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小凡
-
所描写的景物是洞庭湖;湖面的波光。
出自《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
原文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如下: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词句注释如下: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扩展资料: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洞庭
- bikbok
-
1.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不
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2.潭面——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3.色——一作“翠”。
4.青螺——青绿色的螺壳。
赏析:
秋夜清朗,月光皎洁,湖水平静。诗人此时来观赏洞庭湖迷人
的景色,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宁静与和谐。湖面就像是还没有磨
光的铜镜(古代的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
的镜面,虽平而不光滑,映在湖水的景物看上去就显得朦朦胧胧了。
在皎洁的月光中,诗人遥望整个洞庭湖,闻名遐迩的君山坐落
在银白色的湖中。君山青翠,湖水清澈,山水相映、浑然一体、相
得益彰,望上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
青螺,想象新奇而绝妙。诗人笔下的洞庭山水,则变成了一件精美
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诗人把人与自然的关系
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超脱,这正是作者
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具体体现。
- 北有云溪
-
望洞庭
作者: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按】作者贬逐南荒,多次来往于洞庭湖畔。把君山比银盘青螺,构思精巧,与雍陶《题君山》“一螺青黛镜中心”、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银山堆里看青山”异曲同工。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 豆豆staR
-
1.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不
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2.潭面——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3.色——一作“翠”。
4.青螺——青绿色的螺壳。
赏析:
秋夜清朗,月光皎洁,湖水平静。诗人此时来观赏洞庭湖迷人
的景色,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宁静与和谐。湖面就像是还没有磨
光的铜镜(古代的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
的镜面,虽平而不光滑,映在湖水的景物看上去就显得朦朦胧胧了。
在皎洁的月光中,诗人遥望整个洞庭湖,闻名遐迩的君山坐落
在银白色的湖中。君山青翠,湖水清澈,山水相映、浑然一体、相
得益彰,望上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
青螺,想象新奇而绝妙。诗人笔下的洞庭山水,则变成了一件精美
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诗人把人与自然的关系
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超脱,这正是作者
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具体体现。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上一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译文:遥望洞庭,山青水绿。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2023-07-15 16:33:211
经典诗词歌赋白云盘里一青螺,前一句诗句是什么
遥望洞庭山水2023-07-15 16:33:569
白银盘里一青螺上一句是什么
1、白银盘里一青螺上一句:遥望洞庭山水翠。2、原文:《望洞庭》【作者】刘禹锡【朝代】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3、翻译: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2023-07-15 16:34:241
白玉盘里一青螺出自哪一首诗
“白玉盘里一青螺出”出自《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赏析: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2023-07-15 16:34:511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原诗是什么?
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译文:湖光和月色两物融,为了一体,水面无风,就像镜子没有磨粗糙,遥望洞庭湖的,风景十分美,湖水映衬着中间的小岛,像白色的银盘里有一颗青螺 。2023-07-15 16:35:111
遥看洞庭山无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唐朝刘禹锡曾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来描述君山和湖水的景色和秀丽姿态.这“白银盘”就是指洞庭湖水,“一青螺”便是这洞庭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可想当时情景:秋天的一个夜晚,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2023-07-15 16:35:471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青螺指的是什么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远远望去,洞庭湖里那苍翠的君山仿佛白银盘里盛着的一枚青螺。青螺——青绿色的螺壳。螺是一种软件小动物,体外有螺旋形硬壳。2023-07-15 16:36:031
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哪首古诗?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2023-07-15 16:36:163
古诗遥望什么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采纳,谢谢!2023-07-15 16:36:291
望洞庭这首故诗中,'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指的是( ),青螺指的是( ) 这句是
白银盘是指湖面,青螺是指山,这句是:“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2023-07-15 16:36:434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一句就是从《望洞庭》一诗中的哪两句演化而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2023-07-15 16:37:182
望洞庭古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湖,秋月2023-07-15 16:37:303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说的是哪?
洞庭湖2023-07-15 16:37:412
用自已的语言把“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改为比喻句。
写的出喻句很生动,内容也很好。2023-07-15 16:37:584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古诗词
你猜2023-07-15 16:38:472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是什么意思
楼主看一下这个http://wenku.baidu.com/view/22829995dd88d0d233d46a6e.html2023-07-15 16:39:0810
《望洞庭》刘禹锡 翻译
望亭路的意思静夜思的作者李白,他的妻子是谁?你的妻子是谁?2023-07-15 16:39:469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是什么诗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就是一首7言绝句。 这首山水小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比喻。它们不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人对面映衬出诗人自己的形象: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阔大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举重若轻,那是不可能的。2023-07-15 16:40:482
遥远什么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打一地名
遥望(洞庭 )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2023-07-15 16:41:012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上一句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上一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自:望洞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2023-07-15 16:41:211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上一句是什么生肖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上一句的生肖是兔。近看似青螺,临空俯视,又像合抱的太极图。它,就是充满神话的君山。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2023-07-15 16:41:351
白银盘里一青螺上一句是什么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原文及翻译
1、白银盘里一青螺上一句:遥望洞庭山水翠。2、原文:《望洞庭》【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3、翻译: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2023-07-15 16:41:421
白银盘里一青螺上一句是什么
遥望洞庭山水翠2023-07-15 16:41:529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上一句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上一句是什么
1、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上一句是:遥望洞庭山水翠。 2、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刘禹锡的《望洞庭》。《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2023-07-15 16:42:301
白银盘里一青螺出于哪首诗?
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的青螺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全文如下: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白话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2023-07-15 16:42:581
“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诗的意思是:(洞庭湖)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出处: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原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诗歌赏析唐代诗豪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贬谪巴山楚水间20余年。诗人曾多次经过洞庭湖,写下了《望洞庭》《洞庭秋月行》《君山怀古》等著名诗篇。古人歌咏洞庭秋色,往往和秋风、落叶、波涛联系在一起。伟大诗人屈原所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自是千古名句。刘禹锡这首诗不着眼于秋风落木的景象,而是选择了一个风平浪静、月华舒波的秋夜,着力描绘出湖山清明、宁静、幽秀的魅人景色。诗中以“镜”和“银盘”喻湖水,以“青螺”喻君山,比喻新鲜、贴切,色彩清幽宁秀,诗情画境,宛然在目。2023-07-15 16:43:181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青螺是是什么意思?整句诗句又是什么意思?谢谢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2023-07-15 16:43:543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句句子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唐朝刘禹锡曾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来描述君山和湖水的景色和秀丽姿态。这“白银盘”就是指洞庭湖水,“一青螺”便是这洞庭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可想当时情景:秋天的一个夜晚,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2023-07-15 16:44:121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上一句是什么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2023-07-15 16:44:201
白银盘里一青螺全诗
白银盘里一青螺全诗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2023-07-15 16:44:361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意思
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出自:《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原文:望洞庭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2023-07-15 16:45:101
白银盘里一青螺全诗
白银盘里一青螺全诗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意思是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此诗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2023-07-15 16:45:221
白银盘里一青螺是哪首诗里的(白银盘里一青螺是哪首诗的句子)
1、白银盘里一青螺是哪首诗。 2、白银盘里一青螺是哪首诗的句子。 3、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 4、白银盘里一青螺上一句诗是什么。1.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刘禹锡的《望洞庭》。 2.全诗内容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该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5.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6.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7.《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8.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2023-07-15 16:45:491
白银盘里一青螺全诗 望洞庭全文以及译文是什么
1、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2023-07-15 16:46:001
刘禹锡的诗《望洞庭》中“白银盘里一青螺”的
望洞庭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及注释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注释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2023-07-15 16:46:131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是什么?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2023-07-15 16:46:253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什么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青螺:青螺也叫塘螺或河螺。其头颈部肉质坚硬,顶部有胶质构成的甲片。体外包有锥形的硬壳,上有螺纹,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的湖泊、池塘、沼泽、河流、小溪等处。2、作者:唐代刘禹锡3、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4、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赏析《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2023-07-15 16:46:431
白银盘里一青螺全诗 望洞庭全文以及译文是什么
1、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2023-07-15 16:47:131
“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的题目是:
刘禹锡《望洞庭》2023-07-15 16:47:553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中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这一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2023-07-15 16:48:062
《望洞庭》的诗意是什么?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2023-07-15 16:48:3515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中连用了两个比方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把?
两个比方分别是:把洞庭的水比作白银盘,把洞庭的山比作一青螺。2023-07-15 16:49:214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甚至采用什么的修辞手法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采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和夸张。2、比喻:把洞庭湖比做白云盘,把山比做青螺。3、夸张:把洞庭湖和山夸小了(夸张中的一种)。2023-07-15 16:49:361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怎么读
遥(yáo)望(wàng)洞(dòng)庭(tíng)山(shān)水(shuǐ)色(sè) 白(bái)银(yín)盘(pán)里(lǐ)一(yī)青(qīng)螺(luó)2023-07-15 16:49:451
古诗望洞庭里白银盘里一青螺是指的什么
洞庭湖是白玉盘,青山是青螺2023-07-15 16:50:276
望洞庭的全文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出自:《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原文:望洞庭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2023-07-15 16:50:5313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云盘里一青螺是什么意思
Vivo a 7 view2023-07-15 16:52:215
望洞庭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大家会背吗?是秋天!这最后一句是比喻句!2023-07-15 16:52:454
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速度相等吗?为什么?
嗯2023-07-15 16:47:259
司马迁解元文言文
1. 解元的文言文翻译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 浓眉俊目,长相英俊,身材颀长,神采灼烁,双手过膝,可在百步之外可以一箭穿过杨叶,号“小养由基”。能用铁索牵引犀牛倒退而行。 曾经乘骏马驰骋突袭敌阵,来往如飞一般。 起初,解元从保安军德清砦[zhài] 起兵,积累功绩任命清涧都虞侯。 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提拔他做偏将军。韩世忠到下邳,听说金兵大队人马将要到达,众人惊恐,军心动摇。 韩世忠对此感到担忧。解元便带领二十余骑兵,擒拿金兵俘虏,详细知道敌方的情况。 不久再次去往,敌方从四面集中数千骑兵,解元身陷敌方布阵,左右像鹘一样猛击,大声呼喊,声振刀甲,一位酋长惊恐,坠下马,马跑了,众金兵恐慌逃走。解元因为功绩任命阖门宣赞舍人。 2. 跪求司马迁文言文《完璧归赵》的译文 全文译文: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 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 "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 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 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 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 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 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 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 3. 关于宋代将领解元的古文翻译 解元及在高邮/金人来侵/未至三四十里/元先知之/逆料金人翌日食时必至城下/乃伏百人於要路之侧。又伏百人於城之东北岳庙下/自引四百人伏於路之一隅/令曰:金人以高邮无兵/不知我在高邮/即轻易而进/俟金人过/我当先出掩之/伏要路者见我麾旗则立帜/以待金人进退无路/必取岳庙路走矣。若果然/则伏者出/众皆诺。又密使人伏樊良/俟金人过则决河岸/以阻其归路/食时金人果径趋城下/元密数之有一百五十骑/乃以伏兵出麾旗以招伏要路者/伏兵皆立帜/以待金人大惊/踌躇无路/遂向岳庙走/元率兵追之/金人前遇伏兵/无所施其技/尽被擒/凡得一百四十八人/及金牌银牌与执事居其半 翻译: 解元赶到高邮时,遇到金国的军队要来打高邮。金人还有三四十里路没赶到,解元已经先知道他们的动向了,他料定金国军队会在第二天中午前必然到达,于是在他必经之路的两侧埋伏了一百人。又在城东北部的岳庙那里埋伏了一百人。自己带领了四百人埋伏在路边,下令道:“金国人以为高邮没有士兵,并不知道我已经到了高邮因此轻易来犯。等到金国军队走过这里时,我当先冲出埋伏地点,余下的人看到我则竖起军旗,等到金人无路可退的时候必定向岳庙方向败走,如果真的如此,岳庙方向埋伏的人就出来痛击他们。众人齐声应诺。他有秘密派遣士卒埋伏在樊良,等金国人前来之后则掘开河岸,使河水漫上阻止敌人的归路。 第二天中午,金国人果然来到城下。解元密派一百五十骑兵冲出埋伏,用旗帜召集其他伏兵,其他的伏兵也都竖起军旗威慑敌人。等到金国军队大惊失措,踌躇无路,只得向岳庙方向逃跑。解元率领士兵追击金人。金军前面遇到伏兵,没有办法逃走,尽数被擒。总共抓到一百四十八人,其中金牌银牌以及执事居然占了其中一半。 大概这样吧。 4. 小由基解元文言文翻译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合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合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 ) (2)备( ) (3)遁( )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参考答案: 11.敌骑数千/四面集(1分) 12.(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 (2)详细,详尽(1分) (3)逃跑(1分) 1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2分) 14.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2分) 1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参考译文: 解元 字善长,吉水县人。浓眉俊目,手臂极长,起于行伍,尤善骑射,可与春秋时期神箭手养由基媲美,因此人送外号“小由基”。力量惊人,能用铁索牵引犀牛倒退而行,曾经纵马驰骋敌阵当中,骁勇善战,来往如飞一般。 起初,解元从德清砦起兵做保安军,功劳累积而担任清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解元为韩世忠麾下偏将。韩世忠到下邳后,闻金兵大队人马将至,士兵惊恐,军心动摇。解元沉着应战,率领20余骑兵悄悄出发,擒拿金兵数人,得知敌动态。返回途中遭遇敌骑兵数千人,解元跃马横枪,像鹘一样猛击,将敌酋长挑落下马,其余金兵望风而逃。解元以功授门宣赞舍人。 5. 司马迁的隆中对的文言文是什么 作者是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6. 解元,字善长························· 翻译及答案解元(1098--1142) 字善长,吉水县人。 浓眉俊目,手臂极长,起于行伍,尤善骑射。建炎三年(1129)九月,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高宗逃亡浙江。 解元为韩世忠麾下偏将,临危不惧,击退金兵进攻势头。韩世忠到下邳后,闻金兵将至,士兵惊恐。 解元沉着应战,率领20余骑兵悄悄出发,擒拿金兵数人,得知敌动态。返回途中遭遇敌骑兵数百人,解元跃马横枪,将敌酋长挑落下马,其余金兵望风而逃。 解元以功授门宣赞舍人。四月初,苗傅、刘正彦兵变,迫使高宗让位,解元跟随韩世忠追至临平,与叛军激战,在浦城生擒苗傅、刘正彦。 建炎四年(1130)三月,完颜宗弼率金兵入侵浙西,韩世忠驻守京口,以海舰横截大江,以断绝金兵退路。金兵出小舟数十艘,用长钩扳舰以解除困境。 解元从一小船上奋力跃进敌舟,击杀金兵数十人,活擒金千户长。因功授忠州(治今四川忠县)团练使,统制前军。 不久,奉命讨伐闽寇范汝为,转战打击湖外诸盗。其时敌军占据白面山,凭险同守。 韩世忠出兵讨之,距刘忠30里处安营扎寨。为了解敌情,解元悄然骑马涉水至敌营附近,四顾周览,观察敌方阵势。 敌军依山设嘹望楼以俯瞰,屯精锐于周围四山,视刘忠指令而出战。解元归营后,对韩世忠说:“若想取胜,须先取嘹望楼。” 韩世忠深以为然,派解元率精兵500名,以长戟居中,两翼辅以弓箭手,自下趋高,刘忠部众皆不能支,宋兵四面齐头并进,消灭叛军。 绍兴四年(1134),岳飞军收复襄、邓地区后,金人、伪齐联合大举攻南宋,由讹里朵、挞懒指挥,兀术为前军统帅,避开岳飞防区,沿汴河南攻。 韩世忠率兵自镇江奔赴扬州,解元遣百人埋伏于金兵必经之承州狱庙处,另亲率400人设伏兵于路隅。下令说:“待金兵到达,我率兵先攻敌兵,埋伏要路者,视我旌旗,立帜以待,金人必自狱庙方向逃走,伏击者此时可自背后杀出。” 同时还决河以断其退路。次日,金人到达城下,宋军伏兵涌出,金兵进退无路,向狱庙方向逃跑,解元率兵追俘金兵百余人。 其时承州城中宋兵人数不满3000,金援军万户黑头虎直奔城下,劝解元出城投降。解元以微服出城佯降。 待金人稍懈,城中伏兵出动,生擒黑头虎。金兵四面而来,解元力战,往北追赶数十里,金兵赴水死者众。 解元因功改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观察使。 绍兴十年(1140),解元从韩世忠攻取淮阳,至刘冷庄,骑兵300人当敌骑数千。 解元挥戈大呼,士兵争相奋战。金兵援军到达,解元安抚部下说:“有我在此,不必惊慌。” 众人转而奋勇杀退金兵。解元以功加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 次年,韩世忠被罢兵柄,任枢密使,解元代领其众,进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不久授保信军(今合肥市)节度使。因病卒于任上,赠检校少保。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 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 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 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 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合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 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合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 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 鹘:鸷鸟。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1)优( ) (2)备( ) (3)遁(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2分)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2分)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1.敌骑数千/四面集(1分)12.(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 (2)详细,详尽(1分) (3)逃跑(1分)1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2分)14.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2分)1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7. 司马迁 史记 平原君家楼 平原君家有座高楼面对着下边的民宅。民宅中有个跛子,总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平原君的一位美丽的妾住在楼上,有一天她往下看到跛子打水的样子,就哈哈大笑起来。第二天,这位跛子找上平原君的家门来,请求道:“我听说您喜爱士人,士人所以不怕路途遥远千里迢迢归附您的门下,就是因为您看重士人而卑视姬妾啊。我遭到不幸得病致残,可是您的姬妾却在高楼上耻笑我,我希望得到耻笑我的那个人的头。”平原君笑着应答说:“好吧。”等那个跛子离开后,平原君又笑着说:“看这小子,竟因一笑的缘故要杀我的爱妾,不也太过分了吗?”终归没杀那个人。过了一年多,宾客以及有差使的食客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一多半。平原君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说:“我赵胜对待各位先生的方方面面不曾敢有失礼的地方,可是离开我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呢?”一个门客走上前去回答说:“因为您不杀耻笑跛子的那个妾,大家认为您喜好美色而轻视士人,所以士人就纷纷离去了。”于是平原君就斩下耻笑跛子的那个爱妾的头。亲自登门献给跛子,并借机向他道歉。从此以后,原来门下的客人就又陆陆续续地回来。当时,齐国有孟尝君,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他们都好客养士,因此争相超过别人的礼遇士人,以便使自己招徕更多的人才。 8. 《解元杀敌》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合门宣赞舍人。 【注释】 1、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 2、却行:倒退而行。 3、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 4、虞候:与下文“偏将军”“ 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 5、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译文】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浓眉俊目,长相英俊,身材颀长,神采灼烁,双手过膝,可在百步之外一箭穿过杨叶,号“小由基”。能用铁索牵引犀牛倒退而行。曾经骑着骏马驰骋突袭敌阵,来往如飞一般。 起初,解元从保安军德清砦[zhài] 起兵,积累功绩,被任命为清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提拔他做偏将军。韩世忠到下邳后,听说金兵大队人马将要到达,众人惊恐,军心动摇。韩世忠对此感到担忧。解元便带领二十余骑兵,擒拿金兵俘虏,详细得知敌方的情况。不久再次前往,敌方从四面集中数千骑兵,解元身陷敌方布阵,左右像鹘一样猛击,大声呼喊,声振刀甲,一位酋长惊恐,掉下马,马跑了,众金兵惊慌逃走。解元因为功绩任命阖门宣赞舍人。 9. 资治通鉴司马迁受刑文言文翻译 原文: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后闻陵降,上怒甚,责问陈步乐,步乐自杀。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译文: 李陵兵败之处距边塞只有一百余里,边塞将领将此事报告朝廷。汉武帝本希望李陵能死战,后听说李陵投降匈奴,十分愤怒,责问陈步乐,陈步乐自杀而死。满朝大臣都说李陵有罪,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司马迁竭力为李陵分辩说:“李陵对父母孝顺,对士人讲信义,常常奋不顾身,赴国家急难,这正是他平时的志愿所在,颇有国士的风范。如今出征偶然不幸失败,那些保全自身性命和妻子儿女的臣子就跟着捏造他的短处,实在令人痛心!况且李陵率领不到五千步兵,深入满是战马的匈奴腹地,抵挡数万敌军;匈奴被打得连救死扶伤都顾不过来,将全国所有能拉弓射箭的人全部调来围攻李陵。李陵率部转战千里,箭矢用尽,无路可走,将士们手拿着没有箭的空弩机,冒着敌人锋利的枪尖刀刃,仍然面向北方拼死力战,能够得到部下这样的拼死效力,既使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虽然兵败,但他对匈奴的打击也足以使他名扬天下了。李陵之所以没有死节,当是想找机会报效国家。”汉武帝认为司马迁在诬陷欺骗,是为了诋毁李广利,为李陵游说开脱,下令对司马迁施以宫刑。2023-07-15 16:4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