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根据情景填诗句

2023-07-15 09:24:36
TAG: 诗句
kikcik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等到“翠减红衰愁煞人”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4、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2)秋“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秋“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秋“露”:“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5、“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满脸豪情,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答案是什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46:1315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人常用( )的诗句教育我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46:482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坤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46:579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用唐代诗人谁的诗句什么来教育我?

题解: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教育我。
2023-07-14 11:47:12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用唐代诗人李坤的哪一句诗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用唐代诗人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悯农》作者:李绅 年代: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47:31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什么诗句来教育我们

悯 农1 悯 农1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2023-07-14 11:47:38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想到哪些古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47:487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哪句诗句教育我们?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锄禾》【唐】李绅
2023-07-14 11:48:042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请问诗句是什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全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有不懂可以追问哦!o(∩_∩)o哈哈~】【请其他解答解,请勿抄袭】
2023-07-14 11:48:12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唐代诗人谁写诗句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作品】:悯农 【内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48:321

唐代李绅的诗句教育我们不要浪费粮食

1. 唐代李绅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2. 关于李绅粮食的诗句 唐代李绅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哪些诗句来教育我们 唐代李绅的《悯农》。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话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53932换来的呢? 扩展资料 这首诗经常被人们用来教育儿童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2.浪费粮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的诗句 唐代诗人 《悯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绅。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后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第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什么诗句来教育我们 悯 农1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4.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悯农》南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悯农》宋· 李流谦 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 5.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关于李绅粮食的诗句 1.李绅的诗句 关于爱惜粮食的 李绅的诗句中关于爱惜粮食的是: 《悯农》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作品赏析: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2023-07-14 11:48:38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唐代诗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48:464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教育我们

李绅《悯农》其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其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023-07-14 11:48:54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请问诗句是什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49:0314

当我们看到同学浪费粮食时可以用诗句什么

1. 关于浪费粮食方面的诗句 2. 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李 3. 关于李坤浪费粮食的诗句 关于浪费粮食方面的诗句 1.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悯农》南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悯农》宋· 李流谦 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 5.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2.浪费粮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的诗句 唐代诗人 《悯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绅。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后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第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3.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有哪些 1、《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释义: 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披星戴月去劳动),就去田间劳动,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 到头来,丰收所得将会全被官家剥削去了。家中无法生活,不知哪一天就会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卖掉呢! 2、《咏田家 / 伤田家》 唐代: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释义: 二月蚕未结茧,早成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也已忍痛卖出。 这是挖掉心头好肉,来补眼前烂疮。 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之烛。 不照豪华筵席,只照灾民空屋。 3、《别州民》 唐代: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释义: 杭州的父老准备水酒满筵,拦路相送。 作为地方官吏为自己在任时一无建树而惭愧 ,不禁潸然泪下。 因为税重,贫穷的农户很多;又因为旱田多,农民也有饥荒。 我只能给父老们留下一湖水(指在钱塘增筑湖堤工程),救救干旱的灾荒。 4、《悯农·其二》 唐代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5、《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释义: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4.不要浪费粮食的名人名言,警句 1、民以食为天。——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指最重要,最根本的依靠。此句又作“民以食为天”(见班固《汉书·郦食其传》),本句大意是:老百姓把吃饭作为最要紧的事。活着就得吃饭,食物是维持人们生命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生活资料,须臾不可缺少,故此句把它喻为天。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古风二首其二》 两句大意是:谁知道盘子里的饭食,粒粒都是辛苦劳动得来的。诗共四句,前两句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农夫耕种的艰难。 3、高筑墙,广积粮。——清代大臣张廷玉《明史·朱升传》 这两句大意是:把城墙筑得高高的,广为储备粮食,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攻下了徽州,有人把朱升推荐给朱元璋。 4、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 大意是:粮食是天下百姓生命之所系,是国家之至宝。“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我国自古就有珍重粮食的优良传统,这两句至今仍不失为警世箴言。 5、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汉书·食货志》 这几句大意是:积蓄储备,是国家存亡的命根子,如果粮食储备很多而且财物有剩杂,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6、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西汉政论家晁错《论贵粟疏》 这几句大意是:尧禹时代遇到九年水灾,商汤时遇到七年大旱,而他们的国家却未因水旱灾害而闹饥荒遭毁灭,这是因为他所储藏的粮食多而预先已作了充分准备的缘故。 5.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3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大意: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食物,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珍惜这漫长的夏日。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子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挂着一个破篮子。 听她望着大家说出的那番话,人人都不禁为之悲伤。 因为缴纳租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 现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剩余的粮食。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李 1.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悯农》南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悯农》宋· 李流谦 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 5.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2.浪费粮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的诗句 唐代诗人 《悯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绅。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后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第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3.不要浪费粮食的名人名言,警句 1、民以食为天。——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指最重要,最根本的依靠。此句又作“民以食为天”(见班固《汉书·郦食其传》),本句大意是:老百姓把吃饭作为最要紧的事。活着就得吃饭,食物是维持人们生命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生活资料,须臾不可缺少,故此句把它喻为天。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古风二首其二》 两句大意是:谁知道盘子里的饭食,粒粒都是辛苦劳动得来的。诗共四句,前两句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农夫耕种的艰难。 3、高筑墙,广积粮。——清代大臣张廷玉《明史·朱升传》 这两句大意是:把城墙筑得高高的,广为储备粮食,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攻下了徽州,有人把朱升推荐给朱元璋。 4、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 大意是:粮食是天下百姓生命之所系,是国家之至宝。“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我国自古就有珍重粮食的优良传统,这两句至今仍不失为警世箴言。 5、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汉书·食货志》 这几句大意是:积蓄储备,是国家存亡的命根子,如果粮食储备很多而且财物有剩杂,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6、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西汉政论家晁错《论贵粟疏》 这几句大意是:尧禹时代遇到九年水灾,商汤时遇到七年大旱,而他们的国家却未因水旱灾害而闹饥荒遭毁灭,这是因为他所储藏的粮食多而预先已作了充分准备的缘故。 4.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有哪些 1、《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释义: 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披星戴月去劳动),就去田间劳动,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 到头来,丰收所得将会全被官家剥削去了。家中无法生活,不知哪一天就会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卖掉呢! 2、《咏田家 / 伤田家》 唐代: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释义: 二月蚕未结茧,早成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也已忍痛卖出。 这是挖掉心头好肉,来补眼前烂疮。 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之烛。 不照豪华筵席,只照灾民空屋。 3、《别州民》 唐代: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释义: 杭州的父老准备水酒满筵,拦路相送。 作为地方官吏为自己在任时一无建树而惭愧 ,不禁潸然泪下。 因为税重,贫穷的农户很多;又因为旱田多,农民也有饥荒。 我只能给父老们留下一湖水(指在钱塘增筑湖堤工程),救救干旱的灾荒。 4、《悯农·其二》 唐代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5、《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释义: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关于李坤浪费粮食的诗句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坤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李绅《悯农》一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李绅《悯农》二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2023-07-14 11:49:27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用唐代诗人谁的诗句什么来教育我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师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教育我们
2023-07-14 11:49:33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什么诗句来教导我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49:416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常引用的诗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满意请采纳!
2023-07-14 11:49:565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哪句诗句教育我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50:128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常用哪句诗来教导我们

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50:393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50:452

古诗词还可以这样运用!!!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我会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唐代李绅的诗句会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有些人对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4、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5、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家人的怀念。6、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7、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咏的对象,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似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麻,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的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9、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同学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中(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10、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11、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12、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13、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14、教育人积极向上,好上加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育人节约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生活中经常出现当事者迷的情况,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二、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11、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12、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1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14、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2023-07-14 11:51:031

古诗情境填空

依法uiggggiogl年题桃符iuroyeru友人的uegyytrueu
2023-07-14 11:51:126

古诗填空~帮忙撒~

上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黄鹤一去复返,空余鹤楼声萧萧,烟波江上水犹寒
2023-07-14 11:51:283

诗歌知识题目

1、诗经共有多少篇?2、《诗经 采薇》中的“今我来思”中的“思”是什么意思?3、《春夜喜雨》中的哪一句诗是诗人想到的?4、《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天净沙 秋》哪一句使诗中的静景转为动景?6、《白桦》的作者是谁?7、你觉得古代诗与现代诗歌有哪些区别?8、《春夜喜雨》一诗中,“随风潜入夜”的“潜”是什么意思?9、《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的“社林”是什么意思?10、《天净沙 秋》中的“天净沙”是什么?11、请背诵一首友情诗。12、填空:( ),家祭无忘告乃翁。13、诗仙是谁?1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1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 )1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哪句诗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17、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哪句诗?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19、 “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 (1)天地 (2)天下(3)天涯20、说出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21、《游子吟》中的“寸草”比喻什么?22、《游子吟》中的“三春晖”比喻什么?23、歌咏春柳如丝,细叶如裁的诗句是什么?24、描绘雪天垂钓图的诗句是什么?2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A因为 B坐下 C座位二、抢答题:答对1题得10分,答错扣10分1、《春夜喜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背一首与夏天有关的诗。3、“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谁?4、背出表现诗人喜爱菊花的诗句。5、背出四句与“月亮”有关的诗句。6、背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7、《春夜喜雨》中的“润物”是什么意思?8、背诵《示儿》9、背诵王昌龄的《出塞》10、“小李杜”是谁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 (2)伤悲 (3)忧伤1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3) 似曾相识燕归来13.《七步诗》的作者是(1)。(1)曹植 (2)曹丕 (3)曹操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1)阴山 (2)边关 (3)燕山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2)。(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1)汉青 (2)汗青 (3)汗清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1)因为 (2)坐下 (3)座位2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2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1)春色 (2)梨花 (3)雪景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2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词句。(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2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1)红色 (2)花 (3)树叶2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1)天地 (2)天下 (3)天涯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3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2023-07-14 11:51:361

关于报答养育之恩的诗句

1. 关于报答母恩的诗句 关于报答母恩的诗句 1. 形容“难以回报父母恩情”的诗句有哪些 古诗词中描写回报父母深恩的名句如下: 1.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2.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4.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5.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6.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7.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9.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10.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11.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13.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2. 表达对父母恩情的诗句 游子吟 作者:【孟郊】 年代:【唐】 体裁:【乐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 ue771ue771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ue771ue771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 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 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 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 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ue771ue771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 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关于感恩的名人名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萨克雷 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 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苏联谚语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谚语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日本谚语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 日本谚语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 日本谚语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 中国谚语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竟夜孤灯剪影萧,视子如蛟,望子腾霄。 悠忽双鬓冷霜飘,春下裙腰,秋上眉梢。 卅二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劳,跪乳羊羔,还报今朝 3. 关于我们报答不尽母爱的诗句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1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4. 王维报答母亲深恩的诗句 报答母亲深恩的诗句,不是王维,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 得三春晖。 1.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中 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2. 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3.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谁知盘中 餐,粒粒皆辛苦 ) 。 4. 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 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 得三春晖。”) 5.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 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6.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 7. 人们常用杜甫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两句诗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 默无闻的培养,潜移默化的熏陶。 8. 人生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挺一挺,走过去,前面定然是一片明媚的天空, 这种情形可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来概括。 9. 我想用(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劝告那些妄图分裂祖国的台独分子。 10.我们常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来赞颂老师燃烧自己,照亮 别人的奉献精神。 5. 形容回报的诗句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别老母 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西上辞母坟 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凤栖梧/蝶恋花 廖行之 吾母慈祥膺上寿。福庇吾家,近世真希有。 丘嫂今年逾六九。康宁可嗣吾慈母。 我愿慈 闱多福厚。更祝遐龄,与母齐长久。 鸾诰联翩双命妇。华堂千岁长生酒。 谢五开府番罗袄 黄庭坚 叠送香罗浅色衣,著来春色入书帷。到家慈母惊相问,为说王孙脱赠时。 初望淮山 黄庭坚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寄张仲谋 黄庭坚 好在张公子,清秋应苦吟。衣穿慈母线,囊罄旅人金。 早晚辞天阙,归来慰陆沈。黄花一樽酒,期与尔同斟。 墨萱图 其一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哭母诗 瞿秋白 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新泪痕。饥寒此日无人问,落上灵前爱子身。 四言诗·祭母文 毛泽东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擘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2023-07-14 11:51:451

关于浪费的诗句唐代诗人

1.浪费粮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的诗句 唐代诗人 《悯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绅。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后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第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2.当浪费食物时会用唐朝诗人什么诗句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常用唐代诗人——的诗句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常用唐代诗人李绅 的诗句 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示对家人的思念。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急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思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咏起唐朝诗人孟郊飞、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用了一个双关句,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申请。 许多大人常常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诗句告诫我们,要趁年纪还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 李绅的古诗:《悯农》、《南梁行》、《悲善才》、《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姑苏台杂句》等。
2023-07-14 11:52:031

六年级配套练习册标点符号的趣闻

2023-07-14 11:52:131

王维关于母亲的诗句

1. 王维报答母亲深恩的诗句 报答母亲深恩的诗句,不是王维,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 得三春晖。 1.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中 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2. 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3.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谁知盘中 餐,粒粒皆辛苦 ) 。 4. 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 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 得三春晖。”) 5.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 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6.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 7. 人们常用杜甫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两句诗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 默无闻的培养,潜移默化的熏陶。 8. 人生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挺一挺,走过去,前面定然是一片明媚的天空, 这种情形可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来概括。 9. 我想用(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劝告那些妄图分裂祖国的台独分子。 10.我们常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来赞颂老师燃烧自己,照亮 别人的奉献精神。 2. 王维怀念家人诗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3、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山居即事》4、篱间犬迎吠,出屋候荆扉。岁晏输井税,山村人夜归。 ——《赠刘蓝田》5、两妹日成长,双鬟将及人。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今来始离恨,拭泪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同居虽渐惯,见人犹未觅。 宛作越人语,殊甘水乡食。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 ——《别弟妹二首》6、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发。荆扉但洒扫,乘闲当过歇。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7、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心悲常欲绝,发乱不能整。 青簟日何长,闲门昼方静。颓思茅檐下,弥伤好风景。 ——《林园即事寄舍弟》8、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及日当云浮。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州。 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9、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10、惆怅故山云,徘徊空日夕。何事与时人,东城复南陌。 ——《叹白发》。 3. 关于母亲的诗句 南山 1.诗经u2022小雅u2022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2.诗经u2022邶风u2022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4. 王维的诗句来描写对家人的怀古诗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思子整羽翰,及日当云浮。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州。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 3、惆怅故山云,徘徊空日夕。何事与时人,东城复南陌。——《叹白发》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发。荆扉但洒扫,乘闲当过歇。——《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5. 有关王维对家人思念的诗句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答案 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6. 王维思念亲人的诗句是什么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还有一首非常经典的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 王维 《相思》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 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2023-07-14 11:52:201

古诗的练习答案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4、按要求写诗句:(1)秋“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秋“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秋“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4)秋“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5、“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6、“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8、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9、根据“松竹梅风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4句相关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春光二月迎新绿,四季常青不老松” “潇洒自然成族居,心中有节不全虚 ”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10、“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1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1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特点,“竹” 具有刚强勇敢特点。请写出《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明)。1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14、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7、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8、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19、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21、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22、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23、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24、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5、古诗七彩园:(填色彩)(3.5分)1、乌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 红总是春。4、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绿丝绦。 26、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2.5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相映红。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人闲 桂花 落,夜静春山空。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7、古诗动物园:(填动物)(3.5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 鸳鸯。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 鳜鱼肥。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8、古诗数字园:(填数字)(4分)1、 九曲黄河 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2、白发 三千丈,缘愁似个长。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三人。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 七十古来稀。5、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6、故国 三千里,深宫二十年。29、古诗地名园:(填地名)(3分)1、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5、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30、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10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草长莺飞) 4、千锤万击出深山,要留青白在人间。(千锤万击)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6、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牛。”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8、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9、春天里,当你看到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用唐人的诗句来表达心中的感受。10、来到瀑布脚下,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填古诗句)11、昨天晚上,有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岸花明又一村”。12、人们常常用“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来比喻知音觅或乐曲高妙。(填诗句)
2023-07-14 11:52:291

李白写的关于酒的诗句(心旷神怡)

1.李白哪首诗是写酒能使人心旷神怡的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 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4303733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 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 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 2.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 )(填一句古诗,就一句 答案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意思是: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出处节选】《将进酒》——唐·李白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白话译文】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扩展资料 1、《将进酒》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编的《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记录为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一般认为这是天宝(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间李白离开京城后,周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2、《将进酒》鉴赏 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李白咏酒的诗歌非常能体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将进酒》即为代其表作。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全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字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全篇大起大落,通篇以七言为主,而又以三、五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3.描写“心旷神怡”的诗句 “ ,一片孤城万仞山,忽然闭口立,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如《 》、当我们回忆母爱、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11,视野更为开阔。此景象真可谓是“ ” 23、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 ”的诗句,像花针。 我生待明日,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 ,写下了“ ,打在身上将湿未湿,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这样的诗句有, ”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曹操说, ”等到“ ”的时候,四季常青不老松” “潇洒自然成族居,这就是“当局者迷。 岳飞则怒发冲冠,同是宦游人,低眉顺眼。” 24,酒能消愁。 22,正如一句诗“千淘万漉虽辛苦,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 ,也傍桑阴学种瓜,我们要珍惜时间,唯见长江天际流”,要留清白在人间,桃花依旧笑春风” ;“咬定青山不放松,秋收万颗子,碧水东流至此回”登楼远眺。诗句是 。” 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 ” 10、当我们回忆母爱.” (3)秋“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墨梅》? ,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 ,更上一层楼,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4句相关的诗句,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诗人的绝笔是《 》; 《 》中的“ ” 18:“ ,浮萍一道开。 此情此景,视野更为开阔、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 “春光二月迎新绿,草色遥看近却无”,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表达了友从离别之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作人杰, ”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白首方悔读书迟、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 ”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抒发爱国情怀的诗——《 》,春风寂寞摇空枝。 “ ,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沾衣欲湿杏花雨,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相看两不厌:黄河远上白云间,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诗人的绝笔是《示儿》、“以热爱祖国为荣。 21。 16。 此情此景。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伴着温和的春风。” 5,“ 。,语言要有个性,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 ,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童孙未解供耕织,“ ,明月何时照我还,一枝红杏出墙来”。 9?春种一粒粟,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按要求写诗句:“ ,初闻涕泪满衣裳。--于谦(明),低头思故乡”,而盛开的荷花却是“ ,细细密密的特点,打在身上将湿未湿,不会倒流。” 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凌寒独自开,不教胡马渡阴山;“ ,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抛头颅洒热血。”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实际上是在写人,“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不教胡马度阴山,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 儿童急走追黄蝶,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也有突如其来的, ”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即将告别母校:《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 17,旁观者清,与尔同消万古愁。此刻,飞入菜花无处寻、“不知细叶谁裁出。” (2)秋“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烈火焚烧若等闲、“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王之涣的《凉州词》、《墨梅》,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仰天长啸“ 。”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野渡无人舟自横,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纸上得来终觉浅。”不错:“与君离别意,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正如一句诗“ ,要做到知行统一,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看起来写的是物,才能看得远,“横看成岭侧成峰,柳枝也不逊色:“ 、“以热爱祖国为荣、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 》。 “最喜小儿无赖、“黑发不知勤学早。“ ,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4、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诗句是, ” 5, 立根原在破岩中” 10。” 的满脸豪情;“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 ” “ ,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按要求写诗句,像花针, ”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 : (1)秋“霜”,“ :“ 。”登楼远眺! 3,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 的一句诗“ ,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 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 21, ”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春风不度玉门关,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 ,表达了离别之情、“ 、“小荷才露尖尖角。 14,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野渡无人舟自横,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 4.描写“心旷神怡”的诗句 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 , ”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 , ”,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 的一句诗“ , ”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 ,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 ”. 2、“ , ”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 , ”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 , ”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 , ”等到“ ”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4、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 , ” (2)秋“叶”“ , ” (3)秋“月”“ , ” (4)秋“露”“ , ” 5、“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 , ”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 , ”.王昌龄发出了“ , ”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 , ”.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 , ”. 6、“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 , ”.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 , ”,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 , ”. 7、“ , ”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 ”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 , ”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 8、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 , ”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 ”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 ”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 ”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 ”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 , ”. 9、根据“松竹梅风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4句相关的诗句.“ , ” “ , ” “ , ” “ , ” “ , ” 10、“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 , ”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11、“ , ”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 ”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 , ”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 ”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 , ”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 ”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1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 ,其中“梅”具有 特点,“竹” 具有 特点.请写出《石灰吟》 . 1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 . 14、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 》.诗句是 . 1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 1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7、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 》中的“ ”; 《 》中的“ ” 18、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 》,这首诗表达了 ,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 》,诗句是 . 19、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 》,诗为 ;王之涣的《 》,诗为 2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 说明了这个问题. 21、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22、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此景象真可谓是“ ” 23、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 ”和“劝君更尽一杯酒, ”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表达了友从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 , ”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 ”,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 , .” 24、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 . ,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 ,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 答案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 5.李白两首诗中关于喝酒的组成对联 1、此江若变作春酒 问余何事栖碧山 2、蓬莱文章建安骨 青莲居士谪仙人 3、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教先生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借阶前盈尺地,使国士扬眉! 4、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5、扬波喷云雷,笔落摇五岳;举杯邀明月,垂辉映千古。 6、侍金銮,谪夜郎,他胸中有何得失穷通?但随遇而安,说什么仙,说什么狂,说什么文章身价?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原、汉曼卿、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人胸次; 踞危矶,俯长江,这眼前更觉天地空阔。试凭栏远眺,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快论。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苎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头。 7、有句思谪仙,争看炉火照天地; 此山腾傲气,岂惮鼻息吹虹霓。 8、击楫几登临,看白纻环来生成画稿; 推窗一凭眺,问青莲在否同放诗杯。 9、胜迹画图中,莫辜负此日登临,倚山枕渚; 奇才诗酒老,忆记取当年犯放,动地惊天。 10、公昔去长沙,笛吹黄鹤楼中,梅花默然; 我今望秋月,帆挂翠螺上下,枫叶纷纷。 11、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 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12、万里大江来倚翠嶂高楼,月朗风清依旧; 六朝陈迹尽瞻锦袍遗像,天长地久犹新。 13、莫上层峦,睹江水狂澜,洒不尽英雄涕泪; 聊倾蚁酒,听秋林落叶,感从来才子飘零。 14、去日苦难留,须臾六十四年,觉浮生仕真若梦,游真若梦; 高风洵寡偶,上下三千余载,问何人诗可称仙,酒可称仙? 15、酒家何处?杨柳依垂,每当月白风清,胜地也应招子美; 潭水依然,桃花无恙,到此心旷神怡,前身或许是汪伦。 16、谗起七言,千古才人千古恨;快登百尺,一楼风景一楼诗。 6.李白描写白云边酒的诗是怎么样的 你说的应该是这首《游洞庭》: 《游洞庭》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白云边的意思是: 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 白云边牌酒的名字可能就来自这首诗。不过当然不是李白描写白云边酒的了。 扩展资料: 《游洞庭》赏析 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洞庭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唐人喜咏洞庭,佳句累累,美不胜收。“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其谁能察?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 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其中佳处,又为具体模写所难到。 在被月色净化了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 湖光月色此刻便激起“谪仙”李白羽化遗世之想,所以次句道:安得(“耐可”)乘流而直上青天!传说天河通海,故有此想。诗人天真的异想,又间接告诉读者月景的迷人。 诗人并没有就此上天,后两句写泛舟湖上赏月饮酒之乐。“且就”二字意味深长,似乎表明,虽未上天,却并非青天不可上,也并非自己不愿上,而是洞庭月色太美,不如暂且留下来。其措意亦妙。 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只言“赊月色”,却不妨举一反三),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 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作者《送韩侍御之广德》也有“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之句,亦用“赊月色”词语,可以互参。面对风清月白的良宵不可无酒,自然引出末句。 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亦无理而可玩味。原来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 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这即景之句又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总的说来,此诗之妙不在景物具体描绘的工致,而在于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能启人逸思,通篇有味而不可句摘,恰如谢榛所说:“以兴为主,浑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
2023-07-14 11:52:361

(小学语文)按要求写出诗句。

根据下列要求把古诗词写下来: 1春天的一个夜晚,一位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了家乡,于是吟起诗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够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想起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不知道珍惜时间,老师就语重心长地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夏天你去赏荷花,满池的荷花映入眼帘,此时此刻美景无法用语言表达。你能用两句诗恰如其分地把这种美的感受表现出来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5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可以用李白写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表达。 6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 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7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坤的诗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2023-07-14 11:52:431

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什么

2023-07-14 11:52:52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用诗句来教育我们

1. 关于浪费粮食诗句李坤 2. 有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关于浪费粮食诗句李坤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坤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李绅《悯农》一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李绅《悯农》二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有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悯农》南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悯农》宋· 李流谦 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 5.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2.浪费粮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的诗句 唐代诗人 《悯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绅。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后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第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3.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有哪些 1、《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释义: 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披星戴月去劳动),就去田间劳动,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 到头来,丰收所得将会全被官家剥削去了。家中无法生活,不知哪一天就会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卖掉呢! 2、《咏田家 / 伤田家》 唐代: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释义: 二月蚕未结茧,早成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也已忍痛卖出。 这是挖掉心头好肉,来补眼前烂疮。 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之烛。 不照豪华筵席,只照灾民空屋。 3、《别州民》 唐代: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释义: 杭州的父老准备水酒满筵,拦路相送。 作为地方官吏为自己在任时一无建树而惭愧 ,不禁潸然泪下。 因为税重,贫穷的农户很多;又因为旱田多,农民也有饥荒。 我只能给父老们留下一湖水(指在钱塘增筑湖堤工程),救救干旱的灾荒。 4、《悯农·其二》 唐代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5、《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释义: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4.不要浪费粮食的名人名言,警句 1、民以食为天。——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指最重要,最根本的依靠。此句又作“民以食为天”(见班固《汉书·郦食其传》),本句大意是:老百姓把吃饭作为最要紧的事。活着就得吃饭,食物是维持人们生命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生活资料,须臾不可缺少,故此句把它喻为天。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古风二首其二》 两句大意是:谁知道盘子里的饭食,粒粒都是辛苦劳动得来的。诗共四句,前两句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农夫耕种的艰难。 3、高筑墙,广积粮。——清代大臣张廷玉《明史·朱升传》 这两句大意是:把城墙筑得高高的,广为储备粮食,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攻下了徽州,有人把朱升推荐给朱元璋。 4、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 大意是:粮食是天下百姓生命之所系,是国家之至宝。“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我国自古就有珍重粮食的优良传统,这两句至今仍不失为警世箴言。 5、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汉书·食货志》 这几句大意是:积蓄储备,是国家存亡的命根子,如果粮食储备很多而且财物有剩杂,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6、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西汉政论家晁错《论贵粟疏》 这几句大意是:尧禹时代遇到九年水灾,商汤时遇到七年大旱,而他们的国家却未因水旱灾害而闹饥荒遭毁灭,这是因为他所储藏的粮食多而预先已作了充分准备的缘故。
2023-07-14 11:53:11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53:206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答案是什么

悯农李绅锄和日当午,汗滴河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54:192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教育我们

李绅《悯农》其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其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023-07-14 11:54:26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人常用( )的诗句教育我们

2023-07-14 11:54:34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什么诗句来教育我们

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54:423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唐代诗人谁写诗句

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54:492

关于李坤写的浪费食物的诗句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坤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李绅《悯农》一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李绅《悯农》二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2023-07-14 11:55:071

唐代诗人李绅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 关于李绅不浪费粮食的诗句 2. 李绅关于不能浪费粮食的诗句 3. 关于不浪费粮食的诗句李绅 4. 唐代李绅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关于李绅不浪费粮食的诗句 1.李绅不浪费食物的诗句是什么 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2.李绅的诗句 关于爱惜粮食的 李绅的诗句中关于爱惜粮食的是: 《悯农》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作品赏析: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李绅关于不能浪费粮食的诗句 1.李绅不浪费食物的诗句是什么 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2.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悯农》南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悯农》宋· 李流谦 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 5.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关于不浪费粮食的诗句李绅 1.李绅不浪费食物的诗句是什么 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2.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悯农》南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悯农》宋· 李流谦 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 5.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唐代李绅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哪些诗句来教育我们 唐代李绅的《悯农》。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话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53932换来的呢? 扩展资料 这首诗经常被人们用来教育儿童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2.浪费粮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的诗句 唐代诗人 《悯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绅。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后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第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什么诗句来教育我们 悯 农1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4.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悯农》南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悯农》宋· 李流谦 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 5.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2023-07-14 11:55:15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55:211

关于唐代李绅浪费粮食的诗句

1. 关于浪费的诗句唐代诗人 2. 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李绅 3. 关于浪费粮食的唐代诗句 关于浪费的诗句唐代诗人 1.浪费粮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的诗句 唐代诗人 《悯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绅。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后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第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2.当浪费食物时会用唐朝诗人什么诗句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常用唐代诗人——的诗句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常用唐代诗人李绅 的诗句 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示对家人的思念。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急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思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咏起唐朝诗人孟郊飞、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用了一个双关句,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申请。 许多大人常常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诗句告诫我们,要趁年纪还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 李绅的古诗:《悯农》、《南梁行》、《悲善才》、《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姑苏台杂句》等。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李绅 1.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悯农》南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悯农》宋· 李流谦 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 5.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2.李绅的诗句 关于爱惜粮食的 李绅的诗句中关于爱惜粮食的是: 《悯农》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作品赏析: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哪些诗句来教育我们 唐代李绅的《悯农》。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话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扩展资料 这首诗经常被人们用来教育儿童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4.浪费粮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的诗句 唐代诗人 《悯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绅。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后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第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关于浪费粮食的唐代诗句 1.浪费粮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的诗句 唐代诗人 《悯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绅。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后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第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2.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悯农》南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悯农》宋· 李流谦 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 5.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常用唐代诗人——的诗句“——————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常用唐代诗人——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来教导我们。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示对家人的思念。 3.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急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4.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思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咏起唐朝诗人孟郊飞、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用了一个双关句,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申请。 5.许多大人常常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诗句告诫我们,要趁年纪还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 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坤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李绅《悯农》一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李绅《悯农》二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2023-07-14 11:55:281

浪费粮食的唐代李绅的诗句

1. 关于浪费粮食的唐代诗句 关于浪费粮食的唐代诗句 1.浪费粮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的诗句 唐代诗人 《悯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绅。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后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第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2.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悯农》南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悯农》宋· 李流谦 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 5.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常用唐代诗人——的诗句“——————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常用唐代诗人——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来教导我们。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示对家人的思念。 3.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急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4.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思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咏起唐朝诗人孟郊飞、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用了一个双关句,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申请。 5.许多大人常常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诗句告诫我们,要趁年纪还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 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坤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李绅《悯农》一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李绅《悯农》二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2023-07-14 11:55:35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我想到了什么诗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55:411

看到有人浪费粮食你会用什么诗句来劝说他

1. 关于浪费粮食诗句李坤 2. 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李 3. 关于李坤浪费粮食的诗句 关于浪费粮食诗句李坤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坤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李绅《悯农》一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李绅《悯农》二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李 1.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 1.《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悯农》南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悯农》宋· 李流谦 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 5.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2.浪费粮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的诗句 唐代诗人 《悯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绅。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后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第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3.不要浪费粮食的名人名言,警句 1、民以食为天。——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指最重要,最根本的依靠。此句又作“民以食为天”(见班固《汉书·郦食其传》),本句大意是:老百姓把吃饭作为最要紧的事。活着就得吃饭,食物是维持人们生命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生活资料,须臾不可缺少,故此句把它喻为天。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古风二首其二》 两句大意是:谁知道盘子里的饭食,粒粒都是辛苦劳动得来的。诗共四句,前两句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农夫耕种的艰难。 3、高筑墙,广积粮。——清代大臣张廷玉《明史·朱升传》 这两句大意是:把城墙筑得高高的,广为储备粮食,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攻下了徽州,有人把朱升推荐给朱元璋。 4、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 大意是:粮食是天下百姓生命之所系,是国家之至宝。“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我国自古就有珍重粮食的优良传统,这两句至今仍不失为警世箴言。 5、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汉书·食货志》 这几句大意是:积蓄储备,是国家存亡的命根子,如果粮食储备很多而且财物有剩杂,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6、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西汉政论家晁错《论贵粟疏》 这几句大意是:尧禹时代遇到九年水灾,商汤时遇到七年大旱,而他们的国家却未因水旱灾害而闹饥荒遭毁灭,这是因为他所储藏的粮食多而预先已作了充分准备的缘故。 4.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有哪些 1、《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释义: 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披星戴月去劳动),就去田间劳动,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 到头来,丰收所得将会全被官家剥削去了。家中无法生活,不知哪一天就会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卖掉呢! 2、《咏田家 / 伤田家》 唐代: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释义: 二月蚕未结茧,早成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也已忍痛卖出。 这是挖掉心头好肉,来补眼前烂疮。 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之烛。 不照豪华筵席,只照灾民空屋。 3、《别州民》 唐代: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释义: 杭州的父老准备水酒满筵,拦路相送。 作为地方官吏为自己在任时一无建树而惭愧 ,不禁潸然泪下。 因为税重,贫穷的农户很多;又因为旱田多,农民也有饥荒。 我只能给父老们留下一湖水(指在钱塘增筑湖堤工程),救救干旱的灾荒。 4、《悯农·其二》 唐代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5、《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释义: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关于李坤浪费粮食的诗句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坤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李绅《悯农》一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李绅《悯农》二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2023-07-14 11:55:481

表示解答疑惑的诗句

1. 关于解答的诗句 关于解答的诗句 1.解答诗句所要表达的感情 【欲解其诗,必先识其人】 王 融 王融(467—493),字元长,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少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上书齐武帝求自试,迁秘书丞、丹阳丞、中书郎兼主客郎。竟陵王萧子良举为宁朔将军,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因拥立萧子良为帝,事败赐死。善诗文、精声律,曾与沈约、谢朓等共创“永明体”。事迹见《南齐书·王融传》、《南史·王融传》。今存诗八十余首,文五十余篇,原集十卷,后散佚,明人辑有《王宁朔集》。 王融诗歌的主要特点是:构思含蓄而有韵致,写景细腻而清新自然,语言华美而平易流畅,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与谢朓相近似的风格。—— 临 髙 台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髙台。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还看云栋影,含月共徘徊 。 —— 其中“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一句直译为:低矮处,碎花飘落纷飞,无法进入窗台;高空处,孤鸟挥翼离去,飞到远处,却又飞回来……此笔法细腻、含蓄内敛,有极强的艺术韵味。 王融是“永明体”的诗人之一,而永明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王融其人一生也并无什么大风大浪,他的仕途不像苏轼那么坎坷。所以,与其说有什么思想感情,倒不如讲是职业化的艺术创作,士大夫文人之间的赋诗之举。而面对那高台之旷渺,花飞之意,鸟散复回之景难免有点无奈与自身的嗟叹!也就是说它是通俗地写景…… 而“鸟散远来时”,我可以理解为:诗人远来登临高台之时,群鸟振翼而飞。此时则表明鸟有可能一去不回了,而思想情感上原先的那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立刻升华,景不留我,何处留我?衬托出自身的孤寂与深入骨髓的无奈。 从音韵上看,押“ai”韵,而“永明体”特别注重此类,换成“鸟散远来时”则不符体例。 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鸟散远来时”~ 【诗词是文学艺术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与了解,其实只要花一点时间在其上,你能找到你自己的答案~这与个人心态有很大关系。呵,楼主您很不错啊!现在古文学方面,却是有点衰退现象了。希望你是真正爱好诗词的朋友,我也不图这50分,毕竟我不常用百度,只是希望古文学可以有更多人喜欢,更多人去钻研,寻找自己的人生之义!最后,谢!】 (咳,竟然看错字了~如果是“选来时”则体现其自由无拘无束。。。不过这样的话,就不如原句了……从字词对仗上分析,“花飞ˉ低ˉ不入,鸟散ˉ远ˉ时来”中“低”对“远”,都是形容词,而“选”为动词) 2.古诗词解答 1.古往今来,当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咏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得最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4.搞好西部开发,重要的是做好退耕还林,以期在西北沙漠中兴起绿洲,在戈壁中出现草原,再现《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天净沙u2022秋思》中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字的诗句: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②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9.古诗词中描写秋季景色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两句: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②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1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5.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2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29.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3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3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u2022蒹葭》) 3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3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3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帮忙:解答诗句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是宋代词人秦观写的一首咏七夕的词。《鹊桥仙》是这首词的调名,同时也是词的题目。这种调名和题目一致的例子,在唐、五代的词作中是常见的。到南宋以后,词和音乐的关系愈来愈远,才盛行在调名之外,另标题目,以表明所咏的事物和内容。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纤云就是微云,飞星就是流星,银汉就是银河。微微的云彩,划过夜空的流星,遥遥的天河,这都是七月七日夜晚的特定的自然景象,不是一般的夜色的描写。弄巧,传恨,暗度,这是织女活的形象,是织女典型的性格和行为的描述。传说中的织女是织布的能手,织出的东西简直可以巧夺天工,胜过云霞的轻盈和绚丽。所以,旧时七月七日的晚上,无论宫廷民间,妇女们都要在月下庭中,陈设瓜果,摆下针线,乞求织女赐给她们织布、绣花、缝制衣服的慧心巧手,赐给她们一手好针线活。所以,七夕又叫乞巧节。弄巧二字暗寓了这许多丰富的内容。飞星传恨,这恨不是一般的恨,而是象白居易《长恨歌》里所写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恨。夜空的云彩象织女织出的云锦,划过夜空的流星象在为她传递夫妻不能团聚的怨恨,这时织女悄悄度过遥远的天河会牛郎去了。弄巧、传恨、暗度,这一连串的动作,写的很有层次,而且,把人物的性格、行为和环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很好地起到了情景交融的作用。就此一句,便委婉、贴切地写出了七夕的特定的情景,这是很需要一番巧思的。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风就是秋风,玉露就是白露。这是秋日的特定景物。金风玉露暗示节候,风字前加一金字,露字前加一玉字,显示景物的优美。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真诚相爱的情侣能得到一夕的相逢,也就胜过了人间无数次的团聚,而且胜过不知多少倍了。真正的爱情是天河也隔绝不了的。有了这种真正的爱情,即使一年一度相逢,也是美好的,可贵的;没有爱的结合,哪怕终生朝夕厮守在一起,也没有意味。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对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看法,对爱情的看法,和那些通常的观点是迥然不同的。在作者看来,织女是真正的高尚的爱的胜利者,并不是失败者。织女是很值得羡慕的。这一句实际上是在为全词的最末一句张本。 下阕:柔情似水,假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遥接上阕暗度相逢的意思。由暗度到相逢,由相逢到深入刻画相逢后的情景,层次很分明。柔情似水,是说这织女会牛郎时的一片柔情,比眼前的银河水还清、还柔。以水比情,情深似水,水柔似情。两者联系起来,起到了互相衬托又互相深化的作用。佳期如梦,一年一度相逢,不知有多少情怀要倾诉,乍一相逢能没有如梦的感觉吗?这一夕相逢的佳期能不如梦境一般美好吗?这样深情的一对,能够暗度相逢,而且一年仅此一夕,他们能舍得分开吗?然而不愿意回去而又不得不回去,还得走鹊桥之路,这就是恨之所在。这一句极力渲染织女感情之深厚、真挚。联系着银河之水,联系着鹊桥之路,由情及景,由景及情,更由情景而深入到人物心理状态的揣摩刻画,委婉含蓄。这正是婉约派词人的特色。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要两个人的爱情真正是海枯石烂,真正是地久天长,又何必要朝朝暮暮厮守在一起? 这首词共五十六个字,和一首七律的字数相当,只是句法不同。它写了纤云、流星、金风、玉露,迢迢的银河和银河上的鹊桥。它又写了织女的巧,织女的恨。她悄悄地度过银河,步过鹊桥,去赴一年一度梦寐以求的佳期,心中充满柔情;她一往情深地只顾向鹊桥那边走去,一点也不考虑一夕过后,仍要从这桥上回来,还要去忍受那年复一年的隔绝分离之苦;她只感到两情的久长和这一夕相逢的珍贵和欢乐;她并不追求朝朝暮暮厮守在一起,觉得这美好的一夕,就胜过了人间的无数,就是永久。这就是七夕织女的情怀。作者处处巧妙地融情于景,在情景交融中去创造人物形象 。这个人物形象是有血有肉的,是完整丰满的。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传恨和两情久长,暗用白居易《长恨歌》中…… 4.古诗解答 1.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拟人)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夸张 ) 2.《竹石》、《石灰吟》两首古诗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 自己的气节) 3.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 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眠的诗句有《枫桥夜泊 》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4.下面成语中,各藏有一位诗人的姓名。 (1)张冠李戴 山清水秀 心照不宣 ( 李清照) (2)瓜田李下 白璧微瑕 (李白 ) (3)坚贞不屈 星火燎原 ( 屈原) (4)高瞻远瞩 无所适从 ( 高适) 5.解答古诗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①望湖楼——在杭州塘门外西湖边。 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6.解答古诗词的意思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的诗,诗人以古剑象征刚正不阿的谏官和朝政大臣,希望那些执掌国家大权的人,包括他自己,都能尽职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本诗约作于元和初任左拾遗期间。白居易的讽喻诗,善于运用变化万端的比兴手法,塑造各种真实的受迫害者的艺术形象,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不合理现象,因而这些诗不少成为反映现实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名篇,《李都尉古剑》就是其中一首十分出色的咏物诗。这首诗所运用的比兴手法是很高明的,通篇只借用一把李都尉古剑作为描写对象,但每一个字都是作者自身的写照,意思极为明确,虽然着墨不多,而出语却纡徐委婉,具有无穷转折之妙,耐人寻思。从结构上看,这首诗可分三个层次。从开始至“秋水澄不流”八句主要是表现古剑外表的不同凡俗。首句写“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是用“寒黯黯”三字描绘古剑寒光闪闪,灼烁不定的形态,刻画剑的不凡,不从剑的锋利入手,而仅表现其剑光闪烁不定,正是本诗的高明之处,未睹剑先见其寒光凛凛,足以说明这是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几千秋”上承“古剑”的“古”字,古而且利,则此剑为至宝就毫无疑问了。为了进一步渲染这柄宝剑,诗人进一步写道: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据王嘉《拾遗记》载,越王勾践曾以白牛白马祀昆吾山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其一名为掩日,用其指日,日光尽暗。其三曰转魄,指月则蟾兔为之倒转。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极力夸张表现宝剑的非同凡俗之处。这四句是从诗人的角度描绘宝剑的不凡,为了印证自己的看法,下面四句又用旁观者的评价加以证实。客人看到宝剑“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东汉袁康《越绝书》:“太阿剑,视之如秋水。”用秋水形容剑光,由来已久。诗歌继描绘古剑“寒黯黯”,可以“纳日月”、“ 排斗牛”之后,又以“湛然秋水”形容,更进一步表现古剑的威光四射,非同一般。因此客人有观之者,即使很喜欢它,也不得不自叹是凡夫俗子,不敢奢望得到它,还是让这把古剑去完成其应有的使命吧。 接下来则是描写古剑的卓越品质。它不仅剑光闪烁,锋利无比,具有华美的外表,而且品质端正,也非平常刀剑可比。“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说明它的纯度和硬度都是无与伦比的。这并非夸张,因为它"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犹如士之可杀而不可辱,极力表现其质地坚硬。西晋诗人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里是反用其意,表现出古剑刚硬,不能化柔,不屈从外力的品质。但是,一旦有用武之地,它也会毫不犹豫地上前拼杀。正所谓“愿快直士心,将斩佞臣头”,它愿意充当杀伐谄佞的先锋,为国为民除掉奸邪。至于区区个人恩怨就不是宝剑所乐于效命的了,它不屑于做那些需要半夜行动,见不得人的丑事。这一段从宝剑的精纯无比和愿斩佞臣两方面揭示出宝剑的内在品质,它比漂亮的外表,凛凛的寒光更重要,更能展现出古剑之所以为至宝的本质所在。最后两句点明此诗的主旨,也是白居易“卒章显其志”方法成功的运用。意思说:这样锋利的兵器,应该使用在最恰当的地方,不要沾辱了我“神兵”(晋张协《七命》称宝剑为“希世之神兵”)的光辉称号。这也就是告诫包括自己在内的谏官们,应该不怕得罪权贵,去弹奏国家大事;而不应该只议论一些无关重要的小事,来敷衍塞责。这首诗是通过表现一把宝剑的不同凡俗及其优秀品质,借以塑造一个刚正不阿、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重臣和谏官的形象。此时诗人身为左拾遗,自然也有表明自己作为谏官的正直态度之意。然而,诗的主旨并没有明白直接地说出来,而是紧紧扣住宝剑的特征来表现,全诗没有一句话不是围绕着这把古剑写的,每一句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古剑的超凡和刚直不阿。咏剑与赞人,自然融合为一。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赞屈原说:“其志洁,故其称物也芳。”反之,人们也形成这样一种心理,即因其称物芳,故其吉洁。 比喻新颖,精用典故,妥帖自然,不着痕迹,也是这首诗的鲜明特点。诸如“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愿快直士心,将斩佞臣头”都有化用前人诗语之处。这些典故,加强了诗的形象性,使诗句内涵更深刻、丰富。 7.我需要一些关于诗歌的题目和解答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 爷爷高兴地笑了。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1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3) 似曾相识燕归来 13.《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2)。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2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2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2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2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 (2)花 (3)树叶 2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3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2023-07-14 11:55:541

六年级语文古诗黄鹤楼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及答案一、古诗应用题: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11.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12.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1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14.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二、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只填序号)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2)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 (2)伤悲 (3)忧伤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3.《七步诗》的作者是( (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1) )”。(1)阴山 (2)边关 (3)燕山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3)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6.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1)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1) )的诗句。(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2) )”是文天祥的诗句。(1)汉青 (2)汗青 (3)汗清9.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1) )。(1)因为 (2)坐下 (3)座位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3)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1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1) )的诗句。(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2)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1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3) )的《无题》。(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16.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17.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1) )的词句。(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2) )。(1)红色 (2)花 (3)树叶19. “海上生明月,( (3)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1)天地 (2)天下 (3)天涯20.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1) )的《别董大》。(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21.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2)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22.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 (3) )的诗句。(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三、古诗七彩园:(填色彩)1.乌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4.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四、古诗百花园(填花名)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人闲 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五、古诗动物园:(填动物)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3.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 鸳鸯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 欲上时。 六、古诗数字园:(填数字)1. 九 曲黄河 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2.白发 三千 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三 人。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 七十 古来稀。5.南朝 四百八十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6.故国 三千 里,深宫二十 年。七、古诗地名园:(填地名)(3分)1.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3.青海 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5.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8.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八、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草长莺飞) 4.千锤万击出深山,要留青白在人间。(千锤万击)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九、根据描述写诗句。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2.“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2023-07-14 11:56:031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首悯农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3-07-14 11:5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