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kcik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出自《论语·为政第二》。
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
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
论语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意思,专家解答,要详细
君子和小人是以德行来划分的,在这里孔子对君子和小人做了更具体的划分,提出了“周”和“比”这样一对反义词:“周”是周至,指对人开放和包容;“比“是比附,指对人封闭和排斥.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 与人交往,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它决定一个人生活世界的宽窄.然而,人类又是个体差异最丰富最悬殊的群体,与自己熟悉了解的人相处,自然要容易一些,所以,党同伐异几乎是人类难以消除的天性.孔子却把这称之为小人行径. 孔子是不是太不通人情了? 当然不是. 人和人的差异有两种,一种是性情兴趣的差异,另一种是人品人格的差异.前一种差异只是性格差异,不存在是非对错,只能说各具特色;后一种差异却是道德差异,有明显的是非对错. 兴趣相投,结为好友,这不但没错,反而应该提倡,孔子不也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所以孔子这里所说的“周”和“比”主要是针对道德差异.在兴趣上,每个人都应该各投所好,但在是非善恶上,人则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以自己的私心好恶为标准来衡量人、选择人.这才是孔子这句话的本意. 这句话对于球员来说尤其重要.球员的成功来自于与队友的精诚合作,而且球员需要不断选择高级别的新球队来提高自己.这就要求球员必须拥有很强的人际环境适应能力. 这种适应力来自于哪里? 正来自于“周而不比”的待人原则. “周而不比”其实是一种不断拓展自我胸怀、跳出自我牢笼的过程.无论到哪个国家哪支球队,踢好球是始终不变的目标,而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则是最基本的生存原则.当一个球员能够始终谨守这个原则,而不是狭隘地以自己的标准来选择队友、要求环境,即便在性情、兴趣、习惯、语言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他也能够随处落地生根、顺利融入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2023-07-21 20:45:2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什么意思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有很多的朝代更迭,但是每个朝代都给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个学派都各抒己见,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思想,其中成为了后来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也在中华文化中有极高的地位。其中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总是也自己的看法。比如这一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指的就是君子会一视同仁地对待别人而心怀坦荡,但是小人亲近别人而心怀不轨,不过它也有另外一种解读。一、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古代的人们对于君子和小人总是有很明显的界定。君子一直以来普遍指的就是道德思想崇高,人格品质十分高尚的人,对于小人人们总是嗤之以鼻,就是指一些行为和思想比较卑劣的人。孔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与每个人都会保持一致的距离,并且不会与其中任何一个人的亲疏有别,因为他们心怀坦荡,对别人没有所求。相反小人总是想依赖别人,所以他们会和很多人交往,并企图从他们身上得到好处,也会对每个人的态度不一样。二、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在一些书中,会把君子认为是统治阶级,而小人就是平民百姓。统治者在对待自己的职务的时候,就应该公正而不能徇私。而平民百姓他们有自己的社交自由,可以选择与哪些人亲近。但是人们普遍接受的是第一种看法。无论是哪一种看法,那都是思考的角度不同,也都各自的道理,重要的是可以为后人所用,对人们的思想有所启迪。所以,君子与小人,往往在自己平时的行为和言语中就可以表现出来。2023-07-21 20:45:48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在儒家思想中,说人们待人不偏袒,处理人际关系时,与所有人要保持同样的距离。孔子说:“君子不比周,恶人不比周”这句话是孔子老人说的。也许是他讲课或与三千弟子聊天时随便说的,但这是他的弟子在《论语》中编撰记录下来的,流传了几千年。孔子诞生于春秋时期,他改变了很多事情,尤其是我们说话的方式,今天,能够读懂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对长辈的评价,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古代的人们是如此的简洁,古人究竟是如何进行口头交流的,我们不知道,但所有流传下来的文字材料都比今天使用的白话文简单得多。纸是蔡伦发明的,蔡伦生于东汉,公元88年,距孔子春秋时代已有600多年,毛笔是秦国将军孟天发明的,孟天生于战国晚期,公元前259年,距孔子春秋时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孔子,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诞生于“无纸无笔”的时代。孔子只能通过讲课来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语录编成了一本集子,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没有纸,没有笔,老师的经典名言写在哪里,答案是用刀把它刻在竹简上。想象一下,一个拿着刀的人在一根不到一英尺长、不到一英寸宽的竹子上雕刻人物,他累得满头大汗,才有了今天《论语》。孔子用“周”来形容君子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君子平等待人。不远近,不亲近,典型的儒家思想。2023-07-21 20:47:08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的区别
区别:1、字义不同,周是合、亲和以及调的意思,另外,周,还有接济和救济的意思,如:周济。比,解作阿党,阿(ē婀)意为迎合。阿党就是互相依附和勾结。2、所形容的人不同“周”用来形容君子,“比”用来形容心术不正之人,通俗的说就是小人。3、所形容的内容不同“周”用来形容君子的忠信,平等的对待身边的一切,既不过分亲密,也不刻意远离。“比”用来表示小人的阿谀奉承,为个人私利刻意讨好他人,结党营私。本句出自《论语》: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小人则为个人私利讨好他人,区别对待,结党营私。扩展资料:赏析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023-07-21 20:47:37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到底是什么意思?
关键是:孔子说的就一定对吗?有先进性吗?2023-07-21 20:47:5414
君子周尔不比,小人别尔不周是什么意思?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详解:通常解释,根本没有从“周”和“比”的原始意思着手。后人解前人文字,最大忌讳就是把一些当时根本没有的字义附会上去。句子意思可以引申,但字义一定不能胡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章的根本就两字:“周”和“比”。何谓“比”?“比”在甲骨文里是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典型的象形字;“周”,甲骨文里是“田”里有四点,表示把田里都种满了,因此就有周遍而没有疏漏的意思。那么,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呢?字面意思就是,君子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周遍而没有疏漏,但不会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而小人,总是希望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但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却不能周遍而没有疏漏。这里很明显,孔子认为,所有小人的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都是希望 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为什么?小人,被一个“我“所牵制,他自己的行为、见解,都不过是那个“我”的造作,永远和那“我”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因此,这种内在的品行自然就推而广之,希望任何人都和“我”一样,所有人的利益都为“我”而来,诸如此类的。任何希望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的学问、宗教、理论等等,都是小人之学。例如所谓的基督教、道教之类的,立一个上帝、道,然后让人去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这就是典型的小人之学。君子之学,不同而大同,不需要什么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这世界有无数种花,怎么可能让每种花都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看看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就知道,东西方君子之间思想的共鸣。君子,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周遍而没有疏漏,君子不会预先设定一个框框,戴有色眼镜甚至脚镣去知去行,只会从当下的现实出发,全面地收取所有的材料,对所有材料“不相“之,这些材料,包括社会的所有方面,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精英面首到面首精英,从生老病死到奸淫虏虐,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只有了“周”,才可能“不比”,面首的世界只有来面首的和被面首的,小人的世界只有小人。君子的世界,不光有君子,里面还有面首、小人。君子,没有世界,君子的世界,只是世界本身而已。世界“不知”,君子“周”其“不知”而“不相”之,转“不知”之世界为“不愠”之世界,而君子,本无能转所转。就如同阳光普照,无所谓照物,而物得阳光而自彰,阳光本无能彰所彰。白话直译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说:君子,见闻学行周遍而没有疏漏,却不会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小人,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见闻学行却不能周遍而没有疏漏。2023-07-21 20:50:03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怎么解释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出自《论语·为政第二》。2023-07-21 20:50:16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的区别
《论语.为政》中,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孔子:“守礼的人只讲忠信不合群,小人(不守礼的人)合群但不讲忠信.”所以,“周”是忠信不合群;“比”是合群但不讲忠信。2023-07-21 20:50:24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比的读音,到底念什么啊?三声还是四声啊?
三声2023-07-21 20:50:343
小人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从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第二》,详细解析如下:“君子周而不比”就是说君子与人的交往的依据是按社会人人都认可的公义而行的,是该干嘛干嘛,所以不会逾礼,方方面面却都显得非常周全,其中没有出现相互比较的成分。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小人比而不周”,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所以必然要攀比“你得多了,我得的不够你多,可你做的还不够我多”都是在不停的比,其行事时不按义、不按该与不该,而按利的多少,如此这般怎么可能会有周全?扩展资料:作品名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创作年代:春秋战国时期作品出处:《论语·为政第二》作者:孔子译文:君子团结不勾结,小人勾结不团结赏析,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而“比”就是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023-07-21 20:50:481
古人对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点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334b810100qzgo.html这个网址摘得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杨伯峻:孔子说:“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钱穆:先生说:“君子待人以忠信,但不阿私。小人以阿私相结,但不忠信。” 李泽厚:孔子说:“君子普遍厚待人们,而不偏袒阿私;小人偏袒阿私,而不普遍厚待。”虽然不是古人,但南怀瑾先生是古典文学的大宗师境界的存在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字,古写的篆文比字,是这样写的【如图】。象形俩个人相同,通向一个方向,而古文北字是俩个人相背,各走极端的象形字,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够普遍。2023-07-21 20:51:041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子与小人之道各有特征与不同,君子不能和小人比,做人就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 。2023-07-21 20:51:264
君子周而不比是什么意思?
意思: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原文出自于《论语之为政篇》。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字词释义: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周而不比”是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相反的,“比而不周”是指几个人亲密勾结,但却并无包容之心。白话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扩展资料:《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而《为政》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2023-07-21 20:52:171
论语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从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第二》,详细解析如下:“君子周而不比”就是说君子与人的交往的依据是按社会人人都认可的公义而行的,是该干嘛干嘛,所以不会逾礼,方方面面却都显得非常周全,其中没有出现相互比较的成分。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小人比而不周”,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所以必然要攀比“你得多了,我得的不够你多,可你做的还不够我多”都是在不停的比,其行事时不按义、不按该与不该,而按利的多少,如此这般怎么可能会有周全?扩展资料:作品名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创作年代:春秋战国时期作品出处:《论语·为政第二》作者:孔子译文:君子团结不勾结,小人勾结不团结赏析,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而“比”就是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023-07-21 20:52:4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什么意思
【出处】《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释义】孔子说:“守礼的人只讲忠信不合群,小人(不守礼的人)合群但不讲忠信。”周:包容、调和。比:勾结。“周而不比”即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比而不周”指几个人亲密勾结,但却并无包容之心。赏析解读: 东周礼崩乐坏,各国朝内大部分都官员贵族,都开始盼着君主能改祖制,或想法去更改,而象孔子儒家这些守旧派,自然反对,把这些政见的人视为只为利的奴仆小人。当时守旧派在朝中上下来往,希望改派的大部分人当然不想天天听这些守旧派唱祖制,所以他们并不合群;作为守旧派的极少数人,自然很多时候成为孤家寡人.所以孔子在教育弟子说到这现象时,只能设定守礼者与这些人的分别。2023-07-21 20:53:011
子曰:“君子周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详解:通常解释,根本没有从“周”和“比”的原始意思着手。后人解前人文字,最大忌讳就是把一些当时根本没有的字义附会上去。句子意思可以引申,但字义一定不能胡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章的根本就两字:“周”和“比”。何谓“比”?“比”在甲骨文里是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典型的象形字;“周”,甲骨文里是“田”里有四点,表示把田里都种满了,因此就有周遍而没有疏漏的意思。那么,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呢?字面意思就是,君子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周遍而没有疏漏,但不会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而小人,总是希望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但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却不能周遍而没有疏漏。这里很明显,孔子认为,所有小人的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都是希望 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为什么?小人,被一个“我“所牵制,他自己的行为、见解,都不过是那个“我”的造作,永远和那“我”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因此,这种内在的品行自然就推而广之,希望任何人都和“我”一样,所有人的利益都为“我”而来,诸如此类的。任何希望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的学问、宗教、理论等等,都是小人之学。例如所谓的基督教、道教之类的,立一个上帝、道,然后让人去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这就是典型的小人之学。君子之学,不同而大同,不需要什么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这世界有无数种花,怎么可能让每种花都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看看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就知道,东西方君子之间思想的共鸣。君子,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周遍而没有疏漏,君子不会预先设定一个框框,戴有色眼镜甚至脚镣去知去行,只会从当下的现实出发,全面地收取所有的材料,对所有材料“不相“之,这些材料,包括社会的所有方面,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精英面首到面首精英,从生老病死到奸淫虏虐,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只有了“周”,才可能“不比”,面首的世界只有来面首的和被面首的,小人的世界只有小人。君子的世界,不光有君子,里面还有面首、小人。君子,没有世界,君子的世界,只是世界本身而已。世界“不知”,君子“周”其“不知”而“不相”之,转“不知”之世界为“不愠”之世界,而君子,本无能转所转。就如同阳光普照,无所谓照物,而物得阳光而自彰,阳光本无能彰所彰。白话直译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说:君子,见闻学行周遍而没有疏漏,却不会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小人,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见闻学行却不能周遍而没有疏漏。2023-07-21 20:53:114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广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结,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结却不顾道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因私利而结党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做事总为多数人着想,能与众人和谐相处,但不与人相勾结。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孔子这种思想就有积极意义。2023-07-21 20:53:263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如何解释?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详解:通常解释,根本没有从“周”和“比”的原始意思着手。后人解前人文字,最大忌讳就是把一些当时根本没有的字义附会上去。句子意思可以引申,但字义一定不能胡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章的根本就两字:“周”和“比”。何谓“比”?“比”在甲骨文里是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典型的象形字;“周”,甲骨文里是“田”里有四点,表示把田里都种满了,因此就有周遍而没有疏漏的意思。那么,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呢?字面意思就是,君子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周遍而没有疏漏,但不会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而小人,总是希望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但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却不能周遍而没有疏漏。这里很明显,孔子认为,所有小人的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都是希望 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为什么?小人,被一个“我“所牵制,他自己的行为、见解,都不过是那个“我”的造作,永远和那“我”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因此,这种内在的品行自然就推而广之,希望任何人都和“我”一样,所有人的利益都为“我”而来,诸如此类的。任何希望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的学问、宗教、理论等等,都是小人之学。例如所谓的基督教、道教之类的,立一个上帝、道,然后让人去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这就是典型的小人之学。君子之学,不同而大同,不需要什么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这世界有无数种花,怎么可能让每种花都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看看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就知道,东西方君子之间思想的共鸣。君子,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周遍而没有疏漏,君子不会预先设定一个框框,戴有色眼镜甚至脚镣去知去行,只会从当下的现实出发,全面地收取所有的材料,对所有材料“不相“之,这些材料,包括社会的所有方面,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精英面首到面首精英,从生老病死到奸淫虏虐,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只有了“周”,才可能“不比”,面首的世界只有来面首的和被面首的,小人的世界只有小人。君子的世界,不光有君子,里面还有面首、小人。君子,没有世界,君子的世界,只是世界本身而已。世界“不知”,君子“周”其“不知”而“不相”之,转“不知”之世界为“不愠”之世界,而君子,本无能转所转。就如同阳光普照,无所谓照物,而物得阳光而自彰,阳光本无能彰所彰。白话直译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说:君子,见闻学行周遍而没有疏漏,却不会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小人,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见闻学行却不能周遍而没有疏漏。2023-07-21 20:53:356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
君子之交淡是他们不是勾结在一起的,每个人可以公平地看待一些事情,小人是勾结在一起的,他们即使在一起也不是特别的团结,还是会为自己的利益做一些事情的。2023-07-21 20:53:564
君子不器(周而不比的意思是什么(君子不器(周而不比)
1、君子不器,周而不比的意思是什么。 2、君子不器,周而不比。 3、子曰君子不器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4、君子,周而不比。1.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要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2.原句出自:《论语·为政》。 3.子曰:“君子不器。 4.”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5.”为学而成德之人。 6.是通过学问思辩,修身践行而集道德仁义于一身,明达天道地道人性,能文能武,通才达识,不局限于一技一艺。 7.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释义: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和人勾结,小人和人勾结而不合群。 9.“周和比,一褒一贬,周褒君子,比斥小人,译为“团结和勾结”,比较恰当。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的团结只为共同目标的“义”,小人的勾结,则不过是为了个人的私利罢了。2023-07-21 20:54:25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周:合群。比(bì):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第14章。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2023-07-21 20:55:261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怎么翻译?
意思: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详解: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字,古写的篆文比字,是这样写的——,象形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而古文北字——就是相背,各走极端的象形字,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2023-07-21 20:55:331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周:合群。比(bì):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第14章。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2023-07-21 20:55:391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何处?
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出自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扩展资料:《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论语·为政2023-07-21 20:55:46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广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结,品格低下的人互相勾结却不顾道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论语》简介《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原则等。《论语》作品多为语录,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但用意深远。此书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展示出人物的形象。展开全部内容-->2023-07-21 20:56:061
论语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意思,专家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2023-07-21 20:56:301
论语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意思,专家解答,要详细
君子和小人是以德行来划分的,在这里孔子对君子和小人做了更具体的划分,提出了“周”和“比”这样一对反义词:“周”是周至,指对人开放和包容;“比“是比附,指对人封闭和排斥。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 与人交往,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它决定一个人生活世界的宽窄。然而,人类又是个体差异最丰富最悬殊的群体,与自己熟悉了解的人相处,自然要容易一些,所以,党同伐异几乎是人类难以消除的天性。孔子却把这称之为小人行径。 孔子是不是太不通人情了? 当然不是。 人和人的差异有两种,一种是性情兴趣的差异,另一种是人品人格的差异。前一种差异只是性格差异,不存在是非对错,只能说各具特色;后一种差异却是道德差异,有明显的是非对错。 兴趣相投,结为好友,这不但没错,反而应该提倡,孔子不也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所以孔子这里所说的“周”和“比”主要是针对道德差异。在兴趣上,每个人都应该各投所好,但在是非善恶上,人则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以自己的私心好恶为标准来衡量人、选择人。这才是孔子这句话的本意。 这句话对于球员来说尤其重要。球员的成功来自于与队友的精诚合作,而且球员需要不断选择高级别的新球队来提高自己。这就要求球员必须拥有很强的人际环境适应能力。 这种适应力来自于哪里? 正来自于“周而不比”的待人原则。 “周而不比”其实是一种不断拓展自我胸怀、跳出自我牢笼的过程。无论到哪个国家哪支球队,踢好球是始终不变的目标,而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则是最基本的生存原则。当一个球员能够始终谨守这个原则,而不是狭隘地以自己的标准来选择队友、要求环境,即便在性情、兴趣、习惯、语言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他也能够随处落地生根、顺利融入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2023-07-21 20:56:39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是什么意思?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周:合群。比(bì):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第14章。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扩展资料:《论语·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南怀瑾《论语别裁》中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这个人好,对那个人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为政2023-07-21 20:56:47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
意思: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论语 为政第二》 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详解: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字,古写的篆文比字,是这样写的——,象形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而古文北字——就是相背,各走极端的象形字,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2023-07-21 20:57:131
孔子认为“君子比而不周,小人周而不比。”()
孔子认为“君子比而不周,小人周而不比。”()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2023-07-21 20:57:431
子曰什么周而不比,什么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全句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大致含义为“品德与学问兼备的君子,遇到事情总是考量全体,为公设想;而品德学问欠缺的小人缺偏袒徇私,丧失公正”。“周”就是能够以仁爱之心、善意之举去团结和帮助他人,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就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坦然无私的胸怀,以一颗仁爱之心,就可以与人和睦相处,实为君子之道也。基本信息中文名君子周而不比原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处《论语·为政第二》注释“周”指以义合、“比”指以利合摘要基本介绍赏析解读1基本介绍【出处】《论语·为政第二》【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注释】周:合群;比(音bì):勾结。周而不比:“周”和“比”都有密合的意思。这里“周”指以义合,“比”指以利合。【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2023-07-21 20:57:50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比的意思
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成语出处: 《论语·为政》:“子曰:‘ 君子 周而不比 。"” 成语例句: 那里肯 周而不比 。 周而不比的反义词: 狼狈为奸 传说狈是跟狼同类的野兽,前腿极短,行动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就不能行动。狼和狈经常结合伤害牲畜,因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2023-07-21 20:57:561
论语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意思
【出处】《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释义】孔子说:“守礼的人只讲忠信不合群,小人(不守礼的人)合群但不讲忠信.”周:包容、调和.比:勾结.“周而不比”即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比而不周”指几个人亲密勾结,但却并无包容之心.赏析解读: 东周礼崩乐坏,各国朝内大部分都官员贵族,都开始盼着君主能改祖制,或想法去更改,而象孔子儒家这些守旧派,自然反对,把这些政见的人视为只为利的奴仆小人.当时守旧派在朝中上下来往,希望改派的大部分人当然不想天天听这些守旧派唱祖制,所以他们并不合群;作为守旧派的极少数人,自然很多时候成为孤家寡人.所以孔子在教育弟子说到这现象时,只能设定守礼者与这些人的分别.2023-07-21 20:58:16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
出自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2023-07-21 20:58:242
论语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意思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详解:通常解释,根本没有从“周”和“比”的原始意思着手。后人解前人文字,最大忌讳就是把一些当时根本没有的字义附会上去。句子意思可以引申,但字义一定不能胡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章的根本就两字:“周”和“比”。何谓“比”?“比”在甲骨文里是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典型的象形字;“周”,甲骨文里是“田”里有四点,表示把田里都种满了,因此就有周遍而没有疏漏的意思。那么,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呢?字面意思就是,君子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周遍而没有疏漏,但不会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而小人,总是希望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但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却不能周遍而没有疏漏。这里很明显,孔子认为,所有小人的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都是希望 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为什么?小人,被一个“我“所牵制,他自己的行为、见解,都不过是那个“我”的造作,永远和那“我”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因此,这种内在的品行自然就推而广之,希望任何人都和“我”一样,所有人的利益都为“我”而来,诸如此类的。任何希望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的学问、宗教、理论等等,都是小人之学。例如所谓的基督教、道教之类的,立一个上帝、道,然后让人去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这就是典型的小人之学。君子之学,不同而大同,不需要什么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这世界有无数种花,怎么可能让每种花都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看看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就知道,东西方君子之间思想的共鸣。君子,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周遍而没有疏漏,君子不会预先设定一个框框,戴有色眼镜甚至脚镣去知去行,只会从当下的现实出发,全面地收取所有的材料,对所有材料“不相“之,这些材料,包括社会的所有方面,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精英面首到面首精英,从生老病死到奸淫虏虐,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只有了“周”,才可能“不比”,面首的世界只有来面首的和被面首的,小人的世界只有小人。君子的世界,不光有君子,里面还有面首、小人。君子,没有世界,君子的世界,只是世界本身而已。世界“不知”,君子“周”其“不知”而“不相”之,转“不知”之世界为“不愠”之世界,而君子,本无能转所转。就如同阳光普照,无所谓照物,而物得阳光而自彰,阳光本无能彰所彰。白话直译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说:君子,见闻学行周遍而没有疏漏,却不会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小人,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见闻学行却不能周遍而没有疏漏。2023-07-21 20:58:32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什么意思君子喻于义
释义: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周而不比”是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相反的,“比而不周”是指几个人亲密勾结,但却并无包容之心。出处:《论语之为政篇》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意思说:“君子合群不勾结;小人勾结不合群。”[1]周: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比: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结合"小人"解释“比”,勾结义无疑。周与比,一褒一贬,周褒君子,比斥小人,译为“团结和勾结”,比较恰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的团结只为共同目标的“义”,小人的勾结,则不过是为了个人的私利罢了。2023-07-21 20:58:57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意思?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周:合群。比(bì):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第14章。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2023-07-21 20:59:15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什么意思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论语 为政第二》 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字,古写的篆文比字,是这样写的——?,象形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而古文北字——就是相背,各走极端的象形字,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2023-07-21 20:59:35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的区别
周:追求有是非原则的合理。这一词义后来写作“调”。比:不讲是非原则的偏私苟合。整句译为“君子追求将事情办得合理,不会偏私苟合;小人会偏私苟合,办事不讲原则。”2023-07-21 20:59:455
周而不比,和而不同
文/峰霞仙子 "周而不比,和而不同″,这两句话出自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两句话讲的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为人处事的两个方向。"周",就是要善于团结自己周围的人。"比″,就是拉帮结派,拉山头。 "周而不比″,就是君子要善于团结自己周围的人,与大家真诚相待,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不拉帮结派,为了大局发展,不谋小团体利益。"同",就是君子能够求大同存小异,有宽阔包容的胸怀,争取最大的团结。允许不同的意见存在,能听进不同的意见,来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措施。 这是一位伟人非常欣赏的一条格言,并将其悬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也将其视为做人处事的原则。 我们每一个人,要想成就一凡事业,就要有博大胸襟,不畏浮云遮望眼,向着心中的梦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离心中的目标越来越近。2023-07-21 21:00:12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什么意思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详解:通常解释,根本没有从“周”和“比”的原始意思着手。后人解前人文字,最大忌讳就是把一些当时根本没有的字义附会上去。句子意思可以引申,但字义一定不能胡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章的根本就两字:“周”和“比”。何谓“比”?“比”在甲骨文里是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典型的象形字;“周”,甲骨文里是“田”里有四点,表示把田里都种满了,因此就有周遍而没有疏漏的意思。那么,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呢?字面意思就是,君子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周遍而没有疏漏,但不会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而小人,总是希望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但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却不能周遍而没有疏漏。这里很明显,孔子认为,所有小人的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都是希望 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为什么?小人,被一个“我“所牵制,他自己的行为、见解,都不过是那个“我”的造作,永远和那“我”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因此,这种内在的品行自然就推而广之,希望任何人都和“我”一样,所有人的利益都为“我”而来,诸如此类的。任何希望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的学问、宗教、理论等等,都是小人之学。例如所谓的基督教、道教之类的,立一个上帝、道,然后让人去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这就是典型的小人之学。君子之学,不同而大同,不需要什么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这世界有无数种花,怎么可能让每种花都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看看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就知道,东西方君子之间思想的共鸣。君子,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周遍而没有疏漏,君子不会预先设定一个框框,戴有色眼镜甚至脚镣去知去行,只会从当下的现实出发,全面地收取所有的材料,对所有材料“不相“之,这些材料,包括社会的所有方面,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精英面首到面首精英,从生老病死到奸淫虏虐,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只有了“周”,才可能“不比”,面首的世界只有来面首的和被面首的,小人的世界只有小人。君子的世界,不光有君子,里面还有面首、小人。君子,没有世界,君子的世界,只是世界本身而已。世界“不知”,君子“周”其“不知”而“不相”之,转“不知”之世界为“不愠”之世界,而君子,本无能转所转。就如同阳光普照,无所谓照物,而物得阳光而自彰,阳光本无能彰所彰。白话直译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说:君子,见闻学行周遍而没有疏漏,却不会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小人,让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见闻学行却不能周遍而没有疏漏。2023-07-21 21:00:192
《论语述一》2.14为什么君子周而不比
君子周而不比意思如下:意思为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出处】《论语·为政第二》【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注释】周:合群;比(音bì):勾结。周而不比:“周”和“比”都有密合的意思。这里“周”指以义合,“比”指以利合。【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2023-07-21 21:00:29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说的是下面哪个问题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说的是下面哪个问题 A.和同问题 B.团结和勾结问题 C.义利问题 D.文和质的问题 正确答案:A2023-07-21 21:00:41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
用以区分君子和小人。指小人勾结而不团结。2023-07-21 21:01:20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什么意思
君子团结他人但是不结党营私,小人结党营私但是不团结他人.2023-07-21 21:01:35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如何理解这句话?
君子是守礼节的人讲求忠诚信义,小人合群但是不讲忠信礼仪2023-07-21 21:01:481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什么?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出自《论语·为政第二》。2023-07-21 21:02:48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何意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释义】孔子说:“守礼的人只讲忠信不合群,小人(不守礼的人)合群但不讲忠信。”周:包容、调和。比:勾结。“周而不比”即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比而不周”指几个人亲密勾结,但却并无包容之心。赏析解读: 东周礼崩乐坏,各国朝内大部分都官员贵族,都开始盼着君主能改祖制,或想法去更改,而象孔子儒家这些守旧派,自然反对,把这些政见的人视为只为利的奴仆小人。当时守旧派在朝中上下来往,希望改派的大部分人当然不想天天听这些守旧派唱祖制,所以他们并不合群;作为守旧派的极少数人,自然很多时候成为孤家寡人.所以孔子在教育弟子说到这现象时,只能设定守礼者与这些人的分别。2023-07-21 21:02:56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什么意思
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这里的“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a好,对b则不好,这就叫周而不比。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2023-07-21 21:03:042
君子周而不比什么意思?
【原文】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注释】①周:团结多数人。比:勾结。【翻译】孔子说:“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广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结,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结却不顾道义。”【解读】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因私利而结党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做事总为多数人着想,能与众人和谐相处,但不与人相勾结。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孔子这种思想就有积极意义。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注道:“周,普遍也。比,偏党也。”“周”、“比”两字都有与人亲厚团结的意思,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周”是为了公,“比”是为了私。君子办事与人团结在一起,是出于公心,而不为私。在平时的修养中,也是去其私心,存其公心,不会为了私利与人勾结在一起。这就是“周而不比”。而小人办事,汲汲于名利,而不为公。闲暇无事时,心中所想的,也是有私无公,为了趋近利益而与人狼狈为奸结为党羽,一旦利不合,就会马上翻脸,甚至互相落井下石。人处在社会之中,难免会有群体合作的时候,如何合作,君子与小人之道各有不同。2023-07-21 21:0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