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Beta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该诗句出自《村居》,是清代后期诗人高鼎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白话文释义:早春二月小草又新生长的嫩绿了,黄莺在天上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而写下此诗。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诗人动静结合,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善士六合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朝诗人高鼎的古诗作品《村居》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散学:放学。
2、东风:春风。
3、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鉴赏】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村居》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LuckySXyd
-
我国是风筝的故乡,春秋时代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该是风筝的前身。风筝的名称甚多:如木鸢、风鸢、纸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鸱、纸鸦等。《古今事物考》考证:汉高祖刘邦三年,韩信制篾扎紧,糊帛引线,乘风升空,发明了风鸢,用它的线长估测未央宫的方位以凿地道攻入。又让风鸢载人飞到被困垓下的楚营上空,以楚歌涣散军心,给世留下“四面楚歌”的心理战传话。若此,2000多年前的古都西安当是风筝的发源地。东汉蔡伦发明了纸,故改为用纸制作风筝,才有了“纸鸢”、“纸鹞”、“纸鸱”等别称。唐以前的风筝因形制较大,其放飞原理不为一般人所知,因此未作玩具之用。五代时的李邺,曾在宫中放纸鸢为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弦,风吹竹弦,发出如弹拔古筝般的声音,于是便得“风筝”之名。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由于赵佶对风筝发生了兴趣,故大臣白成遂将风筝的形制缩小数倍,并扎制成龙形风筝,还绘以龙纹。赵佶喜之不尽,遂命大臣编撰了《宣和风筝谱》。南宋时,京城临安盛行“斗风筝”等许多有趣的游戏。
明清两代,是风筝发展的颠峰时期。如果说明代风筝的题材仅局限于龙、鹰等鸟兽类图案,那么从明代开始风筝的形象便逐渐丰富多彩了。有人形的,也有沙燕形的,还有蝴蝶、螃蟹、蜈蚣、鱼、蜻蜓形的。其中尤以飞上天空能左右、上下、扑腾的双蝶风筝,飞上天后能够昂首挺胸的蜈蚣风筝,能在天上盘旋飞翔的雄鹰风筝,能在天上左右来回游动的龙形风筝等,颇受放飞者和观赏者的欢迎。清代风筝数量很多,花色多样,极具特色,而且盛及300多年,正如《北京竹枝词》所云:“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
千姿百态迷人眼
近现代以来,风筝的扎制技术、放飞技巧有较大发展,其品种极为丰富,有鸟类、虫类、水族、人形、文字、器形、几何图形风筝之题材,有硬膀、软膀、拍子、长串、桶形、排子风筝之构造,有玩具、观赏、特技、实用风筝之功能。所谓玩餐风筝,是指造价低廉、简单结构的风筝,其在我国风筝中花色甚多,变化极为丰富,遍及全国各地。所谓观赏风筝,是指注重装饰工艺,有精美的造型、考究的装饰图案,较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可以放飞,还可作为室内陈设品用来装饰点缀生活环境。所谓特技风筝,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技能的风筝。所谓实用风筝,是指用来专门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而设计制造的风筝,其多用于军事、通讯、测量、宣传等诸多方面。
风筝的主要装饰手法是手绘,或先画后糊,或先糊后画,其图案与传统工笔重彩画的表现方法大致相同,以线描勾勒为主要手段,然后填染彩色。一只精美的风筝,不啻一件精美的工艺品。6世纪前后,风筝开始传入日本、东南亚一带,后来又传到欧美,如今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娱乐活动。近年来,我国山东潍坊每年春季都举办盛大的风筝会,已形成一个节俗,世界各国友人携带千姿百态的风筝竞相参加,以比试他们制作风筝的艺术和高超的放飞技巧。
特色风筝巧争春
如今好看又好玩的风筝有北京风筝、天津风筝、潍坊风筝、江西风筝、江苏风筝和四川风筝六大体系,它们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北京风筝:又称宫廷风筝,被誉为我国风筝中的“绝品之最”。其原为专供朝廷命臣、达官贵人遣兴的玩物,艺人通常按要求制作,精细华贵,结构精巧,不惜工本,造型与装饰均较侈糜和繁缛。北京风筝以扎制燕子筝驰名,燕子筝有肥型、瘦型、雏燕和比翼燕之分,因其体型的差异,呈现出或壮硕或俏丽或稚气或连体等不同神态。其多为单层,代表作品为米字沙燕、筒式宫灯风筝等,比较知名的技艺流派有三个:即以造型粗放,色彩鲜明浓丽,装饰意味浓郁,并以黑沙燕而闻名的金忠福;以选材讲究,骨架坚固平整,画工精致,别具一格,并以“风筝哈”而著称的哈国梁和以造型规整,设色雅丽,图案活泼,精致细腻,并以“瘦沙燕”而称道的马晋本。
天津风筝:又称津门风筝,其大多为组装型,可以拆装折叠。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形体和纹路皆呈现杨柳青年画中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化,颇具民间艺术特色。天津风筝尤以“长青斋”扎彩铺魏元泰所扎制的“弦上飞”、“送饭儿”、“蒲子”、“天女散花”等最为有名。其作品清新、明快、绚丽,特别是代表作品“锣鼓燕”风筝,极适于放到几十米高处,衬以蓝天白云,仰望效果极佳,故1915年“锣鼓燕”风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银质奖章,赢得了“风筝魏”美称。
潍坊风筝:相传先秦时,墨翟曾居鲁山(今山东潍坊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依此为据,2300年前风筝的雏形就问世于山东潍坊。潍坊风筝始于明代,到清代中叶已名闻遐迩。每到清明节前后潍坊就成为全国驰名的风筝交易市场。有诗曰:“风筝市在东城墙,购选游人来去忙,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排成行。”足以反映当年潍坊风筝市场的火爆。潍坊风筝有文人风筝和艺人风筝之别。文人风筝多出自文人墨客之手,彩绘雅致,寓意深远;艺人风筝通常利用和吸收杨家埠木刻年画的特点,画工细腻,扎工精巧,造型优美,放飞高而平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在每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上,潍坊长串大龙风筝最为抢眼,蓝天白云之中,一条东方巨龙腾空放飞,昂首甩尾,双睛转动,龙口还绽出一朵朵彩花,那神态如长吼、似施威,遨游在太空,观者无不动情,无不雀跃欢呼。此风筝现已成为国内外收藏家争相购藏的热门佳品。
江西风筝:江西风筝以民间自制的瓦片风筝居多。所谓瓦片风筝,是用三根竹条扎成骨架,其中两根交叉在长方形纸上,另一根横置顶端呈弓形,下端加三根带状。其造价低,造型结构简单,设色粗犷明快,颇受爱好者的喜爱。江西放飞瓦片风筝已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其形象在景德镇烧制的元、明代青花瓷器上较为多见。
江苏风筝:江苏的风筝甚多,几乎遍布全省,而以南通和如皋的风筝名冠天下。南通风筝形制甚大,又因造型像一块板子,故称之为南通板鹞彩图风筝。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及多角形等。旧时人们在鹞子上装置哨口,嗡嗡之声震天动地。如今每逢清明前后,江海之滨,蓝天之下,大小不一的板鹞风筝比高竞翔赛哨,蔚为壮观。如皋风筝以小著称,其代表作品为燕、雁、鹰、蝴蝶、金鱼及美人等,无巧不具,尤其是一排九雁十三雁阵风筝名气最大。其结构精巧,布阵合理,独具特色。此外,在苏州、常熟、昆山、东台等地还盛行放飞一种载有葫芦的风筝。
四川风筝:又称为巴蜀风筝,其多以美人、仙佛、蜻蜓、鹰、雁、蝴蝶等为题材,并以大为贵;亦有形制较少的风筝,但常以三至五个串在一起,人们站在地面仰望天空,举目所见,满眼摇摇摆摆的风筝,如群羊摆尾,观者无不拍手称绝。
除以上清明前后放飞的各地特色风筝之外,还有秋天放飞的广东、福建、香港、台湾风筝和与内地尚有时差的少数民族风筝以及从中国风筝演变而成的外国风筝等等。
西柚不是西游
-
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孩童放学回家趁着大好春光放风筝的情景。它所表达的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Chen
-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
小白
-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的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草原。
肖振
CarieVinne
-
v回高淳预约成功下车宣传册过春节超常发挥餐厅道的多发的
瑞瑞爱吃桃
-
东冈?东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整首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023-07-15 11:46:368
儿童散学归来早下一句是什么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2023-07-15 11:46:593
儿童散学归来早下一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是忙趁东风放纸鸢。全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注释: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杨柳拂堤:杨柳像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散学:放学。古诗赏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村居》2023-07-15 11:47:061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它出自哪首诗?
村居2023-07-15 11:47:256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是什么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2023-07-15 11:47:522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紫烟。〞是哪首诗的诗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紫烟。〞是哪首诗的诗句?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 (鸢)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村居》这首诗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高鼎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村居》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高鼎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著,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濛,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高鼎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著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高鼎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儿童上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鸳。 这首诗的朝代、作者?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的作品《村居》。 原诗如下: 村居 清代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著,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濛,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著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诗人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著作有《拙吾诗稿》等。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鸳诗意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著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们还读过一些写儿童生活的故事,如《 》,诗句是: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们还读过一些写儿童生活的故事,如所见,诗句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代表成语是什么? 阳春三月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的“纸鸢”指的是现在哪种玩具? 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牰??⒀Б裙槔丛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吗? 是的。本句诗写了孩子们放学后快乐放风筝的场景,突出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也写出了春天风和日丽的勃勃生机。2023-07-15 11:48:001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全诗是什么?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朝诗人高鼎的古诗作品《村居》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散学:放学。 2、东风:春风。 3、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鉴赏】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村居》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2023-07-15 11:48:061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上一句是?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出自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村居》[ 清 ]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高鼎劲,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劲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2023-07-15 11:48:131
儿童散学归来忙趁东风放纸鸢是谁的诗作
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日暖融融,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2023-07-15 11:48:431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哪首诗
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译文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注释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2023-07-15 11:49:071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诗的大意是什么?
我不知道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2023-07-15 11:49:178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诗词是什么 儿童散学归来早原诗及译文赏析
1、“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是“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 2、《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翻译:二月时节,草木生长,鸟儿飞舞,杨柳拂过堤岸,好像醉倒在这朦胧的烟雾里。村里的孩童散学之后早早归来,连忙趁着东风放起了纸鸢。 4、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草木开始萌发,黄莺等鸟儿在空中飞舞,雾气里的杨柳枝条轻轻飘动,拂过堤岸,好像在这春烟里沉醉。 后两句写人,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在散学之后,早早的回到家里,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2023-07-15 11:49:381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孩童们放学之后急忙跑回家,趁着刮起的东风放着风筝。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这句诗出自于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村居》,诗的全文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白话译文】农历二月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抚摸着堤岸。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忙着借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扩展资料:《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村居 (清代高鼎七言绝句)2023-07-15 11:49:441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上一句是什么?
上一句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二、译文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三、出处清·高鼎《村居》扩展资料:赏析“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2023-07-15 11:49:582
“儿童散学归来,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诗出自哪首古诗?
《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2023-07-15 11:50:221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全诗是什么?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2023-07-15 11:50:312
儿童散学归来早全诗
1、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2023-07-15 11:50:391
春居清高迪。草长莺飞二月天,拂丁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文昌东风放纸鸢?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的来临,而写下此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赏析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农历二三月间,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万物欣欣向荣,遍地姹紫嫣红,而村野田间,尤能感受到这浪漫的春光之美。诗的前两句,诗人以轻快活泼的笔调,选取了这美丽春景中最富有特征的几项景物进行了描绘,点染出了一派美不胜收的融融春光。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化用了梁朝文学家丘迟《与陈伯之书》的句子“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仅将“三月”按诗作时间的需要改成了二月”,因二、三月的风景原本很是相似的。诗人将丘迟所描写的那个优美的境界挪了过来,浓缩成七个字,既不失原句的风致神韵,又切合眼前风光,可谓妙于点化熔铸。次句写长堤垂柳,这也是一件典型的春天风物。成行的杨柳在堤岸上摇荡飘拂,它的修长柔美的枝条低低垂下,已经掠到堤岸了。从远处望去,浓密的杨柳,仿佛笼上了一层淡淡的烟霭,是那么轻柔凄迷,骀荡多姿。句中的“醉”字,即是在摹写柳枝因风舞弄的纤柔状态,也不妨看作是诗人自身对这浓郁春意的心理感受。这两句的风景刻画,看似随手拈来,不费气力,实际上却很凝练概括,尽管诗中出现的仅是青草长、黄莺飞、杨柳春烟这些简单的事物,然而读来却使人似乎看到了一个生机蓬勃的春的世界,嗅到了花香袭人的春的气息。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2023-07-15 11:50:461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上一句是什么?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上一句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2023-07-15 11:51:061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诗词是什么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2023-07-15 11:51:152
“儿童上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鸯”的前两句诗?谁作的?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2023-07-15 11:51:221
草长莺飞二月天的下-句是什么
拂堤杨柳醉春烟。2023-07-15 11:51:305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
忙趁东风放纸鸢。赏析: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忙趁东风放纸鸢。赏析: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全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全文赏析: 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2023-07-15 11:51:451
儿童散学归来早 儿童散学归来早诗句的意思
1、儿童散学归来早诗意是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 2、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2023-07-15 11:51:581
儿童散学归来早是哪首诗
1、儿童散学归来早出自高鼎的《村居》。 2、《村居》 [作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2023-07-15 11:52:181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上一句是什么?(儿童散学归来早下面一句是什么)
1、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上一句是什么?。 2、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3、儿童散学归来早上一句是啥。 4、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是什么?。1.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023-07-15 11:52:241
“草长莺飞六月天”,下一句是什么
拂堤杨柳醉春烟2023-07-15 11:52:355
关于儿童捕蝉的诗句
古代关于儿童捕蝉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1.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清代·袁枚《所见》2. "儿童捕蝉,柳阴相照。" - 唐代·白居易《玩迎春曲》3. "绿阴幽草胜花时,子规声里雨如丝。" - 宋代·杨万里《七言绝句》4. "儿童持网捕蝉,柳阴傍地无人问。" - 唐代·白居易《放旅雁》5. "蝉声未动秋初着,蝉翼新洗雨初乾。" - 唐代·李商隐《蝉》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儿童在夏天捕捉蝉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2023-07-15 11:53:042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对孩子的描写特别的生动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儿童们早早地放学了,他们赶快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高高的蓝天。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江南二月的明丽春光:“草长莺飞”,欣欣向荣;“杨柳醉烟”,葱茏柔媚。可是孩子们早早下学后却没兴趣欣赏这景致,他们关心的是赶快趁着春风放风筝。一个“忙”字,把孩子们的勃勃兴致和跑着、跳着、呼喊着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在这首诗中,抓住了早春的景物特色,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早春图景,又在景中添上了一群活泼的放风筝的孩子,从此,一首不朽诗篇便定了格。2023-07-15 11:53:131
“儿童们一放学就早早回家了,忙趁着东风放起风筝”写的是哪首诗句?
这是高鼎写的《村居》里的一句诗,原句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的原文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译文是: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2023-07-15 11:53:551
描写儿童聪明可爱的诗句有哪些?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代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3担甫曹晃丨浩查彤肠廓.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 杨万里 《 闲居初夏午睡起》4.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宋 杨万里 《 桑茶坑道中》2023-07-15 11:54:112
儿童散学归来,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诗出自古诗
村居2023-07-15 11:54:313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一句是写?
鸢,指风筝。这句话写的是儿童放学早早回来,赶紧趁着东风放风筝。2023-07-15 11:54:381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孩童们放学之后急忙跑回家,趁着刮起的东风放着风筝。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这句诗出自于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村居》,诗的全文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白话译文】农历二月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抚摸着堤岸。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忙着借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2023-07-15 11:54:451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上一句是什么?
上一句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原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出处:清·高鼎《村居》扩展资料:高鼎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而这首《村居》写春天郊外即目所见的景象:春光明媚,一群儿童正迎着东风,把风筝放上高高的蓝天,具有新鲜浓郁的生活气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两句写春景。当是作者即目所见,遇景入咏。“拂堤杨柳醉春烟”句除“醉”字很形象,很新颖,生动状出杨柳丝丝飘飘然使人陶醉的感觉外,还有“拂堤”二字,已有春风吹拂之意。“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两句即写放风筝。末二句不但直接描写着放风筝的场面,而且通过“归来早”、“忙趁东风”写出一片童心。诗写到“放纸鸢”三字为止,而读者却浮想联翩。2023-07-15 11:54:531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上一句是什么?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上一句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该句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村居》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扩展资料:《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从《村居》所在的位置来看,这组诗当作于同治二年(1863)春,当时三十六岁的高鼎正避乱宁波乡间教书为生,写的乃是战火不曾波及的宁波乡间的盎然春意和童真童趣,既非“晚年”,亦非“隐居于上饶”,更没有什么“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读诗可以知人论世,但前提是必须对“人”和“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否则对理解诗歌是毫无助益的。2023-07-15 11:55:101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2023-07-15 11:55:362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诗词是什么
1、“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是“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2、《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3、翻译:二月时节,草木生长,鸟儿飞舞,杨柳拂过堤岸,好像醉倒在这朦胧的烟雾里。村里的孩童散学之后早早归来,连忙趁着东风放起了纸鸢。4、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草木开始萌发,黄莺等鸟儿在空中飞舞,雾气里的杨柳枝条轻轻飘动,拂过堤岸,好像在这春烟里沉醉。后两句写人,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在散学之后,早早的回到家里,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2023-07-15 11:55:441
儿童散来归学儿童散学归来早下一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2023-07-15 11:55:512
儿童散学归来早后面一句是什么
忙趁东风放纸鸢2023-07-15 11:56:0011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2023-07-15 11:56:341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
1、儿童散学归来早下一句: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村居》,[作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2023-07-15 11:56:431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是什么?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曾经在语文课出现过,因为时间久了,很多的朋友不知哪一句接哪一句了,那么儿童散学归来早下一句诗是什么呢? 1、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是“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诗人晚年归隐于农村,看到明媚的春光、拂堤的杨柳和放纸鸢的孩童,诗人受到感染,诗兴大发,写下这首描绘早春农村风光的田园诗。 2、 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 翻译。二月时节,草木生长,鸟儿飞舞,杨柳拂过堤岸,好像醉倒在这朦胧的烟雾里。村里的孩童散学之后早早归来,连忙趁着东风放起了纸鸢。 4、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草木开始萌发,黄莺等鸟儿在空中飞舞,雾气里的杨柳枝条轻轻飘动,拂过堤岸,好像在这春烟里沉醉。 5、 后两句写人。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在散学之后,早早的回到家里,,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以上的就是关于儿童散学归来早下一句诗的内容介绍了。2023-07-15 11:56:491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2023-07-15 11:57:141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是什么?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2023-07-15 11:57:231
儿童散学归来早下一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原文及翻译
1、儿童散学归来早下一句: 忙趁东风放纸鸢。 2、原文:《村居》 【作者】高鼎 【朝代】清译文对照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翻译: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2023-07-15 11:57:481
求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啊
村居 【作者】高鼎 【朝代】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5.散学:放学。 6.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鉴赏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2023-07-15 11:57:551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诗词是什么
忙趁东风放纸鸢2023-07-15 11:58:0515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是什么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意思
1、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是忙趁东风放纸鸢。 2、儿童散学归来早出自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 3、儿童散学归来早的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 4、《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2023-07-15 11:58:311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是什么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意思
1、儿童散学归来早的下一句是忙趁东风放纸鸢。 2、儿童散学归来早出自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 3、儿童散学归来早的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 4、《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2023-07-15 11:5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