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柳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023-05-18 13:55:44
苏州马小云

[作者] 李冶   [朝代] 唐代

最爱纤纤曲水滨,夕阳移影过青苹,东风又染一年绿,

楚客更伤千里春。低叶已藏依岸棹,高枝应闭上楼人。

舞腰渐重烟光老,散作飞绵惹翠裀,

《柳》赏析

这首咏柳七绝是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的送别情景的。不过它不是写自己送别,而是议论他人送别;不是议论一般的夫妻或亲友离别相送,而是有感于倡女送别相好的缠绵情景。而这一切,又不是以直写的方式出现,而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写人,借助春柳的形象来表现,因而较之一般的送别诗,这首咏柳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很有新意。

诗题曰“柳”,即是咏柳,因而通篇用赋,但又有比兴。它的比兴手法用得灵活巧妙,若即若离,亦比亦兴。首句即景兴起,赋而兴,以送别带出柳;晴和的春日,灞水桥边,一批又一批的离人,折柳送别。次句写柳条依拂,相偎相倚,比喻显豁,又兴起后两句的感慨。“相偎相倚”,写出春风中垂柳婀娜姿态,更使人想见青年男女临别时亲昵、难舍的情景。他们别情依依,不胜春意缠绵。然而他们不象亲友,更不类夫妻,似乎是热恋的情侣,还仿佛彼此明白别后再无会期,要享尽这临别前的每刻春光。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倡女送别相好客人。后二句,感慨飞絮无定和柳条缠人,赋柳而喻人,点出暮春季节,点破送别双方的身份。诗人以“飞絮无定”,暗喻这种女子自身的命运归宿都掌握不了,又以“垂丝绊路人”,指出她们不能、也不懂得那些过路客人的心情,用缠绵的情丝是留不住的。“争”通“怎”,末句一作“争把长条绊得人”,语意略同,更直截点出她们是青楼倡女。总起来说,诗意是在调侃这些身不由己的倡女,可怜她们徒然地卖弄风情,然而诗人的态度是同情的,委婉的,有一种难名的感喟在其中。

在唐代,士子和倡女是繁华都市中的两种比较活跃的阶层。他们之间的等级地位迥别,却有种种联系,许多韵事;更有某种共同命运,类似遭遇。《琵琶行》里那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长安名妓和身为“江州司马”的长安才子白居易,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类似遭遇和命运。在这首《柳》中,罗隐有意无意地在嘲弄他人邂逅离别之中,流露一种自我解嘲的苦涩情调。诗人虽然感慨倡女身不由己,但他也懂得自己的命运同样不由自主,前途“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赠妓云英》)。所以在那飞絮无定、柳丝缠人的意象中,寄托的不只是倡女自家与所别路人的命运遭遇,而是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所有“天涯沦落人”的不幸,是一种对人生甘苦的深沉的喟叹。

这首诗句句赋柳,而句句比人,暗喻贴切,用意明显,同时由比而兴,引出议论。所以赋柳,喻人,描写,议论,笔到意到,浑然融合,发人兴味。在唐人咏柳绝句中,亦自独具一格。

《柳》作者李冶简介

李冶,(?---公元784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沚,被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李冶的其它作品

○ 明月夜留别

○ 相思怨

○ 句

○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 偶居

○ 李冶更多作品

唐高宗李冶简介

首先唐高宗是李治而不是李冶。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2023-05-18 10:16:332

李冶是哪个朝代

李冶(约730年~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唐朝诗坛上享有盛名的女诗人。童年即显诗才,后为女道士。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李冶是哪个朝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冶是哪个朝代 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 。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 李冶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唐诗纪事》卷七八有云:“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个人作品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赏析: “至近至远东西 ”,写的是一个浅显而至真的道理。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极,任何地点都具有这两个方向。两个物体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东西区别。所以“东西”说近就近,可以间隔为零 ,“至近”之谓也。如果东西向的两个物体方向相反,甚至无穷远 ,仍不外乎一东一西 ,可见“ 东西”说远也远,乃至“至远”。这“至近至远”统一于“东西”,是常识,却具有深刻的辩证法。 “至深至浅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浅”是实情,是其所以为溪的特征之一。同时,水流缓慢近于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云鸟、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测浅深,因此也可以说是深的"。如果说前一句讲的是事物的远近相对性道理,这一句所说的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属于辩证法的不同范畴。同时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世态人情。总此两句对全诗结穴的末句都具有兴的意味。 《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感兴》 朝云暮雨镇相随,去雁来人有返期。玉枕只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miǎn)流波欲寄词。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春闺怨》 百尺井栏上,数株桃已红。 念君辽海北,抛妾宋家东。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流水阊(chāng)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寄朱放》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差池岁月余。不知芸阁吏,寂寞竟如何?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句》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已看云鬟(huán)散,更念木枯荣。(《卧病》) 鞞鼓喧城下,旌旗拂座隅。(《陷贼寄故人》) 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青山三两点。(《寄房明府》) 注: 以上俱见《吟窗杂录》
2023-05-18 10:16:401

诗人李冶简介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诗人李冶简介 李冶,(?---公元784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沚,被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李冶]相关诗词 明月夜留别 [作者] 李冶   [朝代] 唐代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相思怨 [作者] 李冶   [朝代] 唐代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句 [作者] 李冶   [朝代] 唐代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鞞鼓喧行选,旌旗拂座隅。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青山三两点。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作者] 李冶   [朝代] 唐代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偶居 [作者] 李冶   [朝代] 唐代 心远浮云知不还,心云并在有无间。狂风何事相摇荡,吹向南山复北山。 结素鱼贻友人 [作者] 李冶   [朝代] 唐代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寄校书七兄(一作送韩校书) [作者] 李冶   [朝代] 唐代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 柳 [作者] 李冶   [朝代] 唐代 最爱纤纤曲水滨,夕阳移影过青苹,东风又染一年绿,楚客更伤千里春。低叶已藏依岸棹,高枝应闭上楼人。舞腰渐重烟光老,散作飞绵惹翠裀, 道意寄崔侍郎 [作者] 李冶   [朝代] 唐代 莫漫恋浮名,应须薄宦情。百年齐旦暮,前事尽虚盈。愁鬓行看白,童颜学未成。无过天竺国,依止古先生。 得阎伯钧书 [作者] 李冶   [朝代] 唐代 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2023-05-18 10:16:541

李冶有哪些重要成就?

李冶(1192~1279)是金代最大的科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名字原来叫李治,为了把自己和唐高宗李治区别开来,便在治字中去掉了一点。李冶是河北人,父亲在金朝做官。他在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后被录取,被任为陕西的一个地方官,后升迁为河南中州(禹县)的地方行政长官。当元兵灭金后,他先后在山西和河北隐居研究数学,并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切磋学术。他写了许多数学著作,但在临终前告诉儿子,除了留下《测圆海镜》外,烧掉其他书。在他看来,只有这本书才对将来的人有用处,但他的儿子并没有按照父亲的嘱咐去做,所以他的《益古演段》和另外几部书都留了下来。李冶在隐居期间多次受到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的召见。在强召下李冶入京当了几个月的官,参与撰修辽、金史的工作,但随之以年老为由辞官回家,重新投入自己的学术生活中。
2023-05-18 10:17:041

李冶一生的经历是怎样的?

李冶(730~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唐朝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李冶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唐诗纪事》卷七八有云:“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童年即显诗才,后为女道士。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
2023-05-18 10:17:142

李冶的读音李冶的读音是什么

李冶的读音是:lǐyě。李冶的拼音是:lǐyě。结构是:李(上下结构)冶(左右结构)。注音是:ㄌ一ˇ一ㄝˇ。李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192-1279)元代数学家。原名治,字仁卿,号敬斋,河北栾城人。金末进士,入元后在今山西、河北等地隐居讲学。撰《测圆海镜》十二卷和《益古演段》三卷。二、网络解释李冶(唐朝女诗人)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_,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李冶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唐诗纪事》卷七八有云:“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关于李冶的诗句桃李冶_李冶桃关于李冶的成语袭冶承弓丰姿冶丽道傍苦李克传弓冶李代桃僵倡条冶叶倡情冶思宋画吴冶李郭同舟冶容诲淫关于李冶的词语公冶非罪袭冶承弓冶容诲淫李郭同舟投桃报李克传弓冶倡情冶思丰姿冶丽宋画吴冶倡条冶叶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李冶的详细信息
2023-05-18 10:17:201

唐朝皇帝李冶

李冶?还是李治?
2023-05-18 10:17:382

天元术的金代数学家叫什么名字

天元术的金代数学家叫李冶。李冶(1192年—1279年),流落在忻、埠(今山西省忻县与哼县)之间,著书立说。一二六五年,被召为元朝翰林院学士,几个月之后,以病老告归,于元氏(今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下买田讲学,直至终年。李冶的一生,没有参加过很多的活动,但他绝不是尊崇孔教、信古疑今的旧俗儒生。他力主法治,敢于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朝政落后的根本原因。在思想上,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正因为如此,在当时儒家门徒对自然科学极力歪曲、贬低的思潮中,李冶能够不计功名,不畏讥讽,信心十足,全力以赴地从事数学科学的总结、普及、提高工作,为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冶的数学贡献李冶由于摆脱了几何思维束缚,在方程理论上取得了四项进展:一、他改变了传统的把常数项看作正数的观念,常数项可正可负,而不再拘泥于它的几何意义。二、李冶已能利用天元术熟练地列出高次方程。在这里,未知数已具有纯代数意义,二次方并非代表面积,三次方程也并非代表体积。三、李冶完整解决了分式方程问题,他已懂得用方程两边同乘一个整式的方法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四、李冶已懂得用纯代数方法降低方程次数。当方程各项含有公因子xn(n为正整数)时,李冶便令次数最低的项为实,其他各项均降低这一次数。q
2023-05-18 10:17:451

李冶是谁啊?

李冶(1192-1279),字仁卿,号敬斋,祖籍真定滦诚县(今河北省滦诚县)。他在金明昌三年出生於金大兴诚(今北京市大兴县),父亲李遹,母亲王氏,有同父异母兄弟李澈与李滋,及两位同胞姊妹。他原名李治,後改今名满意请采纳
2023-05-18 10:18:052

金代数学家是谁?

金代数学家是:李冶。李冶(1192年-1279年),字仁卿,自号敬斋,真定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人,金元时期的数学家,金正大末进士,辟知钧州。金亡北渡后,流落忻崞间,常与元好问唱和,世称“元李”。晚家封龙山(今河北省元氏县)下,隐居讲学。元世祖至元初,以翰林学士召,就职期月,以老病辞归。能诗词,有《敬斋集》,今有考订之作《敬斋古今黈》40卷传世。另著有《测圆海镜》12卷(1248年)、《益古演段》3卷(1259年)、《泛说》40卷、《壁书丛削》12卷。李冶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天元术(设未知数并列方程的方法),用以研究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和旁切圆的性质。与杨辉、秦九韶、朱世杰并称为“宋元数学四大家”。
2023-05-18 10:18:121

唐朝李冶皇帝在位几年

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649至683年在位)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庚寅,李治出生于长安东宫的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贞观七年(633年),不到任所而接受并州都督之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驾崩于终南山的翠微宫。二十八日,李治回京。 六月一日,高宗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二岁。扩展资料唐高宗李治,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驾崩于紫微宫贞观殿,享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治
2023-05-18 10:18:311

金代数学家是谁?

金代数学家是李冶。李冶(1192年—1279年),原名李治,字仁卿,自号敬斋,真定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人。金元时期的数学家。金正大末进士,辟知钧州。李冶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天元术(设未知数并列方程的方法),用以研究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和旁切圆的性质。与杨辉、秦九韶、朱世杰并称为“宋元数学四大家”。思想1232年北渡黄河以前,李冶的哲学思想偏于孔孟,信守儒家学说。但北渡之后,他的思想逐渐转为向道家靠拢。从他的读书笔记《敬斋古今黈》中展现的思想看来,他对庄子的思想理解甚为深刻,也很赞同。他对朱熹的理学思想并不全面认同,认为其中不通和有争议的地方也十分多,不应该盲目认同。而他认为“数学虽然是六艺中地位最低的一种技艺,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最需要的”的思想,也有可能来源于庄子。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冶
2023-05-18 10:18:501

唐朝女诗人李冶的《八至》诗

此人此诗都是第一次听说,不过她能写出这么有现代哲理的文字,见识不凡呀
2023-05-18 10:19:075

李冶活了多少岁

唐高宗李治生于628年7月21日,死于683年12月27日,活了55岁。 【简历】 李治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长孙皇后所生同母兄弟。 贞观五年(631年),李治被封为晋王,幼时即以仁孝闻名。 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承乾被废,李泰也因罪被黜,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治被立为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七月即位,时年22岁。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崩于洛阳紫微宫贞观殿,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政治】 李治本人慈祥、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不死之术,不喜游猎,无大志,性格中有软弱的一面,与四兄李泰争太子位时,也曾流泪哭泣。有知人之明,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德、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李世民冷落。  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大他四岁的庶母武则天通奸;太宗崩后,武则天与其他太宗嫔妃几百人被送往感业寺削发为尼。后来高宗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王皇后为打击淑妃,把武氏接回宫中为昭仪,武氏终于成为皇后。王、萧二人被废之后皆被武氏反噬,斩去四肢,泡入酒内,武则天称之“骨醉”。但是武后并不为高宗母舅的长孙无忌等关陇贵族所容,掌权之后对这些贵族门阀进行打击。高宗因武后慢慢有主导政局的趋势,一度有废后的打算,未料计划被武后得知,事情遂作罢,但是协助高宗拟诏的上官仪则遭族诛。这件事情过后,高宗再也无由压制武后,后来又因眼疾问题,使得政权完全操纵于武后手中。 唐高宗曾在武后的建议下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则天并称二圣。高宗后期朝政主要依赖武氏处理。   【版图】——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
2023-05-18 10:19:421

李冶的生平

李冶进士出身,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晚年居元氏(今河北元氏)封龙山,从学者甚众。著有《测圆海镜》、《益古演段》,对我国古代代数方法天元术(我国古代建立数学高次方程的方法)有重要贡献,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天元术著作。父亲李遹为大兴府推官。李遹是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曾在大兴府尹胡沙虎手下任推官,母亲姓王。李冶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兄,兄名澈,刘氏所生;弟名滋,崔氏所生;还有两个同胞姐妹。李冶原名叫李治,因为朝廷禁止平民和古代帝王同名,而他的名字又和唐高宗的名字相同,于是就减去了一个点,改名叫李冶。 李冶自幼聪敏,喜爱读书,曾在元氏县(今河北省元氏县)求学,对数学和文学都很感兴趣。《元朝名臣事略》中说:“公(指李冶)幼读书,手不释卷,性颖悟,有成人之风。” 李冶出生的时候,金朝正由盛而衰。章宗即位(1190)后,官僚政治日趋腐败。由于管理不善,酿成了连年水灾。再加上对外战争及任意挥霍,金朝出现了财政危机,于是滥发纸币,致使物价飞涨,国虚民穷。泰和八年(1208),金章宗病死,卫绍王允济即皇帝位。这时蒙古军队加紧向金朝进攻,腐朽的金朝内已潜伏着亡国的危机。李遹的上司胡沙虎是一个深得朝廷宠信的奸臣,“声势炎炎,人莫敢仰视”,动辄打骂同僚,欺压百姓,甚至“虐杀不辜”。李遹见他无恶不作,常常据理力争,置个人生死祸福于度外。只因为官谨慎,才免遭毒手。李遹为了防备不测,便把老小送回故乡栾城。这时李冶正是童年,他没有随家人回乡而独自到栾城的邻县元氏求学去了。至宁元年(1213),由于胡沙虎篡权乱政,李遹被迫辞职,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从此不再过问政事。他吟诗作画,在当地颇有名声。父亲的正直为人及好学精神对李冶深有影响。在李冶看来,学问比财富更可贵。他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又说:“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蓄。学问藏之身,身在即有余。”他在青少年时期,对文学、史学、数学、经学都感兴趣,曾与好友元好问外出求学,拜文学家赵秉文、杨云翼为师,不久便名声大振。1230年,李冶在洛阳考中词赋科进士,正大七年(1230),李冶赴洛阳应试,被录取为词赋科进士,时人称赞他“经为通儒,文为名家”。同年得高陵(今陕西高陵)主簿官职,但蒙古窝阔台军已攻入陕西,所以没有上任。接着又被调往阳翟附近的钧州(今河南禹县)任知事,为官清廉、正直。 1232年,钧州城被蒙古军队攻破。李冶不愿投降,只好换上平民服装,北渡黄河避难。 这是他一生的重要转折点,将近50年的学术生涯便由此开始了。李冶北渡后流落于山西的忻县、崞县之间,过着“饥寒不能自存”的生活。一年以后(1233),汴京(今河南开封)陷落,元好问也弃官出京,到山西避难。1234年初,金朝终于为蒙古所灭,李冶与元好问都感到政事已无可为,于是潜心学问。李冶经过一段时间的颠沛流离之后,定居于崞山(今山西崞县)的桐川。1234年初,金朝终于为蒙古所灭。金朝的灭亡给李冶生活带来不幸,但由于他不再为官,这在客观上使他的科学研究有了充分的时间。他在桐川的究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数学、文学、历史、天文、哲学、医学。其中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对天元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写成数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测圆海镜》。他的工作条件是十分艰苦的,不仅居室狭小,而且常常不得温饱,要为衣食而奔波。但他却以著书为乐,从不间断自己的写作。据《真定府志》记载,李冶“聚书环堵,人所不堪”,但却“处之裕如也”。他的学生焦养直说他:“虽饥寒不能自存,亦不恤也”,在“流离顿挫”中“亦未尝一日废其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李冶的《测圆海镜》终于在1248年完稿。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讲述天元术的著作。 1251年,李冶的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他结束了在山西的避难生活,回元氏县封龙山定居,并收徒讲学。李冶的学生越来越多,家里逐渐容纳不下了,于是师生共同努力,在北宋李遹读书堂故基上建起封龙书院。李冶在书院不仅讲数学,也讲文学和其他知识。他呕心沥血,培养出大批人才,并常在工作之余与元好问、张德辉一起游封龙山,被称为“龙山三老”。1257年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与金朝遗老窦默、姚枢、李俊民等多人接受忽必烈召见,又派董文用专程去请李冶,说:“素闻仁卿学优才赡,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同年五月,李冶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见忽必烈,陈述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为治之道,不过立法度、正纪纲而已。纪纲者,上下相维持;法度者,赏罚示惩劝。”在谈到人才问题时,他说:“天下未尝乏材,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最后,他向忽必烈提出“辨奸邪、去女谒、屏馋慝、减刑罚、止征伐”五条政治建议,得到忽必烈的赞赏。李冶会见忽必烈之后,回封龙山继续讲学著书,于1259年写成另一部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60年,忽必烈即皇帝位,是为元世祖。第二年七月建翰林国史院于开平,聘请李冶担任清高而显要的工作——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但李冶却以老病为辞,婉言谢绝了。从时代背景及李冶思想分析,他拒绝应聘的原因有二。第一,蒙古统治者没有接受李冶“止征伐”的建议,而是大举攻宋,从而引起李冶不满;第二,忽必烈初登帝位,其弟阿里不哥不服,起兵反抗,蒙古统治区陷入连年内战。李冶是不愿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下作官的。他说:“世道相违,则君子隐而不仕。”忽必烈降服阿里不哥、平定蒙古内乱后,再召李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李冶于至元二年(1265)来到燕京(今北京),勉强就职,参加修史工作。但他不久便感到翰林院里思想不自由,处处都要秉承统治者的旨意而不能畅所欲言。因此,他在这里工作一年之后便以老病辞职了。李冶是个追求思想自由的人,尤其不愿在学术上唯命是从。他说:“翰林视草,唯天子命之;史馆秉笔,以宰相监之。特书佐之流,有司之事,非作者所敢自专而非非是是也。今者犹以翰林、史馆为高选,是工谀誉而善缘饰者为高选也。吾恐识者羞之。”李冶辞职后一直在封龙山下讲学著书。他在晚年完成的《敬斋古今黈(音tǒu)》与《泛说》是两部内容丰富的著作。《泛说》一书今已不存,据《元朝名臣事略》中引文及书名判断,《泛说》是记录李冶对各种事物见解的随感录。《敬斋古今黈》则是李冶的读书笔记,“上下千古,博极群书”,在文史方面颇有独到见解。另外,李冶作过不少诗,其中有五首保存在《元诗选癸集》中。从这些诗来看,李冶的文学造诣相当深。李冶还著有《文集》40卷与《璧书丛削》12卷,均已失传。1279年,李冶病逝于元氏。李冶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总结并完善了天元术,使之成为中国独特的半符号代数。这种半符号代数的产生,要比欧洲早三百年左右。他的《测圆海镜》是天元术的代表作,而《益古演段》则是普及天元术的著作。 随着高次方程数值求解技术的发展,列方程的方法也相应产生,这就是所谓“开元术”。在传世的宋元数学著作中,首先系统阐述开元术的是李冶的《测圆海镜》。李冶一生著作虽多,但他最得意的还是《测圆海镜》。他在弥留之际对儿子克修说:“吾平生著述,死后可尽燔去。独《测圆海镜》一书,虽九九小数,吾常精思致力焉,后世必有知者。庶可布广垂永乎?”李冶的数学研究是以天元术为主攻方向的。这时天元术虽已产生,但还不成熟,就像一棵小树一样,需要人精心培植。李冶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使它成长为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
2023-05-18 10:20:021

相思怨 (李冶)的解释赏析

相思怨 (李冶)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李冶,字季兰,唐朝女冠,浙江吴兴人。吴越之地,多出美女。此女少有才情,时人多有赞叹。由于唐朝统治者笃信道教,上层社会里皇室公主、达官贵人的妻女亦有遁入道门者。这种风气流传到民间,有些妇女受环境的影响也出家入了道观。古时候女子本无冠,而女道士例外,所以人们又称她们为女冠。李冶才华横溢,容颜美丽,史书记载她“美姿容,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精弹琴,尤工诗”。她虽出家为道,但又与当时名士多有往来。陆羽、皎然、韩揆、刘长卿、阎伯钧、萧叔子等都和她有过密切交往。李冶与他们吟诗作赋互诉衷肠,《相思怨》就是她感情真挚热烈的一首诗: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据说她与陆羽感情最为深厚,于是人们揣测此诗是写给陆羽陆鸿渐的。姑且不谈此诗写与谁人,单是诗中所流露的情之浓烈,爱之深厚,便足已令人动容了。只可惜,她的身份决定了她的情只能是男人生活中的点缀,没有男人肯为她抛开世俗之偏见,将她迎娶。她是那么真挚的付出了自己的情,但到头来,却只能是孤灯一盏,黄经一卷。她的才情美丽倾倒了无数才子,也注定了她一生无数悲欢离合的经历。后来,她年华已逝,德宗闻名召她进宫,见后笑到:原来是一个俊老太太啊!皇帝兴味索然,询问一番后,就让她回道观去了。也是这个闻李冶之才名艳名不禁怦然心动,见到其人后又嫌李冶已老的德宗皇帝,在将领朱渍叛乱后,因李冶曾经上诗给朱渍,便将其以罪处死。可怜李冶风华绝代,才情横溢,却又以才获罪,成为了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在哀叹此女红颜命薄的同时,我不禁突发奇想,假如德宗召见李冶时她正值青春妙龄,她的人生是不是会被改写呢?无从知道。只是从她的诗中我读出了她对爱的向往,对感情的追求。她渴望能有一个知心人儿与她相伴到老,渴望能有一个值得信赖的臂膀让她依靠。但在当时,她的这份并不算高的要求却只能是奢望而已。《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一诗中,她内心的痛楚哀怨让人一览无余。“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陆郎本是她最爱的男子啊,她曾为之付出了炽烈情怀。但人世无常,相爱却终成梦一场,这对于她来讲,又是如何的残忍啊,空嗟叹罢了。李冶的一生,是爱恨纠缠的一生,是笑中带泪的一生,她一生未嫁,却写出了《八至》诗。“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我想,“至亲至疏夫妻”一句应是在婚姻的围城中左奔右突之人的感慨之言,不应出自一个终身未嫁的女子之口啊!莫非她冷眼看红尘,早就将婚姻堪破,莫非她爱人而不得,故出此言自我解脱。我非她,终不知。但她此言却是道出了当前许多人的心声。是啊,一夜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夫妻朝夕相伴,情深似海啊,试问世间谁人能比得上夫妻之亲呢?即便是养育我们的父母也不能伴我们一辈子啊,儿女早晚要成家立业,要展翅高飞,亦不能一辈子都伴随我们,那么最亲的人就是夫妻了。可是,这世间的事啊,就是这么的难以琢磨,有的夫妻相濡以沫,有的夫妻却反目成仇,还有的就是将就凑合着,为了保持家的完整,就这么的过吧!童话里的故事永远都是在讲述王子和公主历经磨难,最终和心爱的人走上了红地毯,但从来不说结婚后的王子公主的生活如何。我想,那是作者要给人们留一份美好吧,否则,城外的人就不会那么的向往婚姻了!婚姻中的七年之痒已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当所有的绚烂都归于平淡,当炽热的爱情渐渐的转化为亲情,当生活中的矛盾越积越多,夫妻间便有了隔阂。当夫妻间情感上已无法沟通,思想上已不能交流,那么最亲近的人也就会成了你最陌生的人。夫妻如果疏远到最熟悉的陌生人这种地步,那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时下各种证书都兴年检,要一年一盖章,一年一复查。若结婚证书能年检就好了,合格继续,不合格就作废,也就少了许多烦恼,也了却了诸多恩怨!但偏偏结婚证书是一纸注定一生啊,它的权威性怎能遭人质疑!中国有句古训,叫宁为玉碎,不求瓦全,但在婚姻的问题上,许多人却是只求瓦全,在瓦全心理下,便有了男人口中的红颜,也便有了女人心中的蓝颜,他或她是彼此生活中的慰藉。其实,红颜也好,蓝颜也罢,他们所要承受的痛苦,却是相同的。明明相爱却不能相守,已经不爱却要相伴白头,人生就是这么的无奈啊,在无奈中还要度过这人生!此时,我倒不禁的羡慕起李冶来,她终身未嫁,只是尝尽了相思之苦,却不必忍受心中已经无爱却还要日日面对的痛苦!从这点上来说,她又是幸运的。再吟起《八至》诗,再品味“至亲至疏夫妻”句,竟是千番滋味,万般思绪,一齐涌上心头。依稀中,我恍若看到了那千年前的江南水乡,望见了那青衣高冠的女子,在月明夜,独上高楼,黛眉颦蹙,玉指轻弹,唱着断肠的诗句,奏着相思的怨曲。“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声声入耳,心竟不由的一颤,那份酸楚,要如何才说的出……http://hi.baidu.com/helen837/blog/item/08babef402f79163ddc474b5.html
2023-05-18 10:20:173

写《八至》的唐代诗人倒底是叫李治还是李冶?

《八至》是唐代女诗人李冶创作的六言诗。此诗首字“至”字在诗中反复出现八次,故题名“八至”。从内容上说,全诗四句,说的都是浅显而至真的道理,具有深刻的辩证法,富有哲理意味。从结构上说,作者设置了层云叠嶂,前三句只是个过场,主要是为了引出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原文:八至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译文最近也是最远的是东与西,最深也是最浅的是清溪。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亲也是最疏的是夫妻。
2023-05-18 10:20:425

大唐首席女诗人李冶何以说是“因诗而生、因诗而死”吗?

可以这样说的,因为她的这一生非常的精彩,把自己所有的才华全都奉献在了诗词上。
2023-05-18 10:20:572

李冶是怎样用天元术建方程的?

李冶是金元时期的数学家?文学家?诗人。金亡北渡,常与元好问唱和,世称“元李”。晚年居于封龙山下,隐居讲学。李冶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天元术,用以研究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和旁切圆的性质。与杨辉?秦九韶?朱世杰并称为“宋元数学四大家”。李冶的父亲李遹是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曾在大兴府尹胡沙虎手下任推官。李冶出生的时候,蒙古军队加紧向金代朝廷进攻,腐朽的朝廷内已潜伏着亡国的危机。李遹的上司胡沙虎是一个深得金朝宠信的奸臣。李遹见他无恶不作,常常据理力争,置个人生死祸福于度外。李遹为了防备不测,便把老小送回故乡栾城。这时李冶正值童年,他没有随家人回乡而独自到栾城的邻县元氏求学去了。由于胡沙虎篡权乱政,李遹被迫辞职,隐居阳翟,从此不再过问政事。他吟诗作画,在当地颇有名声。父亲的正直为人及好学精神对李冶深有影响。在李冶看来,学问比财富更可贵。他在青少年时期,对文学?史学?数学?经学都感兴趣,曾与好友元好问外出求学,拜文学家赵秉文?杨云翼为师,不久便名声大振。1230年,李冶赴洛阳应试,被录取为词赋科进士,时人称赞他“经为通儒,文为名家”。1232年农历正月,钧州城被蒙古军队攻破。李冶不愿投降,只好换上平民服装,走上了漫长而艰苦的流亡之路。这是他一生的重要转折点,将近50年的学术生涯便由此开始了。李冶经过一段时间的颠沛流离之后,定居于现在山西省崞山的桐川。由于他不再为官,这在客观上使他的科学研究有了充分的时间。他在桐川的研究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数学?文学?历史?天文?哲学?医学。李冶在桐川的生活条件是十分艰苦的,不仅居室狭小,而且常常不得温饱,要为衣食而奔波。但他却以著书为乐,从不间断自己的写作。李冶的数学研究是以天元术为主攻方向的。这时天元术虽已产生,但还不成熟,就像一棵小树一样,需要人精心培植。李冶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天元术改进成一种更简便而实用的方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桐川得到了道教洞渊派的一部算书,内有九容公式,专讲勾股容圆问题的内容。此书对他启发甚大。为了能全面?深入地研究天元术,李冶把勾股容圆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李冶讨论了在各种条件下用天元术求圆径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l248年写成《测圆海镜》12卷。这是他一生中的最大的成就,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讲述天元术的著作。《测圆海镜》不仅保留了洞渊九容公式,即9种求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直径的方法,而且给出一批新的求圆径公式。其主要成就是总结并完善了天元术,使之成为我国独特的半符号代数。这种半符号代数的产生,要比欧洲早三百年左右。卷1的“识别杂记”阐明了圆城图式中各勾股形边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圆径的关系,共600余条,每条可看做一个定理或公式。这部分内容是对中国古代关于勾股容圆问题的总结。后面各卷的习题,都可以在“识别杂记”的基础上以天元术为工具推导出来。李冶总结出一套简明实用的天元术程序,并给出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的方法。他发明了负号和一套先进的小数记法,采用了从0至9的完整数码。除O以外的数码古已有之,是筹式的反映。但筹式中遇O空位,没有符号O。从现存古算书来看,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秦九韶《数书九章》是较早使用O的两本书,它们成书的时间相差不过一年。《测圆海镜》重在列方程,对方程的解法涉及不多。但书中用天元术导出许多高次方程,给出的根全部准确无误,可见李冶是掌握高次方程数值解法的。《测圆海镜》在体例上也有创新。全书基本上是一个演绎体系,卷一包含了解题所需的定义?定理?公式,后面各卷问题的解法均可在此基础上以天元术为工具推导出来。李冶之前的算书,一般采取问题集的形式,各章?卷内容大体上平列。李冶以演绎法著书,这是我国数学史上的一个进步。《测圆海镜》的成书标志着天元术成熟,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元代王恂?郭守敬在编《授时历》的过程中,曾用天元术求周天弧度。元代大数学家朱世杰说:“以天元演之?明源活法,省功数倍。”清代著作家阮元认为:“立天元者,自古算家之秘术;而海镜者,中土数学之宝书也。”《测圆海镜》无疑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数学著作。但由于内容较深,粗知数学的人看不懂,所以天元术的传播速度较慢。李冶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他坚信天元术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有力工具,同时深刻认识到普及天元术的必要性。于是,他在1259年写成另一部数学著作《益古演段》,这是一本普及天元术的著作。《益古演段》把天元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对象是日常所见的方?圆面积。全书64题,处理的主要是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所求多为圆径?方边?周长之类。除4道题是一次方程外,其他全是二次方程问题,内容安排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此时的李冶对天元术的运用更加熟练,他在《益古演段》中常用人们易懂的几何方法对天元术进行验证,这对于人们接受天元术是有好处的。在数学理论上,《益古演段》也有创新。该书的问题同《测圆海镜》不同,所求量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三个甚至四个。按古代方程理论,应该用方程组来解,所含方程个数与所求量个数一致。但解二次方程组要比解一元方程困难得多。李冶既已完善了天元术程序,便力图提高它的一般化程度,用以解决各种多元问题。他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出入相补原理及等量关系来减少未知数,化多元为一元,找到关键的天元一。一旦这个天元一求出来,其他要求的量就可根据与天元一的关系,很容易求出了。《益古演段》的价值不仅在于普及天元术,理论上也有创新。李冶善于用传统的出入相补原理及各种等量关系来减少题目中的未知数个数,化多元问题为一元问题。同时,李冶在解方程时采用了设辅助未知数的新方法,以简化运算。《益古演段》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不仅利于教学,也便于自学。这些特点,使它成为一本深受人们欢迎的数学教材,对天元术的传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测圆海镜
2023-05-18 10:21:451

天元术的金代数学家叫什么名字

对天元术做出贡献的金代数学家有李冶、杨辉、秦九韶、朱世杰。1、李冶李冶(1192年—1279年),原名李治,字仁卿,自号敬斋,真定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人。金元时期的数学家。金正大末进士,辟知钧州。李冶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天元术(设未知数并列方程的方法),用以研究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和旁切圆的性质。与杨辉、秦九韶、朱世杰并称为“宋元数学四大家”。2、杨辉杨辉,字谦光,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杰出的数学家。他曾担任过南宋地方行政官员,为政清廉,足迹遍及苏杭一带。他在总结民间乘除捷算法、“垛积术”、纵横图以及数学教育方面,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排出丰富的纵横图和讨论其构成规律的数学家。还曾论证过弧矢公式,时人称为“辉术”。3、秦九韶秦九韶(1208年-1268年),字道古,汉族,祖籍鲁郡(今河南省范县),出生于普州(今四川安岳县)。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历任琼州知府、司农丞,后遭贬,卒于梅州任所。4、朱世杰朱世杰(1249年-1314年),字汉卿,号松庭,汉族,燕山(今北京)人氏。朱世杰在当时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出“四元术”,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多项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此外他还创造出“垛积法”,即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与“招差术”,即高次内插法。天元术的影响天元术的出现,提供了列方程的统一方法,其步骤要比阿拉伯数学家的代数学进步得多。而在欧洲,只是到了十六世纪才做到这一点。此外,宋代创立的增乘开方法又简化了求解数学高次方程正根的运算过程。因此,在这一时期,列方程和解方程都有了简单明确的方法和程式,中国古典代数学发展到了比较完备的阶段。不仅如此,继天元术之后,数学家又很快把这种方法推广到多元高次方程组,如李德载《两仪群英集臻》有天、地二元,刘大鉴《乾坤括囊》有天、地、人三元等,最后又由朱世杰创立了四元术。
2023-05-18 10:21:511

谈李冶“至亲至疏夫妻”

“至亲至疏夫妻”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冶的《八至》。我想等我再吃多几年米饭,一定对这首诗有更多的感受,就如我读《红楼梦》一样,但我还是挺喜欢的,就姑且谈一谈吧。《八至》这首诗是这样说的: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现在百度上讲一首诗,总要说这首诗第一句写了什么,第二句写了什么,写的每个意象又指什么,什么是实的,什么又是虚的,偏偏最重要的诗境诗意诗人之心,就成了一句话背诵了事。 《八至》这首诗明白如话,其实是不用怎么解释的。 东、西两个方位相对,两个物体只要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东西区别,所以“东西”“东西”,说近则近,说远则远。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水至清,看起来浅,倒映了天上云鸟星月,不下水探一探深浅,也莫测浅深。 日月当然是高的了,红日当空,朗月高悬,自然也是明的了。因此有了此诗前三句: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到这里,“月”已属仄声,就差一句来平了它,谁料想是“至亲至疏夫妻”。 想来寻常小姑娘想说出这个道理,也说不出来,起码我是说不出来,所以我也拜服李冶这句诗。李冶又名李季兰,是唐朝著名的女道士,在安意如的书中对她即有介绍。这是个有才华又有豪情的女道士,不仅貌美,而且能弹琴作诗,和当时的名士多有来往。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开放,公主皇帝都随性了,也就管不住一个女道士了。若没有这层经历,估计李冶也写不出这样的诗句。 李冶有个蔷薇诗谶[chèn]的故事。据说她六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咏蔷薇诗,这样说的: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已看云鬟[huán]散,更念木枯荣。 鞞[bǐng]鼓喧行选,旌旗拂座隅[yú]。 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青山三两点。 她的父亲闻此诗即言:“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因为“架却”谐音“嫁却”,就想着这女孩子如此聪明,长大后只怕是个不检点的妇人。 说实话我是很难理解为什么她的父亲会这样认为呢?是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吗?为什么聪明会被认为不检点呢?我觉得这个故事不真,而且才六岁,就可作此诗,若是真的,那就太天才了。但反正最后李冶就是被送去道观了。 再读一次“至亲至疏夫妻”,是深深的感慨。莫说有没有见过相濡以沫的夫妻,就是现在的名人夫妇,我们一边看着他们恩爱,一边看着他们离散。随意打开一个娱乐新闻网页,每天都有人结婚,每天都有人离婚。退一层,只是情侣关系,尚有太多海誓山盟,又有太多分崩离析。 一边是情深意重,一边是反目成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际遇,实在是太微妙了。一代才女李冶,她在写下“至亲至疏夫妻”这句时,心中想的又是什么呢?
2023-05-18 10:23:021

唐朝著名女诗人

  唐朝的诗歌可以说是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在唐朝,不仅仅是男诗人,女诗人也有不少,在众多女诗人当中,最出名的有四个,她们被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风流女校书薛涛   唐代女诗人留下趣闻轶事最多的是薛涛,留下遗迹最多的也是薛涛。   薛涛身世史书记述零碎简略,大致可得以下简单结论:薛涛,字洪度(又作宏度),长安(今西安)人,父薛郧,中唐著名女冠诗人,和李冶、鱼玄机为女冠三杰。作为女冠诗人杰出代表,薛涛善歌舞,工诗词,曾创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薛涛的生卒年,学界多有争议,多数看法是,其生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卒于大和六年(832),享年63岁。   史载:薛涛姿容美艳,生性敏慧,八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幼时随父亲薛郧定居成都,稍长,有艳名,父殁后,飘零动荡,十六岁时,韦皋镇蜀,呼之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其后袁滋、刘稹、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虽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这就是后世称歌伎为“校书”的由来。后脱乐籍,终身未嫁,定居浣花溪,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余生。薛涛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诸书。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即此一张名单,就可以知道薛涛在当时文坛的分量了。王建有《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云:“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评价是极高的。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   薛涛的诗,以清丽见长,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同时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古代女诗人中实属罕见。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明代学者诗人杨慎说这首诗“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升庵诗话》)。《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她的《筹边楼》“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薛涛著有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   薛涛工书法,无女子气,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神韵,为时人推重,可惜无有流传。论才情人品,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当数第一。蜀人把薛涛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称为“蜀中四大才女”。   美艳女冠李冶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中唐初期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   与许多著名诗人一样,季兰也属于“弱龄早慧”那一类。据《唐诗纪事》记载,她五六岁时已能出口成诗,尝作《咏蔷薇》诗云:“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与“嫁”谐音,其父因此预言她“必为失行妇”。这种所谓“诗谶”的故事虽有后人编造之嫌,但季兰的人生道路确实不平坦,她也确实称得上是一个风流女冠。在唐代,女子入道之风颇盛,而那些“洗妆拭面着冠破,白咽红颊长眉青”的女冠们,往往以修道为名,过着无拘无束的浪漫生活,其宕逸纵情者几入娟妓一流。季兰姿容秀美,神情脱俗,又善弹琴,工翰墨,尤以诗才敏捷名闻遐迩,故当时文士皆与之游,风流韵事自在所难免。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曾记载过这么一件逸事:   (季兰)尝与诸贤集乌程开元寺,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乃消之日:“山气日夕佳。”长卿对日:“众鸟欣有托。”举座大笑,论者两美之。   “阴重之疾”指病气,对这种男性疾患,一般女子是讳言的,更不会用以取笑别人。季兰却公然以此为话题与长卿调笑,而长卿居然也报以同样的调笑语,其谑浪狂荡、其与长卿等不同寻常的关系于此可见。然而,他们毕竟不同于里巷粗俗之辈,即使戏谑调笑,打情骂俏,也照样引经据典,掉文吟诗。这两句就是用的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之五)和《读山海经诗十三首》(之一)中的成句,双方都用得十分含蓄巧妙,确实称得上“雅谑”,也确实显示出两人不凡的才情,所以会赢得“举座大笑,论者两美之”。   李冶为女冠,生性风流,善作雅谑,善弹琴,尤工格律。与当时诗坛名宿刘长卿、陆羽(鸿渐)、释皎然均有密切来往。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名士情意绵绵。一时成为社交名花。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一代名媛竟落得如此惨烈下场,哀哉。   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李季兰的诗才应该是唐朝女诗人中最好的。她有一首诗把夫妻关系一语道破:“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还有一首《相思》,赋尽天下相思苦:“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刘长卿对李冶的诗极其赞赏,称她为“女中诗豪”。高仲武评论说:“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器既雌,诗意亦荡。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又说她“上方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   艳歌一曲刘采春   刘采春,生卒年不详(笔者注:有史书记载她要比薛涛小15岁左右),中唐时期江南女艺人。淮甸(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说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   参军戏本是一种调笑性的诙谐剧,演员都是男子,刘采春以一女子演参军戏,这在唐代已属罕见,同时她又打破了参军戏一味以言词相戏弄的旧形式,而以歌唱加入表演。据说,她的嗓音婉转动人,歌声响遏行云,余音绕梁不绝。更为可贵的是,刘采春有一个优伶之家,她的丈夫周季崇、丈夫的兄弟周季南、她的女儿周德华,都是职业优伶,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家庭戏班,在江浙一带名声很响,成为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并深受时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820—829)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元稹《赠刘采春》诗说她“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即《啰唝曲》,《全唐诗》录存六首。“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就是其中名句。   刘采春是当时的“流行通俗歌手”,红遍江南。当时吴越一带,只要刘采春的《啰唝曲》响起,“闺妇、行人莫不涟泣”。而所谓“参军戏”是唐代盛行的一种滑稽表演,有点类似于今日的相声,最开始由两人搭档,一人揶揄戏耍另一人,有如相声的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后来发展为多人表演,女演员也加入了。刘采春歌唱得尤其好,据说她“歌声彻云”。   至于《啰唝曲》是刘采春自己的创作,还是翻唱的民歌,就不得而知了。相关资料说刘采春唱的《啰唝曲》有120首之多,现在见到的也就是《全唐诗》的六首。所以严格地说刘采春只是一个通俗歌手,列入“四大女诗人”有点凑数。   艳帜高张鱼玄机   近人刘肇隅在《鱼玄机集》题记中说,他见到的一部待贾的宋本《鱼玄机集》,集后有多达21家学人的题咏,“售者坚持千金不易之说,不可问价。”今人或许会惊讶——宋本《鱼玄机集》何以竟值千金?这便先要从鱼玄机的"身世说起。元人辛文房所著《唐才子传·鱼玄机传》说:“时京师诸宫宇女郎惟以吟咏自遣。玄机杰出,多见酬酢云。”这说明京中女道士都善于作诗,鱼玄机则属这一群体中的揭旗之人。鱼玄机也许是唐代留下诗作最多的女诗人,《全唐诗》现存有五十首之多。   鱼玄机字幼微,一字蕙兰,生卒年不详,有人考证她生于唐会昌四年(844)出生于鄠杜,长安(今西安)人。唐人皇甫枚《三水小牍》载:“西京咸宜观女道士鱼玄机,字幼微,长安里家女也。”由于大唐帝国是一个诗歌的帝国,可谓人人会吟诗,做诗,所以这位平民家的少女,也便做起了诗人梦。《三水小牍》说她“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鱼玄机的诗篇时有警句,屡见新奇。她写女子心态的一些诗作,大胆直率,泼辣生动,足以令“凡夫俗子”动心,“正人君子”瞠目。其事迹不见正史,资料散见于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诸书。   从上述各种记述及鱼玄机留下的诗篇来看,鱼玄机幼时受过良好教育,但是门第不高。大约十岁时就认识了著名诗人温庭筠,并长期保持了往来,诗歌酬答。据《唐才子传·鱼玄机传》及《全唐诗》卷八百四等介绍,鱼幼薇大约在15岁时经温庭筠撮合嫁给补阙(为谏官)李亿为妾,情爱甚笃,曾随李亿到山西晋水(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一带过了一段自由而平静的生活。后“夫人妒,不能容”,李亿对她也“爱衰”,咸通二年(861)年秋,十七岁的鱼幼薇决定东游寻亲,寻亲不遇,幼微入道,第二年回到长安,靠着朋友接济度日。咸通七年(866)二十二岁的鱼幼薇正式在长安咸宜观出家,改名鱼玄机。鱼玄机对李亿虽有怨情,但还是一往情深。在她的诗作中,寄赠李亿的作品较多。其中有一首题做《情书寄李子安》的诗,反映出她与李亿的两情相依:   饮冰食蘖志无功,晋水壶关在梦中。   秦镜欲分愁堕鹊,舜琴将弄怨飞鸿。   井边桐叶鸣秋雨,窗下银灯暗晓风。   书信茫茫何处问,持竿尽日碧江空。   是诗写鱼玄机与李亿同游山西壶关(今山西长治东南)、晋水一带的美好时光,别梦依稀,历历在目。李亿辞官回京,鱼玄机对之痴情不改,多有往来。咸通九年(868)鱼玄机二十四岁,因嫉妒女婢绿翘与李亿有染,杖杀之,被捕入狱,作《狱中作》。京兆温璋判其死刑,后经温庭筠等多方奔走,获救出狱后,改名虞有贤或鱼又玄。所以有人以为鱼玄机已经被杀,但是,此后还有诗作出现,可见未死。此后的事迹不显。   鱼玄机“尤工韵调,情致繁缛”(《唐才子传·鱼玄机传》)。她为女道士,把自己失落的情怀坦然宣泄于歌咏。鱼玄机的诗多是朋友酬答诗,她的朋友多为风流名士,除了一生好友温庭筠,名义上的丈夫李亿之外,还有著名诗人李益等。咸宜观一时成了风流雅集地,唐代的女冠本来就和歌伎没有本质区别。做了女道士的鱼玄机在长安真是艳帜高张。   鱼玄机最出名的诗句就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一如她的为人,率真、泼辣,脱落形骸。她与薛涛、刘采春、李冶被好事者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著有《鱼玄机诗一卷》。
2023-05-18 10:23:131

唐朝李冶有几个兄%

唐高宗李治有十三个兄弟,他是老九。其兄弟分别如下: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贞观十七年谋反按律应赐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楚王李宽:母不详,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吴王李恪:妃杨氏,母隋炀帝女杨妃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齐王李佑:妃韦氏,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蒋王李恽: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越王李贞:母燕德妃。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纪王李慎:母韦贵妃,妃陆氏江殇王李嚣: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代王李简: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国除赵王李福: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曹王李明: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玄武门之变后,巢刺王妃居于宫内抚养李元吉庶女归仁县主。归仁县主生母去世,太宗亲写诏令安慰县主。
2023-05-18 10:23:261

唐朝四大才女是谁?

唐朝四大才女是李冶、薛涛、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字季兰,中唐初期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薛涛,字洪度(又作宏度),长安(今西安)人,父薛郧,中唐著名女冠诗人,和李冶、鱼玄机为女冠三杰。作为女冠诗人杰出代表,薛涛善歌舞,攻诗词,曾创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刘采春,中唐时期江南女艺人。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鱼玄机,生于唐会昌四年(844),卒于唐咸通九年(868)。字幼微,一字蕙兰,出生于鄠杜,长安(今西安)人。
2023-05-18 10:23:331

才女李冶暗恋一个和尚,羞于表达,只能借诗传情,你知道她写的是什么诗吗?

这首诗诗名叫《八至》,诗里面有八个“至”字,可以称为八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24个字,但是却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和尚的爱慕之心。
2023-05-18 10:23:404

李冶皇帝的母亲是谁人

长孙皇后。。
2023-05-18 10:25:042

唐朝女诗人李季兰6岁赋诗一首技惊四座,为什么她父亲说她将来必为失德妇?

是因为女诗人的父亲觉得自己的女儿太过于独立,一定跟其他的女孩子不一样,而且喜欢写诗一定是很喜欢跟一些男人来往的。
2023-05-18 10:25:124

天元术的主要贡献者 天元术的主要贡献者是李冶

1、天元术的主要贡献者是李冶。 2、李冶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天元术(设未知数并列方程的方法),用以研究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和旁切圆的性质。与杨辉、秦九韶、朱世杰并称为“宋元数学四大家”。 3、天元术是利用未知数列方程的一般方法,与现代代数学中列方程的方法基本一致,在古代数学中,列方程和解方程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重要问题。
2023-05-18 10:25:361

唐朝李冶有几个嫔妃?

  李治有皇后2人,妃嫔7人,分别如下:  【皇后】  王皇后  武皇后(武则天)  【妃嫔】  萧淑妃  徐婕妤:唐太宗贤妃徐惠之妹  刘宫人  郑宫人  杨宫人  韩国夫人武顺:武则天之姐  魏国夫人贺兰氏:韩国夫人武顺之女,武则天的外甥女,因与武后争宠被毒杀  【关于唐高宗】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  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2023-05-18 10:25:552

著名数学家李治的简短简介。

听到一个大大的在你身上都辐射公用电话打个人回复回复个月发个图很好的腹股沟范德法特和夫人此次不错不错铖 高层次徐徐徐徐吃遍才成功过
2023-05-18 10:26:054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是层城。 唐·李冶《明月夜留别》的诗意

哈哈哈呵呵呵
2023-05-18 10:26:134

李冶送韩揆之江西翻译?

烽火四起,干戈满地,我已看不到像春秋隐士老莱子那种彩衣娱亲的人了,不由感叹人世沧桑、世事多变。战乱不休,流落他乡的我已好久没有和弟妹联系了,如今更无处可寻他们了。你离家多日,此次去江东探亲,而那一带现在又不大太平,你去何处寻访家人呢?我仿佛听到你途经幽静的黄牛峡时,滩上汹涌的江水发出不绝的回声,而眼前白马江畔寒风吹骨、树影稀疏。朋友啊,此次一别,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可惜我们不能实现同返故里的愿望
2023-05-18 10:26:473

测圆海镜的作者简介

李冶(1192-1279)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府栾城县(今河北省栾城县)人,宋元数学四大家之一。李冶生于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父亲李通为大兴府推官。李冶自幼聪敏,喜爱读书,曾在元氏县(今河北省元氏县)求学,对数学和文学都很感兴趣。《元朝名臣事略》中说:“公(指李冶)幼读书,手不释卷,性颖悟,有成人之风。”李冶一生著作虽多,但他最得意的还是《测圆海镜》.他在弥留之际对儿子克修说:“吾平生著述,死后可尽燔去.独《测圆海镜》一书,虽九九小数,吾常精思致力焉,后世必有知者.庶可布广垂永乎?”李冶的数学研究是以天元术为主攻方向的.这时天元术虽已产生,但还不成熟,就像一棵小树一样,需要人精心培植.李冶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使它成长为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李冶作为一个有成就的数学家,在治学态度方面,具有与古往今来的科学家所共有的精神,也有其独特之点:1.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科学研究,从不间断自己的工作。李冶处在一个动荡不定的时代,特别是弃官隐居以后,从事科学研究的环境是十分艰苦的,常常饥寒至不能自存,但仍处之泰然,以讲学著书为乐。对于数学研究,他也是下过苦功的,他在病危时对其子克修说:“测圆海镜一书,虽九九小数,五常精思致力焉,后世必有知者”。2.坚持科学真理,不为闲言蜚语所动摇数学研究在当时社会是被轻视的,李冶的工作很少得到当时学者的理解。《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两书,是在他逝世后三十年才得以付印的。3.善于接受前人知识,取其精华。有人问学于李冶,李冶回答说:“学有三:积之之多不若取之之精,取之之精不若得之之深”。这就是说,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成为自己的东西。4.反对文章的深奥化和庸俗化,主张文章是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李冶在《益古演段》序中说:“今之算者,未必有刘(徽)李(淳风)之工,而编心踞见,不肯晓然示人唯务隐互错揉故为溪滓黯哭,唯恐学者得窥其仿佛也。”他的《益古演段》就是这种主张下的著作。纵观李冶一生,不管是在为人上还是在学术上,都不愧为一代楷模.他在任钧州知事期间,为官清廉、正直,亲自掌管出纳,一丝不苟.据载,钧州城的出纳“无规撮之误”.在当时动乱的环境中,像李冶这样的清官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李冶在《敬斋古今黈》中说:“好人难做须著力”,又说:“著力处政是圣贤阶级”,这正是他为人做官的写照.他同情人民,面对蒙古军队的屠杀和抢掠,不仅在诗文中表现了极大的愤慨,而且在见忽必烈时,力劝蒙古统治者“止征伐”.他一生热爱科学,追求自由,决不负辱求名.在学术上不迷信名家,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他虽是通儒出身,但当他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时,便专攻数学,这种行动本身就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因为在儒家看来,数学“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当时盛行的新儒学——程朱理学,甚至把研究科技看作“玩物丧志”,把数学说成“九九贱技”.李冶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些错误观点,指出在朱熹的著述中“窒碍之处亦不可以毛举也”.值得注意的是,李冶的思想深受道家影响.道家崇尚自然,这无疑是有利于把人们的眼光引向自然科学的.庄子的自然观甚至成为李冶抵制唯心主义理学的思想武器.他说:“由技兼于事者言之,夷之礼,夔之乐,亦不免为一技;由技进乎道者言之,石之斤,肩之轮,非圣人之所与乎?”(夷,黄帝臣名;夔,舜臣名.石,扁,均为古工匠名)这就是说,从技艺用于实际来说,圣人所作的礼和乐也可看作一种技艺;从技艺中包含自然规律(即“道”)来说,工匠使用的工具也是圣人所赞赏的.如果我们把李冶的话同庄子所说的“道者,万物之所由也.……道之所在,圣人尊之”联系起来,李冶受庄子思想的影响是一目了然的.很明显,他认为数学这种技艺也是“道之所在”,也应受到尊重.李冶还认为,数虽奥妙无穷,却是可以认识的,他说:“谓数为难穷,斯可;谓数为不可穷,斯不可.何则?彼其冥冥之中,固有昭昭者存.夫昭昭者,其自然之数也.非自然之数,其自然之理也.”李冶的这一思想,也可以从老庄学说找到渊源.庄子说:“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正是由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李冶进一步指出:“数一出于自然,吾欲以力强穷之,使隶首复生,亦末如之何也已.苟能推自然之理,以明自然之数,则虽远而乾端坤倪,幽而神情鬼状,未有不合者矣.”李冶不仅有比较先进的哲学思想,而且能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进行顽强的科学研究.他在桐川著书时,居室十分狭小,甚至常常不得温饱,要为衣食而奔波.但他却以著书为乐,从不间断自己的工作.他的学生焦养直说他“虽饥寒不能自存,亦不恤也”,在“流离顿挫”中“亦未尝一日废其业”,“手不停披,口不绝诵,如是者几五十年”.另外,他还善于去粗取精,批判地接受前人知识,正如他自己所说:“学有三,积之之多不若取之之精,取之之精不若得之之深.”这些优良品质,都是李冶在学术上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李冶时代,数学不受重视.但李冶却执着地追求真理,他在《测圆海镜序》中说:“览吾之编,察吾苦心,其悯或者当百数,其笑我者当千数.乃若吾之所得则自得焉耳,宁复为人悯笑计哉?”李冶不仅学术精深,而且致力于传徒授业,对学生循循善诱.后人盛赞李冶“导掖其秀民,仁之至也.其徒卒昌于时,孰不曰文正公所作成也”(文正为李冶谥号).李冶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在中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被人们深深怀念着.第一卷《测圆海镜》由卷一的圆城图式、说明各个长度名称的总率名号、给出各个长度数值的今问正数、囊括了各个量之间关系的公式总集识别杂记;卷二至卷十二,共一百七十个问题及其解答所组成。书中一共有148问,182种方法是以天元术列出方程以求解,其中列出一次方程31个,二次方程106个,三次方程24个,四次方程20个,六次方程1个
2023-05-18 10:26:541

李冶的诗《八至》中“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何解

最近也是最远的是东西;最深也是最浅的是清溪;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月,最亲密也是最生疏的是夫妻。
2023-05-18 10:27:073

李冶就是李世明吗

不是
2023-05-18 10:27:1515

李冶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李冶(唐朝女诗人、道士)无子女李治(唐高宗) 儿子长子 燕王李忠,宫人刘氏所生次子 原悼王李孝,宫人郑氏所生三子 泽王李上金,宫人杨氏所生四子 许王李素节,萧淑妃所生五子 孝敬皇帝李弘,武后所生六子 章怀太子李贤,武后所生七子 唐中宗李显,武后所生八子 唐睿宗李旦,武后所生女儿义阳公主李下玉,萧淑妃所生,下嫁权毅高安公主,萧淑妃所生,先封为宣城公主,下嫁王勖安定思公主,武后所生,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太平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认为她本名叫李令月),武后所生,下嫁薛绍,又嫁武攸暨。
2023-05-18 10:27:381

武媚娘传奇李冶跟武媚娘睡一张床是第几集

是第5集耶
2023-05-18 10:27:452

李冶皇帝的王皇后简介

高宗废后王氏(628年?—655年),并州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罗山令王仁佑的女儿,母柳氏。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来被废。同安长公主(为唐高祖李渊的同母妹妹,下嫁王裕),即王皇后的从祖母。同安公主因王皇后貌美贤淑,奏请唐太宗,遂纳聘王氏为晋王李治王妃。李治被册封为太子,王氏为皇太子妃,同时拔擢其父王仁祐为陈州刺史。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永徽初年(650年),唐高宗立王氏为皇后,封王仁祐为特进、魏国公,母柳氏为魏国夫人。王仁祐不久过世,追赠为司空。贞观末年,因唐太宗去世武氏随其他唐太宗妃嫔居于感业寺,王皇后曾与左右多次为其请愿,高宗于是再次将武氏接入宫,立为昭仪。入宫后,武氏渐渐获得唐高宗的恩宠,遂与王皇后及萧淑妃(萧良娣)产生矛盾,相互进言诋毁。高宗并未理会王皇后及萧淑妃,而对武氏越发宠爱。王皇后深感不安,密谋与母亲柳氏进行巫术诅咒。被告发,高宗下令禁止柳氏入宫,王皇后舅舅中书令柳奭被罢免知政事,并欲废掉王皇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力谏保全。随后高宗又采纳李义府的计策,于永徽六年十月,废王皇后及萧淑妃为庶人,囚禁于别院。武昭仪令人将废后及废妃缢杀。王皇后母亲柳氏、哥哥及萧氏兄弟被流放。武昭仪被立为皇后,将王皇后改姓为蟒氏,萧淑妃为枭氏。萧淑妃在囚禁初期,曾大骂:“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武后怒,于是宫中不再养猫(此事与资治通鉴上记载:长寿元年,已是武皇的武氏专门调教猫和鹦鹉和平相处相悖)。王萧二人被囚禁后没多久,某日高宗无意来到王萧二人被囚禁的地方,见囚室封闭严密,仅有可供饭食餐具传送的小洞。王萧二人遂向高宗求情赦免,高宗曰:“朕即有处置。”武后知道后,令人对王萧二人施以杖刑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缸中,曰:“令此二妪骨醉!”数日而卒。(古代杖刑几十下就有打死壮丁的记录,且砍去手足如此大的伤口,二位高门大户的千金小姐何以能够支撑数日不死?截去手足更可能是挑断手脚筋投入酒缸中才能维持数日不死。以上记载真真假假,带有汉吕后造人彘痕迹,不过王萧二人受尽屈辱而死是事实)。后来武后经常看到王、萧二人披发沥血,如死时惨状。武后祷以巫祝,又移居到蓬莱宫,恐怖景象还是经常出现,故武后多在东都洛阳生活。唐中宗即位,复王皇后姓为王氏,枭氏还为萧氏。
2023-05-18 10:27:521

李冶的那首诗——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说的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
2023-05-18 10:28:124

唐朝李冶皇帝在位几年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1]-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2023-05-18 10:28:422

李冶坟墓葬在什么地方

李冶坟墓葬已不可考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 。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
2023-05-18 10:29:012

李冶和武则天年龄差距是多少?

李冶,唐代皇帝。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贞观二年(628)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享年56岁。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字为善. 武则天(624—705年),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中宗李显、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他们大概相差5年 武则天(624—705年),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中宗李显、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他们大概相差5年 .
2023-05-18 10:29:142

李冶是李世民之子吗

李冶,即李季兰,唐朝著名女道士,和薛涛一样是享有盛名的女诗人,跟亲亲的二哥没关系,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关系呢,就是李冶是二哥的子民之一。
2023-05-18 10:29:223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作者] 李冶   [朝代] 唐代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作者李冶简介 李冶,(?---公元784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沚,被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李冶的其它作品 ○ 明月夜留别 ○ 相思怨 ○ 句 ○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 偶居 ○ 李冶更多作品
2023-05-18 10:29:451

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作者] 李冶   [朝代] 唐代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 玉琴弹出转寥夐,直是当时梦里听。 三峡迢迢几千里,一时流入幽闺里。 巨石崩崖指下生,飞泉走浪弦中起。 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令仲容听不足。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作流泉镇相续。 《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作者李冶简介 李冶,(?---公元784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沚,被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李冶的其它作品 ○ 明月夜留别 ○ 相思怨 ○ 句 ○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 偶居 ○ 李冶更多作品
2023-05-18 10:29:511

唐篇《八至诗》的深意……

和一般将就起承转合的诗不同,这诗言语淡致,于平白中见奇绝。前三句只是个过场,存在是为了衬托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 这层云叠嶂,三句后方尽显峰峦,有一种饱经人事的轻叹,又饱含神情;自认比一般艳情幽怨的情诗爱句深刻太多~~~生活细微,万事归落;琐琐碎碎的一切轻轻含在这一句话里面。夫妻间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反目成仇,这当中爱恨极为微妙……不是仅仅相恋的爱人可以体会。 写这诗的那个人必是曾经沧海,才语出惊绝~~
2023-05-18 10:30:012

蔷薇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

翠融红绽浑无力,斜倚栏干似诧人。深处最宜香惹蝶,摘时兼恐焰烧春。当空巧结玲珑帐,着地能铺锦绣裀.最好凌晨和露看,碧纱窗外一枝新。——唐代·李冶《蔷薇花》 蔷薇花 翠融红绽浑无力,斜倚栏干似诧人。深处最宜香惹蝶, 摘时兼恐焰烧春。当空巧结玲珑帐,着地能铺锦绣裀. 最好凌晨和露看,碧纱窗外一枝新。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1] 。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李冶 五齐洁,九牢硕。梡橛循,罍斝涤。进具物,扬鸿绩。和奏发,高灵寂。虔告终,繁祉锡。昭秩祀,永无易。——唐代·佚名《郊庙歌辞。释奠武成王乐章。迎俎酌献》 郊庙歌辞。释奠武成王乐章。迎俎酌献 五齐洁,九牢硕。梡橛循,罍斝涤。进具物,扬鸿绩。 和奏发,高灵寂。虔告终,繁祉锡。昭秩祀,永无易。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唐代·李煜《梅花》 梅花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梅花抒情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唐代·李煜《病中感怀》 病中感怀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抒情 , 悲伤孤寂
2023-05-18 10:30:171

李治的诗《八至》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的意思近乎白话,全在字间。只是用前三句来形象地说明夫妻之间的关系可亲可疏,用来警醒世人,夫妻间该如何处理把握这种关系。言简意深,多读几遍就能多一些体会。
2023-05-18 10:30:266

道意寄崔侍郎原文_翻译及赏析

莫漫恋浮名,应须薄宦情。百年齐旦暮,前事尽虚盈。愁鬓行看白,童颜学未成。无过天竺国,依止古先生。——唐代·李冶《道意寄崔侍郎》 道意寄崔侍郎 莫漫恋浮名,应须薄宦情。百年齐旦暮,前事尽虚盈。 愁鬓行看白,童颜学未成。无过天竺国,依止古先生。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1] 。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李冶 奠献已事,昏昕载分。风摇雨散,灵卫絪缊。龙驾帝服,上腾五云。泮宫复閟,寂寞无闻。——唐代·李舒《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送神》 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送神 奠献已事,昏昕载分。风摇雨散,灵卫絪缊。 龙驾帝服,上腾五云。泮宫复閟,寂寞无闻。月灵降德,坤元授光。娥英比秀,任姒均芳。瑶台荐祉,金屋延祥。迎神有乐,歆此嘉芗。——唐代·佚名《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迎神》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迎神 月灵降德,坤元授光。娥英比秀,任姒均芳。 瑶台荐祉,金屋延祥。迎神有乐,歆此嘉芗。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唐代·武则天《唐享昊天乐。第八》 唐享昊天乐。第八 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 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
2023-05-18 10:31:001

李冶和李恪什么关系

兄弟关系
2023-05-18 10:3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