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的文一

2023-07-23 18:35:33
TAG:
水元素sl

有游(1)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2),思虑徇通(3),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13)乎,吾将仕(4)子。"劝(5)于善言而学。其年(14),而责(6)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10)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9)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12)为子沽(15)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末予(7)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11)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

选自《墨子·公孟》 1)游:求学

2)强良:强壮

3)思虑徇通:思维敏捷通达

4)仕:让......做官 (仕子:让你当官)

5)劝于善言:受到好的话的鼓励。劝,鼓励

6)责:要求

7)予:跟;和;及

8)于:介词,用

9) 嗜:爱好

10)昆弟:兄弟

11) 岂独:难道

12) 当:会

13)姑且学乎,姑:暂且、姑且

14) 其年:一周年。其,通“期”[jī]。

15) 沽:买 讲述鲁人葬父的故事,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说明墨子劝学的良苦用心。儿子葬父是应该的,不能谈条件;游者学义也是应该的,也不能谈条件。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

你到底想干什么?!!
2023-07-22 20:29:565

《墨子 公孟》翻译~~!!!!快哦。

If there is someone hang out around the door of Mo"s,...so I adice you to study.
2023-07-22 20:30:167

墨子 公孟的翻译

字解释: 吾将仕子:仕(使动用法。使......做官) 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责(要求) 四弟曰:“吾末予子酒矣:予(给) 劝于善言而学:于(介词,用) 墨子讲述路人葬父的故事,是想表达什么道理? 讲述路人葬父的故事,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说明墨子劝学的良苦用心。儿子葬父是应该的,不能谈条件;游者学义也是应该的,也不能谈条件。 译文 有一个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身体很好,思虑敏捷,墨子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墨子对他说:“姑且学学吧,我将让你当官。”拿好言好意勉励他后他答应学习。学满一年,就向墨子求官职。墨子说:“我其实不能让你当官。你也听说过一个鲁国的传说吗?鲁国有兄弟五人之家,他们的父亲死了,那个长子嗜好喝酒而不肯出资安葬父亲。他的四个弟弟说:‘你出资替我们安葬父亲,我们会为你买酒的。"用好话劝勉之后长子安葬了父亲。葬后长子就向他四个弟弟要酒。四个弟弟说:‘我们不能给你酒。你安葬你的父亲,和我们安葬我们的父亲是一样的,你安葬的哪里仅仅是我们的父亲?你不安葬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因此我们劝勉你安葬。"现在你做了好事,我们也是做好事,哪里只是我们有道义呢?你不学习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所以劝勉你学习。”
2023-07-22 20:30:363

求"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全文翻译 急

有一个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身体很好,思虑敏捷,墨子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墨子对他说:“姑且学学吧,我将让你当官。”拿好言好意勉励他后他答应学习。学满一年,就向墨子求官职。墨子说:“我其实不能让你当官。你也听说过一个鲁国的传说吗?鲁国有兄弟五人之家,他们的父亲死了,那个长子嗜好喝酒而不肯出资安葬父亲。他的四个弟弟说:‘你出资替我们安葬父亲,我们会为你买酒的。"用好话劝勉之后长子安葬了父亲。葬后长子就向他四个弟弟要酒。四个弟弟说:‘我们不能给你酒。你安葬你的父亲,和我们安葬我们的父亲是一样的,你安葬的哪里仅仅是我们的父亲?你不安葬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因此我们劝勉你安葬。"现在你做了好事,我们也是做好事,哪里只是我们有道义呢?你不学习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所以劝勉你学习。” 以上翻译,自觉有一个地方不大有把握,即“四弟”译为第四个弟弟还是四个弟弟?请你斟酌一下,并请把你的意见告诉我
2023-07-22 20:30:522

《墨子 公孟》全文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

有一段记载: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曰吾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必强为之!」
2023-07-22 20:31:131

表达的道理

讲述鲁人葬父的故事,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说明墨子劝学的良苦用心。儿子葬父是应该的,不能谈条件;游者学义也是应该的,也不能谈条件。
2023-07-22 20:31:202

《墨子 公孟》全文 急急急急!!!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

有一段记载: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曰吾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必强为之!」
2023-07-22 20:31:322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的翻译拜托了各位 谢谢

有个四处游历的人登门拜访墨子先生,墨子先生说:“为什么学习?”(他)回答说:“我的同族人没有求学的人。”
2023-07-22 20:31:441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的"于"什么意思

有一个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于对应"到"
2023-07-22 20:31:522

急急急急。。。。

(1)为何(2)游于子墨子之门者(1)凡爱美的,难道说我族人没有爱美的,就不爱美了吗?(2)何况‘义"乃是天下最重要的东西,何必要看别人呢?一定要努力追求它呀3、墨子用好美者与欲富贵者为例,与学习“义”相对比,批驳那些不从自身找原因却将过错归咎于他人的不学习的人
2023-07-22 20:32:231

荀子 劝学 翻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 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薰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行善可以积累,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罗嗦;浮躁罗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至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拓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2023-07-22 20:32:331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急

对于自己应尽的职责,任何人都不能推卸,不然就是不义,遭世人耻笑
2023-07-22 20:32:451

子墨子曰

我只知道是一种敬称,具体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种用法还是比较多的: 子墨子-墨翟 子刘子-刘禹锡 子朱子-朱熹 楼上几个就会抄,一点创意也没有。
2023-07-22 20:33:011

墨子的徒弟有谁

墨子的弟子很多,《公输篇》记墨子说楚王,谓:“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在宋城上”.比较有名的有:禽滑厘、高石子、公尚过、耕柱子、魏越、曹公子、胜绰、随巢子、胡非子、 禽滑厘(《困学纪闻集证》:“《墨子 耕柱篇》作骆滑厘,《吕氏 当染篇》作禽滑[殹康],《尊师篇》作禽滑黎,《列子 杨朱篇》作禽滑厘,《古今人表》作禽屈厘。”孙氏《闲诂》谓:正字当作屈氂,汉有丞相刘屈氂,氂当本作[未攵来],谓强屈毛也。)   《吕氏 当染篇》:“田子方学于字贡,段木干学于子夏,吴起学于曾子,禽滑[殹康]学于墨子。”《史记 儒林传》云:“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此盖承袭《吕》书,而下语未详。云子夏之伦者,以子夏概子贡、曾子、墨子而言也。孙氏据以为禽子先与田子方、段干木、吴起受业于子夏,后学于墨子,乃大谬。又按王厚斋《困学纪闻》已先误。(阎百诗《四书释地又续》:谓“《儒林传》子夏之伦,承上文子路、子张、子羽、子夏、子贡言。”亦误。沈钦韩又讥史公为援墨入儒,此皆不识史文来历,故臆测无当也。)   楚惠王将攻宋,墨子使禽子诸弟子三百人持守圉器,在宋城上,待楚寇。其时禽子年当近三十,先吴起约三十年。时当吴起生年,或幼时也。   禽子与杨朱问答,语见《列子》。考杨朱曾见梁惠王,当在惠王早世。而惠王元年,去楚惠谋攻宋已逾七十年,去吴起之死亦逾十年。禽子至梁惠王元年,寿已逾九十。若杨朱与禽子相值,是杨朱早年值禽子之老寿也。然观《列子》文,乃似禽子辈行转后。伪书晚出,不可尽据。此特设为杨、墨两家相难,寓言无实,犹如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也。孙氏博采,未加辩证。   高石子   墨子使管黔傲游高石子于卫,卫君置禄甚厚,设之于卿,而言无行。高石子去之。墨子悦,曰:“倍禄乡义,于高石子见之。”   公尚过   墨子游公尚过于越,越王悦之,使迎墨子,墨子辞。《吕氏 高义》作公上。《潜夫论 志氏姓篇》,卫公族有公上氏,《广韵》一东卫大夫有公上玉。疑过亦卫人。   耕柱子   墨子游耕柱子于楚。   今按:墨子弟子事迹,少可考见。见者皆仕诸侯,又皆由墨子之游扬。孔子主正名复礼,其学说若深带贵族化之倾向。又曰:“不仕无义”,遑遑走天下。顾深不愿其弟子之急于仕进。今墨子虽非礼乐,力斥贵族生活。其为学立说,虽若务为平民化,力与儒异趣。而顾汲汲游扬其弟子,为之谋禄仕。即此亦足以觇世变。“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欲使随而学,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朞年而责仕于子墨子。”(见《公孟篇》。)此可见来学者率志于仕禄也。故孔子曰:“三年学,不志于谷,不易得。”此孔墨之门人一也。“墨子游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耕柱处楚,无益矣。子墨子曰:未可知也。毋几何,而遗十金于子墨子。子墨子曰:果未可知也。”庄生谓“河润九里,泽及三足”,门徒之相望以仕进者,又儒墨之所同也。故觊仕为心理之同,游仕为世风之变,虽大师无如何。史称吴起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游仕之风当盛于其时。   魏越   墨子使之游越。   曹公子   墨子仕曹公子于宋,三年而反,睹墨子,曰:“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昔弗得。今以夫子之故,家厚于始。”今按墨学之兴,适当曾子、子夏、子思得志显名之际。儒术既煊赫于天下,而墨子乃以役夫刑徒之道倡。裘褐为衣,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虑其一时门徒相从,盖多贫贱之士。故食之三升则同门怨,遗之十金则夫子悦。墨子之门,若曹公子之徒者盖多。墨子之汲汲游仕其弟子者,此亦其一端欤。 胜绰   墨子使事齐项子牛。   墨子鲁人,其行迹所到,为楚宋卫齐四国。其游仕弟子,亦惟见于楚越宋卫齐五国。鲁虽宗邦,然以曾申、子思为儒者大师,方见奠礼。魏文侯虽好贤,然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李克、吴起皆儒者徒,故墨术沮矣。   随巢子   《艺文志》有书六篇,班氏云:“墨子弟子。”   胡非子   《艺文志》有书三篇,班氏云:“墨子弟子。”(叶德辉曰:“《元和醒纂》云:陈胡公后有公子非。后子孙为胡非氏。”按《通志 氏族略》亦云然,胡非盖齐人也。)   今按:随巢、胡非,名字不见《墨子》书,其著书亦不传,其杂见于他书称引者,亦未见其必为墨子弟子也。(《隋书 经籍志》云:“巢非似墨翟弟子。”则下语为慎矣。)今《墨子》书如《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皆称子墨子曰,明其为门弟子所记。又每题各分三篇,或乃墨分为三后,各记所受于师者。《墨经》尤晚出,当在墨学二三传以后。其书皆有条贯,不自为称说,疑当时墨子门徒,并不自著书。随巢、胡非,殆出后世假托。(马国翰有辑本,谓:“《随巢》书多言灾祥祸福,其论鬼神之能,即《中庸》体物而不可遗之意。《胡非 五勇》一篇,与《庄子》相出入,《说弓矢》亦本《韩非子》矛盾之喻。战国人文字相袭,往往而然。”据此,二书皆晚出无疑。)至其人事迹全不详,似不当与前列诸人并视也。   孙氏集墨子弟子,凡十五人,除上所称引,馀皆仅见姓名,无补稽考,兹不赘。   《韩非 显学篇》云:“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元和姓纂》作伯夫氏,或当作柏。)有邓陵氏之墨,墨离为三。”《庄子 天下篇》云:“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颂《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成玄英《疏》:“相里勤,南方之墨师也。”今按:《庄子》文于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前,特冠以南方之墨者五字,(《姓纂》,楚公子食邑邓陵,因氏焉。是邓陵子乃楚人。越有大夫苦成,是苦获亦南人。已氏无考,疑并楚人也。)则相里、五侯盖非南方之墨也。《姓纂》,晋大夫里克之后居相城,因为相里氏。后晋有建雄节度使相里金,并州人。今按山西汾阳有大相里、小相里二村,相里金墓在小相里之北,碑云:晋大夫里克,其妻携子避地居于相城,时人遂呼相里氏。相里武为汉御史,相里览为十六国前赵偏将军云云。又考北齐寺碑题名,亦多相氏。又今安邑县北亦有相里村,则相里勤疑乃北方之墨师也。孙诒让云:五侯盖姓五,于伍同,古书伍子胥姓多作五。按:春秋伍氏兴于楚,而子胥之后有在齐者,五侯亦未必是南人。又按《陶潜集 圣贤群辅录》谓:“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尊于名,不忮于众,此宋钘、尹文之墨。裘褐为衣,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者,相里勤、五侯子之墨。俱诵《墨经》而背谲不同,相谓别墨,此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墨。”此言三墨又异。然其不以相里、五侯为南方之墨,则殊可据也。又相里之弟子、五侯之徒与邓陵子同辈行,则相里盖前辈。此如儒分为八,以子张氏与孟子、孙氏并举,辈行县绝,则三墨亦未必同世也。   梁任公《墨子年代考》谓:“《公孟篇》记墨子与告子语,而告子又曾与孟子论性,参合两书言论,其为一人无疑。孙氏据赵岐《孟子注》,谓告子曾学于孟子,疑及年代不相及,因谓当是两人。按《孟子》本文,无以证明告子为孟子弟子,恐直是孟子前辈耳。墨子卒下距孟子生不过十余年,告子弱冠,得见墨子之晚年,告子老宿,得见孟子之中年,并非不相及。”今按梁氏以告子定墨孟之年距,是也。余考墨子卒在安王十年左右,而孟子生在安王十三四年以下。或孟子之生,竟及墨子之未死,则《墨》《孟》书中告子之为一人,尤无可疑。观《公孟篇》所记二三子请弃告子,而墨子曰不可,则告子殆亦墨子弟子。墨子主尚同一义,而曰义自天出,此即告子义外之说所本也。(沈钦韩《汉书疏证》谓:“孟子称告子,乃辞而避之,非同时问答。”今按《孟子》云:“率天下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明是当面称呼。下孟子两质,告子两曰然,明是当面问答。沈说非也。)
2023-07-22 20:33:091

墨子是个怎样的人 墨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末战国时期宋国人,但是墨子到底是哪国人也还未从得知,有说是楚国人,鲁国人,更有现在一个大胆的想法――墨子是外国人!   墨子出生贫寒,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世的思想家,他曾经学儒之道,但是后来放弃了儒学,另行钻研!墨子为了宣张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游历多国,广收门徒,他的行迹也很广,东到齐国,西到郑国、卫国,南到楚国、越国。他自立门派――墨家学派!墨家学派也成为当时最具有影响的学派!墨子不仅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他倡导以人为本的治国之道,主张“非攻”与“兼爱”的理念。 墨子“好学而博”,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墨子也是非常有勇有谋的一个人,例如《公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墨子揭穿了鲁班于惠阳的阴险计谋,还成功的劝退了其攻打宋国的念头。 他倡导勿要铺张浪费,节约勤俭的观念,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墨子也是个发明制造工业的伟大科学家。“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可想而知,墨子善于制造武器。墨子堪称全能人才,他在我国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多之又多,他的一生都在传播墨家精神,始终为民着想。历史中,由墨子创建的墨家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严密且干练的神秘组织,其领导称之为“巨子”,而其他的都称为墨者,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赴汤蹈火再所不辞;墨家的规则也是非常严明的,轻则判刑重则处死!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发现人才,重用有贤能的人才,因此也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墨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墨子,本名墨翟,生卒年不详,相传是鲁国人,长期在宋国居住,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的思想主张。   墨子开始时追随儒家理论,后来自立门户,自创墨家学说,在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曾担任宋国的宋大夫,是墨家公派的创始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墨子心怀悲悯之心,积极的针对社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拯救世道人心。他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得到了许多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的支持,在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时期,有人称“非儒即墨”,由此可见,墨子的思想影响深远。 墨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实行仁政”,首先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如果君主昏庸无能,百姓有权利换掉统治者。他所提出的“兼爱非攻”主要讲的就是仁政的重要意义。农民出身的墨子,对于普通百姓有着深厚的情谊和认识。主张尚贤,认为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亡成败主要在用人上,提出让百姓中的人才贤士也参与到国家管理中去。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是什么意思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出自《墨子·公孟》一书,是墨子的传世名言之一。意思是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这句名言以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的两个小故事为主线,向世人讲述了“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其中一些深刻的含义及道理。直至今日,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故事一,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因才思敏捷,墨子便向该人许以官职,让此人跟着自己学习。一年之后,此人要求墨子兑现当日让自己当官的承诺,墨子以“鲁国人葬父”的故事,告诉此人这样一个道理:儿子为父亲下葬是义务,不能谈条件;学习增识也是应该的,更不能以官职为学习的前提。 故事二,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墨子问他为何不学习以增进自己的见识呢?此人回答:因为我家中无人学习。墨子便以“美”和“富贵”为例,告诉此人这样一个道理,“美”和“富贵”如果是自己所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又何必因为他人不追求而放弃呢。同样的,学习是天下最宝贵的东西,能增进自己的见识,明白更多的道理,是不需要因他人的做法而左右自己不去学习。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这两个小故事都体现了墨子劝人学习的刻苦用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学习道理以达到改变自身的目的。从中体现了墨子爱才、惜才的观点,也向世人道明了“学无条件”,“学不为他人”的深刻之理。  墨子非命原文及翻译 一提起我国的哲学家,历史上唯一是劳动者出身,大家不难猜到是我们伟大的墨子。墨子出生于春秋末期,当时墨子所处的朝代国家众多,国与国之间的战役接连不断,百姓不仅要应付沉重的税费,还要忍受战火不断的威胁,难以休养生息。   墨子在各个国家之间游学时,对于百姓的遭遇有着深刻的体会。为了让百姓对于统治者的统治不心存不满,统治者一直崇尚“天命”一说,一直向穷苦的劳动人民灌输着身份与地位差异的思想,迫使劳动者只能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亲身目睹劳动者的困境,劳动者出身的墨子提出了“非命”一说。 非命的意思是不听从命运的安排,要勇于反抗命运,对抗命运。墨子的非命,主张各人要勇于反抗命运,要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要相信自己奋斗就会有所改变,以望鼓励百姓敢于反抗,勇于改变生活现状的目的。 墨子的非命说在当时所处的朝代来说,是一个勇于挑战王权,勇于挑战统治者的举措。“非命”一说的提出,如同石头投进平静的湖面而激起阵阵的涟漪。不少处于下层阶级的劳动者为此受到鼓舞,不断以此为鉴。 墨子非命,也就是墨子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勇于反抗命运,宣传着各国与每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以期减少国与国之间的战役,希望和平安稳的环境能让百姓得以休养,也向劳动人民宣传了要积极对待命运的安排。
2023-07-22 20:33:171

子与我葬与是啥意思啊

应该是出自这里:意为”你替我们安葬父亲“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末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
2023-07-22 20:33:241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中的四弟翻译为第四个弟弟还是四个弟弟啊?

四个弟弟
2023-07-22 20:33:361

《先秦散文·墨子·鲁问(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墨子·鲁问(节选)》原文鉴赏 鲁君谓子墨子曰:“吾恐齐之攻我也。可救乎?”子墨子曰:“可。昔者三代之圣王禹、汤、文、武,百里之诸侯也,说忠行义,取天下;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雠怨行暴①,失天下。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厚为皮币,卑辞令,亟遍礼四邻诸侯②,驱国而以事齐③,患可救也。非此,硕无可为者④。” 子墨子见齐大王曰⑤:“今有刀于此,试人之头,猝然断之⑥,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多试人之头,猝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刀则利矣,孰将受其不祥?”大王曰:“刀受其利,试者受其不祥。”子墨子曰:“并国覆军,贼杀百姓⑦,孰将受其不祥?”大王俯仰而思之,曰:“我受其不祥。” 鲁阳文君将攻郑⑧,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⑨,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令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⑩,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11)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 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于强梁不材(12),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鲜而食之(13),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 鲁阳文君谓子墨子曰:“有语我以忠臣者,令之俯则俯,令之仰则仰,处则静,呼则应,可谓忠臣乎?”子墨子曰:“令之俯则俯,令之仰则仰,是似景也(14),处则静,呼则应,是似响也。君将何得于景与响哉?若以翟之所谓忠臣者,上有过,则微之以谏(15),己有善,则访之上(16),而无敢以告外;匡其邪而入其善,尚同而无下比。是以美善在上,而怨雠在下;安乐在上,而忧戚在臣。此翟之所谓忠臣者也。” 鲁君谓子墨子曰:“我有二子,一人者好学,一人者好分人财,孰以为太子而可?”子墨子曰:“未可知也。或所为赏与为是也(17)。钓者之恭(18),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19),非爱之也。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 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谓义者,亦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乎?”吴虑曰:“有。”子墨子曰:“翟尝计之矣,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籍而以为得一升粟”(20),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虑被坚执锐(21),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战其不御三军,既可睹矣。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说越王,越王大说,谓公尚过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子墨子于鲁。曰:“吾以夫子之道,说越王,越王大说,谓过曰:‘苟能使子墨子至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子墨子谓公尚过曰:“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抑越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则是我以义粜也。钓之粜,亦于中国耳,何必于越哉!” 子墨子游。魏越曰(22):“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丧;国家熹音湛湎(23),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子墨子出曹公子而于宋(24)。三年而反,睹子墨子曰:“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25),朝得之,则夕弗得,祭祀鬼神。今而以夫子之教,家厚于始也,有家厚(26),谨祭祀鬼神。然而人徒多死,六畜不蕃,身湛于病。吾未知夫子之道之可用也。”子墨子曰:“不然。夫鬼神之所欲于人者多:欲人之处高爵禄,则以让贤也;多财,则以分贫也。夫鬼神,岂唯擢季拑肺之为欲哉”(27)!今子处高爵禄,而不以让贤,一不祥也;多财,而不以分贫,二不祥也。今子事鬼神,唯祭而已矣,而曰,病何自至哉?是犹百门而闭一门焉,曰,盗何从入?若是而求福于有怪之鬼(28),岂可哉!” 彭轻生子曰:“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子墨子曰:“籍设而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轮于此(29),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对曰:“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子墨子曰:“焉在矣来!(30)!” 孟山誉王子闾曰(31):“昔白公之祸(32),执王子闾(33),斧钺钩要(34),直兵当心(35),谓之曰:‘为王则生,不为王则死!"王子闾曰:‘何其侮我也!杀我亲,而喜我以楚国。我得天下而不义,不为也,又况于楚国乎!"遂而不为(36)。王子闾岂不仁哉?”子墨子曰:“难则难矣,然而未仁也。若以王为无道(37),则何故不受而治也?若以白公为不义,何故不受王,诛白公,然而反王?故曰:难则难矣,然而未仁也。” 子墨子使胜绰事项子牛(38),项子牛三侵鲁地,而胜绰三从。子墨子闻之,使高孙子请而退之(39),曰:“我使绰也,将以济骄而正嬖也(40)。今绰也禄厚而谲夫子(41),夫子三侵鲁而绰三从,是鼓鞭于马靳也(42),翟闻之,言义而弗行,是犯明也。绰非弗之知也,禄胜义也。” 公输子自鲁南游楚(43),焉始为舟战之器(44)。作为钩强之备(45),退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执,亟败越人。公输子善其巧,以语子墨子曰:“我舟战有钩强,不知子之义亦有钩强乎?”子墨子曰:“我义之钩强,贤于子舟战之钩强。我钩强,我钩之以爱,揣之以恭(46)。弗钩以爱则不亲,非揣以恭则速狎(47)。狎而不亲则速离。故交相爱,交相恭,犹若相利也。今子钩而止人,人亦钩而止子;子强而距人,人亦强而距子。交相钩,交相强,犹若相害也。故我义之钩强,贤于舟战之钩强。”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48),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49),须臾刘三寸之木(50),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公输子谓子墨子曰:“吾未得见之时,我欲得宋。自我得见之后,予我宋而不义,我不为。”子墨子曰:“翟之未得见之时也,子欲得宋,自翟得见子之后,予子宋而不义,子弗为,是我予子宋也。子务为义,翟又将予子天下。” 【注释】 ①雠怨:怨是忠之误字,雠忠,视忠臣如仇。与上文悦忠相反。 ②亟:快速。 ③驱:驱使。 ④顾:通固,本来。⑤齐大王:即田齐太公,名和。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田和立为诸侯,墨子见齐大王,应在田和立为诸侯之后。 ⑥猝然:快的样子。⑦贼杀:贱杀。 ⑧鲁阳文君:楚平王的孙子,名公孙宽,即鲁阳文子,又称鲁阳公。 ⑨鲁:指鲁阳。 ⑩郑人三世杀其父:父,应为“君”。指郑哀公、郑幽公、郑 公三君被杀。 (11)不全:指年成不顺。 (12)强梁:强悍不守规矩。 (13)鲜:应为“解”,杀。 (14)景:同影。 (15)微之:伺机。 (16)访:谋划。 (17)赏与:同赏誉。 (18)钓:钓鱼。 (19)虫:通蛊,毒。 (20)籍而:假如。 (21)被:同披。 (22)魏越:墨子的弟子。 (23)熹:(xi音嘻)喜。湛湎:沈湎于酒。 (24)出曹公子而于宋:应为“士曹公子于宋”。士,同仕。曹公子,墨子的弟子。 (25)藜藿:野菜。 (26)有:同“又”。家厚:应为“家享”,即在家设享祀。 (27)季:应为“黍”。肺:猪肺。擢和拑都是拿取的意思,黍和肺都是祭祀用的物品。 (28)有怪:当是有灵之误。 (29)奴马:同驽马,劣马。四隅之轮:破散的车子。 (30)焉在矣来:应为“焉在不知来”。谓哪里在于不知道未来呢? (31)孟山:墨子的弟子。王子闾:楚人,名启,楚平王的儿子。 (32)白公之祸:白公,楚平王的孙子,名胜。据《左传》,哀公十六年(前479年),白公胜在楚国发动叛乱。 (33)执王子闾:白公胜叛乱后,胁迫王子闾作楚王。见《左传·哀公十六年》。 (34)钺:大斧。要:同腰。钩腰:靠近腰。 (35)直兵:指矛、剑一类兵器。 (36)遂而不为:应为“遂死而不为”。据《左传》哀公十六年,王子闾因不同意为王,被白公胜杀死。 (37)王:指楚惠王。 (38)胜绰:墨子的弟子。项子牛:齐田和的将军。 (39)高孙子:墨子的弟子。 (40)济:制止;正嬖:纠正邪僻。嬖,同僻。 (41)谲:欺诈。夫子:指齐将项子牛。 (42)鼓鞭于马靳:鼓鞭:鞭打。马靳:马的前胸。谓欲马前行,而鞭打其前胸,反而不能前进。 (43)公输子:即公输盘,名班,鲁国的巧匠。 (44)焉:于是。 (45)钩强:应为“钩拒”,兵器。钩的作用是在敌人逃跑时将他钩住,拒的作用是在敌人前进时将他抵御住。 (46)揣:通拒。 (47)速狎:轻视。 (48)鹊:飞鸟。 (49)车辖:车轴两头钉着的键。 (50)刘:用刀砍。 【译文】 鲁国国君对墨子说:“我担心齐国攻打我国。可以解救吗?”墨子说:“可以。从前夏商周三代的圣三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原来都是领土只有一百里的诸侯,他们爱忠臣行仁义,夺取了天下;夏商周三代的暴君夏桀、商纣王、周幽王、周厉王,仇视忠臣,做暴戾的事情,丧失了天下。我希望主君向上尊崇天,敬事鬼,向下爱护和造福于百姓;多多准备钱财,言论要谦卑,赶快普遍向四邻诸侯表示敬意,驱使全国人民为齐国效劳,忧患就可以解除了。不这样做,就没有什么办法了。” 墨子去见齐太王,说:“现在这里有一把刀,用来试砍人头,一下子就砍断了,可以称得上锋利吧?”齐太王说:“锋利。”墨子说:“多次试砍人头,都一下子砍断了,可以称得上锋利吧?”齐太王说:“锋利。”墨子说:“刀确是锋利的,谁将得到不良的名声呢?”齐太王说:“刀受锋利之名,拿刀砍的人将会得到不良的名声。”墨子说:“兼并别人的国家,消灭别国的军队,残害百姓,谁将得到不良的名声呢?”齐太王把头抬起来,又低下去思索了一会儿,才说:“我会得到不良的名声。” 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消息就去制止他,对鲁阳文君说:“现在假如鲁阳四边境界之内,大城攻打小城,大家攻打小家,屠杀人民,夺取牛马狗猪和布帛、粮食、货物、钱财,这会怎么样呢?”鲁阳文君说:“鲁阳四边境界之内的人,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如果大城攻打小城,大家攻打小家,夺取货物钱财,那我一定要狠狠地处罚他们!”墨子说:“上天拥有天下的土地,也象你拥有鲁阳四边境界之内的土地一样。现在你发兵要去攻打郑国,上天的惩罚岂不会降到你头上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要阻止我攻打郑国呢?我攻郑国,是顺从天的意志。郑国人三世都将他们的国君杀了,天对他们加以惩罚,使他们三年年成不顺,我将帮助天惩罚他们。”墨子说:“郑国人三世杀死他们的国君,天已经对他们加以惩罚了,使他们三年年成不顺,天的惩罚已经足够了。现在你又发兵,要去攻打郑国,说: ‘我们攻打郑国,是顺从天的意志。"这好比有个人,他的儿子很不老实,不成材,所以他父亲鞭打他;他们邻居的长老,也举起木棍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从他父亲的意志。"这岂不荒谬吗?” 鲁阳文君对墨子说:“楚国南边,有个叫‘桥"的有食人风俗的国度,这个国家里的长子一生下,就被杀来吃,叫做‘宜弟",如果味道鲜美就送给国君,国君吃得高兴就奖励这位父亲。这岂不是很恶劣的风俗吗?”墨子说:“其实中原各国的风俗,也是这样的。杀死其父亲而后奖赏他的儿子,与吃他的儿子而后奖赏他父亲有什么不同呢?如果自己不讲仁义,又凭什么来批判夷人吃儿子的风俗呢?” 鲁阳文君对墨子说:“有人对我提到一个忠臣,叫他低头就低头,叫他抬头就抬头,坐着就静静的不吭声,喊他就答应,这可以叫做忠臣吗?”墨子说:“叫他低头就低头,叫他抬头就抬头,这就象影子一样;坐着静静的不吭声,喊他就答应,这就象回声一样。你能从影子和回声得到什么呢?如果按照我的标准,所谓忠臣,国君有错误,就寻找机会加以劝谏;自己有好的计谋,就与国君商议,不敢拿来告诉外人;匡正国君的错误,而将良策献给国君,与国君保持一致,而与下边的人不结党营私。所以美名归于国君,而怨仇由臣下担当;安乐归于国君,而忧患由臣下担当。这就是我所说的忠臣。” 鲁国国君对墨子说:“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好学,一个好施财物,把哪一个立为太子好呢?”墨子说:“还无法知道。也许他们是为了获得好名声才这样做的。钓鱼的人那么恭肃,并非是为了给鱼以恩赐;用毒饼来喂老鼠,并非因为爱它们。我希望你结合他们的动机和效果来考察。” 鲁国南方边境上有一个人,叫做吴虑,冬天做陶器,夏天耕田,以虞舜自比。墨子听说了,就去见他。吴虑对墨子说:“义呵义,何必去说它呢了”墨子说:“你所说的义,包括有力者为别人操劳、有财者施舍给别人吗?”吴虑说:“有。”墨子说:“我曾经计算过了,我想参加耕种来使天下的人有吃的,但至多只顶得上一个农民耕种的收获,分配给天下的人,每个人不能分得一升米;就算每人分得一升米,也不能让天下挨饿的人都吃饱,这是显而易见的。我想参加纺织来使天下的人有衣穿,但至多只顶得上一个女人所织的布,分配给天下的人,每个人不能分得一尺布;就算每人分得一尺布,也不能使天下挨冻的人都得到温暖,这是显而易见的。我想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来拯救诸侯的患难,但我至多只能顶得上一个战士;一个战士打仗,不能抵挡敌人的三军,这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不如学习先王之道,研究他们的学说,弄通圣人的话,来考察他们讲的是什么,向上游说王公大人,其次游说平民。王公大人采纳我的话,国家一定治理得好;平民采纳我的话,德行一定美好。所以我认为,虽然不去耕种给饥者饭吃,不去纺布给寒者衣穿,但我的效果要比耕种让人吃饭、织布让人穿衣好得多。所以我认为虽然不耕田织布,而效果可以比耕田织布好。” 墨子派公尚过到越国去。公尚过游说越王,越王很高兴,对公尚过说:“先生如果能使墨子到越国来教导我,我愿划分原来吴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来封赐给墨子。”公尚过答应了。越王就为公尚过准备了五十辆车,用来去鲁国迎接墨子。公尚过对墨子说:“我用老师的学说游说越王,越王很高兴,对我说:‘如果能使墨子到越国来教导我,我愿划分原来吴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来封赐给先生。"”,墨子对公尚过说:“你看越王的意思怎么样?如果越王会听我的话,采用我的学说,那么我就准备去,该吃多少就吃多少,该穿多少就穿多少,和群臣一佯,哪里能因为有封地才去呢!如果越王不听我的话,不采用我的学说,而我却去了,那么我是拿义来出卖了。同样都是出卖,我就在中原出卖罢了,何必到越国去呢!” 墨子出外游历,魏越问:“见到四方的国君,您将先讲什么呢?”墨子说:“凡是进入一个国家,一定要选择紧要的事去做。如果国家混乱,就对他们讲尚贤尚同的道理;如果国家贫穷,就对他们讲节用节葬的道理;如果国君过分喜爱音乐和嗜酒,就对他讲非乐和非命的道理;如果国君 *** 怪僻而无礼,就对他讲尊天敬鬼的道理;如果国家贪于掠夺侵略,就对他们讲兼爱非攻的道理。所以说要选择紧要的事去做。” 墨子推荐曹公子到宋国去做官。(曹公子在朱国)过了三年回来,见了墨子说:“当初我在您门下学习,穿着粗布褂子,喝野菜汤,早上有吃的,晚上就得不到,没有东西来祭祀鬼神。现在由于有老师的教导,我的家比原先富裕了,又在家中设祭,恭敬地祭祀鬼神。但是家里人死得多,牲畜繁殖不兴旺,我本身又生发病。我无法理解老师的学说是可行的。”墨子说:“不对。鬼神希望人做的事是多方面的:希望人处在高爵位上的时候,要能够让贤;在富裕的时候,要能够赡济穷人。鬼神难道只是想拿取祭品吗?现在你处在高爵位上,却不让贤,这是第一种不祥;你钱财多,却不拿来分给穷人,这是第二种不祥。现在你对待鬼神,只是祭祀罢了,却问病是从哪里来的?这就象有一百个门的房屋,只关闭了一个门,却反问强盗从哪里进来的?象这样向有灵的鬼神求福,哪里能得到呢!” 彭轻生子说:“过去的事情可以知道,将来的事情无法知道。”墨子说:“假如你的双亲在百里之外,遇到了危难,只有一日的期限,你能赶到,他们就能活;你不能赶到,他们就死。现在这里有坚车好马,也有劣马破车,让你选择,你将乘坐哪一种?”彭轻生子回答说:“坐坚车好马,可以早些赶到。”墨子说:“(既然这样)哪能说无法知道未来呢!” 孟山赞扬王子闾说:“从前白公胜叛乱,抓住王子闾,把大斧抵着他的腰,用武器顶着他的心窝,对他说:‘你答应当国王就让你活,不当国王就叫你死!"王子闾说: ‘这是何等侮辱我呵!杀死我的亲人,还想许以楚国的王位叫我开心。即使我得到天下,如若是不义的,我也不做,何况只是楚国呢!"至死也不肯当楚王。王子闾还不能算仁吗?”墨子说:“这样做难倒是很难了,但是不能算仁。如果他认为楚王无道,那为什么不接受王位而治理楚国呢?如果认为白公胜不义,为什么不接受王位,杀掉白公胜,然后再将王位交还给原来的楚惠王呢?所以说,他这样做难倒是很难了,但是不能算仁。” 墨子推荐弟子胜绰到项子牛那里去做官。项子牛三次侵略鲁国的领土,胜绰三次都跟着做。墨子听说了,叫高孙子请求项子牛把胜绰退回来,说:“我推荐胜绰去,是为了让他制止骄横,纠正邪僻。现在胜绰俸禄多了,欺骗您,您三次侵略鲁国,胜绰三次都跟随您去,这真是打马打在马前胸了!我听说,嘴里说仁义却不实行,这就是明知故犯。胜绰不是不懂得这些道理,而是他把俸禄看得比义还重要。” 公输盘从鲁国向南到楚国去,开始制造舟战的器具。做成钩和拒,敌人后退就钩住他,敌人前进就顶住他。量好钩和拒的长度,而制成兵器。楚国的兵器有定规,越国的兵器没有定规,楚国人依靠这种优势,多次打败越国人。公输盘认为自己制作得很巧妙,拿来对墨子说:“我舟战的时候有钩拒,不知你的义有钩拒吗?”墨子说:“我义的钩拒,强于你舟战的钩拒。我的钩拒,用爱来钩,用恭敬来拒。不用爱来钩就不亲,不用恭敬来拒就过于轻狂。轻狂而不亲近就会很快离散。所以互相爱护,互相恭敬,就是互利互助了。现在你用钩来使人停住,别人也用钩来使你停住;你用拒来顶住别人,别人也用拒来顶住你。互相钩,互相顶,就是互相加害了。所以我义的钩拒,强于你舟战的钩拒。” 公输盘削竹木制作一只鹊,做成了,让它飞起来,三天不降下来,公输盘认为自己是最巧的了。墨子对公输盘说:“你制造鹊,不如木匠制造车辖。一会儿就砍成三寸大小的木块,能承受得住五十石的重量。所以制作器物,对人有利的才能称为巧,对人没有利的叫做笨拙。” 公输盘对墨子说:“我未见到你的时候,我想获得宋国。自从我见到你之后,即使把宋国给我,如果是不义的,我也不要。”墨子说:“我没有见你之前,你想获得宋国;自从我见了你之后,即使把宋国送给你,如果不义你也不要,那就是我把宋国送给你了。只要你努力做义事,我还会把天下送给你呢。” 【集评】 评“鲁阳文君将攻郑”一节: 明·焦竑:“此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处,说亦有理。”(《诸子折衷汇锦》) 民国·张之纯《评注诸子菁华录·墨子》:“笔妙!绝类左氏传牵牛以蹊人之田一节。” 评“令人俯则俯,令之仰则仰”一节 宋·楼昉:“意婉切,词精炼,读之铿然。” 明·邵宝:“此论与晏子和同之辩一般议论。” 明·顾鼎臣:“借影响当比,甚妙!” 明·何孟春:“明爽严切,道忠臣模样,一字不可更易。”(以上见《二十九子品汇释评》卷十三) 民国·张之纯《评注诸子菁华·墨子》:“语意隽永有味。” 评“公输子自鲁南游楚”一节: 明·舒芬:“墨子此论自负甚大,恐未免过夸,然其说则是矣。” 明·何孟春:“道钩强之不足恃,较是破的之言。” 民国·张之象:“首一段至此俱是叙事,是筹策,最精神。”(《二十九子品汇释评》卷十三) 评“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一节: 宋·李涂:“论颇骇人。”(《二十九子品汇释评》卷十三) 评“公输子谓子墨子曰”一节: 明·焦竑:“总是以义与人,墨子之长在此,编亦在此。”(《诸子折衷汇锦》) 明·许国:“着力处在一义字。”(《二十九子品汇释评》卷十三) 【总案】 《墨子》中的《耕柱》以下四篇,记载墨子与弟子及各阶层人物的言论,与儒家的《论语》一样,属于比较珍贵的材料。《鲁问》是其中一篇,记录墨子与弟子等人的对答,内容比较复杂,主要讲“义”的问题及十大主张的灵活运用。文中说“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可以看成全书的纲。《鲁问》和《耕柱》等三篇均为语录体,这是春秋战国之交文体的主要特点,可能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所辑录。全篇分为若干章,每章记录一件事,以记言为主。所记录的言论,往往带有典型性、代表性,能够反映出整个事件的本质意义。语言精粹,篇幅不长,却能集中反映墨子的意识及其对政治主张的具体运用。通过记录言辞,大体能使人看出墨子及其弟子等的口气和面貌,颂扬了墨子的品格和不平凡的智慧。
2023-07-22 20:33:431

墨家组织的成员多为隐士阶层。 真确还是错误?求解...

正确
2023-07-22 20:34:071

什么叫“子墨子”呢?

在真实的历史上,墨家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武装团体,其最高的领袖被成为“巨(钜)子”,巨子有绝对的权威。而墨子就是墨家的第一任巨子,墨子的大徒弟、守住宋城的禽滑嫠则是墨家的第二任巨子。 《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所记,故称在“墨子”前加上“子”。“子”,即为“巨子。
2023-07-22 20:34:158

身体的词性身体的词性是什么

身体的词性是:名词。身体的词性是:名词。结构是:身(独体结构)体(左右结构)。拼音是:shēntǐ。注音是:ㄕㄣㄊ一ˇ。身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身体shēntǐ。(1)指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有时特指驱干和四肢。(2)健康状况。二、引证解释⒈亦作“身_”。⒉指人或动物的全身。引《战国策·楚策四》:“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_。”《汉书·王商传》:“为人多质而威重,长八尺_,身体鸿大。”《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歌利王_时_,割截身_,节节支解。”《水浒传》第四回:“俺好些时不曾拽拳使脚,觉得身体都困倦了。”方之《在泉边》:“告诉你一件好笑的事,检查身体的时候,真紧张!”⒊体格;体魄。引《管子·任法》:“利身体,便形躯,养寿命,垂拱而天下治。”《墨子·公孟》:“有游於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饮食为减少,身体岂_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展开看时,不过_银子已经收到,在外要小心保重身体的话。”方之《在阁楼上》三:“好久不见了,老书记,你--,你身体还好吧?”⒋谓亲身履行。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三、国语词典人的躯体。如:「身体力行」。四、网络解释身体(汉语词语)身体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ēntǐ,指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有时特指躯干和四肢。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健康状况。关于身体的近义词身材肉体身段身子形骸身躯关于身体的诗句服之身体飘轻鸿身体生羽翼身体发肤皆他人关于身体的单词EMBODYINGTHEIDEAWITHBODYphysicalgropesomaticmalaisesystembodilybody关于身体的成语浑然一体卑身屈体隐占身体身体发肤赤身露体切身体会关于身体的词语赤身裸体身轻体健身镜体牖卑身贱体贤身贵体赤身露体卑身屈体浑然一体隐占身体不成体统关于身体的造句1、体育运动关系到同学们的身体健康,不可忽视。2、她曾是个弱不禁风的姑娘,由于坚持锻炼身体,成了长跑运动员。3、锻炼身体要持之以恒,不能间断。4、老师面色憔悴,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5、爷爷每天早晨到公园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身体的详细信息
2023-07-22 20:34:361

墨家三派是那三派,思想主张是什么?

  我们所学的文化都是古人留下来的,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思想家主张的思想也有不同,而你了解我国的墨子文化吗?墨家有三派你了解是那三派吗?墨家的三派文化主张的是什么?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随着我一起来下面看看相关的介绍吧!   揭秘:墨家三派是那三派,思想主张是什么?   相里氏之墨:秦墨的相里勤,此派注重科技研究,非常务实。帮助秦国的原因,也是因为看见只有秦国当时的制度,是最接近他们墨家的最终设想的,所以他们愿意帮助秦国完成统一战争,这派又被称为“游仕派”。   邓陵氏之墨:楚墨的邓陵子,此派更多的是以侠客的身份,到处行义。他们反对各国的战争,认为这些战争都是权贵们为了自己利益发动的,不利于百姓,他们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这个世界,这派又被称为“游侠派”。   相夫氏之墨:齐墨的相夫子,此派是一个以学者辩论为主的门派,他们游历各国,讲授墨家的兼爱思想,他们反对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甚至包括起义),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获得和平,也是思想上最幻想的一派,这派被称为“论辩派”。   这就是墨家三派的思想和主张。在自然观方面,他们对物质,移动和时空关系作了唯物主义解释,摒弃了墨子的天鬼观念,并把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认识论上,他们发扬了墨子重视实践的特点,承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克服了狭隘的经验论的错误。在政治思想方面,他们提出了"义,利也"的著名论断,突出了利,把它作为标准和基础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和道德范畴。   一、游侠派   勤生薄死,艰苦卓绝,殉身赴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正是墨子的基本作风和墨家的基本传统。战国时局动荡,复杂的政治斗争,使"为知己者死"的侠士成为诸侯、公卿所特别需要的人才,聂政、荆轲之属,一时名扬天下。顾颉刚曾指出,"然战国者攻伐最剧烈之时代也,不但不能废武事,其慷慨赴死之精神有甚于春秋。故士之好武者正复不少。彼辈自成一集团,不与文士混。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儒侠对立,若分泾、渭,自战国以迄西汉殆历五百年。"   ①《韩非子·五蠹》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儒侠对举,侠当指的是墨侠。《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陆贾的《新语·思务》篇说:"墨子之门多勇士。"从墨子弟子禽滑厘及墨家巨子腹、孟胜等的事迹也很可看到墨侠派的风貌。禽滑厘跟随墨子,裂裳裹足,长途跋涉,赶到宋国,率领墨子弟子三百人助宋守城,止楚攻宋。   ②禽滑厘曾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黎墨,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③墨家巨子腹之子杀人,秦惠王令吏勿诛,而腹坚持"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墨者之法,终杀其子。   ④墨家巨子孟胜为楚阳城君守城,以身殉职,其弟子徐弱等183人随之殉死。   ⑤《史记·游侠列传》所说的,"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受其躯,赴士之厄困。"和墨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墨子所主张并坚持的"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   ⑥"口言之,身必行之"   ⑦等信条就是墨侠的基本信条。   从上述文献记载可知,墨家游侠派的存在当无疑义。并且,可进一步从游侠派活动中心的转移来证实墨侠派的存在。巨子孟胜率弟子为楚阳城君守城,以巨子为中心,可说墨侠的活动中心在楚。后孟胜死,传巨子位给居宋的田襄子,墨侠派的活动中心转移到宋。后田鸠①又率领弟子入秦,"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悦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②后墨家巨子腹居秦,深受秦惠王器重。这一记载也许可说明,田鸠入秦传巨子位给腹。墨侠派多是勇斗之士,且多掌守城之技,这对当时的秦国来说,既可满足对中原扩张所需的武士,又可用之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   墨侠派在秦得势也可以从其反对墨家论辩派的言行得到佐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记载了田鸠驳斥论辩派的话:"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不怀其文忘其用,直以文害用也。"《吕氏春秋·去私》记载墨侠派唐姑果非墨辩派的事迹,"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后日复见,逆而弗听也。谢子不说,遂辞而行。"这些记载说明,从禽滑厘、孟胜、田鸠、到腹这一派系,主要是继承了"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的精神传统,它们和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武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们是墨子所说的以从事成义的行动者。   他们以自己的勇士气概,坚定的献身精神,反对空谈,在血光刀影的搏斗中,为实现墨子的理想而奋斗。墨侠这一派别的客观存在及称之为游侠派当是可信的。   二、论辩派   墨子在《墨经》和大、小取等篇中十分重视对思维形式的研究,重视论辩的技巧。因为墨子懂得在和不同学派的争论辩诘中,想使自己的观点能折服别人,使自己的思想为社会所接受,首先必须注意使自己的理论和论说在形式上没有破绽而更具说服力。因而,对概念和认识对象的对应关系,用词的准确性,概念的明确性,论证的严密性和一致性都十分重视。逻辑方法被墨子自觉地作为一种"明是非之分","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的有力工具,被墨子应用于自己学说的构造上。同时,逻辑方法也是墨子驳斥论敌的有力武器。例如,墨子在驳斥儒者巫马子关于"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贱也"①的论调时,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使巫马子不得不承认墨子兼爱天下的思想得人心。墨子在说服公输盘、楚王停止攻宋时,也是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以公输盘、楚王承认杀人不义,以富窃穷不善为前提,进一步说明了攻宋,则杀人更多,也更为不义,楚国远比宋富,攻宋则更为不善的理由。从而使公输盘、楚王不得不承认攻宋是没有道理的不义不善之举。   墨子在儒学对立争论中发展起来的论辩术及一些具体命题,在战国中后期的名辩思潮中。被墨家以谈辩成义的弟子后学大大发展起来了。庄子所说的:"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   又说:"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   这些记载说明,墨家的论辩派确实是在名辩思潮中为了坚持墨子关于物体存在与人的感觉,物体结构与属性,宇宙的无限与有限,物体的运动与时空等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唯物论观点,和公孙龙、惠施两派名家围绕着坚白石离,同异是非,有穷无穷,火不热,目不见,飞鸟之影,白马非马,一尺之捶,物莫非指等具体命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在论说中发展了墨子的有关思想,形成了墨家后学的论辩派。   在名辩思潮中,两派名家的观点不相一致。惠施派是从"合"的观点来谈"坚白同异",他们更多强调了事物的一般共性,忽视并抹煞了事物的差异。公孙龙派是从"离"的观点来谈"坚白同异",他们更注重个体的独立存在,否认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他们虽然各自有别,但名家两派都是以墨家作为论辩对手的。墨家的论辩派坚持了墨子的观点,批驳了名家两派的观点。   名家两派都受过墨子思想的影响,如惠施关于"汜爱万物,大地一体"的思想,很有墨子兼爱大同的思想色彩,也曾"欲以荆齐偃兵"。公孙龙曾同越文惠王论偃兵,《吕氏春秋·审应》篇载公孙龙答赵惠王:"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真实。"又曾劝燕昭王偃兵,力主墨子的非攻思想。   所以,鲁胜说:"墨子着书作辩经以立名本,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别名显于世。"   惠施、公孙龙他们可能是将墨子的思想或论辩命题,经过自己的改造加工,成为非墨的论题,并以此扬名。例如,惠施从泛爱万物出发,提出合同异的思想,公孙龙从兼爱主义出发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命题。   《公孙龙子·踪府》篇曾说:"夫是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异白马所谓马,惊。"这个类比推论正是从专爱楚人不能说是爱人这个兼爱主义的前提出发,推出了有白马不能说是有马的结论。由此,白马非马的命题就提出了。从墨子的兼爱思想出发,反对墨子的经验论与唯理论结合的认识论,这可说是名家出于墨而非墨的基本途径,正如墨子学周礼而背之,出于儒而非儒。   墨家论辩派对名家的批判也是对名家出于墨而非墨的批判。这点也可说明,墨家论辩派是坚持墨子的思想,只不过他们主要注重关于认识论命题的论辩。(算命)   墨家论辩派的存在,从名辩思潮的论辩中可得到证明。名辩思潮的发展使墨家论辩派兴盛一时。从上面所谈到的游侠派排斥谈辩之墨的事实,也可反证墨家论辩派的存在。   三、游仕派   《吕氏春秋·当染》所说的"礼、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游仕于诸侯当属显荣,墨子的"着书成义"的弟子大都以墨子的学说为武器游仕于各国诸侯。墨子本人也将仕弟子于诸侯作为授徒教学的一个基本目的,一部分弟子也是志在禄仕而学于墨子门下。   如《公孟》篇记载:"有游于子墨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故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墨家的游仕派是以游说君主,入仕,实施墨子政治主张。   现将《墨子》一书中墨子弟子入仕诸侯的记载摘录如下:   子墨子游荆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耕柱子处楚无益矣。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子墨子曰:"未可智也。"毋几何而遗十金于子墨子,曰:"后生不敢死,有十金于此,愿夫子之用也。"子墨子曰:"果未可智也。"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说越王,越王大说,谓公尚过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子墨子于鲁,曰:"吾以夫子之道说越王,越王大说,谓过曰,苟能使子墨子至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子墨子谓公尚过曰:"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抑越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则是我以义粜也。"   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子墨子出曹公子而于宋,三年而反,睹子墨子曰:"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祭祀鬼神。今而以夫子之教,家厚于始也。谨祭祀鬼神,然而人徒多死,六畜不蕃,身湛于病,吾未知夫子之道之可用也。"子墨子曰:"不然!夫鬼神之所欲于人者多,欲人之处高爵禄则以让贤也,多财则以分贫也。夫鬼神岂唯擢季拑肺之为欲哉?今子处高爵禄而不以让贤,一不祥也;多财而不以分贫,二不祥也。今子事鬼神唯祭而已矣,而曰:"病何自至哉?"是犹百门而闭一门焉。   子墨子使胜绰事项子牛。项子牛三侵鲁地,而胜绰三从。子墨子闻之,使高孙子请而退之。曰:"我使绰也,将以济骄而正嬖也。今绰也禄厚而谲夫子,夫子三侵鲁,而绰三从,是鼓鞭于马靳也。翟闻之,言义而弗行,是犯明也。绰非弗之知也。禄胜义也。"   子墨子使管黔遨游高石子于卫,君致禄甚厚,设之于卿。高石子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者。去而之齐??子墨子说,而召子禽子曰:"姑听此乎!夫倍义而乡禄者,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乡义者,于高石子焉见之也。   这些记载说明墨家弟子入仕,大都是由墨子为之游扬的。出仕的地方有楚、越、宋、齐、卫等各国。墨子本身也准备游仕于四方人君世主。墨子游仕弟子,主要目的是要他们在各国君主面前宣传墨子的政治主张,并要求他们具体实践之。对违背墨子之道的入仕弟子如胜绰、曹公子等,墨子谴责他们"倍义而乡禄",对坚持墨家教义的弟子,如高石子等,墨子倍加赞赏,说他是"倍禄而乡义"。墨者入仕主要是为了实行墨家的主义,并不是为了追求爵禄。只要能听墨者之言,行墨者之道,则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就足够了。墨家的游仕确实显赫一时,其活动范围很大,影响广泛。   上面这些文献记载及分析论证,说明墨家的游侠、论辩、游仕三派确实是存在的,在当时的社会也确有广泛的影响。墨家三派的活动方式虽然各不相同,或是从事,或是谈辩,或是着书,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坚持墨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实行墨子之道。   总结:我国的文化中分有很多的门派,而不同的门派主张的思想文化,而以上就是关于墨家思想的三派介绍,希望对您了解我国文化有所帮助!
2023-07-22 20:34:431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  于 介词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劝于善言而学:于 介词,用。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末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  有一个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身体很好,思虑敏捷,墨子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墨子对他说:“姑且学学吧,我将让你当官。”拿好言好意勉励他后他答应学习。学满一年,就向墨子求官职。墨子说:“我其实不能让你当官。你也听说过一个鲁国的传说吗?鲁国有兄弟五人之家,他们的父亲死了,那个长子嗜好喝酒而不肯出资安葬父亲。他的四个弟弟说:‘你出资替我们安葬父亲,我们会为你买酒的。"用好话劝勉之后长子安葬了父亲。葬后长子就向他四个弟弟要酒。四个弟弟说:‘我们不能给你酒。你安葬你的父亲,和我们安葬我们的父亲是一样的,你安葬的哪里仅仅是我们的父亲?你不安葬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因此我们劝勉你安葬。"现在你做了好事,我们也是做好事,哪里只是我们有道义呢?你不学习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所以劝勉你学习。”
2023-07-22 20:36:031

子墨子·公孟的翻译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末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有一个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身体很好,思虑敏捷,墨子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墨子对他说:“姑且学学吧,我将让你当官。”拿好言好意勉励他后他答应学习。学满一年,就向墨子求官职。墨子说:“我其实不能让你当官。你也听说过一个鲁国的传说吗?鲁国有兄弟五人之家,他们的父亲死了,那个长子嗜好喝酒而不肯出资安葬父亲。他的四个弟弟说:‘你出资替我们安葬父亲,我们会为你买酒的。"用好话劝勉之后长子安葬了父亲。葬后长子就向他四个弟弟要酒。四个弟弟说:‘我们不能给你酒。你安葬你的父亲,和我们安葬我们的父亲是一样的,你安葬的哪里仅仅是我们的父亲?你不安葬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因此我们劝勉你安葬。"现在你做了好事,我们也是做好事,哪里只是我们有道义呢?你不学习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所以劝勉你学习。”
2023-07-22 20:36:112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末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 字解释: 吾将仕子:仕()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责() 四弟曰:“吾末予子酒矣:予() 劝于善言而学:于() 二.墨子讲述路人葬父的故事,是想表达什么道理? 解析: 1、仕:使动用法。使......做官。 2、责:要求。 3、予:给。 4、于:介词,用。 讲述路人葬父的故事,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说明墨子劝学的良苦用心。儿子葬父是应该的,不能谈条件;游者学义也是应该的,也不能谈条件。
2023-07-22 20:36:201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

有一个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原文: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末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译文:有一个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身体很好,思虑敏捷,(墨子)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先生墨子对他说:“姑且学学吧,我将让你当官。”(墨子)拿好言好意勉励他后他答应学习。(他)学满一年,就向墨子求官职。先生墨子说:“我其实不能让你当官。你也听说过一个鲁国的传说吗?鲁国有兄弟五人之家,他们的父亲死了,那个长子嗜好喝酒而不肯一起安葬父亲。他的四个弟弟说:‘你和我们一起安葬父亲,我们会为你买酒的。"用好话劝勉长子安葬父亲。葬后长子就向他四个弟弟要酒。四个弟弟说:‘我们不能给你酒。你安葬你的父亲,和我们安葬我们的父亲是一样的,你安葬的哪里仅仅是我们的父亲?你不安葬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因此我们劝勉你安葬。"现在你为了行道义,我也为了行道义,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讲道义吗?你不学习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所以劝勉你学习。”
2023-07-22 20:36:302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 而责酒于其四弟 于

“于”解释为“向”。
2023-07-22 20:36:395

九下语文作业本58页第十题答案是

孩子,你什么教材的啊。
2023-07-22 20:36:552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  于 介词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劝于善言而学:于 介词,用。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末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  有一个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身体很好,思虑敏捷,墨子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墨子对他说:“姑且学学吧,我将让你当官。”拿好言好意勉励他后他答应学习。学满一年,就向墨子求官职。墨子说:“我其实不能让你当官。你也听说过一个鲁国的传说吗?鲁国有兄弟五人之家,他们的父亲死了,那个长子嗜好喝酒而不肯出资安葬父亲。他的四个弟弟说:‘你出资替我们安葬父亲,我们会为你买酒的。"用好话劝勉之后长子安葬了父亲。葬后长子就向他四个弟弟要酒。四个弟弟说:‘我们不能给你酒。你安葬你的父亲,和我们安葬我们的父亲是一样的,你安葬的哪里仅仅是我们的父亲?你不安葬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因此我们劝勉你安葬。"现在你做了好事,我们也是做好事,哪里只是我们有道义呢?你不学习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所以劝勉你学习。”
2023-07-22 20:37:051

墨子,非儒 翻译?

儒家中的人说:“爱亲人应有差别,尊敬贤人也有差别。”这是说亲疏、尊卑是有区别的。他们的《仪礼》说:服丧,为父母要服三年,为妻子和长子要服三年;为伯父、叔父、弟兄、庶子服一年;为外姓亲戚服五个月。如果以亲、疏来定服丧的年月,则亲的多而疏的少,那么,妻子、长子与父亲相同。如果以尊卑来定服丧的年月,那么,是把妻子、儿子看作与父母一样尊贵,而把伯父、宗兄和庶子看成是一样的,有如此大逆不道的吗?
2023-07-22 20:37:173

求"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全文翻译 急

有一个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身体很好,思虑敏捷,墨子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墨子对他说:“姑且学学吧,我将让你当官。”拿好言好意勉励他后他答应学习。学满一年,就向墨子求官职。墨子说:“我其实不能让你当官。你也听说过一个鲁国的传说吗?鲁国有兄弟五人之家,他们的父亲死了,那个长子嗜好喝酒而不肯出资安葬父亲。他的四个弟弟说:‘你出资替我们安葬父亲,我们会为你买酒的。"用好话劝勉之后长子安葬了父亲。葬后长子就向他四个弟弟要酒。四个弟弟说:‘我们不能给你酒。你安葬你的父亲,和我们安葬我们的父亲是一样的,你安葬的哪里仅仅是我们的父亲?你不安葬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因此我们劝勉你安葬。"现在你做了好事,我们也是做好事,哪里只是我们有道义呢?你不学习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所以劝勉你学习。” 以上翻译,自觉有一个地方不大有把握,即“四弟”译为第四个弟弟还是四个弟弟?请你斟酌一下,并请把你的意见告诉我
2023-07-22 20:37:241

墨子 公孟的翻译

字解释: 吾将仕子:仕(使动用法。使......做官) 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责(要求) 四弟曰:“吾末予子酒矣:予(给) 劝于善言而学:于(介词,用) 墨子讲述路人葬父的故事,是想表达什么道理? 讲述路人葬父的故事,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说明墨子劝学的良苦用心。儿子葬父是应该的,不能谈条件;游者学义也是应该的,也不能谈条件。 译文 有一个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身体很好,思虑敏捷,墨子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墨子对他说:“姑且学学吧,我将让你当官。”拿好言好意勉励他后他答应学习。学满一年,就向墨子求官职。墨子说:“我其实不能让你当官。你也听说过一个鲁国的传说吗?鲁国有兄弟五人之家,他们的父亲死了,那个长子嗜好喝酒而不肯出资安葬父亲。他的四个弟弟说:‘你出资替我们安葬父亲,我们会为你买酒的。"用好话劝勉之后长子安葬了父亲。葬后长子就向他四个弟弟要酒。四个弟弟说:‘我们不能给你酒。你安葬你的父亲,和我们安葬我们的父亲是一样的,你安葬的哪里仅仅是我们的父亲?你不安葬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因此我们劝勉你安葬。"现在你做了好事,我们也是做好事,哪里只是我们有道义呢?你不学习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所以劝勉你学习。”
2023-07-22 20:37:373

文言文:有游于墨子之门的翻译

有一个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身体很好,思虑敏捷,(墨子)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先生墨子对他说:“姑且学学吧,我将让你当官。”(墨子)拿好言好意勉励他后他答应学习。(他)学满一年,就向墨子求官职。先生墨子说:“我其实不能让你当官。你也听说过一个鲁国的传说吗?鲁国有兄弟五人之家,他们的父亲死了,那个长子嗜好喝酒而不肯出资安葬父亲。他的四个弟弟说:‘你出资替我们安葬父亲,我们会为你买酒的。"用好话劝勉之后长子安葬了父亲。葬后长子就向他四个弟弟要酒。四个弟弟说:‘我们不能给你酒。你安葬你的父亲,和我们安葬我们的父亲是一样的,你安葬的哪里仅仅是我们的父亲?你不安葬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因此我们劝勉你安葬。"现在你为了行道义,我也为了行道义,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讲道义吗?你不学习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所以劝勉你学习。”
2023-07-22 20:37:582

文言文《墨子.公孟》

不知
2023-07-22 20:38:093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的作者

主要成就:开创墨学。代表作品:《墨子》(特别注明:《墨子》一书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 墨子砚整套科学理论。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 (俗称 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2023-07-22 20:38:171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的"于"什么意思

有一个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于对应"到"
2023-07-22 20:38:332

墨子《公输》原文赏析及译文

   作者简介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出生并不富裕,因此从小就学会了手工艺业并且也很善于制造发明,起初他钻研儒学,后来还是放弃了儒学,并且自立门派墨家学派。    墨子像   他为了向各个国家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倡导“非功”“兼爱”于是游厉了多个国家,并且一路上广收门徒,他的精英弟子们就有上百个。墨子以人民为本,提倡重视重用劳动人才,选取能贤者担当大任,因此也深受百姓爱戴,以至于墨家学派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学派。   子墨子北之齐这个故事讲述了墨子不信邪的事情。墨子要去齐国劝兵,却在一条河边遇到一个巫师,巫师说墨子太黑了过不了河,结果墨子果然没有过的了河,只好往回走,巫师说:“我说了你不要往北走你不信!”墨子说:“按照你这样说,那么南方人不能走北方,北方人不能走南边,人也有黑白之分,为什么就不能走动了呢?况且帝王前天在北方杀了青龙,昨天在南方杀了赤龙,今天在西方杀了黑龙,按照你那样子说的话,人就不能走动了,天下岂不是空虚了?”   墨子言意是指,别人黑了一点就说是很黑,别人很黑却说白,正如烦了一点小错就知道是错了,而攻打他国,给民众带来了战争却没有发现其错误。墨子这一生都在做两件事:一是宣扬墨家精神,二是为苍生百姓的安乐而四处奔波。而现如今的我们也应该如此,不能只发现自己的一小点错误,而将自己犯的大错忽略。   墨子思想认为:为人君臣,应当为民着想。以民众之利为基准,战争,不管是哪国赢遭殃的始终都是无辜的老百姓而已。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贫贱,地位不平等,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也可见墨子的思想觉悟确实很高也看出他为民众着想,有勇有谋,虽是两千年前的古人,但他若是放到今日也必定是个柱梁之栋。墨子思想对历史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后来儒墨平立。    墨子言多不辩的根本原因   墨子出生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创立了墨家学,还写下了《墨子》一书。   墨子言论很多,但都很少加以修饰,墨子的言论都是简单直接,没有太多华丽词句,这就是所谓的言多而不辩。   墨子这样做的用意,不过是想要人记住他言论的用途,而不是他华丽的文采,词句直接明了,听着难听,话看着也不吸人眼球,但话意深重,认真看下去,就会深领会话中之意,不作修饰,不加华丽词句,就不会因为华丽词句,而忽略了话的本意,让人只记住了那些优美词句。   就如同卖东西的,一味包装门面,但却忘了要卖的东西本质,让人只顾得观赏店面,却忘了来这里的真正用意,嫁女儿的,太过于装扮伴娘,写书人,太多描述了配角,也可以喻为太过于注重文笔,而忽略要表达的剧情,优美的文字和场景,就如同一个肥皂剧,让人只能记住那些美丽的面孔,和漂亮的场景,却忘了剧中表达了些什么。   一味的顾着修饰表面,华丽了配角,就会让人将眼神投注于那些配物之上,而忽略了主角,和原本表达的意思,墨子的言论就注重避过了这个缺点,没让华丽的词句,让人忽视了话的本意。   这样的言论虽然看着不顺眼,但却可以让人很容易记住话的本意,而不是那些优美的词句,这样虽是话语太过枯燥,但不会失了表达者要表达的原意。    墨子说鲁阳文君译文   攻打相邻的国家,杀掉他们的百姓,将他们的牛马和生活物资归为己有,将会被历史记录下来,被后人看到只会留下骂名。这是墨子在劝说鲁阳君的时候的一个问句,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墨子劝说的技巧。   墨子的意思就是说:“郑国的统治者不好,国君屡次被杀,三年饥荒,这不都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吗?你再去征伐,杀他们的百姓,岂不是多此一举?况且,也谈不上什么正义啊!”鲁阳文君一听,便停止攻伐郑国,还说了一句传诵至今的名言“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墨子在面对鲁阳文君的时候,他没有常人的阿谀奉承,也没有顾忌到鲁阳文君的地位,他还是不忘初衷的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所以对于墨子来说服鲁阳文君,并不是为国事所做,也不是为鲁阳文君所做,他是为了心中说想,为自己所想而做,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所以他一定不会看着鲁阳文君去攻打他国,让其他国家民不聊生。从这里可以看出墨子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   而且墨子敢于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敌国,只是为了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也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当然,他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考虑,并不只是一味的逞强,最后他能说服他们,也是因为他事先就有所筹谋,从中也可以看出,墨子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墨子喻巫马子启示是什么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在当世即使是在现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很多考古学家专注研究的对象。而墨子喻巫马子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   巫马子是《墨子怒耕柱子》中的一个辩论人物。   巫马子对墨子说:“您兼爱天下,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人,也没有什么害处。既然都没有什么效果,您为什么就觉得我是错的呢?” 墨子说:“现在有一个地方着火,其中有一个人端着水想要浇灭火;而另一个人却举着火把,想要将火烧个更旺盛。都还没有产生什么效果,您更赞同哪一个呢?”巫马子说:“我同意端水之人想法,而不同意那个举火的想法。” 墨子先生说:“我也觉得我是对的,不认为你是对的。”   虽然是很简单的几句对话但墨子用很浅显的道理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不随便和别人争论,只是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想法并且认同自己的.想法。   上面的辩论体现了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之所以认为巫马子是错的,就是因为他的思想是利己主义,而不是本质上的错误,墨子认为利己主义不应该得到提倡。墨子最常用的就是这样的举例论证,用现在的概念来说就是,巫马子逻辑上时自相矛盾的。这种问答方式,也是墨子特有的逻辑方式,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自己的意思走,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是什么意思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出自《墨子·公孟》一书,是墨子的传世名言之一。意思是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这句名言以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的两个小故事为主线,向世人讲述了“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其中一些深刻的含义及道理。直至今日,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故事一,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因才思敏捷,墨子便向该人许以官职,让此人跟着自己学习。一年之后,此人要求墨子兑现当日让自己当官的承诺,墨子以“鲁国人葬父”的故事,告诉此人这样一个道理:儿子为父亲下葬是义务,不能谈条件;学习增识也是应该的,更不能以官职为学习的前提。   故事二,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墨子问他为何不学习以增进自己的见识呢?此人回答:因为我家中无人学习。墨子便以“美”和“富贵”为例,告诉此人这样一个道理,“美”和“富贵”如果是自己所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又何必因为他人不追求而放弃呢。同样的,学习是天下最宝贵的东西,能增进自己的见识,明白更多的道理,是不需要因他人的做法而左右自己不去学习。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这两个小故事都体现了墨子劝人学习的刻苦用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学习道理以达到改变自身的目的。从中体现了墨子爱才、惜才的观点,也向世人道明了“学无条件”,“学不为他人”的深刻之理。    墨子怒耕柱子译文   墨子为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著过大量书,收过许多门徒,耕柱子就是其一。   一日,墨子正在授课,窗外柳树上停了一只鸟儿,鸟儿羽毛油亮,毛色鲜艳,叫声婉转动听,弟子们纷纷被吸引了注意力,情不自禁地向外看去。耕柱子见其他人的视线停留在外面,出于好奇,也随之向窗外看了一眼。   墨子看见了,课后将耕柱子一人留下,狠狠责骂了他。耕柱子不知墨子为何只责骂他一人,感到十分委屈,于是抱怨道:“我犯的错误根本没有他人多,老师却这样责骂我。”   墨子听了,没有发怒,只是心平气和地问他:“假如要你驾驭马和牛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哪一个?”   耕柱子道:“我当然会选择鞭打马。”说完,他感到十分茫然,不理解墨子这话的用意。   墨子不动声色,接着又问:“你为何会选择鞭打马?”   耕柱子立刻回答:“既然是要上太行山,那么马比牛要跑得快,马具有长时间奔跑的能力,而牛却没有,所有会选择鞭打马。”   墨子淡淡一笑:“你选择鞭打马是因为马比牛有更大的能力,而我批评你也正是因为你像马一样,有更多的才能。”   耕柱子听了,恍然大悟,为墨子的用意感到十分感动。夜里,他又想起墨子所告诫他的话,暗暗下定了决心。   从此以后,他课上十分专注,课下刻苦用功,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最终也成为了一代伟人。
2023-07-22 20:38:401

文言文《墨子.公孟》

  【原文】  公谓子墨子曰:“君子共己以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子墨子曰:“是言有三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身也,又未知其所谓也。若大人行淫暴于国家,进而谏,则谓之不逊;因左右而献谏,则谓之言议。此君子之所疑惑也。若大人,将因于国家之难,譬若机之将发也然,君子之必以谏,然而大人之利。若此者,虽不扣必鸣者也。若大人举不义之异行,虽得大巧之经,可行于军旅之事,欲攻伐无罪之国,有之也,君得之,则必用之矣,以广辟土地,著税伪材,出必见辱,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两不利也。若此者,虽不扣,必鸣者也。且子曰:‘君子共己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今未有扣,子而言,是子之谓不扣而鸣邪?是子之所谓非君子邪?”  公谓子墨子曰:“实为善人,孰不知?譬若良玉,处而不出有馀糈。譬若美女,处而不出,人争求之;行而自炫,人莫之取也。今子遍从人而说之,何其劳也!”子墨子曰:“今夫世乱,求美女者众,美女虽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且有二生,于此善筮,一行为人筮者,一处而不出者,行为人筮者,与处而不出者,其糈孰多?”公曰:“行为人筮者其糈多。”子墨子曰:“仁义钧。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  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曰:“君子服然后行乎?其行然后服乎?”子墨子曰:“行不在服。”公孟子曰:“何以知其然也?”子墨子曰:“昔者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晋文公大布之衣,牂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之,其国治。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此四君者,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翟以是知行之不在服也。”公孟子曰:“善!吾闻之曰:‘宿善者不祥。"请舍忽,易章甫,复见夫子可乎?”子墨子曰:“请因以相见也。若必将舍忽、易章甫,而后相见,然则行果在服也。”  【翻译】  公孟子对墨子说:“君子自己抱着两手等待,国君问到自己就说,不问到自己就不说。就好像钟一样:敲击它就响,不敲就不响。”墨子说:“这话有三种情形,你现在只知其中之一罢了,而且又不知道它所说的含义。如果王公大人在国家行政时荒淫暴虐,君子前去劝谏,就会说他不恭顺;依靠近臣献上自己的意见,则又叫作私下议论。这是君子所疑惑的事情。如果王公大人执政,国家因而将发生灾难,就像弩机即将发射一样急迫,君子一定要劝谏,这乃是王公大人的利益。像这种情况,有如钟一样,虽不敲也会发出声音来。如果王公大人从事邪行,做不义的事,即使得到十分巧妙的兵书,可以在军队的战事中施行,想要攻打无罪的国家,并占有它,用来扩充领土,聚敛财物、钱财,但是出师必定会受辱,对被攻打的国家不利,对攻打别人的国家自身也不利,两国都不利。像这种情况,就如钟虽不敲,一定会发出声音来。况且你说:‘君子自己抱着两手等待,国君问到他,他就说,不问他,他就不说。就好像钟一样,敲击它就响,不敲就不响。"现在没有人敲击你,你却说话了,这是你说的‘不敲而鸣"吧?这是你说的‘非君子的行为"吧?”  公孟子对墨子说:“对于真正行善,谁不知道呢?就好比美玉隐藏不出,仍然有异常的光彩。就好比美女,居住在家里不出去,人们争相追求她;但如果她自己进行自我炫耀,人们就不娶她了。现在您到处跟随别人,用话劝说他们,怎么这么劳苦啊!”墨子说:“现在社会混乱,追求美女的人很多,美女即使不出门,也还有很多人追求她;现在追求善的人太少了,如果不努力向人们游说,就没有谁知道善了。假设这里有两个人都善于占卜,一个人出门给别人占卜,另一个人隐住不出,出门给人占卜的与隐住不出的,哪一个所得的赠粮多呢?”公孟子说:“出门给人占卜的赠粮多。”墨子说:“主张仁义相同,出门向人们劝说的,他的功绩和益处多。为什么不出来劝说人们呢?”  公孟子戴着礼帽,腰间插着笏,穿着一身儒者的服饰,前来会见墨子,说:“君子先讲究服饰,然后有一定的作为呢?还是先有一定的作为,然后再讲究服饰呢?”墨子说:“有作为不在于服饰。”公孟子问道:“您为什么知道这样呢?”墨子回答说:“从前齐桓公戴着高帽子、系着大带、佩着金剑木盾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得到了治理。从前晋文公穿着粗布衣服、披着母羊皮的大衣、佩着带剑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得到了治理。从前楚庄王戴着鲜冠、系着系冠的丝带、穿着大红长袍治理他的国家,国家得到了治理。从前越王勾践剪断头发,用针在身上刺了花纹治理他的国家,国家得到了治理。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服饰不同,但作为却是一样的。我因此知道有作为不在服饰。”公孟子说:“说得真好!我听人说过:‘使好事停止不行的人,是不吉利的。"让我丢弃笏,换了礼帽,再来见您可以吗?”墨子说:“希望就这样见你。如果一定要丢弃笏、换了礼帽,然后再见面,那么行事就果真在于讲究服饰了。”
2023-07-22 20:38:512

游或于闻

1、仕:使动用法。使......做官。 2、责:要求。 3、予:给。 4、于:介词,用。 讲述路人葬父的故事,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说明墨子劝学的良苦用心。儿子葬父是应该的,不能谈条件;游者学义也是应该的,也不能谈条件。
2023-07-22 20:38:591

《墨子 公孟》

应当
2023-07-22 20:39:063

兄弟葬父 子不学中学指什么

上学,读书的意思
2023-07-22 20:39:152

墨子 公孟

有一个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身体很好,思虑敏捷,墨子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墨子对他说:“姑且学学吧,我将让你当官。”拿好言好意勉励他后他答应学习。学满一年,就向墨子求官职。墨子说:“我其实不能让你当官。你也听说过一个鲁国的传说吗?鲁国有兄弟五人之家,他们的父亲死了,那个长子嗜好喝酒而不肯出资安葬父亲。他的四个弟弟说:‘你出资替我们安葬父亲,我们会为你买酒的。"用好话劝勉之后长子安葬了父亲。葬后长子就向他四个弟弟要酒。四个弟弟说:‘我们不能给你酒。你安葬你的父亲,和我们安葬我们的父亲是一样的,你安葬的哪里仅仅是我们的父亲?你不安葬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因此我们劝勉你安葬。"现在你做了好事,我们也是做好事,哪里只是我们有道义呢?你不学习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所以劝勉你学习。”
2023-07-22 20:39:471

这句话什么意思

夫,是发语词,表示引起议论。 义,就是 正义、大义。
2023-07-22 20:39:572

墨子.公孟中个别字的翻译

1.使......做官2.要求3.给4.到5.向6.用
2023-07-22 20:40:075

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子名言有哪些

墨子名言 墨子,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及教育家。 墨子名言 墨子名言,即墨子语录。墨子曾周游列国,在各地游学,在不断的学习及领悟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派,也留下了不少警示名言,被后世称之为“墨子名言”。墨子弟子将墨子名言收录整理,著为《墨子》流世。 墨子名言,无不体现着墨子的思想,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东”、“节葬”“节同”等观点. 墨子名言,无不透露着墨子对生活和求学的所见所悟。墨子在看人染丝时,说了这样一句名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意思是染织品时用什么颜色的染料染出来的就是什么颜色的织品。寓意每个人的思想和意识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环境不仅影响人,更加造就人。 墨子也心系国家和人民,在周游列国期间,曾阻止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言有:今天下无大小用,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这句墨子名言,告诉世人的道理是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以此告诫世人“兼爱”之理。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的墨子名言,更说明了墨子是一位好老师,是墨子对人劝说学习的体现。 墨子名言,不仅向后世展现了墨家的思想,更让后世从中领悟到不少警示名言,更是中华民族的传世瑰宝。 墨子的故事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喜好讲论理学,他一向主张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最不喜欢铺张浪费,娇纵奢侈,墨子曾和儒家辩论过一个这样的话题,儒家的代表认为,君子就应该像钟一样,即意味着,钟你敲打它,它才会响,对于君子而言,你不问他也绝不会回答,你问他,他才会回答,墨子回到,就你这口钟,我没敲你,你怎么响了呢?儒家代表最后没能辩论过,这也为后人津津乐道。 墨子雕塑 再讲一个墨子选择徒弟的故事,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思想家,他收过一个叫做耕柱的弟子,耕柱被很多人认为是墨子最优秀的弟子,当然,耕柱本人各方面的确优秀于他人,这也让耕柱自己也特别有自信。 可是墨子似乎却不这样认为,他常常批评耕柱,渐渐的耕柱心里觉得非常伤心,他有一天终于没忍住,去找墨子问个清楚:"老师,在所有门徒中,虽然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可是我也应该不是最差的,可是为何老师总是在批评我呢?" 墨子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重新抛了一个新的问题给他:“如果我上战场去搏斗,那请问我是用锋刃还是用木棍呢? 耕柱很轻松的回答道:“当然是锋刃了”墨子接着问“为什呢”耕柱回到:“战场杀敌,目的是杀掉敌人,在适当的地方运用适当的兵器,这是常理”墨子笑着回到:“对我来说,你就如那战场上的锋刃一样,可以承担的起责任,值得去运用,所以我才会不断的对你进行行为的严苛要求,以及行为的框正”。耕柱听了以后,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最终成为了一个品德优秀的人。 墨子兼爱 墨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提出了许多著名的思想主张。其中的“兼爱”、“非攻”深得平民的心,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兼爱”,它是墨家学派的核心,众多主张,如“天志”、“明鬼”、“尚同”等都由它衍生。 墨子讲学图 “兼爱”作为墨家思想的核心,体现了墨子对于君王明政爱人的愿望。又因墨子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亦体现了平民对仁君的诉求和对谐社会渴望。墨子主张“兼爱”,他认为解决社会动荡不安的良药就是世人要相亲相爱。世人平和善待他人,社会就能安定,并能得到长久发展。世人相亲相爱,将对方的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将对方的国家当做自己的国家,又怎会产生利益纷争和国家之间的混战呢?“兼爱”是以人与人和谐的相处方式做为解决战争纷乱的重要手段,“兼爱”的最后必定是大同,它侧重的是人的精神层面宽而待人,博爱平等的思想。“兼爱”不仅是平民的“兼爱”,更是君主的“兼爱”。同时,“兼爱”这主张中还含有平等的理念,这亦是墨子思想中稳定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味药材。 “兼爱”是第一个由平民提出的并产生巨大反响的思想理念,是古代优秀文化中的精髓,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朵璀璨明珠,是古圣先贤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和谐作出了巨大贡献。 墨子主张 墨子,原名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人,是诸子百家中墨家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出身的大家。 墨子像 他的主张有许多,其中“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十大主张是他思想的核心,其中“兼爱”、“非攻”最为著名。 “兼爱非攻”是指博爱平等,反对一切以掠夺为目的不义战争; “尚贤尚同”是指君王应任用贤者,选贤举能,与臣民上下一心,实行明政; “天志明鬼”是指天道爱民,如果君王惜爱臣民,自会受到嘉赏。如果君王残暴不仁,违背天道,天道就会惩罚他; “非乐”是指日常生活不应奏乐,以免影响国家运作。虽然音乐悦耳,但会使人分心,影响人民劳作,臣子处理政事,君王行政; “非命”是指人的命运并不是生来就定下来的,每个人可以靠自己的勤奋过上富裕的生活。国家的兴衰灭亡也不是天定的,与君王和臣子的行政息息相关; “节葬节用”是指君王、贵族的葬礼应该从简,不应奢侈浪费。并且认为君王和贵族的生活应该节约朴素。墨子的主张范围很广,包括政治、军事、哲学、科学、教育等方方面面。 墨子的主张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提出的,所以在平民之中影响极大,因而墨家学说并列为“显学”。墨家也成为与儒家学说对立的最大学派。 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墨子,战国初期宋国人,他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子孙,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思想家,生前担任宋国的大夫之位, 为宋国出谋划策,但后来地位却渐渐下降,沦为平民。 墨子成语图 墨子守义:有一天墨子听说 公输盘为楚国建造云梯用来工大他们宋国,墨子不辞辛苦从齐国开始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去同公输盘理论;一开始墨子并没有提云梯之事,只是佯装被人欺侮希望公输盘为他出头杀了那个人,公输盘当即就显得不高兴,墨子又以金钱收买,公输盘这下子怒了,开口回他,“我这个人重情守义,岂能无缘无故的就去杀一个人。” 墨子这下子就直接说明了来意将云梯之事说出,并且指责说道,“你公输盘重情守义不愿意为了我去杀一个人,却愿意为了一个国家建造器械去攻打另一个国家,伤害其国内的百姓,这不就是罔顾道义之称?”公输盘被墨子说的心服口服,但是又很为难的说,“我已经答应了楚王这件事并且告诉楚王云梯已经建造好了,所以楚王想要攻打宋国我也无能为力。” 于是墨子又亲自去见了楚王,运用他的智慧先是比喻楚国是犯了偷窃病的窃贼,接着又与公输盘较量兵法与围城之计,九次都破解了公输盘的计谋,楚王见此便想杀了墨子,墨子又毫无惧意的说,“我死了还有我的弟子,抵抗楚国的侵略是不会断的。”于是楚王便取消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而墨子回到自己的国家,国人却不知道他做了如此伟大的一件事。 墨子政治主张 墨子,本名墨翟,生卒年不详,相传是鲁国人,长期在宋国居住,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的思想主张。 墨子像 墨子开始时追随儒家理论,后来自立门户,自创墨家学说,在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曾担任宋国的宋大夫,是墨家公派的创始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墨子心怀悲悯之心,积极的针对社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拯救世道人心。他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得到了许多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的支持,在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时期,有人称“非儒即墨”,由此可见,墨子的思想影响深远。 墨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实行仁政”,首先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如果君主昏庸无能,百姓有权利换掉统治者。他所提出的“兼爱非攻”主要讲的就是仁政的重要意义。农民出身的墨子,对于普通百姓有着深厚的情谊和认识。主张尚贤,认为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亡成败主要在用人上,提出让百姓中的人才贤士也参与到国家管理中去。
2023-07-22 20:40:251

文言文练习09121101

一楼的名人回答的稍有不准,提个建议。(1)然:正确,对。 例子《史记陈涉世家》“吴广以为然” (然有“这样”的意思,但此处不对。)出处有一段记载: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曰吾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必强为之!」 墨子曾劝他的一位弟子去学习,这位弟子以「吾族人无学者」为由来搪塞。墨子批评道:你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一个人爱美,他并不会因自己的族人都不爱美而放弃自己对美的追求。一个人向往富贵,他并不会因自己的族人都不想富贵而放弃自己对富贵的追求。更何况「学」是一种义事,属天下最贵重的东西,因此,你应当努力去学习才对,又何必去管别人怎么做 ! 另外有一个现代词可以辅助记忆,“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2)然:认为正确,认为……是对的。词典上的例子就是本例。(3)然: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的差异罢了是晏子和楚王的一段经典对话中的部分。(4)然而,但是。词典上例子就是本例题目不太严谨,一定要选的话应该选(1)(2)虽然词性不同,但是都有正确的意思。
2023-07-22 20:40:333

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的意思

现在你为道义而学习,我为道义而劝勉你,难道道义只是我自己的事吗?
2023-07-22 20:40:432

墨子的徒弟有谁

墨子的弟子很多,《公输篇》记墨子说楚王,谓:“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在宋城上”.比较有名的有:禽滑厘、高石子、公尚过、耕柱子、魏越、曹公子、胜绰、随巢子、胡非子、 禽滑厘(《困学纪闻集证》:“《墨子 耕柱篇》作骆滑厘,《吕氏 当染篇》作禽滑[殹康],《尊师篇》作禽滑黎,《列子 杨朱篇》作禽滑厘,《古今人表》作禽屈厘。”孙氏《闲诂》谓:正字当作屈氂,汉有丞相刘屈氂,氂当本作[未攵来],谓强屈毛也。)   《吕氏 当染篇》:“田子方学于字贡,段木干学于子夏,吴起学于曾子,禽滑[殹康]学于墨子。”《史记 儒林传》云:“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此盖承袭《吕》书,而下语未详。云子夏之伦者,以子夏概子贡、曾子、墨子而言也。孙氏据以为禽子先与田子方、段干木、吴起受业于子夏,后学于墨子,乃大谬。又按王厚斋《困学纪闻》已先误。(阎百诗《四书释地又续》:谓“《儒林传》子夏之伦,承上文子路、子张、子羽、子夏、子贡言。”亦误。沈钦韩又讥史公为援墨入儒,此皆不识史文来历,故臆测无当也。)   楚惠王将攻宋,墨子使禽子诸弟子三百人持守圉器,在宋城上,待楚寇。其时禽子年当近三十,先吴起约三十年。时当吴起生年,或幼时也。   禽子与杨朱问答,语见《列子》。考杨朱曾见梁惠王,当在惠王早世。而惠王元年,去楚惠谋攻宋已逾七十年,去吴起之死亦逾十年。禽子至梁惠王元年,寿已逾九十。若杨朱与禽子相值,是杨朱早年值禽子之老寿也。然观《列子》文,乃似禽子辈行转后。伪书晚出,不可尽据。此特设为杨、墨两家相难,寓言无实,犹如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也。孙氏博采,未加辩证。   高石子   墨子使管黔傲游高石子于卫,卫君置禄甚厚,设之于卿,而言无行。高石子去之。墨子悦,曰:“倍禄乡义,于高石子见之。”   公尚过   墨子游公尚过于越,越王悦之,使迎墨子,墨子辞。《吕氏 高义》作公上。《潜夫论 志氏姓篇》,卫公族有公上氏,《广韵》一东卫大夫有公上玉。疑过亦卫人。   耕柱子   墨子游耕柱子于楚。   今按:墨子弟子事迹,少可考见。见者皆仕诸侯,又皆由墨子之游扬。孔子主正名复礼,其学说若深带贵族化之倾向。又曰:“不仕无义”,遑遑走天下。顾深不愿其弟子之急于仕进。今墨子虽非礼乐,力斥贵族生活。其为学立说,虽若务为平民化,力与儒异趣。而顾汲汲游扬其弟子,为之谋禄仕。即此亦足以觇世变。“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欲使随而学,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朞年而责仕于子墨子。”(见《公孟篇》。)此可见来学者率志于仕禄也。故孔子曰:“三年学,不志于谷,不易得。”此孔墨之门人一也。“墨子游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耕柱处楚,无益矣。子墨子曰:未可知也。毋几何,而遗十金于子墨子。子墨子曰:果未可知也。”庄生谓“河润九里,泽及三足”,门徒之相望以仕进者,又儒墨之所同也。故觊仕为心理之同,游仕为世风之变,虽大师无如何。史称吴起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游仕之风当盛于其时。   魏越   墨子使之游越。   曹公子   墨子仕曹公子于宋,三年而反,睹墨子,曰:“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昔弗得。今以夫子之故,家厚于始。”今按墨学之兴,适当曾子、子夏、子思得志显名之际。儒术既煊赫于天下,而墨子乃以役夫刑徒之道倡。裘褐为衣,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虑其一时门徒相从,盖多贫贱之士。故食之三升则同门怨,遗之十金则夫子悦。墨子之门,若曹公子之徒者盖多。墨子之汲汲游仕其弟子者,此亦其一端欤。 胜绰   墨子使事齐项子牛。   墨子鲁人,其行迹所到,为楚宋卫齐四国。其游仕弟子,亦惟见于楚越宋卫齐五国。鲁虽宗邦,然以曾申、子思为儒者大师,方见奠礼。魏文侯虽好贤,然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李克、吴起皆儒者徒,故墨术沮矣。   随巢子   《艺文志》有书六篇,班氏云:“墨子弟子。”   胡非子   《艺文志》有书三篇,班氏云:“墨子弟子。”(叶德辉曰:“《元和醒纂》云:陈胡公后有公子非。后子孙为胡非氏。”按《通志 氏族略》亦云然,胡非盖齐人也。)   今按:随巢、胡非,名字不见《墨子》书,其著书亦不传,其杂见于他书称引者,亦未见其必为墨子弟子也。(《隋书 经籍志》云:“巢非似墨翟弟子。”则下语为慎矣。)今《墨子》书如《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皆称子墨子曰,明其为门弟子所记。又每题各分三篇,或乃墨分为三后,各记所受于师者。《墨经》尤晚出,当在墨学二三传以后。其书皆有条贯,不自为称说,疑当时墨子门徒,并不自著书。随巢、胡非,殆出后世假托。(马国翰有辑本,谓:“《随巢》书多言灾祥祸福,其论鬼神之能,即《中庸》体物而不可遗之意。《胡非 五勇》一篇,与《庄子》相出入,《说弓矢》亦本《韩非子》矛盾之喻。战国人文字相袭,往往而然。”据此,二书皆晚出无疑。)至其人事迹全不详,似不当与前列诸人并视也。   孙氏集墨子弟子,凡十五人,除上所称引,馀皆仅见姓名,无补稽考,兹不赘。   《韩非 显学篇》云:“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元和姓纂》作伯夫氏,或当作柏。)有邓陵氏之墨,墨离为三。”《庄子 天下篇》云:“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颂《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成玄英《疏》:“相里勤,南方之墨师也。”今按:《庄子》文于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前,特冠以南方之墨者五字,(《姓纂》,楚公子食邑邓陵,因氏焉。是邓陵子乃楚人。越有大夫苦成,是苦获亦南人。已氏无考,疑并楚人也。)则相里、五侯盖非南方之墨也。《姓纂》,晋大夫里克之后居相城,因为相里氏。后晋有建雄节度使相里金,并州人。今按山西汾阳有大相里、小相里二村,相里金墓在小相里之北,碑云:晋大夫里克,其妻携子避地居于相城,时人遂呼相里氏。相里武为汉御史,相里览为十六国前赵偏将军云云。又考北齐寺碑题名,亦多相氏。又今安邑县北亦有相里村,则相里勤疑乃北方之墨师也。孙诒让云:五侯盖姓五,于伍同,古书伍子胥姓多作五。按:春秋伍氏兴于楚,而子胥之后有在齐者,五侯亦未必是南人。又按《陶潜集 圣贤群辅录》谓:“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尊于名,不忮于众,此宋钘、尹文之墨。裘褐为衣,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者,相里勤、五侯子之墨。俱诵《墨经》而背谲不同,相谓别墨,此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墨。”此言三墨又异。然其不以相里、五侯为南方之墨,则殊可据也。又相里之弟子、五侯之徒与邓陵子同辈行,则相里盖前辈。此如儒分为八,以子张氏与孟子、孙氏并举,辈行县绝,则三墨亦未必同世也。   梁任公《墨子年代考》谓:“《公孟篇》记墨子与告子语,而告子又曾与孟子论性,参合两书言论,其为一人无疑。孙氏据赵岐《孟子注》,谓告子曾学于孟子,疑及年代不相及,因谓当是两人。按《孟子》本文,无以证明告子为孟子弟子,恐直是孟子前辈耳。墨子卒下距孟子生不过十余年,告子弱冠,得见墨子之晚年,告子老宿,得见孟子之中年,并非不相及。”今按梁氏以告子定墨孟之年距,是也。余考墨子卒在安王十年左右,而孟子生在安王十三四年以下。或孟子之生,竟及墨子之未死,则《墨》《孟》书中告子之为一人,尤无可疑。观《公孟篇》所记二三子请弃告子,而墨子曰不可,则告子殆亦墨子弟子。墨子主尚同一义,而曰义自天出,此即告子义外之说所本也。(沈钦韩《汉书疏证》谓:“孟子称告子,乃辞而避之,非同时问答。”今按《孟子》云:“率天下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明是当面称呼。下孟子两质,告子两曰然,明是当面问答。沈说非也。)
2023-07-22 20:40:501

翻译啊!!!!!!快快快快!!!

有个在墨子门下转悠的人,身体强壮良好,思维敏捷,(墨子)想让他跟着学习。墨子说:“姑且跟我学习吧, 我将教你当官。”好好规劝他因而入学了。学了一年,他向墨子要官职。墨子说:“不给你官。你也听说过一个鲁国的故事吗?鲁国有兄弟五人,父亲死了,大儿子成天喝酒,却不埋葬父亲。他的四个弟弟就对兄长说:‘你帮我们把父亲埋了,我们就为你买酒。"好言劝他埋葬父亲。大儿子把父亲埋了,然后跟弟弟们要酒,兄弟四人说:‘我们不给你酒。你埋葬你父亲,我们埋葬我们父亲,哪里只是我们的父亲呢?你不埋葬他,那么别人会笑话你。所以劝你埋葬父亲而已。“今天你为了道义(而学习),我也为了道义(而教你),哪里只是我自己的道义呢?你要是不学习,那么别人将会笑话你,所以才劝你学习的。”
2023-07-22 20:40:572

求〈墨子怒责耕柱子〉翻译

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可以负得起责任。”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负得起责任的”。
2023-07-22 20:4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