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发展、重要的事件、事件的时间评价刘备、曹操、诸葛亮

2023-07-23 13:57:11
TAG: 曹操
Jm-R

历史背景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蜀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曹操。无论军事还是文学,他都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潮流。正是他的出现,使得原本复杂的三国局面变得更加异彩纷呈、扑朔迷离。

  三国鼎立时期战争三国的鼎立,也是三国间长期的、更复杂纷争的开始。

  三国鼎立时期的战略要地主要有淮南、荆州、汉中。淮南、汉中分别为魏吴、魏蜀的边境地,而荆州为三国接壤,且当时各占一部,是争夺最激烈的地区。曹操于荆州赤壁战败还北方后,成功地进行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同时在谯(今安徽亳州)开辟水军训练基地。面对孙权、刘备两个对手,采取东攻西守或西攻东守的方略,力避两面作战。先与孙权争夺淮南之地,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后与刘备争汉中不利,乃集中兵力,与孙、刘争荆州。

荆州争夺

  魏、蜀、吴三国争夺荆州,引发了樊城、江陵、夷陵三次大战。刘备进取巴蜀,激起孙权不满。刘备夺取汉中,镇守荆州的蜀汉名将关羽也率军自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北上,围攻襄阳、樊城(今襄樊)曹军,更使曹魏震动。曹操采纳司马懿等人的计谋,进一步离间孙权、刘备,促成孙权遣军袭取江陵,击杀关羽,而曹魏坐收渔人之利。刘备企图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不顾群臣反对,自统大军攻吴。孙权求和不成,进一步与魏修好,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5万拒蜀军,采取后退避锐、集中兵力、相机决战的方略,于章武二年(222)火烧连营,大败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蜀汉因此国力大损,孙吴亦有北顾之忧,战后双方重修旧好以抗强魏,致三国又有较长时期的鼎立。

  曹魏促使吴、蜀相互削弱,自身赢得休养生息的时机,国势日益强盛。其间曹操病亡,曹丕称帝,以魏代汉,筹谋南进。孙吴及时调整部署,转而对付曹魏。凭借长江天险和相对强大的水军,先是击退魏军三路进攻,继又两次迫退进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境)的魏军,使曹丕至死未能越长江一步。

刘备托孤

  夷陵之战后不久,刘备病亡,南中(约今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部)地区的汉、夷豪强势力反蜀。辅政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于建兴三年(225)统兵分三路向南中进军,以攻心为上,辅以攻战,平定南中,加强了夷、汉间交往,促进了南中发展。蜀汉后方得以巩固后,诸葛亮对内继续发展经济,精心治军,不断增强国力,对外加强联吴,为北向攻魏创造条件。建兴五年诸葛亮统10万大军北屯汉中,拉开攻魏之战的序幕。不用部将出子午道(今陕西安康过秦岭至西安)直攻长安(今西安西北)的建议,而实行先攻陇右、再取秦川(关中一带)的谨慎方略。因次年马谡失街亭(今甘肃天水东南,一说今张家川北),蜀军还汉中。后统军数万北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不能速决,粮尽而退。继又数次与魏大将军司马懿等交战,但直至十二年病亡,诸葛亮攻魏之战未获重大战果。

  孙吴虽大破魏大司马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潜江境),遏制了曹魏攻势,却无力北进,乃一面抗魏,一面巩固南方和向海上发展。黄龙二年(230),遣将卫温等渡海至夷洲(今台湾),获数千人而还。后又两次遣将航海至辽东,联络公孙渊,以牵制曹魏东北。魏明帝曹佰发兵攻讨公孙渊失利后,于景初二年(238)改令太尉司马懿征辽东,平定辽东、玄菟、乐浪、带方等四郡。

司马夺权

  司马懿成功地阻遏诸葛亮进攻和征战辽东,威望益高,权势日重。及明帝病亡,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辅八岁太子曹芳登基。曹爽惧司马懿得势,急于建功树威,贸然率军攻蜀,兵败兴势(今陕西洋县北)。司马懿以年老多病辞职,韬光养晦,暗养心腹死士,又和太尉蒋济配合,于正始十年(249)发动兵谏,处死曹爽,独揽军政大权。又出兵淮南,平息王凌的反叛。其后,司马懿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平定称丘俭、诸葛诞之乱,彻底铲除史称“淮南三叛”的曹氏势力。曹魏政权已是名存实亡,司马氏至此完成代魏准备。

  三国后期,吴、蜀渐趋衰弱,联盟已不能抗衡魏国。孙权病亡后,吴虽有过抗击魏军获胜的东兴之战,但已是强弩之末。蜀汉姜维多次征战陇西,但败多胜少,推进中原的梦想早已破灭;兵力严重不足,汉中外围要点也被迫放弃,退守汉、乐二城。而魏国司马氏发展经济,稳定政局,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统一天下的条件逐渐成熟。针对蜀汉弱孝边境无备的状况,定下先灭蜀再顺江吞吴的战略决策,景元四年(263),独揽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遣军分三路攻蜀,当主力受阻于剑阁(今四川剑阁东北)后,名将邓艾过阴平小道出奇兵,魏灭蜀汉之战告捷。

三分归一

  魏咸熙二年(265),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公开以晋代魏,加紧灭吴准备。蜀汉已灭,吴国唇亡齿寒,加之政治腐败,致使人心背离,发生吴西陵督步阐据城叛吴降晋。吴国名将陆抗随机应变,于凤凰元年(272)迫退晋军,取得平步阐之战的胜利,迟滞了晋灭吴战略意图的实施。晋经过长达八年的准备,于咸宁五年(279)十一月至次年三月,发兵20余万,自巴蜀、襄阳、寿春、下邳等六路进军,以空前规模的水陆军协同作战,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吴。

  历史地位及作用三国时期战争,促进了由分裂局面到三家局部统一,进而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进程,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诸方面的较大发展。战争的形态有了新的发展,出现水、步、骑兵配合的大规模作战。各国注重发展适应本国地理特征的兵种,曹魏的骑兵,孙吴的水军,蜀汉的步兵,战斗力均较强。随着战争对象的多极化,及敌我双方所处战略态势的复杂,军队部署、谋略运用都有不少范例,其中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谋略尤为出色。诸葛亮审时度势制定的《隆中对》,虽后来形势变化而未能完全实现,仍不失为一个划时代的较完整的战略计划。军事外交频繁,联盟战略灵活,三家进行的赤壁大战和争夺荆州,堪称范例。对边远民族地区的作战中,“攻心为上”也有更出色的运用。作战方法上,诸葛亮推演阵法所作“八阵图”,以及广泛使用的火攻、奇袭、伏击、地道等,均为后世传扬。

  随着战争发展,统帅指挥机构已趋健全,鼎立三方都善于选将用人,依靠他们策划和进行战争;同时促进了一些军事制度的改革和建立,中外军体制的形成,世兵制的实行,参谋制度的完善,影响深远。后勤保障越来越注意后方供给基地的建设,均实行空前规模的屯田。军队装备有明显改进,蜀汉创制一发十矢的连弩,适宜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改进的钢刀,曹魏所制发石车、指南车,大量使用的马铠,孙吴大量制造的各种性能良好的船只,均很著名。

  三国时期的军事理论研究,随着丰富的战争实践不断深入。曹操的《孙子注》开创整理研究《孙子兵法》先河。诸葛亮的军事论述很受后人推崇。

ardim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蜀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曹操。无论军事还是文学,他都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潮流。正是他的出现,使得原本复杂的三国局面变得更加异彩纷呈、扑朔迷离。

  三国鼎立时期战争三国的鼎立,也是三国间长期的、更复杂纷争的开始。

  三国鼎立时期的战略要地主要有淮南、荆州、汉中。淮南、汉中分别为魏吴、魏蜀的边境地,而荆州为三国接壤,且当时各占一部,是争夺最激烈的地区。曹操于荆州赤壁战败还北方后,成功地进行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同时在谯(今安徽亳州)开辟水军训练基地。面对孙权、刘备两个对手,采取东攻西守或西攻东守的方略,力避两面作战。先与孙权争夺淮南之地,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后与刘备争汉中不利,乃集中兵力,与孙、刘争荆州。

荆州争夺

  魏、蜀、吴三国争夺荆州,引发了樊城、江陵、夷陵三次大战。刘备进取巴蜀,激起孙权不满。刘备夺取汉中,镇守荆州的蜀汉名将关羽也率军自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北上,围攻襄阳、樊城(今襄樊)曹军,更使曹魏震动。曹操采纳司马懿等人的计谋,进一步离间孙权、刘备,促成孙权遣军袭取江陵,击杀关羽,而曹魏坐收渔人之利。刘备企图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不顾群臣反对,自统大军攻吴。孙权求和不成,进一步与魏修好,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5万拒蜀军,采取后退避锐、集中兵力、相机决战的方略,于章武二年(222)火烧连营,大败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蜀汉因此国力大损,孙吴亦有北顾之忧,战后双方重修旧好以抗强魏,致三国又有较长时期的鼎立。

  曹魏促使吴、蜀相互削弱,自身赢得休养生息的时机,国势日益强盛。其间曹操病亡,曹丕称帝,以魏代汉,筹谋南进。孙吴及时调整部署,转而对付曹魏。凭借长江天险和相对强大的水军,先是击退魏军三路进攻,继又两次迫退进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境)的魏军,使曹丕至死未能越长江一步。

刘备托孤

  夷陵之战后不久,刘备病亡,南中(约今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部)地区的汉、夷豪强势力反蜀。辅政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于建兴三年(225)统兵分三路向南中进军,以攻心为上,辅以攻战,平定南中,加强了夷、汉间交往,促进了南中发展。蜀汉后方得以巩固后,诸葛亮对内继续发展经济,精心治军,不断增强国力,对外加强联吴,为北向攻魏创造条件。建兴五年诸葛亮统10万大军北屯汉中,拉开攻魏之战的序幕。不用部将出子午道(今陕西安康过秦岭至西安)直攻长安(今西安西北)的建议,而实行先攻陇右、再取秦川(关中一带)的谨慎方略。因次年马谡失街亭(今甘肃天水东南,一说今张家川北),蜀军还汉中。后统军数万北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不能速决,粮尽而退。继又数次与魏大将军司马懿等交战,但直至十二年病亡,诸葛亮攻魏之战未获重大战果。

  孙吴虽大破魏大司马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潜江境),遏制了曹魏攻势,却无力北进,乃一面抗魏,一面巩固南方和向海上发展。黄龙二年(230),遣将卫温等渡海至夷洲(今台湾),获数千人而还。后又两次遣将航海至辽东,联络公孙渊,以牵制曹魏东北。魏明帝曹佰发兵攻讨公孙渊失利后,于景初二年(238)改令太尉司马懿征辽东,平定辽东、玄菟、乐浪、带方等四郡。

司马夺权

  司马懿成功地阻遏诸葛亮进攻和征战辽东,威望益高,权势日重。及明帝病亡,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辅八岁太子曹芳登基。曹爽惧司马懿得势,急于建功树威,贸然率军攻蜀,兵败兴势(今陕西洋县北)。司马懿以年老多病辞职,韬光养晦,暗养心腹死士,又和太尉蒋济配合,于正始十年(249)发动兵谏,处死曹爽,独揽军政大权。又出兵淮南,平息王凌的反叛。其后,司马懿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平定称丘俭、诸葛诞之乱,彻底铲除史称“淮南三叛”的曹氏势力。曹魏政权已是名存实亡,司马氏至此完成代魏准备。

  三国后期,吴、蜀渐趋衰弱,联盟已不能抗衡魏国。孙权病亡后,吴虽有过抗击魏军获胜的东兴之战,但已是强弩之末。蜀汉姜维多次征战陇西,但败多胜少,推进中原的梦想早已破灭;兵力严重不足,汉中外围要点也被迫放弃,退守汉、乐二城。而魏国司马氏发展经济,稳定政局,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统一天下的条件逐渐成熟。针对蜀汉弱孝边境无备的状况,定下先灭蜀再顺江吞吴的战略决策,景元四年(263),独揽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遣军分三路攻蜀,当主力受阻于剑阁(今四川剑阁东北)后,名将邓艾过阴平小道出奇兵,魏灭蜀汉之战告捷。

三分归一

  魏咸熙二年(265),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公开以晋代魏,加紧灭吴准备。蜀汉已灭,吴国唇亡齿寒,加之政治腐败,致使人心背离,发生吴西陵督步阐据城叛吴降晋。吴国名将陆抗随机应变,于凤凰元年(272)迫退晋军,取得平步阐之战的胜利,迟滞了晋灭吴战略意图的实施。晋经过长达八年的准备,于咸宁五年(279)十一月至次年三月,发兵20余万,自巴蜀、襄阳、寿春、下邳等六路进军,以空前规模的水陆军协同作战,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吴。

  历史地位及作用三国时期战争,促进了由分裂局面到三家局部统一,进而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进程,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诸方面的较大发展。战争的形态有了新的发展,出现水、步、骑兵配合的大规模作战。各国注重发展适应本国地理特征的兵种,曹魏的骑兵,孙吴的水军,蜀汉的步兵,战斗力均较强。随着战争对象的多极化,及敌我双方所处战略态势的复杂,军队部署、谋略运用都有不少范例,其中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谋略尤为出色。诸葛亮审时度势制定的《隆中对》,虽后来形势变化而未能完全实现,仍不失为一个划时代的较完整的战略计划。军事外交频繁,联盟战略灵活,三家进行的赤壁大战和争夺荆州,堪称范例。对边远民族地区的作战中,“攻心为上”也有更出色的运用。作战方法上,诸葛亮推演阵法所作“八阵图”,以及广泛使用的火攻、奇袭、伏击、地道等,均为后世传扬。

  随着战争发展,统帅指挥机构已趋健全,鼎立三方都善于选将用人,依靠他们策划和进行战争;同时促进了一些军事制度的改革和建立,中外军体制的形成,世兵制的实行,参谋制度的完善,影响深远。后勤保障越来越注意后方供给基地的建设,均实行空前规模的屯田。军队装备有明显改进,蜀汉创制一发十矢的连弩,适宜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改进的钢刀,曹魏所制发石车、指南车,大量使用的马铠,孙吴大量制造的各种性能良好的船只,均很著名。

小菜G的建站之路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使得曹操南征大军损失殆尽,回到许都之后,曹操消灭西凉马腾,韩遂。真正统一了北方。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占领荆州,后来进入益州,接着又夺回汉中。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加强了对内部统治,接着又从刘备手上得到了荆州部分。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称帝,仍称汉,222年孙权立吴国,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刘备

  杜甫作诗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蜀先主庙》作者: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曹操: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诸葛的太多了,自己去百度上找

  王羲之;书圣

  孝文帝改革: 第一阶段:创建新制度(主要由冯太后主持)   政治方面采取俸禄制和三长制(设邻长、里长和党长),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第二阶段:汉化   1.迁都洛阳(494年)   2.改变风俗习惯: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定门第、改籍贯   3.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结果: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都城:从秦开始,秦(咸阳)西汉(长安)东汉(洛阳)西晋(0洛阳)东晋(建康)隋(长安)唐(长安(武则天时期在洛阳)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大都)明(南京,北京)清(北京)中华民国(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阿啵呲嘚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蜀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真颛

主要就是几次战争:官渡之战(曹操首先消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曹操挥师南下,打算消灭孙权和刘备,一统天下,却在赤壁被打 败,由此,三国鼎立的基础形成)

夷陵之战(刘备为给关羽、张飞报仇,率领军队与东吴大战,结果以失败告终,由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并相对稳定下来)

魏 洛阳

蜀 成都

吴 建邺(南京)

苏州马小云

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中的“鼎”在这里的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三国鼎立”意思是指在东汉末年时期,天下分为东吴、曹魏、蜀汉三家,形成一种对峙的局面。鼎是古代的一种器皿,很坚固,用青铜铸造,后来一般用作礼仪、祭祀。鼎这个东西是三条腿的,两腿之间各是120度角,以此站立。虽然不及四条腿的东西,但只要别去碰它,一般是不会倒下的。可三腿的东西如果其中有一条腿倒下,另外两边就会不倒下,所以三条腿的“鼎”实际上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关系。三国时期各国多与外族互动:东北方面,有高句丽、沃沮、夫余及三韩、百济。魏晋以来天山以北及蒙古草原的民族主要有乌孙、坚昆、敕勒、丁零、呼揭、匈奴、鲜卑及乌桓等族。202年南匈奴归附曹操后,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每部立帅长,并派汉人监督。乌桓族长蹋顿与袁绍结盟,并获得了单于的封号。鲜卑在东汉末期由檀石槐统一,屡次入侵东汉,他死后鲜卑分裂为东部、中部及西部鲜卑。西部鲜卑轲比能重整鲜卑后两度入侵曹魏,并响应诸葛亮攻魏。西南方面,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之乱,降伏南蛮族长孟获,并设置庲降总督管辖。孙权也展开海上的发展,他派使臣朱应、康泰泛海到夷洲、亶洲补充人口、到辽东、朝鲜半岛、林邑、扶南和南洋群岛等地沟通联系,这些都扩大孙吴在海外的影响力。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吴都建业。
2023-07-21 21:39:111

三国鼎立的鼎字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是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在此“鼎”应该是指三国互相牵制的局势。
2023-07-21 21:39:291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一种容器
2023-07-21 21:39:566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选项:1古代烹

鼎 [dǐng]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
2023-07-21 21:40:123

三国鼎立的鼎字什么意思

鼎 dǐng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鼎峙。鼎足之势。鼎立 dǐng lì :三方如鼎足般对立。
2023-07-21 21:40:223

三国鼎立鼎的意思

问题一:问鼎中原和三国鼎立的鼎是一个意思吗? 不是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形容在三国鼎盛时代势均力敌.像鼎一样地各据一方,鼎立是形象生动地描述各方势力. 争夺国家权力叫做问鼎.鼎,国宝.象征国家权力. 问题二: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就是烹饪的器物。因为鼎有三足,三国鼎立的意思就是说魏蜀吴三个国家像鼎的三足一样三分天下,对立依靠。 问题三:香火鼎盛中的鼎和三国鼎立中的鼎是什么意思 香火鼎盛中的鼎:.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 三国鼎立中的鼎: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 问题四:"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选择“1”,这里的“鼎”,是像鼎一样,缺一不可。所以我觉得选“1”。 问题五:三国鼎立的鼎字什么意思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形容在三国鼎盛时代势均力敌.像鼎一样地各据一方,鼎立是形象生动地描述各方势力. 争夺国家权力叫做问鼎。鼎,国宝。象征国家权力。 问题六: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形容在三国鼎盛时代势均力敌.像鼎一样地各据一方,鼎立是形象生动地描述各方势力. 争夺国家权力叫做问鼎。鼎,国宝。象征国家权力。
2023-07-21 21:40:401

“鼎力支持”的鼎,三国鼎力的鼎,鼎盛的鼎,分别是什么意思?

鼎力支持:“鼎”意思是指:最大力的。 “鼎力”,指能够扛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辞。属于敬辞。“鼎力支持”通常是表达“大力支持”的意思。三国鼎立:鼎,国宝。象征国家权力。三国鼎立,是形容在三国鼎盛时代势均力敌。像"鼎"一样地各据一方,"鼎立"是形象生动地描述各方"势力"。争夺国家权力叫做问鼎。其中三国鼎立中的立应该是站立的立。鼎盛:“鼎盛”一词中“鼎”的意思是:正当,正在。“鼎盛”,正值兴盛或强壮.扩展资料:鼎 dǐng①古代烹煮东西的器物.多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②象鼎足那样三方对立抗衡:立.③大:力、~有名.④正当;正在:盛.【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开锅的水那样:人声~.【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相助.【鼎立】三方面势力像鼎足那样对峙:三国~.
2023-07-21 21:40:481

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意思是指在东汉末年时期,天下分为东吴、曹魏、蜀汉三家,形成一种对峙的局面。鼎是古代的一种器皿,很坚固,用青铜铸造,后来一般用作礼仪、祭祀。鼎这个东西是三条腿的,两腿之间各是120度角,以此站立。虽然不及四条腿的东西,但只要别去碰它,一般是不会倒下的。可三腿的东西如果其中有一条腿倒下,另外两边就会不倒下,所以三条腿的“鼎”实际上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关系。“鼎”像极了当初三国鼎立的局面,如果三国不复存在,天下就不复存在。三国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看似稳定的局面,牵一发而动全身。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第二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三国鼎力的局面正式形成。那时硝烟四起,民不聊生,他们三个人当中的每个人都想统一三国,可这个局面不好在短时间内改变。
2023-07-21 21:41:011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鼎鬯的解释 古代 祭祀 时的用物,故亦借指祭祀。 《明史·张 慎言 传》 :“ 若夫 鼎湖再泣,宗庙鼎鬯为重,则先帝之簪履为轻。” 词语分解 鼎的解释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 生活 )。鼎镬。 锅:鼎罐。鼎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 象征 :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象征三方并立、互 相对 峙 鬯的解释 鬯 à 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 同“畅”。 部首 :鬯。
2023-07-21 21:41:091

问鼎中原和三国鼎立的鼎是一个意思吗?

不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形容在三国鼎盛时代势均力敌.像"鼎"一样地各据一方,"鼎立"是形象生动地描述各方"势力".争夺国家权力叫做问鼎.鼎,国宝.象征国家权力.
2023-07-21 21:41:161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鼎鬯的解释古代 祭祀 时的用物,故亦借指祭祀。 《明史·张 慎言 传》 :“ 若夫 鼎湖再泣,宗庙鼎鬯为重,则先帝之簪履为轻。” 词语分解 鼎的解释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 生活 )。鼎镬。 锅:鼎罐。鼎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 象征 :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象征三方并立、互 相对 峙 鬯的解释 鬯 à 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 同“畅”。 部首 :鬯。
2023-07-21 21:41:331

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

3个繁荣的国际
2023-07-21 21:41:423

鼎的意思(详细)

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双耳。2.大。3.比喻帝王、帝业。4.正当、正在。问鼎的鼎取第(2)种解释。鼎盛的鼎承第(3)种解释。三国鼎立的鼎取第(4)种解释。鼎志昌盛的鼎取第(3)种解释。鼎鼎大名的鼎承第(2)种解释。
2023-07-21 21:41:512

鼎盛的"鼎"意思 三国鼎立的"鼎"意思

两个鼎其实是同样的意思,用鼎吃饭代表着富裕殷实,所以鼎盛。鼎为三足 也做天下,三分天下也就是三足鼎立
2023-07-21 21:42:032

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意思是指在东汉末年时期,天下被分为东吴、曹魏、蜀汉三个国家,且形成一种对峙的局面,像“鼎”一样地各据一方。1、曹魏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2、蜀汉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3、东吴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三国鼎立”结局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鼎”是古代的一种器皿,很坚固,用青铜铸造,后来一般用作礼仪、祭祀。鼎由三条腿构成,每两腿之间各是120度角,以此站立。虽然不及四条腿的东西,但只要不打破平衡,是不会倒下的。一旦其中有一条腿倒下,另外两条也会倒下,所以“鼎”实际上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关系。“鼎”就像三国鼎立的局面,如果三国不复存在,天下就不复存在。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让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让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国
2023-07-21 21:42:121

赤壁之战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中的鼎什么意思

互相存在,势力并行
2023-07-21 21:42:504

"问鼎"的"鼎"是什么意思?

1、“鼎”原为炊器,后为祭器.好像到了周朝的时候,周王建了9只鼎,传说是拥有这9只鼎就能成就帝王之业。后来的问鼎中原也是逐鹿天下的意思。2、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三国的均势就像鼎的三足样,“三国鼎立”只是更形象的展示给作者的意向。
2023-07-21 21:43:0012

问鼎中原的鼎和三国鼎立的鼎是一个意思吗?

出自《左传》,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比喻企图夺取天下,其中的“鼎”是指周天子拥有代表天下9州的9九个鼎是指天下。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是指三个国家像鼎那样立着,三条腿,缺一不可。
2023-07-21 21:43:361

山国鼎力的鼎是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
2023-07-21 21:43:442

鼎盛鼎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鼎盛的鼎什么意思 鼎 dǐng ①古代烹煮东西的器物.多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②象鼎足那样三方对立抗衡:立. ③大:力、~有名. ④正当;正在:盛. 【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开锅的水那样:人声~.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相助. 【鼎立】三方面势力像鼎足那样对峙:三国~. 【鼎盛】正值兴盛或强壮. 问题二:鼎盛的鼎得意思是什么? 鼎,正当,正在.鼎盛,正当兴旺发达或强壮. 问题三:鼎盛的鼎是什么意思 问鼎的鼎是什么意思 鼎的原意就是青铜有足的大容器。在商周时代,鼎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拥有的。一般人只能用陶器。 周天子拥有九鼎。是王权的象征。后来周王室衰弱。楚庄王问周天子的代表,九鼎有多大,多重。这就是问鼎的意思。问鼎有多大多重。其含义就是,楚庄王向衰弱的周天子 *** ,表示自己有能力争夺天下。这里的鼎就代指政权 鼎盛,正在旺盛的时候。鼎的意思是 正当时 问题四:鼎盛的鼎是什么意思 “正当”“正在”的意思 问题五:鼎盛的鼎是什么意思 鼎 dǐng ①古代烹煮东西的器物.多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②象鼎足那样三方对立抗衡:立. ③大:力、~有名. ④正当;正在:盛. 【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开锅的水那样:人声~.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相助. 【鼎立】三方面势力像鼎足那样对峙:三国~. 【鼎盛】正值兴盛或强壮. 问题六:香火鼎盛的鼎是什么意思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显赫的样子。 香火鼎盛:鼎是盛大的意思。 神秘莫测:莫,不能的意思。 爱莫能助:莫,也有不能的意思。 所以意思都是一样的。 问题七:鼎盛时期的鼎是什么意思 鼎 dǐng ①古代烹煮东西的器物。多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②象鼎足那样三方对立抗衡:~立。 ③大:~力、~~有名。 ④正当;正在:~盛。 【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开锅的水那样:人声~。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相助。 【鼎立】三方面势力像鼎足揣样对峙:三国~。 【鼎盛】正值兴盛或强壮。 问题八:香火鼎盛中的鼎和三国鼎立中的鼎是什么意思 香火鼎盛中的鼎:.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 三国鼎立中的鼎: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 问题九:鼎盛一词中鼎的意思是? 鼎盛的意思是正当兴盛或强壮,鼎的意思就是正当或者正在,现在
2023-07-21 21:44:031

"三国鼎立"的意思是什么

东吴 魏 蜀 三国对峙局面
2023-07-21 21:44:1313

“鼎”的意思

2 3 4 1 2
2023-07-21 21:45:044

鼎的所有意思

问题一:鼎 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基本字义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 2. 锅:~罐。~锅。 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 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 5. 大:~族。~臣。~力支持。 6. 正当,正在:~盛(shèng )。 详细字义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 同本义 [tripod caldron]。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4. 比喻帝王 [emperor]。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5. 指宰相 [prime minister]。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6.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high official]。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7. 指国家 [state]。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形〉 1. 显贵 [important]。如:鼎臣(大臣,重臣) 2. 显赫,盛大 [great] 高门鼎贵。――晋u30fb 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tripartite]。如:鼎分(三分) 〈动〉 1. 变革 [change;reformation]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常用词组 1. 鼎铛玉石 dǐngchēng-yùshí [simile of the luxury and waste] 以鼎为铁锅,以玉为劣石。形容挥霍浪费奢侈腐化的生活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迤逦。――唐u30fb 杜牧《阿房宫赋》 2. 鼎鼎 dǐngdǐng [great;be very important] 盛大 声名鼎鼎 3. 鼎沸 dǐngfèi [noisy and confused] 比喻吵闹、乱糟糟的样子。有如锅里的水开了一样 义兵鼎沸,在于董卓。――《后汉书u30fb王允传》 4. 鼎革 dǐnggé [change of dynasties] 建立新的,革除旧的。旧时多指改朝换代 5. 鼎力 dǐnglì [your kind help;your kind efforts] 敬辞,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多蒙鼎力协助,无任感谢 6. 鼎盛 dǐngshèng [in a period of great prosperity;at the height of power and splendour] 正当兴旺发达或强壮 天子春秋鼎盛。――《汉书u30fb贾谊传》 7. 鼎食 dǐngshí [extravagant and luxurious] 列鼎而食,吃饭时排列很多鼎。形容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钟鸣鼎食之家。――唐u30fb 王勃《滕王阁序》 8. 鼎新 dǐngxīn [innovate] 去旧;更新、革新 方且言其主鼎新文物,教被华夷。――陆游《入蜀记》 去旧鼎新 9. 鼎峙 dǐngzhì [tripar......>> 问题二:鼎都有什么意思 鼎:古代炊具。指吃饭时敲钟奏乐,列鼎。 钟鸣鼎食 鼎:古代烹煮用的青铜器物,三足两耳 人声鼎沸 三国鼎力 鼎足之势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一言九鼎 鼎志昌盛 世纪宝鼎 鼎鼎:盛大,显赫 鼎鼎大名 鼎:最,全 鼎盛时期 鼎力相助 鼎言相劝 鼎:更换 鼎新革故 问题三:鼎的意思是什么 鼎 [dǐng] 古代炊器,又为盛熟牲之器。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圆鼎两耳三足,方鼎两耳四足。盛行于商周。多用为宗庙的礼器和墓葬的明器。 相传夏禹铸九鼎,历商至周,为传国的重器。后遂以指代国家政权和帝位。 陈毅《赣南游击词》:“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比喻大或重。 一言九鼎。 比喻三方并立之势。 三国鼎立。 问题四:鼎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鼎 dǐng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 2. 锅:~罐。~锅。 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 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 5. 大:~族。~臣。~力支持。 6. 正当,正在:~盛(shèng )。 问题五:鼎名是什么意思? 非常有名 问题六: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鼎的象征意义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 “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 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鼎被赋予神圣的色彩,起源于禹铸九鼎的传说。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 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 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 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 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 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 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 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 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3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 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 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 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 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 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问题七: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
2023-07-21 21:45:111

“鼎”字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2.王位;帝业。3.大。4.锅。
2023-07-21 21:45:194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xfgsgfafefeetfwerwefesdfef
2023-07-21 21:46:276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字典意思:三方并立
2023-07-21 21:47:012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

古代的鼎有三个足,所以三国呈鼎立之势,…。
2023-07-21 21:47:272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鼎指什么

1、“三国鼎立”中的“鼎”在这里的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2、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 3、示例:欧洲各国在西元一九九二年成立共同体后,将与美、日两国呈三足鼎立之势,主导世界时局。
2023-07-21 21:48:051

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中的“鼎”在这里的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三国鼎立”意思是指在东汉末年时期,天下分为东吴、曹魏、蜀汉三家,形成一种对峙的局面。鼎是古代的一种器皿,很坚固,用青铜铸造,后来一般用作礼仪、祭祀。鼎这个东西是三条腿的,两腿之间各是120度角,以此站立。虽然不及四条腿的东西,但只要别去碰它,一般是不会倒下的。可三腿的东西如果其中有一条腿倒下,另外两边就会不倒下,所以三条腿的“鼎”实际上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关系。三国时期各国多与外族互动:东北方面,有高句丽、沃沮、夫余及三韩、百济。魏晋以来天山以北及蒙古草原的民族主要有乌孙、坚昆、敕勒、丁零、呼揭、匈奴、鲜卑及乌桓等族。202年南匈奴归附曹操后,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每部立帅长,并派汉人监督。乌桓族长蹋顿与袁绍结盟,并获得了单于的封号。鲜卑在东汉末期由檀石槐统一,屡次入侵东汉,他死后鲜卑分裂为东部、中部及西部鲜卑。西部鲜卑轲比能重整鲜卑后两度入侵曹魏,并响应诸葛亮攻魏。西南方面,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之乱,降伏南蛮族长孟获,并设置庲降总督管辖。孙权也展开海上的发展,他派使臣朱应、康泰泛海到夷洲、亶洲补充人口、到辽东、朝鲜半岛、林邑、扶南和南洋群岛等地沟通联系,这些都扩大孙吴在海外的影响力。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吴都建业。
2023-07-21 21:48:241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LS正解
2023-07-21 21:48:436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A
2023-07-21 21:49:261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①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

三足
2023-07-21 21:49:454

香火鼎盛中的鼎和三国鼎立中的鼎是什么意思

香火鼎盛中的鼎:.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三国鼎立中的鼎: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
2023-07-21 21:49:521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鼎鬯的解释古代 祭祀 时的用物,故亦借指祭祀。 《明史·张 慎言 传》 :“ 若夫 鼎湖再泣,宗庙鼎鬯为重,则先帝之簪履为轻。” 词语分解 鼎的解释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 生活 )。鼎镬。 锅:鼎罐。鼎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 象征 :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象征三方并立、互 相对 峙 鬯的解释 鬯 à 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 同“畅”。 部首 :鬯。
2023-07-21 21:50:151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之间,实力相当,一时间,谁也灭不了谁
2023-07-21 21:50:2311

三国鼎立 成语是什么意思

是形容在三国鼎盛时代势均力敌.像"鼎"一样地各据一方,"鼎立"是形象生动地描述各方"势力".
2023-07-21 21:50:533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顺便说一下问鼎诸候的鼎是什么意思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形容在三国鼎盛时代势均力敌.像"鼎"一样地各据一方,"鼎立"是形象生动地描述各方"势力". 争夺国家权力叫做问鼎.鼎,国宝.象征国家权力.
2023-07-21 21:51:001

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形容在三国鼎盛时代势均力敌.像"鼎"一样地各据一方,"鼎立"是形象生动地描述各方"势力".
2023-07-21 21:51:101

鼎字组成不同的成语,填入句子中东汉灭亡后魏蜀吴三国建立史称

称为三国鼎立
2023-07-21 21:51:224

三国鼎立和三足鼎立区别

一个是三个国家鼎立,一个是三个政权鼎立。
2023-07-21 21:51:311

鼎承的意思是什么

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双耳. 2.大. 3.比喻帝王、帝业. 4.正当、正在. 问鼎的鼎取第(2 鼎盛的鼎承第(3 三国鼎立的鼎取第(4 鼎志昌盛的鼎取第(3 鼎鼎大名的鼎承第(2
2023-07-21 21:51:402

在我国古代鼎象征什么?请举出哪一些与鼎有关的成语?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尽量详细一点就可以了! 解析: 鼎在最初是作为权利的象征,如大禹制九鼎表示天下九州,用鼎来象征王权,后来还发生过比较出名的楚王问鼎 由于鼎比较结实牢固而且不容易翻滚倒塌,所以还有稳固的意思,如三国鼎立
2023-07-21 21:51:471

三国鼎力是哪三国和他们的皇帝是谁,定都哪里

三国鼎立是指魏国,蜀国,吴国。三国的皇帝分别是曹丕,刘备,孙权。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
2023-07-21 21:52:063

三足鼎的风水寓意

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青铜鼎是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自从青铜鼎出现后,鼎就是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象征,鼎是王权的象征、国家之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随着道教、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礼器。 鼎在风水中的作用,鼎有可起“藏风聚气”、“辟凶煞”的作用。易经六十四卦,卦爻为,巽,上离下木,木上有火,五行属木。卦辞曰:“鼎,元吉,亨”意思是只要是所占问到鼎卦的,便是很吉力、吉祥、大顺之意。起初是帝王在祭祀时用来装盛进贡给上天贡品的器物,后来就演变成为庙宇正门用来调节磁场的神器,现在民间一般将它放置于厅堂之中。 正东方和西北方掌管着长子和主人的位置(也等于董事长和经理)。如果这两个方位不好的话,会影响到头部和手足方面的健康,也会影响到运势。但无法对这个方位进行变动的话,最好能摆放上开光鼎来镇住这个位置。东南角也是八卦上的财位,掌握着财运。摆放已经开光鼎可起到藏风纳气,镇财位的效果。鼎代表诚信和威严。所以摆放在正门也是昭示着一个诚信的象征,树立形象。 如果身后是玄武位是窗或池塘,意为背无靠山,做事不顺,无贵人相助。摆放开光大鼎可起到玄武的作用,化解格局的不利。 其实,鼎在风水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仅是以上这些内容,风水师们忽视了鼎的原有意义,鼎是权利的象征,是地位的代表,如一言九鼎就是指皇帝金口玉言,是俗话说的君无戏言。普通人说的一诺千金和皇帝说的一言九鼎就不可同日而语,一诺千金是做人的一种诚信,是一种品质;而一言九鼎是关乎国家大局和社会前途,所以皇帝是不能乱说话的。
2023-07-21 21:52:215

三国齐鼎是成语吗?

这个不是成语
2023-07-21 21:52:405

一言九鼎的鼎 鼎足而的鼎意思一不一样

不一样 1.古代国家的宝器。2.比喻三方面并立
2023-07-21 21:53:034

三国鼎立是哪些皇帝

问题一:三国鼎立是指哪三国 三国的皇帝分别是谁 东汉末年以后的三国鼎立:魏国 蜀国 吴国 魏国(曹操),占据北方,西凉等中国大部分地方。 汉(刘备),一般称之为蜀汉。占据巴蜀,云南等地。 吴国(孙权),占据江东和荆州的南部和北部的一些地方。 魏蜀吴,魏始于曹操 他的儿子曹丕 费汉室称帝 蜀 刘备,曹丕废汉帝后 以皇叔身份自立为帝 吴, 孙权,曹丕篡位后 自立为帝 问题二:魏蜀吴三国分别有哪些皇帝 三国曹魏(220年――266年) 魏国 ,又称曹魏,首都洛阳,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共5帝。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建安十八年,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 “魏”。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并且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毋丘俭征伐高句丽后,朝鲜半岛的一半地区也并入了曹魏版图。北部幽州的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魏文帝曹丕 (187年――226年)字子桓,220年―226年在位7年,年号:黄初(220年―226年) 魏文帝曹丕,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魏的开国皇帝,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代汉称帝,定国号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史称曹魏。魏文帝登基后,首先平定了武威三种胡的叛乱,不久派遣军队在河西一带大破羌胡联军,曹魏的势力得以进入河西之地,接着又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权。此外,曹魏多次击败鲜卑,巩固了北疆。然而,魏文帝曾三次大举进兵孙吴,皆无功而返。综合来看,魏文帝在位七年时间里,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葬首阳陵。 魏明帝曹 (204年――239年)226年―239年在位14年,年号:太和(227年―233年)青龙(233年―237年)景初(237年―239年) 魏明帝曹保字元仲,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文学成就不及操、丕。曹魏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东吴的战事中度过,例如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到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A、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诸葛亮未能得尺寸之地。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轲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北疆也得以安定。之后,魏明帝开始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葬高平陵。 魏哀帝曹芳 (232年――274年),240年―254年在位15年,年号:正始(240―254),嘉平(249年―254年) 魏哀帝曹芳,字兰卿,为魏明帝曹敝养子。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曹彰之孙、曹操之曾孙。曹芳于235年被封为齐王,239年曹辈∈藕蠹塘⑽帝。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之后,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这段时间内,曹魏虽然朝政动荡,但对外的开疆拓土之路则是一路凯歌,先后两次大败高句丽,破东琛⑵桴觥⒚鸷瑁朝鲜半岛的半数之地并入曹魏版图。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274年,曹芳病逝,谥号为厉公。 魏废帝曹髦 (241年――260年)254年―260年在位,年号:正元(254年―260年),甘露(256年―260年) 魏废帝曹髦,即魏高贵乡公,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但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公元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 问题三:三国鼎力是哪三国和他们的皇帝是谁,定都哪里 三国鼎立是指魏国,蜀国,吴国。三国的皇帝分别是曹丕,刘备,孙权。 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 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 问题四:三国是指哪三国,皇帝分别是谁? 东汉末年以后的三国鼎立:魏国 蜀国 吴国 魏国(曹操),占据北方,西凉等中国大部分地方。 汉(刘备),一般称之为蜀汉。占据巴蜀,云南等地。 吴国(孙权),占据江东和荆州的南部和北部的一些地方。 魏蜀吴,魏始于曹操 他的儿子曹丕 费汉室称帝 阀 蜀 刘备,曹丕废汉帝后 以皇叔身份自立为帝 吴, 孙权,曹丕篡位后 自立为帝 问题五:在三国后是什么朝代的皇帝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五代、隋、唐、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望采纳,谢谢。 问题六:魏蜀吴三国的开国皇帝分别是( ),(),()。 楼主你好 魏国-曹丕【曹操也是皇帝,但是曹 *** 后曹丕才建国的】 蜀国-刘备 吴国-孙权 问问专家 紫夜杰枫 很荣幸为你解答!望加“赞”采纳 欢迎追问! 问题七:三国演义中三个国家的各个皇帝都谁 1.孙权,坐领江东,又得荆州之后,发展内政,与蜀国的狂攻魏国相比,实在是成鲜明的对比,但是感觉孙权的发展内政不急于进攻的目标,比蜀国好些吧! 2.曹丕,蜀吴交战时,坐山观虎斗,是当时来看我觉得是正确的,最后蜀败于吴马上就亲自领兵分三路大军南下,虽终败,但是我觉得当时他派去攻吴的人能力太低了,除曹仁外,但是东吴的派出拒曹仁的武将是朱桓,所以曹仁才不能胜! 3.刘备,不谈刘备前期时的确(弱小时)是个明智的君主,并且也很爱护士兵,但是到了称帝后,竟然大起七十万大军伐吴,不顾秦泌`诸葛亮`赵云之言而冒攻吴实属不智,最后他如果不损失那七十万大军蜀国北伐时因该会轻松一点吧! 4.司马昭,很巧妙的夺得了皇帝位,又先后任命了一些大将担任了灭蜀伐吴的人,列如用邓艾和钟会灭蜀,杜预和王浚灭吴,都是比较明智的! 5.孟获,虽然在中原以及蜀国看来只不过是小角色,根本没什么能力,但是如果在南蛮我想他可以被称南蛮王的话,就因该会有一定的能力吧! 6.孙亮,我感觉基本只是保持住了吴国的太平也没有什么与魏和蜀的纠纷,但是最后他的结局就有点u30fbu30fbu30fb! 问题八:三国,有几个皇帝 楼主您好 关于三国有几个皇帝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饥在吴国建立后 也就是222年到晋朝成立之间总共有三位皇帝(正式的)分别是 魏国: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 还有被追封的曹操 蜀国:刘备-刘禅 吴国: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爱三国团队为您解答 望楼主采纳 问题九:三国里最后统一三国的是那个皇帝 国末,魏国丞相司马昭控制魏国实权,还落的一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魏国灭掉蜀国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废掉魏帝,自己称帝,建立晋朝。然后继续攻打吴国,公元280年吴主孙浩奉玉玺投降。司马炎在朝堂之上指一凳子曰:孤设此座,等卿久已.吴主孙浩也说:臣在江南也曾设此座恭候陛下。
2023-07-21 21:53:101

谁知道‘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六出,威德咸乎传千秋。是指什么

“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鼎足是指诸葛亮的计谋使得刘备得以与孙权曹操三足鼎立天下。 六出是指六出祁山说的是诸葛亮
2023-07-21 21:53:181

三国鼎立的作用意义影响发展及过程

主要告诉世人战争不能解决一切,顺应历史的潮流才是王道。
2023-07-21 21:53:554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的意思?

是说三国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了,后人留下的只是回忆和评论 鼎足:鼎有三脚,意思是三个脚可以平衡,通常代表曹刘孙三股势力之间的平衡关系鼎足三分已成梦的意思就是说当年这三分天下的状况已经成为过去了,成为历史了牢骚:感慨的意思 后人凭吊空牢骚是指后人再有的只是万般感慨了
2023-07-21 21:5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