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文学理论的:荒诞戏剧派是否脱离了生活实际? 考试用,急急急!

2023-07-14 06:46:37
TAG: 生活 考试
wpBeta

1,一般说来,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出的面貌同人们所认为它应呈现出来的状态不相一致,便构成了荒诞性,作家将其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便构成荒诞文学。从荒诞派文学的本质上来说,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性确定了它的现实特征,即表现一定的社会现实。据荒诞派文学产生的历史,荒诞派戏剧是战后西方社会的一面哈哈镜,它曲折地反映了战后一代的人们从内心深处对于资本主义现实生活感到的荒诞和虚无。这一流派被认为战后西方社会思想意识通过舞台艺术的最有代表性的反映。

2,例如,青蛙是由过士行编剧,讲述发生在一个海滨小城发廊的荒诞故事。四个人的三段对话,表现了全球变暖、工业污染、女权主义和生育等人类面临重大课题的关心和意见,一部充满智慧和理性的话剧。这部话剧充分展示了荒诞派话剧的特点,对白非常抽象却不失趣味,原来是四个人前后三次在理发店的相遇,通过抽离具体时间,将对话内容打乱,进行交叉、反复的演绎,看似不合逻辑的结构,背后蕴含了着明智的理性,就全球变暖、工业污染、女权主义、恐怖主义、生育、克隆等非常现实的问题,进行着探讨,用着荒诞不合理性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对于当下我们现实的怀疑和否定,

3,我们甚至还可以这样去理解::凡高画的一株向日葵不如植物学课本图片中的向日葵真实,不如它那样具有客观真实性吗?也许在某些意义上是,但在其他意义上当然不是,凡高的绘画将比任何教科书中的插图都具有更高层次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尽管凡高画的向日葵花瓣的数量可能不对头.。所以,荒诞派戏剧用荒诞的形式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单独存在。

ardim

荒诞派戏剧借助于舞台上出现的场景去表现存在的荒诞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舞台手段把人类的惶惑不安呈现在观众面前。为了揭示人生现实的不合理性,机械可笑的动作,幻象的显现,灯光和音响的作用都发挥到最大程度。尤其突出的一个特点在于夸大物体的地位,让大量的物体占领舞台空间,用来说明反理性的世界倒过来压迫人的理性世界,反映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与人的精神空虚的矛盾。

北营

不是,源于生活,起源生活。。。

你地明白

无尘剑

不是。

“荒诞无理”中有一个错别字,是哪个?

有吗?没发现?汗....
2023-07-13 14:50:206

改错别字:荒诞无理,哪个字错了?

荒是错别字,因为成语是放诞无理:放诞无礼,出自清代 曹雪芹《红楼梦》,指不循礼法;没有礼貌。
2023-07-13 14:50:371

放诞无礼中的错别字

应该是“”荒诞无理“”
2023-07-13 14:50:472

《原神》最近陷入风波,是否越来越荒诞不羁、无理取闹?

我觉得是的,而且现在已经让社区感觉到越来越焦虑,这也就使得KOL有黑流量可以吃。
2023-07-13 14:50:554

放诞无礼的解释和造句

放诞无礼是一个成语,读音是fàng dàn wú lǐ,意思是指不循礼法;没有礼貌。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
2023-07-13 14:51:292

荒唐和荒诞的区别

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50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问世,1953年贝克特又以剧作《等待戈多 》轰动法国舞台,1961年英国批评家艾思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黑色幽默”的产生是与60年代美国的动荡不安相联系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可笑的事物和“喜剧性”的矛盾不是作家们凭主观意志所能创造的,它们是那种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作家虽然也抨击了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一切权威,但是他们强调社会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特点黑色幽默不同于一般幽默的地方在于,它的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酷,因此,在它的苦涩的笑声中包含着泪水,甚至愤怒。后来,人们通常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黑色幽默”这个词。
2023-07-13 14:51:384

荒唐和荒诞有什么区别

荒唐、荒诞、荒谬的区别为:一、指代不同1、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2、荒诞: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3、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二、侧重点不同1、荒唐:思想离奇,说话毫无根据,做事很不近情理。2、荒诞:离奇,完全不符合实际。3、荒谬:毫无道理的事情。三、引证用法不同1、荒唐:老舍 《茶馆》第一幕:“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2、荒诞:闻一多 《李白之死》:“世俗流传太白以捉月骑鲸而终,本属荒诞。”3、荒谬: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一:“自然有些‘初出茅庐"的办事人,无经验,会有错误,甚至於荒谬。”
2023-07-13 14:52:181

什么叫荒诞?

荒诞就是奇怪的更高一级,无法理解。
2023-07-13 14:52:3214

形容荒诞的成语

【诞谩不经】:荒诞虚妄,不合常理。 【诞罔不经】:荒诞虚妄,不合常理。 【诞妄不经】:荒诞虚妄,不合常理。 【谲怪之谈】:谲怪:怪诞。荒诞不稽的言论。 【夸诞大言】:夸诞:荒诞不经;大言:大话。指荒诞不切实际的大话。 【夸诞之语】:夸诞:荒诞不经。指荒诞不切实际的话。 【漫诞不稽】:漫:随意;不稽:没有根据。随便乱说,荒诞不实,没有根据。 【谬悠之说】:谬悠:荒诞,无稽。荒唐、不合情理的言论。 【懦词怪说】:指荒诞无稽之谈。
2023-07-13 14:52:562

荒诞不经的意思

荒诞不经的意思是形容不符合常理,荒唐离奇的事物。荒诞的意思是荒唐离奇,不经表示不合常理,两个词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指某个事物非常荒谬,不合情理,和人们普遍认知的价值观相悖。荒诞不经出自明代的张岱《家传》:“与人言多荒诞不经,人多笑之。”形容一个人说话不符合常理,被人听到之后都忍不住觉得荒谬想笑。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表达,一个人不着四六、说的话做的事情都让人啼笑皆非,那么这个人以及这个人做的事情都可以被称之为荒诞不经。荒诞不经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荒谬绝伦、荒诞无稽、痴人说梦反义词:确凿不移、不容置疑、千真万确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荒诞不经
2023-07-13 14:53:041

荒诞不经的意思

【解释】: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例子: 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些内容几乎都是荒诞不经的。(秦牧《幻想的彩翼》)辨析 ;荒诞不经和“荒诞无稽”、“荒谬绝伦”;意义相近。不同在于:荒诞不经偏重于不合情理;“荒诞无稽”偏重于无法考查;“荒谬绝伦”表示更荒唐;语义比前两者更重。【近义词】荒谬绝伦、荒诞无稽【反义词】确凿不移、信而有征、千真万确造句:1、双关语用滥了看了令人生厌,荒诞不经的故事有点千篇一律,错误的拼写使人读起来特别吃力。2、清晨,当我还躺在床上做着荒诞不经荒唐无稽的离奇怪梦时,突然被一阵机器的鸣叫声吵醒,我本想忍住不醒,可终究还是没能挺得住。
2023-07-13 14:53:311

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要非常不合情理

莫名其妙,天方夜谭,新奇异事,
2023-07-13 14:53:516

荒诞不经 荒缪绝伦 荒诞无稽 求这三个成语的意思

荒诞不经 ( huāng dàn bù jīng ) 解 释 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 出 处 明·张岱《家传》:“与人言多荒诞不经,人多笑之。”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秦牧《艺海拾贝·幻想的彩翼》:“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些内容几乎都是~。” 近义词 荒谬绝伦、荒诞无稽 反义词 确凿不移、信而有征、千真万确荒谬绝伦 (huāng miù jué lún) 解释:绝伦:超过同类。没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合情理的了。 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二回:“其说荒谬绝伦,更可付诸一笑。” 示例:这促~的论调,根本不值得一驳荒诞无稽 基本解释:稽:考查。十分荒唐,不可凭信。 词语分开解释:荒诞 : 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不经ㄧ~无稽ㄧ情节~。 无稽 : 1.无从查考;没有根据。
2023-07-13 14:54:101

形容荒诞的成语

【诞谩不经】:荒诞虚妄,不合常理。 【诞罔不经】:荒诞虚妄,不合常理。 【诞妄不经】:荒诞虚妄,不合常理。 【谲怪之谈】:谲怪:怪诞。荒诞不稽的言论。 【夸诞大言】:夸诞:荒诞不经;大言:大话。指荒诞不切实际的大话。 【夸诞之语】:夸诞:荒诞不经。指荒诞不切实际的话。 【漫诞不稽】:漫:随意;不稽:没有根据。随便乱说,荒诞不实,没有根据。 【谬悠之说】:谬悠:荒诞,无稽。荒唐、不合情理的言论。 【懦词怪说】:指荒诞无稽之谈。
2023-07-13 14:54:194

荒诞不经是什么意思

荒诞不经的意思:非常荒谬,不合情理。【拼音】[ huāng dàn bù jīng ]【解释】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近义词】荒谬绝伦、大谬不然、、诞妄不经、痴人说梦、子虚乌有、荒诞无稽【反义词】无可置疑、不容置疑、千真万确、信而有征、确凿不移荒诞不经的近义词荒谬绝伦【拼音】[ huāng miù jué lún ]【解释】荒谬:极其荒唐错误。绝:独一无二的。伦:同类。绝伦:在同类中,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荒唐、错误到极点。【近义词】大谬不然、一无是处、荒诞无稽、怪诞不经、荒诞不经【反义词】理所当然、合情合理、天经地义、颠扑不破大谬不然【拼音】[ dà miù bù rán ]【解释】谬:荒谬,错误。然:这样,如此。指非常错误,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近义词】荒谬绝伦、大错特错、荒诞无稽、荒诞不经、一无是处【反义词】无可置疑、不易之论、千真万确、无庸置疑、颠扑不破、天经地义、不刊之论
2023-07-13 14:54:261

加缪关于存在主义和荒诞的观点是怎么说的?

加缪:我们生活在一个荒诞的世界 二元对立  加缪的创作存在大量的二元对立的主题,其中有一些直接作为书名如反与正,流放和王国等,荒诞和理性,生与死,堕落和拯救,阳光和阴影,有罪和无辜这些二元对立的主题经常成对出现,而且互不取消,甚至有相反相成的意思,这是他的一大特点和魅力之所在,加缪在他的随笔中数次使用这样的修辞方式:用一片黑暗来形容明亮的阳光。随笔中也许不过是一种修辞,但这种修辞代表的思维方式却贯穿了加缪几乎全部的创作,成为他的重要特色。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戏剧,或是哲理随笔,都看不到逻辑的一贯性,到处都隐含着矛盾,这在别的作家那里,这可能是个致命的弱点,可从加缪的作品中体现的却是复杂的深刻,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说过:"和小真理相对的当然是谬误,可是和伟大的真理相对的仍然是伟大的真理。"正是在这样对矛盾的正视当中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局限及其和世界的断裂。二元对立的两极互相为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形成强大的张力,悖论和歧义性、多义性在此从生,这也成为加缪难以被定义的地方,其间人道主义一以贯之,然而人道主义本来就是意义含混的词。  二元对立其实是西方的传统思维习惯,但是传统的二元对立主要是主客关系,善与恶,美与丑等一系列概念,但在加缪那儿,这些传统的理念被抛弃了,善恶美丑问题被诸如流放和王国,阳光和阴影这样的形象所取代。甚至在讲述一桩杀人案的《局外人》中,传统的罪与无辜的问题竟消解于无形之中,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存在。加缪的这些悖论性的理念没有给他找到理论上的出路,却使他的小说和戏剧有了令人捉摸不定的多义性,成为意义之源。在美学的意义上,则是用简单,毫不修饰的语言产生让人困惑的效果,这在《局外人》和《堕落》中最为明显。
2023-07-13 14:54:341

仿影图形的理论支持----图形创意的组织

一、图形的形态和特征1 、共生图形(1)图形形态:共生图形的形态有两种。一种是正形与负形的形态;另一种是形与形的相互借用的形态。前者是由轮廓线的共用而在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共生图形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排斥”的矛盾显现,创造的一个特殊的物形机体,属于“一语双关”的图形。(2)图形特征:有共用线或以共用线形成的形。两种共生形态分别形成的正负形和多形共用的关系都是完整而且独立成形的,相互依存,同等重要。正负形的关系实际上是“图”与“地”的关系。图形与背景交替显现,能把同一部分看作两个以上对象的图形。多形共用的关系实际上是形的借用关系。(3)构形手段:构形手段一:作物形甲的轮廓线,使其同时是物形乙的轮廓线,甲乙形互借互生,即形成了共生图形的显著特征——共用线。构形手段二:作物形甲的轮廓线,使物形甲的部分形象也同时构成物形乙甚至物形丙的部分形象,形成巧妙的整体结合,即形成了共生图形的另一显著特征——共用形。(4)创意特性的表达:表达的关键取决设计师本人对“形”的感觉敏锐度。要在瞬间即能看出这一个正形的负形,并能就负形的变化和正形与它的组合判断出端倪;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形”的共用关系,并用这种关系使原形象转变为新的形象。2、 换置图形(1)图形形态:换置图形的形态中保持着原有图形的基本特征,用其它类似的形状去替换原物形中的某一部分,虽然物形中的结构关系不改变,但经过组合后的图形面貌却因形的替换带来了“义”的升华而焕然一新。(2)图形特征:换置图形和被换置形所产生的作用,导致了逻辑上“张冠李戴”的荒谬,同时,替代物的荒诞和异接改变了图形本身的形态,从而产生“义”的转换,但视觉效果却并未失去意义。(3)构形手段:在创意时,常用的办法是把一个物体的某一部分更换在另一个物体某一部位上,或将一个物体的整体移植在另一个物体的某个部位上。无论用局部的形还是整体的形去作替换物,被替换的原物形都只能是部分替换。物形换置时,要注意寻找物形甲与物形乙之间的功能上的联系和形状上的近似。(4)创意特性的表达:创意特性表达是由相似“形”但不同“义”的形象互换显现异常。创意特性表达是由有生命形象同无生命形象的相互替换显现异常。创意特性表达是由打破或断开、开启、割开、展示内部形象与常理的不同来显现异常。创意特性表达是由遮挡同一物形,使其内外、前后或上下部分显现异常。3 、复合图形(1)图形形态:复合即是合成。复合的形态即是由多个合为一体。复合图形是为了用个别反映一般、代表一般,需要集中一批形象的长处,借助于合成手段去创造一个尽可能典型与理想化的图形。(2)图形特征:有基本图形的影像,但其结构被其它图形大部分或全部替换,或者可以看成是用其它图形去填充基本图形的影像。(3)构形手段:根据创意主题确定基本图形,往往是以常规物象为基础,再依据常规物象的生理结构或形象、光影关系选择另外一些物象安排在它的轮廓、影像中;或者用所选择的物象去替代常规物象的构造。(4)创意特性的表达:创意特征的表达体现为一图多形,图中有图。4、 悖理图形(1)图形形态:呈现矛盾的、有违常理的图形形态。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物形结构和物形关系被构合在一起,显示出新的非逻辑的联系,从而突破原物形的局限而产生新的意义。(2)图形特征:在显现惊奇和重新认识物形中把隐藏于物形深处的含义,通过不着边际的或看似荒唐的偶然结合表露出来。给人以荒谬、无理的视觉效果,而又使人对这样的悖理信服。(3)构形手段:构形手段一:将客观物形作异常变形,或体量上的放大缩小造成对比,或常识中的错位,或生理结构和自然规律的改变。构形手段二:将客观物形的有序状态作成杂乱无序,或增添形象,或改换运动方向,或作无序连接。(4)创意特性的表达谬悖:用换置形象的办法破坏生活中熟悉的、合理的和固定的秩序,将生活中的形予以荒诞、无理的表现,以加深悖理印象。互补:让两种物形共同补充,一种物形完成对方的一部分形状,显现互为矛盾的冲突。又称为互悖,这为互悖的一种形式。自补:用自身形象的一部分去完成自身形象的某一部分形状,产生自我矛盾的神趣。这为互悖的另一种形式。5 、矛盾空间图形(1)图形形态:主要是表现视觉空间的矛盾性。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这种空间只能构成在二维的平面上,可以表现和认知,却不能真正完成。是利用视觉学原理创造特殊意义的空间关系,可以从多种角度观看的物形组合。(2)图形特征:一个图形同时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中。它所表现出来的物象空间给人有陌生和不确定性。整体上看,它是荒诞的,不可能的,从不同视角看,它的各种形的共存关系又是天衣无缝的。这种空间表现形式,改变了空间的连接规律,使原本静态的、实在的物象在视觉上产生了忽前忽后、忽上忽下的空间变幻效果,从而使观者的判断力失去控制,进入迷惑的状态。(3)构形手段:利用视觉认知状态的交替变化,通过线条、明暗以及透叠的手法表现或前或后,或凸或凹的双重视幻效果。利用透视原理,借助多视点的构形手段,在同一空间图形中表现不同空间观念的并存,从而显示出图形所表现空间的矛盾性。(4)创意特性的表达:违反正常空间观念的组合,在产生矛盾空间印象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形态和新的观念。创意特性表达是通过多视点的图形特性使图形产生具象与抽象、主观与客观的超现实意境。 1、 模仿图形的组织(1)仿形图形:是指利用现成物品,经过对形象的外形进行模仿、变化的创意,组合成另一种物象的形状,并赋予其生命的意义,使两者的含义得以连接。仿形图形更多展示的是幽默、奇特的形象,是常规观念下的特殊变化。仿形图形的根本是替换。(2)仿影图形:是利用客观物体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的投影,用影子的变化构成特殊的视觉语言,表现比单纯的投影更有意义的图形。生活中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影子被用一种新视觉形象的影像替换,使其呈现出与原物体不同的对应物。影子的构成要注意:一是需要准确的形;二是影像形应该简洁;三是要让影像体现出创意。即客观物体的描绘是“画龙”,影子的表现是“点睛”。(3)仿结图形:是通过借助一个与原有物形相异(但又保留原物形特性)的物形来替代常规中显现的物形,使之获得一种新的特殊的物形。仿结图形在视觉传达中具有无法替代的特殊性。常规中不可能的事,可以通过二维平面来实现,是一种打破常规观念的思维。2 、集合图形的组织(1)散集图形:把物形、文字、装饰等,以打破空间性和时间性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使各部分都成为有机的整体。散集图形的组织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布局。在散集图形中既可以以某一种物形为主,也可以让所有物形处于同等重要位置,而不严格划分物形的主从关系。(2)增值图形:增值图形是将常规物形的其中一部分物象或整体重复增加;或对移入其它物形中的形状进行排列,并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转换关系。由于数量上的增加和形的重复,使增值图形彻底摆脱了现实中的客观物形,给人以视觉的重复美感;由于有意识的添加或者重复造成特别的诉求关系,方可表示对某一要素的强调。3 、分解图形的组织(1)断置图形:将生活中非正常状态不可能中断的物形,用折断、撕裂或分离的方法构形,其撕裂和断裂的状态是令人震撼的,传达一种新奇的观念。构形时,先确定一个完整的图象,再据其创意目的,分割成若干段或块,部分块面可作成与原图形内容一致,但视点不同的形象(2)拼置图形:利用其它物形作合成,使其呈现新的物形的形象。它是各种物形的混合体,也是一种异质同构关系。拼置图形注重的是形的结合,只需保持主体物形的部分形象,其它拼置形的形象特征并不拘泥于与主体物形的相似。拼置形的作用是对主体物形进行添加和替换,有些类似于换置图形。但它比换置图形更强调整体形象的变异,而且用于替换的拼置形可以是很多种类,局部也可以不依照主体物形的构造进行添加。4 、变异图形的组织(1)延异图形:延异图形是指物形延展造成的形的变异和演变转化。将各种不同物形,通过渐变的形式由一种物形过渡到另一种物形,在起始形和终止形之间寻找中介体,并整体的展现出来,构成新的图形。构形时,先确定起始图形和终止图形,再寻找并营造出两图形的中间元素图形,分别将中间元素图形同起始图形和终止图形发生联系,又得出过程中间的另一元素。(2)维变图形:维变图形是借用二维的视觉空间,创造出三维视觉空间观念的图形。它可以把二维的物形三维化,也可以把三维的物形二维化。产生纵错三维的视觉效果。混淆了二维和三维空间,也称为混维图形。构形时,二维空间与三维立体的转换和组合,使正常的空间关系被解体。维变图形构合了一个趣味无穷的发生空间变异的世界。 1 准备阶段(1)题材选择和比较:根据主题选择题材。(2)素材的收集、组织和整理:当针对主题的题材确定后,应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素材,同时也可以广为收集与本次设计关系不大的素材作为备用或待用的资料。2、 分析阶段(1)针对选题开启思维程式,分析素材的可用性(2)针对思维程式分析可能制约创意的各种原因3 、定位阶段(1)策略的取向:设计师的创意到底要传达给观者怎样的理念?设计师根据什么来为图形定位?设计师怎样定位图形内涵?创意的内容适合用何种构形方法体现……构成了这一阶段的问题焦点。(2)内涵的定位:图形的创意是以其内涵来传递信息的。在进行图形设计前,必须明晰本次创意的内涵,即图形的视觉形象和要表达的内容;设计的图形和创意是否吻合;象征性的语义怎样在图形中予以体现。4 、抉择阶段在分析和有明确定位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新意、最能准确传达创意的构想,确立独特新奇的创意手段。5 、表现和制作阶段(1)表现手段:表现手段一是要与创意相吻合,二是要深化原创意而不是使创意质量被削弱。(2)图稿方案:在这一阶段里特别提出,运用图形创意的构形原则和组织方法多画变体稿。再从中选出部分极具视觉力的图稿,综合各种可能方案的优势,进行取舍修改后完成定案。(3)制作:不同的制作就有不同的画面效果,制作技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在制作中,要充分考虑绘制工具、材料和成像手段的表现形式、技法。
2023-07-13 14:54:411

《西西弗神话》:在荒诞的世界里义无反顾地生活

书名:《西西弗神话》译者:沈志明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上图中,西西弗由于对诸神的轻率态度,受到严厉的惩罚——他正在推着一块巨石艰难地抵向山顶。每次当巨石到达山顶,它又会滚将下来。西西弗便回到山底再次推石上山。一次,一次,又一次,无数次。加缪说,我们必须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加缪认为,人类的生活就像西西弗的苦工一样荒谬。 这是加缪的一本哲学散论。关于加缪本人的介绍,请参考我的上一篇文章“ 荐书《局外人》|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这本哲学散论集中阐述了他的荒诞哲学,与小说《局外人》、剧本《卡利古拉》合称为加缪“荒诞三部曲”。本散论汇编了加缪的四篇文章:《荒诞推理》、《荒诞人》、《荒诞创作》、和《西西弗的神话》。其中,《西西弗的神话》篇幅虽最短,但是最形象地体现了加缪的对荒诞的人生观的理解。 加缪的这本哲学随笔并不十分容易读懂。作为非哲学专业出身的我,写作本文的目的绝不是对本书全面地加以介绍或评论。由于选择阅读本书完全是跟随我自身兴趣引导的结果,在阅读整理过程中,我内心深处不时地感到深深的共鸣与震撼。因此本文所写的内容,都是最触动我思想和心灵的。 本文是我对《西西弗神话》一书中加缪的荒诞哲学思想的学习、理解与重新归纳。由于本书理论性极强,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我将不时地引用加缪的小说《局外人》来进行形象的说明。 01 什么是荒诞?第一个三角关系:荒诞/人/世界 本书中,加缪以荒诞同时作为起点与结论,展开对世人的心灵探索。 加缪小说《局外人》的主人公默尔索,作为罪犯在案件调查和审理过程中亲历了法律和社会规则的荒诞——作为被审理的对象,他被排斥在司法系统之外,无法发声,无人聆听,最后死于世俗世界和意识形态的荒诞。临死之前,他意识到了所有人必死的命运,很多人依然在有希望地活着,而他则选择清醒地赴死。(参考 《荐书<局外人>|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荒诞感,描述的是人活在世界上的一种感受。加缪说,“荒诞产生于人类呼唤和世界无理性沉默之间的对峙。”荒诞的两个要素,是人与世界。这三者构成了 第一个三角关系(荒诞/人/世界) 。加缪甚至认为,荒诞是人与世界的唯一联系。 荒诞产生于一种比较。《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由于意外杀人的偶发行为,不仅被认为具有确凿无疑的社会危害性,而且被司法机关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指控为道德沦丧的社会公敌之行径。这里,默尔索的对面站着的是整个法兰西人民。他的动机跟他本人的实际力量与外在现实认为他企图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和矛盾,于是荒诞性就产生了。这种比较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世界的分离。 人们总是希望“明天会更好”。然而,人无法充分把握任何一个尚未到来的时刻。万物总有一天会消亡。人们唯一可以确定无疑的就是必死的命运。荒诞是人的精神希望与使之失望的世界之间的分离,是有效而有限的理性与不断再生的非理性的冲突。看到这种本质上的荒诞命运后,默尔索在临死前觉醒了,认为自己要把剩余的不多的生活重过一遍,因此他厉声拒绝了神甫最后的布道。荒诞使荒诞人觉醒。 02 如何摆脱荒诞?第二个三角关系:荒诞/自杀/希望 当人们发现自己成了局外人,看到了自身与生活背景的离异,失去了对未来的期望,便开始想要从荒诞感中解脱出来。多数人选择逃避荒诞。 人是必死的,如今的一切到终了都会烟消云散。那么,人生到底值不值得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自杀者在内心深处一遍遍的思索着这些哲学本问题。加缪认为,导致自杀的最明显的原因往往不是最致命的原因,自杀是一种自供,自杀者无奈地承认“跟不上生活,不理解人生”,“不值得活下去。”杀死自己生命的人沿着绝望的路子走到底。自杀者以自杀的方式解除荒诞。 并非荒诞导致了自杀。但人们确实想要摆脱荒诞。 更多的人习惯性地生活下去,抱着虚无的希望,寄望于明天、寄托于子女、想往一个美好的来世、为某个伟大的理念而活、为人生注入意义……多样的形式具有相同的本质。希望成了致命的“隐遁”。 加缪认为,除了有摒弃生命的自杀外,还有哲学的自杀(即精神的自杀)。为此,加缪考察了存在哲学的家谱,从海德格尔,到克尔恺郭尔、雅斯贝尔斯、胡塞尔等。他认为,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路径,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起点,并大多抵达了相同的终点。面对荒诞与虚无,他们从批判唯理主义出发,最后殊途同归,都发出了希望的呐喊。此岸的生活如此荒诞,人们又难以逃脱彼岸幻想。归根结底,是摒弃自我的宗教本质。 自杀和希望,作为逃避荒诞的两种方式,与荒诞互相纠缠,共同构成了 第二个三角关系(荒诞/自杀/希望) 。 03 荒诞人的觉悟与反抗 荒诞人正视荒诞,体验并思考,由此得出 荒诞的三个结果:自由、反抗、激情 。 荒诞人排斥人生具有某种意义。认为意义是外加给人的东西,其中包含了对价值等级的选择。人生没有意义的话,人可能活得更好。 因为,如果卸掉人固有的生命重负,人就被包围在希望、担心、证明生命有意义的藩篱中,而这将导致人的贫乏。普遍道德的全部权力、易怒的上帝、永恒理性与秩序……这些动员着人们去惩罚敢于思想的有血性有勇气的人。而这些也正是荒诞人所否定的东西。 但排斥人生意义,并不等于排斥人生。人就是他自身的目的。他不为什么而生活,只是为生活本身而生活。 希望和永恒,一直在人们苦行的路上招手。面对必死无疑的唯一出路,多少存在哲学家和小说家都半途而废了,希望在他们的作品中趁虚而入,这正说明了荒诞苦行的艰难和不断坚持觉悟的必要。 荒诞人既不批判理性,也接受非理性。认为理性在其范畴内是有效的。而绝对否定理性则使人在非理性的洪流中再生出彼岸幻想来。 荒诞人被剥夺了希望,也彻底缺乏希望,但并非绝望;荒诞人不断拒绝,思想活跃,但并非自我弃绝。 荒诞人体验和经历,仅仅凭他知道的东西而活着。 荒诞人前后一致,反抗不可抵抗的命运,他不像自杀者死得心甘情愿,到死的时候也死得很不服气。 荒诞人的自由包含了死亡命运外的一切。认为人是唯一的主人。唯一的约束是彼岸幻想。 荒诞人意识到没有永存的自由,因此不做希望和生存幻想的奴隶,享有荒诞自由。 荒诞自由的要素是死亡、荒诞。这三者构成了 第三个三角关系:荒诞、死亡、荒诞自由 。 荒诞人不为永恒做任何事,又不否定永恒。 荒诞人从世界那里拿回了自己的全部权利。 荒诞人喜爱自己的勇气和推理。勇气让他义无反顾地生活。推理让他认识自己的局限。04 西西弗的义无反顾 科斯林的国王西西弗,由于曾绑架死神,使得世间一时间没有了死亡。一旦没有了死亡,人还需要宗教和神明做什么?众神被触怒后判罚西西弗在地狱中从事一项无效而无望的劳动——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每每在巨石将达山顶时又滚下山去。西西弗不得不永不停歇地循环往复这样的苦工。这是他热恋此岸所必须付上的代价。 这正象征着人类的现实困境。放眼开去,人们都在日复一日地推着自己的巨石。或许乐此不疲,或许心不甘情不愿,但都无能为力。 在推石的过程中,我们以为西西弗的每一步可能都包含着绝望,但也不尽然。毕竟,这是西西弗选择的。他蔑视诸神、热爱生命、还曾扼住死神的咽喉。而今,尽管他孤立无援,但却叛逆反抗、永不言悔。他从一开始就是自己的主人。所以面对自己的命运,他义无反顾。 结语 感佩于加缪在书中所处处体现出朝气与激情,理性与清醒,我提笔写下这些文字。请各位读者原谅我在哲学上的幼稚与文中可能出现的谬误。 如果您还想了解哲学大师加缪的其他书籍,请戳链接: 《局外人》:“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鼠疫》:囚徒 的反抗
2023-07-13 14:54:551

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分析“荒诞”和“荒唐”

作业思考:通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学习到“荒诞”和“荒唐”,两者之间有何异同?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诞生充满荒诞的趣味。因为和作者一行的小孩爱丽丝要求他编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于是作者随口一说,成了这个故事的开始 —— 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姑娘掉进了兔子洞,开始了她的冒险。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一部荒诞小说,之所以被称为“荒诞”,是因为小说通过离奇的故事来讽刺现实。把不起眼的事物虚构到极点,完全脱离现实。故事中的人物或许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但是他们经历的那些事情是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发生的。就像书中提到爱丽丝可以随意吃东西变大变小,这就是一件十分荒诞的事情。如果我们时常与进行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故事的创编,孩子对于荒诞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 书中也隐藏着很多荒诞的情节描述,比如开篇爱丽丝听见兔子在说话,竟然不吃惊,却因为兔子穿着坎肩还会掏出表来看时间而跳了起来。在我们以为十分反常的情况中,爱丽丝并无反应,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荒诞可以多么的夸张和不可思议。孩子在在进行故事创编时,很容易想到动物会说话,但是这就足够荒诞了么?我们其实可以启发孩子们打开更大的脑洞,设计更多离奇的内容和行为,让荒诞变得更加荒诞。 书中充满了各种荒诞的情节设计,但爱丽丝都对此毫不在意,欣然接受。但是有几件事却让她觉得是十分的荒唐。那么,“荒诞”与“荒唐”又有什么区别呢? “荒诞”是以发生的事情表现为主,事情完全脱离现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而“荒唐”则多以人的思想和行为为主,它不合常理违背事实,荒唐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发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指鹿为马的故事,明明是鹿非要说是马,其他人还一味的迎合,无人提出异议。这就是非常荒唐的事。 书中提到爱丽丝不仅要给自己发奖,而且所有参赛的人都是赢者,没有输的人。这就十分荒唐。还有一个情节是公爵夫人将婴儿扔给爱丽丝,而爱丽丝帮着走了很久发现婴儿是猪,猪怎么成了公爵夫人的婴儿呢?这就是又一件很荒唐的事,但我们回想一下现实,这种喊狗狗猫猫儿子女儿的事情,不就发生在我们周围么。 “荒诞”可以打开我们的奇思异想,让各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幻想的空间中实现。“荒唐”却是十分违和的现实,尽管不合常理,却真真实实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进行更“荒诞”故事的想象,更应该引导孩子们理解“荒唐”的事情是不合常理、不合时宜的。
2023-07-13 14:55:111

400 高分求论文!高手来!

人可以选择不正视死亡,但最终却无法拒绝死亡。在生死关头,如何才能平静地直面死亡?如何才能使死亡成为人之生命价值提升的有益契机?对它的解答不断地引发着哲学家们对生死价值与尊严的严肃思考。颇具原创性的先秦儒道学说对死亡的拷问直至今日依然深重地影响着我们对死亡价值与意义的探寻,因而,一再地、积极地审视先秦儒道的死亡哲思,是我们占有过去开创未来的必经之途。 在死亡来临之际,儒家君子可以“无怨”而死,道家真人则有“无畏”之死,儒道分别经由不同的路径,实现了生与死的价值与意义的相互支撑、相互建构,儒道之间也能够相互解构且又相互诠释的。先哲们的生死智慧共同指导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生死进退的哲理之思。因而,“中国人一旦懂得在儒、道之间寻求互补,在伦理责任与适性逍遥之间跳来跳去,他们便成为面对命运捉弄而无畏无怨的精神贵族。”[1](p57)儒道两家的生死哲思不仅有智慧,而且有境界,他们共同书写了一体两面的生死图景,描绘了人的生死之美。儒家重在谈生,描摹出 “生如夏花之灿烂”的生之境界;道家着意论死,书写出“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死之境界。先秦儒道的死亡观彰显了中国“哲理人生”、“审美人生”的特点,饱含了对生死思考的智慧与境界。 一先秦儒道在死亡本质的理解上是基本相同的,都认为 “生必有死,生死命定”。 儒家和道家都说死亡是人生的必然,并初步提出了生死气化的观点。如荀子认为人和万物一样都是禀气而生的,“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2](p104)他还明确指出:“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2](p238)在儒家典籍《礼记》中也有类似的生死气化、生必有死的论述。庄子在这一方面的论述更加生动详实。他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3](p646)充斥世间的即是气,天下万物的成与毁都是由气之聚散导致的。 人之有生,生之必死,这些都是由必然的、不可把握的“命”来决定的。孔子的弟子子夏提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4](p183)荀子也说,“死生者,命也”。[2](p346)庄子则认为,“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3](p543)。不仅是人的生死,包括人的存亡、穷达、富贵、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及世间寒暑,都是“事之变,命之行也”。[3](p184)“命”沿着其既定的轨迹而运行,人力对此无法干预,只能接受。所以在死亡问题上,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家们从来都不会违背天定的“命”,为了延长生命而做任何徒劳无益的努力。 认识死亡“是什么”,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面对死亡我们应当“怎么办”,并探究“为什么”应该这样的问题。所以,先秦儒道死亡观分疏的重点在于:比较儒道面对同样是必然、命定的死亡时分别展现了怎样不同的态度、形成了什么样各具特色的死亡理论,并探究其学术理路形成的内在原因,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 二先秦儒道在对待死亡的态度、界定死亡价值的重心,和超越死亡的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异。 在对待死亡的态度上,儒家既有乐生恶死的自然情感,也有坦然赴死的理性抉择,道家则从老子到庄子体现了由全生顺死至恶生乐死的变化。 孔子在面对亲友的死亡的时候,表现出与世人相同的哀恸。弟子冉耕染疾将死,孔子哀叹痛惜。当爱徒颜渊死亡的时候,孔子更是表现出近乎绝望的、呼天抢地的痛苦。“噫!天丧予!天丧予!”[4](p170)这种对亲友死亡情感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与常人没有什么差别。当从者提醒孔子应当中和地表达哀思的时候,孔子以“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4](p170)予以反驳,其乐生恶死的自然情感展露无疑。但是,孔子又并不是一味简单地顺此而求生舍死。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 [4](p100)。当他自己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也表现得从容不迫,如《论语·述而》中所载:“子疾病,子路请祷。”[4](p138)孔子予以婉拒,有生之时,“未尝有过,无善可迁”[4](p138),因而无须祷于鬼神,亦又死而无憾之义。而且孔子认为,即使死也要遵从礼制、维护礼制的神圣。如《论语·子罕》所记录的:“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4](p151)对此不合礼之举,孔子更是愤慨有加。孟子一样有欲生恶死的自然情感,所以他直言“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4](p452),但又指出,“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p452) 老子和庄子在很多地方都凸显生命的可贵,却从来不谈生命的可爱。老子从自然变化的角度看待生死,生在之时全生,死至之时顺死。庄子继承老子全生的思想,但从整体上来讲,他更多地去体味死亡的自然与必然,体现出了乐死恶生的态度。既然生死是自然命定的,就不必要执着于生或死,死生只是形态有异,从本质上来讲没有区别,所谓“万物一府,死生同状。”[3](p350)面对亲友的去世,庄子表现出常人难以企及、甚至难以理解的超自然的豁达。妻子去世,庄子鼓盆而歌,与孔家圣人面对死亡的悲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庄子还讲述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庄子路遇骷髅,梦中骷髅向庄子表达了死后的至乐:“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3](p528) 面对死亡的来临,庄子认为,生者应当以亲友之死而喜,死者可以以己身之死为贵。 儒圣面对死亡时而悲痛、时而淡定或慨然赴死的表面矛盾,儒道面对死亡的态度差异,这与儒道对死亡的“社会价值”与“自然价值”的不同侧重直接相关。儒家隔离生死,立足于生,“由生观死”来淡化生死的自然价值,凸显死亡的社会价值;道家则打通生死,着眼于死,“由死观生”而否定人生的社会价值,张扬死亡的自然价值。 儒家对死亡的“社会价值”的重视可以从多方面得到论证,如:第一,儒家非常重视丧葬仪式。通过隆重的葬礼和祭祀来告慰死者,更重要的是要教育生者,达到慎终追远的目的。《论语》中,“祭”字共出现了14次,孔子对祭祀的各种礼仪规范具体到饮食起居的方方面面,他的弟子曾参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4](p73)荀子继之发扬出礼制思想,提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2](p238)死生大事与礼相系相连,死亡的葬埋、祭祀、铭诔等无一不具重要的社会意义。第二,死亡不是单独存在的事件,而是要承载价值实现的重任。儒家认为,生与死是两种不同质的存在状态,乐生恶死是人性所具有的自然情感,但是孔子认为,人,尤其是志士仁人,不能任由自然情感的泛滥,一味求生畏死,而应该以一种坚忍不拔的力量去追求“仁”道,要不惜杀身成仁、死而后已。正如孔子所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4](p222)孟子也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p452)人可以超越欲生恶死的自然倾向,将自然的生死与义相连。第三,由生观死:生尽其道方能死得其所。孔子主张的“未知生,焉知死?”[4](p170)其间意蕴复杂深刻,但无疑揭示了儒家先“知生”而后“知死”以参悟人生意义的逻辑思路。君子生尽其道,就可以死得其所。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 [4](p100)也包含着同样的意味,人只有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才能坦然地去面对死亡的降临。正是基于这样对死亡的社会价值的关注,孔子在经过了毕生努力、承担了应尽的社会责任之后,可以安泰地面对自己的死亡;而当其弟子,尤其是得意门生颜回早亡的时候,与生相异的死亡无情地打断了生命的承担,阻隔了儒家道统传承的“成仁”之路,孔子会悲痛难抑。以上三个方面,无一不是把个体与集体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淡化死亡的自然性而着重建构、显扬死亡的社会性,赋予死亡深重的社会价值。 在道家看来,儒家“由生观死”的路径本身就是错误的。他们认为,有无之间,无更具有根本性;生死之间,死更具有永恒性。据此,从短暂具体的“有”出发去看永恒根本的“无”的意义,就显得荒诞无理。所以,应当舍弃对所谓“社会价值”的关注,彰显死亡本有的“自然价值”。因而,庄子在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虽然也曾有常人的痛苦,但是很快发生了转变。他通过对妻子生死的观察与思考,指出“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笏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3](p524)其中,庄子以气化理论沟通了生死,取消了生与死之间的根本界限,进而“由死观生”,达到了道家所倡的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的境界,甚至还对死亡的降临抱有一种欣喜的态度。在庄子与骷髅的寓言中,同样遵循了“由死观生”的路径,并进一步否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凸显生死的自然意义。从骷髅的视角来看,死后无拘无束的永恒自由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属于人生社会价值领域的道德意义、族群利益、千秋功业都等同于约束、甚或痛苦。道家由此判定,死亡才是人生的真正归宿,所谓生游死归。因而和儒家的厚葬不同,庄子主张无葬。据《庄子·列御寇》记载,庄子临终之前,弟子表示要厚葬他,但庄子拒绝棺椁的保护,而宁愿将自己的尸体供给天上的乌鸢与地下蝼蚁公平分享,他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3](p976) 可见,认为“生死异质”的儒家,追求“死得其所”的社会意义;主张“生死同一”的道家则重视“视死如归”(死亡即是归本复原)的自然价值。循着这两条不同的路径,先秦儒道分别以“尽己”与“顺天”的方式实现对死亡的超越,否定死亡的终极性,从而确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注重死亡“社会价值”的儒家,着眼于人的道德精神的弘扬和传承,面对注定的“命”,选择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尽己”,他们积极有为,义无反顾地承担责任,最终达到了“虽死犹生”的目的;彰显死亡“自然价值”的道家立足于人的自然精神的逍遥与永恒,主张“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的“顺天”,他们淡泊无为,以精神的绝对逍遥,进入了“不生不死”的境界。 在既定的天命面前,儒 家强调 君子要知天命、畏天命、听从天命的安排,同时,孔子还提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4](p227)。这样天命的实现就必须要经由君子的行为实践才能得以实现,结果虽归天命掌控,过 程却由 君子实施,由此开拓了天人相参的局面,儒 家的 君子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以实现“仁”这一儒家的最高道义。通过区别天命与人道,经过“听天命,尽人事”的理路,儒学视野由“命”进入到“道”的层面,从而指导人们把有限的人生投入到尽人事的不懈努力过程中。在《荀子·大略》中,子贡问孔子人生何时方能休息,孔子用了“事君焉可息哉?”“事亲焉可息哉?”“妻子焉可息哉?”“朋友焉可息哉?”“耕焉可息哉?”等一连串的反问[2](p335)予以回答,从而指出人的一生只有不停息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才能得到死后的安息。这种生作死息的观点在孟子那儿表述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尽其道而死” 方为 君子的“正命”。所以,要通过有限人生的“尽己”实现对死亡的超越。儒者尽己的内容主要包括:立德、立功、立言,这是儒 家 君子死而不朽的三种重要的方式。其中,立德为先。儒家认为德之最贵为“仁”。孔子对“仁”的论述中,最基本的涵义是“爱人”。所以,儒家之德不是孤立的个体封闭的修养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克己复礼为仁”。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儒家之德与“孝悌”结合,把个体的存在与价值融入到家族、民族和国家的兴亡当中,以集体的长久与崇高弥补个体的短暂与卑微,从而张扬道德的永恒,得以“虽死犹生”。可见,儒家通过天命与人道的相分、相参,把面临死亡的安乐宁静的实现转移到世俗人生的道德追求当中,通过道德生命的永恒和个体向集体的靠拢来实现对死亡终极性的否定。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努力实现其社会理想来体现的。儒家通过积极与天命讨价还价,选择了刚健有为的人生,这是采取加法原则,赋予了人之生死沉重而神圣的社会责任,相应地淡化对死亡自然意义的关注。 道家则嘲讽儒者徒劳无益的努力,以减法原则剔除了人之生死的社会担当和意义,从自然之“道”的高度去关照个体的人生和人心,让个体直面死亡,顺天无为,与道合一,从而实现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与永恒逍遥,完成了由“命”而“道”的超越。老子是个理解辩证法的高手,他看到凡物有生必有灭的“命”,所以他顺天命而为,从自然之“道”的原则看生死,认为死无非是重归宇宙、再回自然,永远与自然合一,即与道同存,也即死而不朽。这就从理论上达到了对死亡的超越,并在个体心理上消弭了死亡的可怖性。不过,老子还是渴望能够在精神上长生久视,他认识到“天地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所以主张不应主观地生灭妄动,以达到精神上的“不生不死”。庄子承接了老子顺天无为的原则,继续了他在精神领域的超越,并提出“死生无变于己”。“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3](p124)生的时候顺应自然养生、尽年;死的时候安然接受顺其自然,只有顺天应命,不喜不忧才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进而从生死困惑中得到解脱,达到生死俱善之超越的逍遥。 儒家偏重死亡的社会性,道家突出死亡的自然性,二者显然相异,却又正好互补,相互弥合了对方的缺漏,相合而成完整的、兼具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死亡。 三儒道在死亡观上的一致和互补既有社会原因,又有学术原因。学术原因为根本,社会原因为契机,二者相互交融、相互支撑,共同促成了先秦儒学与道学理论的关联。 社会原因方面,先秦儒道面对着同样的时代课题和人生课题: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群雄并立、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战祸四起,“国家将会怎样”、“社会将会怎样”这样严酷的政治课题摆在当时人们的面前;乱世之中,个体的渺小、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飘忽无不触动着人们的生死感思,怎样构建生命的真义、理解死亡的价值,或者说“人生应当怎样”的困惑成为当时对每个个体提出的一个迫切的人生课题。对同一时代课题与人生课题进行解答的历史大背景使得儒道学说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从不同的角度开创了对同一问题的智慧见解。 学术原因是更为重要的,因为,一种学说对时代与人生课题的具体解答关涉到学派在当时社会的地位,但能够不断发展,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核心,还在于它通过自己独特的致思理路,内含了超越政治、超越时代的对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触及到了人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儒道在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时候,有这样相同的学术致思理路:援天证人,天人合一,以天道证人道,从天道之本然推人道之应然。具体来说。儒道都“天”这一基点出发,分别沿着“天”的社会意义和自然意义的方向,确立了自家学说独特的终极概念,即“仁”与“道”。儒家圣人看重的是“天” 生生不息的“仁”德,并把它作为天道的根本;道家圣人则用自然无为的“道”德概括“天”最本真的特性。从生生不息的“仁”与自然无为的“道”,我们能理解何以儒道分别以“拯救”与“逍遥”回应当时的政治课题。儒者们看到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境况,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p186)这样上下有序、尊卑有礼、仁爱和谐的理想社会,因此,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陈国家兴亡的大计,积极投身于入世的现实“拯救”当中,力图创建一个以“仁”德为内容,以“礼乐”为形式的有序社会。道家哲人则诟病儒家提倡的政治发展、社会进步,在他们看来,所谓“文明”是一种疾病,治疗它的唯一法则就是抛弃它、重回纯然无为的自然状态,老子构想出了“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5](p357)的“小国寡民”彻底无为的理想国,庄子则进一步怀疑国家、王道的可靠性,把人们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视为荒唐,人生中能够实现的只能是出世的自由自在的精神“逍遥”。因此,儒者们积极入世,以实现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是“天下归仁”;道家的则致力于追求的社会政治理想的最佳状态:“返璞归真”。同样的,在人生问题上,儒道的“立命”与“安身”(或“安心”)也要从“仁”与“道”开始理解。“天”道之根本为“仁”,所以,儒 家 君子的最高人生理想是“成仁”。“仁”德生生不息,因而,“成仁”要积极入世,要以舍我其谁的气度承担属于自己的使命,为家国天下而不懈打拼,这才能成人成己,所以对儒 家 君子而言,只有“立命”方能“安身”;道家用 “道” 自然无为的原则指导世间,所以百年人生也应当自然无为,道家真人寄情山河、享受自然,追求心灵的绝对自由,以“安身”或者说“安心”为要,在他们看来“安身”即是“立命”。 这一致思理路表现在死亡观上,儒道先哲在面对生死命定的困惑时,并没有局限在怎样具体解决困惑上,而是他们的视野投注在更高的“道”的层面上,经过由“命”而“道”的跨越,以“道”统领生死。儒家以生生不息的“天”之“仁”德为砝码,权衡死亡的轻重、规定超越死亡的方式;道家则以自然无为的“天”之“道”性为标尺,丈量人生的宽度,选择克服死亡的途径。儒者死亡的最高价值是通过死亡行为实现对家国天下的“拯救”,服从“仁”德,达到“成仁”的道德至高点;道家的死亡则是远离政治的个体精神“逍遥”回归自然之本,从而抵达“合道”的智慧高峰。这样,面临死亡的时候,儒之君子就能够因为 “生作死息”而“无怨”;道之真人则由于顺应“生游死归”而“无畏”。最终两家殊途同归,因为“无怨”而能“无畏”,因为“无畏”而能“无怨”,均能做到安心而死,并使生与死的意义相互建构、融贯于一体。 结语先哲们对生死的思考历经两千多年依然可以给我们不尽的启迪,但在解决生死困惑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曾、以后也绝不会有众心所归的标准答案,而只会有绵延不断的思考。如何在积极汲取先人哲思的基础上,令传统智慧在现代社会成功转生,从而创生出符合现代人特点的、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新时代生死学,关怀生死、珍爱生命,进而合理地界定生命的价值、安排生命的进程,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人生主题。
2023-07-13 14:55:312

【西西弗神话】·荒诞推理

【西西弗神话】·荒诞推理 所谓荒诞,是指非理性与非弄清楚不可的愿望之间的冲突。 《西西弗神话》是加缪的一部散论。加缪的荒诞不是一种概念,是一种感觉,一种“荒诞感”,一种“荒诞感知”,一种“荒诞激情”。在《西西弗神话》中,加缪把“荒诞”当作一种出发点,而不是最终的结论。荒诞与自杀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自杀向来被看做一种社会现象。加缪则相反,他首先研究一个个体的思想与自杀之间的关系。 在加缪看来,自杀是被酝酿出来的。不是临时起意,自杀是由于某件事把一个人给“耗尽了”。“耗尽”是最确切的词语。可能自杀者本人不知道,有一个“耗虫”不知什么时候就进入在他的体内,这个人开始思索时,耗尽开始,死亡也进入倒计时。 自杀需要一根导火索,这根导火索把自杀者对死亡的向往与他所经历的一切串联起来。自杀就是当事人认为自己“不值得活下去”。自杀相当于自杀者承认自己缺乏生活的依据,以及对生活所表现出的无谓性。这时,痛苦已经无用。 人对“自杀”这个问题,必然有“同意”或“不同意”两种答案。但一些人嘴上肯定,行动起来又否定。这看似很矛盾,但这类人总体来说还是否定自杀的。反而是那种对人生的某种意义确信无疑的人是潜在的自杀者。他们的信念不会有矛盾,当他们这种人生意义崩塌时,信念会充斥着“荒诞感”:“既然人生意义没有了,我为什么还要活着?” 我相信,没有人想要死亡,人的看法和做法是有很大关联的。我们是先有生活习惯,后有思想习惯。既然我们的身体畏惧死亡,那我们的思想也定会受其影响。 自杀与荒诞存在很大的联系。荒诞感最初的起源来源于人的“忧虑”。忧虑于每天为什么都是同一节奏?忧虑于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当怀疑的感觉侵入一个人的生活,他就开始思考,于是思而不得的东西始终困扰着他,他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认清荒诞的本质,彻底清醒。要么被困在这种循环中,选择自杀。 加缪把人的看法和做法之间的矛盾,称之为“隐遁”。“隐遁”正是希望的意思,对得起的意思。 不是为生活本身而生活,而是为某个伟大的理念而生活,让理念超越生活,使生活变得崇高,给生活注入意义,任理念背叛生活。 荒诞的藩篱 1 加缪认为,如果一种思想极其深刻,它无需被表达出来,它存在于人的所思所做的习惯当中。即使人对此全然不知。 作为一个人,我们很可能真的永远认识不了,总有些不可制约的东西会把握不住。 我们只能从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经历来归纳总结他们。就算是非理性的情感,我们也能够界定。但我们不可能把握住一个人的全部。同一个演员,即便看过一百次,也不一定对他会有更深的认识。不过,假如把他扮演的角色归总起来,归总到他演的第一百个角色时,我对他就稍有认识了。 归纳推断,这是一种分析的方法,不是认识的方法。这就像一本书最后的篇章已经体现在最初的篇幅中,但我们只凭书前的篇章无法体会到所要传达的东西,只有通过整本书的归纳推断来最后体会到那种感觉。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是通过对不同表象的总结,来体会最终的感觉,最终的氛围。这就是在荒诞的基础上传递的:所要传递的东西即使一点不变,你前后所体验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2 同样,天天过着没有光彩的生活,时间载着我们走。但总有一天必须载着时间走。 古人说“三十而立”,人终有那么确认或承认自己到了而立之年的时候。这意味着人肯定了自己青春的流逝,同时也意味着在整个人生时间线上有了自己的定位。在加缪看来,这表明,人属于时间了。人意识到他终将跑完这条时间线。他期盼着明天的到来,可从人生存的本性来看,他本该摒弃明天。这种矛盾,就是荒诞的一种。 3 世界的厚实和奇异,就是荒诞。 千百年前,我们赋予世界形象和图画。而现在,我们想要千百年前这种理解世界的手段就力莫能及。同样,我们可能几个月前还和一个朋友走得很近,可再次重逢却形同陌路。这就是一种荒诞。自己照镜子,突然看到有陌生人朝我们走来,或在我们自己的相册里重新见到亲切而令人不安的兄弟,这还是荒诞。荒诞不能被确切定义,它是本来就存在的东西,一种感受。 加缪列举出三种可能性: ①因为,肯定一切都是真理,等于肯定对立面的肯定,其结果等于肯定我们自己的论点是谬误(因为对立面的肯定不容我们的论点是真理)。 ②但,假如说一切都是谬误,这种肯定也是谬误了。 ③假如宣称只有与我们对立的肯定才是谬误,抑或只有我们的肯定才不是谬误,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接受无数真的或假的判断。因为谁提出真的肯定,等于同时宣布肯定就是真理,照此类推,以至无穷。4 我永远是自己的陌路人。 假如我试图把握我所确认的这个我,并加以定位和概括,那么这个我只不过是一掬之水,会从我的指缝流走。对于自己存在的确信和这种确信想要赋予的某种内容,两者之间永远会有偏差。就像我们不可能仅凭“自我定位”或者“别人对自己的定位相加”来确定这就是全面的我。 同时,荒诞是一种激情。人因为有了忧虑才会有恐慌,这恐慌是转瞬即逝的,一旦人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恐慌,便成为焦虑。焦虑慢慢发酵,烦恼应运而生。 哲学的自杀 1 荒诞感奠定了荒诞概念的基础。加缪通过汇集一些智者的著作来发现他们结论所具有的共通点。 假如我看见一位持白刃武器的人攻击一个持机关枪的人,我将断定他的行为是荒诞的。说他的行为荒诞,是根据他的动机和等待着他的现实之间的不成比例来断定的,是根据我看出他的实际力量和他企图达到的目标之间的矛盾来断定的。 婚姻、挑战、怨恨、幽默、战争与和平......其中任何一点都可以与其他任何一点进行比较。由此,对于荒诞的感觉产生于比较之间。但荒诞的感觉并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方,它是在比较中所产生的人的一种感受。或者说,荒诞是局外人。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荒诞只能是个前提,不能把它当作工具。荒诞是唯一的已知数。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和谐荒诞。不能把荒诞当作一种工具。例如,介入一个问题,不应该用解决问题本身去回避问题的某一项。同理,不应该让荒诞当作挡箭牌去逃避荒诞的某一个问题。 2 有人会说,既然荒诞不可能被完全消灭,那为什么还要去反抗荒诞。这正是加缪所厌恶的观点: 人会把压迫他们的东西神圣化。想要在剥夺他们的东西中找出希望的依据。 不同于雅斯贝尔斯认识到荒诞性而不去解决问题,加缪强调不要把荒诞变成神明。 “唯一真正的出路恰恰处在人类判断没有出路的地方。否则我们需要上帝干吗?我们转向上帝只是为了得到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至于可以得到的,世人足以对付得了。”——谢斯托夫 证实荒诞等于接受荒诞。谢斯托夫没有意识到荒诞是人通过比较权衡得出的感受的产物。他仅仅是把荒诞全部压到了天平的某一边,从而破坏了平衡。所有东西都有自己的范畴,包括理性。从另一种方面来看,荒诞其实是人们解决问题得出的答案。你想,荒诞感是理性与非理性之间比较的产物。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比较,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理性是有限的。即使我们的理性不断地发展,它还是会有非理性这个对比物。因为非理性是不断再生的,而理性虽然是在发展,但其依旧还有尽头。 3 我所缺乏的是兽性,因为兽性也是人类命运的组成部分……总得给我个兽体呀。 哦!尤其在少年时期,我是多么想望成为男子汉哪,哪怕六个月也好……我所缺少的,其实是个躯体,是存在的体貌状况。——克尔恺郭尔·《日记》 克尔恺郭尔显然并没有平衡荒诞。他认为绝望是一种罪孽的状态,绝望不是事实。而这种罪孽意味着远离上帝。但加缪认为,荒诞是与上帝不搭界的罪孽。荒诞重要的是要生活在其中。 4 理性是否就是一种永恒的氛围。 人们所认为的理性是单向的。胡塞尔认为 “真的东西自身是绝对真的;真理是单一的;与其本身相一致,不管感知者是何方生灵:世人,魔鬼,天使或诸神。” 可加缪认为理性只是一种思想的工具,它并不是一种思想。胡塞尔把理性当作没有边界的产物,可如上述所说,如果理性真的没有边界,那就不会有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对立。荒诞作为二者对立的感受又怎会产生?所以,理性只是一种对比工具,思想的工具,荒诞则是确认过自身界限的清醒的理性。 问题在于必须知道人们是否可能凭荒诞而活着或是否逻辑要求人们因荒诞而死亡。 荒诞自由 1 加缪对荒诞人的解释: 荒诞人在人生道路的某个阶段是受到怂恿的。历史不乏宗教,不乏先知,甚至不乏神明。世人要求荒诞人跳跃。他所能回答的,只是不太理解,只是事情并非显而易见。他光想做自己心知肚明的事情。人家硬对他说这叫傲慢罪,但他不懂罪孽观;还对他说也许地狱已在尽头,但他没有足够的想像力,无法给自己描绘这种奇特的未来;又对他说,他正在失去不灭的寿命,但他觉得这无关紧要。人家很想让他承认罪过,可他觉得自己是无辜的。说真的,他的无罪感是无法修理的,仅此而已。正是这种清白使他无法无天。因此,他严以律己,仅仅凭借他所知道的东西生活,眼见为实,随遇而安,不让任何不可靠的东西掺和。人家回答他,没有任何东西是可靠的。但至少此话是可靠的。于是他与这份可靠性打交道:他渴望知道是否可以义无反顾地生活。 2 生活正是因为没有意义而过得更好。假如知道命运是荒诞的,人是否还会选择去经历?如果我们意识到荒诞的存在,就意味着我们能够正视荒诞。 荒诞只在人们与其疏远时才死亡。这样,唯一前后一致的哲学立场,就是反抗。 那自杀就是反抗吗?其实不然,甚至说自杀是反抗的反面。 荒诞就是死囚的鞋带,处在死囚临终思想的尽端,因为死囚行将眩晕坠落,对一切视而不见,偏偏瞥见近在咫尺的鞋带,故而自杀者的反面恰好是死囚。 自杀者认为: 活着→荒诞存活→为了摆脱荒诞→选择自杀→与荒诞同归于尽。自杀者没有意识到荒诞根本是解除不了的,自杀者是最后是为了荒诞而死,或者说他最后的思想就是荒诞。自杀者没有意识到荒诞把他引向了死亡。他本意是摆脱荒诞,最后却按照荒诞的旨意行事。上面说过:“荒诞只在人们与其疏远时才死亡(当然这里的死亡并不指荒诞消失,是荒诞的影响)。 死囚并不想要死亡,如果意识到死亡而拒绝死亡,那就逃脱自杀了。死囚并不是带着荒诞去死的。 人心中一切不可制伏和充满激情的东西都朝着人生的反面激励着人的觉悟和反抗。重要的是死得很不服气,而不是死得心甘情愿。 总的来说,荒诞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人意识到荒诞只要存在,就不可能获得永恒的自由。于是,人就更会珍惜当下,进而行动。剥夺希望和未来意味着增加人的不可约束性。 简单地看问题。对于两个寿命相等的人,世界始终提供相同数量的经验。我们必须对此有所意识。感觉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感觉越多越好,这就是生活,生活得越充实越好。 现在,重要的是生活。 感觉不错,请点个赞吧!
2023-07-13 14:55:431

如何理解荒诞图像

理解荒诞更像禅宗里的空和无,从而暗喻着另一种丰饶。荒诞艺术可以被理解为是不可信、怪诞的、非理性的艺术,它是反形式、反传统、反英雄的。荒诞艺术之所以总能引人深思,引发猜想,让人热议,或许作品的实物本身就是一个烟雾弹。
2023-07-13 14:55:501

虚无荒诞的言论翻译成四字成语

1. 形容虚无飘渺的成语,一定要四个字的 浮生若梦 、空中楼阁、海市蜃楼、黄粱一梦、扑朔迷离等。 1、浮生若梦 【解释】: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出自】: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译文】:天上地上的,万物的旅舍的;光阴的人,百代的过客啊。而如果梦浮生,有几多欢乐。 2、空中楼阁 【解释】: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出自】:司马迁·《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译文】: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阔豪华的和宫殿一般。 3、海市蜃楼 【解释】: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出自】:司马迁·《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译文】: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阔豪华的和宫殿一般。 4、黄粱一梦 【解释】: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译文】:奇怪的说:难道他做梦吗?老头笑着说:人世间的事也是这样了。 5、扑朔迷离 【解释】: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出自】:南北朝《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奔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2. 行为放纵 言语荒唐适合什么样的四字成语 荒诞不经 huāng dàn bù jīng 【解释】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贬义。用来形容极其荒谬;不合情理。通常用于关于言论方面。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诞;不能读作“yán”。 【辨形】荒;不能写作“慌”;经;不能写作“径”。 【近义词】荒谬绝伦、荒诞无稽 【反义词】确凿不移、信而有征、千真万确 【辨析】~和“荒诞无稽”、“荒谬绝伦”;意义相近。不同在于:~偏重于不合情理;“荒诞无稽”偏重于无法考查;“荒谬绝伦”表示更荒唐;语义比前两者更重。 【例句】 (1)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些内容几乎都是~的。 (2)这篇小说看起来~;可实际上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 3. 指没有事根据的话用一个四字成语归纳是什么 捕风弄月】捕:捉拿,捉取.形容事物虚无飘渺,没有根据. 【不根之论】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不根之谈】指没有根据的话. 【不见经传】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着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不经之说】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不经之谈】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不经之语】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道听途说】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耳食之论】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耳食之谈】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蜚语恶言】蜚语:没有根据的流言.形容诽谤的言辞. 【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胡编乱造】没有根据、不合情理地胡乱编造. 【闳侈不经】指不着边际,不合常理;近乎荒诞,没有根据.同“闳大不经”. 【闳大不经】指不着边际,不合常理;近乎荒诞,没有根据. 【胡说白道】犹言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混说白道】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胡思乱量】犹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荒唐谬悠】谬悠:荒唐无稽.指说话没有根据或行为不合常理. 【海外奇谈】海外: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比喻没有根据的,荒唐的言论或传闻. 【胡言汉语】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黑言诳语】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胡言乱道】犹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漫诞不稽】漫:随意;不稽:没有根据.随便乱说,荒诞不实,没有根据. 【流言流说】流流传,引申为没有根据的意见.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拔的话. 【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无稽之谈】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无稽之言】没有根据、无从查证的话. 【虚构无端】假造没有根据的事. 【闲言淡语】①无关紧要的话.②犹闲言冷语.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闲言冷语】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闲言闲语】指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游辞巧饰】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游思妄想】犹言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淫学流说】淫:浮华.指不合正道的邪说或没有根据的言论. 【凿空之论】凿空:缺乏根据.空泛而没有根据的言论. 4. 虚开头的四字成语 虚骄恃气的意思 ,虚骄:虚浮而骄矜;恃气:凭着意气。虚浮骄矜,意气用事。 虚词诡说的意思及近义词 ,虚:虚假;诡:欺诈。虚假不实的话。 虚论高议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不切实际,高妙空洞的议论。亦作“高谈虚论”。 虚虚实实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虚舟飘瓦是什么意思 ,比喻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虚有其表的意思 ,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虚晃一枪的意思 ,形容佯作进攻,以便退却。 虚无飘渺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形容若有若无,空虚渺茫 虚无缥缈的意思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 虚文浮礼的意思 ,没有意义的,表面应酬的礼数 虚情假意的意思 ,虚假的情意。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虚怀若谷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虚往实归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无所知而往,有所得而归。 虚张声势的意思 ,假装出强大的气势。虚:虚假;张:张扬。 虚度年华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白白地度过年岁。虚:指没有收获、成就。 虚废词说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虚应故事的意思及近义词 ,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虚己受人的意思及近义词 ,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虚己以听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虚左以待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虚室生白的意思及近义词 ,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虚堂悬镜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旧时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 虚嘴掠舌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比喻花言巧语。 虚位以待的意思 ,留着位置等待。 虚与委蛇是什么意思 ,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 5. 伟大的悲剧中的四字成语加解释 1、疲惫不堪 解释: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示例:他们……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2、畏缩不前 解释: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示例:他们往往一连几天畏缩不前,走错路,每当他们一个贮藏点时,就稍稍高兴一阵。 3、念念有词 解释:念念:不停地念诵。旧指迷信的人祈祷时不停地念着口语,以通神灵。现多用来形容人嘟嘟囔囔说个不停。 示例: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 4、语无伦次 解释: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示例: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5、精打细算 解释: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示例: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们必须精打细算地使用这最为必需的用品——燃料。 6、海市蜃楼 解释: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示例: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433623133联系的各种人,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 扩展资料: 《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造的一篇传记。该传记节选自1927年出版的历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一篇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的文章。 《伟大的悲剧》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作。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 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 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 斯科特队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科考目的地,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归途中不幸遇难。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抒情性强、文学味浓的传记,它体现了茨威格卓尔不凡的手笔和凝重的传记风格。 其文学性与历史性的完美结合:真挚的情感与精美的语言,让读者心灵为之激荡。尤其是文本用细节来展示人物的美好品质,体现了巨大的精神震撼与独特的审美感受。
2023-07-13 14:55:571

荒诞的初始义 出处

荒诞 : huānɡ dàn 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不经ㄧ~无稽ㄧ情节~。 以下是出处及成语: 荒诞不经 huāng dàn bù jīng 〖解释〗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示例〗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些内容几乎都是~的。 ★秦牧《幻想的彩翼》 荒诞无稽 huāng dàn wú jī 〖解释〗稽:考查。十分荒唐,不可凭信。 〖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那个神字,原是野蛮世界拿出来哄著愚人的话,如今科学大明,这些荒诞无稽的谬说,那里还能立足呢?” 〖示例〗对于这种~的传闻,大家都不可相信。
2023-07-13 14:56:182

随意乱说无理或无根据的话用一个成语来描述

胡言乱语。
2023-07-13 14:56:262

谁给我说一说卡夫卡笔下的约瑟夫·K是什么一个人物?

K没有全名,是作为一个符号的存在。套用一句滥调,他是一个证明“任何人处于类似的情况下可能如何举动”的存在。K所表现出的与其说是对自己清白和尊严的据理力争,不如说是一出维持表面的闹剧。“荒诞”。人在面对荒诞的命运,甚至无法认真、无理可讲时候,会变成令人好笑的角色。法庭不可理解,审判没有律令,行刑没有期限。所以K,也只能无所适从。推荐《被背叛的遗嘱》。对理解卡夫卡有一定的帮助。
2023-07-13 14:56:351

荒谬和荒唐一般用来形容什么?

荒谬指说话 荒唐指做事
2023-07-13 14:56:434

荒诞不经

荒诞不经,huāng dàn bù jīng,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成语形式 :ABCD式的成语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荒诞不经近义词:荒谬绝伦、荒诞无稽荒诞不经反义词:确凿不移、信而有征、千真万确荒诞不经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相关造句1、我认为这种传说,未免荒诞不经。2、这是一本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书。3、他承认他编造了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4、这篇小说看起来荒诞不经;可实际上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5、荒诞不经的故事发展到这一步,我们可以说已经达到它的极致了。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荒诞不经
2023-07-13 14:56:511

“荒唐 荒诞 荒谬”如何辨析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地步。多用于形容人的思想、行为,侧重在想法和行为的错误或不近情理,还有行为放荡、不加节制的意思。荒诞: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侧重在虚妄、不真实,令人难以置信,多用于形容故事情节等。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清理。侧重在严重背离正常情理,一般用于形容观点、理论等。
2023-07-13 14:57:182

直面荒诞

文/内格尔 大多数人有时会感到生活是荒诞的,有些人还非常强烈地、持续不断地感受到这一点。不过人们在为这种想法辩护时通常所提供的理由显然是不充足的:它们不可能真正解释为什么生活是荒诞的。那么为什么它们又自然地表达出生活是荒诞的这种感觉呢? 一 考虑几个例子。常有人说,一百万年后,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会是重要的。不过,要是这种说法正确的话,那么,出于同样的理由,一百万年后的事也没有一件对现在是重要的。特别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一百万年后不再重要这一点对现在来说无关紧要。不仅如此,即使我们现在所做的事在一百万年后仍然重要,那又怎能使我们消除现在对荒诞的忧虑?如果它们现在的重要性不足以消除现在的荒诞感,它们在一百万年后的重要性又有什么用? 只有当一百万年后的重要性取决于现在的重要性时,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一百万年后是否重要才可能有决定性的影响。不过那样的话,否认现在发生的任何事情在一百万年后仍会重要,就是以假定为论据来反驳现在的重要性,如此而已;因为在那种意义上,要是人们不知道(例如)某人现在是幸福还是痛苦这一点现在并不重要的话,就无法知道它在一百万年后会不重要,如此而已。为了表达我们生活的荒诞性,我们所说的话常常与空间或时间有关:我们是茫茫宇宙中的渺小微粒;即使按地质学的时间尺度,我们的生活也只是瞬息之间的事,更不必说按宇宙的尺度了;我们全都随时可能死亡。但是,如果生活是荒诞的,使它成为荒诞的当然不是上述这些明显的事实。因为,假定我们长生不死;持续七十年的荒诞生活如果持续到永恒,岂不成了无穷无尽的荒诞?而如果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现有的大小而荒诞,那么,如果我们充塞了宇宙(由于我们更大一些或由于宇宙更小一些),为什么生活就会少一些荒诞?看起来,反思我们的渺小和短暂,与生活没有意义这种感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究竟是什么样的关联,并不清楚。 另一个不充足的论点是,因为我们将会死亡,所以任何辩护之链都必定会中断:人们学习、工作,为的是挣钱购买衣服、住房、娱乐设施、食品,为的是年复一年地养活自己,也许还要养活一个家庭并谋求事业发展——但是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切无非是一段走向茫茫虚无的苦心之旅。(人们也可能对其他人的生活发生某些影响,但这只是重复了这个问题,因为其他人也是要死的。) 对这一论证有好几种答复。首先,生活并非是由一系列活动组成、每一活动都由其后的某一活动提供目的。辩护之链重复地结束在生活中的某个目标上,而且整个过程是否能得到辩护,与这些目标的终极性无关。因为头痛服用阿司匹林,参观某位受人崇拜的画家的作品展,阻止一个小孩把手放在炽热的火炉上,全都合情合理,无须做进一步的辩护。无须联系更大的背景或进一步的目的来防止这些行为变得无意义。 即使某人想为通常认为无须辩护的对生活中所有一切的追求提供进一步辩护,那个辩护也必定会在某个地方结束。如果说没有一件事可以得到辩护,除非用它自身之外的某个已经得到辩护的理由进行辩护,那就产生了一个无穷倒退,而且任何辩护之链都不可能是完整的。此外,如果一个有限的推理链什么也辩护不了,一个无限的推理链又能干什么,既然它的每一环都必须由它自身以外的理由来辩护? 既然辩护必定在某个地方结束,那么,在生活中,否认它们在它们似乎结束的地方结束——或者试图把对行为的多种多样的、常常是琐细平常的辩护归为一种单一的控制性生活模式,不会有任何收获。我们可以比那种做法更容易地得到满足。事实上,由于它对辩护过程的错误是不完整的,却由此提出所有得出一个终点的推理都是不完整的。这就使它根本无法提供任何推理。 因此,对于荒诞所作的通常的论证看来不能成立。但是我相信它们是想表达某种难以陈述而又基本上正确的观点。 二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的要求或渴望与现实之间明显的不一致时,这种处境就是荒诞的。例如,某人发表一篇难以听懂的演说,支持一项已经通过的动议;某个臭名昭著的罪犯,摇身变为重要慈善基金会的主席;某人通过电话对着录音装置表白他的爱情;正当某人接受封爵时,他的裤子掉了下来。 当某人发现他的处境荒诞时,通常会努力改变它,或者通过修正他的渴望,或者试图改变现实使之比较符合他的渴望,或者使自己完全脱离那种处境。我们并不总是愿意或能够使自己脱离那种已经显然是荒诞的处境。不过,我们通常都可能想象某种会消除那种荒诞性的变化,不管我们能不能、愿不愿意去实现它。当我们觉察到(也许是模糊地觉察到)一种与人类生命的延续密不可分并使其荒诞性不可逃避(除非逃避生活本身)的膨胀的要求或渴望时,就会产生生活整个就是荒诞的感觉。 许多人的生活是荒诞的,暂时的荒诞或永久的荒诞。这是因为传统的理性必定与他们特殊的抱负、环境以及人际关系发生碰撞。然而,如果有一种哲学的荒诞感,它必定产生于某种普遍的东西的知觉——使得我们大家都感到要求与现实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的某个方面。我将论证,这种状况的出现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冲突:我们对生活持有严肃的态度,但又始终可能把一切我们认为严肃的东西都看作是任意的、可以怀疑的。我们过人的生活不能不集中精力和注意,也不能不做出一些表明了我们对待某些事物比其他事情更严肃的选择。但是在我们特定的生活方式之外,总还有另一种观点,从那个观点看来,我们的严肃似乎是不必要的。于是两种不可避免的观点在我们心中碰撞,这种冲突使生活变成荒诞的。荒诞就在于我们忽视那些我们明知无法消除的怀疑,不顾它们的存在而继续抱着几乎丝毫不减的严肃态度生活着。 这一分析需要两个方面的辩护:首先是关于严肃性的不可避免性;其次是关于怀疑的不可逃避性。 我们严肃地对待自己,不管是否过着严肃的生活,不管主要关心的是名声、快乐、德行、奢华、美貌、公正、知识、拯救,或只是生存。如果我们严肃地对待其他人,把自己奉献给他们,那不过是使问题成倍增加。人类生活充满了努力、规划、计算、成功和失败:我们追求我们的生活,只是懒惰和奋发的程度各不相同而已。 如果我们不会退后一步,不会反思这个过程,而只是听凭一个又一个冲动驱使却没有自我意识,情况就不同了。但是人类并不是仅仅根据冲动而行动。他们是审慎的,他们会反思,他们权衡后果,他们会问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值得。他们的生活不仅充满在较大的活动中以暂时的结构组合在一起的特定选择:他们还在最广阔的范围里决定追求什么、回避什么,在众多的目标中哪些应当优先,以及他们想要做或会成为怎样的人。面对这些选择,有些人不断做出重大的抉择;有些人只是反思他们的生活所经历的过程,把它看作无数小决定的结果。他们决定与谁结婚,从事什么职业,是否加入乡村俱乐部或抵抗组织;或许他们只是诧异为什么他们继续做推销员、学者或出租车司机,然而,在一段没有结论的思考之后不再去想它。 虽然他们可能是被生活向他们呈现的那些直接的需求所激励而采取一个又一个行动,他们让这个过程继续下去,是因为他们固守一般习惯体系和使这些动机有处存身的生活方式——或者只是因为他们依附于生活本身。他们在细节上花费了无数精力,冒了无数风险,做了无数盘算。试想一下一个普通人在他的外表,他的健康,他的性生活,他的情感操守,他的社会效用,他的自知之明,他与家庭、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他的工作成绩,他是否理解这个世界以及其中发生的一切等方面是如何努力。过人的生活是一项专职的工作,每一个人都为之事事关切几十年。 这个事实显而易见,以致人们很难发觉它的不同寻常和重要之处。每一个人都过着自己的生活——与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时共处。还要他干什么呢?难道过另外某个人的生活?但是人类具有特殊的能力,他们会退一步观察他们自己,还有他们投身其中的生活。他们所用的目光是他们注视着一个蚂蚁奋力向沙滩上爬时那种超然的目光。他们并不幻想能够逃离他们极其特殊的特异境地,但是他们可以从永恒的角度看待它——那一角度既是庄重的又是可笑的。 采取这关键的后退,并不是由于辩护之链要求进一步的辩护而无法辩护。对那种抨击方法,我已经做过反驳;辩护总有一个终点。不过,正是这后退一步,对它的观察对象提出了普遍的怀疑。我们后退一步发现,支配我们的选择并支持我们的合理性要求的整个辩护与批评系统,所依赖的是我们对从未置疑的反应和习惯。对于这些反应和习惯,除了循环论证以外,我们不知道如何去为它们辩护,而且即使在它们受到怀疑之后,我们仍将继续坚持它们。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并且也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去做或就想要做的那些事情(那些为我们规定什么是理由、什么不是理由的事情),正是怀疑论者的出发点。从外部看自己,我们所有的目标和追求的偶然性与特殊性就变得一目了然。但是当我们以这样的眼光去看并承认我们的行为是任意的时候,它并不使我们脱离自己的生活,我们的荒诞性就在这里:荒诞并不在于可以不让我们有这种外部的眼光,而是在于事实上我们自己能够采取这种眼光,同事仍然是对自己的终极关怀抱有冷静思考的人。 三 为了摆脱这一地位,人们试图寻找更广泛的终极关怀,从那里是不可能后退的。他们认为,荒诞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我们严肃地对待渺小的、无关紧要的、个别的事情。力图给自己的生活提供意义的人们,通常会想象在某个大于他们自身的事业中的角色或职责。因此,他们追求在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革命服务、为历史进步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以及为宗教和上帝的荣耀服务中实现自己的抱负。 但是在某个更大的事业中的角色并不给人以重大的意义,除非该事业本身是意义重大的。而且它的意义必须能够返回到我们所能理解的事情上来,否则甚至看不出它会将我们正在追求的东西给予我们。如果我们得知,我们被喂养是为了给其他爱吃肉的生物提供食品,它们计划在我们变得太瘦之前把我们切成肉片——那么,即使我们知道人类被动物饲养者培育正是为了这一目的,那也仍然不能给我们的生活以意义。理由有二。第一,对于那些其他生物的生活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我们仍然一无所知;第二,虽然我们可能会承认,充当食品这一角色会使我们的生活对它们有意义,却仍然不清楚这又如何使我们的生活对我们有意义。 诚然,通常为一个更高级的存在服务的形式与此不同。例如,人们应该可以看到并分享上帝的荣耀,而小鸡则不可能以这样的方式分享酒焖仔鸡的荣耀。为了一个国家、一项运动或一场革命服务也是如此。当人们成为一个更大的存在的一部分时,他们最终会感到它也是他们的一部分。他们不太为自身特有的东西操心,而是把自己认同于那个更大的事业,在其实现中找到自己的作用。 然而,任何这样的更大的目标,都可以像个体生活的目标一样被提出质疑,而且是出于同样的理由。在那里寻找最终的辩护,同更早一些在个体生活细节中寻找辩护一样合乎情理。但这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即当我们满足于让它结束并认为不再需要进一步弄清它时,辩护会达到一个终点。如果我们可以从个体生活的目标后退并怀疑它们的意义,我们也可以从人类历史的进步、科学的进步、一个社会的成功或上帝的国度、权柄和荣耀后退,以同样的方式对所有这一切提出质疑。那些看来能给予我们意义、辩护、重要性的东西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事实上我们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需要更多的理由。 在个体生活的有限目标上引起不可避免的怀疑的东西,在使人们感到生活富有意义的更大的目标上同样会引起不可避免的怀疑。一旦这种根本的怀疑产生出来,它就不可能被消除。提香《西西弗斯》 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强调,荒诞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世界未能满足我们对意义的要求。这就使人认为,如果世界不像现在这样,它就可能满足那些要求。但现在我们可以明白,情况并非如此。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可想象的(包括我们在内的)世界,都会产生无法解决的疑问。因此,我们的处境的荒诞性并非产生于我们的期望与世界之间的冲突,而是产生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冲突。 四 人们可能反驳说,那些应当使人们感觉到这些疑问所在的立足点并不存在——如果我们照提议后退,就会无处立足,没有任何根据可去评判我们应当观察到的自然反应。如果我们保持评判重要性的通常标准,那么,有关我们所作所为对我们生活的重大意义的问题就可以按通常方式回答。如果我们不保持通常标准,那么,那些问题对我们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关于什么事情重要的观念已经不再有任何内容,而且没有什么事情重要的观念也不再有任何内容。 不过这个反驳误解了后退一步的性质。它并不能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从而让我们从对照中明白我们的生活是无足轻重的。在这些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决不放弃指导我们生活的通常标准。我们只是观察它们的效用,并且承认,如果人们对它们提出质疑,我们只能参照它们本身为它们做无用的辩护。我们固守这些标准是由于我们组合在一起的方式;如果我们的构成方式不同,对我们来说显得重要、严谨、宝贵的那些东西就会是另一个样子。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判定某一情境荒诞,除非我们心里有某些严肃、重大、和谐的标准与之对照,才可能显出某一情境的荒诞来。关于荒诞性的哲学批判并不隐含这种对照,而且可以认为,如果有这种含义,用这个概念来表达这种评判就不合适了。但是,哲学评判的情况与此不同,它所依靠的另一种对照使哲学评判成为更加普通的实例的一种自然延伸。它与它们的区分仅仅在于把生活的要求与一个更大的、其中不可能发现任何一种标准的背景相对照,而不是与一个可以适用其他压倒一切的标准的背景相对照。 五 在这个方面和其他方面一样,哲学上的荒诞感类似于认识论上的怀疑论。就这两者来说,最终的哲学的怀疑并不与任何无可置疑的确定性形成对照,虽然它是从证明或辩护系统内的怀疑的实例推断出来的,而在那个系统里确实隐含着与其他确定性的对照。就这两者来说,我们的局限性与一种在思想上超越那些局限性的能力共存(由此视其为局限性,并且是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当我们把自己包括在我们声称认识的世界里的时候,怀疑论就开始产生。我们注意到,某些类型的证明使我们信服,关于信仰的辩护在某些地方结束使我们满意,我们感到我们知道许多事情,虽然不知道或没有根据相信,我们所拒绝承认的东西如果为真的话,会使我们声称知道的事情变成虚假。 例如,我知道我正看着一张纸,虽然我没有充足的理由声称我知道我不是在做梦;而如果我是在做梦,那么我就不是在看一张纸。这里我用表面现象可能与现实不一致的通常概念来说明,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将我们的世界视为理所当然;我们不是在做梦,这一点的确定性无法辩护,除非用循环论证,就是用那些受到怀疑的表象来论证。我可能在做梦这一说法有点牵强;不过提出这种可能性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它表明,我们声称知道,取决于我们不觉得有必要排除某些不相容的可能性,而做梦的可能性或幻觉的可能性只不过是我们大都想象不到的无数可能性的代表。 一旦我们后退一步以一种抽象的观点看待我们整个信仰、证明和辩护的体系,并看出不管用什么借口,只有当在很大程度上将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时它才起作用,我们就没有可能把所有这些表象与另一个不同的现实相对照。我们无法摆脱我们的通常反应,如果我们能够摆脱它,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去构想任何一种现实。 在实践的领域里同样如此。我们不能走出我们的生活,走到一个新的有利地位,从那里看到客观上有真正重大意义的事情。我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将生活视为理所当然,虽然我们明白,我们所有的决定和确定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存在大量我们不想费心去排除的决定和确定。 认识论的怀疑论和一种荒诞感,都可以从我们所接受的证明和辩护系统内提出初始怀疑中得出,并且不必侵犯我们的一些通常概念,就能加以说明。我们不仅可以问为什么我们应当相信我们脚下是一层地板,而且还可以问为什么我们应当相信我们感觉的证据——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可想象的问题会比答案更持久。同样,我们不仅可以问为什么要吃阿司匹林,而且还可以问为什么我们要费力去减轻自身病痛。我们会服用阿司匹林而不必等待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这一事实并不表明它是一个假问题。我们也会继续相信脚下是一层地板而不必等待对另一个问题的回答。在这两个例子里,正是这种未经证实的自然信念造成了怀疑论的怀疑;因此不能用它来解决它们。 哲学的怀疑论并不促使我们放弃我们通常的信念,但是它给它们增添了一种奇怪的特征。在承认它们的真理性与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不存在的种种可能性之间并不相容之后——那些已被提出质疑的信仰中的理由除外——我们带着一种嘲讽和无奈回到自己所熟悉的信念。无法放弃它们所依赖的自然反应,我们带着它们回来,就像配偶中的一方与第三者私奔,后来又决定回家一样;不过我们对它们的看法不同了(在这两种情况下,新的态度未必都比不上过去的态度)。 在我们向我们对待自己的生活以及一般人类生活所持有的严肃态度提出质疑并且不带预设地看待我们自己之后,就会出现同样的情境。然后我们回到自己的生活,因为我们必须回去,但我们的严肃中带上了一点嘲讽的意味。那种嘲讽无法让我们逃离荒诞。要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总是嘟嘟哝哝地说:“生活真没意思;生活真没意思……”那是毫无用处的。我们还是继续生活、继续工作、继续奋斗,无论我们说些什么,在行动上我们还是严肃地对待自己。 在信仰上和在行动上一样,支持我们的不是理性或辩护,而是某种比它们更根本的东西,因为在确信理性无能为力之后,我们还是继续以原来的方式行事。如果我们试图完全依赖理性,给它沉重的压力,我们的生活和信仰就会崩溃。如果以理所当然的态度看待世界和生活的那种惯性力量多少丧失了,就会出现某种形式的精神失常。如果我们放走了那个惯性力量,理性不会把它还给我们。 六 用一种比我们肉眼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我们自己,我们便成为自己生活的旁观者。我们不太可能做我们自己生活的纯粹旁观者,因此我们继续过自己的生活,投身于自己的生活,同时能以观看稀奇之物的态度看着它,仿佛观看一种陌生宗教的仪式。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荒诞感要用本文开头列出的那些站不住脚的论点作为它的自然表达。提到我们渺小的身体、短暂的寿命以及所有人类终将消失、不留痕迹的事实,都是后退一步的隐喻;后退一步使我们可以从外部看待我们自己,发现我们生活的特殊方式是奇怪的、有点令人惊讶的。借助于想象一种星云的视角,我们要说明这种不带预设地看待我们自己的能力,我们是这个世界上任意的、特异的、非常独特的居住者,是无数可能有的生命形式中的一种。 我们的生活的荒诞性是否令人遗憾、是否有可能规避?在转向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考虑一下,如果要避免它,我们必须放弃些什么。为什么老鼠的生活不荒诞?月球绕轨道运行也不荒诞,不过它的运行没有任何奋斗目标。老鼠却必须为了活命而觅食。然而它不荒诞,因为它缺乏那种能使它明白它只是一只老鼠的自我意识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一旦它明白它只是一只老鼠,它的生活就会变得荒诞,因为自我觉知不会使它不再做老鼠,也不可能让它超越它作为老鼠的奋斗。带上它新发现的自我意识,它仍然必须回到它那贫乏却又狂乱的生活中去,满怀着它无法回答的疑问,但也满怀着它无法放弃的目标。 假定那个超越性的一步是我们人类天生具有的,我们能够拒不迈出那一步并完全停留在我们的尘世生活中,从而避免荒诞吗?我们不能有意地拒绝,因为要那样做,我们必须知道那个我们正在拒绝接受的观点。要避免这个至关重要的自我意识,唯一的方法是,要么从来就没有它,要么遗忘它,而这都不是能用意志来达到的。 相反,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努力去消除荒诞的另一种成分,即放弃人们尘世的、个体的、人类的生活,以便尽可能完全地认同那种使人类生活显得随心所欲、无足轻重的普遍观点。(这似乎是某些东方宗教的理想。)如果人们做到了,他们就不必拖着那种高傲的自知过着一种紧张而庸俗的生活,而荒诞性将会消失。 然而,这种自我弱化是努力、意志力、苦行主义等的结果,就此而言,它要求人们把自己作为个体来严肃地对待——要求人们甘于花大力气去避免动物般的荒诞生活。因此人们可能因为过于努力地追求脱俗的目标反而损害了它。此外,如果某人完全放纵他的个体的、动物的本性,凭着冲动做出反应,在追求他的种种需求时不确定一个主要的中心目标,那么他可能以极大的分裂为代价,达到一种比大多数生活略少一点荒诞的生活。当然,那也不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不过它不会在苦苦追求世俗目标的过程中保持一种超越的自知。而那正是荒诞性的主要条件——强迫一种怀疑的超越意识为一种内在的、有限的事业(如人的一生)服务。 最后的逃避是自杀;不过要是明智的话,就应该在做出任何匆忙的结论之前考虑一下:我们的存在的荒诞性是否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难题,而且必须为它找到答案,找到解决显而易见的灾难的办法。加缪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无疑正是如此,其理由就在于,事实上我们全都急于在一个较小的范围里逃脱荒诞的境地。加缪拒斥自杀以及他认为是逃避主义的其他解决方法,但他缺乏一致的充分理由。他提倡挑战或嘲弄。他似乎认为,向着一个对我们的呼吁听而不闻的世界挥舞拳头,而且尽管如此仍继续生活,便能挽救我们的尊严。这样做不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不荒诞,但会使它们获得某种高尚意味。 在我看来这是浪漫的,带有一点自怜自爱。我们的荒诞性并不是那么多苦恼或挑战的理由。冒着从另一条路线堕入浪漫主义的风险,我要论证,荒诞性乃是有关我们的最具人性的事情之一,因为它表现了我们最高级、最有趣的特征。像认识论的怀疑论一样,它之所以成为可能,只是因为我们具有某种卓识——在思想上超越我们自己的能力。 如果对荒诞的感觉是感知我们真正处境的一种方式(虽然在这种感觉产生之前,那处境并不荒诞),我们有什么理由怨恨它或逃避它呢?像认识论上的怀疑论一样,它产生于一种理解我们人类局限性的能力。它未必是一件痛苦的事,除非我们使它称为痛苦。它也未必要激起对命运的挑战性蔑视,好让我们对自己的勇敢而自豪。这类戏剧性行为,哪怕是在私下进行,也表明人们未能充分领会这一处境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如果从永恒的角度出发,没有理由相信有什么事是重要的,那么,那一点也并不重要,我们可以用嘲讽而非英雄主义或绝望去对待我们的荒诞生活。
2023-07-13 14:57:261

为何说家长无法理解的荒诞感,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因为我觉得孩子们的荒诞,是他们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023-07-13 14:57:355

荒诞的意思是什么?

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不经。~无稽。情节~。
2023-07-13 14:59:112

用荒诞造句

1、发表的许多荒诞离奇的故事,是关于传说中他本人和他的超人能力。这些荒诞故事仍然流传开来并使人相信。2、他尽做些荒诞不经的事情。3、他的荒诞行为让我啼笑皆非。4、这篇小说看起来荒诞不经,可实际上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5、一个人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那么他的人生就是荒诞的。所以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荒诞的人生。
2023-07-13 14:59:214

理屈什么什么四字成语有哪些

1. 理屈词什么的成语 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释义]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语出] 《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侫者。”朱熹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正音] 屈;不能读作“qǔ”。 [辨形] 理;不能写作“礼”;屈;不能写作“曲”。 [近义] 张口结舌 无言可答 哑口无言 [反义] 义正辞严 理直气壮 振振有词 2. 阻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阻山带河 靠山环河。指形势险要。 险阻艰难 险阻:危险和障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推三阻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千推万阻 推:推拖。阻:阻拦。多次推拖阻拦。形容百般推辞、拒绝。 关山阻隔 关隘山岭阻挡隔绝。形容路途艰难,往来不易。 负阻不宾 犹言负固不服。 畅行无阻 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七推八阻 比喻有意为难。 艰难险阻 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风雨无阻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畅通无阻 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东拦西阻 指极力阻拦 3. 有理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靡颜腻理 详情度理 揆理度情 蛮横无理 通情达理 当家理纪 以理服人 尽情尽理 至理名言 不可理喻 岂有此理 分条析理 正理平治 据理力争 忍心害理 辞穷理屈 即事穷理 置之不理 切理餍心 连理之木 喻之以理 椎理穿掘 词正理直 爱理不理 天理昭昭 蔑伦悖理 天理难容 天理良心 洞彻事理 连理分枝 违天悖理 强词夺理 再作道理 天理人情 通文达理 丧天害理 不近道理 天理昭彰 心安理得 理直气壮 4. 带有词字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词不达意 达:表达。 词句不能充分、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 词穷理屈 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 念念有词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有词:有像歌诀一样的词语。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不赞一词 一句话也不说。 陈词滥调 陈:陈旧,陈腐;滥:浮泛不合实际。指陈腐、空泛的论调。 词不逮理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 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词钝意虚 形容由于心虚而说话吞吞吐吐。 词穷理极 穷:完,尽;极:终,到头。把话说完,把理讲透。 大放厥词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 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大张其词 张:宣扬。 大肆宣扬某种说法。 各执一词 执:坚持。 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过甚其词 词:话,言词;甚:超过。指话说得过分,不符合实际情况。 含糊其词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 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理屈词穷 屈:短,亏;穷:尽。 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慷慨陈词 慷慨:情绪激动,充满正气;陈:陈述;词:言词。 指意气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夸大其词 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 空费词说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砌词捏控 捏造事实来控告。 强词夺理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虚词诡说 虚:虚假;诡:欺诈。虚假不实的话。 一面之词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淫词艳曲 黄色的、不健康的诗歌、词曲。 支吾其词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指用含混的话搪塞应付,以掩盖真实情况。 张大其词 张大:夸大。说话写文章将内容夸大。 淫词秽语 *** 猥亵的言词。同“淫词亵语”。 故甚其词 〖解释〗指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 闪烁其词 〖解释〗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隐约其词 〖解释〗指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亦作“隐约其辞”。 谄词令色 说奉承人家的话,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 陈言肤词 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出词吐气 犹谈吐。 出言吐词 见“出言吐气”。 词不逮意 犹言词不达意。 词华典赡 文词华丽,用典周备。 词清讼简 词讼清简。 谓狱讼稀少,政事清闲。 词穷理尽 谓再也找不到理由,无话可说。 词穷理绝 同“词穷理尽”。 词无枝叶 词:言词,词句。 形容文字简炼,无枝蔓之辞。 词严义密 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词严义正 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词言义正 词:言词,语言。 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词约指明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词正理直 言词严正,理由充足。 调词架讼 调唆他人诉讼。 丽句清词 华丽清新的辞句。 理正词直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命词遣意 见“命辞遣意”。 懦词怪说 荒诞无稽之谈。 片词只句 同“片言只字”。 遣词措意 见“遣辞措意”。 遣词立意 同“遣辞措意”。 遣词造意 同“遣辞措意”。 强词夺正 同“强词夺理”。 清词丽句 指清新美丽的词句。 情见乎词 见“情见乎辞”。 冗词赘句 冗:繁杂;赘:多余无用的。指诗文中多余无用的话。 骚人词客 同“骚人墨客”。 属词比事 见“属辞比事”。 舞词弄札 犹言舞文弄墨。 析辨诡词 见“析辩诡辞”。 虚废词说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以词害意 见“以辞害意”。 义正词严 义:道理。 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 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淫词亵语 亦作“淫词秽语”。 *** 猥亵的言词。 语近词冗 谓文辞浅近,但不简炼。 造言捏词 捏造虚假的言词。 振振有词 理直气壮的样子。 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枝词蔓说 指繁冗芜杂的言论。 枝词蔓语 指繁冗芜杂的言辞。亦作“枝辞蔓语”。 众口一词 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百喙一词 〖解释〗犹言众口一辞。
2023-07-13 14:59:541

荒谬的用英文怎么说

Gfddrhjdghjhggccffhh
2023-07-13 15:00:217

取消契约精神 ——荒诞中的唐璜主义

取消契约精神 ——荒诞中的唐璜主义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讲,“恋爱”一词通常指性冲动的所有方式的表现,《性心理学》一书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在分析恋爱时,要将“爱”和“欲”分开。Ellis在《性心理学》中提到:“爱是性冲动和其他冲动的总和,而欲只是生理上的性冲动。”但在言语上,很难给恋爱下一个完美的定义,比较笼统的说法就是欲和友谊的结合。或者以沃瑞尔的说法,即从生理角度来讲,恋爱是性的本能,并通过大脑中枢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恋爱行为中必然包含性冲动的因素,实际上,性冲动正是恋爱产生的主要因素。 而社会的规范和发展需要道德制约,所以婚姻就产生了,它是习俗或道德习惯的一部分。克里斯新认为,婚姻作为一种契约关系,不仅是为了维持和使用性关系,也是为了让一种真正的共同生活运作下去。显然,契约关系是维持稳定的重要环节,自然就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所以一个专情的人往往会被认为是一个有德性的人。 但是道德因素不只在婚姻状况下出现,它往往在恋爱行为中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人们在恋爱过程中往往对对方作出规范和要求,却并未认清这样一个事实:爱欲的表现实际上与其对象无关。正如歌德所言:“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人们往往将契约精神施加在对象身上,这似乎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恋爱行为能够给人以归属感,群体认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这种认同也同样存在于恋爱过程中。“构建家庭的基本因素的混合,是因为它;家庭的团结和联系的维系,是因为它;种族和民族成员的统一,和成员之间产生的一种默契的同胞之情,是因为它。除了贪生怕死的本能,它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讲,对于认同的维护就成为道德规范的目标,一旦失去了认同,痛苦也就随之而来,而契约的建立恰好对双方进行制约。 当然,现代人对于爱情的道德态度不再明显,但这种它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多情的人往往有着坏名声,尽管人们都清楚恋爱过程中契约并不是必须的,但是道德因素往往在此时显现出它的威力:性冲动而后形成的规范反制住前者。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再次求助于后者,企图得到后者的拯救。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唐璜,他就无异于英雄,或是说反抗者。很简单,他追求的仅仅是一种自我满足(性冲动的释放),契约精神对他来说从未成为阻碍。但一个人若是终其一生去进行这样定向的自我满足的行为,显然有着一番用意。加缪是这样解释唐璜的:“忧伤者要么无知识,要么抱希望。而唐璜有知识,却不抱希望……这正是天才之所在:智力识其边界。”于是,“这种必要的不完美,反倒使得幸福明显可感了。”所以,唐璜正是认清了其自身的局限性,自我满足对于他来说,自然就成了一生所求。“倘若他离开一个女人,绝不是对她不再有性欲了。一个漂亮女人总是引人产生性欲的。”唐璜所做,仅仅是站在时间一边,即用不断的自我满足明确荒诞人的身份。规范永远无法束缚他,却成了动力:“不相信事物的深层意义,是荒诞人的固有特色。那一张张热情或惊喜的面庞,他一一细看,一一储藏,一一焚毁。” 唐璜从未相信爱情及其契约性:倘若爱情永恒,人的精神则超出了肉体,而这是无法被证明的,而且它本身也就违背“荒诞”原理;倘若爱情短暂,那么它实际上只是一次冲动,也就是激情,而激情本身是专横的,它不容许任何多余的爱溢出,它本身吞噬一切,理性也就不复存在。唐璜从未迷失于其中,他始终进行着一种区分:满足性冲动仅仅作为手段而存在,而这也成了他人格魅力之所在,他人从他身上看到的挑逗性和浪荡本身是对抗契约精神过程中的流溢。既然恋爱过程本身包含契约精神,那么唐璜的行为就不应被称作求爱,而应是寻欢。 对于严格遵守契约精神的人来说,唐璜应当受到惩罚,于是,在传说中,或是莫扎特的歌剧中,他被带到了地狱。只是,这对唐璜来说不足挂齿,因为惩罚是规则的一部分,他接受这一切,自然,他理解人们所为。而这就成了他的伟大之处:他并不干涉他人所依赖的契约精神,就是说,他不破坏世人的爱情。他清楚契约对于多数人的重大意义,反抗仅仅是他自己选择去做的。 加缪认为,唐璜的享乐以苦行而告终,而享乐和苦行可能成为同样毫无意义的两副面孔。我想,对于唐璜而言,享乐本身就是一种苦行,因为享乐始终是清醒的,这样的自我满足是纯粹的,或许只有这种行为才能真正看清自己:在被契约捆绑的世界,只有他自己是局外人。
2023-07-13 15:00:471

“荒诞无理”中有一个错别字,是哪个?急!

没错,就是“放诞无理”。
2023-07-13 15:01:051

荒诞的论证,无理的狡辩啥意思?

形容说歪理。
2023-07-13 15:01:121

夸大不实或荒谬无理的成语是什么

下面的有: 无稽之谈, 天方夜谭. 自圆其说, 荒谬不经. 一派胡言, 胡说八道. 强词夺理. 漏洞百岀. 自相矛盾.
2023-07-13 15:01:191

“荒诞不经”、 “荒缪绝伦” 、“荒诞无稽 ”这三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荒诞不经 ( huāng dàn bù jīng ) 解 释 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 出 处 明·张岱《家传》:“与人言多荒诞不经,人多笑之。”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秦牧《艺海拾贝·幻想的彩翼》:“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些内容几乎都是~。” 近义词 荒谬绝伦、荒诞无稽 反义词 确凿不移、信而有征、千真万确荒谬绝伦 (huāng miù jué lún) 解释:绝伦:超过同类。没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合情理的了。 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二回:“其说荒谬绝伦,更可付诸一笑。” 示例:这促~的论调,根本不值得一驳荒诞无稽 基本解释:稽:考查。十分荒唐,不可凭信。 词语分开解释:荒诞 : 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不经ㄧ~无稽ㄧ情节~。 无稽 : 1.无从查考;没有根据。
2023-07-13 15:01:292

荒诞无稽同义词

荒诞无稽——十分荒唐,不可凭信。近义词:闳侈不经——指不着边际,不合常理;近乎荒诞,没有根据。同“闳大不经”。懦词怪说——指荒诞无稽之谈。诞谩不经——荒诞虚妄,不合常理。诞罔不经——荒诞虚妄,不合常理。事火咒龙——比喻荒诞不经之事。诞妄不经——荒诞虚妄,不合常理。诡诞不经——怪异荒诞,不合常理。谲怪之谈——荒诞不稽的言论。荒诞不经——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不经之说——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不经之语——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2023-07-13 15:01:531

“荒诞不经”和“荒诞”有何区别?

  “荒诞不经”和“荒诞”区别是:前者是少有的荒诞,可以看做为更荒诞。  荒诞不经 ( huāng dàn bù jīng )解 释 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不经:没有引经据典。意思是少有的,典籍中也没有的(事)形容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
2023-07-13 15:02:002

放诞无理,敛声屏气,刻薄的近义词

放诞无礼近义词:荒诞不经敛声屏气近义词:敛色屏气,敛声屏息,聚精会神刻薄近义词:苛刻,尖酸,尖刻,冷酷,坑诰
2023-07-13 15:02:081

“荒唐 荒诞 荒谬”如何辨析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地步。多用于形容人的思想、行为,侧重在想法和行为的错误或不近情理,还有行为放荡、不加节制的意思。荒诞: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侧重在虚妄、不真实,令人难以置信,多用于形容故事情节等。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清理。侧重在严重背离正常情理,一般用于形容观点、理论等。
2023-07-13 15:02:182

荒诞不经的意思

荒诞不经意思是少有的,典籍中也没有的(事)形容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释义: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近义词:荒谬绝伦、荒诞无稽。反义词:确凿不移、信而有征、千真万确。例句:1、(明)张岱《家传》:“与人言多荒诞不经,人多笑之。”2、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杂引图谶,断简残篇,仅仅见於道家者流,非祝文之辞,即卜筮之繇,荒诞不经。”3、秦牧《艺海拾贝·幻想的彩翼》:“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些内容几乎都是荒诞不经。”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中性用词。造句:1、荒诞不经的故事有点千篇一律。2、荒诞不经的故事发展到这一步,我们可以说已经达到它的极致了。3、由于此文包含大量荒诞不经的内容,后人因此或者指责韩愈或者为其辩解。4、这主意听上去荒诞不经,实际并非如此。5、卡夫卡的名著《变形记》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意味深远。6、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些内容几乎都是荒诞不经的。7、如今,欧盟笼罩着一股荒诞不经的气氛。8、我认为这种传说,未免荒诞不经。9、这是一本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书。10、他承认他编造了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
2023-07-13 15:02:301

荒诞不经的意思

荒诞不经的意思是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荒诞不经,汉语成语,意思是少有的,典籍中也没有的(事)形容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成语辨析:【近义词】荒谬绝伦、荒诞无稽、【反义词】确凿不移、信而有征、千真万确。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中性用词。示例:秦牧《艺海拾贝·幻想的彩翼》:“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些内容几乎都是~。”明·张岱《家传》:“与人言多荒诞不经,人多笑之。”荒诞不经的造句:1、我认为这种传说,未免荒诞不经。2、这是一本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书。3、这主意听上去荒诞不经,实际并非如此。4、这篇小说看起来荒诞不经;可实际上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5、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些内容几乎都是荒诞不经的。6、荒诞不经的故事发展到这一步,我们可以说已经达到它的极致了。7、由于此文包含大量荒诞不经的内容,后人因此或者指责韩愈或者为其辩解。8、卡夫卡的名着《变形记》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意味深远。9、他承认他编造了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10、如今,欧盟笼罩着一股荒诞不经的气氛。11、荒诞不经的故事有点千篇一律。
2023-07-13 15:03:021

荒诞的近义词

问题一:荒诞的近义词是什么呢 荒诞近义词: 妄诞,荒唐,荒谬 荒诞 [拼音] [huāng dàn] [释义] 虚妄而不可信 不值得信任 问题二:荒唐的近义词 荒唐近义词: 乖张,怪诞,荒诞,乖谬,谬妄,妄诞,神怪,荒谬 荒唐 [拼音] [huāng táng] [释义] 1. [absurd;fantastic]:广大而不着边际。引申为夸大不实或荒谬无理荒唐透顶 2. [dissipated;loose]:放荡荒唐的生活 3. [flurried;flustered]:慌张 问题三:荒唐的近义词是什么呢 荒唐 [huāng táng] 基本释义 广大而不着边际。引申为夸大不实或荒谬无理 详细释义 广大,漫无边际。 犹荒诞。谓思想、言行不符合常理人情,使人感到离奇 近义词 乖谬 妄诞 怪诞 荒诞 荒谬 谬妄 问题四:荒唐的近义词 5分 近义词:荒谬,滑稽
2023-07-13 15:03:371

综合文学艺术史实,谈谈你对“荒诞”的理解。

你可以从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入手
2023-07-13 15:03:504

仿影图形

仿影图形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形态特征以及构形与组织  理论支持:1.图形的形态和特征2.构形和组织3.图形创意的程序4.色彩的应用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内容】  正负形 仿影图形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在一种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  面对德国设计师德雷维斯基·雷克斯(Drewinski Lex)先生所作的爱情剧《安托尼和克雷欧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招贴图形时,我被设计师那种妙用平面空间的艺术手法所感染。在女性和蛇之间用其正负形,一线两用,将女性温柔的特性以及基督文化中蛇与女性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享受着艺术营造的美妙的文化空间。  当我们注意白色的女性体态时,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柔美的女性形象,其分界线显然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当我们注意红色线条时,一条美女蛇在平面空间中游动,其线形的变化随着视觉的移动而变换着形状。  按照”相互统一、相互排斥“的这一物理学原理,正负线形成了各不相让的局面。正是由于这种抗衡、这种矛盾而显示出艺术化同形的特殊魅力和视觉上的满足与快感。 正负形在我们生活中常被采用,如: 儿童的智力填充游戏,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广为传播的太极图形。设计师们利用这种形式,让我们,让我们的孩子们了解如何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处。  中外传统的艺术也常常被我们所运用,如: 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埃舍尔(Escher)先生的“太阳和月亮”(Sonne and Mond)就是正负同形的典范。  通过这类作品能使我们感受到,正负形的艺术价值。正负形的相互借用,能产生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课题名称:正负形  ▲ 课题内容:以人和人,物与物,或人与物结合作正负图形,使之统一在一个平面体中。  ▲ 教学方式:以中国太极图为例,说明正负形的含义及视觉效果,并分析正负形的特征及构成条件。  ▲ 教学要求:  1. 要求学生在使用正负形时注意表达简洁,两者交接界处的处理要巧妙,同时注意外形的处理也要恰当。  2. 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每人创 意10个图形  ▲ 训练目的:  我们常说“一语双关”,语言是这样,视觉化的图形语言同样是这样。人们十分注重实空间的利用,实空间的外形,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对虚空间的利用和把握。正负形的训练目的正是强调虚实的同等重要性。引导学生要用三只眼去观察生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元素。理论支持----图形创意的组织  教学过程:  一、图形的形态和特征  1 、共生图形  (1)图形形态:共生图形的形态有两种。一种是正形与负形的形态;另一种是形与形的相互借用的形态。前者是由轮廓线的共用而在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共生图形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排斥”的矛盾显现,创造的一个特殊的物形机体,属于“一语双关”的图形。  (2)图形特征:有共用线或以共用线形成的形。两种共生形态分别形成的正负形和多形共用的关系都是完整而且独立成形的,相互依存,同等重要。正负形的关系实际上是“图”与“地”的关系。图形与背景交替显现,能把同一部分看作两个以上对象的图形。多形共用的关系实际上是形的借用关系。  (3)构形手段:  构形手段一:作物形甲的轮廓线,使其同时是物形乙的轮廓线,甲乙形互借互生,即形成了共生图形的显著特征——共用线。  构形手段二:作物形甲的轮廓线,使物形甲的部分形象也同时构成物形乙甚至物形丙的部分形象,形成巧妙的整体结合,即形成了共生图形的另一显著特征——共用形。  (4)创意特性的表达:表达的关键取决设计师本人对“形”的感觉敏锐度。要在瞬间即能看出这一个正形的负形,并能就负形的变化和正形与它的组合判断出端倪;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形”的共用关系,并用这种关系使原形象转变为新的形象。  2、 换置图形  (1)图形形态:换置图形的形态中保持着原有图形的基本特征,用其它类似的形状去替换原物形中的某一部分,虽然物形中的结构关系不改变,但经过组合后的图形面貌却因形的替换带来了“义”的升华而焕然一新。  (2)图形特征:换置图形和被换置形所产生的作用,导致了逻辑上“张冠李戴”的荒谬,同时,替代物的荒诞和异接改变了图形本身的形态,从而产生“义”的转换,但视觉效果却并未失去意义。  (3)构形手段:在创意时,常用的办法是把一个物体的某一部分更换在另一个物体某一部位上,或将一个物体的整体移植在另一个物体的某个部位上。无论用局部的形还是整体的形去作替换物,被替换的原物形都只能是部分替换。物形换置时,要注意寻找物形甲与物形乙之间的功能上的联系和形状上的近似。  (4)创意特性的表达:创意特性表达是由相似“形”但不同“义”的形象互换显现异常。创意特性表达是由有生命形象同无生命形象的相互替换显现异常。创意特性表达是由打破或断开、开启、割开、展示内部形象与常理的不同来显现异常。创意特性表达是由遮挡同一物形,使其内外、前后或上下部分显现异常。  3 、复合图形  (1)图形形态:复合即是合成。复合的形态即是由多个合为一体。复合图形是为了用个别反映一般、代表一般,需要集中一批形象的长处,借助于合成手段去创造一个尽可能典型与理想化的图形。  (2)图形特征:有基本图形的影像,但其结构被其它图形大部分或全部替换,或者可以看成是用其它图形去填充基本图形的影像。  (3)构形手段:根据创意主题确定基本图形,往往是以常规物象为基础,再依据常规物象的生理结构或形象、光影关系选择另外一些物象安排在它的轮廓、影像中;或者用所选择的物象去替代常规物象的构造。  (4)创意特性的表达:创意特征的表达体现为一图多形,图中有图。  4、 悖理图形  (1)图形形态:呈现矛盾的、有违常理的图形形态。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物形结构和物形关系被构合在一起,显示出新的非逻辑的联系,从而突破原物形的局限而产生新的意义。  (2)图形特征:在显现惊奇和重新认识物形中把隐藏于物形深处的含义,通过不着边际的或看似荒唐的偶然结合表露出来。给人以荒谬、无理的视觉效果,而又使人对这样的悖理信服。  (3)构形手段:  构形手段一:将客观物形作异常变形,或体量上的放大缩小造成对比,或常识中的错位,或生理结构和自然规律的改变。  构形手段二:将客观物形的有序状态作成杂乱无序,或增添形象,或改换运动方向,或作无序连接。  (4)创意特性的表达  谬悖:用换置形象的办法破坏生活中熟悉的、合理的和固定的秩序,将生活中的形予以荒诞、无理的表现,以加深悖理印象。  互补:让两种物形共同补充,一种物形完成对方的一部分形状,显现互为矛盾的冲突。又称为互悖,这为互悖的一种形式。  自补:用自身形象的一部分去完成自身形象的某一部分形状,产生自我矛盾的神趣。这为互悖的另一种形式。  5 、矛盾空间图形  (1)图形形态:主要是表现视觉空间的矛盾性。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这种空间只能构成在二维的平面上,可以表现和认知,却不能真正完成。是利用视觉学原理创造特殊意义的空间关系,可以从多种角度观看的物形组合。  (2)图形特征:一个图形同时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中。它所表现出来的物象空间给人有陌生和不确定性。整体上看,它是荒诞的,不可能的,从不同视角看,它的各种形的共存关系又是天衣无缝的。这种空间表现形式,改变了空间的连接规律,使原本静态的、实在的物象在视觉上产生了忽前忽后、忽上忽下的空间变幻效果,从而使观者的判断力失去控制,进入迷惑的状态。  (3)构形手段:利用视觉认知状态的交替变化,通过线条、明暗以及透叠的手法表现或前或后,或凸或凹的双重视幻效果。利用透视原理,借助多视点的构形手段,在同一空间图形中表现不同空间观念的并存,从而显示出图形所表现空间的矛盾性。  (4)创意特性的表达:违反正常空间观念的组合,在产生矛盾空间印象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形态和新的观念。创意特性表达是通过多视点的图形特性使图形产生具象与抽象、主观与客观的超现实意境。  二、构形与组织  1、 模仿图形的组织  (1)仿形图形:是指利用现成物品,经过对形象的外形进行模仿、变化的创意,组合成另一种物象的形状,并赋予其生命的意义,使两者的含义得以连接。仿形图形更多展示的是幽默、奇特的形象,是常规观念下的特殊变化。仿形图形的根本是替换。  (2)仿影图形:是利用客观物体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的投影,用影子的变化构成特殊的视觉语言,表现比单纯的投影更有意义的图形。生活中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影子被用一种新视觉形象的影像替换,使其呈现出与原物体不同的对应物。影子的构成要注意:一是需要准确的形;二是影像形应该简洁;三是要让影像体现出创意。即客观物体的描绘是“画龙”,影子的表现是“点睛”。  (3)仿结图形:是通过借助一个与原有物形相异(但又保留原物形特性)的物形来替代常规中显现的物形,使之获得一种新的特殊的物形。仿结图形在视觉传达中具有无法替代的特殊性。常规中不可能的事,可以通过二维平面来实现,是一种打破常规观念的思维。  2 、集合图形的组织  (1)散集图形:把物形、文字、装饰等,以打破空间性和时间性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使各部分都成为有机的整体。散集图形的组织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布局。在散集图形中既可以以某一种物形为主,也可以让所有物形处于同等重要位置,而不严格划分物形的主从关系。  (2)增值图形:增值图形是将常规物形的其中一部分物象或整体重复增加;或对移入其它物形中的形状进行排列,并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转换关系。由于数量上的增加和形的重复,使增值图形彻底摆脱了现实中的客观物形,给人以视觉的重复美感;由于有意识的添加或者重复造成特别的诉求关系,方可表示对某一要素的强调。  3 、分解图形的组织  (1)断置图形:将生活中非正常状态不可能中断的物形,用折断、撕裂或分离的方法构形,其撕裂和断裂的状态是令人震撼的,传达一种新奇的观念。构形时,先确定一个完整的图象,再据其创意目的,分割成若干段或块,部分块面可作成与原图形内容一致,但视点不同的形象  (2)拼置图形:利用其它物形作合成,使其呈现新的物形的形象。它是各种物形的混合体,也是一种异质同构关系。拼置图形注重的是形的结合,只需保持主体物形的部分形象,其它拼置形的形象特征并不拘泥于与主体物形的相似。拼置形的作用是对主体物形进行添加和替换,有些类似于换置图形。但它比换置图形更强调整体形象的变异,而且用于替换的拼置形可以是很多种类,局部也可以不依照主体物形的构造进行添加。  4 、变异图形的组织  (1)延异图形:延异图形是指物形延展造成的形的变异和演变转化。将各种不同物形,通过渐变的形式由一种物形过渡到另一种物形,在起始形和终止形之间寻找中介体,并整体的展现出来,构成新的图形。构形时,先确定起始图形和终止图形,再寻找并营造出两图形的中间元素图形,分别将中间元素图形同起始图形和终止图形发生联系,又得出过程中间的另一元素。  (2)维变图形:维变图形是借用二维的视觉空间,创造出三维视觉空间观念的图形。它可以把二维的物形三维化,也可以把三维的物形二维化。产生纵错三维的视觉效果。混淆了二维和三维空间,也称为混维图形。构形时,二维空间与三维立体的转换和组合,使正常的空间关系被解体。维变图形构合了一个趣味无穷的发生空间变异的世界。  三、图形创意的程序  1 准备阶段  (1)题材选择和比较:根据主题选择题材。  (2)素材的收集、组织和整理:当针对主题的题材确定后,应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素材,同时也可以广为收集与本次设计关系不大的素材作为备用或待用的资料。  2、 分析阶段  (1)针对选题开启思维程式,分析素材的可用性  (2)针对思维程式分析可能制约创意的各种原因  3 、定位阶段  (1)策略的取向:设计师的创意到底要传达给观者怎样的理念?设计师根据什么来为图形定位?设计师怎样定位图形内涵?创意的内容适合用何种构形方法体现……构成了这一阶段的问题焦点。  (2)内涵的定位:图形的创意是以其内涵来传递信息的。在进行图形设计前,必须明晰本次创意的内涵,即图形的视觉形象和要表达的内容;设计的图形和创意是否吻合;象征性的语义怎样在图形中予以体现。  4 、抉择阶段  在分析和有明确定位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新意、最能准确传达创意的构想,确立独特新奇的创意手段。  5 、表现和制作阶段  (1)表现手段:表现手段一是要与创意相吻合,二是要深化原创意而不是使创意质量被削弱。  (2)图稿方案:在这一阶段里特别提出,运用图形创意的构形原则和组织方法多画变体稿。再从中选出部分极具视觉力的图稿,综合各种可能方案的优势,进行取舍修改后完成定案。  (3)制作:不同的制作就有不同的画面效果,制作技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在制作中,要充分考虑绘制工具、材料和成像手段的表现形式、技法。
2023-07-13 15:04:001

形容不合理的成语

是非不分,扭曲事实
2023-07-13 15:0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