做做就好了。(没时间的只做选择即可,它的解答题一般分清文章脉络都可答对的) 选考阅读:我认为这没必要做太多题,高三复习集训时会做很多,平常多看看报纸、杂志都好。 至于一些答题模式的,老师回讲,有需要我找出来发上来就好了。 作文:60分的作文让人欢喜让人忧。 虽然文采在这几年没那么强调了,但文采不好者给人的感觉不好,你可以朴实,但不要写成政治论文。文章要有味道,不要为写作而写作。 可以看看《独上高楼》或《时文选粹》,这些书里的文采可谓一流。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很重要,买本或订本《作文素材》还是蛮有必要的,但是不要以为看这种作文素材书就一定能用出来,因为这些故事很简单,你没有深入思考,便很难将它们在写作时放进去。 你需要看看《南方周末》等报刊,有助于深入了解时事和热点问题,而且《南方周末》的文字很深刻,变得很精练,那种日报没时间看就罢了,这种周刊能让你的课余时间丰富起来。还有,文章布局、结构也很重要,总分总是用得最多的。 没必要写成很明显如八股的文章,但一定要层次清晰。当然,你的字如你的容貌,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多少会影响你的最后得分。 如果你无法写出好看的字,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文章字迹清楚,明了,少改动。我是广东的,只能按我们这边的题型跟你说,但可以说语文是要做题的,特别是基础,一边积累一边做题。
2023-07-23 03:58:431

阅读风向标文言文阅读120篇答案

1. 阅读风向标母亲的时钟的全部答案 母亲的时钟 二十几年前,父亲从外面带了一架时钟给母亲。 一尺多高,上圆下方,黑紫色的木框,厚玻璃面,白底黑字的计时盘,盘的中央和边缘镶着金漆的圆圈,底下垂着金漆的钟摆,钉着金漆的铃子,铃子后面的木框上贴着彩色的图画——是一架堂皇而且美丽的时钟。 那时这样的时钟在乡里很不容易见到,不但我和姊姊觉得非常稀奇,就连母亲也特别喜欢它。 这架时钟开足后可以走上一个星期。不知母亲是怎样记得的。 每次总在第七天的早晨不待它停止,就去开足了发条。 和时钟一道,父亲带回家来的,还有一个小小的日晷。 一遇到天气好太阳大,母亲就在将到正午的时候,把它放在后院子的水缸盖上。她不会看别的时候,只 知道等待那红线的影子直了,就把时钟纠正为十二点。 随后她收了那日晷,把它放在时钟的玻璃门内。我们也喜欢那日晷,因为它里面有一颗指南针,跳动得怪好 看。 但母亲不许我们玩弄这个。 “不是玩的!.她说,“太阳立刻就下山了,还不赶快做你们的事吗?……. 这在我们简直是件苦恼的事情。 自从有了时钟以后,母亲对我们的监督愈加严了。她什么事情都要按着时候,甚至是早起,晚睡和三餐的时间。 冬天的日子特别短,天亮得迟黑得早。母亲虽然把我们睡眠的时间略略改动了些,但她自己总是照着平时的时间。 大冷天,天还未亮,她就起来了。她把早饭煮 好,房子收拾干净,拿着火炉来给我们烘衣服,催我们起床的时候,天才发亮,而我们也正睡得舒服,怕从被窝里钻出来。 “立刻要开饭了,不起来没有饭吃!. 她说完话就去预备碗筷。等我们穿好衣服,脸未洗完,她已经把饭菜摆在桌上。 倘若我们不起来,她是决不等待我们的,从此要一直饿到中午,而且她半天也不理睬我们。 每次当她对我们说几点钟的时候,我们几乎都起了恐惧,因为她把我们的一切都用时间来限制,不准我们拖延。 我们本来喜欢那架时钟的,以后却渐渐对它憎恶起来了。 “停了也好,坏了也好!.我们常常私自说。 但是它从来不停,也从来不坏。而且过了两三年,我们家里又加了一架时钟了。 那是我们阴配的嫂嫂的嫁妆。它比母亲的一架更时新,更美观,声音也更好听。 它不用铃子,用的钢条圈,敲起来声音洪亮而且余音不绝。 我们喜欢这一架,因为它还有两个特点:比母亲的一架走得慢,常常走不到一星期就停了下来。 但母亲却喜欢旧的一架。她把新的放在门边的琴桌上,把揩抹和开发条的事情派给了姊姊。 她屡次看时刻都走到自己的床边望那架旧的。 “你喜欢这一架.,母亲对姊姊说,“将来就给你做嫁妆吧。 当然,这一架样子新,也值钱些。 我想姊姊当时听了这话应该是高兴的。 但我心里却很不快活。我不希望母亲永久有一架那样准确而耐用的时钟。 那时钟,到得后来几乎代替了母亲的命令了。母亲不说话,它也就下起命令来。 我们正睡得熟,它叮叮地叫着逼迫我们起床了;我们正玩得高兴,它叮叮地叫着,逼迫我们睡觉了;我们肚子不饿,它却叫我们吃饭;肚子饿了,它又不叫我们吃饭…… 我们喜欢的是要快就快,要慢就慢,要走就走,要停就停的时钟。 姊姊虽然有幸,将得到一架那样的时钟,但在出嫁前两三个月,母亲忽然要把它修理了。 “好看只管好看,乱时辰是不行的,.她对姊姊说,“你去做媳妇,比不得在家里做女儿,可以糊里糊涂,自由自在呀。. 不知怎样,她竟打听出来了一个会修时钟的人,把他从远处请到家里,将那架新的拆开来,加了油,旋紧了某一个螺丝钉,弄了大半天。 母亲请他吃了一顿饭,还用船送他回去。 于是姊姊的那架时钟果然非常准确了,几乎和母亲的一模一样。 这在她是祸是福,我不知道。只记得她以后不再埋怨时钟,而且每次回到家里来,常常替代母亲把那架旧的用日晷来对准;同时她也已变得和母亲一样,一切都按照着一定的时间了。 我呢,自从第一次离开故乡后,也就认识了时钟的价值,知道了它对于人生的重大的意义,早已把憎恶它的心思一变而为喜爱了。因为大的时钟不合用,我曾经买过许多挂表,既便于携带,式样又美观,价钱又便宜。 阅读题:1.简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是一架堂皇而且美丽的时钟。 (2分) (2)同时她也已变得和母亲一样,一切都按照着一定的时间了。(2分) 2.概述文中“我.对母亲的时钟的情感变化,并简要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5分) 3.文中写到了另外一面时钟,这样写作用何在?(5分) 4.作者写到他“认识了时钟的价值,知道了它对于人生的重大的意义.,你认为作者所说的“人生的重大意义.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7分) 阅读答案:1.(1)此句概述时钟的整体特征,既暗示父亲对母亲及家人表达思念和关怀的良苦用心,如此特征的时钟,又是母亲在子女心中高大而美丽形象的象征。 (2)此句写出了姊姊出嫁后生活上、意识上的重大转变,这是身份、生活环境改变后的结果,更是母亲言传身教的结果,是姊姊继承母亲身上宝贵精神品质的体现。 2.“我.对母亲时钟的情感变化:感到新奇——喜欢——憎恶——排斥——埋怨——新的认识——重新喜欢。 (此问2分,憎恶后“排斥.“埋怨.是重点。) 变化原因:①孩提的新奇。 2.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111篇到120篇答案不要网页,直接发答案 2010-02-09 09:32导弹MH| 四级 1.齐桓公问管仲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4.明太祖训臣5.弄猴6.狐7.三人之言而成虎8.疴偻承蜩9.艾子行水10.民不畏死11.黄冈竹楼记(节选)12.率由旧章之弊13.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14.窃疾15.知人则哲16.上帝杀龙17.陈蕃礼贤18.白雪纷纷何所似19.画鬼20.良马对21.罴说,22.治水之法23.晏子谏杀烛邹24.求贤令25.习惯说26.羿射九日 27.大鼠28.好古29.永某氏之鼠30.宝剑31.海鱼32.介虫33.黠鼠赋34.鲁人欲徙越35.劝学36.■37.不龟手之药38.逾淮为枳39.林之栋画兰40.观巴黎油画记(节选)41.人饷魏武一梧酪42.苛政猛于虎43.预防风患44.阿留传(节选)45.居室记46.梵天寺木塔47.枯鱼之肆48.身不先行,民不能止49.勤训 50.方九皋相马51.水仙(节选)52.说虎53.腹■以子徇法54.校人烹鱼55.五十步笑百步56.游白水书付过57.祖逖58.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59.背水一战60.周公诫子61.行节俭化天下62.秦王欲见顿弱63.傅奕不信邪64.范仲淹掌府学65.祁奚举贤66.祖莹偷读67.有毅力者成68.苏子谓楚王69.曹绍夔除怪70.理国守法,事须画71.三国攻秦入函谷72.煮盐73.洛阳纸贵74.蒲元识水75.乞不用赃吏76.子产不毁乡校77.前事不远,吾属之师78.老父告诫孙叔敖79.贵人行乐之法80.李离伏剑81.孙权喻吕蒙读书82.皇甫德参直言敢谏83.窗栏第二84.周顺昌大骂魏忠贤85.魏征谢官86.富人行乐之法87.穆公失马88.景公欲诛骇鸟野人89.鹳鸟迁巢90.相剑者91.骥遇伯乐92.恐钟有声93.贫贱行乐之法94.羹烂汝手95.聊欲安众心耳96.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97.赵襄子饮酒98.读孟尝君传99.百发百中100.在德不在险101.徐光戏■10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103.詹何钓鱼104.是谓大同105.田父得玉106.和氏献璧107.重欲亡身108.悲心更微109.治国犹如栽树110.起之为将111.秦始皇帝游会稽112.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13.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114.先天下之忧而忧115.贾生年少为博士11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117.楚伐绞118.齐人见田骈119.刑天与帝争神120.定民之居,成民之事121.凡用兵攻战之本122.子治天下123.庄子送葬124.女与回也孰愈125.凡处军、相敌126.齐欲伐魏127.楚庄王欲伐越128.万事莫贵于义129.西湖七月半130.梓庆为镰131.丹之治水132.屈而不能信133.子硕问于子墨子134.昔韩娥东之齐135.齐宣王问136.国子先生诲诸生137.故善战者求之于势138.唐太宗患吏受赇139.齐威王之时喜隐140.三年成一叶141.地震142.百姓有过,在予一人143.齐宣王好射144.项王军壁垓下145.景公出猎146.君子之学也14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48.信钓于城下149.晏子聘鲁150.天下莫柔弱于水151.越王试焚宫室152.齐大旱逾时153.荆有次非154.晋平公与群臣饮155.鲁国朱家156.传是楼157.杨子之邻人亡羊158.景公之时159.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160.晋中行文子出亡161.令既具,未布162.楚有祠者163.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164.赵括自少时学兵法165.庄子欲刺虎166.邹忌答难167.臣卿信士,必不乖违168.厉王虐169.郑武公欲伐胡170.及楚171.桓公犹下布衣之士172.所谓古之善用兵者173.宋有狙公者174.甲与乙相善175.子墨子自鲁即齐。 3. 星火英语巅峰训练 中考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 120篇 答案 参考答案:1.(1)辛苦粗糙的农人在劳动间隙点烟的场景;(2)夜晚父亲递火、乡亲们接火点烟的场景。 2.(1)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点燃火柴后松香的味道,如同雨后森林土地和草木散发的气味儿——芬芳、清新、纯粹、淳厚;和母亲头发的味道比较,写出对火柴的喜爱、眷恋之情。 (2)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充分展示了父亲被别人需要的幸福感以及围在他身旁的乡亲们对父亲的尊重和感激。“亲切”二字体现了生活在乡村的父辈们之间宽厚的感情。 3.不能删除。这一段照应了开头,首尾圆和,使文章结构完整;写出对远离我们的芬芳、清新的土地和草木的怀念,深化了中心。 4.内容上:两个反问,写出了火柴以及以父辈为代表的一种乡村的温情生活。生活中的一种虔诚感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已经离我们远去的现实,表现了作者深深地怅惘和怀念;加强了语气,深化了文章中心。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深思。
2023-07-23 03:58:491

中华寓言故事评论(大哥大姐帮帮忙啊)!!!!!!!!!!

这么多???
2023-07-23 03:59:026

文言文经典阅读300题答案

1. 愚人食盐 文言文经典阅读300题 原文 昔⑦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①盐。食之,甚美②,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④。天下之事皆然⑤,过则非唯⑥无益,反害之。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和主人一起吃饭。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觉得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了盐,所以菜美味。靠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但是看见自己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尽在盐中。”愚人不停吃盐,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注释 1、益:增加 2、甚美:(味道)很美。甚:十分,非常 3、缘:因为 4、患:害 5、然:这样 6、唯:只 7、昔:从前 8、适:到。去 9、乃:于是就 10、故:原因 11、薄暮:黄昏 12、具:准备、置办 13、出:拿出 14、怪:对。感到奇怪 15、安:怎么 16、咸:尽,全部都 17、已:停止 18、味败:口味败坏 19、为:成为 20、皆:一样 21、非唯:不仅 22、益:好处,益处 23、之:指代自己 24、反:反而 25、所以:……的原因 文言知识: 适。“适”是个多义词,指“恰巧”,“正值”,“安逸”,也可指“到”,“到。。去”。上文“适友人家”,意为到友人家去。又“适江南”,意为到江南去;“同适故乡”,意为一同到故乡去[1] 主旨句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启示 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2. 经典与我们阅读答案 5.人文性角度看人文经典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经典性角度看人文经典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6.①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②阅读经典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浸染和熏陶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阅读经典的确很像一种消遣.③阅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阅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7.①人文经典的概念以及其价值意义.②阅读经典才是真正的读书.③阅读经典的方式.8.答案示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是(水浒传)刻画得最成功的英雄形象之一.拳打镇关西救助金氏父女.表现了他富有正义感,嫉恶如仇慷慨豪爽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鲁提辖路见不平,洲相助的行为,表达了被压迫人民伸张正义的愿望.拳打镇关西也是他生活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他亡命江湖,最后被逼上梁山.这正是封建黑暗,恶人行,好人遭殃的社会现实所致.。 3. 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题(2)的答案 1.明日复明白,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11.踏破铁鞋无觅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4.吹而不寒杨柳风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花》 1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霜叶红于二月花。 4.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0篇 第245篇是什么 1.齐桓公问管仲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4.明太祖训臣5.弄猴6.狐7.三人之言而成虎8.疴偻承蜩9.艾子行水10.民不畏死11.黄冈竹楼记(节选)12.率由旧章之弊13.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14.窃疾15.知人则哲16.上帝杀龙17.陈蕃礼贤18.白雪纷纷何所似19.画鬼20.良马对21.罴说,22.治水之法23.晏子谏杀烛邹24.求贤令25.习惯说26.羿射九日 27.大鼠28.好古29.永某氏之鼠30.宝剑31.海鱼32.介虫33.黠鼠赋34.鲁人欲徙越35.劝学36.■37.不龟手之药38.逾淮为枳39.林之栋画兰40.观巴黎油画记(节选)41.人饷魏武一梧酪42.苛政猛于虎43.预防风患44.阿留传(节选)45.居室记46.梵天寺木塔47.枯鱼之肆48.身不先行,民不能止49.勤训 50.方九皋相马51.水仙(节选)52.说虎53.腹■以子徇法54.校人烹鱼55.五十步笑百步56.游白水书付过57.祖逖58.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59.背水一战60.周公诫子61.行节俭化天下62.秦王欲见顿弱63.傅奕不信邪64.范仲淹掌府学65.祁奚举贤66.祖莹偷读67.有毅力者成68.苏子谓楚王69.曹绍夔除怪70.理国守法,事须画71.三国攻秦入函谷72.煮盐73.洛阳纸贵74.蒲元识水75.乞不用赃吏76.子产不毁乡校77.前事不远,吾属之师78.老父告诫孙叔敖79.贵人行乐之法80.李离伏剑81.孙权喻吕蒙读书82.皇甫德参直言敢谏83.窗栏第二84.周顺昌大骂魏忠贤85.魏征谢官86.富人行乐之法87.穆公失马88.景公欲诛骇鸟野人89.鹳鸟迁巢90.相剑者91.骥遇伯乐92.恐钟有声93.贫贱行乐之法94.羹烂汝手95.聊欲安众心耳96.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97.赵襄子饮酒98.读孟尝君传99.百发百中100.在德不在险101.徐光戏■10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103.詹何钓鱼104.是谓大同105.田父得玉106.和氏献璧107.重欲亡身108.悲心更微109.治国犹如栽树110.起之为将111.秦始皇帝游会稽112.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13.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114.先天下之忧而忧115.贾生年少为博士11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117.楚伐绞118.齐人见田骈119.刑天与帝争神120.定民之居,成民之事121.凡用兵攻战之本122.子治天下123.庄子送葬124.女与回也孰愈125.凡处军、相敌126.齐欲伐魏127.楚庄王欲伐越128.万事莫贵于义129.西湖七月半130.梓庆为镰131.丹之治水132.屈而不能信133.子硕问于子墨子134.昔韩娥东之齐135.齐宣王问136.国子先生诲诸生137.故善战者求之于势138.唐太宗患吏受赇139.齐威王之时喜隐140.三年成一叶141.地震142.百姓有过,在予一人143.齐宣王好射144.项王军壁垓下145.景公出猎146.君子之学也14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48.信钓于城下149.晏子聘鲁150.天下莫柔弱于水151.越王试焚宫室152.齐大旱逾时153.荆有次非154.晋平公与群臣饮155.鲁国朱家156.传是楼157.杨子之邻人亡羊158.景公之时159.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160.晋中行文子出亡161.令既具,未布162.楚有祠者163.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164.赵括自少时学兵法165.庄子欲刺虎166.邹忌答难167.臣卿信士,必不乖违168.厉王虐169.郑武公欲伐胡170.及楚171.桓公犹下布衣之士172.所谓古之善用兵者173.宋有狙公者174.甲与乙相善175.子墨子自鲁即齐。
2023-07-23 03:59:191

剜股藏珠文言文的英文

1. 剜股藏珠译文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 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2. 哪位大虾能帮我把这3篇文言文翻译,《剜股藏珠》、《田子方赎老马 您好! 十分抱歉,第2篇的翻译找不到,请原谅。 《剜股藏珠》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 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 【说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人要自重,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贪图钱财。海夫的形象,足为追名逐利者戒。 《田父得玉》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3. 的全文意思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 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 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 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 【说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人要自重,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贪图钱财。 海夫的形象,足为追名逐利者戒。参考资料:/zhyy/zhyy/wgcz。 4. 龙门凝道记 文言文翻译 有没有全的 《龙门子凝道记》中的选段: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你先回去等我。”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卫国有一个姓束的人,(他)对全世间东西全都不喜好,只喜爱养猫。猫,是捕捉老鼠的动物。(他的)家几乎养了一百多只猫,家周围所有的老鼠都几乎被抓捕完了。猫没吃的了,饿得整天大声嗥叫,束氏只好每天买肉来喂猫吃。猫生了儿子继而又生了孙子,因为经常只吃肉的缘故,竟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老鼠这种生物了;(它)只要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猫吃完了,走路慢腾腾,懒懒散散的样子,和悦快乐的样子。 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老鼠成了祸患,家中的老鼠成群结队的出来乱窜,甚至有的(老鼠)跌落到瓮里去,(他)急忙到束氏家借了猫回去。 猫看见老鼠两只耳朵高高竖着,眼睛突露像漆一样亮,有红色的胡须,又唧唧吱吱地乱叫,便以为是什么奇怪的生物,所以只是环绕着瓮沿转圈不敢下去捕捉(老鼠)。读书人非常生气,就(把猫)推到瓮中。猫害怕极了,只是对着老鼠大叫。过了好久,老鼠估计猫没有别的本领,就咬它脚,猫用力纵身从瓮中逃了出来。 5. 黄果树瀑布古文翻译、、三克油~ Creek Road, left hanging pound, 10000 practicing flying empty, river Agariishi such as lotus leaves, under cover, cut out three in the water from the leaves, diffuse top-down, such as the shark raw silk cover outside the door, Mashimo were not ten feet a few dollars, pound beads collapse jade, droplet counter-Chung, such as *** oke vacated, very powerful Li-hung; so-called "bead curtain hooks do not roll, fly away practicing hanging peaks", Ju Qi-Zhuang is also not intended to. "I have seen covered waterfalls, many times those who are the high and steep, while those from the absence of such wide and large. 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飞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6. 《雅谑》文言文翻译 译文 1、乡村中有个小偷,夜晚在迂公的家偷窥,迂公正好回家遇上他。小偷非常害怕,连他所偷的羊皮大衣都丢下逃跑了。迂公捡得皮衣非常开心。从此就为这羊皮大衣的事而念念不忘。每次夜晚回家,门口安静无事,迂公必定皱眉道:“怎么没有贼?” 2、家中有一板凳,特别低矮。迂公每次坐,必定拿几片挖垫它的四只脚。后来不胜其烦,忽然想到办法,叫侍者,将板凳移放到楼上坐。等坐的时候,像原来一样低矮。就说:“人们说楼高,原来空有其名啊。”就命令毁楼。 3、下了很久的雨房屋漏雨,一夜之间多次移床,最后没有干的地方,妻子儿子交替着骂。迂公赶忙叫来工匠修葺,劳作花费实在辛苦。做完了,天忽然开晴了,一直晴朗。迂公整天仰望屋顶叹道:“命运不好的人啊!才修屋便没有雨,岂不是白花了劳力费用吗?” 4、迂公家藏有宋朝的几幅纸,偶尔有吴地的善于书画的名官来到,有的人劝他说:“您的纸非常好,何不拿了找这位大人,索要他的墨宝,用以清雅的玩赏?”迂公说:“你想坏我的纸啊?留藏宋纸,肯定应当让宋人画。”有客人说马肝非常毒,能杀人,所以汉武帝说:“文成吃马肝而死。”迂公正好听到这话,发笑道:“客人打诳语啊。肝本来在马的腹中,马为什么不死?”客人玩笑道:“马没有百年的寿命,是有肝的缘故啊。”迂公恍然大悟,他家养着马,便剖挖它的肝,马当即毙命。迂公丢下刀叹道:“真的啊,毒啊!剖去了都不能活,何况留下呢?” 5、猫脖子下偶尔戴着念珠。老鼠见到,高兴地说:“猫吃素了!”率领它的子孙到猫那说谢谢。猫大叫一声,连吃了几只老鼠。老鼠急忙逃跑,才得脱身,伸舌头道:“它吃素后更凶了。” 6、车胤用纱布做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孙康映照雪的光亮读书。一天,孙康前往拜见车胤,没遇上。问去了什么地方,看门人说:“出外捉萤火虫了。”过后车胤回拜孙康,见孙康闲站在庭院中,问:“怎么不读书?”事业内孙康说:“我看今天这天,不象会下雪的。” 原文 1、乡居有偷儿,夜瞰迂公室,公适归遇之。偷儿大恐,并弃其所偷来羊裘而遁。公拾得之大喜。自是羊裘在念。每夜归,门庭晏然,必蹙颜曰:“何无贼?” 2、家有一坐头,绝低矮绝:特别。迂公每坐,必取片瓦支其四足。后不胜其烦,忽思得策,呼侍者,移置楼上坐。及坐时,低 如故。乃曰:“人言楼高,浪得名耳。”遂命毁楼。 3、久雨屋漏,一夜数徙床,卒无干处,妻儿交诟。迂公急呼匠葺治,劳费良苦。工毕,天忽开霁,竟日晴朗竟:自始至终。公日夕仰屋叹曰日夕:整天:“命劣之人!才葺屋便无雨,岂不白拆了工费也?” 4、公家藏宋笺数幅宋笺:宋朝的纸,偶吴中有名卿善书画者至,或讽之曰讽:劝:“君纸佳甚,何不持向某公,索其翰墨,用供清玩?”公曰:“尔欲坏吾纸耶?蓄宋笺,固当宋人画。”有客语马肝大毒,能杀人,故汉武帝云:“文成食马肝而死。”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固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客戏曰:“马无百年之寿,以有肝故也。”公大悟,家有蓄马,便刳其肝,马立毙。公掷刀叹曰:“信哉,毒也!去之尚不可活,况留肝乎?” 5、猫项下偶带数珠数珠。老鼠见之,喜曰:“猫吃素矣!”率其子孙诣猫言谢诣猫大叫一声,连啖数鼠啖。老鼠急走,乃脱。伸舌曰:“他吃素后越凶了。” 6、车胤囊萤读书车胤:胤,读音yìn,人名,孙康映雪读书。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象个下雪的。”
2023-07-23 03:59:411

传统国画艺术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如何?

传统国画艺术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可能没有那么的高但是也是备受尊敬,因为他们传播不是那么的大众化
2023-07-23 03:59:511

田父得玉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古代的语言,你对他的了解有多少让我们来学习《田父得玉》,更深层次的 了解一下吧!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田父得玉文言文翻译,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田父得玉—原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⑴,得宝玉径尺⑵,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⑶,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⑷,弗如复之”⑸。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⑹,置于庑下⑺。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⑻,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⑼,殃可销⑽。”于是遽而弃于远野⑾。 邻人无何盗之⑿,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⒀。玉工望之,再拜却立⒁,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⒂,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22)之。五城之都⒃,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封以上大夫禄⒄。 ――节选自尹文⒅《尹文子·大道上》⒆ 田父得玉—翻译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但他不识宝,便把此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邻居暗中盘算要把宝玉弄到手,欺骗农夫说:“这是一块鬼怪石头,收藏起来,对家庭不吉利,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去。”那农夫虽然心中疑惧,还是把它搬回家中,(农夫把宝玉)放在房廊之下。当夜宝玉通明,(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即可消除。”老农夫感到害怕就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那邻居没等多久就偷偷去把它偷取回来,(邻居将玉石)献给了魏王。魏王召玉工来鉴别,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行了隆重的再拜之礼,然后站起来说:“我冒昧地恭贺大王得到了这块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小臣还从没见过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玉工说:“这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池来换,也就只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还封他为上大夫。 田父得玉—字词注释: 1、魏:魏国,战国时诸侯国之一,都城在现在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田父:年老的农民。 2、径尺:直径一尺。 3、阴:暗中。图:图谋,谋取。 4、畜:收藏,保留。 5、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 6、犹:还。录:取。 7、庑(wǔ):廊,厢房。 8、举家:全家。怖:恐惧。 9、遄(chuán):快,迅速。遄弃:赶快丢弃。 10、销:消失。 11、于是遽(jù):于是:因此,就这样。遽:立即 12、无何:没等多久,无几何。 13、相(xiàng):察看,鉴别。 14、再拜:古人行礼的1种方式,跪拜两次。却:退。 15、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 16、五城之都:泛指天下的名都。即以五城为价,才可以看上一眼。 17、长食上大夫: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 18、田父:农夫。 19、录:取。 20、诈:欺骗。 21、食:享用,享受。 22、当:适合,得当。 上大夫:仅次于卿的官职。 22、尹文(约公元前350—前285):又称尹文子,战国中期齐国思想家。齐宣王时在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讲学。他强调名实一致和法治。 23、《尹文子》由后人收集尹文的文章编撰而成的集子:系战国时墨家后学之作,大都是先秦人物故事、寓言小品,文简理丰,辞约而精,现存《尹文子》二篇,系魏晋人伪托之书,分《大道上》、《大道下》二篇,其大旨本黄老刑名家言,泛论大道无形,检形定名,以仁义礼乐名法刑赏为治世八术。
2023-07-23 04:00:101

田父得玉 原文 译文

原文: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译文:魏国有个老农民,在野外耕地的时候,掘出了一块直径一尺大小的宝玉。他不知道是宝玉,就去询问邻人。那个邻人一看见宝玉,立即萌发贪欲,暗地想着把它据为己有,就对他说:“这是个怪石啊!保存它,家里会遭灾祸的,不如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去。”老农民听了邻人这番话,心里有所疑虑,把宝玉带回了家,放在廊屋的地上。当天晚上,宝玉闪闪发光,照得整个房间都亮了。老农民全家从未见过这种情景,都害怕得不得了,又只好去问那邻人。邻人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把他丢掉,还可以免除祸殃。”于是老农民急速把宝玉抛弃到野外。没多久,邻人就窃取了这块宝玉,送去献给魏王。魏王笑逐颜开接受后,马上唤来玉工进行鉴定。玉工望见了宝玉,便随即跪下向魏王拜了两次,然后退一步站立旁边,说:“恭贺大王得到天下难得的宝玉,小臣生平还没见过!”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玉工答道:“这块宝玉是无价之宝,即使以五座城的地方为代价,也只能拿来观赏一番!”魏王立刻奖赏献玉人一千两黄金,并让他永远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2023-07-23 04:00:171

田父得玉 原文 译文

原文: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译文:魏国有个老农民,在野外耕地的时候,掘出了一块直径一尺大小的宝玉。他不知道是宝玉,就去询问邻人。那个邻人一看见宝玉,立即萌发贪欲,暗地想着把它据为己有,就对他说:“这是个怪石啊!保存它,家里会遭灾祸的,不如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去。”老农民听了邻人这番话,心里有所疑虑,把宝玉带回了家,放在廊屋的地上。当天晚上,宝玉闪闪发光,照得整个房间都亮了。老农民全家从未见过这种情景,都害怕得不得了,又只好去问那邻人。邻人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把他丢掉,还可以免除祸殃。”于是老农民急速把宝玉抛弃到野外。没多久,邻人就窃取了这块宝玉,送去献给魏王。魏王笑逐颜开接受后,马上唤来玉工进行鉴定。玉工望见了宝玉,便随即跪下向魏王拜了两次,然后退一步站立旁边,说:“恭贺大王得到天下难得的宝玉,小臣生平还没见过!”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玉工答道:“这块宝玉是无价之宝,即使以五座城的地方为代价,也只能拿来观赏一番!”魏王立刻奖赏献玉人一千两黄金,并让他永远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2023-07-23 04:00:241

田父得玉翻译,田父得玉文言文答案

1.解释: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但他不识宝,便把此事告诉了(他的)邻居。 2.邻居暗中盘算要把宝玉弄到手,欺骗农夫说:“这是一块鬼怪石头,收藏起来,对家庭不吉利,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去。 3.”那农夫虽然心中疑惧,还是把它搬回家中,(农夫把宝玉)放在房廊上。 4.当夜宝玉通明,(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 5.邻居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就可以消除。 6.”老农夫感到害怕就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 7.那邻居没等多久就偷偷去把它偷取回来,(邻居将玉石)献给了魏王。 8.魏王召玉工来鉴别,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行了隆重的再拜之礼,然后站起来说:“我冒味地恭贺大王得到了这块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小臣还从没见过啊。 9.”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玉工说:“这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池来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 10.”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还让他一辈子享受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11. 原文: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 12.邻人阴欲图之,诈⒇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 13.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 14.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殃可销。 15.”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16.邻人无何盗,以献魏王。 17.魏王召玉工相之。 18.玉工望之,再拜却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19.”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之。 20.五城之都⒃,仅可一观。 21.”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节选自尹文⒅《尹文子·大道上》。
2023-07-23 04:00:301

田父得玉文言文

1. 初中文言文田父得玉翻译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 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 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感:现实得让人伤心、不满。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确有很多事情是这样,客观得让人遗憾!很冷酷的作家! 2003年4月22日晚 感2:再读此寓言时,都觉得很是不平。虽然它告诉人们知识就是财富,可这种寓言流传于世,终有政治不正确的 寓意:奸诈小人竟然会有好报。实在没天理! 2. 初中文言文田父得玉翻译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 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 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感:现实得让人伤心、不满。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确有很多事情是这样,客观得让人遗憾!很冷酷的作家! 2003年4月22日晚 感2:再读此寓言时,都觉得很是不平。虽然它告诉人们知识就是财富,可这种寓言流传于世,终有政治不正确的 寓意:奸诈小人竟然会有好报。实在没天理! 3. 古文 田父得玉 在这里,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原因有很多 根本原因:他有眼不识美玉 直接原因:邻人的欺骗导致他失去这块玉 。 这个故事说明:真的可能被诬为假,最后又恢复其本来面目,宝玉被诬为怪石而被骗走,终于又被确认为宝玉。这和野鸡讹为凤凰以致弄假成真恰恰相反。同样属于名实相违的现象,假话不可以轻信,农夫受骗即在于此。诬名可以得实,骗子亦可能得逞,邻人即属于此。这 和卞和献玉颇为相近,也是真的不被赏识而险遭埋没,尹文子所说的是非即真伪,从长远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但是,真的美的东西有时并不被了解而获得其价值,如宝玉被诬为怪石而被弃。尹文子把深奥抽象的名实问题引入日常生活,与具体的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更具有通俗性和实际意义。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⑴,得宝玉径尺⑵,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⑶,诈⒇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⑷,弗如复之”⑸。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⑹,置于庑下⑺。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⑻,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⑼,殃可销⑽。”于是遽而弃于远野⑾。 邻人无何盗之⑿,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⒀。玉工望之,再拜却立⒁,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⒂,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22)之。五城之都⒃,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21) 上大夫禄⒄。 ――节选自尹文⒅《尹文子·大道上》⒆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但他不识宝,便把此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邻居暗中盘算要把宝玉弄到手,欺骗农夫说:“这是一块鬼怪石头,收藏起来,对家庭不吉利,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去。”那农夫虽然心中疑惧,还是把它搬回家中,(农夫把宝玉)放在房廊上。当夜宝玉通明,(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就可以消除。”老农夫感到害怕就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那邻居没等多久就偷偷去把它偷取回来,(邻居将玉石)献给了魏王。魏王召玉工来鉴别,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行了隆重的再拜之礼,然后站起来说:“我冒昧地恭贺大王得到了这块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小臣还从没见过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玉工说:“这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池来换,也就只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还让他一辈子享受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1. 魏:魏国,战国时诸侯国之一,都城在现在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田父:年老的农民。 2. 径尺:直径一尺。 3. 阴:暗中。图:图谋,谋取。 4. 畜:收藏,保留。 5. 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 6. 犹:还。录:取。 7. 庑(wǔ):廊,厢房。 8. 举家:全家。怖:恐惧。 9. 遄(chuán):快,迅速。遄弃:赶快丢弃。 10. 销:消失。 11. 于是遽(jù):于是:因此,就这样。遽:立即 12. 无何:没等多久,无几何。 13. 相(xiàng):察看,鉴别。 14. 再拜:古人行礼的一种方式,跪拜两次。却:退。 15. 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 16. 五城之都:泛指天下的名都。即以五城为价,才可以看上一眼。 17. 长食上大夫: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 18.田父:农夫。 19:录:取。 20:诈:欺骗。 21:食:俸禄。 22:当:适合,得当。 上大夫:仅次于卿的官职。 22: 尹文(约公元前350-前285):又称尹文子,战国中期齐国思想家。齐宣王时在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讲学。他强调名实一致和法治。 23:《尹文子》由后人收集尹文的文章编撰而成的集子:系战国时墨家后学之作,大都是先秦人物故事、寓言小品,文简理丰,辞约而精,现存《尹文子》二篇,系魏晋人伪托之书,分《大道上》、《大道下》二篇,其大旨本黄老刑名家言,泛论大道无形,检形定名,以仁义礼乐名法刑赏为治世八术。 4. 【田父得玉的解释】 原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⑴,得宝玉径尺⑵,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⑶,诈⒇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⑷,弗如复之”⑸.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⑹,置于庑下⑺.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⑻,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⑼,殃可销⑽.”于是遽而弃于远野⑾. 邻人无何盗之⑿,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⒀.玉工望之,再拜却立⒁,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⒂,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22)之.五城之都⒃,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21) 上大夫禄⒄. ――节选自尹文⒅《尹文子·大道上》⒆ 编辑本段译文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但他不识宝,便把此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邻居暗中盘算要把宝玉弄到手,欺骗农夫说:“这是一块鬼怪石头,收藏起来,对家庭不吉利,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去.”那农夫虽然心中疑惧,还是把它搬回家中,(农夫把宝玉)放在房廊上.当夜宝玉通明,(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就可以消除.”老农夫感到害怕就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那邻居没等多久就偷偷去把它偷取回来,(邻居将玉石)献给了魏王.魏王召玉工来鉴别,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行了隆重的再拜之礼,然后站起来说:“我冒味地恭贺大王得到了这块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小臣还从没见过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玉工说:“这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池来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还让他一辈子享受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编辑本段字词注释: 1. 魏:魏国,战国时诸侯国之一,都城在现在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田父:年老的农民. 2. 径尺:直径一尺. 3. 阴:暗中.图:图谋,谋取. 4. 畜:收藏,保留. 5. 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 6. 犹:还.录:取. 7. 庑(wǔ):廊,厢房. 8. 举家:全家.怖:恐惧. 9. 遄(chuán):快,迅速.遄弃:赶快丢弃. 10. 销:消失. 11. 于是遽(jù):于是:因此,就这样.遽:立即 12. 无何:没等多久,无几何. 13. 相(xiàng):察看,鉴别. 14. 再拜:古人行礼的一种方式,跪拜两次.却:退. 15. 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 16. 五城之都:泛指天下的名都.即以五城为价,才可以看上一眼. 17. 长食上大夫: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 18.田父:农夫. 19:录:取. 20:诈:欺骗. 21:食:俸禄. 22:当:适合,得当. 上大夫:仅次于卿的官职. 22: 尹文(约公元前350-前285):又称尹文子,战国中期齐国思想家.齐宣王时在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讲学.他强调名实一致和法治. 23:《尹文子》由后人收集尹文的文章编撰而成的集子:系战国时墨家后学之作,大都是先秦人物故事、寓言小品,文简理丰,辞约而精,现存《尹文子》二篇,系魏晋人伪托之书,分《大道上》、《大道下》二篇,其大旨本黄老刑名家言,泛论大道无形,检形定名,以仁义礼乐名法刑赏为治世八术. 编辑本段知识钩玄 [古今异义] 畜(xù) 今常用义:畜养.文中古义:收藏,保留;如“畜之弗利其家”. 录 今常用义:记载,抄写.文中古义:取,拿;如“犹录以归”. 敢 今常用义:有勇气,有胆量.文中古义:谦词,有“冒昧”的意思;如“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 尝 今常用义:动词,吃.文中古义:副词,曾经;如“臣未尝见”. 食 今常用义:吃.文中古义:享用,享受;如“长食上大夫”. 殃 今常用义:文中用义:灾祸. [一词多义] 径 (1)名词,直径;如“得宝玉径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2)名词,小路;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3)副词,直接;如“少时,一狼径去”.《狼》 阴 (1)副词,暗中;如“邻人阴欲图之”. (2)名词,水的南面,山的北面;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3)名词,阴天;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征 (1)名词,征兆,迹象;如“此怪之征”. (2)动词,远行;如“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 相(xiàng) (1)动词,察看,鉴别;如“魏王召玉工相之”. (2)名词,古代官名,后指相国、丞相、宰相;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词类活用] 1. 形容词用如动词 “其夜玉明”中的“明”原来是形容词,原意是“明亮”,这里用如动词,可译为“发出光亮”;该分句可译为“那天夜里玉发出光亮”. 2. 动词用如状语 “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中的“立”, 原意是“站立”,在句中作谓语动词“赐”的状语,可译为“立刻”、“马上”;该分句可译为“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千金”.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怪石也”中的“此”是判断主语,“怪石”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这是一块怪石”. (2)“此怪之征”中的“此”是判断主语,“怪之征”是判断谓语;该分句可译为“这就是怪石作怪的征兆”.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于是遽而弃于远野”之前省略主语“田父”,即“(田父)于是遽而弃于远野”;该分句可译为“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②“长食上大夫”之前省略主语“献玉者”,即“(。 5. 古文《田父得玉》的译文是什么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2023-07-23 04:00:371

田父得玉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感:现实得让人伤心、不满。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确有很多事情是这样,客观得让人遗憾!很冷酷的作家!2003年4月22日晚感2:再读此寓言时,都觉得很是不平。虽然它告诉人们知识就是财富,可这种寓言流传于世,终有政治不正确的寓意:奸诈小人竟然会有好报。实在没天理!
2023-07-23 04:00:472

初中文言文田父得玉翻译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感:现实得让人伤心、不满。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确有很多事情是这样,客观得让人遗憾!很冷酷的作家!2003年4月22日晚感2:再读此寓言时,都觉得很是不平。虽然它告诉人们知识就是财富,可这种寓言流传于世,终有政治不正确的寓意:奸诈小人竟然会有好报。实在没天理!
2023-07-23 04:00:551

求文言文的译文

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感:现实得让人伤心、不满。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确有很多事情是这样,客观得让人遗憾!很冷酷的作家! 2003年4月22日晚 感2:再读此寓言时,都觉得很是不平。虽然它告诉人们知识就是财富,可这种寓言流传于世,终有政治不正确的 寓意:奸诈小人竟然会有好报。实在没天理!
2023-07-23 04:01:053

初中《课外文言文 金版》 第109则 田父得玉 的原文和练习

原文魏田父有耕于野者⑴,得宝玉径尺⑵,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⑶,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⑷,弗如复之”⑸。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⑹,置于庑下⑺。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⑻,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⑼,殃可销⑽。”于是遽而弃于远野⑾。   邻人无何盗之⑿,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⒀。玉工望之,再拜却立⒁,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⒂,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22)之。五城之都⒃,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封以上大夫禄⒄。   ――节选自尹文⒅《尹文子·大道上》⒆练习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一项是( )   A.以告邻人。 (介词,就)   B.邻人阴欲图之。 (它,代宝玉)   C.犹录以归。 (介词,把)   D.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 (代词,这)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A.光照一室。 ( )   B.置于庑下。 ( )   C.复以告邻人。 ( )   D.仅可一观。 ( )   3.翻译下列语句   A. 于是遽而弃于远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无价以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描写“邻人”言行的文字,说说“邻人”是怎样的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7-23 04:01:131

田父得玉中句子翻译?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2023-07-23 04:01:201

田父得玉 寓意

最佳答案魏国有个老农民,在野外耕地的时候,掘出了一块直径一尺大小的宝玉。他不知道是宝玉,就去询问邻人。那个邻人一看见宝玉,立即萌发贪欲,暗地想着把它据为己有,就对他说:“这是个怪石啊!保存它,家里会遭灾祸的,不如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去。” 老农民听了邻人这番话,心里有所疑虑,把宝玉带回了家,放在廊屋的地上。当天晚上,宝玉闪闪发光,照得整个房间都亮了。老农民全家从未见过这种情景,都害怕得不得了,又只好去问那邻人。邻人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把他丢掉,还可以免除祸殃。”于是老农民急速把宝玉抛弃到野外。 没多久,邻人就窃取了这块宝玉,送去献给魏王。魏王笑逐颜开接受后,马上唤来玉工进行鉴定。玉工望见了宝玉,便随即跪下向魏王拜了两次,然后退一步站立旁边,说:“恭贺大王得到天下难得的宝玉,小臣生平还没见过!”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玉工答道:“这块宝玉是无价之宝,即使以五座城的地方为代价,也只能拿来观赏一番!” 魏王立刻奖赏献玉人一千两黄金,并让他永远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2023-07-23 04:01:423

《田父得玉》文言文阅读答案

1. 初中文言文田父得玉翻译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 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 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感:现实得让人伤心、不满。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确有很多事情是这样,客观得让人遗憾!很冷酷的作家! 2003年4月22日晚 感2:再读此寓言时,都觉得很是不平。虽然它告诉人们知识就是财富,可这种寓言流传于世,终有政治不正确的 寓意:奸诈小人竟然会有好报。实在没天理! 2. 古文 田父得玉 在这里,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原因有很多 根本原因:他有眼不识美玉 直接原因:邻人的欺骗导致他失去这块玉 。 这个故事说明:真的可能被诬为假,最后又恢复其本来面目,宝玉被诬为怪石而被骗走,终于又被确认为宝玉。这和野鸡讹为凤凰以致弄假成真恰恰相反。同样属于名实相违的现象,假话不可以轻信,农夫受骗即在于此。诬名可以得实,骗子亦可能得逞,邻人即属于此。这 和卞和献玉颇为相近,也是真的不被赏识而险遭埋没,尹文子所说的是非即真伪,从长远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但是,真的美的东西有时并不被了解而获得其价值,如宝玉被诬为怪石而被弃。尹文子把深奥抽象的名实问题引入日常生活,与具体的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更具有通俗性和实际意义。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⑴,得宝玉径尺⑵,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⑶,诈⒇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⑷,弗如复之”⑸。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⑹,置于庑下⑺。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⑻,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⑼,殃可销⑽。”于是遽而弃于远野⑾。 邻人无何盗之⑿,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⒀。玉工望之,再拜却立⒁,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⒂,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22)之。五城之都⒃,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21) 上大夫禄⒄。 ――节选自尹文⒅《尹文子·大道上》⒆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但他不识宝,便把此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邻居暗中盘算要把宝玉弄到手,欺骗农夫说:“这是一块鬼怪石头,收藏起来,对家庭不吉利,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去。”那农夫虽然心中疑惧,还是把它搬回家中,(农夫把宝玉)放在房廊上。当夜宝玉通明,(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就可以消除。”老农夫感到害怕就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那邻居没等多久就偷偷去把它偷取回来,(邻居将玉石)献给了魏王。魏王召玉工来鉴别,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行了隆重的再拜之礼,然后站起来说:“我冒昧地恭贺大王得到了这块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小臣还从没见过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玉工说:“这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池来换,也就只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还让他一辈子享受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1. 魏:魏国,战国时诸侯国之一,都城在现在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田父:年老的农民。 2. 径尺:直径一尺。 3. 阴:暗中。图:图谋,谋取。 4. 畜:收藏,保留。 5. 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 6. 犹:还。录:取。 7. 庑(wǔ):廊,厢房。 8. 举家:全家。怖:恐惧。 9. 遄(chuán):快,迅速。遄弃:赶快丢弃。 10. 销:消失。 11. 于是遽(jù):于是:因此,就这样。遽:立即 12. 无何:没等多久,无几何。 13. 相(xiàng):察看,鉴别。 14. 再拜:古人行礼的一种方式,跪拜两次。却:退。 15. 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 16. 五城之都:泛指天下的名都。即以五城为价,才可以看上一眼。 17. 长食上大夫: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 18.田父:农夫。 19:录:取。 20:诈:欺骗。 21:食:俸禄。 22:当:适合,得当。 上大夫:仅次于卿的官职。 22: 尹文(约公元前350-前285):又称尹文子,战国中期齐国思想家。齐宣王时在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讲学。他强调名实一致和法治。 23:《尹文子》由后人收集尹文的文章编撰而成的集子:系战国时墨家后学之作,大都是先秦人物故事、寓言小品,文简理丰,辞约而精,现存《尹文子》二篇,系魏晋人伪托之书,分《大道上》、《大道下》二篇,其大旨本黄老刑名家言,泛论大道无形,检形定名,以仁义礼乐名法刑赏为治世八术。 3. 初中《课外文言文 金版》 第109则 田父得玉 的原文和练习 原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⑴,得宝玉径尺⑵,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 邻人阴欲图之⑶,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⑷,弗如复之”⑸。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⑹,置于庑下⑺。其夜玉明,光照一室。 田父称家大怖⑻,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⑼,殃可销⑽。” 于是遽而弃于远野⑾。 邻人无何盗之⑿,以献魏王。 魏王召抚顶掂雇郾概淀谁丢京玉工相之⒀。玉工望之,再拜却立⒁,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⒂,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22)之。 五城之都⒃,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封以上大夫禄⒄。 ――节选自尹文⒅《尹文子·大道上》⒆ 练习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一项是( ) A.以告邻人。 (介词,就) B.邻人阴欲图之。 (它,代宝玉) C.犹录以归。 (介词,把) D.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 (代词,这)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A.光照一室。 ( ) B.置于庑下。 ( ) C.复以告邻人。 ( ) D.仅可一观。 ( ) 3.翻译下列语句 A. 于是遽而弃于远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无价以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仔细阅读描写“邻人”言行的文字,说说“邻人”是怎样的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文《田父得玉》的译文是什么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5. 田父得玉 原文 译文 原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却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节选自尹文《尹文子·大道上》。 译文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 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 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扩展资料: 这个故事说明:真的可能被诬为假,最后又恢复其本来面目,宝玉被诬为怪石而被骗走,终于又被确认为宝玉。这和野鸡讹为凤凰以致弄假成真恰恰相反。同样属于名实相违的现象,假话不可以轻信,农夫受骗即在于此。 诬名可以得实,骗子亦可能得逞,邻人即属于此。这和卞和献玉颇为相近,也是真的不被赏识而险遭埋没,尹文子所说的是非即真伪,从长远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但是,真的美的东西有时并不被了解而获得其价值,如宝玉被诬为怪石而被弃。尹文子把深奥抽象的名实问题引入日常生活,与具体的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更具有通俗性和实际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田父得玉 6. 田父得玉翻译 魏国有个在田野耕种的老农夫,拾得一块直径一尺的宝玉,但他不识宝,便把此事告诉邻居。 邻居暗中盘算要把宝玉弄到手,欺骗农夫说:“这是块鬼怪石头,收藏起来,对家庭不吉利,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老农夫虽心中疑惧,还是把它搬回家里,放在房廊下。 当夜宝玉通明,照亮了整间屋子。老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 邻居说:“这是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就可以消除。”老农夫感到害怕就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 那邻居没等多久就把它偷取回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召玉工来鉴别。 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行了两次礼,然后站起来说:“我冒昧地恭贺大王得到这块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我还从来没有看见过。”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 玉工说:“这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池来换,也只能让它看一眼。”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并让他一辈子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7. 田父得玉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一块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农夫把宝玉放在廊下。那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石作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才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来,邻居将玉石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跪下拜了两拜,退后站在一边说:“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小臣还从没见过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那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来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千金,还让他永远享受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回答:欺骗农夫宝石会带来祸患。 目的是:献给魏王邀功,并领取丰厚的报酬。 本篇寓言揭露和鞭挞了那些用卑劣手段猎取高官厚禄的人,同时对有宝不识、唯他人之言是从的愚者也提出了劝诫。 8. 田父得玉的译文,字词解释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 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 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 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 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 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 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 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 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 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 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 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 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感:现实得让人伤心、不满。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确有很多事情是这样,客观得让人遗憾!很冷酷的作家! 2003年4月22日晚 感2:再读此寓言时,都觉得很是不平。 虽然它告诉人们知识就是财富,可这种寓言流传于世,终有政治不正确的 寓意:奸诈小人竟然会有好报。实在没天理。 9. 田父得玉的翻译 魏国有个老农民,在野外耕地的时候,掘出了一块直径一尺大小的宝玉。他不知道是宝玉,就去询问邻人。那个邻人一看见宝玉,立即萌发贪欲,暗地想着把它据为己有,就对他说:“这是个怪石啊!保存它,家里会遭灾祸的,不如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去。” 老农民听了邻人这番话,心里有所疑虑,把宝玉带回了家,放在廊屋的地上。当天晚上,宝玉闪闪发光,照得整个房间都亮了。老农民全家从未见过这种情景,都害怕得不得了,又只好去问那邻人。邻人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把他丢掉,还可以免除祸殃。”于是老农民急速把宝玉抛弃到野外。 没多久,邻人就窃取了这块宝玉,送去献给魏王。魏王笑逐颜开接受后,马上唤来玉工进行鉴定。玉工望见了宝玉,便随即跪下向魏王拜了两次,然后退一步站立旁边,说:“恭贺大王得到天下难得的宝玉,小臣生平还没见过!”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玉工答道:“这块宝玉是无价之宝,即使以五座城的地方为代价,也只能拿来观赏一番!” 魏王立刻奖赏献玉人一千两黄金,并让他永远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2023-07-23 04:01:521

田父得玉的翻译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年老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但他不知道这是一块宝玉,便把此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邻居暗中盘算想要拿到宝玉,对农夫说:“这是一块鬼怪石头,如果收藏起来,对你的家庭不吉利,还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去。”那农夫虽然心中疑惑,还是把它带回家中,放在房廊之下。当夜宝玉通明,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就可以消除。”于是老农夫就(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那邻居没等多久就偷偷去把它偷取回来,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让玉工来鉴别,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跪拜,然后站起来说:“我冒昧地恭贺大王得到了这块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臣曾经没见过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玉工说:“这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来换,也就只让看一眼。”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永远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2023-07-23 04:01:591

田父得玉中句子翻译?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2023-07-23 04:02:121

田父得玉的解释

  原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⑴,得宝玉径尺⑵,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⑶,诈⒇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⑷,弗如复之”⑸.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⑹,置于庑下⑺.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⑻,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⑼,殃可销⑽.”于是遽而弃于远野⑾.   邻人无何盗之⑿,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⒀.玉工望之,再拜却立⒁,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⒂,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22)之.五城之都⒃,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21)   上大夫禄⒄.   ――节选自尹文⒅《尹文子·大道上》⒆   编辑本段译文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但他不识宝,便把此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邻居暗中盘算要把宝玉弄到手,欺骗农夫说:“这是一块鬼怪石头,收藏起来,对家庭不吉利,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去.”那农夫虽然心中疑惧,还是把它搬回家中,(农夫把宝玉)放在房廊上.当夜宝玉通明,(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就可以消除.”老农夫感到害怕就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那邻居没等多久就偷偷去把它偷取回来,(邻居将玉石)献给了魏王.魏王召玉工来鉴别,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行了隆重的再拜之礼,然后站起来说:“我冒味地恭贺大王得到了这块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小臣还从没见过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玉工说:“这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池来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还让他一辈子享受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编辑本段字词注释:   1. 魏:魏国,战国时诸侯国之一,都城在现在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田父:年老的农民.   2. 径尺:直径一尺.   3. 阴:暗中.图:图谋,谋取.   4. 畜:收藏,保留.   5. 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   6. 犹:还.录:取.   7. 庑(wǔ):廊,厢房.   8. 举家:全家.怖:恐惧.   9. 遄(chuán):快,迅速.遄弃:赶快丢弃.   10. 销:消失.   11. 于是遽(jù):于是:因此,就这样.遽:立即   12. 无何:没等多久,无几何.   13. 相(xiàng):察看,鉴别.   14. 再拜:古人行礼的一种方式,跪拜两次.却:退.   15. 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   16. 五城之都:泛指天下的名都.即以五城为价,才可以看上一眼.   17. 长食上大夫: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   18.田父:农夫.   19:录:取.   20:诈:欺骗.   21:食:俸禄.   22:当:适合,得当.   上大夫:仅次于卿的官职.   22: 尹文(约公元前350-前285):又称尹文子,战国中期齐国思想家.齐宣王时在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讲学.他强调名实一致和法治.   23:《尹文子》由后人收集尹文的文章编撰而成的集子:系战国时墨家后学之作,大都是先秦人物故事、寓言小品,文简理丰,辞约而精,现存《尹文子》二篇,系魏晋人伪托之书,分《大道上》、《大道下》二篇,其大旨本黄老刑名家言,泛论大道无形,检形定名,以仁义礼乐名法刑赏为治世八术.   编辑本段知识钩玄   [古今异义]   畜(xù)   今常用义:畜养.文中古义:收藏,保留;如“畜之弗利其家”.   录   今常用义:记载,抄写.文中古义:取,拿;如“犹录以归”.   敢   今常用义:有勇气,有胆量.文中古义:谦词,有“冒昧”的意思;如“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   尝   今常用义:动词,吃.文中古义:副词,曾经;如“臣未尝见”.   食   今常用义:吃.文中古义:享用,享受;如“长食上大夫”.   殃   今常用义:文中用义:灾祸.   [一词多义]   径   (1)名词,直径;如“得宝玉径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2)名词,小路;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3)副词,直接;如“少时,一狼径去”.《狼》   阴   (1)副词,暗中;如“邻人阴欲图之”.   (2)名词,水的南面,山的北面;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3)名词,阴天;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征   (1)名词,征兆,迹象;如“此怪之征”.   (2)动词,远行;如“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   相(xiàng)   (1)动词,察看,鉴别;如“魏王召玉工相之”.   (2)名词,古代官名,后指相国、丞相、宰相;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词类活用]   1. 形容词用如动词   “其夜玉明”中的“明”原来是形容词,原意是“明亮”,这里用如动词,可译为“发出光亮”;该分句可译为“那天夜里玉发出光亮”.   2. 动词用如状语   “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中的“立”, 原意是“站立”,在句中作谓语动词“赐”的状语,可译为“立刻”、“马上”;该分句可译为“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千金”.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怪石也”中的“此”是判断主语,“怪石”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这是一块怪石”.   (2)“此怪之征”中的“此”是判断主语,“怪之征”是判断谓语;该分句可译为“这就是怪石作怪的征兆”.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于是遽而弃于远野”之前省略主语“田父”,即“(田父)于是遽而弃于远野”;该分句可译为“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②“长食上大夫”之前省略主语“献玉者”,即“(献玉者)长食上大夫”;该分句可译为“(献玉的人)永远享受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2)省略宾语   ①“以告邻人”之中,介词“以”之后省略宾语“之”,代得到宝玉这件事,即“以(之)告邻人”;该分句可译为“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   ②“置于庑下”之中,动词“置”之后省略宾语“之”,代宝玉,即“置(之)于庑下”;该分句可译为“农夫把宝玉放在廊下”.   (3)省略介词   ①“畜之弗利其家”之中,动词“利”之后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对”、“对于”,即“畜之弗利(于)其家”;该分句可译为“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   ②“以献魏王”之中,动词“献”之后省略介词“于”,引出动作对象,即“以献(于)魏王”;该分句可译为“邻居将玉石献给了魏王”.   3.定语后置   “得宝玉径尺”之中,“径尺”在句中作宾语“宝玉”的定语,定语后置,该句正常语序是“得径尺宝玉”;该分句可译为“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   4.状语后置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之中,介词短语“于野”在句中作动词“耕”的状语,状语后置,该句正常语序是“魏田父有于野耕者”;该分句可译为“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   翻译   魏国有个老农民,在野外耕地的时候,掘出了一块直径一尺大小的宝玉.他不知道是宝玉,就去询问邻人.那个邻人一看见宝玉,立即萌发贪欲,暗地想着把它据为己有,就对他说:“这是个怪石啊!保存它,家里会遭灾祸的,不如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去.”   老农民听了邻人这番话,心里有所疑虑,把宝玉带回了家,放在廊屋的地上.当天晚上,宝玉闪闪发光,照得整个房间都亮了.老农民全家从未见过这种情景,都害怕得不得了,又只好去问那邻人.邻人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把他丢掉,还可以免除祸殃.”于是老农民急速把宝玉抛弃到野外.   没多久,邻人就窃取了这块宝玉,送去献给魏王.魏王笑逐颜开接受后,马上唤来玉工进行鉴定.玉工望见了宝玉,便随即跪下向魏王拜了两次,然后退一步站立旁边,说:“恭贺大王得到天下难得的宝玉,小臣生平还没见过!”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玉工答道:“这块宝玉是无价之宝,即使以五座城的地方为代价,也只能拿来观赏一番!”   魏王立刻奖赏献玉人一千两黄金,并让他永远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编辑本段欣赏评点   这个故事说明:真的可能被诬为假,最后又恢复其本来面目,宝玉被诬为怪石而被骗走,终于又被确认为宝玉.这和野鸡讹为凤凰以致弄假成真恰恰相反.同样属于名实相违的现象,假话不可以轻信,农夫受骗即在于此.诬名可以得实,骗子亦可能得逞,邻人即属于此.这 和卞和献玉颇为相近,也是真的不被赏识而险遭埋没,尹文子所说的是非即真伪,从长远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但是,真的美的东西有时并不被了解而获得其价值,如宝玉被诬为怪石而被弃.尹文子把深奥抽象的名实问题引入日常生活,与具体的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更具有通俗性和实际意义.   编辑本段自能测试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一项是( )   A.以告邻人. (介词,就)   B.邻人阴欲图之. (它,代宝玉)   C.犹录以归. (介词,把)   D.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 (代词,这)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A.光照一室. ( )   B.置于庑下. ( )   C.复以告邻人. ( )   D.仅可一观. ( )   3.翻译下列语句   A. 于是遽而弃于远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无价以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描写“邻人”言行的文字,说说“邻人”是怎样的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A.介词,把,将;C.连词,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而”;D.结构助词,的) 2.A.(整个房子) B.(放)C.(又)D.(看一次)3.A. 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B. 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4.本篇寓言揭露和鞭挞了那些用卑劣手段猎取高官厚禄的人,同时对有宝不识、唯他人之言是从的愚者也提出了劝诫.5.用谎言、盗窃等手段猎取高官厚禄的人.6.在这里,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原因有很多 根本原因:他有眼不识美玉 直接原因:邻人的欺骗导致他失去这块玉 .
2023-07-23 04:02:211

田父得鱼文言文翻译

1. 求文言文 的译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 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 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2. 田父得玉 原文 译文 原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 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译文: 魏国有个老农民,在野外耕地的时候,掘出了一块直径一尺大小的宝玉。他不知道是宝玉,就去询问邻人。那个邻人一看见宝玉,立即萌发贪欲,暗地想着把它据为己有,就对他说:“这是个怪石啊!保存它,家里会遭灾祸的,不如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去。” 老农民听了邻人这番话,心里有所疑虑,把宝玉带回了家,放在廊屋的地上。当天晚上,宝玉闪闪发光,照得整个房间都亮了。老农民全家从未见过这种情景,都害怕得不得了,又只好去问那邻人。邻人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把他丢掉,还可以免除祸殃。”于是老农民急速把宝玉抛弃到野外。 没多久,邻人就窃取了这块宝玉,送去献给魏王。魏王笑逐颜开接受后,马上唤来玉工进行鉴定。玉工望见了宝玉,便随即跪下向魏王拜了两次,然后退一步站立旁边,说:“恭贺大王得到天下难得的宝玉,小臣生平还没见过!”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玉工答道:“这块宝玉是无价之宝,即使以五座城的地方为代价,也只能拿来观赏一番!” 魏王立刻奖赏献玉人一千两黄金,并让他永远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3. 古文《田父得玉》的译文是什么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4. 水中鱼 文言文翻译 从前,有一个书生站在河边,把虫子扔给鱼吃,鱼不吃。 (而且)群鱼(还)互相低语说:“不能吃这种侮辱性的施舍的食物”。看起来非常清廉律己似的。 过了一阵回头看到一个农夫大笑着说:“钓到了!”----只见一尾鱼挂在鱼钩上,象大老鼠一样肥硕。农夫一本正经地说:“装模作样的小子怎能逃过我的法眼呢!”说着就拿着钓钩、挽着钓桶回去了。 (书生)再回头去看鱼群,已经失去踪迹很长时间了。(话说)钓鱼的人不因为那些鱼小就用小的鱼饵,可见他的目的一点也不小啊!而(那些鱼)见到一点小小的甜头就把自己的性命都忘记了,所以它们的性命也就被一根鱼绳决定了。 这世上象鱼一样见小利而忘性命的人,真是多的象那山丘一样啊。 5. 田父得玉翻译 魏国有个在田野耕种的老农夫,拾得一块直径一尺的宝玉,但他不识宝,便把此事告诉邻居。 邻居暗中盘算要把宝玉弄到手,欺骗农夫说:“这是块鬼怪石头,收藏起来,对家庭不吉利,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老农夫虽心中疑惧,还是把它搬回家里,放在房廊下。 当夜宝玉通明,照亮了整间屋子。老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 邻居说:“这是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就可以消除。”老农夫感到害怕就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 那邻居没等多久就把它偷取回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召玉工来鉴别。 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行了两次礼,然后站起来说:“我冒昧地恭贺大王得到这块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我还从来没有看见过。”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 玉工说:“这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池来换,也只能让它看一眼。”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并让他一辈子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6. 田父得玉的翻译 魏国有个老农民,在野外耕地的时候,掘出了一块直径一尺大小的宝玉。 他不知道是宝玉,就去询问邻人。那个邻人一看见宝玉,立即萌发贪欲,暗地想着把它据为己有,就对他说:“这是个怪石啊!保存它,家里会遭灾祸的,不如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去。” 老农民听了邻人这番话,心里有所疑虑,把宝玉带回了家,放在廊屋的地上。当天晚上,宝玉闪闪发光,照得整个房间都亮了。 老农民全家从未见过这种情景,都害怕得不得了,又只好去问那邻人。邻人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把他丢掉,还可以免除祸殃。” 于是老农民急速把宝玉抛弃到野外。 没多久,邻人就窃取了这块宝玉,送去献给魏王。 魏王笑逐颜开接受后,马上唤来玉工进行鉴定。玉工望见了宝玉,便随即跪下向魏王拜了两次,然后退一步站立旁边,说:“恭贺大王得到天下难得的宝玉,小臣生平还没见过!”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玉工答道:“这块宝玉是无价之宝,即使以五座城的地方为代价,也只能拿来观赏一番!” 魏王立刻奖赏献玉人一千两黄金,并让他永远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7. 田父遗产译文 译文: 从前有一个农夫,幼时丧父,生活一直很穷困,直到三十岁才成家。他每天日出的时候就去耕作,天黑的时候才回来休息,亲自抚养子女,并且拿出钱财救济那些生活贫穷潦倒的人。 农夫八十岁时(得病)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临死之前,叫儿子及孙子来到床前,说:“我不久将死去,没有金银财宝遗留给你们,只有两件东西可以作为纪念。” 原文: 昔有一田父,自幼孤寒,而立之年乃有家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躬养子女,赈穷济贫。年八旬而卧床不起,弥留之际呼儿孙于床前,曰:“吾行将就木,无有金银遗尔,唯有两物可为纪念。” 出处:出自《田父遗产》作者不详。 扩展资料: 类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国外故事: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重的乡土口音,所以一直自卑,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特征,与你毫不相差!”“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 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顿感自己矮小的身体也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分高贵和威严。 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的孙子这一“美丽的谎言”,凭着他要成为拿破仑的强烈欲望,30年后,他竟然成了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后来,他请人查证了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就是指没有直接给予物质,而是教以方法或某种信念。
2023-07-23 04:02:301

卸磨杀驴的文言文原文

1. 文言文——田子方赎老马(译文) 田子方看见一匹老马站在道旁,不禁叹息着牵挂在心中的事。便询问赶车的人说:“这是什么马呀?” 赶车的人回答说:“这是旧尊老家所养的一匹马,由于老弱不再使用了,使牵出来想把它卖掉。” 田子方说:“年少的时候贪用它的力气,年老的时候就杨把它抛弃,这是仁义之人所不愿干的事。”说着便用5匹帛赎买了这匹才能马。 老臣罢武听说之后,便知道有所归向了。 【说明】这则寓言里,老臣罢工武之所以能够“知所归心”者,是由于他向往以束帛赎老马的田子方。它说明,少者怀之,老者安之,这是常理、常情,那种“卸磨杀驴”的做法会令人寒心的 2. 田子方赎老马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 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 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出自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译文田子方看见一匹老马站在道旁,不禁叹息着牵挂在心中的事。 便询问赶车的人说:“这是什么马呀?” 赶车的人回答说:“这是旧尊老家所养的一匹马,由于老弱不再使用了,便牵出来想把它卖掉。” 田子方说:“年少 的时候贪用它的力气,年老的时候就把它抛弃,仁义之人不能这么做。” 说着便用5匹帛赎买了这匹马。老臣罢武听说之后,便知道有所归向了。 3. 哪位大虾能帮我把这3篇文言文翻译,《剜股藏珠》、《田子方赎老马 您好! 十分抱歉,第2篇的翻译找不到,请原谅。 《剜股藏珠》 海中有座宝山,很多宝物错杂分布其间,白光照耀着。有个海夫从这里觅得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船载而归。航行不到百里,海风大作,海涛汹涌簸荡,见一条蛟龙浮游沉没着,十分恐怖。 船夫告诉他说:“蛟龙想要得到宝珠呀!快把宝珠丢到海里去,否则,连累我们遭祸!” 海夫想把宝珠丢进大海又舍不得,不丢又迫于蛟龙所逼,因而把自己大腿挖开,将宝珠藏进去,海涛就平静了。回到家里,把宝珠取出来时,大腿肉已溃烂,不久死去。 …… 唉!天下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这个人竟然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而毁掉自己的身体。自己死了,宝珠又有何用呢?为什么愚蠢糊涂到这般地步呢? 。。。 【说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人要自重,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贪图钱财。海夫的形象,足为追名逐利者戒。 《田父得玉》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2023-07-23 04:02:391

田父得玉的字词注释

1. 魏:魏国,战国时诸侯国之一,都城在现在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田父:年老的农民。2. 径尺:直径一尺。3.其:那。4 阴:暗中。图:图谋,谋取。5. 畜:收藏,保留。6. 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7. 犹:还。录:拿,取。8. 庑(wǔ):廊,厢房。9.明:发出亮光。10. 称家:全家。怖:恐惧。11. 遄(chuán):快速,迅速。遄弃:赶快丢弃。12. 销:去掉。13. 于是遽(jù):于是:因此,就这样。遽:立即14:表修饰。15. 无何:没等多久,无几何。16. 相(xiàng):察看,鉴别。17. 再拜:古人行礼的一种方式,跪拜两次。却:退。18. 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19. 五城之都:泛指天下的名都。即以五城为价,才可以看上一眼。20. 长食上大夫: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21.田父:年老的农民。22:录:取。23:诈:欺骗。24:食:享用,享受。25:当:替换,交换。26:上大夫:仅次于卿的官职。27:得:捡到。28: 尹文(约公元前350-前285):又称尹文子,战国中期齐国思想家。齐宣王时在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讲学。他强调名实一致和法治。29:《尹文子》由后人收集尹文的文章编撰而成的集子:系战国时墨家后学之作,大都是先秦人物故事、寓言小品,文简理丰,辞约而精,现存《尹文子》二篇,系魏晋人伪托之书,分《大道上》、《大道下》二篇,其大旨本黄老刑名家言,泛论大道无形,检形定名,以仁义礼乐名法刑赏为治世八术。30:录:取。31:敢:谦辞,有“冒昧”的意思。
2023-07-23 04:02:461

《田父得玉》的启示是什么

魏国有个老农民,在野外耕地的时候,掘出了一块直径一尺大小的宝玉。他不知道是宝玉,就去询问邻人。那个邻人一看见宝玉,立即萌发贪欲,暗地想着把它据为己有,就对他说:“这是个怪石啊!保存它,家里会遭灾祸的,不如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去。” 老农民听了邻人这番话,心里有所疑虑,把宝玉带回了家,放在廊屋的地上。当天晚上,宝玉闪闪发光,照得整个房间都亮了。老农民全家从未见过这种情景,都害怕得不得了,又只好去问那邻人。邻人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把他丢掉,还可以免除祸殃。”于是老农民急速把宝玉抛弃到野外。 没多久,邻人就窃取了这块宝玉,送去献给魏王。魏王笑逐颜开接受后,马上唤来玉工进行鉴定。玉工望见了宝玉,便随即跪下向魏王拜了两次,然后退一步站立旁边,说:“恭贺大王得到天下难得的宝玉,小臣生平还没见过!”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玉工答道:“这块宝玉是无价之宝,即使以五座城的地方为代价,也只能拿来观赏一番!” 魏王立刻奖赏献玉人一千两黄金,并让他永远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唉,好人怎么没有好报啊?
2023-07-23 04:02:591

《田父得玉》的启示是什么

魏国有个老农民,在野外耕地的时候,掘出了一块直径一尺大小的宝玉。他不知道是宝玉,就去询问邻人。那个邻人一看见宝玉,立即萌发贪欲,暗地想着把它据为己有,就对他说:“这是个怪石啊!保存它,家里会遭灾祸的,不如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去。” 老农民听了邻人这番话,心里有所疑虑,把宝玉带回了家,放在廊屋的地上。当天晚上,宝玉闪闪发光,照得整个房间都亮了。老农民全家从未见过这种情景,都害怕得不得了,又只好去问那邻人。邻人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把他丢掉,还可以免除祸殃。”于是老农民急速把宝玉抛弃到野外。 没多久,邻人就窃取了这块宝玉,送去献给魏王。魏王笑逐颜开接受后,马上唤来玉工进行鉴定。玉工望见了宝玉,便随即跪下向魏王拜了两次,然后退一步站立旁边,说:“恭贺大王得到天下难得的宝玉,小臣生平还没见过!”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玉工答道:“这块宝玉是无价之宝,即使以五座城的地方为代价,也只能拿来观赏一番!” 魏王立刻奖赏献玉人一千两黄金,并让他永远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唉,好人怎么没有好报啊?
2023-07-23 04:03:101

田父得玉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田父得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解析: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 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读音wu三声,正屋旁边的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读音chuan二声,速、快)弃,殃可消。”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翻译: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 的邻居。那邻居私下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 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 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还)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 丢到很远的野外。 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那玉石,用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 着玉石,一再下拜然后急切地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贝,在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美玉)啊。”魏王问那 玉石的价值,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会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 献玉的人一千两银子,永远享有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感:现实得让人伤心、不满。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确有很多事情是这样,客观得让人遗憾!很冷酷的作家! 2003年4月22日晚 感2:再读此寓言时,都觉得很是不平。虽然它告诉人们知识就是财富,可这种寓言流传于世,终有政治不正确的 寓意:奸诈小人竟然会有好报。实在没天理!
2023-07-23 04:03:321

田父得玉的译文,字词解释!!!

魏国有个老农民,在野外耕地的时候,掘出了一块直径一尺大小的宝玉。他不知道是宝玉,就去询问邻人。那个邻人一看见宝玉,立即萌发贪欲,暗地想着把它据为己有,就对他说:“这是个怪石啊!保存它,家里会遭灾祸的,不如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去。”老农民听了邻人这番话,心里有所疑虑,把宝玉带回了家,放在廊屋的地上。当天晚上,宝玉闪闪发光,照得整个房间都亮了。老农民全家从未见过这种情景,都害怕得不得了,又只好去问那邻人。邻人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把他丢掉,还可以免除祸殃。”于是老农民急速把宝玉抛弃到野外。没多久,邻人就窃取了这块宝玉,送去献给魏王。魏王笑逐颜开接受后,马上唤来玉工进行鉴定。玉工望见了宝玉,便随即跪下向魏王拜了两次,然后退一步站立旁边,说:“恭贺大王得到天下难得的宝玉,小臣生平还没见过!”魏王问宝玉价值多少,玉工答道:“这块宝玉是无价之宝,即使以五座城的地方为代价,也只能拿来观赏一番!”魏王立刻奖赏献玉人一千两黄金,并让他永远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寓意:奸诈小人竟然会有好报。实在没天理!
2023-07-23 04:03:402

田父得玉翻译

差劲儿。
2023-07-23 04:0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