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鱼炖火锅
-
1. 语文六年级必考课外文言文
1、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u2022秦策》)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2、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
3、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4、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递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释〕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②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
5、夸父逐日 《山海经》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6、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7、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2. 六年级语文简单的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简单 的 急需 谢谢
(一)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守以卑者 ( )(2)博闻强记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3. 周公要告诫儿子的是: (用原句回答)4. 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1)谦卑(2)强大 2、不谦虚谨慎而失去天下,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3、子无以鲁国骄士 4、一个人,不管身份、地位如何,都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二)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食马者 ( )(2)力不足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3. 概括前两个段落的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1、(1)同“饲”,喂养(2)充足 2、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呀!” 3、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世上不是没有人才,要害在于首先要有识才之人(三)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阅十余岁 ( )(2)是非木柿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3.“以为顺流下矣”表现了僧人的什么特点?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1)经过(2)这 2、到河里去寻找那两个石兽,竟然没有找到 3、“据理臆断”,想当然 4、凡事不可只凭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地做出判定。
3. 六年级试卷:语文古诗文复习题答案
六下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治理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4、背诵《明日歌》。 5、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1、背诵第4、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
作者桔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回顾. 拓展一》 1、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
4. 六年级的文言文试题
《涸辙之鲋》——文言文片段练习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于枯鱼之肆!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贷子三百金 金 : 金属
B 周顾视车辙中 顾: 回头看
C 鲋鱼忿然作色曰 色: 颜色
D 君乃言此 乃: 于是
二、与例句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既来之,则安之。
D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三、与“我,东海之波臣也。” 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楚左君伯者,项羽季父也。
B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四、下列句子加点的虚词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庄周忿然作色曰 ③、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②、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④、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A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D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五、翻译下列句子。
1、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辙中有鲋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B 二、B 三、D 四、B
五、1译文:庄周昨天来时,从半道上传来呼救声。庄周回过头看见有一条鲋鱼在车辙印沟中。
2、译文:我将游说吴越之王,激荡起西江之水来救你,可以吗?
3、译文:我现缺失的就是我常常所需要的,没有我生存的地方。我只需要斗升 水就能使我活下来罢了。
画蛇添足 《战国策》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引酒且饮之(将要) B、蛇固无足(本来)
C、子安能为之足(怎么) D、终亡其酒(同“无”,没有)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_____
A、数人饮之不足 B、吾能为之足
C、一人之蛇成 D、引酒且饮之
3、句子“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中的哪一个词属于被活用的词并解释。
;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5、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5.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即使在听,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拿弓箭去射它。即使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
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文言文 熟读成诵掌握重点字词会解说。
6.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 [原文](“/”是间隔)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释义]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表示感叹的语气。 峨峨:“高”的意思。
兮: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破琴:把琴摔破。
复:再;重新。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像水势浩荡的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在弹琴。
(人教版第25课《伯牙绝弦》)。
7.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题.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比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
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
“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 *** ;“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
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
这是一幅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像成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像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
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
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问题研究 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值得研究。
年幼的作者由群蚊乱飞想到“群鹤舞于空中”,这是所谓类似联想;再想到“鹤唳云端”,则是接近联想。这后一种联想又促使他产生了模仿的意愿,于是“留蚊于素帐中,使之冲烟而飞鸣”,再经过凝神细观,“果如鹤唳云端”,这是年幼作者的错觉,但又是他所追求的目标——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画面,很值得玩味。
观虫斗一节与上述过程大体相似,“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都属于类似联想,“庞然大物”的出现,也是错觉;所不同的是这种错觉产生的原因。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而癞虾蟆又是突如其来,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为“庞然大物”了,这种错觉是在极短时间内经受强 *** 而突然产生的,跟“鹤唳云端”的有意而为不同。
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对加强记忆力和促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大大有益。 练习说明 一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把文言文学活。凡记叙文都应当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内容大意,这正是学活的办法之一;如果一开始学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对详,则无异于堵塞学活之路。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成分应予肯定,只纠正明显的错误。 第一问要放在学生基本成诵后作答(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启发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像能力。
二 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
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项为之强(2)果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4)兴正浓(5)方出神(6)驱之别院 2.下面的词。
8. 六年级语文 古诗和文言文题目
名句填空
1.巴山楚水凄凉地, 。
2. ,后不见来者。
3. ,坐看云起时。
4.辛苦遭逢起一经, 。
5. , 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7.望西都, 。
8.伤心秦汉经行处, 。
9. ;亡,百姓苦。
10.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11.折戟沉沙铁未销, 。
12. , 暂凭杯酒长精神。
13.与君离别意, 。
14. ,终岁常端正。
15.城阙辅三秦, 。
16. ,儿女共沾巾!
17. ,松柏有本性
18.山河破碎风飘絮, 。
19. ,中间小谢又清发。
20.转朱阁 ,照无眠。
21. ,铜雀春深锁二乔。
22.长风万里送秋雁, 。
23. ,零丁洋里叹零丁。
24.中岁颇好道, 。
25.海内存知己, 。
26. ,胜事空自知。
27.抽刀断水水更流, 。
28. ,谈笑无还期。
29.人生自古谁无死, 。
30. 、今夕是何年?
31.起舞弄清影, ?
32.不应有恨、?
33.但愿人长久, 。
34. ,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35.俱怀逸兴壮思飞, 。36. ,明朝散发弄扁舟。
37.亭亭山上松, 。
38.怀旧空吟闻笛赋, 。
39. ,独怆然而涕下。
40.明月几时有? 。
41. ,松枝一何劲!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中日的意思
意思是太阳2023-07-15 08:55:074
能张目对日的张目是什么意思 能张目对日原文及译文欣赏
1、张目的意思是:睁开眼睛。能张目对日出自《童趣》。 2、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译文: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2023-07-15 08:55:20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的译文是什么?
《童趣》译文: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原文如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2023-07-15 08:55:292
能张目对日的张目是什么意思
张目的意思是:睁开眼睛 张目对日的意思是:睁开眼睛直视太阳2023-07-15 08:55:471
张目对日的对什么意思
望,看,注视2023-07-15 08:55:577
“张目对日”是成语吗
不是成语,“张目对日”出自清朝沈复的文章"童趣"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2023-07-15 08:56:161
《童趣》中“张目对日”的“对”的意思
观察2023-07-15 08:56:244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
童趣。什么问题2023-07-15 08:56:357
文言文《童趣》中“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的意思是什么?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词目 明察秋毫 发音míng chá qiū háo 释义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示例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2023-07-15 08:56:531
优秀高二作文:张目对日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查其文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是上初中时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叫做《童趣》,如今我还记忆尤新,真是难能可贵啊! 还记得在我的小时候发生过很多的有趣的事,记得有一次和同学们在河里逮鱼,那一次的经历我到现在都记得。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和同学在学校对面的小河里逮鱼,小河的水不深就齐我们的膝盖。我们在河里抄来抄去把鱼都给吓跑了,我们伸出我们的小手在河里摸来摸去,时不时就能试到有鱼从我的双指间穿过,那种滑溜溜的感觉到现在都还记得。我们在河里待了半天也没有逮到鱼,急得我们都失去了兴趣,最后还是我带了个头首先抓到一条,这一次激起了他们的斗志,都疯狂了在河里摸来摸去,当时我都不知道他们走的是什么运气竟然都逮到了鱼。现在我都还想不明白,他们的运气真不是“盖”的。 这是我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件有趣的事,是我珍贵的回忆,我会带着它,等我老了想想原来我也有青春年少的时候。2023-07-15 08:57:101
张目对日的张是什么意思
睁开2023-07-15 08:57:197
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的意思
能够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看,清楚地分辨细小的差别。2023-07-15 08:57:344
张目对日的张和对是什么意思?
张:张开2023-07-15 08:57:434
能张目对日日是什么意思
“张目对日”就是指睁着眼睛看太阳,这里的“对”字就是指“对着”“向着”“面对”的意思。2023-07-15 08:57:501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什么意思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辨是非,有时指视力很好。“明”不能单独解释。明本身就有明察的意思。非要解释的话,应该是清楚,明白的意思。2023-07-15 08:57:571
有句话叫:"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那是出自哪篇文章的啊?作者是?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书中的第5课《童趣》中的选段。2023-07-15 08:58:081
能张目对日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2023-07-15 08:58:16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出自.全文意思是什么
两小儿辩日2023-07-15 08:58:231
能张目对日中的对是什么意思
面对,直视2023-07-15 08:58:312
能张目对日,张目是什么意思?
d2023-07-15 08:58:5011
对子骂父和张目对日中的对分别是什么意思
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直视睁开眼睛直视太阳2023-07-15 08:59:262
其忆童稚肘,能张目对日.出自那篇课文,作者是谁?
童趣,沈括2023-07-15 08:59:352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的意思是什么
我回忆起小时候,能张开眼睛对着太阳,可以看见极其微小的东西。[余]我。[童稚]童年,稚,幼小。2023-07-15 08:59:442
张目对日的好处有吗?
有的 张目对日锻炼眼神,,但不要长时间看太阳,要不然会伤到眼睛的。2023-07-15 08:59:521
文言文秋毫
1. 在古代的文言文中,明察秋毫的明是什么意思 明在“明察秋毫”中指目光明锐。在语法上用如名词,单音节,表“明锐的目光”。 “明”与“察”的语法结构为主谓关系,意为“明锐的目光足以察觉到(秋毫)”。不同于偏正结构的双音节词“明察”(如“明察暗访”)。 秋毫:秋天鸟兽毛羽下为防寒生出的细微绒毛。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意思是,目光敏锐,观察入微,足以看见秋天鸟兽新长的毫毛,却看不见摆在眼前的一车柴草。这是成语“明察秋毫”的出处。 明察秋毫,用以形容人敏锐的观察判、断事物的能力,辨别是非,观察细微,不受蒙蔽。u200d 2. 解释文言文《童趣》里的字能张目对日的张;对明察秋毫的明;秋毫藐 能张目对日的张;对 张:睁大 对:直视明察秋毫 的明;秋毫 明:能清楚地看到 秋毫:鸟类新长出来的纤细的羽毛藐小;必;细;纹理;故时;物外;私;拟;群; 藐小:细微 必:必定 细:仔细 纹理:(这个可以直译) 故时:顿时 物外:物体以外的事物 私:私下 拟:想象 群:(这个可以直译)舞于空中 的于 (全句):在空中飞舞心之所向 的向 (全句):果然就真的有几只鹤在空中飞舞昂首观之 的昂 昂:抬头鹤唳云端 的云端 云端:云的顶端定神细视 的定 定神:定下神来庞然大物 的庞 庞:大的(不确定)盖伊癞蛤蟆的盖 盖:原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的尽为 尽为:全部都方出神:正出神不觉:不知不觉。 3. 幼时记趣(文言文)中,明,察,秋毫,藐,必,细,察,其,故,之 【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文】我回忆童年幼小的时候,我能张着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能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余:我。 稚:幼小。 纹理:这里泛指花纹 明:明白,清楚 秋毫:细小的物品 藐:小,微小 必:一定 细:仔细,认真 其:它的,指代“藐小微物” 之:的 第一个‘察":看清。 第二个‘察":观察、察看。 4. "秋毫"是什么东西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 孟子对梁惠王说:"能够观察到秋天动物新长出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一车柴草,王同意吗?"惠王说:"不同意。"孟子就又说:"现在恩德足以施及鸟兽,而实际百姓还没得到任何好处,这是为何?一根羽毛都不举,那是没有用力;一车柴草看不见,那是没有用眼睛。 不爱护百姓,那是没有恩德的表现。所以名义上称王却没有王的功德,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好。 5. 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 1、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 2、①通“僵” 僵硬 ②的 ③鸟鸣 ④驱赶 3、①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②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都被它吞了进去。 4、本文记述了观夏蚊成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观虫斗驱蛤蟆三件趣事。 5、示例: 喜欢的一处是: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理由: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却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这是一幅凭想象放大的“图景”。他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2023-07-15 09:00:081
《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
小题1: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小题1:(1)所以、因此;(2)通“僵”,僵硬;(3)原来;(4)慢慢的。小题1:(1)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变成了白鹤。(2)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小题1: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小题1:略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根据平时的积累来填写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注意(2)为通假字,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我”的兴趣来分析即可。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所选的句子能够体现出童趣,同时分析合理即可。2023-07-15 09:00:151
一句话终结文言文的有哪些?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后瞎。《童趣》完。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舟覆,苏子与客卒。2023-07-15 09:00:26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豪,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是什么意思?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勃颈因此都僵硬了。(有时)我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2023-07-15 09:00:461
六年级短古文言文赏析
1. 求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赏析理解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比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 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 “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 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 这是一幅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像成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像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 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 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问题研究 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值得研究。 年幼的作者由群蚊乱飞想到“群鹤舞于空中”,这是所谓类似联想;再想到“鹤唳云端”,则是接近联想。这后一种联想又促使他产生了模仿的意愿,于是“留蚊于素帐中,使之冲烟而飞鸣”,再经过凝神细观,“果如鹤唳云端”,这是年幼作者的错觉,但又是他所追求的目标——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画面,很值得玩味。 观虫斗一节与上述过程大体相似,“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都属于类似联想,“庞然大物”的出现,也是错觉;所不同的是这种错觉产生的原因。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而癞虾蟆又是突如其来,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为“庞然大物”了,这种错觉是在极短时间内经受强刺激而突然产生的,跟“鹤唳云端”的有意而为不同。 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对加强记忆力和促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大大有益。 练习说明 一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把文言文学活。凡记叙文都应当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内容大意,这正是学活的办法之一;如果一开始学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对详,则无异于堵塞学活之路。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成分应予肯定,只纠正明显的错误。 第一问要放在学生基本成诵后作答(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启发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像能力。 二 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 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项为之强(2)果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4)兴正浓(5)方出神(6)驱之别院 2.下面的词。 2. 一至六年级的全部古诗词 文言文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郎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 有关六年级的文言文阅读一定要是六年级的文言文,要简短,最好有注 工之侨献琴 刘基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这琴)不古老。” 便把琴退还回来。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答案: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 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 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4. 1 去查这本书其中包括了:鹅 锄禾 静夜思 坐井观天 春晓 曹冲称象 刻舟求剑 夜宿山寺 登鹳雀楼 古风 蚕妇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小池 小儿垂钓 舟夜书所见 江上渔者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望庐山瀑布 绝句 朝发白帝城 山行 咏柳 宿新市徐公店 寻隐者不遇 题西林壁 宿建德江 鹿砦 晏子使楚 江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游园不值 送孟浩然之广陵 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 买椟还珠 泊船瓜洲 示儿 暮江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赠汪伦 惊弓之鸟 将相和 早春 三衢道中 马 塞下曲 前出塞 附阅读与欣赏篇目 秋歌 杂诗 芙蓉楼送辛渐 游子吟 泊秦淮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天净沙·秋思 赤日 囚歌 冬夜杂咏。 5. 六年级句子赏析,赏析20字,短句 乌云散开,风力锐减,雨势顿消,云缝间的星星若隐若现.又前进一会儿,满天的乌云一丝都看不见了,圆圆的月亮,四周镶着美丽的月晕,在蓝天上静静地悬着,船外一缕风都感觉不到,只有巨大的浪涛使夜海显得不那么平静. 赏析:这是描写船进入台风眼时的情景,描绘在风暴中心恍如隔世的景象,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大自然美丽而又残酷的一面. ①就让生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吧. ②犹如窗前乌桕,荣枯之间,自有一份圆润丰满的喜悦. 第一句:生命的意义在于其过程的坦然精彩和醉人!即便短暂,即便忧伤,即便清苦,更即便生死恋人的决诀,那每一点每一滴不也都是生命天空的云彩,人生旅途的风景,其间不也有着绚目醉人的篇章吗?诸如初恋,诸如鲜花……· 就让生命随时动起来,在每一个欢欣忧伤的日子,每一个相聚别离的时刻,坦然的放开心扉,拥抱阳光,用如花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天的到来,用如水的柔情去关爱感激心爱的人,更用那天空一样纯净的心胸和灵魂去感激那每一时刻的生命,感动那每一刹那的感动!即便只活一天,也够了!因此,只要恬淡坦然,不用刻意,简单的生活就好. 第二句:懂得舍,懂得放,自然春风和煦,月明风清.人生就在于一份坦然自出,正如那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6. 求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赏析理解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比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 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 “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 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 这是一幅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像成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像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 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 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问题研究 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值得研究。 年幼的作者由群蚊乱飞想到“群鹤舞于空中”,这是所谓类似联想;再想到“鹤唳云端”,则是接近联想。这后一种联想又促使他产生了模仿的意愿,于是“留蚊于素帐中,使之冲烟而飞鸣”,再经过凝神细观,“果如鹤唳云端”,这是年幼作者的错觉,但又是他所追求的目标——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画面,很值得玩味。 观虫斗一节与上述过程大体相似,“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都属于类似联想,“庞然大物”的出现,也是错觉;所不同的是这种错觉产生的原因。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而癞虾蟆又是突如其来,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为“庞然大物”了,这种错觉是在极短时间内经受强刺激而突然产生的,跟“鹤唳云端”的有意而为不同。 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对加强记忆力和促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大大有益。 练习说明 一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4303138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把文言文学活。凡记叙文都应当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内容大意,这正是学活的办法之一;如果一开始学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对详,则无异于堵塞学活之路。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成分应予肯定,只纠正明显的错误。 第一问要放在学生基本成诵后作答(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启发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像能力。 二 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 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项为。2023-07-15 09:01:131
对子骂父和张目对日中的对分别是什么意思
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直视 睁开眼睛直视太阳2023-07-15 09:01:221
日语“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怎么写?
余思い起こし童稚际、対日、张目として秋毫だった2023-07-15 09:01:374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的察是什么意思
写出了小孩子童年时视力强,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的特点。2023-07-15 09:01:462
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的意思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2023-07-15 09:01:531
各写一个含有下列加点的字的成语,所写成语中此字的意思要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一致。能张目对日:张();
起,的2023-07-15 09:02:043
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出自哪里
《童趣》,节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作品《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注释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观:古义:景象 今义:看私:古义:私下 今义:自私2023-07-15 09:02:255
能张目对日的日是什么意思,能张目对日的日
1.张目的意思是:睁开眼睛。 2.能张目对日出自《童趣》。 3. 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4.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6.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和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8.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9.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 译文: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 11.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 12.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13.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 14.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 15.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2023-07-15 09:03:03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的译文是什么?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最细微的事物。(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2023-07-15 09:03:12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什么文字
童趣【清】沈复【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2023-07-15 09:03:20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的译文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最细微的事物。(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2023-07-15 09:03:302
《童趣》全文翻译
释义: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童趣》清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扩展资料:《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作品,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写作此文时作者已46岁。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这同时也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即由此生成。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象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童趣 (清代沈复著散文)2023-07-15 09:03:4110
有篇课文的开头是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讲的是一个神童。求整篇课文,和解释。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楚地观察极细小的事物(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为这,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2023-07-15 09:04:35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的译文是什么?
《童趣》译文: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2023-07-15 09:04:421
张目对日反义词是什么?
成语 明察秋毫发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解释】: 明:明晰;察:看清,观察;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示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近义词】:洞若观火、明查暗访【反义词】:不见薪新2023-07-15 09:04:50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的译文是什么?
《童趣》译文: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原文如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2023-07-15 09:05:001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的意思
清楚地2023-07-15 09:05:433
鞭打数十鞭驱逐别院文言文
1. 鞭数十,驱之别院上一句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此句出自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最细微的事物。 (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 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 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 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3. 鞭数十,驱之别院上一句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此句出自沈复《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2023-07-15 09:05:491
张目对日什么意思
b2023-07-15 09:05:573
七年级文言文咏雪翻译
1. 七年级语文咏雪翻译30字 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 七年级语文咏雪翻译30字 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论语》十二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虽有嘉肴《礼记》——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河中石兽 纪昀——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到底没能找到。(人们)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汹涌的河水带走呢?应该是(乃,表推测,意思是“应该是”)石头的特点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石兽,难道不荒唐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见于《 十二章》)?”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之,代词,代指讲学家的话,不同于上文“闻之笑曰”),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是因为石头的特点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水流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石下的坑洞)越冲越深,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洞里。 像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者,不是……的人,而是……的情况)有很多,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智子疑邻——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 4. 文言文咏雪的译文 咏雪 选自《世说新语》 《咏雪》 作者:刘义庆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5. 《咏雪》文言文的翻译 一、翻译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出处 南北朝的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扩展资料 一、赏析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言形象,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 二、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咏雪》就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三、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咏雪 6. 七年级所有的文言文(要带翻译)是人教版的 文言文《童趣》翻译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论语十则》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在温习就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现实‘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酒后落叶的。” 子贡问到:“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山市》翻译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 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讶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寺院呀。 过了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檐高高翘起,这才知道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 其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量可以用亿万来计数。忽然刮起了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高耸仿佛与天相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打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里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用手指指着数上去,已经不能计算层数。 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数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小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世说新语》两则翻译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 7. 文言文《咏雪》 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开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讲解诗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不久,雪下得更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白雪纷飞的样子像什么呢?”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和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风满天飞舞。”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高兴地大笑起来。 公大笑乐。 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奕的女儿,也是后来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023-07-15 09:06:051
文言文第一课
1. 文言文第一课童趣翻译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谢谢采纳 拜托了 2. 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的意思 第一篇: 《学奕》 原文: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苦与?曰:非然也。 译文: 奕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学习的非常认真,认真记忆奕秋所讲的话,另外一个人虽然看似在听奕秋的讲话,却在心里想象是鸿鹄将要来了.想如何拉开弓去射它们,虽然与他人一起学习下棋,却不如他.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认真听讲的人吗?我说:不是的! 第二篇: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给分!拜托!我找了半天哦! 3.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文言文两则课文要原文的,求求啦·· 《学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两小儿辩日 此文已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制六年级下学期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一课。 《列子》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4.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一课文言文的注解 参考译文教师用书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2023-07-15 09:06:121
带柒的文言文
1. 带“冇”的古文 冇(mǎo) “有”的反义词。在各地方言中都表示“没有”的意思。郑码:GDLD,U:5187,GBK:83D3笔画数:4,部首:冂,笔顺编号:1325 (1)粤语/香港方言:“没有”的意思:冇事=没有事。当地读音与普通话读音"谋"一样。例:长眼冇? (2) 温州话:“没有”的意思:有冇物色匄我? (3)武汉话:“没有”的意思。例:1.冇(mào)得。 2.你吃了冇(mào)? (4)客家话:“没有”的意思。例:冇(móu)啊。 (5)青海话:“没”的意思。例:冇(máo)有,冇(máo)来,但不说冇(máo)啊。 (6)湖南话:“没有”的意思:~冇宝气啦? (7)福州话:“没有”的意思。例:冇(mò)。 (8)闽南话:“没有“的意思。例:冇(bo)。 (9)宁德话:“没有”的意思。例:冇(mǒ)。 (10)光山话:1、“没有”的意思,冇得;2、“别、莫”的意思,冇想。 (11) 南昌话: “没有”的意思。发音:冇(mǎo,mè)有。 2. 文言文《墨子.柒丝》译文 是指“染丝”吧? 《墨子·所染》原文: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释文: 墨子说,他曾见人染丝而感叹说:“(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 不仅染丝如此,国家也有“染”。舜被许由、伯阳所染,禹被皋陶、伯益所染,汤被伊尹、仲虺所染,武王被太公、周公所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得当,所以能称王于天下,立为天子,功盖四方,名扬天下,凡是提起天下著名的仁义之人,必定要称这四王。 夏桀 *** 辛、推哆所染,殷纣被崇侯、恶来所染,周厉王被厉公长父、荣夷终所染,周幽王被傅公夷、蔡公谷所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不当,结果身死国亡,遗羞于天下。凡是提起天下不义可耻之人,必定要称这四王。 齐桓公被管仲、鲍叔牙所染,晋文公被舅犯、高偃所染,楚庄王被孙叔敖、沈尹茎所染,吴王阖闾被伍员、文义所染,越王句践被范蠡、文种所染。这五位君主因为所染得当,所以能称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被长柳朔、王胜所染,中行寅被籍秦、高强所染,吴王夫差被王孙雒、太宰嚭所染,知伯摇被知国、张武所染,中山尚被魏义、偃长所染,宋康王被唐鞅、佃不礼所染。这六位君主因为所染不当,所以国破家亡,身受刑戮,宗庙毁灭,子孙灭绝,君臣离散,百姓逃亡。凡是提起天下贪暴苛刻的人,必定称这六君。 大凡人君之所以能够安定,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行事合理。而行事合理源于所染得当。所以善于做国君的,用心致力于选拔人才。不善于做国君的,劳神伤身,用尽心思,然而国家更危险,自己更受屈辱。上述这六位国君,并非不重视他们的国家、爱惜他们的身体,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治国要领的缘故。所谓不知道治国要领,即是所染不得当。 不仅国家有染,士也有“染”。一个人所交的朋友都爱好仁义,都淳朴谨慎,慑于法纪,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兴盛,身体日益平安,名声日益光耀,居官治政也合于正道了,如段干木、禽子、傅说等人即属此类(朋友)。一个人所交的朋友若都不安分守己,结党营私,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衰落,身体日益危险,名声日益降低,居官治政也不得其道,如子西、易牙、竖刀等人即属此类(朋友)。《诗》上说:“选好染料。”所谓选好染料,正是这个意思。 3. 古诗中带有七的诗句 一、经典古文含有一个“棉”字的: ①“棉”字,古通“绵、绵、?”。 《小雅·绵蛮》二章:“绵蛮黄鸟,止于丘隅。”《毛传》:“绵蛮,小鸟貌。” 一说有文采的样子。《文选·景福殿赋》注引《韩诗·薛君章句》:“绵蛮,文貌。” 又一说:鸟鸣声。《集传》:“绵蛮,鸟声。 ” 注:1。当草本“棉花、棉布、棉桃”之“棉”字讲时,是唐代以后的事了。 “棉花”古产于印度,自唐代开始传入中国。2。 当木本讲之谓“木棉”,产于闽、广热地,高七八丈,春季开朱色花,状如山茶。 ②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五:“凡高仰田,可棉可稻者,种棉二年,翻稻一年,即草根溃烂,土气肥厚,虫螟不生。 ” ③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请仙》:“不知是人与否,但把其臂,如握棉絮,力又微弱”。 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山东起义清方档案》:“虽棉力不足匡时,而愚忱总期自效。” 注:“棉力”犹微力也。 ------------------- 二、七言古诗中含有一个“棉”字的: ①唐·张籍《送蜀客》 蜀客南行祭碧鸡,木棉花发锦江西。 山桥日晚行人少,树老无花僧白头。 ②唐·李商隐《李卫公》 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 ③元·成廷?《夜泊青蒲村》 荠菜登盘甘似蜜,芦花纫被暖如棉。 ④清·王?《木棉歌》 吉贝旧从海岛植,流入中华满阡陌。 故老相传号木棉,其功直与蚕丝匹。 注:“吉贝”树名,木棉植物,原产于东南亚海岛,后传入我国。“匹”相当。 ⑤清·陈章《和方宜田宫保木棉歌题其图》 岛夷卉服传自古,但闻仅有麻与苎。 木棉之名出高昌,赤花大树非其侣。 注:“岛夷”海岛的居民。 “卉”草。 “但”只。“其”指海岛居民。 ⑥清·钱大昕《木棉花歌》 木棉之花古未有,流传乃自林邑南。 高昌缅甸及南诏,移来交广雷琼儋。 桐身枫叶芙蓉蕊,秋来结实离相参。 同遭径尺修数丈,非杞非梓非?F楠。 崖州老姥年七十,卓椎双髻头鬖鬖。 传来上世种植法,至今立祠香茅庵。 注:“南诏”古国名。故地在今云南、四川、贵州一带。 “交、广、雷、琼、儋”均为古地名。在今两广、海南及越南北部。 “离”相并。“同遭”周遭。 “径尺”直径为一尺。“修”长。 “杞”树名,杞柳。“梓”树名。 “崖州”州名,今在海南省境内。 “姥(mǔ)”妇。 “鬖鬖(sān sān)”毛发下垂的样子。“立祠”建立祠堂。 ⑦清·丘逢甲《春日杂诗》 极目春城夕照中,落花飞絮木棉风。 绝无衣被苍生用,空负遮天作异红。 4. 带“qi”字的文言文诗句有哪些 带“qi”字的文言文诗句有: 1. 祺,吉也。——《说文》 2. 寿考维祺。——《诗·大雅·行苇》 3. 唯春之祺。——《汉书·礼乐志》。注:“福也。” 4. 奇,一曰不耦。——《说文》 5. 阳数奇。——《白虎通·嫁娶》 6. 一算为奇。——《仪礼·乡射礼》 7. 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山海经·海外西经》 8. 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 9. 时有奇羡。——《史记·货殖列传》。索隐:“余衍也。” 10. 操其奇赢。——《汉书·食货志》。注:“谓有余财。” 11. 旁入奇利。——《管子·禁藏》。注:“余也。” 12. 长约八分有奇。——明·魏学洢《核舟记》 13. 七万五千有奇。——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等等等等。 5. 七年级七篇文言文的成语 急需 七年级(上) 《童趣》 1、明察秋毫——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4、怡然称快——为之怡然称快。 5、夏蚊成雷——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十则》 6、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1、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山市》 13、历历在目——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塞翁失马》 14、塞翁失马 《龟虽寿》 15、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浣溪沙》 16、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7、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七年级(下) 《木兰诗》 18、扑朔迷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孙权劝学》 19、吴下阿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0、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夸父逐日》 21、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6. 七年级所有的文言文(要带翻译)是人教版的 文言文《童趣》翻译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论语十则》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在温习就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现实‘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酒后落叶的。” 子贡问到:“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山市》翻译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 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讶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寺院呀。 过了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檐高高翘起,这才知道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 其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量可以用亿万来计数。忽然刮起了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高耸仿佛与天相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打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里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用手指指着数上去,已经不能计算层数。 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数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小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世说新语》两则翻译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2023-07-15 09:0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