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汉字的由来

2023-07-23 15:03:46
人类地板流精华
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三千余年来,汉字的书写方式变化不大,使得后人得以阅读古文而不生窒碍。但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东亚之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其中,放弃使用汉字是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运动的立论以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许多使用汉字国家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日文假名的拉丁转写方案以及汉语多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中国大陆将汉字笔划参考行书草书加以省简,于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简化字总表》,在中国及新加坡使用至今。台湾则一直使用繁体中文。

目前在使用汉语的地区,大都使用两种规范汉字,分别是繁体中文(繁体字)和简体中文(简体字)。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的汉字体系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前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通常说来,两种汉字书写系统虽然有差异,常用汉字的个体差异不到25%。

由于汉字书写复杂,“汉字落后论”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现在一般认为汉字也有突出优点,初始学习难度虽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类似海量英文单词的继续学习问题,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输入问题基本解决后,“汉字落后论”及“汉字拉丁化”已实际上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目前汉字系统已经基本稳定,但汉字的规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继续进行。

造字原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 url]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的《大雅u2022棫朴》亦云:“周王寿考。”。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一语。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例如《大学u2027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错用)。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汉字的结构

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维方式(欧语系是一维文字)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内而组成,因此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来看,汉字有以下特色:

单一字内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达同样的事物时,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达同样的讯息,所以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一个汉字乃由四百多个表意象形字母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积木一样组合而成。
一个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从组成字根以及空间的配置推断出其字义。当时代演进出现新事物难以词的方式来表达时,也能以字根组合原则,合成出新字来用,例如中文的铀字,就是近代为了表现一种新发现的化学元素而新造的字。
汉字组成的字根空间配置对字义有影响:如同样是“心跟亡”的合体,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导致不同含义;文字右边有“乂”这个字的部件,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对左边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发现),如果右手上面拿东西就变成“攵”,有这个字根的,几乎都是攻击性或是用暴力达成某件事,例如攻、败、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字形(汉字书法)

“国”这个字的笔画汉字有各种不同的书写方式,即有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体,汉字的字形不一样。

规整的字体(如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书写下的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笑”、“尖”;左右结构,如“词”、“科”;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回”;复合结构,如“赢”、“斑”等。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

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读音

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大陆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各种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没有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一命)“呜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该国国内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线,比如“Bush”绝不能音译成“不死”。

由于汉字本身不表音,自汉朝到20世纪汉字在数量上、写法上虽有变迁,但无法看出发音的变化。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有学者经研究认为: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发音为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类似今日的韩、日语。详见上古汉语。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原因来自中国不同时期传入日本的发音。

在朝鲜语中则大致为一字一音,没有训读。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汉字使用国也有使用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陆地区由于官方废除已基本不使用,台湾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于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大陆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由于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于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áng”,后者为“ló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汉字与词语

汉字是汉文组成的最小单位。

语素是汉文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于英语的“词汇”和“词组”的总称。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语素,比如“我”,类比于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I”。现经白话文大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不过,和英语中“词汇”和“字母”的关系不同,语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个汉字独立构成语素时的意思有相关性,因此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词语包括语素和若干个语素形成的短语。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百个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种事物的上万汉字;几千个常用字,又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准确掌握这数十万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汇约为几万条,总词汇量约有百万条,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显得有些令人望而却步,但由于大多数汉字构词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仅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外文词汇的记忆强度则要大得多。

而从古文的角度来看,用字本义,比起五四白话文运动以降过度依赖词语,会来的精确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复先生就提畅精确使用汉字的复古作为。

汉字的数量: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目前最大的汉字编码是台湾的国家标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录可考证之繁简、日、韩语汉字共76,067个,但并不普及,只有在户政系统等少数环境使用。台港民间通用的大五码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GB1803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内码字集,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而早期的GB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而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另有两个扩展区,总数亦高达七万多字。

初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学习的困难,单一汉字能表示的意义有限,于是有许多单一的汉语意义是用汉语词语表示,例如常见的双字词。目前汉语书写的发展多朝向造新词而非造新字。

汉字编码系统:为进行信息交换,各汉字使用地区都制订了一系列汉字字符集标准。

国标码(“国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简称)在中国大陆使用。GB2312收录6763个汉字,GBK收录20912个汉字,最新的GB18030收录27533个汉字。

BIG5码。收录13053个汉字。在台湾和香港使用的一字节或两字节编码。

Unicode并不被中国政府很好的接受。中国政府要求在中国大陆出售的软件必须支持GB18030编码。

在国际通信化和软件设计领域,CJK编码收集了汉语、日语、韩语中的汉字集。

关于Unicode:由于各国国家标准字集所收的汉字字数、常用字的差异,虽然象中国两岸GB/BIG5字集常用字基本类似,转换后阅读并不成问题,但是这种编码转换的混乱关系,对文字交流始终是一种障碍。因此相关国家的标准化组织和文字工作者经过共同努力,终于在93年完成了包含中日韩(CJK)汉字的Unicode汉字标准ISO10646.1。Unicode是完全双字节表示的多国文字编码体系,编码空间0x0000-0xFFFF。ISO10646.1汉字标准使用编码0x4E00-9FA5,共包含20902个汉字。其中:大陆(S)提出的汉字17124个,台湾(T)提出的汉字17258个;S与T的并集,即中国(C)提出的汉字为20158个。日本(J)提出的汉字为12157个,中国未提出的690个(Ja);韩国(K)提出的汉字为7477个,其中中国未提出的90个(Ka);Ja与Ka并集共744字。支持Unicode编码的相关电脑系统软件,如Unix,Win95已有推出,但是由于Unicode的ASCII码是用双字节编码(即一般电脑系统中的单字节ASCII码前加0x00),同时其汉字编码与各国的现有编码也不兼容,造成现有的软件和数据不能直接使用,所以目前完全使用Unicode软件系统的用户并不多,大多数只将它此作为一个国际语言编码标准来使用。

也可参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1712.html
墨然殇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真颛

由像形体演变而成.

一个字的来历

同人类的发展一样,汉字的起源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变化,一个字的来历并不是简单能说清楚的,现今的每一个汉字都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化。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
2023-07-22 02:21:551

一个汉字的来历,只要一个即可。

火字的来历:说文》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释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玉篇》U00024184者,化也,随也,阳气用事万物变随也。《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又星名。《书·尧典》日永星火。《传》火,苍龙之中星。 又大火,鹑火,辰次之名。 又《礼·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前汉·成帝纪》火耕水耨。 又《周礼·夏官·司爟》变国火以救时疾。《注》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论语》钻燧改火。 又盛阳曰炎火。《诗·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传》炎火,盛阳也。《笺》螟螣之属,盛阳气嬴则生之。明君为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与炎火,使自消亡。 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疏》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 又《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左传》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又《南史·齐武帝纪》魏地谣言,赤火南流,有沙门从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疗疾贵贱争取之,多得其验,咸云圣火。 又《唐书·兵志》府兵,十人为火,火有长。彍骑,十人为火,五火为团。《通典·兵制》五人为烈,烈有头目,二烈为火,立火子,五火为队。 又《司马法》人人正正,辞辞火火。《注》言一火与一火犹人人殊之人人也。卽俗谓火伴。《古木兰诗》出门看火伴。 又人身有火。《本草纲目》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 又隂火,海中盐气所生。凡海水遇隂晦,波如然火,有月卽不复见。《木华·海赋》隂火潜然。 又山名。《山海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又《正字通》陆游曰:火山军,其地锄深,则有烈焰,不妨耕种。 又井名。《左思·蜀都赋》火井沈荧於幽泉。《注》火井,在临邛县。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隆隆如雷声,焰出通天,光辉十里,以筒盛接,有光无灰。 又寒火。《抱朴子·地眞篇》南海萧丘,火春生秋灭。生木小,焦黑。 又火传。《庄子·养生主》指穷放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又南方有食火之国,其人能食火炭。 又《尔雅·释鱼》十龟,一曰火龟。《疏》龟生火中者。 又火u4455。《山海经》火山国,其山虽霖,雨火常燃,火中白u4455,时出山边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 又姓。《明纪事本末》火济,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正字通》洪武时,翰林火原洁。 又《广东通志》古人一年四时改火。今琼州西鄕音谓一年为一火,火音微。东鄕人谓一年为喜,或为之化,乃喜之变音。 又叶虎洧切《诗·豳风》七月流火,八月萑苇。◎按唐韵正:火,古音毁,转声则为喜,故灰字从火得声。而左传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庙,曰:嘻嘻出出,鸟鸣于亳社。如曰嘻嘻,则为火之徵也。是直以为火当读作毁,非止叶音矣。 又叶后五切。《韩愈·元和圣德诗》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闲,莫不顺序。 又叶虎何切。《庄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众人焚和,月固不胜火。《韵会小补》今人谓兔岐唇曰火。盖古音也。 《集韵》或作灬。
2023-07-22 02:22:094

一个汉字的来历 越详细越好

“逮”。在万恶的奴隶社会,奴隶们是没有任何人权和自由的。如果他哪一天坐上了车子,那一定是他犯了什么事、或者企图逃跑,被奴隶主及其狗腿子捉住了、并且五花大绑、打入了囚车。除此之外,奴隶坐车,是根本不可能的。
2023-07-22 02:22:162

一个字的来历你知道吗?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回答者: 大洋网友 2009-11-12 20:16 相关问题相似的汉字,不易区分的汉字,各位高人帮帮。 一些汉字的来历 275字的汉字的来历 汉字的来历 汉字的来历 简短 问题回答1楼 什么汉字,在哪儿呢,真能晕。回答者: 大洋网友 2009-11-12 20:12 2楼 飒飒飒飒飒飒是飒飒飒飒飒飒飒飒回答者: 大洋网友 2009-11-13 12:47 3楼 “日”字的来源,主要是从象形文字而来,甲骨文里的“日”子,是圆中有一点,十分象太阳。请你认真探究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日”字的演变图示,根据要求写出探究结论。回答者: 大洋网友 2009-11-13 20:08 4楼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注:图中字体自上而下分别为: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草书 → 行书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回答者: 大洋网友 2009-11-14 14:52 5楼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回答者: 大洋网友 2009-11-18 20:08 6楼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寿星打靶 -- 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 -- 题(蹄)难出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 -- 空想(响)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苍蝇飞进牛眼里 -- 找累(泪)吃 豆渣贴门神 -- 不沾(粘) 豆箕柴着火 -- 着急(箕) 豆腐干煮肉 -- 有份数(荤素) 豆腐乳做菜 -- 哪还用言(盐) 两口子锄地 -- 不顾(雇)人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回答者: 大洋网友 2009-11-18 20:44 7楼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回答者: 大洋网友 2009-11-21 12:29 8楼 o()^))o 唉,汗字倒霉,汗死就有啊回答者: 大洋网友 2009-11-22 21:23 9楼 明的由来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告: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火: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雷:象形。甲骨文,中间象闪电,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小篆变成了会意字,从雨,下象雷声相连之形,表示打雷下雨。本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 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那时的大斧是两面双刃的,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横。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就成为古代隶书和今天楷书时的样子。“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原因。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学说。
2023-07-22 02:22:241

一个汉字的来历 10几字?

甲骨文中“龙”字为兽首蛇身之状,头顶着一个表示刀状器的“辛”字符号(见右图,引之康殷着《文字源流浅说》). 甲骨文“龙”字有形有声,既形象又高度概括。其一,兽以狰狞威猛著称,尤其长有獠牙巨齿的猛兽;层状闪电照亮云团时呈面状,与兽的面部相似,图中的兽首尤其着力刻画出牙齿,给人以苍天发怒的震撼力.其二,蛇的身体呈条形;条形闪电也呈条形.其三,蛇行走宛转曲折;条形闪电同样宛转曲折.其四,蛇隐蔽在阴暗的地方,现身突然;条形闪电隐身阴暗浓密的云层之中,现身更加突然.其五,蛇多剧毒,一击便会致人死命,非常恐怖,许多人甚至天生怕蛇;条形闪 电同样极具威慑力量,闪电过后的雷声更加令人胆战之惊.人们见到猛兽或蛇时无不感到恐怖.甲骨文中用兽和蛇来形容龙,表示它是一种令人恐怖、令人敬畏的神秘力量. 在甲骨文中,“辛”字符号表示“被驱使”之意.甲骨文“龙”字表示这是一种被驱使的力量,驱使它的是天,是古人心目中最高神灵.有意思的是,在远神话传说中,龙确实被人驱使,如帮助大禹治水的应龙.天驱使龙干什么呢,自然就是古人所渴望的“兴云布雨”.所以,甲骨文“龙”字表示这样一个概念:其一,它供天驱使;其二,它的声音是隆隆之声;其三,它的形象是闪电,头像兽类,身躯像蛇,隐身在云团之中;其四,它的工具是云团;其五,它的功能是接受天的旨意播洒雨水.古人如此刻画龙,意味着人们既惧怕它,又离不开它,对它敬畏有加.简单就是:来自象形字,由古人对龙形状的想象,形成了“龙”的繁体字,经历了甲骨文,小篆,楷体,简化为如今的“龙”字.
2023-07-22 02:22:321

一个汉字的来历 10几字

仓吉造的
2023-07-22 02:22:435

汉字的来历

.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国子坚王懿荣得了大病,四处求医找药,无意中发现药材中有一种刻了文字的龟甲,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古物,于是便派人此处搜购,原来这些龟甲是河南安阳一带农民拾获后卖给中药店的,后来经研究发现龟甲上的纹路应该就是古老的文字,这个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文化界,从此,甲骨文受到许多学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视。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的事情和结果记录刻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 金文 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金文为「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一千二百多年。 和现代的铸铁产品一样,青铜器的铸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范」,金文是预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铸出来的,也有少数则是铜器铸好后直接刻上的,因为陶范质地松软,雕刻比龟甲、兽骨更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绘图性质更强,更为接近原始文字。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统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学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隶书 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汉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文的古字体。 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划所组成的简单字符,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草书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书形成的过程中,因为官府的佐、史经常需要使用起草文书,因而影响了草书的流传。进入东汉后,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草书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场合,称之为「章草」,带有一点隶书的味道,保留了隶书的拨挑和捺笔。草书由于字形太过于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无法像隶书取代小篆那样,取代隶书成为主要的字体。 在楷书产生后,草书在楷书的基础下进一步发展,不但笔划之间可以勾连,上下之间也可以连写,隶书笔划的某些特征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草书,称之为「今草」。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如果楷书像人的坐,草书人的跑,那么行书就是人的行走,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可以写得快,又不像草书潦草的让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们的喜爱。 行书大概在魏晋时代就开始在民间流行了,被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长期以来价倍受人们的喜爱。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称为行草,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楷书 楷书在字体结构方面,与隶书差不多,但楷书将隶书笔划的写法改变了,且由扁形的隶书改为基本上呈现方形的楷书,即所谓的「方块字」。楷书也称为正书、真书,说明了楷书是提供人学习和运用的正规书体。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东汉末年的钟繇,从其流传下来的作品中,还多少残留著隶书的笔意。楷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经历了不少变化,到了隋唐之后才基本定型,定型后的楷书,笔划、结构都相当精致、严谨,如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就是范本之一。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鲁迅.门外文谈》。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汉字的来历:中国汉字的来历资料起源故事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汉字的来历:中国汉字的来历资料起源故事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 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2023-07-22 02:23:042

一个汉字的来历与演变过程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汉代以前的文字.更具有形象性. 战国文字:“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秦国文字,汉字发展的主流.六国文字,地域差异大,不反映汉字发展轨迹,是支流.
2023-07-22 02:23:251

一个汉字的来历20字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
2023-07-22 02:23:341

随便一个字的来历

“月”字来源于月亮的形状,“龟”字来源于龟的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2023-07-22 02:23:551

一个汉字的来历

鲜字的来历: 相传,明朝正统年间,吴县洞庭东山,破天荒地出了一个文曲星,名叫施檠。施巢考中头科状元,正统皇帝要招他做驸马。但施榘思念家有结发之妻张氏,宁死不肯,于是惹恼了皇帝。皇帝找他的岔儿,说他健康欠佳,打发他回了东山老家。施榘是条硬汉子,觉得为此回老家,扪心无愧。张氏呢,见丈夫宁愿丢掉乌纱帽,不学宋朝陈世美,感到比跟着丈夫上任去做官太太还高兴千百倍。东山人也为自己的地方出了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而感到无比骄傲。施状元和夫人张氏,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可以说一百样事体九十九桩如意。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说百事如意呢?原来,确有一件事情不大称心,这就是施状元好吃羊肉,不爱吃鱼,闻到鱼腥味就要反胃。夫人张氏恰恰跟丈夫相反,无鱼不下饭,唯独讨厌羊肉,闻到羊肉就要恶心。恩爱夫妻朝夕相处,却吃不到一起,对不上胃口,这可怎么办呢?没法子,只好你敲你的鼓,我打我的锣,夫妻分两灶,各开各的伙。然而,按照老规矩,逢年过节,总要合家团聚,同席共餐吧!这样一来,家里只好既不买鲜鱼。也不买羊肉了。如此这般,岂非美中有一不足?不知怎的,这桩不大不小的事,一下子被张扬了出去。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成了东山家喻户晓的“厨房新闻”。好心的人们对状元夫妇十分关心,都想找出一种烧鱼没鱼腥味,烧羊肉没有羊膻气的办法来,好让他们天天能够同席共餐。当时,东山前山镇上,有一个名叫王小二的饭馆老板,因为赚了点银子,喜新厌旧,同妻子无理取闹,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弄到最后,饭馆关门,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王小二也渐渐地变成了穷光蛋。后来,王小二有几次到施状元家帮助办宴席,被施状元夫妻俩的品德所感,终于回心转意,和妻子破镜重圆。不久,王小二夫妻俩又重新开起饭馆,专心一意地做生意,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因此,王小二家都把施状元当作恩人。王小二夫妇当然也知道状元府的“厨房新闻”,他们发誓要在烹烧鲜鱼和羊肉这两样菜上,弄出个新名堂来。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小二终于烧出了只有肉香,没有膻味的羊肉;烹出了唯有鱼香味而无腥气的鱼。他把这两道莱的烹调方法写成方子,送到状元府上。施状元夫妇依法烧制,果然灵验。从此,状元夫妇也不再忌讳鲜鱼和羊肉了。由于王小二夫妇烧鱼、烧羊得法,味道鲜美可口,慕名到他店里去的食客越发多了起来,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不久,小二的小饭铺变成了大饭馆。施状元为了答谢他们,便送上一块亲手书写的金字招牌,叫“两鲜斋”。“鲜”字,恰是鱼、羊结合,用在此处寓意深长。
2023-07-22 02:24:053

一字的由来

横竖皆是一,太远了不说,就说近古对一的详解,一乃九五至尊的象征,说一不二,一在九宫命格里属于帝王命格。
2023-07-22 02:24:142

某个汉字的来历

汉字的来历 比如:自 这个是“自”,那么最早的字形是什么样子的呢,甲骨文是这样的,我们说它是象形字,按照现在说是目,目指眼睛,这一撇,好像是眉毛,实际上我们知道了古字形以后再看这个,根本不搭界.我估计有点生活经历,观察敏锐的人会发现,它实际上像的是什么,像的是人的鼻子,我们看,自己的“自”它为什么用鼻子来象形,这有什么道理,实际上我们古人在造这个字的时候,已经隐含了很多的思想在这里头,比如说,我们先人知道,最根本的人是什么呢,是气,而鼻子是什么呢,是呼吸的器官,实际上呼吸器官还包括肺、还包括气管,但是在外在显示出来的是鼻子.我们现在有人看电影、看电视还知道,当这个人生死不明的时候,把手放在他的鼻孔上探探他有没有气息,于是乎,我们可以推想,当古人用鼻子来象征自己的时候,我们看,直到今天还有人谁呀,我,指自己的鼻子,那么他不过象征的就是说我有气,我是活着的,我是有生命状态的.可见,就是甲骨文的发掘,就是古文字的发掘,确实为我们今人跟古人怎么样,搭了一个桥,使我们能够走向古人的内心,去探秘他们到底想的是什么.
2023-07-22 02:24:221

一个字的来历,长一点的,150个字差不多了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说:“宀为屋也”;“豕为猪也”,两字合写为“家”字。说明有家就有猪,无猪不成家,可见我国古代人民养猪非常普遍。明朝时伟大的医药家李时珍说:“猪为天下畜。”除个别少数民族外,至今全世界各地都有饲养,而且是饲养最多的家畜。 最初,我们的祖先是在树上“架木为巢”的。大约7000多年前,他们转到地上盖木房子为屋,并开始驯养野兽为家畜,猪就是人们最早饲养的家畜。为了防止外来的侵袭,那时房子的结构一般是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做猪圈。因此,凡是有“猪圈”的地方,也住着人,有“猪圈”,也就是有“人家”的标志。后来经过演变,“家”的“猪圈”这一本义消失了,“人的住所”这个含义却保留了下来。 随着社会发展,“家”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周代以男为家,以女为室,有家(夫)有室(妇),叫做“成家”;春秋战国时期,“家”又发展为学术流派,如儒家、墨家、百家争鸣等;后来,“家”又用来指有专门学问或技能的人,如作家、书法家、专家;另外,“家”也用作量词,如一家人。
2023-07-22 02:24:301

某个汉字的来历,你知道吗?

12
2023-07-22 02:24:409

能不能帮我找一个字的来历,什么字都行!要快啊!

  1.秦国的“秦”字,在战国以前写“琹”,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看这个“琹”字不顺眼,心想:灭了六国,我就是皇帝了,而“琹”字这个字确实一把木椅上并排着坐着两个“王”,这不是要跟我平分秋色吗?不吉利!实在是不吉利!他想造个新字来取代这个"“琹”字。  于是,秦始皇把史官找来,问道:“自古开天辟地至今,功过是非可有评说?”“启禀皇上”,史官答,“盘古开天辟地,三皇连五帝,唐尧虞舜夏周商,功过是非载《春秋》。”“就只有一部《春秋》?”秦始皇又问,“是,是!”史官再答。  秦始皇听了史官的话,十分高兴。“那好”,他说。“‘非"和‘过"嘛,朕就不要了,让后人知道始皇帝大功大德——只需这半部《春秋》足矣!”说罢禁不住仰天大笑。史官莫名其妙。只见秦始皇拿起笔杆,“沙沙沙”几笔写出一个“秦”字来,说:“朕取‘春"和‘秋"各一半合而成为‘秦",今后凡‘琹"字都要写作‘秦"!”就这样,我们所熟悉的“秦”字就在秦始皇的笔下诞生了。  2.“五四”以前,所用第三人称,并无性别的差异,一律用“他”,有时语意并不明确。当时的北京大学教授、江苏江阴人刘半农,1920年6月写了《“她”字问题》的论文,明确提出用“她”作第三人称的女性,并说明造这个字的缘由。他的观点并未引起重视。当年8月6日,刘半农在英国伦敦写了一首歌词:《教我如何不想她》,诗意缠绵,动人心扉。诗中的“她”表示女性,一目了然。这首歌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名曲,风靡一时。没想到这种无意宣传倒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从此以后,表示女性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就写成“她”了。
2023-07-22 02:24:551

汉字的来历300字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5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就有
2023-07-22 02:25:162

中国汉字的来历

仓颉造字
2023-07-22 02:25:2814

请问有什么关于单个汉字起源的故事?谢谢。

部吧填充图册探出头台风天特尔
2023-07-22 02:25:585

汉字的来历和起源【20个字】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2023-07-22 02:26:155

中国汉字的来历

仓颉造字
2023-07-22 02:26:373

某个汉字的来历故事

一定要是某个字 是故事
2023-07-22 02:26:593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汉字的来历:中国汉字的来历资料起源故事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汉字的来历:中国汉字的来历资料起源故事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2023-07-22 02:27:384

汉字的来历100字?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2023-07-22 02:27:572

文字的由来是什么?

汉字的来历: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要生存,就必须聚居在一起,相互协作,共同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语言就产生了。初始的语言只是通过人们之间的口耳相传来表达,但随着人们交流范围的扩大、内容的丰富,初始形态的口头语言就显露出诸多缺陷。说过即逝,无法保存。口头语言还受到人体发音器官物理属性的局限,不能清晰传达到较远的距离,空间穿透力小,影响范围有限。经由第三者转述会发生意义出现偏差、信息损耗现象,严重影响人类语言深入传播和人们扩大交往的愿望。为此,记录口头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诞生了。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起初,原始人类在绳子上打上数量不同或形状各异的结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结绳记事。随后,远古人类在石块、石壁上刻画一些事物的具体形象来传达一定的意义,这种象形图画直接孕育了人类文字的起源。考古发现的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以及中国的汉字都是如此。汉字是一种形体与意义紧密结合的表意文字,起初的字就是一个个象形图画,有字形就可知道它所指代的具体事物。后来,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认识事物的增多,文化的普及,以及汉字书写材料的变化,汉字形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笔画结构越来越简省,形状趋于抽象且越来越规整,方块的形式逐步固定下来。
2023-07-22 02:28:071

汉字的来历.100字急!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2023-07-22 02:28:221

汉字的来历150字

汉字发明说认为,汉字的造字之法为:1.发现发明法;2.组合发明法(形声、指事、会意);3.仿生发明法(象形);4.特殊用途发明法(假借、转注);5.夸张发明法。这5种发明法就是一部完整的汉字发明史。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2023-07-22 02:28:301

汉字的来历100字

汉字的起源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2023-07-22 02:28:402

字字的由来

  “字”最早见于商代文字。“字”的本义为妇人孕育。《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易-屯》:“好贞,不字。”虞翻注:“字,妊娠也。”引申为雌性动物生育。由雌性动物生育又引申为孵化。“字”又由生育义引申为养育。由养育引申为爱。由爱引申为教育、治理。由教育、治理引申为许嫁。后来,“字”又引申为用文字写成的东西,如字体、书法作品、书信、便条等。   汉字: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2023-07-22 02:28:461

中国 汉字 的来历

你把你邮箱发给我,我把资料全部发在你邮箱里面,保证齐全。这上面无法写在上面,因为内容很多。
2023-07-22 02:29:1912

我要只有1个字的汉字来历的小故事字数多

醋传说在古代中兴国,即现在的山西省运城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也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率族移居到现在江苏省镇江,在那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21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就储藏作为调味浆。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就把二十一日加酉子来命名即“醋”。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2023-07-22 02:29:492

一个汉字的来历20字

不知道
2023-07-22 02:30:1215

一个字的来历作文100~200字

自己搜
2023-07-22 02:30:423

一个汉字的来历

q
2023-07-22 02:30:524

一个汉字的来历

“学”字,的上面的两边代表手,中间是龟壳的纹,古代龟壳用于占卜,所以有占卜的意思
2023-07-22 02:31:025

某一个字的来历!!!!!!!!!!

龙:龙字是古代人们想象力的产物 里面“立”代表着云说明龙可以腾云驾雾 下面的“月”就是龙头 龙头开口朝下表示它可以吐水 右边是它弯弯曲曲的身子武:征战 止戈为武 止通趾 意为行进方式 戈指用兵方式 所以真正懂的“武”的人不但要会用兵还要知道怎么行动让敌人进入自己的作战范围内国:“口”代表城邦 加上“戈”表示以兵戈守卫城邦 “或”就是金文中的国的初体字 下面一横估计是指河 在加一个方框表示边界就是“国”了 中国不像其他地方富金 但以玉文化文明 所以简化后用“玉”代替了“或”家:“豕”指猪 古代房子里养了猪才可称为“家”主:在古代家庭中 持有火种的人就是家长 王上的一点代表着火种文:“文”字现在看起来很像人的身体 他说明了一个现在人们不关心的问题 古代人都是有纹身的 他们通常都是把氏族徽号 图腾 姓氏 身份及家庭印记刻在身上 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汉代食 鼎 壶 豆 爵:都是象形字 取一些器皿的形状 现在可以看出盛放食物的器皿有个大盖子 壶有个小口和小塞子 “豆”古代指一种像现在高脚杯一样的容器鲜:在古时候有些地方很少吃到鱼 而有些地方很少吃到羊 最难得的是同时得到鱼和羊 把鱼羊加在一起就是“鲜” 所以“鲜”也能代表“很少”的含义出 重:传说仓颉造这两字的时突然被一声哇叫打乱 结果把“山”上加“山”本为重却搞成了出来的“出” “千里”味之遥却成了“重”的意思
2023-07-22 02:31:191

一字的来历简单的介绍

我们小时候和伙伴做游戏比输赢时候在地上画的符号,横着的是文字“一”,竖着的是阿拉伯数字“1”
2023-07-22 02:31:282

一个汉字的来历与演变过程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汉代以前的文字。更具有形象性。战国文字:“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秦国文字,汉字发展的主流。六国文字,地域差异大,不反映汉字发展轨迹,是支流。
2023-07-22 02:31:371

某个汉字的来历

汉字的来历 比如:自 这个是“自”,那么最早的字形是什么样子的呢,甲骨文是这样的,我们说它是象形字,按照现在说是目,目指眼睛,这一撇,好像是眉毛,实际上我们知道了古字形以后再看这个,根本不搭界.我估计有点生活经历,观察敏锐的人会发现,它实际上像的是什么,像的是人的鼻子,我们看,自己的“自”它为什么用鼻子来象形,这有什么道理,实际上我们古人在造这个字的时候,已经隐含了很多的思想在这里头,比如说,我们先人知道,最根本的人是什么呢,是气,而鼻子是什么呢,是呼吸的器官,实际上呼吸器官还包括肺、还包括气管,但是在外在显示出来的是鼻子.我们现在有人看电影、看电视还知道,当这个人生死不明的时候,把手放在他的鼻孔上探探他有没有气息,于是乎,我们可以推想,当古人用鼻子来象征自己的时候,我们看,直到今天还有人谁呀,我,指自己的鼻子,那么他不过象征的就是说我有气,我是活着的,我是有生命状态的.可见,就是甲骨文的发掘,就是古文字的发掘,确实为我们今人跟古人怎么样,搭了一个桥,使我们能够走向古人的内心,去探秘他们到底想的是什么.
2023-07-22 02:31:461

某个汉字的来历

起源  关于“孙”字  “孙”字未简化之前写作“孙”。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孙”:“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即儿子的儿子叫做孙,孙字是由“子”和“系”两部分构成。“孙”在本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即子之子。
2023-07-22 02:31:551

汉字的来历100字

图画——符号——汉字
2023-07-22 02:32:3110

汉字的来历

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参考资料: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3-07-22 02:33:153

中国汉字的来历

汉子的发展应该是象形演变而来。
2023-07-22 02:33:2613

一个字的来历

怎么这么多人问 教你几个中国人要懂的字 爱中国字 爱中国文化龙:龙字是古代人们想象力的产物 里面“立”代表着云说明龙可以腾云驾雾 下面的“月”就是龙头 龙头开口朝下表示它可以吐水 右边是它弯弯曲曲的身子武:征战 止戈为武 止通趾 意为行进方式 戈指用兵方式 所以真正懂的“武”的人不但要会用兵还要知道怎么行动让敌人进入自己的作战范围内国:“口”代表城邦 加上“戈”表示以兵戈守卫城邦 “或”就是金文中的国的初体字 下面一横估计是指河 在加一个方框表示边界就是“国”了 中国不像其他地方富金 但以玉文化文明 所以简化后用“玉”代替了“或”家:“豕”指猪 古代房子里养了猪才可称为“家”主:在古代家庭中 持有火种的人就是家长 王上的一点代表着火种文:“文”字现在看起来很像人的身体 他说明了一个现在人们不关心的问题 古代人都是有纹身的 他们通常都是把氏族徽号 图腾 姓氏 身份及家庭印记刻在身上 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汉代食 鼎 壶 豆 爵:都是象形字 取一些器皿的形状 现在可以看出盛放食物的器皿有个大盖子 壶有个小口和小塞子 “豆”古代指一种像现在高脚杯一样的容器鲜:在古时候有些地方很少吃到鱼 而有些地方很少吃到羊 最难得的是同时得到鱼和羊 把鱼羊加在一起就是“鲜” 所以“鲜”也能代表“很少”的含义出 重:传说仓颉造这两字的时突然被一声哇叫打乱 结果把“山”上加“山”本为重却搞成了出来的“出” “千里”味之遥却成了“重”的意思友:“友”字是由两的人加在一起组成的 不信你试试把前两笔和后两笔分开写下看看
2023-07-22 02:34:056

汉字的来历?

这个问题,湖南民院姜宗福可以给你很好的回答,他对中国汉字研究很有成果,
2023-07-22 02:34:486

汉字的来历

方块字的来历 中国语文是世界上一种十分奇特的语文。汉语方言差异之大,世界上其他语言的方言无法相比拟。汉字历史之古老,世界上任何一种现代语言也都无法与之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汉字在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上所起的作用,也是其他文字所不具有的。 汉语有八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语、粤语、闽南话、闽北话、客家话、湘语和赣语。每种方言之下还有若干小方言。如闽南话的小方言有厦门话,漳州话和泉州话等等。汉语方言之多,远远超过欧洲语言总数,应是没有疑义的。 中国方言语音上的差距之大,也远远超过欧洲的许多语言。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意大利人之间可以用各自的母语进行某些基本的交流。波兰人和南斯拉夫人也可以试图猜出俄国人在说什麼。而闽南人和北方人用各自的方言交谈,则几乎是在相互对牛弹琴。 这种现象对欧洲人几乎不可思议。因而他们常常用“语言” (language),而不是用“方言”(dialect)来描述汉语的这一现象。对欧洲人更不可思议的是,操如此不同“语言”的中华帝国为什麼能存在几个千禧年没有分崩离析,而使用同一语言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却早已四分五裂。拉丁语曾是罗马帝国的语言。当罗马皇帝的子民们用拉丁字母拼写自己的方言时,就出现了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语言。随后罗马帝国也解体了,拉丁语也渐渐死亡了。这种情况之所以没有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许多西方学者认为,主要是归功於汉语书写系统,即中国十分独特的汉字方块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现今唯一不表音而只表意的语言符号(有的汉字可做为其他汉字的表音偏旁)。汉字不论是刻在龟甲上,铸造在青铜器上,刻写在木简上,还是书写在纸帛上,五千年来汉字的形态在变,但汉字不表音而只表意的特性没有变。不管汉语的语音和语法如何变化,不管汉语的方言如何庞杂,讲任何一种方言的中国人,都把汉字视为是自己的文字。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得以延续的主要手段,也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和民族认同的核心内容。中华文明多亏汉字才得以延绵不断地发展了几千年。对汉字的认同,也就是对中华民族做为一个整体民族国家的认同。中国大陆70%的人母语是北方话,香港居民96%的母语是粤语,台湾73%的人口操闽南话。用各自的方言两岸三地的中国人无法交流。但他们都认同汉字方块字,不管是简体还是繁体。他们都把用汉字方块字印刷或书写的官方文书、文艺作品、报刊杂志和教科书等等,看做是自己文化的一部分。而用这种文字的印刷品所承载的内涵,包括伦理道德、典章制度、文化传承、思想理念等等,也就被操各种方言的中国人视为共同的文化遗产。语文和宗教是一个民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基本属性。对中国人来说,语文属性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宗教属性要大得多,重要得多。 中国语文之所以对中华民族的凝聚起著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语”与“文”是脱节的。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文”,都是该“文”所属的“语”的音素符号。也就是说其他语言基本是:“怎麼发音,就怎麼写”,除非因语言变异而产生的特殊拼写规则(日语中使用的汉字除外)。同一概念在中国语文众多的方言里用众多的音素表述著,但记录下来的文字符号却是一个。讲各种方言的中国人认同这个符号,也就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我们不难想象,如果中国人用一种拼音字母来拼写中国的各个方言,而且中国人也不再使用普通话或国语,其后果会是什麼。若干年后,在古罗马帝国发生的事,在中国就会发生。一位上个世纪在中国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传教士威廉斯(S. Wells Williams)已经认识到这点。他说,一旦废止汉字,用字母来拼写汉语方言,那麼中华帝国就会不复存在,中国就会分裂成许多小国。 不编钟的来历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前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它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共65件组成。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5组叫甬钟,其中最小的一个钮钟高20.4厘米、质量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最大的一个低音甬钟高达153.4厘米、质量为203.6千克,全套编钟总质量在2500千克以上。钟架是铜木结构的,它的外形呈直角曲尺形(如┏),全长10米以上,上下3层,高273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整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无比。演奏时乐队由几个人组成,用6只丁字形木锤敲高、中音,用两根长形棒撞低音。经声学专家研究,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这套编钟的定音频率为256.4赫,与现在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几乎完全相等。出土后经过试验性演奏,表明它们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但音乐性能仍然很好,它的发音准确,音色优美,音域可跨五个八度之多,变化音比较完备,因此,古典的和现代的乐曲都能演奏,用来伴唱效果也很好。 曾侯乙编钟用料是铜、锡、铝合金,全套编钟上装饰有人、兽、龙等花纹,铸制精美,花纹细致清晰,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调,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实物。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
2023-07-22 02:35:2315

汉字来历10个字 急!急!急!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补充:汉 字 的 起 源 有 种 种 传 说, 中 国 古 书 里 都 说 文 字 是 仓 颉 创 造 的。 说 仓 颉 看 见 一 名 天 神, 相 貌 奇 特, 面 孔 长 得 好 像 是 一 幅 绘 有 文 字 的 画, 仓 颉 便 描 摹 他 的 形 象, 创 造 了 文 字。 有 的 古 书 说, 仓 颉 创 造 出 文 字 后, 由 于 泄 漏 了 天 机, 天 落 下 了 小 米, 鬼 神 夜 夜 啼 哭。 还 有 一 种 传 说, 说 仓 颉 观 察 了 鸟 兽 印 在 泥 土 上 的 脚 迹, 启 发 了 他 发 明 文 字 的 灵 感。 这 种 种 传 说 都 是 靠 不 住 的。 文 字 是 广 大 劳 动 人 民 根 据 实 际 生 活 的 需 要, 经 过 长 期 的 社 会 实 践 才 慢 慢 地 丰 富 和 发 展 起 来 的。从 1954 年 秋 至 1957 年 夏, 中 国 考 古 工 作 者 多 次 发 掘 了 半 坡 遗 址(今 西 安 市 东 郊 半 坡 村 北), 发 现 了 早 在 6000 年 左 右 半 坡 人 在 长 期 的 生 活 和 生 产 实 践 中, 创 造 了 具 有 文 字 性 质 的 劾 划 符 号 和 绘 画、 雕 塑、 装 饰 品 等 艺 术 作 品。 半 坡 人 的 刻 划 符 号 多 保 留 在 彩 陶 上, 这 可 以 看 作 是 原 始 的 中 国 文 字。近 年 来, 中 国 在 山 东 莒 县 陵 阳 河 大 汶 口 文 化 晚 期 的 一 处 遗 址 里 发 现 了 一 批 墓 葬 (距 今 已 有 4500 多 年), 出 土 了 大 量 的 文 物。 在 一 些 陶 尊 上 各 刻 有 一 个 图 象 文 字, 共 发 现 了 10 多 个 单 字。 这 些 文 字 是 按 照 实 物 的 形 状 描 绘 出 来 的, 所 以 称 为 “象 形 字”。 字 体 的 结 构 与 甲 骨 文 上 的 象 形 字 十 分 相 似, 但 比 甲 骨 文 要 早 1000 多 年。 因 此, “象 形 字” 是 中 国 最 早 的 文 字, 它 已 具 有 了 文 字 的 特 征。汉 字 的 构 成 主 要 有 三 种 方 法:象 形 法这 是 形 成 汉 字 的 最 早 方 法, 因 此 创 造 了 最 原 始 的 文 字, 例: “日” 写 成 , “月” 写 成 , 水 写 成 , 牛 写 成 等 等。 这 些 象 形 字 经 过 逐 渐的 演 变, 到 后 来 都 改 变 了 原 字 的 形 体, 变 成 了 后 来 方 正 的 字 体, 有 的 笔 画 减 少 了, 有 的 笔 画 增 添 了, 由 不 规 则 变 成 了 有 规 则 的 字 体。会 意 法象 形 字 比 较 容 易 看 出 造 字 的 道 理, 但 它 们 不 能 表 达 抽 象 的 意 思。 古 人 便 创 造 了 另 一 种 造 字 法 —— 会 意 法。 就 是 用 不 同 的 符 号 或 借 用 “象 形 字” 加 上 一 些 符 号 来 表 达 一 个 抽 象 的 意 思。 例: “明” 字 写 成 , 意 为 “日” 和 “月” 带 来 光 明。 “旦” 字 写 成 , (意 为太 阳 出 地 平 线 而 升 起。形 声 法象 形 字 和 会 意 字 都 能 从 字 形 上 看 出 字 的 意 义, 但 却 不 能 读 出 声 音。 因 此 又 创 造 了 形 声 法 来 造 字。 把 表 示 声 音 的 声 旁 和 表 示 意 义 的 形 旁 搭 配 起 来, 组 成 很 多 新 字。 例: “爸” 字 是 表 音 的 “巴” 字 和 表 形 的 “父” 字 的 结 合; “ 芭 ” 字 是 由 “巴” 和“++” 搭 配 而 成。 这 样 文 字 越 造 越 多, 据 统 计, 形 声 字 占 汉 字 的 90% 左 右。 汉 字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成 为 人 们 交 流 思 想 的 重 要 工 具, 适 应 了 人 类 社 会 生 活 的 需 要。
2023-07-22 02:35:521

字的来历的故事?

仓颉造字:仓颉,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故里陕西白水,造字于陕西洛南。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陕西省洛南县),临于玄扈洛邙之水,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么?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2023-07-22 02:36:481

汉字的来历

不管书上怎么写,我觉得汉字不会是一个人创造的,他是一个民族活族群经过几千年摸索出来的用语方便记录和交流的工具。也许是某个人后来整理的。但是一个能创造这么多字不太可能。
2023-07-22 02:37:044

汉字的起源30字?

汉字的来历是,从800千来的历史中间还是还是
2023-07-22 02:3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