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论语原文及翻译

2023-07-21 09:16:54
黑桃花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翻译: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翻译: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翻译: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翻译: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7、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9、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翻译: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参考资料:论语 (中国儒家经典)百度百科

拌三丝
学而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2 子曰:“君子不器。”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篇第三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3.10 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11 或问 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2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一,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篇第四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篇第五

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5.6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篇第六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6.6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 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6.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6.16 子曰:“不有祝鲩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6.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篇第七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7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7.10 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13 子之所慎:齐、战、疾。

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行,皆雅言也。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恒 其如予何?”

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7.27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已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7.36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篇第八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信,吾不知之矣。”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8.1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写不下 你自己去看吧 http://www.ldbj.com/lunyu/lunyuquanwen.htm
人类地板流精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翻译〗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翻译〗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翻译〗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翻译〗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翻译〗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翻译〗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翻译〗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翻译〗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翻译〗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翻译〗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翻译〗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翻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翻译〗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翻译〗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翻译〗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翻译〗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翻译〗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翻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

子曰:“君子不器。”〖翻译〗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翻译〗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翻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翻译〗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翻译〗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翻译〗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翻译〗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翻译〗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翻译〗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翻译〗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翻译〗

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翻译〗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翻译〗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翻译〗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翻译〗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翻译〗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翻译〗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翻译〗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翻译〗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翻译〗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翻译〗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翻译〗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翻译〗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翻译〗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翻译〗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翻译〗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翻译〗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翻译〗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翻译〗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翻译〗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翻译〗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翻译〗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翻译〗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翻译〗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翻译〗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翻译〗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翻译〗

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翻译〗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翻译〗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翻译〗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翻译〗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翻译〗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翻译〗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翻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翻译〗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翻译〗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翻译〗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翻译〗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翻译〗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翻译〗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翻译〗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翻译〗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翻译〗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翻译〗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翻译〗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翻译〗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翻译〗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翻译〗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翻译〗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翻译〗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翻译〗

公冶长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翻译〗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翻译〗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翻译〗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翻译〗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翻译〗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翻译〗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翻译〗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翻译〗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翻译〗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翻译〗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翻译〗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翻译〗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翻译〗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翻译〗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翻译〗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翻译〗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翻译〗

瑞瑞爱吃桃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CarieVinne

这是我一直使用的《论语》资料,其中包括:孔子生平、孔子年谱、论语全篇的注释和译文、关于<论语>的问题。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hi投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翻译: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翻译: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翻译: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翻译: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7、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9、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翻译: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参考资料:论语 (中国儒家经典)百度百科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翻译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
2023-07-21 01:06:151

士不可以不弘毅是什么意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什么意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23-07-21 01:06:2411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抱负的人不可不刚强勇毅,因为他的责任很重,路程又很遥远。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段话的背景是,孔子在回答曾子关于什么是“士”的问题时,强调了有抱负的人必须具备刚强、坚韧、决断、勇敢等品质,因为这样的人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路程又非常遥远。在这里,“弘”表示刚强、坚韧,“毅”表示决断、勇敢,“任重”表示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道远”表示路程遥远。总之,这句话意味着有抱负的人必须要有坚韧、勇敢、决断等品质,才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实现远大的目标。
2023-07-21 01:06:554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是什么意思

额,这是孔子弟子曾子说的
2023-07-21 01:08:2514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

2023-07-21 01:09:089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出处: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扩展资料:《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这一则讲的是修身做人,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2023-07-21 01:09:51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翻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原文及翻译

1、完整的原文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翻译意思是: 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推行仁政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死了才停止,不是很远吗?
2023-07-21 01:10:10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意思。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士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十分遥远。把实现“仁”看做是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弘毅:弘,弘大。毅,刚强。不是志向宏大刚毅的人,不足以承担重任,不能坚持行万里路。仁以为己任:即是“以仁为己任”,仁是含义很广的道德范畴。仁以为己任,就是把仁义道德当做自己的责任和追求。死而后已: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2023-07-21 01:10:225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翻译句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译为: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老师发的史记译文如是写道)
2023-07-21 01:10:556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的一句话。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泰伯篇介绍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处断句存在争议,还有一说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23-07-21 01:11:21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什么意思

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坚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这个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停止,这个历程不是很遥远吗?
2023-07-21 01:11:429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 请翻译!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如下: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广阔,意志坚定,因为这些人有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要吗?死了才停下,路途不也很遥远吗?”
2023-07-21 01:12:15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翻译成现代语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2023-07-21 01:12:25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的翻译

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u2002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2023-07-21 01:12:3314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译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意思是:曾子说:有抱负、地位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广阔,意志坚定,因为这些人有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要吗?死了才停息,路途不也很遥远吗?
2023-07-21 01:13:071

求“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英语翻译?

以下是整句话完整的翻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An educated gentleman cannot but be resolute and broad-minded,for he has taken up a heavy responsibility and a long course.〗Is it not a heavy responsibility,which is to practice benevolence?Is it not a long course,which will end only with his death?
2023-07-21 01:13:151

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的意思

士:不仅仅指有地位或有修养的人或读书人。而是指一个有责任的人。这个有责任的人可以是各个阶层的,只要能承担敢担当,就可以称之为“士”。全文请参见之前回答。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意思 浏览次数:1222次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10-12-12 14:39 | 提问者:451582617 | 检举 最佳答案 最佳答案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简单翻译: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分享给你的朋友吧:i贴吧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豆瓣 MSN 对我有帮助24回答时间:2010-12-12 14:29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同意白菜 | 三级采纳率:15% 擅长领域: 诗歌 足球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
2023-07-21 01:13:22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哪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语出《论语.泰伯》,原文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甘休,不是很遥远吗?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宏大的品格是不行的。” “士”是对读书人的统称,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着有《大学》和《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他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胸宽大度,意志刚强坚韧,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如果一个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但却没有坚强的意志,狭隘的心胸遇到困难时就会中途退缩。做事没有自己的意见和原则,那他就是一个懦弱无刚的人。试想一个懦弱无刚的人怎能为国家,为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这样的责任沉重而久远,这是由心中怀着坚强意志的读书人实践仁道理想决定的。孔子所讲的仁道,精神就在于以仁爱的态度来对待国家、社会和别人,为此就要承担起救世救人的责任。而曾子在进行仁德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人生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所以我也经常对年轻的学生们讲:要想承担对国家、社会与家庭的责任,必须要有“弘毅”。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就是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曾子的这两句名言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的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换一种表述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之时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所为了。在孔子之后,中国古代有许多名士当自己穷极潦倒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苍生黎民。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之时,他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认为一个士人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系念天下君民,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博大的胸怀与这样高远的志向,都是源自于孔子的《论语》和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23-07-21 01:13:291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一、译文1、孔子说:“定期学习复习不是一种乐趣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认识)我,但我不怨恨(生气),也不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没有尽力为别人?你对朋友诚实吗?你复习了老师教的知识吗?”3、孔子说:“回顾你所学的知识,你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经验。因此,你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5、孔子说:“中宇,让我来教你对知识和无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6、孔子说:“当你看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美德的人,你就想和他一样好;当你看到一个不道德的人,你就要反省自己,看看你是否有和他一样的缺点。”7、孔子说:“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时,一定有值得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如果你发现你和他们有同样的弱点,你应该及时纠正他们。8、曾子说:“有雄心壮志的人必须坚强勇敢,因为他们有伟大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促进“仁爱”视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难道这场斗争直到死都没有停止吗?它离我们很远吗?9、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枯萎的。”10、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崇拜?”孔子说:“这可能是宽恕!”不要把你不想做的事强加给别人。”二、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2023-07-21 01:14:401

《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不宜远乎?”怎么翻译?

Had said, "can not Hong-Yi Shi, a long way to go. Jen thought, not also pushes heavy?, not well?
2023-07-21 01:14:553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什么意思

曾子认为,身为士,是负有弘扬仁道的责任的,这个责任重大,而且是终身的任务,所以品格要弘大要坚毅,才能担负得起。
2023-07-21 01:15:082

《论语》十则的翻译(不要教材书上的,要自己翻译!)

你确定要我自己翻译……???那我不客气了1.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快乐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的?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的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的呢?”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对精神上造成有害。”5.孔子说:“仲有,教给你怎样对待知道与不知道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身有没有跟他相似的问题、毛病。”7.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绝对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有点学习,她们不好的地方要改正。”8.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肩负重任,把仁爱当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的吗?到死为止,不也是遥远的吗?”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然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023-07-21 01:15:324

论语全文,带注释,翻译,赏析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023-07-21 01:15:44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翻译句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就是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2023-07-21 01:16:04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易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2023-07-21 01:16:112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意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意思是: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广阔,意志坚强,因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仁爱看做自己的责任,不也是很重大吗?死了以后才罢休,不也是很遥远吗?
2023-07-21 01:16:191

冯妇搏虎 古文翻译

齐国遭饥荒,陈臻对孟子说:“百姓都认为先生您会再次劝齐王打开粮仓来赈济灾民,大概您不会再这样做了吧?”先前齐国曾经闹饥荒,孟子劝齐王打开棠地的粮仓,来赈济贫穷的灾民。到这次又闹饥荒,所以陈臻这样询问孟子说,齐国百姓盼望孟子再次劝齐王发放棠粮。但是陈臻自己也说恐怕不行了。孟子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了冯妇了。晋国有个人叫冯妇的,善于打虎,后来成了善人,(不再打虎了)。有次他到野外去,看到有很多人正在追逐一只老虎。那老虎背靠着山势险阻的地方抵抗,没有人敢去迫近它。大家远远望见冯妇来了,都跑过去迎接他。冯妇就又挽袖伸臂地走下车来(要去打虎)。大家都感到很高兴,这种行为却被有见识的士人们讥笑了。”
2023-07-21 01:16:27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原文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解释

1、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3、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2023-07-21 01:16:56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语出《论语·泰伯》,是曾子说的一句话,上下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
2023-07-21 01:17:153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

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
2023-07-21 01:17:3211

古文翻译: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2023-07-21 01:18:05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翻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原文及翻译

1、完整的原文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翻译意思是: 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推行仁政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死了才停止,不是很远吗?
2023-07-21 01:18:121

翻译下列句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不可以不刚强坚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路程遥远。
2023-07-21 01:18:20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翻译成现代语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2023-07-21 01:18:291

求“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英语翻译?

以下是整句话完整的翻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An educated gentleman cannot but be resolute and broad-minded,for he has taken up a heavy responsibility and a long course.〗Is it not a heavy responsibility,which is to practice benevolence?Is it not a long course,which will end only with his death?
2023-07-21 01:18:36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意思是:曾子说:有抱负、地位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广阔,意志坚定,因为这些人有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要吗?死了才停息,路途不也很遥远吗?
2023-07-21 01:18:55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
2023-07-21 01:19:063

士不可以不弘毅 毅什么意思

勇毅
2023-07-21 01:19:414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意思是:曾子说:有抱负、地位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广阔,意志坚定,因为这些人有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要吗?死了才停息,路途不也很遥远吗?
2023-07-21 01:19:48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的翻译

意思是:曾子说:有抱负、地位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广阔,意志坚定,因为这些人有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要吗?死了才停息,路途不也很遥远吗?
2023-07-21 01:20:34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含意义

很简单,白话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023-07-21 01:20:434

求“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英语翻译??

The gentleman may not not great resolute, is shoulder heavy responsibilities
2023-07-21 01:20:53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哪一章的内容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语出《论语.泰伯》,原文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甘休,不是很遥远吗?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宏大的品格是不行的。” “士”是对读书人的统称,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着有《大学》和《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他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胸宽大度,意志刚强坚韧,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如果一个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但却没有坚强的意志,狭隘的心胸遇到困难时就会中途退缩。做事没有自己的意见和原则,那他就是一个懦弱无刚的人。试想一个懦弱无刚的人怎能为国家,为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这样的责任沉重而久远,这是由心中怀着坚强意志的读书人实践仁道理想决定的。孔子所讲的仁道,精神就在于以仁爱的态度来对待国家、社会和别人,为此就要承担起救世救人的责任。而曾子在进行仁德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人生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所以我也经常对年轻的学生们讲:要想承担对国家、社会与家庭的责任,必须要有“弘毅”。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就是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曾子的这两句名言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的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换一种表述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之时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所为了。在孔子之后,中国古代有许多名士当自己穷极潦倒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苍生黎民。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之时,他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认为一个士人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系念天下君民,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博大的胸怀与这样高远的志向,都是源自于孔子的《论语》和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23-07-21 01:21:11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感受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简单翻译: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2023-07-21 01:21:182

“君子坦荡荡,下句是什么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023-07-21 01:21:332

曾子曰:"士不可弘毅......全句话什么意思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简单翻译: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2023-07-21 01:21:438

论语 论学十则翻译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怎样翻译啊?一定要是论学十则的!拜托各位知识分子拉! 解析: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023-07-21 01:22:04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告诉我们做人要怎么样?

”语出《论语.泰伯》,原文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甘休,不是很遥远吗?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宏大的品格是不行的。” “士”是对读书人的统称,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着有《大学》和《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他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胸宽大度,意志刚强坚韧,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如果一个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但却没有坚强的意志,狭隘的心胸遇到困难时就会中途退缩。做事没有自己的意见和原则,那他就是一个懦弱无刚的人。试想一个懦弱无刚的人怎能为国家,为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这样的责任沉重而久远,这是由心中怀着坚强意志的读书人实践仁道理想决定的。孔子所讲的仁道,精神就在于以仁爱的态度来对待国家、社会和别人,为此就要承担起救世救人的责任。而曾子在进行仁德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人生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所以我也经常对年轻的学生们讲:要想承担对国家、社会与家庭的责任,必须要有“弘毅”。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就是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曾子的这两句名言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的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换一种表述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之时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所为了。在孔子之后,中国古代有许多名士当自己穷极潦倒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苍生黎民。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之时,他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认为一个士人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系念天下君民,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23-07-21 01:22:13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感受

蝙蝠计算机覅按键开关 拉开多个
2023-07-21 01:22:255

论语十则翻译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023-07-21 01:23: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