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入世和出世

2023-07-18 13:56:01
北营

入世与出世是从古至今都在讨论的话题。然而什么是入世和出世呢?

1、出世:

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世”则指凡尘俗世。

例如:“佛家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

2、入世

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例如:“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

所谓入世容易,出世难。入世只需行动以及智慧,出世却需要精神上的高度淡泊名利,归隐山林。

我比较喜欢出世,因为出世中的人们可以无忧无虑(也比较长寿),淡泊名利这一关不好过。但是通常一些出世后的人,他们的身心会放松。我为什么喜欢出世呢?

1.出世可以不用关注世俗之间的琐事。这样就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去做自己。出世后的人们,他们往往会比较休闲。这样的生活是十分美好的。也是我向往。

2.出世还有一个意思是超脱人世。这样的境界应该是人类的最高境界吧。所以说我比较喜欢出世。就如老子庄周一样。大家都听过庄周梦蝶的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这首文言文的意思是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这里面充满想象力和思考的深度。往往有进入到了人生三大终极问题:1.我是谁2.我从哪里来?3.我要到哪里去?

所以我认为往往出世后的人们,他们会进行一些思考。这种思考通常是入世的人所做不到的,这种思考也是有深度的。就在这种深度思考中一步一步地悟出事情的真谛。所以我喜欢出世。

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1、出世的含义常常指人的出生,或者出仕做官,立身成名。除此之外,出世亦指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2、入世的含义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也指佛家语,与“出世”(脱离俗世)相对,生于世上。或者从经济方面来说,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展资料:关于出世入世的一些学派:1、入世——道家道家是讲入世的,尽管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无为的思想。但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并且最终,“无为”会转化为“有为”。2、出世——佛家真正的出世的学问,其实是佛家。佛教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盘寂静。参考资料:出世_百度百科入世_百度百科
2023-07-17 19:48:251

出世和入世是什么意思

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类生活中大家都追求的功名、权位、财富等,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入世则相反,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出世入世我认为其实没有好坏区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目标,我们应该尊重别人选择的生活,其实也是尊重自己选择的生活。拓展资料"出""入"就是离去和进来的意思,而“世”则指凡尘俗世。出世就是指,你虽然生活在世界,不要被这个世界的一些坏的风气所影响,不随从世界的潮流。入世就是,在保守自己不被世界的风俗影响之后,还要进入世界,去将你的信仰,人生的价值观活出来,去影响身边的人。总之就是,去消极又积极的去面对世界。
2023-07-17 19:48:451

什么是入世和出世?

词语诠释: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从经济方面来说,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宗教(伊斯兰教)方面来说,就是深入到别人的世界里,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去感化他人表现主义思想流派的一种,主张对荒谬的世界做有限度的斗争词语诠释:出世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ū shì常指人的出生出世亦指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一、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二、指出生于世。近义词:诞生三、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
2023-07-17 19:48:571

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出示乘务式的区别 就比如说江湖 你重出江湖和退出江湖是一样的道理和一个 概念
2023-07-17 19:49:0613

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简单地说,入世——融入俗世;出世——超然脱俗。
2023-07-17 19:50:294

出世和入世的意思?

释义:1、出世出生;产生。巴金《关于<海的梦>》:“索非的第二个孩子快要出世,为了方便,他们全家搬到提篮桥开明书店附近去了。”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五:“旧制度要灭亡,新制度要出世了。”2、入世投身于社会。鲁迅《华盖集·青年必读书》:“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出世近义词:降生、诞生、出生扩展资料:1、诞生犹出生。鲁迅《集外集拾遗·哈谟生的几句话》:“又值这两个文豪的诞生百年纪念。”2、出生胎儿从母体中生出来。柯岩《追赶太阳的人》一:“她那样紧张地倾身向前,眼睛焦灼而专注,我想她一定看见了出生和死亡,看见了向她呼唤的病人。”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十七:“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经过同旧事物的严重斗争才能实现的。”3、降生犹出世;诞生。冰心《南归》:“十二月二十四夜,是基督降生之夜。”
2023-07-17 19:51:281

入世和出世的区别

入世,从济济方面来说,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宗教(伊斯兰教)方面来说,就是深入到别人的世界里,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去感化他人.表现主义思想流派的一种,主张对荒谬的世界做有限度的斗争。 出世chūshì一、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如先秦诸子中就有入世和出世之分歧)。 尤指佛教所指脱离世间束缚(同解脱)。 在佛教禅宗中有时特指奉帝王之命出任名山大寺的方丈。二、指出生于世。三、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
2023-07-17 19:51:375

古人所说的“出世”和“入世”怎么理解呢?

出世与入世最初来源于儒家跟道家两派的学说观念,儒家提倡积极入世,帮助世人,贡献社会;而道家则提倡隐居山林,譬如老子的“老死不相往来”。 后来,这种观念被引申到了其它人身上,代表着不同的两种人生观,入世是积极向上的融入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出世则是消极的逃避社会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的桃花源。 心得解脱就是出世,心不得解脱就是入世。如果心得解脱,无论在哪里做什么事情都是出世,所以如果能够同时发起度化众生的菩提心,那么就是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情了。所以说一般人因为心不得解脱,实际上是无法有出世的心的。如果想达到这个境界,那么还是要关注自身的修行,否则很可能还是用入世的心做入世的好事。当然即便如此,多做好事还是值得赞叹鼓励的,只要有心于佛法这种好事也会为日后能够心得解脱,真正的出世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3-07-17 19:52:211

出世和入世是什么意思?

这个出世与入世,是佛教修炼中的说法!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脱离佛教这个背景。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其实在佛教中它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就是把人间分为两部分。一是在红尘中修炼,就是过着普通老百姓的这种生活,称为世俗生活。正常结婚生子,建立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下修炼,称之为入世间修炼。这样的人被称为居士。他们在名利,情俗等等问题面前要做到心不动,全凭自己的定力吃苦,稳住自己的心态,慢慢去掉自己的执着的心,从而达到开慧开悟,功成圆满!另外一种是不在红尘中修炼,就是到庙里的出家修炼,或者躲到深山老林里面去修炼。就说他们脱离了人世间的一些俗事,比如亲情,爱欲,名利等等这些东西是强制性的要求他们戒掉,不接触,甚至不看不听,如如不动。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让他们慢慢地修掉他们的那些执着的心,从而开慧开悟,功成圆满。第二种理解,那是修炼上的层次的划分。就说一个修炼的人,他通过修炼,层次提升了,是走出了人世间,摆脱了生死轮回,不再受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之苦。他们认为这世,是指佛教中说的三界之内都称为世。因为在三界之内都没有摆脱生死轮回,所以要想修炼到出世去,那得修炼到很高的层次。因为修炼是要长功的,这个功越长越高,越长越高,最后那功都走出三界之外去了,但是呢他还在人世间修炼,他还没有圆满,这时候他是不受三界内的生老病死的约束的,但是他还得继续修炼,因为他还没有圆满,他还要继续往更高的层次修炼。这时候的他,虽然还在人世间,但是他已经不受人间的约束了,所以他这时候的修炼,就是出世间修炼了。而他的层次还没有走出三界的时候,他就是入世间修炼。这是修炼过程中的一个层次的划分,也叫做出世和入世,他与上面所说的出世间和入世间不一样!
2023-07-17 19:52:501

出世和入世是什么意思?

我第一次接触出世入世是因为这句话“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入世我理解为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做就做好的态度,认真、投入。出世是一种无畏的风格,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精神上的放松和不在乎,即便失败了也能悠然自得。
2023-07-17 19:53:542

入世和出世?

入世和bai出世有人生追求、不同价值观不同、人生态du度不同的zhi几个方面区别:1、人生追求不同:dao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类生活中大家都追求的功名、权位、财富等,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入世则相反,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2、价值观不同:因价值观不同导致有出世入世之说,儒家认为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在社会,主要精力应放在构建人类社会秩序上,道家立身处世的基础是自然界,他的目标是构建合谐的自然秩序,归根揭底还在于二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不同造成的。3、人生态度不同: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扩展资料:出世与入世在佛家、道家、儒家和现代人的人生观中均有相关相近的地方,但也有区别。现代人如果常说: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这主要是态度方面的,或者说是世界观与人生观。就是人生在世,确实要很好地处理出世和入出的关系,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才能有正确的答案。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的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
2023-07-17 19:54:033

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出世和入世是佛家对尘世的两种不同的面对态度和修行观点,一般来说,小乘佛法讲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我常,出世的终极目标在于渡己,即追求自身的解脱。与小乘佛法相反,大乘佛法讲求入世,通过入世修行,教化大众以求正果
2023-07-17 19:54:121

出世入世什么意思?

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类生活中大家都追求的功名、权位、财富等,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入世则相反,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出世入世我认为其实没有好坏区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目标,我们应该尊重别人选择的生活,其实也是尊重自己选择的生活。拓展资料"出""入"就是离去和进来的意思,而“世”则指凡尘俗世。出世就是指,你虽然生活在世界,不要被这个世界的一些坏的风气所影响,不随从世界的潮流。入世就是,在保守自己不被世界的风俗影响之后,还要进入世界,去将你的信仰,人生的价值观活出来,去影响身边的人。总之就是,去消极又积极的去面对世界。
2023-07-17 19:54:191

出世与入世有什么区别?

1、出世: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世”则指凡尘俗世。例句:”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2、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例句:“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扩展资料:二者的英文释义:1、出世:born;come into the world;be born;be produced;come into being。2、入世:go into the society。参考资料:出世_百度百科,入世_百度百科
2023-07-17 19:54:321

出世和入世是什么意思?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听说过 谁谁谁积极入世...什么什么的 什么意思啊 ?? 解析: 在古文里,消极出世就是像陶渊明那一类的,因为不想受到世俗的污染,而隐居,不问世事什么的;积极入世就是在社会中,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但不受到世俗的影响.(应该是这么个意思)
2023-07-17 19:54:391

古人所说的“出世”和“入世”怎么理解呢?

出世与入世最初来源于儒家跟道家两派的学说观念,儒家提倡积极入世,帮助世人,贡献社会;而道家则提倡隐居山林,譬如老子的“老死不相往来”。后来,这种观念被引申到了其它人身上,代表着不同的两种人生观,入世是积极向上的融入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出世则是消极的逃避社会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的桃花源。心得解脱就是出世,心不得解脱就是入世。如果心得解脱,无论在哪里做什么事情都是出世,所以如果能够同时发起度化众生的菩提心,那么就是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情了。所以说一般人因为心不得解脱,实际上是无法有出世的心的。如果想达到这个境界,那么还是要关注自身的修行,否则很可能还是用入世的心做入世的好事。当然即便如此,多做好事还是值得赞叹鼓励的,只要有心于佛法这种好事也会为日后能够心得解脱,真正的出世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3-07-17 19:54:481

"入世”和“出世”是什么意思?

“入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世”=退出世界贸易组织
2023-07-17 19:54:552

关于出世和入世的诗句婉约

1.中国古代出世及入世的诗人有哪些 入世的含义: 1.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 2. 佛家语,与“出世”(脱离俗世)相对,生于世上! 出世的含义: 1、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如先秦诸子中就有入世和出世之分歧)。 2、指出生于世。 3、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 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是空,入世是有。出世是法身,入世是报身。出世是真,入世是妄! 2.关于婉约的古诗词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李商隐 无题二首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句经典啊 苏幕遮 宋 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我喜欢这句: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相思 蝶恋花 春里相思奈何天,花飞如雾,柳絮散如烟。 夏日相思日偏长,撩乱情愁似凄凉。 秋雨淋淋愁更添,叶落飘零,燕去塔独闲。 冬夜难眠晓难还,莫道千古情丝连? 这些都是和相思有关的诗词 还有一首不错的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昭君怨 送别 〔宋〕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 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 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 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 水东流。 3.表现李白出世入世思想的诗有哪些 李白一生拥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他一心想辅助君主治理国家,报效朝廷,积极入世是李白思想的主流,指导着他一生的活动。 然而,他的抱负总不能得到施展,不愿“催眉折腰事权贵”,他常常有寻找神仙的梦幻。李白的一生充满着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同时,这种矛盾对其诗歌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理想与现实剧烈的冲突搏击中迸发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火花,使他成为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流传世代。 李白在青年时代就胸怀大志,“安社稷”、“济苍生”的崇高政治理想。盛唐时的一片盛世景象与进取的精神,使李白胸怀大志,关心同事,热衷于仕途。 同时,家庭对李白产生政治抱负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出生于一个富有而家学渊博的家庭,自幼学习辞赋,吸取了诸子百家的精华。 他苦学博览,拥有丰富的知识,使他年少便富有一身才气。当他觉得自己应该施展自己才华,报效朝廷时。 父亲对他抱有很大期望,并告知他自己家原是皇室之后,但因长期流放西域,切从事工商贱业,无颜抛头露面于朝廷,希望李白能出人头地,重振家声。于是“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和“事君荣亲”的观念便伴随着他的一生。 李白游历了祖国的广大名胜,特别是出蜀远游后使他大大开阔了视野,面对着祖国的大好河川,李白心情非常激动,更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服务祖国的决心。他曾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 此时期,他的入世为官思想非常强烈。诗歌大都是描写祖国山色,表达自己豪情壮志,如《登锦城散花楼》、《大鹏赋》、《越中览古》、《宿巫山下》、《渡荆门送别》等,同时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写有脍炙人口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时代的苦学博览给以了他丰富的知识,培养了他的雄心壮志;蜀中锦绣壮美的河山开拓了他壮阔的胸襟,丰富了他固有的才情和文采,他要到更广阔的世界发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远大的抱负。 但逐渐地,李白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世俗的黑暗。 在安陆期间,他积极地进行一些希望人们给他援引的活动,但由于李白的侍才放浪,桀骜不驯,露才显己,以至于才高招忌,遭到了一些人的诽谤,招致了一些地方权贵的不悦。因此,在安陆他屡遭坎坷,求荐无门。 3后来他到了国都长安,第一次到达长安,他便遭遇了挫折。李白希望通过当朝宰相张说和其子引荐自己但却都被他们玩弄,被安顿在终南山一处无人居住的荒原,李白非常郁闷生气,后来在长安期间拜访过一些人,但大都和张说父子差不多,忌妒他的才华。 此时的李白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突,他看到了李唐王朝阴暗的一面,在愤怒中他挥笔写下了《行路难》、《蜀道难》,表达了他初入长安受遭遇的悲愤。但李白仍然对为官充满了渴望,他不甘心自己的非凡才华无法施展,积极入世的思想一直激励着他。 在离开长安后,李白在山东过了几年的生活,此时他常常在作品中发出不平之鸣,如《梁甫吟》、《将进酒》,充满了对不公平命运的质问和悲愤,特别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句,更是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机遇终于到来了,天宝元年,由于唐玄宗三次下召见,李白第二次来到长安。 唐玄宗命李白为翰林供奉,待诏宫中。李白异常兴奋,认为自己发挥才能,报效朝廷的时刻到来了,这时他写有《南陵别儿童入京》和《别内赴征》等,表达了他其时兴奋的心情。 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唐玄宗和杨贵妃都非常欣赏李白的诗歌才华,并称他为“天下之奇才”,但却总让李白献些歌功颂德之类的诗,就是不让他参与朝廷。 李白感觉到自己不过是朝廷的文字玩物,升平的点缀,加上官场的黑暗,高力士、李林甫等人的阴险邪恶,恃才傲物的李白又怎能在这种环境下忍受下去呢?有了对当时政治社会的更清楚认识,李白“高歌大笑“地离开了长安。“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答杜秀才王松山兄赠》,就是在这种“浮云蔽日”的世道里,“秋风摧紫兰”是不可逆转的必然。 这时,李白对官场黑暗充满了强烈的痛恨之情,希望出世的思想浓烈,迸发出了强烈的入世与出世思想的矛盾,他运用自己非凡的想像力去去寻找神仙的梦幻,在梦游中表达自己抑郁的情感。他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典型的例子。 诗中写了梦游的景象,但实际是写了他仕途梦幻的破灭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更是道出了诗人的愤慨之情,诗人从梦幻中清醒,表达出对权贵的蔑视和现实不公的愤怒。 在离开长安后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李白一直存在着较浓厚的出世思想,同时他更多的是关心社稷的安危,百姓的疾苦,对君主昏庸无能感到痛恨,李白的遭遇与出入世思想的巨大矛盾冲击使他诗歌里的批判精神更为强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现实深刻的批判。 当然,李白的积极入世思想还是他思想的主流。 后来安陆山发动兵变,国事危机。李白抱着有心为国出力的精神再度走向了仕途——参加永王磷幕府,表现了李白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朝廷的决心。 但是李白的理想最终也得不到实现,后来永王磷的队伍被破灭了,李白被捕入浔。 4.出世与入世 我喜欢睡前读书,所以床头有很多书,而且总是保持“一堆”的状态,被老妈说我是“四体不勤”。书堆中小说居多,然而古典文学也不少,我比较爱看古典语录式的书,所以《论语》、《世说新语》总夹杂在其间,一晚偶尔又看到论语中的“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突然有感而发,催笔写成此文。 中国人谈论中国的哲学思想,总喜欢用出世与入世来划分,比如说儒家思想就是入世的,老庄玄说就是出世的。其实不完全,中国哲学精神,是出世与入世的结合。就象上面的那句话,正确的解释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应该都可以查得到,我想的是,如果说天下大治、有道了,孔子是不是就和桀溺一样,归隐于山林,偶尔遇到子路这样的人来问路呢?可惜孔老先生终身看不到他理想中的大同世界,逝者如斯了,而我的想法也无处证实。我自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理由还是出在《论语》中:“‘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我与点同。"”这段论语说得是孔子叫他的弟子说说他们的志向,其实是在变向说自己的志向,让后人知道他言志不过其所居之位,天理流行,随处充满。这样就很有一点道家无为的味道了。所以如果可以,孔子其实很想游于方外,隐于林翳之间,博学于文的。 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应该是所谓的“内圣外王”。这个理想比较难实现,既要做到内在修为的完善,又要做到外在社会功用的完满。既不出世,也不入世,或者说是既要出世又要入世。我一直对此很是迷茫,一个人如何能做到出世与入世的统一呢?无意间看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使我豁然开朗,这便是出世与入世的统一了。早在魏晋时代,当时的名士就形成了较为完满的人格理想,虽然他们受庄子的影响较深,往往有一些不肖与放荡的品性,但是他们所追求的“恬淡自守”、“清虚无为”的精神品质,却依然值得我们称颂。陶渊明是这群人中名气最大的,也是最为后世所称颂的,然而其实他恰恰做反了,他是以入世的精神出世,这在他的很多诗里可以看出,他其实仍然希望能兼济天下的,只不过没有机会吧,用他自己的诗句,就是“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陶渊明看不惯官场世故、黑暗,世风日下而隐居,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出世,并且没有再回来,即使他有过想法。入世成就霸业,激流勇退般出世的人,并不是没有。最让后人称道的,就是范蠡了。相传范蠡帮勾践报仇之后,便弃官从商,与西施常常乘扁舟一叶,泛于江湖之上,富而有德,人称“陶朱公”。功名、利禄、爱情,他都有了,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呢?范蠡便成了千百年来美好人生的标本。后来不断有人对他的人生发出感慨与艳羡。如李白的“何如邸夷子,散发弄扁舟。”,又比如李商隐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据说金庸先生也喜欢范蠡,所以写了《越女剑》。可惜感慨归于感慨,真正象范蠡那样的人,却不在多数,大多是象李白、李商隐这样的,郁郁不得志,无处退隐,更多的则是成了范蠡的同僚文种。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诸葛亮。孔明先生的人生,只有短短的五十四年,而他出山辅佐刘备的时候,刚好是27岁(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隆中对成了他人生的分界线。他有两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分别代表了他前后半生的精神所在。如果不分开看问题,这两句名言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孔明是先出世,后入世的。前半生的27年,他避世草堂之中,躬耕于南阳。他出世就是要博览群书,学到经世致用的才能,也要在身体力行中,养成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前半生是为他的后半生做好基础,所以他既不会苟活于乱世,也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演义》是中国老百姓中,最为熟悉也最为喜爱的古典名著了。一本小说(野史)的作用能完全盖过正史,也只有罗贯中才能做到。小说把诸葛亮与关羽神话得太厉害,让用心学史的人不禁有点不能忍受:诸葛亮可以活活把人骂死,并且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历史学家说小说是一种小传统。可是小传统却能反映出民间的意志所在,可以与大传统殊途同归了。 诸葛亮的事业毕竟没有成功,没有成为出世与入世结合的典范,然而他的人生是成功的。据说在他死后,官方一开始并没有给他立祠,当时成都一带的百姓在他的忌日,于路边拜上香案,让过往的行人拜祭。在我的历史记忆中,这样的待遇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2023-07-17 19:55:151

入世出世是什么意思

入世是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例句:“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出世是指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世”则指凡尘俗世。例句:“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 出世是抛开世俗的杂事、欲望,一切随缘行事,与周围的人、事没有矛盾,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超脱,佛家的出世,就是摆脱轮回,而入世与之相反,入世是在世俗中打滚,为名利所奋斗,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为繁琐小事所忧愁,在滚滚红尘中庸碌的生活。 所谓入世容易,出世难,从未经世事的人,从未经风雨侵蚀的人,没有资格谈所谓的出世入世,他的言论也是不可靠的。在黑暗中行走,渐渐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人,是值得鄙视的,但也是值得可怜的,最可敬的是那些尽管身上被刺的千疮百孔,身边污秽横行,却依旧出淤泥而不染,心中向往着阳光,这些人才是真正出世的人。
2023-07-17 19:55:231

出世入世是什么意思

  初学佛者,只谈出世,不谈入世,而昧于佛法者。一味入世,不知出世,如此皆落边际。何以故?世法即佛法,离妄无真,离真无妄。而且佛法真实道理:入世就是出世,出世就是入世。故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又云:“如如不动。”当知出世入世,乃是体用不二之理。出世为体,入世为用;离体无用,离用无体。佛法真理,如是如是。而凡夫妄生分别,执着入世,则起惑造业;执着出世,则厌离生死。殊不知诸法如幻,生死亦不可得。如来为破此等执着,故恒顺众生,示现种种方便,引其入道。其实应无所应,无住无所住,其法身真心,十方遍满,妙用如如,正表出世。而其报身,本此真心。现示幻身,随机应化,正表入世。学佛人如果明白此理,住无所住,生无所生,无住无生,即是真心。当下自在,何有出入。不过此理微妙,初学不易领悟,所以要从无住生心上用功。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即是出世,生心即是入世。无住生心,即是出世入世不二之妙心。  大乘佛法,不离入世,不废出世,故首在修心。修持不相应者,并非佛法不相应,因学人不肯在心上用功。故不明心地,不知何心是真、不知何心是妄;又不知真心妄心,即是一心;更不知一心之妙,亦不可得。所以修持不相应。修持不相应,则功不成,而用不彰。盖佛法真理,不能悟到,其他道理,亦难彻底。因此世道,遂受影响。须知世道渐衰,并非世法不良,乃是人心不正所。何以故?人心不正,则道心不立,以致舍真逐妄,舍本逐末。从流忘返,真理愈晦,世道愈衰。所以说事在人为,道在人行。世法佛法,本无二致。故儒家云:“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如人人能本仁心,行仁事,入则仁慈仁孝、出则仁爱仁恕。以仁感仁,以仁而格不仁,何愁世道不仁。  兹有一偈以揭其要:  佛法与世法   本来不二法  心善是菩提   心恶是夜叉  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又云:“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佛法不离世法,只在善与不善之分耳。然而无自性、善与不善,全在一心。心正则法善,心邪则法不善。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一切法皆是善法,善法即是菩提。不然,则一切法皆非善法,即是夜叉。  欧美科学,偏于物质者。其善与不善亦然。就其滋生工巧,有益人类言之,亦是菩提。就其新奇战具,毒害群生言之,则无异于夜叉。然此等战具,在发明者之本旨,是想与社会国家有利。然未想到世界人类之害。以致愈演愈烈。遂与发明本旨相乖。须知日造杀人之因,必结人杀之果。未来之惨,可想而知。推其原因,由偏执入世有为之用,而忽于出世之为体。有用无体,偏于一边。而失平衡。其所以执入世忽出世者,盖以为无为落于空,不如有为生万有。其实空有不二。譬如一切生物,离空不生,离地不长,正所以显空有不二之用。是故偏执于有,虽功效蓬勃一时,而物极必反,终非长治久安之策。中国文化,本来甚高,消长之理,遍于人心。于是唯心之士,恶唯物害,乃偏重精神,殊不知偏重物质固然执有,偏重精神,亦是执空。执有执空,均非中正之道,当知精神是体,物质是用,若有体无用,所谈皆是无用之学。有用无体,所作皆是无体之事。无用之学与无体之事,其弊相等。所以在此情形之下,除积极昌大固有之道德文化外,一面以精神运用物质,一面发展有益科学,以物质焕发精神,方合中正之义。  世俗以为学佛,不应谈世法,谈世法,仿佛是开倒车。当知倒车就是顺车。何以故?法法圆融,兼含互摄。入世固含出世,出世亦不离入世,出世入世,尚是假名。倒车顺车,更是戏论。故经云:“无有定法可说。”总之佛法真理,不离世法,出世入世,全在自心。心正入世亦是出世,心不正入出世亦是入世。六祖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2023-07-17 19:55:321

关于‘出世,入世’怎么理解?

出世,区别于避世,出世是一个人精神超脱,不再受世事所扰,乃大自在入世,是长期远离红尘的得道之人(不过原来就联系红尘,根本没出世自然谈不上入世)重新感受红尘,体验人生百态,贪痴嗔怒
2023-07-17 19:55:401

如何理解道家出世与儒家入世

儒家历来是被认为是入世的学问,但是儒家的入世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把入世狭隘化,只有为官才是入世,所以儒者热衷于做官,而对民间的入世持消极态度,更有甚者当了官反而为虎作倡,与当权者一起压制百姓。如此以来,儒家的入世成为了权力场上的角逐和官本位社会的垫脚石。 而事实上,道家是讲入世的,尽管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无为的思想,但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并且最终,“无为”会转化为“有为”。道家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正所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这才是老子的高明之处。
2023-07-17 19:55:481

“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带着佛家的出世心态,凭着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业。
2023-07-17 19:55:583

出世好,还是入世好?

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类生活中大家都追求的功名、权位、财富等,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入世则相反,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出世入世我认为其实没有好坏区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目标,我们应该尊重别人选择的生活,其实也是尊重自己选择的生活。拓展资料"出""入"就是离去和进来的意思,而“世”则指凡尘俗世。出世就是指,你虽然生活在世界,不要被这个世界的一些坏的风气所影响,不随从世界的潮流。入世就是,在保守自己不被世界的风俗影响之后,还要进入世界,去将你的信仰,人生的价值观活出来,去影响身边的人。总之就是,去消极又积极的去面对世界。
2023-07-17 19:56:041

以出世的态度入世,以入世的态度出世。

2楼朱光潜先生说过:“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我很信服这话,以为朱先生是用极简单的语言,说出了人生极复杂的道理。人生一世,如草生一秋,是匆匆忙忙的短暂。所有的人,上自帝王显贵,下至黎民苍生,都是这匆匆舞台的演员和看客,常言浮生若梦,过去把这话是当做消极的思想来批判的,其实,谁都明白,人生到底是一出悲剧。无论是天才还是愚饨,到头来都摆脱不了一个毫无二致的结局。有了这样的洞察,人们就会在不免有些苍茫的悲凉中,获得某种顿悟。参透一切苦厄,把身外之物看淡,豁达、潇洒,了无牵挂,无忧而有喜。我理解,这就是“出世”的思想,是指从总体上看,要把世事看淡。
2023-07-17 19:56:173

怎样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

入世,是为了出世。心在哪里,道场便在哪里。
2023-07-17 19:56:274

入世和出世分别是什么意思

“出世”,与“入世”是指:——我们要有自己的梦想、走向和价值观,不为虚名假利、和别人无谓的看法所左右。(此为出世)但却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要融入社会交流和实践,和别人交流协作、合作共赢,更有利于人,有利于己,互相为别人创造价值,从而获取回报。(此为入世)
2023-07-17 19:56:331

出世的好还是入世的好?

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类生活中大家都追求的功名、权位、财富等,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入世则相反,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出世入世我认为其实没有好坏区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目标,我们应该尊重别人选择的生活,其实也是尊重自己选择的生活。拓展资料"出""入"就是离去和进来的意思,而“世”则指凡尘俗世。出世就是指,你虽然生活在世界,不要被这个世界的一些坏的风气所影响,不随从世界的潮流。入世就是,在保守自己不被世界的风俗影响之后,还要进入世界,去将你的信仰,人生的价值观活出来,去影响身边的人。总之就是,去消极又积极的去面对世界。
2023-07-17 19:56:511

入世与出世

中国古代好多作家都在讲入世与出世。 读林清玄的《情深,万象皆深》,读完了林清玄的《黑衣笔记》一篇。林清玄一直在讲佛,这个我能理解,但是丝毫没有感觉。作为一个学过马克思、接受过系统唯物教育的青年,我自然不会去崇信佛教或者别的信仰,比如基督,当然也不是说完全就不可以接触,至少各种佛经、《圣经》等等,还是可以读一读的,那不仅仅是哲学上称为唯心的宗教,更是启迪智慧的文化。 所以呢,我就去知乎上找了《心经》、《金刚经》、《楞严经》等等,不贪多,还没开始读。 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讲入世与出世也有现实的意义。纵然,作为平凡的人,不能像百万富翁一样,也不像李白苏轼韩愈那样的大文豪一样,根本就不缺钱,所以我们谈入世与出世主要是说怎样在入世和出世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来排解生活中承受不了的压力。 入世不用说,不用说,就是和别人打交道、立志在于改造世界,赚钱理财什么的,入世、参加工作是必要的,入世往往伴随着一些琐屑繁杂的东西;出世或许可以理解为解放自己,为心灵寻一个归依之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不必那么匆忙,我们不需要证明自己给别人看,其实真正关心你的人更希望你能开心健康,哪怕是做一个很平凡的打工人。 每天都在读书、写作和学习日语等等。 已经好几天没有去健身了,真的很勉强,今天又非常冷,从明天开始又要有三场不痛不痒的考试,考完就可以回家了——因为疫情,我不打算在跟着同学去外面打工了。就是买了12月30号的高铁,因此停掉了健身卡,明年继续吧。其实我想了,每天一小时健身(下学期只选一个要线下上的选修,不得不说选修太没用了,纯粹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在B站上学)就是19:00到20:00,把健身当做是和读书写作一样的习惯。 今天去知乎上搜“准备高中英语教资应该怎么做”,然后真是头大呀,原来教资要学那么多东西,还有英语六级,也一筹莫展,哎,真是高估自己了,要更努力才是,不能有所懈怠。 还有准备学习理财知识了,我也不想做笔记,就困了累了看一看知乎视频,了解一下理财知识,说实话真的是没兴趣,但是财商又很重要,在微信理财通也投入了180,看看吧,反正也不缺钱花。 因为6:00早起,下午15:00的时候总是很困,这就是所谓的有得必有失吧,就在哪个时间段看理财的视频,做一些和主线无关但是很有用的事。 以上就是我的入世策略,入世是为了提升自己,尽管也能从那些事情获得喜悦,但是我更喜欢做的确是和朋友一起或者自己一个人出去玩,去经历一些事情,还有看电影、与人聊天等,那就是我出世的手段,其实入世和出世都是有意义的,然而我的出世看起来没有意义(尤其不为父母所理解),的确,浪费时间金钱,又没有看得见的实质性的回报,所以在这一年,就是2021年,几乎没有旅行过,2022会多起来。 不和其他人一样,因为我内向的性格,更适合独处式的奋斗,考各种证等,孤独成为一种常态,所以与人交际的时刻成了一种享受,这样也蛮好的,等到足够优秀的时候,再去平衡一下独处和社交的关系吧。现在很忙,现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我相信努力的意义。 所以本来想说一下各种宗教代表的出世和奋发有为代表的入世,到最后竟然变成了这副样子,就这样结束吧:总结一下,就是宗教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要努力把握好出世与入世的平衡,调控生活中的压力;学会去现实中大胆的爱而不是沉湎于宗教中,要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大胆的去坚持做你自己想要做的事,不必跟风盲从,更没必要依附别人,像是投资,要有自己的判断;奋斗不是“卷”,“卷”是无意义的,奋斗是认同规则、尊重自己的情绪、合理安排时间的努力,单纯的努力没有意义。 所以,入世与出世,都是自己的选择呀!
2023-07-17 19:57:031

出世与入世

听王德峰老师的讲座,很有感触。人都是要出世的,否则无法安顿自己的灵魂。因为人的精神是无限的,而人的客观世界是有限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决定了人不可能把自己的精神或灵魂放在具体的事情上,只能放在一个精神寄托上,所以必然出世。只不过西方人是放在上帝身上,形成了二元世界。中国人没有宗教,所以放在了天人合一的哲学上,只有一元世界。 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出世终点就是天人合一,遵循天道而为。天道后来被王阳明阐述为"心即理",就是所谓的良知,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所以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良知,这就是出世的终点。 出世之后要入世,因为人不能虚无缥缈的活着,还是要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入世的办法就是致良知,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 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循环,人生因此而有意义。 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不再迷茫了。
2023-07-17 19:57:101

苏轼的入世和出世是什么意思

简单地讲,就是做官与归隐
2023-07-17 19:57:203

出世好还是入世好

在谈出世和入世之前,我们还需要搞懂出世是什么?入世是什么?出世: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世”则指凡尘俗世。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好了,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可以真正的进入主题了 对比入世和出世最好的例子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了,为什么呢?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乱世儒家的孔子选择入室而道家的老子选择出是她来的对比再好不过了。我们先来看看,儒家,从儒家来看他们选择的是入世,他们认为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在社会,主要精力应放在构建人类社会秩序上。再来看看道家,而道家选择出世,他们讲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在乱世,每个人都勾心斗角,在官场上根本活不了多久,那当然要隐居修身养性,等到盛世再好好的辅佐君王。这也就是出世。 那究竟是出世好,还是入世好呢?我认为在不同的时期,这两个的比重也不一样,比如在乱世,我认为还是出世好,因为,在乱世,每个参与政治的人都会勾心斗角,为名利而争,拼个你死我活,这时就应该隐居起来,不参与朝政,做一个快活的人。而到了盛世,入世还是比较好的,毕竟是盛世嘛,入世之后,回报也很多,官职也当得特别顺畅。 那可能有人就会问,春秋战国时期,也是特别乱的,孔子这个圣人为什么会想不到这些呢?老子为什么就想到了呢?这是因为啊,孔子和老子的人生追求不一样,孔子一生,都想要恢复以礼待人,以礼为主的盛世国家,可在当时,礼崩乐坏,各个国家只顾着自己,根本就无法注重礼节,而孔子也很执着,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游遍各国,只为恢复“礼”。而老子讲究顺其自然,他认为在乱世就应该隐居起来,因为乱嘛,官场上必定会勾心斗角每个人都会撕心裂肺的为自己而活所以说这时还不如隐居起来,做个快活仙人。 自己的路还需自己走,入世和出世也是如此,在乱世,到底是入世辅佐君王,再创辉煌,还是出世隐居,修身养性做一个快活人有你自己决定,在盛世,是入世好好发挥自己的实力,与君王共创辉煌还是出世再修身养性(有点怪)这还决定于你自己。
2023-07-17 19:57:471

把酒问青天歌词与诗 赏析

赏析: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词人的提问,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又好像是在赞叹中秋的美景、造化的巧妙。其中蕴涵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作者之所以要化用李白诗意,一是李白的咏月诗流传甚广,二是苏轼经常以李白自比,这里也暗含此意。李诗语气比较舒缓,苏词改成设问句以后,便显得峭拔突兀。苏轼将青天作为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不知”二句承前设疑,引导读者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进行思考。“天上宫阙”承“明月”,“今夕是何年”承“几时有”,针线细密。继续设疑,也将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推进了一层。设问、思考而又不得其解,于是又产生了“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李白被称为“谪仙”,苏轼也被人称之为“坡仙”。词人至此突发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这时空千古奥秘。苏轼生平自视甚高,以“谪仙”自居,所以他当然能御风回家,看看人间“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胜过人间?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前赤壁赋》描写自己在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皆产生于共同的思想基础。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换头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夜深月移,月光穿过“朱阁”,照近“绮户”,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月圆人不圆是多么令人遗憾啊!词人便无理埋怨圆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同时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离人的同情。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便转而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故结尾“但愿”便推出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空间的阻隔,让对明月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张九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2023-07-17 19:57:581

“入世”、“出世”是 什么意思?

入世的含义:x0dx0a1.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x0dx0a2. 佛家语,与“出世”(脱离俗世)相对,生于世上!x0dx0ax0dx0a出世的含义:x0dx0a1、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如先秦诸子中就有入世和出世之分歧)。 x0dx0a2、指出生于世。 x0dx0a3、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x0dx0ax0dx0a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是空,入世是有。出世是法身,入世是报身。出世是真,入世是妄!
2023-07-17 19:58:071

佛教的出世与入世

佛教,至少在精神上是偏向于出世多一些的,但出世并不代表着就是消极避世
2023-07-17 19:58:283

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

1、出世的含义常常指人的出生,或者出仕做官,立身成名。除此之外,出世亦指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2、入世的含义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也指佛家语,与“出世”(脱离俗世)相对,生于世上。或者从经济方面来说,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展资料:关于出世入世的一些学派:1、入世——道家道家是讲入世的,尽管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无为的思想。但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并且最终,“无为”会转化为“有为”。2、出世——佛家真正的出世的学问,其实是佛家。佛教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盘寂静。参考资料:出世_百度百科入世_百度百科
2023-07-17 19:58:531

出世入世是什么意思

1、出世的含义常常指人的出生,或者出仕做官,立身成名。除此之外,出世亦指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2、入世的含义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也指佛家语,与“出世”(脱离俗世)相对,生于世上。或者从经济方面来说,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展资料:关于出世入世的一些学派:1、入世——道家道家是讲入世的,尽管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无为的思想。但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并且最终,“无为”会转化为“有为”。2、出世——佛家真正的出世的学问,其实是佛家。佛教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盘寂静。参考资料:出世_百度百科入世_百度百科
2023-07-17 19:59:101

出世和入世是什么意思?

出世就是指你虽然生活在世界,但不要被这个世界的一些坏的风气所影响,不随从世界的潮流。入世就是在保守自己不被世界的风俗影响之后,还要进入世界,去将你的信仰和人生的价值观活出来,去影响身边的人。扩展资料无相禅师说道: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倘若全然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同样,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观,也不投身粉碎,出家光看破红尘还是不够,更要发度众生的宏愿才好。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应该持有的态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入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出世
2023-07-17 19:59:251

出世与入世有什么区别?

1、出世: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世”则指凡尘俗世。例句:”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2、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例句:“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扩展资料:二者的英文释义:1、出世:born;come into the world;be born;be produced;come into being。2、入世:go into the society。参考资料:出世_百度百科,入世_百度百科
2023-07-17 19:59:371

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

出世与入世在佛家、道家、儒家和现代人的人生观中均有相关相近的地方,但也有区别。1。现代人如果常说: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这主要是态度方面的,或者说是世界观与人生观。就是人生在世,确实要很好地处理出世和入出的关系,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才能有正确的答案。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的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从另一方面看,一个人生在世上,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观,一味地看不惯,一味地高高在上,一味地不食人间烟火,而不想去做一点实际的,入世的事情,到头来也是“闲白了少年头”。这正像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要脱离地球一样。都说儒家主张入世,佛家,道家主张出世,其实也不尽然。就拿道家的庄子的思想来说吧,又何尝不是入世呢?唯有能否定,才有大肯定,只有丢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能集中精力于真正有价值的大事。他的心是冰冷的,因为他的心已是白热化了。他为了深入这个世界,必须先走出这个世界,这就是道家的本色。(本段借鉴过去的一篇笔记,原作者忘了)2。佛家谈出世入世:“出世”——遁入空门、清心寡欲、万世皆空;“入世”——步入烦世、宣扬佛法、弘扬文化。小乘佛法讲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无常,出世的终极目标在于渡己,即追求自身的解脱。与小乘佛法相反,大乘佛法讲求入世,通过入世修行,教化大众以求正果。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这主要是由于二者在人性是善是恶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所导致的,小乘佛法认为,人性本恶,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悟”,通过离开罪恶的尘世进行修行才可以祛除恶根,成就善果,这是一种悲观消极的态度。大乘佛法认为,人性本善,只是世间充满苦难,迷失了众生的本性,可以通过渡化,劝人行善,让众生摆脱苦难,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陧磐成正果。所谓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代表了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说,出世在渡己,入世在渡人。3。其他如道家、儒家等等的出世入世也和上面两项差不多。如儒家讲气节。不以财富、权力、声望为追求目标,而讲修身、养德、济世。这是出世观和入世观的统一。
2023-07-17 19:59:451

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

出世与入世在佛家、道家、儒家和现代人的人生观中均有相关相近的地方,但也有区别。1。现代人如果常说: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这主要是态度方面的,或者说是世界观与人生观。就是人生在世,确实要很好地处理出世和入出的关系,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才能有正确的答案。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的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从另一方面看,一个人生在世上,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观,一味地看不惯,一味地高高在上,一味地不食人间烟火,而不想去做一点实际的,入世的事情,到头来也是“闲白了少年头”。这正像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要脱离地球一样。都说儒家主张入世,佛家,道家主张出世,其实也不尽然。就拿道家的庄子的思想来说吧,又何尝不是入世呢?唯有能否定,才有大肯定,只有丢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能集中精力于真正有价值的大事。他的心是冰冷的,因为他的心已是白热化了。他为了深入这个世界,必须先走出这个世界,这就是道家的本色。(本段借鉴过去的一篇笔记,原作者忘了)2。佛家谈出世入世:“出世”——遁入空门、清心寡欲、万世皆空;“入世”——步入烦世、宣扬佛法、弘扬文化。小乘佛法讲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无常,出世的终极目标在于渡己,即追求自身的解脱。与小乘佛法相反,大乘佛法讲求入世,通过入世修行,教化大众以求正果。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这主要是由于二者在人性是善是恶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所导致的,小乘佛法认为,人性本恶,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悟”,通过离开罪恶的尘世进行修行才可以祛除恶根,成就善果,这是一种悲观消极的态度。大乘佛法认为,人性本善,只是世间充满苦难,迷失了众生的本性,可以通过渡化,劝人行善,让众生摆脱苦难,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陧磐成正果。所谓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代表了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说,出世在渡己,入世在渡人。3。其他如道家、儒家等等的出世入世也和上面两项差不多。如儒家讲气节。不以财富、权力、声望为追求目标,而讲修身、养德、济世。这是出世观和入世观的统一。
2023-07-17 19:59:521

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1、出世出世是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指出生于世,是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2、入世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入世就是在保守自己不被世界的风俗影响之后,还要进入世界,去将你的信仰和人生的价值观活出来,去影响身边的人。扩展资料:一、道家的出入世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自化,逍遥处世,远离现实政治,有隐逸和出世的倾向,长期以来,大家都以为道家是出世的。并且,道家思想成为那种无法适应复杂的现实世界的人的救命稻草和借口。而事实上,道家是讲入世的,尽管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无为的思想,但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并且最终,“无为”会转化为“有为”。道家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正所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这才是老子的高明之处!二、儒家出入世与道家相反,儒家历来是被认为是入世的学问,但是儒家的入世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把入世狭隘化,只有为官才是入世,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当官的原因吧。所以,儒者热衷于做官,而对民间的入世持消极态度,更有甚者当了官反而为虎作倡,与当权者一起压制百姓。如此以来,儒家的入世成为了权力场上的角逐和官本位社会的奠脚石。三、佛家出入世佛教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盘寂静。当然,真正的佛家出世思想本质是消除贪恋之心,身处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贪恋荣华富贵,并不是厌恶和逃避现实,自求净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世
2023-07-17 20:00:001

入世和出世分别是什么意思

入世,和出世以上的解释都非常准确,我也想稍微补充,入世一个好例子就是人民的名义里面的祁同伟,这个人就是入世很深的体现,可以一门心思提高自己,搞好圈子,互相帮助,互惠互利!出世就是对人极度不信任,相信人性本恶,处处提防,凡事都能考虑到万一,和不利于自己的地方,与人不敢深交,逢场作戏。过度入世会以为身边没有坏人,过度出世会认为身边没有好人,这都是不合适的!
2023-07-17 20:00:146

入世和出世的区别

区别:1、人生追求不同: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类生活中大家都追求的功名、权位、财富等,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入世则相反,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2、价值观不同:因价值观不同导致有出世入世之说,儒家认为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在社会,主要精力应放在构建人类社会秩序上,道家立身处世的基础是自然界,他的目标是构建合谐的自然秩序,归根揭底还在于二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不同造成的。3、人生态度不同: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扩展资料:出世、入世的佛学价值观:佛法真理,本不可说,出世入世,亦是假名。姑方便说,都归一心。究竟何心是出世,何心是入世?当知真心为出世,妄心为入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是空,入世是有。出世是法身,入世是报身。出世是真,入世是妄,然真妄丕一,离开入世,亦无出世。故六祖云离世无菩提。这种道理,要用心参究,才知道我佛慈悲应世之大事因缘。初学佛者,只谈出世,不谈入世。而昧於佛法者,一味入世,不知出世。如此皆落边际。何以故?世法即佛法,离妄无真,离真无妄。而且佛法真实道理,入世就是出世,出世就是入世。故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又云:“如如不动。”当知出世入世,乃是体用不二之理。出世为体,入世为用,离体无用,离用无体。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入世百度百科出世
2023-07-17 20:01:031

入世与出世的区别

词语诠释: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从经济方面来说,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宗教(伊斯兰教)方面来说,就是深入到别人的世界里,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去感化他人表现主义思想流派的一种,主张对荒谬的世界做有限度的斗争词语诠释:出世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ū shì常指人的出生出世亦指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一、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二、指出生于世。近义词:诞生三、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
2023-07-17 20:01:131

出世和入世的关系是什么?

这个出世与入世,是佛教修炼中的说法!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脱离佛教这个背景。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其实在佛教中它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就是把人间分为两部分。一是在红尘中修炼,就是过着普通老百姓的这种生活,称为世俗生活。正常结婚生子,建立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下修炼,称之为入世间修炼。这样的人被称为居士。他们在名利,情俗等等问题面前要做到心不动,全凭自己的定力吃苦,稳住自己的心态,慢慢去掉自己的执着的心,从而达到开慧开悟,功成圆满!另外一种是不在红尘中修炼,就是到庙里的出家修炼,或者躲到深山老林里面去修炼。就说他们脱离了人世间的一些俗事,比如亲情,爱欲,名利等等这些东西是强制性的要求他们戒掉,不接触,甚至不看不听,如如不动。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让他们慢慢地修掉他们的那些执着的心,从而开慧开悟,功成圆满。第二种理解,那是修炼上的层次的划分。就说一个修炼的人,他通过修炼,层次提升了,是走出了人世间,摆脱了生死轮回,不再受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之苦。他们认为这世,是指佛教中说的三界之内都称为世。因为在三界之内都没有摆脱生死轮回,所以要想修炼到出世去,那得修炼到很高的层次。因为修炼是要长功的,这个功越长越高,越长越高,最后那功都走出三界之外去了,但是呢他还在人世间修炼,他还没有圆满,这时候他是不受三界内的生老病死的约束的,但是他还得继续修炼,因为他还没有圆满,他还要继续往更高的层次修炼。这时候的他,虽然还在人世间,但是他已经不受人间的约束了,所以他这时候的修炼,就是出世间修炼了。而他的层次还没有走出三界的时候,他就是入世间修炼。这是修炼过程中的一个层次的划分,也叫做出世和入世,他与上面所说的出世间和入世间不一样!
2023-07-17 20:02:021

出世和入世

一般来说,小乘佛法讲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无常。出世的终极目标在于渡己,即:追求自身的解脱。 与小乘佛法相反,大乘佛法讲求入世,通过入世修行,教化大众以求正果。 可以说,出世在渡己,入世在渡人。如果以入世的精神做事,以出世的精神做人,那么出世即入世,入世即出世。 所以说入世和出世没有好坏之分只在于你的选择。 也可以说在于你生活的那个时期,在乱世,你想远离烦恼,正乱。就可以选择入世。等到了盛世你再去做官,出世。岂不美哉
2023-07-17 20:03:071

“出世”与“入世”分别是什么意思?

1、出世: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世”则指凡尘俗世。例句:”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2、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例句:“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扩展资料:二者的英文释义:1、出世:born;come into the world;be born;be produced;come into being。2、入世:go into the society。参考资料:出世_百度百科,入世_百度百科
2023-07-17 20:03:141

何谓出世与入世

两种哲学观点不同,最终又完美结合,达到世俗与精神锲和合
2023-07-17 20:03:423

出世入世是什么意思

词语诠释: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从经济方面来说,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宗教(伊斯兰教)方面来说,就是深入到别人的世界里,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去感化他人表现主义思想流派的一种,主张对荒谬的世界做有限度的斗争词语诠释:出世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ū shì常指人的出生出世亦指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一、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二、指出生于世。近义词:诞生三、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
2023-07-17 20:0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