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地板流精华
-
永和九年,是癸丑年,暮春三月的开初,(我们)聚会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在一起)做修禊的事情。许多贤人都到了,年纪轻的和年轻老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还有清澈的激流,(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众人)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乐演奏的热闹,(但)饮一杯酒吟一首诗,也足以畅快地抒发内心的感情。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徐徐吹来,舒畅极了。抬头观看天地广大,低头审察物类的繁盛,这样来纵目流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呢。
人们相聚在一块,周旋应付度过一生。或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或者寄情于山水,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取舍有差别,(性情有)安静和躁动的不同,当他高兴地接触所遇到的事物,一时有所自得,(就感到)高兴和满足,竟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等到他对所向往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生了。过去(自己)所喜爱(的事物),顷刻之间已经成为陈迹,还不能不因此发生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自然的变化,终于要归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哩。”岂不令人悲痛吗!
兰亭集序一句一翻译及注释是什么?
兰亭集序一句一翻译:1、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译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2、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译文: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3、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4、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5、原文: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译文: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6、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文: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7、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注释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会:集会。3、会[kuài]稽: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今绍兴越城区。4、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5、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6、毕至:全到。毕:全、都。7、少长:年少的年长的。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8、咸:都。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10、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长,引申为高。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12、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18、是日也:这一天。2023-07-13 12:40:45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的作者借写景色和聚会的欢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兰亭集序赏析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问、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土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几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优,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了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祖”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土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荡”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兰亭集序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词类活用 (一)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 (二)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三)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 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四、一词多义 1.之: 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1)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2)当于欣于所遇。 (3)终期于尽。 (4)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 (1)仰观宇宙之大。 (2)俯察品类之盛。2023-07-13 12:41:091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
阅读过兰亭集序以后,我们能够领略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要认真学习。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兰亭集序注释 1.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 会:集会。 4. 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 毕至:全到。毕,全、都。 9.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 咸:都。 11.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2.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13.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4.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5.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7.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8.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19.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20. 是日也:这一天。 21. 惠风:和风。 22. 和畅,缓和。 23.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4. 所以:用来。 25. 骋:使……奔驰。 26. 极:穷尽。 27. 信:实在。 28.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29.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0.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31.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2. 趣(qū)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趋”。万殊,千差万别。 33. 静躁:安静与躁动。 34. 暂:短暂,一时。 35.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6.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37.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8.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9.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40. 向:过去、以前。 41. 陈迹:旧迹。 42.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3.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4. 期:至,及。 45.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46.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7. 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8. 喻:明白。 49.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50.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51.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52.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3.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4.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兰亭集序赏析 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 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其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子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殇”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主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殇”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23-07-13 12:41:211
兰亭集序翻译及原文
兰亭集序翻译及原文如下: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饮酒一杯,咏诗一首,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这一天,清明爽朗,和风习习。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恬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他们做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2023-07-13 12:41:341
《兰亭集序》全文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抱负胸怀;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希望能帮到你!点给力!!谢谢!!!2023-07-13 12:42:043
兰亭集序翻译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另解:山北水南谓之阴,可以认为在会嵇山的北边)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四周,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2023-07-13 12:42:36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及赏析
文言文的存在使我们更加相信我国文化底蕴的丰厚,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赏析 本文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序兰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做诗的缘由;有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景,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同时,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全文共分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几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优,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子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 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殇”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主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殇”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2023-07-13 12:42:461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作者是东晋“书圣”王羲之。本文是一篇书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农、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谮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困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生死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兰亭集序》作品赏析 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先交代集会的时间、地点和原因,接着描写兰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等景色以及与会者的高雅之举和乐趣,由此抒发作者的人生感受,最后点明写序的缘由,“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通篇着眼“死生”二字,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哲学观点,于悲伤感慨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2023-07-13 12:43:111
王羲之 兰亭集序 翻译
《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 第一段: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第二段: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鉴赏:千古同此一叹!原文:岂不痛哉!翻译:怎能不悲痛呢?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为其先声!第三段: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讲解:“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喻”为动词“说明”;“于怀”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鉴赏:此为阅读之真境界!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讲解:“一”“齐”为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鉴赏: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层哲学感矣!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鉴赏:生命之痛更加一层厚重的历史感矣!原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翻译: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讲解:“时”为“当时的”,指“参加这次聚会的”;“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鉴赏:补录兰亭集之成因,实因生命之感,实因修禊始也!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翻译: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鉴赏:补录兰亭集之理论依托。原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翻译: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鉴赏:补录兰亭集序之目的,其间显示着极其强大的自信心。2023-07-13 12:43:421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用作流动酒杯的曲折水道,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浩大的宇宙,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2023-07-13 12:43:533
《兰亭集序》(王羲之)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系列:高中古诗词大全 兰亭集序 原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i(三声)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a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i)(4)事也。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晤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ao)(43),不能喻(44)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 *** ,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3、会(kua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4、修禊(xi):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 7、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奔驰,敞开。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晤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32、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1、斯文:这次 *** 的诗文。 【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1 次第较后;第二。 2 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古义:这次 *** 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 今义: 1抱在怀里; 2 胸前; 3 心里存著; 4 打算。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古义:1表凭借,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 2……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1表因果关系的连词;2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句式】 古汉语句式: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于+宾语 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c)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Ⅰ【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3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Ⅱ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1映带左右 环绕 2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 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 )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七)之 (1) 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 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 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 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通假字】 趣舍万殊 「趣」通「取」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像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著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 *** 的诗文有所感慨。2023-07-13 12:44:00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023-07-13 12:44:101
《兰亭集序》的原文及翻译谁知道?
《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鉴赏:千古同此一叹! 原文:岂不痛哉! 翻译:怎能不悲痛呢? 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为其先声! 第三段: 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讲解:“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喻”为动词“说明”;“于怀”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此为阅读之真境界! 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讲解:“一”“齐”为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层哲学感矣! 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一层厚重的历史感矣! 原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翻译: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讲解:“时”为“当时的”,指“参加这次聚会的”;“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成因,实因生命之感,实因修禊始也! 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翻译: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理论依托。 原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鉴赏:补录兰亭集序之目的,其间显示着极其强大的自信心。2023-07-13 12:44:202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全文翻译+重点字词翻译】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鉴赏:千古同此一叹! 原文:岂不痛哉! 翻译:怎能不悲痛呢? 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为其先声! 第三段: 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讲解:“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喻”为动词“说明”;“于怀”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此为阅读之真境界! 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讲解:“一”“齐”为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层哲学感矣! 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一层厚重的历史感矣! 原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翻译: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讲解:“时”为“当时的”,指“参加这次聚会的”;“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成因,实因生命之感,实因修禊始也! 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翻译: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理论依托。 原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鉴赏:补录兰亭集序之目的,其间显示着极其强大的自信心。2023-07-13 12:44:322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兰亭集序
1. 《兰亭集序》高中必修2课文 亲爱的楼主:《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 “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 “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 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 2. 高一必修2兰亭序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3.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必背诗歌和文言】 必修1:《沁园春 长沙》 ,《雨巷》,《再别康桥》,《荆轲刺秦王》中的一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还有后面陶渊明写的《咏荆轲》(我们老师要求背的)必修2:《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第三段: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4.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共有三篇: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苏轼的《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什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5. 《兰亭集序》 原文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写作背景】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 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作者简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住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 他书法精绝,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兰亭浅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6. 兰亭集序原文 兰亭集序原文为繁体字,并不是我们所学过的简体字,原版如下: 兰亭集序u2002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简体字版如下: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扩展资料: 书法赏析 谈论魏晋书画艺术。 人们总会将它与“形神之辩”的审美趣尚相联系起来,从“形神兼备”发展到“离形神似”,讲求自然。顺乎神理,在艺术上这是形式表现和精神内涵的关系,既有道家的“飘逸”,又有儒家的“文质”。 华美与质朴的相结合,由此产生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品格。后来又将它上升到“得意忘形”的境界,使书画艺术从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表现转向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抒发。 这在晋代的书法艺术中就出现了追求“韵”的审美趣尚。从流传的晋书墨迹来看,晋人尚韵,其主要表现为自然天成、和谐畅达的柔性美。 王羲之就是晋代书法的杰出代表,后世尊为“书圣”,其《兰亭序》法帖也被尊崇为“天下第一行草”。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清)盛游之事,其书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据传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其书法,认为《兰亭序》是“尽善尽美”之作,死后将它一同葬入陵墓。现传《兰亭序》之真伪,曾有过大争论,几乎要挖李世民的墓了。 但是《兰亭序》的艺术价值却是一致公认的。宋米芾诗云:“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万金。” 历代书家摹本不下几十种,也是书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现象。 《兰亭序》在王书中虽不及其行草书札,但作为一种典雅、双逸、潇洒的时代风格是无人能超越或与之相伴的。 那种疏朗有致的布局,挺秀双逸的风神,变化多端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使后世学书者感到面对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测的城楼,往住不得其门而入。 单看其用笔的丰富,就有藏锋、称饰、挂笔回锋,牵丝、映带、由方转圆、由圆转方等种种奇妙变化,有些横与波挑又带有隶书遗意,变化莫测,时出新愈,平和之中见奇纵,这也是《兰亭序》永久的艺术魅力所在,所谓“不激不励,风规自远”(唐·孙过庭语)正应是对《兰亭序》之神最恰当的评语。 《兰亭序》为行书帖,但从其圆转流美的行书字体中可以感觉到东晋楷法的完备,在妍美的行书中隐含着楷书的骨力。南朝的楷书很发达,但从王羲之的传本来看,其突出成就显然在行、草方面。 与汉魏、西晋比较,王羲之书风的最大特征是用笔细腻而结构多变,过去的书风都走古拙一路。 如《平复帖》,而王羲之却能把书法技巧由纯出乎自然而引向较为注重华美而达到精致的境界,与古拙相对而为“秀媚”。 将这种充溢韵致的书风与《兰亭序》描写的良辰美景珠联璧合,有一种微妙的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 作者置身于“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极视听之娱”,抒发乐山乐水之情;与友人雅集,筋咏赏景之际,或悲或喜,情感跌宕,叹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情景交融,文思喷发,乘兴书之,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旷世杰作。 《兰亭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然形态的美和人的情感之美的和谐的结合,似乎有天机入神,走笔如行云流水,进人书艺的最高境界。据说后来。2023-07-13 12:44:441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作者小传】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初为秘书郎,庾亮请为征西参军,累迁长史,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征为吏部尚书,不就,授护国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晚年称病去官,放情山水,弋钓为乐。卒赠金紫光禄大夫。有诗文集十卷。清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称其书札有远见卓识,“诚东晋君臣之良药”;赞其“兰亭咏诗,韵胜金谷”。于此可见王羲之文学成就。又以擅长书法名世,草隶尤精,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游龙,论者评为古今之冠。他所创作和书写的《兰亭集序》,既是书苑珍品,也是文坛杰作,千百年来向为人所盛赞和传颂。 【题解】 浙江绍兴西南渚山上的兰亭,周围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绰以及本家子侄凝之、献之等四十一人宴集于兰亭,饮酒赋诗,各抒怀抱。羲之除赋诗二首外,事后并为诗集写了这篇序。序文生动而形象地记叙了这次集会的盛况和乐趣,抒发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暂的感慨。在玄学盛行、崇尚清谈的东晋,王羲之能反对“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可谓独标一帜。本文斥老庄“一死生”、“齐彭殇”为“虚诞”、“妄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不甘虚度岁月的积极进取意向。南朝初期,雕辞琢句的骈文已逐渐风行,这篇序文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自辟蹊径,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深挚,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一致。 永和九年[1],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修禊事也[3]。群贤毕至[4],少长咸集[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6],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7]。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9]。虽趣舍万殊[10],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1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12]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13],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14],齐彭殇为妄作[1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四部备要》本《骈体文钞》 晋穆帝永和九年,这是癸丑年。暮春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进行修禊活动。众多的贤能之士都来参加,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地方有高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水,急泻的湍流,波光辉映萦绕在亭子左右。把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列坐在水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而稍显冷清,可是一面饮酒一面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内心的感情。这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拂拂,温暖舒畅。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因而放眼纵览,舒展胸怀,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人们互相交往,转瞬间度过一生。有的人襟怀坦荡,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趣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不受世俗礼法拘束而纵情游乐。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急躁的差异,但当他们遇到欢欣的事情,心里感到暂时的得志,就喜悦满足,竟没想到人生衰老的暮年会很快来临。等到他们对生平所追求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着而起变化,感慨就跟着发生了。从前所感到欢欣的,顷刻之间已成为往事,对这些尚且不能不深有感触。更何况人的寿命长短,随着各种原因而有变化,但终有穷尽的一天。古人说:“死生也是人生一件大事啊!”这岂不很可悲哀吗! 我每次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总象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而叹息悲伤,心里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一向认为把死和生当作一回事是错误的,把长寿和短命等量齐观也是荒谬的。后世人看现代人,正如现代人看古代人一样,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这次兰亭集会者的名字,抄录下他们吟咏的诗篇。即使时代会不同,世事会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其基本点是一致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些诗文产生一番感慨。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 [2]会(kuài快)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3]修禊(xì细):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4]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与会的名流。 [5]少长:指王凝之等九位与会的本家子弟。 [6]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7]俯仰一世:很快地过了一生。俯仰,低首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8]晤言:面对面谈话。《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 [9]放浪形骸之外: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 [10]趣舍:同“取舍”。 [11]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2]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 [13]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14]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 [15]齐彭殇:把高寿的彭祖和短命的殇子等量齐观。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2023-07-13 12:45:031
求兰亭集序英译
我只能说这问题太强悍了。兰亭集序我的最爱啊2023-07-13 12:45:296
《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原 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②,暮春③之初,会于会稽④山阴之兰亭,修⑤禊⑥事也。群贤毕至⑦,少长咸集⑧。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⑨竹,又有清流激湍⑩,映带(11)左右。引以为流觞(11)曲水(13),列坐其次(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是日(18)也,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22)骋怀(23),足以极(24)视听之娱(25),信(26)可乐也。 夫(27)人之(28)相与(29),俯仰(30一)世。或(31)取诸(32)怀抱,晤言一室之内(33);或因(34)寄(35)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7)。虽趣舍(38万)殊(39),静躁(4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41),暂得于己(42),快然(43)自足,曾(44)不知老之将至(45);及(46)其所之(47)既倦(48),情随事迁(48),感慨系(50)之矣。向(51)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52)不能不以之(53)兴怀(54);况修短随化(55),终期于尽(56)。古人云,“死生亦大矣(57)。”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58),若合一契(59),未尝不临(60)文嗟悼(61),不能喻(62)之于怀。固(63)知一(64)死生为虚诞(65),齐(66)彭殇(67)为妄作(68)。后之(70)视今,亦犹今之(71)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72)世殊事异,所以(73)兴怀,其致(74一○75)也。后之览者(76),亦将有感于斯文(77)。 [注 释] ①永和:东晋穆帝的年号。②癸(guǐ)丑:古代用干支纪年,这个癸丑年为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之初:阴历三月初。③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④会稽(kuàijī):郡名,在现在浙江北部和江苏东南部一带。⑤修:举行。⑥禊(xì):即“祓禊”。起源于周代,最早是在每年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用香薰草药沐浴,以祓除不祥。曹魏以后固定在三月三日,内容与变成了水边宴饮、郊外春游一类的活动。⑦群贤毕至: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群贤,指孙绰、谢安、支遁等人。毕,全。⑧少长咸集: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少者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长者如谢安、王羲之等。咸,都。⑨修:高高的。⑩激湍(tuān):流势很急的水。(11)映带:映衬环绕。带,围绕。(12)流觞(shāng):把盛好酒的杯子浮放在上游水面,让它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觞,酒杯。(13)曲水,引水环曲为渠。(14)次:旁,水边。(15)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即“盛大之丝竹管弦”。热闹的音乐演奏。丝竹管弦,都是乐器。箫笛用竹制成,是管类。琴瑟的弦用丝制成,是弦类。盛,盛大,热闹。(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觞,名词用如动词,指饮酒。(17)幽情:内心深藏的感情。(18)是日:这一天。(19)惠风:和风。(20)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即繁多的万物。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盛,繁多。(21)所以:借以,用以。(21)游目:放眼四望。游,使动词,使……遨游。(23)骋(chěng)怀:使胸怀开扩。骋,使动词,使……舒展。(24) 极:穷尽。这里指充分享受。(25)视听之娱:视听的乐趣。(26)信:实在,确实。(27)夫(fú):发语词,引起下文的议论。(28)之:取消“人相与”的独立性,使它充当主语。(29)相与:相交往。(30)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很快便度过一生。(31)或:有的人。(32)诸:之于。(33)晤言一室之内:“晤言于一室之内”的省略。晤,会面。言,交谈。(34)因:依,随着。(35)寄:寄托。(36)所托:指所爱好的事物。(37)放浪形骸之外:指形体不受礼法拘束。放浪,放纵。形骸,身体,形体。(38)趣(qǔ)舍:趣,通“趋”。舍,舍弃。(39万)殊:千差万别。(40)静躁:安静与躁动。这里泛指人的个性。(41)欣于所遇: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42)暂得于己:一时感到自得。暂,短暂、一时。(43)快然:高兴的样子。(44)曾(zēng):乃,竟。(45)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46)及:等到。(47)所之:所至之处,引申为“经历”。之,往,到达。(48)既倦:已经厌倦。(49)迁:变化。(50)系:关联,附着。(51)向:过去,以前。(52)犹:仍然。(53)以之:因它。(54)兴怀: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兴,发生、引起。(55)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造化,指自然。(56)终期于尽:总归有到头的那一天。期,期限。(57)死生亦大矣:死生也是件大事啊。语见《庄子·德充符》篇中假托孔子所说的话。(58)由:缘由。(59)若合一契:像符契那样相合(意思是感触相同)。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60)临:面对。(61)嗟悼:叹息哀伤。(62)喻:明白。(63)固:本来,当然。(64一):数词用如意动词,把……看作一样。(65)虚诞,虚妄荒诞。(66)齐:形容词用如意动词,认为……是同样的。(67)彭殇(shāng):彭,即彭祖。殇,未成年死去的人。(68)妄作:揑造,胡说。(69)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70)之:取消“后视今”的独立性,使它充当主语。(71)之:取消“今视昔”的独立性,使它充当宾语。(72)虽:即使,纵使。(73)所以:……的原因。(74)致:思想情趣。(75一):形容词,一样的。(76)览者:读者。(77)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译 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三月上旬,(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众多贤德的人全来了,老老少少都会集在一起。这里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翠竹。又有清水急流,辉映环绕在兰亭左右,可把它引来作为酒杯漂流的曲折水道。大家依次坐在曲水边,虽然没有热闹的管弦齐奏,但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畅叙内心深处的情怀。这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煦。仰观浩瀚的宇宙,俯看繁盛的万物,借此让双眼任意遨游,使胸怀无比开阔。足以尽享耳目的欢娱,实在令人痛快! 人与人相处,一生的时间极为短促。有的人和朋友在室内晤谈,倾吐自己的衷曲;有的人则寄情山水,无拘无束地游乐。虽然所取和所舍的大不相同,性格或恬静或浮躁也不一样,但是当他们因接触到的事物而喜悦,一时得意,都会感到心满意足,这时竟然连衰老将要到来的事都忘记了。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已感厌倦,心情也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就会随之而来。以前所享受过的快乐,顷刻间已成旧痕,仍然不能不因此而引发感慨;何况寿命的长短全凭造化(的安排),终归有穷尽的那一天。古人说,“生死也是大事情啊!”(想到这些)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对生死)发生感慨的原由,(同我的想法)如同符契那样吻合,没有一次不面对着前人的诗文而嗟叹悲伤,(而)心里却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就知道把死亡和生存等同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看待也是虚妄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好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此次与会的人,抄录下他们所写的诗篇。纵使时代不同,情况各异,但引起人们感慨的缘由,以及诗中抒发的情致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大概也将由这些诗文引起同样的感慨吧。 [鉴 赏] 文章着力描绘了兰亭聚会的盛况和欢乐,引发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也反映出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赞同在崇尚玄学、老庄思想的东晋时代所流行的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论调,从个人生命的有限推展到人类世代延续的无限,既点出了作序的因由,又引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回味。 文章清新自然,虽然运用了较多的骈句,却并不拘谨呆板,这在当时同类文章中,是很少有的。2023-07-13 12:45:471
兰亭序译文翻译成现代文
兰亭序》全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并由羲之作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2023-07-13 12:45:571
兰亭集序文言文网
1. 兰亭序的原文和释文 原文全文: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释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兰亭序 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2. 求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请采纳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 永和⑴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⑵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⑷事也。 群贤⑸毕至⑹,少长(zhǎng)⑺咸⑻集。此地有崇山峻岭⑼,茂林修竹⑽,又有清流激湍⑾,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列坐其次⒁。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一觞一咏⒃,亦足以畅叙幽情⒄。 是日也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qū)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 依!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亦将有感于斯文(51)。之、围绕。 27,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虽然各有各的爱好,茂林修竹⑽,虚妄荒诞的话,妄造,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由生到死。 迁,取向,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情随事迁,把……看作相等、会[kuài]稽,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寄托自己的情怀。会。 盛、写景,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王徽之是少。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激湍,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时不我待:感到高兴和满足、因寄所托;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 判断句,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到达;齐。 7。 9。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 一,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文笔腾挪跌宕。 4,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极视听之娱”,终期(40)于尽,天空广大无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33,面对:年少的年长的:演奏音乐的盛况、地点,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陈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幽情、生与死的感慨。 虽趣(qū)舍万殊(29)。【白话翻译】 永和九年、议论于一体。 39。过去感到高兴的事。 38,王羲之与孙绰:录下他们作的诗。或取诸(26)怀抱,历史在发展。 寄、趣舍万殊,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修禊(xì)事也。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饮酒赋诗,喜极而悲、取诸。 俯仰。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 请广大网友注意、抒情、王羲之是长。暮:后世的读者。 后世的读者、契、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由生而到死: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恬静与躁动不同,把……看作一样,王羲之与谢安,杯停在某人面前,俯仰一世(25)。舍。 系,映衬。虚诞。 50、《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听凭造化。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临文嗟悼,当其欣于所遇,以祓除不祥和求福,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感慨系之! 人与人相交往,是癸丑之年、极。 这一天、谢安。 48。 11,因。 43,放浪形骸之外、抑扬顿挫之美:幽深内藏的感情,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14,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骋。 40。 语出《庄子·德充符》。《晋书·王羲之传》,足以极(23)视听之娱。 30。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茂盛的树林:各有各的爱好,暂(zàn)得于己、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自足,就会感觉兴味索然、热爱文明的思考,感兴赋诗。 45。列坐。 他们一起流觞饮酒,盛大、录其所述、眷恋生活、暮春。流。 品类、所以。 16。 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亦犹今之视昔。由乐而生悲;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自然,引起下文的助词:诸多贤士能人。 此地有崇山峻岭⑼、支遁等四十一人:这次集会的诗文: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旧迹,都是庄子的看法。【讲解】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虽世殊事异(48)。 29、议论:短暂,今浙江绍兴,再由激荡而平静。他说,天朗气清:用漆制的酒杯盛酒、其致一也,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快然(31)自足,映带左右⑿,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 兴:郡名,修禊(xì)⑷事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亦足以畅叙幽情⒄,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感慨系之(35)矣:竟然:使动用法。 24,不受拘束。 35,本来。 后之览者(50),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容词做名词。后代的人看现在,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 21、映带左右、喻。放浪,和风习习:变化,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 44,齐彭殇为妄作”,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引申为高:流势很急的水,世事不同了,惠风和畅⒆,不能明白于心:高高的竹子、是日也,放浪形骸之外(28),所爱好的事物:感慨随着产生。 19!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若合一契(42),不能喻(44)之于怀,畅叙幽情、悟言,开畅胸怀: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 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最后归结于消灭、以之兴怀,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为了)。 3. 找 《兰亭集序》的原文和翻译 《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 “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 “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 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 4. 【默写,兰亭集序的全文】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 《兰亭序》的内容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 兰亭集序古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 《兰亭集序》中的“之”字用法逐个翻译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 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 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 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赏析 (文中“之”用49处) 兰亭是东晋会稽郡山阴城西南郊的名胜.据《水经注》记载:“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东晋建立后,王羲之、谢安等名流在会稽置园建墅,成为士人学子聚集地.永和九年(353),51岁的王羲之任会稽内史(相当于太守).三月三日这天,他和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聚于兰亭,曲水流觞,吟诗作赋.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人所作诗一一记录,编为兰亭集,并为此写了这篇序. 本文分三段,一段写“乐”,二段写“痛”,三段写“悲”.乐在何处?你看,“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一乐也.兰亭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可谓二乐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可谓三乐也.曲水流觞,可谓四乐也.饮酒作诗之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谓乐之极也!这“五乐”概括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正应了“信可乐也”一句.一群文人雅士,在青山绿水间,行高雅风流之举,怎不令人羡慕?快乐之情,自不待言. 然而作者的写作用意并不在乐上.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和死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死亡一直是缠绕在文人心间的话题.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人生在世,形式各异.不管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还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都会为一时的顺达而满足,甚至忘记了死亡.等到对所追求的事物产生厌倦之后,自己的感情也就随着事态的变化而变化,又想到了死亡,感慨也就来了.原先自己以为欢乐的事情,在短暂的俯仰之间就变成了陈迹,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发出感慨;何况人生的长短要听凭造化的安排,最终要走向死亡.在作者看来,人生是多么渺小可怜!以上是作者从现实的角度抒发的人生短暂、不能自驭之叹,突出了一个“痛”字. 接下来,作者考察古人的感情,发现古人也是如此,对生命的感慨不谋而合.由此看来,人们普遍看重的是生,厌恶的是死.庄子“一死生”的观点是“虚诞”.那么,未来呢?后人看我们,也像我们看古人一样吧?人生代代相传,痛苦也代代相传,没有休止.这真可“悲”啊!这里的“悲”显然不同于上段的“痛”.痛的是人生短暂,好景不长;悲的是人生代代相痛,永无休止.这样,“乐——痛——悲”构成了本文的感情发展脉络,十分清晰. 作者记录下这次集会的作品,目的是给后人提供一个产生共鸣的依据.然而,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并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也没有得出通达彻悟的解释.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具有深刻的哲学价值,并不是“虚诞”“妄作”,王羲之显然没有真正理解庄子的思想.作者从眼前的美景联想到生死问题,表现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思想是很多文人共有的.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越是如此,我们越是感觉到庄子所言的深刻. 本文语言清明简洁,有些已成为成语,广为使用.由于作者的思想比较含蓄,对人生的思考点到为止,因而语言有一定的跳跃性,可能影响读者的理解和把握.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作代词 1、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3、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4、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二、作助词 1、定语的标志,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这里的“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可译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关系.此句可译为“代管百官的职事呢?”.《过秦论》中的“东割膏腴之地,北。2023-07-13 12:46:051
《兰亭集序》英译比较(1)
英文很重要,中文也很重要为什么不同时学呢?这是Peter最近一直在琢磨的一件事 基于此,便有了咱们接下来要开始的这个系列——古文英译 所选都是中学阶段脍炙人口的古文 当从一种语言走向另一种语言 是神采的叠加,还是语义的错位 Peter不敢妄断 好在有前辈珠玉在前,我大抵还是可以做个简单的注解工作的 那好,我们就开始第一个专题《兰亭集序》 Peter会给大家分析三个大家的版本,他们分别是 谢百魁,孙大雨,罗经国 都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高山仰止! 同一句话,三人本着各自理解给出三种英译 共性我们必然得学习,差异更需细细分辨 是殊途同归,亦或是正误有别 这个过程就是打通中文和英文关节的过程 你做好准备了吗? 一如Peter主张,慢慢来比较快 我们每日一两句即可 学问之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品方为上策 又因为暑期Peter繁忙 不保证日更,但尽量多更 以觞各位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谢: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te spring in the ninth year of the Yonghe period, which corresponded to year Guichou, we gathered at Lanting of ShanyinCounty in Kuaiji Prefecture to have festivities at the waterside to abate illomens. 孙:At the beginning of late spring in the ninth year of Yong-he when the primordial signs of the calendar combine as Guichou, we meet at OrchidArbour in the xian Shanyin of Guiji fu for washing off ill luck.罗: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te spring in the ninth year of Yonghe,that is, the year of Guichou according to the lunar calendar, a group of learned scholars, old and young, are gathered at the Orchid Pavilion in the Shanyin County of Kuaiji Prefecture to celebarate the festival of Xi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前三个小短句交代时间,翻译的时候当看成整体,在顺序上是我们要重点注意的 中文时间表达习惯是由大到小,英文反之,看三位大家所译便能观察到这一点 所以先说“暮春之初”,“初”就是“开始”的意思,短语很基本,at the beginning of “暮春”即“晚春”,“暮”在古汉语中是“晚”的意思,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连起来,“暮春之初”: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te spring 三位大家翻译完全一致,其实我相信你也能给出这样的表达“永和九年”倒也不难,即“永和的第九个年头”:in the ninth year of Yonghe要命的来了,“岁在癸(gui)丑”怎么用英语表达? 癸丑是中国古代纪年法,历史上很多大事往往以此为名:甲午战争,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癸丑”两字是可以直接用拼音翻译的,关键是得解释,让老外能看明白 我们一起来看三位大家的表达差异谢: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year Guichou 孙:when the premordial signs of the calendar combines as Guichou 罗:that is, the year of Guichou according to the lunar calendar先看谢的说法。correspond to……:和……一致。等于是画了一个等号。 且跳过孙,我们看罗的说法。that is在英文中起解释作用,翻译成“也就是”。后面再给出癸丑的解释,这里面比较关键的是这么一个说法:according to the lunar calendar(根据农历),这并不是文章里带的,但是翻译有时候就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注解,Peter认为此处的添加很有必要。 孙的表达,先得扫清一个单词:premordial(原始的,远古的)Peter理解孙老想表达古历法的想法,但premordial所表达的未免太久远了,容易让老外引起误解;衔接的表达孙老用的是combine这个词,和另两位倒并没有本质差别综合来看,Peter最喜欢罗老师的翻译,通过简单注解扫清老外理解中国传统概念的障碍,这也应该是我们处理类似问题应有的态度。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谢:we gathered at Lanting of Shanyin County in Kuaiji Prefecture 孙:we meet at Orchid Arbour in the xian Shanyin of Kuaiji fu 罗:a group of learned scholars, old and young, are gathered at the Orchid Pavilion in the Shanyin County of Kuaiji Prefecture“会”就是“会面”,meet 我们最容易想到,gather也未尝不可,此处不做赘述 “会稽山阴”应分开来理解,会稽是郡,山阴是县;郡县在英文中通常用一个词说:county,但此处我们需要表达出差异;孙是以汉语拼音译,这不妥,老外依然蒙圈,其余两位的选择是一致的:prefecture,这也是我很推荐大家用的一个词,它指的是一个辖区,具体翻译可以依上下文语境,在我们后面要学的另一篇文章《桃花源记》中我们依然会见到这个词的出现。另外说一句,这个词前半部分极像“完美”那个词perfect,不要拼错哦~ 所以“会稽山阴”连起来:in the Shanyin County of Kuaiji Prefecture“兰亭”的翻译又是一个老大难 谢选择的是音译:Lanting,个人觉得不妥,其实中文这两个字还是传递出一些文化信息的 孙的翻译是:Orchid Arbour。orchid是兰花,arbour是凉棚,而且根据朗文的解释,其形成多是由植物生长所致,这和中国古代的亭子并不一致 罗的翻译Peter最喜欢:Orchid Pavilion。pavilion就是亭子的意思,本来嘛,这个东西也并非中国人独有,自然有对应的表达。至于罗表达前半部分那么一大块其实是把后面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前置了,我们此处暂且不论所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we met at the Orchid Pavilion at the Shanyin County of Kuaiji Prefecture“修禊事也”的表达三家差异不小,考虑到篇幅,我们下一讲再说让我们一起在英语学习的路上 积跬步,至千里 慢慢来,比较快2023-07-13 12:46:12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朗读,兰亭集序
一、【注音朗读】参看课文脚注(或查词典),给文中陌生词语注音。之后,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三、【标题解读】我这样理解本文的标题: 四、【批注理解】请在下面的段中、段末,作批注式的理解。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时间、地点、事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人物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风景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活动 )( 兰亭集会,畅叙幽情 )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天气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观察 )( 游目骋怀,视听极乐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生短暂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内向好静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外向好动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老得很快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感慨变迁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感叹时光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感痛死亡 )( 生命短暂,悲痛哀哉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今悼古人)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不死是假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后人悲今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感共同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后人感我 )( 今人怀古,后人悼我 ) 五、【主旨确证】通过以上理解分析,本文的主旨,可以这样综合、概括: 本文叙述了兰亭集会的极度快乐而引发的关于生命(时间)、死亡的思考、感慨及悲哀,并希望后人能继续思考生命、死亡这个大问题。 六、【内容审美】你觉得本文所表现的内容美在哪里? 七、【形式审美】你觉得本文写得漂亮么?为什么? 本文写得漂亮。因为:玩游之极乐反衬死生之悲痛形成情感的张力,使生命、死亡话题显得更为突出、鲜明; 叙述(及描写)与议论、抒情结合,使文章有情、思、景都得到突现,达到情景既交融(美与乐)又错位(美与悲)的复杂效果。四字句与非四字句兼备、整句(对偶)与散句(非对偶)结合,使文章节奏整齐、明快而又自由、流畅。 八、【文本与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念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 问题:你认为上面对《兰亭集序》的理解是否有文本依据?若认为有根据,请在原文中指证出来;若认为没有根据,请修改上面的说法。 以上理解,没有文本根据。据我们的理解,《兰亭集序》提示了生命必死这个真相,表现了对生命(包括自我)的必死现象的悲悯,并希望后世人们继续思考生命、死亡这个大问题。作为读者,由此文可能引发我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包括去过一种珍惜时间、眷念生活、热爱文明的生活)。于是,我们认为,《兰亭集序》只是提出了生命(死亡)问题,但并没有回答生命该怎样度过才有价值。生命价值的定位,留给了读者们去思考。 九、【文本与生活】请用真实情感,续写下面的文段,字数多多益善。 我也是要死的,即使活到百岁——甚至更短也有可能。这真是让人感到悲哀而荒诞的事情。这意味着无论我多么辉煌还是无能,时间、日子一到,就得离开这悦人耳目的世界。幸好,我相信凡是有形的,都将成为无形;凡是生命,都如花草一样会死亡。只是人死是有形的不见了,但还有那无形的灵魂存在而且不死。这样,死只不过是抛掉那沉重的如蜗的壳,灵魂将继续飞扬、前行。于是,我只求死时心灵平静,死后灵魂得到安息[不落入火湖里煎熬]。 [u202c凡u202c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象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彼u202c得u202c]u202c 十、【妙句品仿】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请模仿上面的书法字帖,用横排书写《兰亭集序》第一段:2023-07-13 12:46:201
兰亭集序翻译如何断句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2023-07-13 12:46:301
兰亭诗全文翻译
王羲之《兰亭诗》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有心未能悟,适足缠利害。未若任所遇,逍遥良辰会。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猗与二三子,莫非齐所托。造真探玄根,涉世若过客。前识非所期,虚室是我宅。远想千载外,何必谢曩昔?相与无相与,形骸自脱落。 鉴明去尘垢,止则鄙吝生。体之固未易,三觞解天刑。方寸无停主,矜伐将自平。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余馨。取乐在一朝,寄之齐千龄。 合散固其常,修短定无始。造新不暂停,一往不再起。于今为神奇,信宿同尘滓。谁能无此慨?散之在推理。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2023-07-13 12:46:492
文言文阅读兰亭记
1. 兰亭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 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 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 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赏析】: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问、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 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 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 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 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土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 接着由“欣于几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优,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了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 接着把笔锋转向。 2. 兰亭集续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 “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 “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 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 3. 兰亭记序 不晓得可以不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希望帮得上忙哈!。 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 (1)B 这里“夫”是句首发语词,不可理解为“夫人”,“人”后不可断句,排除A、C;注意两个“或”,结构对称,排除D.句子翻译为: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2)B “七月七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错,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国魏以后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原文“暮春之初”也可断定不是“七月七日”.(3)C “他肯定老庄‘齐生死"的观点,在生命观上与老庄的道家思想完全一致”于文无据.(4)①所以:用来;以:可以,能够;极:极尽;信:实在.句子翻译为: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可以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令人快乐.②固:本来;一:齐,意动用法;彭殇:长寿和短命;为,是.句子翻译为: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答案:(1)B(2)B(3)C(4)①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可以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令人快乐.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5. 文言文《兰亭叙》翻译成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6. 急 《兰亭》者,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字逸少所书之诗序也。 右军蝉联美胄,萧散名贤,雅好山水,尤善草隶。以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宦游山阴,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安石、高平郗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道林、并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有一人,修祓禊之礼,挥毫制序,兴乐而书。 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构别体。 就中“之”字最多,乃有二十许个,变转悉异,遂无同者。其时乃有神助,及醒后,他日更书数十百本,无如祓禊所书之者。 右军亦自珍爱宝重。此书留付子孙传掌,至七代孙智永,永即右军第五子徽之之后,安西成王谘议彦祖之孙,庐陵王胄昱之子,陈郡谢少卿之外孙也。 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俗号永禅师。禅师克嗣良裘,精勤此艺,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所退笔头,置之于大竹簏,簏受一石余,而五簏皆满,凡三十年。 于阁上临得真、草《千文》,好者八百余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今有存者,犹直钱数万。孝宾改名惠欣,兄弟初落发时,住会稽嘉祥寺,寺即右军之旧宅也。 后以每年拜墓便近,因移此寺。自右军之坟及右军叔荟已下茔域,并置山阴县西南三十一里兰渚山下。 梁武帝以欣、永二人皆能崇于释教,故号所住之寺为永欣焉。事见《会稽志》。 其临书之阁,至今尚在。禅师年近百岁乃终,其遗书并付弟子辩才。 辩才俗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孙。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 每临禅师之书,逼真乱本。辩才尝于所寝方丈梁上凿其暗槛,以贮《兰亭》,保惜贵重,甚于禅师在日。 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乃降敕追师入内道场供养,恩赉优洽。 数日后,因言次乃问及《兰亭》,方便善诱,无所不至。辩才确称,往日侍奉先师,实尝获见。 自禅师殁后,荐经丧乱坠失,不知所在。既而不获,遂放归越中。 后更推究,不离辩才之处。又敕追辩才入内,重问《兰亭》。 如此者三度,竟靳固不出。上谓侍臣曰:“右军之书,朕所偏宝。 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寤寐。 此僧耆年,又无所用,若为得一智略之士,以设谋计取之。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 今贯魏州莘县,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 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湘潭,随商人船下,至于越州。又衣黄衫,极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 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 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甚相得。 乃曰:“白头如新,倾盖若旧,今后无形迹也。”便留夜宿,设堈面、药酒、茶果等。 江东云“堈面”,犹河北称“瓮头”,谓初熟酒也。酣乐之后,请各赋诗。 辩才探得“来”字韵,其诗曰:“初酝一堈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莫,步月共俳徊。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 萧翼探得“招”字韵,诗曰:“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谁怜失群翼,长苦叶风飘。” 妍蚩略同,彼此讽味,恨相知之晚,通宵尽欢。明日乃去,辩才云:“檀越闲即更来此。” 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此者数四。诗酒为务,其俗混然,遂经旬朔。 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 辨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 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 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 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付受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 及翼到,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类曰:“果是响拓书也。” 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弄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 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 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告驿长凌愬曰:“我是御史,奉敕来此,有墨敕,可报汝都督齐善行。” 善行即窦建德之妹婿,在伪夏之时为右仆射,以用吾黄门庐江节公及隋黄门侍郎裴矩之策,举国归降我唐,由此不失贵仕,遥授上柱国金印绂绶,封真定县公。于是善行闻之,驰来拜谒。 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善行走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又遣散直云:“侍御须见。”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 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 7. 兰亭小记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修:挺拔。 激湍:水流很急。 以为:把。 当做。 曲水:弯曲的水道。 次:处所。 管弦:音乐。 盛:热闹。 畅:尽情。 是:这。 惠风:微风。翻译: 这里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树林,挺拔的竹子,又有湍急的水流,像带子一般环绕着亭子。 把水流当做弯曲的水道,让酒杯顺其而下。虽然没有音乐的热闹,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也足够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畅。2023-07-13 12:47:121
急求林语堂翻译的《兰亭集序》的英文赏析
这件事情不是太难啊!你从词典上漫漫的查单词啊2023-07-13 12:47:3411
翻译 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当他对他所遇到的事物,一时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就要到来,等到他对自己所以喜欢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慨也随之产生了。2023-07-13 12:48:003
兰亭集序常考默写句子及翻译
《兰亭序》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下面整理了《兰亭集序》常考默写句子及翻译。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3.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5.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鉴赏:补录兰亭集序之目的,其间显示着极其强大的自信心。2023-07-13 12:48:271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的现代汉语翻译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虽然时代不同情况不同所用来表达其一致的2023-07-13 12:48:542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翻译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这句话的意思是: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这句诗出自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文是这样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023-07-13 12:49:141
兰亭集序的原文(别错别字呀!谢谢)还有直译(看清楚不是翻译!)
。。楼主加我Q。。我把书本翻出来注音的。。并且认真对了一次(保证没有错别字)。。绝对让你满意。。我Q:5453847372023-07-13 12:49:542
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孙绰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暖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 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畼。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谅歌咏之有由。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孙绰与谢安、王羲之、许询、支遁、孙统等四十一人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兰亭举行了一次集会,这是按古人修禊习俗,在三月第一个巳日临水洗濯,以去除不祥。他们曲水流觞,临流赋诗,将这些诗作汇集起来,编为《兰亭诗集》,孙绰和王羲之都曾为此集作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因其书法精妙,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引出后代无数奇异的故事与传说,真迹被唐太宗作为陪葬埋入昭陵,而他的文章却不胫而走,历来脍炙人口。孙绰的这篇《兰亭诗序》则鲜为人知,还是靠了唐人的类书《艺文类聚》与《初学记》才得以保留下来。 此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结构上有类似之处,即全文分为两个部份,一为写景叙事,一为理论的阐发,只是王序先描写后议论,而孙作反是。文章开头便提出山水可移人性情的主张。水因渟蓄和流动的不同,故清浊迥异;人因境遇遭际的不一,性情志趣也不尽一致。久处城市的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利欲薰心,忧愁遂生,解脱之法是借山水的自然情趣来陶冶性情,解除心中郁结。在这一大段的议论中,作者不仅指出了山水有移人性情,解人愁思的作用,而且还指出了山水可契于道的价值,“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寄情山水,可“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就是山水给人的最高启示。第二段又可分两层意思,前半描写周围的景色和人们的动态,而动态又完全是融化在自然景物之中的:“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人们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于是心旷神怡,与自然冥契。 由此而产生出物我齐一的玄学思想,因而过渡到了最后的议论:在万古如此的自然面前,人便显得渺小了。一切人世的贫富穷达、生死悲乐都是无足轻重的。庄子《逍遥游》所说的大鹏与小鸟的小大之辩,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不再有任何区别。亿万年来,日既月徂,人命的修短、人生的苦乐都随之而去,走向同样的归宿,因而孙绰提出了“齐以达观”的人生哲学,他以为这就是兰亭雅集给予人们的启示,也是当时诗人们所歌咏的自然与人生的真谛。 孙绰是当时著名的玄学家,其思想显然常有老庄哲学影响的烙印。如他对客观事物取等量齐观的态度,对人生的悲喜寿夭也一视同仁,都来源于庄子的齐物思想。这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思想就很不一样。王羲之虽与孙绰生活在同一个玄风独盛的时代,然其用世之心终未泯灭,故他的《兰亭集序》由眼前的美景和盛会联想到的是情随事迁,老之将至。人生的雅哲,良辰美景的难得令人悲从中来,故以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妾作。”如果说孙绰之文力求取达观的态度,则王羲之之文不无悲观的阴影。然而孙文所追求的是虚幻的玄理,王文则基于现实的人生之中,这不仅说明了他们两人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不同,而且也由此可以窥见为何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历来被人传诵而孙兴公此文较少读者问津的原由吧。2023-07-13 12:50:011
汲古堂集文言文
1. 简堂集序的译文 先祖太仆,曾经住在安亭,是昆山、嘉定的界线,但是去嘉定比较近。那时候从师受业的人,嘉定格外多。后来先祖的文辞,在昆山已经失传,嘉定就有唐叔达、娄小柔两人推衍这个派系。马巽甫先生是子柔弟子中较有才华的人,《简堂集》,正式他所著作的。先生和我父兄交往时,我曾经屡次接受教导,还是没有常常见过他的文章。去年,到嘉定,先生已经死了很久。先生的儿子答应他出版《简堂集》的几卷,嘱咐让我作序;得后阅读此文,才知道先生的文辞从哪里来的。探求本源,受到先祖传授的较多。我朝的文章,从浦江(宋濂)、乌伤(王祎)开创一代风气,往上和唐宋的大作家相当。阅读两个人的文章,才明白写文章不可以马虎不真实。而后代做学问的人,趋向不同,为了名气在天下到处奔走。到嘉靖中世上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两个人的写的文章。先祖独自开始提倡唐宋古文。万历的时候,号称是文章家的人,与嘉靖时期各位人士虽然有不同的志趣,写文章都进入幽僻狭小的道路,砍去丛生的草木(排除困难)?最终不能写出文章的正统大道。然而人心通常是喜欢新鲜,都盼望着趋向文章的正统大道。只有马巽甫先生不变地维持他老师的学问,难道不是我们所说的“不被一般人的看法迷惑,并且确实相信自己判断”的人吗?先生的文章,大多详细完整内容丰富又有精心思考,其中的变化出没,不是拘学浅陋者可以料想。近的相较先祖,远的看王祎、宋濂,他的文章就像九河在龙门、积石,万里远却只有一条源流啦。 可是我又有感想呀。古代索取他人的文章,只论他的文章好坏;如果他的文章足够流传后世,即使是百姓也可以。而且会写文章的人,也要看这个人是不是可以为他写文章,不轻易为他人作文章。社会上有索取别人文章的人,只看对方是否地位尊贵,而不看其文章如何,平常无名的人,常常购买有名公卿的文章,雕刻金石,记载到屏障以它为光荣。有名公卿不用会写文章,或者会写但是没空,就找人代作用来应付。一是有人会写作,而轻率答应别人求文;一是签名的不是自己的,而随便地作文章,于是天下的文章一天天的增多,但是经过称扬述说大都是伟人杰士贤媛列女了。我看《简堂集》替名公卿写文章大概十个就有六七个,我既讥笑世上人的粗俗,又悲叹先生不遇时代,即使是韩愈、苏轼、曾巩的文集替人所写的文章传到现在,也很少看见了。而且先生的文才和学问,况且文章都是自己所写,不会前烦恼后顾虑,一定可以写出自己心中的奇妙想法,当然不止只有这些。委屈天下的才子代人作文章,即使他的风格还在,难道会像皇帝登上座位,向南面对文武百官一样吗?我经常感叹太仆先祖,因为这样的文章在老年的时候才中进士,又处于低处的位置,没有取得纂修国家史书的职位,记载元老大臣的事迹,因为没有使他的才能发挥为恨事。但是先生却是书生老去!后人读先生的文章,欣赏之后,应当不尽地为他大声长叹。 我学识短浅,不应当为先生的文章作序,由于已经答应他的请托不得已,又因为先生的文法得到我家所传承;所以我不推辞而为他作序。 2. 文言文 《九山散礁传》译文 九山散樵者,不著姓氏,家九山中,出入不避城市。樵尝仕内,已倦游谢去,曰:“使余处兰台石室中,与诸君猎异搜奇,则余不能;若一丘一壑,余方从事,孰余争者?”因浪迹俗间,徜徉自肆,遇山水佳处,盘礴箕踞,四顾无人,则划然长啸,声振林谷。时或命小车,御野服,执麈尾,挟册,从一二苍头,出游近郊,入佛庐精舍,徘徊忘去。对山翁野老,隐流禅侣,班荆偶坐,谈尘外事,商略四时树艺樵采服食之故。性嗜茶,著《茶类》七条,所至携茶灶,拾堕薪,汲泉煮茗,与文友相过从,以诗笔自娱。兴剧则放歌《伐木》、《伐檀》诗二章;倦则偃息樵窝中。客至,造榻与语,辄谢曰:“余方游华胥,接羲皇,未暇理君语。”客去留萧然不以为意,其放怀自适若此。常自命“散樵”,曰:“吾将蘧旅天地,曹耦云物;以书史为山薮,述作为樵斧,包古今以类封殖,藉吟咏以代啸讴,居志于名教理义中,以为归宿,若是者,余将白首从事焉而无悔者乎。” 客有讥其诞者,曰:“将使余夤缘途径,跃进以佯取世资,剸剧理棼,以游刃时世,二者余既不能。然则使余攀峦蹑阻,狎猿猱,群虎豹,措身荆棘之场,肆意戕伐,累苴给以厚封殖,而后为之直樵乎?已矣!客非知樵者。”退憩适园,著《散樵传》。 晚明陆绍珩在编辑〈〈醉古堂剑扫〉〉一书时,慧眼识珠,从〈〈九山散樵传〉〉中抽筋拔骨,摘抄了一小部分辑入〈〈醉古堂剑扫〉〉卷之四,云:“九山散樵,[浪]迹俗间,徜徉自肆,遇佳山水处,盘礴箕踞,四顾无人,则划然长啸,声振林木。有客造榻与语,对曰:‘余方游华胥,接羲皇,未暇理君语。"客之去留,萧然不以为意。”从经过陆绍珩取舍后的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九山散樵是一位阮籍式的豪放人物。这就突出了人物的豪放灵性和情致。但亦非原文中的九山散樵了。九山散樵在原文中,是陆树声的自号。现诙痢蹲砉盘媒Iā氛庖惶跷淖郑?鼓鼙娉鍪谴庸俪⊥硕?婀榈穆绞魃?穑炕蛭礁谋嗨?俗髌吩市碚庋?觥5?怯捎诼缴茜癫蛔⒊龃Γ?唤瞿ㄉ妨寺绞魃?闹?魅ǎ?哺?笕肆粝乱赏牛?赋刹唤庵?铡:罄础础醋砉盘媒Iā怠狄皇楸磺宄?俗魑保?酌??础葱〈坝募恰怠担?鹈?脊?录倘寮?=??岳炊家谰菡庵职姹窘?蟹?】?校??昕?〉摹缎〈坝募恰肺抟焕?獾拇嬖谧哦哉舛挝淖值奈蠖痢⑽蠼庀窒蟆?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小窗幽记》:“九山散樵迹,俗间徜徉自肆。遇佳山水处,盘礴箕踞。四顾无人,则划然长啸,声振林木。有客造榻,与语对曰:‘余方游华胥,接羲皇,未暇理君语。"客之去留,萧然不以为意。”“迹”字前夺一“浪”字。“迹”字后之逗号,应属上而属下了。“榻”字后面的逗号应属下而属上了,当点在‘语"字之后。这是误读。第一句“九山散樵迹,俗间徜徉自肆”译作“深山中散布着砍柴人的足迹,与平常一样漫无目的散步”,这是误解。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小窗幽记》作:“九山散樵迹,俗间徜徉自肆,遇佳山水处,盘礴箕踞,四顾无人,则划然长啸,声振林木。有客造榻与语,对曰:余方游华胥、接羲皇,未暇理君语。客之去留,萧然不以为意。”和吉本的错误一样,“迹”字前夺一“浪”字。“迹”字后面的逗号当点在“樵”字之后。“胥”字后面的隔点应点逗号。“余方游华胥,接羲皇,未暇理君语”三句当用引号引上。此条开头译为“天下的名山中都留下了采樵的足迹,在人世间徜徉徘徊”,注(1)只注“九山”,而不注“散樵”,把“九山散樵”读破,也是不知出处的误解。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小窗幽记》、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小窗幽记》、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小窗幽记》卷四此条也都存在类似上述的误读、误解现象。 岳麓书社2003年版《醉古堂剑扫》卷四此条第一句则读为:“九山散樵迹俗间,徜徉自肆”。“九山散樵迹俗间”,“樵”字后面当断不断,又夺一“浪”字。亦误也。 这些讹误说明,译注古籍只有用力考证出处,才能避免误读和误解,才能翻译和注释出原著的本义。学者不可轻视。 3. 求 先太仆府君(作者的曾祖父归有光),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 当时执经问字者,嘉定尤多。其后府君之文章,昆山遂无传;嘉定则有唐叔达、娄小柔两先生衍其派。 子柔之高第子曰马巽甫先生,《简堂集》者,其所著也。先生交余父兄间,余尝一再奉教,犹不数数(ㄕㄨㄛˋ ㄕㄨㄛˋ;屡次、频繁)见其文。 去年,至嘉定,先生殁久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凡若干卷,属予序;得受而读之,知先生之文所自来也。 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吾朝章,自浦江(宋濂,浦江人)、乌伤(王祎,乌伤人)开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 读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而后之学者,趋尚不同,顾以盛名奔走天下。 至嘉靖中世几无复知有两公者矣。府君独起而振之(归有光提倡唐宋古文)。 万历之季,所号为文章家者,与嘉靖诸公虽异趋,要皆入幽蹊仄径(幽僻狭小的道路;指文章走入偏道),披榛(ㄆ? ㄓㄣ;榛,丛生的草木。披榛指砍去丛生的草木。 形容排除困难。)翦?(ㄈㄨˊ;杂草),终不能致于康庄(文章的正统大道)。 然人情喜新,咸望而归之。独先生守其师之学不变,岂非所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耶?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精思,至其变化出没,非拘墟者(拘学浅陋者)所能测。 近较府君,远视王、宋 (王祎、宋濂),其犹九河之于龙门、积石(山名),万里一源者矣。 抑余又有感焉。 古之求人之文者,惟其文(只论其人文章好坏,而不看他的地位);苟其文足以传后,虽布衣可也。而能文者,亦视其人之可传与否,而不轻为(不轻易作文章)。 世俗之求人之文者,不惟其人惟其贵(只看对方是否地位尊贵,而不看其文章如何),寻常无闻之人,往往购名公卿之文,镌(ㄐㄩㄢ;雕凿、雕刻)金石(钟鼎碑碣石刻),登屏障以为荣。而名公卿不必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找人代作)以应。 一以执笔之有人也,而轻应之(轻率答应别人求文);一以署名之非己也,而谩(ㄇㄢˊ;随便)为之,于是天下之文日益多,而一经称述(文章吹捧)大抵皆伟人杰士贤媛列女矣。余观《简堂集》代名公卿作者十居六七,余既笑世俗之人之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 虽退之(韩愈)、子瞻(苏轼)、子固(曾巩)集(文集)中代人之作至今传,然终不多见。且夫先生之才与其学,苟文皆为己作,不烦前顾后,必能自吐其胸中之奇,当有不止于此者。 屈天下英雄而捉刀床头(指代人作文章),虽其风概自在,岂如衮冕(ㄍㄨㄣˇ ㄇ?ㄢˇ;衮服和冠冕。古代天子祭宗庙时戴用。) 升座,南面而临百官也哉?余尝叹太仆府君,以如此之文而老得一第(归有光晚年时才考中进士),又处下位,不获修国家谱牒(ㄆㄨˇ ㄉ?ㄝˊ;记述氏族世系的书;指修国史),记元老大臣事迹,不得尽其才以为恨。况先生遂以书生老也!后之观先生之文者,欣赏之余,当亦不胜其太息矣。 余浅学,不当序先生之文,因应之请之不置,又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故不辞而为序。其他的自己翻吧呵呵 By:Skyy。 4. 高中文言文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另解:山南水北谓之阴,可以认为在会嵇山的南边)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5. 欧阳文公忠集文言文翻译 中的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啊。 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时候,困居乡里,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小孩,都能够轻视欺侮他。就像苏季子不被他的嫂嫂礼遇,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旗帜在前面导引,而骑兵在后面簇拥,街道两旁的人们,一齐并肩接踵,一边瞻望一边称羡,而那些庸夫愚妇,恐惧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对车轮马足扬起的灰尘,十分后悔,暗自认罪。这么个小小的士人,在当世得志,那意气的壮盛,以前的人们就将他比作穿着锦绣衣裳的荣耀。 只有大丞相魏国公却不是如此,魏国公,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魏国公年轻时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当了大官。全国的士人们,听闻他传下的风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所谓出将入相,富贵荣耀,都是魏国公平素就应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一事,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为了使他们害怕而夸耀自己。如此说来,高大的旗帜,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光荣,玉圭官服,也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富贵。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使功勋延及国家,让这些都镌刻在金石之上,赞美的诗歌传播在四面八方,使荣耀传于后世而无穷无尽,这才是魏国公的大志所在,而士人们也把这些寄希望于他。难道只是为了夸耀一时,荣耀一乡吗? 魏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诗,赠送给相州百姓。诗中认为,那种以计较恩仇为快事,以沽名钓誉而自豪的行为是可耻的。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当作光荣,却以此为鉴戒。从中可见魏国公是怎样来看待富贵的,而他的志向难道能轻易地衡量吗?因此能够出将入相,辛勤劳苦地为皇家办事,而不论平安艰险气节始终如一。至于面临重大事件,决定重大问题,都能衣带齐整,执笏端正,不动声色,把天下国家置放得如泰山般的安稳,真可称得上是国家的重臣啊。他的丰功伟绩,因此而被铭刻在鼎彝之上,流传于弦歌之中,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 我虽然没有获得登上昼锦堂的机会,却荣幸地曾经私下诵读了他的诗歌,为他的大志实现而高兴,并且乐于向天下宣传叙述,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6. 【《梅花草堂集》的译文】 兰花的香气,是清雅而悠远的,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飘渺萦回,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兰花,是有色彩的,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不能完全表现.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兰花的情韵,实在是难以穷尽的.译文:有个读书人因囊萤读书而闻名于家乡,一位同乡仰慕他的品行,便在早晨去拜访他.他的家里人向同乡道歉,说他出门了.同乡说:“哪有囊萤夜读而早晨却外出的人呢?”家里人说:“不为别的,是为捕捉萤火虫出去了,申时将回来.”现在天下所敬仰推崇的人,定是那些“囊萤”读书的人.假使读书人白天闭门读书,谁又会去拜访他呢?本段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2023-07-13 12:50:091
翻译: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后:后来的.这里指后人. 之:助词,这里起修辞作用,延缓语气,不译. 览:看. 者:.的人. 亦:也. 感:感受. 斯:代词,这. 句译:后人看了,也将会对这篇文章有所感受.2023-07-13 12:50:182
《兰亭序》的全文翻译?
《兰亭序》翻译如下:第一段: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第二段: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第三段: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第四段: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兰亭序》原文如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023-07-13 12:50:491
兰亭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序》又称为《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一篇作品,记叙的聚会的欢乐之情。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序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兰亭序赏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兰亭序注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41位国家顶级军政明星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huì]于会[kuài]稽:会:集会。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4、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毕:全、都。 7、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长,引申为高。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和畅:缓和。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使…奔驰(使动用法)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悟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通“趋”,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暂:短暂,一时。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2、(曾)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曾:竟然。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1、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2023-07-13 12:51:091
兰亭集序翻译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抱负胸怀;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采纳 谢谢2023-07-13 12:51:211
《兰亭集序》全文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抱负胸怀;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希望能帮到你!点给力!!谢谢!!!2023-07-13 12:51:333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2023-07-13 12:52:141
的全文翻译
哈哈哈,,,这都不懂 ,,,问老师2023-07-13 12:52:346
兰亭集序的翻译(王羲之)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2023-07-13 12:53:022
兰亭集序全文翻译及赏析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023-07-13 12:53:081
兰亭集序翻译原文及赏析
看了这篇《兰亭集序》,你对它的意思和含义又有怎样的了解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翻译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集序原文 王羲之【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2023-07-13 12:53:15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翻译: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2023-07-13 12:53:361
求高一语文《兰亭集序》翻译
兰亭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做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幽雅的情意。 这一天,清明爽朗,和风习习。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恬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他们做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2023-07-13 12:54:031
《兰亭集序》翻译?
王羲之2023-07-13 12:54:133
高一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摆布,引觉得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不美观宇宙之年夜,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分歧,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伤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痕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前人云:“死生亦年夜矣”(41),岂不痛哉! 每览前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春秋年夜的小的都聚积在这里。兰亭这处所有高峻的山岳,强大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亮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抱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枚举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吹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酣畅论说幽深内藏的激情了。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爽,和风暖和,仰首不美观览到宇宙的浩荡,俯看不雅察看年夜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伸展视力眼光,坦荡襟怀胸襟,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其实很欢愉。 人与人的交往,很快就渡过了生平,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理想襟怀胸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快乐喜爱的事物,依靠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纵容无羁地糊口。虽然各有各的快乐喜爱,舒适与躁动各不不异,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应欢快时,一时感应自得.感应欢快和知足,(竟然)不知道衰宿将要到来。等到对获得或喜爱的工具已经厌倦,激情跟着事物的转变而转变,感伤随之发生。曩昔所喜欢的工具,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激发心中的感应,况且寿命长短,听年夜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前人说:“死生事实ue291下场是件年夜事啊。”怎么能不让人哀思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伤的原因,其启事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感喟哀伤,不能年夜白于心。原本知道把死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折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那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工作分歧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惟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此次会议的诗文有所感伤。2023-07-13 12:54:201
兰亭集序翻译及赏析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兰亭集序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赏析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其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子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殇”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主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殇”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23-07-13 12:54:381
找 《兰亭集序》的原文和翻译
《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鉴赏:千古同此一叹! 原文:岂不痛哉! 翻译:怎能不悲痛呢? 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为其先声! 第三段: 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讲解:“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喻”为动词“说明”;“于怀”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此为阅读之真境界! 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讲解:“一”“齐”为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层哲学感矣! 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一层厚重的历史感矣! 原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翻译: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讲解:“时”为“当时的”,指“参加这次聚会的”;“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成因,实因生命之感,实因修禊始也! 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翻译: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理论依托。 原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鉴赏:补录兰亭集序之目的,其间显示着极其强大的自信心。2023-07-13 12:54:48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在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注释: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会:集会。 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毕,全、都。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这一天。 惠风:和风。 和畅,缓和。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骋:使······奔驰。 极:穷尽。 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静躁:安静与躁动。 暂:短暂,一时。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作品赏析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 怏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其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子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殇”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主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殇”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2023-07-13 12:54: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