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2023-07-16 13:20:11
TAG:
Ntou123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是郭沫若先生游隆中武侯祠时题写的.
两表是前后出师表,三顾是三顾茅庐的典故,说的是诸葛亮兴复汉室之志,为蜀国殚精竭虑对得起刘备的赏识.
一对是隆中对,足以流传千古.
梁甫吟是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常常吟诵的作品,表明自己胸怀大志却无人赏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是什么意思?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陕西省勉县定军山有“武乡侯”诸葛亮的陵墓,当年诸葛亮出川伐魏病死五丈原后就埋葬于此,这里的武侯祠有这样一副对联,可谓对诸葛亮一生盖棺论定了。该联曰:“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2023-07-16 08:18:547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是指谁

诸葛亮吧
2023-07-16 08:19:206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对对联所指的是谁

上联指的是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
2023-07-16 08:19:444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什么意思?

说诸葛亮的
2023-07-16 08:20:063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写的是谁

诸葛亮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这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 近人游俊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2023-07-16 08:20:141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对对联所指的是谁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所指的是诸葛亮“两表”指诸葛亮创做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一对”指诸葛亮作的《隆中对》。“足千秋”意思是千秋留美名。谢谢采纳
2023-07-16 08:20:211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诸葛亮两表:前、后出师表。三顾:三顾茅庐。一对:隆中对。
2023-07-16 08:20:303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歌颂的是 ,相关成语 ……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歌颂的是诸葛亮 上联是说诸葛亮用前后两份出师表报答刘备当年三顾茅庐的故事; 下联是说诸葛亮《隆中对》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策略的故事.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歌颂的是南宋文天祥. 联中化用了《过零丁洋》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23-07-16 08:20:361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说的是谁的故事?

讲的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两表是指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酬三顾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一对指的是隆中对,诸葛亮推心置腹地谈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向刘备提出了霸业的完整方案。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诸葛亮时年27岁。到了建兴五年,经过一些列重大变故,益州疲敝,诸葛亮先后两次上表北伐曹魏。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扩展资料: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他还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2023-07-16 08:20:431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说的是诸葛亮 三顾指的是三顾茅庐 两表是诸葛亮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一对 是指 隆中对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2023-07-16 08:21:101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中两表指的是什么

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2023-07-16 08:21:171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两表”指,“一对”指

“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
2023-07-16 08:21:231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下联中的什么两个字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下联中的(“一对”)两个字体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一对”是指《隆中对》,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因此影响巨大。
2023-07-16 08:21:311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辆标致什么 两表指什么

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
2023-07-16 08:21:391

作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的诗人是谁

作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是郭沫若先生游隆中武侯祠时题写的本联是主要描写的是诸葛亮:诸葛亮作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表!然后为答谢刘备的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收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出师表是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描写诸葛亮的有:“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乐,时人莫之许”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纪念堂。其外泽清荷香,茂林修竹。传说,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拴马的古柏至今耸立门前。其内金匾银对,古碑林立,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研究价值。以前也回答过类似问题,不知道楼主要的是不是这个?
2023-07-16 08:21:451

下面的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答案】:B“两表酬三顾”中两表为《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三顾指典故三顾茅庐,据此可知历史人物是诸葛亮。@jinkaodian
2023-07-16 08:21:521

一对酬三顾 两表足千秋歌颂的是谁

一对酬三顾;两表足千秋。这是武侯祠中的一副对联,虽只有10字,写尽了诸葛亮的才华与德业。“一对”是指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当年刘、关、张三顾茅庐,《隆中对》论天下大势、了若指掌,刘备得五体投地,非请诸葛出山不可。得此一对,三顾足值。“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其中所述,忠义薄云天,智勇盖群伦。其为万古传诵,足以千秋而不朽。
2023-07-16 08:22:002

文言文阅读出师表答案

1. 谁有《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中《出师表》的答案啊 《出师表》情真理透,词婉意切,慷慨深沉,读来我“心有戚戚焉”。读《出师表》时,已是深秋。窗外萧瑟的秋风勾起了我无限的幽思,使我思接千载。我从那铿锵振响的语句里,感受到穿透千年的情感力量。 现实是无奈的。先主刘备已溘然而逝,赵云、关羽、张飞也已英雄埋骨。一个年老多病的丞相和一个懦弱的刘阿斗,支撑着蜀汉的大业。南方虽已安定,然而,曹氏雄据中原,孙氏以江河之险而盘据江东,蜀汉则偏据西南一隅。益州仍然疲敝,朝中又有奸宦未除,后主性愚。诸葛亮忧心忡忡。他希望以一篇《出师表》的铮铮忠言打动后主,使其成为一代贤君。 文章开头便分析了天下形势,陈述了先帝的遗愿。希望以形势之危急,激励后主刘禅奋发图强。节奏顿挫,音韵铿锵,由势入理,起笔峥嵘。 然后又平下心来,将为政之道与后主刘禅娓娓道来,节奏舒缓,隐隐透出几分暖意。从那轻缓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与刘禅之间,并不仅仅是君臣关系,更是一种暖融融的长辈与后辈的关系。诸葛亮希望刘禅从那个愚笨的少年中走出,成为可以一统天下的君王。文章隐隐露出几分无奈和几丝渺茫的希望。 忽然,笔势陡转,由“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感激21年来先主的知遇之恩,自叙平生,节奏错落有致。然后宕开笔墨,将文章推向 *** ,表明自己北定中原的决心,气势恢宏磅礴。 最终,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那泪水终于像大潮般汹涌而至,其情沛然如注,不禁让人掩面长叹。 不期然想起了杜甫那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又想起苏轼曾写道:“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后人又叹之说:“读诸葛亮的《出师表》,无不为之惆怅满怀。” 2. 初中文言文全解出师表答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分)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分)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0、①卑鄙:出身卑微②光:发扬光大③简拔:选择提拔④咨:询问 11、①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②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1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3. 《出师表》中考阅读题带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1-21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降下二三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隆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加点字注音 卑鄙 猥 夙夜 庶竭驽钝 攘除 斟酌 咎 咨诹 3 《出师表》中考阅读题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躬耕 布衣 闻达 卑鄙 感激 驱驰 二十有一年 谨慎 夙夜 庶竭驽钝 斟酌损益 兴复之效 不效 以彰其咎 咨诹 雅言 不胜 3、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4、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 ①以伤先帝之明 ②是以谓之“文”也 ③以刀劈狼首 ④策之不以其道 5、翻译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5)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8、第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 。 9、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 10、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答案: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1333236613431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一兵一卒(士兵) 短兵相接(兵器) 步兵如蚁(兵种) 兵荒马乱(战争) 纸上谈兵(军事行动) 兵贵神速(行军) 穷兵黩武(兵力) 兵不厌诈(战斗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 2.文中拿“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鲜明对比,目的是( ) A.表达对先帝亲贤臣、远小人的赞颂之情。 B.表达自己对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的痛恨之情。 C.批评蜀汉后主像桓、灵二帝那样亲小人、远贤臣。 D.希望后主也记取历史教训,亲信贤能,远离小人。 3.“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语是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把“亲贤臣,远小人”这条建议,提高到__________的角度来论述。 4.本段文字采用什么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 )。 A.希望刘禅广开言路,采纳合理的意见。 B.希望刘禅实行法制,严明赏罚。 C.希望刘禅亲贤远佞。 D.希望发动战争统一中国。 参考答案: 1.亲贤臣,远小人 2.先汉所以兴隆,后汉所以倾颓 D 3.汉室之隆 兴复汉室大业 4.议论 5.C 阅读测试题二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待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在文段中□内填补标点。 2.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特殊的第一人称代词_______;一个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______ 3.“亲之信之”、“小信未孚”、“必以信”,三个“信”解释各不相同,分别是______、______ 4.先帝指的是______,陛下指的是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之”,其中“贞良死节之臣”,“汉室之隆”中“之”是______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________,“愿陛下亲之信之”中的“之”是______词,可译为__________。 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正确的译文是( ) A.对桓、灵二帝(的做法),从来没有表示叹息或痛恨 B.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没有不叹息和痛恨的 C.没有一次不对桓、。 4. 关于《出师表》的题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Ⅱ 2008 年浙江省奉化市文言文阅读(一)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 2004年沈阳市(一)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完成9——13题。(11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2分)(1)咨:( ) (2)夙:( ) (3)攘除:( ) (4)损:(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遂许先帝以驱驰。11、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2分)12、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分)答: 13、选问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Ⅳ 2006南平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以光先帝遗德( ) ②引喻失义(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悉以咨之( )8、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 (4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一叶知秋( )②盖追先帝之殊遇( ) 殊途同归( )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___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翻译:_10、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Ⅵ 2006黑河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2分)秋( ) 报( ) 光( ) 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_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______(2分)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 ______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 __的建议。 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 _。(2分)Ⅷ 2006贵港48、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1分)A、苟全 /性命于乱世 B、先帝不 /以臣卑鄙C、受任 /于败军之际 D、至于斟酌 /损益50、“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3分)Ⅸ 2006泉州 文言文阅读A、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2.翻译句子。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 3.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答: , , , 。4.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 。Ⅹ 2006年湛江市(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18-21题。 (14分)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以光先帝遗德 光: (2)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 (3)亲贤臣,远小人 远: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 D.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人不知而不愠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诚宜开张。 5. 出师表隆中对对比文言文阅读理解 《出师表》与《隆中对》练习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 (4)此人可就见 (5)将军宜枉驾顾之 (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翻译下列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 4.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5.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6.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 参考答案: 1. (1)躬:亲自,自身.(2)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由是:因此 诣:拜访.(4)就:接近.(5)顾:拜访(6)以:把 2.(1)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2)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3)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4)(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4. 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5.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6、《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可.)。 6. 【《出师表》第三自然段阅读题】 p; .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 *** 铺垫的? .7.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阅读8—9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 相照应.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二、综观全文1. 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请说说你的看法. .2. 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3. 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请结合文章,说说此文何以有如此大的震撼力. .4. 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5. 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与“表”相关的诗句. .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巩固训练(参考答案)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1.略.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 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11.贞良死节之臣 12.西汉,东汉 13.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14.臧 否;刑 赏;平明 偏私;兴隆 倾颓等 6—7自然段(一)略(二)1. 略2.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⑧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4. 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5.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6.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7.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8.略 8—9自然段 (一)略 (二)1.“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二、综观全文 1.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历史上,刘禅昏庸,宠幸宦官,对于朝政,诸葛亮事无巨细.此次出征,他必然为国政忧虑,所以重在提建议,荐人才.这正是针对蜀国形势,有利于出征北伐. 2.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3.主要从忠心耿耿的角度写. 4. 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5.略.。 7. 【阅读《出师表》选段(12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 小题1:①平民,百姓 ②感动振奋 ③草木 ④早晚小题1:①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②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小题1:(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小题1: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1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得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小题1:试题分析:刘备死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所以,五月份,就度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木的地方,最终平定南方,接着为了实现刘备同意全国的遗愿,又想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兴复汉室。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然后根据题意,锁定相关的段落,概括出相应的内容即可。小题1:试题分析:诸葛亮原本是一个平民,但是刘备赏识他的才能,三顾草庐,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在败军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之际奉命出使;刘备驾崩之后,诸葛亮依然忠心耿耿辅佐刘禅,在出师北伐之前,临表涕零,给刘禅提出许多治国的良策。 足见诸葛亮为人忠诚,有责任心,懂得报恩。给我们同学们也应该有许多启发,比如:知恩图报,有责任心,为人忠诚等。 点评:分析文章的人呢物形象,需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围绕这个人写的那几件事来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除了直接对该人物进行描写,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样的人物形象才会丰满。
2023-07-16 08:22:061

三顾堂的正门上外悬挂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族千秋。请问“两表”“三顾”“一对“是指什么

两表指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三顾指三顾茅庐一对指隆中对!求好评!
2023-07-16 08:22:163

两表酬三顾,一对定千秋的两表和三顾什么意思

两表是指诸葛亮北伐时呈给蜀汉后主刘禅表决心的《出师表》《后出师表》,三顾是指当初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一对是指隆中对
2023-07-16 08:22:342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说的是

说得是:诸葛亮。
2023-07-16 08:22:413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中酬字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

从酬字分析,是动词,有酬谢,回报的意思,诸葛亮两篇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深深地叙述了自己将要出征的不舍及对君王的深切忠告,也饱含了他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从这个酬字可体现诸葛亮的懂得知恩回报,忠心对主,遵守承诺 (先帝临终托付),重情重义等的人格魅力
2023-07-16 08:22:481

诸葛武侯祠对联

诸葛武侯祠对联 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 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 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 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 乘木牛流马 持连弩 驱吐火木兽 创八阵 服三国演义群将 逍遥子 踏凌波微步 游北冥 于天山折梅 摆珍珑 会天龙八部众生各地诸葛武侯祠题联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题成都武侯祠 一对二表三分鼎 六出七纵八阵图 ——题陕西祁山五丈原诸葛庙 一诗二表三分鼎 万古千秋五丈原 ——题成都五侯祠 三分天下四川地 六出祁山五丈原 ——题成都武侯祠 异姓三贤:卧龙、谪仙、天下士 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 ——题山东恒台三贤祠 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 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 ——题湖北襄樊古隆中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题四川成都武侯祠 收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艾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武侯祠通用 佐玄德,破孟德,而后南北三国分鼎 生阳都,仕成都,从此东西两地生辉 ——题山东临沂五贤祠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友子龙,师卧龙,龙友龙师 ——题安徽祁门关帝庙 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 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儒臣特笔,三分岂是偏安 ——题四川成都武侯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题四川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题河南南阳卧龙岗宁远楼赞诸葛亮联解 勉县定军山武侯墓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 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 清.(嘉庆间汉中知府)赵洵题 汉水的波涛声如悲泣哀鸣,一江河水满是天下有志之士怀念诸葛亮的泪水; 武侯墓古迹周围的树木不遭践毁,十里定军山内尽见草木繁茂花果清香。 陨将星于五丈原头,司马尚警余烈; 扶汉祚于三分天下,卧龙不亏宗臣。 嘉庆丁卯(公元1807年),知沔县事,山东泰安范抡策题 诸葛亮死在五丈原上,曾使司马懿追兵受警而遗留下了慌恐不安; 匡扶蜀汉帝业于鼎立之中,诸葛亮不愧是世所敬仰的名臣。 铜雀台荒,七十二疑冢安在; 定军山古,百千载血祀常新。 清(嘉庆,泾阳知县)马学赐题 漳河边的铜雀台早已荒废,传说中曹操的七十二座假坟哪里在; 定军山虽然十分古老,千百年来到山下血祭武侯墓总觉得非常新鲜。 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 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民国二十一年(1993)二月,汉中绥靖司令、户县赵寿山出巡经此,展谒武侯墓,题书并敬制楹联。 为了蜀汉帝业不偏据一方而自安,诸葛亮上书的前、后《出师表》于日月同辉; 诸葛亮说要竭尽劳苦,亲率朝廷的军队长驻汉中,以对付天下变幻的局势。 前书案,后笔峰,看几亩青畴,数千载隆中宛在; 襟军山,带沔水,留一抔黄土,四百年汉祚犹新。 虚白道人李复心 从前面的书案梁,到后面的笔峰山,看起来武侯墓只有几块葱郁的土地,但数千年来,使人觉得仿佛古隆中就在这儿; 武侯墓襟连定军山,旁带沔水,留下了诸葛亮一捧黄土之坟,在四百年来的汉代国统制度中,好象是十分新鲜的事情。 数亩疏筠,山光犹拟南阳卧; 几林翠柏,鹃血常啼蜀道难。 清.嘉庆.沔县知县马充刚题 武侯墓亩古迹中青竹稀少,山色之光,好象是诸葛亮再卧南阳; 武侯墓几林翠柏里鹃鸟常啼,嘴中流血,仍在叫蜀汉事业艰难。 我居白河水东,与南阳原系比邻,知当日避难躬耕,人号卧龙,自况管乐,未出茅庐即名士; 公葬定军山下,为汉中留此胜迹,寿终时对众遗命,地卜嘶马,墓勿丘垅,能禁樵牧是佳城。 民国十五年(1926)中秋(八月),宛东唐河县清优附生(府、县儒学生员之一学名)王恒ue246题 我住在白河水边,东面与南阳原是近邻,知道当年诸葛亮为避战争灾难而在南阳隐居亲耕,时人称他卧龙先生。他自比管仲和乐毅,还没出草庐,就已经是很有名望的人士; 诸葛亮还葬在定军山下,为汉中地区留下了武侯墓名胜古迹。他临死时曾对大家遗命,坟地要占卜选择,不得喧噪,不垒坟冢,并能禁止砍柴、放牧,才是理想的墓地。 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 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 光绪戊寅(公元1878)仲冬(十二月),长安信士潘矩墉题。 诸葛亮全力辅佐弱蜀,使之与魏、吴形成三分天下,其盛大业绩与功名,实在可以和伊尹、吕望比肩而论; 诸葛亮是真正完美少有的特殊人才,萧何与曹参二人也不可能比得上他的政治才能。 汉祚难延,忠魂痛裂三分鼎; 军山在望,高冢灵通八阵图。 光绪癸未(公元1883)仲冬(十二月),署沔县典史(主管县狱及捕盗的官职)街泉(亦名街亭,甘肃秦安县陇城镇。马谡失街亭处)冯锡龄敬题 蜀汉的帝业难以延续,使诸葛亮忠君的灵魂仍痛心天下分裂成为三足鼎立; 定军山举目在望,高高的武侯坟墓似灵应贯通着诸葛亮推演的八卦阵法。 古石幽香名士骨; 苍松翠柏老臣心。 光绪戍子(公元1888)仲冬,豫章(今江西南昌)萧执中题 古老的碑碣石刻,散发出诸葛亮高尚气质与品格的清香; 青绿色的松柏树,象征着诸葛亮忠于蜀汉帝业的高杰心灵。 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 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坟。 嘉庆七年(公元1802)夏,钦命陕西提刑按察使司(主管陕西全省司法之官职)文濡题 诸葛亮死后不归葬于故乡,是因为没能完成统一河山的志愿; 诸葛亮忠君的灵魂还在,过往的行人都争相瞻仰拜谒武侯墓。 生为兴刘尊汉室; 死犹护蜀葬军山。 光绪庚辰(公元1880)冬,蜀州(今四川崇庆县)李士瑛题 诸葛亮生前一切都是为了兴复刘氏帝业而尊敬事奉蜀汉王室; 诸葛亮死后仍然为保护蜀汉国土和事业而遗命葬汉中定军山下。 二表竭忠臣,鞠躬尽瘁不负南阳三顾; 一心扶汉祚,拓土开疆卒书正统两朝。 嘉庆七年(公元1802)夏,钦命提督、甘肃全省军门(一省之最高武官)杨遇春题 前、后《出师表》竭尽了诸葛亮的忠心。恭敬谨慎,不辞劳苦,为的是不辜负刘备茅庐三顾之恩; 一心扶持蜀汉帝业,扩展、开辟疆域和领土,终于使史籍记载了刘氏国统的刘备、刘禅父子两代。 虽知天定三分鼎; 犹竭人谋六出师。 清.麦凤岐题 诸葛亮虽然知道魏、蜀、吴三国鼎立是不可抗拒和改变的客观规律; 但是,他仍然竭尽人为的谋略,六出祁山进行伐魏而力求统一。 隐居求其志,行义达其道,王业偏安炎汉恨三足鼎立; 扶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鞠躬尽瘁大星落五丈原头。 同治五年(公元1866),知沔县事(知县)浙江莫增奎题 诸葛亮深居不仕为追求自己的志向,多行义事为达到道德标准。他恨的是汉代的帝业编居一方,不能统一,成为三分天下;诸葛亮受托孤之命而扶持幼少的君主,摄一国之政事全力辅佐蜀汉帝业。谦恭谨慎,不辞劳苦,死在了五丈原勉县武侯祠联解两汉以来无双士; 三代而后第一人。 清.嘉庆(沔县知县)马允刚题 诸葛亮自西汉、东汉以来没有匹敌者; 夏、商、周之后,诸葛亮是第一个杰出人才。 日月高悬处师表; 风云长护定军山。 清.马履泰书 诸葛亮的《出师表》象太阳和月亮一样放射着光辉; 大自然的风和云长期保护着定军山下的武侯墓。 此地始终关大汉; 何年将相似先生。 清.光绪西蜀骆成骧题 汉中这个地方,始终关系着汉朝的基业和前程; 什么时候的文武官吏,才能又类似于诸葛孔明先生。 两汉之间见儒者气象; 三代而下有王佐经纶。 乾隆乙卯(公元1759)科进士,工部侍郎四川长寿韩鼎晋题 西汉、东汉之间,可以见到知识渊博的学者气质与情态; 夏、商、周以后,有诸葛亮这样辅佐帝王事业才能的人。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十二月,冯玉祥题于南京行营 诸葛亮为成就蜀汉统一大事业,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生小心谨慎; 仰慕先贤崇高遗风于武侯祠,诸葛亮是永远不慕荣利而洁身自好的人杰。 大名垂宇宙; 遗像肃清高。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仲秋(九月),于右仁书 诸葛亮的大名流传在天地万物之间; 诸葛亮的遗像肃穆、清正而高大,使人敬仰。 扶汉心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 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绰云霄。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二月,天津徐通久书 诸葛亮意志坚定地匡扶蜀汉帝业。但是,只有谨慎小心,才能担当起这样重大的事业; 诸葛亮早年就有了崇高的声誉和名望。他必然是隐居深藏后才能腾跃,去施展志向和才能。 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 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军山。 戍子冬日广州书抄 诸葛亮没有完成北定中原而统一河山的志愿,其魂魄怎能甘心归葬于家乡故土? 为了永远怀念、留恋蜀汉帝业,诸葛亮含恨遗命而葬于汉中的定军山下。 羽扇纶巾天下士; 文经武纬后人师。 清道光(五年至十七年,公元1825——1837)陕西总督,增太子太傅(皇太子的老师)、兵部尚书(掌管全国军事的最高官职),四川崇庆(县人)杨遇春撰 诸葛亮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潇洒从容地指挥军事,不愧是天下的名士; 在治理国家的文武才能方面,诸葛亮堪称为后代人的师表和典范。 兵在攻心,三分聊竭解悬力; 鱼如得水,六出诚为尽瘁衷。 清:王鼎丰题 领兵打仗要以攻心为上策。三足鼎立中,诸葛亮依赖此战术竭力瓦解敌方悬殊的军事力量; 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情投意合,有所依靠。诸葛亮六出祁山竭尽劳苦,完全是为了尽内心的忠诚。 萃灵爽于一堂,国之忠臣,家之孝子; 享明烟于亿代,前有烈祖,后有慈孙。 清嘉庆:李复心题 武侯祠内聚集了诸葛亮父子的灵魂与精英之气。他们堪称为蜀汉国家之忠臣,诸葛氏族家庭的孝子; 供奉祭献神明的烟火世代相传。前面有诸葛亮这样功业显赫的祖先,后面有诸葛瞻、诸葛尚这样忠孝的子孙。 勉县五丈原诸葛庙 一诗二表三分鼎; 万古千秋五丈原。 一对二表三分鼎 六出七纵八阵图 ——题陕西歧山五丈原诸葛庙 此联选取诸葛亮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本联社会意象的支点,以数字为红线串引之。全联采用数字罗列并置的构图方法,读来的简洁有力、精确具体,再现和褒扬了诸葛亮的卓越功绩和传奇人生。 成都武侯祠联解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这两句是从祠内清人书刻杜甫《古柏行》诗碑摘出来的。意思是回忆以前绕道成都锦亭的东边,曾经见到刘备和诸葛亮的祠庙并列在一处。“閟宫”出自《诗经》,这里借指祠庙。原句本非律体,不能用平仄对仗格律衡量。 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近人刘咸荥(字豫波)撰书。 上联是说昭烈庙中合祀的诸人,体现了祖孙(刘备与刘谌)、父子(关羽、张飞与其子关兴、张苞)、兄弟(刘备、关羽、张飞)、君臣(刘备与其文武群臣)的各种关系,他们意在辅佐翼护蜀汉,维系人伦纲常,争得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相沿的正统(正统是历代统一天下、一系相承的系统,和偏安、僭伪是相异的)。 下联是说刘备在东汉末年黄巾后,起兵与群雄争夺江山,经历了齐(今山东)、楚(今湖北、湖南)、幽燕(今河北、北京)、越吴(今浙江、江苏)、秦(今陕西)、蜀(今四川)等地,最后才在蜀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立国是很艰难的。后人为立祠庙,使他们一堂上下共传千古。 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 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 清人完颜崇实撰书。 上联: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使君本系使者的尊称,后代常用来指州郡长官,刘备曾为豫州牧即州长官,故称使君)。又载刘备屋舍东南角有一株桑树高五丈余,远望如车盖,时人说他家有王气。作者据此说刘备是天下英雄,为汉王朝正统攸(所)归,楼桑如车盖就是王气所钟(聚集)的明证。 下联:史称刘邦创立汉朝,先从汉中还定三秦,然后统一天下,刘禅在成都降魏,汉朝才最后灭亡,所以说巴蜀关系到汉朝的始终。遗民还在,怀想当年霸业,只剩这座古拍森森的祠堂了。 惟此弟兄真性情,血泪洒山河,志在五伦存正轨; 纵极王侯非富贵,英灵照天地,身经百战为斯民。 近人刘咸荥撰,今人黄雅荃补书。 上联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兄弟,具有至性真情,他们浴血奋战争取江山,立志要维护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伦的道德准则和礼法正轨。 下联说他们后来虽然分别作了王侯,却不是为了贪图富贵,而是英光灵气,照临天地,不恤身经百战,只为造福人民。 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铁马金戈,树神旗而开西川大业; 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画栋,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 清人张清夜撰,今人方滨生补书。 上联是说刘备和关羽、张飞及文武群臣遇合在一起,跃马横戈,转战疆场,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才树立起堂堂正正的大旗,在西川开创了蜀汉的帝业。 下联是说蜀汉王朝祖孙父子英明贤良,足以流劳百世。今日大殿里红色的楹柱,彩绘的栋梁,庄严雄伟的气象,尚标志着蜀汉当年宏伟的基业。 生不视强寇西来,天意茫茫,伤心恸洒河山泪; 死好见先皇地下,英姿凛凛,放眼早空南北人。 近人刘咸荥撰,今人刘东父补书。 这副对联悬挂在刘龛前,赞美他英勇殉国的壮烈精神。刘谌是刘备的孙子,刘禅的第五子,曾封北地王。史载魏军进逼成都,刘禅束手无策,准备投降时,刘谌愤激地谏说:“若理穷力屈,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指刘备),无奈刘禅不听,谌便哭诉于备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故联文颂美他生不忍见到强敌曹魏军队来到西川,但天意难说(指刘禅不听忠言),只得痛哭流涕,杀身殉国,去见刘备于地下。这样英勇壮烈、大义凛然的气概,当然是早没有把南吴北魏的人看在眼里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董必武同志撰书。 上联摘录杜甫《蜀相》诗原句,意思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今湖北襄阳),不辞辛劳地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提出的策略具见于《隆中对》,主要是分析天下大势,先取荆州、益州、安抚南方,内修政治,外联东吴,北伐曹魏,统一全国。 下联是作者赞美他们这番晤对,纵论古今大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奠定了以后事业的基础,古今传为美谈。 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郭沫若同志撰书。 《出师表》是诸葛亮统军伐魏时上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奏章,他平生的志向抱负都体现在里面。《梁父吟》是一种古乐府曲调,并非如有些书所说全属葬歌类。诸葛亮在隆中时,喜爱吟诵这支歌曲,以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怀抱。传说他曾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里面有感慨不平的意思。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近人游俊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今人沈尹默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摘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近人冯玉祥撰书。 上联是说成就大业必须兢兢业业,谨慎从事,诸葛亮一生可为典范。 下联是说今日晋谒武侯祠,瞻仰武侯风采,感到真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所说:“宗臣遗像肃清高”,“万古云霄一羽毛”。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是足以流传万古的。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清人冯煦撰,今人郝谦补书。 上联用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及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语意,说刘备能三顾茅庐,重用诸葛亮这样才德兼备的贤臣,始得创建蜀汉,延续了刘邦创业,刘秀中兴的刘氏王朝的正统。 下联本刘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语意,说人民才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就的根本,今日四方多难,愿能保佑四川人民得享安宁生活。“四方靡骋”出自《诗经》“我观四方,促促靡所骋”。靡的本义是无,四方靡骋即四方多难无处驰骋,黎即黎民,指一般人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末权四川盐茶使者云南剑川赵藩撰书。 这副对联总结了诸葛亮军、政两方面的经验,向为广大人民所传诵。 上联说能使用攻心战术,如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那样使其心服,则一切怀异心、图反叛的阴谋就自会消失,所以古来懂得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是单凭武力取胜。我国大军事家孙武在所著的《孙子兵法》里就主张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 下联着重指出审势是为政的关键,意在劝勉后来治蜀的人,要深思熟虑,如诸葛亮那样谨慎地审度时势,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才能建功立业,而不至于犯错误。联文意义深远,可供借鉴。 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这副联语是清人陈矩集宋代文学家苏轼、理学家朱熹的原句所成,清人赵藩手书。 上句是说诸葛亮的文章可以和《尚书?商书》的《伊训》、《说命》两篇相比美; 下句是说诸葛亮经国济世的功业,系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涵养培育得来。 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近人钟瀚撰书。 上联是说后代深知诸葛亮的,是晋人习凿齿。他著《汉晋春秋》,首先摒弃一般史家以魏为正统的作法,推尊蜀为正统,并大力颂扬诸葛亮的勋业。 下联是说曾封武乡侯的诸葛亮,治蜀有功,遗爱在民,千多年来人民都到这里来瞻仰祭祀他。联文对昭烈武侯同祀备加颂扬。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近人刘咸荥撰书。 诸葛亮曾经对临终时的刘备说过:“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来六出祁山伐魏,积劳病死于五丈原。他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都在蜀亡时殉国,真不傀是勤劳国事,三世忠贞。所以曾任过太子中庶子职务的陈寿,虽然是继仇视蜀汉的曹魏立国的晋代史官,在他所著的《三国志》里,仍然对他们大加赞扬。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天地间惊人的文章,致后世也有“读《出师表》而不下泪者不忠”的说法。传说千年后的民族英雄岳飞出师抗金,夜宿南阳诸葛庐时,阅读《出师表》,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便和泪和墨一气书写下全文,以志其景仰之忱。书法气势磅礴,龙飞凤舞,拓本广泛流传,至今祠内翻刻的石碑,尚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尽情地欣赏。 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近人王天培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本在读书耕田,为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从隆中一对,三分定局开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终为国事奔劳不息。遗恨的是统一天下这件古今大难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师表》,犹可想见他的勋业。 下联是说如今世上又出现了陈强、古冶子(我国春秋时齐相晏婴用二桃杀三士中的两个武士)一类恃强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语出曹植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残杀。有哪个能象诸葛亮那样“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抚今追惜,拭拂祠内残碑,怀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贤哲风义,不禁感怀万端。(上联已经用了两个“以”字,下联先生以往的“以”,似应用“已”字为佳,虽然两字有时可以通用。)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这两句影刻自郭沫若《蜀道奇》手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见《后出师表》,意思是献身国事,自当不恤劳瘁,死而后止。生封武乡侯、死谥忠武侯的诸葛武侯,确是十分忠勇英武的。至于他“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体国恤民的精神,则有出师两表留下宏规硕范,足为后世准则。 三分割拒迂帱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今人沙孟海摘句并书。 这两句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 上句赞美诸葛亮隆中一对,分析当时大势,定下三国鼎立局面,与魏、吴各自割据一方,然后联吴伐魏,统一天下的大计。这种深谋远虑的筹议策划,是屈曲艰难,煞费苦心的。(纡的本义是屈)。 下句本《梁书?刘遵传》“此亦威凤—羽,足以验其五德”立意,说诸葛亮的才德器识,有如云霄鸾凤,三分功业,屈处偏隅,胸中抱负,未能尽展,万古而下所见到的,不过是云霄的一片羽毛罢了。凤有威仪,故名威凤,是世间稀有的祥瑞,常用以比喻难得的贤才,这里用来颂美诸葛亮是万古唯一的人杰。 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 鞠躬悲尽瘁,剩有讴歌。 清人陈廷楷撰,今人关山月补书。 上联赞美诸葛亮大力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挽回汉朝天下残破的局面,常是成竹在胸,指挥若定,在谈笑间即操胜算,使敌人闻风丧胆。 下联说诸葛亮为国宣劳,大功未成,就积劳病死在前线。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万民景仰悲悼,历代都立专祠祭祀,至今广大人民还是对他讴歌颂扬。 一杯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清人完颜崇实撰,今人刘孟伉补书。 上联“一抔土”即一捧土,借指坟墓,意思是刘备的坟墓(史称惠陵)现在还高高地耸立着,那曹操修筑的铜雀台却早巳荒芜,他埋在漳河边的七十二个疑冢(假坟,曹操埋七十二疑冢系宋元以后的传说,正史没有记载)也无处寻觅了。 下联是说三国分立的局面,已成历史陈迹,但凭这剩下的古路和石雕的麟兽,还能令人想见当年汉代皇帝的仪式排场。
2023-07-16 08:22:561

武侯祠里的对联(要十个0

郭沫若题诸葛亮殿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刘咸荥题二门,位地南郊。西晋末年十六国成(汉)李雄为纪念三国蜀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与刘备昭烈庙相邻。祠内文物有著名唐碑,通称三绝碑,殿西侧为刘备墓沥胆披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下一人。二门。 二表:诸葛亮前后《出师表》。 三代:夏、商、周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心。二门。 六尺之孤:幼儿。 百里之命:国家的命脉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铁马金戈,树神旗而开西川大业;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画栋,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张叔夜题二门。 神旗:正统之旗。 后汉:蜀汉。 丕基:大的基业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鞠躬悲尽瘁,剩有讴歌。二门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汉季;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鄂润泉题二门诸葛大名垂千古;元戎小队出郊坰。苏鳌石集句题二门。 郊坰:遥远的郊野兴亡天定三分局;今古人思五丈原。赵樾村题二门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儒臣持笔,三分岂是偏安。蒋砺堂题二门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二门。 对策:隆中对。 出师:出师表布衣引啸足千秋,草庐频顾,卧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沈鹤羽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曾跃斗题二门闲时抱膝,梁父成吟,吴宫魏阙半消磨,眷念真王,九洲幸有先皇帝;尽瘁鞠躬,佳儿足继,裴注陈书多刺谬,凭谁假托,两表常疑后出师。万慎子题二门。 梁父成吟:传诸葛亮曾作《梁父吟》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沈尹默集杜甫诗题二门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二门三分天下四川地;六出祁山五丈原。二门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二门将相本无种;帝王自有真。二门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二门三代有儒者气象;诸葛真名士风流。二门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二门隐居以求,行义以达;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二门伊吕允堪俦,若定指挥,岂仅三分兴霸业;魏吴偏并峙,永怀匡复,犹余两表见臣心。二门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二门此老不攻画,不善书,不经杂诗,压倒蜀吴魏中几多伪士;其人可托孤,可寄命,可临大节,算来夏商周后一个纯臣。冯煦题二门誓欲龙骧虎视,以扫荡中原,惊风雨,泣鬼神,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时当地裂天崩,求缵承正统,失萧曹,见伊吕,西汉功臣,东汉功臣。陈桐阶题二门。 缵:继续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冯灌父集杜甫诗题武侯祠刘备殿惟此弟兄真性情,血泪洒山河,志在五伦扶正轨;纵极王侯非富贵,英灵照天地,身经百战为斯民。刘咸荥题刘备殿,位于诸葛亮殿西侧,刘备和甘、吴二夫人合葬墓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完颜崇实题武侯祠刘备殿生不视强寇西来,天意茫茫,伤心恸洒河山泪;死好见先皇地下,英姿凛凛,放眼早空南北人。刘咸荥题刘备殿,联赞备孙刘谌帝本燕人,犹向乡祠崇百祀;蜀为正统,漫言天下尚三分。樊荫荪题刘备殿天府古益州,剧怜五丈荒原,出师遗恨终巴蜀;汉家旧陵寝,赢得三分正统,望帝归魂拜杜鹃。刘备殿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郭沫若题过厅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游俊题过厅。 一对:隆中对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董必武题过厅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冯玉祥题过厅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驰,愿佑兹蜀部遗黎。冯煦题过厅与吴魏为难,此日收场,不过墓门宽几尺;继高光而起,当年壮志,哪容汉土窄三分。完颜崇实题过厅岷峨望气信葱茏,运启蚕丛,位崇杜宇,历数蛮夷大长,荒服争豪,善国有攸归,待到浊鹿上宾,二祖遥传皇帝统;高蒋称陵皆僭窃,臭遗彰德,迹溷丹阳,几经风雨消磨,死灰就冷,斯人谁不朽,朅来石牛凭吊,一抔独见汉江山。陈逢元题过厅。 杜宇:古蜀帝名,传死后化为杜鹃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孙墨佛题诸葛亮殿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钟瀚题诸葛亮殿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郭沫若题诸葛亮殿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赵藩题诸葛亮殿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刘咸荥题诸葛亮殿。 陈庶子:陈寿。 岳将军:岳飞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驰,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系,先生已往,缅怀风义拂残碑。王天培题诸葛亮殿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沙孟海集杜甫诗题诸葛亮殿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陈矩题诸葛亮殿唯德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蒋攸铦集句题诸葛亮殿时艰每念出师表;日暮如闻梁父吟。瞿朝宗题诸葛亮殿讨贼竭忠贞,沥胆披肝,天下文章惟两表;奇才根静学,清心寡欲,隆中半策定三分。诸葛亮殿。 根静学:根源于专致学习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2023-07-16 08:23:071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三顾指什么

说的是诸葛亮三顾指的是三顾茅庐两表是诸葛亮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一对是指隆中对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2023-07-16 08:23:151

三国志文言文阅读

1. 三国志 骆统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 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谢承后汉书曰:俊字孝远,有文武才干,少为郡吏,察孝廉,补尚书郎,擢拜陈相。 值袁术僭号,兄弟忿争,天下鼎沸,群贼并起,陈与比界,奸慝四布,俊厉威武,保疆境,贼不敢犯。养济百姓,灾害不生,岁获丰稔。 后术军众饥困,就俊求粮。俊疾恶术,初不应答。 术怒,密使人杀俊。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 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於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 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 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 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孙权以将军领会稽太守,统年二十,试为乌程相,民户过万,咸叹其惠理。 权嘉之,召为功曹,行骑都尉,妻以从兄辅女。统志在补察,苟所闻见,夕不待旦。 常劝权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权纳用焉。 出为建忠中郎将,领武射吏三千人。及凌统死,复领其兵。 是时徵役繁数,重以疫疠,民户损耗,统上疏曰:“臣闻君国者,以据疆土为强富,制威福为尊贵,曜德义为荣显,永世胤为丰祚。然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六者既备,然后应天受祚,保族宜邦。 书曰:‘众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众无以辟四方。"推是言之, *** 以君安,君以民济,不易之道也。 今强敌未殄,海内未乂,三军有无已之役,江境有不释之备,徵赋调数,由来积纪,加以殃疫死丧之灾,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闻此之日,心若焚燎。思寻所由,小民无知,既有安土重迁之性,且又前后出为兵者,生则困苦无有温饱,死则委弃骸骨不反,是以尤用恋本畏远,同之於死。 每有徵发,羸谨居家重累者先见输送。小有财货,倾居行赂,不顾穷尽。 轻剽者则迸入险阻,党就群恶。百姓虚竭,嗷然愁扰,愁扰则不营业,不营业则致穷困,致穷困则不乐生,故口腹急,则奸心动而携叛多也。 又闻民间,非居处小能自供,生产儿子,多不起养;屯田贫兵,亦多弃子。天则生之,而父母杀之,既惧干逆和气,感动阴阳。 且惟殿下开基建国,乃无穷之业也,强邻大敌非造次所灭,疆埸常守非期月之戍,而兵民减耗,后生不育,非所以历远年,致成功也。夫国之有民,犹水之有舟,停则以安,扰则以危,愚而不可欺,弱而不可胜,是以圣王重焉,祸福由之,故与民消息,观时制政。 方今长吏亲民之职,惟以辨具为能,取过目前之急,少复以恩惠为治,副称殿下天覆之仁,勤恤之德者。官民政俗,日以雕弊,渐以陵迟,势不可久。 夫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原殿下少以万机馀间,留神思省,补复荒虚,深图远计,育残馀之民,阜人财之用,参曜三光,等崇天地。臣统之大原,足以死而不朽矣。” 权感统言,深加意焉。 以随陆逊破蜀军於宜都,迁偏将军。 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 尤以占募在民间长恶败俗,生离叛之心,急宜绝置,权与相反覆,终遂行之。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译文: 骆统 骆统字公绪,是会稽郡乌伤县人。父亲骆俊,官做到陈国相,被袁术杀害。 骆统的母亲改嫁,做了华歆的妾,骆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宾客返回到会稽郡。他的母亲送他,他拜别母亲上了车,脸朝前不回头,他的母亲在后面哭泣。 驾车的人说:“夫人还在呢。”骆统说:“不想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 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谨。当时发生饥荒,同乡和远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饮食。 他的姐虮仁爱有德行,丈夫死后回到娘家,没有儿子,见骆统这样很为他难过,多次询问他原因。骆统说:“士大夫们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吃,我有什麽心思独自吃饱饭!”姐姐说:“确实是这样,为什麽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就把自己私人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认为骆统有贤德,於是就分发施舍,骆统由此出了名。 孙权以将军身份兼任会稽太守,骆统年纪。二十岁,试用做乌程相,乌程民家超过一万户,都赞叹他恩惠的治理。 孙权赞赏他,徵召他做功曹,代理骑都尉,将堂兄孙辅的女儿嫁给他。骆统立志弥补省察帮助孙权,他一旦有听说看到的,就不将晚上的事留待天亮。 他常常劝说孙权尊敬接纳贤士,努力探求时事利弊,在飨宴赏赐的日子,可以让人人都分别进见,询问他们生活寒暖,给予亲密情意,诱导晓谕让他们言说,考察他们的志趣,让他们都感恩戴德,怀着想要报恩的心情。孙权采纳运用他的建议。 他外出任建忠中郎将,统领武射吏三千人。等到凌统死后,他又统领凌统的人马。 这时候,赋税兵役繁多,加上瘟疫流行,百姓家户减少,骆统上奏疏说: 臣听说做一国国君的,以占。 2. 三国志 骆统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 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谢承后汉书曰:俊字孝远,有文武才干,少为郡吏,察孝廉,补尚书郎,擢拜陈相。 值袁术僭号,兄弟忿争,天下鼎沸,群贼并起,陈与比界,奸慝四布,俊厉威武,保疆境,贼不敢犯。养济百姓,灾害不生,岁获丰稔。 后术军众饥困,就俊求粮。俊疾恶术,初不应答。 术怒,密使人杀俊。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 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於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 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 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 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孙权以将军领会稽太守,统年二十,试为乌程相,民户过万,咸叹其惠理。 权嘉之,召为功曹,行骑都尉,妻以从兄辅女。统志在补察,苟所闻见,夕不待旦。 常劝权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权纳用焉。 出为建忠中郎将,领武射吏三千人。及凌统死,复领其兵。 是时徵役繁数,重以疫疠,民户损耗,统上疏曰:“臣闻君国者,以据疆土为强富,制威福为尊贵,曜德义为荣显,永世胤为丰祚。然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六者既备,然后应天受祚,保族宜邦。 书曰:‘众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众无以辟四方。"推是言之, *** 以君安,君以民济,不易之道也。 今强敌未殄,海内未乂,三军有无已之役,江境有不释之备,徵赋调数,由来积纪,加以殃疫死丧之灾,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闻此之日,心若焚燎。思寻所由,小民无知,既有安土重迁之性,且又前后出为兵者,生则困苦无有温饱,死则委弃骸骨不反,是以尤用恋本畏远,同之於死。 每有徵发,羸谨居家重累者先见输送。小有财货,倾居行赂,不顾穷尽。 轻剽者则迸入险阻,党就群恶。百姓虚竭,嗷然愁扰,愁扰则不营业,不营业则致穷困,致穷困则不乐生,故口腹急,则奸心动而携叛多也。 又闻民间,非居处小能自供,生产儿子,多不起养;屯田贫兵,亦多弃子。天则生之,而父母杀之,既惧干逆和气,感动阴阳。 且惟殿下开基建国,乃无穷之业也,强邻大敌非造次所灭,疆埸常守非期月之戍,而兵民减耗,后生不育,非所以历远年,致成功也。夫国之有民,犹水之有舟,停则以安,扰则以危,愚而不可欺,弱而不可胜,是以圣王重焉,祸福由之,故与民消息,观时制政。 方今长吏亲民之职,惟以辨具为能,取过目前之急,少复以恩惠为治,副称殿下天覆之仁,勤恤之德者。官民政俗,日以雕弊,渐以陵迟,势不可久。 夫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原殿下少以万机馀间,留神思省,补复荒虚,深图远计,育残馀之民,阜人财之用,参曜三光,等崇天地。臣统之大原,足以死而不朽矣。” 权感统言,深加意焉。 以随陆逊破蜀军於宜都,迁偏将军。 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 尤以占募在民间长恶败俗,生离叛之心,急宜绝置,权与相反覆,终遂行之。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译文: 骆统 骆统字公绪,是会稽郡乌伤县人。父亲骆俊,官做到陈国相,被袁术杀害。 骆统的母亲改嫁,做了华歆的妾,骆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宾客返回到会稽郡。他的母亲送他,他拜别母亲上了车,脸朝前不回头,他的母亲在后面哭泣。 驾车的人说:“夫人还在呢。”骆统说:“不想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 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谨。当时发生饥荒,同乡和远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饮食。 他的姐虮仁爱有德行,丈夫死后回到娘家,没有儿子,见骆统这样很为他难过,多次询问他原因。骆统说:“士大夫们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吃,我有什麽心思独自吃饱饭!”姐姐说:“确实是这样,为什麽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就把自己私人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认为骆统有贤德,於是就分发施舍,骆统由此出了名。 孙权以将军身份兼任会稽太守,骆统年纪。二十岁,试用做乌程相,乌程民家超过一万户,都赞叹他恩惠的治理。 孙权赞赏他,徵召他做功曹,代理骑都尉,将堂兄孙辅的女儿嫁给他。骆统立志弥补省察帮助孙权,他一旦有听说看到的,就不将晚上的事留待天亮。 他常常劝说孙权尊敬接纳贤士,努力探求时事利弊,在飨宴赏赐的日子,可以让人人都分别进见,询问他们生活寒暖,给予亲密情意,诱导晓谕让他们言说,考察他们的志趣,让他们都感恩戴德,怀着想要报恩的心情。孙权采纳运用他的建议。 他外出任建忠中郎将,统领武射吏三千人。等到凌统死后,他又统领凌统的人马。 这时候,赋税兵役繁多,加上瘟疫流行,百姓家户减少,骆统上奏疏说: 臣听说做一国国君的,以占。 3. 谁知道《三国志》和《出师表》文言文对比的题和答案 《出师表》与《隆中对》练习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⑨【猖蹶】失败.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 (4)此人可就见 (5)将军宜枉驾顾之 (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翻译下列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 4.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5.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6.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参考答案: 1.(1)躬:亲自,自身.(2)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由是:因此 诣:拜访.(4)就:接近.(5)顾:拜访(6)以:把 2.(1)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2)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3)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4)(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4.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6、《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可.)。
2023-07-16 08:23:221

我想问一下两表三顾一对各指什么?

1、原句是;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两表: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三顾:刘备三顾茅庐一对: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茅庐中大谈天下形势,诸葛亮做“隆中对”。2、具体如下:3、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4、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更多关于两表三顾一对各指什么,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40fe9b161609416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7-16 08:23:281

关于诸葛亮的励志诗句

1.诸葛亮励志诗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对联: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定军山武候祠对联: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2.诸葛亮励志诗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对联: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定军山武候祠对联: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3.诸葛亮的励志名言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须〕静也,才(欲)〔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倦〕,可以至醉,无致於乱。○《太平御览》卷四百九十七。 诫外生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忽田仲)〔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於美趣,何患於不济。(不)〔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窜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诸葛亮 4.诸葛亮的励志名言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译文: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做事,直到死才停止。 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译文:不倚仗自己的才华,而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骄傲的神情,不以被宠爱而扬威。 3、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译文: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5、军作战的将军不可以有骄傲的情绪,骄傲就容易对人无礼,对人无礼则容易失去人心,而失去人心则容易众叛亲离。 译文: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5.关于诸葛亮的名言警句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2.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頋.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 三頋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 4.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5.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今人沈尹默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摘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6.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 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7.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近人钟瀚撰书。 上联是说后代深知诸葛亮的,是晋人习凿齿。他著《汉晋春秋》,首先摒弃一般史家以魏为正统的作法,推尊蜀为正统,并大力颂扬诸葛亮的勋业。 下联是说曾封武乡侯的诸葛亮,治蜀有功,遗爱在民,千多年来人民都到这里来瞻仰祭祀他。联文对昭烈武侯同祀备加颂扬。 8.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近人王天培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本在读书耕田,为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从隆中一对,三分定局开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终为国事奔劳不息。遗恨的是统一天下这件古今大难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师表》,犹可想见他的勋业。 下联是说如今世上又出现了陈强、古冶子(我国春秋时齐相晏婴用二桃杀三士中的两个武士)一类恃强 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语出曹植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残杀。有哪个能象诸葛亮那样“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抚今追惜,拭拂祠内残碑,怀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贤哲风义,不禁感怀万端。 9.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10.义肝忠胆,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后,三代而后一人。 11.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襄阳问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12.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1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14.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 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沈羽钨,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 15.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16.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17.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18.三分筹策基荆楚;两表精成泣鬼神。 6.诸葛亮的八句名言,无论何时,都是至理名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大事起于难, 小事起于易。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7.关于诸葛亮的名言或诗句,谢谢 这个是名言: 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一诗绝千古,两表撼后世。 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惊。 征战耐五将,六出祁山忙。 七擒孟获功,名成八阵图。写他的诗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书愤 [南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国演义》中的诗句: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 束发读诗书 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 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 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 凤兮 思高举 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 凤兮 思高举 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 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 蛰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 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 龙兮 风云会 长啸一声舒怀襟 归去 归去 来兮 我夙愿 余年还做垄亩民 清风 明月 入怀抱 猿鹤听我再抚琴 天道常变易 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 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 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 归去 来兮 我夙愿 余年还做垄亩民 归去 归去 来兮 我夙愿 余年还做垄亩民 清风 明月 入怀抱 猿鹤听我再抚琴 8.诸葛亮的名言有哪些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 不爱尺璧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 非宁静无以成学。 ·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志当存高远。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023-07-16 08:23:491

三顾堂的正门上外悬挂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族千秋。请问“两表”“三顾”“一对“是指什么

两表,是指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两次上给后主刘禅的奏章。三顾,是指当年刘备“凡三往乃见”(三国志)的典故,就是“三顾茅庐”(三国演义)。一对,是指当年刘备在诸葛亮的“茅庐”里,诸葛亮对刘备的“求职演说”--隆中对。对联是不错的。但是须知《后出师表》是后人伪托的作品。仔细看,不难发现从词语、文风都与《前出师表》有很大的不同。
2023-07-16 08:24:092

我要2篇关于(回文联),(数字联),(叠字联),(顶针联)的对联

回文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数字连: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顶针联:年年喜鹊衔红梅,红梅吐芳映红日,岁岁捷报入春联,红春联春联迎春风
2023-07-16 08:24:2115

文言文内外兼修答案

1. 文言文内外兼修七年级 重点字词 课本重点注释隆中对【回答、应对】 躬【亲自】耕 好为【吟唱】《梁父吟》 每【时常、经常】自比 时人莫之许【承认、同意】 惟【只、仅】博陵崔州平 谓【说】为【是】信【确实】然【这样】屯【驻兵】新野 先主器【器重、重视】之 君与俱【一起】来 此人可就【接近、靠近】见 不可屈【委屈】致【招致、引来】 将军宜【应当】枉驾【屈尊】顾【拜访】之 先主遂【于是、就】诣【拜访】亮 凡【总共】三往 乃【才】见 因屏人【命人退避】 汉室倾颓【崩溃、衰败】 主上蒙尘【遭难出逃】 孤不度【推测、估计】德量【衡量】力 欲信【通“伸”,伸张】大义 遂【于是、就】用【因此】猖獗【失败】 然志犹【还、仍】未已【停止】 君谓【说、认为】计【计策、计谋】将安【怎么】出【产生】 自董卓已【通“以”】来 然操遂【最终】能克【打败、战胜】绍 非惟【不仅】天时 抑【而且】亦人谋 挟【挟持、控制】天子而令【号令、指令】诸侯 此诚【确实、的确、实在】不可与争锋【争胜、争强】 国【地势】险而民附【归附】 贤能为【被】之用 此可以【把】为【当作、作为】援而不可图【谋取】也 利【物资】尽【全部取得】南海 此用武之国【地方】 此殆【大概】天所以资【资助、给予】将军 刘璋暗弱【昏庸懦弱】 民殷【兴旺富裕】国富而不知存恤【爱抚、爱惜】 帝室之胄【后代】 总【全部的、广泛的】揽【罗致】英雄 保其岩阻【形势险要的地方】 外【对外】结好孙权 内【对内】修【整治、改革】政理【政治】 则命一上将将【率领】荆州之军 身【亲自】率益州之众 百姓孰【谁、哪个】敢不箪【用箪盛】食壶【用壶装】浆 诚【实在、的确、确实】如是 情好日【一天天】密 先主解【解释】之曰 孤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有孔明 犹【好像】鱼之有水也 愿【希望】 诸君勿复【再】言 羽飞乃【才】止真题字词汇总自董卓已来【通“以”】 名微而众寡【顺接连词,并且】 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控制】 利尽南海【物资】 国险而民附【归附】 时先主屯新野【驻兵】 贤能为之用【被】 而其主不能守【但是】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把】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的】 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 凡三往【总共】 此诚不可与争锋【争胜、争强】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助、给予】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兴旺富裕】 总揽英雄【招致、引来】二.重点句子1.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在田里亲自耕种劳作,喜爱吟唱《梁父吟》。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难道不愿意见见他吗?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4.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样啊。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敢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将军您呢?6.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大概是老天爷用来资助将军您,难道将军对它没有意图吗?7.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三.理解问答1.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霸业可成,汉室可兴2.课文1、2节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3.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4.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分)5.“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6.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2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对”指的是_____________。 《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四.。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一定会去他家拜访.造:至、到.B.范阳一位姓卢的亲戚用古时的隶书给雪屋题了匾额.扁:通“匾”.C.冬神掌管时令.司:掌管.D.至于打开这座雪屋所能看到的雪的样子.姿态:样子.故选:D.(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与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在客厅的东北角.之:结构助词,的.B.请我为它作一篇记.为:介词,替、给/公输盘给我制造云梯.为:替、给.C.远古的人们,有的人在树上(筑巢)安家.或:有的人/有时遇到老师的训斥.或:有时.D.就从各位作者的描述中看得到,我没有空闲多加记录了.则:就/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则:就.故选:B、D.(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是:这;非独:不仅仅;以:因为;尚:推崇;盖:大概;生:孕育;弥:消除.句子翻译为:这时的雪,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洁白而值得我们推崇,大概还有孕育生机、消除灾祸的功效在里面.②为:建造;事:使用.句子翻译为:孟祥学习古人读书,用白色的茅草建造房屋,不用华丽的装饰,难道孟祥是古代的人吗?(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相关的句子为“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屋内外均为白色似雪;屋落成之日巧降雪;屋主人处境像冰雪寒冬,而推广善行又似雪孕育生物.答案:(1)D(2)B、D(3)①这时的雪,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洁白而值得我们推崇,大概还有孕育生机、消除灾祸的功效在里面.②孟祥学习古人读书,用白色的茅草建造房屋,不用华丽的装饰,难道孟祥是古代的人吗?(4)屋内外均为白色似雪;屋落成之日巧降雪;屋主人处境像冰雪寒冬,而推广善行又似雪孕育生物.。 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B “郡舍”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C、D;“梦者”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句子翻译为:安成自宋代以来多有兵乱,郡舍常有凶猛号叫声.待到傅昭来安成郡,郡内人夜晚梦见兵马铠甲浩荡,又听到有人说“应该避让好人”,众兵士一同腾空消失.做梦的人惊起.(2)B “褒扬”应当为“褒贬”.(3)C “就不顾家人的反对”无中生有,于文无据.(4)①闻:听说;悦:高兴;致:使…来,召见;故:变故.句子翻译为:司徒建安王刘休仁听说后很高兴,于是要召见傅昭,傅昭因为宋氏多变故,就没有去. ②无所:没有用来…的;畜:蓄养.句子翻译为:傅昭在朝廷,没有请别人为自己办过私事,不蓄养私人门徒,不为私利交往.答案:(1)B(2)B (3)C (4)①司徒建安王刘休仁听说后很高兴,于是要召见傅昭,傅昭因为宋氏多变故,就没有去. ②傅昭在朝廷,没有请别人为自己办过私事,不蓄养私人门徒,不为私利交往.参考译文:傅昭,字茂远,黄河以北灵州人.父亲傅淡,熟悉《三礼》,是宋代知名人士,傅淡跟随宋竟陵王刘诞,后来刘诞谋反,傅淡受株连而被处死.傅昭六岁便成为孤儿,十一岁时,跟随外祖父在朱雀航卖历法之书,并成为雍州刺史袁顗的客人.袁顗曾经来到傅昭的住处,见傅昭读书自若,神色不变.袁顗感叹道:“这孩子神情不同寻常,将来必定能成大器.”司徒建安王刘休仁听说后很高兴,于是要召见傅昭,傅昭因为宋家多变故,不去.太原的王延秀将傅昭举荐给丹阳尹袁粲,深受袁粲的器重,召为郡主簿,袁粲让他的几个儿子拜傅昭为师.明帝死了,袁粲作哀策文,请傅昭为他定稿.袁粲每经过傅昭门前就感叹:“经过他的门前,寂静得如同没有人一样,打开帷幔一看,他在室内.这是名贤之人啊!”不久便成为总明学士、奉朝请.永明初年,傅昭做了南郡王的侍读.南郡王继承帝位后,旧臣僚纷纷争权求宠,惟有傅昭和南阳人宗夬,保全自身,坚守正道,不介入其中,最后没有遭受灾祸.齐明帝登基后,亲召傅昭为中书通事舍人.当时任此职位的人,都势倾天下,惟有傅昭廉洁清静,不干预他人权事.他家中的摆设和衣著都很简朴,安心于粗茶淡饭.他常常把蜡烛插在板床上,明帝听说此事,赐给他漆盒烛盘等,并赐文:“卿有古人之风,所以赐卿古人之物.”天监十一年(512),出朝任信武将军、安成内史.安成自宋代以来多有兵乱,郡舍常有凶猛号叫声.待到傅昭来安成郡,郡内人夜晚梦见兵马铠甲浩荡,又听到有人说“应该避让好人”,众兵士一同腾空消失.做梦的人惊起.顷刻,疾风暴雨倏忽而来,几间房屋全倒塌,这就是做梦的人见到的军马践踏的地方.此后郡内房舍便安宁下来,这都是傅昭正直影响的结果.傅昭做官,常凭借清静廉洁理政事,不崇尚苛政.在朝廷,没有请别人为自己办过私事,不蓄养私人门徒,不为私利交往.傅昭终日端坐,常以读书记述为乐事,到老精神不衰,性情特别诚实谨慎.儿媳妇曾从娘家带回别人馈赠的牛肉,傅昭把儿子叫来,说:“吃人家的牛肉是犯法的,报官也不可以,把牛肉拿去埋掉.”他处世律己,不在暗中做昧良心的事,大概总是如此.京城的后辈,崇尚他的学问,尊重他的道义,人人都认为自己赶不上他.大通二年(528),傅昭死,享年七十五岁.皇上下令赠钱三万,布五十匹,当日举办丧事,谥号为贞子.。
2023-07-16 08:24:491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写的是谁

诸葛亮 出师表 三顾茅庐
2023-07-16 08:24:583

与名胜古迹的对联

  名胜古迹对联,是指在修建名胜及古迹建筑时,由名人志士所著、具有押韵形式的.诗,同时也包括后续名人志士途径时,即兴留下的纪念形式的诗句。以下是与名胜古迹有关的对联,欢迎阅读。   北京故宫楹联   龙游凤舞中天瑞   风和日朗大地春   北京颐和园邪颐乐殿联   珠玉九天元音谐乐律   笙簧六籍太室饫镆觞   颐和园知春堂联   七宝栏杆千岁古   十洲烟景四时花   颐和园涵远堂联   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洲云海落樽前   颐和园戴日腾愉联   松柏霭长春画图集庆   蓬莱依胜境结构灵光   颐和园澄爽斋联   芝砌春光尘池夏气   菊含秋馥桂映冬荣   颐和园宜芸馆联   绕阶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云南黑龙潭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昆明海心亭联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滇池太华寺联   一幅湖山来眼底   万家忧乐注心头   近华浦联   曾经沧海难为水   欲上高楼且泊舟   昆明龙门对   仰笑宛离天尺五   凭临恰在水中央   云南五华书院联(尹楚珍书)   鱼跃龙飞活泼泼地   日华云烂乱漫漫天   昆明大观楼联   千秋怀抱三杯酒   万里云上一水楼   太原晋祠难老泉亭前联   昼夜不舍   天地同流   晋祠“别一洞天”联   石磴登云原有路   洞门迎旭别开天   晋祠圣母殿联   灵泉浩浩万顷琉璃穷地脉   圣水溶溶九涯珠玉荡天光   晋祠圣母殿联   沛泽共汾川十里稻畦流碧玉   剪圭分参野千年桐荫普黎m   晋祠圣母殿联   溉汾西千顷田三分南七分北浩浩同流数十里淆之不浊   出瓮山一片石冷于夏温于冬冽冽有本亿万年与世长清   海州云台山寺联(常建极书)   世外凭临一面峰峦三面海   云中结构二分人力几分天   杭州西冷印社后门石坊联   高风振千古   印学话西泠   杭州飞来峰联   飞峰一动不如一静   念佛求人不如求已   西湖冷泉亭飞来峰对(俞曲园撰)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对俞曲园联(左宗棠撰)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西湖白公祠对(阮芸台集李白句)   但是人家有遗爱   曾将诗句结风流   青田石门洞联   似洞非洞造成仙洞   无门有门是为佛门   浙江贡院联(阮文达撰)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孤山放鹤亭联(林则徐题)   世无遗草真能隐   山有梅花转不孤   灵隐寺天王殿联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岳坟前对   千秋冤案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辨伪真   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血   墓门凄碧草似也非也看跪此一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阴诛   秦某题秦桧跪像   人从宋后少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岳庙联   遗迹镇栖霞洒泪重瞻新庙貌   大旗悬落日撼山愿学古军容   杭州藕香居茶室联(集东坡名)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碧波寺联(僧契盈题)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西湖平湖秋月联   万顷湖平长似镜   四时月好最宜秋   平湖秋月联(骆成骧撰)   穿牖而来夏晶清风冬日日   卷帘相邮前山明月后山山   西湖天下景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潼关城楼联   华岳三峰凭槛立   黄河九曲抱关来   华山玉泉院联(严长明题)   三峰三霄通宝掌千秋留藓迹   一岳一石作金天万里矗莲花   马嵬坡联(毕秋帆题)   莺花尚恋霓裳影   环佩空归月夜魂   马嵬坡联(毕秋帆题)   谷风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杨李氏   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   兰州五泉山联(梁章巨题)   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   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   平凉六盘山联   峰高华岳三千丈   险居秦关百二重   河南南阳城楼联   真人白水生文叔   名士青山卧武侯   中岳嵩山联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 华 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氵厘)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三贤祠联(李白、杜甫、高适)   一览极苍茫旧苑高台同万古   两间容啸傲青天明月此三人   普陀普济寺联(苏曼殊书)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湖南岳阳楼联   (一)   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二)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三)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   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   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长沙三闾大夫祠(屈原)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武汉晴川阁联   栋宇逼层霄忆几番仙人解佩词客题襟风日最佳时坐倒金尊却喜青山排闼至   川原揽全省看不尽鄂渚烟光汉阳树色楼台如画里卧吹玉笛还随明月过江来   武汉黄鹤楼联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太白亭联(仙枣亭)   宛然海上三山貌矣安期先我亭前探枣实   犹是江城五月仙乎太白与君笛里听梅花   滕王阁联(李春园题)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滕王阁联   隔岸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际白云可被大江留住   绕栏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杰阁收来   江西庐山天池联   天上有池能作雨   人间无地不逢年   江西百花洲联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浮影日悠悠   百一峰阁联(梁章矩题)   平地起楼台恰双塔雄标三山秀拱   披襟坐霄汉看中天霞起大海澜回   题福州涌泉寺山门弥勒佛   日日(扌匝)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 坐 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来由   杭州西湖三雅园联   有山皆图画   无水无文章   西湖楼外楼联   屈醒陶醉随斟酌   春韭秋绿入品题   上海豫园明月楼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豫园点春堂联   桂馥兰芬水流山静   花明柳媚日郎风清   苏州狮子林门联   吴会名园此第一   云林画本旧无双   苏州拙政园联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虎丘花神庙联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下四番花信吹香七里山塘   网师园联   雨雨风风暖圾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虎丘三笑亭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沧浪亭联(梁章矩集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欧阳修)   近水遥山皆有情(苏子美)   扬州蜀冈鉴真纪念堂内联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扬州水明楼联   盈手水光寒不湿   入帘花气梦难忘   扬州迎月楼联(赵子昂)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扬州濯清堂联   十分春水双檐影   百叶莲花七里香   扬州平山堂联   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哀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   廿四桥头萧声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大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是花浊酒便当了   六一翁后余韵流风   江阴南阳歧徐霞客故居联   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阳   扬州乐善庵联   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   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西东   南京太平天国龙凤殿联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xx重开尧舜之天   太白楼联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南京明中山王故邸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山西解州关帝庙春秋楼内联   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   赤面青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   春秋楼大门楹联   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   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春秋楼上对   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   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山西永济首阳二仙庙联   竟开宇宙争端薇蕨馨香惭对墨胎义士   阅尽苍桑变局河山带砺难比雷首佳城   荆门州当阳县玉泉山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山西芮城永乐镇门楼砖联   楼傍三秦看岳色苍苍久矣扩开眼界   地邻九曲听河声浩浩诚哉荡涤胸襟   山西永乐镇“峨眉‘攒"秀”联   化日同游永乐还微普开乐   桃花满径玉溪疑是武陵溪   山西应县木塔对联   拔地攀天四面云山拱一柱   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层霄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楹联   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   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   杭州西湖湖心亭联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题济南大明湖(刘金门题)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刘备陵联   一g土尚巍然问它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山东泰山壶天阁联(廷璐题)   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   造绝顶千重尚多福地   泰山岱庙联   揽月居然凌上界   H云便要洒齐州   黄山玉屏楼联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离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   趵突泉联(石琢堂书)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关天培庙联(林则徐)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竟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坛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见面如生   四川桂湖联   风月无边遥望秦川八百里   江山如画古称天府第一湖   三苏祠楹联(苏洵、苏轼、苏辙)   宦迹渺难寻只恃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   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   邛崃卓文君井联   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寻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   天涯知己本难逢最堪怜录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   从古文章憎命达再休说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成都武侯祠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武侯祠联(赵藩书)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湖北石首秀林山刘备与孙夫人合祠联   锦绣江山半壁雄人敌吴魏   风云儿女千秋佳话掩甘糜   沈葆桢题杜甫草堂联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于立群补书顾复初题草堂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成都望江楼大门对联   此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   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   望江楼门联   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分岷岭雪   双扉开对廓熙熙人乐锦楼春   薛涛井联   古井平涵修竹影   新诗快马浣花笺   薛涛井联(武介康题)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第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祠堂   濯锦楼联(顾复初题)   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   锦城通咫尺听纷纷丝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引兴此登楼   望江楼楹联   压江流以扶地脉远瞩高瞻则见玉垒云开峨眉月朗夔门日射剑阁烟消郁郁葱葱助全   蜀山川钟灵毓秀   临井络而焕人文闳中肆外当如长卿赋丽太白诗豪坡老词雄南轩学正麟麟炳炳为西   川俊杰播美扬修   崇丽阁长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   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   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   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   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幽恨闲愁、   曲槛回廊、消受得清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   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台湾彰化县秀水乡乌面将军庙联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   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   台湾彰化县八堡川林先生庙联   八谷无恙万民欢稼穑   堡垒永存千载念先生   河北省通州河楼联   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   夕阳无限好,对燕云蓟树,百千万叠米家山。   山东济南大明湖二联   地占百湾多是水   楼无一面不当山   舟行着色屏风里   人在回文锦字中   济南趵突泉二联   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   空洞洞天、作飞飞响   活泼泼地、故源源来   济南历下亭二联   有鹤松皆古   无花地亦香   有亭翼然,纤尘不染。   高山仰止,清光大来。   泰山楼   一日无心出   群山不敢高   泰山雨花院   雨不崇朝遍天下   花随流水到人间   泰山南天门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南岳衡山南天门对联   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   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   广州越秀山镇海楼联   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天,目空今古?   五百里故侯安在,愧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文天祥祠对联   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禹王庙联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山海关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2023-07-16 08:25:041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桥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看不懂~~~~
2023-07-16 08:25:112

赞美诸葛亮的句子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智慧超群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武侯叹〉: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 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 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罗隐的《筹笔怀古》诗日: 抛却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费良筹。 时来天地难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盖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诸葛武侯祠对联: 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 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 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 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1.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 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 清.(嘉庆间汉中知府)赵洵题 汉水的波涛声如悲泣哀鸣,一江河水满是天下有志之士怀念诸葛亮的泪水; 武侯墓古迹周围的树木不遭践毁,十里定军山内尽见草木繁茂花果清香。 2.陨将星于五丈原头,司马尚警余烈; 扶汉祚于三分天下,卧龙不亏宗臣。 嘉庆丁卯(公元1807年),知沔县事,山东泰安范抡策题 诸葛亮死在五丈原上,曾使司马懿追兵受警而遗留下了慌恐不安; 匡扶蜀汉帝业于鼎立之中,诸葛亮不愧是世所敬仰的名臣。 3.铜雀台荒,七十二疑冢安在; 定军山古,百千载血祀常新。 清(嘉庆,泾阳知县)马学赐题 漳河边的铜雀台早已荒废,传说中曹操的七十二座假坟哪里在; 定军山虽然十分古老,千百年来到山下血祭武侯墓总觉得非常新鲜。 4.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 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民国二十一年(1993)二月,汉中绥靖司令、户县赵寿山出巡经此,展谒武侯墓,题书并敬制楹联。 为了蜀汉帝业不偏据一方而自安,诸葛亮上书的前、后《出师表》于日月同辉; 诸葛亮说要竭尽劳苦,亲率朝廷的军队长驻汉中,以对付天下变幻的局势。 5.前书案,后笔峰,看几亩青畴,数千载隆中宛在; 襟军山,带沔水,留一抔黄土,四百年汉祚犹新。 虚白道人李复心 从前面的书案梁,到后面的笔峰山,看起来武侯墓只有几块葱郁的土地,但数千年来,使人觉得仿佛古隆中就在这儿; 武侯墓襟连定军山,旁带沔水,留下了诸葛亮一捧黄土之坟,在四百年来的汉代国统制度中,好象是十分新鲜的事情。 6.数亩疏筠,山光犹拟南阳卧; 几林翠柏,鹃血常啼蜀道难。 清.嘉庆.沔县知县马充刚题 武侯墓亩古迹中青竹稀少,山色之光,好象是诸葛亮再卧南阳; 武侯墓几林翠柏里鹃鸟常啼,嘴中流血,仍在叫蜀汉事业艰难。 7. 我居白河水东,与南阳原系比邻,知当日避难躬耕,人号卧龙,自况管乐,未出茅庐即名士; 公葬定军山下,为汉中留此胜迹,寿终时对众遗命,地卜嘶马,墓勿丘垅,能禁樵牧是佳城。 民国十五年(1926)中秋(八月),宛东唐河县清优附生(府、县儒学生员之一学名)王恒题 我住在白河水边,东面与南阳原是近邻,知道当年诸葛亮为避战争灾难而在南阳隐居亲耕,时人称他卧龙先生。他自比管仲和乐毅,还没出草庐,就已经是很有名望的人士; 诸葛亮还葬在定军山下,为汉中地区留下了武侯墓名胜古迹。他临死时曾对大家遗命,坟地要占卜选择,不得喧噪,不垒坟冢,并能禁止砍柴、放牧,才是理想的墓地。 8.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 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 光绪戊寅(公元1878)仲冬(十二月),长安信士潘矩墉题。 诸葛亮全力辅佐弱蜀,使之与魏、吴形成三分天下,其盛大业绩与功名,实在可以和伊尹、吕望比肩而论; 诸葛亮是真正完美少有的特殊人才,萧何与曹参二人也不可能比得上他的政治才能。 9.汉祚难延,忠魂痛裂三分鼎; 军山在望,高冢灵通八阵图。 光绪癸未(公元1883)仲冬(十二月),署沔县典史(主管县狱及捕盗的官职)街泉(亦名街亭,甘肃秦安县陇城镇。马谡失街亭处)冯锡龄敬题 蜀汉的帝业难以延续,使诸葛亮忠君的灵魂仍痛心天下分裂成为三足鼎立; 定军山举目在望,高高的武侯坟墓似灵应贯通着诸葛亮推演的八卦阵法。 10.古石幽香名士骨; 苍松翠柏老臣心。 光绪戍子(公元1888)仲冬,豫章(今江西南昌)萧执中题 古老的碑碣石刻,散发出诸葛亮高尚气质与品格的清香; 青绿色的松柏树,象征着诸葛亮忠于蜀汉帝业的高杰心灵。 11.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 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坟。 嘉庆七年(公元1802)夏,钦命陕西提刑按察使司(主管陕西全省司法之官职)文濡题 诸葛亮死后不归葬于故乡,是因为没能完成统一河山的志愿; 诸葛亮忠君的灵魂还在,过往的行人都争相瞻仰拜谒武侯墓。 12.生为兴刘尊汉室; 死犹护蜀葬军山。 光绪庚辰(公元1880)冬,蜀州(今四川崇庆县)李士瑛题 诸葛亮生前一切都是为了兴复刘氏帝业而尊敬事奉蜀汉王室; 诸葛亮死后仍然为保护蜀汉国土和事业而遗命葬汉中定军山下。 13.二表竭忠臣,鞠躬尽瘁不负南阳三顾; 一心扶汉祚,拓土开疆卒书正统两朝。 嘉庆七年(公元1802)夏,钦命提督、甘肃全省军门(一省之最高武官)杨遇春题 前、后《出师表》竭尽了诸葛亮的忠心。恭敬谨慎,不辞劳苦,为的是不辜负刘备茅庐三顾之恩; 一心扶持蜀汉帝业,扩展、开辟疆域和领土,终于使史籍记载了刘氏国统的刘备、刘禅父子两代。 14.虽知天定三分鼎; 犹竭人谋六出师。 清.麦凤岐题 诸葛亮虽然知道魏、蜀、吴三国鼎立是不可抗拒和改变的客观规律; 但是,他仍然竭尽人为的谋略,六出祁山进行伐魏而力求统一。 15.隐居求其志,行义达其道,王业偏安炎汉恨三足鼎立; 扶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鞠躬尽瘁大星落五丈原头。 同治五年(公元1866),知沔县事(知县)浙江莫增奎题 诸葛亮深居不仕为追求自己的志向,多行义事为达到道德标准。他恨的是汉代的帝业编居一方,不能统一,成为三分天下; 诸葛亮受托孤之命而扶持幼少的君主,摄一国之政事全力辅佐蜀汉帝业。谦恭谨慎,不辞劳苦,死在了五丈原头。 3>.勉县武侯祠 1.两汉以来无双士; 三代而后第一人。 清.嘉庆(沔县知县)马允刚题 诸葛亮自西汉、东汉以来没有匹敌者; 夏、商、周之后,诸葛亮是第一个杰出人才。 2.日月高悬处师表; 风云长护定军山。 清.马履泰书 诸葛亮的《出师表》象太阳和月亮一样放射着光辉; 大自然的风和云长期保护着定军山下的武侯墓。 3.此地始终关大汉; 何年将相似先生。 清.光绪西蜀骆成骧题 汉中这个地方,始终关系着汉朝的基业和前程; 什么时候的文武官吏,才能又类似于诸葛孔明先生。 4.两汉之间见儒者气象; 三代而下有王佐经纶。 乾隆乙卯(公元1759)科进士,工部侍郎四川长寿韩鼎晋题 西汉、东汉之间,可以见到知识渊博的学者气质与情态; 夏、商、周以后,有诸葛亮这样辅佐帝王事业才能的人。 5.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十二月,冯玉祥题于南京行营 诸葛亮为成就蜀汉统一大事业,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生小心谨慎; 仰慕先贤崇高遗风于武侯祠,诸葛亮是永远不慕荣利而洁身自好的人杰。 6.大名垂宇宙; 遗像肃清高。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仲秋(九月),于右仁书 诸葛亮的大名流传在天地万物之间; 诸葛亮的遗像肃穆、清正而高大,使人敬仰。 7.扶汉心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 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绰云霄。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二月,天津徐通久书 诸葛亮意志坚定地匡扶蜀汉帝业。但是,只有谨慎小心,才能担当起这样重大的事业; 诸葛亮早年就有了崇高的声誉和名望。他必然是隐居深藏后才能腾跃,去施展志向和才能。 8.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 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军山。 戍子冬日广州书抄 诸葛亮没有完成北定中原而统一河山的志愿,其魂魄怎能甘心归葬于家乡故土? 为了永远怀念、留恋蜀汉帝业,诸葛亮含恨遗命而葬于汉中的定军山下。 9.羽扇纶巾天下士; 文经武纬后人师。 清道光(五年至十七年,公元1825——1837)陕西总督,增太子太傅(皇太子的老师)、兵部尚书(掌管全国军事的最高官职),四川崇庆(县人)杨遇春撰 诸葛亮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潇洒从容地指挥军事,不愧是天下的名士; 在治理国家的文武才能方面,诸葛亮堪称为后代人的师表和典范。 10.兵在攻心,三分聊竭解悬力; 鱼如得水,六出诚为尽瘁衷。 清:王鼎丰题 领兵打仗要以攻心为上策。三足鼎立中,诸葛亮依赖此战术竭力瓦解敌方悬殊的军事力量; 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情投意合,有所依靠。诸葛亮六出祁山竭尽劳苦,完全是为了尽内心的忠诚。 11.萃灵爽于一堂,国之忠臣,家之孝子; 享明烟于亿代,前有烈祖,后有慈孙。 清嘉庆:李复心题 武侯祠内聚集了诸葛亮父子的灵魂与精英之气。他们堪称为蜀汉国家之忠臣,诸葛氏族家庭的孝子; 供奉祭献神明的烟火世代相传。前面有诸葛亮这样功业显赫的祖先,后面有诸葛瞻、诸葛尚这样忠孝的子孙。 4>.勉县五丈原诸葛庙 一诗二表三分鼎; 万古千秋五丈原。 一对二表三分鼎 六出七纵八阵图 ——题陕西歧山五丈原诸葛庙 此联选取诸葛亮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本联社会意象的支点,以数字为红线串引之。全联采用数字罗列并置的构图方法,读来的简洁有力、精确具体,再现和褒扬了诸葛亮的卓越功绩和传奇人生。 5>.成都武侯祠 1.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这两句是从祠内清人书刻杜甫《古柏行》诗碑摘出来的。意思是回忆以前绕道成都锦亭的东边,曾经见到刘备和诸葛亮的祠庙并列在一处。“閟宫”出自《诗经》,这里借指祠庙。原句本非律体,不能用平仄对仗格律衡量。 2.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近人刘咸荥(字豫波)撰书。 上联是说昭烈庙中合祀的诸人,体现了祖孙(刘备与刘谌)、父子(关羽、张飞与其子关兴、张苞)、兄弟 (刘备、关羽、张飞)、君臣(刘备与其文武群臣)的各种关系,他们意在辅佐翼护蜀汉,维系人伦纲常,争得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相沿的正统(正统是历代统一天下、一系相承的系统,和偏安、僭伪是相异的)。 下联是说刘备在东汉末年黄巾后,起兵与群雄争夺江山,经历了齐(今山东)、楚(今湖北、湖南)、幽燕(今河北、北京)、越吴(今浙江、江苏)、秦(今陕西)、蜀(今四川)等地,最后才在蜀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立国是很艰难的。后人为立祠庙,使他们一堂上下共传千古。 3.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 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 清人完颜崇实撰书。 上联: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使君本系使者的尊称,后代常用来指州郡长官,刘备曾为豫州牧即州长官,故称使君)。又载刘备屋舍东南角有一株桑树高五丈余,远望如车盖,时人说他家有王气。作者据此说刘备是天下英雄,为汉王朝正统攸(所)归,楼桑如车盖就是王气所钟(聚集)的明证。 下联:史称刘邦创立汉朝,先从汉中还定三秦,然后统一天下,刘禅在成都降魏,汉朝才最后灭亡,所以说巴蜀关系到汉朝的始终。遗民还在,怀想当年霸业,只剩这座古拍森森的祠堂了。 4.惟此弟兄真性情,血泪洒山河,志在五伦存正轨; 纵极王侯非富贵,英灵照天地,身经百战为斯民。 近人刘咸荥撰,今人黄雅荃补书。 上联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兄弟,具有至性真情,他们浴血奋战争取江山,立志要维护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伦的道德准则和礼法正轨。 下联说他们后来虽然分别作了王侯,却不是为了贪图富贵,而是英光灵气,照临天地,不恤身经百战,只为造福人民。 5.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铁马金戈,树神旗而开西川大业; 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画栋,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 清人张清夜撰,今人方滨生补书。 上联是说刘备和关羽、张飞及文武群臣遇合在一起,跃马横戈,转战疆场,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才树立起堂堂正正的大旗,在西川开创了蜀汉的帝业。 下联是说蜀汉王朝祖孙父子英明贤良,足以流劳百世。今日大殿里红色的楹柱,彩绘的栋梁,庄严雄伟的气象,尚标志着蜀汉当年宏伟的基业。 6.生不视强寇西来,天意茫茫,伤心恸洒河山泪; 死好见先皇地下,英姿凛凛,放眼早空南北人。 近人刘咸荥撰,今人刘东父补书。 这副对联悬挂在刘龛前,赞美他英勇殉国的壮烈精神。刘谌是刘备的孙子,刘禅的第五子,曾封北地王。史载魏军进逼成都,刘禅束手无策,准备投降时,刘谌愤激地谏说:“若理穷力屈,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指刘备),无奈刘禅不听,谌便哭诉于备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故联文颂美他生不忍见到强敌曹魏军队来到西川,但天意难说(指刘禅不听忠言),只得痛哭流涕,杀身殉国,去见刘备于地下。这样英勇壮烈、大义凛然的气概,当然是早没有把南吴北魏的人看在眼里的。 7.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董必武同志撰书。 上联摘录杜甫《蜀相》诗原句,意思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今湖北襄阳),不辞辛劳地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提出的策略具见于《隆中对》,主要是分析天下大势,先取荆州、益州、安抚南方,内修政治,外联东吴,北伐曹魏,统一全国。 下联是作者赞美他们这番晤对,纵论古今大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奠定了以后事业的基础,古今传为美谈。 8.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郭沫若同志撰书。 《出师表》是诸葛亮统军伐魏时上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奏章,他平生的志向抱负都体现在里面。《梁父吟》是一种古乐府曲调,并非如有些书所说全属葬歌类。诸葛亮在隆中时,喜爱吟诵这支歌曲,以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怀抱。传说他曾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里面有感慨不平的意思。 9.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近人游俊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10.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今人沈尹默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摘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11.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12.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近人冯玉祥撰书。 上联是说成就大业必须兢兢业业,谨慎从事,诸葛亮一生可为典范。 下联是说今日晋谒武侯祠,瞻仰武侯风采,感到真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所说:“宗臣遗像肃清高”,“万古云霄一羽毛”。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是足以流传万古的。 13.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清人冯煦撰,今人郝谦补书。 上联用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及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语意,说刘备能三顾茅庐,重用诸葛亮这样才德兼备的贤臣,始得创建蜀汉,延续了刘邦创业,刘秀中兴的刘氏王朝的正统。 下联本刘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语意,说人民才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就的根本,今日四方多难,愿能 保佑四川人民得享安宁的生活。“四方靡骋”出自《诗经》“我观四方,促促靡所骋”。靡的本义是无,四方靡骋即四方多难无处驰骋,黎即黎民,指一般人民。 14.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末权四川盐茶使者云南剑川赵藩撰书。 这副对联总结了诸葛亮军、政两方面的经验,向为广大人民所传诵。 上联说能使用攻心战术,如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那样使其心服,则一切怀异心、图反叛的阴谋就自会消失,所以古来懂得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是单凭武力取胜。我国大军事家孙武在所著的《孙子兵法》里就主张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 下联着重指出审势是为政的关键,意在劝勉后来治蜀的人,要深思熟虑,如诸葛亮那样谨慎地审度时势,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才能建功立业,而不至于犯错误。联文意义深远,可供借鉴。 15.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这副联语是清人陈矩集宋代文学家苏轼、理学家朱熹的原句所成,清人赵藩手书。 上句是说诸葛亮的文章可以和《尚书?商书》的《伊训》、《说命》两篇相比美; 下句是说诸葛亮经国济世的功业,系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涵养培育得来。 16.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近人钟瀚撰书。 上联是说后代深知诸葛亮的,是晋人习凿齿。他著《汉晋春秋》,首先摒弃一般史家以魏为正统的作法,推尊蜀为正统,并大力颂扬诸葛亮的勋业。 下联是说曾封武乡侯的诸葛亮,治蜀有功,遗爱在民,千多年来人民都到这里来瞻仰祭祀他。联文对昭烈武侯同祀备加颂扬。 17.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近人刘咸荥撰书。 诸葛亮曾经对临终时的刘备说过:“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来六出祁山伐魏,积劳病死于五丈原。他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都在蜀亡时殉国,真不傀是勤劳国事,三世忠贞。所以曾任过太子中庶子职务的陈寿,虽然是继仇视蜀汉的曹魏立国的晋代史官,在他所著的《三国志》里,仍然对他们大加赞扬。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天地间惊人的文章,致后世也有“读《出师表》而不下泪者不忠”的说法。传说千年后的民族英雄岳飞出师抗金,夜宿南阳诸葛庐时,阅读《出师表》,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便和泪和墨一气书写下全文,以志其景仰之忱。书法气势磅礴,龙飞凤舞,拓本广泛流传,至今祠内翻刻的石碑,尚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尽情地欣赏。 18.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近人王天培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本在读书耕田,为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从隆中一对,三分定局开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终为国事奔劳不息。遗恨的是统一天下这件古今大难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师表》,犹可想见他的勋业。 下联是说如今世上又出现了陈强、古冶子(我国春秋时齐相晏婴用二桃杀三士中的两个武士)一类恃强 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语出曹植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残杀。有哪个能象诸葛亮那样“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抚今追惜,拭拂祠内残碑,怀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贤哲风义,不禁感怀万端。 (上联已经用了两个“以”字,下联先生以往的“以”,似应用“已”字为佳,虽然两字有时可以通用。) 19.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这两句影刻自郭沫若《蜀道奇》手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见《后出师表》,意思是献身国事,自当不恤劳瘁,死而后止。生封武乡侯、死谥忠武侯的诸葛武侯,确是十分忠勇英武的。至于他“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体国恤民的精神,则有出师两表留下宏规硕范,足为后世准则。 20.三分割拒迂帱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今人沙孟海摘句并书。 这两句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 上句赞美诸葛亮隆中一对,分析当时大势,定下三国鼎立局面,与魏、吴各自割据一方,然后联吴伐魏,统一天下的大计。这种深谋远虑的筹议策划,是屈曲艰难,煞费苦心的。(纡的本义是屈)。 下句本《梁书?刘遵传》“此亦威凤—羽,足以验其五德”立意,说诸葛亮的才德器识,有如云霄鸾凤,三分功业,屈处偏隅,胸中抱负,未能尽展,万古而下所见到的,不过是云霄的一片羽毛罢了。凤有威仪,故名威凤,是世间稀有的祥瑞,常用以比喻难得的贤才,这里用来颂美诸葛亮是万古唯一的人杰。 21.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 鞠躬悲尽瘁,剩有讴歌。 清人陈廷楷撰,今人关山月补书。 上联赞美诸葛亮大力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挽回汉朝天下残破的局面,常是成竹在胸,指挥若定,在谈笑间即操胜算,使敌人闻风丧胆。 下联说诸葛亮为国宣劳,大功未成,就积劳病死在前线。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万民景仰悲悼,历代都立专祠祭祀,至今广大人民还是对他讴歌颂扬。 22. 一杯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清人完颜崇实撰,今人刘孟伉补书。 上联“一抔土”即一捧土,借指坟墓,意思是刘备的坟墓(史称惠陵)现在还高高地耸立着,那曹操修筑的铜雀台却早巳荒芜,他埋在漳河边的七十二个疑冢(假坟,曹操埋七十二疑冢系宋元以后的传说,正史没有记载)也无处寻觅了。 下联是说三国分立的局面,已成历史陈迹,但凭这剩下的古路和石雕的麟兽,还能令人想见当年汉代皇帝的仪式排场。
2023-07-16 08:25:212

要关于出师表的题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时先主屯新野( 驻扎 )(2)将军宜枉驾顾之( 应当,应该 )(3)躬耕于南阳( 亲自 )2.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中“君”指代诸葛亮。)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3.翻译下列句子。(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4.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但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 5.甲段中的哪句话与乙段中划线句相照应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6.“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7(乙)段中,刘备的话有三层意思,请概括大意: ⑴概述形势,对“奸臣窃命”深表愤恨,对汉王朝命运表示深切关注 ⑵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表以兴复汉室、铲除奸恶为已任 ⑶表明几次相访的诚挚心意。8.有人阅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阅读理解对出一下联。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下联:《出师表》诸葛亮抒忠。(能用对仗并能反映文章情感内容即可。【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先帝。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Zhòu; “身”的意思是 亲自 。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不长庄稼(的地方) ,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5、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3分) 答: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7、[甲]段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原文回答)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诸葛亮在答计中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从曹操、孙权、荆州和益州的地理位置、民心所向及刘备的“思贤如渴”等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他隆中对中对天下形势的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⒐文中写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请你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刘备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示例:太精彩了!孔明真是神人啊!真乃天助我也!有了孔明,不愁我大业不成!10、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①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②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③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④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1. 第[甲]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 2. 选出“于”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D )A躬耕于南阳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不求闻达于诸候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1)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是天府之地。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4.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5.诸葛亮始终以“报先帝,忠陛下”为职分,在心理上体现为: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在行动上的体现为: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在打算上认为北伐时机成熟的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摘录原文词、句回答)6、文段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哪两件事? (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 (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乙]段中的“报先帝”呼应了[甲]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语句回答)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按要求写句子 表述作者志趣(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表述刘备知人的句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千古名句,说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8、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北定中原,攘除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答“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可) 9、甲乙两段文字回顾了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 临危重任和临崩寄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追述往事表达对氏父子的忠诚和北伐的决心,告诫后主应明确自己的职责10、假如你是某一公司负责人,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从先帝三顾茅庐的举动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答:可从选拔人才的标准角度谈。如:选拔人才应重才,不重出身、地位。也可从管理者的行为这方面来谈。如:作为管理者就应像刘备那样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四】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鄙陋)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把) ④由是先主遂诣亮(由是:因此)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出师表》《后出师表》,“一对”指的是《隆中对》 。
2023-07-16 08:25:301

诸葛亮的评论

愚忠
2023-07-16 08:25:3914

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文化名人:1.( ).上联:两表酬三顾,下联:一对足千秋.

回答:诸葛亮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这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 近人游俊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是西晋末年十六国李雄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内古柏苍郁,殿宇雄伟,这里也有一副对联,是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此外,“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陕西省勉县定军山有“武乡侯”诸葛亮的陵墓,当年诸葛亮出川伐魏病死五丈原后就埋葬于此,这里的武侯祠有这样一副对联,可谓对诸葛亮一生盖棺论定了。该联曰:“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2023-07-16 08:26:031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蜂蜜封口对心,永守秘密。
2023-07-16 08:26:222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两表""三顾""一对"分别是指什么?

哈哈哈哈2333333333333333333333
2023-07-16 08:26:364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指的是谁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相关知识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中指的是诸葛亮。 2、两表酬三顾(上联),一对足千秋(下联),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 3、上联是说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4、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对联地址: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
2023-07-16 08:26:571

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两表,三顾,一对各指

出处:这是唐代文人杜甫 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解析:上联是说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对联地址: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解释:两表是指诸葛亮北伐时呈给蜀汉后主刘禅表决心的《出师表》《后出师表》,三顾是指当初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一对是指隆中对。
2023-07-16 08:27:051

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两表,三顾,一对各指

前后《出师表》三顾茅庐《隆中对》
2023-07-16 08:27:165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是谁

诸葛亮
2023-07-16 08:27:325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三千秋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这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2023-07-16 08:27:471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讲的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两表是指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酬三顾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一对指的是隆中对,诸葛亮推心置腹地谈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向刘备提出了霸业的完整方案。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诸葛亮时年27岁。到了建兴五年,经过一些列重大变故,益州疲敝,诸葛亮先后两次上表北伐曹魏。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扩展资料: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他还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2023-07-16 08:27:531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意思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这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赞同122| 评论
2023-07-16 08:28:092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足千秋”是什么意思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这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近人游俊撰书.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2023-07-16 08:28:161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中两表指什么?

这是明代文人 游俊 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 “两表”是前后《出师表》;“一对”是窿中对. 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PS: 前《出师表》应当是诸葛亮所作无疑,但有不少专家质疑后《出师表》并非诸葛亮所作,并拿出了一定证据.
2023-07-16 08:28:331

两表顾三酬,一对足千秋

两表:前后<<出师表>>三顾:刘备三顾茅庐一对:<<隆中对>>
2023-07-16 08:2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