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t白
-
周处改过自新周处年少时,为人凶恶武断,被乡里人视为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转来转去要吃人的老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尤其厉害。有人劝周处去杀死猛虎蛟龙。实则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刺杀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周处紧紧追击。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轮番互相庆贺。而周处竟杀死蛟龙,破水而出。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萌生悔改之意。于是到吴地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周处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修身改过,可岁月已荒废了,怕最终一事无成。”陆云说:“古人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于是努力改过,终于成为一名忠臣孝子。齐宣王好谀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人家夸耀他能够使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只要三百多斤的力气就可以拉开。他在大臣面前显示弓,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都只拉到一半,便说:"拉开它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气,不是大王,谁能拉得开?"宣王非常高兴。但是,宣王用的不过是三百多斤的弓,但是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拉开了一千多斤的弓。三百多斤是实,一千多斤是名,宣王喜欢的是名而失了实。陈寔晓喻梁上君子陈寔字仲弓,河南许昌人。出身于寒微之家,小时侯在县里为吏,常常从事一些公差杂役,后来作了都亭的佐官。陈寔立志勤奋学习,不停读书。县令邓邵尝试与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让他到太学里学习。后来县令又召他为吏,他却隐居躲避到阳城山中。当时发生了一件杀人案,同县的杨吏怀疑是陈寔,县里于是逮捕囚系他,鞭笞拷问没有得到证据,而后才放出来。等到他当了督邮,还暗中嘱托许昌县令,以礼召见杨吏。远近的人听到这件事,都赞叹佩服他。后来又调任太丘县令。陈寔修养德行,追求为政清静,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邻县有要来投奔的人,陈寔就训导解释,晓谕他们,把他们交给有关官员让他们回到各自的居地。县里官员担心有人打官司,禀告陈寔要禁止。陈寔说:“打官司是为了求得公正,(如果)禁止它,道理将如何表明??希望你不要限制他们。”有关官员听到这件事,感叹说:“陈君说话到这样地步,怎么会被别人埋怨呢?”县里终于没有人来打官司。等到后来逮捕党人,事情也牵连到陈寔。其他人为了免罪大多逃避,陈寔说:“我不到监狱里,大家就没有依靠。”于是自请囚禁。后来遇到赦免才得以放出。灵帝初年,大将军窦武征召他为下属官员。当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张让的父亲死了,要归葬许昌,虽然全郡的人都来了,但没有一位名士前往,张让感到很羞耻,陈寔一人去吊唁。等到后来又诛杀党人的时候,张让感谢陈寔,因而宽恕保全了许多党人。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
陈寔晓喻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你知道梁上君子是什么意思吗,是不好的词语,表示晚上偷东西的人,你这样公然的说,侵犯了人家的名誉权。你可以用别的词语代替啊,为什么要说人家的不好呢。2023-07-21 00:49:342
梁上君子翻译及原文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文言文梁上君子,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梁上君子翻译及原文”,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梁上君子翻译及原文 梁上君子翻译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梁上君子原文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文言文梁上君子赏析 文章在开篇并没有直接写陈寔与梁上君子之间发生的事情,而是对陈寔的情况进行了一下交代。在此处,我们可以看出陈寔是一位处事公允的评判者的形象。而文中引用的乡闾之人说的一句话“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更可见陈寔语言的力量,达到了让人宁可受到刑罚的惩罚,也不愿被陈寔指出自己的短处,这,其实是乡闾之人对陈寔最大的肯定。文章为什么先写陈寔为乡人评判对错呢?这是为后文事情的展开做铺垫的。这种写法,采用了古时写作辞赋常用的铺陈手法,并且是递进式的铺陈手法,因为陈寔是一位处事公正,善于用道理服人的人,才有后来的晓谕梁上君子。 在前文铺陈的基础上,文章转入正题,开始写陈寔晓喻梁上君子一事。而文章在写盗贼偷盗时,又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时岁荒民俭”,当年年成不好,老百姓没有收成,这就为盗贼的偷盗找到了一个正当的理由。这,仍是为后文的陈寔晓喻梁上君子做铺垫。 于是,文章开始转入陈寔晓喻梁上君子一事。而文章为了突出陈寔的形象,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来晓谕梁上君子。 一、假借教育子孙来晓谕梁上君子。当陈寔发现梁上有盗贼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揭发盗贼,而是把子孙叫过来,正色地训诫他们。告诉他们:人要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才形成了坏的恶习。明在训子,暗在训盗贼。盗贼听到这番话后,自感惭愧,所以从梁上跳下,跪拜认罪。 二、以尊重之心来晓谕梁上君子。做盗贼者都有着一种自卑的心理,文中的盗贼之所以为盗贼,是因为环境所逼,自制力差,身上恶的一面打败了善的一面,从而走上了偷盗的道路。陈寔称盗贼为“梁上君子”,这是对盗贼多么大的尊重啊!何人可称为“君子”?君子乃是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高的人。陈寔称盗贼为君子,盗贼能不因之感动吗?因感动而惭愧,因惭愧而自责,因自责而跳下房梁认罪,陈寔的这种规劝是多仁慈,多入情入理的规劝啊! 三、以宽容之心来晓谕梁上君子。盗贼认错后,陈寔为了让盗贼真正地认识到错误,并没有采取教训的口吻去训斥梁上君子,在拥有宽容之心的人的眼中是没有坏人的,“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以貌取人是人性普遍存在的心理,陈寔从这个常人判断人的坏恶的标准出发,承认梁上君子不是个坏人,只要克制自己,他就会改正错误。并且,还换位思考,认为他的偷盗是因为贫困所致,最后,还赠送二匹绢给盗贼,这是多么典型的以德报怨的例子啊! 至此,盗贼彻底地被陈寔的爱心所感化,被陈寔的宽容之心所感动。最终,陈寔以他的德行感动了全县的人,以他的理教化了全县的人。 而这篇文章给予我们的教育是什么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告诉我们对待犯错误的人,我们在教育的时候不能采取简答粗暴的形式,而要分析他们犯错误的原因,抓住本质,以理服人。2023-07-21 00:49:401
陈寔晓喻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陈寔晓喻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如下:(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喻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注释平心率物:居心公平,正直的对待事物。率:循着,沿着,引申为榜样,楷模。晓譬曲直: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譬:晓谕,说道理给人听。晓譬:开导。至乃叹曰:甚至(有人)竟感叹地说。短:批评,指责。岁:年成。俭:生活艰难,贫困。阴:暗中。整拂:整理拂拭(衣服)。稽颡(qǐ 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谕:告诉。克:克制。遗(wèi):给予;馈赠。一:全。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甚至有人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收成不好,民众没有收获,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要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十分惊慌,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2023-07-21 00:49:481
陈实晓喻梁上君子 翻译
陈寔字仲弓,河南许昌人.出身于寒微之家,小时侯在县里为吏,常常从事一些公差杂役,后来作了都亭的佐官.陈寔立志勤奋学习,不停读书.县令邓邵尝试与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让他到太学里学习.后来县令又召他为吏,他却隐居躲避到阳城山中.当时发生了一件杀人案,同县的杨吏怀疑是陈寔,县里于是逮捕囚系他,鞭笞拷问没有得到证据,而后才放出来.等到他当了督邮,还暗中嘱托许昌县令,以礼召见杨吏.远近的人听到这件事,都赞叹佩服他.后来又调任太丘县令.陈寔修养德行,追求为政清静,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邻县有要来投奔的人,陈寔就训导解释,晓谕他们,把他们交给有关官员让他们回到各自的居地.县里官员担心有人打官司,禀告陈寔要禁止.陈寔说:“打官司是为了求得公正,(如果)禁止它,道理将如何表明?希望你不要限制他们.”有关官员听到这件事,感叹说:“陈君说话到这样地步,怎么会被别人埋怨呢?”县里终于没有人来打官司.等到后来逮捕党人,事情也牵连到陈寔.其他人为了免罪大多逃避,陈寔说:“我不到监狱里,大家就没有依靠.”于是自请囚禁.后来遇到赦免才得以放出.灵帝初年,大将军窦武征召他为下属官员.当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张让的父亲死了,要归葬许昌,虽然全郡的人都来了,但没有一位名士前往,张让感到很羞耻,陈寔一人去吊唁.等到后来又诛杀党人的时候,张让感谢陈寔,因而宽恕保全了许多党人.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事件.2023-07-21 00:50:281
紧求“陈寔晓喻梁上君子”翻译
成语梁上君子详细说明成语:梁上君子 拼音:liáng shàng jūn zǐ 搜索关键字:lsjz成语解释: 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成语出处: 《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译文:陈寔字仲弓,平时待人心平气和,公正不偏颇。乡人之间有所争执时,常找他评理。陈寔皆以真心来开导,说明事情是非对错,大家都受到感动说:「宁可被刑罚,也不愿被陈寔说一句不对。」某一天夜里,有个小偷跑入他家,躲在屋梁上。陈寔暗地里看见了却没揪出来,只叫了孙子来,训勉说:「人不可以不好好努力,一个不善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但坏习惯养成后就会一直做坏下去,就像屋梁上的那位君子一样。」小偷听了很惊讶,就赶快下来认罪。陈寔温和地对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个坏人,你应该好好的克制自己,改过向善。你会当小偷,一定是因为太穷困了。」於是就送了小偷二匹绢布让他回去了。从此他们乡里上不再有偷盗的人。2023-07-21 00:50:352
陈寔晓喻梁上君子的介绍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1)。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2),退无怨者。至乃叹曰(3):“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4)。”时岁荒民俭(5),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6)见,乃起自整拂(7),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8)归罪。寔徐喻(9)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9)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11)绢二匹。自是一(12)县无复盗窃。2023-07-21 00:50:421
陈寔晓喻梁上君子的注释
(1)平心率物:居心公平,正直的对待事物。率:循着,沿着,引申为榜样,楷模。(2)晓譬曲直: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譬:晓谕,说道理给人听。晓譬:开导。(3)至乃叹曰:甚至(有人)竟感叹地说。(4)短:批评,指责。(5)岁:年成。俭:生活艰难,贫困。(6)阴:暗中。(7)整拂:整理拂拭(衣服)。(8)稽颡(qǐ 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9)谕:告诉。(10)克:克制。(11)遗(wèi):给予;馈赠。(12)一:全 。2023-07-21 00:50:551
晓譬曲直,退无怨者什么意思 在梁上君子这篇文言文中“晓譬曲直,退无怨者”什么意思?
本句出自《陈寔晓喻 梁上君子》 原整句是“(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意思是“(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晓譬曲直: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譬:晓谕,说道理给人听.晓譬:开导.2023-07-21 00:51:101
东吴四英杰文言文阅读答案
1. 《东吴四英杰》怎么翻译新高中文言文助读里面的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吕蒙在陆口,因有病辞职,权问:“谁可代你?”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互相推荐引见,而孙权又能委心听之,东吴之所以为吴,并非是偶然的.。 2. 东吴”四杰” 全文翻译 东吴四英杰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吕蒙在陆口,因有病辞职,权问:“谁可代你?”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互相推荐引见,而孙权又能委心听之,东吴之所以为吴,并非是偶然的。 3. 求东吴“四杰”的翻译 本文的意思是说:孙吴之所以能成为东吴,是因为孙策、孙权的英明。 东吴的几个贤才,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互相推荐,同时孙权又能虚心听从,从而使东吴能立于不败之地,不是偶然的。 --------------------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 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 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 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 吕蒙在陆口,因有病辞职,权问:“谁可代你?”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 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互相推荐引见,而孙权又能委心听之,东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孙。 4. 文言文《孙吴四英将》解析,嘿嘿 原文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孙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想回到北方去(投靠曹操),周瑜制止了他,而向孙权推荐:“鲁肃才能应当辅佐时局,应当广泛地物色和他类似的人,来完成雄功伟业。”之后周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诚刚烈,处理事情不随便,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于是鲁肃代周瑜治军。吕蒙担任寻阳县令,鲁肃见了他说:“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地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鲁肃就拜了吕蒙的母亲,结交为好友而告别。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吕蒙在陆口,因有病辞职,孙权问:“谁可代替你?”吕蒙说:“陆逊考虑问题深刻有远见,才堪负重,观察他的规划与考虑,他最终可以被任命大事,没有再超过他的人了。”陆逊于是就代替了吕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成为了有威名的将领,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轮流互相推荐引见,而孙权又能放心听从他们,东吴之所以为吴,并非是偶然的。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小题1:喜/先时/数奉使东吴小题1:通“拣”,挑选 认识 商量,商讨小题1:巢尚之认为,当年,吴喜曾跟随沈庆之,屡次出征,性情勇敢果决,见惯疆场阵战,如果能起用他,一定会有战绩,大家议论纷纷,都是由于不识人才。 小题1:叛军孔听到建康官军来了,下得跌下了床,与王昙生一起逃往钱塘了。小题1:历经疆场阵战,对敌性情勇敢果决,威名远播;对百姓性情宽厚,人民交口称赞。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小题1:学生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人物思想性格特征。 6. 杨振中初中文言文助读56~59翻译 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原文: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57、萧何追韩信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 (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原文: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58、汉高祖论“三杰”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原文: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59、东吴四英杰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 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 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 遂拜。2023-07-21 00:51:171
初二课外文言文
31.王安石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参考译文】金溪县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从没见到过读书写字的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就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仲永感到奇怪,渐渐以宾客的礼节来款待他的父亲,有人用钱财和礼物讨取仲永的诗。他的父亲贪图这样,每天强要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十二三岁了。让作诗,不能与从前的传闻相称了。又过了七年,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特殊之处已经消失净尽了,成为普通人了。”32.李存审出镞教子【原文】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参考译文】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说:“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达到将军宰相,这当中脱离危难,险境,得以生存(的情况)不只一次,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 33.孙膑脱险【原文】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参考译文】孙膑曾经跟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做官,成为魏惠王的将军,自己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暗中派人把孙膑叫到魏国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才能超过自己,嫉妒他,就用办法惩罚(他),弄残了他两条腿,并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埋没不被发现。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孙膑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见(使者),说服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认为(他)才能出众,偷偷的用车把他带到齐国。齐国的将军田忌对(孙膑)很友好,以宾客的待遇来接待他。34.陶母责子退鲊【原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鮓饷母。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参考译文】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35.画鬼最易【原文】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日:“画孰最难者?”日:“犬马最难。”“ 孰易者?”日:“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参考译文】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 他说:“狗、马最难画。” 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 他说:“画鬼怪最容易。” 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36.陆游家训 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高兴。一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戒,各位都要谨慎地对,不要留下后悔的遗恨。 37.孟母三迁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38.曾子杀猪明不欺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麽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39.子路受教 子路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40.孔子因材施教 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 冉有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冉求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却说‘听到什么就 行动起来"。我不理解您为什么这样,所以冒昧地请教。”孔子说 “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 以我让他谦退。” 41.【原文】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我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参考译文】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可以负得起责任。”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负得起责任的。” 42.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原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43.陈万年父子 【原文】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善事人,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尤事乐陵侯史高。......子咸字子康,年十八,以万年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参考译文】陈万年字幼公,是沛郡湘人.他擅长讨好别人,用尽全部家产去讨好远戚许、史家,特别是乐陵侯 史高. 陈万年的儿子陈咸字子康,十八岁,凭借陈万年做了侍郎。他资质与众不同,性子比较直,而且敢于说话。多次上书论及国事,讽刺皇帝身边的近臣。这样的书奏大概上了数十次,结果被贬为左曹。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44.钱大昕观弈 【原文】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渐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失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45.王荆公旁听文史 【原文】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辨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客徐问公日:“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日:“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渐俯而去。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一天,他头裹一块绢,拄着手杖行走,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边,没人注意到他。有一个客人慢慢问他说:“你也懂得文书?”王安石含糊的应答。人家再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惶恐,惭愧的低着头离开。 46.大树将军冯异 【原文】(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没人都有被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 47.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原文】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48.曾参不受鲁君邑【原文】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善,足以全其节也。”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给他一块采邑,曾子坚决不受。再送来,曾子还是不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孔子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49.贤妻桓少君 【原文】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对她非常称赞。 50.魏徵论自制 【原文】 (唐)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着,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唐太宗问魏征说:“观察近来和古代的帝王,有传承帝位十代的,有传承帝位一两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怀忧虑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抚慰养育人民不能得到适当的方法,或者害怕心中产生骄傲懈怠的情绪,高兴愤怒超过了限度,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超过限度了),您可以为我说出这个情况,(我)应当把您的话当作准则。”魏征回答说:“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圣贤之人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圣贤之人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普通人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51.吕蒙正不记人过 【原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同。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52.石勒不计前嫌【原文】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芳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53.韩信袴下受辱 【原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企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图有什么报答吗?!”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大了,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54.世评华歆王朝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讬,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55.周处改过自新【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周处年少时,为人蛮横强悍,打架斗欧,为当地一大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于是有人便问周处: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猛虎蛟龙,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击毙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纷纷出来庆祝。结果周处杀死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不禁满面泪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吴郡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恰巧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并说:“自己想改正错误,可岁月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言。”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听后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 56.宣王好射【原文】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3石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拿给左右的大臣看,个个装模作样地接过来试一试,大家在故意把弓拉开一半,便故作惊讶地说:“要拉开这弓的气力不少于九石啊,不是大王又有谁能用这么强的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 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力气不过三石,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九石。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只图虚名却不顾实际。57.陈寔晓喻梁上君子【原文】(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2023-07-21 00:51:391
杨振中文言文助读
1. 杨振中文言文翻译 138李泰伯指瑕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gfans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139王安石改诗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 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140 有文采的人堪称人中豪杰。 写出的文章犹如大树下有根,上有叶,内有干,外有皮。文词的形式犹如枝叶、皮毛。 胸中有思想,落笔成文章,形式和思想内容相一致。情真意切则能够文思敏捷,思想表达明晰。 人写文章就像公鸡长羽毛,再漂亮的羽毛也是长的身体上,文章辞藻华丽却没有思想内容,就如同公鸡白长了漂亮的羽毛。 作者: 58.37.148.* 2007-2-6 21:24 回复此发言 --------------------------------------------------------------------------------19 回复:《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1-250 141一轴鼠画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142 唐朝画家戴嵩向来以画牛著称。 他的画牛和韩干的画马同样著名。合称「韩马戴牛」。 戴嵩有一幅「斗牛图」被宋朝的大臣马知节所收藏。马知节非常珍视这幅图。 有一天,天气晴朗乾燥,马知节把这幅「斗牛图」从箱底拿出来,放在大厅前晒太阳。一个农夫前来撽租税,看见这幅图。 他看著看著,不禁笑了出来。马知节在旁觉得很奇怪,便问农夫:「你懂得画吗?这张图有什麽可笑啊?」农夫回答说:「我只是个种田人,并不懂得画,但是却很了解活生生的牛。 牛打架的时候,一定把尾巴紧紧地夹在大腿中间,力气再大的人也没有办法把它拉出来。可是你看这张「斗牛图」,两只牛气冲冲地在打斗,而它们的尾巴却举得高高的。 这根本和实际情形不一样嘛!」马知节听了,对这农夫的见识非常佩服。(取材自《独醒杂志》) 寓意: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 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 143指头画 苏虚谷擅长画指头画,常常把大拇指作为粗毛笔,食指和中指作为中毛笔,无名指和小指作为细毛笔,观察它时机适宜的时候,用精神和气力运作(画画),高超傲古的程度,超出了常法,好像是毛笔反过来让它一头。 先前我(与他)在白门相互会面,看见展示的短幅画,直到在上方书写的题识落款,书写的章法苍老挺拔值得喜欢,诚然堪称(书与画)双绝。近来魏约庵也擅长这种方法作画。 陆东桥在魏约庵的指头画《渔翁》上题识说:“本朝的高侍郎专门擅长画指头画,人、物、花和鸟,随手就能画成,都富有不寻常的趣味。比如《初平叱石成羊》,比如《海神吐雾成市》,新奇怪异的样子,有些是毛笔墨所不能够达到的地方。 然而空阔无边没有多余,细致装饰不足,不像这幅《渔翁》,胡须和眉毛隐隐约约,有种江湖闲散之人的趣味。并且浓密的柳树垂下的树阴,细微的水波生起波浪,垂钓的竹竿和捕鱼用具,用竹编制的斗笠和用棕编制的蓑衣,各种景色精致灵巧。 假使一般的庸俗的人的手法画它,恐怕像老鼠的胡须那样细地用笔画,也不会像这般生动。”因此(我)感叹天地间的一根手指,就能产生像这样奇异灵巧的画,然而我的十根手指像铁指一样,而且不能握住毛笔作画,怎么办呢。 凡俗间流传:“有一个人遇见吕师,(吕师)会指石成金。吕师询问你想要金子吗?那个人说:‘不要吕师的金子,只要吕师那能够指石成金的手指。 "”我也不愿意得到约庵的指头画,只愿意得到约庵那能够画出指头画的手指。 144 林之栋擅长画兰花,喜欢出游,凡是听说哪里有兰花的,就必然要花大力气去寻它。 有砍柴的樵夫告诉他,在某个大山沟中,经常闻到兰花的香气特别浓,但是荆棘丛生,虎豹横行,不能去。林之栋于是召集一些壮士拿着刀箭和取火的东西,准备了干粮,敲锣打鼓进入到深谷之中,就象面临大敌一样。 到了后,看到的兰花,叶子就有一丈多,花和手掌一样大。从此以后,他所画的兰越是变得令人称奇。 145逸马杀犬。 2.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杨振中的 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其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闻,无所怪问,直曰:“作脯。”坐定,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译文 牛弘性格宽厚,在学习中专心致志,虽然职务繁杂,(但)书不释手。牛弘的弟弟牛弼,喜好喝酒甚至酗酒,曾经酒醉中射杀牛弘驾的车前的牛。牛弘回家,他妻子迎接他说:“小叔子射杀了(你的)牛。”牛弘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也不追问,直接说:“做成牛肉干。”(牛弘)坐定了,他妻子又说:“小叔子突然射杀牛。(我认为)是件很大的异常的事。”牛弘说:“已经知道了。”(牛弘)脸上的神色自若,读书不停。 注释 牛宏:人名,乃隋朝吏部尚书,古代名臣。 笃学:专心好学。笃乃深厚的意思 牛宏笃学:像牛宏那样专心好学。 书不释手:书从来不放手 3. 杨振中初中文言文助读56~59翻译 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原文: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57、萧何追韩信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 (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原文: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58、汉高祖论“三杰”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原文: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59、东吴四英杰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 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 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 遂拜。 4. 文言文助读原文 146原文:臣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 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几,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上起战国,不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 147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 148: 王勃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舌耕。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掩面而卧。 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162 多多益善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163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64指鹿为马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165奇货可居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 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 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无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子楚曰:“然。 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 子楚乃顿首曰:“毕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166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兴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 167庸人自扰 陆象先……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贞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 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 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也?必责者,当以汝为始。” 大吏惭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弟澄其源,何扰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 168一字千金 当时是,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吕不韦以秦强,羞不如,亦招志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169入木三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 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 170强弩之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月即复倍约。 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群臣议者多附安国。 5. 跪求杨振中高中文言文助读162~190翻译 据我前几天抄的经验,里面有些话翻得过于啰嗦162多多益善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 个自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 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 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163歧路亡羊 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 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们回来了。 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 所以就回来了。”164指鹿为马 八月己亥日,赵高想要谋反,恐怕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计谋进行试验,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趁机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 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165奇货可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 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很同情他,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 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 子楚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 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 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它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 “子楚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 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166望洋兴叹 秋汛的季节到了,无数条溪水汇于大河,河水猛涨,淹没了两岸的高地和水中的沙洲,河面宽得看不清对岸的牛马。 这样一来,河伯就洋洋自得起来了,以为世界上所有壮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顺着河水向东行,一直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一片辽阔的大海,看不见水的边际。 于是乎,河伯才改变了他的骄傲的面容,仰望着海洋,向海神感慨地说:“俗话说:‘有的人只年到万分之一的道理,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这说的正是我自己呀!我曾听说有人嫌孔子的学问不少了,瞧不起伯夷大义,起初我不相信,今天我亲眼看到您的浩瀚无边,才知道自己往日的见闻实在太浅陋啊。如果我不到你这里来看一看,那就危险了,那样,我将会永远受到深明大道的人耻笑!” 167庸人自扰 陆象先……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 司马韦抱贞劝(他)说:“你应当严刑拷打惩罚用(这)来显示威严,不这样的话,百姓就会轻忽并且什么都不怕了。”陆象先回答说:“处理政事就在于治理好他们罢了,(难道)一定要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吗?”陆象先最终没有听取(韦抱贞的意见),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 陆象先屡次升迁做到了蒲州刺史兼任河东按察史。小吏犯了错误,陆象先训诫他就让他回去了。 大吏告诉陆象先,和陆象先争辩,(大吏)认为(小吏)应该受杖打。陆象先说:“人情大概是差不多的,(你)认为他不明白我的话吗?一定要责罚的话,应当从你开始。” 大吏惭愧地退了下去。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 只要源头澄清,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象先所到之处的老百姓和官吏都想念他。168一字千金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 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 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169入木三分 晋朝的王羲之,字逸少,是个世上。 6. 《随何难汉高祖》译文——杨振中高中文言文助读 项籍死后,天下安定,皇上设置了酒宴(评定功劳)。 皇上贬低随何的功劳,说随何是个迂腐的读书人,治理天下怎么能用迂腐的读书人呢。随何跪下说:“您带兵攻打彭城的时候,楚王还没有离开齐地,您发动步兵五万人,骑兵五千人,能够攻下淮南吗?”皇上说:“不能。” 随何说:“您派我和二十个人出使淮南,我们到了以后,实现了您的愿望,因此我的功劳比五万步兵五千骑兵还大。但是您说我是迂腐的读书人,治理天下怎么能用这种人,是为什么呢?”皇上说:“我正想评定你的功劳。” 于是任命随何为护军中尉(“护军中尉”,秦称护军都尉,汉初改为护军中尉,后仍称护军都尉。属大司马,职掌监护军队,调节各将领的关系。)2023-07-21 00:51:481
文言文和翻译
导语:多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大家提升文学水平。下面是文言文和翻译,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一、治本在得人 原文:苻坚召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对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 翻译:符坚召见高泰,很喜欢他,向他请教治国的根本办法。高泰回答说:“治国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的真实情况。每个官位得到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得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苻坚(听后)说:“说的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二、吕蒙正不记人过 原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翻译: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三、石勒不计前嫌 原文: 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 翻译: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 四、韩信袴下受辱 原文: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翻译: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五、世评华歆王朝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翻译: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六、齐宣王好谀 原文: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翻译: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人家夸耀他能够使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只要三百多斤的力气就可以拉开。他在大臣面前显示弓,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都只拉到一半,便说:“拉开它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气,不是大王,谁能拉得开?”宣王非常高兴。但是,宣王用的不过是三百多斤的弓,但是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拉开了一千多斤的弓。三百多斤是实,一千多斤是名,宣王喜欢的是名而失了实。 七、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原文:(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翻译: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八、萧何追韩信 原文:(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翻译: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九、汉高祖论“三杰” 原文: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翻译: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十、周处改过自新 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翻译:周处年少时,为人蛮横强悍,打架斗欧,为当地一大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于是有人便问周处: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猛虎蛟龙,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击毙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纷纷出来庆祝。结果周处杀死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不禁满面泪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吴郡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恰巧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并说:“自己想改正错误,可岁月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言。”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听后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 十一、东吴四英杰 原文: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所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翻译: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吕蒙在陆口,因有病辞职,权问:“谁可代你?”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互相推荐引见,而孙权又能委心听之,东吴之所以为吴,并非是偶然的。2023-07-21 00:51:571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电脑一艘2023-07-21 00:52:123
高考作文编素材
不好。但万不得已时可以用用,比如19XX年诺贝尔奖得主曾经怎样了素材一定要积累。2023-07-21 00:52:293
文言文《周处改过自新》
1. 周处改过自新的译文 释义:周处年轻时,(为人)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蛟龙,山上有白额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后)只剩下其中一个。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 (周处)终于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实际上被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出处:出自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扩展资料: 典故: 公元三世纪中叶,义兴阳羡(今宜兴市)传颂着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周处义兴阳羡人。其祖父周宾为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父周鲂为东吴名将,任鄱阳太守,赐爵关内侯。 周处父亲死亡,母亲过于溺爱他,年少时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武艺高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横行乡里。民谣说:“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拳打李,脚踢张,好像猛虎扑群羊。吓得乡民齐叫苦,无人敢与论短长。” 后来,这个说法传到了周处那里,他自知为人所厌,突然悔悟,只身入山射虎,下山搏蛟,经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数十里,终于斩杀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改邪归正,认认真真拜师学文练武,这一来城内“三害”皆除。 西晋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将军,奉命率兵西征羌人,次年春于六陌(今陕西乾县)战死沙场。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赐封孝侯。 2. 周处改过自新的译文 周处改过自新 周处年少时,为人凶恶武断,被乡里人视为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转来转去要吃人的老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尤其厉害.有人劝周处去杀死猛虎蛟龙.实则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刺杀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周处紧紧追击.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轮番互相庆贺.而周处竟杀死蛟龙,破水而出.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萌生悔改之意.于是到吴地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周处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修身改过,可岁月已荒废了,怕最终一事无成.”陆云说:“古人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于是努力改过,终于成为一名忠臣孝子。 3. 急求《周处改过自新》译文文言文翻译参考书目:新编高中文言文助 周处年少时,为人蛮横强悍,打架斗欧,为当地一大祸害。 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于是有人便问周处: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猛虎蛟龙,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 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击毙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纷纷出来庆祝。 结果周处杀死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不禁满面泪流,萌生悔改之意。 遂往吴郡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恰巧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 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并说:“自己想改正错误,可岁月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言。”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 "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听后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 4. 求翻译:《周处改过自新》、《齐宣王好谀》、《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5. 周处改过自新 翻译 晋朝的周处,从小就具有侠气,但是却凶狠残暴,经常欺侮同乡的人。 乡人非常痛恨他,将他与南山的猛虎、大江的蛟龙,形容成「义兴城里的三大祸害」,而周处是最可怕的一个。 为了除去这个祸害,乡里的人想到一个聪明的法子,故意向周处说:「你假如是真正的英雄,就应该替乡民除害,将猛虎和蛟龙一一杀死;这样,大家才会更敬畏你。 」於是,周处便先入山,经过激烈的搏斗后,杀死了猛虎;然后入江,在水里整整浮沉了三天三夜,在筋疲力尽之后,也终於杀死了蛟龙。 当正高高兴兴地出来,准备接受欢呼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乡民正在为他与蛟龙同归於尽而相互庆贺。 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这麽让人痛恨。 他开始悔悟,决心改过自新,重新读书做人,特地拜当时有名的学者陆云为师父,并投效军旅,后来做到了很高的职位,成为有名的忠臣孝子。 在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太平盛世,侠客是不太受到欢迎的。周处是有名的浪子回头、改过自新的榜样,可是,他的「自新」,是从原来的侠客行径改变过来,是侠客「自新」,不是「自新」后成为侠客。 6. 紧求“周处改过自新”翻译 周处改过自新 周处年少时,为人凶恶武断,被乡里人视为祸害。 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转来转去要吃人的老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尤其厉害。有人劝周处去杀死猛虎蛟龙。 实则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刺杀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 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周处紧紧追击。 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轮番互相庆贺。而周处竟杀死蛟龙,破水而出。 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萌生悔改之意。于是到吴地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 周处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修身改过,可岁月已荒废了,怕最终一事无成。”陆云说:“古人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 "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于是努力改过,终于成为一名忠臣孝子。 7. 【“周处改过自新”扩写成一篇作文】 周处是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父亲在外地当官,母亲早死,所以他毫无教养,加上是太守的公子,在乡间横行霸道.他年纪虽小,力气却很大,有一身好武艺.平时在街头巷尾,他总寻衅闹事,打人骂人.人们把他列为三害之一,而他自己却不知道. 有一天 ,周处见桥头坐着几个老人 ,一个个愁眉苦脸,就上前挑衅说:“你们这些老不死的,有什么不高兴的?”老人们说:“这里的三害未除,我们为大众担忧.”周处忙问 :“什么叫三害 ?”老人回答说:“南山中白额猛虎,长桥下五爪恶蛟,连同你在内就叫三害.”周处听了大怒道:“呔!老家伙!竟把我也看作是祸害!”他仗着自己勇猛,不以为然地说:“若说虎、蛟是害,我立即可去杀死它们!” 于是周处进入南山中,用强弓利箭射杀了猛虎.然后,他又手执宝剑下河,与恶蛟搏斗了三天三夜,在河中漂流了九十里,与蛟一起沉入水中.大家兴高采烈,以为“三害”都除了.三天后,周处杀死恶蛟归来,看到一片喜庆的场面,才知道家乡人民都盼望他早些死去.他猛然悔悟,决心痛改前非,于是长途跋涉去找大学问家陆云求教.他对陆云说:“我过去品德极差,现在决心发愤改过,又担心自己年龄将近20岁了,悔悟改过,不知是否还来得及?”陆云教导他说:“一个人早晨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即使到晚上死去了,这样的人也不枉活一生.你很年轻,立志改过当然来得及.” 此后,周处一改前非,勤学好问,立志成大业.不久,他就被推荐到州府去干事.后来还担任过太守、御史中丞等官.他为官清廉、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赢得了人民的好评. 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一千七百多年,但对于今天的人而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说明,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有缺点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认识,或是有某种认识却想隐瞒,不思改过,这样下去必将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而一个人不管错误大小,只要想改,并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改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还说明,对犯错误的人,不要疏远,更不要歧视,而要给予帮助.帮助一个人改正错误,不仅需要爱心,还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被帮助的人从中得到启发,自觉地改过自新.故事中那位装作“不乐”的老者和吴郡学者陆云就是这样做的,他们终于获得成功.。 8. 改过自新文言文 《晋书·周处传》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 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 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 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 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 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2023-07-21 00:52:351
讲历史人物故事50字?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023-07-21 00:52:455
陈吾德字懋修文言文
1. 余懋衡文言文翻译 余懋衡,字持国,江西婺源人。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授职永新知县。升为御史,当时因为修建大殿,矿税使被派往各地,骄横异常。余懋衡上奏说:“与其骚扰平民,榷税至于鸡猪,还不如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人,稍为增加田赋,共同赞助大殿工程。现在避开增加赋税的名声,实际上是竭泽而渔的办法,这样的害处比增加赋税要大十倍。”违背圣旨,余懋衡被停发俸禄一年。 巡按陕西,税监梁永将私人财产运到畿辅,役使人马甚众。余懋衡上奏弹劾他,梁永恨得要命,唆使其帮凶乐纲贿赂厨师想毒死余懋衡。两次中毒,余懋衡都没死,拷问厨师,获取乐纲给予的贿赂和剩下的毒药,于是,上疏极力弹劾梁永,御史官也争相弹劾梁永,皇上都不讯问。梁永害怕军民为难他,召进一些亡命之徒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梁永一定会造反,将梁永杀掠官吏、百姓的事一一陈上。巡抚顾其志为梁永隐讳,梁永于是为自己辩护。皇帝怀疑御史说的不是实话。可咸宁、长安二个知县与梁永的对立更加厉害。梁永党徒王九功等多私人武装,怕被有关官吏察觉,托词说是梁永调遣,拉帮结伙乘马驰走。县吏在华阴追上他们,相互之间发生战斗,不久都被抓住,余懋衡于是以谋反之罪控告梁永。梁永很害怕,他的爪牙也逃散了,只有乐纲还在,他教梁永诬告咸宁知县朝荐,朝荐被逮捕。梁永不久也被撤回京城,关中才安宁下来。余懋衡不久后因家人去世回到家乡。后被起用掌管河南道。升为大理右寺丞,声称有病归家。 天启元年(1621)他又被起用为大理左少卿,官至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同管理京城军队政事。又任右副都御史,改做兵部右侍郎,都是管理军队。三年八月朝官推举南京吏部尚书,李三才为第一人选,余懋衡为第二人选;推举吏部左侍郎,以冯从吾为第一人选,以曹于汴为第二人选。皇上都用第二人选。大学士叶向高等极力认为不行,皇上不听。余懋衡、曹于汴也认为自己资历不及李三才等,极力推辞新的任命,声称有病回到家乡。 第二年十月,余懋衡又被授予前职。他看到宦官势力正大,坚决不肯就任。不久奸臣张纳肆意诋毁讲学各位大臣,其中以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行为首,于是,余懋衡等被削职。崇祯初年,方又官复原职。 2. 《后汉书· 刘翊传》译文 刘翊,字子相,是东汉颍阴人,为人重义守德,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 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礼的人要到远方赶赴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滞在道路上。刘翊见到后,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礼,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张季礼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德重义的刘翊,事后他专程来到颍阴,想要将车子还给刘翊,可刘翊知道后关上门,让人说自己出去了,不同张季礼相见。 因为在一件关系颍川太守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总之,乡里宗族中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和救济,他总是全力帮助救济。 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计掾,后来因为立了功而被皇帝特地下诏任命为议郎,调任陈留太守。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 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地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将死者收殓了。 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 3. 《贪污者不得归本家》文言文翻译,选自(洪迈《能改斋漫录》) 原文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有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注释 1、包孝肃公:包拯,宋朝人,谥号孝肃 2、仕宦:做官 3、赃滥:贪污 4、放归:罢官后回归故里 5、殁(mò):死 6、大茔(yíng):祖坟 7、从:听从;顺从 8、押字:此指落款 9、仰:嘱告 10、刊:刻 11、诏:告诉、晓喻 12、于:在 13、以:用来 译文 包孝肃公(包拯)在家训中说:“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的人,都不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之中。如不顺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落款时又写道:“嘱告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4. 求:林西仲评《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林西仲只有《古文析义》,《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 。 LZ是不是弄错了的啊? 找不到原文,你可以发来看看啊?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刘禹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蔓到。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没有奏乐的 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5. 文言文陈寔(SHI 第二声)退盗原文和翻译`````` 原文: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出于单微,少作县吏,常给事厮役,后为都亭佐。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近闻者,咸叹服之。复再迁除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邻县人户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亦竟无讼者。 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遇赦得出。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土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①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及党禁始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欲特表以不次之位。寔乃谢使者曰:“寔久绝人事,饰巾待终而已。”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二) 参考译文: 陈寔字仲弓,是河南许昌人。出身于寒微之家,小时候做县吏,常常从事一些公差杂役,后来做了都亭长的佐官。陈寔立志勤奋学习,不停读书。县令邓邵试着与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让他到太学里学习。后来县令又召他为县吏,他却隐居躲避到阳城山中。当时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同县的杨吏怀疑是陈寔干的,县里于是逮捕囚系他,鞭笞拷问没有得到证据,而后才放出来。等到陈寔当了督邮,还暗中嘱托许昌县令,以礼召见杨吏。远近的人听到这事,都赞叹佩服他。后来又调任太丘县令。陈寔修养德行,追求为政清静,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邻县有要来投奔的人,陈寔就训导解释,晓谕他们,把他们交给有关官员让他们回到各自的居地。县里官员担心有人打官司,禀告陈寔要禁止。陈寔说:“打官司是为了求得公正,(如果)禁止他们,公理将如何表明?千万不要限制他们。”有关官员听到这件事,感叹说:“陈君说话到这样地步,怎么会被别人埋怨呢?”县里终于没有人来打官司。 等到后来逮捕党人,事情也牵连到陈寔。其他人为了免罪大多逃避,陈寔说:“我不到监狱里,大家就没有依靠。”于是自请囚禁。后来遇到赦免才得以放出。灵帝初年,大将军窦武征召他为下属官员。当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张让的父亲死了,要归葬许昌,虽然全郡的人都来了,但没有一个名士前往,张让感到很羞耻,陈寔一人去吊唁。等到后来又诛杀党人的时候,张让感谢陈寔,因而宽恕保全了许多党人。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打官司时,陈寔总力求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不愿被陈先生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便会落到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劝喻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等到党禁开始解除,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派人敦请陈寔,想要上表授予他以高位。陈寔向使者说:“我很久以来就隔绝人事,只想作一介平民终老而已。”中平四年,年龄八十四岁,在家中去世。2023-07-21 00:53:121
梁上君子古文翻译
问题2023-07-21 00:53:302
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全文翻译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2023-07-21 00:54:022
《陈寔晓喻梁上君子》的译文·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2023-07-21 00:54:322
杨振中初中文言文助读56~59翻译
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原文: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57、萧何追韩信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原文: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58、汉高祖论“三杰”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原文: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59、东吴四英杰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吕蒙在陆口,因有病辞职,权问:“谁可代你?”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互相推荐引见,而孙权又能委心听之,东吴之所以为吴,并非是偶然的。2023-07-21 00:54:402
初中文言文杨振中
1. 在线阅读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 杨振中 第63篇古文的原文及加点子字 原文: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选自《杏林集》 注释: 维:只有以:给偶:妻子隅:角落适:嫁赤子:儿子链:用链子锁暴:突然卒:死亡颔:点头俱:都,一同徒:只有故:原来掣:牵引,拉,牵勒:雕刻逸:逃如是:像这样引:带撷:采摘无以:没什么用来 2. 杨振中初中文言文助读56~59翻译 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原文: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57、萧何追韩信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 (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原文: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58、汉高祖论“三杰”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原文: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59、东吴四英杰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 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 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 遂拜。 3. 杨振中初中文言文助读56~59翻译 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原文: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57、萧何追韩信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 (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原文: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58、汉高祖论“三杰”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原文: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59、东吴四英杰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 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 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 遂拜。 4. 求【新编初中文言文著读】(杨振中著) 第70篇 原文 译文 最好有注释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 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 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裨盾,而未显其言。 驰使问主簿杨德祖。应声答之,与帝心同。 从伏其辩悟。【译文】 杨修为曹操的主簿。 当时正为曹操建造相国府的大门,才开始造好屋檐的前端,让人在门上题了一个“阔”字,便走了。杨修见了,马上叫人拆了重建。 建好了之后,杨修说:“‘门"中‘活",即‘阔"字,大王是嫌门太阔了。”有人送给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少许,在盒子的盖板上题一“盒”字,拿给大家看,众人都不知道是何意思。 传到杨修手中,杨修打开便吃,边吃边说:“曹公叫我们一人吃一口,还迟疑干什么?”曹操曾经率军从曹娥碑下经过,杨修跟着他,看见碑后题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曹操对杨修说:“理解吗?”杨修回答:“理解。” 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地,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 让杨修另外记下自己的理解。杨修说:“黄绢,有颜色的丝帛,解做字就是‘绝";幼妇,说的是少女,解做字就是‘妙";外孙:女儿的儿子,解做字就是‘好";齑臼:说的是‘受辛",解做字就是‘辞"。 连起来就是‘绝妙好辞"。”曹操也写好了,同杨修的一模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才不如你,相差三十里。” 曹操征讨袁绍,整理军队的装备,多余几十斛竹片,都有几寸长。大家都说没什么用了,正要把它烧了。 曹操想这东西还可以派上用场,但并没有明说出来,派人去问杨修。杨修应声而答,与曹操想的完全一样。 大家都极其佩服他的颖悟。 展开。 5.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杨振中的 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其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闻,无所怪问,直曰:“作脯。”坐定,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译文 牛弘性格宽厚,在学习中专心致志,虽然职务繁杂,(但)书不释手。牛弘的弟弟牛弼,喜好喝酒甚至酗酒,曾经酒醉中射杀牛弘驾的车前的牛。牛弘回家,他妻子迎接他说:“小叔子射杀了(你的)牛。”牛弘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也不追问,直接说:“做成牛肉干。”(牛弘)坐定了,他妻子又说:“小叔子突然射杀牛。(我认为)是件很大的异常的事。”牛弘说:“已经知道了。”(牛弘)脸上的神色自若,读书不停。 注释 牛宏:人名,乃隋朝吏部尚书,古代名臣。 笃学:专心好学。笃乃深厚的意思 牛宏笃学:像牛宏那样专心好学。 书不释手:书从来不放手 6. 初中文言文助读杨振中 第五篇 忘在学校里了 初中文言文助读杨振中 第五篇是《任末削荆为笔》: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燃麻蒿以照。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 任末:东汉新繁人,少习《齐诗》学识渊博 负:背着 笈(jí):书箱 每:经常 或:有时 庵(ān):茅草小屋 荆:一种有刺的灌木 蒿:野草 书:写 题:记写 悦:佩服 存:存活 虽:即使 易:交换 阻:阻碍 编:搭 夫:发语词 【翻译】 东汉的任末十四岁时,背着书箱到处拜师,不怕路途中的危险与阻碍。他经常说:人如果不学习,将来凭什么去成就事业。他有时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任末常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7. 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认为龚遂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不免对他有轻视之感.宣帝问龚遂:“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使我不再忧虑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边需弄耍弄罢了.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说:“选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龚遂又说:“我听说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顺乱绳一样,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才会达到目的.我希望到任后,丞相御史们对我的工作暂时不要按常规加以限制,一切事要允许我见机行事.”宣帝答应了这一要求,并特别赐给龚遂黄金,还为他增派了驿车.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郡府的官吏们听说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并命令所属的县把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都撤除.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接着龚遂独自一人乘车来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渤海郡中还有一些结伙抢劫的人,听到龚遂的教令后,便自动解散,放下了手里的兵器而拿起了锄头和镰刀.这样偷盗抢劫之事便都平息了,老百姓开始安居乐业.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龚遂发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欢从事工商之类的末技,不重视耕种田地.于是他便以身作则,追求俭仆的生活,鼓励老百姓务农,命令每人都种一棵榆树、一百棵薤、五十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五只鸡.老百姓有持刀带剑的,龚遂就让他们卖掉,购买耕牛,并说:“为什么不带牛佩犊呢!”于是春夏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劳作,秋冬之季检查督促老百性收获,鼓励人们多积蓄农副产品.(龚遂)还巡视劝勉百姓努力耕作,(自此)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官民都富裕起来.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2023-07-21 00:55:341
晓譬曲直,退无怨者什么意思
本句出自《陈寔晓喻梁上君子》原整句是“(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意思是“(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晓譬曲直: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譬:晓谕,说道理给人听。晓譬:开导。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5321906.htm?fr=aladdin2023-07-21 00:55:541
韩信与周瑜文言文翻译
1. 韩信 周瑜 翻译 世人说韩信攻打赵国,赵国的广武军请求用奇兵堵塞井陉口,断绝韩信军队的粮道,赵国的国君成安君没有听取广武军的意见。 韩信派遣到赵国的间谍偷偷打探到成安君没有采用广武君意见的消息,回来告诉韩信后,韩信十分高兴,才敢率兵攻打赵国,于是将赵国攻克。假如赵国国君采用广武君的计谋,韩信就将要被生擒了,韩信自己也这样说。 周瑜在赤壁抵抗曹操,部将黄盖献上用火攻的计策,适逢当时东南风很大,将曹操的船全部烧毁,曹军于是被击败。假如天没有刮大风,黄盖没有进献计策,则周瑜未必能获胜。 传论这两种说法的人,都是不善于观察人的人。韩信对付陈余(成安君),就像猛虎对付羊一样。 韩信对汉王(刘邦)说,让他向北方一举攻下燕国和赵国,如果让他正处在井陉口无法前进,也一定有其他的奇策前进。他对广武君说:“假如成安君采用你的计谋,我也要被擒住了。” 这是韩信表示谦虚的言词。当孙权向周瑜问计的时候,周瑜已经说曹操冒险犯了四种兵家大忌,将军(孙权)擒拿他应该就在今日。 刘备见到周瑜,遗憾他的兵力太少,周瑜说:“这些已经足够用了,豫州(刘备)只要看我击败曹操就可以了。”就算没有火攻的计谋,他也一定有必胜的方法。 要不然,韩信、周瑜怎么会成为韩信和周瑜呢?。 2. 韩信 周瑜 翻译 世人说韩信攻打赵国,赵国的广武军请求用奇兵堵塞井陉口,断绝韩信军队的粮道,赵国的国君成安君没有听取广武军的意见。 韩信派遣到赵国的间谍偷偷打探到成安君没有采用广武君意见的消息,回来告诉韩信后,韩信十分高兴,才敢率兵攻打赵国,于是将赵国攻克。假如赵国国君采用广武君的计谋,韩信就将要被生擒了,韩信自己也这样说。 周瑜在赤壁抵抗曹操,部将黄盖献上用火攻的计策,适逢当时东南风很大,将曹操的船全部烧毁,曹军于是被击败。假如天没有刮大风,黄盖没有进献计策,则周瑜未必能获胜。 传论这两种说法的人,都是不善于观察人的人。韩信对付陈余(成安君),就像猛虎对付羊一样。 韩信对汉王(刘邦)说,让他向北方一举攻下燕国和赵国,如果让他正处在井陉口无法前进,也一定有其他的奇策前进。他对广武君说:“假如成安君采用你的计谋,我也要被擒住了。” 这是韩信表示谦虚的言词。当孙权向周瑜问计的时候,周瑜已经说曹操冒险犯了四种兵家大忌,将军(孙权)擒拿他应该就在今日。 刘备见到周瑜,遗憾他的兵力太少,周瑜说:“这些已经足够用了,豫州(刘备)只要看我击败曹操就可以了。”就算没有火攻的计谋,他也一定有必胜的方法。 要不然,韩信、周瑜怎么会成为韩信和周瑜呢?。 3. 文言文翻译 涉深水者观蛟龙 原文: 人目不见青黄日“盲”,耳不闻宫商日“聋”,鼻不知香愁日“痈”。痈、聋与盲,不成人者也。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由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译文: 人的眼睛看不见各种颜色叫“盲”,耳朵听不到各种声音叫“聋”,鼻子嗅不出香臭叫“痈”。鼻痈、耳聋和目盲的人,称不上完美的人。人不广泛地学习,不了解古今历史,看不清各种不同的事物,不知道对的与错的,这好比眼睛瞎,耳朵聋,鼻子不知香臭的人。 ……在浅水里走的人只能见到虾,那些走到较深处的人便能看到鱼和甲鱼,那些走到极深处的人才能看到蛟和龙。 4. 文言文翻译 淮阴侯韩信,淮阴县人。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什么善行可以推荐做官。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曾经在下乡县南昌亭长家混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没办法,就一大早做饭躲在被子里吃,韩信到了吃饭的时候去了,(亭长的老婆)却没有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知道原因之后,大怒,再也不去了。 韩信没事就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很高兴,对这个女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女人听了很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真是可悲),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 5. 杨振中初中文言文助读56~59翻译 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原文: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57、萧何追韩信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 (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原文: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58、汉高祖论“三杰”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原文: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59、东吴四英杰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 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 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 遂拜。2023-07-21 00:56:011
文言文助读194
1.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194 盲人摸象 完整翻译 盲人摸象 有一天,四个盲人坐在树下乘凉。有个赶象的人走过来,大声喊着:“象来了,让开点!”一个盲人提议说:“象是什么样子,咱们来摸一摸好吗?”另外三个盲人齐声说:“对,摸一摸就知道了。” 他们向赶象的人说了上面的想法,赶象的人同意了,把象拴在树上,让他们摸。 一个盲人摸了摸象的身子,就说:“我知道了,象原来像一堵墙。”第二个盲人摸着象的牙,就说:“象跟又圆又滑的棍子一样。”第三个盲人摸着象的腿,就反驳他们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象跟柱子差不多。”第四个盲人摸着象的尾巴,大声叫起来: “你们都错了!象跟粗绳子一模一样。” 四个盲人你争我辨,都认为自己说得对,谁也不服谁。赶象的人对他们说:“你们都没有说对。一定要摸遍了象的全身,才能知道象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每个人只摸了象的一部分,就断定象是什么样子,怎么能说得对呢!” 2. 初中文言文助读92 92、齐威王行赏罚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原文: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93、治国不私故人 濮州的刺史庞相寿因为贪污而被解除职任,自己说曾经在唐太宗作秦王是在他手下工作。皇上可怜他,想让他重新归来担任(职务)。魏徽规劝说:“秦王身边宫内宫外的故人很多,恐怕人人都依赖亲情私交,足以使善良的人害怕。”皇上开心的接纳了他,对相寿说:“我今天总秦王,是一府的王,现在居于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国家的主人,不能够独自偏私故人,魏徽等大臣所坚持的是对的,我怎敢违背!”皇上赐他帛之后打发他走,相寿流着眼泪而去。 原文: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府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94、孟子对滕文公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侍奉齐国呢,还是侍奉楚国呢?” 孟子回答道:“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护城河,筑牢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这样就好办了。” 原文: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95、晏子论“社鼠” 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说到社,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则有怕毁坏涂泥。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便会胡作非为,危害国家;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国君包庇他们,宽恕他们,实在难以对他们施加惩处。”这就是国家的社鼠啊。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3. 杨振中初中文言文助读56~59翻译 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原文: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57、萧何追韩信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 (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原文: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58、汉高祖论“三杰”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原文: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59、东吴四英杰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 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 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 遂拜。 4.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182篇完整翻译 全部应该是250篇。你需要可以给我邮箱,我直接发给你全部的250篇! 第182篇翻译如下: 182.刺股 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但他的主张终未被采纳,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带的钱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离秦归家。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与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不好啊!”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把几十个书箱打开,找到一部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反复研习揣摩,深入领会。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发狠说:“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锦缎,并以卿相之尊位给我的呢?”一年以后,他捉摸已经学成,便道:“这次真可用所学的去游说当今的君主了。” 于是他出发了,经过赵国的燕乌集阙,在华丽的殿堂进见赵肃侯,和赵肃侯抵掌而谈,十分投机。赵王很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任命他为赵国的相国,并赐给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从散横的计谋,以打击强大的秦国。 5. 文言文助读原文 146原文:臣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 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几,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上起战国,不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 147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 148: 王勃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舌耕。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掩面而卧。 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162 多多益善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163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64指鹿为马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165奇货可居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 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 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无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子楚曰:“然。 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 子楚乃顿首曰:“毕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166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兴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 167庸人自扰 陆象先……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贞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 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 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也?必责者,当以汝为始。” 大吏惭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弟澄其源,何扰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 168一字千金 当时是,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吕不韦以秦强,羞不如,亦招志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169入木三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 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 170强弩之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月即复倍约。 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群臣议者多附安国。 6. 盲人摸象《新编高中文言文助度》第194篇的译文 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2023-07-21 00:56:071
初中课外文言文
31.王安石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参考译文】金溪县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从没见到过读书写字的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就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仲永感到奇怪,渐渐以宾客的礼节来款待他的父亲,有人用钱财和礼物讨取仲永的诗。他的父亲贪图这样,每天强要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十二三岁了。让作诗,不能与从前的传闻相称了。又过了七年,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特殊之处已经消失净尽了,成为普通人了。”32.李存审出镞教子【原文】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参考译文】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说:“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达到将军宰相,这当中脱离危难,险境,得以生存(的情况)不只一次,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 33.孙膑脱险【原文】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参考译文】孙膑曾经跟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做官,成为魏惠王的将军,自己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暗中派人把孙膑叫到魏国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才能超过自己,嫉妒他,就用办法惩罚(他),弄残了他两条腿,并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埋没不被发现。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孙膑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见(使者),说服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认为(他)才能出众,偷偷的用车把他带到齐国。齐国的将军田忌对(孙膑)很友好,以宾客的待遇来接待他。34.陶母责子退鲊【原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鮓饷母。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参考译文】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35.画鬼最易【原文】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日:“画孰最难者?”日:“犬马最难。”“ 孰易者?”日:“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参考译文】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 他说:“狗、马最难画。” 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 他说:“画鬼怪最容易。” 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36.陆游家训 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高兴。一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戒,各位都要谨慎地对,不要留下后悔的遗恨。 37.孟母三迁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38.曾子杀猪明不欺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麽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39.子路受教 子路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40.孔子因材施教 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 冉有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冉求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却说‘听到什么就 行动起来"。我不理解您为什么这样,所以冒昧地请教。”孔子说 “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 以我让他谦退。” 41.【原文】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我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参考译文】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可以负得起责任。”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负得起责任的。” 42.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原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43.陈万年父子 【原文】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善事人,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尤事乐陵侯史高。......子咸字子康,年十八,以万年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参考译文】陈万年字幼公,是沛郡湘人.他擅长讨好别人,用尽全部家产去讨好远戚许、史家,特别是乐陵侯 史高. 陈万年的儿子陈咸字子康,十八岁,凭借陈万年做了侍郎。他资质与众不同,性子比较直,而且敢于说话。多次上书论及国事,讽刺皇帝身边的近臣。这样的书奏大概上了数十次,结果被贬为左曹。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44.钱大昕观弈 【原文】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渐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失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45.王荆公旁听文史 【原文】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辨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客徐问公日:“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日:“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渐俯而去。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一天,他头裹一块绢,拄着手杖行走,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边,没人注意到他。有一个客人慢慢问他说:“你也懂得文书?”王安石含糊的应答。人家再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惶恐,惭愧的低着头离开。 46.大树将军冯异 【原文】(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没人都有被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 47.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原文】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48.曾参不受鲁君邑【原文】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善,足以全其节也。”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给他一块采邑,曾子坚决不受。再送来,曾子还是不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孔子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49.贤妻桓少君 【原文】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对她非常称赞。 50.魏徵论自制 【原文】 (唐)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着,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唐太宗问魏征说:“观察近来和古代的帝王,有传承帝位十代的,有传承帝位一两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怀忧虑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抚慰养育人民不能得到适当的方法,或者害怕心中产生骄傲懈怠的情绪,高兴愤怒超过了限度,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超过限度了),您可以为我说出这个情况,(我)应当把您的话当作准则。”魏征回答说:“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圣贤之人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圣贤之人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普通人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51.吕蒙正不记人过 【原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同。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52.石勒不计前嫌【原文】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芳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53.韩信袴下受辱 【原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企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图有什么报答吗?!”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大了,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54.世评华歆王朝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讬,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55.周处改过自新【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周处年少时,为人蛮横强悍,打架斗欧,为当地一大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于是有人便问周处: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猛虎蛟龙,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击毙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纷纷出来庆祝。结果周处杀死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不禁满面泪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吴郡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恰巧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并说:“自己想改正错误,可岁月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言。”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听后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 56.宣王好射【原文】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3石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拿给左右的大臣看,个个装模作样地接过来试一试,大家在故意把弓拉开一半,便故作惊讶地说:“要拉开这弓的气力不少于九石啊,不是大王又有谁能用这么强的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 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力气不过三石,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九石。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只图虚名却不顾实际。57.陈寔晓喻梁上君子【原文】(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2023-07-21 00:56:191
课外精短文言文翻译
额……2023-07-21 00:56:312
晓譬曲直,退无怨者什么意思
本句出自《陈寔晓喻 梁上君子》原整句是“(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意思是“(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晓譬曲直: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譬:晓谕,说道理给人听。晓譬:开导。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5321906.htm?fr=aladdin2023-07-21 00:56:412
最新初中文言文助读29到40翻译
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原文: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57、萧何追韩信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原文: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58、汉高祖论“三杰”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原文: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59、东吴四英杰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吕蒙在陆口,因有病辞职,权问:“谁可代你?”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互相推荐引见,而孙权又能委心听之,东吴之所以为吴,并非是偶然的。 原文: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所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2023-07-21 00:56:522
2011语文高考作文古今中外人物素材
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2023-07-21 00:57:013
求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素材:论据(文言短篇)素材70例 读点文言短篇,既可以提升思想境界,又可以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积累论据,可谓一石三鸟。1、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3、班超投笔从戎w.w.w.k.s.5.u.c.o.m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荣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5、祖逖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6、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苏武牧羊北海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10、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1、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12、欧阳询揣摩古碑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13、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4、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15、孙权喻吕蒙读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6、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17、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18、智永与“退笔冢”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坟)”。19、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20、张溥与“七录斋”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21、晋平公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22、司马迁赞李广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可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致死都未被当朝封侯。)23、海瑞遗物 都御史刚峰(海瑞的号)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怀民一人。苏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24、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25、杨震论"四知" (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26、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於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 “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27、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28、林逋论学问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29、欧阳修诲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30、王安石伤方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钙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31、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33、创业与守成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34、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5、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36、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37、曾子杀猪明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38、子路受教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39、孔子因材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40、墨子怒责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42、陈万年教子谄谀 (陈)万年尝病,召咸(陈万年之子)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43、钱大昕默坐观弈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44、王荆公旁听文史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45、大树将军冯异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47、曾参不受鲁君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48、贤妻桓少君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49、魏徵论自制 (唐)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50、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51、石勒不计前嫌 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52、韩信袴下受辱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53、世评华歆王朝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54、周处改过自新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55、齐宣王好谀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57、萧何追韩信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58、汉高祖论“三杰”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59、东吴四英杰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所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60、治本在得人 苻坚召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对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61、齐桓公登门访士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62、陆贽论人才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63、物各有短长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64、汉武帝下诏求贤 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tuò)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66、唐太宗论举贤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67、何充直言不讳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王敦护其兄,故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68、吕僧珍不仗势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69、刘庭式娶盲女 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取盲女,与之偕老。2023-07-21 00:57:111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下篇翻译(15~58)
不是有文言文注释全解买的吗?2023-07-21 00:57:224
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梁上君子》的译文:陈寔在乡间,秉心公正,做人们的表率。当百姓有争执时,就找陈寔来判决公正,他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景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梁上君子》的原文寔在乡间,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梁上君子》的另一版本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扣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乃令人谕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译文: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2023-07-21 00:57:411
上梁君子文言文翻译
1. 梁上君子古文翻译 出自《后汉书·陈寔传》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收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2. 文言文翻译 梁上君子 晓譬曲直,就起来整顿衣服。大家感叹说。”当时年成不好,从房梁跳到地上。梁上君子者是矣:“视君状貌。自是一县无复盗窃,不为陈君所短,止于梁上,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然此当由贫困,正色训之曰,躲在房梁上,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呼命子孙。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也不愿被陈寔批评,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陈寔慢慢告诉他说,也不像个坏人,宜深克己反善。”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陈寔判决公正。其有争讼,乃起自整拂。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有盗夜入其室,让子孙聚拢过来!”盗大惊,平心率物。 选自《后汉书·陈寔传》 译文,退无怨者,应该深自克制,不似恶人,习以性成:“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稽颡归罪,诚恳认罪:“夫人不可不自勉。百姓争着打官司时。至乃叹曰,(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看你的长相,辄求判正:“宁愿被刑罚处治。”令遗绢二匹,正色训诫他们说,返回正道。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hide]陈寔在乡间,跪拜在地。陈寔暗中发现了。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寔阴见:“宁为刑罚所加,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原文,自投于地。”时岁荒民俭: (陈)寔在乡闾!”小偷大惊,民众没有收成。寔徐譬之曰,遂至于此 3. 梁上君子古文翻译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译文: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译文: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译文: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译文: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出自《后汉书·荀韩钟陈列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6303739传第五十二》。扩展资料:梁上君子:liáng shàng jūn zǐ基本释义:梁:房梁。 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 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贬义词。 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译文:最近很多贼;两个晚上都来进入我的家。我最近护魏王葬;得到几千缗;几乎已经散去;这个窃贼一定是不知道罢了。 近义词:偷鸡摸狗 :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的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反义词: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出处:《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译文:我所高兴的品格卑劣的人,所厌恶的正人君子。人人恐惧,朝不保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上君子。 4. 【梁上君子的文言文答案】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清楚详细的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年闹饥荒,人们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只要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字词解释]乡闾:乡里率物:做人们的表率晓譬曲直:清楚详细地说明对错 晓,明白的,清楚的 譬,详细说明 曲直,正确与错误整拂:整理拂拭衣服稽颡:叩头克己:克服个人不正当的欲想平:公正短:指责 责备 岁:正值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遗(wèi):赠送 止:停留 是:这样 正:公正。 5. 文言文梁上君子的翻译 《后汉书·陈寔传》:“(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 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hide]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清楚详细的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年闹饥荒,人们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只要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6. 文言文《梁上君子》的译文 hide]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7. 文言文 梁上君子 的翻译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善厚道。 有一年闹饥荒,有一个贼晚上进入他的屋子,息在梁上等候。陈实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子孙子起来,严肃地训斥他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恶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于是就成了他这样子。” 儿子孙子说:“成了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大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赔罪。 陈实告诫他说:“看你的形貌,不像大恶之人,应该反省自己为好。”陈实看他好像很穷,于是命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县中没有偷盗的人了。 8. 文言文梁上君子的翻译 《后汉书·陈寔传》:“(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 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 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 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hide]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清楚详细的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年闹饥荒,人们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只要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 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9. 文言文“梁上君子”的翻译 [hide]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清楚详细的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年闹饥荒,人们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只要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 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2023-07-21 00:57:501
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翻译: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2023-07-21 00:57:593
紧求“陈寔晓喻梁上君子”翻译
请把问题再问得细致一点~~是不是要整个典故的解释?还是说……翻译成英文?2023-07-21 00:58:074
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不知道 你去看别人的吧 再见2023-07-21 00:58:164
梁上君子译文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选自《后汉书·陈寔传》 译文: [hide]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2023-07-21 00:58:433
文言文《梁上君子》和翻译
1. 文言文《梁上君子》的翻译(全文和单字)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善厚道。 有一年闹饥荒,有一个贼晚上进入他的屋子,息在梁上等候。陈实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子孙子起来,严肃地训斥他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恶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于是就成了他这样子。” 儿子孙子说:“成了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大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赔罪。 陈实告诫他说:“看你的形貌,不像大恶之人,应该反省自己为好。”陈实看他好像很穷,于是命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县中没有偷盗的人了。 2. 文言文梁上君子的翻译 《后汉书·陈寔传》:“(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 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hide]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清楚详细的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年闹饥荒,人们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只要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3. 文言文《梁上君子》的译文 hide]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4. 【《梁上君子》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陈寔在家乡间,秉心公正为人表率,若有争论是非,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他一定据理详细说明对错,当事双方事后都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说:“情愿被官府惩罚,也不愿被陈先生说不是.” 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吩咐送给他两匹绢.从此以后全县没有在偷盗的人.道理:做任何事情要因势利导方法:做思想工作时,方法不要简单粗暴,要分析事情的本质 ,对犯了错误的人立足于挽救,往往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5. 【梁上君子的文言文答案】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清楚详细的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年闹饥荒,人们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只要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字词解释]乡闾:乡里率物:做人们的表率晓譬曲直:清楚详细地说明对错 晓,明白的,清楚的 譬,详细说明 曲直,正确与错误整拂:整理拂拭衣服稽颡:叩头克己:克服个人不正当的欲想平:公正短:指责 责备 岁:正值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遗(wèi):赠送 止:停留 是:这样 正:公正。 6. 梁上君子古文翻译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译文: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译文: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译文: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译文: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出自《后汉书·荀韩钟陈列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6303739传第五十二》。扩展资料:梁上君子:liáng shàng jūn zǐ基本释义:梁:房梁。 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 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贬义词。 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译文:最近很多贼;两个晚上都来进入我的家。我最近护魏王葬;得到几千缗;几乎已经散去;这个窃贼一定是不知道罢了。 近义词:偷鸡摸狗 :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的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反义词: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出处:《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译文:我所高兴的品格卑劣的人,所厌恶的正人君子。人人恐惧,朝不保夕。2023-07-21 00:59:031
初中文言文助读杨振中
1. 杨振中初中文言文助读56~59翻译 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原文: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57、萧何追韩信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 (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原文: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58、汉高祖论“三杰”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原文: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59、东吴四英杰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 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 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 遂拜。 2. 初中文言文助读杨振中 第五篇 忘在学校里了 初中文言文助读杨振中 第五篇是《任末削荆为笔》: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燃麻蒿以照。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 任末:东汉新繁人,少习《齐诗》学识渊博 负:背着 笈(jí):书箱 每:经常 或:有时 庵(ān):茅草小屋 荆:一种有刺的灌木 蒿:野草 书:写 题:记写 悦:佩服 存:存活 虽:即使 易:交换 阻:阻碍 编:搭 夫:发语词 【翻译】 东汉的任末十四岁时,背着书箱到处拜师,不怕路途中的危险与阻碍。他经常说:人如果不学习,将来凭什么去成就事业。他有时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任末常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3. 初中文言文助读杨振中 第五篇 忘在学校里了 初中文言文助读杨振中 第五篇是《任末削荆为笔》:【原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燃麻蒿以照。 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任末:东汉新繁人,少习《齐诗》学识渊博负:背着笈(jí):书箱每:经常或:有时庵(ān):茅草小屋荆:一种有刺的灌木蒿:野草书:写题:记写悦:佩服存:存活虽:即使易:交换阻:阻碍编:搭夫:发语词【翻译】东汉的任末十四岁时,背着书箱到处拜师,不怕路途中的危险与阻碍。他经常说:人如果不学习,将来凭什么去成就事业。 他有时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 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任末常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4.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杨振中的 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其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闻,无所怪问,直曰:“作脯。”坐定,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译文 牛弘性格宽厚,在学习中专心致志,虽然职务繁杂,(但)书不释手。牛弘的弟弟牛弼,喜好喝酒甚至酗酒,曾经酒醉中射杀牛弘驾的车前的牛。牛弘回家,他妻子迎接他说:“小叔子射杀了(你的)牛。”牛弘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也不追问,直接说:“做成牛肉干。”(牛弘)坐定了,他妻子又说:“小叔子突然射杀牛。(我认为)是件很大的异常的事。”牛弘说:“已经知道了。”(牛弘)脸上的神色自若,读书不停。 注释 牛宏:人名,乃隋朝吏部尚书,古代名臣。 笃学:专心好学。笃乃深厚的意思 牛宏笃学:像牛宏那样专心好学。 书不释手:书从来不放手 5. 在线阅读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 杨振中 第63篇古文的原文及加点子字 原文: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选自《杏林集》 注释: 维:只有以:给偶:妻子隅:角落适:嫁赤子:儿子链:用链子锁暴:突然卒:死亡颔:点头俱:都,一同徒:只有故:原来掣:牵引,拉,牵勒:雕刻逸:逃如是:像这样引:带撷:采摘无以:没什么用来2023-07-21 00:59:141
文言文:陈寔与“梁上君子”的翻译
陈寔在家乡间,秉心公正为人表率,若有争论是非,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他一定据理详细说明对错,当事双方事后都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说:“情愿被官府惩罚,也不愿被陈先生说不是。” 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最终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陈寔吩咐送给他两匹绢。从此以后全县再没有再偷盗的人2023-07-21 00:59:252
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关于文言文梁上君子的译文和原文
1、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清楚详细的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年闹饥荒,人们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当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2、梁上君子文言文原文:寔(shi)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qī)颡(sǎng)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2023-07-21 00:59:321
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下面整理了《梁上君子》的原文,供大家参考。 《梁上君子》原文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注释 乡闾:乡里 平心率物:秉心公正,做人们的表率 晓譬曲直:清楚详细地说明对错晓,明白的,清楚的譬,详细说明曲直,正确与错误 阴见:暗中看见 整拂:整理拂拭衣服 训:训诫 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处地,表示极度悲痛或感谢。稽,磕头至地。颡:额头 宜:应该,应当 克己:克服个人不正当的欲想 反:通“返” 平:公正 短:指责、责备2023-07-21 00:59:401
《后汉书》梁上君子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陈寔传》:“(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 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hide]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清楚详细的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年闹饥荒,人们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只要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2023-07-21 00:59:491
文言文陈寔(SHI 第二声)退盗原文和翻译``````
原文: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出于单微,少作县吏,常给事厮役,后为都亭佐。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近闻者,咸叹服之。复再迁除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邻县人户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亦竟无讼者。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遇赦得出。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土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①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及党禁始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欲特表以不次之位。寔乃谢使者曰:“寔久绝人事,饰巾待终而已。”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二)参考译文:陈寔字仲弓,是河南许昌人。出身于寒微之家,小时候做县吏,常常从事一些公差杂役,后来做了都亭长的佐官。陈寔立志勤奋学习,不停读书。县令邓邵试着与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让他到太学里学习。后来县令又召他为县吏,他却隐居躲避到阳城山中。当时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同县的杨吏怀疑是陈寔干的,县里于是逮捕囚系他,鞭笞拷问没有得到证据,而后才放出来。等到陈寔当了督邮,还暗中嘱托许昌县令,以礼召见杨吏。远近的人听到这事,都赞叹佩服他。后来又调任太丘县令。陈寔修养德行,追求为政清静,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邻县有要来投奔的人,陈寔就训导解释,晓谕他们,把他们交给有关官员让他们回到各自的居地。县里官员担心有人打官司,禀告陈寔要禁止。陈寔说:“打官司是为了求得公正,(如果)禁止他们,公理将如何表明?千万不要限制他们。”有关官员听到这件事,感叹说:“陈君说话到这样地步,怎么会被别人埋怨呢?”县里终于没有人来打官司。等到后来逮捕党人,事情也牵连到陈寔。其他人为了免罪大多逃避,陈寔说:“我不到监狱里,大家就没有依靠。”于是自请囚禁。后来遇到赦免才得以放出。灵帝初年,大将军窦武征召他为下属官员。当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张让的父亲死了,要归葬许昌,虽然全郡的人都来了,但没有一个名士前往,张让感到很羞耻,陈寔一人去吊唁。等到后来又诛杀党人的时候,张让感谢陈寔,因而宽恕保全了许多党人。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打官司时,陈寔总力求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不愿被陈先生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便会落到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劝喻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等到党禁开始解除,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派人敦请陈寔,想要上表授予他以高位。陈寔向使者说:“我很久以来就隔绝人事,只想作一介平民终老而已。”中平四年,年龄八十四岁,在家中去世。2023-07-21 01:00:111
刘寔与梁上君子的古诗文翻译
版本一: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1]版本二: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 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扣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乃令人谕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2]版本二: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2023-07-21 01:00:213
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后汉书
1. 《后汉书》梁上君子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陈寔传》:“(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 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清楚详细的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年闹饥荒,人们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只要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2. 《后汉书》梁上君子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陈寔传》:“(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 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 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 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hide]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清楚详细的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年闹饥荒,人们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只要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 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3. 梁上君子古文翻译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译文: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译文: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译文: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译文: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出自《后汉书·荀韩钟陈列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6303739传第五十二》。扩展资料:梁上君子:liáng shàng jūn zǐ基本释义:梁:房梁。 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 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贬义词。 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译文:最近很多贼;两个晚上都来进入我的家。我最近护魏王葬;得到几千缗;几乎已经散去;这个窃贼一定是不知道罢了。 近义词:偷鸡摸狗 :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的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反义词: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出处:《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译文:我所高兴的品格卑劣的人,所厌恶的正人君子。人人恐惧,朝不保夕。2023-07-21 01:00:321
梁上君子文言文宜
1. 梁上君子文言文阅读 梁上君子 编辑本段原文 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1)于梁上。寔阴(2)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3)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4) ”儿孙曰:“孰(5)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9)罪。寔徐(6)谕(7)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8)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10)县无复盗者。 编辑本段参考译文: 陈寔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个偷盗的人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寔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开导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于是就成了这样子。”儿孙说:“谁成了这样子?”陈寔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寔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的人,应该反省自己为好。”陈寔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没有偷盗的人了。 编辑本段字词解释: 1栖:躲藏 2阴:暗中 3夫:发语词,无实意 梁上君子(4张) 4斯:这样 5孰:谁 6徐:缓缓地,慢慢地,这里有认真的、严肃的意思 7谕:使……明白 8省:反省 9归:承认 10一:整个 编辑本段问题参考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梁上君子"这句成语。"梁"是房梁,"君子"是古代对有教养的读书人的称呼,用在这里含有幽默的意思。"梁上君子"被用作小偷、窃贼的代称。 后来"梁上君子"还用来比喻那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脱离实际的人。 中心: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梁上君子者是矣!意思: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 我认可,因为与其狠狠责骂那位“梁上君子”,还不如劝他,指导他,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编辑本段资料链接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编辑本段道理 1.为人要宽容别人,要给别人改正从新的机会.更要尊重别人。哪怕对方犯了错误也要给对方足够的尊严. 2.对待别人犯的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罚,而应对之教导,使其能够从错误中走出来.也反应出教导者有着高尚品格. 2. 梁上君子的文言文答案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清楚详细的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年闹饥荒,人们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只要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字词解释] 乡闾:乡里 率物:做人们的表率 晓譬曲直:清楚详细地说明对错 晓,明白的,清楚的 譬,详细说明 曲直,正确与错误 整拂:整理拂拭衣服 稽颡:叩头 克己:克服个人不正当的欲想 平:公正 短:指责 责备 岁:正值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遗(wèi):赠送 止:停留 是:这样 正:公正 3. 梁上君子古文翻译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译文: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译文: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译文: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译文: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出自《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扩展资料: 梁上君子:liáng shàng jūn zǐ 基本释义: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贬义词。 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译文:最近很多贼;两个晚上都来进入我的家。我最近护魏王葬;得到几千缗;几乎已经散去;这个窃贼一定是不知道罢了。 近义词: 偷鸡摸狗 :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的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 反义词: 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出处:《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译文:我所高兴的品格卑劣的人,所厌恶的正人君子。人人恐惧,朝不保夕。2023-07-21 01:00:411
陈寔原文及翻译
原文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译文 陈寔在家乡间,秉心公正为人表率,若有争论是非,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他一定据理详细说明对错,当事双方事后都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说:“情愿被官府惩罚,也不愿被陈先生说不是.” 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吩咐送给他两匹绢.从此以后全县没有在偷盗的人。2023-07-21 01:00:481
文言文 梁上君子 的翻译?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善厚道。有一年闹饥荒,有一个贼晚上进入他的屋子,息在梁上等候。陈实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子孙子起来,严肃地训斥他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恶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于是就成了他这样子。”儿子孙子说:“成了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大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赔罪。陈实告诫他说:“看你的形貌,不像大恶之人,应该反省自己为好。”陈实看他好像很穷,于是命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县中没有偷盗的人了。2023-07-21 01: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