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什么意思

2023-07-14 07:21:45
人类地板流精华

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设问: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

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望采纳~

西柚不是西游

这水为何如此清澈呢?那是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学习永不停息的精神.现在这两句诗比喻多读一些好书,会让自己思维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

康康map

你问我为什么池塘里的水那么清澈是为什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暗喻知识是需要积累的,活到老学到老。

ardim

为什么水渠里面的水一直源源不断呢?那是因为源头一直有清水注入。比喻学习读书要一直不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什么意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出处: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朱熹...
2023-07-14 00:48:191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的意思为: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原文:《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文译文: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问渠,渠:指水塘;那同“哪”,怎么;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为:因为。有源头活水来。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2023-07-14 00:49:06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翻译: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选自 (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2023-07-14 00:49:17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活水在源源不断地流动啊!
2023-07-14 00:49:5914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

分析法电饭锅任性该吃吃乳房GV发的到底谷村新司DDR的人多人行道人多如此兄弟媳妇的方法停车场歌词写的的地方许许多多多幸福对的人饿得人多的人多的我饿高新大道fffddff
2023-07-14 00:50:434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出处:该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简介: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2023-07-14 00:51:11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让陈老师说
2023-07-14 00:51:291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什么意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是: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观书有感》二首中的其一,全诗如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是一个代词,相当于“它”,“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够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扩展资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观书有感》二首中的其一。其二全诗如下:《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书有感
2023-07-14 00:52:17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是:观书和观水一样,都是有着源源不断的源头,以水比喻书,告诉人们要不断的补充新知识,不断的学习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此句出自南宋诗人朱熹所写的《观书有感》。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注释:1、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2、渠:他,指方塘。3、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4、清如许:这样清澈。《观书有感》赏析在风和日丽的季节里,诗人来到半亩见方的池塘旁留连徘徊欣赏这悦人的美景,只见池水清澈澄碧好似打开盒罩的一面明镜,光亮照人,徜徉游动于池塘上空的阳光与白云倒映在这一泓碧水中,摆动不止,带给人们生命的动感,让人产生美的遐思。所写方方正正的池塘指代翻开的书本,通过观书来知得失,开始内心的反省,池水澄澈能够见底始终不陈腐不污浊,其根源在于源头的清水一直在汩汩不停地注入,这是比喻某些知识内容之所以在人的脑海中具有清晰的镜像正是由于人们学问修养的积累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泉思如涌,灵感自然不断迸发出来,把最难懂的问题搞清楚了,其他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观书有感二首
2023-07-14 00:52:34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

1.译文: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2.这两句取自《观书有感》,讲述的道理: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和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为:因为。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如:如此,这样。清:清澈。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译文:大约半亩见方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平展展地铺开, 天光云影在方塘内飘飘荡荡。池水清澈得几乎能看见底。你要问它为何这样清澈,原来时时刻刻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赏析:观书有感表达了作者对书本的喜爱之情,告诉了我们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知识之泉源源不断.。读书就像池塘,只有不断读书,自己的知识才不会陈旧。借景说理,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说理。
2023-07-14 00:54:22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是什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如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意指的是要问池塘的水为什么会这般明净清澈,原来有一股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过来。它告诉我们池塘有源头活水,就能保持清洁的水质。我们要多读好书,勤于思考,让思想保持活跃。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2023-07-14 00:54:36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什么意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要问为什么那池塘的水会如此清澈透明呢?就是因为有那永不干枯的起源之地为它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诗句出自宋朝时期朱熹所作的《观书有感》,作品原文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简介   《观书有感》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作者“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第二首诗借事说理,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  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2023-07-14 00:55:01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出处]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是一首说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首诗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要坚持开卷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诗的寓意多么深刻!诗人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所领悟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愉悦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
2023-07-14 00:55:08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的意思

问这水塘为什么能够这样清?因为水塘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输送活水。
2023-07-14 00:55:286

“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活水源头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那水渠中的水为什么总是这样清澈?原来,是水的发源处源源不断地流过来新鲜地水啊!这句话的释义:那水渠中的水为什么总是这样清澈?原来,是水的发源处源源不断地流过来新鲜地水啊!这句话的寓意:作者的意思是说:做学问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新的知识,否则会成为一潭死水的。这句话的出处:《观书有感二首》中的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二首》的作者:南宋诗人朱熹全诗来看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
2023-07-14 00:56:121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的大意

这句话的原意是“渠水为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源头有流水的缘故”。所谓“源头”,在日常写作中经常用来比喻实践之类的事物。比如说某个作家发表的作品很多,来源于他不断采风、深入生活,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来发表议论。
2023-07-14 00:57:04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翻译: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寓意: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
2023-07-14 00:57:291

问渠哪得清如许什么意思??

要问为什么方塘的水会如此清澈?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需要不断积累,就像水源头一样,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清:清澈。如许:如此,这样。为:因为。这两句诗出自于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观书有感二首》其一,诗的全文如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白话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这首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够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2023-07-14 00:57:47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有什么寓意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观书和观水一样,都是有着源源不断的源头,以水比喻书,告诉我们要不断的补充新知识,不断的学习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这句诗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 2、《观书有感二首》是宋代学者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3、《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翻译: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4、《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翻译: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2023-07-14 00:58:001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如许是什么意思

如许:如此,这么句意为: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
2023-07-14 00:58:071

问渠那得清如许的意思是什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解释: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诗词名称:《观书有感·其一》。本名:朱熹。别称:朱子、文公、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字号: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出生时间:1130年10月18日。去世时间:1200年4月23日。主要作品:《九曲棹歌》《春日》《题榴花》《观书有感》《泛舟》等。主要成就:儒学集大成者,宋代理学家。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问渠那得清如许”的详细介绍:一、《观书有感·其一》的全文点此查看《观书有感·其一》的详细内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译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三、背景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朱熹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四、注解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徘徊:来回移动。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清如许:这样清澈。为:因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五、朱熹其他诗词《泛舟》、《劝学诗》、《春日》、《观书有感》、《兰涧》。六、赏析这是一首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第一句“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在山村里读书,兴味正浓。他悠然自得地抬头一看,眼前是一方半亩大小的池塘。这本是最平凡不过的景象,在中国南方的村落中,这样的池塘随处可见。但到了朱熹的笔下,它却独有一种深刻的寓意。第二句“天光云影共徘徊”,看着眼前的池塘,朱熹体会到内心世界的清晰明朗,便犹如明镜一般。镜子虽小,却能照进整个天地。因此,这区区半亩的方塘,竟也有了湖海般的气象。尽管它小,却能倒映出长天无垠、云影悠悠。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相同朝代的诗歌《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观书有感·其一的详细信息
2023-07-14 00:58:141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渠是什么意思

渠:指水塘。
2023-07-14 00:58:244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qkqe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进步,成功!
2023-07-14 00:58:321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一)》意思: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就好像是一面镜子被打开了一样(比喻一方展开的书法作品)。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被倒影在水塘中,他们在池塘里不停地晃动着(比喻纸上的留白部分与书法的线条交响成趣,显得生动活泼)。想问那一亩方塘里的水怎么会如此的清澈(意思是这文学作品怎么会如此清新隽永呢)?因为有水从源头的地方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因此就成了活水(意思是那是在于书写人的心中有些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在出现)!《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南宋体裁:七言绝句 题材: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pái)徊(huái)。问渠那(nǎ)得清如许?为(wéi)有源头活水来。扩展资料:《观书有感二首》是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书有感二首
2023-07-14 00:58:54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什么意思

这水为何如此清澈呢?那是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学习永不停息的精神.现在这两句诗比喻多读一些好书,会让自己思维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
2023-07-14 01:00:029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哪?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的意思是:要问为什么方塘的水会如此清澈?是由于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诗句常用来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需要不断积累,就像水源头一样,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这两句诗出自于宋代朱熹的诗作《观书有感二首》中的一首,诗的全文如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3-07-14 01:00:441

问渠哪的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表达什么志向

表达了作者的对清高,素质的优良的憧憬
2023-07-14 01:00:51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整首诗是什么啊

观书有感二首【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头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地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2023-07-14 01:00:59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中渠什么意思

  这里的“渠”是水渠的意思,和“清水”、“源头”、“活水”在内容上前后呼应,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全诗的第三和第四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   作者设问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   其哲学涵义是要想探究事物的本质和缘由,唯有从其源头、实践、实证、原著和第一手材料去寻找。
2023-07-14 01:01:06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诗

《guān shū yǒu gǎn 》《观书有感》zuò zhě :zhū xī cháo dài :sòng  作者:朱熹 朝代:宋 bàn mǔ fāng táng yī jiàn kāi ,tiān guāng yún yǐng gòng pái huái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wèn qú nà dé qīng rú xǔ ,wé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3-07-14 01:01:131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什么意思

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2023-07-14 01:01:343

问君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形容什么意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需要不断积累,就像水源头一样,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出自于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这首诗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2023-07-14 01:01:411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赏析
2023-07-14 01:02:021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什么意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要问为什么那池塘的水会如此清澈透明呢?就是因为有那永不干枯的起源之地为它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诗句出自宋朝时期朱熹所作的《观书有感》,作品原文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简介《观书有感》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作者“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事说理,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作者简介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2023-07-14 01:03:38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要问为什么方塘的水会如此清澈?是由于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需要不断积累,就像水源头一样,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清:清澈。如许:如此,这样。为:因为。扩展资料:这两句诗出自于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观书有感二首》其一,诗的全文如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白话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这首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够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书有感二首
2023-07-14 01:03:451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什么意思?

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设问:这水渠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
2023-07-14 01:04:01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

f
2023-07-14 01:04:166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是什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是: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观书有感》二首中的其一,全诗如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是一个代词,相当于“它”,“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够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扩展资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观书有感》二首中的其一。其二全诗如下:《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书有感
2023-07-14 01:04:36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意思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
2023-07-14 01:04:551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渠: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那同“哪”,怎么会的意思。清:清澈。如许:如此,这样。为:因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该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全诗原文如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白话文意思是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就因为它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扩展资料《观书有感二首》是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此诗是其中一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这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023-07-14 01:05:27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出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天光: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来回移动。为:因为。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如:如此,这样。清:清澈。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赏析: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扩展资料: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熹
2023-07-14 01:05:33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是:观书和观水一样,都是有着源源不断的源头,以水比喻书,告诉人们要不断的补充新知识,不断的学习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此句出自南宋诗人朱熹所写的《观书有感》。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注释:1、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2、渠:他,指方塘。3、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4、清如许:这样清澈。《观书有感》赏析在风和日丽的季节里,诗人来到半亩见方的池塘旁留连徘徊欣赏这悦人的美景,只见池水清澈澄碧好似打开盒罩的一面明镜,光亮照人,徜徉游动于池塘上空的阳光与白云倒映在这一泓碧水中,摆动不止,带给人们生命的动感,让人产生美的遐思。所写方方正正的池塘指代翻开的书本,通过观书来知得失,开始内心的反省,池水澄澈能够见底始终不陈腐不污浊,其根源在于源头的清水一直在汩汩不停地注入,这是比喻某些知识内容之所以在人的脑海中具有清晰的镜像正是由于人们学问修养的积累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泉思如涌,灵感自然不断迸发出来,把最难懂的问题搞清楚了,其他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观书有感二首
2023-07-14 01:06:12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啥意思

作者设问: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来回移动。为:因为。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如:如此,这样。清:清澈。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2023-07-14 01:06:30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翻译: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2023-07-14 01:06:401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

有句话和它很像处以无观以妙处以有视以缴我的认识是以自己为本身入自然观察天地之始为大道后人遵循的只不过是树的枝叶根即为源头即为真理
2023-07-14 01:07:22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原诗:《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释义: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注释: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2、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3、“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4、徘徊:来回移动。5、为:因为。6、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7、那得:怎么会。8、那:怎么的意思。9、清如许:这样清澈。10、如:如此,这样。11、清:清澈。12、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作者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扩展资料: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书有感二首百度百科——朱熹(南宋理学家)
2023-07-14 01:07:29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2023-07-14 01:07:351

您好,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知水来。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为有源头活水来了解。
2023-07-14 01:07:44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蕴含了什么道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这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俗套,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清:清澈。如许:如此,这样。为:因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这两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诗的全文如下:【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白话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扩展资料:《观书有感二首》的创作背景: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观书有感二首》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白话译文】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词语注释】艨艟(méng chōng):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中流:河流的中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书有感二首
2023-07-14 01:07:52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观书有感》表达了作者描绘其“观书”的感受,从中受到启发,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清:清澈。如许:如此,这样。扩展资料:这首诗是诗人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
2023-07-14 01:08: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