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什么意思?

2023-07-19 10:49:13
北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如果博学多识的人能每天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就能够明白道理不至于犯错。

此内容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扩展资料:

作者荀子,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有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

《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苏州马小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

原句的意思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拼音】:jūn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xǐng hū yǐ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解释】: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古今意义】: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举例】:《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既可实指为三次的数,也可泛指多次。但“参省乎已”应该是实指,即;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传不习乎?  因此,“从三方面对自己反省”才是最准确的解释。
2023-07-19 05:37:0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意思: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世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其为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2023-07-19 05:37:08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原句的意思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023-07-19 05:37:15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无过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君子博学而日①参省②乎己,则知③明而无过④矣。 【注释】①日:每天。②参省:参:检验。省:反省。③知:通“智”,才智。④过:过错。 【释义】君子不仅要博学,而且每天要检验和反省自己的言行,这样就会明辨是非而不会有过失。 【点评】人不仅要博学而且要把所学知识用于检验自己的言行。 参考文献 《荀子·劝学》
2023-07-19 05:37:37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翻译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出自】《劝学》【节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扩展资料【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2023-07-19 05:37:44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他遇到事情就会智慧明达,行为也就没有过失了。这句话出自先秦荀况的《荀子·劝学》。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1、学不可以已;2、用心一也;3、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才可以达到纯粹的精神境界。
2023-07-19 05:37:56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原文内容是“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扩展资料:《荀子·劝学》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世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其为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2023-07-19 05:38:17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译文是什么?

译文: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荀子《劝学》。2、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扩展资料:1、《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2、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2023-07-19 05:38:30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常的顺序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己省乎”句子中将动词省和宾语己倒装,属于动宾倒装。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释义: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三种情况。否定句宾语提前这样的句子必须是否定句;有了否定的条件,宾语就可以提到动词之前。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古人没有欺骗我";动词是"欺",宾语是"余"。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这个世界真浑浊,不能理解我";"知"是动词,"余"是宾语。3、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当时的人并不认可他";动词是"许" ,宾语是"之"。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但是这样还不能做王,没有这样的事";动词是"有",宾语是"之"。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否定词是"不、莫、未"。
2023-07-19 05:38:55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状语(介宾短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2023-07-19 05:39:07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上一句是什么?

2023-07-19 05:39:2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意思

原句应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出自中的 . 意思:品德高尚的人好学并且每日都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有更加聪明智慧并且行为上不会出现过错了. "知"通"智"
2023-07-19 05:39:27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翻译

翻译:他们学业没有精通,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不是天赋或资质不好,就是用心没有我这样专一。一、出处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送东阳马生序》。二、赏析《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送东阳马生序》创作于公元1378年,即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在1377年告老还乡后,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他,于是宋濂写了这篇序,鼓励晚辈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二、作者简介宋濂,生于公元1310年,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主要作品有你《宋学士全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东阳马生序
2023-07-19 05:39:33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下一句是什么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常的顺序是:君子博学而日参己省乎句子中将动词省和宾语己倒装,属于动宾倒装。
2023-07-19 05:39:49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翻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原文节选欣赏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2、原文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23-07-19 05:39:55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的用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是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世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其为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2023-07-19 05:40:023

怎样理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行为就不会有什么过错了
2023-07-19 05:40:282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省(zhn)乎己出自哪里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加工才能取直,金属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锋利,君子学习广泛。出自:战国·荀子《荀子·劝学》节选: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翻译:木材挺直的如同木工的墨线,但用火烘烤,就可使它弯曲,进而做成车轮,它的曲度就像与圆规画的一样,即使再经过烈火的烘烤,太阳的暴晒,它也不能再恢复原样了,这是熏烤弯曲使它变成这样的啊。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加工才能取直,金属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锋利,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扩展资料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本文说的也是这方面的问题。节选的部分是从根本上阐明道理: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说明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文章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性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
2023-07-19 05:40:341

“君子博学而日参者乎已”什么意思?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2023-07-19 05:40:462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中的“而”字表示承接还是递进? 老师说承接,但《五三》上写的是递进

应该是承接
2023-07-19 05:40:56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省的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省是反省、反思的意思。
2023-07-19 05:41:021

学不可以已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翻译

劝学第三段翻译: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2023-07-19 05:41:091

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为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该如何立意呢?

编辑本段出处  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编辑本段作者生平早年游学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xún)子于五十岁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中年入秦  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 。   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均为其门下高足。著作集为《荀子》(唐代杨倞为其作注,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据学兴盛,注释校订者才增加。现代研究荀子的学者也较古代为多,包括清代王先谦,民国时代的梁启雄。 清末学者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晚年的代表作有《劝学》)。帝王之术  据《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编辑本段译文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编辑本段解释  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编辑本段古今意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编辑本段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编辑本段举例  《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词条图册更多图册扩展阅读: 1 http://baike.baidu.com/view/2776.htm
2023-07-19 05:41:18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特点。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⑴名词作状语,每天 ⑵名词作动词,游泳 ⑶皆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解释为“向上”、“向下” ⑷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考察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推断。
2023-07-19 05:41:25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的翻译是什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拼音】:jūn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xǐng hū yǐ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解释】: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古今意义】: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举例】:《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既可实指为三次的数,也可泛指多次。但“参省乎已”应该是实指,即;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传不习乎?  因此,“从三方面对自己反省”才是最准确的解释。
2023-07-19 05:41:59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拼音】:jūn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xǐng hū yǐ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解释】: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古今意义】: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举例】:《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既可实指为三次的数,也可泛指多次。但“参省乎已”应该是实指,即;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传不习乎?  因此,“从三方面对自己反省”才是最准确的解释。
2023-07-19 05:42:06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拼音】:jūn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xǐng hū yǐ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解释】: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古今意义】: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举例】:《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既可实指为三次的数,也可泛指多次。但“参省乎已”应该是实指,即;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传不习乎?  因此,“从三方面对自己反省”才是最准确的解释。
2023-07-19 05:42:13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应该广博地涉猎各种知识,并且每天反省自己,这样就能够达到知行合一,不会犯过错。其中,“博学”指的是要广泛掌握各种知识,不断扩展视野和认知范围;“日参省乎己”则是指每天都要反省自己,审视自己的言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进和完善。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应该拥有全面的知识储备和高度的自我反省能力,这样才能做到既有学问又有才德、既有远见又有谦虚,进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言行。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的意义更加深刻,提醒着我们应该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多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时刻保持敏锐的思维、审视和反思能力,不断优化自己的形象和素质,做到有德有才、涵养高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发展需求,成为更加优秀、有价值的人。
2023-07-19 05:42:19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意思是什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语句出处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特殊句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状语(介宾短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
2023-07-19 05:42:49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如果博学多识的人能每天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就能够明白道理不至于犯错。此内容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扩展资料:作者荀子,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有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023-07-19 05:43:05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如果博学多识的人能每天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就能够明白道理不至于犯错
2023-07-19 05:43:369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常的顺序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己省乎”句子中将动词省和宾语己倒装,属于动宾倒装。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释义: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三种情况。否定句宾语提前这样的句子必须是否定句;有了否定的条件,宾语就可以提到动词之前。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古人没有欺骗我";动词是"欺",宾语是"余"。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这个世界真浑浊,不能理解我";"知"是动词,"余"是宾语。3、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当时的人并不认可他";动词是"许" ,宾语是"之"。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但是这样还不能做王,没有这样的事";动词是"有",宾语是"之"。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否定词是"不、莫、未"。
2023-07-19 05:44:34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意思: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世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其为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2023-07-19 05:44:57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他遇到事情就会智慧明达,行为也就没有过失了。这句话出自先秦荀况的《荀子·劝学》。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1、学不可以已;2、用心一也;3、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才可以达到纯粹的精神境界。
2023-07-19 05:45:04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哪里?

译文: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荀子《劝学》。2、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扩展资料:1、《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2、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2023-07-19 05:45:111

翻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先解释两个字:①参:有两种解释.一:对照.用学到的东西来对照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思想;二:“叁”的通假,即多次的意思.两个意思都可以用,此处采用第二个.②知:“智”的通假.智慧,才智.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2023-07-19 05:45:39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状语(介宾短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2023-07-19 05:45:45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意思: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世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其为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2023-07-19 05:45:521

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的意思是什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原文内容是“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扩展资料:《荀子·劝学》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世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其为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2023-07-19 05:45:581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如果博学多识的人能每天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就能够明白道理不至于犯错。此内容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扩展资料:作者荀子,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有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023-07-19 05:46:29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他遇到事情就会智慧明达,行为也就没有过失了。这句话出自先秦荀况的《荀子·劝学》。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1、学不可以已;2、用心一也;3、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才可以达到纯粹的精神境界。
2023-07-19 05:46:43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哪一篇?

译文: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荀子《劝学》。2、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扩展资料:1、《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2、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2023-07-19 05:46:49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

2023-07-19 05:47:031

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语句出处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特殊句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状语(介宾短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
2023-07-19 05:47:10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翻译

原句应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孟子>中的<劝学篇>.、、意思:品德高尚的人好学并且每日都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有更加聪明智慧并且行为上不会出现过错了."知"通"智"
2023-07-19 05:47:28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扩展资料《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23-07-19 05:47:35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正确顺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常的顺序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己省乎”句子中将动词省和宾语己倒装,属于动宾倒装。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释义: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三种情况。否定句宾语提前这样的句子必须是否定句;有了否定的条件,宾语就可以提到动词之前。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古人没有欺骗我";动词是"欺",宾语是"余"。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这个世界真浑浊,不能理解我";"知"是动词,"余"是宾语。3、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当时的人并不认可他";动词是"许" ,宾语是"之"。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但是这样还不能做王,没有这样的事";动词是"有",宾语是"之"。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否定词是"不、莫、未"。
2023-07-19 05:47:47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2023-07-19 05:48:00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通假字是什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通假字是:“参”通“三”,多次。“知”通“智”,智慧。注意:我手头的一本资料上对于“参”做了两种解释:一种就是:参,同“三”,“多次”之意;另一种解释就是:参,验证,检查。
2023-07-19 05:48:262

“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状语(介宾短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2023-07-19 05:4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