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元素sl
-
对不可知论的评价应当放在近代哲学认识论发展史这个总体性背景中来思考。近代哲学认识论是从古代哲学本体论留给自己的哲学问题开始自己的历程的。人们习惯于把希腊哲学本体论问题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世界的本原(本体)是什么?人们往往把本体理解为结构与发生学意义的世界本原。这种解释没有注意到亚里士多德对本体论问题提法改变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并不是在发生学意义上寻问事物的形式是什么,正如他所指出的,所谓本体(形式)就是一事物何以成为一事物的基本规定性。因此,亚里士多德追问“本原”问题时,他思考的并非“构成事物的最终元素是什么”这个问题,而是另外一个问题:一事物或一类事物是这样,它何以是这样。譬如,一张桌子、一棵树何以是桌子、是树,而不是其他。
这种追问方式,表明古希腊哲人已经意识到人们感知到的世界与理智所把握的世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前者是变幻莫测的,后者是能够认识或理解的;前者是不真实的、不可靠的,后者是真实的、可靠的。用日常语言的词汇讲,就是人们看到的现象世界并非是原本的本体世界。
古希腊人的这种意识势必引发哲学家的思考:作为一类事物之共相的“一般”与这类事物中的任何一个之间是什么关系?
经过近200年的争论,阿奎那宣布,一般有3种存在形式:
1、作为宗教创造的理念,它存在于事物之先;
2、作为事物的形式,它存在于事物之中;
3、作为事物的概念,它存在于事物之后。
这个结论表征古代本体论研究已经走到了自己的终点。因为,就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言,一般除了这3种存在形式之外,人们还能设想哪些存在形式呢?
这样,近代哲学不能不追问如下一个问题:既然人直接面对的是个别事物,那么,人们头脑中关于与“直观表象”不一致的“事物一般”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换句话讲,人所拥有的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品格的知识是如何形成的?
近代早期哲学家思考这一认识论课题时,潜在地以这样几个原则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哲学公设,也可以称之为基本信念:认知的对象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科学(即知识)的任务是寻找和把握隐藏在直观表象背后的决定直观对象存在和运动的形式(即原因、规律、本质);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力量是人的理性(即理智);理智的能力是绝对无限的,没有其不能认知的东西,甚至包括“上帝”;最能体现人本质力量的就是理智,因此,理智活动(也即科学认识活动)表征着人存在的全部意义。近代哲学家,无论是经验论者,还是唯理论者,在这些基本公设问题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实证科学的视角看待近代哲学家提出的各种认识论问题,把哲学家讨论认识的起源、观念的性质、普遍性范畴的作用、知识的分类、知识的限度等问题,理解为对实际认识活动和已有科学知识的特征和本质的描述性陈述。
这在事实上造成人们对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意义的误解。譬如,人们批评唯理论承认“天赋观念”是主张人能够拥有不是来自经验的实证知识。这恰恰是一个误会。
因为事实上,唯理论者提出的并不是人离开“感觉活动”能否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这个问题,而是另外一个更深刻、更尖锐的哲学问题,即“天赋观念”(普遍性、一般性的认知范畴)对建构知识有什么意义?除了感知活动之外,建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真理性的知识,还需要哪些条件?
因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作为分析不可知论价值的视界。即:哲学认识论并不关心诸如“实际的认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这些应归属于心理学等思维科学的问题,哲学认识论关心的是认识(知识)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哲学认识论的分析是对建构知识所必需的逻辑上的先决条件的分析。从这一视界出发考察近代哲学“实体”概念的逻辑意义,才能摆脱对“实体”进行实证科学式的发问所造成的困境,为不可知论的评价问题确定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把握近代西方哲学实体概念内涵的丰富性是客观评价不可知论价值的基本前提之一。
在近代哲学认识论中,不可知问题不涉及经验世界与经验生活世界,而仅仅涉及感性经验之外、只有凭借理智或理性才能把握或相信的对象。这个对象,哲学家是以“实体”这一概念表征的。为此,我们需要对近代哲学实体概念内涵予以剖析,为进一步分析不可知论的意义奠定基础。
近代哲学实体概念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大体上包含如下一些规定:实体是事物属性的载体或支撑者,是为了说明简单观念而假设的不知为何的一种支托;实体是事物的主要属性(即本质),这种属性成为该事物其他属性的依托;实体指具有能动性的主体,相对于“物”的存在,它的活动具有主动性、自觉性;实体不仅指认知主体,而且还指能够创造自己现实存在的道德(准确地讲,应是伦理)主体;实体指现象、经验自我、真理的绝对统一性,它不是经验性存在,而是先验性存在。
近代哲学家分析、研究和讨论实体概念的内涵,对于解决这样一些认识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怎样确证认识对象的客观实在性?怎样解释知识的客观有效性?怎样证明知识具有真理性?人类知识是否具有自己的限度?科学活动是否是人生的唯一意义?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哲学家由于论题的不同,在自己的分析中会侧重于上述规定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但是,无论是肯定实体存在或是否定其存在,肯定实体可知或是否定其可知,其哲学意义都需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论之。同时,还需要再次强调,实体不是指经验世界中“事物的存在”,因而它不是“东西(实物)性”的存在。所以,我们不能用经验的(或自然科学的)观念去指称、理解实体概念,例如用经验的时空观念去界定实体,说它占据多大的空间,存在多长的时间。不注意这两个原则,在研究中就会产生许多误区。
比如,人们经常对“否认精神实体存在,肯定物质实体存在”的哲学观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很少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同时承认或同时否认这两种实体的存在呢?如果在载体、支托的意义理解实体,那么,无论是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都是不存在的;如果在本质意义上理解上述两个实体概念,那么,我们只有承认它们的客观实在性才能正确解释哲学认识论的一系列问题;如果在主体意义上分析这一问题,那么,我们强调的是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此时,物质作为被动的存在被放置在哲学认识论研究比较次要的地位上。
可以说,有意义的追问并不是实体是否实存,精神实体是否存在;对知识论研究的有价值的追问是:承认实体存在有什么意义,怎样界定实体的内涵规定对说明建构知识的可能性有意义,对促进人类知识的发展有意义。正是由于实体概念在哲学认识论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近代不可知论哲学家休谟与康德就由此为缺口,向传统哲学观念提出了挑战。 休谟的不可知论揭示了人类知识的限度,同时亦显现了经验论方法的限度。
休谟的不可知论或者说怀疑论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3个命题:
(1)不存在关于外部世界的先验综合真理;
(2)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任何真实知识归根结底来自于知觉经验;
(3)只有经过实验推导的知识才是正确的。
这3个命题是由两个基本理论支持的。
其一,感觉印象理论。休谟认为,“知识”的基本对象,即思维在建构知识时思考的对象,是感觉印象,其他一切观念,如简单观念、复杂观念等等,都是以感觉印象为基础的。所谓印象是指人在有所听、有所见、有所能、有所爱、有所憎、有所欲、有所意时的知觉。所谓观念是心灵在反省上述感觉或运动时所意识到的知觉。由此出发,休谟怀疑传统哲学所谓的物质实体、精神实体、上帝实体是否存在。并且认为,人由于不能获得关于这些实体的感觉印象,因此,不可能获得关于这些实体的知识。
其二,因果关系理论。休谟同其经验主义的前辈不完全一致,他承认直接的感觉印象并不能提供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他也同意唯理论以数学为楷模寻求建立必然性知识的道路的合理性。因此,他提出真正的知识应当是心灵以印象为基础,借助普遍原则获得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因果关系。当休谟运用经验论方法论原则对我们心中的因果观念进一步分析时,他陷入了窘境,因为他发现,借助经验我们并不能理解我们是如何获得关于因果关系的观念的。那么,因果关系的观念是怎么获得的?休谟归之于人的习惯性联想。
从上述两个理论可以看出,休谟一方面坚持了彻底的经验论立场,排斥用经验之外、其存在的真实性令人怀疑的存在作为知识的根据,把人类知识限定在经验范围之内。在休谟看来,我们的知识之所以可靠,之所以能够形成,就是我们以能够在我们心中呈现的对象作为认知对象,而那些不能在我们心中向我们呈现的东西,就永远不能成为我们认知的对象。即使是建构知识必须使用的工具——因果关系原则——也是由于我们“感受”到思维或想象中的联系而获得的。
另一方面,休谟又显现了极端经验论立场的局限性。极端的经验主义方法认为,只有能够以直观表象形式向人呈现自身存在的事物才能进入人的认知活动过程之中,人才能获得关于它的知识。这样一来,“事物的本质”、“事物间的本质联系”、“事物运动的规律”这些作为事物存在的根据、然而又不可能以直观表象形式向人呈现自身的存在,就不能成为人们认知的对象。
科学的宗旨是为了给人提供关于事物的本质、规律的知识,帮助人们认识自然,驾驭自然。这样,极端经验论的结论同自然科学的宗旨产生了巨大的冲突:经验论论证的最终结论是科学的宗旨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冲突表明,如果要坚持近代启蒙运动的旗帜——科学与民主,那么继续坚持彻底的经验论立场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休谟承认因果关系原则对建构知识的意义就已说明了这一点。
总之,休谟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以怀疑方法的结论——不可知论,唤醒了人们对形而上学独断论的质疑,唤醒了人们对上帝观念的质疑。休谟还通过对“不可知存在”的界定,把人的知识限定在经验活动范围内,反对传统哲学特别是唯理论哲学无限膨胀人类理智能力的错误观点。休谟还要求用实验推理的方法研究精神科学领域中的问题,以规范的方式剖析人性问题。休谟并且暗示,对人的道德的解释优于对自然的推理说明。休谟的这些思想,不仅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康德以不可知论全面清算了旧形而上学的错误,把近代哲学对人的思考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以主体论取代机械论,以清醒的理智论取代盲目的理智论,以科学与伦理相统一的人的理论取代割裂二者联系的人的理论。
康德提出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是其哲学认识论研究的一个特色。康德并不否认人类拥有科学认识能力和人类能够建构客观有效性的知识。这对于康德来讲完全是经验事实。
康德提出不可知论的目的在于批评形而上学独断论给哲学认识论研究造成的种种谬误,清除旧形而上学给人形成的种种超验幻象,以新的视角研究人类能够建构科学知识的先决条件。正如许多哲学文献所指出的,正确把握康德现象与物自体学说是正确把握康德不可知论涵义的前提。
在康德哲学中,物自体概念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这使康德从“不可知论限制人们对物自体概念在哲学认识论中的任意使用”这一哲学思想中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成果。
1、作为认识对象得以可能的外在根据的物自体。
所谓认识对象,在康德哲学中包括三层涵义:
其一指知性的对象,即感性直观提供给理智的杂多现象。知性思考的结果形成被规定的现象,也即科学中有序的自然图景。
其二指感性直观的对象,即感官在外物刺激下获得的东西。感性直观的结果是事物的表象。
其三指感官对象。
在这三层涵义中,前二种涵义指的是“意识内思维的对象”,后一种涵义指的是意识外独立自在的存在(物自体)。
物自体在其未与感官发生关系时是不可知的;然而它一旦与感官发生关系,就不再是独立自在的,而立即转化为第二种意义的认识对象,即人们通常所谓的“现象”(又译为显现、表现)。
康德把感性直观形式与知性范畴作为认识对象与认识得以可能的主体条件,强调不在或不能在意识(直观)中呈现自身存在的存在不能成为认识对象。但仅限于这些分析,康德的论证并未超出“主体意识”的范围。这必然引起认识何以具有客观性的问题。
为了同贝克莱式的主观论划清界限,康德又提出,人的认知意识受外在对象的限制。他把外在于感官的物自向设定为“感觉”得以可能的外在条件,从而也就是认识对象得以可能的外在条件。康德称物自体为存在但不知其为何的X。
2、作为绝对统一性的物自体。
康德认为,这样的物自体只有3个,即传统形而上学讨论的3个实体:灵魂、宇宙与上帝。
在康德看来,这3个实体不是认知的对象,是不可知的。之所以如此,不仅是由于知性范畴不能应用于它们,更主要的是由于它们不可能在直观中向人们呈现自向。作为条件之总和,它们已经超越了任何个人经验的限制。因此,这3个实体同人们在经验中建构知识对象的活动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是,形而上学讨论这3个实体又不是全无意义的。因为,作为经验世界(即知识中的世界图景)得以可能的条件之总和,它们又是建构知识的总体性先决条件。
康德把理性的这种活动称之为建构规则的规则的活动。换句话讲,对作为绝对的“实体”的研究,是使科学认知活动走向合理化的前提,也是促使科学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动力。
可见,作为“绝对统一性”的物自体的“逻辑功能”既是否定性的——它反对人们超越经验限制去认识不是认知对象的绝对统一体,又是建设性的——它鼓励人们不停滞在现有的知识范围内而不断建构新的认知对象,使知识的领域不断扩大。
3、作为主体得以可能的根据的物自体。
在康德哲学中,作为主体的物自体(先验自我)是经验活动得以可能的内在条件。与传统经验论把认知主体看作被动性存在的观点不同,康德强调作为主体的超越性。
在理论哲学范围内,这种超越性表现在3个方面:
其一,是超越“当下直接经验”的片面性,获得普遍必然性的知识;
其二,是超越当下已经获得的科学知识的有限性,去追求更高更完满的统一性;
其三,是超越认知活动必定受制于外在事物的有限性,而追求自身存在的真正自由。
康德所谓的第三种超越,实际上宣告人只有超越科学认知活动的有限性,在创造人的伦理关系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人自身的真正自由。
这样,康德强调物自体不可知的真正意图便显现出来:科学问题的思考不能代替价值问题的反思,哲学最终的关切点应当是人生价值问题,而是人的自由的实现问题。而人的自由问题不是一个认知问题,而是一个信念问题,也是一个追求问题。
康德对不可知的物自体的分析、论证,一方面确认了经验的科学认知活动的合理性,批判了旧形而上学追求超验知识的错误;另一方面又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更值得哲学沉思的领域,即人自身存在的自由度问题。
因此,“不要取代科学认知活动,专注于人类一切行为的合理性”是康德形而上学研究确定的限度。这个限度既是消极的,又是积极的。
康德在理论与实践领域中进行的这场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对当代哲学研究产生了直接的、强烈的影响。 不可知论哲学体现的精神是一种怀疑精神。在哲学史上,怀疑精神表征着不畏强权,不屈从于权威,敢于向传统理论尤其是具有独断性、专制主义倾向的理论挑战的一种批判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它通过对现有哲学理论的批判、审查、发难,寻找传统理论的内在冲突,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另一种思路,从而给后继哲学理论提供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这种批判活动中,它也表现出强烈的相对主义倾向,以此同传统哲学的独断性、绝对性相对抗。可以说,近代不可知论(或怀疑论)哲学,并非是由于其怀疑主义的方法赢得后人的尊重,从根本上讲,是其不可知论的哲学结论杜绝了哲学返回旧形而上学的可能性而引起后人的重视。就此而言,不可知论的历史作用既是积极的,又是消极的。
就积极的一面讲,不可知论对宗教实体批判,对物质实体的否定,对精神实体的怀疑,强烈地冲击了旧形而上学赖以存身的根基。不可知论以此弘扬近代实验科学的精神,批判了机械论的物质观念和因果观念,批判了教条主义思想。不可知论的这种冲击波甚至波及到宗教神学的基础,激起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观念进行反思的渴望与热情。
不可知论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的另一个积极成果是促进了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的转向。传统哲学要求形而上学成为“实证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这使得旧形而上学以思辨代替实验,以超验取代经验,企图为人类提供具有绝对真理性的知识体系。
不可知论在“限定”人类知识疆界的同时指出了这种要求的不合理性。这样,就促使近代哲学认识论由研究“科学认识论”向“哲学认识论”的转换。
这种转换带来的直接后果有2个:
其一,必须对科学与哲学划界,让其各自完成自己应当完成的使命;
其二,必须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取代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否则,人们将无法解释不可知论从逻辑上已经证明是正确的结论:人类知识具有相对性、暂时性、非绝对真理性的特征。近代意义的辩证法就是从这一点出发的。
不可知论在当代哲学中也得到某种响应。不可知论反对先验真理论,强调必须依赖实证经验才能获得客观有效性的知识,强调必须关注当下现实的存在状态才能获得知识。这些思想对当代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不可知论限定人类理智能力活动的界限,暗示应当以不同于自然科学方法的方法研究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这对当代人文主义哲学的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
当然,不可知论的错误,不可忽视其破坏性、否定性的消极影响。
“不可知论”是什么意思?
“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或事物的本质是不可知的。它不承认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将尚未认识之物,不断转化为已被认识之物。不可知论,读音:[ bù kě zhī lùn ]造句:1、不可知论的这个观点,是由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提出来的。2、很多人并不知道不可知论是什么。出处:"不可知论"一词出自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原文观点: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023-07-18 21:59:521
不可知论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认为人不能够认识客观世界或者不能够彻底地认识客观世界的哲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与“可知论”相对。详细解释。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或事物的本质是不可知的。它不承认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将尚未认识之物,不断转化为已被认识之物。不可知论,与可知论相对,是一种哲学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来否定科学真理的客观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2023-07-18 22:00:041
不可知论是指什么?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回答(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看法,将哲学划分为两个派别,即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不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在哲学上,他们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任然在寻求如何证实它们的东西,我们假定其中一种观念为正确,那么怎样验证是否正确才是问题的关键。不可知论现代理念1、强不可知论(Strong agnosticism):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天生就是不可以被了解的,而人类缺乏根据一些所谓证据来得出这方面结论的能力。2、弱不可知论(Weak agnosticism):神是否存在的问题没有答案,并非完全不可能有结论。在没有更多的证据之前人们应该不要轻易做出判断。3、消极不可知论(Apathetic agnosticism):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神是否存在。神即使存在也对整个宇宙毫不相干,神是否存在只是个学术问题。2023-07-18 22:00:271
不可知论是什么意思
简单说 就是认为世界中的事物无法认识 也就是把事物神秘化了这个是与可知论相反的 可知论就是世界中的事物可以认识2023-07-18 22:00:485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1、唯物主义哲学都是可知论,认为人的思维能认识和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即认为现实世界是可知的。而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认识论。2、不可知论 与“可知论”相对。一种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者至少是不可以彻底认识的哲学学说。不可知论怀疑、限制或者完全否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3、可知论认为世界时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们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4、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就是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划分的。一切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他们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但他们坚持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可知论是一条正确的世界观。)5、支持可知论的主要是唯物主义者和主观唯心主义者,但两者又有质的区别。唯物主义者持可知论主要是基于“一切皆有规律”和“物质不以意识为转移”两个理论归结出来的。而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源就是自己的意识,在自己的意识范围内,世界当然是可知的。这实际上是不承认有未知世界。扩展资料:1、对于可知论,还要纠正另外一种错误的说法:“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能被认识的事物”,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本文开头引用的说法虽错误地理解了可知论,但其论述本身却很正确。既然世界是无限的,又是无限发展的,而人的认知却总是有限的,实际上,唯物主义者在强调可知论的同时,并不否认未知世界的存在,由于两者则世界不可能既可知又不可知,这个说法应该该修改成:“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2、不可知论在当代哲学中也得到某种响应。不可知论反对先验真理论,强调必须依赖实证经验才能获得客观有效性的知识,强调必须关注当下现实的存在状态才能获得知识。这些思想对当代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不可知论限定人类理智能力活动的界限,暗示应当以不同于自然科学方法的方法研究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这对当代人文主义哲学的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知论、百度百科-不可知论2023-07-18 22:01:171
休谟的不可知论观点
随便借本哲学史2023-07-18 22:01:344
历史上最伟大的不可知论者都有谁? 一一详细说来.
不可知论(或称不可知主义)是一种认为某些断言,特别是宗教上的断言,例如上帝或者天国是否存在,是不为人知的或者根本无法知道的想法或理论.英语中agnostic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a(没有)和gnosis(认识).在宗教上,不可知论认为:完全的和确定的知识是不可能得到的,或者可能得到确定的知识,但是他个人是无能为力的.不可知论中,包含着宗教怀疑主义. 中国的传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不可知论,儒教为其典型.孔子所言:未知生,焉知死.很典型地说明了东方的这种思想. 著名的不可知论哲学家们有: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查尔斯·达尔文和伯特兰·罗素.有人从大卫·休谟的著作,特别是《自然宗教对话录》认为他是不可知论者.但这一说法还正在争议之中. 不可知论 agnosticism 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来否定科学真理的客观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不可知论”一词是英国生物学家、休谟主义者T.H.赫胥黎在1869年提出的.在他那里,不可知论者是指对基督教神学教条表示怀疑,但又拒绝无神论,从而主张把上帝是否存在这一类问题搁置起来的人. 不可知论思想因素早在古代怀疑论者那里就已经有了,但作为一种系统的哲学理论则出现于18世纪的欧洲.欧洲哲学史上从古以来就存在的实体与偶性、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等对立关系的探讨和研究,但在形而上学范围内长期得不到解决.18世纪,自然科学还不够发达,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比较零碎,对许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原因还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从而促使一些哲学家提出猜想,认为在事物的背后存在一个不可认识的物自体.D.休谟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把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另一重要代表是I.康德.他承认物自体的存在,但是又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 在哲学上信奉休谟和康德不可知论的一些自然科学家,如赫胥黎和H.L.F.von赫尔姆霍茨等,在自然观方面承认自然界受客观规律支配,不承认任何外来干涉.因此,恩格斯称他们的不可知论是“羞羞答答的”唯物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流派否定科学真理的客观意义,鼓吹不可知论.实证主义者H.斯宾塞和A.孔德等都是休谟主义者.新康德主义则极力宣扬康德的不可知论.马赫主义、实用主义、新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等流派都宣扬不可知论,借以反对唯物主义. 不可知论认为人类不能把握到感觉以外的东西,以此批判理性神学,曾在无神论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它还批判过机械论和独断论,揭露了认识过程中存在的本质和现象、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对认识论的发展也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不可知论把感觉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隔绝的屏障,用人类认识界限的相对性论证人类认识能力的绝对界限,因而在根本上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证明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可以与客观实际相符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的领域,从而彻底驳斥了不可知论.2023-07-18 22:01:521
什么是不可知论者?
在一些人口统计中,不可知论者常被认为是无神论者,或是没有宗教,事实上一些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可以是不知论者:一些人对于他的信仰未必坚定,但是受到社会风气或自小的环境影响,他们把他们的宗教当作是常识或是信念。不可知论,或称不可知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形而上学的一些问题,例如是否有来世、天主是否存在等,是不为人知或者根本无法知道的想法或理论。不可知论包含着宗教怀疑主义,不像无神论者一样否认神的存在,只是认为人不能知道其存在。不可知论者认为人类不可能得到真理,他们通常被算作非宗教的、世俗的,但是不一定没有信仰。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分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不可知论基本对此持否定观点,认为这个世界不可能被认识或者完全认识或者真正认识。以上是高中政治内容,应试的标准答案是这个世界是可以被完全认识的,即坚持可知论。但是我本人支持不可知论,即我是一个不可知论者。2023-07-18 22:01:591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区别是什么?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可知论是指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其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其坚持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对科学真理的客观性予以否定。排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排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不可知论现代理念1、强不可知论(Strong agnosticism):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天生就是不可以被了解的,而人类缺乏根据一些所谓证据来得出这方面结论的能力。2、弱不可知论(Weak agnosticism):神是否存在的问题没有答案,并非完全不可能有结论。在没有更多的证据之前人们应该不要轻易做出判断。3、消极不可知论(Apathetic agnosticism):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神是否存在。神即使存在也对整个宇宙毫不相干,神是否存在只是个学术问题。2023-07-18 22:02:171
简述休谟的不可知论
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理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是不可能知道的,休谟的这种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这种不可知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物质对象和上帝是否存在不可知,休谟把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他坚持感性知觉是认识的唯一对象,而对感觉之外的任何存在持怀疑态度;二是关于经验之间因果关系是否存在不可知,休谟认为因果关系的存在是非理性的,因为归纳得不出普遍必然规律,他对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必然性持否定态度,认为因果联系只是由于印象出现先后而形成的一种观念。2023-07-18 22:02:341
唯物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是什么?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可知论是指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其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其坚持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对科学真理的客观性予以否定。排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排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扩展资料:唯物主义,即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它是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知论百度百科-不可知论2023-07-18 22:02:521
不可知论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呢
1、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精神和物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第二方面,精神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可知论认为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不可知论认为人们不可能认识现实世界。2、四个派别的内在联系①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②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③个别的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世界上有两个著名的不可知论者,一个是德国的康德,一个是英国的休谟,他们在认识论上是不可知论者,在本体论上都是唯心主义者。因此,不可知论属于唯心主义。(回答完毕,若有价值,请予采纳)2023-07-18 22:03:111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在哲学问题上的定义!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不可知论(或称不可知主义)是一种认为某些断言,特别是宗教上的断言,例如上帝或者天国是否存在,是不为人知的或者根本无法知道的想法或理论。英语中agnostic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a(没有)和gnosis(认识)。在宗教上,不可知论认为:完全的和确定的知识是不可能得到的,或者可能得到确定的知识,但是他个人是无能为力的。不可知论中,包含着宗教怀疑主义。 中国的传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不可知论,儒教为其典型。孔子所言:未知生,焉知死。很典型地说明了东方的这种思想。 著名的不可知论哲学家们有: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查尔斯·达尔文和伯特兰·罗素。有人从大卫·休谟的著作,特别是《自然宗教对话录》认为他是不可知论者。但这一说法还正在争议之中。2023-07-18 22:03:241
不可知论的代表都提出过什么观点,举几个例子
不可知论 与“可知论”相对。一种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者至少是不可以彻底认识的哲学学说。不可知论怀疑、限制或者完全否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其典型代表人物是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和德国哲学家康德。休谟断言人所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在感觉之外是否还有客观事物存在,这是不可知的。康德虽然承认外部世界的存在,承认人的感觉是外部世界引起的,但是他把客观世界看作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认为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的本质。 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它把感觉看成是隔绝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屏障。至今不可知论学说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还有很大影响。尽管不可知论一般都回避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企图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凌驾于两大派别之上。但是,不可知论把感觉看作唯一的东西,不仅怀疑人的认识的正确性,而且怀疑事物本身的存在。这实质上是以特殊的方式唯心地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恩格斯指出,对不可知论及其他哲学怪论的最有力的驳斥是实践。人类实践的成功,充分证明人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尚未认识之物将不断转化为已被认识之物。 -------------------------------------------------------------------------------------------------- 不可知论:是英文Agnosticism的意译。主张除感觉或现象以外,什么也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或本体无法知道的哲学学说。不可知论的思想在古代就已产生。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 不可知论为宗教信仰开拓了地盘。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些流派(如马赫主义,实用主义等)竭力宣扬不可知论,阻止被压迫阶级认识客观真理。不可知论一词有时也用以专指针对宗教教义而提出的一种学说,认为精神实体是否存在无法证明,上帝是否存在、灵魂是否不朽是不可知的。2023-07-18 22:03:321
什么是不可知论者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世界是无限的。2023-07-18 22:03:425
什么是哲学中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一可知论 定义:无限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叫可知论。 二不可知论 定义:事物不能或不能撤底被人物意识所反应。 所有不可知论都是唯心主义的。2023-07-18 22:04:013
怎么反驳不可知论,可知论又怎么反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能否在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2023-07-18 22:04:112
什么是一元论,二元论,不可知论。。。
花一块钱就能解决的叫做一元论,花两块钱才能解决的二元论,不知道花多少钱才能摆平的叫做不可知论2023-07-18 22:04:213
不可知论是指什么
它与可知论相对,为一种哲学的认识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客观规律,排除社会实践的作用,可世界是客观统一的,未经实践即进行先验判断即自我否定。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对科学真理的客观性予以否定,排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排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4KKqPRB4WdaVGwgghVEMwuBN905KfZ8yXYbfwh6ny6G-d_DxBdH8nxsRtRyexNmcZEW-T0R6I3OghDCXlX7GgK2023-07-18 22:04:311
什么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是。同一性是指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能够共同存在,具有同样的性质。简单点说就是同时存在,思维可以认识存在,存在又可以反映思维,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也就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就是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划分的。可知论是指世界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 一切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他们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但他们坚持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可知论是一条正确的世界观。)支持可知论的主要是唯物主义者和主观唯心主义者,但两者又有质的区别。唯物主义者持可知论主要是基于“一切皆有规律”和“物质不以意识为转移”两个理论归结出来的。而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源就是自己的意识,在自己的意识范围内,世界当然是可知的。这实际上是不承认有未知世界。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就是否认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这属于不可知论。客观唯心主义者就比较强调不可知,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2023-07-18 22:04:401
什么是不可知性?
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我们无法也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2023-07-18 22:04:594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一般说来,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可知论者.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归根到底是自然界的产物,它同自然界的本性是一致的,因而它能够认识外部自然界.彻底的唯心主义认为,外部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所以精神和思维等自然可以认识自己的产物--自然界.所以,主张不可知论的一般只有怀疑论者和二元论者,并不是说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但不可知论者都是唯心主义者.2023-07-18 22:05:061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可知论是指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其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其坚持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对科学真理的客观性予以否定。排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排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扩展资料:唯物主义,即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它是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知论百度百科-不可知论2023-07-18 22:05:131
哲学里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是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最典型的例子是:庄子与惠施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争论,这个观点就是不可知论。2023-07-18 22:05:361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谁对谁错
1、不可知论的否定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对认识的推动作用,因而是错误的。2、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从无知到有知、从难知到可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永无止境。2023-07-18 22:05:451
马原说的不可知论和可知论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作为哲学的基本命题之一,一直以来存在着这两种对立的看法. 不可知论是说世界是不停地发展的,而我们永远无法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可知论是说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无法被认知的事物.2023-07-18 22:05:521
“不可知论”最早是由哪个国家的科学家提出来的?
“不可知论”一词是英国生物学家、休谟主义者T.H.赫胥黎在1869年提出的。在他那里,不可知论者是指对基督教神学教条表示怀疑,但又拒绝无神论,从而主张把上帝是否存在这一类问题搁置起来的人。2023-07-18 22:05:591
简述康德与休谟的不可知论的异同
康德认为我门能知道的只是现象而非物自体,休谟是个十足的怀疑主义者,他首倡近代不可知论,对感觉之外的任何存在持怀疑态度,对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必然性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感性知觉是认识的唯一对象,知觉分印象和观念两类,但认为人们不可能超出知觉去解决知觉的来源问题。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认为因果联系只是由于印象出现先后而形成的一种观念。在伦理观上,主张功利主义,认为快乐和利益是一致的。他还用其经验论、怀疑论和功利主义伦理学论述了有关上帝观念和宗教问题。2023-07-18 22:06:201
如何理解“不可知论” 本身即有所知 的悖论
意思不可知论认为的真理不可知、不存在。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2023-07-18 22:06:281
什么是“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是一种观点,它说人不可能知道或证明神的存在.“不可知”这个词的中心意义是“没有知识”.不可知论是一个更理性的无神论的真正形式.无神论宣称神不存在 – 一种不能证实的状态.不可知论辩解神的存在既不能证...2023-07-18 22:06:481
不可知论与怀疑论
之所以不可知是因为怀疑之所以怀疑是因为不知道问题中存在否定 就没有结果全部肯定 得到结果 全部肯定就不存在怀疑存在否定 就存在怀疑说白了就是当你了解 知道一件事就不会怀疑 事情就可知了2023-07-18 22:06:583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有什么区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可知论是指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其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其坚持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对科学真理的客观性予以否定。排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排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扩展资料:唯物主义,即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它是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知论百度百科-不可知论2023-07-18 22:07:051
评述康德的不可知论。
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另一重要代表是I.康德。他承认物自体的存在,但是又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2023-07-18 22:07:242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真正驳倒了不可知论者吗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有一个关于归纳主义者火鸡的故事。有一个爱思考的火鸡,发现主人总是早上九点给它喂食。无论周末,还是刮风下雨。日复一日地喂食。于是这只聪明的火鸡,总结出规律:无论什么情况,主人都会来照顾我。甚至它是在很多种情况下,进行这些观察的:比如不管是雨天和晴天,冬天还是夏天,星期一和星期五等等。每天都在自己的记录表中,加进新的观察表现。后来,当它安全感爆棚的时候,事情并不像它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和乐观。最后在圣诞节前夕,主人没有给它喂食,而是把它宰杀的时候,它通过归纳概括,而得到的结论,终于被无情地推翻了。火鸡要是有思想,临终前也会因此而感到很深的遗憾。------------------------------------------------------实践观=归纳主义=经验主义=火鸡2023-07-18 22:07:323
什么是“不可知论”?
1,A2,B2023-07-18 22:07:422
什么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是。同一性是指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能够共同存在,具有同样的性质。简单点说就是同时存在,思维可以认识存在,存在又可以反映思维,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也就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就是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划分的。 可知论是指世界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 一切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他们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但他们坚持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可知论是一条正确的世界观。) 支持可知论的主要是唯物主义者和主观唯心主义者,但两者又有质的区别。唯物主义者持可知论主要是基于“一切皆有规律”和“物质不以意识为转移”两个理论归结出来的。而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源就是自己的意识,在自己的意识范围内,世界当然是可知的。这实际上是不承认有未知世界。 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就是否认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这属于不可知论。客观唯心主义者就比较强调不可知,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2023-07-18 22:07:541
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吗
不是。①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②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③个别的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世界上有两个著名的不可知论者,一个是德国的康德,一个是英国的休谟,他们在认识论上是不可知论者,在本体论上都是唯心主义者。因此,不可知论属于唯心主义。2023-07-18 22:08:011
哲学中的不可知论是什么
认为思维无法正确认识存在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通俗的讲,就是认为人不能完全认识世界(我的理解)2023-07-18 22:08:174
不可知论和可知论的通俗解释,举例说明下谢谢
可知论:你赞同整个社会、世界是可以被完全认知的 即使现在的科技水平不能完全认识这个世界。不可知论:不认为人类可以完全认知整个世界。2023-07-18 22:08:272
什么是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或事物的本质是不可知的。它不承认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将尚未认识之物,不断转化为已被认识之物。不可知论,读音:[ bù kě zhī lùn ]造句:1、不可知论的这个观点,是由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提出来的。2、很多人并不知道不可知论是什么。出处:"不可知论"一词出自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原文观点: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023-07-18 22:08:511
“不可知论”是什么意思?
“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或事物的本质是不可知的。它不承认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将尚未认识之物,不断转化为已被认识之物。不可知论,读音:[ bù kě zhī lùn ]造句:1、不可知论的这个观点,是由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提出来的。2、很多人并不知道不可知论是什么。出处:"不可知论"一词出自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原文观点: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023-07-18 22:09:051
什么叫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或事物的本质是不可知的。它不承认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将尚未认识之物,不断转化为已被认识之物。不可知论,读音:[ bù kě zhī lùn ]造句:1、不可知论的这个观点,是由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提出来的。2、很多人并不知道不可知论是什么。出处:"不可知论"一词出自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原文观点: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023-07-18 22:09:231
什么是不可知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回答(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看法,将哲学划分为两个派别,即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不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在哲学上,他们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任然在寻求如何证实它们的东西,我们假定其中一种观念为正确,那么怎样验证是否正确才是问题的关键。不可知论现代理念1、强不可知论(Strong agnosticism):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天生就是不可以被了解的,而人类缺乏根据一些所谓证据来得出这方面结论的能力。2、弱不可知论(Weak agnosticism):神是否存在的问题没有答案,并非完全不可能有结论。在没有更多的证据之前人们应该不要轻易做出判断。3、消极不可知论(Apathetic agnosticism):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神是否存在。神即使存在也对整个宇宙毫不相干,神是否存在只是个学术问题。2023-07-18 22:09:371
什么是不可知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回答(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看法,将哲学划分为两个派别,即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不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在哲学上,他们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任然在寻求如何证实它们的东西,我们假定其中一种观念为正确,那么怎样验证是否正确才是问题的关键。不可知论现代理念1、强不可知论(Strong agnosticism):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天生就是不可以被了解的,而人类缺乏根据一些所谓证据来得出这方面结论的能力。2、弱不可知论(Weak agnosticism):神是否存在的问题没有答案,并非完全不可能有结论。在没有更多的证据之前人们应该不要轻易做出判断。3、消极不可知论(Apathetic agnosticism):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神是否存在。神即使存在也对整个宇宙毫不相干,神是否存在只是个学术问题。2023-07-18 22:09:581
不可知论的意思是什么?
“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或事物的本质是不可知的。它不承认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将尚未认识之物,不断转化为已被认识之物。不可知论,读音:[ bù kě zhī lùn ]造句:1、不可知论的这个观点,是由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提出来的。2、很多人并不知道不可知论是什么。出处:"不可知论"一词出自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原文观点: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023-07-18 22:10:121
不可知论是什么?不可知论是什么意思?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回答(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看法,将哲学划分为两个派别,即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不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在哲学上,他们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任然在寻求如何证实它们的东西,我们假定其中一种观念为正确,那么怎样验证是否正确才是问题的关键。不可知论现代理念1、强不可知论(Strong agnosticism):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天生就是不可以被了解的,而人类缺乏根据一些所谓证据来得出这方面结论的能力。2、弱不可知论(Weak agnosticism):神是否存在的问题没有答案,并非完全不可能有结论。在没有更多的证据之前人们应该不要轻易做出判断。3、消极不可知论(Apathetic agnosticism):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神是否存在。神即使存在也对整个宇宙毫不相干,神是否存在只是个学术问题。2023-07-18 22:10:261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名词解释?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回答(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看法,将哲学划分为两个派别,即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 不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2023-07-18 22:11:491
休谟的不可知论观点
休谟的不可知论或者说怀疑论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3个命题:1、不存在关于外部世界的先验综合真理。2、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任何真实知识归根结底来自于知觉经验。3、只有经过实验推导的知识才是正确的。休谟一方面坚持了彻底的经验论立场,排斥用经验之外、其存在的真实性令人怀疑的存在作为知识的根据,把人类知识限定在经验范围之内。在休谟看来,我们的知识之所以可靠,之所以能够形成,就是我们以能够在我们心中呈现的对象作为认知对象,而那些不能在我们心中向我们呈现的东西,就永远不能成为我们认知的对象。即使是建构知识必须使用的工具——因果关系原则——也是由于我们“感受”到思维或想象中的联系而获得的。扩展资料:休谟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以怀疑方法的结论——不可知论,唤醒了人们对形而上学独断论的质疑,唤醒了人们对上帝观念的质疑。休谟还通过对“不可知存在”的界定,把人的知识限定在经验活动范围内,反对传统哲学特别是唯理论哲学无限膨胀人类理智能力的错误观点。休谟还要求用实验推理的方法研究精神科学领域中的问题,以规范的方式剖析人性问题。休谟并且暗示,对人的道德的解释优于对自然的推理说明。休谟的这些思想,不仅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可知论2023-07-18 22:12:021
不可知论和可知论如何辨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可知论是指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其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其坚持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对科学真理的客观性予以否定。排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排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扩展资料:唯物主义,即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它是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知论百度百科-不可知论2023-07-18 22:12:291
不可知论者是什么 不可知论者指的是什么意思?
不可知论的定义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来否定科学真理的客观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不可知论”一词是英国生物学家、休谟主义者T.H.赫胥黎在1869年提出的.在他那里,不可知论者是指对基督教神学教条表示怀疑,但又拒绝无神论,从而主张把上帝是否存在这一类问题搁置起来的人. 不可知论思想因素早在古代怀疑论者那里就已经有了,但作为一种系统的哲学理论则出现于18世纪的欧洲.欧洲哲学史上从古以来就存在的实体与偶性、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等对立关系的探讨和研究,但在形而上学范围内长期得不到解决.18世纪,自然科学还不够发达,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比较零碎,对许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原因还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从而促使一些哲学家提出猜想,认为在事物的背后存在一个不可认识的物自体.D.休谟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把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另一重要代表是I.康德.他承认物自体的存在,但是又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2023-07-18 22:1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