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ckySXyd
-
父系氏族公社是由男系血缘构成的组织,社会生产、生活和政治的发展,使其原来大多呈散兵游勇式的各个独立的氏族组织,必然走向相近血缘或相邻地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氏族进行最原始的合并和联合,合并的结果便是产生氏族部落,产生以地缘为纽带的父系氏族农村公社。父系氏族部落或农村公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私有制的膨胀,占有、攫取心的出现,掠夺和维护矛盾的激化,这样便产生了部落联盟,部落联盟易言之便是由有血缘关系的或相毗邻且利害关系一致的部落结成的部落联合组织。这种组织是原始社会时期规模最大的组织,组织的主要职能通常是联合进行袭击敌对部落或抗拒外来侵略者的军事行动,行动的决策由联盟中的各个部落联席民主议定,即实行军事民主制。
什么是氏族公社?
由血缘关系组成的群体2023-07-15 19:47:135
我国氏族公社的典型?
我国实行公社的典型是石器时期2023-07-15 19:47:473
原始时期的氏族社会是什么?
氏族社会氏族公社是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氏族社会初期。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即母权制。称母系氏族社会。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过渡到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即父权制,称父系氏族社会。氏族内部实行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公有,平均分配劳动果实;氏族首领由选举产生,管理公共事务,遇有氏族内外的重大问题,则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氏族社会时期实行族外婚制,内部禁止通婚。随着金属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劳动效率提高,劳动产品又出现了剩余,私有制随之产生,导致氏族内部贫富分化,进而演变为对立,于是便逐渐形成了阶级,氏族亦随之解体。母系氏族原始社会,人们以血缘关系结成了亲族集团——氏族。最先是母系氏族,这一时期,在氏族公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女性,一个母系氏族公社有一个共同的女祖先。由于全体成员只能确认各自的生母,所以成年的妇女一代一代地成为确定本氏族班辈世系的主体。成年的男子则分散到其他氏族寻求配偶,实行群婚。每个氏族公社内部,存在着按性别和年龄的不稳定分工。其中妇女负责采集食物、看守住地、烧烤食物、缝制衣物、养老育幼等繁重任务。而壮年男子则担任打猎、捕鱼和保护集体安全等需要较大体力的事务。妇女是氏族公社原始共产制经济的主持者,又对确定氏族的血亲关系起着主导作用。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全盛时期普遍形成了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长期定居的村落。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全盛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男子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据主导的地位,于是母权制自然过渡为父权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了。从此,以父权为中心的个体家庭成为与氏族对抗的力量,原始社会慢慢解体。男子通过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他们必然要求按照男系计算世系、继承财产,母权制的婚姻秩序被打破了,原来对偶婚制下的从妻而居的传统。为一夫一妻制所取代。在一夫一妻制下,妇女以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劳动局限在家庭之内了,女子在家庭经济中退居于从属地位。最初,这种小家庭依附于父系大家庭。后来南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家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大了。氏族社会走到了瓦解的边缘。2023-07-15 19:48:371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具体是在什么时候?
约1.8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当时他们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平均分派劳动果实2023-07-15 19:48:444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包括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包括:生产劳动的教育。生活习俗的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氏族社会是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亦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又称氏族公社。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一个氏族有十几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氏族之间可以相互通婚,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氏族社会初期,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即母权制,称母系氏族社会。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过渡到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即父权制,称父系氏族社会氏族制度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氏族是由类人猿的群体转化而来的。但人类的氏族又不同于类人猿的群体,相对比较固定。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亲属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集团,它是原始人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几个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往往联合成为一个大氏族,即所谓的胞族,几个大氏族又常常联合成一个部落,这就构成了所谓的氏族制度。2023-07-15 19:49:091
氏族公社时期指的是哪个时期
指的是原始社会时期。氏族公社,原始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达到鼎盛,在青铜时代趋于瓦解。氏族公社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原始社会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氏族公社经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母系氏族公社经蒙昧时代高级阶段继续发展,到野蛮时代低级阶段臻于全盛。到野蛮时代中高级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渐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原始社会晚期,社会生产力提高,氏族公社为国家所代替。2023-07-15 19:49:311
氏族公社历史全貌
1.什么是氏族公社 原始社会至旧石器时代晚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们比较持久地结合,并且要求各集团之间保持一定的联系。 已逐渐定居的人们,又为维持这种联系提供了条件。同时,人类在实践中已意识到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对人类体质的危害,于是排斥集团内部的通婚也成为必要了。 这时不但禁止了不同班辈之间的 *** 关系,并且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也被禁止。恩格斯指出,这一过程“是逐渐实现的,大概先从排除同胞的(即母方的)兄弟和姐妹之间的性关系开始……最后乃至禁止旁系兄弟和姐妹之间的结婚”。 到一切兄弟与姐妹间,甚至母方最远的旁系亲族间婚姻关系被禁止的时候,就组成了一个坚固确定的母系血族集团,氏族便产生了。 在氏族制度下,其成员已不可能在氏族内部找到通婚的对象,必须和另一个氏族的成员通婚,这就是族外婚制,两个互通的婚姻的氏族构成早期的部落。 在这种婚姻形态下,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的世系只能按母系来计算,所以称为母系氏族或母权制氏族。这是最早的氏族公社。 在这样的氏族公社里,男女地位平等,妇女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这一方面是因为世系按母方确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妇女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殖,一个氏族又分成两半,成为两个氏族,于是原先的氏族便成为胞族。 2.氏族公社 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社会基本组织形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母系的特点是 女性再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财产按母系计算 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婚姻方式为族外群婚 部落首领没有特权 大家共同劳动 共同生产 共同消费 是原始共产主义 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农业产生 开始了定居生活 产生了原始畜牧业进入了刀耕火种的时代 但是采集和渔猎还是在生产中有不小的比重父系的特点 是进入了对偶婚状态 以地域纽带取代了血缘纽带 男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开始向一夫一妻的家庭制过度 财产按父系计算 由于生产力有了提高 所以产品有了剩余 部落首领利用职权侵吞剩余产品 产生了贫富差距 这样就产生了阶级 所以父系社会是由氏族公社向阶级国家的过渡阶段另外氏族公社采取军事民主制和禅让制。 3.什么是母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而仰韶文化遗址则清 晰地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的面貌。 仰韶文化的主要区域在河南西部、陕西中部和山 西南部一带。它的分布非常广阔,南达汉水中上游,北至河套地区,西及甘肃境内的渭河上游,东到山东。 这些地方分散着母系氏族时的很多村落遗址,而且在某些地区,村落分布十分密集。 妇女在氏族中的地位非常高。 有一些地方,发现了以女性为主要地位的埋葬习俗。在陕西华县元君庙和华阴县横阵村,发现了很多母系氏族的迁移合葬花瓣纹钵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红陶彩绘 墓。 这一发现更进一步证明了当时妇女的重要地位。这些同坑埋葬的死者,全部是迁移而来合葬的,人数并不是十分统一,男女老少都有,迁移合葬整个程 序比较复杂。 人死后,大概是先把尸体进行临时处理,遇到母系氏族中某个地位较 高的妇女死亡后,就先直接把她的尸体仰卧埋在葬坑主要位置上,同时将和她同氏 族的早死者的尸骨迁移过来,排在一起,同墓合葬。这种以妇女为中心的葬俗,表 明女性在氏族中占有重要地位。 还有,从半坡遗址和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墓葬的 随葬品推测,女性一般比男性多。 这种现象也说明了当时妇女社会地位很高。2023-07-15 19:49:381
名词解释: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是继原始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氏族公社的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始于氏族公社的产生,终于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大体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会的主要阶段。2023-07-15 19:49:461
氏族公社时期重要的文化类型
氏族公社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1.母系氏族 母系氏族是以母系血缘计算,人们只知道其母,不知其父,男子外婚到另-一个氏族,女性是生产活动、公共财产的主持者。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最突出的是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又称“彩陶文化”。前者代表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后者代表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 在距今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进大了繁荣时期,其中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面貌的是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今陕西西安半坡村,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古人类遗址。半坡氏族的人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能够制造和使用弓箭;种植蔬菜和粟;饲养猪、狗、牛、羊等;已使用彩陶;会建造房屋。半坡氏族的人们形成村落,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河姆渡遗址位于今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东北,是距今约6千年前的古人类遗址。河姆渡氏族的人们使用骨器、木器、石器和陶器,种植水稻,建造木屋,与半坡氏族的人们一-样形成村落,过着定居生活。 2.父系氏族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遗址。 1928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黑陶和其他器物,故龙山文化也称为“黑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是由仰韶文化发展过来的,反映了由母系氏族公社转变为父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情况。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泰安地区大汶口,距今四五千年,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从其遗址墓葬可以看出。已出现了私有财产,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父系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2023-07-15 19:49:521
氏族公社是什么?
随着人类智力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组织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到了旧时代中晚期,人类转入了相对的定居生活。人口逐渐增多,同时认识到家族内部同辈之间近亲婚姻对人类体质的危害,原先的血缘家族为氏族公社所取代,同时形成了族外婚制。互相通婚的两个氏族就形成了部落。一个氏族的成员必须和另一氏族的成员通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氏族的世系只能按母系计算,所以叫做母系氏族。这是最早的氏族公社。在这样的氏族公社里,男女地位平等,妇女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这一方面是因为世系按母方确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妇女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原始社会末期,在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条件下。男子从事体力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这使男子在经济生活、公共事务中取代了以采集、家务劳动为主的妇女的主导地位,于是原来以母系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公社变为以父系为中心的父系氏族公社。在父系氏族公社中,是以父方血统计算世系、继承财产权、婚姻关系也由对偶婚转变为一夫一妻制。2023-07-15 19:50:021
氏族(原始社会中人类社会群体)详细资料大全
氏族是原始社会基本的、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母系氏族产生于原始社会人类由原始群转化为氏族组织的初期,在母系氏族制度下,子女属于母方氏族成员,世系按母方计算,妇女在氏族里受到普遍尊敬,成为氏族社会的中心。原始社会发展到野蛮时代后期,父系氏族取代了母系氏族,子女由母方氏族成员变成父方氏族成员,子女的血统、世系也按父系计算,实行子女承袭父方财产的新的继承制度,丈夫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氏族 外文名 :gens 别名 :氏族公社 定义 :原始社会基本的、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 分类 :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氏族的成因和变迁,历史发展阶段, 氏族的成因和变迁 氏族,又称“氏族公社”。原始社会中为了生存,以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其成员一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他们往往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标记。在氏族中,婚姻有一定的规定。早期是氏族内婚配,但禁止长辈与晚辈通婚,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甚至禁止与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婚配;后期则是氏族间联姻,也可能有抢亲。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财产共享。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会议决定。氏族社会先后经过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而解体。 氏族是原始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 氏族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主要特征是:靠血缘纽带维系;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公共事务由选举出的氏族长管理,重大问题(血亲复仇、收容养子等)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在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上,形成氏族共同的语言、习惯和原始的宗教信仰。几个氏族可以联合为部落;氏族人口繁殖后,可以分化为多个氏族;氏族人口锐减后,也可能并入、依附其他氏族。 历史发展阶段 氏族经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发展阶段。母权制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早期群婚制的必然产物。在这种制度下,人们无法确定孩子的父亲,只知道孩子的母亲;妇女经营农业,管理家务,在经济生活中起著主导的作用,她们在氏族中居于支配地位,世系按母系计算,财物归母系血缘亲族继承。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群婚制向对偶婚制的过渡,男子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人们可以确切知道孩子的父亲,世系改按父系计算,财物改由父系血缘亲族继承,男子成为维系氏族的中心,母权制遂被父权制所代替。2023-07-15 19:50:201
简述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夫从妻而居,辈分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世纪星族外婚制,同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互慰夫妻。后来发展成为对偶婚,就是在互婚的男女中各有一个主要配偶,但不严格。因此,所生子女仍知母不知父。这时氏族共财,实行原始共产主义。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分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父系氏族制的产生是和农业及饲养业的发展分不开的。这时,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代替妇女从事农业和饲养业,事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父系氏族公社内部以男子为中心分裂为若干个大家庭,个大家庭又分裂为若干个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至此,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在瓦解,代之以地缘为条件的农村公社在形成,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私有制在产生,人们随着贫富的不断分化,阶级在形2023-07-15 19:50:281
为什么说氏族公社首先是母系氏族公社?
1:因为那时男子打猎,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食物,更不能获得很多食物来充分保证全氏族成员的生活.在那种条件下,采集活动和原始的农业、畜牧业,成为比打猎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料来源.而采集和原始农业、畜牧业,都是妇女的工作.由于妇女的劳动能保证全氏族的生活,妇女在氏族里就处于领导地位. 2:男子主要从事打猎和捕鱼,到处奔波,有时很长时间不能回来.妇女们主要在住地附近采集天然食物抚育子女,照管“家务”,对于维系氏族起着重要的作用,自然地成了氏族的中心,承担着氏族主持者和领导者的事务. 3:因为当时实行族外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缘关系只能按母系计算. 4:因为妇女能繁衍、哺育后代,自然而然形成了在氏族公社中的特殊地位.2023-07-15 19:50:351
父系氏族公社是什么制度?
父系氏族公社是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父系氏族公社的产生,是与农业以及饲养业的发展分不开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农业和畜牧业等劳动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妇女在经济上退居次要地位。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公社取代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跟随丈夫居住,辈分从父系开始计算财产,由男子继承。婚姻形态由对偶婚过渡到一夫一妻制度公社内部以男子为中心分裂成几个一夫一妻制度的小家庭。大家庭内部又分裂成几个一夫一妻制度的小家庭,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财富的分化,过渡到了阶级社会。2023-07-15 19:50:432
氏族公社和农村公社的区别
形式和内容不一样。1、形式不一样: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血缘纽带和血统世系相联结的社会组织形式。农村公社是同时存在私有制和公社所有制为特征的社会组织形式。2、内容不一样:氏族公社是生产资料的氏族占有制是氏族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氏族成员地位平等,无阶级无剥削。而农村公社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过渡,有阶级有剥削。2023-07-15 19:51:131
第3课 氏族公社时代的居民2
第3课 氏族公社时代的居民 教材分析 本课以三处文化遗存和部分史籍记载的传说展示新石器时代及金石并用时期的图景,这段历史从距今7000年延续到距今4000年,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父系氏族公社阶段,揭示了私有制从无到有和原始社会解体的历史发展过程。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1个子目以河姆渡和半坡居民为例,介绍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历史概貌。第2个子目以大汶口考古资料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及氏族公社末期原始社会的解体。第3个子目以史籍记载的传说从一个侧面生动描述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原始社会解体的情况。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复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生产领域的进步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产力水平和所处社会发展阶段;氏族公社瓦解的过程;黄帝及其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尧、舜、禹和禅让制。 2.思想政治教育: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和水稻的国家,我国远古先民对人类历史具有重大贡献。②生产力的发展是阶级产生的根源。阶级压迫固然残酷,但却是人类进化,历史发展的产物。③通过讲黄帝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以及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崇敬,增强民族意识。 3.能力培养:①比较各个时期人类在各个领域里的进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要求学生将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增强其加工知识的能力。③从对图画的观察和对具体材料分析入手,推导结论,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状况;大汶口原始居民贫富分化现象;黄帝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 难点:氏族制度瓦解的原因和状况;禅让制的实质。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的综合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1.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 山顶洞人尚处在氏族公社的萌芽状态,1952年在陕西发现的半坡遗址和1973年在浙江发现的河姆渡遗址生动地展现了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图景。 2.制造、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已经普遍使用先镐打成型,然后蘸水加砂磨制成的石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3.原始农业(水稻 粟)、原始畜牧业 在陕西半坡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用于耕种和收获的石斧、石铲、石镰等工具。引起学术界极大反响的重大发现是在河姆渡发掘出一种早已见诸古籍,而从未确知其物的农具——骨耜(学生看骨耜图,边观察,边描述),耜是用动物肩胛骨制成的翻土工具。除农具外,在半坡和河姆渡都发现了人工培植的粮食遗存。半坡有成堆的窖藏谷壳和粟(谷子),在一个小陶罐中还储存着白菜和芥菜一类的种籽。河姆渡出土的稻壳不失原有外形,稻叶叶脉清晰可辨,经鉴定,属于人工栽培稻。(引导学生思考:这时人类生产进步的表现。)那时候,已经有了刀耕火种的十分粗放的原始农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和水稻的国家。原始农耕已经成为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那时还有了畜牧业。(建议学生看书上有关原始畜牧业的小字和“河姆渡出土的陶猪和陶羊”图)。 除农具外,在半坡还出土了大量的渔猎工具(看半坡的骨制箭头、鱼叉、鱼钩图),早在旧石器晚期发明的弓箭,此时,制作得更为精致,使用更为普遍。弓箭使半坡居民猎获了丰富的野味。由于农业生产的过于原始,渔猎仍是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4.半坡的彩陶和原始纺织业 半坡氏族具有特色的手工业生产是烧制陶器,目前发现的半坡碎陶片竟在50万片以上,陶窑之座。半坡陶器多为红地黑花,或红地白花,绘有几何图形、动植物花纹、人面鱼纹的实用器皿,因此称为彩陶。(学生看“人面鱼纹盆”彩图,要求记住,半坡彩陶艺术是原始艺术的杰作,是这一时期最为灿烂的文化成就。) (看“半坡出土的纺轮”图)在半坡出土了许多石制、陶制的纺轮,陶器上还发现有布纹的痕迹。这说明,半坡居民已会用麻纤维织布、缝衣。那时人们已能够穿上较为象样的兽皮和麻布衣服了。原始的纺织业已经出现。 5.会造房、已定居 目前在半坡发掘的3000平方米居住区内,发现有46座房屋,四周分布着许多半地穴式的小房子,(看“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说明半坡居民会建造房屋。半坡人的房子多为木骨泥墙,而河姆渡人却建造了适应南方潮显环境的木结构房屋。通过出土的上千根木构件我们了解到,河姆渡人应用榫卯技术将木头横竖咬合在一起,形成室内地板离地面有一米多的干栏式建筑。 有了陶器,可以储存液体;会建造房屋,可以脱离原始穴居;河姆渡人还在低洼处开掘水井。这时人们已经过着比较稳定的“筑土构木”的定居生活。 6.母系氏族公社 人们发现半坡居民的墓葬有这样两个特点:第一,人死后大多数以基本相同的葬式埋在同一个墓地内,随葬品差别不大。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这说明半坡人还处在没有私有财产,没有贫富差别的原始共产主义阶段。第二,女性的随葬品较男性为多,(学生讨论)对妇女的厚葬,说明妇女的社会地位高。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交代“母系氏族公社”的概念)。 距今7000至5000年之间,即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岁月,相当于古史传说中结网捕鱼,饲养生畜的伏羲氏和“制耒耜,教天下种五谷”的神农氏时代。(建议学生课下看有关的小字。) 二、大汶口原始居民 1.农耕及铜器、黑白陶的制造 大汶口遗址共分早、中、晚三期,中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生活场景。 这时各种质料的镰刀等收割工具比垦植工具多几倍。在大汶口还出土了鬶、盉、高足杯等酒器。这说明锄耕农业已较为发达,人们已用粮食造酒。 除农具外,制陶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改手制为快转轮车制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这时采用高温下严密封窑技术,避免陶土中的铁元素氧化,烧成的陶器由早期的多为红色转为多是黑陶。又由于选用高岭土为原料,还出现了白陶。白陶的出现为以后瓷器的制作奠定了技术基础。黑白陶替代了红陶,说明大汶口居民在制陶技术上的进步和选取原料范围的扩大。这时还出现了红铜制成的工具和装饰品。手工业较之前代有了发展。 2.父系氏族公社 农业、手工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男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原有地位。在大汶口男性墓中多随葬农具,女性墓中均随葬纺轮、针和锥等物品。(提问:这一墓葬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男耕女织十分普遍,男子在生产部门中已居于主导地位。人类社会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3.私有财产的出现和贫富分化 大汶口墓中,逐渐出现大、中、小墓型和随葬物品数量的差异。到后期,这种差异更加明显。有的大墓用几十根原木横竖咬合,构成棺椁;有的墓中有大量陶器,还有镂花象牙筒、玉铲、龟甲等珍奇物品,随葬物品多达160多件。可是许多小墓却只挖有仅能容下尸体的小坑,除一具白骨外,别无他物。(看“绿松石项链”图及图注。)这说明出现了贫富差别。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使私人占有劳动成果成为可能。私有财产的出现和贫富分化的加剧,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压迫。这时,原始社会已近尾声,人类即将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三、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黄帝及其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 相传,在4000多年前,黄河中上游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领袖,一位是黄帝,姓姬,号轩辕。(看“”像)另一位是炎帝,姓姜,号神农。两个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能吃砂石、铁块,会喷云吐雾的黄河下游的九黎族首领蚩尤。(由一学生读有关“涿鹿之战”小字)涿鹿战役之后,黄炎两部又在“阪泉”开战,炎帝失败,两部联合,四方公推黄帝作了“天子”。相传黄帝作了天子之后,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文字等等。人们把这一系列的功劳都归结到黄帝名下,正因为他是原始社会末期各族共戴的领袖。黄帝和炎帝和部分九黎结成一体定居中原,他们的后裔向四方发展,逐渐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都遵奉黄帝为自己的始祖。陕西黄陵县至今不完整地保存着黄帝陵,(看“黄帝陵”彩图)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到这里膜拜、凭吊。可见其后嗣绵绵和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2.尧舜禹与“禅让制”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据说,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请学生讲大禹治水的故事,看禹像并描绘)可见,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选举产生,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禹继位以后,对长江流域的三苗人开战,三苗战败,三苗人俘虏变成了奴隶。这时禹很富有,权力也越来越大,可以处死部落首领,向四方搜集金属,铸造象征权力的九鼎。这一切告示我们,禹的时候,原始社会已到尽头,历史即将揭开新的一页。2023-07-15 19:51:191
母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性文化是什么?
母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性文化是北京山顶洞人的文化。 母系氏族的繁荣期是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具有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以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为中心的“仰韶文化”和以长江...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已进入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其时期距今约四千年,即公元前二千年左右,这时正是原始公社解体时期。 母系氏族公社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在血缘家族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氏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的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达到繁盛,并开始逐步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妇女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世系按母亲计算,实行母系继承制。孩子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除了管理氏族公社内部事务外,妇女主要从事采集和原始农业,使生活的供给比较稳定。男子则主要从事狩猎。母系氏族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议事会,由全体成年的妇女和男子参加,享有平等的表决权。 每个母系氏族公社有自己的名称、墓地,在社会生活中,崇敬共同的神祇或图腾。在婚姻关系上,禁止族内群婚,必须同别的氏族公社实行族外群婚。在氏族公社里,除了氏族公社成员个人日常使用的工具外,土地、房屋、牲畜等都归氏族公社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贵贱贫富之分,过着平等的生活。 母系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①世系按母亲的血缘计算。②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她们既是生活的组织者,又是氏族的管理者。③财产属公社所有,没有贵贱贫富之分,没有阶级区别。④具有共同的居住区。2023-07-15 19:53:201
氏族社会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特点?
简历:社会学名称。亦称氏族公社。即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亦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氏族之间可以相互通婚。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氏族社会初期,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即母权制,称母系氏族社会。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过渡到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即父权制,称父系氏族社会。 具体: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人类的发展经过了数十万年,除了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社会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与生产 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我国远古人类步入了氏族社会。 母系社会约从10000年前开始,人类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所谓母系氏族,就是每个氏族的全体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老祖母,他们是以母系血缘为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在母系社会中,妇女对财产的支配权大于男子,氏族家庭是以女子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吕氏春秋一恃君览》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指的就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情况。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河南的前仰韶文化、西安的半坡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都是母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虽然采集和渔猎仍占重要地位,但农业和饲养业的出现改变了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经济生活中划时代的大事。他们的手工业也很有成就,尤其是陶器的发明和制作,使人类第一次改变了对自然物的依赖,集中凸显了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曙光。 父系社会约5500年至4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我国远古人类进人了父系氏族社会,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后期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下游的良渚文 化等均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 父系氏族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体系,也是人类历史发生的最深刻的变革之一。这种变革是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社会中心自然发生偏移,因此,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 求。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男性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高于女性,家庭婚姻关系也由母系氏族社会的“从妻居”改变为“从夫居”,子女自然不再属于母系氏族的成员而成为父系氏族的成员,成为父亲财产的继承者。在父系氏族社会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成果的有所剩余,一些人能够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利用已占有的劳动财富役使他人,于是,贫富现象出现,私有财产开始萌芽。贫富悬殊的变化是阶级产生的基础,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氏族社会开始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2023-07-15 19:53:291
血缘亲族与氏族公社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两者都是靠血缘关系维系的。但是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的成员内部有等级,后者是没有等级的2023-07-15 19:53:482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简答
重男轻女咯 大男子主义不是一直长兴未衰么2023-07-15 19:53:563
什么是母系氏族和公系氏族
两者都是原始社会的社会形态严格说来,原始社会先由母系氏族在发展为父系氏族的。因为最早原始人是以采集植物果实茎叶为食,所以女性非常重要,而且最早时期原始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这一氏族内,大家长是女性;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农业产生,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变得举足轻重,于是男子开始取代女子家长的地位。 母系氏族也就是指以女性为首的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公系氏族则是指男子占有绝对地位的氏族公社时期,较母系氏族要晚2023-07-15 19:54:044
什么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最后形态?
但这毕竟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在私有制之后.在这些父系氏族公社之下在不同的氏族和部落中往往又分裂为若干兄弟氏族和若干父系大家庭及个体家庭.由于父权的统治,世系必须按父系计算.私有制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引出的必然结果,女人采集、管理氏族内务,农业和畜牧业一起成了氏族公社生产的主要内容.父系氏族公社是父权制时代的社会基本组织、神农时代,都是关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反映.再如西班牙阿尔塔美拉洞里有许多立体女人像.这个革命不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的,而是基于生产力的发展、拓荒种植促使原始农业形成和发展、局部的现象,人们“共饥共食”,这是由于产品极端贫乏而采取的原始平均主义分配原则,而且受到社会的高度尊敬.妇女是氏族的中心,她们不久居于统治地位,农业生产已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和男于在生产上居于主要地位而实现的,而女人采集植物性食物,收获较为稳定,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革命.在当今许多保留氏族制度残余的民族,如大洋洲的土著居民中.最初的氏族组织是以母系为中心,称为母系氏族公社,男女已有明确分工.男人打猎捕鱼,因而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显著地位.母系氏族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的共产制生活.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零星现象的奴隶制也出现了,虽然在初期还仅仅是零星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规模的森林开伐.这时,男人的劳动在生产中占了主要地位,再加上部落组织的扩大.由于男人打猎捕鱼,收获没有保证、私有制、阶级的出现和原始社会的解体.母系氏族社会里,这是当时母系氏族社会高度发展的象征.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伏羲、女娲.到了父系氏族社会,确立了父权制,男人逐渐担任了部落的首领.这些都是导致母权制崩溃的主要原因.从而形成贫富的差别,这种原始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还可以找到印证.母系氏族公社是母权制时代的社会基本结构,一个或几个女始祖所传的后代儿女,便构成一个母系氏族.一切血缘亲族关系要以母系计算,氏族公社内部才发生了真正的贫富分化,当时的人往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就是父权制下丈夫对妻子的奴役和富有家庭对贫穷家庭成员的奴役.恩格斯讲,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这种分化的表现母系氏族社会(母权制)和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是氏族社会里既有区别又互相衔接的两个发展阶段.如果说母权制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有组织的社会集团的话,那么父权制便是人类跨向文明——阶级社会的第一个阶梯.人类脱离原始群的主要特征,便是按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一定的集团2023-07-15 19:54:111
母系氏族社会
人类原始社会中的公有制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人类的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代: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根据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每个时代又分为低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原始社会结束,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这个时代从奴隶制社会开始,经过封建制社会,现在已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我们再将野蛮时代中级阶段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处于野蛮时代中级阶段后期之前的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这个时期人类社会还没有出现阶级差别,是人类原始社会中的公有制社会时期。这个时期人类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我们又称这个人类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社会时期是人类的史前史时期。 母系氏族在蒙昧时代中级阶段上产生,母系氏族家庭形成的公社就是其时的社会。其第一种家庭是血缘家庭,它的进步是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的性交关系,即婚姻集团是按照辈数来划分的:在家庭范围以内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互为夫妻;同样,父亲和母亲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血缘家庭在蒙昧时代中级阶段上又发展到普那路亚家庭,这种家庭的进步是排除了姐妹和兄弟之间的性交关系,大概先从排除同胞的(即母方的)兄弟和姐妹之间的性交关系开始,起初是在个别场合,以后逐渐成为惯例,最后甚至禁止旁系兄弟和姐妹之间的结婚。所以在普那路亚家庭里,一列或数列姐妹成为一个公社的核心,而她们的同胞兄弟则成为另一个公社的核心;若干数目的姐妹是她们共同丈夫们的共同的妻子,但在这些共同丈夫之中排除了她们的兄弟;这些丈夫彼此已不再互称为兄弟,而是互称为普那路亚,即亲密的同伴。 母系氏族公社内的公有制家庭经济是妇女在家庭中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基础。由此可见,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决定两性间的分工的原因,是同决定妇女社会地位的原因完全不同的。有这样一种错误说法:说什么其时男子从事的是打猎活动,不能获得可靠的生活资料,而其时妇女从事的采集劳动能获得比较可靠的生活资料,因而一直成为生活的重要来源,所以妇女的劳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才形成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 母系氏族在野蛮时代低级阶段上到达了它的全盛时期。其时的家庭已是对偶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发展成为对偶家庭是在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交替的时期,大部分是在蒙昧时代高级阶段,只有个别地方是在野蛮时代低级阶段)。其时,原始公有制社会里的公有制家庭经济包括几个、往往是许多个对偶家庭;凡是共同制作和共同使用的东西都是公有财产:如房屋、园圃和小船等。这时分工才在两性之间出现(在野蛮时代低级阶段之前的人类社会是没有分工的):男子作战、打猎、捕鱼,获取食物的原料,并制作为此所必需的工具;妇女管家,制备食物和衣服——做饭、纺织、缝纫。产生这种两性间的分工,是由于性的不同而造成天赋不同引起的,因此这样的分工是纯粹自然产生的。上述的分工使男子成为森林中的主人,妇女成为家里的主人;男子是武器、渔猎用具的所有者,妇女是家庭用具的所有者,——这种所有者只是公物的使用者。 人类原始社会时无阶级差别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发展到野蛮时代中级阶段的中期末,由于畜牧业、农业、家庭手工业等这一切部门中生产的增加,使人的劳动力能够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必需的产品,同时也增加了氏族和部落成员的每日劳动量,吸收新的劳动力成为人们向往的事情了。战争提供了新的劳动力,俘虏变成了奴隶。奴隶主要用来看管牲畜;奴隶不被当作人,与牲畜一起归入畜群,成为财产。根据当时的习惯,谋取生活资料总是男子的事情,谋取生活资料的工具是由男子制造的,并且是他们的财产。畜群是生产资料,归入畜群的奴隶既是生产资料又是谋取生活资料的工具,它们都是男子的财产;用牲畜换来的商品和奴隶,也是属于男子的。这时谋生所得的全部剩余都归男子,妇女参加它的消费,但在财产中没有她们的份儿。男子死后,根据当时母权制的习惯,他的子女不能继承他的财产,而应由他的同氏族的亲属继承,首先应当转归他的兄弟姊妹和他的姊妹的子女所有,或转归他母亲的子女所有。现在我们看到,包括奴隶在内的男子的财产,此时虽然没有成为男子的现代意义上的私有财产,但已成为家庭中丈夫的特殊财产了。 财富的增加,既使丈夫在家庭中占有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又使丈夫产生了利用这个增强了的地位来改变传统的继承制度使之有利于自己子女的意图。于是,废除母权制的革命发生了。这个革命并不困难,只要有一个简单的规定,以后氏族男性成员的子女应该留在本氏族内,而女性成员的子女应该离开本氏族,而转到他们的父亲的氏族中去,就行了。这样,按女系计算世系的办法和母系的继承权被废除了,按男系计算世系的办法和父系的继承权确立了。但这样做社会就要发生不可救药的混乱,要消除这种混乱,就必须确立父权制,建立起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 随着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代替母系氏族公社,人类原始社会中的无阶级的史前史时期结束,人类社会进入有阶级差别(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差别)的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时期。 可见,人类社会分裂为各个独特的、终于彼此对立的阶级的时候,是从人类原始社会的野蛮时代中级阶段后期的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时期开始的。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时期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始,所以,到目前为止的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人类的阶级社会是从原始社会野蛮时代中级阶段后期的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时期开始的。把奴隶制社会当作人类阶级社会的开始是错误的。2023-07-15 19:54:201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父系氏族社会持续了多久后进入阶级社会的?
当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即夏朝建立就变为阶级社会了。2023-07-15 19:54:284
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大神们帮帮忙
母系氏族公社始于氏族公社的产生,终于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那时,人们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妇女从事采集,男子从事渔猎,实行族外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只能按母系计算。母系氏族以年长的妇女为氏族长。妇女在生产起重要作用。 父系氏族社会里,由男子及其儿女子孙组成一个父系大家族(家庭),男子不仅把妻子娶进来,而且把男子留在家庭中,而把姐妹或女儿嫁出去,家庭中所留下来的仅是男子,如此继承下去,便于男子来计算世系了。这种计算世系的实质,是为了财务的继承权,在母系氏族中,没有女子时,要过继或收养来保证母系的世系不断绝而向下传递,而且父系氏族中,没有男子时,要用过继或收养男子的方法,以保证后继有人。2023-07-15 19:54:452
氏族是什么意思,出现在中国古代哪个时期,解释一下
不 知道2023-07-15 19:54:552
古埃及人的氏族公社是怎样诞生的?
好像商量过一样,每一个民族都选择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产生君主。也有例外,但这些民族都灭亡了,或者至今仍生活在幸福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里。古埃及人无疑走在了人类文明的最前沿。在经过简单的村村联合之后,古埃及的氏族体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这种简单的村村联合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内在的原因是随着农业生产及畜牧业的发展,那种旧的氏族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这种新兴的生产力。外在的原因则是需要一个强大的氏族部落来抵御一些外来部落的劫掠——种植或者养殖又哪有偷或者抢来得更快捷更便利呢?一台机器上的齿轮越多就越需要一个中枢齿轮的带动,强大的氏族公社呼唤着更先进的领导方式。古埃及人最先选择的是神的统帅。他们用自己创造的神灵来管理和约束自己,这可是一个绝对完美的黄金时代。与其说是神在统治着这个时期的古埃及,倒不如说古埃及人在靠自己朴素的道德约束力在维持着氏族公社的和谐。据说,在这个幸福的时期里,没有任何疾病死亡和灾难的困扰。历史上又被称为“拉的时代”、“俄赛利斯时代”,或叫“赫拉斯时代”,也就是众神统治的时代。2023-07-15 19:55:031
什么是母系社会?什么是父系社会? 现在是什么社会?
现在当然是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了2023-07-15 19:55:125
原始人群和氏族社会有什么区别
是的2023-07-15 19:56:175
氏族聚落
我国氏族聚落南北方地区的两个典型是北方地区的半坡聚落与南方地区的河姆渡聚落 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有共性,也有其各自的特性。共性是:①两者都处于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属母系氏族阶段;②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③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都会使用和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相异之处是:①地理环境不同;②建筑房屋的特点不同;③农作物不同;④陶器制作的风格不同。因此,我们常认为半坡聚落反映了北方半干旱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河姆渡聚落反映了南方湿润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 聚落的形态而言,世界上的聚落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种类型,乡村聚落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住宅聚集在一起的集聚型村落,简称集村;另一种是住宅零星分布的散居型村落,简称散村。在集村内,按村庄的延伸形式又可分为团状、带状和环状等。团状聚落的平面形态近于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一般位于耕作地区的中心。平原地区和盆地的聚落多属于这一类型。带状聚落是因近水源而沿河道伸展,或避免洪水浸淹而沿高地成条带状延伸的聚落。散村的分布表现为分散、孤立的特点,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农宅或三五户,或独户零散分布。其形成原因主要是耕地数量少、分散不连片。每户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自己的耕地而分散建宅。 氏族公社(约前10万年——公元前21世纪)是继原始人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原始社会两大阶段: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氏族公社的历史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其中: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妇女居于支配地位;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男子居于支配地位 两者异同: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形态,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为基础,氏族是人类以血缘为纽带所结成的群体,一个氏族也·可以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形成聚落。2023-07-15 19:56:451
从血缘家族进入氏族公社阶段是在什么时期
从血缘家族进入氏族公社阶段是在(山顶洞人)时期。2023-07-15 19:56:532
名词解释 母系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是继原始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氏族公社的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始于氏族公社的产生,终于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大体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会的主要阶段。2023-07-15 19:57:025
什么是氏族公社时期
按血统关系组比较固定集团同氏族员都亲属由共同祖先繁衍氏族约几十着集体共同向自作斗争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两期2023-07-15 19:57:372
区别古代原始社会时期的公育和近代儿童公育200字
一、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内容经科学测定我国一百多万年前的元谋人、五六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都处于原始人群时期。以北京猿人为例,他们已经能把石头打制成多种石器,已经懂得用火。为抵御洪水毒蛇猛兽的袭击,他们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结成群体,集体进行生产劳动,也集体教育子女。他们教孩子制造石器,告诉孩子要选择坚硬的石料,敲击刃口、锥尖,使普通的大石块变成可以袭击野兽的尖锐锋利的石器。他们还教孩子用火,给孩子讲解火的用处、取火和保存火种的方法。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经验,语言和思维有了发展,就有必要和可能把使用和制造简单劳动工具的方法交给孩子,教孩子团结互助,带领孩子进行集体采集,告诉孩子要勇敢地同毒蛇猛兽及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才能保证生存。这便是原始状态的儿童教育,对儿童进行公养公教。二、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大约五万年前到五千年前,中国的原始社会发展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活动,比较明显地反映出原始社会教育的状况,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方面:一是生产劳动教育。长辈将简单劳动工具的制造、取火的技术、渔猎的经验、采集和农作物栽培的经验,以及原始手工业如捻麻线以制衣,造土、调土以制陶器等技术传授给后代,使他们从小就爱劳动、会劳动。二是生活习俗教育。对于儿童,从小就要让他们懂得不能损人利己,不能侵犯氏族公共利益,否则就要受到公众的谴责,教育他们要尊敬长辈,要听从指导,照顾老人,爱护幼小,要团结互助。三是原始的宗教教育。氏族公社时期,原始宗教活动普遍存在,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巫术占卜等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儿童接受原始宗教的熏陶。四是原始的艺术教育。歌舞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与成人同舞的过程中,儿童不但学到简单的歌词、曲调、舞蹈动作,调节了精神,而且还能学到生产、生活知识,它还是形象化的、儿童喜欢的军事、体育训练。五是体格和军事训练。因为当时环境恶劣,所有的成员都要参与对自然的斗争,儿童自幼就要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炼,所有长辈要对孩子进行体格训练;因为部落之间有争斗,孩子从小就要接受军事训练,五六岁的男孩要学用弓箭、木枪,七八岁练习骑马、遛马等。三、儿童公育机构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庠”。史书上的记载和解释都说明,“庠”是老人们聚集的地方,是氏族敬老养老行礼的场所,氏族将有经验的老人在“庠”这个地方集中起来,集体敬养,这些老人也便承担了将自己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传达给下一代的责任。这个养老的“庠”便是学校的萌芽,是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对儿童进行社会公育的机构。它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的虞舜时期。四、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第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阶级,政治和经济的分配人人平等。儿童教育为公,他们都是公社的后代,抚养和教育受到平等的待遇,这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儿童教育上的反映。第二,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虽然简单,但却多样。因为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经验有限,传授给儿童的知识是十分简单的,但那时的人类生活又是多方面的,所以儿童也能学到劳动生产、公共生活的各种规范、艺术教育与宗教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识。第三,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教育活动是在生产和生活之中进行的,是不固定的、分散的,多数是长者为师,对儿童传授知识经验,但他们并不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第四,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教育活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所有的教育内容都在口耳相传中进行。在教育活动中,长辈们有时也会用歌谣、游戏、故事、传说、神话等生动形式。望采纳,谢谢!2023-07-15 19:57:481
公社的单词公社的单词是什么
公社的单词有:communal,commune。公社的单词有:commune,communal。词性是:名词。结构是:公(上下结构)社(左右结构)。注音是:ㄍㄨㄥㄕㄜ_。拼音是:gōngshè。公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公社gōngshè。1. 古代官家祭祀天地神鬼的处所。2. 原始社会中,社会成员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社会结合形式。如:氏族公社等。3. 有自己的经济或社会观点并生活在一起的团体。4. 曾经(1958—1978)在中国风行一时的政经合一的乡级组织。又叫“人民公社”。二、引证解释⒈古代官家祭祀的处所。引《礼记·月令》:“_孟冬之月_天子乃祈来年於天宗,大割祠於公社,及门_,腊先祖五祀。”孔颖达疏:“以上公配祭,故云公社。”《墨子·迎敌祀》:“巫必近公社,必敬神之。”《汉书·郊祀志》:“_高祖_因令县为公社。下_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颜师古注引李奇曰:“犹官社。”《淮南子·时则训》:“孟冬之月天子祈来年於天宗,大祷祭於公社,毕_先祖。”高诱注:“公社,国社也,后土之祭也。生为上公,死为贵神,故曰公也。”⒉原始社会中,社会成员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社会结合形式,如氏族公社等。引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这个时期的社会形态便是氏族公社制度。氏族公社又分为母系和父系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而以母系氏族公社制度为其典型的形态。”⒊欧洲历史上的城市自治机关,如法国、意大利等国早期的公社。它是资产阶级政权的初级形式。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种形式,如法国1871年的巴黎公社,我国1927年的广州公社。引秦牧《长街灯语·寄北方》:“广州一九二七年国内三大起义之一--广州公社起义就在这里爆发。”⒌特指我国于1958年和以后成立的人民公社。引赵树理《套不住的手》:“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三、国语词典古制二十五家为社,称为「公社」。词语翻译英语commune德语Kommune(S)_,kommunizieren(V)_法语commune四、网络解释公社(汉语词语)公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ōngshè,指中国古代官家祭祀天地神鬼的处所,也指一种社会形式或团体。《礼记·月令》等均有记载。关于公社的诗词《顶山公社率学生参加秋收秋种》《梁文康储·梁公社稷臣》《洪水后参观惠阳潼湖公社》关于公社的诗句但恐远公社赏心不减远公社终投逸少兴公社关于公社的成语宗庙社稷社鼠城狐社稷生民陈平宰社社威擅势社会贤达社燕秋鸿关于公社的词语鼠凭社贵社稷之器社会贤达社稷生民陈平宰社河清社鸣宗庙社稷亡国之社酒社诗坛社威擅势关于公社的造句1、社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农村公社。2、人殉文化起源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伴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着有不同的表现形式。3、没多久,全国征兵,他找了县人武部一名政委,对方为他从另一个公社调来了一个名额,结果上山下乡不到三个月,他就应征入伍了。4、马克思根据俄国农村公社的特殊属性,提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这种思想。5、国庆黄金周期间,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将推出观影、民国大游行、拍照发微信朋友圈集赞、红色摇滚歌模仿秀、异国风情啤酒节等多项特色趣味活动。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公社的详细信息2023-07-15 19:57:551
分析原始社会主义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原因。
在母系氏族公社的末期,男人从采集、狩猎领域转移到农耕和养殖等领域,这是经济上父系氏族公社取代母系氏族公社的原因。 但我认为,在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由于生产工具的发展,已经开始使用磨制的锋利武器,弓箭等远程武器也开始应用了。由于定居现象已经产生,农业已经产生,这就可能产生领地概念。每个氏族可能有比较固定的领地,包括经常劳动的耕地、山林和水域等。就算没有领地的冲突,那么在同一块耕地种植、在同一个山林狩猎和采集、在同一个水域打鱼,都可能发生劳动上的冲突。这样,不同的氏族之间,就可能有意、无意的会有冲突,从而引发氏族间的攻击行为,产生最早意义上的战争。 由于那时候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母系氏族公社,而原始共产主义制度,也只在氏族的范围内实行,氏族和氏族之间的财产,并未实行原始共产制度,因此,母系氏族公社后期,完全可能发生比较频繁的氏族间因财产、领地等而引起的“战争”。而在战争中,男子的体质状况、格斗技能都优于女子,因此,男子在频繁的战争中就会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氏族的首领。而这一点,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原始军事民主制中也可以得到验证:正是那些在战争中表现出卓越军事才能的人,才能成为氏族或者部落的首领. “战事”频繁是父系氏族公社取代母系氏族公社的重要原因。这还只是我的一个猜想,尚需要考古史实的证实,愿和大家一起讨论求证这个命题。2023-07-15 19:58:041
西安半坡氏族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
西安半坡氏族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 A.正确(正确答案) B.错误2023-07-15 19:58:181
氏族公社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
氏族公社经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母系氏族公社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达到繁盛,并开始逐步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父系氏族公社。从距今 5000 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起至距今 4000 多年的夏王朝诞生前后的金石并用时代止,中国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组织便逐渐被父系氏族公社组织所取代。2023-07-15 19:58:271
什么是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公社制
1.氏族公社的公社是原始社会中,社会成员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社会结合形式。 2.有自己的经济或社会观点并生活在一起的团体。 3. 氏族公社,原始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 4.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达到鼎盛,在青铜时代趋于瓦解。 5.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为了维持公共秩序和共同抵御自然灾害的需要,建立了第一个社会组织,即原始社会初期的血缘家庭公社。 6. 在血缘家庭公社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和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人类两性关系在实行辈分婚的基础上,实行族外群婚,明确了“族”的概念,产生了氏族,形成了氏族公社。 7. 在此过程中,氏族公社自然发展成为社会组织系统的基础,原始社会的血缘家庭公社和氏族公社构成了人类社会组织的最初萌芽。2023-07-15 19:58:461
氏族公氏是什么?公社是什么意思?
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血缘纽带和血统世系相联结的社会组织形式。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原始社会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氏族公社经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母系氏族公社经蒙昧时代高级阶段继续发展,到野蛮时代低级阶段臻于全盛。到野蛮时代中高级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渐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2023-07-15 19:59:013
氏族公社时期重要的文化类型
氏族公社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1.母系氏族 母系氏族是以母系血缘计算,人们只知道其母,不知其父,男子外婚到另-一个氏族,女性是生产活动、公共财产的主持者。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最突出的是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又称“彩陶文化”。前者代表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后者代表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 在距今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进大了繁荣时期,其中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面貌的是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今陕西西安半坡村,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古人类遗址。半坡氏族的人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能够制造和使用弓箭;种植蔬菜和粟;饲养猪、狗、牛、羊等;已使用彩陶;会建造房屋。半坡氏族的人们形成村落,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河姆渡遗址位于今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东北,是距今约6千年前的古人类遗址。河姆渡氏族的人们使用骨器、木器、石器和陶器,种植水稻,建造木屋,与半坡氏族的人们一-样形成村落,过着定居生活。 2.父系氏族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遗址。 1928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黑陶和其他器物,故龙山文化也称为“黑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是由仰韶文化发展过来的,反映了由母系氏族公社转变为父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情况。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泰安地区大汶口,距今四五千年,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从其遗址墓葬可以看出。已出现了私有财产,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父系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2023-07-15 19:59:091
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1、生产劳动的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训练。氏族社会是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亦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又称氏族公社。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一个氏族有十几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氏族之间可以相互通婚,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氏族社会初期,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即母权制,称母系氏族社会。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过渡到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即父权制,称父系氏族社会。氏族制度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氏族是由类人猿的群体转化而来的。但人类的氏族又不同于类人猿的群体,相对比较固定。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亲属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集团,它是原始人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几个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往往联合成为一个大氏族,即所谓的胞族,几个大氏族又常常联合成一个部落,这就构成了所谓的氏族制度。2023-07-15 19:59:171
氏族和氏族公社 是同一个概念吗?
氏族是相信有共同祖先的一群人,一般具有共同的图腾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血缘纽带和血统世系相联结的社会组织形式。2023-07-15 19:59:251
聚落和氏族的定义是什么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氏族,又称“氏族公社”。原始社会中为了生存,以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2023-07-15 19:59:342
什么是封建制度?什么是氏族公社?
封建制度: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2023-07-15 19:59:484
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异同
异:在母系氏族社会,妻管严是符合任何道德认知的,老婆让跪搓衣板,立马跪下,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而且别人会称赞你守夫道,还会夸你老婆调教有方。 在父系氏族社会,妻管严是一种隐秘的地下行动,老婆当着众人面骂你一句,你当众一巴掌抽过去,别人会骂你老婆,但是对你打老婆的行为会有很高评价。当然后面再去跪搓衣板,跪玉米粒,跪玻璃渣子,跪钉板,都是个人行为....同: 都是女人生孩子,孩子生出来,管男的叫爸,管女的叫妈。2023-07-15 19:59:587
什么是氏族社会
问题一:氏族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简历: 社会学名称。亦称氏族公社。即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亦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氏族之间可以相互通婚。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氏族社会初期,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即母权制,称母系氏族社会。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过渡到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即父权制,称父系氏族社会。 具体: 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人类的发展经过了数十万年,除了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社会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与生产 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我国远古人类步入了氏族社会。 母系社会 约从10000年前开始,人类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所谓母系氏族,就是每个氏族的全体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老祖母,他们是以母系血缘为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在母系社会中,妇女对财产的支配权大于男子,氏族家庭是以女子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吕氏春秋一恃君览》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指的就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情况。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河南的前仰韶文化、西安的半坡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都是母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虽然采集和渔猎仍占重要地位,但农业和饲养业的出现改变了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经济生活中划时代的大事。他们的手工业也很有成就,尤其是陶器的发明和制作,使人类第一次改变了对自然物的依赖,集中凸显了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曙光。 父系社会 约5500年至4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我国远古人类进人了父系氏族社会,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后期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下游的良渚文 化等均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 父系氏族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体系,也是人类历史发生的最深刻的变革之一。这种变革是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社会中心自然发生偏移,因此,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 求。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男性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高于女性,家庭婚姻关系也由母系氏族社会的“从妻居”改变为“从夫居”,子女自然不再属于母系氏族的成员而成为父系氏族的成员,成为父亲财产的继承者。在父系氏族社会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成果的有所剩余,一些人能够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利用已占有的劳动财富役使他人,于是,贫富现象出现,私有财产开始萌芽。贫富悬殊的变化是阶级产生的基础,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氏族社会开始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 问题二:氏族部落社会以前,是什么社会? 中国史学将夏代以前的历史,称为史前史。包括原始社会及尧、舜、禹所处的传说时期。史前史的研究主要依靠考古发现的人类遗存的实物资料,以及神话传说。 人类在这一时期产生,并在劳动中逐渐进化成现代人。社会形态由原始群,过渡到血缘家族,进入氏族社会。期间经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最后随氏族内部私有观念的产生,贫富分化,导致对立,而进入阶级社会。 史前时期人类已掌握了制造工具的技术,主要为石质。制作方法从打制发展为磨制。早期劳动方式为采集和狩猎,随工具制作技术的进步,劳动所获出现剩余,遂逐渐产生原始种植业(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人类亦从迁徙无常进入定居生活。血亲观念形成后,同一血缘聚居在一起,形成氏族部落。 期间人类发明了人工取火和制陶技术,并于史前后期,发明了冶铜技术,人类自定居后生产不断发展。部落间常因土地及财富发生冲突,为壮大力量,由相近血缘或出于利益关系,部落间多结成联盟。在私有制产生后,部落联盟内部逐渐想成对立的两个阶级,最终导致城邦国家的建立。 问题三:出现氏族社会的原因是什么 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不过按你互悬赏分 需要的答案不应该这么简单吧 问题四:氏族社会是什么时期产生它的全盛如何 与生产 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我国远古人类步入了氏族社会。 约从10000年前开始,人类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 约5500年至4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我国远古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 在父系氏族社会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成果的有所剩余,一些人能够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利用已占有的劳动财富役使他人,于是,贫富现象出现,私有财产开始萌芽。贫富悬殊的变化是阶级产生的基础,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氏族社会开始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 问题五:氏族社会形成的基础是什么?请你举出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代表两个。 原始社会中以相同的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他们往往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标记。在氏族中,婚姻有一定的规定,禁止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通婚,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甚至禁止与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婚配。 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财产共享。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会议决定。氏族社会先后经过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而解体。 氏族是相信有共同祖先的一群人,一般具有共同的图腾. 母系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①世系按母亲的血缘计算。②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她们既是生活的组织者,又是氏族的管理者。③财产属公社所有,没有贵贱贫富之分,没有阶级区别。④具有共同的居住区。 问题六:氏族社会属于原始社会吗 是的, 社会学名称,称氏族公社。即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亦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一个氏族有十几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氏族之间可以相互通婚。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 问题七:氏族公社,氏族社会有什么区别 50分 氏族公社,原始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达到鼎盛,在青铜时代趋于瓦解。主要特征为:以血缘为纽带、族外婚、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以选举出的氏族首领管理公共事物,重大事务由氏族大会决定。氏族公社历经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后来为国家所代替。 氏族社会,社会学名称,指的是以氏族公社为主要特点的历史存在阶段。 问题八: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氏族,又称“氏族公社”。原始社会中为了生存,以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其成员一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他们往往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标记。在氏族中,婚姻有一定的规定。早期是氏族内婚配,但禁止长辈与晚辈通婚,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甚至禁止与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婚配;后期则是氏族间联姻,也可能有抢亲。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财产共享。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会议决定。氏族社会先后经过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而解体。2023-07-15 20:00:161
氏族公社的特征
氏族公社具有以下特征和职能:生产资料的氏族占有制是氏族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内部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和消费。到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已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有以族长为首的管理机构,族长一般由氏族成员选举或撤换;氏族内部禁婚;死后遗产须留在氏族内,由同族成员继承;同氏族人有相互援助、保护及执行血亲复仇的义务;氏族有自己的名称、共同的宗教节日和墓地。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公社就趋于解体。在阶级社会初期,部分文明和地区仍不同程度地保存着氏族公社的某些残迹。2023-07-15 20:00:351
氏族公社时期是怎样兴起的?
氏族公社,原始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达到鼎盛,在青铜时代趋于瓦解。主要特征为:以血缘为纽带、族外婚、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以选举出的氏族首领管理公共事物,重大事务由氏族大会决定。氏族公社历经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后来为国家所代替。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原始社会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氏族公社经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母系氏族公社经蒙昧时代高级阶段继续发展,到野蛮时代低级阶段臻于全盛。到野蛮时代中高级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渐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原始社会晚期,社会生产力提高,氏族公社为国家所代替。两极世界理论分析指出,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明使对土地的争夺代替自然界威胁成为了人类进化的主要动力,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组织从母系氏族公社形式经过一系列诸如“服役婚”“产翁制”等过渡形式转化为父系氏族公社形式。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氏族,氏族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一种具有相当稳定性的早期社会组织,是原始时代社会制度的基础。人类学、考古学资料表明,氏族从诞生开始便是母系,母系氏族组织和制度是全人类各民族社会发展史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现象。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萌芽发生、发展繁荣和衰落解体等几大阶段;按考古学分期,则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就中国人类历史发展的主体情况看,母系氏族公社组织流行的时间约从距今 20—30 万年前始至距今 5000年前后。母系氏族公社作为一种社会基本组织和制度的发生、发展乃至衰败的历史,事实上也是母系氏族公社作为社团组织在建制上的习惯或习俗的发生、发展乃至衰败的变迁史。2023-07-15 20:00:483
比较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并讨论其动因?
母系氏族:母系氏族。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母系氏族实行原始共产制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语言、名称 。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缘,崇拜共同的祖先。氏族成员生前共同生活,死后葬于共同的氏族墓地。随着原始农业及家畜饲养的出现,作为其发明者的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 母系氏族婚姻和氏系基本特征为:始终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婚姻形式在早期是群婚。由于实行外婚制,夫妻分居在各自的母系氏族中,婚姻生活采取丈夫走访妻子的形式,子女从母居,属母方氏族,世系和财产继承从母系计。到了母系氏族繁荣期,由于对偶婚的出现和逐步巩固,丈夫迁到妻方氏族从妻居。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全盛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渐加速,男子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据主导的地位,于是母权制自然过渡为父权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了.从此,以父权为中心的个体家庭成为与氏族对抗的力量,原始社会逐渐趋于解体.男子依靠经济上的优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他们必然要求按照父系计算世系、继承财产,母权制的婚姻秩序被打破了,原来对偶婚制下的从妻而居的传统,为一夫一妻制所取代.在一夫一妻制下,妇女的劳动局限在家庭之内,以家庭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女子在家庭经济中退居于从属地位.最初,这种小家庭依附于父系大家庭.生产进一步发展后,小家庭便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氏族社会走到了瓦解的边缘.区别:母系氏族。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母系氏族实行原始共产制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语言、名称 。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缘,崇拜共同的祖先。氏族成员生前共同生活,死后葬于共同的氏族墓地。随着原始农业及家畜饲养的出现,作为其发明者的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母系氏族婚姻和氏系基本特征为:始终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婚姻形式在早期是群婚。由于实行外婚制,夫妻分居在各自的母系氏族中,婚姻生活采取丈夫走访妻子的形式,子女从母居,属母方氏族,世系和财产继承从母系计。到了母系氏族繁荣期,由于对偶婚的出现和逐步巩固,丈夫迁到妻方氏族从妻居。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全盛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渐加速,男子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据主导的地位,于是母权制自然过渡为父权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了.从此,以父权为中心的个体家庭成为与氏族对抗的力量,原始社会逐渐趋于解体.男子依靠经济上的优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他们必然要求按照南系计算世系、继承财产,母权制的婚姻秩序被打破了,原来对偶婚制下的从妻而居的传统,为一夫一妻制所取代.在一夫一妻制下,妇女的劳动局限在家庭之内,以家庭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女子在家庭经济中退居于从属地位.最初,这种小家庭依附于父系大家庭.生产进一步发展后,小家庭便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氏族社会走到了瓦解的边缘.父系从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出现后, 男子成为畜牧业、农业的生产、生活的主要作用, 改野合婚姻为夫妇婚姻, 知母知其父, 称父系氏族。父系氏族取代于母系氏族。后父系氏族末期过渡到夏朝。三皇五帝时期的氏族长称氏或酋长, 即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的父系、母系氏族。氏族中, 从有巢氏至舜帝, 约公元前31 60年至前2070 年( 从新纪年表推算而得) , 历12任君, 积年约1091年。2023-07-15 20:0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