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2023-07-19 10:28:42
苏萦
1、意义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有积极作用,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2、简介
1861年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3、特点
1)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旨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扩大市场,巩固沙皇统治;
2)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hi投

1、进步性:

A、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地位:实现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C、作用:

①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是一次历史的进步;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bikbok

本段民族意义1.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 2.缓解社会矛盾3.增强抵御西欧国家扩张的能力阶级意义1.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2.防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3.维护和巩固动摇的沙皇专制统治4.促进资产阶级壮大、发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如何解决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累计问题的?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   1、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2、农奴们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另外,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进行中),工厂手工业已达到相当规模,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大商人.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厂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2023-07-18 21:00:00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d
2023-07-18 21:00:387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怎样的?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2、农奴可以自由选择职业;3、农奴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但只有使用权;4、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1、俄国农奴制改革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俄国展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 成为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是分化出大批破产的农民,沦为无产阶级,这些无产阶级农民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工业方面,资本主义也同样获得迅速发展,到1880年,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一大工业强国。2、由于这次改革是由统治阶级实行的,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首先,改革并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依旧控制着大量土地,使得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这些楔形土地。其次,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为工役制农奴经济。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仍然处于悲惨的境地。在政治上他们仍然受压迫,在经济上他们照旧依附于地主。
2023-07-18 21:01:142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为他们的国家带来了什么?

废除了之前的农奴制,出现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加速了俄国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农民阶级出现分化。
2023-07-18 21:01:374

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影响 300字以上

1.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同期,也一样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封建残余明显 2.俄国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这个改革本身,将农奴这一劳动力从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剥离出来,转化为工业的劳动力,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4.农奴本身转化为工人,形成购买力,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为商品提供了一定的市场. 5.这次改革本身也是对农奴的变相掠夺,可是客观上赢得了农奴的支持,稳定了统治. 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也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便获得了人身自由,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也从此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对农民进行了大肆掠夺,还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变化.      ①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因素.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得出结论: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享有公民的权利;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在此可引用沙皇政府颁布的《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农民这样地获得了一定数量土地为私有产品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使学生加深理解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② 俄国改革后农民的情况.改革后,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缓慢发展,农业生产具有资本主义特征,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出现了谷物区、畜牧区、亚麻区、甜菜区、马铃薯区等,商品化农产品增加,机器使用越来越广泛.农村中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形式增长,出现了一批使用雇佣劳动力的农业资产阶级,使用雇佣劳动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地主被迫按资本主义原则来改组经济.但是,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存在有很大的畸形发展的现象(详见第三目).从经济结构来看,改革后,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靠输出谷物换取外国工业品的农业国,80%左右的人口仍在村社的份地或地主的土地上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2/3的国民经济产值来自农业.80年代末,欧俄(俄国欧洲部分)43个农业省份中,有19个省已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了.同时,就农民而言,改革后很快出现分化,既出现了一大批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的工农业雇佣领导者,也造就了一部分富农.但封建农奴制残余仍大量存在.建议教师运用教材上【历史纵横】栏目里的数据材料,对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加以说明. (2)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1861年改革是沙皇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致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工业革命进程加快,工业领域的主要部门出现了大机器逐渐排挤手工领导的现象.
2023-07-18 21:02:06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解释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解释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 改革 。因俄国 资本主义 的发展以及农民反抗 运动 ,农奴制 日益 暴露 出其腐朽落后性,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更促进了反农奴制运动的高涨。沙皇政府被 迫于 1861年3月发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 自由 ;全部土地归 地主 所有,农民获得份地要 缴纳 高额赎金。改革 虽然 废除了农奴制,但 维护 了地主阶级 利益 ,具有很大的不 彻底 性。 词语分解 改革的解释 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经济改革为了 提高 生产率, 大家 也进行技术改革。;;《记一辆纺车》详细解释.变更,革新。现常指 改变 旧 制度 、旧事物。《后汉书·黄琼传》:“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
2023-07-18 21:02:511

1986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评价及影响是什么

改革背景:根源: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农奴受残酷剥削何压迫,不断抗争威胁农奴主的统治3.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853-1856)内容:1861年,亚历山大而是废除农奴制1.农名获得自由的权力和地位,在法律上是自由人2.农民可以出钱买一份地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意义: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俄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局限性:是沙皇振甫自上而下进行的,因此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是我上历史的笔记记录...准确无误的
2023-07-18 21:03:034

俄国农奴制改革怎样推动俄国的近代化?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 1、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推动俄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表现: (1)农业: 农奴制改革后,由于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享有公民的权利;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就大大促进了俄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1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增加: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从经济结构来看,改革后,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靠输出谷物换取外国工业品的农业国,80%左右的人口仍在村社的份地或地主的土地上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2/3的国民经济产值来自农业。 2农村社会分化加剧: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他们不仅购买农民所出卖的份地,而且还买进地主所出售的庄园。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些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就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九世纪末,根据全俄人口调查材料,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1千万。 3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分化促进地主经济循着资本主义道路演进。农民破产后,由于失掉了马匹和农具,不能再为地主服工役了,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80年代末,欧俄(俄国欧洲部分)43个农业省份中,有19个省已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了。农民的分化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农村和市场的联系也日益频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工业: 农奴制改革后,由于俄国拥有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不断扩大的市场,加上政府采取措施扶植工业的发展,俄国的工业发展赶速度也明显加快 ① 19世纪后期,在主要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② 工业部门增加: 随着纺织、钢铁、煤炭等主要工业部门的发展石油、机器制造等新的工业部门迅速崛起;火车和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发挥重要作用。1865~1895年,俄国的铁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3、存在问题:即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 1861年后的俄国还不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推行的不均衡发展战略而使某些部门获得有限发展,于是工业经济的资源配置处于人为的扭曲状态,数量扩大和速度提高的背后是经济效益的低下,所以,俄国的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弊端。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没有占绝对优势。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长期内部积累的缺乏,使俄国关于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十分明显。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国就向俄国大量投资,1887年法国借款5亿法郎给俄国,1888~1889年,俄国又在法国发行19亿法郎的公债;到1906年,俄国向法国借款已达79亿法郎之巨。20世纪初,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俄国,沙俄政府为弥补资金亏空而大借外债,一战前,俄国外债总额达40亿卢布。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表现在一是教材所提到的工业发展布局的不平衡:二是工业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三是企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二、改革的拓展: 为了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亚利山大二世也在其他方面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措施: (1)政治体制的变革:(政治近代化) 1)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特点:①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 ②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③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④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2)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原来按登记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亚历山大二世认为,废除农奴制使原来的等级法院无法再存在了,必须改造以适应新的形势。1864年11月,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规定了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的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保证法官的独立性等。 (2)军事方面的改革: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军事近代化) 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沙俄帝国军队的许多弊病,如军事机构重叠、庞杂;装备落后,战术陈旧;军官指挥无能,士兵地位低下,没有能动性,必须进行军事改革。军事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提高士兵的地位,废除对士兵的体罚,缩短服兵役的期限;在全国成立15个军区,直接受陆军部管理;炮兵、近卫军、工程兵、作战军和军事院校转归陆军部管辖,结束政出多门的现象;加强对军官的培训,高等军事学院培养高级军官,士官学校培养军事工程专门人才;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男性居民不分财产多少,均应服兵役。 (3)教育方面的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教育近代化) 2、成果: (1)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2)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出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三、对1861年改革的认识: 1、改革的评价: (1)性质: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 (2)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3)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 改革后,俄国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动,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传统的经济体制趋于瓦解;另一方面,沙皇专制制度仍然统治着这个国土辽阔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不断失衡,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不断深化,使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2、改革后面临的新社会矛盾: (1)新兴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封建地主阶级。 (2)农民阶级: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生活贫困,反抗斗争不断。 (3)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形成民粹派。 主张:①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 ②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残余; ③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④遭沙皇镇压,分化后的民粹派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展开对沙皇的暗杀行动。 3、沙皇遇刺: 经过: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影响: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 经济方面:农奴制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政治方面:在政治体制方面上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军事方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机构。 教育方面: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方面: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2023-07-18 21:03:181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经济情况

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可是,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 首先,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照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占有制是农奴制残余的经济基础.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欧俄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   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相反,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甚至达40%以上.同时,地主霸占良田和整块的土地,将零星土地和沙地分给农民,地主的土地还像楔子一样楔入农民土地之中,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的这种楔形土地.   其次,工役制农奴经济是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形式.八十年代中叶,在欧洲43省中,17个省是工役制农奴经济占优势,7个省是混合制经济占优势,另有19省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可见,工役制农奴经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民在缺乏土地的情况下,为了使用地主耕地、牧场和草地,被迫以最苛刻的条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制剥削.   工役制剥削与资本主义剥削不同.它的基础不是私有主的资本,而是土地;不是自由雇工,而是带有高利贷性质的盘剥.工役制是徭役制的直接残余,是从徭役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形态.列宁在分析工役制时指出:“工役制的实质就是农民用自己的农具和牲口耕种地主的土地,从而得到一部分货币报酬和一部分实物报酬.”   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在改革后仍然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他们政治上仍然受压迫,经济上照旧依附于地主.他们承担着赎金、贷款利息和赎买手续费的盘剥以及土地税、自治税和村社捐税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重压.因此,广大农民仍然常年在饥饿线上挣扎.   尽管如此,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所以列宁认为,“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明显地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他们不仅购买农民所出卖的份地,而且还买进地主所出售的庄园.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些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就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九世纪末,根据全俄人口调查材料,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1千万.   农民的分化促进地主经济循着资本主义道路演进.农民破产后,由于失掉了马匹和农具,不能再为地主服工役了,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农民的分化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农村和市场的联系也日益频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工业方面,资本主义也同样得到了迅速发展.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   随着资本主义在工农业中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铁路的修建也迅速增长.1865~1895年,俄国的铁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但此时,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2023-07-18 21:03:251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俄国在1861年由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一般就叫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1861年改革又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因为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取得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需付出的赎金却高达9亿卢布,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总共不下20亿卢布。正如列宁所说的“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2023-07-18 21:03:452

俄国1961年农奴制改革

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是指农民要想获得土地必须支付大量的金钱,但是我们知道俄国的农民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两个字“没钱,他们如何获得土地呢?没土地就不能耕种,不能耕种就没饭吃!这怎么办,有两条路,去当工人;还有,继续当农奴。而客观上的结果是: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欧俄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就连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对地主代表们说:“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这表明俄国的封建残余还是大量存在的。
2023-07-18 21:03:591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实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可是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
2023-07-18 21:04:072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被西班牙
2023-07-18 21:04:174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作用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
2023-07-18 21:04:264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它的社会性质转变了吗??

俄1861农奴制改革名义上是为人民服务,解放人民,解放农奴,解放劳动力,但实际上还是尽量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改革非常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封建,农奴制→资本主义(帝国)有大量封建残余. 勉强可以算是改变了.
2023-07-18 21:04:341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否改变了其性质

俄国1861年的改革是一次不彻底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它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虽然说农奴获得了解放,可以有自己的土地,但在解放的同时就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在改革的措施中一点没改变的性质就是统治阶级永远站在自己有益的地方上,农奴虽说解放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剥夺,但是,它是俄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在俄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它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是改变了。
2023-07-18 21:04:561

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间是什么时候?

俄国的资产阶级是在专制制度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从来就不是一个革命的阶级。沙皇政府不仅给予他们种种特权,而且以高额关税保护他们同外国商人的竞争能力,以其侵略政策保证他们的国外市场,以大量的政府定货为其广开财源。同时,俄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大多出身于商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旧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占有剩余产品,所以,俄国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农奴制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需要这个农奴制国家。这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所暴露出来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特别是1848年巴黎无产阶级六月起义,更使俄国资产阶级一开始就惧怕革命。
2023-07-18 21:05:052

沙俄是怎么废除农奴制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舆论准备1856年3月30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召见莫斯科贵族时已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承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些。”1857年1月3日,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参加委员会的大多为大贵族地主,他们并不热心改革,委员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11月20日,沙皇向维尔纳省总督纳齐莫夫发布诏书,允许立陶宛3省成立省贵族委员会,要求依照以下原则调整农民和地主的关系:保留地主全部土地的所有权;地主享有世袭领地治安权;保证妥善地.全部地缴纳国税.地方税和货币税。事实上,这个诏书就是政府初步的改革纲领。这个纲领除使农民得到人身自由外,没有触动封建制的生产关系。该诏书发给各省长,并在报纸上公布。诏书公布后,各省根据诏书先后成立了省贵族委员会。至1858年底,在欧俄各省,除阿尔汉格尔斯克外,已普遍建立起了贵族委员会。1858年2月,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改组成为农民事务总委员会,负责领导改革的准备工作。它仍由大贵族地主组成,所以,改革的工作仍然没有什么进展。不过,省贵族委员会的成立和诏书的公布使农奴制问题的讨论公开化了,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于各社会阶层.各政治集团所处的政治与经济地位不同,它们对诏书.对改革的态度以及提出的改革方案也就各异。大贵族地主占贵族阶级的10%,却拥有30%的农奴。他们享有高官厚禄和种种特权,是封建农奴制的坚决拥护者和有力支柱,反对任何改革。沙皇诏书的公布,引起了他们的极大不满。在苏沃洛夫伯爵领导下,彼得堡委员会拟定的方案是最保守的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全部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在完全服役的条件下可无限期地使用份地;保证地主对农民的支配权。可见,他们是农奴制改革的最大障碍。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和他们的代言人自由派,虽然也对封建农奴制进行批评,可是自由派和农奴主同属于一个阵营,他们并不愿意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农奴制,只希望用和平手段进行一些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改革。他们的纲领是“只要改良,不要革命”。著名的自由主义者卡维林说,借着改良道路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似乎就可以在500年内使俄国国内一直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地繁荣下去”。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对沙皇诏书表示热烈欢迎,称赞它“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是贵族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产物”。只有少数人认为,“诏书既不利于地主,也不利于农民。”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特维尔省委员会主席翁科夫斯基。由于他们的政治观点不同,所在地区的条件不同,对改革的意见也就不完全一致。结果提出的方案和奏折形形色色,数以百计。现已发现和研究的为370份。在这些方案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特维尔省翁科夫斯基提出的改革方案。它代表非黑土地带那些希望把自己的经济转到资本主义轨道上去的地主的利益。方案要求:完全废除农奴制;通过赎买方式把土地分给农民;土地由农民本人赎买,封建地租的赎金则应由国家负担。翁科夫斯基的观点是当时地主中最进步的观点。另一个方案是波尔塔瓦省波津提出的方案,它代表黑土各省地主的利益。方案规定只将宅园地分给农民,而全部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地主。显然,这种观点要比前一种观点落后多了。尽管他们的方案各异,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他们之间的冲突是同一个阶级内部的冲突,他们之间的斗争“主要是地主内部的斗争,完全由于让步的程度和形式而引起的斗争。农民和代表他们利益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对于沙皇诏书,对于改革完全持另一种态度。农民以暴动回答了沙皇诏书和改革的准备工作。革命民主派是农民利益和自由的坚决捍卫者。他们以《钟声》和《现代人》为阵地,不断揭露沙皇政府改革的欺骗性和地主方案的掠夺性,猛烈抨击自由主义者的妥协.软弱.动摇,对人民的背叛和对沙皇政府的卑躬屈膝,鲜明地表达了对改革的态度,并提出了自己的纲领。沙皇诏书公布后,赫尔岑还没有完全摆脱自由主义的倾向,摇摆于自由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之间。他在1858年5月第9期《钟声》上发表的文章中,一方面向沙皇表示祝贺,一方面又表示,只愿意与那些坚决解放农民,并且正在解放农民的人共同前进。在改革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沙皇的真面目和农奴制改革的实质,从而坚定了他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奥加廖夫拟定的“全俄新机构”纲领,要求立即废除地主和国家对人身和土地所享有的一切农奴制特权,将土地无偿地分给农民。这个纲领与沙皇诏书和地主方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比他们更坚决。1858年初,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现代人》上刊登了自己的文章《论农村生活的新条件》。为了避开书报检查,他在形式上对诏书作了善意的批评,而实质上是提出了一个与沙皇诏书对立的纲领。列宁高度评价了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他善于用革命的精神去影响他那个时代的全部政治事件,通过书报检查机关的重重障碍宣传农民革命的思想,宣传推翻一切旧权力的群众斗争的思想”。杜勃罗留波夫也在《现代人》上揭露了沙皇政府改革的狭隘性和改革内容的贫乏性,指责自由派的卑怯和叛卖,认为他们不能担负重大的社会事业。农民运动的高涨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对改革准备工作的揭露与抨击,在统治阶级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亚历山大二世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再作让步。1858年10月18日,他在农民事务总委员会上作了新的指示。农民事务总委员会于12月4日根据新的指示,通过了新的纲领。其主要内容是:农民取得人身自由,列入农村自由等级;农民组成村社,村社的管理机构由村社选举产生;地主同村社联系,不同农民个人联系;除保证农民长期使用份地外,应使之能够购买该份地为私产,政府可采用组织信贷办法帮助农民。虽然这个纲领仍保留了浓厚的农奴制残余,并以剥夺农民为前提,但是与沙皇诏书相比,它还是前进了一步。为审查省贵族委员会提出的方案和拟定总的改革方案,1859年3月成立了受农民事务总委员会领导的编纂委员会。该委员会于8月底完成了制订方案的工作。编纂委员会提出的份地代役租和数额与地主提出的不一致,方案引起了贵族地主的不满。此后,经过旷日持久的征询意见.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直至1860年10月10日才将修改案交农民事务总委员会讨论。委员会讨论修改后,于1861年1月14日提交国务会议审批。1月28日,国务会议批准改革方案。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名后生效。同时,沙皇又签署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宣言。这就是著名的2月19日法令。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mirs)管理。“解放”法令1861年2月19日法令共17个文件,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861年2月19日宣言》.《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赎买其宅园地.及政府协助这些农民把耕地购为私有的法令》.《关于省和县处理农民事务的机构的法令》.《关于安顿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家奴的法令》。此外,还有一些关于解决不同地区土地关系的《地方法令》.关于各种农奴工人的《补充法令》等。《1861年2月19日宣言》是宣布农奴制改革的第一号文件。《宣言》承认了改革的必要性,它是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但它的作者是莫斯科大主教菲拉列特·德罗兹多夫,此人也是一个大农奴主。宣言的目的是想表明这次农奴制改革的“正义性”,说“在对农奴们揭示出新的未来的时候,农奴们将会了解和感激地接受高贵的贵族们为了改善农奴的生活所做的重大的牺牲。”这显然是美化贵族地主。这个宣言还力图向农民解释,说农民由于使用土地,因而对地主履行义务,是完全必要的。宣言写道:“如果没有相当多的赔偿或者自愿的让步,地主就不可能从农民那里取得法律上规定让他们得到的权利。如果使用地主的土地而不因此履行相应的义务,则是违反任何一种正义性的。”因此,宣言要求农民继续对地主履行自己的义务,毫无怨言地忍受地主的剥削。《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是一系列法令中根本的法令。它涉及到农民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在人身权利方面,《一般法令》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诸如自由买卖,依法开办和经营工厂以及种工业.商业和手工业作坊.加入行会.同业公会.有权起诉.出庭作证.参加选举.受教育和服兵役等等。农民结婚和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不必取得地主的同意。根据这些规定,农民获得了“人”的权利。他们不再像牲畜那样可以任人买卖.典押或赠予了。在财产权利方面,《一般法令》规定:“每个农民可以遵照自由农村居民有关法规,获得不动产和动产为私产,可以转卖.抵押和把它们作一般处理。”不动产有两种:一种是宅园地,农民可以赎买;另一种是耕地及其他土地(牧场.森林等),地主在保留对这些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作为份地分给农民使用。份地数额不等,非黑土地带,最高数额为3~7俄亩,最低为1~2.33俄亩;黑土地带,最高者为2.75~6俄亩,最低为2,200平方沙绳至2俄亩;草原地带根据各省农作物性质来定。农民可将份地赎买为私产,但须向地主缴纳大大超过土地价格的赎金。同时法令还规定,如果现有份地超过最高数额时,地主有权割去超过部分。据统计,在非黑土地带,割地占改革前农民使用土地的9.9%,而黑土地带21省则26.2%。不仅如此,农民赎买份地之前,还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交纳货币代役租和工役租。这样的农民称临时义务农。农民在征得地主同意,将份地赎为私产时,才终止临时义务,成为自主农。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农民虽然人身得到了解放,但在经济上仍然处于对贵族地主的依附地位。除此之外,根据法令规定在农村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管理农民的机构,如村社.张.乡理事会.乡法院以及选出的村长.征税官等,特别是袒护地主的调停官的设立,使贵族地主对农民的压迫更合法化了。贵族地主除了借助沙皇政府的武力来镇压农民的反抗,又有可能以调停官吏和管理农民机构的人来规劝农民,让农民安分守己,好好履行他们对地主所承担的义务。关于国有农民和皇室农民的改革,沙皇政府按照2月19日法令的基本原则,颁发了单行条例。国有农民可以完全保留其全部份地,这种份地的面积往往超过一般地主农民的份地。他们在赎买份地以前,仍然要照旧缴纳代役租。皇室农民的人数约有100万,他们的份地必须分期赎买,因为作为“头号地主”的沙皇,不愿白白地把土地还给农民。关于农奴工人和领有制工人的解放则依据《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以及有关赎买条例进行。所谓农奴工人,是指以工人身份在其领主的工业企业中服徭役的农民。只有在农奴制改革前就已利用过土地的农奴工人,才能得到份地,否则不能领到份地。所谓领有制工人,主要是指在工厂和矿山工作的“工匠”。如果他们以前利用过耕地,也都可以领受份地,在完成赋役的条件下使用它。1861年2月19日法令虽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但它还是一个资产阶级改革的纲领,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解放农民的条件引起了农民和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极大愤懑。由于赎金太高和服徭的时间过长,农民表示不满。1861年暴动。1861年上半年,农民运动席卷了实行法令的43个省中的42个省,共发生农民骚动647次。在1861年一年内,共有2,034个村镇发生了骚动。革命民主主义者揭露了法令的实质和对农民的血腥剥夺。赫尔岑在《钟声》上公开宣称“解放是一种欺骗”。奥加廖夫认为这是“旧农奴制被新农奴制所代替”。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支持者,用通俗的群众语言,写了一份革命传单《领地农民的同情者向领地农敬》,当中对农民说道:“你们不会从沙皇那里得到你们所想要的那种自由。你们是地主的农奴,而地主是沙皇的奴才,沙皇是站在地主之上的地主……”,揭露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同贵族地主的相互勾结,号召农民团结一致,做好起义的准备,反对地主和沙皇。农民运动的高涨促进了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他们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彻底解放农民,分给农民土地。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高涨的形势下,革命民主派加紧活动。他们印小报.散传单,号召青年建立革命组织,提出了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建立民主制度而斗争的纲领。但是,这些运动都遭到了沙皇政府的镇压。1862年沙皇政府竟然逮捕了革命民主派公认的领袖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杰出的政论家皮萨列夫。这时,自由派公开转到沙皇政府一边,支持沙皇政府的政策。他们对1861年2月19日法令欢呼雀跃,称颂沙皇的“首创精神”和“坚定态度”,而对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民主派则持敌视态度,甚至呼吁政府对他们进行无情的镇压。列宁在斥责自由派的背叛行为时指出:“我们看到过自由主义者们对待60年代初的革命运动是何等怯懦和愚蠢……他们不是奋起捍卫被政府迫害的民主运动的首领们,而是袖手旁观并替政府辩护。”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担任公职和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分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农民仍旧归村社管理。
2023-07-18 21:05:381

简述俄国农奴制的沿革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2023-07-18 21:05:542

俄国农奴制原因、内容和历史意义

1861年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1861年的改革是农奴主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023-07-18 21:06:032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怎样评价俄国奴隶制的废除?

原因直接原因: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社会矛盾,推动农奴制改革。 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购买力,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部原因:  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   思想: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 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被迫的、被动的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缓和矛盾,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农奴制的危害  1.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2.农奴的贫困化严重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3.农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尖锐。 目的  化解矛盾,巩固皇室贵族的统治和利益。内容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担任公职和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分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农民仍旧归村社管理。 主要内容:  政治: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地方自治局)。1864年颁布的《省,县,地方机构法令》根据这个法令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自治会议及其行政机关。 司法: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教育: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纷纷要求改革。   经济:(1861年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国内市场,提供资金;借鉴西方技术;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特别提示:俄国属于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因为它保留了大量沙皇专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1.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剥夺性:农民可以购买土地,但是要交大量赎金。   3.欺骗性:当改革后,农民的剥削加重。   4.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阶级意义  1.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2.防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   3.维护和巩固动摇的沙皇专制统治   4.促进资产阶级壮大、发展 5.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民族意义  1.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   2.缓解社会矛盾   3.增强抵御西欧国家扩张的能力 性质  1861年的改革是农奴主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评价  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资本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后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农奴生活仍没有本质提高,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   1、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2、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掠夺性,欺骗性,加剧矛盾,导致革命爆发。
2023-07-18 21:06:113

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积极意义: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所以列宁认为,“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2023-07-18 21:06:271

农奴制改革给俄国带来哪些主要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1、进步性:  A、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地位:实现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C、作用:  ①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是一次历史的进步;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  2、局限性:  A、不彻底: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B、掠夺性: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C、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数量少、贫瘠,且不便耕作,不足以维持生计,只得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  改革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因此改革后的政权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3、存在的问题:  A、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  B、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3-07-18 21:06:351

俄国的什么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改革的名字是什么?

俄国在1861年由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一般就叫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1861年改革又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因为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取得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需付出的赎金却高达9亿卢布,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总共不下20亿卢布。正如列宁所说的“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2023-07-18 21:07:04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⒈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⒉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⒊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⒋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直接原因)   ⒌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目的就是发展经济,维护统治地位.
2023-07-18 21:07:352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意义: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但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023-07-18 21:07:474

如何评价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目的是沙皇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改革代表是以沙皇为首的封建贵族;沙皇是在“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动机进行的;改革内容中,农奴赎买土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实质上是对农奴的大规模的掠夺。正如列宁所说的“当农奴获得自由时,他们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因此它又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俄国所面临的扫除封建残余的民主革命任务仍很艰巨。满意请采纳
2023-07-18 21:08:202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地位?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然而,这场改革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2023-07-18 21:08:302

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2、农奴可以自由选择职业;3、农奴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但只有使用权;4、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1、俄国农奴制改革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俄国展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 成为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是分化出大批破产的农民,沦为无产阶级,这些无产阶级农民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工业方面,资本主义也同样获得迅速发展,到1880年,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一大工业强国。2、由于这次改革是由统治阶级实行的,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首先,改革并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依旧控制着大量土地,使得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这些楔形土地。 其次,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为工役制农奴经济。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仍然处于悲惨的境地。在政治上他们仍然受压迫,在经济上他们照旧依附于地主。扩展资料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1、俄国农奴制改革导致俄国下定决心改革的直接原因就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这场战役的失利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将农奴制的弊端彻底暴露出来,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的出现。因此,农奴制改革变得尤为重要了。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的生活极其困苦,而且农奴们没有人身自由和购买力,这直接导致了国内市场狭小,缺乏自由劳动力,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3、推动改革也有外部因素。由于当时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变得壮大,然而沙皇俄国却依旧在强化农奴制。这导致阶级矛盾变得尖锐,农奴起义不断发生。同时,在19世纪中期,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对封建思想的基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的俄国,在种种因素面前,危险与机遇并存。沙皇政府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改革来分配各阶级的利益。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本着“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的观念将施行已久的农奴制度彻底废除。
2023-07-18 21:08:442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俄国农奴制改革实质是一次沙皇 *** 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革命。
2023-07-18 21:08:521

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俄国农奴制改革导致俄国下定决心改革的直接原因就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这场战役的失利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将农奴制的弊端彻底暴露出来,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的出现。因此,农奴制改革变得尤为重要了。当然这只能算是一个导火索,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可能只是一场战争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的生活极其困苦,而且农奴们没有人身自由和购买力,这直接导致了国内市场狭小,缺乏自由劳动力,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推动改革也有外部因素。由于当时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变得壮大,然而沙皇俄国却依旧在强化农奴制。这导致阶级矛盾变得尖锐,农奴起义不断发生。同时,在19世纪中期,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对封建思想的基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的俄国,在种种因素面前,危险与机遇并存。沙皇政府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改革来分配各阶级的利益。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本着“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的观念将施行已久的农奴制度彻底废除。
2023-07-18 21:09:051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对农民有哪些利与弊

 1.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同期,也一样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封建残余明显  2.俄国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这个改革本身,将农奴这一劳动力从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剥离出来,转化为工业的劳动力,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4.农奴本身转化为工人,形成购买力,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为商品提供了一定的市场。  5.这次改革本身也是对农奴的变相掠夺,可是客观上赢得了农奴的支持,稳定了统治。  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也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便获得了人身自由,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也从此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对农民进行了大肆掠夺,还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变化。  ①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因素。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得出结论: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享有公民的权利;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在此可引用沙皇政府颁布的《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农民这样地获得了一定数量土地为私有产品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使学生加深理解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② 俄国改革后农民的情况。改革后,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缓慢发展,农业生产具有资本主义特征,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出现了谷物区、畜牧区、亚麻区、甜菜区、马铃薯区等,商品化农产品增加,机器使用越来越广泛。农村中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形式增长,出现了一批使用雇佣劳动力的农业资产阶级,使用雇佣劳动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地主被迫按资本主义原则来改组经济。但是,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存在有很大的畸形发展的现象(详见第三目)。从经济结构来看,改革后,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靠输出谷物换取外国工业品的农业国,80%左右的人口仍在村社的份地或地主的土地上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2/3的国民经济产值来自农业。80年代末,欧俄(俄国欧洲部分)43个农业省份中,有19个省已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了。同时,就农民而言,改革后很快出现分化,既出现了一大批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的工农业雇佣领导者,也造就了一部分富农。但封建农奴制残余仍大量存在。建议教师运用教材上【历史纵横】栏目里的数据材料,对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加以说明。  (2)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1861年改革是沙皇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致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工业革命进程加快,工业领域的主要部门出现了大机器逐渐排挤手工领导的现象。
2023-07-18 21:09:17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时间内容及影响

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   2)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购买力,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   4)外部原因: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5)思想: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 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   6)直接原因: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社会矛盾,推动农奴制改革。   7)目的:挽救统治危机,被迫的、被动的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缓和矛盾,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影响: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所以列宁认为,“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明显地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他们不仅购买农民所出卖的份地,而且还买进地主所出售的庄园。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些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就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九世纪末,根据全俄人口调查材料,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1千万。   农民的分化促进地主经济循着资本主义道路演进。农民破产后,由于失掉了马匹和农具,不能再为地主服工役了,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农民的分化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农村和市场的联系也日益频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工业方面,资本主义也同样得到了迅速发展。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   随着资本主义在工农业中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铁路的修建也迅速增长。1865~1895年,俄国的铁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2023-07-18 21:09:311

为什么说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

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可是,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首先,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其次,工役制农奴经济是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形式。尽管如此,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所以列宁认为,“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2023-07-18 21:09:512

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概括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的农民仍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影响: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2023-07-18 21:10:14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敏感词较多发不了,请参考百科内容、历史意义及局限性后面都有
2023-07-18 21:10:233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发动一次大改革。这次改革将农奴制废除,使得农奴成为自由人,俄国也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如下:  1、俄国农奴制改革。  导致俄国下定决心改革的直接原因就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这场战役的失利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将农奴制的弊端彻底暴露出来,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的出现。因此,农奴制改革变得尤为重要了。  当然这只能算是一个导火索,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可能只是一场战争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的生活极其困苦,而且农奴们没有人身自由和购买力,这直接导致了国内市场狭小,缺乏自由劳动力,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推动改革也有外部因素。由于当时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变得壮大,然而沙皇俄国却依旧在强化农奴制。这导致阶级矛盾变得尖锐,农奴起义不断发生。同时,在19世纪中期,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对封建思想的基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的俄国,在种种因素面前,危险与机遇并存。沙皇政府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改革来分配各阶级的利益。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本着“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的观念将施行已久的农奴制度彻底废除。
2023-07-18 21:10:301

俄国历史上有什么改革

十月革命
2023-07-18 21:10:417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1)政治上:工农运动打击了沙皇专制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2)经济上: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根本原因,阻碍的表现为农 奴制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对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的需求。(3)思想上:19 世纪初期民主革命思潮席卷全国,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动摇沙皇的统治;(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战败进一步加剧了俄国的国内矛盾。局限性1、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剥夺性:农民可以购买土地,但是要交大量赎金。3、欺骗性:当改革后,农民的剥削加重。4、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阶级意义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防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维护和巩固动摇的沙皇专制统治促进资产阶级壮大、发展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民族意义1、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2、缓解社会矛盾3、增强抵御西欧国家扩张的能力4、巩固沙皇统治
2023-07-18 21:10:561

为什么说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

①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②封建专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依旧存在。③劳动人民依旧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④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①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②封建专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依旧存在。③劳动人民依旧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④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2023-07-18 21:11:042

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农民的影响?急!!!!

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发展;
2023-07-18 21:11:123

简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主要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出钱赎买。历史作用:这是沙皇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但是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2023-07-18 21:11:332

俄国废除农奴制为何由农奴主领导

1861年的改革是农奴主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直接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的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农民运动的风起云涌使沙皇的统治陷入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根本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购买力,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外部工业革命推动,欧美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思想: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目的:挽救统治危机,被迫的.被动的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缓和矛盾,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农奴制的危害1.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2.农奴的贫困化严重限制了俄国国内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3.农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尖锐。改革迅速之因1856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的废除农奴制度,到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为好。”1857年1—2月,沙皇俄国国务会议就农奴制改革草案进行讨论和审议。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2月17日,国务会议批准通过了改革方案。1861年改革是国内外形势挑战的结果,当时的俄国,危险与机遇并存,沙皇政府的当权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改革来实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分配。但改革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之所以能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阶级意义1.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2.防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3.维护和巩固动摇的沙皇专制统治4.促进资产阶级壮大.发展5.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民族意义1.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2.缓解社会矛盾3.增强抵御西欧国家扩张的能力
2023-07-18 21:11:553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

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享有公民的权利;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在此可引用沙皇政府颁布的《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农民这样地获得了一定数量土地为私有产品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2023-07-18 21:12:031

废除农奴制的原因有哪些

一、原因:(1)政治上:工农运动打击了沙皇专制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根本原因,阻碍的表现为农 奴制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对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的需求。 (3)思想上:19 世纪初期民主革命思潮席卷全国,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动摇沙皇的统治;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战败进一步加剧了俄国的国内矛盾。二、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1.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旨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扩大市场,巩固沙皇统治;2.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023-07-18 21:12:131

俄国农奴制改革

http://baike.baidu.com/view/175948.htm
2023-07-18 21:12:233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2023-07-18 21:12:312

俄国废除农奴制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为1861年3月3日,沙皇正式批准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标志为《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
2023-07-18 21:12:382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

1 背景中资本主义发展所受的阻碍不同,俄国是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是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 内容不同: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受废除农奴制,解决农明的土地问题,日本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3 改革的目的不同:俄国1861年改革旨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沙皇的统治,而日本改革的目的是为摆脱民族危机,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国家。
2023-07-18 21:12:492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有什么影响

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施行的资本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023-07-18 21:1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