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长江,黄河等河流为什么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2023-07-17 08:43:02
TAG: 黄河
人类地板流精华

原因一是青藏高原地势高,东部地势低,中国大江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后向东向南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原因二是青藏高原有大量高山冰川,冰雪融水孕育了大江大河。

青藏高原被称为“中华水塔”

把青藏高原比做中国和东南亚的“水塔”的确恰如其分。整座“水塔”总面积为250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4,总储水量为全国水量的1/3。塔 平均高度达4500米,最高点超过8000米。中华水塔的“塔身”是由几条千余公里的山脉围成的,它们是: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西部的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 部的祁连山,东部的横断山与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数条世界级的大江、大河从“水塔”的东南部奔流而下,一泻千里汇入大海:如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都流经它国入海,属于国际河流。长江、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级的大河。喜马拉雅山南部还有无数条流往它国的小河,数量多得简直无法统计。

这座超级大水塔的内部结构很独特,非常适合储水。水塔内部有冰川、山脉、湿地、草原、森林、湖泊和河流,这几部分构成了青藏高原的主体环境和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整个青藏高原即“水塔”上,河流、湖泊的总储水量为7000亿立方米,而冰川的体积达4.8万亿立方米,每年可融化水量为446.6亿立方米。有 这样大的一座“水塔”大家本不应当为水而发愁,但它的下泄却并不均衡。许多地区没有大河,另一些地区则水量过多,以至于有时泛滥成灾。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之一,是中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阿啵呲嘚
长江,黄河等河流为什么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亚洲地形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所以大江大河均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
呈辐射状流向海洋

我国版图最西面喜马拉雅山脉上有冰山
由于我国的大陆地势西高东低
冰山上的雪常年流向东方,源头多、岔路又多,
就汇聚形成几条大的河流
所以青藏高原是发源地

我国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是(  )A.地壳的变动B.海平面的上升C.海平面的下降D.人类的活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碰撞挤压形成的,也就是地壳运动形成.故选:A.
2023-07-17 03:40:291

你知道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怎么形成的吗?

这是由于印度板块一直在向北面的板块进行挤压,所以形成了强大的压力,所以才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
2023-07-17 03:40:363

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

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导致的
2023-07-17 03:41:132

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板块挤压运动
2023-07-17 03:41:292

1.青藏高原形成原因、典型动物?

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2023-07-17 03:41:371

青藏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有着影响深远。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中国东南多雨、西北干旱气候格局的形成。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亚洲季风区的形成,使北半球亚热带高原荒漠带北移,在高原北部地区形成塔克拉玛干等中亚沙漠,西北变成温带、暖温带干旱荒漠区。我国黄土高原的形成,以及我国现代自然环境由东南向西北自森林-草原-荒漠的更替,出现了东南潮湿、西北干旱的基本格局。在夏季,高原就像一个深入到大气层中的火炉,使得高原表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同时拉动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前来补充,由此而带来丰沛的季风降雨。冬季情况正好相反,高原仿佛一个巨大的冰块,将其上的空气冷却下来,并由高原涌向印度洋,这就引来了北方的冷空气频频南下。山体和高原的隆升还加剧了亚洲内陆的干旱化,形成了一望无垠的戈壁和沙漠。同时,干旱化的趋势有利于粉尘向东传输,从而在我国西部形成巨厚的黄土堆积,也就是屹立至今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夏季风进入中国西北,导致中国西北部的的干旱,形成大片荒漠.冬季时候阻挡了冬季风进入中国西南,使西南地区冬季较少受寒潮影响,气候比较温暖。
2023-07-17 03:41:441

地球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是( ) A.外力作用的沉积作用

D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内、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世界上一些高大的山脉比如喜马拉雅山脉以及青藏高原的形成都是由于内力作用,是地壳的隆起。内力主要起塑造作用,外力主要起破坏作用。两种力共同作用形成现在的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一种力占主导作用。
2023-07-17 03:42:121

四大高原的成因是什么?

瞳纱[学妹] 青藏高原的成因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为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所夹峙。自早第三纪以来,各个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重要影响。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分早、晚两期,早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陆,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与此同时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海盆下沉,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尤其重要的是发生于上新世-更新世的晚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全国地势出现了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印度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力,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塔里木、中朝、扬子)的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和深层及表层构造运动的激化,导致地壳急剧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构成我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 黄土高原:风成学说 我国大陆一直受到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漂移运动的挤压作用,内陆地壳不断受压隆起,部分地壳不断变厚,从而形成绵延千里的高原地貌。当进入晚新生代时期,特别是第四纪大冰期时期,由于全球气候干燥寒冷,我国西部首先隆起的高原地体,受到地质营力的强烈作用,大片裸露地表的沉积沙岩、粉沙质泥岩以及沙砾岩等比较疏松的岩石,在强烈的风化作用下,产生了许多岩屑和泥沙质颗粒。每当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大风经过之处,飞沙走石。风力搬运不了的粗大石砾残留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成为沙漠;颗粒更细小的粉沙土,随风远飘。当风力减弱或遇到像秦岭等高山的阻挡,便纷纷降落。经过以上长时间的风力搬运、堆积,尘埃落定之地,便成了黄土高原。补充]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 内蒙古地区。沉积盆地时常发生迁移,属于大陆内部地势起伏差异不大的准平原上的湖河沉积。 云贵高原: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
2023-07-17 03:42:191

青藏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青藏高原是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地壳运动,受到多种气候条件影响而形成的。隆升造成了高原上升,地壳运动使喜马拉雅山脉和其他山脉形成,气候条件使高原干旱,寒冷,并形成了大量沙漠和草原。
2023-07-17 03:42:272

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

形成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世界最高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比较差,地面热量损失比较大,大气吸收的热量少,所以气温低;同时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量的热量容易散失到宇宙空间,于是气温低;另外由于海拔高,热量散失多,近地面气温低,地表面存在大面积冰雪,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比较高,减少了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地面存储的热量少,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少,于是就气温低!综上所述,最终由于海拔高缘故,形成了青藏高原高寒气候!
2023-07-17 03:42:431

青藏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今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一致性增厚学说认为印度板块向北推挤,导致青藏高原岩石圈大规模缩短,由此产生了比正常地壳厚一倍的地壳,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如果我们想把房顶变高,会有两种选择;可以在原来屋顶上再加盖一层,也可以把原屋顶两边的屋脊往中间挤,让它更高耸。英国地质学家杜威和伯克就觉得青藏高原是靠第二种方法“长”起来的。他们于1973年提出一致性增厚学说,认为在青藏高原地体之下并没有吸收印度大陆的地壳,印度板块的作用就好像是一个带有锯齿形末端的刚性块体而向北推挤。青藏高原岩石圈大规模地缩短,由此产生了比正常地壳厚一倍的地壳,从而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该理论认为整个亚洲大陆地壳的南北向缩短增厚是连续性的和一致性的。扩展资料;下地壳流学说认为随着青藏高原地壳增厚,低黏度的下地壳在重力驱动下向低海拔区域流动,并在高原周边受阻聚集,从而导致地表隆升和高原扩展。自霍斯曼、麦肯齐等人提出他们的想法后,一些科学家也开始把关注点放在青藏高原下地壳。1997年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若伊邓等人就提出了青藏高原演变的下地壳流学说。该学说认为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地形特征被认为是来自高原中部的下地壳软弱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向东部流动并因受阻而聚集,在这个过程中囤积起来的物质就会向上“挤”,这就导致了地表的抬升。随着青藏高原地壳的增厚,低黏度的下地壳在重力的驱动下向周边低海拔的区域流动,这些流动的下地壳物质在高原周边受阻而聚集,从而导致了地表的隆升和高原的向外扩展。”这个模型认为上地壳变形对地形生长的贡献微乎其微,而下地壳管道流才是导致地壳增厚和地表抬升的主导因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藏高原形成演化
2023-07-17 03:43:191

青藏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长期以来的地壳运动所致!
2023-07-17 03:43:333

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很古老的时候,适逢冰河时代,一个带着慧尾的天体从地球的东南撞上了地球。受到天体撞击的太平洋区域,地壳出现了下陷。太平洋的背对一侧,由于天体撞击作用,地壳出现了张裂,形成了大西洋。地球受到这个天体撞击后,一摆一摆的,这种摆力慢慢的从地球传递到这个撞击天体的慧尾。这个撞击天体一边摆动,一边滑行到太平洋的西部,形成了当时地球上的第一山峰。这个山峰高达12000公里。后来,过了十万八千年,北极冰盖融化,地球上天体形成的最高峰开始向东北倾斜,出现了倒塌,形成了今天的亚欧陆块。在倒塌的亚欧陆块西南部,不仅出现了地中海、红海、波斯湾-阿曼湾等海域,而且形成了今天的特提斯构造域和喜马拉雅山山脉。可见,今天的特提斯构造域(包括喜马拉雅山山脉),在亚欧陆块倒塌之前,是亚欧陆块的底盘,是亚欧陆块在天体撞击地球的时候,由于底盘负重形成的。亚欧陆块东南部和西北部陆架海域、移动曲线,是亚欧陆块在倒塌挤压过程中形成的。今天的亚欧陆块多陆架海域,这与亚欧陆块作为天体撞击地球的时候,与地球的摆动息息相关。地球第一峰的倒塌,不仅形成了今天亚欧陆块,而且压偏了地球。从此,地球就倾斜地运动着,直到今天。
2023-07-17 03:43:412

青藏高原形成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原因是

青藏高原地处中纬度,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自海平面起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最重要的有两个:“地势(海拔)高”、“气温低(冷)”.气候的垂直分布,生物的多样性,是一个很特别的气候类型,其他气候都主要是受纬度的高低影响,而高原山地气候则主要受地形的影响特别是海拔高度的影响.高原山地气候日温差则不超过10度.冬季降霜雪,夏季多热雷雨.降雨之际多冰雹.高山上的夏季热雷雨多在午后.
2023-07-17 03:43:501

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很古老的时候,适逢冰河时代,一个带着慧尾的天体从地球的东南撞上了地球。受到天体撞击的太平洋区域,地壳出现了下陷。太平洋的背对一侧,由于天体撞击作用,地壳出现了张裂,形成了大西洋。地球受到这个天体撞击后,一摆一摆的,这种摆力慢慢的从地球传递到这个撞击天体的慧尾。这个撞击天体一边摆动,一边滑行到太平洋的西部,形成了当时地球上的第一山峰。这个山峰高达12000公里。后来,过了十万八千年,北极冰盖融化,地球上天体形成的最高峰开始向东北倾斜,出现了倒塌,形成了今天的亚欧陆块。在倒塌的亚欧陆块西南部,不仅出现了地中海、红海、波斯湾-阿曼湾等海域,而且形成了今天的特提斯构造域和喜马拉雅山山脉。可见,今天的特提斯构造域(包括喜马拉雅山山脉),在亚欧陆块倒塌之前,是亚欧陆块的底盘,是亚欧陆块在天体撞击地球的时候,由于底盘负重形成的。亚欧陆块东南部和西北部陆架海域、移动曲线,是亚欧陆块在倒塌挤压过程中形成的。今天的亚欧陆块多陆架海域,这与亚欧陆块作为天体撞击地球的时候,与地球的摆动息息相关。地球第一峰的倒塌,不仅形成了今天亚欧陆块,而且压偏了地球。从此,地球就倾斜地运动着,直到今天。
2023-07-17 03:43:571

黄土高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简单的说,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详细的解释: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6000多万年以后,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在此之前,中国大陆的东边是太平洋,北边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南边喜马拉雅地区分别被浅海占据着,西边的地中海在当时也远远伸入亚洲中部,所以平坦的中国大陆大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气候温暖而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大部分为亚热带地区,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沙漠和戈壁。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 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的沙漠和戈壁上,由于气温的冷热剧变,这里的岩石比别处能更快地崩裂瓦解,成为碎屑,地质学家按直径大小依次把它们分成:砾(大于2毫米),沙(2—0.05毫米),粉沙(0.05—0.005毫米),黏土(小于0.005毫米)。黏土和粉沙颗粒,能被带到3500米以上的高空,进入西风带,被西风急流向东南方向搬运,直至黄河中下游一带才逐渐飘落下来。 二三百万年以来,亚洲的这片地区从西北向东南搬运沙土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沙土大量下落的地区正好是黄土高原所在的地区,连五台山、太行山等华北许多山的顶上都有黄土堆积。当然,中国北部包括黄河在内的几条大河以及数不清的沟谷对地表的冲刷作用与黄土的堆积作用正好相反,否则的话,黄土高原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厚度不超过409.93米。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也是沙土的沉降区,但是这里是一个不断下沉的区域,同时又发育了众多河流,所以落下来的沙子要么被河流冲走,要么就被河流所带来的泥沙埋葬了。 中国古籍里有上百处关于“雨土”、“雨黄土”、“雨黄沙”、“雨霾”的记录,最早的“雨土”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0年:天空黄雾四塞,沙土从天而降如雨。这里记录的其实就是沙尘暴。 雨土的地点主要在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古人把这类事情看成是奇异的灾变现象,相信这是“天人感应”的一种征兆。晋代张华编的博物志中就记有:“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空谷。” 1966—1999年间,发生在我国的持续两天以上的沙尘暴竟达60次。中科院刘东生院士认为,黄土高原应该说是沙尘暴的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积累了过去几百万年以来沙尘暴的记录。中国西北部沙漠和戈壁的风沙漫天漫地洒过来,每年都要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黄土。
2023-07-17 03:44:041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风沙化形成原因?

我不知道
2023-07-17 03:44:133

青藏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青藏高原有许多世界之最。它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而且是世界地质 历史 上最年轻的高原。假如用人的一生做比喻,它还处在婴儿期。在这片神秘的处女地上,既有绵延千里的冰峰雪岭,又有坦荡开阔的谷地;既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又有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既有繁星点点的湖泊,又有一泻千里的江河。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上,是怎样从海洋中拔“海”而起的呢?   青藏高原是如此年轻。如果把它脱离海洋的大约4000万年与地球年龄的46亿年相比,仅仅是1/115。假如只考虑最近强烈隆升的二三百万年,则只有地球年龄的1/1500。好像一年之中,她一直沉睡在茫茫无际的汪洋大海之中,在一年的最后几天,才突然苏醒过来,及至除夕的最后几小时,猛然崛起成为地球之巅。   根据现有的了解,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上升都使高原地貌形态得以演进。   高原第一次的强烈上升,发生在早更新世时期,距今200万年前,平均上升了1000米左右,高原面平均海拔为2000米。其结果是原始高原地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原边缘河流切割作用加强,河流流向发生变化,一些古湖被切割变干,外流水系的主要河道基本形成。   高原第二次强烈隆升发生在中更新世,距今约100万年前,高原面的平均高度达到3000米左右,同时高原的自然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的断裂活动不断产生;旧断裂得以复发;高山深谷地貌形成;以往的环流形势被打乱,广大地区气候从温暖湿润转为寒冷干旱,各地域间的差异明显增大。   高原第三次强烈隆升发生在晚更新世,这期间又升高了约1000米。约在10000年前,高原面的平均高度已达到了4000米左右,一些大山岭超过了6000米。这次抬升使高原内部的气候更加寒冷干燥。高原边缘受到强烈切割。此时,已有人类出现。在定日热久乡河流阶地上发现的旧石器晚期的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等已成为古人类生活谋生的工具,他们群居在一起,靠捕猎和采摘野果为生。   地质 历史 进入全新世(距今1万年前),高原抬升的速度更快了,它以平均每年7厘米的速度,上升了约700米,使高原面的平均高度达到现在的4700米,成为当今的“世界屋脊”。   
2023-07-17 03:44:331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有哪些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1、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2、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3、多年冻土层形成上层滞水,难以下渗;4、土壤通透性不良;5、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  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多年冻土区,占中国冻土面积的70%。其中青南—藏北冻土区又是整个高原分布最为广泛的,约占青藏高原冻土区总面积的57.1%。  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
2023-07-17 03:44:511

青藏高原湖泊群成因

青藏高原湖泊群成因:1、冰川的侵蚀作用使青藏高原形成冰蚀洼地,加之常年积雪和冰川融化,形成湖泊。2、青藏高原地壳活动强烈,造成地表断层形成沟谷及洼地,形成湖泊。3、堰塞湖。河道旁的山体崩塌,堵住了河流泄水通道,久而久之,积聚而成堰塞湖。最著名的堰塞湖就是青海湖。4、热融湖塘。热融湖塘产生于高原多年冻土区,最初的形式就是一个普通的洼地,在雨季汇集了附近的雨水。雨水带来的热量会融化其下冻土层中的冰,使得洼地越来越深,湖面也越来越大,水量越来越多。当积水多到一定程度,在冬季洼地里的水也不再干涸,而其下的多年冻土层消融殆尽,洼地彻底变成高原湖泊。这样形成的湖泊规模小,但数量众多,青藏路沿线非常普遍。
2023-07-17 03:45:001

青藏高原的季风环流是怎么一回事?

青藏高原的季风环流:夏季青藏高原上的气温高于周围的自由大气,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周围的自由大气形成高气压。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周围的空气吹向青藏高原面形成风;冬季青藏高原上的气温低于周围的自由大气,原面上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周围的自由大气形成低气压。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青藏高原面的空气吹向周围地区形成风。
2023-07-17 03:45:102

青藏高原风大的原因?

青藏高原上多大风的原因是什么 风的形成是和气压梯度力紧密相关的,而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和温差有很大关系。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植被较少,以戈壁和草原为主,地面的比热容比较小,在白天日照情况下升温剧烈,在夜间迅速散热变成冷源,昼夜温差大,所以风就很大。 青藏高原这一独特的高原风光的主要成因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平常的季风很难能影响该地区,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这种气候形成了自己的环境。 青藏高原为什么风能资源丰富 谁说青藏高原风能资源丰富?不对。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虽然风力强、风速高,但风的能量密度低,风能质量不算好,在国内只算是三类可利用区,远远比不上沿海地区和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只有几条风带所在地区还凑合。 在沿海和低海拔地区适用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在青海就不好好转。虽然风速甚至高于沿海地区也不行。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风沙化形成原因? 自上新世末至今大约300—400万年内,青藏地区大面积大幅度地擡升至现在的高度,经历了由低海拔热带、亚热带环境向高寒环境发展的剧烈演变,除受到全球性冰期与间冰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影响外,海拔高度剧增对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变化也起著主导的作用.因而,在我国形成了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并列的格局,在主要的自然特征方面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一)地势高亢、历史年轻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地壳变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表现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且有许多超过雪线、海拔6,000—8,000米的山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在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总轮廓中有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是最高一级地势阶梯,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由此向东逐级下降,最后经由我国东部低地及浅海大陆架没入太平洋海盆.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强烈,高原南部及东南部是频繁的地震区,又是强大的地热带,擡升运动一直延续至今.在高原边缘普遍存在着地势擡升、河流深切的地形,河流纵剖面有几个显著的裂点与谷中谷的形态.其它如寒旱化趋势增强、湖泊消退、水系变迁、内部夷平、外部陡切以及土壤剖面分化简单、矿物风化程度浅等都显示出高原自然地理过程的年轻性.(二)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日较差大空气稀薄、大气干洁的青藏高原上,太阳总辐射高达130—190千卡/厘米2·年,比同纬低海拔地区高50—100%不等.但高海拔所导致的相对低温和寒冷是突出的.高原面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低达—10——15℃,与我国温带地区大体相当.暖季,我国东部夏季风盛行,最热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30℃之间,且南北差异不大,唯独青藏高原成为全国最凉的地区,7月平均气温竟与南岭以南的1月平均气温相当,比同纬低地降低15—20℃.与同纬低地相比,高原上气温日较差大一倍左右,具有一般山地与高山的特色.因受强烈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气温年较差也不小,或与我国同纬低地接近,表明它与热带高山有根本不同的温度特点.因此,尽管气温较低、气候寒冷,但由于形成低温的原因不同,加上太阳辐射强和显著的热力作用,高原上的温度条件对自然地理过程及植物生长发育而言,和高纬低海拔区域的相同气温数值有着不同的意义.(三)冰雪与寒冻风化作用普遍巨大的海拔高程有利于冰川、冻土的发育和独特的冰缘与寒冻风化作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现代冰川发育,占全国冰川面积的五分之四以上.第四纪古冰川地貌遗迹广布于极高山区周围,部分地区还成为景观的重要要素.冻土在高原上广泛发育,其中多年冻土连续分布于高原中北部,厚达80—120米,成为中低纬巨大的冻土岛.据研究,这里的冻土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寒冷气候的产物.因此,从冰川冻土发育的角度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青藏高原的腹地至今没有脱离冰期.强烈的太阳直接辐射使高原上地表和近地面空气白昼强烈增温,但夜间冷却迅速,一年内有较长时间出现正负温度的交替变化.因而,冰缘融冻作用及寒冻风化作用普遍,在高原土壤和微地形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四)高原动植物地理和生态适应现象青藏高原上动植物区系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动物方面高原内部属古北界区系,东南部属于东洋界区系;植物方面相应地分属于泛北极区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即历史古老的喜暖溼成分占据东南部,而较年轻的耐寒旱种类则分布于高原内部.喜马拉雅山是南北分布上的明显屏障,而横断山脉的纵向谷地则便于南北交流,且垂直分带明显,类型繁多,是世界高山植物区系极丰富的区域,又是第四纪冰期中动植物的天然避...... 高中地理 为什么青藏高原北部的风能密度小于青藏高原南部 从图片得知青藏高原北部的风能资源比南部丰富,风能密度也高于南部。 首先要明白风能密度的含义,风能密度是指气流在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风能W=0.5ρV3瓦/米2,它是描述一个地方风能潜力的最方便最有价值的量,但是在实际当中风速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不能使用某个瞬时风速值来计算风能密度。 从含义来看不是风速大风能密度就大,是气流在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风能,查看一下青藏高原的地形分布图,由于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等山地较多,另外还有河谷分布,地形较为不平坦,对气流的通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气流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风能较少,结果风能密度就小,同时受制于地理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所以无法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设施,另外由于北部地形相对于南部来说较为平坦,所以有利于对风能的利用。 青藏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青藏地区,就目前的资料来看,算不上风资源资料很丰富,起码风速没有达到新疆、内蒙等地区的水平,而且由于空气密度过低哗高原特有的气象条件,所以以后开发风能资源还存在很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2023-07-17 03:45:241

为什么青藏高原上有湿地的成因

藏高原湿地广布的原因: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降水和冰川融水下渗困难;2、土壤通透性不良;3、多年冻土层形成上层滞水;4、海拔高气温低,蒸发较弱;所以青藏高原湖沼众多,湿地广布。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最多,占全国总面积的51.4%,这是湿地的一种。东北地区沼泽面积最多,但是湖泊面积和数量比青藏高原少多了,所以说青藏高原湿地广布没有错误。
2023-07-17 03:45:332

青藏高原此名怎样得来的?

该高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合起来就是青藏高原了。
2023-07-17 03:45:423

青藏高原的形成印证了"沧海桑田",此高原是怎样形成的呢

两个板块挤压而隆起的
2023-07-17 03:45:522

青藏地区典型的区域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青藏地区典型的区域特征是海拔高,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终年气候寒冷;高山上有大面积冰川,高山山麓有高寒草地分布。青藏地区高寒特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形影响。青藏地区海拔高,高原上气候寒冷。
2023-07-17 03:46:091

青藏高原为什么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你好,青藏高原海拔高,水容易往下流,就是一楼说的青藏高原背靠喜马拉雅山脉,高山常年积雪,夏季天气稍暖,融化后的水汇集在一起,形成河流
2023-07-17 03:46:173

青藏高原是1600mm,原因是什么?来自哪个大洋?

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示意图最近,我国开始了第二次对青藏高原的大规模综合性科学考察研究。虽然,上世纪70年代开展的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取得了一些“科学大发现”, 但是人们对这片雪域高原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时至今日,作为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仍然没有定论,科学家为此已经争论了近百年。百年间,他们提出了各种学说来解释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壳的变形和地表的隆升。解释一:青藏高原是“垫”起来的印度地壳俯冲学说认为,印度地壳整体性下插到青藏高原之下,导致了双倍于正常大陆地壳厚度的地壳和青藏高原的形成。地球物理观测数据表明:青藏高原地壳的厚度是正常大陆地壳厚度的两倍。早在1924年,为了解释这个问题,瑞士地质学家阿尔冈根据大陆漂移理论提出了印度地壳俯冲学说。该学说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解释青藏高原形成的模型。“印度地壳俯冲学说是指印度地壳整体性下插到青藏高原之下,导致了双倍于正常大陆地壳厚度的地壳和青藏高原的形成,印度地壳就好像一块板垫到了青藏高原的下面。”8月29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陈林副研究员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此后,不断有科学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学说进行了完善。英国地质学家鲍威尔和康拉罕1973年提出了改进版双地壳模型。他们认为印度大陆的俯冲作用导致了青藏高原双地壳结构和均一海拔高度的形成,也就是印度大陆岩石圈的板底垫托作用导致了青藏高原地表的快速隆升。与阿尔冈的“一块板”垫托的观点不同,该模型认为青藏高原的隆起是由印度大陆岩石圈“多块小板”垫托起来的。1985年,美国地球物理学家提出了衍生版俯冲模型大陆贯入说,该学说认为在青藏高原的下地壳存在着一种黏滞性很低的黏流体,刚性的印度板块地壳向北贯入到软弱的青藏高原低黏滞性的下地壳中,其动力机制就类似于液压千斤顶的原理。在印度板块贯入的压力下,青藏高原隆起抬升。根据千斤顶原理,青藏高原必须在印度板块贯入的地方保持低强度,同时,印度板块贯入地方周围的岩石属性必须具有高强度,这样才能在横向上承受印度板块贯入的压力,发生向上的隆升。然而,青藏高原周围的块体并不都具有高强度,不满足横向承受住印度板块贯入压力的条件,因此该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青藏高原的隆升。
2023-07-17 03:46:241

中国的“四大高原”是? 四大高原的成因?

中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1.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大致介于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之间,包括西藏自治区全部、青海省绝大部分和四川西北部,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高原内部分布有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山脉,如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和巴颜喀拉山等,山脉之间镶嵌以宽谷盆地,呈现一派“远看成山、近看成川”、莽莽苍苍的壮观景象。高山上部覆盖着冰川、积雪,夏日消融,成为许多江河水源,也是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   2.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西起甘肃、新疆边境的马鬃山,东到大兴安岭,包括内蒙古大部,甘肃、宁夏、河北等省区的一部分,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这里地势西高东低,由1500米降低到800米上下,高原上除贺兰山、阴山山脉外,大部分地区坦荡开阔,地面起伏缓和。在低缓丘陵之间分布有宽广的洼地或盆地,蒙古语叫“他拉”,意思是“山间广场”,在半干旱气候和起伏和缓的地势条件下,形成了面积辽阔的草原。   3.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介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祁连东端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包括山西全省,陕西大部,甘肃、宁夏、河南等省区的一部分。高原除石质山地外,地面均为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土一般厚约数十米,最厚可达200米左右。高原海拔为1000一2000米,黄土实际覆盖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地形大致由三部分组成:最高的是石质山地,如吕梁山等;位置居中的是黄土高原主体部分,常见的有黄土源、黄土梁黄土峁;最低的是断陷谷地,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4.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包括云南省中部和东部,四川省西南部和贵州省大部。这个高原地形比较复杂。在云南境内,高原海拔在2000米左右,分布有一系列近南北向的构造盆地,有不少断层湖,著名的有滇池、洱海等;在贵州境内,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上下, 石灰岩分希广泛,在流水长期侵蚀,溶蚀作用下,形成了独特峰林盆地和美丽多姿的溶洞。云贵高原上有一系列山岭,山岭有构造盆地或溶蚀盆地,当地称为“坝”;是云贵两省人口和工农业主要分布区。云贵高原边缘因受到流水侵蚀,地表崎呕。人们以“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来形容云贵高原,其实,“地无三尺平”是就高原边缘的情况而言的,这里坡度很陡,地表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有些地区的地表喀斯特石芽和溶沟丛生,成为步履艰难的原野。
2023-07-17 03:46:501

西藏地形形成原因

地质上看,五大块的构造运动和形成时间有规律地由北向南依次变新,昆仑山形成于二亿二千多万年前的海西运动,二迭纪末海退成陆;哥们西里-巴颜喀喇山脉形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的时期燕山运动,晚侏罗世海退成陆;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形成于七千万年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晚始新世海退成陆。构造运动的这种有规律的迁移,并与欧亚大陆相碰撞而拼合来解释。根据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各块体形成后并未马上抬升成为高原。高原是在五大块全部拼合成陆以后,由于印度次大陆的继续北移契入,北面又受到了塔里木-柴达木等阻挡,在南北力量的挟持以及地壳下训热力作用下快速升起而成的。所以青藏高原是板块碰撞拼全的高原,它的活动方式至今没有改动,高原至今仍然在上升。据大地测量等资料,喜马拉雅山每年约上升1厘米。所以,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轻的高原。
2023-07-17 03:46:581

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概述

作为地球上一个独特的自然地域单元,青藏高原在晚新生代以来的强烈隆升及其对周边地区气候与环境的深刻影响,一直为科学界所瞩目,成为国际上地球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关键区域(孙鸿烈,2004)。青藏高原通常是指南起喜马拉雅山,西抵帕米尔-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北接祁连山,东邻六盘山-龙门山以及安宁河-小江一带所围限的区域(图7-1)。青藏高原内部几条重要的构造活动带将其分为4个主要构造块体:喜马拉雅块体(I)、西藏块体(Ⅱ)、甘青块体(Ⅲ)和川滇块体(Ⅳ)。雅鲁藏布江带是喜马拉雅块体与西藏块体的分界线;拉竹笼-可可西里-金沙江带是西藏块体与甘青块体的分界线;金沙江-红河带为川滇块体的西南边界,鲜水河断裂-安宁河断裂-小江断裂构成川滇块体的东北边界(丁国瑜,1991)。图7-1 青藏高原活动构造分区青藏高原现今构造格局的形成经历了极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在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和演化有关的大陆动力学理论中,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有3种:① 刚性块体挤出理论(Tapponnier et al.,1982,2001;Avouac,1993);② 岩石圈尺度的连续变形理论(England et al.,1986;Holt et al.,2000);③ 下地壳塑性流动理论(Royden et al.,1997)。关于地壳缩短在高原内部怎样吸收的问题主要有下列一些看法:① 刚性块体挤出(Armijo et al.,1989;Avouac et al.,1993);② 弥散性的均匀缩短(England et al.,1986;Wang et al.,2001);③ 地壳物质向东流动(Le Dain et al.,1984;Molnar et al.,1989;Holt et al.,1995;Royden et al.,1997;Clark et al.,2000);④ 沿古老缝合带的陆内深俯冲复活和变形局部化(许志琴等,1999;Tapponnier et al.,2001)。尽管在青藏高原形成和演化方面仍存在许多重大科学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是高原形成的前提和策动因素之一,并且随着观测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对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一、大陆碰撞的起始时间板块碰撞的起始时间是青藏高原形成和隆升过程的起始点。长期以来,多数人把始新世中期的45 Ma BP作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开始(Burke和Dewey等,1974;Molnar和Tapponnier,1975;Powell等,1975;Achache等,1983;Allegre 等,1984;常承法等,1990)。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并非SN向规则的正向碰撞,而是由西往东的斜向穿时性碰撞。大陆碰撞的起始时间为50 Ma BP左右,在45 Ma BP时达到主体碰撞的高峰(钟大赉等,1996;丁林等,1995;郑度等,2004),经历了先造山、后造成高原的大陆岩石圈变形过程(图7-2)。据估计,自古近纪早期以来,印度大陆己向北推进了1500~2000 km,深深地楔入到亚洲大陆内部,使得青藏高原自新近纪晚期以来加速上升至现今的巨大高度,并形成相距2500 km的西构造结(帕米尔构造结)和东构造结(阿萨姆构造结)。二、碰撞期后的隆升演化历史有关高原隆升演化历史与隆升高峰期的确定至今仍无定论。Kazuo et al.(1992)及 Copeland et al.(1990)和Harrison et al.(1992)通过孟加拉扇沉积物的研究,认为喜马拉雅的脉动性隆升从20 MaBP前开始,10.9~7.5 MaBP和0.9 MaBP至今为2大隆升高峰期,并于8 MaBP左右接近于目前的高度,这一结论得到了古气候学(QuadeJ,1989)、阿拉伯海的沉积响应(Prell et al.,1991)、藏南快速冷却事件(陈文寄等,1996)、中印度洋地震异常(Karner et al.,1990)等多方面证据的支持。钟大赉等(1996)从构造热事件入手并结合裂变径迹法,提出高原隆升分为45~38 Ma、25~17 Ma、13~8 Ma、3 MaBP至今4个阶段,其中3 MaBP以来隆升最强烈。李廷栋等(1990)采用热年代学裂变径迹的“矿物年龄-地形高差法”提出高原隆升的最强烈期为2 MaBP至今。Shackleton et al.(1988)曾利用地貌学证据证明高原的主隆升期为更新世。崔之久等(1996)利用古岩溶夷平面的重建提出高原经历了3次隆起和2次夷平,目前的高原为近5 Ma来抬升的结果,其中0.7 MaBP的“昆黄运动”使高原达到隆升的高峰。董文杰等(1997)则认为高原经历了7 次隆升阶段,3.4 MaBP时达到隆升高峰。李吉均等(1996)对黄河上游地貌和新生代地层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从3.4 MaBP开始整体抬升,并在2.5 MaBP和1.7~1.66 MaBP相继发生强烈隆升。吴锡浩等(1996)通过对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的东亚季风变迁和古季风气候递变的探讨,提出青藏高原从晚中新世末开始,至少经历了5个隆升阶段,且每个阶段初始的高原面平均高程依次为2900 m、3600 m、4200 m、4600 m、4850 m。同类研究成果还有很多,不同观点给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青藏高原高度变化曲线如图7-3所示。图7-2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过程演化图尽管人们对高原隆升过程的认识不甚统一,但是多数研究者认为,青藏高原的隆升是非平衡和多阶段性的,并非是持续隆升的过程,而且青藏高原不同位置的隆升速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肖序常等,1998)。我们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以来的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研究,特别是对部分大江大河的河流发育史及夷平面分布演化的调查分析认为,自渐新世晚期或中新世中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南缘上升的总幅度大约在3500~5300 m之间,高原内部的上升幅度或许还要稍多些(约多500~1000 m),这与青藏高原主夷平面的海拔高度大体相符。而在此上升幅度中,上新世早中期(约4.5 Ma)以前,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的上升幅度大体在3000~4500 m之间(平均上升速率0.4~0.6 mm/a),占据了其上升总幅度的5/6~6/7;在上新世中晚期,地壳相对稳定;自早更新世(约2.0~1.0 Ma)以来,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上升幅度大体在500~800 m之间(平均上升速率也为0.4~0.6 mm/a),仅占其上升总幅度的1/6或1/7。因此,早在4.50~5.0 Ma BP的上新世早期,青藏高原的隆升已经基本完成,第四纪以来的隆升速度虽然也较快,但由于其持续时间较短,其上升幅度相对有限。目前专门讨论青藏高原东南部隆升速率的定量研究成果较少。张郢珍等(1992)、郭良迁等(2001)依据1951~1990年的水准测量资料,探讨了中国大陆的垂直形变速率及其变化梯度及地震活动的关系;刘经南等(2002)报道了基于GPS观测资料的全国范围的垂直形变特征研究成果。基于GPS观测所得的等值线图与基于水准观测所得的等值线图比较显示,二者在整体趋势上比较一致。但由于现有可用的高精度GPS形变监测点有限,因此基于水准测量成果的垂直形变速率图像对于细部特征的反映要比利用GPS成果所得到的垂直速率图像效果好得多。图7-3 青藏高原高度变化研究的不同观点示意图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垂直形变速率及其变化梯度资料显示:① 垂直形变速率等值线的分布与大地构造关系密切,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形变速率增大,且出现NE向分布的高速率带(图7-4),反映了离板块边界较近的地区形变速率最高,离板块边界较远的地区形变速率逐步衰减。② 在川滇藏交界附近出现明显的负值区,说明青藏高原东南部存在相对下降区,反映了地壳垂直运动在某种趋势变化的情况下,存在区域上和时域上的不均匀性,这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地质结构和活动背景是相协调的。近期的GPS观测数据也证实青藏高原东南部相对下降区的存在(刘经南等,2002)。③ 在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上,高形变速率梯度带走向与红河断裂、横断山脉、巴颜喀拉山脉等区域构造方向一致(图7-5),表明这些构造体系的现代运动明显,并且高形变速率梯度区通常是强震活动的主要场所。
2023-07-17 03:47:081

青藏高原是经过怎样的地质运动所形成的?

地球慢慢的运动,再加上火山喷发,然后就形成了这样的高原。
2023-07-17 03:47:155

中国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的成因 求成因

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内力作用 是指地球内部能量 它使地壳发生上升或下降,或者平移运动.这个过程就是指所谓的沧海桑田,原来的海洋由于地壳的抬升作用,可以变为陆地,原来的陆地也可以变为海洋 【如板块运动就是照成青藏高原形成的的主要原因 因为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移】 二:外力作用 根本上是指太阳能 向下分为风力作用 流水作用【华北平原就是典型的冲击平原】 冰川作用【东欧平原形成就离不开冰川的作用】 内力作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格局 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 外力作用的过程为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沙漠,平原大部分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2023-07-17 03:50:461

“青藏高原”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为什么在青藏高原容易生成高山与河流?

青藏高原在2000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后来从南半球移动来的印度板块向北挤压,青藏高原从海底升起,变成陆地,至今高度还在不断增加增加。由于青藏高原高度达到4000米以上,从印度洋方向来的湿润空气在高原上降下雨雪,形成了地球上除南北极以外最大的山岳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就成为大河的源头。
2023-07-17 03:50:571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青藏高原,夏威夷群岛和安第斯山脉形成原因

有史以来的地学基础空白,【湖泊与盆地存在怎样的关系】,获得重大突破:地理学的认知和深入探研,盆地形成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看好了)负地形-湖泊(堰塞湖、人工湖)--沼泽地(湿地)--湖盆内陆地--盆地(因在湖盆内)。这就是说,湖泊沉积可以演变成盆地,湖泊、水域是所有盆地形成的基础,这一重大发现,彻底打破地学多年来一筹莫展的困局。 天然地震,火山爆发地震,岩爆地震,瓦斯爆炸地震,这四者存在相同点,那就是,都是地球内部能够释放能量的物质发生了巨大能量的释放,而事实已经证明,地球内部委实的存在可以燃烧,可以爆炸的很多能量物质,并且这些能量物质是集中的,诸如瓦斯,天然气,石油,核弹的铀矿等等物质,只要存在一定的条件,就会发生能量的释放,造成地壳的震动,火山内没有这样的特殊物质,就一定不会爆炸,煤矿内没有瓦斯,也不会爆炸,纯粹的岩石也不会爆炸,这就是说,地球内部如果没有这些特殊的、可以发生燃烧爆炸、释放能量物质的存在,那么,必然不存在天然的地震。世界的所谓地震专家,其实就是瞎子摸象,不顾事实的编造各种谎言。 所有的地学奥秘,都是因为被“湖泊与盆地存在怎样的联系和转化关系?”这个地学基础“空白”所掩盖,任何研究学者明白了这个“空白”,几乎所有专业学者都能很容易知道地震奥秘以及地学的其他奥秘了。不是因我有超人的智商,只是让我偶然的发现,发现了地球科学基础知识领域存在的巨大“空白”,而这一发现,彻底打开地球科学的大门,势不可挡。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思维判断,如果我不发现地震的奥秘,是没有办法发现地学的基础知识存在巨大空白的。 也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板块学学不成立。--地学领域的权威们,绝不敢论辩湖泊与盆地的关系问题,如果论清楚了二者关系,就等于自杀!!@所有人,你们明白了当今的地学,存在了多么严重的问题么?
2023-07-17 03:51:052

青藏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的特点如下:1、地质环境: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喜马拉雅、羌塘-昌都等6个构造带。2、地貌特征: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势险峻多变,地形复杂,其平均海拔远远超过同纬度周边地区。青藏高原各处高山参差不齐,落差极大。3、地壳结构: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介质在纵向与横向上均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古特提斯洋自早在360多个百万年前的石炭纪早期,由于板块运动,造成板块多处张裂,随着几条地裂缝不断扩大最后联通演变形成海洋,我们成为古特提斯洋,到大约290个百万年前的二叠纪早期,古特提斯洋扩张到最大规模后开始俯冲消减并逐渐缩小,至210个百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古特提斯洋盆闭合。这个过程经历了大约150个百万年。第二阶段:古特提斯洋闭合的同时,在这个合并大陆的南边再次发生2处大陆板块破裂,并演化成海洋,形成新特提斯洋,新特提斯大洋扩大到最大规模然后开始消减闭合。新特提斯洋的形成到闭合同样经历了大约150个百万年。因为当初大陆裂解成洋的时候存在多条板块离散带,随着大洋的消减缝合,也同时形成了多条地裂缝,初步形成了青藏高原的7大地体板块格局,由于这样的地体拼贴,造成了或者加剧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的不均一性。第三阶段:大约65个百万年以前,随着特提斯洋的关闭,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俯冲至欧亚大陆板块底部,导致岩石圈缩短和地壳隆升,这是青藏高原形成的直接原因,从碰撞开始到完成整个碰撞过程用了约20个百万年,然后转入后碰撞阶段,这个碰撞持续到了今天,致使青藏高原每年仍在变高。青藏高原的基本地体板块的形成与碰撞造山,抬升到今天的高度,这个过程经历了几亿年时间尺度和几万公里空间尺度的特提斯洋的开合演化,特别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必定对应着地球各圈层间巨大的物质与能量的调整和交换。而正是这种巨大的物质、能量交换,才是形成“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基本动力。
2023-07-17 03:51:141

青藏高原为什么是发源地

因为亚洲地形特征为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多发源于中部高原,青藏地区在其中央且海拔高,所以青藏高原成为众多大河的发源地。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它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西藏和青海两省区全部,以及四川、云南、甘肃和新疆等四省区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形以高原为主,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一阶梯,平均海拔高,多雪山冰川。青藏高原的河流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内流区和外流区。高原东部、南部和东南部河流属外流区。外流河主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雅砻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在内流区河流中较大的有注入柴达木盆地南霍布逊湖的柴达木河,注入色林错的扎加藏布(主干长近400公里),注入达则错的波仓藏布(主干长200余公里),注入依布茶卡的江爱藏布以及措勒藏布和惹多藏布等。高原内流区的河流多以湖泊或盆地为中心,呈向心状排列。由于深处内陆、降水稀少,河水缺少补给水源,源短流细,河网稀疏。而在高原内流与外流河之间,有的地方并无明显的分水岭相隔,分水线在平面上呈犬牙交错,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晚近地质时期高原强烈隆起的结果。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由于海拔较高导致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地形相对比较平坦,山的海拔相对不高,“远看是山,近看是川”。在冰川发育的高山地区,蒸发少的缘故,在气温最高的夏季,冰雪开始融化形成冰雪融水,导致河流水量大增,高山冰雪融水,也就成为了青藏地区主要水的来源。因此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
2023-07-17 03:51:341

青藏高原植被特点是什么,形成原因是什么,那居民皮肤较黑的原因是什么

青藏高原植被特点是具有耐寒特征。形成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那居民皮肤较黑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紫外线强烈。
2023-07-17 03:51:421

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

  1、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3、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2023-07-17 03:52:031

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 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介绍

1、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3、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2023-07-17 03:52:271

青藏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青藏高原是
2023-07-17 03:52:362

运用地质构造原理接分析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

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2023-07-17 03:52:451

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青藏高原是2-3亿年前由一个超大型陨石砸在现在的准格尔盆地而现成的,并不是大陆板块运动造成的。这个超大型陨石以30度左右的角度砸向地球。青藏高原是这个陨石落入地面时前端龚起的土坡。所以为什么西藏,新疆多稀土矿。
2023-07-17 03:52:543

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为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所夹峙。自早第三纪以来,各个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重要影响。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分早、晚两期,早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陆,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与此同时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海盆下沉,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尤其重要的是发生于上新世-更新世的晚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全国地势出现了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印度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力,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塔里木、中朝、扬子)的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和深层及表层构造运动的激化,导致地壳急剧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构成我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
2023-07-17 03:53:011

青藏高原为什么会形成山高、坡陡、河谷深切

青藏高原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的形成原因: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
2023-07-17 03:53:081

形成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形成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世界最高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比较差,地面热量损失比较大,大气吸收的热量少,所以气温低;同时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量的热量容易散失到宇宙空间,于是气温低;另外由于海拔高,热量散失多,近地面气温低,地表面存在大面积冰雪,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比较高,减少了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地面存储的热量少,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少,于是就气温低!综上所述,最终由于海拔高缘故,形成了青藏高原高寒气候!
2023-07-17 03:53:161

青藏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
2023-07-17 03:53:268

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及成因

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形崎岖,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 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是( ) A.地面平坦 B.雪山连绵 C.崎岖不平 D.千沟万壑 解: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故选:B. 青藏高原地貌特征 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势险峻多变,地形复杂,其平均海拔远远超过同纬度周边地区。青藏高原各处高山参差不齐,落差极大,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青海全省面积的60.93%,占西藏全区面积的86.1%。区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也有海拔仅1503米的金沙江;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而雅鲁藏布江河谷平原仅有3000米。总体来说,青藏高原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相对于高原边缘区的起伏不平,高原内部反而存在一个起伏度较低的区域。 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大的山脉体系,其由山系和高原面组成。由于高原在形成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外有引力的影响,所以高原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使整个高原的地势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高原面的边缘被强烈切割形成青藏高原的低海拔地区,山、谷及河流相间,地形破碎。 青藏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隆起。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2023-07-17 03:54:001

青藏高原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的形成原因

青藏高原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的形成原因: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
2023-07-17 03:54:081

青藏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青藏高原有许多世界之最。它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而且是世界地质历史上最年轻的高原。假如用人的一生做比喻,它还处在婴儿期。在这片神秘的处女地上,既有绵延千里的冰峰雪岭,又有坦荡开阔的谷地;既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又有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既有繁星点点的湖泊,又有一泻千里的江河。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上,是怎样从海洋中拔“海”而起的呢?青藏高原是如此年轻。如果把它脱离海洋的大约4000万年与地球年龄的46亿年相比,仅仅是1/115。假如只考虑最近强烈隆升的二三百万年,则只有地球年龄的1/1500。好像一年之中,她一直沉睡在茫茫无际的汪洋大海之中,在一年的最后几天,才突然苏醒过来,及至除夕的最后几小时,猛然崛起成为地球之巅。根据现有的了解,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上升都使高原地貌形态得以演进。高原第一次的强烈上升,发生在早更新世时期,距今200万年前,平均上升了1000米左右,高原面平均海拔为2000米。其结果是原始高原地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原边缘河流切割作用加强,河流流向发生变化,一些古湖被切割变干,外流水系的主要河道基本形成。高原第二次强烈隆升发生在中更新世,距今约100万年前,高原面的平均高度达到3000米左右,同时高原的自然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的断裂活动不断产生;旧断裂得以复发;高山深谷地貌形成;以往的环流形势被打乱,广大地区气候从温暖湿润转为寒冷干旱,各地域间的差异明显增大。高原第三次强烈隆升发生在晚更新世,这期间又升高了约1000米。约在10000年前,高原面的平均高度已达到了4000米左右,一些大山岭超过了6000米。这次抬升使高原内部的气候更加寒冷干燥。高原边缘受到强烈切割。此时,已有人类出现。在定日热久乡河流阶地上发现的旧石器晚期的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等已成为古人类生活谋生的工具,他们群居在一起,靠捕猎和采摘野果为生。地质历史进入全新世(距今1万年前),高原抬升的速度更快了,它以平均每年7厘米的速度,上升了约700米,使高原面的平均高度达到现在的4700米,成为当今的“世界屋脊”。
2023-07-17 03:5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