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扬汤止沸用什么原理 扬汤止沸避免安全事故所使用的原理简述

2023-07-14 07:23:47
TAG: 安全
铁血嘟嘟

1、扬汤止沸是运用了增大散热表面积的原理来避免安全事故。

2、将汤舀起来再倒回锅里的过程中,加大了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液体的蒸发速度加快,加速液体降温。

3、意思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上书谏吴王》,《三国志·魏书·刘廙传》。

扬汤止沸用的是什么原理

扬汤止沸用的物理原理是——扬起的汤,因汽化吸热,水温降低,再回到锅中,使锅中原本沸腾的汤的温度降低,暂时停止沸腾。稍过一会,锅中的汤还会再次沸腾起来的~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解释: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暂时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釜底抽薪相对应~
2023-07-14 01:19:011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物理原理是什么东东

从物理的角度来讲是能永久止沸的。有一个物体装满水,有一个热源给它加热,如果扬汤止沸不能永久止沸的话那得出结论就是这个物体里面水必然会沸腾。但事实不是这样,举例:地球被太阳加热了四十多亿年然而水并没有沸腾为什么,因为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吸热一是散热。地球虽然收到太阳加热但地球不断的散热,所以地球不会沸腾。扬汤止沸在物理上是散热。所以扬汤止沸能永久止沸。
2023-07-14 01:19:164

扬汤止沸用什么原理避免安全事故

  扬汤止沸运用增大散热面积的原理来避免安全事故,把水从锅中舀出后举高,再放入锅中,增大了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水的温度就会降低,锅中的沸点也降低了,所以水就会停止沸腾。回到锅中的水会继续吸收热量,然后再次沸腾。   扬汤止沸是什么原理   扬汤止沸的意思是将沸水舀起来,使之停止沸腾,它的原理是增大散热面积。水在达到100摄氏度的时候就会沸腾,“扬汤”就是将水舀起来举高,再慢慢的倒入锅中,在这个过程中,水的温度就变低了。   锅中的水整体温度变低,达不到沸点,就会停止沸腾。扬汤止沸虽然增大了液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避免达到沸点,但是回到锅中的水依旧会吸收热量,再次沸腾,所以扬汤止沸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   人们经常使用“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它源于《三国演义》,扬汤止沸一词常用作比喻临时采取紧急措施,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釜底抽薪就是直接将锅底的柴火取出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23-07-14 01:19:231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所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急急急

从物理的角度来讲是能永久止沸的。有一个物体装满水,有一个热源给它加热,如果扬汤止沸不能永久止沸的话那得出结论就是这个物体里面水必然会沸腾。但事实不是这样,举例:地球被太阳加热了四十多亿年然而水并没有沸腾为什么,因为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吸热一是散热。地球虽然收到太阳加热但地球不断的散热,所以地球不会沸腾。扬汤止沸在物理上是散热。所以扬汤止沸能永久止沸。
2023-07-14 01:19:335

扬汤止沸原理

扬汤止沸的原理是:扬汤增加了液体的表面积,而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就越快。根据蒸发制冷的原理降低液体的温度而使其低于沸点故而止沸。希望能帮到您,望采纳!
2023-07-14 01:19:491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物理原理是什么东东?.................

扬汤止沸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加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速度。而蒸发是需要吸热的,由此而降低了温度,可以暂时缓解水的沸腾。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釜底抽薪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
2023-07-14 01:19:561

扬汤止沸的物理意义

从字面意思理解“扬汤止沸”,“扬汤”就是用汤勺把沸腾的水舀起来,又倒下去。从物理学上来讲,这样做就加快了水的蒸发,而蒸发又具有致冷作用,使沸水的温度有所降低,这样就达到了“止沸”的目的。不知道这样解释是否合理?
2023-07-14 01:20:033

扬汤止沸什么物理原理?

为了防止水沸腾 加上水来减缓水的沸腾
2023-07-14 01:20:146

扬汤止沸是什么变化

扬汤止沸是物理变化。【成语】:扬汤止沸【拼音】:yáng tāng zhǐ fèi【解释】: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示例】:臣闻~,不如去薪;溃痈之痛,胜于养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近义词】:纵风止燎【反义词】:釜底抽薪【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刘廙因哥哥刘望之被荆州刺史刘表所杀就去投奔曹操,他的弟弟刘伟是行刺曹操的案犯魏讽的同党,按律刘廙也应处死,可曹操爱惜人才并没有杀他。刘廙给曹操写一封信,感谢曹操扬汤止沸救命之恩,让他枯木生花。
2023-07-14 01:21:171

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的说法,请结合所学热学知识,来解释一下其中蕴涵的物理原理.

扬汤止沸”由于散热,水的温度达不到沸点,所以不沸腾,但继续加热温度还是能达到沸点的,所以还能沸腾,故“扬汤止沸”只能暂时使水停止沸腾.“釜底抽薪”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能彻底地使水停止沸腾.
2023-07-14 01:21:361

成语扬汤止沸用了什么原理

成语扬汤止沸用了增大散热的面积,能够使开水不沸腾的原理避免安全事故。 扬汤止沸的意思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2023-07-14 01:21:431

扬汤止沸什么物理原理

扬汤止沸是把沸水舀出去再倒回去,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是从锅底抽掉柴火,能持久止沸. 你是不是初2的,我们前几天刚刚做的这个题,题就是这么说的.
2023-07-14 01:21:501

扬汤止沸的原理

水被舀起时温度降低倒下去时与空气接触流速较大,温度也会降低
2023-07-14 01:22:005

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的说法,请结合热学知识,来解释一下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它的物理意义是指汤沸腾了,想让它停止沸腾,可以舀起汤去浇汤,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行的. 因为汤舀起来再浇下去,舀起来的汤就会降低温度,这是因为汤再倒下去的时候,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流动加快,因而使舀出来的汤蒸发加快,温度降低,再倒回锅里去,使整锅汤温度降低,低于沸点,就可以使汤不再沸腾.达至止沸的目的.但这样止沸,不如把锅底的柴拿走,这就是这句话的物理意义.
2023-07-14 01:22:171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物理原理是什么东东?

古时有句谚语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釜是做饭的锅,薪是烧饭用的柴火,当满锅沸腾的时候,要想不让锅里的水呀粥呀漫溢出来,恐怕没有比抽出锅底的柴火再好的办法了.x0d“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它的物理意义是指汤沸腾了,想让它停止沸腾,可以舀起汤去浇汤,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行的.x0d因为汤舀起来再浇下去,舀起来的汤就会降低温度,这是因为汤再倒下去的时候,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流动加快,因而使舀出来的汤蒸发加快,温度降低,再倒回锅里去,使整锅汤温度降低,低于沸点,就可以使汤不再沸腾.达至止沸的目的.但这样止沸,不如把锅底的柴拿走,这就是这句话的物理意义.
2023-07-14 01:22:241

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扬汤止沸,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

那是因为水要沸腾,需要温度达到足够高,往汤里面倒一些水之后,就需要重新加热,水就不会沸腾。
2023-07-14 01:22:324

成语中有包含什么物理知识吗

扬汤止沸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汤:开水.反复从锅中舀起开水又倒回去,试图制止水的沸腾.比喻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加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速度.而蒸发是需要吸热的,由此而降低了温度,可以暂时缓解水的沸腾.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抱雪向火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向火:指烤火.抱着雪烤火,当然不会暖和.比喻所做的事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反,即使费力也不会有好结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向火的目的是人体取暖,即吸收热量.而抱着雪向火,雪不仅会从火源处吸收热量,还会从人体中吸收热量.这样人体不仅不能吸收热量,反而要释放出热量.事以愿违,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镜中花朵,水中月亮.①比喻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景象.②也比喻诗文中空灵的意境.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镜中的花和水中的月都体现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原理.平面镜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在镜中看到的花和在水中看到的月都是虚像.一叶障目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比喻目光短浅,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树叶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线射到树叶上发生反射,不能射到人的眼睛里去,因此,人眼不能看到远处的物体.
2023-07-14 01:22:571

扬汤止沸用了什么原理避免安全事故 成语扬汤止沸介绍

1、成语“扬汤止沸”用增大散热表面积原理避免安全事故。 2、扬汤止沸本意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用来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典故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饮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2023-07-14 01:23:041

扬汤止沸,釜底抽薪这两个成语的物理意思是什么?哪种效果好?

扬汤止沸--播扬锅里的滚汤(开水),使其稍冷暂不沸腾,比喻宽缓急难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短期看,第一个效果好,可暂时但有效的使液体部沸腾,而撤走柴,容器还残留热量,液体仍能沸腾。长期看,第二个效果好,这就不用解释了吧
2023-07-14 01:23:111

“扬汤止沸”“釜底抽薪”这两个成语的物理意义,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使液体停止沸腾,哪种效果更好?

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使预防事件爆发或爆发后寻求彻底整顿的一种手段,是一种治本的办法釜底抽薪好
2023-07-14 01:23:303

与其扬汤止沸 不如釜底抽薪的物理意义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它的物理意义是指汤沸腾了,想让它停止沸腾,可以舀起汤去浇汤, 因为汤舀起来再浇下去,舀起来的汤就会降低温度,这是因为汤再倒下去的时候,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流动加快,因而使舀出来的汤蒸发加快,温度降低,再倒回锅里去,使整锅汤温度降低,低于沸点,就可以使汤不再沸腾.达至止沸的目的.但这样止沸,不如把锅底的柴拿走,可直接停止加热,水无法继续吸热,就停止了沸腾,扬汤止沸是暂时停止沸腾,釜底抽薪是彻底停止沸腾,这就是这句话的物理意义.
2023-07-14 01:23:391

“扬汤止沸 “釜底抽薪 这两个成语的物理意义是用

从物理的角度来讲是能永久止沸的。有一个物体装满水,有一个热源给它加热,如果扬汤止沸不能永久止沸的话那得出结论就是这个物体里面水必然会沸腾。但事实不是这样,举例:地球被太阳加热了四十多亿年然而水并没有沸腾为什么,因为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吸热一是散热。地球虽然收到太阳加热但地球不断的散热,所以地球不会沸腾。扬汤止沸在物理上是散热。所以扬汤止沸能永久止沸。
2023-07-14 01:23:483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扬汤止沸,莫如底抽薪".这个问题?

因为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要达到沸点,二是要继续吸热。扬汤止沸只是表面的,但其实温度并没有降低,仍然符合沸腾的条件。而釜底抽薪是不能继续加热,无法继续吸热,水也就无法沸腾。
2023-07-14 01:23:591

用热学知识解释成语:1.抱雪向火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自己好好想想吧
2023-07-14 01:24:084

一道物理题

1、蒸发吸热,水蒸发快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蒸发越快2、水沸腾后需要继续吸热3、热量可以用辐射的方式传递4、水的比热大
2023-07-14 01:24:198

关于物理变化的成语和诗句

1. 关于物理变化的诗句成语 2. 关于物理变化的诗句或成语 关于物理变化的诗句成语 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2.物理变化的诗句 1、物理变化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真金不怕火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化学变化的诗句 烈火焚烧若等闲 要留清白在人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够用了吧 3.有关物理变化的成语有哪些 一、声学方面 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5、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 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二、热学方面 1、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1064℃ 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所以金不会被熔化。 2、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扬起的汤 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 制止液体的沸腾。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液体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振动,大部分气泡在 水内压力下就破裂,声音较大,而沸腾时,水温上下相等,气泡升到液面时才破裂,声音较小。 4、下雪不冷化雪冷: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因而空气的温 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5、瑞雪兆丰年:因为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地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 流,因此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光学方面 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 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象 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 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 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4、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 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四、运动和力学方面 1、四两压千斤: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 力臂很长,那么“四两” 压千斤是完全可能的,难怪阿基米德会有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2、如坐针毡,快刀斩乱麻:刀刃越薄,受压的面积越小,要实现同样的效果——快刀斩乱麻,当然就 省力了,“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这个道理。 3、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分子在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4、坐地日行八万里:因为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了约为40003 千米,约为八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科学地揭示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 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4.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诗词谚语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第一句是物理变化 后面都是化学变化 一、成语与物质的变化 1.千变万化:形象表达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2.木已成舟:物体外在形状发生改变。(物理变化) 3.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物理变化)。 4.蜡炬成灰: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现象(化学变化)。 5.滴水成冰:物态变化中凝固现象(物理变化)。 6.火上浇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烧更为充分(化学变化)。 7.铁杵成针:物体形状由大变小(物理变化)。 8.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过程(物理变化)。 9.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 二、古诗中的物质变化 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F.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析:此题将物质的变化与古诗词的含意结合起来,考查同学们对物质变化的理解。使初中阶段语文知识与化学知识的整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这种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试题的欣赏性和趣味性,判断的前提是理解古诗词的含意。从每句诗词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发生化学变化的关键词:“蜡烛成灰”“爆竹”“爆炸”“浑不怕”“留清白”“烧不尽”等,而“梨花开”“铁杵成针”只是形状、大小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这道题联系生活实际,帮我们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在辨别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赏析古诗词,是否别有风味? 答案:B F关于物理变化的诗句或成语 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2.请用成语或诗句来举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比如说物理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第一句是物理变化 后面都是化学变化 一、成语与物质的变化 1.千变万化:形象表达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2.木已成舟:物体外在形状发生改变。(物理变化) 3.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物理变化)。 4.蜡炬成灰: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现象(化学变化)。 5.滴水成冰:物态变化中凝固现象(物理变化)。 6.火上浇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烧更为充分(化学变化)。 7.铁杵成针:物体形状由大变小(物理变化)。 8.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过程(物理变化)。 9.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 二、古诗中的物质变化 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F.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析:此题将物质的变化与古诗词的含意结合起来,考查同学们对物质变化的理解。使初中阶段语文知识与化学知识的整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这种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试题的欣赏性和趣味性,判断的前提是理解古诗词的含意。从每句诗词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发生化学变化的关键词:“蜡烛成灰”“爆竹”“爆炸”“浑不怕”“留清白”“烧不尽”等,而“梨花开”“铁杵成针”只是形状、大小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这道题联系生活实际,帮我们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在辨别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赏析古诗词,是否别有风味? 3.物理变化的诗句 1、物理变化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真金不怕火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化学变化的诗句 烈火焚烧若等闲 要留清白在人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够用了吧 4.有关物理变化的成语有哪些 一、声学方面 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5、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 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二、热学方面 1、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1064℃ 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所以金不会被熔化。 2、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扬起的汤 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 制止液体的沸腾。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液体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振动,大部分气泡在 水内压力下就破裂,声音较大,而沸腾时,水温上下相等,气泡升到液面时才破裂,声音较小。 4、下雪不冷化雪冷: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因而空气的温 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5、瑞雪兆丰年:因为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地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 流,因此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光学方面 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 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象 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 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 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4、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 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四、运动和力学方面 1、四两压千斤: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 力臂很长,那么“四两” 压千斤是完全可能的,难怪阿基米德会有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2、如坐针毡,快刀斩乱麻:刀刃越薄,受压的面积越小,要实现同样的效果——快刀斩乱麻,当然就 省力了,“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这个道理。 3、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分子在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4、坐地日行八万里:因为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了约为40003 千米,约为八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科学地揭示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 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5.有关物理知识有关的诗句,谚语,或成语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答案补充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2023-07-14 01:24:401

有没有跟物理有关的成语?

【海市蜃楼】【杯弓蛇影】【形影相吊】
2023-07-14 01:24:503

急需关于物理的小问题!!

建议你直接查《一万个为什么》
2023-07-14 01:25:013

成语中有哪些物理哲理?

聚沙成塔 积少成多
2023-07-14 01:25:213

嘿、要一些八年级旳数学物理题、

http://www.edudown.net/Soft/sipin/bnj/是免费的!~~~
2023-07-14 01:25:294

初二下学期物理测试题

百度文库 http://text.k12zy.com/jiaoan/html/2002/21315.htmlhttp://www.3a.com.cn/tiku/UploadFiles_7271/200904/20090402095604450.doc
2023-07-14 01:25:392

坐井观天、一孔之见、水涨船高着几个词语含有什么物理知识?

坐井观天反映了“光的直线传播” 一孔之见反映了“小孔成像” 水涨船高反映了“浮力” 因为船始终是漂浮,重力不变浮力不变,因此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变,所以水涨船升. 用“顺口溜”巧记物理知识 1 仪器读数 测量仪器要读数,最小刻度要记住;天平游码看左边,量筒水面看底部;压强计读高度差,密度表上标倍数; 电流电压先看档,电能表上有小数. 2 中学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物理学家例如:伏特、托里拆利、伽利略、安培、库仑、帕斯卡、阿基米德、奥斯特、欧姆、牛顿、法拉第、焦耳和瓦特等12位,他们分布于:意大利、法国、希腊、丹麦、德国、英国.可编顺口溜如下: 意有伏托又有伽,法有安库还有帕;希腊米德丹麦奥,德欧英牛第焦瓦. 3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虚像正,放大缩小要分清. 4 力的图示法若要表示力,办法很简单,选好比例尺,再画一段线.长短表大小,箭头表方向,注意箭尾巴,放在作用点. 5 电源、电压、电流电源像有电源力,推动电荷到正极,正负极间有电压,电路接通电荷移. 6 安培定则歌导线周围的磁感线,用安培定则来判断.判断直线用定则一,让右手直握直导线.电流的方向拇指指,四指便指磁感线.判断螺线用定则二,让右手紧握螺线管.电流的方向四指指,N极在拇指所指端. 7 安装电灯要点火地并排走,地线进灯头,火线进开关,开关接灯头. 8 安全用电顺口溜电灯离地六尺高,固定安装最重要.广播碰到输电线,喇叭怪叫要冒烟. 如果有人触了电,首先要去断电源. 谜语1、你声小它装哑, 你高声它回答,专要俏学腔调, 找遍天涯不见它. (猜一物理学现象)回声 2、房间只有绿豆大,万千兄弟都住下,电子器件新一代,生来追求小型化.(猜一无线电元件) 集成电路  3、闪闪一银河, 风吹不起波 ,遇热河水涨,遇冷河水落.(猜一物理实验仪器)温度计 4、一个老汉,     肩上挑担,为人公正,偏心不平.  (猜一物理实验仪器)天平   5、来无影,去无踪,能传景,能传声 ,(猜一物理现象) 电磁波   6、顺风耳,千里眼.两种绝技一身兼,交谈不愁隔天涯,有它宛如面对面.       (猜一物) 电视电话   7、通道还比头发细,保密性好容量巨,能打电话能发报,互不干扰极便利.      (猜一物)光导纤维通信   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制电影和电视.军事医疗都运用.(猜一物)全息照相   9、嘉奖胜利(打一物理名词)  夸克   10、无词歌(打一物理名词) 光谱 线要是着了火,不能带电用水泼. 11、浪打浪(打一物理名词)  冲击波   12、一心只读圣贤书(打一物理名词)  光学   13、杯弓蛇影(打一物理名词)  视差   14、光阴似箭(打一物理名词)  时速   15、退居二线(打一物理名词)  位移   16、破涕为笑(打一物理名词)  变相   17、我自巍然不动(打一物理名词)  固体    62、一模一样(打一物理过程) 平面镜成像   63、馒头入屉(打一物理过程)  蒸发   64、小小铜帽头上戴,亮亮锌衣穿起来     顶天立地一根柱,呼电呼流它全才(打一物理器材) 干电池   65、安全线 保险丝   66、潜入敌人心脏工作(打一物理学家名) 伏特   67、卧倒射击(打一物理学家名) 伏打   68、异口同声(打一物理名词) 共鸣   69、面目全非(打一物理名词) 变形   70、越走越快(打一物理过程) 加速运动   71、两队拔河 实力相当(打一物理名词)  平衡   72、景德镇的作坊.(打一物理名词) 磁场   73、黑白倒置(打一物理器材) 底片   74、一变七,七合一, 一就是七,七就是一.(打一物理名词) 白光  18、外强中干(打一物理名词)  表面能   19、暑期攻读(打一物理名词) 热力学    20、淘汰赛(打一物理名词)  输出   21、火炬接力(打一物理名词)  热传递 22、两耳不闻窗外事(打一物理名词) 抗干扰 23、心切切盼儿归(打一物理名词)等离子 24、喜怒哀(打物理过程) 三态变化 25、疏通河道(打物理名词)整流 26、考工(打一物理名词) 核技术 27、攻书不畏难(打一物理名词) 应用技术28、谢绝送礼(打一物理名词) 反馈 29、心有灵犀一点通 (打一物理名词)互感30、一人唱万人合(打一物理名词) 共鸣 31、车如流水马如龙(打一物理名词) 行频 32、明察秋毫(打一物理现象) 毛细现象33、等量齐观(打一物理过程) 长度测量 34、取长补短(打一物理名词) 平均值35、半斤八两(打一物理过程) 质量单位换算 36、物换星移(打一物理名词)机械运动37、习与性成(打一物理名词) 惯性 38、势均力敌(打一物理名词) 二力平衡39、事半功倍(打一物理名词)效率  40、热火朝天(打一物理名词) 空气对流4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打一理名词) 扩散 42、一孔之见(打一物理现象) 小孔成像43、不分青红皂白(打一物理名词) 色盲 44、随声附和(打一物理现象) 回声45、回光反照(打一物理现象) 光的反  46、万变不离其宗(打一物理现象) 能的转化和守恒47、一手遮天(打一物理现象) 光沿直线传播48、以静制动(打一物理名词) 静摩擦 49、表里如一(打一物理名词)密度 50、闹矛盾(打一物理名词) 摩擦 51、屡教不改,本性难移(打一物理名词) 惯性52、给聋子带耳机(打一物理名词) 无用功53、咱们工人有力量(打一物理名词)  功54、千里相逢,一日一里(打一物理名词)  重量55、半斤八两玩压板(打一物理名词)  天平56、泵上去石,石浮水上(打二字表示一物器械)  水泵57、支起半吨(打一物理器材)  千斤顶 58、上下一体(打一物理单位)  卡 59、自相矛盾(打一物理名词) 开关 6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打两物理过程) 断路、通路 61、捷径(打一物理名词) 短路75、外面口字少一,里边口字多一,上面正差一笔,下面少欠一点.(打一物理名词)  同步76、说它是钟不是钟,不报时来不出声.表针表盘全齐全,电路测试它全能.(打一物理仪器)  万能表77、明察秋毫(打一物理仪器)  显微镜 78、一个小铜人,臂在肚子里, 电荷一下去,双手就举起.  验电器 79、对红(打一物理单位)  赫80、孔明的儿子拍照(打一光学名词)  小孔成像 81、心有余而力不足(打一光学名词)  光心 82、俺大人不在(打一电学名词)  电 83、抑制怒火(打一物理单位)  大气压84、只见熊走,不见足迹(物理名词一)  能85、敢怒不敢言(物理名词一)  空气86、闹矛盾(物理名词一) 摩擦 87、抵押品(物理名词一)物质 88、冲胶卷(物理名词一) 现象   89、咱们工人有力量(物理名词一) 功90、大脚走路,一分为二(物理名词一) 距离91、千里相逢,三星伴月(物理名词一) 重心92、歪脖子(物理名词一) 斜面   93、屡教不改(物理名词一) 惯性94、计时秒表(物理名词二) 能量,度   95、我的本领真高强,人人没我活不成,天天与你相接触,看不见来摸不着,     不得烧来不得吃,你猜我是啥名堂.(物理名词一) 大气压   96、最近照片(物理名词一)  现象97、弱者制强(物理名词一)  压强   98、木匠干活(物理名词一)  杠杆99、指头触电,手有感觉(物理名词一)  摩擦   100、不会走的“动物”(物理器材一) 砝码101、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又发旧时花.(物理名词一)自现象102、黑云压城城欲摧(物理名词一) 大气压  10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物理现象) 奔流到海不复回.势能转化为动能 从物理角度赏析《枫桥夜泊》唐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枫桥夜泊》的艺术价值,在于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抒发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怀.从视觉、听觉、触觉三方面描绘了秋江夜泊的环境和诗人的感觉. 寒山寺位于苏州阀门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梁时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到唐贞观年间,浙江天台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来到这里住持,才改名“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残月西沉,令人压抑;乌啼凄哀,催人泪下;霜华满天,寒气逼人.“霜满天”造语奇崛,本来,秋霜落地,凛然生寒,这是自然现象;可是在心绪悲凉的诗人看来似乎繁霜满天,寒意逼人,颇有凄神寒骨、心灰意冷之感.写秋霜弥漫,冷风凄凄,实乃传达诗人的凄冷心绪.尤其刺耳的是“乌啼”,本来,它就是凶险、不祥、不利的预兆. 秋寒霜重,夜籁人静.那么“霜满天”这种现象合理吗?我们得从霜的成因分析: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人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下霜”.每年10月下旬,总有“霜降”这个节气.我们看到过降雪,也看到过降雨,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过降霜.其实,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另外,云对地面物体夜间的辐射冷却是有妨碍的,天空有云不利于霜的形成,因此,霜大都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的时候.此外,风对于霜的形成也有影响.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但是,风大的时候,由于空气流动得很快,接触冷物体表面的时间太短,同时风大的时候,上下层的空气容易互相混合,不利于温度降低,从而也会妨碍霜的形成.大致说来,当风速达到3级或3级以上时,霜就不容易形成了. 因此,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霜的形成,不仅和上述天气条件有关,而且和地面物体的属性有关.霜是在辐射冷却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物体表面越容易辐射散热并迅速冷却,在它上面就越容易形成霜.这就是说,一种物体,如果与其质量相比,表面积相对大的,那么在它上面就容易形成霜.草叶很轻,表面积却较大,所以草叶上就容易形成霜.另外,物体表面粗糙的,要比表面光滑的更有利于辐射散热,所以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更容易形成霜.所以从物理角度看是不合理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突出钟声清旷悠扬,惊心动魄的特点.本来,夜半钟声是向四面八方传播扩散的,可是在愁眠不展的诗人听来似乎格外响亮,格外刺耳,似乎是专冲着困顿潦倒的诗人而来的,故而有“到”客船而不到别处的感受.显然,钟声无形无情,如此却有情有势,负载了一层浓得化不开的愁苦,似乎充盈天地,溢满胸怀的全是羁旅离愁.寒山古刹的钟声就这样一声接一声回荡在枫桥的夜空,弥漫在文人的心头,它敲响的是漂泊流浪之音,它划破的是清空寂寥之雾,它甚至穿越时空,飘飘荡荡,向现在也向未来诉说着一个个动人心魄的人生故事. 远处寒山寺的钟声能传到枫桥江畔吗?是否是诗人的臆造呢?探究表明:气温影响空气的疏密程度,气温高,空气的疏密程度小,则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反之,气温低则空气的疏密程度大,声速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偏向温度低的区域.当某区域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声音便会一会儿拐向高空,一会儿拐向地面.这样便会形成奇特的声音跳跃现象.深夜,寺内气温较高而枫桥河畔的气温较低,寒山寺的钟声便可传到数里外的枫桥河畔就不足为怪 汉语成语与初中物理仔细研究某些汉语成语可以发现,有些汉语成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在物理和语文课堂教学中相互渗 透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大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突破学科 本位,淡化学科界限,强化知识渗透.下面就从物理学的角度例析有关的汉语成语. 1.关于力现象的汉语成语 1.1 刻舟求剑 《汉语成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据说从前楚国有一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 ,他在船沿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记号,等船停下后,他便从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没有找到( 见《吕氏春秋·察今》).比喻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此人错选了参照物.因船相对剑是运动的,则船和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 化,则确定剑的位置应选择与剑的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如岸上的石头、树木、花草等. 1.2 一泻千里《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泻:水急速往下流.本指江河水势汹涌,奔腾直下,后比喻文笔流畅,气势奔放.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当相对高度越高时,水落到低处转化为的动能越多,动能越多,则速度越大.所以“江河水势汹涌、奔腾直下”的解释突出了江水的流速大. 2.2 釜底抽薪《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釜:锅.薪:柴草.把锅底的柴火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扬汤止沸是反义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 2.3 抱雪向火《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向火:指烤火.抱着雪烤火,当然不会暖和.比喻所做的事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反,即使费力、也不会有好结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向火的目的是人体取暖,即吸收热量.而抱着雪向火,雪不仅会从火源处吸收热量,还会从人体中吸收热量.这样人体不仅不能吸收热量,反而要放出热量.事以愿违,南辕北辙. 2.4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冰冻三尺,不是一天的寒冷所凝成的.比喻事情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水在0℃以下就会结冰.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放热.冰冻三尺必须是长时间的低温环境,使大量的水或冰放热,形成大量的低温的冰. 3.关于声现象的汉语成语3.1 掩耳盗铃《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掩:捂.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盗铃铛.《吕氏春秋·自知》记载:有一个人想把一口钟偷回家,但那口钟太大,背不动.于是他就把那口钟砸烂,钟发出了响声,他怕别人听见,就用手把耳朵捂住.人们称此为“掩耳盗钟”.后世多说“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减少噪声的途径有三条: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这个偷铃的人只注意到了在人耳处,且是在自己耳朵处减弱.这样做,别人照样可以听到铃声.很显然,是自欺欺人. 3.2 夜深人静《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深夜了,人们都安静下来进入了梦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深夜,工厂没有机器的轰隆声,农村没有鸡、狗、猫、鸭等各种动物的鸣叫声,也听不到人们大声的喧哗声.此时处在30dB~40dB的较理想休息和睡眠的安静环境中,真可谓万籁俱寂. 3.3.震耳欲聋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震得人的耳朵都要聋了.形容声音特别大.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dB以上会干 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并引起神经衰弱、头疼、血压 升高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 双耳完全失去听力.“震耳欲聋”的噪声环境当然就是130dB~150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dB. 4.关于光现象的汉语成语 4.1 漆黑一团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糊里糊涂,一无所知.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健康的眼睛能看到物体的条件是有光线射到人的眼睛,这些光线有的是光源本身 发出来的光;有的是物体把日光、月光、灯光等环境光反射后射到人的眼睛,不管是哪种情况,人眼把射 来的光线反向延长后即得到光源或物体的位置.如果是什么东西也看不到,当然就是漆黑一团. 4.2 一叶障目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比喻目光短浅,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树叶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线射到树叶上发生反射,不能射到 人的眼睛里去,因此,人眼不能看到远处的物体.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镜中花朵,水中月亮.①比喻可望而不可及的虚幻景象.②也比喻诗文中空灵 的意境.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镜中的花和水中的月都体现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原理.平面镜成的像都是虚像, 因此在镜中看到的花在水中看到的月都是虚像1.3 沉李浮瓜
2023-07-14 01:25:461

物理变化例子用四字成语形容50个

1. 写物理变化的四词成语 写物理变化的四词成语一、声学方面 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5、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 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二、热学方面 1、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1064℃ 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所以金不会被熔化。 2、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 扬起的汤 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 制止液体的沸腾。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液体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振动,大部分气泡在 水内压力下就破裂,声音较大,而沸腾时,水温上下相等,气泡升到液面时才破裂,声音较小。 4、下雪不冷化雪冷: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因而空气的温 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5、瑞雪兆丰年:因为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地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 流,因此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光学方面 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 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象 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 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 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4、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 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四、运动和力学方面 1、四两压千斤: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 力臂很长,那么“四两” 压千斤是完全可能的,难怪阿基米德会有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2、如坐针毡,快刀斩乱麻:刀刃越薄,受压的面积越小,要实现同样的效果——快刀斩乱麻,当然就 省力了,“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这个道理。 3、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分子在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4、坐地日行八万里:因为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了约为40003 千米,约为八万里,这是 *** 吟出的诗词,它科学地揭示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 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 用什么四字成语可以形容物理 物极必反 wù jí bì fǎn 【解释】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结构】主谓式。 【用法】多用来表示事物发展到极点;一定会走向它的反面这一必然趋势。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辨形】反;不能写作“返”。 【近义词】周而复始 【反义词】千篇一律 【例句】 (1)~;是事物发展的一条规律。 (2)汽球吹气鼓圆以后;再鼓气就会崩破;这就叫~。 3. 有关物理变化的成语有哪些 一、声学方面 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5、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 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二、热学方面 1、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1064℃ 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所以金不会被熔化。 2、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扬起的汤 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 制止液体的沸腾。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液体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振动,大部分气泡在 水内压力下就破裂,声音较大,而沸腾时,水温上下相等,气泡升到液面时才破裂,声音较小。 4、下雪不冷化雪冷: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因而空气的温 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5、瑞雪兆丰年:因为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地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 流,因此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光学方面 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 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象 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 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 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4、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 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四、运动和力学方面 1、四两压千斤: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 力臂很长,那么“四两” 压千斤是完全可能的,难怪阿基米德会有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2、如坐针毡,快刀斩乱麻:刀刃越薄,受压的面积越小,要实现同样的效果——快刀斩乱麻,当然就 省力了,“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这个道理。 3、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分子在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4、坐地日行八万里:因为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了约为40003 千米,约为八万里,这是 *** 吟出的诗词,它科学地揭示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 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4. 请写出40个物理变化的例子和40个化学变化的 例子 急 40个物理变化: 1 铁水铸成铁锅 2NaOH的潮解 3酒精的挥发 4冰的融化 5 研碎胆矾 6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 7灯泡通电发光 8自行车爆胎 9冰棒融化 10湿衣服晾干 11汽车行驶 12音箱发声 13钢笔吸墨水 14石油的分馏 15水蒸气的液化 16汽油的挥发 17冰川融化 18电风扇的旋转 19音叉的振动 20水果去皮 21气球的升空 22卫星的发射 23地球的自转 24河水的流动 25气流的流动 26农夫挖地 27收割稻谷 28农夫播种 29大树倒下 30盐的潮解 31硝酸钾的结晶 32气温降低 33太阳升起来了 34夕阳夕下 35煤气泄漏 36用汽油洗衣服上的墨迹 37铁水的凝固 38烟雾散去 39彩虹的形成 40切割金属 40个化学变化: 1.火柴燃烧, 2.氢氧化钠变质,3.生物生长,4.植物光合作用,5.盐酸除锈, 6.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7.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8.食物发霉 ,9.久置的澄清石灰水便浑浊, 10.硫酸腐蚀铁块,1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12.镁条的燃烧,13.鞭炮爆炸 14.比赛时发令枪,15.葡萄酿成酒 ,16.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17.白磷自燃 18.白糖在油锅中高温后变为黑色,19.氢氧化铜高温分解,20.氢气燃烧 21生米煮成熟饭,22粮食酿酒,23蜡烛燃烧,24铁生锈,25铜生锈生成铜绿 26硫在空气中燃烧,2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8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9钢铁的冶炼,30水的电解,3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32煤炭的燃烧 33木材的燃烧,34碳酸氢钠的分解,3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6用氢氧化钠制肥皂 , 37湿法炼铜 , 38汽油的燃烧 39煤炭的脱硫 , 4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望采纳! 5. 物理变化的例子20个 1、水蒸发; 2、汽油挥发; 3、矿石粉碎; 4、研碎胆矾; 5、衣服晾干; 6、碗摔碎; 7、粉笔折断; 8、冰糖敲碎; 9、菠萝榨汁; 10、蔗糖溶解; 11、冰雪消融; 12、电灯发光; 13、石墨制铅笔芯; 14、铁水铸成锅; 15、蜡烛受热融化; 16、水制冰块; 17、切菜; 18、划破皮肤; 19、指甲断了; 20、山体滑坡。 物理变化(physical change)指的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多种纯物质混合成混合物,是物理变化;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纯物质,亦是物理变化。
2023-07-14 01:25:531

孩子七岁了,早晨发烧至29.2,怎样物理疗法?

酒精擦浴,热毛巾敷头部,搽胸部,腋窝,大腿内侧。饮水。测量体温,休息。
2023-07-14 01:26:003

解释炉火纯青的原理

釜底抽薪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釜:锅.薪:柴草.把锅底的柴火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扬汤止沸 是反义词.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不能从外界 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
2023-07-14 01:26:061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上一句?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引颈受戮,不如鱼死网破。东偷西摸,不如拦路抢劫。
2023-07-14 01:26:154

你是怎么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的?

现在互联网是万能的,煮饺子时候,我都听从别人意见,水开了再下饺子,然后加两次水就熟了。网上看到,冷冻过的饺子直接与冷水一起下锅,水开了,饺子就熟了。真不错,省事,还省煤气。一周前,我煮饭时候,手腕被炒菜锅烫伤,当时家里也没有京万红软膏,干脆把猪油抹在烫伤地方,还真不错,直到结痂都没有疼。
2023-07-14 01:26:379

扬汤止沸的原理

扬汤止沸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加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速度。而蒸发是需要吸热的,由此而降低了温度,可以暂时缓解水的沸腾。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釜底抽薪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
2023-07-14 01:27:088

扬汤止沸用什么原理避免安全事故

扬汤止沸是运用了增大散热表面积的原理来避免安全事故。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后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停止沸腾。将汤舀起来再倒回锅里的过程中,加大了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液体的蒸发速度加快,加速液体降温。降温后的液体倒回锅中,降低了锅中液体的温度,使其在沸点之下,从而可以停止沸腾。但若是锅中的液体在持续加热,用不了多久汤水又会重新沸腾起来。因此,扬汤止沸一词常用来比喻临时采取紧急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容办法不够彻底。扩展资料:重点词汇:扬汤止沸[成语解释]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典故出处]《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译文: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使它不会焦烂。[近义词]纵风止燎[反义词]釜底抽薪[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刘廙因哥哥刘望之被荆州刺史刘表所杀就去投奔曹操,他的弟弟刘伟是行刺曹操的案犯魏讽的同党,按律刘廙也应处死,可曹操爱惜人才并没有杀他。刘廙给曹操写一封信,感谢曹操扬汤止沸救命之恩,让他枯木生花。
2023-07-14 01:28:151

扬汤止沸是物理现象吗

扬汤止沸是物理现象将汤舀起来再浇下去的时候,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因而使舀出来的汤蒸发加快,由于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温度降低,再倒回锅里去时,使整锅汤温度低于沸点,这样汤就会降低温度,停止沸腾。但由于汤一直在加热,所以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又会重新沸腾。
2023-07-14 01:28:361

扬汤止沸的物理知识

将汤舀起来再浇下去的时候,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因而使舀出来的汤蒸发加快,由于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温度降低,再倒回锅里去时,使整锅汤温度低于沸点,这样汤就会降低温度,停止沸腾。但由于汤一直在加热,所以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又会重新沸腾。
2023-07-14 01:28:441

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的说法,请结合所学热学知识,来解释一下其中蕴涵的物理原理

扬汤止沸”由于散热,水的温度达不到沸点,所以不沸腾,但继续加热温度还是能达到沸点的,所以还能沸腾,故“扬汤止沸”只能暂时使水停止沸腾.“釜底抽薪”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能彻底地使水停止沸腾.
2023-07-14 01:28:591

扬汤止沸的物理原理是啥啊?

扬汤散热,降低汤的温度,使汤的温度低于沸点,达到止沸的目的 。
2023-07-14 01:29:092

扬汤止沸什么物理原理?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它的物理意义是指汤沸腾了,想让它停止沸腾,可以舀起汤去浇汤,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行的.因为汤舀起来再浇下去,舀起来的汤就会降低温度,这是因为汤再倒下去的时候,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流动加快,因而使舀出来的汤蒸发加快,温度降低,再倒回锅里去,使整锅汤温度降低,低于沸点,就可以使汤不再沸腾.达至止沸的目的.但这样止沸,不如把锅底的柴拿走,这就是这句话的物理意义
2023-07-14 01:29:181

“扬汤止沸”和“抽薪止沸”为什么可以“止沸”啊

第一个是物理原理第二个是化学原理初三刚学的,查查书就知道了。
2023-07-14 01:29:574

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的说法,请结合热学知识,来解释一下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它的物理意义是指汤沸腾了,想让它停止沸腾,可以舀起汤去浇汤,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行的. 因为汤舀起来再浇下去,舀起来的汤就会降低温度,这是因为汤再倒下去的时候,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流动加快,因而使舀出来的汤蒸发加快,温度降低,再倒回锅里去,使整锅汤温度降低,低于沸点,就可以使汤不再沸腾.达至止沸的目的.但这样止沸,不如把锅底的柴拿走,这就是这句话的物理意义.
2023-07-14 01:30:241

扬汤止沸是什么原理避免安全事故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扬汤止沸,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g tāng zhǐ fèi,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上书谏吴王》,《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1、对社会上的精神垃圾,我们不能用扬汤止沸的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以分发给每人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体追索欠债,德隆建筑公司的这种做法也只能是扬汤止沸,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扩展资料成语典故刘廙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的哥哥刘望之,被荆州刺史刘表所杀,他便投奔曹操,在曹操部下当一名秘书之类的官员。刘廙有才,干事勤勉,受到曹操及其长子曹丕的器重。当时,有个名叫魏讽的人,反对曹操,进行袭击,被人告发后,曹操就把魏讽处死了。而刘廙的胞弟刘伟,是魏讽阴谋袭击曹操事件的同党,因此也被曹操诛杀。按照当时法律,刘廙因弟弟牵连,也当获罪,并应全家抄斩。可是曹操爱惜人才,同时也了解刘廙的为人和他弟弟刘伟根本不同,据审查得知,当时刘廙还曾劝说刘伟别跟魏讽往来。所以曹操下令,特别宽恕刘廙,不予判罪。刘廙很感激曹操,他为此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我的罪,例应灭绝祖宗和家族,幸而蒙您‘扬汤止沸"救了我和全家人的命,这样的大恩, 是永远也报答不了的,今后我只有拼死为您效劳才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汤止沸
2023-07-14 01:30:321

成语扬汤止沸用了什么原理避免安全事故 成语扬汤止沸故事

1、成语扬汤止沸用了增大散热表面积的原理避免安全事故。 2、成语扬汤止沸故事 当时,有个名叫魏讽的人,反对曹操,进行袭击,被人告发后,曹操就把魏讽处死了。而刘廙的胞弟刘伟,是魏讽阴谋袭击曹操事件的同党,因此也被曹操诛杀。按照当时法律,刘廙因弟弟牵连,也当获罪,并应全家抄斩。可是曹操爱惜人才,同时也了解刘廙的为人和他弟弟刘伟根本不同,据审查得知,当时刘廙还曾劝说刘伟别跟魏讽往来。 所以曹操下令,特别宽恕刘廙,不予判罪。刘廙很感激曹操,他为此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我的罪,例应灭绝祖宗和家族,幸而蒙您‘扬汤止沸"救了我和全家人的命,这样的大恩, 是永远也报答不了的,今后我只有拼死为您效劳才是。”“扬汤止沸”指播扬锅里的滚汤(开水),使它稍冷,暂不沸腾,是比喻宽缓急难的意思。但后来人们在运用中,这句成语的原意有了变化,一般来用比喻临时采取紧急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容办法不够彻底。
2023-07-14 01:30:451

成语中有包含什么物理知识吗?

扬汤止沸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汤:开水。反复从锅中舀起开水又倒回去,试图制止水的沸腾。比喻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加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速度。而蒸发是需要吸热的,由此而降低了温度,可以暂时缓解水的沸腾。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抱雪向火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向火:指烤火。抱着雪烤火,当然不会暖和。比喻所做的事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反,即使费力也不会有好结果。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向火的目的是人体取暖,即吸收热量。而抱着雪向火,雪不仅会从火源处吸收热量,还会从人体中吸收热量。这样人体不仅不能吸收热量,反而要释放出热量。事以愿违,南辕北辙。   镜花水月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镜中花朵,水中月亮。①比喻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景象。②也比喻诗文中空灵的意境。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镜中的花和水中的月都体现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原理。平面镜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在镜中看到的花和在水中看到的月都是虚像。   一叶障目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比喻目光短浅,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树叶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线射到树叶上发生反射,不能射到人的眼睛里去,因此,人眼不能看到远处的物体。
2023-07-14 01:30:591

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成语

1. 关于物理变化的诗句成语 2. 关于物理变化的诗句或成语 关于物理变化的诗句成语 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2.物理变化的诗句 1、物理变化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真金不怕火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化学变化的诗句 烈火焚烧若等闲 要留清白在人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够用了吧 3.有关物理变化的成语有哪些 一、声学方面 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5、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 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二、热学方面 1、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1064℃ 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所以金不会被熔化。 2、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扬起的汤 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 制止液体的沸腾。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液体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振动,大部分气泡在 水内压力下就破裂,声音较大,而沸腾时,水温上下相等,气泡升到液面时才破裂,声音较小。 4、下雪不冷化雪冷: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因而空气的温 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5、瑞雪兆丰年:因为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地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 流,因此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光学方面 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 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象 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 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 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4、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 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四、运动和力学方面 1、四两压千斤: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 力臂很长,那么“四两” 压千斤是完全可能的,难怪阿基米德会有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2、如坐针毡,快刀斩乱麻:刀刃越薄,受压的面积越小,要实现同样的效果——快刀斩乱麻,当然就 省力了,“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这个道理。 3、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分子在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4、坐地日行八万里:因为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了约为40003 千米,约为八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科学地揭示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 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4.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诗词谚语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第一句是物理变化 后面都是化学变化 一、成语与物质的变化 1.千变万化:形象表达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2.木已成舟:物体外在形状发生改变。(物理变化) 3.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物理变化)。 4.蜡炬成灰: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现象(化学变化)。 5.滴水成冰:物态变化中凝固现象(物理变化)。 6.火上浇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烧更为充分(化学变化)。 7.铁杵成针:物体形状由大变小(物理变化)。 8.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过程(物理变化)。 9.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 二、古诗中的物质变化 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F.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析:此题将物质的变化与古诗词的含意结合起来,考查同学们对物质变化的理解。使初中阶段语文知识与化学知识的整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这种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试题的欣赏性和趣味性,判断的前提是理解古诗词的含意。从每句诗词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发生化学变化的关键词:“蜡烛成灰”“爆竹”“爆炸”“浑不怕”“留清白”“烧不尽”等,而“梨花开”“铁杵成针”只是形状、大小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这道题联系生活实际,帮我们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在辨别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赏析古诗词,是否别有风味? 答案:B F关于物理变化的诗句或成语 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2.请用成语或诗句来举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比如说物理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第一句是物理变化 后面都是化学变化 一、成语与物质的变化 1.千变万化:形象表达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2.木已成舟:物体外在形状发生改变。(物理变化) 3.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物理变化)。 4.蜡炬成灰: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现象(化学变化)。 5.滴水成冰:物态变化中凝固现象(物理变化)。 6.火上浇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烧更为充分(化学变化)。 7.铁杵成针:物体形状由大变小(物理变化)。 8.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过程(物理变化)。 9.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 二、古诗中的物质变化 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F.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析:此题将物质的变化与古诗词的含意结合起来,考查同学们对物质变化的理解。使初中阶段语文知识与化学知识的整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这种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试题的欣赏性和趣味性,判断的前提是理解古诗词的含意。从每句诗词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发生化学变化的关键词:“蜡烛成灰”“爆竹”“爆炸”“浑不怕”“留清白”“烧不尽”等,而“梨花开”“铁杵成针”只是形状、大小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这道题联系生活实际,帮我们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在辨别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赏析古诗词,是否别有风味? 3.物理变化的诗句 1、物理变化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真金不怕火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化学变化的诗句 烈火焚烧若等闲 要留清白在人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够用了吧 4.有关物理变化的成语有哪些 一、声学方面 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5、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 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二、热学方面 1、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1064℃ 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所以金不会被熔化。 2、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扬起的汤 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 制止液体的沸腾。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液体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振动,大部分气泡在 水内压力下就破裂,声音较大,而沸腾时,水温上下相等,气泡升到液面时才破裂,声音较小。 4、下雪不冷化雪冷: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因而空气的温 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5、瑞雪兆丰年:因为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地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 流,因此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光学方面 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 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象 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 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 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4、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 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四、运动和力学方面 1、四两压千斤: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 力臂很长,那么“四两” 压千斤是完全可能的,难怪阿基米德会有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2、如坐针毡,快刀斩乱麻:刀刃越薄,受压的面积越小,要实现同样的效果——快刀斩乱麻,当然就 省力了,“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这个道理。 3、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分子在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4、坐地日行八万里:因为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了约为40003 千米,约为八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科学地揭示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 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5.有关物理知识有关的诗句,谚语,或成语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答案补充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2023-07-14 01:3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