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高分,清朝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要全要全。。(最少要列举100项)

2023-07-23 12:25:16
TAG: 高分
wpBeta

1. 中英 广州和约 余保纯 六百七十万两 27-5-1841;

2. 中英 南京条约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万两 29-8-1842;

3. 中英 南京条约补充条款 耆英 22-7-1843;

4. 中英 虎门条约 耆英 8-10-1843;

5. 中美 望厦条约 耆英 3-7-1844;

6. 中法 黄埔条约 耆英 24-10-1844;

7. 中俄 瑗珲条约 奕山 六十万方公里 28-5-1858;

8. 中俄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3-6-1858;

9. 中美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8-6-1858;

10. 中英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6-6-1858;

11. 中法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7-6-1858;

12. 中英 天津条约补充 桂良 8-11-1858;

13. 中英 北京条约 奕欣 一千叁百万两 24-10-1860;

14. 中法 北京条约 奕欣 25-10-1860;

15. 中俄 北京条约 奕欣 四十多万方公里? 4-11-1860;

16. 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明谊 四十四万方公里 10-7-1864;

17. 中美 增续条约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18. 中英 新修条约普后章程 不详 23-10-1869;

19. 中日 修好条约 李鸿章 13-8-1871;

20. 中日 北京条约 奕欣 31-10-1874;

21. 中英 烟台条约 李鸿章 13-9-1876;

22. 中俄 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 2-10-1879;

23. 中俄 伊黎条约 曾纪泽 七万方公里 二百八十万两 24-2-1881;

24. 中法 会议简明条款 李鸿章 11-5-1884;

25. 中日 天津条约 李鸿章 18-4-1885;

26. 中法 新约 李鸿章 9-6-1885;

27. 中英 烟台条约 续增条约 不详 9-6-1885;

28. 中葡 北京条约 奕□ 1-12-1887;

29. 中英 印藏条约 升泰 17-3-1890;

30. 中美 华工条约 杨儒 7-3-1894;

31. 中日 马关条约 李鸿章 二亿两 7-4-1895;

32. 中日 辽南条约 李鸿章 叁千万两 8-11-1895;

33. 中俄 密约 李鸿章 3-6-1896;

34. 中德 胶澳租借条约 李鸿章 6-3-1896;

35.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李鸿章 9-6-1898;

36.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李鸿章 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 7-9-1901;

37. 中英 续定印藏条约 罗生戛尔曾 7-9-1904;

38. 中日 会议[满州善后条约] 22-12-1905

1.中英南京条约

一、强占香港。

二、勒索钜款。中国赔偿英国鸦丨片烟价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军费1200万元,共2100万元(广州「赎城费」600万元不包括在内),分4年付清。

三、五口通商。《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在五口有权驻领事等官员,商人可以自由通商,不受只准清政丨府指定的「行商」进行贸易的限制。

四、控制关税。

五、领事裁判权。《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凡是英国人与中国人发生「交涉词讼」,或在中国领土上犯罪,其如何定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中国官员无权依据中国法律进行判处。

六、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应该是缔约国双方的对等权利。但在中英不平等条约里,却只规定了缔约外国能够片面享受最惠国待遇。《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2.中美望厦条约

美国人可以到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港口贸易或居住,并且淮许美国兵舰进入中国海港。

美国货进出口,中国海关收税必须和美国领事商议。

美国人在华犯法,「中国官员不得过问。」

容许美国人在五口「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院、礼拜堂及殡葬之处。」

3.中英法俄天津条约

1.外国公使驻北京

2.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3.中国海关雇用外人

4.外国人可在中国传教、游历通商

5.外国人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来往

6.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4.中英法俄北京条约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

3.发还天主教资产

4.对英、法赔款增加到800万两

5.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两国以黑龙江及额尔古纳河为界,以北属俄国,以南属中国。

黑龙江下游以南、乌苏里江以东直至鄂霍次克海沿岸之地,由原属中国所有改为中、俄两国共管。

俄国船只在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上拥有通航权。

6.中俄伊犁条约

中国要「偿还」俄国占领伊犁的「费用」五百万卢布。

中国要将伊犁以南的特克斯河流域平原地带「割」与俄国。

修订一八六三年【塔尔巴哈台界约】所规定斋桑湖方面的中俄国界及通商事务,以利於俄方。

7.中法新约(地点在天津)

中国放弃对越南之宗主国地位,承认越南为法国「保护国」

中国在中越边界附近择二地为对法「通市」的商埠。

法国在中国西南各省拥有兴建铁路的特权。

8.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完全放弃对朝鲜的宗主丨权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中国开放江南的苏州、杭州,以至长江中上游的重庆、沙市, 对日通商,日本并享有通至此等口岸的内河航行权。

中国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有设厂权,并享最惠国待遇。

中国「赔赏」日本军费二万万两。

9.中俄胶澳租界条约

租借山东半岛南部的胶州湾及其铁路权给德国

10.旅大租地条约

旅顺「租借」给俄国作为军港,大连「租借」给俄国作为商港,均以二十五年为期,但「可以延长」。

在「租借期」内,中国军队不得驻在旅大地区。

俄国再取得由旅大至哈尔溃之铁路修筑权(包括后来之所谓「南满铁路」),以及铁路沿线之利益独占权。

11.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租借「新界」予英国,共九十九年。

12.辛丑和约(清政丨府与11国公使订约)

惩办端郡王戴漪等排外大臣。

两年内禁止军火输华。

中国向11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偿付,连本息共近十亿两)。

作为偿付赔款的抵押,中国海关所收之关税、盐税,均为外国控制。

各国自管北京使馆区。

大沽口至北京之间的全部炮台,全部拆毁。

清廷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3.东三省善后协约

日、俄分别於中国东北撤军后,清廷开东北三省之十六处城镇作为商埠对外开放(盛京省之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通江子、法库门,吉林省之长春、吉林、哈尔溃、宁古塔、珲春、三姓,黑龙江省之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满洲里。

日本取得东北南部之安奉铁路之管理经营权。

在东北的奉天(今潘阳)、营口、安东(今丹东)等城市,划定日本「租界」等等。

14.黄埔条约

取得与英【南京条约】、美【望厦条约】相同之利益。

15.中英烟台条约

英国人得到进入中国西南边境「游历、探路」的权力。

他们如果由中国内陆经西丨藏前往印度,清政丨府需通知驻藏大臣协助通行。

16.烟台条约续增专条

鸦丨片入口,每箱(百斤)向海关一并缴纳税厘一百一十两(正税三十两、厘金八十两)后,由华商持凭单运往内地销售,中途不再征收任何捐税。

17.英藏拉丨萨条约

藏一切对外交往都必须经英政丨府批准;在中印边境的噶大克建立商埠;增开第二处商埠江孜。条约还规定赔付英军进藏所花费的七百五十万卢比,限七十五年内缴清

18.塔城界约

割让新疆西北,自沙渍达巴哈起,葱岭止约五十八万平方公里

19.穿鼻草约

(1) 割让香港

(2) 赔烟价六百万元

(3) 恢复广州商务

20.广州和约

7日之内缴广州”赎城费”600万元,赔偿英商馆损失30万元,清军退驻广州城外60英里,赎金交清后,英军退出虎门

bikbok

主要以下这些: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签定的《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条约》以后,中英又签定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在这两个条约签定以后,1844年中美签定了《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1年中俄鉴定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8年5月中俄签定了《瑷珲条约》,1858年6月中国与英,法,俄,美,俄四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同年11月中国又与英,法,美三国签定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1860年中英,中法,中俄又签定了各自的《北京条约》,1861年6月中俄签定了《堪分东界约记》,1868年中美签定了《中美续增条约》,1874年10月中日签定了《台事专条》1876年9月中英签定了《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1881年中俄签定了《伊犁条约》,1884年中法签定了《中法简明条约》,1885年签定了《中法新约》,1890年和1893年清政府与英国签定了《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896年的《中俄密约》,中俄1896年签定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中德签定了《胶奥租界条约》,1898年中英签定了《订租威海卫专条》1901年清政府同俄,英,美,日,德,法,意,奥,西,比,荷11个国家签定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最主要的几个:

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沦为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开始丧失。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步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和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在政治上,中国总共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主权;以1861年总理衙门设置、辛酉政变和1862年清政府向英法“借师助剿”为标志,清朝统治者公开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中国沿海各省,并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方便了西方列强进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冲击,正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

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掠夺。它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划分强占租借地,“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其次,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只有大借外债,便利了西方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

再次,四个内陆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

最后,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甲午战争以后,随着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步伐的加快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的进程加快。因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完全沦为

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再次战败,被迫与英、俄、德、法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其一、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中国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其二、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并通过外务部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京津地区“门户洞开”,从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其三、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它们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其四、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进行敲诈勒索以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代理人。慈禧太后竟然厚颜无耻地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其卖国嘴脸。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CarieVinne

声明 我也是引用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清朝灭亡的72年间,清朝政府同外国政府或外商、国际组织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契约、协约和合约共1175件。这些约章主要是中国同俄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丹麦等西方列强和其它国家、国际组织签订的,按性质分为八类:1、通商、通邮;2、租地、购地;3、借款、垫款;4、产业、技术;5、军事、占领;6、勘界、划界;7、电信、航空;8、综合、其它。

不言而喻,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心甘情愿地将那些理应自己拥有的主权拱手送给别人,任何一个侵略者也都不可能仅仅通过"友好交往"就把这些"特权"轻易攫取到手。事实上,在每一个较为重要的不平等条约订立之前,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都曾动用兵舰大炮,通过血与火的残暴手段,用野蛮的军事侵略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因此,在每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血泪斑斑的悲惨故事。我们从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条约、协定中,清清楚楚地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国家为什么地位低下?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为什么低下!

积弱的清王朝在强权的威迫下,唯有任人宰割而无力反抗。前后签定了一千一百多个不平等的可耻条约。其中四十多个条约影向深重。条条和约事可鉴,自古外交看强权。强者刀俎弱鱼肉,闭关自守太可怜。 清王朝签定了一千一百多个不平等的可耻条约。其中四十多个条约影向深重。下面的是其中的四十多个条约

和约 中方签约人 失地 赔款 签日

1. 中英 广州和约 余保纯 六百七十万两 27-5-1841;

2. 中英 南京条约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万两 29-8-1842;

3. 中英 南京条约补充条款 耆英 22-7-1843;

4. 中英 虎门条约 耆英 8-10-1843;

5. 中美 望厦条约 耆英 3-7-1844; 6. 中法 黄埔条约 耆英 24-10-1844;

7. 中俄 瑗珲条约 奕山 六十万方公里 28-5-1858;

8. 中俄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3-6-1858;

9. 中美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8-6-1858;

10. 中英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6-6-1858;

11. 中法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7-6-1858;

12. 中英 天津条约补充 桂良 8-11-1858;

13. 中英 北京条约 奕欣 一千叁百万两 24-10-1860;

14. 中法 北京条约 奕欣 25-10-1860;

15. 中俄 北京条约 奕欣 四十多万方公里? 4-11-1860;

16. 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明谊 四十四万方公里 10-7-1864;

17. 中美 增续条约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18. 中英 新修条约普后章程 不详 23-10-1869;

19. 中日 修好条约 李鸿章 13-8-1871;

20. 中日 北京条约 奕欣 31-10-1874;

21. 中英 烟台条约 李鸿章 13-9-1876;

22. 中俄 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 2-10-1879;

23. 中俄 伊黎条约 曾纪泽 七万方公里 二百八十万两 24-2-1881;

24. 中法 会议简明条款 李鸿章 11-5-1884;

25. 中日 天津条约 李鸿章 18-4-1885;

26. 中法 新约 李鸿章 9-6-1885;

27. 中英 烟台条约 续增条约 不详 9-6-1885;

28. 中葡 北京条约 奕□ 1-12-1887;

29. 中英 印藏条约 升泰 17-3-1890;

30. 中美 华工条约 杨儒 7-3-1894;

31. 中日 马关条约 李鸿章 二亿两 外送台湾岛 琉球属国 7-4-1895;

32. 中日 辽南条约 李鸿章 叁千万两 8-11-1895;

33. 中俄 密约 李鸿章 3-6-1896;

34. 中德 胶澳租借条约 李鸿章 6-3-1896;

35.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李鸿章 9-6-1898;

36.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李鸿章 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 7-9-1901;

37. 中英 续定印藏条约 罗生戛尔曾 7-9-1904;

38. 中日 会议[满州善后条约] 22-12-1905;

39. 中日 二十一条条约 陆征祥 9-5-1915;

40. 中日 军事协定 □云鹏 16-5-1918; 资料来自辞海及"出卖中国"一书。

一. 辛丑赔款本为四亿五千万两,平均每名中国人赔款一两,卅九年还清, 年率四厘,母子利息,共约十亿两库平银。另加民间赔款二千多万两。以关税,盐税作保。中国从此失去关税主权,国内工业倍受摧残。

二. 以上是收集到的较为重要的条约资料。

三. 中美增续条约是美前公使蒲安臣未经中国政府同意而私自签定的,当时他任中国顾问。

四. 更须估计当时货币的购买力,如以现时货币计算,可能是百倍或千倍之巨。

五. 列强所强加於中国的灾难是无限的,敬希慎思。

六. 根据瑷珲历史陈列馆的档案,在北京条约中失去领土四十馀万方公里。外蒙未分界中有廿馀万方公里被强夺。加上外蒙的独立,中国共失领土约叁百卅馀万方公里。

七. 根据辞海记载:根据北京条约的内容,才有勘分西北界记约。故两条约中的失地只一次,即四十四万平方公里 (不知那一项符合史实)。

损失最大,掠夺最残酷的主要条约具体内容: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四、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朝五年的全部经济总收入.(3)开放沙市、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五、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2)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5)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六,1858年5月28日签订《中俄瑷辉条约》 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富饶的领土,割让给沙皇俄国。同时还规定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中俄共管。两年后,共管被沙皇俄国取消,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落入沙俄之手。恩格斯曾经说的“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划归了沙俄。

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主要内容:第一号共四条,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并加以扩大。第二号共七条,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99年。第三号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第四号一条,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割让给他国。第五号共七条,要求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

参考资料:上海市启秀实验中学论坛

拌三丝

1. 中英 广州和约 余保纯 六百七十万两 27-5-1841;

2. 中英 南京条约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万两 29-8-1842;

3. 中英 南京条约补充条款 耆英 22-7-1843;

4. 中英 虎门条约 耆英 8-10-1843;

5. 中美 望厦条约 耆英 3-7-1844; 6. 中法 黄埔条约 耆英 24-10-1844;

7. 中俄 瑗珲条约 奕山 六十万方公里 28-5-1858;

8. 中俄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3-6-1858;

9. 中美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8-6-1858;

10. 中英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6-6-1858;

11. 中法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7-6-1858;

12. 中英 天津条约补充 桂良 8-11-1858;

13. 中英 北京条约 奕欣 一千叁百万两 24-10-1860;

14. 中法 北京条约 奕欣 25-10-1860;

15. 中俄 北京条约 奕欣 四十多万方公里? 4-11-1860;

16. 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明谊 四十四万方公里 10-7-1864;

17. 中美 增续条约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18. 中英 新修条约普后章程 不详 23-10-1869;

19. 中日 修好条约 李鸿章 13-8-1871;

20. 中日 北京条约 奕欣 31-10-1874;

21. 中英 烟台条约 李鸿章 13-9-1876;

22. 中俄 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 2-10-1879;

23. 中俄 伊黎条约 曾纪泽 七万方公里 二百八十万两 24-2-1881;

24. 中法 会议简明条款 李鸿章 11-5-1884;

25. 中日 天津条约 李鸿章 18-4-1885;

26. 中法 新约 李鸿章 9-6-1885;

27. 中英 烟台条约 续增条约 不详 9-6-1885;

28. 中葡 北京条约 奕□ 1-12-1887;

29. 中英 印藏条约 升泰 17-3-1890;

30. 中美 华工条约 杨儒 7-3-1894;

31. 中日 马关条约 李鸿章 二亿两 外送台湾岛 琉球属国 7-4-1895;

32. 中日 辽南条约 李鸿章 叁千万两 8-11-1895;

33. 中俄 密约 李鸿章 3-6-1896;

34. 中德 胶澳租借条约 李鸿章 6-3-1896;

35.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李鸿章 9-6-1898;

36.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李鸿章 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 7-9-1901;

37. 中英 续定印藏条约 罗生戛尔曾 7-9-1904;

38. 中日 会议[满州善后条约] 22-12-1905;

39. 中日 二十一条条约 陆征祥 9-5-1915;

40. 中日 军事协定 □云鹏 16-5-1918; 资料来自辞海及"出卖中国"一书。

一. 辛丑赔款本为四亿五千万两,平均每名中国人赔款一两,卅九年还清, 年率四厘,母子利息,共约十亿两库平银。另加民间赔款二千多万两。以关税,盐税作保。中国从此失去关税主权,国内工业倍受摧残。

二. 以上是收集到的较为重要的条约资料。

三. 中美增续条约是美前公使蒲安臣未经中国政府同意而私自签定的,当时他任中国顾问。

四. 更须估计当时货币的购买力,如以现时货币计算,可能是百倍或千倍之巨。

五. 列强所强加於中国的灾难是无限的,敬希慎思。

六. 根据瑷珲历史陈列馆的档案,在北京条约中失去领土四十馀万方公里。外蒙未分界中有廿馀万方公里被强夺。加上外蒙的独立,中国共失领土约叁百卅馀万方公里。

七. 根据辞海记载:根据北京条约的内容,才有勘分西北界记约。故两条约中的失地只一次,即四十四万平方公里 (不知那一项符合史实)。

损失最大,掠夺最残酷的主要条约具体内容: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四、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朝五年的全部经济总收入.(3)开放沙市、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五、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2)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5)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六,1858年5月28日签订《中俄瑷辉条约》 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富饶的领土,割让给沙皇俄国。同时还规定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中俄共管。两年后,共管被沙皇俄国取消,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落入沙俄之手。恩格斯曾经说的“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划归了沙俄。

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主要内容:第一号共四条,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并加以扩大。第二号共七条,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99年。第三号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第四号一条,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割让给他国。第五号共七条,要求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

对对

康康map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 英国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1844年 美国和法国

天津条约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日本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中俄蒙协约 民国4年(1915年)俄国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 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

满洲里界约 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 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

辛丑条约 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

广州湾租界条约 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

订租威海卫专条 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 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

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

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

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

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

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

1917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而被废除不平等条约。1917年苏联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事后未完全兑现,亦无退还条约中获得的领土)。1943年,美国和英国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意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失去他们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国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瑞瑞爱吃桃

1. 中英 广州和约 余保纯 六百七十万两 27-5-1841;

2. 中英 南京条约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万两 29-8-1842;

3. 中英 南京条约补充条款 耆英 22-7-1843;

4. 中英 虎门条约 耆英 8-10-1843;

5. 中美 望厦条约 耆英 3-7-1844; 6. 中法 黄埔条约 耆英 24-10-1844;

7. 中俄 瑗珲条约 奕山 六十万方公里 28-5-1858;

8. 中俄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3-6-1858;

9. 中美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8-6-1858;

10. 中英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6-6-1858;

11. 中法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7-6-1858;

12. 中英 天津条约补充 桂良 8-11-1858;

13. 中英 北京条约 奕欣 一千叁百万两 24-10-1860;

14. 中法 北京条约 奕欣 25-10-1860;

15. 中俄 北京条约 奕欣 四十多万方公里? 4-11-1860;

16. 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明谊 四十四万方公里 10-7-1864;

17. 中美 增续条约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18. 中英 新修条约普后章程 不详 23-10-1869;

19. 中日 修好条约 李鸿章 13-8-1871;

20. 中日 北京条约 奕欣 31-10-1874;

21. 中英 烟台条约 李鸿章 13-9-1876;

22. 中俄 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 2-10-1879;

23. 中俄 伊黎条约 曾纪泽 七万方公里 二百八十万两 24-2-1881;

24. 中法 会议简明条款 李鸿章 11-5-1884;

25. 中日 天津条约 李鸿章 18-4-1885;

26. 中法 新约 李鸿章 9-6-1885;

27. 中英 烟台条约 续增条约 不详 9-6-1885;

28. 中葡 北京条约 奕□ 1-12-1887;

29. 中英 印藏条约 升泰 17-3-1890;

30. 中美 华工条约 杨儒 7-3-1894;

31. 中日 马关条约 李鸿章 二亿两 外送台湾岛 琉球属国 7-4-1895;

32. 中日 辽南条约 李鸿章 叁千万两 8-11-1895;

33. 中俄 密约 李鸿章 3-6-1896;

34. 中德 胶澳租借条约 李鸿章 6-3-1896;

35.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李鸿章 9-6-1898;

36.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李鸿章 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 7-9-1901;

37. 中英 续定印藏条约 罗生戛尔曾 7-9-1904;

38. 中日 会议[满州善后条约] 22-12-1905;

39. 中日 二十一条条约 陆征祥 9-5-1915;

40. 中日 军事协定 □云鹏 16-5-1918; 资料来自辞海及"出卖中国"一书

北境漫步

《中外旧约章汇编》

《中国对外条约辞典(1689—1949)》

Jm-R

袁腾飞老师的中国近现代史课上都有

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了哪个条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为中国清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亦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主要内容】  『中文条约中称中国 、日文条约称清国』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   ●中国开放广州、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彼此的最惠国待遇;   《马关条约》签字时的情景●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   ●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增辟通商口岸
2023-07-21 16:06:041

中日马关条约有哪些内容

条约简述: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2、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 3、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4、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5、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扩展资料:废除条约:随着护国运动的开展,袁世凯最终死去。该条约的部分内容由于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在华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被废除部分条款。随后条约内容不断被改写,直至194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后彻底废除。
2023-07-21 16:06:101

1895年中日签订了什么条约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2023-07-21 16:06:282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条约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是: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破坏了中国的领土权。赔偿白银两亿,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增添通商口岸,加深了外国的侵略势力。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厂,阻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在战争中因清军连败,慈禧太后急于求和。但清政府连续两次求和都遭拒,慈禧太后连忙召李鸿章入京,并命他为代表赴日议和。在1895年3月13日,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开始谈判。最终在4月17日上午11时40分,李鸿章签署了《马关条约》。 在谈判期间,李鸿章回接引寺的途中遭到了小山丰太郎的枪击,导致左眼下受伤。这件事使日方谈判优势锐减。因为日本担心此次事件会成为西方国家干涉的借口,所以一边慰问李鸿章,一边宣布休战。最后,李鸿章还是坚持下来继续谈判。
2023-07-21 16:06:401

《中日马关条约》是在哪一年签署的

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现在叫下关>,鬼子的伊藤博文和清朝李鸿章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本船只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各种工厂。 条约签订后,沙俄认为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了它向中国东北扩张,便纠合德国和法国一起出面干涉,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于是,日本又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
2023-07-21 16:06:482

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11款,《另约》3款,《议订专条》3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2款。中文本称“中国”,日文本称“清国”。第一款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1、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画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界内。2、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3、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第三款前款所载及黏附本约之地图所划疆界,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应各选派官员二名以上为公同划定疆界委员,就地踏勘确定划界。若遇本约所约疆界于地形或地理所关有碍难不便等情,各该委员等当妥为参酌更定。各该委员等当从速办理界务,以期奉委之后限一年竣事。但遇各该委员等有所更定画界,两国政府未经认准以前,应据本约所定画界为正。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五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六个月内交清;第二次五千万两,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十二个月内交清;余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其法列下:第一次平分递年之款于两年内交清,第二次于三年内交清,第三次于四年内交清,第四次于五年内交清,第五次于六年内交清,第六次于七年内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约批准互换之后起算。又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无论何时将应赔之款或全数或几分先期交清,均听中国之便。如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三年之内能全数清还,除将已付利息或两年半或不及两年半于应付本银扣还外,余仍全数免息。第五款本约批准互换之后限二年之内,日本准中国让与地方人民愿迁居让与地方之外者,任便变卖所有产业,退去界外。但限满之后尚未迁徙者,酌宜视为日本臣民。又,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国立即各派大员至台湾限于本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第六款中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中国约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后,速派全权大臣与日本所派全权大臣会同订立通商行船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中国与泰西各国见行约章为本。又,本约批准互换之日起、新订约章未经实行之前,所有日本政府官吏臣民及商业、工艺、行船船只、陆路通商等,与中国最为优待之国礼遇护视一律无异。中国约将下开让与各款,从两国全权大臣画押盖印日起,六个月后方可照办。1、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开通商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一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当一律享受:(1)湖北省荆州府沙市,(2)四川省重庆府,(3)江苏省苏州府,(4)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2、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中日两国未经商定行船章程以前,上开各口行船务依外国船只驶入中国内地水路见行章程照行。3、日本臣民在中国内地购买经工货件若自生之物、或将进口商货运往内地之时欲暂行存栈,除勿庸输纳税钞、派征一切诸费外,得暂租栈房存货。4、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嗣后如有因以上加让之事应增章程条规,即载入本款所称之行船通商条约内。第七款日本军队见驻中国境内者,应于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三个月内撤回;但须照次款所定办理。第八款中国为保明认真实行约内所订各款,听允日本军队暂占守山东省威海卫。又,于中国将本约所订第一、第二两次赔款交清、通商行船约章亦经批准互换之后,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确定周全妥善办法,将通商口岸关税作为剩款并息之抵押,日本可允撤回军队。倘中国政府不即确定抵押办法,则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应不允撤回军队;但通商行船约章未经批准互换以前,虽交清赔款,日本仍不撤回军队。第九款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应将是时所有俘虏尽数交还。中国约将由日本所还俘虏并不加以虐待若或置于罪戾;中国约将认为军事间谍或被嫌逮系之日本臣民,即行释放。并约此次交仗之所有关涉日本军队之中国臣民,概予宽贷;且饬有司,不得擅为逮系。第十款本约批准互换日起,应按兵息战。第十一款自本约奉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批准之后,定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即日本明治二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在烟台互换。为此,两国全权大臣署名盖印,以昭信守。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章(押印)。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方(押印)。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押印)。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陆奥宗光(押印)。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订于下之关缮写两分。另约1、遵和约第八款所订暂为驻守威海卫之日本国军队,应不越一旅团之多,所有暂行驻守需费,中国自本约批准互换之日起,每一周年届满,贴交四分之一,库平银五十万两。2、在威海卫应将刘公岛及威海卫口湾沿岸,照日本国里法五里以内地方,约合中国四十里以内,为日本国军队驻守之区。在距上开划界,照日本国里法五里以内地方,无论其为何处,中国军队不宜逼近或驻扎,以杜生衅之端。3、日本国军队所驻地方治理之务,仍归中国官员管理。但遇有日本国军队司令官为军队卫养、安宁、军纪及分布、管理等事必须施行之处,一经出示颁行,则于中国官员亦当责守。在日本国军队驻守之地,凡有犯关涉军务之罪,均归日本国军务官审断办理。此另约所定条款,与载入和约其效悉为相同。为此两国全权大臣署名盖印,以昭信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订于下之关缮写两份扩展资料:1894年,日本在美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一味妥协退让,致使清军丧师失地:先败于朝鲜,后败于辽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军全面溃败,京津危急。面对这种形势清政府惊恐万状,决意乞和。美国为扩大它的侵略利益,乘机“出面调停”,单独操纵中日之间的和谈,在美国的示意下,清政府于年底派遣户部侍郎张荫桓和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广岛议和。日本方面认为张、邵两人官位太低,拒绝谈判,要求清政府派北洋大臣李鸿章去日本。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带着儿子李经方和美国顾问科士达等随员100多人,以“头等全权大臣”的名义抵达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商订和约。马关议和从3月24日正式开始,在谈判桌上,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对李鸿章进行讹诈、恐吓,威逼李鸿章在一份早已拟好的条款上签字。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在条约上画了押。“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朝鲜完全“自主”,实际上即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我国辽东半岛、台湾省、澎湖列岛等地(后辽东半岛由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的代价“赎回”);赔款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各种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付出了数目空前的赔款。它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这种侵略的特点是资本输出与领土掠夺。这个条约的许多条款都体现了这些特征。《马关条约》签订后,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人们痛骂李鸿章是“卖国贼”,要求清政府严办李鸿章。台湾人民更是义愤填膺。他们纷纷组织义民军,推举台南守将刘永福任军统,共同抗日。台湾军民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坚持战斗。最后,义军大部分战死。台湾军民4个多月的抗战,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杀伤敌人3万多。在这以后漫长的半个世纪中,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关条约
2023-07-21 16:06:541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那四个?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军费白银两亿两③开辟四个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2023-07-21 16:07:122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有什么

  2011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多项选择题第1题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有( )。   A.割让台湾、澎湖   B.向日本支付赔款、赎辽费、威海卫日军守备费共计白银2亿3150万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   D.租借旅顺、大连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AC    校答案解析: B中赎辽费3000万两、威海卫日军守备费150万两是马关条约签订后的事情,马关条约有赔款2亿两和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的条款。         
2023-07-21 16:07:421

中日战争双方签订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什么?

1895年4月17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取消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但日本继续拥有对朝鲜的控制权;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中国赔款白银2万万两。
2023-07-21 16:08:041

中国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哪几个条约

1885年3月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确立了两国在朝鲜的对等地位。1895年4月17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11月8日,签订中日《交收辽南条约》 。要清政府以三千万两“赎回”辽东半岛。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 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2023-07-21 16:08:256

简述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马关条约最重要的影响是它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这使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这直接压制了我国刚刚起步的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2023-07-21 16:09:002

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答案B《马关条约》是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学习时需要认真掌握。以《马关条约》这一基本概念为主题,涵盖条约的内容、实施情况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条约规定了割地、赔款、开放商埠、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内容,据此C项可以排除。从条约实施来看,由于三国干涉还辽,最终辽东半岛没有割让,因此A项是错误项。从对中国的影响来看,沉重的赔款使清政府向外国大举借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但并非使日本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所以D项可以排除。而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条款,当时日本还没有能力进行资本输出,根据列强“利益均沾”原则,欧美列强获得了该特权,因此B项是正确项。这道题切入点小,考查范围广,需要学生对《马关条约》这一基本概念全面理解,是一道较好的试题。
2023-07-21 16:09:101

中日《马关条约》是怎样的条约?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一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中日战争正式开始。九月下旬以后,随着清军的不断失利,清朝廷中的主和派便开始乞求外国调停,由于列强各国或认为时机未到,或态度冷漠,也由于日本确定的媾和条件太苛刻,同时清朝廷中的主战派还拥有一定实力,因此,主和派的几次乞求外国调停活动都未成功。次年二月,北洋海军的全军覆灭,湘、淮等军在辽东战场相继失败,这使朝廷中的主战派大为泄气,一时间感到束手无策。二月十八日,清政府通知日本,将按照日本的要求派出全权代表,准备接受包括割地在内的屈辱条件。几天后,清政府又进一步明确向日本宣布,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日方提出的割地、赔款、订约等谈判内容,李均能全权处理。至此,日本同意议和。二十日,李鸿章应召到京,他考虑到日本提出的条件,深感此次议和责任重大,于是就先同军机处商议。翁同和希望能做到不割地,而其余大臣则担心不割地就不能议和。李鸿章又先后同美英公使进行商量,但都不得要领。三月二日,恭亲王奕ue844向李鸿章传达光绪面谕,授予李以商让土地之权。同日,李鸿章上摺陈述其对议和的看法,认为割地之事,古今中外皆有,“但能力图自强之计,原不嫌暂屈以求伸”,只是地有多寡要次之分,须力与争辩,谈判定有一番周折,朝廷必须密为筹备,防止日军直犯京畿等等。李鸿章三月十四日,李鸿章率参议李经方,参赞马建忠、伍廷芳、罗丰禄、美国顾问科士达等随员一百多人,前往日本马关议和。二十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开始谈判,双方交换全权证书,李鸿章劝日本不要“寻仇不已”,要求先议停战协定。第二天,双方举行第二次谈判,商议停战之事。伊藤提出停战条件:日军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解除上述各地清军武装,日军管理天津至三海关铁路,清政府负担停战期内日本军费。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被迫要求先不谈停战,只议和条款。对此伊藤限定李鸿章于三日内答复停战要求。二十四日,李鸿章正式备文拒绝日本提出的停战条件,要求先谈议和条款。伊藤允许第二天提出议和条件。当李鸿章在返回寓所的途中,被一早已隐伏的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用枪击中左颧、血流不止,顿时晕倒。小山是日本自由党方面的打手,他们认为议和时机未到,不占领北京是日本的耻辱,所以有意来破坏议和,以此扩大对华战争。李鸿章被刺后,伊藤、陆奥感到人心已变,不能再战,如果此时谈判破裂,对日极为不利,同时,也担心因此招致列强干涉。于是在二十八日,陆奥与李鸿章在病榻前议定无条件停战。三十日,中日签订为期二十一天的停战条约,但范围不包括澎湖和台湾。但是,两天后日本首次公布议和条件,提出和约底稿,条件苛刻,并限四日内答复。李鸿章为此进行了多次争辩。先后两次向日本送说帖。逐条请求减让。四月九日,李鸿章提出体面修正案,允割辽南、安东、宽甸、凤凰、岫岩四地与澎湖列岛,赔款一亿两,新订商约“以中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次日,李鸿章与伊藤举行第四次谈判,日本提出修改稿,将辽东割地由北纬41°以南缩至营口、海城、凤凰城、安平河以南,将赔款由三万万两减为二万万两,商埠由七处减为四处,声称此为尽头条款,中国只有答应或不答应而已,不能减少。同时又威吓:如果谈判破裂,中国全权大臣一旦离去此地,是否再能安然出入北京城门,亦不以保证。李鸿章急忙请旨应付。清廷闻讯后,答应割台湾一半,但是,一定要争回牛庄、营口。日方得到李鸿章的答复后,继续进行恫吓,并运兵至大连湾加以威胁。四月二十日,清政府致电李鸿章:倘无可再商,即与订约。李鸿章连续发回三封电文,催促清政府照日方改款定约。十四日,清廷批准李鸿章“遵前旨与之下约”。第二天,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次谈判,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议定《中日马关新约》(即中日《马关条约》),共十一款,附有《另约》,《议订专条》。《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一)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二)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三)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分八次交完,三年之内全数清还。(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以中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订立两国通商行船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新订约章未经实行之前,所有日本政府官吏、臣民及商业、工艺、行船船只,陆路通商等,与中国最为优待之国礼遇护视一律无异”。(五)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产品远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条约还规定日本在条约批准后三个月内撤退,但为保证中国履行条款,日军暂时占领威海卫。在另约中又规定:第一,所有暂行驻守威海卫的日本军队驻守需费,“中国自本约批准互换之日起,每一周年届满,贴交四分之一——库平银五十万两”。第二,在威海卫,应将刘公岛及威海卫口湾沿岸四十里以内地方,为日本国军队伍驻守之区。无论何处中国军队不宜逼近或驻扎,以杜生衅之端。第三,日本军队所驻地方,“治理之务仍归中国官员管理;但遇有日本国军队司令官为军队卫养安宁军纪及分布管理等事必须施行之处,一经出示颁行,则于中国官员亦当责守”。四月二十二日,光绪皇帝看到李鸿章派专人送来的条约之本,鉴于割地一事太苛刻,曾拒绝批准,但他毫无实力,顶不住内外压力,延至五月二日,不得不批准《马关条约》。第二天任命伍廷芳、联芳为换约大臣。五月八日,伍廷芳、联芳与日本伊东美久治在烟台换约,《马关条约》开始生效。
2023-07-21 16:09:211

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那些条约及内容?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2023-07-21 16:09:314

中日《马关条约》是经过()次会谈后签署的不平等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是经过()次会谈后签署的不平等条约。 A.五 B.六 C.七 D.八 正确答案:B
2023-07-21 16:09:371

中日战争结束于哪个条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为中国清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亦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主要内容】  『中文条约中称中国 、日文条约称清国』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   ●中国开放广州、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彼此的最惠国待遇;   《马关条约》签字时的情景●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   ●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增辟通商口岸
2023-07-21 16:09:441

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什么条约

马关条约马关条约
2023-07-21 16:09:524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给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军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2023-07-21 16:10:225

跪求日本和中国都签订了什么条约

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1873年中日通商章程1874年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中日台湾事件专约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896年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901年中日辛丑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14年中日民四条约1915年中日本四郑铁路借款条约1921年中日关于太平洋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1922年中日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1930年中日中日关税协定1932年中日上海停战协定1935年中日塘沽停战协定1940年中日永久和平条约1945年中日降书1952年中日和平条约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2023-07-21 16:10:596

中日《马关条约》的赔款2亿两白银相当现在多少人民币?

清朝的一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二50-三00元左右。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相当于三二5亿—陆90亿人民币。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一吧95年四月一漆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二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023-07-21 16:12:172

马关条约

给你来个精简的:割地赔款
2023-07-21 16:12:349

结合中日《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分析它对中国和日本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文条约中称中国 、日文条约称清国』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 ●中国开放广州、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彼此的最惠国待遇; ●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 ●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增辟通商口岸(1)从中国方面看,①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②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2)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3)对远东局势来说,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2023-07-21 16:13:014

马关条约是那次战争的什么结果

中国不败而败,日本不胜而胜。后面的你都知道了。
2023-07-21 16:13:0913

中日马关条约什么时候作废

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马关条约就应当自然废除了。
2023-07-21 16:13:313

马关条约?什么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1. 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2.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3. 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4.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驶入以上各口5.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6. 为保证中国履行条款,日军暂占威海卫。
2023-07-21 16:13:392

中日马关条约和中俄瑷珲条约哪个伤害更大?

当然是马关条约了。马关条约不但是割让了有屏卫缓冲作用的藩属国朝鲜,还割让了已经开发建省的宝贵台湾岛,还允许日本的势力控制中国核心各产业命脉,给予日本大量在华特权,允许日本驻军中国,允许日本占领威海卫等等,几乎是掐住了中国的咽喉,使得中国更加难以复兴了。瑷珲条约主要是割让外东北的领土。然而外东北的领土对于中国本就是制力低下的遥远羁縻疆域,割不割都对当时的中国没太大影响,而且领土又不会跑,将来实力足够强还可以拿回来。何况,在元朝与明朝时期,外东北还只是名义上的领土。而清朝时期也只能少量驻兵少量的据点来松散地勉强控制外东北。而且外东北开发难度高、开发程度小,无论是二战时期的日本或今天的俄罗斯都无力完全开发外东北这片区域。甚至于外东北都成为了苦寒的流放之地。
2023-07-21 16:13:451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

为中国与日本在1895年签订的丧权辱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决。国条约。
2023-07-21 16:14:056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参与干涉还辽的国家还有

德国、俄国、法国。19世纪末俄、德、法三国为了各自的侵略利益,联合干涉日本,要求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事件,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参与干涉还辽的国家还有德国、俄国、法国。《马关条约》是晚清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下关港签署的。
2023-07-21 16:14:281

日本人以前给我们中国人签了多少个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中日《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二十一条》部分实施部分废止,最后确定为《中日民四条约》。
2023-07-21 16:14:364

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日两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①从中国方面看,第一,《马关条约》的签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第三,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马关条约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②对日本而言,通过《马关条约》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2023-07-21 16:15:201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强迫我国开放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四处通商口岸?

可是直接百度马关条约在百度百科里面查
2023-07-21 16:15:3310

日本那个首相与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

日本的首相与中国签订马关条约,那是之前的事情,而现在准备把他做的。我觉得没办法法签合约了来
2023-07-21 16:15:578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给日本。(6分)错误:  ...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上的。1859年中日《马关条约》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023-07-21 16:16:182

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有过多少战事? 又是谁发起的呢?要求客观的说

第一次中日战争:发生於1894年~1895年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史称甲午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发生於1937年~1945年 二战期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史称抗日战争。1874年 5月,日本以台湾高山族杀害54名琉球渔民为由,悍然出兵3600余人侵我台湾,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 10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台事专条》及“会议凭单”,默认琉球人是日本人,并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1875年,日本以“凭单”中“日本国从前被害难民之家,中国先准给抚恤十万两”一句而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中国朝贡。1879年,日本吞并曾是中国属国的琉球国,改其为冲绳县。 1894年是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于6月3日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军首批部队于6月8日抵朝,驻守牙山。6月,日本以清军入朝为借口,调遣大批日军赴朝,迅速抢占从仁川至汉城一带各战略要地。 7月25日,日军不宣而战,向牙山中国驻军突击,同时,日本军舰袭击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重创“济远”号和“广乙”号;击沉“高升”号运输舰,造成700多中国官兵死亡,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8月1日,中日同时正式宣战。9月17日,日舰队在黄海海面袭击中国北洋舰队,击沉3艘军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及全船250人、“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壮烈牺牲。 10月,日军分两路侵犯我辽宁省。 11月,日军占领大连、旅顺。日军进入旅顺后,见人就杀,在4天3夜的大屠杀中,全市近2万中国人全遭杀戮,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 1895年 1月,日军从水陆两路夹攻驻威海卫中国海军,2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月,日军占领整个辽东半岛,日军所至,烧杀淫掠,无所不为,仅在田庄台一地,就杀死我军民2000多人。 4月17日,日本迫使战败的中国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要求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5月5日,日本因俄、德、法等国的干涉,被迫“放弃”辽东半岛。 5月27日,日军进犯台湾。 11月,日占领台湾全岛。 同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日辽南条约》,中国向日本加付3000万两白银,才“赎回”辽东半岛。 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成了“暴发户”。日本外务大臣井上馨兴奋地说:“一想到现在有35000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1898年 4月,日本强行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 1900年 5月,日、俄、英、美、德、法、意、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6月15日,日本内阁决定向中国派遣25000名官兵,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 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京烧杀淫掠。 8月24日,日舰“和泉号”上的陆战队在厦门登陆。28日,又从台湾派两个步兵连入侵厦门。 1901年 9月7日,清朝政府与日本等11国在北京签订《辛丑和约》,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天津、山海关沿线的12个地区,赔款白银4.5亿两,日本从中分得3479.31万两。 1904年 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10日,两国相互宣战,日俄战争爆发。12日,清朝政府宣布(对日俄战争)中国“局外中立”。 1905年 1月,日军攻陷旅顺。3月,日军占领奉天(沈阳),与俄为争夺中国领土和权益在我东北进行大规模厮杀。 9月5日,俄国战败与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 12月22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在北京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同意根据日俄《朴茨茅斯和约》将俄国在辽东半岛的租借地转让给日本,并在中国东三省增加开放城市和港口,安东和奉天之间军用铁路由日本经营,禁止修建与“满铁”平行的线路。 1906年 6月,日本成立了对我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大本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和关东都督府。 1907年 7月,日本与法、俄签订秘密协定,把南满和福建定为日本势力范围。 1914年 8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把山东黄河以南地区划为日本对德“交战区”。 10月,日军占领济南和胶济铁路全线。 11月,日、英联军攻占青岛。英军(约千人左右)很快撤走,日军却拒不撤军,妄图长期侵占山东。 1915年 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会见袁世凯,针对中国政府要求日军撤出山东的照会,提出了秘密条款,共有5号,分为21条,即“二十一条”。 5月,日本以最后通牒方式,迫使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25年 5月15日,日本人开枪打死上海日商内外棉纱厂工人代表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名。 后又伙同英国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当场打死工人和学生71人,打伤数十人。 1926年 3月,日舰炮击大沽炮台,中国驻军死伤10余人,后日本调军舰于大沽对中国进行威胁。3月18日,北京群众举行集会向段祺瑞政府请愿,遭到镇压,47人被打死,200余人被打伤,酿成“三·一八惨案”。 1928年 5月3日,日军制造“济南惨案”,打死中国军民1000多人,5月11日,攻占济南,并大肆烧杀,中国军民共死亡6123人、伤1700多人。 6月,日本在沈阳皇姑屯车站炸死张作霖,阴谋乘乱夺取东北。 1931年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的“南满”铁路,诬指中国军队所为,悍然对附近的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日军连续攻陷沈阳、鞍山、铁岭、抚顺、长春等重要城市,随后数月,继续进犯东三省其他地区,1932年2月5日占领哈尔滨,东北全境沦陷,3000多万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1932年 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驻防上海的中国十九路军奋起反击,与日军激战33天,中国军民死伤达1.6万余人,财产损失达20亿元以上。5月5日,中日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日军得以进驻上海。 3月9日,日本制造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告成立。清逊帝溥仪就任“执政”,并“委托”日本关东军维持“国防”和治安、管理铁路,并聘请日本顾问。 1933年 1月至5月,日军攻占热河省后,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先后占领察哈尔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进逼北平、天津。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停战协定》。确认长城一线为日军占领线,等于认可了日本对东北四省的非法侵占;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区,便利了日本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 1935年 10月至12月,日本制造“华北事变”。10月22日,日本在河北香河指使汉奸暴动,占据县城。11月7日,策动宋哲元等进行“华北五省自治运动”。11月25日,策动殷汝耕等汉奸在通州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22个县宣告脱离中国政府管辖,沦为日本殖民地。北平学生爆发“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 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随后借口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炮轰宛平城,守桥的中国29军官兵奋起反击,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爆发。这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内容实在太多了,我一下子写不了那么多,给你个详细的链接吧,但愿你满意 http://www.china918.org/zlg/
2023-07-21 16:16:281

为什么说中日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气死我了
2023-07-21 16:16:374

马关条约是什么?

《马关条约》为中国清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亦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清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清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清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清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清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清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彼此的最惠国待遇;《马关条约》签字时的情景 ●清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台湾澎湖内清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增辟通商口岸
2023-07-21 16:16:551

跪求日本和中国都签订了什么条约

《马关条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辛丑条约》(与11国签的,包括日本)、《二十一条》、《何梅协定》等。一、《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华国锋、邓小平、廖承志出席,黄华和日本外务大臣圆田直分别代表本国在条约上签字。条约简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或“中日友好条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基本内容是: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双方将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往来而努力;条约有效期为10年。条约的签订,开辟了两国长期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中日两国都没有宣布终止条约,所以条约一直自动继续有效。三、《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和英(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美(美利坚合众国)、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德意志帝国)。俄(俄罗斯帝国)、日(日本帝国)、意(意大利王国)、奥(奥匈帝国)、西(西班牙王国)、荷(尼德兰王国)、比(比利时王国)十一国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因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该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二十一条》“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机,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觐见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主要内容是: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2、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3、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4、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5、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五、《何梅协定》《何梅协定》是何应钦和梅津美治郎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主要内容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这个协定实际上放弃了华北主权。1935年5月,已通过1933年签订的《塘沽停战协定》将其侵略势力渗透到华北的日本帝国主义,又向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无理要求。国民党当局在日本的威逼利诱面前又一次屈服。1935年5月29日,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日方代表开始秘密谈判。1935年6月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向何应钦提出备忘录(日文为“觉书”),限三日答复。何应钦经与日方秘密会商后,于7月6日正式复函梅津美治郎,表示对“所提各事项均承诺之”,接受日方要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梅协定百度百科——马关条约百度百科——二十一条百度百科——辛丑条约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
2023-07-21 16:17:021

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详情看这里。
2023-07-21 16:17:154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背景

《马关条约》为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清朝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该条约是继《北京条约》以来侵略者强加给中国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愿望。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 日本明治维新后,向外“开疆拓土”,陆上西进的目标是朝鲜和中国大陆。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由此日本侵略势力进入朝鲜。清朝与朝鲜有宗藩关系,日本极力破坏这种关系,在朝鲜造成与中国的尖锐矛盾和多次冲突。1885年3月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确立了两国在朝鲜的对等地位。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大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帮助镇压。日本政府表示对中国出兵“决无他意”。但当清军入朝时,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等为名大军入朝,于7月25日突袭中国北洋舰队,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战争打响后,两国海军进行了黄海大战。陆上战斗军从朝鲜打到奉天(今沈阳),占领大片领土。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初又侵占山东威海。清政府无心抗战,一再求和,最后派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议和。   1895年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李鸿章要求议和之前先行停战,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4项苛刻条件,迫使李鸿章撤回了停战要求。24日会议后,李鸿章回使馆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伤。日本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自动宣布承 诺休战,30日双方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休战范围限于沈阳、直隶、山东各地。此时日军已占领澎湖,造成威胁台湾之势,停战把这个地区除外,保持了日本在这里的军事压力。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李鸿章乞求降低条件。10日,日方提出最后修正案,要中方明确表示是否接受,不许再讨论。在日本威逼下,清政府只得接受。4月17日,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是1860年中英、中法等《北京条约》以来外国侵略者加给中国的一个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愿望。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
2023-07-21 16:17:461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那四个?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军费白银两亿两③开辟四个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2023-07-21 16:18:022

《中日马关条约》是在哪一年签署的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023-07-21 16:18:333

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2023-07-21 16:18:412

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

【答案】:D《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答案为D项。
2023-07-21 16:18:481

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

马关条约
2023-07-21 16:18:5713

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

【答案】:D《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答案为D项。
2023-07-21 16:19:211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894年7月25日,日军突然袭击清北洋舰队,暴发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9月17日中日在黄海展开激战,邓世昌与“致远”号二百余官兵英勇就义。1895年1月,日舰大举进攻威海。1895年1月17日清海军提督丁汝昌服毒自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895年3月23日,李鸿章代表清 *** 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赋诗3首以表达我海军战士之豪气、卖国的《马关条约》和刘公岛圣境。 一、甲午海战士气豪 日本狂野侵朝中,黄海激战世昌忠。 “致远”志高撞“吉野”,气壮山河战气宏。 “靖远”再战伤日舰,北洋水师怒发冲。 清廷昏庸惧日寇,同仇敌忾心待攻。 二、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求和停战清廷昏,鸿章乞日苦吟身。 辽东台湾澎湖割,两亿白银水浮沉。 开放商埠民众恨,中国国土殖民沦。 清 *** 败丧钟敲,民不聊生战祸临。 三、刘公岛 ——中国北洋水师的诞生地 峰峦叠起海岛呈,植被茂盛森林丰。 北洋水师妙佳境,甲午海战千秋名。 骨气劲挺丁汝昌,黄岛炮台万方宁。 文物古迹圣境映,爱国情怀故园情。 2014年5月26日
2023-07-21 16:19:421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危害各是什么?茂茂变法的影响有那些?

高中历史课本
2023-07-21 16:19:493

马关条约是在哪一场战争后签订的?

中日甲午战争
2023-07-21 16:19:576

什么是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严重危害?

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894年的7月份,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爆发的标志是丰岛海战;签订了马关条约之后,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导致中国变成了其他列强国家的资本输出国。
2023-07-21 16:20:124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有什么影响

一、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换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正果领土进行一次严重的掠夺。它迫使台湾和祖国隔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二、巨额的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三、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四川)。 四、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023-07-21 16:2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