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历史知识] 战国时期,与“合纵连横”这一外交军事政策关联的人物是?

2023-07-15 09:39:30
善士六合

合纵连横(hezong lianheng)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公孙衍曾于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典故: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合纵连横关联人物是谁?

合纵连横关联人物是苏秦。苏秦,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合纵思想“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是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阻止强国兼并的策略。苏秦提出合纵战略的宗旨在于遏阻秦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进一步加剧。其相应对策则是通过六国联盟遏制秦国,以求维持以崤函、河西为界线的东西两个战略区域的力量均衡。
2023-07-15 06:33:431

合纵连横关联人物是谁?

涉及人物:苏秦、张仪、公孙衍。“连横”“合纵”都是战国时期伟大的谋略,用之于世。瞬息改变国家的战略形势。连横合纵是战国纵横家们提出来的,“纵横家”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对于这些谋略家,评语“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但是毕竟年代久远了,在今天流世的几种版本里有真有假,大家众说纷纭。本文为大家梳理一下争议的由来和主要的版本。年代之争《史记》和《资治通鉴》将张仪和苏秦记载为同一时期的人。但是根据《战国策》上的记载,两者的活动时间相差20年,张仪的活动时间根据事情和战争确切的记载应该比苏秦要早20余年。后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秦汉早期著作的《战国纵横家书》上记载苏秦小张仪20岁左右,而张仪的主要对手是公孙衍,苏秦主要是五国伐齐,合纵攻秦并不是主要活动内容 。
2023-07-15 06:33:591

合纵连横是谁提出的

“合纵连横”是由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提出的。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公孙衍和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公孙衍首先发起,由苏秦游说六国推动六国
2023-07-15 06:34:132

合纵连横的代表人物是谁

合纵连横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通常认为,苏秦、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二人同时是政敌关系。苏秦曾经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却死于公元前310年,苏秦比张仪迟死26年。当张仪在秦国为相时,苏秦是个年轻的游说者,没有和张仪正面打过交道。纵横家的思想主张: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他们注重揣摩游说对象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或拉拢或分化,事无定主,说无定辞,一切从现实的政治要求出发。纵横家在战国时期的社会舞台上非常活跃,其思想和活动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要对现实有最明确的认识,确定连横的对象,然后知其诸侯为人而定说辞,及游说之法,或抑或扬,或抑扬相合,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诸法只要对症必事事有其妙。其次在游说过程中,当先观其反应,见机行事,察其对己之关系,是同是非,若同则继续,若非则当补遗误。
2023-07-15 06:34:201

战国时期,与“合纵连横”这一外交军事政策关联的人物是?

苏秦 张仪 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2023-07-15 06:34:421

战国“合纵”“连横”的知名人物

鬼谷子的几个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喜欢就去读资料读吧。
2023-07-15 06:34:508

战国时期,与“合纵连横”这一外交军事政策关联的人物是?

苏秦和张仪
2023-07-15 06:35:081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这一军事攻略关联的人物是谁?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这一军事攻略关联的人物是谁?苏秦,张仪
2023-07-15 06:35:161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是指的什么,两个代表人物是谁?

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其代表人物是鬼谷子的弟子苏秦与张仪。
2023-07-15 06:35:2610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代表人物是哪些人?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代表人物有魏国的公孙衍,秦国的张仪和范睢、顿弱和姚贾,燕国的苏秦和苏代兄弟等。他们的活动常常带有战略性质,对于国家存亡、军队胜负有着巨大的影响和直接的利害关系。
2023-07-15 06:36:251

战国时期,与"合纵连横"这一外交军事政策关联的人物有?

苏秦 张仪
2023-07-15 06:36:451

战国时期主要是谁在游说各个国家“合纵连横”?

张仪和苏秦,他们是鬼谷子的学生,同门师兄弟,张仪主要在秦连横,苏秦在六国之间合作,举六国之力对抗群,前期游刃有余,苏秦从中挑拨,逐个击破
2023-07-15 06:36:564

“合纵”,“连横”分别是什么意思?

根据战国时期的地图来看 合纵 就是将燕赵魏韩齐楚六国沿纵轴 联合起来对抗秦 因为是纵轴联合 就是合纵连横 指以秦为主体 横向向东攻打 同时策反六国联盟
2023-07-15 06:37:593

合纵连横的典故 合纵连横关联的有哪些人物

典故: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2023-07-15 06:38:471

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这两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谁?

合纵连横(hezong lianheng)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公孙衍曾于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典故: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7797.htm
2023-07-15 06:38:581

春秋战国时期好像有两位说客促成了合纵连横的,是谁?麻烦告诉我

苏秦和张仪苏秦苏秦 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纵横家兴于战国后期。时群雄相争,除用武力外,还需展开外交、政治上的攻势。纵横家应运而生,他们并不专崇一种主张或观点,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定其取舍,故忽而用儒,忽而用道,构成了所谓的一纵一横。西汉时称纵横之说为“长短说”,长说、短说和一纵一横含义相同,都是说纵横之士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去说服对方的一种方法,到战国晚期,因秦强六国弱已成为定局,故联合关东各国抗秦者即为合纵,而秦设法破坏合纵就是连横。如《战国策》就把秦和六国对立起来,并总以苏秦、张仪为合纵连横策略的代表性人物,双方各自为六国或秦的利益而进行辩护。《汉书·艺文志》肯定了纵横家“权事制宜”的这一长处。但过分的灵活性也易流于欺诈,《史记》说六国时“谋诈用而纵衡长短之说起”,《汉书》也称其”上诈狡而弃其信”。尽管如此.纵横家在战国晚期仍受到各国君主的重视,故韩非说:“山东言纵横,未尝一日而止也。”有关苏秦的事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等书。《史记》说他是东周洛阳人,曾到齐国受业于鬼谷先生,后出游数岁,一无所获而归。遭到家人的讥笑。于是他发愤用功,得周书《阴符》而读之,领会出如何方能投人主之所好的奥秘。他先去游说周显王、秦惠王和赵肃侯,但都未成功。接着又到燕国去见燕文侯,文侯接受了他的合纵主张,并资助他车马金帛,使他能到赵、韩、魏、齐、楚几国去游说。六国经过他的劝说而联合起来,苏秦成为纵约长,“并相六国”。到燕易王时,他因得罪易王而亡齐,到齐闵王时,齐大夫嫉恨苏秦而使人刺之。他在临死前对闵王说,我死后可用叛齐之罪名而处车裂之刑,这样做以便于找出刺杀我的凶手。苏秦死后,其弟苏代、苏厉也到处游说而“乞显诸侯”。张 仪张仪,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一说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国贵族后裔,学纵横之术,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或“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秦惠文君九年(前329年),张仪由赵国西入秦国,凭借出众的才智.被秦惠王任为客卿,筹划谋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国仿效三晋的官僚机构开始设置相位,称相邦或相国,张仪出任此职。他是秦国置相后的第一任相国,位居百官之首,参预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生涯。张仪拜相后,积极为秦国谋划。他采用连横术迫使韩、魏太子来秦朝拜,并与公子华(桑)攻取魏国蒲阳(今山西隰县)。又游说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国把上郡15县,包括少梁 <今陕西韩城南)一起献给秦国。秦惠文君十三年(前325年),张仪又率军攻取魏国的陕县(今河南陕县)。这样,黄河天险为秦所占有。随着秦国威势的不断增长,张仪辅佐秦惠文君于同年称王,秦国国势日益强盛。秦惠文王更元二年(前323年),秦国为了对抗魏惠王的合纵政策,进而达到兼并魏国国土的目的,张仪运用连横策略,与齐、楚大臣会于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以消除秦国东进的忧虑。张仪从啮桑回到秦国,被免去相位。三年,魏国由于惠施联齐,楚没有结果,不得不改用张仪为相,企图连秦、韩而攻齐楚。其实张仪的最终目的是想让魏国做依附秦国的带头羊。由于连横威胁各国,秦惠文王更元六年(前319年)魏国人公孙衍受齐、楚、韩、赵、燕等国的支持,出任魏相,张仪被驱逐回秦。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7年)张仪再次任秦相国。九年,秦惠王接受司马错的建议,遣张仪、司马错等人率兵伐蜀,取得胜利,旋即又灭巴、苴两国。这样秦国占据了富饶的天府之国,有了巩固的大后方,为秦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2023-07-15 06:39:061

“合纵连横”的典故有哪些?

战国中后期,七雄争霸,出现了秦齐两大强国遥相对峙的局面。为了争取在兼并战争中获胜,齐国和秦国都展开了争取邻国,孤立敌国的斗争,而魏、赵、韩、楚等国内部也分成联秦抗齐和联齐抗秦两派。各国之间的相互结约联盟不断变更,既没有稳固的朋友,也没有世代的仇敌。这种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结约活动,被称为“合纵”与“连横”。从地域上来看,当时那些弱国是以“三晋”(韩、赵、魏)为主,北连燕,南连楚为“合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为“连横”。合纵可以对齐,也可以对秦,从策略上讲,是“合众弱以攻一强”,是阻止强国进行兼并的策略;连横是“事一强以攻众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的策略。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展,兼并统一已成定局,但由谁统一呢?非秦即齐。纵横战略中的得失在统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兼并统一的战争舞台上,在合纵、连横的战略中,一批游士和食客取得了发言表现的机会。他们讲究权变,积极为各国君主出谋划策。他们的学说适于合纵的为纵说,便于连横的为横说,历史上把这些人叫做纵横家。张仪、公孙衍、苏秦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张仪是魏国贵族的后代。他求见过魏惠王,魏惠王没有用他。他就带着妻子到楚国去求见楚威王,楚威王也没有见他。他只好投在令尹昭阳的门下,做个门客。 有一天,令尹昭阳大会宾客,把楚国的无价之宝“和氏壁”给大家传看。大家看了都很惊奇。赞叹不已。传来传去,“和氏壁”忽然不翼而飞。这天正好穷困潦倒的张仪也在场,昭阳怀疑是他偷的,叫手下的人把他打得遍体伤痕,奄奄一息。回到家后,张仪便要妻子看看他的舌头是否还在。他说,只要舌头还在就不怕,还可以靠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谋取官职。公元前329年,张仪入秦,担任了大良造的职务。他极力怂恿秦国攻魏。同年秦出兵攻占魏国的曲沃、平周两地。这使其他各国受到威胁,为了联合对付秦国,在山东各国中出现了由公孙衍倡导的合纵策略。 公孙衍魏国人,曾做秦相,后因张仪的排挤,就跑到魏国去了。公元前319年魏国用公孙衍为相。次年,公孙衍发起合纵,联合东方各国,对抗秦国,因而出现了“五国伐秦”之举。此次攻秦,有魏、赵、韩、燕、楚五国参加,推举楚怀王为纵长。但楚、燕两国并没出兵,只有韩、赵、魏三国和秦交战,结果在公元前317年的修鱼之战中,三国联军被秦打败,伤亡八万余人。第一次“合纵”以失败告终。 秦国的强盛,使其他各国感到了危机。于是齐楚结盟,加强了齐国与秦国争雄的力量。秦国派张仪前往楚国,离间齐楚。张仪到楚国后,首先收买了旧贵族靳尚等人,然后去见楚怀王。 他说,如果楚怀王与齐国断交,秦王就献出商于一带600里的土地给楚国。楚怀王不听屈原等忠臣的劝告,贪图便宜和齐国断交。齐楚联盟就这样被破坏了。齐王一怒之下,反而和秦国联合。共同对付楚国。当楚怀王派人向秦国讨取土地的时候,秦国拒绝不给,张仪翻脸不认帐,说献给楚国的是6里地,不是600里。楚怀王受了侮辱,于公元前312年发兵攻秦,兵败丹阳,秦军进而占领楚国的汉中郡。楚失汉中,再集军队反攻,一直打到秦国的蓝田。但因孤军深入,秦军一反击,,楚军大败而回。秦国取得汉中,贯通了关中和巴蜀的联系,免除了楚国对秦本土的威胁。因此,张仪的连横政策,对秦国的强大和以后成就统一全中国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楚国为秦国击败后,能与秦抗衡的就是东方的齐国了。西秦、东齐两国的强大,对其他国家都有威胁,在这样的政精形势下,公孙衍之后的合纵者苏秦,开始活动手政治舞台,得到了东方各国的支持。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最初苏秦企图游说秦惠王促成连横,兼并诸侯,吞食天下。他十次上书,不被采用,只好穷困潦倒地回到家中。结果“妻不下*任,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战国策·秦策》)苏泰“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磨。”(同上) 当读书累了想睡的时候,就拿锥子自刺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此后出山,主张合纵,得到六国重用。他的政治活动主要在齐闵王时期。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大举攻燕,险些亡燕。燕昭王即位,力图报仇,广招人才。这时苏秦到了燕国,得到燕昭王重用,成为燕昭王的亲信。苏秦为燕昭王定的策略是:“大者使齐勿谋燕,次可以恶齐赵之交。”公元前 300年左右,苏秦去齐搞反间活动,在齐国的五年中,苏秦做到了使齐没有谋燕。公元前288年,秦昭王派稷侯魏冉到齐国来,约齐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眼见齐秦联合,齐国将更加强大,对燕国不利。于是燕昭王第二次派苏秦去齐,继续在暗中从事反间活动。 苏秦到齐国后,还不断奔波于齐、赵、韩、魏等国之间,积极组织合纵攻齐或攻秦。他的策略是使齐“西劳于宋,南疲于楚”,从而牵制齐的力量,防止齐国吞并燕国。因此,苏秦极力怂恿、引诱齐国攻宋。因为攻宋对燕国有利。宋处齐国南面,燕在齐国北面,攻来必不能顾及燕。再说楚、魏与来交界,齐攻宋,势必与楚、魏发生矛盾。还有秦是保护宋的,攻宋又必然得罪秦。这样就使齐处于四面树敌的位置。 对于齐国来说,苏秦的用心是很险恶的。为了解除齐秦联盟,苏秦又劝告齐闵王主动放弃帝号,用以孤立秦国,拉拢各国反秦,以便乘机灭宋。齐闵王采取了苏秦的主张,废除帝号,由苏秦发动合纵,于是齐国联合韩、赵、魏、燕共同伐秦,同时不放松攻宋。但五国同床异梦,军队逗留在荣阳、成皋一带并不西进。特别是齐国又犯了一个大错误,它不仅不真心攻秦,反而私下里和秦国勾结,乘各国准备攻秦之时大举攻宋。联盟瓦解。公元前286年,宋国内乱,齐国灭宋,军事上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引起了各国的震动。韩、赵、魏、楚等国严重不安,背离齐国,倒向秦国。公元前285年,秦国派兵越过韩、魏,进攻齐国河东地区,攻取齐国九个城,设立为九县。第二年,秦、韩、赵、魏等国联军向齐大举进攻,在济西大败齐军。由于齐闵王对苏秦的信任,所以对燕国毫无防备,齐国在西线失败后,燕昭王乘机派大将乐毅率领军队从齐国北部攻打齐国。齐国大败,几乎亡国。至此,苏秦的弱燕胜强齐的策略几经周折,终于成功了。此时,苏秦在齐为燕反间的**也完全暴露,齐闵王用车裂之刑把他处死。此后,齐国虽然打败燕国,恢复国土。但从此一蹶不振,齐、秦两国对峙的局面结束了。齐国的削弱,为秦国完成全国统一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强盛之极、最有条件统一中国的齐国,也从此失去了这一时机。
2023-07-15 06:39:151

什么是合纵连横

马陵之战后,魏国的霸业遭到衰弱,出现了齐国、秦国两大强国东西对峙的形式。齐国、秦国两大强国开展了争取弱国、孤立敌国的斗争,而赵国、魏国、韩国等国国内也分成了联秦抗齐和联齐抗秦两派,从而展开了合纵连横的活动。因为南北方向为纵,东西方向为横。因此以三晋为主,北连燕、南连楚以抗击秦国或齐国,叫作合纵。以三晋为主,东连齐而西抗秦,或者西联秦而东抗齐,叫做连横。就策略而言,“合众弱以攻其强谓之合纵”“侍一强以攻众弱谓之连横”。起初,合纵既可以对秦也可以对齐,连横及可以连秦也可以连齐,随着战国时期斗争的发展合纵连横的含义也在逐渐变化。战国后期,秦国的势力最强,山东六国并力攻秦为合纵。秦国拆散合纵,联合弱国称联横。葱事合纵连横活动的称为纵横家,代表人物有张仪、苏秦等。
2023-07-15 06:39:244

战国时期,在“合纵连横”策略中,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被称为什么?秦利用六国见矛盾,远交近攻

称谓合纵
2023-07-15 06:39:523

合纵连横的史实

合纵和连横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外交和军事手段,战国中期到后期,七雄之中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6国无法单独与秦国抗衡,苏秦正是看到这样的条件,不断游说6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六国成立了抵抗秦国的军事同盟,苏秦因为是合纵的倡导者,被封为六国丞相(象征性的),秦国因为合纵,15年里没有出兵攻打过6国,苏秦的这段游说,堪称外交辞令之经典。后来,张仪投奔秦国,用连横策略帮助秦国瓦解了6国的合纵。连横就是张仪不断出使六国,劝说该国退出合纵而与秦国结盟,当时东方最为强大的楚国和齐国是盟国,深为秦国所忌惮,张仪欺骗了楚怀王,使楚国与齐国断交,又几次打败了楚国,又与齐国结盟,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行动中,齐国始终保持中立,最后,秦国就是以远交近攻的政策统一了中国。
2023-07-15 06:40:014

历史上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马陵之战以后,魏国衰落下去,齐国强大起来。这时候,西方的秦国,由于商鞅变法成功,正在迅速崛起。因此,魏国衰落以后,又出现齐、秦两强东西对峙的局面。齐秦为了争取盟国,击败对方,在不断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又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什么是合纵?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合纵弱以攻一强”)。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首先起来推行合纵政策的是魏国人公孙衍。不过,他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后来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洛阳人)。苏秦奔走于东方多国之间,身佩六国相印,在他的游说推动下,东方各国一度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吐出一些占领的地方,使秦国遭到一定的挫折。什么是连横?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他各国(“事一强以攻众弱”)。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秦国用张仪为相,让他推行连横政策。当时东方的齐楚两大国结成联盟,秦国要跟齐国争雄,必须先破坏齐楚联盟。张仪连横政策最成功的一着便是把齐楚联盟给破坏了。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虽然斗争很复杂,情况多变化,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清楚的,那就是,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下去,秦国却越战越强。
2023-07-15 06:40:081

连横的代表人物

张仪
2023-07-15 06:40:163

连横和合纵是怎么回事

合纵——战国时以苏秦为代表的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与秦国对抗的政策。 连横——战国时张仪等游说六国诸侯实行与秦国横向联合对抗其他国家的政策。 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当时七国大致的位置分布是秦在西,其余六国在东,且由北向南基本成纵向分布,因此六国联合叫合纵;而六国中的诸侯国与秦国联合称连横。 连横合纵各有成果,但最后还是连横赢了(因为最后秦统一了其余六国)。
2023-07-15 06:40:2511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代表人物是哪些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地人。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有了新的发展,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
2023-07-15 06:42:211

历史上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合纵连横的意思

历史上合纵连横是指联合使用某一战术攻打某一国。 1、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合纵弱以攻一强”)。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首先起来推行合纵政策的是魏国人公孙衍。后来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洛阳人)。 2、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他各国(“事一强以攻众弱”)。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秦国用张仪为相,让他推行连横政策。
2023-07-15 06:42:281

苏秦的合纵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合纵派的领军人物苏秦一开始却对秦惠王倡导连横战略,他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地的富饶物产,北方有来自胡人地区的贵重兽皮与代地的良马,南边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方又有崤山、函谷关这样坚固的要塞。土地肥沃,民殷国富;战车万辆,壮士百万;沃野千里,资源丰富,积蓄充足;地势险要,能攻易守。这正是天下公认的‘天府之国",秦国因而真正是雄霸天下的强国。凭着大王您的贤能,秦国士卒与百姓的众多,战车、骑兵等武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和谋略的运用之妙,完全有把握吞并其他诸侯,一统天下,称号皇帝,统治全中国。希望大王能考虑一下这一前景,允许臣陈述自己的方略。” 秦惠王说:“寡人常听人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奖惩刑罚,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统治万民,政策教化不顺应天意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如今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登庭指教,寡人内心非常感激,不过关于军国大计,最好还是等将来再说吧!”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能否听取我的意见。以前神农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唐尧放逐欢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汤王灭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齐桓公用战争雄霸天下,都说明了一个国家要想称霸天下,哪有不经过战争就达到目的的?古代使者都坐着兵车奔驰,各国互相缔结口头盟约,谋求天下统一;虽然讲究合纵连横,却是战争不息;说客和谋士们进行巧辩和权诈之术,致使诸侯慌乱疑惑,结果一切纠纷都从此发生,简直复杂到无法处理的地步;章程和法律都完备的国家,人们又常常做出虚伪的行为;文书、籍策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困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无所依赖;法令规章越多,战争发生的也就越多;能言善变穿着儒士服装的越多,战争就越发无法停止。什么事如果不顾根本而专门讲求文辞末节,天下就越发无法太平。因此说客的舌头说焦了,听的人耳朵都有听聋了,却不见什么成效;做事即使讲义气守信用,也没办法使天下和平安乐。” “因此就废除文治而使用武力,召集并且礼遇敢死之士,制作好各种甲胄,磨光各种刀枪,然后到战场上去争胜负。大王要明白,没有行动却想使国家富强,安居不动却要使国土扩大,即使是古代帝王、三王、五霸和明主贤君,想不用刀兵而获得这些,也是无法实现雄心的。所以只有用战争才能达成国家富强的目的。距离远的就用军队互相攻伐,距离近的就短兵相杀,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伟大功业。所以军队如果能得胜于外国,那么国内民众的义气就会高涨,君王的威权就会增强,人民会自然地服从统治。现在假如想要并吞天下,夺取王位,征服敌国,辖制海内,治理百姓,号令诸侯,实在是非用武力不行。可是如今继嗣当政的君主,却都忽略了用兵的重要性,不懂得教化人民;不修明政治,常被一些诡辩之士的言论所迷惑,沉溺在游说之士的言语辩辞中,而误信各种不适当的外交政策。依照这样的情形,大王一定不能实现连横。” 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虽然一连上了10多次之多,但他的建议始终没被秦王采纳。他的黑貂皮袄也破了,100两金币也用完了,最后甚至连房旅费都没有了,不得已只好离开秦国回到洛阳。他腿上打着裹脚,脚上穿着草鞋,背着一些破书,挑着自己的行囊,形容枯槁、神情惟悴,面孔又黄又黑,很显失意。他回到家里以后,正在织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子也不肯给他做饭,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说话,因此他深深叹息:“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 当晚,苏秦就从几十个书箱里面找出一部姜太公著的《阴符》来。从此他就趴在桌子上发奋钻研,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而且一边读一边揣摩演练。当他读书读到疲倦而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自己的脚上。他自语道:“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过了一年,他的研究和演练终于成功,他又自言自语说:“现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 于是苏秦就步入赵国的燕乌集阙宫门,在华屋之下游说赵王。他对赵王滔滔不绝地说出合纵的战略和策略,赵王听了大喜过望,立刻封他为武安君,并授以相印,兵车100辆、锦绣1000束,白璧100双,金币20万两,车队尾随他后,到各国去约定合纵,拆散连横,以此压制强秦。 因此,当苏秦在赵国做宰相时,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在当时,广大天下、众多百姓、威武的诸侯、掌权的谋臣,都要听苏秦一人来决定一切政策。没消费一斗军粮,没征用一个兵卒,没派遣一员大将,没有用坏一把弓,没损失一支箭,就使天下诸侯和睦相处,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近。由此可见,只要有贤明人士当权主政,天下就会顺服稳定;只要有这样的一个人得到合适的使用,天下就会服从领导、归顺朝廷。所以说:“应该运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而不必用武力征服来处理一切;要在朝廷上慎谋策划、运筹帷幄,而不必到边疆上去厮杀作战。” 当苏秦权势显赫、红极一时的时候,金帛20万两供他使用,他所指挥的战车和骑兵连接不断,所到之处都显得威风八面,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莫不望风听从他的号令。赵国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尊重。其实苏秦此人,当初只不过是一个住在陋巷、掘墙做门、砍桑做窗、用弯曲的木头作门框的那类穷人罢了。但现在的他却常常坐上豪华的四马战车,骑着高头大马游历天下,在各诸侯国朝廷上游说君王,使各诸侯王的亲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敢与他对抗了。 苏秦要去游说楚威王,路过洛阳。父母得知,就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酒席,到距城30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对他敬畏得不敢正视、斜着眼睛来看他的威仪,侧着耳朵听他说话;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样在地上爬,对苏秦一再叩头请罪。苏秦问:“嫂子你对待我为什么以前那样的傲慢不逊,而现在又这样的卑贱下作呢?”他嫂子答:“因为现在你地位尊显、钱财富裕的缘故。”苏秦长叹一声说道:“唉!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之后,亲戚朋友都感到畏惧。由此可见,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呢!”
2023-07-15 06:42:351

苏秦张议、合纵连横的典故

典故: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2023-07-15 06:42:441

春秋战国时,合纵连横指的是什么

合纵是苏秦提出的,即山东六国联合起来对抗最强大的秦国。连横是张仪提出的,即通过对山东六国之间采取不同的外交策略瓦解其联盟。
2023-07-15 06:42:523

英雄杀和横连纵怎么用

合众就是再摸一张,连横就是把两个人连在一起,一个人收到伤害,另一个人也一起受伤,一次伤害后效果消失
2023-07-15 06:43:122

合纵连横中苏秦和张仪分别主张什么 张仪和苏秦的关系怎么样

  合纵连横中苏秦和张仪分别主张什么呢?他们两个同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那么张仪和苏秦的关系怎么样呢?又是两个才华横溢,旗鼓相当的人物,在合纵连横中这两个人会有怎么样的碰撞呢?下面 我为你讲述关于张仪和苏秦的关系和故事。   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张仪和苏秦完成学业之后,就去游说诸侯。 后来,苏秦说服赵肃侯 ,而得以去游说各国诸侯实行合纵的联盟,但他担心秦国趁机攻打各诸侯国,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苏秦考虑再三,找不到一个能派往秦国为他工作的合适人选,于是他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来投奔他。   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但是,苏秦却对张仪不理不睬,招待张仪的时候也只是用给仆人和侍女所吃的饭食,并且还当众羞辱张仪,说张仪那么有才能,竟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张仪这次来见苏秦,本以为是旧交,可以求得好处,谁知反而受到羞辱,一气之下,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
2023-07-15 06:43:261

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提出合纵连横

合纵是苏秦提出的,即山东六国联合起来对抗最强大的秦国。连横是张仪提出的,即通过对山东六国之间采取不同的外交策略瓦解其联盟。
2023-07-15 06:43:353

如图所示: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啊?

战国后期各国图存争强的一种策略。合纵指弱国联合对付强国,即齐、楚、燕、赵、韩、魏等国联合对抗强秦连横指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即依附秦国。一说六国南北相连为纵,合纵即六国联合抗秦;东西相连为横,连横即六国分别服从秦。苏秦、张仪等是著名纵横家。
2023-07-15 06:43:452

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术被很多国家使用,也出现了纵横家,你觉得最厉害的纵横家是哪一位?

我觉得苏秦和张仪算是最出色的纵横家了,他们都影响了很多事情。
2023-07-15 06:44:029

初出茅庐在历史的故事中指谁?

诸葛亮 绝对是
2023-07-15 06:44:455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呢?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其中纵横家可分为“纵家”与“横家”,纵家代表人物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因为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横家”代表人物张仪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使六国皆臣服于秦。纵横家们反复无常,事无定主,各国或相约合纵拒秦抗齐,或背盟横强秦楚。乱世之中,合纵连横真的有意义吗?一、纵者合弱,横者事强据《韩非子》记载:“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在乱世之争中,只有强的国家才有发言权,而在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但双方都没有以一己之力征服诸国的能力,因此“朝秦暮楚”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为横强策略提供舞台。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弱国积极投奔强国,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大国也欢迎小国前来附庸,以此壮大自己的声势。虽有秦、齐两座大山压着,但其余五国也不甘示弱,为求自保,在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中,五国之间也多有合纵盟约,以此抗秦拒齐。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在秦、齐还不是强大到足以与天下为敌的时候,合纵盟约还是很好用的,因为五国结盟,其势气还不是秦、齐其中一国能够抵抗的。二、搅动乱世,唯我纵横有人说,从春秋开始,这天下乱世,便是鬼谷子先生一手布的局,为何?放眼望去,庞涓、孙膑、张仪、苏秦、等名动一时的国之栋梁,都是自鬼谷而出,他们代表的纵家与横家互相攻讦诘难,既是和平统一的推动者,又是搅动乱世的破坏者。或许在鬼谷子眼里,春秋战国只是一盘棋,他既持白子,又捏黑子;既是对弈人,也是观棋者,天下纷争与自己何干?图的不过是摆弄人心,操纵生死之快感。“苍生涂涂,天下缭燎,诸子百家,唯我纵横”,鬼谷子本人涉猎之广,儒、道、法家等多有参悟。同时,鬼谷门生遍布各地,哪一个不是风云一时的人物。其中又以纵横家的成就最为显著且最为人所熟知,“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张仪奔走列国,“凭口舌游说六国向西事秦”;苏秦身挂六国相印,合纵攻秦声势浩大,弱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纵横家以其对天下局势把握之精准、口舌言语之锐利,游说各国诸侯或连横强国,或纵弱伐强,他们是趋炎附势、朝秦暮楚的势利之徒,同时也是倾危之士,“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大丈夫啊!所以在有些人看来,合纵连横的真实意义便在于:搅动乱世。三、人心不古,纵难胜横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合纵并不是连横的对手,在几次合纵攻秦之战中,只有一次成功,其余几次不是被张仪散解诸侯盟约,就是被秦国军队武力征服,为何合纵难敌连横呢?是纵家游说者口舌不如横家的锐利,还是六国之兵卒不如秦军强劲?当然不是,纵难胜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六国心不齐。第一次合纵攻秦,公孙衍举魏、赵、韩、燕、楚五国之兵陈列函谷,还说动草原义渠伺机发难,但楚、燕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心存观望,秦相张仪抓住机会,游说两国撤军,导致五国中实际出兵的仅魏、赵、韩三国。联军攻至函谷关,被秦军击退,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失败。第二次合纵攻秦,齐、韩、魏恐秦继续扩张,对己更为不利,乘秦军久战疲惫,于当年联合攻秦,经三年苦战,终于击败秦军,攻入函谷关,尽管第二次合纵攻秦胜利了,但也是惨胜。第三次合纵攻秦,齐、秦交好,互尊为帝,合纵鼓吹者苏秦,亦为燕国利益入齐游说,劝湣王取消帝号,共同反秦,使天下“爱齐而憎秦”,还发动六国合纵攻秦,然而各国互相观望,不肯首攻。秦为破坏列国联盟,主动取消帝号,还归还曾占领的土地于魏、赵。列国散去,第三次合纵攻秦,未交战即告瓦解。第四次合纵攻秦,五国组成联军同仇敌忾,大败刚打完长平之战而元气大伤的秦国,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获得了胜利。第五次合纵攻秦,秦相吕不韦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指挥秦军对三晋发动猛攻,占领大片土地,切断了燕、赵与魏、韩间联系,并在战略上造成对赵、魏、韩三国侧翼包围态势。中原各国为打破不利局面,以图生存,尽最大努力再一次组成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军抗秦,先开始因为秦新占区大,兵力分散,且人心尚未稳定,进攻顺利,联军顺势攻下函谷关,直逼秦都咸阳,却被秦军集中兵力,一举歼灭,“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第五次合纵攻秦失败。及至秦王政亲政,采取李斯“灭诸侯,成帝业”的建议,加快灭亡六国的步伐,列国无力抵抗,合纵战略至此破灭。“合纵连横”策略是始于先秦时代,具有重大意义,其出现表明诸侯国之间不再只重视军事实力,外交也成了重用政治手段。这段时间内,纵横家奔走列国,以口舌谋利,虽为“乱世”,但也起到了推动天下统一的进程。甚至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社会也常常出现合纵连横之策,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如果约定合纵,必须要懂得放弃自身部分利益,运用“舍得”这种精神,有舍才有得,不舍永远不得。而若是连横,必须要知道在与别人合作的同时,还得不断深度发掘自身的潜能,强大自我。合纵连横的意义,便是如此。
2023-07-15 06:45:021

历史上所谓的“鬼谷四友”指的是哪四个人?

孙膑 庞涓 苏秦 张仪四人均为鬼谷的弟子。孙膑和庞涓是同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孙膑比庞涓强,所以庞涓很嫉妒他。后来庞涓到魏国做将军,便把孙膑也介绍去了,结果又诬陷孙膑,把孙膑关进大牢,挖去膝盖骨(膑),使他致残后来齐国听说了,设计把孙膑救了过去,再以后就是围魏救赵,大败庞涓,再后来一次伏击把庞涓军击败,庞涓自戕。苏秦张仪为合纵连横策略的代表性人物,双方各自为六国或秦的利益而进行辩护。苏秦本是连横,只是秦王不理他,他就又合纵了,到处游说六国,经历无数次失败,最后燕王接受了,他的局势就好了起来,最盛时身带六国相印,但最后在齐国被人刺杀。而张仪则好多了,张仪发迹慢一些,但秦王接受了后,他就不断成功,其成果建立在破坏苏秦成果上。所以他一直过的很滋润
2023-07-15 06:45:533

六国之士——苏秦 有什么事迹?

苏秦相燕齐赵魏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被人们认为是有名的辩土 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三世纪初的历史舞台上,他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为了燕国的强大而进行频繁的外交活动,同时又大大影响齐、赵、魏等国的政治决策,为燕伐齐做了准备。他取法诸于百家的学说加以融汇,游说诸侯国君,讲究机谋权变,被推为当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说齐归燕地 燕王 晚年,让位给大臣子之,引起太子平和将军市被的叛乱。齐国趁机派兵攻燕,仅五十余天就占领燕国全境。燕国因此残破。赵武灵王护送燕公子职回国,立为燕昭王。 燕昭王广纳贤士,积极准备对齐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报复行动。苏秦在这时来到燕国。,昭王派他到齐国交涉仍被齐占领的燕国土地。苏秦到齐,对齐宣王说:“燕昭王是秦穆公的女婿,有强秦作后盾。齐占燕地,必然是燕和秦都不满于齐。如果大王能把所占的燕国十城之地交还燕国,那么燕和秦反而会感激大王的恩德。大王即可以秦燕为支持,号令天下。天下亦莫敢不从,则齐国霸业可成。”宣王大喜,归还燕国旧地。苏秦归燕。受到燕昭王的重用。 劝齐王伐宋 苏秦洞察了昭王想攻齐的意图,献计于昭王道:“我们虽然收回了被齐占的土地。然而当年亡国之恨不可以不报。如果使齐西劳于宋,南疲于楚,我们即可趁机发动进攻,一举灭齐。我请求到齐国说宣王攻宋。”燕昭王遂拜苏秦为上卿,出使齐国。 秦国一向与宋国交好,齐伐宋就必须与秦绝交、恰好秦派人到齐国商议共同称帝的事,苏秦趁机劝说齐王:“齐秦并立为帝,天下人是尊齐还是尊秦?”齐王说:“当然是尊秦了!”“那么齐放弃帝号,天下是爱齐呢,还是爱秦?”“当然是爱齐了!”“两帝并立,共约伐赵,与齐军独攻宋,哪一个更有利呢?”齐王回答:“当然伐宋有利!”苏秦接着劝齐王道:“如果我们同秦一样称帝,天下只尊秦国,如果我们放弃帝号,天下就爱齐而称强秦,共约伐赵又不如单独伐宋。所以,我主张放弃帝号以顺应天下。” 齐王听从苏秦建议,联合赵国在阿地会盟,约定共同抗秦,秦齐关系恶化。苏秦趁机劝齐王攻宋:“宋国国君荒淫无度,天下共愤,如果我们挥师西击宋,正是奉天讨罪的壮举,大王必然贤名震于诸侯,且可得到实际的利益,使齐雄踞东方,成为中原诸侯之长。” 齐于是攻宋。燕为了取得齐的信任,派兵协助齐国。宋在联军攻击下,割淮北地求和,而齐国实力也因战而衰弱。 合纵攻强秦 苏秦在齐国,继续作削弱齐的工作。他劝齐王大兴土木,纵情享乐,对外则大肆战争,广树仇敌。齐秦关系恶化,再加上齐攻宋国,秦王非常震怒。苏秦劝齐王先采取军事行动,以打击遏制秦势力的发展。同时也想使齐的力量进一步被消耗。 齐王对燕怀有顾虑。苏秦为燕辩解说:“燕国国小力弱,一向依附于强齐,而齐之所以能号令天下,也正是有了燕的支持。这种友好关系是燕国人心所向,怎么会对齐有异心?”齐王释然。于是,苏秦出使,为齐王合纵攻秦而奔走。 苏秦分别游说韩赵魏燕四国国君,各自出军兵粮草,以攻秦国,推选赵国宰相奉阳君为合纵长,而齐国实际上却是合纵的真正组织者和指挥者。齐国名义上合纵攻秦,其实不过是借齐制秦,使其不能抽身救宋,齐好再次攻宋。苏秦极力主张强攻秦国,然而齐既不卖力,赵韩魏燕自然也都互相推让而逡巡不进。因此联军始终未与秦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尽管如此,齐劳师袭远,仍然大损国力。 合纵反攻齐 齐王发动攻秦的同时,展开了对宋的第二次进攻。这实际上使其他四国联军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既无法合力攻秦,又不能马上撤兵回国。于是各国对齐都暗怀不满。本来苏秦此时南下,明着合纵攻秦,暗中却在积极为燕联系反齐的同盟军。苏秦见各国离心,便暗中劝在魏国的孟尝君:“昔日您在齐国时,为齐立下盖世之功,而齐王暗昧,不但不重用,而且使您背井离乡,远来归魏。今又弃信义于不顾,玩弄联军各国。燕军有攻齐意,赵国也早对齐怀恨,如果联合起来东击齐国,则中原势大,魏和先生您也定会名动天下。”孟尝君答应了苏秦的建议。 苏秦又劝说齐王同秦求和:“魏赵距秦近而齐地距秦远,如果我们五国合纵不能击败秦,魏赵为了保存国家就肯定要向秦求和,秦一旦同其他国家联合,定会连横来攻打齐。望大王早作准备,先与秦谈和,以免形势被动。”齐王以为苏秦说的很有道理,便抢先与秦做出友好的表示,并打算用亲秦的韩聂做宰相。 赵国奉阳君正忙于合纵攻秦,见齐王未商量就先与秦交好,大为恼怒,便联合魏燕要对正忙于攻宋的齐国开战。齐王慌忙从宋撤军,并答应送给奉阳君土地,奉阳君才停止了攻齐的行动。 苏秦拘于赵 奉阳君得到齐王关于土地的许诺,与齐的关系又和好起来,而苏秦在暗中进行的对燕赵关系的离间活动,也被奉阳君察觉。于是奉阳君把苏秦拘留在赵国,限制其行动。 苏秦向燕王求救,并打算继续进行离间活动。燕王向赵奉阳君提出严重抗议,奉阳君释放苏秦,然而苏秦却再也不能找到机会在赵活动。他想去见齐派至赵的使臣,赵不许。苏秦无奈,离开赵入齐。 自陈功与过 苏秦入齐之后,燕昭王对他产生了怀疑,因为他以时机未到为辞,几次劝阻燕昭王对齐的进攻,于是昭王打算让别人替换苏秦回国。苏秦感到非常委曲,向燕王写信申辩。这封信可以说是他对自己一生功过的一个评说。他说:燕和齐仇恨由来已久。我为燕齐的邦交奔走,本来就难以获得各方面的信任。齐是燕国的心腹大患,我在齐国,大可使齐不谋攻燕,小可使齐赵关系破裂,以此为大王的大事作准备。五国伐秦,燕虽然出兵出粮,但一来免去齐称帝燕称臣的耻辱,二来没有齐赵攻燕的祸患。后来奉阳君接受齐的封地,将我扣在赵国。大王救臣下出于水火,现在齐赵都不谋攻燕,燕得以修饬国力,我虽无功,但自以为可以免罪了。我作为燕臣,在齐国活动,本来就会有流言蜚语。我如在齐显贵,燕国大夫就不信任我,我在齐作贱,世人就看不起我。我如受齐王重用,燕大夫就会对我抱有希望,希望达不到又徒增埋怨。齐国如有不利于燕的地方,就把责任都归到我头上,天下人不攻齐,就说我善于为齐谋划。我的处境也可以说是够危险的了。我不畏死报效于大王,大王却怀疑怪罪于臣下,我实在感到恐惧。尽管我自以为可以列于天下公卿之中也无可愧疚,如大王只是重用有才的贤人,我愿在齐与他认真合作;如大王不放心我,我就回燕侍奉大王,以宽解大王的忧虑。燕昭王终于没有撤换苏秦。 荡荡身后事 苏秦为了恶化齐赵邦交,使齐广树仇敌,再劝齐王攻宋。公元前286年,齐灭宋。齐国力也渐渐疲衰。同时由于奉阳君向齐索要封邑,齐赵关系又出现裂隙。苏秦频繁的活动,终被齐王和齐大夫发觉。齐王将苏秦车裂于市。苏秦死时,年五十余岁。苏秦死后,燕赵魏秦韩五国联合,在燕将乐毅的带领下大举攻齐,连陷城池七十余座。齐王出逃,被杀。齐国后来虽然又夺回国土,国力却大衰,从此一蹶不振。而燕赵魏秦四国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苏秦生前活动的缘故。
2023-07-15 06:46:021

历史上合纵连横为什么秦国越来越强

马陵之战以后,魏国衰落下去,齐国强大起来。这时候,西方的秦国,由于商鞅变法成功,正在迅速崛起。因此,魏国衰落以后,又出现齐、秦两强东西对峙的局面。齐秦为了争取盟国,击败对方,在不断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又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什么是合纵?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合纵弱以攻一强”)。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首先起来推行合纵政策的是魏国人公孙衍。不过,他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后来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洛阳人)。苏秦奔走于东方多国之间,身佩六国相印,在他的游说推动下,东方各国一度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吐出一些占领的地方,使秦国遭到一定的挫折。什么是连横?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他各国(“事一强以攻众弱”)。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秦国用张仪为相,让他推行连横政策。当时东方的齐楚两大国结成联盟,秦国要跟齐国争雄,必须先破坏齐楚联盟。张仪连横政策最成功的一着便是把齐楚联盟给破坏了。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虽然斗争很复杂,情况多变化,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清楚的,那就是,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下去,秦国却越战越强。
2023-07-15 06:46:111

合纵连横关联人物是谁?

合纵连横关联人物是苏秦。苏秦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苏秦合纵连横后的故事:苏秦合纵六国后,返回赵国,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后来,秦国派使臣犀首欺骗齐国和魏国,和它们联合攻打赵国,打算破坏合纵联盟。齐、魏攻打赵国,赵王就责备苏秦。苏秦害怕,便请求出使燕国,发誓一定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以后,合纵盟约便瓦解了。
2023-07-15 06:46:301

“合纵连横”, "合纵"是谁提出的,"连横"是谁提出的?

同意楼上,苏秦是当时的合纵长,他弟弟苏厉也和他也是一路的,连横是张仪向秦孝公提出来的
2023-07-15 06:46:4815

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这两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谁?

2023-07-15 06:47:195

战国时期,与"合纵连横"这一外交军事政策关联的人物是?

苏秦
2023-07-15 06:47:474

春秋战国末期主张合纵连横的是哪两位人物?

苏秦、张仪
2023-07-15 06:47:551

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这两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谁?

合纵连横(hezong lianheng)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公孙衍曾于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典故: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7797.htm
2023-07-15 06:48:061

苏秦合纵,张仪的连横策中“合纵”,"连横"指的是什么?

合纵连横(hezong lianheng)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公孙衍曾于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典故: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2023-07-15 06:48:141

合纵连横中著名的有哪些人

纵横家有鬼谷子,姓王名诩,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民间称为王禅老祖,春秋战国人士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他的徒弟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徐福、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财泽、邹忌、丽食其、蒯通、黄石、李牧、魏僚、李斯等,商鞅在李悝死后也曾师从鬼谷子。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据(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张仪,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一说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国贵族后裔,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其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2023-07-15 06:48:341

“合纵连横”的典故有哪些?

战国中后期,七雄争霸,出现了秦齐两大强国遥相对峙的局面。为了争取在兼并战争中获胜,齐国和秦国都展开了争取邻国,孤立敌国的斗争,而魏、赵、韩、楚等国内部也分成联秦抗齐和联齐抗秦两派。各国之间的相互结约联盟不断变更,既没有稳固的朋友,也没有世代的仇敌。这种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结约活动,被称为“合纵”与“连横”。从地域上来看,当时那些弱国是以“三晋”(韩、赵、魏)为主,北连燕,南连楚为“合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为“连横”。合纵可以对齐,也可以对秦,从策略上讲,是“合众弱以攻一强”,是阻止强国进行兼并的策略;连横是“事一强以攻众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的策略。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展,兼并统一已成定局,但由谁统一呢?非秦即齐。纵横战略中的得失在统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兼并统一的战争舞台上,在合纵、连横的战略中,一批游士和食客取得了发言表现的机会。他们讲究权变,积极为各国君主出谋划策。他们的学说适于合纵的为纵说,便于连横的为横说,历史上把这些人叫做纵横家。张仪、公孙衍、苏秦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x0dx0ax0dx0a张仪是魏国贵族的后代。他求见过魏惠王,魏惠王没有用他。他就带着妻子到楚国去求见楚威王,楚威王也没有见他。他只好投在令尹昭阳的门下,做个门客。x0dx0ax0dx0a有一天,令尹昭阳大会宾客,把楚国的无价之宝“和氏壁”给大家传看。大家看了都很惊奇。赞叹不已。传来传去,“和氏壁”忽然不翼而飞。这天正好穷困潦倒的张仪也在场,昭阳怀疑是他偷的,叫手下的人把他打得遍体伤痕,奄奄一息。回到家后,张仪便要妻子看看他的舌头是否还在。他说,只要舌头还在就不怕,还可以靠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谋取官职。公元前329年,张仪入秦,担任了大良造的职务。他极力怂恿秦国攻魏。同年秦出兵攻占魏国的曲沃、平周两地。这使其他各国受到威胁,为了联合对付秦国,在山东各国中出现了由公孙衍倡导的合纵策略。x0dx0ax0dx0a公孙衍魏国人,曾做秦相,后因张仪的排挤,就跑到魏国去了。公元前319年魏国用公孙衍为相。次年,公孙衍发起合纵,联合东方各国,对抗秦国,因而出现了“五国伐秦”之举。此次攻秦,有魏、赵、韩、燕、楚五国参加,推举楚怀王为纵长。但楚、燕两国并没出兵,只有韩、赵、魏三国和秦交战,结果在公元前317年的修鱼之战中,三国联军被秦打败,伤亡八万余人。第一次“合纵”以失败告终。x0dx0ax0dx0a秦国的强盛,使其他各国感到了危机。于是齐楚结盟,加强了齐国与秦国争雄的力量。秦国派张仪前往楚国,离间齐楚。张仪到楚国后,首先收买了旧贵族靳尚等人,然后去见楚怀王。x0dx0ax0dx0a他说,如果楚怀王与齐国断交,秦王就献出商于一带600里的土地给楚国。楚怀王不听屈原等忠臣的劝告,贪图便宜和齐国断交。齐楚联盟就这样被破坏了。齐王一怒之下,反而和秦国联合。共同对付楚国。当楚怀王派人向秦国讨取土地的时候,秦国拒绝不给,张仪翻脸不认帐,说献给楚国的是6里地,不是600里。楚怀王受了侮辱,于公元前312年发兵攻秦,兵败丹阳,秦军进而占领楚国的汉中郡。楚失汉中,再集军队反攻,一直打到秦国的蓝田。但因孤军深入,秦军一反击,,楚军大败而回。秦国取得汉中,贯通了关中和巴蜀的联系,免除了楚国对秦本土的威胁。因此,张仪的连横政策,对秦国的强大和以后成就统一全中国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x0dx0ax0dx0a楚国为秦国击败后,能与秦抗衡的就是东方的齐国了。西秦、东齐两国的强大,对其他国家都有威胁,在这样的政精形势下,公孙衍之后的合纵者苏秦,开始活动手政治舞台,得到了东方各国的支持。x0dx0ax0dx0a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最初苏秦企图游说秦惠王促成连横,兼并诸侯,吞食天下。他十次上书,不被采用,只好穷困潦倒地回到家中。结果“妻不下*任,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战国策·秦策》)苏泰“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磨。”(同上)x0dx0ax0dx0a当读书累了想睡的时候,就拿锥子自刺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此后出山,主张合纵,得到六国重用。他的政治活动主要在齐闵王时期。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大举攻燕,险些亡燕。燕昭王即位,力图报仇,广招人才。这时苏秦到了燕国,得到燕昭王重用,成为燕昭王的亲信。苏秦为燕昭王定的策略是:“大者使齐勿谋燕,次可以恶齐赵之交。”公元前300年左右,苏秦去齐搞反间活动,在齐国的五年中,苏秦做到了使齐没有谋燕。公元前288年,秦昭王派稷侯魏冉到齐国来,约齐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眼见齐秦联合,齐国将更加强大,对燕国不利。于是燕昭王第二次派苏秦去齐,继续在暗中从事反间活动。x0dx0ax0dx0a苏秦到齐国后,还不断奔波于齐、赵、韩、魏等国之间,积极组织合纵攻齐或攻秦。他的策略是使齐“西劳于宋,南疲于楚”,从而牵制齐的力量,防止齐国吞并燕国。因此,苏秦极力怂恿、引诱齐国攻宋。因为攻宋对燕国有利。宋处齐国南面,燕在齐国北面,攻来必不能顾及燕。再说楚、魏与来交界,齐攻宋,势必与楚、魏发生矛盾。还有秦是保护宋的,攻宋又必然得罪秦。这样就使齐处于四面树敌的位置。x0dx0ax0dx0a对于齐国来说,苏秦的用心是很险恶的。为了解除齐秦联盟,苏秦又劝告齐闵王主动放弃帝号,用以孤立秦国,拉拢各国反秦,以便乘机灭宋。齐闵王采取了苏秦的主张,废除帝号,由苏秦发动合纵,于是齐国联合韩、赵、魏、燕共同伐秦,同时不放松攻宋。但五国同床异梦,军队逗留在荣阳、成皋一带并不西进。特别是齐国又犯了一个大错误,它不仅不真心攻秦,反而私下里和秦国勾结,乘各国准备攻秦之时大举攻宋。联盟瓦解。公元前286年,宋国内乱,齐国灭宋,军事上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引起了各国的震动。韩、赵、魏、楚等国严重不安,背离齐国,倒向秦国。公元前285年,秦国派兵越过韩、魏,进攻齐国河东地区,攻取齐国九个城,设立为九县。第二年,秦、韩、赵、魏等国联军向齐大举进攻,在济西大败齐军。由于齐闵王对苏秦的信任,所以对燕国毫无防备,齐国在西线失败后,燕昭王乘机派大将乐毅率领军队从齐国北部攻打齐国。齐国大败,几乎亡国。至此,苏秦的弱燕胜强齐的策略几经周折,终于成功了。此时,苏秦在齐为燕反间的**也完全暴露,齐闵王用车裂之刑把他处死。此后,齐国虽然打败燕国,恢复国土。但从此一蹶不振,齐、秦两国对峙的局面结束了。齐国的削弱,为秦国完成全国统一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强盛之极、最有条件统一中国的齐国,也从此失去了这一时机。
2023-07-15 06:48:511

春秋战国时期好像有两位说客促成了合纵连横的,是谁?

苏秦和张仪苏秦 苏秦 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纵横家兴于战国后期。时群雄相争,除用武力外,还需展开外交、政治上的攻势。纵横家应运而生,他们并不专崇一种主张或观点,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定其取舍,故忽而用儒,忽而用道,构成了所谓的一纵一横。西汉时称纵横之说为“长短说”,长说、短说和一纵一横含义相同,都是说纵横之士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去说服对方的一种方法,到战国晚期,因秦强六国弱已成为定局,故联合关东各国抗秦者即为合纵,而秦设法破坏合纵就是连横。如《战国策》就把秦和六国对立起来,并总以苏秦、张仪为合纵连横策略的代表性人物,双方各自为六国或秦的利益而进行辩护。 《汉书·艺文志》肯定了纵横家“权事制宜”的这一长处。但过分的灵活性也易流于欺诈,《史记》说六国时“谋诈用而纵衡长短之说起”,《汉书》也称其”上诈狡而弃其信”。尽管如此.纵横家在战国晚期仍受到各国君主的重视,故韩非说:“山东言纵横,未尝一日而止也。” 有关苏秦的事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等书。《史记》说他是东周洛阳人,曾到齐国受业于鬼谷先生,后出游数岁,一无所获而归。遭到家人的讥笑。于是他发愤用功,得周书《阴符》而读之,领会出如何方能投人主之所好的奥秘。他先去游说周显王、秦惠王和赵肃侯,但都未成功。接着又到燕国去见燕文侯,文侯接受了他的合纵主张,并资助他车马金帛,使他能到赵、韩、魏、齐、楚几国去游说。六国经过他的劝说而联合起来,苏秦成为纵约长,“并相六国”。到燕易王时,他因得罪易王而亡齐,到齐闵王时,齐大夫嫉恨苏秦而使人刺之。他在临死前对闵王说,我死后可用叛齐之罪名而处车裂之刑,这样做以便于找出刺杀我的凶手。苏秦死后,其弟苏代、苏厉也到处游说而“乞显诸侯”。 张 仪 张仪,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一说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国贵族后裔,学纵横之术,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或“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秦惠文君九年(前329年),张仪由赵国西入秦国,凭借出众的才智.被秦惠王任为客卿,筹划谋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国仿效三晋的官僚机构开始设置相位,称相邦或相国,张仪出任此职。他是秦国置相后的第一任相国,位居百官之首,参预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生涯。 张仪拜相后,积极为秦国谋划。他采用连横术迫使韩、魏太子来秦朝拜,并与公子华(桑)攻取魏国蒲阳(今山西隰县)。又游说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国把上郡15县,包括少梁 <今陕西韩城南)一起献给秦国。秦惠文君十三年(前325年),张仪又率军攻取魏国的陕县(今河南陕县)。这样,黄河天险为秦所占有。随着秦国威势的不断增长,张仪辅佐秦惠文君于同年称王,秦国国势日益强盛。 秦惠文王更元二年(前323年),秦国为了对抗魏惠王的合纵政策,进而达到兼并魏国国土的目的,张仪运用连横策略,与齐、楚大臣会于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以消除秦国东进的忧虑。张仪从啮桑回到秦国,被免去相位。三年,魏国由于惠施联齐,楚没有结果,不得不改用张仪为相,企图连秦、韩而攻齐楚。其实张仪的最终目的是想让魏国做依附秦国的带头羊。由于连横威胁各国,秦惠文王更元六年(前319年)魏国人公孙衍受齐、楚、韩、赵、燕等国的支持,出任魏相,张仪被驱逐回秦。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7年)张仪再次任秦相国。九年,秦惠王接受司马错的建议,遣张仪、司马错等人率兵伐蜀,取得胜利,旋即又灭巴、苴两国。这样秦国占据了富饶的天府之国,有了巩固的大后方,为秦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2023-07-15 06:49:131

请解释合纵连横的概念,并各写出一个代表人物

合纵”。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张仪提出的外交策略 秦国与其他国家联盟的政策 与“合纵”对应
2023-07-15 06:49:291

什么叫"连纵" 什么叫"横纵"

连横合纵的实质就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他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近现代欧洲所奉行的“大陆均势”有着相似之处。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秦国和齐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即为随从强国进攻其他弱国。就是秦国或齐国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其他的一些弱国。  最初,合纵是弱国联合抗秦,即当时的韩、赵、魏、齐、楚、燕。连横是秦拉拢弱国中的一部分去攻打其他弱国。另有说法是,南北联合为纵,东西为横。    合纵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强国兼并,连横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其他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大土地的目的,当时著名的纵横家包括苏秦、张仪和公孙衍。公孙衍曾于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2023-07-15 06:4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