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由女娲造人想到了什么

2023-07-21 09:09:10
左迁
由“女娲造人”所想到的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我指导四班的学生学习袁珂的神话《女娲造人》。课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而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的气息。

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将课文与《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内容相比较,理解作者是如何展开丰富的想像,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能找出作者想像丰富的地方:女娃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想像大胆、真实而合青合理。在刻画女娲的时候,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像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

学生喜欢这篇课文,它如一条不断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欢歌不断前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和喜悦。

学生感受了美丽的故事和作者丰富的想像之后,有的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女娲是个什么人?”我想,女娲的形象丰富,孩子们很喜欢的。不如换一种说法:“你喜欢女娲?你喜欢她什么?”正如我所料,问题一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说:“我喜欢女娲的聪明”;有的说:“我喜欢女娲造人,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有的说:“我喜欢女娲的勤劳、智慧、伟大”……两个平时成绩很差的学生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我喜欢女娲,她聪明、肯动脑筋、富有创造性。”“女娲善于创新”。说得多好呀,“富有创造性”,“善于创新”。是的,地球上没有人类,是女娲看到自己的容貌而发明造人的;造人太辛苦了,她不断地总结,开始是用黄土泥捏人,后来太疲倦了,就想到用藤条挥泥浆造人。为了解决人类的延续问题,又把泥人分成男女,让他们成对配合,自己延续后代。这就是创造性劳动创造出的奇迹。

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也看到了学生的创造性。书上没有写,我也没有给学生引导,而说出这个答案的竟是所谓基础差的学生。我在教上届的学生时就有明显的感觉,有时成绩好的学生没有成绩差的学生的思维开阔。有人说:“创造性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继承特质,创造性是非经验性,无以传授的方式获得。创造的潜能是唤醒、激发和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单纯的依靠训练,它就像种子一样,需要良好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土壤和气候、科学的浇灌和施肥,才能生根、开花结果。”因为升学的压力,让优生整天埋头于书本之中,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的思维。只注重于他们的成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却得不到发展。

期盼通过新课程的实施,通过我们自身的不懈努力,去发现孩子的创新意识,采取各种途径来呵护他们稚嫩的心,教会他们打开创造之大门的方法,让创新思维绽放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http://blog.eduol.cn/user1/%D7%CF%C2%DE%C0%BC/archives/2006/137231.html
黑桃花

《女娲造人》是根据汉代应邵的《风俗通》里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改编的。《风俗通》里的记载极其简单,只交代了最基本的事实,课文作者袁珂在尊重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女娲造人的经过进行丰富和扩展,课文中的女娲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母性的大神形象。

这篇课文是很有感染力的,和《风俗通》里干巴巴的记载截然不同。教学时可以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让学生对照《风俗通》里的有关记载,看看本篇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学生会发现,女娲造人的起因,女娲造人的灵感,女娲造出第一个人时的欢欣与喜悦,女娲不辞辛苦地不停地造人,都是原有记载里所没有的,“女娲造人”的故事骨架经过袁珂的再创造后,丰满充实起来,很有感染力。两相对照,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像的魅力。还可要求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更细化的、合情合理地加工。

课文中有许多表现作为人类的喜悦感与自豪感的语句,如“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人类)看起来便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等,教师可以适当加以点拨,使学生产生生而为人的自豪感,并初步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我们还就这篇课文设计了“追寻人类起源”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以便使学生对“人类到底从何而来”获得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并通过搜集科学资料,消除神话有可能带来的认识上的混乱。

铁血嘟嘟

这应该是母系社会或说女性地位高于男性的时代产生的神话。

女娲造人阅读答案 急啊!!!

8、答:不行!因为‘奇妙"是指一件事或一种方法精妙绝伦,而‘绝妙"是办法好,能够提高效率。
2023-07-20 21:47:202

女娲造人课后习题答案

应该是把一些枯燥的文章,编改的活灵活现,令人感到有意思.有趣......
2023-07-20 21:47:444

作业本(七上)女娲造人阅读答案

自己做那,我们老师发答案的
2023-07-20 21:48:041

女娲造人阅读理解答案四年级女娲为什么造人

女娲造人阅读理解答案四年级女娲为什么造人的原因是觉得这世界少了像自己这样的“人”。女娲造人,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母系映射:女娲造人的神话,并非空穴来风的纯粹杜撰,而正是早期血缘时代之母系社会中女性占据人口生产主导地位的反映。对于女性而言,男性在一开始处于劣势。男性对于自己在人口生产中作用的认识,来得太晚。但是,父系社会的确立,主要并不是因为男性终于认识了自己在人口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是因为当物资生产(包括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工具的生产)取代人口生产而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过程中,男性比之女性,具有特殊的有利条件。在血缘时代之母系社会的公社生活中,土地、房屋、森林、水源等生活、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食品、衣服和其它生活必需品实行公有、分配制。而在此同时,外出作战、渔猎、放牧的男性,则率先开始了诸如弓箭、鱼叉、抛石索、独木舟等武器以及小型劳动工具的私有化进程,并在以物易物的交换过程中,开始了对牲畜等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女性在这个过程中,有点太大公无私。
2023-07-20 21:48:151

女娲造人的阅读答案 对女娲哪两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他造人后的兴奋感受

标画出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体会:女娲造人的喜悦和人类诞生的喜悦无一不说明了,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
2023-07-20 21:49:061

女娲造人 阅读答案

c b
2023-07-20 21:49:234

新编课堂精练辽宁小学六年级《女娲造人》阅读答案

自从盘古开辟了天地,用身躯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虫鱼鸟兽,替这死寂的世界增添了生气。 这时,有一位女神女娲,在这莽莽的原野上行走。她放眼四望,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草中虫之豸跳跃,这世界按说也点缀得相当美丽了。但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烦,孤寂感越来越强烈,连自己也弄不清楚这是为什么。 与山川草木诉说心中的烦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话;对虫鱼鸟兽倾吐心事,虫鱼鸟兽哪能了解她的苦恼。她颓然坐在一个池塘旁边,茫然对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树叶飘落池中,静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涟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动起来。她突然觉得心头的死结解开了,是呀!为什么她会有那种说不出的孤寂感?原来是世界是缺少一种像她一样的生物。 于是,女娲开始造人,她先用黄泥捏,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 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 女娲那寂寞的心一下子热乎起来,她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她想这样下去不行,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但是女娲觉得这种方法还是不好。于是,她有想了一个办法tangram_guid_1356668621890就是把地上的落叶变成人。说干就干,只见女娲一挥手,地上的落叶都对在了一起,女娲吹了一口仙气,落叶纷纷变成了人,连连叫“妈妈!!妈妈!!”女娲在大地上造出许多人来,心中高兴,寂寞感一扫而空。她觉得很累了,要休息一下,到四处走走,看看那些人生活怎样。 一天,她走到一处,见人烟稀少,十分奇怪,俯身仔细察看,见地上躺着不少小人,动也不动,她用手拨弄,也不见动静,原来 这是她是最初造出来的小人,这时已头发雪白,寿终正寝了。 女娲见了这种情形,心中暗暗着急,她想到自己辛辛苦苦造人,人却不断衰老死亡。这样下去,若要使世界上一直有人,岂不要永远不停地制造?这总不是办法。 结果女娲参照世上万物传种接代的方法,叫人类也男女配合,繁衍后代。因为人是仿神的生物,不能与禽兽同等,所以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之有别于禽兽乱交。后世人就把女娲奉为“神媒”。
2023-07-20 21:49:322

阅读《女娲造人》,回答问题。你认为女娲是一个什么形象的化身?结合本文谈谈你对

女娲是一个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 态、人的智慧和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 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意思对即可)
2023-07-20 21:49:461

阅读了≪女娲造人≫,≪女娲补天≫,你认为女娲是一位怎么样的女神

勇敢善良的女神
2023-07-20 21:50:133

语文,评价手册第28课阅读(盘古开天辟地)的答案,和(熬年的传说)的阅读答案。有的随便那一个赶快答啊

还没学
2023-07-20 21:50:273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答案女娲补天

1. 《女娲补天》阅读答案 一、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震醒了。 2.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3.女娲在地上挖了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冶炼 二、读读第三自然段,写出描绘女娲动作、心情的句子,写写她在补天时所遇到的困难 突然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把女娲震醒了。 山顶上的火围困住了许多人,水里有许多人在挣扎。 五彩石被放入了女娲挖出的圆坑里,并被女娲用神火炼制。 句子: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她跑到山上 到山上一看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 她又找啊找啊 困难: 天上的大窟窿喷火,女娲爬到山顶,冒着生命危险。 在遍地零碎的石头中寻找五彩石,最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纯青石。 2. 女娲补天文言文全文扩写 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古人把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雍、梁九州,这里泛指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颛:纯朴厚实),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 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海里的一种大龟)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翼州(古九州之一,古代中原地带),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这里指洪水消退了),翼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3. 女娲补天文言文阅读答案 女娲补天 往古⑴之时,四极⑵废,九州⑶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⑷。 火爁焱⑸而不灭,水浩洋⑹而不息。猛兽食颛民⑺,鸷鸟⑻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⑼,积芦灰以止 *** ⑽。苍天补,四极正, *** 涸,冀州平⑾,狡虫死,颛民生⑿。 注释⑴往古:很远的古代。⑵四极:天的四边。 远古时人错误地认为天的四边都有柱子支撑着。⑶九州:泛指中国的土地。 ⑷这两句说:天不能完整地笼罩大地,地不能周全地承受万物。兼,合拢。 覆,覆盖。⑸爁焱(l ny n):大火燃烧的样子。 焱,火花。⑹浩洋:水势浩大。 ⑺颛(zhu n)民:善良的人民。⑻鸷(zh )鸟:凶猛的大鸟。 ⑼远古人类认为水灾与龙作怪有关,故女娲杀黑龙以拯救冀州。冀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泛指中原地带。 ⑽ *** :泛滥的洪水。 ⑾这四句话说:苍天修补起来了,天的四边扶正了,洪水涸竭了,中原平定了。 涸,干枯;平,平定、安定。⑿生:得以生存。 阅读训练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①火爁焱而不灭( ) ②猛兽食颛民( ) ③鸷鸟攫老弱( )( ) ④ *** 涸( ) ⑤狡虫死(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以”与“杀黑龙以济翼州”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用短文中的信息填空。 这则神话选自《淮南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远古人类为改变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无畏斗争。 以女娲为例,她面对险恶环境,英勇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人类祖先与天地奋战的雄伟气魄和创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4.传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这个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y n ②zhu n ③zh ④h ⑤ji o ⒉c ⒊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大龟的四只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翼州,积芦灰以止 *** 。 4.《红楼梦》译文 上古时候,(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天穹的四边忽然毁坏了,九州大地忽然裂开了,使得天不能覆盖万物,地不能普载万物。 (这时),熊熊的大火燃烧不灭,浩浩的洪水奔流不息;猛兽从山林里奔跑出来,吞噬善良的人民;鸷鸟翱翔在天空中,攫食老者和弱者。于是女娲熔炼了五色石子去补苍天。 (她)斩断大龟的四只足代替天柱,来支撑天空;又杀死兴波作浪的黑龙,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把芦苇烧成灰,堆积起来,用以堙塞洪水。 苍天补好了,天的四极端正稳固了,洪水干涸了,中原一带的灾祸平息了,恶禽猛兽被诛灭了,善良的人民渐渐从灾难中获得了新生。 4. 文言文: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 。苍天补,四极正; *** 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译文: 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烧猛烈而不熄灭,水泛滥成灾而不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 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华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扩展资料: 女娲补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 ,使天地不再沉寂。 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 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后人将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衔接女娲熔五彩石以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在中国民族所有的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中,有些都是有其原型人物的,都是远古时期为人类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后人为了纪念她们的功绩,而将其神话。
2023-07-20 21:50:431

《女娲造人》课后词语解释

女娲: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澄清: 清澈透明。幽光:微弱的光。灵敏: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绵延:连续不断。神通广大:本是宗教用语,称神道法力无边,无所不能。文中指本领极大。希望能帮助你!!!
2023-07-20 21:50:522

女娲造人的阅读题!!

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时,先用泥土捏成小人,后来挥动泥绳把泥点变成人。这些活的小泥人是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他们中的一些人被注上了阳气,成为男人,一些人被注上阴气,成为女人,这些人生儿育女,使人类能繁殖至今。
2023-07-20 21:51:142

初中课本语文《女娲造人》文章,找一个不是书上的课后题。要两个和答案

女娲和伏羲什么关系,父母又是谁?传说天和地是由雷公弟弟和哥哥高比,分别负责治理。一开始,倒也合睦相处,人民也能安居乐业。高比有一双儿女,儿子叫伏羲,女儿叫女娲。伏羲又称伏戏、伏牺、宓牺、包牺氏、庖羲、庖牺、春皇、太睥、太昊、太嗥庖牺氏等。《诗含神雾》、《孝经钩命诀》等典籍说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大迹”而孕生的。这个和姜嫄生后稷的传说很象。《拾遗记》又是另一种说法,说神母在华胥之洲漫游,忽然天降青虹,将神母缠绕,久久才散,于是神母“即觉有娠”,十二年后,生下了伏羲。女娲和伏羲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
2023-07-20 21:51:25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人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古今中外许多人的丰富想象,那么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解释的呢?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快速阅读,了解主要情节,把握女娲这一形象及女娲的情感。   2.通过对《女娲造人》和《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内容的比较阅读,体验联想与想象的力量。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复述女娲造人这一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   2.与《风俗通》故事进行比较,找出作者做了联想和想象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验联想与想象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提要法、比较阅读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通过默读完成对课文的感知。   2.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或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和质疑问难,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1.请学生依据课文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女娲是谁?   (2)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3)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4)女娲造人成功了吗?   (5)……   教师要求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3分钟以内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并试着找出问题答案。   班级交流,明确答案:   (1)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2)女娲为了消解自己的孤独寂寞,使天地生气蓬勃起来就开始造人。   (3)她先是揉泥捏人,后来甩泥造人,最后是男女相配造人。   (4)人类世代繁衍,她造人成功了。   (5)……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2.请学生依据以上问题答案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完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任务。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故事的文字并提出思考问题:   1.对照《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故事的文字,看看课文主要增添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   2.作者又删减了哪些内容?作者做这样的增删有什么好处呢?   【设计意图】与《风俗通》故事进行比较,找出作者做了联想和想象的内容,体验联想与想象的力量。   (四)人物分析   1.从文中找出描写女娲造人前后情感的文字,看看她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神?   2.文章结尾写到“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试想女娲看到这样的情形又会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呢?   【设计意图】发现作者眼中的女娲的形象,把握女娲这一人物形象及女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拓展延伸   女娲造人的故事是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一种神奇想象。人类童年时期,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对自然界许多现象也做过类似的想象,如《共工怒触不周山》中对江河东汇大海,日月星辰向西北汇集的解释;《夸父逐日》中对于桃林的神奇想象等。   1.教师出示补充材料:《共工怒触不周山》《夸父逐日》的原文和译文组织学生阅读。   2.组织学生从内容、创作手法等角度归纳总结我国古代神话的特点。   【设计意图】帮助深入了解神话的特点。   小结: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最可贵的创造和探索精神,人类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从远古走到今天的,我们不能否认人类的未来也要考这种精神去书写。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精神的源泉是什么吗?那就是──想象力。让我们用想象力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吧!   (六)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主题展开活动(根据小组喜好选择主题)。   1.“开在远古的绚丽之花”──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形象。   2.“最初的梦想”──从中国神话看古代人们最质朴的诉求。   3.“众神之家”──西方神系梳理。   4.“来自鸿蒙的‘男神们"”──中西方神话中男神形象比较。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扩大学生对神话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神话大胆而新奇的想象的魅力的体会,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篇二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想像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学会使用夸张和想像。   3.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开天辟地()女娲()掺水()塑造()莽莽榛榛()()澄澈()()   2、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2)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带有浓厚的色彩。   二、理解探究:   本文处处洋溢着因人类诞生而产生的喜悦感,请对下面的句子加以分析体会。   (1)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ue004   (2)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三、合作释疑: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写法的?   四、课内精读:   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②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③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ue004   ④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ue004   ⑤想着,b.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⑥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ue004   ⑦“妈妈!”ue004   ⑧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ue004   ⑨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ue004   ⑩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ue004   1.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语。   神通广大:   兴高采烈:   2.文中画曲线处运用的描写方法是:a.,b.______________。   3.女娲为什么就想到了造人?   4.她是如何造人的?   5.女娲捏的人有什么特征?   6.科技发展的今天,你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与同学们讨论讨论。   五、拓展延伸:大鱼和小鱼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的,因为它不付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的很可能恰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的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   “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8分)   1、这是一篇寓言,它构思的突出特点是通过展开情节内容的。   2、结合生活实际,文中的“钓钩”可理解为。   3、大鱼说话很注意限制性词语的运用,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两个这样的词。   4、如果你是“小鱼”,你觉得“妈妈”讲的使你教益的一句话是。   答案   理解探究:(1)从女娲的心理、神态两方面写其喜悦。(2)通过景物描写衬托母亲的辛苦。   合作释疑:女娲造人的情节是想象的,由于当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只好借助想象来解决问题。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探求欲望。   课内精读ue0041.神通广大:形容本领极大。兴高采烈:形容人的兴致高,情绪饱满。2.a.心理b.动作ue0043.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些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4.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5.能说会走。6.略   拓展延伸:1、对话描写或语言描写2、致命的陷阱或骗局3、最安全的绝对   4、“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或者“的很可能恰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 篇三   ○教学目标   ①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① 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   导入 课文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 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③ 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① 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② 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   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③ 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度,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布置作业   ①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 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2023-07-20 21:51:401

初一上册语文《女娲造人》课件【三篇】

【 #课件# 导语】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手段。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下面是 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女娲造人》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全文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并通过与《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比较理解神话中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然后让学生品味文中想像语段,从中感悟出人类诞生的一种喜悦感,最终体会到神话的能力。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可以让其在课后收集一些人类诞生说的不同说法,让学生明白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像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你知道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人类诞生说法)   教学方法:课堂上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采用讨论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海猿说、外星人说……)   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让学生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然后请一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请学生评定复述者优缺点,补充遗漏处。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整理归纳,1、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提示]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2、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几个情节,特别是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提示]此题目的让学生明白这些情节是想像而得的。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因无法对人类诞生做出解释时,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像来解决,这也正是神话故事的亮点。   3、默读这几个情节,同学们看看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如: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创造出人类,她得到了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中我们看到了神话情节里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然后针对“喜”字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感受人类诞生意义: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机;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孤独;有了人类,世间才有温情……。从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要珍爱生命等。   四、比较阅读,拓展练习。   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神话。这两篇神话,你更喜欢哪一篇,并说说理由?(结合综合性练习中的参考资料:《伊甸园里》)   [提示]要求学生可以从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都可以。   五、课堂总结。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神话,其实,这些神话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这也是我们人类文化的宝藏。而如今,当我们面对广大世界,依旧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这就需要同学们去探求,也许你们将来会从中体会到喜悦。   六、布置作业。   1、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完善好有关人类诞生说法的资料;   2、出示简短《精卫填海》故事,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扩写这则故事。    【 篇二 】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神话知识导入   1.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   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知道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   【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二)感知学习   1.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2.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1)文章写了有关女娲造人的哪些内容?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1):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引导学生(2):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答案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以及女娲的形象。   (三)内容探究   1.女娲造人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风俗通》中就已经出现。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平庸的人只是女娲用绳子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2.袁珂写的《女娲造人》比《风俗通》对女娲造人的描述丰富许多,作者补充了哪些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为什么造人;(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3.你最喜欢作者补充的哪一部分?说说为什么。   举例:(1)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   (2)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   学生圈点勾画细节描写,具体分析女娲形象。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喜欢内容加以评说,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塑造的女娲形象以及人类被造出来之后的欢乐喜悦之情。   (四)想象写作   1.神话是古人创造的。本文的作者袁珂补充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和方法,并作了丰富精彩的描写,这都源于他的想象力。同学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角度任选其一,摆脱袁珂想象的情节,重新描述你想象中女娲造人的原因或方法: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   2.交流习作,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从阅读体会到文段改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问题探究   1.《风俗通》中说:“故富贵者,黄土人;凡庸贫贱者,引縆人也。”你如何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   了解《风俗通》──理解封建社会的局限性──读古书要有批判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神话是古人因当时的局限性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等的产物,如今人类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更科学的探索和结论,为什么这些神话依然流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   教师引导学生:   (1)神话中构想的世界是古代人真实世界的反映,蕴藏着历史的*,表现着精神的追求,让人们能看到祖先的影子。例如神话中有人们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幻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2)神话本身容易引起人的兴趣,蕴含着瑰丽的想象、丰富的文化等,给人艺术的审美享受与深刻的启迪。   (3)神话是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为鲜明,读来亲切感人。例如盘古的英雄形象,女娲的母亲形象,精卫填海的斗士形象等。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神话的美好,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能形成自己的个性观点。   (六)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象,进行人性化的扩写。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淮南子姮娥奔月》)   2.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袁珂《盘古开天辟地》,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写作能力。2.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想象力。    【 篇三 】   ○教学目标   ①通过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②通过默读、圈划、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   ③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追寻人类的起源。   ○教学重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在这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看神话吗?……那我们现在去浏览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个动画片断[投影——中国古代神话]。你们能说出这些神话故事的名称吗?[投影——片1:盘古开天片2:夸父追日片3:钻木取火片4:女娲造人]……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能列举其他你们所看到过的有关女娲的神话名称吗?……。今天我们先重点观赏《女娲造人》[片5:课题《女娲造人》]   二、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1、教师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里面有什么……一本古书——《太平御览》。翻开看看,卷七十八有《风俗通》的记载,一起读读看,大致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译文?有!我们一起朗读译文。再看下面有什么?“我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资料改编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你们到《神话故事新编》里去看看。切盼你们的回应: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作者袁珂”   2、学生快速阅读,尽快给作者回应   3、教师小结: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喜欢袁珂的神话作品,因为它有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袁珂听了一定会非常高兴。我们看他有什么反应。(单击)“如果喜欢,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作者袁珂”就让我们把生动的故事先复述给在座的老师们听听,好不好?   三、复述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   1、看图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做好复述的准备(可以轻轻地说出来)。   2、请一位学生复述课文   3、学生评议。   4、教师补充:自我对照,课外改进后说给你们的朋友或父母听听。   四、进一步探究课文的魅力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体验   这篇课文好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出文学艺术的魅力,里面不仅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还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现在让我们再围绕“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进一步探究课文,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并运用一些学习技能。   (1)鲜明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导:先用括号标出描写女娲的重要词句,然后分析女娲是怎样一个形象。)   (2)美好的情感。(方法指导:先用波浪线划出体现喜悦感的重要词句,然后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默读+圈划写—轻声朗读与练说)   2、学生阅读、思考、圈划、归纳,做书间笔记   3、小组交流与争论(机动)   4、全班交流与讨论(包括精彩语句的朗读、体味)   5、教师小结:   借助想象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借助想象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象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的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合情又合理的想象[投影]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你能抓住这个亮点,借想象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吗?   五、想象力训练   现在请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与袁珂比一比)   1、四人小组讨论,1号主持,选出想象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3、学生互相简评   六、拓展延伸(机动)   1、教师导入   总评想象力训练……丰富的想象力是聪明人的重要标志。同学们很聪明。当然,我们的想象力是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的。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想象力,就还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让我们放眼看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你能说说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吗?……远古时代人们凭神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是无法对人类的起源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的,你能说说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一些比较科学的说法吗?   2、学生说说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或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一些比较科学的说法。(机动处理:看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   七、布置课外作业   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往往可以得到新的感悟。课外我们不妨再搜集一些,作一些比较,以《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也不妨利用现有的资料和各种人类起源的假说,较科学地去追寻一下人类的起源。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资料,自选专题,搜集资料与撰文。   §资料搜集选项(参考)   (1)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自己的新作)   (2)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争论   (3)人类起源的多种说法,如海猿说,外星人说   (4)从猿到人的进化简史   (5)其他   专题选项(参考)   (1)人类起源概说(2)“神创论”可休矣   (3)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4)我谈“外星人说”   (5)“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6)现代人与未来人画像(7)其他
2023-07-20 21:51:531

六年级语文下册《女娲造人》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加以理解并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女娲创造人类的过程。   (3)阅读课文有所感受,并相互交流。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2)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条理,了解女娲创造人类的过程。   (3)个性理解,互动交流,畅谈读文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女娲为人类作出的贡献。   (2)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感悟世界因人而精彩,因人而充满生气,懂得要珍惜生命。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读懂内容,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   2、难点: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生机。   3、关键:自学为主,自读自悟,整体把握,品析细节。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体会女蜗为人类作出的贡献。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摘录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教师导言: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而在我们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   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教师适当小结,引导对课题质疑:是的,传说中,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广大。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她被称为人类的始母,因为传说中,人类就是她一手创造的。那么,看了“女娲造人”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5、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教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   6、教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3)思考刚才质疑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解疑。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4、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2)提出文巾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正确理解。   莽莽榛榛:形容草木丛生的景象。   神通广大:指本领特别高明,有着无所不能的力量。   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充满勃勃生机。   灵机一动:指心思灵巧,稍动脑筋。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3)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①女娲为什么造人?   (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   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b.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么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上三个句子,了解女娲造人的原因)    ②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女娲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放到地面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娲给他取名为“人”。为了让人布满大地,女娲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来,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最后,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娲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至此,人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结合学生的介绍,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14、17自然段内容,了解女蜗造人的过程)    ③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了解女娲所造之人的特点)    (4)动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4自然段):写的是女娲造人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5~17自然段):写的"是女娲造人的过程。   其中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5~13自然段):写女娲用黄泥揉捏成人。   第二层(第14~15自然段):写女娲用枯藤搅泥浆挥洒成人。   第三层(第16~17自然段):写女娲将人分为男女,自创后代。    (5)指名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天地开辟以后,大地上没有人类,女娲为了大地生气蓬勃起来,决定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她先是用黄泥掺水揉捏成人,由于工作太久,她疲倦不堪。后来她想出好办法,用枯藤搅泥浆向四处挥洒,泥点都变成了人,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最后,为了让人类绵延不绝,女娲将他们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世代延续)    三、畅谈感受.体会写法   1、集体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引导品析文中重要细节。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有序交流)   (1)对女娲的认识——聪明仁爱、富有智慧。   (2)对写法的体会——想象丰富,刻画细致。   ①全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以现实为基础,又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究热情,以及对人——这一聪明美丽的生物的自我赞叹。   ②文中通过对女娲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与仁爱。   ③生动有趣的情节、通俗自然的语言、神奇丰富的想象,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2、结合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段落或语句。   (作为高年级语文教学,除了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启发学生深入品析语言。而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材处理上不能面面俱到,应该有所取舍,长文短教,抓住文中重、难点之处,集中力量,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在思维的碰撞中,由浅入深地解读文本,提升认识,了解作品的内容与写法,从中受到熏陶,并可学得表达方法,为创作奠基)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女娲心怀仁爱,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创造了人类,并使人类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有了人类这种聪明而美丽的生物,大地变得生气蓬勃起来。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真是人类的好母亲啊!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或阅读的有关女娲的其他故事,进一步认识女娲,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女娲曾教给人们婚姻。   如:女娲为人类造了一种交笙簧的乐器。   如:女娲冒险补天为人类消除灾难。   ……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四字词语,加以积累。   2、向家人讲述《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5*女娲造人   用黄泥掺和水揉捏成人   用枯藤搅泥浆挥洒成人聪明仁爱富有智慧
2023-07-20 21:52:381

《女娲造人》七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1、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53页,齐读课后习题下面的词语。然后小声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②比较后筛选,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后明确: ①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风俗通》中的短文想象大胆,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②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的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挑出语段品读,着重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给大家提高点要求,能不能用你的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位之间合作 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三、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1、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 讨论: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 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说明:四人小组讨论,及时把成熟的见解写在黑板上,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板书结论: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 2、结合学生的板书,浅析女娲。 学生板书中有的将女娲看成神,有的将女娲看成人。 问:女娲到底是神还是人?(明确:神) 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她是借助什么创造的?(明确:想象) 教师板书,给女娲画上一对蝴蝶的翅膀----插上想象的翅膀 3、结合女娲形象,体会想象的特点。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才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明确: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教师板书:将大胆奇特与合情合理,分别填充在翅膀的两翼。   四、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展开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扩写《夸父追日》。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 夸父拄着杖,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生.写作文片段,师巡视指导。 请两三个同学读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学评析其中的想象是否符合要求。(师生共议)   五、课堂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胆合理的想象不仅可以锦上添花,有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便是“想象”的宝藏,有待大家去开采。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张开想象的双翼自由飞翔。   六、课外作业: 阅读中外神话故事,体会其中的想象。 推荐书籍: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施瓦布(德)《希腊神话故事》 《山海经》 《一千零一夜》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袁珂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运用大胆奇特且合情合理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和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由于这个故事对学生来说,大都耳熟能详,所以不必对情节过程进行分析;而当着重体会情节中渗透的丰富想象。 想象是神话的突出特点,也是本文学习应把握的重点。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对文本的阅读,分两步走:先进行比较阅读,初步感知想象的情节;再进行探究阅读,把握想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尝试正确运用想象。从而,由浅入深,学以致用,争取一课一得。目标明确之后,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还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 首先,将课文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通过比较来感受、鉴别,体会丰富的想象使故事更生动、具体、有趣。接下来品读课文中更具想象力的情节,以放声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来。进而在美读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能生动地讲述部分情节。在讲述的过程中,抽象文字上升到头脑中转化为形象思维,体会想象的奇趣,并自觉加入自己的想象。 在探究阅读中,从分析女娲形象入手,把握想象的特点、要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体会、明确。学生可随即将讨论结果明确在黑板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很鲜明地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女娲形象。板书有不少重复之处,这恰能体现女娲形象的鲜明,当予以充分肯定;答案的多元化,也能够证实女娲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立体形象。完成“女娲是一个……”句式过程中,能够自然带出分歧,即女娲是人还是神,争论后得出:女娲是有人性的神。深入讨论,从女娲形象上去判断,想象的特点、要求。结合板书形象地展现,想象的两个要求:大胆奇特、合情合理。 带着对想象的理解,学以致用,扩写神话《夸父追日》。在实践中指导纠正,请几个同学读.写作的片段,其他同学共同评析。鼓励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想象的能力。最后引名言说明想象的可贵,布置作业拓展阅读,把对想象的体会延展到课外。 整体来说,这则神话容易理解,所以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分析要少。主要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由浅入深地把握想象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想象。教学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读读课文、讲讲故事、讨论分析、写写片段。虽然没什么新意,但几个环节组合起来,综合运用,确实能够逐步提升学生对想象的认识,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效。此外蝴蝶形的板书设计,使得想象的作用、特点,形象化了,具体化了。
2023-07-20 21:52:541

中学七年级语文女娲造人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能力目标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德育目标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   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复述法。文章浅显易懂,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的内容。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故事性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可通过比较,获得对于联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启示。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研究拓展。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搜集整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和科学资料。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示范朗读磁带、报影仪和胶片、打印好的《无题》讲义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故事情节,研读最见作者想像力的个性化描写。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二、文体解话   投影:   神话故事体裁简介: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   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   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   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正如马克思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三、阅读理解《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   投影:   1、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纟恒(ɡēnɡ,粗绳索)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2、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读课文录音,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粗字的读音。   投影: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2、表情朗读全文,识记课文情节。   3、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⑴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⑵ 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⑶ 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⑷ 作者的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4、恰当地复述课文:   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   五、研读课文   1、《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而通过改写、丰富补充之后的课文,则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解题思路:   标画出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如: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等;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如“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等。   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求统一。   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2、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尝试分析“妈妈”女娲的形象。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   神话中的主人公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像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女娲所以要造人,是因为她感到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自然而真实;采用模仿自己的样子造出人形的方法,是出于水中自己像的偶然诱发,极富于人类经验;“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   3、本文想像女娲造人的动机是“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请发挥你天才的想像,试作另一种推测。   (此题目设计重在拓展想像力,能合情合理即予认可)   4、在封建社会里,有人借用此神话把人剥削人现象说成是命中注定、天经地义的。他们说女娲用揉团黄泥做成的人便是社会上那些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的前辈,那些用柳条甩出的便是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的先人,对此,请学生讨论,谈谈理解。   教师点拨:这种说法核心在于:持这种邪说的人根本上看是在为维护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的制度服务,是存愚昧、麻木人民群众思想的"险恶用心的。   5、神创造人,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释,但是这类神话为什么能够世代流传?   请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类神话的魅力何在,对于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热情鼓励。   提示:   ⑴ 这类神话描写了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情景,这是引人遐想的。   ⑵ 这类神话都有奇妙的想像,这是非常有趣的。   ⑶ 这类神话无非是现实的人类繁衍历史的改造,非常富有人性,这是令人感觉亲切的。如女娲的形象分明是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六、课堂小结   正因有了作者大胆新奇想像的演绎与扩充,女娲造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溢着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人类感念造人神女娲,感念她带到人世间的爱与温情,现实中人在澄澈的心湖底有谁没有珍存母亲勤劳、质朴的身影?愿这欢欣与愉悦如不断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欢歌前行。   七、课堂练习   阅读《淮南子·姮娥奔月》   投影: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注:   1、姮(hénɡ)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又称“嫦娥”。这则神话流传至汉代,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姮”为“嫦”。   2、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后汉书·志·天文(上)》注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羿(yì),传说中夏代有穷民的君主,善于射箭。一说是尧时善于射箭的武士。西王母,传说中的仙人名。   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像,进行人性化的改写。   为学生荐读鲁迅《故事新编·奔月》。故事梗概:善射的羿射下过九个太阳,射死过封豕长蛇,一切大动物和小动物,最后“射得遍地精光”,只好在“无物之阵”中奔驰,天天和嫦娥一起吃乌鸦炸酱面。嫦娥熬不过这样的生活,终于吞下金丹,独自向天上飞升。而昔日的弟子逢蒙又在这个时候出现,欺世盗名,利用向师傅“偷去的拳头”施放冷箭,想置羿于死地。   八、布置作业   给学生分发打印的《无题》阅读材料,完成文后习题。   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的坟头前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来,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一会,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⑥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⑦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⑧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书,看着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   ⑨愕然无语!   1、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⑴ 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颤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的“盯”和“攥”两个动词表明了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可是到了家里,却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说这句话用意是什么?选出分析最恰当的一项( )   A、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   B、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感情。   D、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的苦闷心情。   4、第③段中最能体现母亲理解了儿子良苦用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的情感。   6、第⑦段在“啊”后面连用“!”和“?”,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7、文章结尾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和内心受到的震动。试设想,如果老师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文章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9、读完全文,回头看看用“无题”作标题的用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无题”作题,能起到激发兴趣,促使读者急于读下去的作用。   B、文章写的是学生入学时的一件小事,涉及的人物有“儿子”“母亲”“老师”,涉及的事物有“五十元钱”和“一篮鸡蛋”,用“无题”作题,可更好地概括人和事。   C、文章充满人间真情:儿子为母亲着想,母亲为儿子着想,老师为学生着想,使人读后思绪万千,震撼不已,用“无题”作题才能含蓄而巧妙地表现这丰富感人的内涵,起到“无题胜有题”的作用。   D、以“无题”作标题,意味深长,能引起读者的深思,给人以启迪。   〖参考答案   1、⑴ hè ⑵ chàn   2、表明“他”因带来的钱不够学费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的心理。   3、C   4、“母亲明白了”   5、伤心而感动   6、突出了老师揭开红布后的惊异、疑虑等神态   7、略(围绕同情、关心、帮助这一中心仿说)   8、语言 动作 神态   9、B    【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袁珂
2023-07-20 21:53:091

阅读5-9段,说说选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体现了神话的什么特点 是初一上女娲造人

选文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方法. 体现了神话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特点.
2023-07-20 21:53:331

女娲造人阅读提示怎么写

  一百多年前有个神仙叫女娲,女娲每天都是一个人,都很不开心。一天女娲想到了一个办法,女娲到了神奇的山谷去找世界上最好的泥土和水。  女娲用世界上最好的泥土和水,做出她的两个孩子,女娲准备送给两个孩子各一份特别的礼物,于是把龙和凤叫了过来,龙说:“我把自己的千年之气送给男孩。”凤说:“我把自己的千年之气送给女孩。”龙和凤把自己的千年之气各给了两个孩子,女娲给两个孩子各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男孩叫龙娃,女孩叫凤娃。  从那以后人类就诞生了,凤娃和龙娃也保护着人类。
2023-07-20 21:53:421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习之又友5课阅读答案

女娲造人?基训还是什么
2023-07-20 21:53:491

语文六年级下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我给大家整理了女娲造人教学设计。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就是这样的一篇具有神话色彩的课文。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教学目标   1.会认“娲、藤”两个字。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生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摘录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导语: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而在我们中国的神活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蜗。今夫,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   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教师适当小结,引导对课题质疑:是的。传说中,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广大,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她被称为人类的始母,因为传说中,人类就是她一手创造的。那么,看了“女蜗造人”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5.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教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⑴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⑵女娲是怎样创造人类的?   ⑶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   6.教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⑴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⑶思考刚才质疑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解疑。   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4.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⑴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提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正确理解。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灵机一动:指心思灵巧,稍动脑筋。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⑶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①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   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b.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棒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②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女娲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两,放到地面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娲给他取名为“人”。为了让人布满大地,女娲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来,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最后,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蜗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至此,人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③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⑷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写开辟天地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写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用黄泥和水揉捏了“人”,从此,女娲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女娲用藤条挥洒泥浆的方法创造出许多的小人儿,使大地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第四部分(第16、17自然段):写女娲把小人儿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使人类得以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⑸指名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天地开辟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间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女娲同样感到孤独寂寞,她用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一触地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女娲非常欣喜,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人个生物取名叫人。接着又造出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三、畅谈感受,体会写法   1.集体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引导品析文中重要细节。   ⑴对女娲的认识——聪明仁爱、富有智慧。   ①女娲的智慧。   a.“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问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b.“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c.“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样聪明美丽。”   d.“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②女娲的仁爱。   a.“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她工作了很久,还是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而她已经疲倦不堪了。”   ⑵对写法的体会——想象丰富、刻画细致。   ①全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以现实为基础,又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究热情,以及对人——这一聪明美丽的生物的自我赞叹。   ②文中通过对女蜗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与仁爱。   ③生动有趣的情节、通俗自然的语言、神奇丰富的想象,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2.结合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段落或语句。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女娲心怀仁爱,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创造了人类,并使人类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有了人类这种聪明而美丽的生物,大地变得生气蓬勃起来。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真是人类的好母亲啊!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或阅读的有关女蜗的其他故事,进一步认识女娲,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女蜗曾教给人们婚姻。   如:女娲为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   如:女娟冒险补天为人类消除灾难。   ……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的四字词语,加以积累。   2.向家人讲述《女蜗造人》的神话故事。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2023-07-20 21:53:571

盘古开天辟地和熬年的传说的阅读答案

小呆b 老子期中14分 中分共104分 你他妈有老子牛bbbbbbbbbbbbbb吗
2023-07-20 21:55:123

普罗米修斯(节选)阅读答案

【1】1普罗米修斯让泥团拥有生命,从 此世上就有了人 2普罗米修斯教会了人们如何生活 【2】来衬托世界,为全文中心做铺垫, 为下文埋伏笔 【3】普罗米修斯开始了他的劳动和创造 。 【4】比喻 人们不会生活以及病魔缠身的 悲惨遭遇 【5】1、国度不同。普罗米修斯属于古 希腊神话传说中负责掌管人类的神灵;女 娲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传说中的人类 之母。2、罗米修斯造的人在没有给灵魂 之前,等于行尸走肉,而女娲直接造出了 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类。
2023-07-20 21:55:211

女娲造人的阅读感悟

女娲造人读后感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跑,水里鱼虾嬉戏、、、、、、世界充满了生机。后来,又出现了一位人头蛇身的天神,名叫女娲,她很寂寞,决定制造一些向她一样有灵魂的生物。
2023-07-20 21:55:303

女娲造人的词语解释

  出汗是人体因为周遭环境温度上升,为了不使肌体温度过高而出现问题,人体皮肤下边的汗腺分泌体液,使其蒸发带走体内过高的温度,从而保持体温正常的一种方式。  夏天气温高,从而影响人体内外部体温过高,器脏处于过高的温度中容易水肿,危机生命。因此夏天,人体会分泌大量的体液以保持体温的正常。而有些人出汗多出汗少又跟很多原因有关。比如肥胖。体内脂肪,就像是保暖用的海绵,有很强的保温作用。而人体因为运动,也产生大量的热量,肌体内的脂肪正好阻碍了这些热量的散发。而身体为了尽快散热,所以采取大量出汗的方法散热。而偏瘦的人则不用这样。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缺钙。不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当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  据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钙1毫克当量,在平时,每天由汗液中丢失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员,每小时从汗液中丢失钙在100毫克以上,这个量几乎占总钙排出量的30%,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表现为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钙,高温作业者应当在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乳制品、绿叶蔬菜、鱼类、海产品等食物。维生素D有促进钙质吸收作用,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有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等。增加日光照射也可提高体内维生素D含量。  总之,夏天的时候,多运动运动,增强体质,就可以避免体虚多汗。
2023-07-20 21:55:546

语文S版《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1、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53页,齐读课后习题下面的词语。然后小声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②比较后筛选,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后明确: ①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风俗通》中的短文想象大胆,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②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的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挑出语段品读,着重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给大家提高点要求,能不能用你的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位之间合作 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三、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1、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 讨论: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 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说明:四人小组讨论,及时把成熟的见解写在黑板上,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板书结论: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 2、结合学生的板书,浅析女娲。 学生板书中有的将女娲看成神,有的将女娲看成人。 问:女娲到底是神还是人?(明确:神) 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她是借助什么创造的?(明确:想象) 教师板书,给女娲画上一对蝴蝶的翅膀----插上想象的翅膀 3、结合女娲形象,体会想象的特点。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才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明确: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教师板书:将大胆奇特与合情合理,分别填充在翅膀的两翼。   四、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展开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扩写《夸父追日》。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 夸父拄着杖,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生写作文片段,师巡视指导。 请两三个同学读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学评析其中的想象是否符合要求。(师生共议)   五、课堂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胆合理的想象不仅可以锦上添花,有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便是“想象”的宝藏,有待大家去开采。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张开想象的双翼自由飞翔。   六、课外作业: 阅读中外神话故事,体会其中的想象。 推荐书籍: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施瓦布(德)《希腊神话故事》 《山海经》 《一千零一夜》
2023-07-20 21:56:171

七年级语文课件《女娲造人》

  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课件《女娲造人》,欢迎来参考!    【学习目标】   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4、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5、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6、激发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2、激发和训练想象力。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2、《女娲造人》选自《》,然后作者是。传说中的女娲是神。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学法指导】   阅读本文,要看作者如何展开想像,在原文基础上丰富和扩充哪些内容。同时,结合课文的描写认识女娲这个形象。   另外,神话终究是神话,不等于科学事实,因此,在学习中,也应注意神话与事实间的差距,进一步深入了解神话的特点。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女娲()澄澈()()灵敏()   掘起()掺和()踪迹()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绵廷()奔奔榛榛()开僻()气慨()兴高彩烈()   3.下列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A.捏了一些同自己相仿的“泥娃娃”。然后相仿:大致相同,相差不多B.盘古开辟了天地。开辟:建立,创立C.捏累了,就索性用树枝蘸满泥巴在地上甩来甩去。索性:干脆。D.女娲又把男人和女人相配,让他们繁衍子孙。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4.选词填空。女娲看着自己亲手___的生命,非常高兴,便不停手地___人。她日夜不停地___呀___,___累了就索性用树枝___满泥巴在地上___来___去,泥巴点子___到地上,立刻变成了人,布满了东西南北。(发明制造捏造蘸涂揉扔甩掉溅落)5、请用下列短语仿写句子。(1)神通广大——(2)眉开眼笑——(3)疲倦不堪——   6、你能选择下列词语中至少三个连词成句吗?神通广大兴高采烈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毕竟   学习任务二:   你知道人是从哪来的吗?请搜集有关人诞生的说法    【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体会作品主题。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1)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3)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4)运用想象,把成语“喜气洋洋”“眉开眼笑”构想成生动的画面,并用文字描述出来。(100字以内)    【达标测评】   测一测,检查一下你学习本课的成果如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开天辟地( ) 女娲( ) 掺水( ) 塑造( )莽莽榛榛()()澄澈()()   2、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2)然后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带有浓厚的色彩。   3、仿照下列的拟人手法和句式特点,再另写一个句子。例句:山涧的小溪,并不因为大海在山下就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在身边而含羞躲藏。   仿句:【学习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7-20 21:56:311

初中女娲造人课件

百度文库里多的很.
2023-07-20 21:56:42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① 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节。   ③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⑤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① 联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③ 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   老师: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肯定会有不同的想像,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像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② 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③ 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行深入思考。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3、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4、布置作业:   ① 写生字,理解词义。   ②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理解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热爱生命和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过程:   导入:神话动画片导入   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作者简介:袁珂,神话学家。    关于神话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全班集体朗读课文    探究品味   复述课文,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对女娲形象的认识:她哪里是神,她分明是人。   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   想像是神话的亮点,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   放《女娲造人》动画片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拓展运用:   读神话《盘古开天地》后回答问题。   放神舟五号飞船记录片: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神话,讲给别人听。   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想像出一种女娲造人的新办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二)   童趣    一、学习目标   ①背诵、翻译全文。   ②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③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二、学习重难点   ①掌握文言词句,   ②感悟“物外之趣”。    三、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②掌握字词。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疏通文意。   ②理解课文内容。   二、自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板书课题。   2、作品、作者简介   3、教师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4、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   解释词义,疏通文意   ①默读课文,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e.果如鹤唳云端。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徐喷以烟。   k.以草为林。l.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②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③反复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三、作业   ①完成“研讨和练习”二。   ②写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③思考题: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②认识“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二、自学设计   1、检查作业   复述、背诵、翻译课文。   2、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a.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b.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②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a.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提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b.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3、体验与反思   a.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b.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c.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提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提示:a、珍惜生命。b、处置有度   三、作业   a、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b、 将“体验反思b”写成300字的短文。   四、小结   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   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   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五、板书设计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联想和想象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   森林、野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蛤蟆   庞然大物   大快人心(鞭打、驱赶)   六、信息反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2、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4、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教学设想]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并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媒体展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早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 《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 《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鹧鸪天》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的“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 字词预习检查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的字词,弄清字词读音、字形以及含义。组内练写,互相检查。)   注①读准字音。   静谧( mì ) 莅临( lì ) 吝啬( lìn )( sè )   咄咄逼人(duō ) 粗犷(guǎng ) 干涩(sè )   ②掌握下列词语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三、 朗读训练   1、配乐欣赏,初步感知。   2、齐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重音和停连。   四、文本分析(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分析)   1、文章的写作思路。   2、用两三个词语概括每个季节的雨的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而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3、作者的情感   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4、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2——5段。   五、难点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结果)   1、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段文字写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是间接描写,展现了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21cnjy.com   2、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秋天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纯净人的灵魂。21   3、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冬雨给人以清冷和柔和的,万物经过冬天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W   4、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   用第二人称称呼雨,显得更亲切感人,更能充分表达出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修辞分析   学生找出文中运用了修辞的语句,并选出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   七、作业   1、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到积累本上。   3、以“风的四季”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或者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几句话。    【教学总结】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它还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个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在引导学生感受优美散文时,要立足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得能力。我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了解到七年级的学生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在感受散文和鉴赏散文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在设计这边课文时,通过让学生四读课文,去感受散文的优美。首先初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同时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拿出手中笔进行批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阅读完之后检测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一些易错、难懂的字词进行讲解。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二读文章,“这篇写得是雨的四季,那么雨在四季有什么特点呢?”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很多学生会从文中圈画出雨的夏、秋、冬季的特点,但对于雨在春季的特点不知道如何去总结。我在这点做得不太好,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有层次引导,这使学生直接去总结雨在春季的特点时显得不知所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学生自身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再次让学生三读文章,感受散文的美,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处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可以从修辞、不同的角度等方面进行赏析,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但从这个环节我也了解到一些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一个是学生对一些修辞把握得还不是很到位,例如一部分同学不能够准确区分比喻和拟人。第二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鉴赏时,学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下手。对于这些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进行专项练习加以巩固。最后,再让学生四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感情。   虽然这堂课结束了,但我的人生教学课堂才刚刚开始,对于刚刚讲过的这堂课,觉得自己对本篇文章的重心把握得还算准确,思路还算清晰,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让学生个性化读的时间少;在鉴赏课文美的时候,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课堂中语言不够简练,造成拖堂的现象。了解到自己存在着不足,在以后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己、改善自己、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五、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1、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诵读课文    3、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5、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6、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信息反馈:
2023-07-20 21:57:011

上帝创造母亲时的阅读理解答案

上帝首先创造的是女人,而不是母亲,因为上帝它也不是圣贤,否则的话,圣经就不是劝人为善了.
2023-07-20 21:57:211

六年级《女娲造人》阅读日记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跑,水里鱼虾嬉戏、、、、、、世界充满了生机。  后来,又出现了一位人头蛇身的天神,名叫女娲,她很寂寞,决定制造一些向她一样有灵魂的生物。  女娲找到一处清澈的水,再水边拿起黄泥按照自己的模样捏了一个泥娃娃放在地上,泥娃娃居然活了,她又继续捏,一直工作到星星布满天空才稍微睡一会,天还刚微微亮就又开始工作,女娲觉得这样很累,速度还很慢,就从悬崖上摘下一根枯藤,蘸上黄泥,再把藤条一甩地上就出现了很多人,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女娲想如果人类死亡了,还要再造一批吗?女娲想了一个办法,她在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阳气,他们就成了男人,在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阴气,她们便成了女人,女娲让他们合在一起,创造后代,人们就这样生儿育女,一代又一代的传下来。  就这样女娲创造了人类,被人们称为人类的始祖。  我明白了女娲很辛苦,为了造人,只休息一会就开始工作,很不容易,,我们也要学习女娲的这种坚强不息的精神。
2023-07-20 21:57:341

女娲造人课文原文

女娲还有一个称号——创世神,为什么叫创世神?因为女娲有化生万物的仙术,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被人们称为大地之母。下面和我一起来看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希望有所帮助! 女娲造人课文原文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②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女娲造人》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新繁人,神话学家,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等。《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文学常识: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背景知识: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及其特点。 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改写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初步培养学生改写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了解课文改写故事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吗?请给同学们讲讲你所知道的神话故事的大意。老师也准备一则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教师讲解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女娲造人》。 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二、知识积累 1、有关神话的知识 神话的定义(多媒体出示):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多媒体出示): ①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②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③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2、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多媒体出示):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 3、字词积累(多媒体出示,指导学生学习掌握):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列任务: 1、复述课文内容,要求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内容较完整。 2、请概括女娲的形象特点 如:神通广大,创造力,聪明,母爱等。 3、请找出变现人类诞生喜悦感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3题小结:女娲既是一个能力非凡的神,又是一位伟大的充满母爱的人。她创造了人类,犹如给予我们生命的母亲一般,我们要感谢她,赞颂她。 四、合作探究 这篇课文时根据《风俗通》里德两则短文改编的,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练习第一题,思考作者是怎样在原文基础上改编的?课文有18个自然段,而这两则短文只有几十个字,对比课文找出添加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 学生朗读,小组讨论后作答。 请同学们思考,作者是怎样在原文基础上改写神话故事的? 指导一:指导学生原文与课文比较,哪些内容有,哪些内容无? 学生思考后明确,第二段写女娲到神殿祈祷的"内容无,其他内容都有。 归纳改写原则之一:尊重原著(原文),有所取舍(多媒体出示)。 指导二:作者添加的内容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讨论后明确:景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指导三:是否用了这些方法就能改编成一篇好的神话故事呢?女娲在造人过程中,从揉团造人到用藤条造人的过程是否合乎情理?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是合乎情理的,因为一个个的揉团造人,时间长了,肯定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才用了更省力的方法造人,所以,仅仅用了这些描写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改写的过程中,注意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其思想感情和行为合乎情理。 归纳改写原则之二:改写中的想象联想要合乎情理(多媒体出示)。 总结:原文与改编后的课文相比,改编后的课文更有可读性,改编文章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了大量的取舍,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加入合乎情理的想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学习的改编的方法,把《寓言四则》中的《智子疑邻》,改编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六、小结 生命的诞生是一个奇迹,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对于生命,我们要珍惜,要好好把握好自己的生命,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的辉煌。 (另外的设计:女娲是一位伟大的创造者,是神也是人,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要赞颂、感谢这位伟大的具有母爱的女神。) 七、布置作业 把《智子疑邻》改写继续完成,修改后写在作文本上。
2023-07-20 21:57:581

女娲造人翻译文言文

有关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女娲补天和造人的不朽功绩,既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以下是我整理的女娲造人翻译文言文,欢迎阅读。 【文言文】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黄土做人。剧务(工作繁忙),力不暇供(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要),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绳)人也。 【翻译】 据民间传说,开天辟地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他工作太忙了,一致于一个人的力量远远赶不上自然对人类的需要,于是便引来一条绳子放入泥浆内,然后举起绳子一挥洒,溅落的泥点也都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后来人们就说,富贵的人,就是女娲抟黄土造的,贫贱的人,就是女娲甩绳子溅落的泥点变成的。 【女娲造人的故事】 朋友,你听过女娲补天的传说吧。其实,还有个女娲造人的故事呢。据说,天神女娲偶尔用泥土捏了些很象自己的小人,用气一吹,都变活了。抟土造人的时间一长,女娲累了,就顺手扯起根藤条蘸着泥浆朝地上摔打,溅起的泥点也都变成了人。从此,那些起先捏成的人和他们的后代都成了富贵的统治者,那些后来由溅起来的泥点变成的人及其子子孙孙都成了贫贱的被统治者。这个故事是想用来说明,人是神造的,人的富贵或贫贱、统治与被统治地位是由神决定的,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不应也不能改变。 考古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推翻了这些臆造的妄说,科学揭开了“史前史”的秘密。原来,人类最初的社会是原始社会,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资料共同占有,产品平均分配,没有富人与穷人,人与人之间也没有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有剩余,公共财产逐渐被少数人占有,开始出现贫富不均的现象,形成按财产状况划分的社会集团——阶级。从此,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事实证明,人类贫富的产生、阶级的划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出现剩余而又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必然结果。 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的处境正象《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小说所反映的那样:黑奴毫无人身自由,“只有灵魂才是自由的”;一切权利都被剥夺,“只有悲哀的权利”;终生当牛做马,“只有死了以后才是人”。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引起冲突和斗争。公元前73年,罗马的斯巴达克起义,声势浩大,震撼了奴隶主的反动统治。起义失败后,奴隶主大肆屠杀俘虏,把其中的六千人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城的大道上。继奴隶社会后依次出现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对立的社会,充满着农民同地主、无产者同资本家之间的反抗与镇压。这种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就是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贯串整个这社会的始终。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通过反对统治阶级的斗争,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变革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社会前进。所以,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是,由于各个社会的性质、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的内容不同,阶级斗争对于历史的推动作用和斗争结局并不完全一样,在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阶级当中,只有无产阶级是新生产方式的体现者,他们远见卓识,能够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将革命进行到底,使全人类都得到解放。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见无产阶级的力量,认识不到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因而他们的幻想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人类阶级社会的历史证明,正是穷人和富人、被统治者和统治者的斗争,改变着人们之间的关系,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这条规律,不管是人还是“神”,都抹煞不掉,改变不了。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这两个阶级诞生的那天起就开始了。随着无产阶级觉悟的提高、力量的壮大以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的激化,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到集中,从经济到政治,直到推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来说,仅仅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无产阶级还必须剥夺剥夺者,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这是一场更为深刻的革命,资产阶级必然进行破坏和捣乱。为了保卫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由此可见,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必然结果。无产阶级专政由无产阶级领导,执行无产阶级的政策,以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历史使命,这是对劳动者实行民主,对剥削者实行专政的新型的国家政权。 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适合中国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劳动人民政治上翻了身,当了国家的主人。人民政权保证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全体劳动人民进而获得了经济上的解放,成了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无产阶级专政是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谋利益、求解放的坚强支柱。那种认为不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也能消灭剥削与压迫、实现人类自由平等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社会的阶级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知道,阶级对立的存在仅仅与私有制相联系。私有制被废除后,作为整体的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这就好比随风轻扬的柳絮,它产生于柳树,却不会因为柳树被拔除而突然从空中消失干净。剥削制度和作为整体的剥削阶级被消灭后,其残余分子和思想影响还存在。就我国而言,祖国统一大业还没有最后完成,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我国的经济文化落后,社会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不可能杜绝少数敌对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的产生。同时,国外还存在着帝国主义和其他反动势力。有人以为,剥削阶级一经消灭,阶级斗争就随之熄灭,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工具,既然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就必须继续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所谓消灭阶级,不仅要消灭剥削阶级,而且要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人民觉悟和文化程度极大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们必须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在镇压阶级敌人反抗的同时,组织全体人民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然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同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首先,它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是时时、事事、处处都有;在各种社会矛盾中,阶级矛盾是少量的,它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具有规定、支配其他社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它不再是完整的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主要是人民同各种敌对分子的斗争。第三,它不是为了变革现存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而是维护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第四,除了出现特殊情况(如外敌大规模入侵),不能再采取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的形式,而是通过完善和运用社会主义法制打击敌人。第五,它不是始终存在,更不是越来越激烈,而是在波浪起伏中逐渐缓和,直至完全熄灭。 认识这些新特点、新规律也是不容易的。早在17世纪,牛顿力学问世时,曾遭到大多数人的怀疑、围攻和辱骂。当时著名的科学家们一下子都跳出来,说牛顿的学说“粗野离奇”,是“神经错乱的诗人的幻想”。但科学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没过多久,人们不仅承认了牛顿力学的划时代意义,而且将其命名为“经典力学”。在一个长时期当中,人们以为这套学说是能够解释一切力学现象的真理。到了本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了,它得出了一些与经典力学完全不同的结论。为此,爱因斯坦遭到了与当初牛顿相同的嘲讽和攻击。攻击者手持的武器是经典力学,但他们对经典的信奉陷于僵化,因此就无法理解相对论所揭示出来的崭新天地。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社会科学的领域。马恩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又在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建立了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这个学说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斗争了一个世纪,并在一些国家里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再下一步,在这个政权的职能需要改变,阶级斗争逐渐趋于缓和的形势下,马恩没有更详细的论述。于是一些人的思想停了下来,不能认识新的现象,总结新的规律。 社会主义事业不会因为少数人的僵化而停止前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加紧四化建设;除了对敌人实行必要的强有力的专政,还必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把社会主义民主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步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还要加强法制建设,逐步改革和完善各项制度,等等。事实证明,只有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同时,积极改善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正确而有效地发挥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为人类实现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准备条件。
2023-07-20 21:58:111

女娲造人这篇阅读,你们读了有什么感想?

女娲造人这篇阅读,我们读了的感想:女娲是一个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 态、人的智慧和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 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2023-07-20 21:58:312

《女娲造人》教案设计(2)

  1.集体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引导品析文中重要细节。   ⑴对女娲的认识——聪明仁爱、富有智慧。   ①女娲的智慧。   a.“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问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b.“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c.“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样聪明美丽。”   d.“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②女娲的仁爱。   a.“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u2018妈妈u2019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她工作了很久,还是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而她已经疲倦不堪了。”   ⑵对写法的体会——想象丰富、刻画细致。   ①全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以现实为基础,又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究热情,以及对人——这一聪明美丽的生物的自我赞叹。   ②文中通过对女蜗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与仁爱。   ③生动有趣的情节、通俗自然的语言、神奇丰富的想象,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2.结合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段落或语句。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女娲心怀仁爱,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创造了人类,并使人类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有了人类这种聪明而美丽的生物,大地变得生气蓬勃起来。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真是人类的好母亲啊!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或阅读的有关女蜗的其他故事,进一步认识女娲,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女蜗曾教给人们婚姻。   如:女娲为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   如:女娟冒险补天为人类消除灾难。   u2026u2026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的四字词语,加以积累。   2.向家人讲述《女蜗造人》的神话故事。    《女娲造人》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①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① 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u2026u2026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1、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2、讨论:   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   二、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① 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② 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   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   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女娲不再寂寞、孤独;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u2026u2026也可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 等。   三、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1、[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 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四、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①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 ② 课后练习一、二、三。
2023-07-20 21:58:441

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出文学艺术的魅力。下面是我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2、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像修改神话。   3、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教学重点:   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   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请同学们浏览屏幕上中国古代神话的几个片段。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教师:投影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夸父逐日、钻木取火、女娲造人等); 学生:说出名称。   教师: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能说说你看到过的有关女娲的神话名称吗?学生:说(如精卫填海、黄帝的故事、女娲补天等);师:今天我们重点欣赏《女娲造人》,投影课题及女娲造人画像。   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1、学生读一读《风俗通》的记载文字,然后说说大致意思,再朗读课后练习一中的译文。   2、学生与作者对话。   A、“我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资料改编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你们到《神话故事新编》里去看看,期盼你们的回应: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作者:袁珂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尽快给作者回应。(要点: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   B、“如果喜欢,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作者:袁珂”这是作者听了刚才同学们的评价后反应,那就让我们把生动的故事情节先复述给班里的同学听听,好不好?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1、看课文,做好复述准备   2、一位学生复述   学生评议   教师补充:自我对照,课外改进后说给你们的朋友或父母兄妹听听。   五、师生共同探究课文的魅力。   投影:   (1)鲜明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导:先用括号标出描写女娲的重要词句,然后分析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美好的情感。(方法指导:先用波浪线画出体现喜悦感的重要词句,然后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学生阅读、圈画、思考、归纳,做书间笔记。   四人小组交流与讨论。   全班交流与讨论。   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小结发言:借助想像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借助想像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像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和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故事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这种大胆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像(投影)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你能抓住这个亮点,借想像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吗?   六、想像力训练   教师:现在请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或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与袁珂编的课文比一比。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一人准备发言,一人补充,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七、拓展延伸   教师适当点评学生的发言。我们的想像力是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的,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想像力,就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让我们放眼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表现远古进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你能说说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吗?(如上帝造人、古猿说、海像说、外星人说)   教师推荐阅读:《伊甸园里》请同学们说说同样是神造人类的神话,中西方有没有区别。   学生活动(略)   八、布置作业   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往往可以得到新的感悟。课外我们再收集一些,作上些比较,以《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2023-07-20 21:58:531

女娲造人的文言文翻译

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下面是我整理的女娲造人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女娲补天文言文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1水。苍天补,四极正;淫1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解】 1、四极废:天的四边毁坏了。上古的人认为在天的四边都有支撑着天的柱子。废是指柱子折断,天塌下来了。四极:指天的四极。 2、九州裂:指大地陷裂。古时分天下为九州,具体说法不一,一说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3、天不兼覆:天有所损毁,不能尽覆万物。兼:全部 4、地不周载:地有所陷坏,不能遍载万物。周:遍,全 5、爁(làn )焱:大火延烧的情景。 6、颛(zhuān)民:善良的人民。 7、鸷(zhì)鸟:凶猛的禽鸟。 8、攫:抓;夺。 9、于是:在这时(古今异义) 10、鳌:生活在海中的巨龟。 11、黑龙:水怪,发洪水危害人民;有人说即指水神共工。 12、济:救济 13、冀州:古九州之一,指黄河流域古代中原地带。 14、淫1水:泛滥的洪水。 15、涸:干枯。 16、狡虫:指恶禽猛兽。虫,泛指动物。 17、故:原来(引申为:于是,所以) 【翻译】 在远古的时候,支撑天的四根柱子毁坏了,大地因此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地也不能遍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能熄灭,洪水汹涌而不能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抓取老人孩童。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中大鳌的脚来做撑起四边天空的栋梁,杀死水怪来救济冀州,积起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得到了修补,天的四边支撑的柱子摆正了,洪水得到了控制,冀州得到了平定。恶禽猛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活下来了。 【精神】 这则著名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先民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女娲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的高尚,这源自人类渴望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如何理解女娲补天的做法? 当有限的人力、物力解决不力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们便用想象创造了无所不能的神和英雌,来完成自己无法完成的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任务。可以说,用想象来表达与自然抗争的精神是这则故事的主题,也是世界各民族神话传说中经久不衰的主旋律,而之所以产生这种想象,是由于原始社会底下的生产力——因为能力有限、希望无限,所以要用想象来填补、来发挥、来创造。
2023-07-20 21:59:051

女娲补天与课文 女娲造人 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大自然的,一个对人的
2023-07-20 21:59:163

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期中考试作文300字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篇1   倚在窗前,也有诗中的“寒梅着花”,但身在高出也没那个心情赏梅了,窝在家里久了,就丧失了野性。我一直觉得人和动物没什么区别,所以在动物园看到关在笼子里的老虎狮子时就有种超然物外的优越感,因为我比它们都自由。但那是小时候的我。如今的我恰恰心甘情愿地窝在家里,看看书,上上网,像老虎狮子一样。   果然,人和动物是没什么区别的。   从盘古开天辟地起,沧海桑田就开始了微妙的变化。然后女娲造人,使这一变化变得更为显着,但那是近百年的事。当中国还是世界最发达文明时,人们安居乐业地生活,没有想过创新,更不会想到用科学改变世界。但西方人不同,他们爱创新爱改造,当自命不凡的中国人让他们的妻子用木制的织布机一针一线地做衣服时,另一个时间的西方已经在批量生产。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开始了百年的战争。有自己打自己的也有外国打自己而反抗的。 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篇2   “哇哇哇——不会吧!怎么这么快就期中考了!”   不知又是哪个同学在“鬼叫”。唉,其实我也挺紧张的,这世上哪有学生不拍考试啊!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学学,家长的秘诀!”这三条,那一条不是想五指山一般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第一部——进行曲   考试前几天,有那几个学生不是学到半夜十一二点?早上来学校的时候,又正襟危坐着,复习着一课又一课,颇有“临时抱佛脚”之意。哈欠一个又一个的打着,困的眼睛都睁不开了,还在那里慌忙的“啃”课本,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悲哀啊!“鸭梨”真的好大哦!唉,为了考个好成绩,忍着吧!   第二部——狂想曲   俗话说得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试卷一发下来,同学们就开始奋笔疾书。可难免会碰上几只“拦路虎”啊!这…… 只见某同学趁老师不注意时,用那x光眼迅速往后一瞥,然后“下笔如有神”。   又见几个同学“走着走着”,运气实在太差,竟还碰到了“程咬金”的百般刁难:就是不让路能怎么样?把他们急的是抓耳挠腮。 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篇3   今天是考试以后的第三天,成绩出来了。我的数学是八十九分,英语是九十三分,语文是七十五分。我觉得英语很好,数学一般,语文很差,作文因为内容不完整,所以扣了我十五分,基础知识扣了我九分。第二天,老师说把英语卷和语文卷拿回家签字,大家都很害怕。放学了大家都愁眉苦脸的回家了。   大多人考的都比我好,我很不开心,我希望这次期末考试考得靠前一点。这次考试我很失望,因为小小的考试透露出我内心那一份自满,那一份狂傲,让我知道自己在众人之中是多么渺小,多么不堪一击。这也算是对我小小的警告吧,为我敲响了警钟,也是给我打上了预防针。   从今以后我要多看书,多积累知识,多练习写作,克服马虎不认真的毛病,争取有好的成绩出现。 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篇4   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迈着矫健的步子走进教室。“同学们,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老师发下试卷,我一看,顿时傻眼了。呀!语文怎么才87分呀!我打开试卷,看到许多老师重点强调过的生字我都写错了。“覆”中的“日”写成“目”,“罕”字中的“干”竖写出头了,“武”字我写得打折了腿,“废寝忘食”因为没写“食”字也扣掉了分   数,还有一个问题明明上面有两问,而我只答了一个问题……   回家的路上,风呼呼地从我耳旁吹过,好像在嘲笑我。路旁的树也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头,好像在为我难过。树叶“沙沙”的从树上飘落下来,好像在数落我:“你这个粗心的孩子,老师都讲过,你怎么还能做错呢?”   回到家,我如实地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并没有责怪我,而是希望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改正。   这次考试,我有些对不起老师,自己以后也要加强练字,改掉粗心的坏毛病。 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篇5   期中考试了,今天考的是语文,昨天的考试因为粗心,错失宝贵两分,不过也让我记住了春天暖、夏天热、秋天凉、冬天冷!在今天的考试中,我认真答题,仔细检查,终于拿到了100分,不过不能骄傲,妈妈说,尾巴翘起来就很容易掉下去!   今天还有高兴的是就是我不用中午练钢琴了,本来中午的时间就不够,可妈妈还要我练钢琴,昨天她和李老师通电话的时候,李老师大概告诉了她什么,李老师的话真灵,瞧,今天我就不用练了,但妈妈说让我周末或者下午再练,唉!   晚上,因为偷懒,被我撞上了妈妈同事的婚礼,可妈妈却一脸的不高兴,她说我练体操的时候是装病,可当时我的确肚子痛,但不知怎么回事,看到妈妈就不疼了!哈哈!   爸爸又出去学习了,他答应给我买礼物,作为送给我期中考试的奖励!真高兴!   还有,还有,妈妈今天表现还不错,给我买了件新衣服和裤子,也说是给我的奖励,我觉得裤子比衣服好看,但因为我下午的表现,我暂时还得不到裤子!呜呜!不过也快了,因为昨天的速算比赛,我的成绩应该不错,到时就又有理由和妈妈要了!另外,我现在又有4张红卡了,再拿一张又可以换喜报了,这次我想和李老师要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 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篇6   时光飞逝,又是一轮考试过,在这期间有了不少收获。在不堪上次220名的重压下,终于有所突破,前进了116名成为了年级104名。但是,虽然进步了,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依旧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仍然要改进。   数学:主要问题暴露在基础知识不牢固,不能熟练应用上,选择题和填空题失分过多,失误也很多。所以以后要认真听讲,抓牢基础,不该丢的分一定不能丢。   语文:同样的原因,基础知识丢了10分,对阅读的答题技巧和理解不到位,对题目的分析不够准确。以后要多注意字音,字形的积累,加强对句子和阅读的联系。   英语:只有多听、多看、多记、多练,英语是一个积少成多的学科,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日常多积累、多练习。   物理、化学:发挥正常,以后在上课中多注意听课的效率,多做题。   历史、政治:就是背诵的科目,要牢记知识点,并注意灵活应用,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充分分析题意后再答题。   地理:这是我本次考试中发挥最不佳的科目,严重影响了总成绩,总结来说就是基础不牢,没有认真看书,知识点模糊不清,所以以后更要多背多记,以争取更好的成绩。 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篇7   今天是星期五,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期中考试,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很惊讶,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嘴巴张的像要大口大口的吃好吃的零食一样。   我想,今天的作业肯定非常少,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次的期中期末考试之前,老师都这样布置作业,我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当然知道啦!   晚上,我咋样也睡不着,总是翻来覆去得。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星期五的.早晨,我吃了早餐就去上学了。   第一个考试的项目就是数学,叮铃铃,考试的开考铃响了,监考老师发下试卷,我先看了一下试卷,然后写好名字,最后开始做试卷。   我紧张的做着试题,5。6乘45等于多少?我焦急的想着,当我做完最后一个试题时,大约过了一两分钟,铃声又响了,紧张的数学考试终于考完了,我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英语考试又来了,英语监考老师放下试卷,我同样写好名字,又做起来,“滴滴答答”时间过的真慢,真想快点结束这场紧张的考试。   终于考完了,我把试卷交了上去。   下午考最后一个项目“语文”,考试开始了,我写好名字,马上开始答卷。   幸好我运气好,刚好写完作文就打铃了,那是我是多么得紧张啊!   这真是一场紧张的考试呀! 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篇8   明天就是期中考试,为了能考出一个好成绩,我列了一个在家里、考前、考时、考后的注意事项,希望大家看了后能采用。   在家里   在家里考试用品必须准备充分,需要带的东西有:语文书、作文书、语文练习册、数学书、数学练习册、演草纸、英语书、英语练习册、垫卷纸的书以及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三只水笔、一把直尺。   考试前   考试前为了防止紧张,要连续深呼吸,心里要说:“不要紧张,不要紧张,不要紧张!”或看一看外面的景象。   考试时   考试时要认真答题,一遍一遍的审题,数学要注意单位名称,语文作文要把字写好,看拼音写词语要把拼音看准,英语选择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判断是什么形式,最后填上答案,听力部分的题一定要听完两遍后再写答案。写完后一定要检查1到5遍,确保万无一失。   考试后   考试后尽量不要和同学们对照答案,因为你要是做错了的话,很可能影响下次考试的发挥。   最后祝大家明天考出一个好成绩! 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篇9   期中考试结束了,我对三门功课的成绩有所反思。   我身为语文课代表,这次期中考试只考了95分,全班考得最高的是陆逸舟99分。这次错的题目有两处是粗心,写了错别字,扣了两分。还有一处是在阅读理解是,没有正确得理解题目的意思,跑题了,老师宽容了一下,只扣了一分。扣的最多的地方是作文题,扣了两分。唉,我要反思!   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我考了96分。很多人说考到95分以上就很好了,但我不是这么认为的。这张试卷中,我只错了两题,一题是判断题,另一题是用简便方法计算。判断题是我审题不仔细,误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看成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所以错了。最主要的扣分点是一道简便运算中,答案计算错误,扣了三分,真不应该啊!   英语虽然不是我的强行,但考到92分以上是没有问题的。试卷下发后,我看了一遍,有5分都是扣在单词没背熟,另一分是扣在一道辨音题上。我想了想:我以后一定要把单词背熟!   这次期中考试我一定要反思!
2023-07-20 21:59:271

女娲造人文章想象的思路是什么?

女娲造人》是人教版7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都属于文学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作家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女娲造人》它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神话。袁珂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能力目标:(1)、通过课文与古书上的记载作比较,体会作者大胆而新奇的想象。(2)、了解古人对人类起源的认识。情感目标:(1)、认识生命的可贵,以生而为人感到自豪。(2)、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3、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会作者大胆而新奇的想象。2、体会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难点:1、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2、体会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通过解读神话故事来培养想象力。2、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出处处皆想象的特点。3、体会珍爱生命的教学设想。学法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五、说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在多媒体上出示古代神话图片。2、整体感知1)首先,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娲”“澄澈”“莽莽榛榛”等字。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常识。3)复述故事情节。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或者在听读中思考问题,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决教学重点3、探讨品味课文(主要就以下四方面)。1)、结合课后一题,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体现作者的想象力?2)、讨论:女娲造人的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神话的产生及特点)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感(重点部分)。4)、体会作者对女娲造人的评述。
2023-07-20 21:59:431

苏叔阳 我的老师 阅读答案

你这什么意思啊,看不懂,你要什么啊????
2023-07-20 22:00:202

女娲造人的故事简写(简言明了一看便懂)

  女娲造人是个美丽而神秘的神话故事,在童年时期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大人们时长会讲述关于女娲造人这则故事。那么女娲造人这则故事主要是讲了什么呢?下面用简短的话来详细的介绍。   女娲造人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女娲通过揉团黄土造成第一个小人儿,这个“人”一落下地就具有了生命,开口叫她“妈妈”,女娲不知疲倦地造人,为了加快速度,她就藤蔓一挥,为了解决人类延续的问题,女娲把那些小人儿分为女人和男人,让青年两性配合起来叫人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1、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 ,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她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   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   2、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3、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虽然,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可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4、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5、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以上便是关于女娲造人的故事简写,现在阅读一番和小时候的感悟和理解是不同的,童年时期对太多的未知,在完这个故事觉得很神话,慢慢的在脑海中留下了情景。然而当长大以后我们却发觉到这个故事并非如小时候所听的那样。
2023-07-20 22:00:281

女娲造人的故事

到图书馆雨土豆丝随时随地吐痰
2023-07-20 22:00:457

女娲造人神话故事的作文

『壹』 女娲造人神话故事200字 女娲造人神话故事 女娲把五色土捏成一个泥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做好后,吹一口气,那些泥人就一个个变成活人了。女娲感到这种方法太慢,也太着力,就用草搓成一根绳子,把五色土涂粘在绳子上让太阳晒干,然后用手一拉,泥块就剥落落掉下来,再吹一口气,这些小泥块又变成活蹦活跳的人了。女娲看看已经造得差不多了。就把造出来的人分成二等。用手捏出来的数量少,个子大,叫他们当大人物,用绳子拉出来的数量多、个子小,就叫他们做小人物。现在,世上的人,凡是当官的大多都是身大体胖,平头百姓差勿多都个子瘦小;男人土和得多一点,所以在身上可以揉出泥条条来,女人水和得多一点,所以流眼泪特别多。人的身上,仍旧带有五种颜色,黄的是皮肤、红的是血、蓝的是须眉、黑的是眼珠、白的是牙齿。 拓展资料: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女娲——网络 『贰』 女娲造人神话故事200字 女娲造人神话故事来 上古时候源,有一位女神叫做女娲,孤独的生活在天地间。 经过了千万年的岁月,女娲终于忍受不了这种孤独的痛苦,决心制造出一种和她一样的生物陪伴自己。于是,女娲用泥土和水,照着自己的样子捏了起来,最后终于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自己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但是有双手两脚。 女娲将这个小东西放在地上,对着他吹了一口气,小东西居然活了过来,冲着女娲叫“妈妈”。女娲满心欢喜,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 女娲捏了许多“人”,后来实在捏不过来了,就用藤蔓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 女娲创造了人类,被称为人类的始祖——“女娲娘娘”。 拓展资料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参考资料 人民网女娲造人(上古故事) 『叁』 民间传说女娲造人400字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 女娲造人(想象图三) 好。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虽然,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可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 女娲造人(想象图四) 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藤蔓,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人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女男,让女人和男人配合起来,叫人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相传女娲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宵,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 女娲采石 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决,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邪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21] 『肆』 女娲造人的故事100字 女娲造人的故事: 有一位女神女娲,在莽莽的原野上行走。她放眼四望,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这世界按说也点缀得相当美丽了。但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烦,孤寂感越来越强烈,连自己也弄不清楚这是为什么。 与山川草木诉说心中的烦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话;对虫鱼鸟兽倾吐心事,虫鱼鸟兽哪能能了解她的苦恼。她颓然坐在一个池塘旁边,茫然对池塘中自己的影子。 忽然一片树叶飘落池中,静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涟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动起来。她突然觉得心头的死结解开了,是呀!为什么她会有那种说不出的孤寂感?原来是世界是缺少一种像她一样的生物。 想到这儿,她马上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他感到好高兴。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 (4)女娲造人神话故事的作文扩展阅读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 农历正月初七,又称为“人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据考古出土的文物遗址、遗迹和彩陶纹饰提供的史前人类与洪水抗争及对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迹信息,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于原始母系社会女性崇拜观念的遗传。 称号亦有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阴、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等, 史记女娲氏,风(或为凤、女)姓,是古代传说中的大地之母 。 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对万物救助巨大的一位上古女神。相传她是华夏族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伍』 作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299字 据说,盘古开辟天地以来,一直没有生命,也没有人类,可是盘古临死前,不小心捅破了一片天…… 有个叫女娲的神仙,路过这里,便用五色石补了天,并用许多碎石造就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 可是,天地间只有女娲自己,还没有人类。于是,女娲揉团五色土造成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开始,她做的很认真,还给泥人装上头饰。后来渐渐的累了,就做的简单了许多,做好后,吹一口气,那些泥人就一个个变成活人了。再后来,女娲感到这种方法太慢,也太费力,就用草搓成一根绳子,把五色土涂粘在绳子上让太阳晒干,然后用手一拉,泥块就剥落落掉下来,再吹一口气,这些小泥块又变成活蹦乱跳的人了。 女娲看看已经造得差不多了。就把造出来的人分成二等。用手捏出来的数量少,个子大,叫他们当大人物,用绳子拉出来的数量多、个子小,就叫他们做小人物。 现在,世上的人,凡是当官的大多都是身大体胖,平头百姓差不多都个子瘦小;男人土和得多一点,所以在身上可以揉出泥条条来,女人水和得多一点,所以流眼泪特别多。因为是用五色土做的人,如今,人们的身上,仍旧带有五种颜色,黄的是皮肤、红的是血、黑的是须眉、蓝的是眼珠、白的是牙齿…… 『陆』 女娲造人的故事400字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虽然,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可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柒』 女娲造人的故事50字左右 作文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盘古开天地后,天上来了一位女神,他叫女娲。 有一天女娲总觉得缺少些什么,他坐在黄河边,看到了他自己的倒影,想起来了缺少的什么。原因爱他觉得缺少的是和他一样的东西。于是为了解闷坐在了黄河边,用泥土捏了一个小人。突然小人一落地,便蹦蹦跳跳的走开了。女娲又捏了很多,把它们分成成男女,让他们自己繁衍后代。 这便是女娲造人。 (7)女娲造人神话故事的作文扩展阅读: 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如下: 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如与别人交谈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诚恳地说:“对不起,老师,我错了。”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理想,那就可以为此奋斗了!
2023-07-20 22:01:451

读了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你知道了什么说说

我知道了 原来我灵魂的母亲是女娲娘亲
2023-07-20 22:02:042

女娲造人课文原文

女娲还有一个称号——创世神,为什么叫创世神?因为女娲有化生万物的仙术,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被人们称为大地之母。下面和我一起来看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希望有所帮助! 女娲造人课文原文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②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女娲造人》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新繁人,神话学家,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等。《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文学常识: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背景知识: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及其特点。 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改写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初步培养学生改写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了解课文改写故事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吗?请给同学们讲讲你所知道的神话故事的大意。老师也准备一则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教师讲解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女娲造人》。 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二、知识积累 1、有关神话的知识 神话的定义(多媒体出示):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多媒体出示): ①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②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③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2、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多媒体出示):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 3、字词积累(多媒体出示,指导学生学习掌握):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列任务: 1、复述课文内容,要求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内容较完整。 2、请概括女娲的形象特点 如:神通广大,创造力,聪明,母爱等。 3、请找出变现人类诞生喜悦感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3题小结:女娲既是一个能力非凡的神,又是一位伟大的充满母爱的人。她创造了人类,犹如给予我们生命的母亲一般,我们要感谢她,赞颂她。 四、合作探究 这篇课文时根据《风俗通》里德两则短文改编的,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练习第一题,思考作者是怎样在原文基础上改编的?课文有18个自然段,而这两则短文只有几十个字,对比课文找出添加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 学生朗读,小组讨论后作答。 请同学们思考,作者是怎样在原文基础上改写神话故事的? 指导一:指导学生原文与课文比较,哪些内容有,哪些内容无? 学生思考后明确,第二段写女娲到神殿祈祷的"内容无,其他内容都有。 归纳改写原则之一:尊重原著(原文),有所取舍(多媒体出示)。 指导二:作者添加的内容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讨论后明确:景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指导三:是否用了这些方法就能改编成一篇好的神话故事呢?女娲在造人过程中,从揉团造人到用藤条造人的过程是否合乎情理?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是合乎情理的,因为一个个的揉团造人,时间长了,肯定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才用了更省力的方法造人,所以,仅仅用了这些描写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改写的过程中,注意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其思想感情和行为合乎情理。 归纳改写原则之二:改写中的想象联想要合乎情理(多媒体出示)。 总结:原文与改编后的课文相比,改编后的课文更有可读性,改编文章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了大量的取舍,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加入合乎情理的想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学习的改编的方法,把《寓言四则》中的《智子疑邻》,改编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六、小结 生命的诞生是一个奇迹,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对于生命,我们要珍惜,要好好把握好自己的生命,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的辉煌。 (另外的设计:女娲是一位伟大的创造者,是神也是人,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要赞颂、感谢这位伟大的具有母爱的女神。) 七、布置作业 把《智子疑邻》改写继续完成,修改后写在作文本上。
2023-07-20 22:02:141

女娲造人语段中采用了哪些描人物的手法

7.选文主要采用了那种描写人物的手法?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8.选文中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答案:7.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娲造人的艰辛,突出了母爱的伟大8.标画出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体会:女娲造人的喜悦和人类诞生的喜悦无一不说明了,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生机,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总之,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间充满了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只有人才能使这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2023-07-20 22:02:311

初中生阅读女娲造人要多少时间

不需要很久,10分钟左右就可以
2023-07-20 22:0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