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桃花源记世外桃源怎么进不去?

2023-07-16 12:39:45
TAG: 桃花
铁血嘟嘟

一、整体把握

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作者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按作者的构想,桃花源跟桃花林仅一洞之隔,洞极狭,仅容一人进出;洞口在山上,其下正是溪的发源地,长达数百步的桃林恰好至此而尽。弄清这个背景再看故事,就会觉得头绪很清楚。

故事颇有传奇色彩,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首先是渔人入桃源的经过甚奇。渔人沿溪行而“忘路之远近”,何以不返棹而一直走下去?究竟是什么事物吸引了他?千百株桃树夹岸,其中竟无一棵杂树,这是自然生成还是人工所为?洞口仅容一人通过,且深不可测,不知其中有何怪异,而渔人竟敢孤身而入,亦奇人也。其次是桃源中人。若为仙,何以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皆与常人无异;若为隐,何以凭一洞之隔便与尘世相去万里?最后,这个“世外桃源”消失得尤奇。渔人出洞后既已“处处志之”,何以再去找时竟茫然无所见?这样看来,此村似乎又不在人世间了!至于后来南阳刘子骥“规往”而“未果”,这是作者有意添加的一个尾声——有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更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变得更浓了。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他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要寻找它就只能飘然高举,《桃花源诗》最后说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也仅仅是意愿而已,谁办得到呢?由此看来,刘子骥之后而无人“问津”,似乎也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读这篇课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

二、问题研究

1.作者社会理想的实质

“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要弄清作者理想的实质,必须先看原诗,因为在某些实质性的问题上诗比记还要说得明确些。例如“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正是原始共耕社会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和平生活的写照;“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说的是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则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一原则的具体化。概括起来说,这些描写都表现了原始共耕社会的特点。记,则是先通过渔人所见来展示这个社会生活的风貌,从村落、房舍、良田、美池等一直写到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后通过村人“自云”来揭示这个社会的由来,又通过接待渔人来表现他们的精神风貌。诗和记,二者相互补充,十分清晰地勾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轮廓。

应当指出,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关于层层设疑的写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过不少以游仙为题材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如曹植的《洛神赋》、郭璞的《游仙诗》等,多是假托游仙抒发作者的不平感和对现实的不满。《桃花源记》不是写作者本人“游仙”,但渔人的桃花源之行颇与“游仙”相类(唐王维《桃源行》中就有“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诗句)。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因此,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说他是个渔人,不著姓名,这些都无从查考。接着写桃林奇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又不说出它的确切地点,因为渔人已“忘路之远近”。写桃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渔人进入桃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记却又全部消失,桃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再虚写一笔,说高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微茫的希望,但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这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谜”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练习说明

一、熟读并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像。

设题目的是:①使学生当堂成诵,要求背得顺畅,并能大体上叙述作者原意;②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能根据上下文意补充若干细节,作创造性的复述。答题方式要灵活,可以先熟读成诵再作复述,也可以经过熟读粗知课文大意后,先复述故事,最后练习背诵。为了激活学生的想像,在熟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故事情节提出某些问题,或要求简答,或引而不发,让学生放开去想,也可以加几句点评。

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提示〕讨论前要先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一点社会发展史常识。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学过的有关社会发展知识,正确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培养辩证思维。

此题可让学生讨论,形式不拘,或全班集中讨论,或分组讨论。前面“问题研究”已对此题所涉及的内容作了初步说明,但仅供教师参考。此题是开放性的,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能自圆其说即可,不要搞统一答案。

三、本文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练习。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字。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陶渊明的语言明净如一泓清泉,没有一点杂质,真正做到了将可有可无的字句一概删去,这种语言风格很值得探究。三个小题要学生注意的是作者行文时的省略笔法各不同,只让学生作答是不够的,还要作一点分析,使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1.这是省略句子成分。在不妨碍理解的前提下,省略掉具体的指称,可以使行文简洁、流畅。这种省略不仅文言文中常见,在现代书面语和口语中也常见,只是在文言文中出现得更为频繁罢了。在分析过程中,最好不使用“主语”“宾语”或“施事者”“受事者”之类的概念。

答案依次是: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渔人、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

2.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作者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3.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四、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作解释。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题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读文言文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细究词义,切勿望文生义。答案如下:

1.交通,这里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现代汉语中,“交通”是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妻子,这里指妻子及儿女。在现代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

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表示条件的连词。

4.不足,不值得。这个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如“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等。

教学建议

本课拟用一个半课时教读。

由于文章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决非难事。在此条件下,教师可以凭自己的经验创造出有特色的教法来。下面提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一、关于诵读教学

本文共309字,用中速读一遍约需2.5分钟。假定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已读过两三遍,课上再读七八遍,必能基本成诵。再加上教师及个别学生的示范朗读和检查背诵,课上用于诵读的时间不会超过35分钟。这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基本保证,从长远的眼光看,尤其应该如此,决不容忽视。

读和讲可以穿插起来进行。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在扫清语言障碍的基础上读得顺畅,主要是字音准确,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并通过多次诵读熟悉故事;(2)对情节作一点分析,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具体地想像出故事的发展过程,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并牢牢记住文章中所有重要的语句,能读出一点“讲故事”的味道;(3)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能比较熟练地背诵全文。以上是就水平一般的教学班而言,在水平较高的教学班,也无妨先背下来,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二、关于想像力的培养

陶渊明的文章似淡而浓,似癯而腴,很值得品味。品味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想像来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例如:

1.渔人“忽逢桃花林”是否出于无意?

过去的诗人对此就有不同解释。唐代诗人王维曾写道:“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桃源行》)按这种说法,渔人这天并非出来打渔,而是为了欣赏山光水色,在不知不觉间来到桃花林的。南宋诗人谢枋得的看法与此不同,他写道:“飞花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庆全庵桃花》)这是说,渔人“沿溪行”恰好在溪的下流,桃林中既“落英缤纷”,自然有不少花儿落在水面,随流而下,渔人是在看到这些花瓣后,逆流而上到达桃花林的。这两种说法都有理,不必辨其是非,却也无妨以此引起学生的想像。

2.渔人何以敢入洞?

渔人见桃林面积之广(“夹岸数百步”),又是纯一色的桃树(“中无杂树”),为人间所罕有,已有“寻仙”之意;待到行至桃林尽头,发现了“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他以为这是“天外有天”的标志,便决意去追寻光源,满心希望能由此而直达仙境。

3.村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村人为“避秦时乱”而来此,至晋太元中已将近六百年。文中没有提到渔人所说的具体内容,但从村人“皆叹惋”的反应中,可以推知他说的是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

为培养学生想像力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不宜过多,更不宜琐碎,要给学生留出自己发挥想像的余地,办法就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有关资料

一、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三、《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⑴。黄绮⑵之商山,伊人亦云逝⑶。往迹浸复湮⑷,来径⑸遂芜废。相命肆农耕⑹,日入从所憩⑺。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⑻。荒路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⑼,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⑽。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⑾,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⑿。淳薄既异源⒀,旋复还幽蔽⒁。借问游方士⒂,焉测尘嚣外⒃?愿言⒄蹑轻风,高举寻吾契⒅。

〔注释〕⑴ 全句意思是秦王朝暴虐无道,造成战乱,贤人们都逃离世间。嬴氏,指秦王朝。天纪,指合理的社会秩序。⑵ 黄,夏黄公。绮,绮里季。秦末汉初时高士“商山四皓”中的两人。⑶全句意思是桃源中的人就在此时也离开了世间。伊人,指桃源中人。云,语助词,无义。⑷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初进山的路渐渐湮没。迹,足迹,代“路”。⑸来径,来时的路,与“往迹”同指,但角度不同。⑹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⑺ 憩,休息。⑻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庄稼熟了,也不用缴纳租税。靡,无。⑼全句意思是按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器。⑽游诣,游玩。⑾纪历志,岁时的记载。⑿这两句的意思是,桃源中人的奇异踪迹从秦末到晋已隐没了五百年,却被渔人在这一天发现了。五百年,约数。敞,开放。神界,仙境。⒀这句意思是桃源中的淳厚风俗跟浇薄的世风,二者本源不同。⒁这句意思是,渔人离开不久,它又隐没了,指记中的“遂迷,不复得路”。⒂游方士,游于方内的人,指世俗中人。⒃这句的意思是,世俗中人不能测知尘世以外的事。尘嚣,指尘世。⒄言,语助词,无义。⒅契,契合,指志趣相合的人。

四、明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兄弟关于桃花源的描写

①江上望渌罗山如削成,颓岚峭绿,疑将压焉。从此一带山皆飞舞生动,映江而出,水缥绿见底。至白马江,山益夹,水益束,云奔石怒,一江皆飞沫,是为浪光之天。山南即避秦处。上桃花溪百步,从间道出后岭,玄武宫其巅。……趋而出,见道傍古松,偃蹇有异态,为了却行。又数折,得桃花观,从左腋道入,竹路幽绝。……观周遭,皆层峰,淡冶入绘。观前为驰道,车尘马足,略无歇时。截驰道而南,入桃花洞,无所有,惟石磴百级,苍寒高古,若有人焉,而不可即。……

(摘自袁宏道《游桃花源记》)

②明日过桃源县,至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北营

那是虚幻的,不是真的

苏州马小云

因为渔民不守信誉

可桃可挑

应该是网络问题,我的今天一天也进不去了

世外桃源的主人公是谁

世外桃源的主要人物是武陵人(其实就是陶渊明自己的化身)和桃源村民。 具体内容《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于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动荡不安,他在看破了人世险恶之后开始归隐生活,想过上安逸生活,于是便幻想出这个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其中主人公武陵人就是指陶渊明自己。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渔夫(武陵人)只身舍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大人小孩均参与劳动,没有赋税和徭役,人们的关系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在他出去之后,把这个地方告诉了太守,然后他们一起来找这个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对当时的黑暗社会极度不满,并憧憬着社会安定,和谐。同类型的诗还有《饮酒》也表达了他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2023-07-15 13:31:231

世外桃源的主人公是谁?

一个渔夫
2023-07-15 13:31:336

世外桃源的主人公是谁?

刘关张(刘备,关羽,张飞)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是吗??
2023-07-15 13:31:554

住世外桃源的人称什么?

世外桃源的主要人物是武陵人(其实是陶渊明自己的化身)和桃源村民长时间过着都市的喧嚣和快速的生活,想起书里的“世外桃源”,我也想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就好了《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动荡不安,使他看破了人间的险恶,开始隐居生活,想过安稳的生活,梦想着一个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其中主人公武陵人是指陶渊明自己。
2023-07-15 13:32:021

写出下列成语的主人公,快!急啊!!!

对牛弹琴——战国时代,公明仪,音乐家千金买骨——战国时代,燕昭王和郭隗惊弓之鸟——更赢投笔从戎——班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七擒七纵——诸葛亮孟获单刀赴会 ——关羽东山再起——谢安狗尾续貂——司马伦一目十行——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程门立雪——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均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名落孙山——宋朝 孙山胸有成竹——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世外桃源——陶渊明
2023-07-15 13:32:104

以下成语的主人公是谁呀?(只用说最主要的就行了)

1.篝火狐鸣 陈胜 2.江郎才尽 江淹3.煮豆燃萁 曹植4.再衰三竭 曹刿5.木牛流马 诸葛亮6.世外桃源 武陵人7.暗渡陈仓 刘邦和韩信8.罄竹难书 隋炀帝杨广9.老骥伏枥 曹操10.黄袍加身 赵匡胤11.投鞭断流 符坚 12.口蜜腹剑 李林甫13.鞠躬尽瘁 诸葛亮 14.好大喜功 汉武帝
2023-07-15 13:32:2015

谁有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ǎo),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有版也写作“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023-07-15 13:32:462

老马识途(管仲)负荆请罪(廉颇)指鹿为马(赵高)世外桃源(陶渊明)围魏救赵(孙膑)投鞭断流(谢安)草木皆兵(符坚)完璧归赵(蔺相如)暗渡陈仓(韩信)拔山扛鼎(项羽)
2023-07-15 13:33:261

桃花源记作者为什么写最后找不到世外桃源

说明这样美好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2023-07-15 13:33:357

主人翁成语?

① 形容主人翁的成语 【不宾之士】:宾:客人。不以客人自居的人士。形容以主人翁的面目出现的回人,敢于提答意见,提建议。现多指实事求是,不客气、不虚伪的正直人士。 【当家作主】: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当家做主】:当家:主持家务。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② 120个成语及主人公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③ 成语主人公 忍辱负重——勾践 精兵简政——李鼎铭 断头将军——严颜 胸有成竹——文同 口若悬河——郭象 开诚布公——诸葛亮 ④ 成语的主人公大全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纣王) 17、暗渡陈仓(刘邦) 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刘安) 25、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 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⑤ 相关成语的主人公是谁 围魏救赵----孙膑 精忠报国----岳飞 叶公好龙----叶公(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回 程门立雪----杨时 四面楚歌----项羽答(项籍) 煮豆燃萁----曹植 背水一战----韩信 草船借箭----诸葛亮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破釜沉舟----项羽 指鹿为马----赵高 完璧归赵----蔺相如 毛遂自荐----毛遂 入木三分----王羲之 纸上谈兵----赵括 卧薪尝胆----勾践 三顾茅庐----刘备 ⑥ 成语的主人公是谁 鞠躬尽瘁( 诸葛亮 ) 精忠报国( 岳飞 ) 江郎才尽(江淹 ) 投笔从戒( 班超 )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 望梅止渴( 曹操 ) ⑦ 成语中的主人公 背水一战 【成语故事】西汉三年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刘内歇和大将陈余率容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韩信用计将其引至河边,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刘歇,消灭赵国 草船借箭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破釜沉舟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毛遂自荐 【成语故事】战国时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前去。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没有成效,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 ⑧ 四字成语的主人翁 更羸(léi)陪同魏王散步,看见远处有一只大雁飞来。他对魏王说:回“我不用箭,只要虚拉弓答弦,就可以让那只飞鸟跌落下来。”魏王听了,耸肩一笑:“你的射箭技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更羸自信地说:“能。”不一会儿,那只大雁飞到了头顶上空。只见更羸拉弓扣弦,随着嘣地一声弦响,只见大雁先是向高处猛地一窜,随后在空中无力地扑打几下,便一头栽落下来。魏王惊奇得半天合不扰嘴,拍掌大叫道:“啊呀,箭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真是意想不到!”更羸说:“不是我的箭术高超,而是因为这只大雁身有隐伤。”魏王更奇怪了:“大雁远在天边,你怎么会知道它有隐伤呢?”更羸说:“这只大雁飞得很慢,鸣声悲凉。根据我的经验,飞得慢,是因为它体内有伤;鸣声悲,是因为它长久失群。这只孤雁疮伤未愈,惊魂不定,所以一听见尖利的弓弦响声便惊逃高飞。由于急拍双翅,用力过猛,引起旧伤迸裂,才跌落下来的。” ⑨ 成语主人公 篝火狐鸣——陈胜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指鹿为马——赵高专 鸡鸣狗盗——孟尝君 凿壁属偷光——匡衡 图穷匕见——荆轲 破釜沉舟——项羽 请君入翁(瓮)——来俊臣 江郎才尽——江淹 乐不思蜀——刘禅 煮豆燃萁——曹植 纸上谈兵——赵括 再衰三竭——曹刿 木牛流马——孔明 世外桃源——陶渊明 投笔从戎——班超 卧薪尝胆——勾践 围魏救赵——孙膑 投鞭断流——谢安 退避三舍——晋文公 望梅止渴——曹操 草木皆兵——符坚 完璧归赵——蔺相如 暗渡陈仓——韩信 拔山扛鼎——项羽 悬梁刺股——苏秦 罄竹难书——隋炀帝 怒发冲冠——岳飞 毛遂自荐—— 毛遂 老骥伏枥——曹操 口蜜腹剑——李林甫 鞠躬尽瘁——诸葛亮 黄袍加身——赵匡胤 孺子可教——张良 金屋藏娇——刘彻 七步之才——曹植 洛阳纸贵—— 左思 韦编三绝——孔子 多多益善——韩信 焚书坑儒——秦始皇 好大喜功——汉武帝 梦笔生花——李白 老马识途——管仲 一鼓作气——曹刿 ⑩ 带主人公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牛朗织女、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叶公好龙
2023-07-15 13:33:481

《小森林》——“世外桃源”

你有多久,没有静下来,好好地吃过一顿饭。仔细品尝每一粒米,想象它们是怎样在每一个雨天吮吸露水,在每一个灿烂的日子里沐浴阳光。然后他长成了一粒成熟的稻谷,变成白白胖胖的大米,最后蒸过热腾腾的桑拿,汗涔涔地来到你面前,害羞地等着你品尝它,渴望你的赞扬。 很早就听说这部安静美好的电影,但因为一直感觉自己很浮躁,所以不能完整的看下来,最近我才好好的把《小森林》这部春夏秋冬系列好好的欣赏完。 在没看以前,以为是单纯的美食影片,而其实是让我们明白食物的来源。片中的主人公叫市子,因为母亲过早离开她的身边,使得她及早的承担起养活自己的任务,或许是母亲从小言传身教,市子对于生活并非是“小白”,在她手里,似乎食物都是有灵性的,即使简单的食材经过她的处理也会变得不一般。 真实的乡村生活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可是因为一颗七窍玲珑心,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夏秋篇 1.火炉烤面包 2.果酱 3.盐烤鱼 鱼汤 4.西红柿 西红柿意面我和市子一样对西红柿都无比钟爱,嘻嘻……每年夏天,妈妈会给我做好多好多柿子酱,然后冷冻起来,可以一直封存留到来年,想想就很满足。因为有柿子酱,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吃饭了,我可以用它来拌饭,拌面,西红柿鸡蛋汤,我最喜欢用它来做西红柿炒鸡蛋,即使不吃饭我也可以饱饱的吃一盘呢。 5.芹菜市子一直试图寻找妈妈的做法,其实也是想念妈妈了吧。 6.西洋鸭 我一直不懂鸭子为什么要在稻田里游耍嬉戏,以为是夏天太热了,也要像人洗澡一样,要解暑降温,这回我才明白是这样的。即使在家里也可以做出味蕾盛宴。7.核桃核桃捣碎可以做成美味的核桃饭,曾经我一度相信核桃补脑,为此我吃了好多在高三拼命用功的时候,后来我无意中看到这样的消息:研究发现,长期吃核桃等坚果能改善一些与大脑功能相关的指标,和人们所期待的核桃“补脑”功能并不是一回事情。到现在为止,并没有直接的研究证据表明,吃了核桃之后,就能短期内提高人的智商,或者提高考试成绩。我当时为自己这样幼稚的举动悄悄的发笑了。听上去,真是清新又唯美。可是事实上,这部影片并不是许多小清新和文艺青年喜欢的那样超脱凡俗的生活。恰恰相反,小森林最珍贵的便是它的“人间烟火”。城市里的小清新们看了电影,对那样悠然的生活心向往之,想着山间的水流、树下的野果、风吹麦浪和冬日暖阳。小清新们向往的是安妮宝贝笔下,穿着棉质长裙,赤脚踩在地板上,远离喧嚣尘世,岁月静好的女子。可是市子不是这样。我们的市子说过,自己是个乡下姑娘,能胜任的只有体力活儿。我们的市子自己劈柴,自己下地,自己收割庄稼,自己骑车在乡间小道上穿行,去帮红点鳟鱼“搬家”赚取一些零用。她辛勤劳作,因为要靠这些吃饭,而非什么风花雪月,岁月静好。因此可贵的,是她在辛勤生活之余,保留的那一点“心思”。比如借着炉子的余温做一只烤面包,用山中的雨草花做成黏糊糊但美味可口的野菜丁拌饭吃。而她在水稻田中不停弯腰去除杂草,起身时一个大后仰缓解腰背的酸痛,那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在乡村生活的大人小孩都会融入到自然中,在这里,真正体会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人们没有抱怨辛劳和繁重的劳作,也并不循规蹈矩生活,总会讲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农作物变成餐桌上的美好回忆。秋冬篇在冰天雪地也有一样的美,下过雪的世界格外的寂静,一切都沉睡了……1.白砖蛋糕(自定义) 这是市子小时候妈妈给她做的蛋糕,说这是圣诞的颜色,可是我总认为圣诞的颜色应该是亮晶晶的黄色,或许是和我从小喜欢黄色蜡笔有关吧,所以总会把最喜庆的节日安上我最爱的颜色。 长大后市子自己做了属于自己的蛋糕2.萝卜颜色搭配很有食欲,总觉得做菜像是画画,单调不大会引起人的注意,色彩均衡协调配色才是最具感官的小世界。 3.冻柿子晒柿子的时侯画面很漂亮。 4.烤饭团和蛋卷觉得市子真的手好巧,好想认识她。这里每一帧都是可以珍藏的图片。原来洋葱还可以这么吃,因为自己一直很排斥洋葱,吃完嘴里有一股洋葱味儿特别难祛除,在这里,洋葱也可以这么别致。5.干炸蔬菜火候把握的刚刚好。一口咬下去,脆脆的。 6.土豆 新鲜煮出的土豆趁热吃也可以做这样吃除了西红柿,最爱还有土豆,在云南,土豆叫洋芋,大街小巷,会有许多小贩卖炸洋芋,其实,家家户户都会做,可是由不住的还是会买他们做好的,感觉他们做的更有烟火味。 7.有时候会感叹食物的神奇,就像是一个个魔术,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奇。每次看市子吃东西,满脸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的,自己动手,食物会格外的不一样,因为谁说食物就是轻易可得的了。看着电影中的画面,不经意间,你就能体会到一粒米一棵葱需要经历多少风雨。你能感受到,食物是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只有善待食物,才能被食物善待。因此,突然可以理解为什么不管在动漫还是电影里,每餐开动之前总要说一句“我开动了”,不论是一桌人还是一个人。是对来年的祈福也是对自然的敬畏。后来妈妈来信了,因此,市子选择了回到东京,不再逃避。可是这时与回到小森之前的她已经截然不同。土地馈赠给人们的,不只是食物。影片结尾,依然是市子迎着风骑车的画面。我又想起了影片的开头,从第一眼,我就知道我会爱上它。那是夏秋篇的开头,市子穿着简朴的工装,骑行在乡间小道上。没有文字,没有情节,仅仅只是骑车在小道上穿行,两边是匆匆的绿树。配乐轻快,心情也飞扬。不管生活变得怎样,至少还有长长的可以兜风的下坡。爱和生活,本身就是藏在一蔬一饭之间的吧。认真吃好每一顿饭,就是对生活最大的尊重了。 市子在电影的最后找到了自己的爱人,一起回到了小森。 以后市子可以有人陪伴,有人吃她做的菜,有人帮她做农活,有人听她想做新的料理的想法了。
2023-07-15 13:34:061

历史成语主要人物大全

1.所有的历史成语故事以及主人公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2.历史成语故事主要人物 太阳底下点灯——(多余) 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谈心不点灯-- 说黑话 讨饭过年——吃的不多说的多 提着醋瓶要饭--穷酸 三顾茅庐,刘备 负荆请罪,廉颇 卧薪尝胆,勾践 鞠躬尽瘁,诸葛亮 完璧归赵,蔺相如 破釜成舟,项羽 凿壁偷光,匡衡 入木三分,王羲之 乐不思蜀,刘禅 魏国李悝 楚国吴起 齐国邹忌 秦国商鞅 赵括 王龁 范雎 尊(师)重道 (清)(正)廉洁 严(己)宽人 天下为(公) 好了~! 3.关于中国历史人物的成语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 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 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 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 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 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 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 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 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衣锦还乡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传》 庆远字文和,元景弟子也。……霸府建,为从事中郎。武帝受禅, 封重安侯,位散骑常侍,改封云杜侯。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 饯於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忧矣。」始武帝为雍州 庆远为别驾,谓曰:「昔羊公语刘弘,卿后当居吾处。今相观亦 复如是。」曾未十年,而庆远督府,谈者以为逾於魏咏之。 刘邦的四面楚歌更动摇了项羽的军心。将士痛哭。想当初,项羽为 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阳者为王的良机”。再因“为人不忍”错 失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机会;后因“火烧阿房宫”后想“收其货宝 妇女而东”。当时,有智者建议他在秦地建都称王。而项羽面对秦 宫破残,又思欲东归,还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 之者。”此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了项羽“衣锦还乡,荣祖耀宗”的观 念。俗话说得好:“好男儿志在四方”。项羽虽然具备中国古人的 传统思想,但他又胸怀“称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奋战中,始 终是个孤独的悲剧英雄。项羽一方面想当帝王,一方面也想当人人 羡慕的大英雄。并一心想在江东父老乡亲的面前扬名显威。这些都 成了他难成帝业的“拦路虎”。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 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 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 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 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 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 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 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 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 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 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为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 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34323061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 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 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火树银花 4.含有历史人物的成语.. 1.世外桃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举世闻名。 2.一鼓作气 曹刿 出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鼓”,敲战鼓;“作”振作。指战斗刚开始时士气最旺盛,现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绪高涨,劲头十足时,一下子做完。 含有鼓励的意思。 故事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 鲁庄公亲自带领军队前住长勺应战。 到了长勺,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 齐军先声夺人,首先擂响战鼓向鲁军发动进攻。鲁庄公正准备出兵迎战,谁知被主动请战、陪同而来的曹刿劝住了,说:“大王,时机未到,等会儿再说。” 齐军见鲁军毫无动静,不出来应战,便再一次擂响战鼓;摇旗呐喊起来。 鲁庄公又想应战,但曹刿仍然要他按兵不动。 齐军见鲁军还不出阵,便又一次擂起战鼓,向鲁军挑战。但曹刿还是叫鲁庄公命令军队坚守不战。 齐军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十分疲惫,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大家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 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响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齐军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甲,四处溃逃。 战斗胜利后,庄公问曹判:“刚才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了三次进军鼓后。 才能出击?” 曹刿回答说:“打仗,最重要的是靠勇气。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盛;第二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减退;敲第三遏鼓时,勇气已经快没有了。 这时我军擂鼓进攻,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那当然能取胜啦!” 3.鸿鹄之志 陈胜 故事说,秦朝末年,有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名叫陈胜,字涉。陈涉青年时代,曾经做人家的雇农,替别人耕地。 有一次,他把耕田的事停下来,走到田埂上休息。他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对另一个雇农说:“我们当中如果有人富贵了,可不能忘掉别人。” 一同当雇农的人都笑话他:“你给人家当雇农,怎么会有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鸿鹄之志”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鸿鹄:天鹅,此处比喻英雄。 人们用“鸿鹄之志”表示远大的志向。用“燕雀”表示鼠目寸光的人。 4.温故知新 孔子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过去所学的知识,能有新收获,新发现,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5.韦编三绝 孔子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 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6.入木三分 王羲之 王羲之是东晋的著名书法家。 有一次,朝廷要举行祭祀大典,请王羲之把祝词写在祝版(祭祀时书写祝词的木版)上,后来祝词需要修改,必须把原来写的字刮掉。当刻字工人刮祝版的时候,发现版上每个字的笔痕都嵌入木头中,足足有三分深,好象是用刀刻的一样,不禁惊叹万分,对王羲之的笔力赞不绝口。 7.觥筹交错 欧阳修 “觥筹交错”这句成语,是形容聚饮喧杂的情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就有这么一句。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自号醉翁。 他在任“滁州太守”的时候,常到滁州西南郊琅琊山的酿泉去游玩。酿泉上面有个亭子,他给它题名为“醉翁亭”。 他和宾客们常在这亭子里饮酒欢聚,并且写了一篇有名的《醉翁亭记》。(参看“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描写宾客们游宴的欢乐情景道:“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觥,酒杯;筹,酒筹,就是行令用的酒牌之类的东西。“觥筹交错”,是说举杯的举杯、行令的行令,非常热闹。 描写酒席上酣醉如狂的人们,常用这类成语,和“杯盘狼藉”的意思相仿。(参看“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 8.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诸葛亮 东汉末年,曹操摔兵南下,进攻刘备和孙权的联军.东吴都督周瑜决定用火攻破曹军.一切准备好了,周瑜突然想起,必须要刮东南风才能火借风势,取得成功,而当时是冬天,刮的是西北风,那里来得东南风呢?周瑜急得病倒了.诸葛亮猜透了他的心事,给他写下了十六个字的药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周瑜忙向诸葛亮请教办法.诸葛亮懂得天文,知道几天内会刮东南风,就说自己能用法术借来东南风.后来,果然刮起了东南。 5.关于历史人物的成语 插翅难逃、两小无猜、簪缨世族、惊天动地、覆雨翻云、青梅竹马、袖手旁观、血战到底、千钧一发、浮生若梦、雾里看花、再接再厉、画地为牢、浪迹天涯、白云苍狗、炙手可热、飞黄腾达。 天伦之乐、插翅难飞、金风玉露、坐井观天、耳濡目染、无与伦比、蝇营狗苟、敬谢不敏、巴山夜雨、青天白日、历历在目、焚膏继晷、横扫千军、看朱成碧、呕心沥血、伯乐相马、继往开来。佶屈聱牙、秋高气爽、雷厉风行、触目惊心、秀外慧中、刻骨铭心、痛定思痛、以人为镜、落井下石、惨淡经营、蜻蜓点水、口若悬河、细大不捐、笔走龙蛇、英姿飒爽、轩然 *** 、异曲同工。 混为一谈、业精于勤、熟视无睹、九牛一毛、愤世嫉俗、蚍蜉撼树、冰清玉洁、别开生面、不得而知、力挽狂澜、弱肉强食、一泻千里、大展宏图、别有洞天、层出不穷、含英咀华、崭露头角。碧海青天、虚张声势、戮力同心、悲天悯人、杀人如麻、不平则鸣、大放厥词、窃窃私语、浑然天成、动辄得咎、驾轻就熟、古稀之年、量体裁衣、休养生息、待人接物、诘屈聱牙、锦绣山河。 骑虎难下、筋疲力尽、垂头丧气、语焉不详、萎靡不振、残羹冷炙、仙风道骨、深居简出、精疲力尽、形单影只、日上三竿、一视同仁、千疮百孔、素昧平生、兼而有之、奋不顾身、挂一漏万。互通有无、兼收并蓄、屈指可数、举手之劳、冥顽不灵、齐心协力、众目睽睽、狂风怒号、轻车熟路、锦瑟年华、发人深省、冰雪聪明、无理取闹、云翻雨覆、没齿难忘、桃花流水、功成名就、得意扬扬。 1、虚张声势 西汉景帝时,李广为上郡太守。当时匈奴入侵上郡,景帝派宠幸之臣到上郡,助李广习兵击匈奴。 一天,该臣与骑从十余人外出游猎,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开战,随从尽死,仅该臣一人被射伤逃至李广军营。李广说:“一定是射雕的匈奴人。” 乃率百余骑兵追击那三个匈奴人,三人因无马步行,行数十里被李广追上,果然是射雕的匈奴人,李广杀死其中二人,活捉一人。将活捉的匈奴人带上附近小山,突然发现不远处有数行匈奴骑兵。 匈奴骑兵也看见了李广他们,认为是汉朝的诱敌之兵,于是上山布阵。李广的随从们非常害怕,想赶快逃跑。 李广说:“我们离大军数十里,这样逃跑,匈奴骑兵一定追杀过来,那我们就完蛋了。如果我们按兵不动,匈奴兵以为我们是诱敌之兵,一定不敢袭击我们。” 李广命令士兵继续往前靠近,又下令解下马鞍。随从们说:“敌人这么多,解下马鞍,万一情况紧急,怎么办?”李广说:“解下马鞍,可以让匈奴兵更加坚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匈奴兵中一骑白马之将出阵,李广上马带十余人追杀,射死骑白马之敌将,仍然回到原地,解下马鞍,让马卧下休息。直到天黑,匈奴兵始终怀疑,不敢前进,又恐怕汉朝有伏兵在附近会乘黑夜进攻,于半夜时退兵后撤。 第二天天亮后,李广才带领随从回到大军营中。2、伯乐相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有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很稀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但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将马找到。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 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 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 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 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3、别开生面 唐代著名的画家曹霸,擅长于画人物和马。 他的名声传到京城长安,连深居宫廷的皇帝唐玄宗也知道了。玄宗经常召他进兴庆宫,命他当。 6.20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要有人物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钟宠K赫 2008-7-18 相关内容 写出4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并写出出处 写出4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和主人公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求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更多相关问题>> 主题推荐 历史故事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历史故事人物 历史故事大全 关于历史故事的小作文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其他答案 呆若木鸡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 」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 又过了十天后,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
2023-07-15 13:34:151

桃花源记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比喻,衬托现实社会黑暗,表现了一个人心纯洁的理想社会,特色是语言简洁
2023-07-15 13:34:263

成语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⑴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投笔从戎是一个成语,指文人从军。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主人公为班超。 ⑵ 成语“投笔从戎”讲的是谁的故事 “投笔从戎”讲的是班超的故事,是讲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后来在西域立功,被封为定远侯。 相关简介: 投笔从戎,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间乎?” 班超:汉朝名将,封定远侯。 傅介子,张骞:汉朝人,曾出使西域,立过很多功劳。 ⑶ 围魏救赵 望梅止渴 乐不思蜀 投笔从戎 这些成语的相关人物是谁 都有 乐不思蜀:刘禅 鸡鸣狗盗:孟尝君喜 指鹿为马:刘邦 凿壁偷光:匡衡 图穷匕见:荆轲内 破釜沉舟:项羽容 纸上谈兵:赵括 完碧归赵:蔺相如 世外桃源:陶渊明 围魏救赵:孙膑,庞涓 卧薪尝胆:勾践 再衰三竭:曹刿 暗渡陈仓:刘邦,项羽 煮豆燃萁:曹丕曹植 请君入瓮:武则天,徐敬业 退避三舍:晋献公,重耳 投鞭断流:符坚 投笔从戎:班超 望梅止渴:曹操 木牛流马:诸葛亮 ⑷ 投笔从戎指谁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字仲升,东汉扶风郡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肯动脑筋,能言善辩,读了不少书。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的史书《汉书》就是他们父子俩编撰的。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一天,他正在写字,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厌烦和苦恼,于是“啪”的一声把笔摔在地上,叹气说: “男子汉大丈夫,纵然没有其他什么志向谋略,也应当学学当年的博介子和张骞,在外建立功勋,怎么能够长久地把时间花在替人抄写上面呢?!” 听了这番话,周围的人都讥笑他异想天开,班超感叹地说:“庸人怎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啊!” 后来皇帝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派兵出征,班超从军入伍了。他英勇杀敌,大败匈奴,立了战功。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的行动 ⑸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1,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班超,东汉时期军事家、外交家。 2,投笔从戎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原文如下: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少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白话文释义: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庸人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5)成语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扩展阅读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能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⑹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廉颇,下面成语的主人公是谁你知道吗 三顾茅庐( )投笔从戎( )东施效颦( ) 破 三顾茅庐( 刘备 )投笔从戎( 班固 )东施效颦( 东施 ) 破釜沉舟( 项羽 )南柯一梦( 淳于棼 )背水一战( 韩信 ) 闻鸡起舞( 祖逖 )图穷匕见( 荆轲 )纸上谈兵( 赵括 ) ⑺ 投笔从戎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班超。来 成语故事: 班超字仲升,扶自风平陵人,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家孝顺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到洛阳。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长期的劳苦,(班超)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地立下大功,来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终立下了功劳,封了侯。 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投笔从戎 主人公是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这原是一条民间俚语,见于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韩信年轻时带剑投奔项梁,默默无闻;后隶属项羽,也只做个郎中,他多次献策以求重用,项羽都未采纳。刘邦入蜀时,韩信弃楚而投汉,依然默默无闻。只任迎宾小吏,却因犯法被处斩刑,刀口下出狂言,惊动滕公夏侯婴,荐为治粟都尉;是萧何发现了韩信这奇才,但仍未获重用。军至南郑,韩信自觉出头无日,便随众将逃亡。萧何未及请示,便月下追韩信。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也逃亡了,刘邦惊怒。过了两天,萧何回来,刘邦且喜且怒,骂道:“你为什么也逃跑了?”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得知他去追韩信,又骂道:“将领们跑了数十人,你没去追,去追韩信,是假的。”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大王若只想称王汉中,就用不着韩信;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第二个人可同您共谋大事的了!”于是劝刘邦选择吉日良辰,斋戒设坛,隆重拜韩信为大将。一夜之间,韩信从一无名小卒而位冠三军,这就是成也萧何。 后来,韩信运筹帷幄,逐鹿中原,为刘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有人告他谋反。刘邦削了他的兵权。汉十年,刘邦亲征陈。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这是第二次临刑了,他喟叹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一家三族。这就是败也萧何。 作为“生死一知己”的萧何,对起兵反叛的英布尚且能从容对待,在刘邦面前为他网开一面,却为何如此对待韩信呢?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汉高祖刘邦带兵在外,吕后在朝中把持政权,突然发生了紧急变故,萧何身为京城留守之任,所以不得不立即杀掉韩信,不像英布的事还处在似是而非的境地,可以从容谋划的。可见快刀斩乱麻,萧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字仲升,东汉扶风郡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肯动脑筋,能言善辩,读了不少书。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的史书《汉书》就是他们父子俩编撰的。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一天,他正在写字,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厌烦和苦恼,于是“啪”的一声把笔摔在地上,叹气说: “男子汉大丈夫,纵然没有其他什么志向谋略,也应当学学当年的博介子和张骞,在外建立功勋,怎么能够长久地把时间花在替人抄写上面呢?!” 听了这番话,周围的人都讥笑他异想天开,班超感叹地说:“庸人怎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啊!” 后来皇帝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派兵出征,班超从军入伍了。他英勇杀敌,大败匈奴,立了战功。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的行动 ⑼ 成语投笔从戎主人公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内交家。史学家容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投笔从戎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示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的经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⑽ 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投笔从戎约法三章闻鸡起舞百步穿杨 【成语】: 投笔从戎-【班超】 【拼音】: tóu bǐ cóng róng 【解释】: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举例造句】: 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投笔从戎”的经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拼音代码】: tbcr 【近义词】: 弃文就武 【反义词】: 解甲归田 【歇后语】: 秀才当兵 【灯谜】: 秀才当兵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弃文就武 【英文】: renounce the pen and join the army 【故事】: 东汉初期,班超因为家贫靠帮官府抄写文件为生,供养老母。但是他觉得这样抄抄写写没什么出息。刚好北方匈奴侵汉,他把笔一扔,毅然报名参军,当了一名军官,在战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议与西域各国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成语】: 约法三章-【刘邦】 【拼音】: yuè fǎ sān zhāng 【解释】: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举例造句】: 我们很郑重地和工头约法三章,什么时候交稿,什么时候看校,什么时候拼版。 邹韬奋《经历·种种尴尬》 【拼音代码】: yfsz 【反义词】: 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灯谜】: 合同规定一二篇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事先约定 【英文】: simple agreement with the people by a new government 【故事】: 秦末,刘邦带领义军驻军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攻占咸阳。为了得到百姓的支持,他又退守霸上,召集关中一带的领袖开会,宣布废除秦朝的酷刑,为了维护地方安定,同时与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成语】: 闻鸡起舞-【祖逖&刘琨】 【拼音】: wén jī qǐ wǔ 【解释】: 闻:听到。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举例造句】: 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词 【拼音代码】: wjqw 【近义词】: 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反义词】: 苟且偷安、自暴自弃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勤奋 【故事】: 东晋时期,北方大部分土地被金人占领,司州主簿祖逖和刘琨两人想要收复北方的领土,他们经常畅谈到深夜,然后听到公鸡打鸣就起床练剑。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祖逖带兵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成语】: 百步穿杨-【养由基】 【拼音】: bǎi bù chuān yáng 【解释】: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出处】: 《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举例造句】: (关羽)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拼音代码】: bbcy 【近义词】: 穿杨射柳、百发百中 【反义词】: 无的放矢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射击技术高明 【英文】: shoot an arrow through a willow leaf a hundred pass away,shoot with great precision 【故事】: 春秋战国,楚国名将养由基从小喜欢射箭,他学射箭非常专心,每天坚持练习,终于炼成极高的射箭本领,他能在百步远的地方射中杨柳的叶子,而且射一百次,中一百次。晋军进犯楚国,他用箭射晋军,百发百中,立下赫赫战功
2023-07-15 13:34:411

名著阅读思考题---《边城》

您都点分吧!不是贪啊,0分少点了
2023-07-15 13:34:493

"香格里拉"是一部美国小说中世外桃源的名字,它在哪里?

"香格里拉"是一部美国小说中世外桃源的名字,它在哪里?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了一部名为《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的小说,书中创作出一个名叫“蓝月”的狭长山谷,一个位于山谷高崖处的名叫“香格里拉”(Shangri-La)的汉藏合璧且兼有天主教印记的喇嘛寺,以及山谷尽头一座叫做“卡拉卡尔”(Karakal)的标准金字塔形状的雪山。书中这个隐秘的小世界后来被人们统称为“香格里拉”。 小说梗概如下: 大约20世纪30年中期的某年,靠近英属印度的某国一个重要城市巴斯库尔(Baskul)发生暴乱。英国领事馆领事康威、副领事马林森、美国人巴纳德和传教士布琳克洛小姐乘坐一架小型飞机撤离该地,前往当时英属印度境内的白沙瓦。 但他们被假冒的飞行员劫持到荒凉的西藏高原某处。在一个能说英语的中国老人的带领下,他们翻越险峻的山路来到位于峭壁上的一座名叫“香格里拉”的喇嘛寺。喇嘛寺治理着有数千居民的“蓝月山谷”。当地具有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特点,那里的人们在“适度”(Moderation)原则下和谐生活着。 “香格里拉”的居民普遍长寿,不过他们一旦离开此地,就不再长寿乃至立刻死去。“香格里拉”喇嘛寺积聚了东西方文明的众多珍宝、书卷、器物,寺中人个个都有高深的文化修养。在与康威多次交谈之后,“最高喇嘛”在去世前将“香格里拉”的领导权交给康威。美国人巴纳德和女传教士出于各自的想法也决定留下来。 唯有坚决不认同“香格里拉”的马林森,利用康威性格中的弱点,诱迫康威同他一起出逃。康威在纷乱的世界上辗转流离一段时间后,决心重返“香格里拉”。但是,“香格里拉”在任何地图上都没有标记,也不为人知,康威如何才能在茫茫藏区找到前往“香格里拉”的秘密通道?小说在悬念中结束。 并非一流作家的希尔顿通过该书留给世人两大遗产:一是对“香格里拉”的乌托邦想象,一是由于小说中大量看似真实的线索而留下的一个巨大悬念——“香格里拉”究竟在哪?二战期间,有人问罗斯福总统美军轰炸日本的飞机从哪里起飞,罗斯福说:从“香格里拉”。这大概就是“无可奉告”、“不得而知”的意思。 二战后的几十年内,一些地方陆续宣称在本地找到了“香格里拉”,或者被外界游客认为是“香格里拉”或“最后的香格里拉”,这些地方包括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尼泊尔、不丹、滇西北、川西、西藏东南部、巴基斯坦的Hunza山谷,乃至中亚的某些偏僻地方。 云南丽江的某位“世界级名人”认为,希尔顿是根据美籍学者兼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的照片和文章描绘出香格里拉的,小说中的卡拉卡尔山就是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小说中的喇嘛寺就是中甸的松赞林寺。他得出结论: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西北部的一个偏僻的雪域小镇——中甸,香格里拉原来的藏语名字是“香巴拉”。(上述内容引自北京《邮政周报》新闻采访团2002年6~7月份赴滇西北的采访报告《感受滇西北》) 1997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庆藏族自治州。2001年国务院批准迪庆州州府所在地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当地官方认为:“香格里拉”是藏语,意即“心中的日月”,英文写作“Shangrila”(上述内容引自迪庆州政府网站)。 迪庆州和中甸对“香格里拉”的“抢注”行为,引起了周边许多地区(如丽江、怒江、稻城、察隅等)的懊恼、愤怒和质疑,因为与“香格里拉”相似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它们那里也有,甚至“更像”。结果2004年第7期的《中国国家地理》在中国西南地图上划了一个很大的圈子,推出了一个大和解、大包容的方案——别闹了诸位!你们都属于“大香格里拉”,OK? 对“香格里拉”的专利争夺战、对“香格里拉”地区的旅游开发热浪,以及当地众多粗陋建筑物上的“香格里拉”牌匾……,所有这些现象,使遥远、神秘、脱尘的“香格里拉”堕入尘世,成为有利可图、利益均沾的商业品牌。在《消失的地平线》中,主人公康威曾担心雪崩或山崩会使“蓝月山谷”化为乌有,而我在“香格里拉”地区旅行时,也有一种细微的崩塌声传到了我的内心。 “香格里拉”炒作中的若干谬误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与“香格里拉”有关的炒作中,还出现了许多谬误,学者、专家、名人们睁着眼睛说瞎话,网络、驴友们则以讹传讹。对此笔者更感不解、不安。面对谬误、瞎话而无动于衷,乃至附和、推波助澜,是我们社会的常见病之一。 围绕着对“香格里拉”的炒作和言说,我以为至少存在以下谬误: 【谬误1】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已经被找到了,它就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首先,“香格里拉”是在全世界流传很广的一个虚无缥缈的理想化的乌托邦,用一个现实中的地方对应它、锁定它,将有损它作为人类社会某种理想境界的引领式的价值。这对“香格里拉”来说,是破坏,而不是建设。 其次,退一步说,根据《消失的地平线》原文提供的线索,“香格里拉”的位置是在西藏高原某个不为人知的深谷中,不是在滇西北。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另文论述。再次,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巴基斯坦的Hunza山谷(希尔顿唯一到过的也自称是“香格里拉”的地方)、尼泊尔、不丹以及中国西藏的察隅、波密、林芝,滇西北的丽江市、怒江州,以及川西的稻城,还有藏西、藏北地区,都可能经由外国探险家的记录而成为希尔顿创作“香格里拉”的原型素材。迪庆州“抢注”“香格里拉”而独占天下九分月色,只能说明迪庆州在商业竞争中鞭先一着而已,而要说到自然人文资源的状况,只能说上述地方各有各的特点和长处,但它们离小说中的“香格里拉”在表象和内在气质上都有距离。 【谬误2】“香格里拉”是中甸藏语方言,意思是“心中的日月”,它的英文是Shangrila。 迪庆州官方引述一些“专家”的考证,认为“香格里拉”源自中甸藏语方言。其中的“香”,藏语意指“心”;“格”相等于汉语助词“的”;“里拉”则是“日月”的意思。合起来,“香格里拉”就是“心中的日月”,而Shangrila也就应当读成:Shan-g-rila。 这是对希尔顿原著的公然篡改。“香格里拉”的英文是Shangri-La,希尔顿在小说中明明白白地提到,La在藏语中指“Mountain Pass”(山口)。在西藏高山地区及克什米尔一带,以“La”为后缀的地名有很多,多是指崎岖山岭中的通道(山口)。“香格里拉”的意思就是一个名叫“香格里”(Shangri)的山口,它只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一个普通的藏语地名罢了,并没有什么微言大义在里头。 笔者并不否认迪庆州有“香格里拉”的一些影子,但某些人实在是没有必要为了证明迪庆州就是“香格里拉”,就牵强附会地捏造一些虚假的证据,把Shangri-La的意思篡改成“心中的日月”,好与迪庆藏语方言中的某个词汇的含混读音相吻合。 【谬误3】“香格里拉”就是“香巴拉”。 在关于“香格里拉”的流行言说中,把“香格里拉”与“香巴拉”等同起来,说“香巴拉”在中甸方言中的读音就是“香格里拉”的例子比比皆是。 “香巴拉”是藏传佛教和苯教共有的一个古老语汇,指一种人神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净土,是“位于遥远北方的极乐世界”。对于西藏人来说,“遥远北方”、“遥远的香巴拉”究竟在哪里?是在东南方向的自称“香格里拉”的迪庆吗? 藏学研究者张庆有在《香巴拉——藏传佛教理想净土》(《西藏艺术研究》,1997.2)一文中,援引藏族学者阿莽班智达的话说:香巴拉是人类持明的圣地,位于南赡部洲的北部,其地形是圆的,状如八瓣莲花,中央是王宫。张文还指出:藏传佛教各派的高僧、大德们都认为,在冈底斯山主峰附近的某个地方,有个叫“香巴拉”的神秘所在,香巴拉历代法王掌管着由960万个城邦所组成的幸福王国。张还引述了藏族学者曼隆古鲁、曲杰觉丹扎巴合著的《香巴拉道路指南》中的观点:香巴拉在西藏的西南方,印度北方邦的北部某处,可能是雪山环绕的一处神秘世界,也可能在地球附近的某个空间(即不在地球上)。 所以,“香巴拉”的可能“位置”,或是在藏人居住地的“遥远北方”,或是在“西藏西南方”,或藏西冈底斯山附近,或是不在地球上,或是按一种流行的说法——在每个人的心中。总之没有线索把“香巴拉”指向西藏东边汉藏交界处的迪庆。 “香巴拉”与希尔顿杜撰出来的“香格里拉”也没有关系。综合藏传佛教对“香巴拉”的描述,“香巴拉”与“香格里拉”有许多不同: 1.地貌、幅员不同。香格里拉:喇嘛寺并不在谷地中心;香巴拉:同心圆状的庞大王国,国王的王宫位于中心位置。香巴拉是宽阔大地,香格里拉是狭长山谷。 2.人文状况不同。香格里拉:人口只有数千,甚至有一些凄清之美;香巴拉:有无数城邦,人口众多稠密,热闹繁华。 3.政治体制不同。香格里拉:松散式治理;香巴拉:中央集权式的君主体制。 4.文化格局与文化理念不同。香格里拉:文化上汉藏合璧、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共存;香巴拉:恶狠狠地发誓要肃清异教徒而建立纯粹的佛教王国。 5.词汇含义不同。“香格里拉”按迪庆官方的解读,是藏语“心中的日月”之意;而“香巴拉”在藏语中意为“北方极乐世界”。 6.统治者不同。“香格里拉”是西方人杜撰的乌托邦和对东方的想象,是一个“西体中用”的杜撰物,“香格里拉”的领导人及其继承人都是西方人;而“香巴拉国王”的血统源于印度和西藏。 很明显,在藏人中世代流传的“香巴拉”和西方人希尔顿在20世纪30年代杜撰出来的“香格里拉”,根本是两回事。 【谬误4】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和中华民国奇女子刘曼卿的游记中已经说了,迪庆的中甸地区就是“香格里拉”。 首先,洛克游记中“最像”“香格里拉”的地方不是在中甸而是在川西稻城附近。 其次,洛克写游记时,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尚未问世,洛克如何会说稻城或中甸就是“香格里拉”?还有人说洛克1931年在美国发表的旅行记已确认亚丁就是“香格里拉”,笔者对此表示怀疑:洛克那时知道有“香格里拉”这个地名吗?更为重要的是,“香格里拉”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景观的表象,而在于精神、人文方面的纯洁与和谐。而在洛克的游记中,稻城附近是土匪横行的地带,他要全副武装的纳西族人护送并准备许多礼物笼络当地的军阀匪盗,这哪里像是一次“香格里拉之行”? 按下稻城不提,再看迪庆。许多“迪庆派”还热衷于引用刘曼卿(20世纪30年代初入藏)的《康藏招征续》“中甸”条目里对中甸风光的赞叹——“恍若武陵渔父,误入桃源仙境”等等,用来证明“香格里拉就在中甸”。然而他们却不敢直面“中甸”条目中也提到的“全城街道共只两条,牛马杂沓,泥泞不堪,积臭令人掩鼻”的恶劣的公共卫生环境,以及刘曼卿后面的发问:“将谓中甸人民果真长年居于桃源仙境欤?是又不然”。 《康藏招征续》中还如实地叙述了中甸盗匪横行的情况,在归化寺(今松赞林寺)内,有枪八九百枝;而“本自卫之本能,中甸遂亦家家购置枪械”。这种家家户户乃至松赞林寺都购置枪支的乱象,能让人有“香格里拉”之感么? 无论是刘曼卿,还是约瑟夫洛克,他们的游记不仅不能证明“香格里拉并不遥远”,反而只能证明“香格里拉仍在远方”。 从这一点上看,希尔顿在小说中把他的“香格里拉”安放到远离人类是非之地的西藏高原深处,是非常明智与符合逻辑的。西方人对中国的美好想象,在全球信息传播不断增强的20世纪30年代,在当时中国社会的东方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中国的阴暗、落后面已越来越为外界所知的情况下,已经不可能落脚在中国内地和汉藏边境了。就像躲避大洪水一样,西方人关于中国的美好想象的尾声,只能落脚到西藏高原上的神秘无人处。 【谬误5】书中金字塔一样的卡拉卡尔雪山,就是迪庆州的卡瓦格博雪山。 “迪庆派”或“稻城派”还有一个论据,即他们当地有像《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线条笔直的“金字塔形雪山”。如果仅从雪山形状来说,在西方比洛克名气更大的斯文赫定同样也描述了中亚、藏西多座标准金字塔式的雪山,并且世界上最像金字塔的雪山,可能谁也比不过藏西地区的冈仁波齐神山(赫定的游记曾描述过这座神山)。巧的是,按藏传佛教的一种说法,金字塔形状的冈仁波齐附近,就是进入世外桃源“香巴拉”的入口。 不少专家都认为迪庆州德钦县的卡瓦格博雪山就是书中的卡拉卡尔雪山,并把这一点作为“香格里拉”在迪庆州的一个重要证据。他们还挖空心思进行了论证:一,卡瓦格博雪山很像小说中金字塔形状的卡拉卡尔雪山;二,卡瓦格博在德钦方言中就读作“卡拉卡尔”。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不同意见: 首先,2003年笔者转山时曾看到卡瓦格博的清晰轮廓,果然神态不凡,气质尊贵,但如果说它像金字塔,那一定是立体几何没学好。它的山形线展开的角度有120度,像一把倒悬打开的折扇,根本不像小说中那种方方正正的金字塔。 其次,卡瓦格博雪山和“卡拉卡尔雪山”的山名含义相差甚远。卡瓦格博在藏语中是“白色雪山”的意思,卡拉卡尔在小说中则是当地藏语方言“蓝色月亮”的意思,这一白一蓝,如何能扯到一起? 至于当地方言把“卡瓦格博”读成“卡拉卡尔”,且不说两者读音差别极大,当地方言是否真的把“卡瓦格博”读成“卡拉卡尔”也有待查证。 我倒是觉得,希尔顿创作出的卡拉卡尔雪山,可能借用了包括斯文赫定在内的西方探险家对冈仁波齐神山的描述。这座遗世独立的金字塔形的神山在西方太有名了,希尔顿不太可能不知道这座雪山。 冈仁波齐可能是世界上最像金字塔的一座雪山,它也是一座世界性的神山,同时被藏传佛教、印度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大江大河均发源于此。因此,冈仁波齐确实很符合希尔顿对卡拉卡尔雪山内在精神的描述——它像一座伟大的、神性的灯塔,照耀着“香格里拉”,照耀着世界。 让香格里拉安身于想象之中 至此笔者小结如下: 希尔顿对“香格里拉”的描述,很可能参考了多位西方探险家的相关记录,而其在现实中也必有多个原型,但显然任何一个原型都无法从表象、气质上呈现完整的“香格里拉”——即便是所有原型加起来也不够,因为“香格里拉”中还有一些元素是来自希尔顿的文学想象和他独到的政治观念。把“香格里拉”锁定在某个具体的州县,纯属炒作和夸大。 小说的素材不仅可能包括西方探险家对滇西北和川西的描述,也可能包括西方探险家对藏西、藏东南、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等地的描述,包括他们对喜马拉雅山区、喀喇昆仑山区和昆仑山地区的描述。 例如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它很早就被西方人看作是“香格里拉”,在北有喀喇昆仑、南有喜马拉雅的闭锁环境中,有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处的特征,并且有不少以“La”作为后缀的地名。在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之前,拉达克的美丽与宁静已为许多西方人所熟知。 此外,希尔顿没到过中国,但未必没有到过与“香格里拉”相似的地方,因为仅凭二手资料难以有书中那刻画入微的描写。事实上,1931年希尔顿曾来到巴基斯坦北部一个美丽、原始、遥远的雪山谷地——Hunza,它位于世界上三大山脉——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兴都库什的交汇处,风景奇美,居民普遍长寿。关于上述情况,可参看与Hunza Valley有关的英文网站。据此我们可以猜测,Hunza山谷可能给了希尔顿创作“香格里拉”最直接的灵感。从小说中也可看出希尔顿对巴基斯坦北部山区比较熟悉,所以他会让小飞机在那里着陆加油,还提到当地的帕坦人。在游历Hunza山谷两年后,希尔顿出版了《消失的地平线》。所以,“稻城派”切莫对“迪庆派”不服气,“Hunza派”才最感不平呢! 尽管有许多地方宣布自己是“香格里拉”,但唯一将原先地名改为“香格里拉”的,只有云南省迪庆州的中甸,那里还有世界上唯一以“香格里拉”命名的机场。笔者承认迪庆有些“香格里拉”的影子,但通过政府行为命名自己是“香格里拉”似有不妥。“香格里拉”这一藏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共有的无形文化遗产,让它继续存在于想象和传说中,或许更有价值。 在关于“迪庆—中甸”就是“香格里拉”的种种论证中,充满着强词夺理、牵强附会和以讹传讹,充斥着权力运作和商业投机。关于“香格里拉”与“香巴拉”,松赞林寺和“香格里拉”喇嘛寺,卡瓦格博与卡拉卡尔,我们只要细心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它们相差实在太远。可是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人以讹传讹,或附和“主流话语”?我们应当对此作出反省。
2023-07-15 13:34:591

《朝花夕拾》10篇主要人物介绍内容是什么?

阿长是鲁迅先生童年的家庭保姆,她睡相不太好,并且还践踏死鲁迅先生钟爱的隐鼠,这种都是鲁迅先生对她觉得厌倦。可是当她善良的一面呈现出时,鲁迅先生禁不住心存尊敬和感谢。阿长是中国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性的乡村工作女性,吃苦耐劳,心地善良。在五猖会中,鲁迅先生营造的爸爸形象好像不讲情面,运用小孩贪玩的本性逼迫小孩背诵,使小孩备受严厉打击,留有心理创伤,进而阐明了封建社会父权制针对少年儿童本性的抑制和残害。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出国留学日本期内极其尊重的一位严师。他刚正不阿热情,热情地关心鲁迅先生的学习培训,与那时候日本学员对中国大学生的瞧不起心态产生独特的比照。这种崇高的质量一直鼓励着鲁迅先生一往无前。范爱农是那时充斥着爱国情怀的一群小读书人的形象,经历了对黑喑的不满意,对改革的希望及其对改革的心寒的成长经历,社会发展的残害,日常生活的拮据又将她们逼入绝地。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父亲的病中两个庸医他和陈莲河自高身价,毫无真才实学,医蛊不分,草菅人命。母亲朴实,慈爱,爱护孩子,端庄,知书达理。无常爽直,公正,善良,颇具人情味。远房叔祖爱花的读书人,藏书,字画,花草众多,喜欢舞文弄墨,寂寞,悠闲而疏懒,喜爱并尊重小孩子,胖而和蔼。作品影响: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散文集。这使它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它具有一种适性任隋,洒脱不羁的风格,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心中的种种爱憎悲欢,任其在笔下自然流泻。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由外到内的漫漫黑暗。是鲁迅在战斗的间歇期,以一种特殊的休息方式,去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问题。亦是言志与载道的结合,将中国现代散文的写作拓展进一个新的境界。
2023-07-15 13:35:071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出入,主要是为表达主题而设置。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朝花夕拾》作品影响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 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
2023-07-15 13:35:221

朝花夕拾的主要人物介绍,要3个

一直没睡着觉得你应该有人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的,时候就开始吧?。。。
2023-07-15 13:35:481

一部外国流落荒岛的电影,是女主角和男主角到了荒岛。

一部外国流落荒岛的电影,是女主角和男主角到了荒岛。 应该是六天七夜,哈里森福特演的。女主是个记者吧,男主是飞行员,坠机到的岛上。 豪华游轮女主角和男主角逃生到荒岛的电影 荒岛惊魂 主讲了富有的商人jack和妻子开船去度假,没想到游艇突然着火沉没。jack和妻子Jennifer与救生员Manuel三人流落到小岛上。原本等待救援的三个人,因一次jack盗窃manuel的潜水镜被发现,令三人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求一部流落荒岛的电影 最经典的莫过于《荒岛余生》有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主演,非常有内涵的一部电影,第二名要数1954年墨西哥版的《鲁滨逊漂流记》了,虽然年代较早,但是比较尊重原著。皮尔斯布鲁斯南在1994年或者是1997年也拍过《鲁滨逊漂流记》,但是比较垃圾。 其他比较知名的还有《六天七夜》《青春珊瑚岛》《孤岛危机》《大逃杀》《被时间遗忘的土地》等等,情节各有侧重 望采纳 求一部爱情片,大概的意思是,男女主角两人流落荒岛的电影 疯狂的 *** 2 爱情 / 剧情 年代:2016 地区:大陆 演员: 张朕轩 孙玺璐 杨亭 尚洪羽 导演: 郭翔 刘新阔 求荒岛余生演员表,荒岛余生女主角荒岛余生男主角是谁? ..看了很长时间了才想起来加到豆瓣。。这么经典的电影,我想能上教科书上的电影应该不多吧 检视更多答案>> 求一部电影,关于荒岛爱情的,是说的一个女主角流落到荒岛,爱上了大自己很多的男主角 《六天七夜》 寻找一部关于流落荒岛的电影 刚看完 惊险之旅 求主角流落荒岛生存的动漫或者电影 《荒岛余生》汤姆汉克斯 《金氏漂流记》郑在泳 找一本书 讲荒岛的 将主角流落荒岛生活的小说 你给不会是说《鲁宾逊漂流记》吧!==、 我都看了两遍了 作者、主要内容如下:《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旧译《鲁滨孙漂流记》,一部家喻户晓的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小说,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受一个苏格兰水手海上遇险的经历启发写成的。笛福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勇于面对自然挑战的新型人物——鲁滨逊·克鲁索。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三番五次的抛开小康家庭,出海闯天下。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他在海外冒险多年,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回到了英国,完成了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为此,笛福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本文的姊妹篇是《困》,也是笛福所著。 第三人称更概: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英国的探险者鲁滨孙,因船沉了而流落到了无人的荒岛,度过了28年,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他开始想办法自救----做木筏、造房子、种粮食、养牲畜……竭力投入到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去。他靠自己的双手,凭著自己的智慧,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把这个荒岛变成了“世外桃源”,还勇敢地救了一个土著人“星期五”,和他共同生活,就在鲁滨孙快要放弃回到英国的时候,他却得到了离开荒岛的机会,经过重重困难,鲁滨孙最终离开了荒岛,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鲁滨孙的乐观和勇气是可嘉的,为了生存做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事情。 主角流落荒岛会炼铁做房子女主多小说 穷小子富裕史 作者: 天才傀儡 简介: 莫欺少年穷,少年只是少了些背景,少了些金钱,白手起家才是王道。欺压着总会有被欺压的那一天,时机未到而已。一次次的忍让就是为了最终的爆发。这便是《穷小子的富裕史》
2023-07-15 13:35:551

镜双城剧情介绍

《镜·双城》剧情介绍:自古以来,传说神的右手创造了云荒世界,云荒在千百年中几度浮沉,多年之后云荒成为传说,也是众多人的梦想家园。苗人少女那笙为了避开战乱,不畏艰辛的找寻云荒。苏摩在那笙遇到困难时将她所救,但是云荒并非仙境,她每踏入云荒一步,一幕幕光怪陆离和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上演,传奇人物也陆续登场。海国、沧流、空桑三个国家有着千年的仇恨,海皇的重生、空海之盟的建立,六合之间的命运开始改变所有人想要回到最初的地方远离战争。在空桑城中,白璎已经下山,结果却发现一群士兵正在折磨教人于是,白璎抽了他们一鞭子,并当知道他们是青王府叛逃的人。
2023-07-15 13:36:022

谭咏麟的MV女主角

  封面 碟名 歌曲 MTV 配角/女主角  忘不了您 忘不了您 郑文雅  精装谭咏麟 小生怕怕  迟来的春天 迟来的春天 吴君如  雾之恋 傲骨 ????  爱的替身 ????  爱是这样甜 蓝洁瑛  幻影 吴家丽  雾之恋 陈秀珠  午夜丽人 刘嘉玲  爱的根源 爱在深秋 马倩蘅  爱的根源 黄敏明  夏日寒风 个人MTV  都市恋歌 ????  酒红色的心 ????  捕风的汉子 吴嘉丽  爱情陷阱 两夜的浪漫 陈秀珠  TVB音乐特辑「听睇谭咏麟」版本  情是永愿著迷 景黛音  爱情陷阱 黄敏明  此刻你在何处 个人MTV  幸运星 个人MTV  暴风女神Lorelei 暴风女神Lorelei 吴茜薇  编织 蓝洁瑛  吻别 龚慈恩和一名女子姓名不详  朋友 郑君炽和一名女子姓名不详  你要等我 ????  第一滴泪 刺客 ????  无言感激 个人MTV (一班Alan Fans)  第一滴泪 邓萃雯  世界停顿 一队Band名称不详  珍重 ????  冲线 一队Band名称不详  墙上的肖像 Maggie 一班舞蹈艺员 (在澳洲拍摄)  曾经 刘美娟  无边的思忆 吴茜薇  痴心的废墟 戚美珍  墙上的肖像 ????  情不变 吴茜薇  再见吧!?浪漫 知心当玩偶 个人MTV  黄昏的声音 个人MTV  Don"t Say Goodbye 黎美娴  迷惑 玩出火 关秀媚和一队Band名称不详  不见不散 ????  半梦半醒 周海媚  有两个版本(另一女主角是吴咏虹)  拥抱 午夜皇后 一队Band名称不详  80岁后 一班Alan Fans  拥抱 郭秀云  水中花 关秀媚  爱念 情义两心知 李嘉欣  爱你两个人 林颖娴  爱念 邵美琪  魔鬼之女 张采媚  忘情都市 浪漫之后 ????  你知我知 个人MTV  独醉街头 个人MTV  梦幻舞台 梦仍是一样 梁佩瑚  明天仍要继续 一位小妹妹姓名不详  艺海浮台 ????  卡拉永远OK 个人MTV / 一班舞蹈艺员  谁可比亲心 鲍方、何英伟  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 个人MTV  TVB音乐特辑『梦幻之旅』  理想与和平 个人MTV (两个版本)  爵士怨曲 个人MTV  也曾相识 陈秀雯  神话1991 今夜情为证 袁咏仪  今夜情为证 梁佩玲  一生中最爱 黎姿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关淑怡  北风 个人MTV  迷情 俗世洪流 个人MTV /两名舞蹈艺员  我做得到 成龙  Elaine 何婉盈  知不知 陈梅馨  帮我欺骗我 蔡少芬  有另一版本於Beyond放暑假中播出  帮我欺骗我 个人MTV  情人 再等几天 黎姿  爱,极爱 ????  情人 谭淑梅  爱情故事 离不开的心 郭霭明  只有你 杨羚  我的生命我的爱 我的生命我的爱 刘秀萍  情心义胆 红尘岁月 个人MTV  你是我的女人 梁佩玲 (后改名 梁艺龄)  笑看人生 爱多一次痛多一次 宣萱和一名长发女子  笑看人生 个人MTV  还是你懂得爱我 陈妙瑛  梦幻的笑容 情凭谁来定错对 ????  一首歌一个故事 个人MTV  再见亦是泪 ????  喜爱 倘爱是缘 ????  喜爱 范晓萱  伴我飞翔 天地初开情已在 蔡少芬  情缘巴士站 宣萱  伴我飞翔 Anodize乐队  实在男人 迷香 ????  还我真情 个人MTV  (宝丽金MTV两个版本,TVB版本一个)  情中情戏中戏 郭子维  独一无二 独一无二 张可颐  知道又如何 曹众  网路情迷 陈妙瑛  思前想后 善心 陈芷菁  恋足一百分 袁彩云  肝胆相照 陈百祥  永恒的珍 Lonely Lonely 吴美洐  把你藏在歌里面 都为了爱 ????  都为了爱 把你藏在歌里面 取自郑中基台北mini concert,  阿伦在演唱会上个人唱了此曲  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几分伤心几分痴 黄泆潼  我们一起唱过的歌 祝福 个人MTV  在乎 在乎 李蕙敏  用去最后那半分温柔 ????  飞马 情若冤家一线差 Angel 吴蔚莹  酒后吐真言 Angel 吴蔚莹  (基本上是『情若冤家一线差』MTV的片段剪辑而成)  Ole Ole永不放弃 温拿  无限...感激 你走的那天下著雨 ????  感激 郑中基,张学友  谁可改变十五周年 幻影 + 雾之恋 谭咏麟,张国荣  纪念集  自选角度 自选角度 谭咏麟,丁菲飞  依然在 个人MTV  爱自己 遥望 个人MTV  日落时份 谭咏麟,梁峥  回赠 谭咏麟,和四位男演员  一双翅膀 谭咏麟,和一班年青人  非一般谭咏麟 飞一般的遐想 谭咏麟,陈纯甄  不一样的谭咏麟 山下的人 个人MTV  (首部曲) 左邻右里 谭咏麟,李克勤  难得糊涂 个人MTV  难得糊涂(合唱版) 谭咏麟,黄凯芹  不一样的谭咏麟 邂逅 个人MTV  (二部曲)  Alan非个人大碟MTV  歌曲 MTV 配角 / 嘉宾  Street of London 个人MTV  TVB音乐特辑『梦幻之旅』  净化空间 个人MTV  是这一个家 个人MTV  (跟宝丽金MTV版本一样)  分甘同味 陈百祥  地球大合唱 群星  永远的朋友 群星  we shall overcome 群星  雄心飞扬 群星  Wynners  歌曲 MTV 配角 / 嘉宾  千载不变 主角:Wynners  小岛梦 主角:Wynners  轻轻微微 主角:Wynners  嘉宾: 刘德华  自然关系 主角:Wynners  几多都经过 主角:Wynners  Ole Ole永不放弃 主角:Wynners
2023-07-15 13:36:111

有谁知一部玄幻小说,涉及到诸子百家,主角名字中好像有个:邪:字,求告知

神墓?遮天?你去看下吧,遮天里就有这些
2023-07-15 13:36:2112

朝花夕拾 作者 主要人物 内容简介 (要求精炼)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在他写的人物中没有一个坏形象,却也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残忍。 人物简介:《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妥协、懦弱)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的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严厉、慈爱)   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内容简介;狗·猫·鼠》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而“公正的裁决在阴间”,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   ——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回忆了隔壁家的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让孩子做危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但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表现出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学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写于1926年10月12日)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2023-07-15 13:36:512

为什么总有人说《桃花源记》是鬼故事?

就是鬼故事,哪有什么世外桃源,做梦呢
2023-07-15 13:37:0714

鲁迅的散文朝花夕拾中提到了哪些?

《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了三本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一本是长妈妈给他买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叫他背的《鉴略》,一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天演论》。《阿长与山海经》本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琐记》中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作品影响《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
2023-07-15 13:37:391

章鱼哥世外桃源是哪一集

七集。根据查询《海绵宝宝》剧情可知,该剧第7集中,章鱼哥在一次发现一个漂亮的世外桃源,里边的海水清澈,章鱼哥特别开心。海绵宝宝是美国动漫《海绵宝宝》中的主人公,身份是蟹堡王餐厅的高级厨师。
2023-07-15 13:37:551

鲁滨逊漂流记内容概括50字

鲁滨逊流落荒岛,最后出去了。
2023-07-15 13:38:0311

读书 | 《美国众神》,你崇拜什么,你就是什么

是因为有神,所以我们有了信仰,还是因为我们的信仰,才有了神的存在? 这个问题,在今天聊的尼尔·盖曼的小说《美国众神》里有一个很好的阐释。 作者尼尔·盖曼是当代重要的幻想文学大师。创作领域横跨其创作领域横跨幻想小说、科幻小说、恐怖小说、儿童小说、漫画以及歌词。 此外他还是电影编剧、导演、制片人。其作品《星尘》(马修·沃恩2007年导演的,豆瓣7.6)、《鬼妈妈》(莱卡工作室2009年定格动画,豆瓣8.3)、《好兆头》(与奇幻作家特里·普拉切特合作小说,改编美剧豆瓣8.8)影视改编俱口碑不俗。大量作品的影视改编,说明尼尔盖曼在欧美市场人气。 《美国众神》在欧美的影响巨大,赢得了包括星云奖、雨果奖在内多项文学类奖项。改编美剧也已出了3季。 但是这么一部具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魔幻作品在国内却未掀出如《指环王》《权力的游戏》那样的热潮,网络上关于《美国众神》的讨论大多也主要局限在尼尔·盖曼老粉丝们。 那《美国众神》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美国众神》的故事背景是,从人类文明开始以来,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北美,随身带来了他们所信奉的各种神灵。在这些神灵的庇护下,一代代移民在这片新大陆扎下根来,繁衍生息。 但是,世易时移,新一代神灵崛起了。他们是高科技之神、媒体之神、汽车之神……人们纷纷转而信奉他们,冷落了旧时代的神灵。 希伯来神话中希巴女神沦为街边妓女;斯拉夫神话中卓娅三姐妹、黑暗之神风烛残年,以占卜、屠牛为生;中东的火精灵在纽约当司机;古埃及智慧之神在殡仪馆工作;至于北欧神话的众神之王、雷神索尔的父亲,奥丁,则是个老骗子。 神灵的力量来自信徒的献祭。没有了信徒,旧神丧失了神力,从高高在上的神坛堕入社会底层。奥丁不甘于自己的失败,决心挑起战争,与不可一世的新神灵争夺美国。奥丁找到了本书主人公影子,一位刚出狱就面对妻子出轨死亡的黑人,带着他上路招募旧神。 奥丁策划了旧神与新神的大战,而这一切都是奥丁的阴谋。如果以为将看到一个漫威式的“诸神之战”,那就失望了,战斗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尼尔·盖曼对于幻想文学的看法是: 恐惧和奇幻(不管是不是漫画),通常被认为是逃避主义文学。有时他们可以是逃避主义——一种平淡的、自相矛盾的缺乏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带来快速宣泄、南柯一梦、轻松解脱。但它们并非一直如此。如果幸运的话,奇幻会给你一张路线图——指引你去往相像的领地,因为想象文学的功能就是介绍我们知道的这个世界,只不过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介绍。 《美国众神》并不以神力或者魔法为卖点,实际上它是一本“公路小说”。公路小说的特点就是通过主人翁在沿途所遇到的事件与景观为载体,反映人生观、现实观。 值得一提的是,尼尔·盖曼是英国人,尽管在美国定居多年,用自己的话来说还是看不懂美国社会。作者如此叙述自己的创作经历: 我想把美国写成一个神话般的地方。 于是我决定,虽然我已经知道了小说里很多东西,但是应该还可以发现更多,只要出门上路,看看会发现什么。……写的时候,我就发现,为什么路边景点是美国最神圣的地方。我发现了很多其他的小路和瞬间,都非常可怕,同时又令人愉快,有的只不过是有点奇怪。 主人公影子和星期三途经美国一个个小镇,加油站、小酒吧、食品店,展现美国社会弊病,旧信仰的抛弃遗忘、新科技的迷失混乱、移民的文化冲突、底层的生存困境。 对于国内读者来说,尽管我们通过从小就看过大量美国的影视作品,但实际上对于美国社会我们还是知之甚少。所以,这也就解释了《美国众神》对于国人来说具有一定阅读门槛,它本身缺乏文化情感的共振。 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美国众神》,从文学叙事来看,它无疑是一个精致的故事。在主人公公路冒险的外,还穿插着各种支线故事,带出新旧神。 小说中的新神可以算是当做是按反派来描写的,强势、张狂、冷酷。相对的,旧神们却显得比较可亲。读者也会不自觉站在旧神一方。 事实上,旧神们也并非正义。故事中还嵌着这样一个关于献祭的故事。 主人公隐居的湖畔镇,宁静淳朴,宛若世外桃源。然而每年这里就会发生一起女子失踪的事件。最后的真相是,是旧神遵循旧信仰,失踪的女孩都是献祭给了家神,以保佑小镇的平安。 最后凶手死后,影子如此说道: “这个镇子即将改变。它不再是令人沮丧的大环境中唯一美好的镇子了,它将变成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的镇子。这里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有人会失业,有人会发疯,更多人会受到伤害,会发生很多不幸和糟糕的事情。 小说还有独立于故事的几个短篇,这也是我觉得最有趣的地方。 比如关于比奇斯小精灵来到美国的最初故事。一个叫做艾茜的英国女孩,从小为小精灵比奇斯赠送食物会得到其护佑。 长大后,艾茜报复了抛弃她的乡绅一家,犯了偷窃罪,被判流放七年,又引诱船长逃回伦敦。又成为一个熟练的扒手。她把她的幸运归功于比奇斯的保佑。后面的故事就是不断地犯罪,逃脱,再犯罪,但没有改变艾茜的信仰。 最终,艾茜在美国终于安定下来,经营了一个大农场,子孙满堂。最后带着虔诚的信仰,在平静中去世。 艾茜的故事代表了美国早期移民的艰苦生存状态,因为有了信仰他们可以在这片异国大陆努力顽强的生存下去,也就是他们造就了美国。 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中东火精灵的故事。来自阿拉伯阿曼的萨利姆受姐夫委托,去纽约推销那些不值钱的小工艺品。他对纽约的一切都感到害怕,怕黑人、怕犹太人,害怕熙攘的人群,甚至车辆的声音。 他几乎没有订单,身上钱也花得极快,生活极为窘迫,更无助的是还得不到家乡人的支持。直到一天,他叫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戴着墨镜,和他一样讲着阿拉伯语。萨利姆无意中看到司机的眼睛里有燃烧的火焰,想起了祖母告诉过的火精灵。 两个孤寂无助的灵魂相互诉说着各自的无奈遭遇。两人在酒店一夜相互慰藉,最后火精灵伊夫里特把自己的司机身份给了萨利姆,从此萨利姆换上新的身份在纽约生活下来。 萨利姆的故事则是新一代美国移民的生存状态的一个反映,他们面对的商业繁华令人窒息,缺少应有的信仰传统。 《美国众神》是部“低魔”设定的魔幻作品,但是书中在现实中插入的一些亦真亦幻的超现实描写,让文字具备一种奇异绚烂的美感。 “看着。”卓娅u30fb波鲁诺什娜亚说。她举起左手,放在月亮前,拇指和食指好像正捏住月亮的边缘。然后,手指轻柔地一动,仿佛扯了一下高挂天空的月亮。就在那一刻,她似乎真的把月亮从夜空中摘了下来。可紧接着,影子就看到月亮依然在天空散发光芒。卓娅u30fb波鲁诺什娜亚张开手掌给他看,食指和拇指间捏着一枚纯银的印有自由女神头像的一美元硬币。 这一段是我最喜欢的片段之一,相对于书中的各种冷漠、彷徨,这段格外抒情优美。 如果你是一位美剧爱好者,强烈建议读一读;如果也是位神话文学爱好者,这本同样不能错过。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儿。
2023-07-15 13:38:521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九课《桃花源记》开篇写"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有何用意?

为后来主人公进入“世外桃源”作合理化解释:沿着小溪一直走,走了很长时间才会“忘路之远近”,也才会在茂林里迷失方向,才会忽逢桃花林,故事的叙述显得自然、合理、生动。
2023-07-15 13:38:591

比较《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立意、题裁、语言表达和内容组织上的异同

《桃花源记》结尾设有疑问 而《桃花源诗》没有
2023-07-15 13:39:062

看过一个古装剧,男主角奇遇到世外桃源,结识一女的(据说几百岁了)发生感情,女的随主角离开,离开后瞬间变老

不是呀,我都在找这部电视剧,那个知道说一下吧
2023-07-15 13:39:275

写出你最欣赏的一部文学名着的片段

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是《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u2022笛福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敢于向自然挑战的人,三次驾船出海,在一次风暴中被海浪推上了一个荒岛。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甚至还捉了一个奴隶“星期五”为他干活。他顽强的在荒岛上度过了漫长二十七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帮助一位船长夺回了被海盗抢走船只,因此回到了他的故乡。鲁滨逊最令我钦佩的,便是他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积极的心态。什么是积极的心态呢?我认为,在现代世界,积极心态就是面对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困难、挫折、挑战和责任,从正面去想,从积极的一面去想,从可能成功的一面去想,积极采取行动,努力去做;也就是可能性思维、积极思维、肯定性思维。主要的“成分”是执着、挑战、热情、奉献、激情、乐观、爱心、自豪、渴望、信赖。我来帮大家分析一下鲁滨逊。他执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执着;挑战: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战,三次冒险出海;他热情:饱含“活下去”的热情;他奉献:为了未来他奉献一切;他激情:心中的激情火焰高万丈;乐观:始终都有的乐观的心态;他有爱心:他有包容“星期五”的善良爱心;他自豪:在完成“工程任务”的自豪;他渴望:在荒岛时对回故乡前所未有的渴望;他信赖:他对船长和“星期五”的深切信赖。有了这些,鲁滨逊还有什么理由不积他极向上呢?况且,他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伟大的“世外桃源”,他怎么会不积极向上呢?拿破仑u2022希尔说的好:“一个人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人生的成败”。保持一种阳光、积极的心态,尤其对开发潜力大有好处。人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一般人只是发掘了一部分潜能而已。比如说一个文盲,或者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他就会开始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开始读一些书。如果他曾经读过一些书并能保持积极心态的话,他就能学到一些科学知识,他也可能是一个技术工人,如果他一直保持这种积极心态,那么他就会读更多的书,也就可能是一个高级技工或管理者,比如工程师、医生、经理或市长,到最后,如果他读的书足够多,那么他可能是一个对国家举足轻重的科学家;相反,即使他是一个对国家举足轻重的科学家,如果他的心态是一种消极的甚至是颓废无为的,那么他就不可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对社会做出贡献。长此以往的话,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无用的人,社会也将抛弃这种人,到最后,他的生活根本就比不上那个一直保持积极心态的文盲。感谢《鲁滨逊漂流记》,它像一盏启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路!让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永远保持执着、挑战、热情、奉献、激情、乐观、爱心、自豪、渴望、信赖心理要素
2023-07-15 13:39:441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部古装电视剧,好像关于世外桃源的,几位主人公都各有各的本领,其中一个主人公好像叫笑

是的,是钟丽缇主演的,一个是下棋高手,一个是武功高手,一个是厨艺高手,还有一个是诗词高手,名字叫《江湖俏佳人》
2023-07-15 13:39:511

主角方正在桃源县的小说

方正桃源县县的小说是《无敌小县令—桃源县》。方正穿越至大景朝成为一名小县令,花费七年时间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本想做个土皇帝逍遥一生。不成想景和十三年,大景皇帝微服私访,偶然间来到了桃源县,皇帝初入桃源县满心震惊,后面开启了一系列的故事。这里年代大景朝,故事从这里开始。在这里,有山,有水,有人家。是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这本小说没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其中一些事件情况的描写感觉并没有一定的历史感,不过能够让人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年代感,在我看来最关键的还是情节吸引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小说。《无敌小县令—桃源县》精彩片段:想当年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慌的一匹。别人穿越都是王子公子,自己竟然成了一个穷酸县令!而且还是无人问津的那种。晃荡了小半个月才算大概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些了解。这个朝代不同于自己记忆中华夏任何一个朝代,然而文明却十分相似。穿越之时正值乾景两国交战之际。这桃源县因为穷山恶水倒是躲避了战火。可是刚接手这烂摊子的方正一傻眼了,治下百姓不过两千人,而且个个面黄肌瘦,食不果腹。夸张的是县丞跟主薄居然饿死!教谕也跟着饥民逃难跑了。最关键的还是一点核心产业没有,完全失去了造血能力。处境之恶劣可见一斑。方正一顶着民怨沸腾,拼了吃奶的劲攒出一点粮食,搞出了十几缸高浓度白酒。然后命令百姓去外地掳回来一群客商,这才把局面打开!五年后,乾国覆灭,景国皇帝李彻以霹雳手段大胜,天下初定!方正一的小日子也跟着蒸蒸日上。
2023-07-15 13:39:571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好看的电影多几部,

泰坦尼克号,是最好看的
2023-07-15 13:40:168

世外桃源的主人公是谁

  世外桃源的主要人物是武陵人(其实就是陶渊明自己的化身)和桃源村民。   具体内容《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于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动荡不安,他在看破了人世险恶之后开始归隐生活,想过上安逸生活,于是便幻想出这个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其中主人公武陵人就是指陶渊明自己。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渔夫(武陵人)只身舍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大人小孩均参与劳动,没有赋税和徭役,人们的关系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在他出去之后,把这个地方告诉了太守,然后他们一起来找这个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对当时的黑暗社会极度不满,并憧憬着社会安定,和谐。同类型的诗还有《饮酒》也表达了他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2023-07-15 13:40:471

世外桃源的主人公是谁

世外桃源的主要人物是武陵人(其实就是陶渊明自己的化身)和桃源村民。 过久了城市喧嚣,快速的生活,难免想起书中的“世外桃源”,心想:要是自己也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就好了。恐怕有些小伙伴已经忘记世外桃源是啥了吧!也不记得它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了吧!那就跟着我一起了解一下吧! 详细内容 01 《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于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动荡不安,他在看破了人世险恶之后开始归隐生活,想过上安逸生活,于是便幻想出这个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其中主人公武陵人就是指陶渊明自己。 02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渔夫(武陵人)只身舍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大人小孩均参与劳动,没有赋税和徭役,人们的关系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在他出去之后,把这个地方告诉了太守,然后他们一起来找这个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03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对当时的黑暗社会极度不满,并憧憬着社会安定,和谐。同类型的诗还有《饮酒》也表达了他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2023-07-15 13:40:531

名著中的成语 及主人公

老马识途(管仲)负荆请罪(廉颇)指鹿为马(赵高)世外桃源(陶渊明)围魏救赵(孙膑)投鞭断流(谢安)草木皆兵(符坚)完璧归赵(蔺相如)暗渡陈仓(韩信)拔山扛鼎(项羽)
2023-07-15 13:41:011

晓晨迷失怎么进世外桃园

一、整体把握 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作者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按作者的构想,桃花源跟桃花林仅一洞之隔,洞极狭,仅容一人进出;洞口在山上,其下正是溪的发源地,长达数百步的桃林恰好至此而尽。弄清这个背景再看故事,就会觉得头绪很清楚。 故事颇有传奇色彩,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首先是渔人入桃源的经过甚奇。渔人沿溪行而“忘路之远近”,何以不返棹而一直走下去?究竟是什么事物吸引了他?千百株夹岸,其中竟无一棵杂树,这是自然生成还是人工所为?洞口仅容一人通过,且深不可测,不知其中有何怪异,而渔人竟敢孤身而入,亦奇人也。其次是桃源中人。若为仙,何以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皆与常人无异;若为隐,何以凭一洞之隔便与尘世相去万里?最后,这个“世外桃源”消失得尤奇。渔人出洞后既已“处处志之”,何以再去找时竟茫然无所见?这样看来,此村似乎又不在人世间了!至于后来南阳刘子骥“规往”而“未果”,这是作者有意添加的一个——有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更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变得更浓了。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他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要寻找它就只能飘然高举,《桃花源诗》最后说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也仅仅是意愿而已,谁办得到呢?由此看来,刘子骥之后而无人“问津”,似乎也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读这篇课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 二、问题研究 1.作者社会理想的实质 “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要弄清作者理想的实质,必须先看原诗,因为在某些实质性的问题上诗比记还要说得明确些。例如“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正是原始共耕社会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和平生活的写照;“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说的是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则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一原则的具体化。概括起来说,这些描写都表现了原始共耕社会的特点。记,则是先通过渔人所见来展示这个社会生活的风貌,从村落、房舍、良田、美池等一直写到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后通过村人“自云”来揭示这个社会的由来,又通过接待渔人来表现他们的精神风貌。诗和记,二者相互补充,十分清晰地勾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轮廓。 应当指出,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关于层层设疑的写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过不少以游仙为题材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如曹植的《洛神赋》、郭璞的《游仙诗》等,多是假托游仙抒发作者的不平感和对现实的不满。《桃花源记》不是写作者本人“游仙”,但渔人的桃花源之行颇与“游仙”相类(唐王维《桃源行》中就有“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诗句)。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因此,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说他是个渔人,不著姓名,这些都无从查考。接着写桃林奇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又不说出它的确切地点,因为渔人已“忘路之远近”。写桃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渔人进入桃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记却又全部消失,桃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再虚写一笔,说高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微茫的希望,但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这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谜”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练习说明 一、熟读并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像。 设题目的是:①使学生当堂成诵,要求背得顺畅,并能大体上叙述作者原意;②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能根据上下文意补充若干细节,作创造性的复述。答题方式要灵活,可以先熟读成诵再作复述,也可以经过熟读粗知课文大意后,先复述故事,最后练习背诵。为了激活学生的想像,在熟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故事情节提出某些问题,或要求简答,或引而不发,让学生放开去想,也可以加几句点评。 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提示〕讨论前要先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一点社会发展史常识。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学过的有关社会发展知识,正确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培养辩证思维。 此题可让学生讨论,形式不拘,或全班集中讨论,或分组讨论。前面“问题研究”已对此题所涉及的内容作了初步说明,但仅供教师参考。此题是开放性的,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能自圆其说即可,不要搞统一答案。 三、本文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练习。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字。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陶渊明的语言明净如一泓清泉,没有一点杂质,真正做到了将可有可无的字句一概删去,这种语言风格很值得探究。三个小题要学生注意的是作者行文时的省略笔法各不同,只让学生作答是不够的,还要作一点分析,使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1.这是省略句子成分。在不妨碍理解的前提下,省略掉具体的指称,可以使行文简洁、流畅。这种省略不仅文言文中常见,在现代书面语和口语中也常见,只是在文言文中出现得更为频繁罢了。在分析过程中,最好不使用“主语”“宾语”或“施事者”“受事者”之类的概念。 答案依次是: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渔人、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 2.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作者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3.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四、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作解释。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题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读文言文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细究词义,切勿望文生义。答案如下: 1.交通,这里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现代汉语中,“交通”是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妻子,这里指妻子及儿女。在现代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 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表示条件的连词。 4.不足,不值得。这个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如“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等。 教学建议 本课拟用一个半课时教读。 由于文章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决非难事。在此条件下,教师可以凭自己的经验创造出有特色的教法来。下面提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一、关于诵读教学 本文共309字,用中速读一遍约需2.5分钟。假定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已读过两三遍,课上再读七八遍,必能基本成诵。再加上教师及个别学生的示范朗读和检查背诵,课上用于诵读的时间不会超过35分钟。这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基本保证,从长远的眼光看,尤其应该如此,决不容忽视。 读和讲可以穿插起来进行。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在扫清的基础上读得顺畅,主要是字音准确,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并通过多次诵读熟悉故事;(2)对情节作一点分析,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具体地想像出故事的发展过程,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并牢牢记住文章中所有重要的语句,能读出一点“讲故事”的味道;(3)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能比较熟练地背诵全文。以上是就水平一般的教学班而言,在水平较高的教学班,也无妨先背下来,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二、关于想像力的培养 陶渊明的文章似淡而浓,似癯而腴,很值得品味。品味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想像来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例如: 1.渔人“忽逢桃花林”是否出于无意? 过去的诗人对此就有不同解释。唐代诗人王维曾写道:“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桃源行》)按这种说法,渔人这天并非出来打渔,而是为了欣赏山光水色,在不知不觉间来到桃花林的。南宋诗人谢枋得的看法与此不同,他写道:“飞花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庆全庵桃花》)这是说,渔人“沿溪行”恰好在溪的下流,桃林中既“落英缤纷”,自然有不少花儿落在水面,随流而下,渔人是在看到这些花瓣后,逆流而上到达桃花林的。这两种说法都有理,不必辨其是非,却也无妨以此引起学生的想像。 2.渔人何以敢入洞? 渔人见桃林面积之广(“夹岸数百步”),又是纯一色的(“中无杂树”),为人间所罕有,已有“寻仙”之意;待到行至桃林尽头,发现了“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他以为这是“天外有天”的标志,便决意去追寻光源,满心希望能由此而直达仙境。 3.村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为什么“皆叹惋”? 人为“避秦时乱”而来此,至晋太元中已将近六百年。文中没有提到渔人所说的具体内容,但从村人“皆叹惋”的反应中,可以推知他说的是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 为培养学生想像力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不宜过多,更不宜琐碎,要给学生留出自己发挥想像的余地,办法就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有关资料 一、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三、《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⑴。黄绮⑵之商山,伊人亦云逝⑶。往迹浸复湮⑷,来径⑸遂芜废。相命肆农耕⑹,日入从所憩⑺。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⑻。荒路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⑼,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⑽。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⑾,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⑿。淳薄既异源⒀,旋复还幽蔽⒁。借问游方士⒂,焉测尘嚣外⒃?愿言⒄蹑轻风,高举寻吾契⒅。 〔注释〕⑴ 全句意思是秦王朝暴虐无道,造成战乱,贤人们都逃离世间。嬴氏,指秦王朝。天纪,指合理的社会秩序。⑵ 黄,夏黄公。绮,绮里季。秦末汉初时高士“商山四皓”中的两人。⑶全句意思是桃源中的人就在此时也离开了世间。伊人,指桃源中人。云,语助词,无义。⑷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初进山的路渐渐湮没。迹,足迹,代“路”。⑸来径,来时的路,与“往迹”同指,但角度不同。⑹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⑺ 憩,休息。⑻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庄稼熟了,也不用缴纳租税。靡,无。⑼全句意思是按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器。⑽游诣,游玩。⑾纪历志,岁时的记载。⑿这两句的意思是,桃源中人的奇异踪迹从秦末到晋已隐没了五百年,却被渔人在这一天发现了。五百年,约数。敞,开放。神界,仙境。⒀这句意思是桃源中的淳厚风俗跟浇薄的世风,二者本源不同。⒁这句意思是,渔人离开不久,它又隐没了,指记中的“遂迷,不复得路”。⒂游方士,游于方内的人,指世俗中人。⒃这句的意思是,世俗中人不能测知尘世以外的事。尘嚣,指尘世。⒄言,语助词,无义。⒅契,契合,指志趣相合的人。 四、明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兄弟关于桃花源的描写 ①江上望渌罗山如削成,颓岚峭绿,疑将压焉。从此一带山皆飞舞生动,映江而出,水缥绿见底。至白马江,山益夹,水益束,云奔石怒,一江皆飞沫,是为浪光之天。山南即避秦处。上桃花溪百步,从间道出后岭,玄武宫其巅。……趋而出,见道傍古松,偃蹇有异态,为了却行。又数折,得桃花观,从左腋道入,竹路幽绝。……观周遭,皆层峰,淡冶入绘。观前为驰道,车尘马足,略无歇时。截驰道而南,入桃花洞,无所有,惟石磴百级,苍寒高古,若有人焉,而不可即。…… (摘自袁宏道《游桃花源记》) ②明日过桃源县,至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2023-07-15 13:41:081

朝花夕拾人物性格特点和主要事件

6 幕后制作7 制作发行? 动画音乐? 播出信息
2023-07-15 13:41:173

朝花夕拾的主要人物介绍,要3个

阿长,他是鲁迅的保姆,她的睡相不好,还踩死了鲁迅最喜欢的老鼠这些都让鲁迅很厌烦,但是他是真诚善良的,他送给鲁迅心经念念的山海经,还是在不认字的情况下辛苦找来了。
2023-07-15 13:41:274

朝花夕拾中的琐记主要内容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2023-07-15 13:41:5114

朝花夕拾的后记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后记的主要内容是写“孝道”的。就我现今所见的教孝的图说而言,古今颇有许多遇盗,遇虎,遇火,遇风的孝子,那应付的方法,十之九是“哭”和“拜”。中国的哭和拜,什么时候才完呢?我理解鲁迅先生写此篇后记,并非否定中国的“百行之先”,而是强烈抨击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树立起来的、被封建礼教、纲常所侵蚀和毒化的“孝道”典型(多以“二十四孝”故事为主)。孝义,做为人伦之初,在鲁迅先生本人身上得到体现。
2023-07-15 13:42:2715

朝花夕拾表达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朝花夕拾中表现了鲁迅的童年时期的天真、质朴,也体现了鲁迅是一个善良的人,童年时期对自然的热爱和知识的追求,也表现了鲁迅小时候有趣的生活状态。朝花夕拾内容都是鲁讯记述小时候所碰见的各种事情以及对他们的的回忆和感触,同时也从侧面批评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023-07-15 13:43:222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是谁?

鲁滨逊在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英国的水手因船沉了而流落到了无人的荒岛,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他开始想办法自救——做木筏、造房子、种粮食、养牲畜……竭力投入到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去。他靠自己的双手,凭着自己的智慧,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把这个荒岛变成了“世外桃源”,还勇敢地救了一个土著人“星期五”,和他共同生活,最终离开了荒岛。拓展资料: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4年零4个月后被航海家发现而获救。那时,赛尔柯克已忘记了人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笛福受这件事的启发,构思了鲁滨逊的故事。但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笛福从自己对时代的观感和感受出发,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18世纪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形象。
2023-07-15 13:43:291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是谁?

鲁滨逊在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英国的水手因船沉了而流落到了无人的荒岛,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他开始想办法自救——做木筏、造房子、种粮食、养牲畜……竭力投入到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去。他靠自己的双手,凭着自己的智慧,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把这个荒岛变成了“世外桃源”,还勇敢地救了一个土著人“星期五”,和他共同生活,最终离开了荒岛。拓展资料: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4年零4个月后被航海家发现而获救。那时,赛尔柯克已忘记了人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笛福受这件事的启发,构思了鲁滨逊的故事。但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笛福从自己对时代的观感和感受出发,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18世纪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形象。
2023-07-15 13:43:521

鲁迅《朝花夕拾》中提及的三本书是哪些?

《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了三本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一本是长妈妈给他买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叫他背的《鉴略》,一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天演论》。《阿长与山海经》本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琐记》中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作品影响《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
2023-07-15 13:44:051

《朝花夕拾》10篇主要内容

⑴《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⑵《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⑶《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⑸《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⑺《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⑻《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⑼《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⑽《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2023-07-15 13:44:2315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琐记概括100字

不知道
2023-07-15 13:44: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