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rveM
-
问题一:如何实际行动树立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党和 *** 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只有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符合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大趋势.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原始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只有提倡和实行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文明形态,才能够逐步克服工业文明时代所出现的一系列弊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违背规律的乱开发造成的“生态野蛮”和原始落后的“生态愚昧”都是与生态文明相矛盾的状态.正如1972年发布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所说:“在现代,人类改造其环境的能力,如果明智地加以使用的话,就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轻率地使用,这种能力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充分吸取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展的自然生态代价,也要牢记“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要务”,牢记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把发展作为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整个文明建设的基本手段,通过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直接危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我们必须通过发展方式、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调整,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努力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力争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撑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问题二: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如何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保护动物,野生动物,
文明:在重要场合保持高素质教养
理念:良好的思想必须深入人心,
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这些思想传播给他人
问题三: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和践行绿色生活 东西卡斯特罗
问题四:大学生如何践行生态文明策略?怎样从行动上践行节约减排 大学生如何践行低碳减排理念?
大学生富有朝气、思想活跃、知识丰富、观念现代、敢于奉献、合力强大。弘扬和传承现代文明,是当代青年大学生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要求当代大学生躬身践行低碳减排理念,切实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以贯之,无怨无悔,持之以恒,并竭尽所能,宣传和动员各级组织、全球各地、广大民众、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低碳减排既是国家、民族、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念,更应该成为每一位公民积极的态度、自觉的行动、良好的习惯。在这一场深刻而又伟大的革命中,当代青年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贡献出应有的热情和智慧。
首先,要当好强化全民低碳减排意识的排头兵。从现在到将来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严格推行低碳减排可能会遇到层层阻力,其中最根本的问题莫过于民众意识的淡薄。造成民众意识淡薄的原因又是非常复杂的。面对如此现状,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党和 *** 建设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号召,通过平面和网络媒体、学术交流、社会实践、志愿行动等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高能耗、高污染的极大危害,宣传低碳减排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宣传节能环保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深刻道理,宣传每个公民、企业、机关单位在节能环保中的社会和法律责任,宣传节能环保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名大学生连着一个家庭,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家庭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独特作用。有鉴于此,采取一名大学生对一个家庭的“1+1”宣传帮带模式,是普及节能环保意识一种很有效的措施,通过大学生的言传身教和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带动影响家庭众位成员节能环保意识的显著强化。
其次,要争做健全低碳减排法律体系的推动者。一方面,要全面了解现有节能环保的国际、国内法律法规,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困难、矛盾、漏洞所在,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掌握现行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反复调查研究、反复讨论的条件下,向国内各级 *** 机构、立法机关、学术团体、权威专家、知名人士、舆论媒体、社会公众发出积极建议、倡议,力争在节能环保立法方面做出积极贡献。根据我国目前实际,要把规范约束社会公民节能环保行为作为健全法律体系的重点推进方向。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行动等方式,积极参与节能环保的执法、监督,踊跃投身于民间环保团体、创建“大学生绿色行动t望哨所”等有益实践活动,力争在节能环保执法监督方面力尽匹夫之责。
第三,要成为落实低碳减排行动的实干家。要切实克服“喊空口号”、“当评论家”的陋习,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从自己做起。在家庭、学校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严格做到节约水、电、气、油、纸、笔、衣服、洗漱用品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树立循环利用理念,如纸张两面重复书写,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购物袋。提倡绿色出行,多步行,多乘公交车、城市轻轨、地铁,少乘轿车。总之,大学生要积极将践行低碳减排的伟大理念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一点一滴的具体行动上。
问题五:如何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 必须力推进态文明建设
态文明建设关系我全面建康社、实现社主义现代化华民族伟复兴全位全程项神圣事业我必须全局战略高度充认识态文明建设战略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
坚定推进态文明建设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保持我经济社持续健康发展现实需要今世界全球性态难题断增能源危机、淡水危机、气候异、物种灭绝等等起彼伏我所反映由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传统发展式没根本改变我经济快速增同付高代价口、资源、环境矛盾益突我发展制约益增资源约束趋紧我口众资源相足淡水、耕、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石、铝土矿等重要资源均占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改革放随着我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及发展式粗放消耗、浪费能源、资源供给矛盾变十突随着我工业化、城镇化进步发展未段期内各类能源、资源均消费量要增加能源、资源于经济社发展瓶颈约束更加明显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淡水安全面临严重挑战二环境污染严重我传统发展式导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环境容量水、土壤、空气污染加重趋势尚未根本遏制饮用水安全受威胁些农村口未喝安全饮用水部城镇口饮用水源水质合格土壤污染面积扩重金属、持久性机物污染加重京津冀、三角、珠三角区及部城市气污染问题突部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雾霾等极端气增环境污染给民群众身健康带严重危害三态系统退化森林态系统质量高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沙化、质灾害频发、湿湖泊萎缩、面沉降、海洋自岸线减少等问题十严峻全近80%草原现同程度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土总面积37%海洋自岸线足42%资源采水超采造土沉陷破坏物性锐减濒危物达258种濒危植物达354种濒危或接近濒危状态高等植物4000-5000种态系统缓解各种自灾害能力减弱四气候变化问题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增速快述情况表明我资源、环境态系统已难承载传统发展式力推进态文明建设努力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才能根本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我经济社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定推进态文明建设维护代际公平实现华民族世世代代永续发展必要求自整类命支持系统仅久远哺育我祖先要养育我及我孙代直至遥远未历史河我每代都宇宙匆匆客资源、环境临托管联合曾提句寓意深刻警告世我继承父辈球且借用孙球考虑态代际公平既要注重代福祉要顾及代利益能吃祖宗饭断孙路我没权利满足我代需要剥夺孙代满足需要权利更能让孙代承担我度使用资源破坏环境恶力推进态文明建设才能维护资源环境类远供养能力使代具存发展公平机实现华民族永续发展华文明代代相传
坚定推进态文明建设坚持本断满足民群众益增物质文化需要内要求改革放我城乡居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百姓需求内容断升级变化;仅要满足其农产品、工业品服务需求要满足其态产品越越迫切需求民群众益增态产品需求满足程度益衡量民水平质量重要标志态环境质量已经影响幸福重要指标态产品短缺已经制约我民建设短板影响民群众幸福制约素城市群众热切期盼舌尖安全、清洁空气、洁净饮水、良气候、优美环境等优质态产品健康需求能效满足;农村存条件简陋、环境脏乱差问题比较突相部喝干净水力推进态文明建设让百姓喝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享用绿色植吃放食物、宜居环境满足城乡广民群众态产品需求全面建康社应义既我党本、执政民理念具体体现民群众态产品需求益增积极应提高民福祉建设美丽、幸福目所
坚定推进态文明建设特色社主义理论重发展党十八态文明建设纳入特色社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表明我党特色社主义规律认识断深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建设态文明建设机整体经济建设基础政治建设向保障文化建设灵魂血脉社建设支撑归宿态文明建设根基条件相辅相、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特色社主义事业全局应该指态文明建设其建设自载体环境基础并渗透、贯穿于其建设或缺切发展建设都......>>
问题六: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做到:
1、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2、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3、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问题七:你打算怎样用实际行动为生态文明作贡献 自己种树
生态危机与人类的哪个习惯关系最密切?
贪得无厌~~2023-07-13 11:02:424
生态危机与人类的哪个习惯关系最密切?
人类的生产生活习惯关系最密切。2023-07-13 11:02:493
生态危机与人类的那个习惯关系最密切?
浪费2023-07-13 11:02:581
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答案汇总分享
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是游戏中的答题活动,每周六和周日下午开放,玩家可以组队进行答题挑战,获得奖励。下面为大家带来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答案大全,一起来看看吧。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答案一览1、“双喜临门”是我国哪里的名字?重庆2、以下条件描述了哪个中国著名湖泊?古称震泽、位于长江下游湖区、横跨两省、特产银鱼太湖3、百慕大三角海区引人关注的原因是什么?发生种种神秘事故4、生态危机与人类的哪个行为关系最密切?浪费5、新中国第一部临时宪法的简称是什么?共同纲领6、打破了什么人人都叫好?世界纪录7、以“无字碑”名扬天下的是:武则天8、下列哪一个不是我国的领海?北海9、为什么有家医院从不给人看病?宠物医院10、“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是哪个省的一座山?山东省11、“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五十岁12、月亮金字塔坐落在哪里?墨西哥13、“昙花一现”是“现”在什么时候?晚上14、汉字“廿”表示多少?二十15、现代奥运会是哪一年创办?189616、历史上哪个人跑得最快?曹操17、小白加小白等于什么?小白兔18、中国古代名医华佗为谁所杀?曹操19、小环在满月井中看到了糖葫芦。正确20、人体中最先衰老的器官是哪?胸腺21、学习绘画时,循序渐进的学习次序应是什么?静物、风景、人物22、下列天体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什么?太阳23、“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作者是谁?文天祥24、压路机的后轮比前轮半径大许多,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考虑便于克服滚动摩擦。正确25、小环最喜欢的食物是?糖葫芦26、欧洲最大的岛屿是什么?大不列颠岛27、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多久?76年28、9、10月,大马哈鱼逆流游到黑龙江是为了?产卵29、“打蛇打七寸”的七寸是指哪里?心脏30、兽神的油布青伞上画着的是哪种花?桃花31、“隐形飞机”是指什么样的飞机?雷达测不到31、人们最初发明滑冰,目的是什么?交通工具32、为什么阿福总要等老师动手才听话?他是个聋子33、汽车横向翻车的原因是什么?转弯时速度过快34、能否用树叶遮住天空?用树叶盖住眼睛35、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皮肤36、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什么?浮游生物37、布谷鸟是什么鸟?杜鹃38、什么东西使人哭笑不得?口罩39、“泾渭分明”指的是什么?泾水清,渭水浊40、吴道子的作品是什么?天王送子图41、UFO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不明飞行物42、请问岳阳楼在哪座湖上?洞庭湖43、曾书书的法宝名字为?轩辕44、谚语“人要长交”的下句是什么?帐要短结45、以下条件描述了哪位原著名人?平日喜着黑衣、人称幽姬、曾斩断万剑一手臂、法宝“朱雀印”朱雀46、一公斤铁和一公斤棉花哪一个轻?一样47、世界上的“风车之国”是指哪国?荷兰48、为什么法海不懂爱?因为法海无“边”49、世界上除了火车啥车最长?堵车2023-07-13 11:03:041
五大生态危机的事例与生态学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生态系统本身的容纳量和容纳度,从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原有结构和功能,破坏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平衡所致。所以,生态危机的总根源在于人和人的活动。体地分析,是由人和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展开和形成的各种因素相互关联而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有人类的观念、人类的本性、工业化文明、现代科学技术以及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等。一、人类观念与生态危机对生态环境危机之根源的人类观念分析的依据是:对自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持有怎样的观念,会引导和影响人类对待自然的实际行为。人类的生态观念、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危机之间存在着内在密切的关联性。应该说,建立在现代工业文明形态上的整个现代性的思想观念系统从本质上说是反自然、非生态化的,是以人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为价值取向,最终达到自然向人类生成、为人类目的服务的价值目标。诸如此类的观念不仅存在于思辨的哲学思想中,也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念教条。二、人类本性与生态危机人作为生命体存在的自然本性是有欲求的,并通过其活动满足和实现自己的欲求。并且人类的欲求在量上和质上、在满足和实现的程度和方式上,与自然界其他动、植物相比又有内在的差别。由于人类欲求的无限性及无止境的扩张性,使得在欲求驱使下的人类活动就有可能突破自然生态系统可能提供的容纳量和容纳度,从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混乱,导致生态环境危机。三、工业文明与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大量产生,并随现代工业文明的全球化扩张而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工业化的水平和规模的大幅度提高和扩大,也意味着人类改造自然与征服自然的效用与能力的大幅扩大和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并随生产扩张而增多的各种废 品、废渣、废气等污染物和有害物又向自然界排放,转嫁给自然,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导致生态环境危机。四、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对于生态环境,:技术的应用使人类增强了向自然挑战的能力,但也改变着自然的形态和结构,更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固有平衡和稳定,导致生态环境危机。五、市场经济与生态境危机与以往的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相比,市场经济体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在范围上是最广泛的,在程度上是最强烈的。这是由市场经济中生产的性质、目的和手段所决定的。工业化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数量的大幅度提升必然伴随着对自然资料和资源的大量需求,从而带来生态危机。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最多,为了长远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转变旧观念。首先要摒弃传统发展观念,其次要转变旧的自然观念和旧的价值观念。传统的自然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征服自然的过程,这种观念导致了人类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旧的价值观念指在工业文明中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逐渐主宰了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因此,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就应当懂得,用人类应有的理性去约束对自然的索取,去约束具有无限扩张的消费欲望。第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更加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第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建设生态文明,依靠科技进步。首先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科学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其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要任务,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根本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然后是以继续深化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新能源,发展节能、节水、节地、环境友好型的高新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第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统筹协调机制。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健全各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各级政府还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起跨部门、跨地域的协调机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2023-07-13 11:03:131
急需生活常识的问答题及答案,拜托咯~~,不能是选择题
1、代表“自负、自恋、尊敬”的花是:水仙 2、氮肥属于哪种肥料? 大量元素肥料 3、人体通常可以自制哪种所需的维生素? 维生素K 4、如果一双鞋按现在统一标准是26号,则它相对应的老鞋号是39 5、在雷电交加的时候,哪种现象不是雷电将至的先兆?膝盖酸痛 6、正确护理头发的方法是:用干毛巾轻轻按湿头发 7、三星白兰地的母酒贮藏期是多少年?15 8、米饭烧焦的时候,下列方法中不能去除焦味的是:饭里滴醋 9、擦洗印花图案的玻璃器具应该用: 薄纸 10、当你感觉到你的嗅觉越来越不灵了,很可能标志着:肺功能衰弱 11、一听可口可乐的净含量是:355ml 12、什么叫ICQ?ISEEKYOU 13、缺少哪种维生素后,儿童易患佝偻病,成人易得软骨病?维生素D 14、哪种水果多吃上火?荔枝 15、生态危机与人类的哪个习惯关系最密切?浪费 16、江河鱼和湖水鱼的区别在于:江河鱼鳞片薄,湖水鱼鳞片厚 17、乘坐两排轮子的大型客车坐在哪里最颠簸?车尾处 18、为了健康,应避免食入以下哪种果蔬皮?柿子 19、CT是指什么:计算机断层扫描 20、哪种流感死亡率最高:中毒型流感2023-07-13 11:03:231
生态文明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人来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所有人来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为祖国的建设做些一些力所能及的的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着民族未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作为一位合格的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为生态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2023-07-13 11:03:302
儿童知识百科问答
1. 生活知识百科小问答 生活知识百科小问答 1.生活小常识问题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识大全——生活小常识小窍门。 1 、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可防止感染,疗效颇佳。 2 、巧除纱窗油腻:可将洗衣粉、吸烟剩下的烟头一起放在水里,待溶解后,拿来擦玻璃窗、纱窗,效果均不错。 3 、将虾仁放入碗内,加一点精盐、食用碱粉,用手抓搓一会儿后用清水浸泡,然后再用清水洗净,这样能使炒出的虾仁透明如水晶,爽嫩可口 4 、和饺子面的窍门:在1斤面粉里掺入6个蛋清,使面里蛋白质增加,包的饺子下锅后蛋白质会很快凝固收缩,饺子起锅后收水快,不易粘连 5 、将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可促进植物生长;把残茶叶晒干,放到厕所或沟渠里燃熏,可消除恶臭,具有驱除蚊蝇的功能。 6 、夹生饭重煮法:如果是米饭夹生,可用筷子在饭内扎些直通锅底的孔,洒入少许黄酒重焖,若只表面夹生,只要将表层翻到中间再焖即可。7 、烹调蔬菜时如果必须要焯,焯好菜的水最好尽量利用。如做水饺的菜,焯好的水可适量放在肉馅里,这样即保存营养,又使水饺馅味美有汤 8 、炒鸡蛋的窍门: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许温水搅拌均匀,倒入油锅里炒,炒时往锅里滴少许酒,这样炒出的鸡蛋蓬松、鲜嫩、可口。 9 、如何使用砂锅1:新买来的砂锅第一次使用时,最好用来熬粥,或者用它煮一煮浓淘米水,以堵塞砂锅的微细孔隙,防止渗水_ 10 、巧用“十三香”:炖肉时用陈皮,香味浓郁;吃牛羊肉加白芷,可除膻增鲜;自制香肠用肉桂,味道鲜美;熏肉熏鸡用丁香,回味无穷。 11 、和饺子面的窍门2:面要和的略硬一点,和好后放在盆里盖严密封,饧10-15分钟,等面中麦胶蛋白吸水膨胀,充分形成面筋后再包饺子 12 、香菜是一种伞形花科类植物,富含香精油,香气浓郁,但香精油极易挥发,且经不起长时间加热,香菜最好在食用前加入,以保留其香气。 13 、当进行高温洗涤或干衣程序时,不可碰触机门玻璃,以免烫伤。拿出烘干的衣物时,要小心衣物上的金属部分,如拉链、纽扣等,以免烫伤。 14 、如果衣领和袖口较脏,可将衣物先放进溶有洗衣粉的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再进行正常洗涤,就能洗干净。 15 、如何使用砂锅2:用砂锅熬汤、炖肉时,要先往砂锅里放水,再把砂锅置于火上,先用文火,再用旺火。 16 、烹调蔬菜时,加点菱粉类淀粉,使汤变得稠浓,不但可使烹调出的蔬菜美味可口,而且由于淀粉含谷胱甘肽,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 17 、米饭若烧糊了,赶紧将火关掉,在米饭上面放一块面包皮,盖上锅盖,5分钟后,面包皮即可把糊味吸收。 18 、洗衣粉用量:若衣服不太脏或洗涤时泡沫过多,则要减少洗衣粉用量。避免洗衣粉使用过量,不仅省钱而且保护环境,可令洗衣机更耐用。 19 、煮饺子时要添足水,待水开后加入2%的食盐,溶解后再下饺子,能增加面筋的韧性,饺子不会粘皮、粘底,饺子的色泽会变白,汤清饺香。 20 、许多人爱吃青菜却不爱喝菜汤,事实上,烧菜时,大部分维生素已溶解在菜汤里。 比如小白菜炒好后,会有70%的维生素C溶解在菜汤里。 21 、白袜子若发黄了,可用洗衣粉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进行洗涤。 22 、如何使用砂锅3:从火上端下砂锅时,一定要放在干燥的木板或草垫上,切不要放在瓷砖或水泥地面上。 23 、烧荤菜时,在加了酒后,再加点醋,菜就会变得香喷喷的。 烧豆芽之类的素菜时,适当加点醋,味道好营养也好,因为醋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 24 、面包能消除衣服油迹:用餐时,衣服如果被油迹所染,可用新鲜白面包轻轻摩擦,油迹即可消除。 25 、用残茶叶擦洗木、竹桌椅,可使之更为光洁。 把残茶叶晒干,铺撒在潮湿处,能够去潮;残茶叶晒干后,还可装入枕套充当枕芯,非常柔软。 26 、饺子煮熟以后,先用笊篱把饺子捞出,随即放入温开水中浸涮一下,然后再装盘,饺子就不会互相粘在一起了。 27 、炒鲜虾的窍门:炒鲜虾之前,可先将虾用浸泡桂皮的沸水冲烫一下,然后再炒,这样炒出来的虾,味道更鲜美。 28 、蔬菜尽可能做到现炒现吃,避免长时间保温和多次加热。 另外,为使菜梗易熟,可在快炒后加少许水闷熟。 29 、煮鸡蛋时,可先将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再放入热水里煮,这样煮好的鸡蛋蛋壳不破裂,且易于剥掉。 30 、男子剃须时,可用牙膏代替肥皂,由于牙膏不含游离碱,不仅对皮肤无 *** ,而且泡沫丰富,气味清香,使人有清凉舒爽之感。 31 、风油精的妙用(1):在电风扇的叶子上洒上几滴风油精,随着风叶的不停转动,可使满室清香,而且有驱赶蚊子的效用。 32 、刷油漆前,先在双手上抹层面霜,刷过油漆后把奶油涂于沾有油漆的皮肤上,用干布擦拭,再用香皂清洗,就能把附着于皮肤上的油漆除掉。 33 、豆腐一般都会有一股卤水味。 豆腐下锅前,如果先在开水中浸泡10多分钟,便可除去卤水味,这样做出的豆腐不但口感好,而且味美香甜。 34 、面包能消除地毯污迹:家中的小块地毯如果脏了,可用热面包渣擦拭,然后将其挂在阴凉处,24小时后,污迹即可除净。 35 、手表受磁,会影响走时准确。消除方法很简单,只要找一个未受磁的铁环,将表。 2.求生活小常识问答题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汤子立 生活常识问答题1、代表“自负、自恋、尊敬”的花是:水仙2、氮肥属于哪种肥料?大量元素肥料3、人体通常可以自制哪种所需的维生素?维生素K4、如果一双鞋按现在统一标准是26号,则它相对应的老鞋号是395、在雷电交加的时候,哪种现象不是雷电将至的先兆?膝盖酸痛6、正确护理头发的方法是:用干毛巾轻轻按湿头发7、三星白兰地的母酒贮藏期是多少年?158、米饭烧焦的时候,下列方法中不能去除焦味的是:饭里滴醋9、擦洗印花图案的玻璃器具应该用:薄纸10、当你感觉到你的嗅觉越来越不灵了,很可能标志着:肺功能衰弱11、一听可口可乐的净含量是:355ml12、什么叫ICQ?ISEEKYOU13、缺少哪种维生素后,儿童易患佝偻病,成人易得软骨病?维生素D14、哪种水果多吃上火?荔枝15、生态危机与人类的哪个习惯关系最密切?浪费16、江河鱼和湖水鱼的区别在于:江河鱼鳞片薄,湖水鱼鳞片厚17、乘坐两排轮子的大型客车坐在哪里最颠簸?车尾处18、为了健康,应避免食入以下哪种果蔬皮?柿子19、CT是指什么:计算机断层扫描20、哪种流感死亡率最高:中毒型流感21、中药不可用什么煎:铁锅22、将塑料袋按在水中,松手后怎样的塑料袋是有毒的:继续沉底23、食醋可以治疗:牙周炎24、科学的椅面高度应约等于身高的几分之一?:四分之一25、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在0.05或以上,但低于多少者为低视力?0.326、食物的大部分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主要包 3.有趣又是生活小常识的问题 1.人类全身上下,最强韧有力的肌肉,是舌头。 2.张开眼睛打喷嚏是不可能的。 3.憋气自杀是不可能成功的。 4.每次你舔一张邮票的背胶,就等于吸收1/10卡路里。 5.右撇子平均比左撇子多活9年。 6.鳄鱼无法伸出它们的舌头。 7.北极熊是左撇子。 8.鸵鸟的眼睛比脑袋大;海星至今还没演化出脑袋。 9.跳蚤可以跳过比它们350倍身长的距离,相当于一个人跳过一个美式足 球场。 10.一只被摘掉头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则是过度饥饿。 11.长颈鹿没办法咳嗽。 12.猫头鹰是唯一能够分辨蓝色的鸟类。 13.鲸鱼一分钟心跳只有9下。 14.平均来说,一个成人在清晨比在傍晚时高上0.4吋。因为在白天脊椎的软骨组织 容易遭到压迫。 15.我们喝到肚子里头的水已经有3亿岁。 16.巧克力含有一种称为苯基的化学物质。(这是谈恋爱时,大脑里头可以制造出来的一种东西) 。 17.只有30%的人可以放大缩小自己的鼻孔 。 18.英文是所有语言中所含单字最多的,有接近一百万个,德语的字汇少于18万字,而法语更糟,只有不到万字。 19.一尾成年黄鳝的性别会由男变女,此后一生中还会变个几次。 20.艾菲尔铁塔的草稿蓝图摊开来有超过14000平方呎的面积 。 21.根据一项1845年由英国通过的法律,自杀是非常严重的罪行,最重可以处以吊死的极刑 。 22.在太空中太空人是没办法哭的,因为没有地心引力眼泪流不出来 。 23.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是它自己身体的两倍 。 24.最常用牙签的是美国人 。 25.瞎眼的变色龙,还是有能力变色来适应周遭环境的。 26.有27%的美国男性大学生认为人生是一个没啥意义的活地狱。 27.一个正常人的眼部肌肉,一天平均要动1万-1.5万次 。 28.大象死后还会保持站立姿势 。 29.有些昆虫没有头还可以再活上1年 。 30.达芬奇光是画蒙娜丽莎的嘴唇就花上12年 。 31.玻璃破掉时,玻璃碎片的时速最高可达每小时3千英哩 。 32.乳牛听音乐时可以供应更多牛奶 。 33.下午摘下的玫瑰比清晨摘下的玫瑰更能持久不枯萎 。 34.虎鲨的胚胎在母亲的子宫里需经过激烈的搏斗,胜利者就是可以活着出生的小虎鲨 。 35.一只70磅的章鱼可以穿过一个仅一枚银币大小的洞,因为他们没有脊椎 。 36.贝多芬坐着写歌时习惯用冰水冲脸,他相信这样可以 *** 他的大脑做出更好的东西 。 37.印尼的竹节虫是全世界最大的昆虫,有些光是身长就有1呎 。 38.男人身体含有比女性身体更多的血液,通常一名男子身上的血液可多达1.5加 仑,但女子身上却只有0.875加仑 。 39.降落伞的发明人把第一次乘坐降落伞的机会让给了一只狗 。 40.一台波音747的机翼长度恰巧是莱特兄弟第一次飞行的距离。 41.一只日本大螃蟹可能长达12呎。 42.一只鲨鱼可以侦测到水中仅百万分之一含量的血液 。 43."森巴舞"的"森巴",原来的意思是"一起磨肚脐吧"。 44.小孩子在春天长的比较快 。 45.你知道亚马逊河流入大西洋的水有多少吗?在河流入海口100英里以内的大西洋,你所喝到的水都还淡水 。 46.刚出生的小火鸡要有爸妈教导如何吃东西,不然会饿死 。 47.月亮有810亿磅重 。 48.蝙蝠是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 。 49.一只毛虫身上有超过2千条肌肉 。 50.河马跑得比人快 。 4.生活常识问答题 1、吹风机对着标签吹,等吹到标签的胶热了,就可以很容易的把标签撕下来了 2、喝茶以后,杯子里面留下难看的茶渍,用牙膏洗茶渍,非常干净 3、刚刚被蚊子咬完的时候涂上肥皂就不会痒了,我一直这么做 4、旅行带衣服如果怕压褶皱可以把每件衣服都卷成卷。 5、炒肉的时候,先把肉用小苏打水浸泡10几分钟,到掉水,再入味,炒出来会很嫩滑. 6、不管是鞋子的哪个地方磨到了你的脚,你就在鞋子磨脚的地方涂一点点白酒,保证就不磨 7、皮包上有了污渍或者是脏了的话,可以用棉花蘸风油精擦拭 8、牙齿黄,可以把花生嚼碎然后含在嘴里,用它来刷牙~3分钟~很有效~ 9、在洗完脸后,用手指沾些细盐在鼻头两侧轻轻摩擦,然后再用清水冲净,黑头粉刺就会清除干净,毛细孔也会变小。 10、眼睛进了小灰尘,闭上眼用力咳嗽几次,眼睛里的灰尘就会自己出来了。 11、打嗝的时候喝点醋就不会打了,我都是这样,立竿见影 12、洗脚的时候在脚盆里放几片复方磺胺甲恶唑,泡10多分钟,3天保证就好。 13、大家吃了有异味的东西,大蒜,臭豆腐,吃几颗花生米就好了 14、吃了辣的东西,往嘴里放盐,含一下,吐掉。 15、治疗咳嗽(特别是干咳)的土方法:晚上睡觉前,用纯芝麻香油煎鸡蛋,油放稍多些,什么调味料都不要放,趁热吃过就睡觉,连吃几天效果很明显。 16、手腕长粗的MM想带较细的手镯怎么办,不能硬带,要来点巧的。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手上套一个塑料袋里再去戴那些平时不容易带的镯子,非常好戴了,也不会把手弄疼,取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方法。 17、出门时随时在包包里面带一节小的干电池,如果你的裙子带静电的话把电池的正极在裙子上面擦几下就可以去掉静电了。 18、嘴里有溃疡,就用维生素C贴在溃疡处,等它溶化,溃疡基本就好了。 19、如果嗓子、牙龈发炎了,晚上10点钟的时候,把西瓜切成小块,沾着盐吃。 20、栗子皮难剥。要把外壳剥掉后,把栗子放进微波炉转一下,拿出后趁热一搓,皮就掉了。 21、桌子,瓶子表面的不干胶痕迹用风油精可以擦掉! 22、不好用的洗发精也别丢了,洗毛衣的时候放进去的话,比较不容易起球。 23、去西红柿的外皮,可以用叉子或筷子插住西红柿的下部,用煤气小火稍微烤一下,外皮就会自动裂开来。 24、只要在珠宝盒中放一截小小的粉笔,即可让首饰长保光泽 25、插花的时候,在水里滴上一滴洗洁精,可以维持好几天! 26、仰头点眼药水时微微张嘴,这样眼睛就不会乱眨了。 27、把核桃放到锅里蒸10分钟 取出放到凉水里 再砸开 就能取出完整的核桃仁了。 1 、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可防止感染,疗效颇佳。 2 、巧除纱窗油腻:可将洗衣粉、吸烟剩下的烟头一起放在水里,待溶解后,拿来擦玻璃窗、纱窗,效果均不错。 3 、将虾仁放入碗内,加一点精盐、食用碱粉,用手抓搓一会儿后用清水浸泡,然后再用清水洗净,这样能使炒出的虾仁透明如水晶,爽嫩可口 4 、和饺子面的窍门:在1斤面粉里掺入6个蛋清,使面里蛋白质增加,包的饺子下锅后蛋白质会很快凝固收缩,饺子起锅后收水快,不易粘连 5 、将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可促进植物生长;把残茶叶晒干,放到厕所或沟渠里燃熏,可消除恶臭,具有驱除蚊蝇的功能。 6 、夹生饭重煮法:如果是米饭夹生,可用筷子在饭内扎些直通锅底的孔,洒入少许黄酒重焖,若只表面夹生,只要将表层翻到中间再焖即可。 7 、烹调蔬菜时如果必须要焯,焯好菜的水最好尽量利用。如做水饺的菜,焯好的水可适量放在肉馅里,这样即保存营养,又使水饺馅味美有汤 8 、炒鸡蛋的窍门: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许温水搅拌均匀,倒入油锅里炒,炒时往锅里滴少许酒,这样炒出的鸡蛋蓬松、鲜嫩、可口。 9 、如何使用砂锅1:新买来的砂锅第一次使用时,最好用来熬粥,或者用它煮一煮浓淘米水,以堵塞砂锅的微细孔隙,防止渗水_ 10 、巧用“十三香”:炖肉时用陈皮,香味浓郁;吃牛羊肉加白芷,可除膻增鲜;自制香肠用肉桂,味道鲜美;熏肉熏鸡用丁香,回味无穷。 11 、和饺子面的窍门2:面要和的略硬一点,和好后放在盆里盖严密封,饧10-15分钟,等面中麦胶蛋白吸水膨胀,充分形成面筋后再包饺子 12 、香菜是一种伞形花科类植物,富含香精油,香气浓郁,但香精油极易挥发,且经不起长时间加热,香菜最好在食用前加入,以保留其香气。 13 、当进行高温洗涤或干衣程序时,不可碰触机门玻璃,以免烫伤。拿出烘干的衣物时,要小心衣物上的金属部分,如拉链、纽扣等,以免烫伤。 14 、如果衣领和袖口较脏,可将衣物先放进溶有洗衣粉的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再进行正常洗涤,就能洗干净。 15 、如何使用砂锅2:用砂锅熬汤、炖肉时,要先往砂锅里放水,再把砂锅置于火上,先用文火,再用旺火。 16 、烹调蔬菜时,加点菱粉类淀粉,使汤变得稠浓,不但可使烹调出的蔬菜美味可口,而且由于淀粉含谷胱甘肽,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 17 、米饭若烧糊了,赶紧将火关掉,在米饭上面放一块面包皮,盖上锅盖,5分钟后,面包。 5.有关生活小常识的题目和答案 有关生活小常识的题目可以写比如口香糖不小心吞进了肚子会怎样、能让鱼离开水生活吗等,具体的内容如下: 1、如果我们每人都成天呆在家里,流行感冒是否就会在人群中消失了? 答:是的。这样就在理论上形成了全球性的免疫系统,但是如果有一个人走了出来,病菌就会马上散播开来。 2、如果口香糖不小心吞进了肚中,是否真的无法消化而残留数年? 答:不会。口香糖的确很难被消化,但它仍然没能力逃过正常人类的消化系统,最多三天左右的时间便会被消化。 3、OK这个单词是什么的缩写? 答:最普遍的观点认为--OK是来自于拼错的词组“oll korrect”,原意是“all correct”(什么都是对的)。最早来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波士顿报纸,当时非常流行用故意拼错单词来造成幽默的效果。 4、能让鱼离开水生活吗? 答:可以。世界上有很多种双栖鱼。同样,也有大约50种可以飞行的鱼。 5、一些植物会老死吗? 答:如果一直维持良好的生存环境与条件,某些植物能够永生。但外界环境一旦有变,它们的寿命就会结束。 6、海洋性气候对人体有益吗? 答:并不完全如此。海风的气味让人振奋是源于一种沿海细菌的化学产物,尽管它在空气中比例甚微。但近来的研究表现,海中的盐分会与这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而释放出有害气体,对于海港的空气造成污染。 7、自言自语是否是疯癫的一种表现? 答:不是。无论人们在充满压力时还是一个人独处时,自言自语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8、恐惧到底来自哪里? 答:大约有10%的人们经常承受着内心的恐惧。一些可能会导致生理问题,一些甚至导致外伤。研究表明,简单的恐惧症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而另一些是由于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打个比方,对蜘蛛的恐惧就来源于中世纪,因为当时认为蜘蛛和瘟疫有关。 6.生活小常识大全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识大全——生活小常识小窍门。不能不看的生活小常识,生活小常识小处着眼,受益无穷,生活中的小事情往往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非常有用的425个生活小常识,相信每个人都能有用。 1 、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可防止感染,疗效颇佳。 2 、巧除纱窗油腻:可将洗衣粉、吸烟剩下的烟头一起放在水里,待溶解后,拿来擦玻璃窗、纱窗,效果均不错。 3 、将虾仁放入碗内,加一点精盐、食用碱粉,用手抓搓一会儿后用清水浸泡,然后再用清水洗净,这样能使炒出的虾仁透明如水晶,爽嫩可口 4 、和饺子面的窍门:在1斤面粉里掺入6个蛋清,使面里蛋白质增加,包的饺子下锅后蛋白质会很快凝固收缩,饺子起锅后收水快,不易粘连 5 、将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可促进植物生长;把残茶叶晒干,放到厕所或沟渠里燃熏,可消除恶臭,具有驱除蚊蝇的功能。 7.我需要生活小常识的问题和答案 这可以吗? 1.吃了辣的东西,感觉就要被辣死了,就往嘴里放上少许盐,含一下,漱下口,就不辣了; 2.牙齿黄,可以把花生嚼碎后含在嘴里,并刷牙三分钟,很有效; 3.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者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 4.经常装茶的杯子里面留下难看的茶渍,用牙膏洗之,非常干净; 5.仰头点眼药水时微微张嘴,这样眼睛就不会乱眨了; 6.嘴里有溃疡,就用维生素C贴在溃疡处,等它溶化后溃疡基本就好了; 7.眼睛进了小灰尘,闭上眼睛用力咳嗽几下,灰尘就会自己出来; 8.洗完脸后,用手指沾些细盐在鼻头两侧轻轻 *** ,然后再用清水冲洗,黑头和粉刺就会清除干净,毛细孔也会变小; 9.刚刚被蚊子咬完时,涂上肥皂就不会痒了; 10.如果嗓子、牙龈发炎了,在晚上把西瓜切成小块,沾着盐吃,记得一定要是晚上,当时症状就会减轻,第二天就好了; 11.吹风机对着标签吹,等吹到商标的胶热了,就可以很容易的把标签撕下来; 12.旅行带衣服时如果怕压起褶皱,可以把每件衣服都卷成卷; 13.打打嗝时就喝点醋,立杆见影; 14.吃了有异味的东西,如大蒜、臭豆腐,吃几颗花生米就好了; 15.治疗咳嗽,特别是干咳,晚上睡觉前,用纯芝麻香油煎鸡蛋,油放稍多些,什么调味料都不要放,趁热吃过就去睡觉,连吃几天效果很明显; 16.手腕长粗的MM想带较细的手镯,就不能硬带,应把手上套上一个塑料袋再带上手镯,非常好带,也不会把手弄疼,取下也是同样的方法; 17.栗子皮难剥,先把外壳剥掉,再把它放进微波炉转一下,拿出后趁热一搓,皮就掉了; 18.插花时,在水里滴上一滴洗洁精,可以维持好几天; 19.把核桃放进锅里蒸十分钟,取出放在凉水里再砸开,就能取出完整的桃核仁了; 20.把虾仁放进碗里,加一点精盐、食用碱粉,用手抓搓一会儿后用清水浸泡,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即能使炒出的虾仁透明如水晶,爽嫩可口; 21.炒肉时,先把肉用小苏打水浸泡十几分钟,倒掉水,再入味,炒出来会很嫩滑; 22.将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可促进植物生长; 23.把残茶叶晒干,放到厕所或者沟渠里燃熏,可消除恶臭,具有驱除蚊子苍蝇的功能; 24.夹生饭重煮法:可用筷子在饭内扎些直通锅底的孔,洒入少许黄酒重焖, 25.若只表面夹生,只要将表层翻到中间再焖即可; 26.巧除纱窗油腻:将洗衣服、吸烟剩下的烟头一起放在水里,待溶解后,拿来擦玻璃窗、纱窗,效果真不错; 27.只要在珠宝盒中放上一节小小的粉笔,即可让首饰常保光泽; 28.桌子、瓶子表面的不干胶痕迹用风油精可以擦拭; 29.出门时随时在包里带一节小的干电池,若裙子带静电,就把电池的正极在裙子上面擦几下即可去掉静电; 30.不管是鞋子的哪个地方磨到了你的脚,你就在鞋子磨脚的地方涂一点点白酒,保证就不磨脚了; 31.亨调蔬菜时,如果必须要焯,焯好菜的水最好尽量利用。 如做水饺的菜,焯好的水可适量放在肉馅里,这样既保证营养,又使水饺馅味美有汤; 32.夏天足部容易出汗,每天用淡盐水泡脚可有效应对汗脚; 33.夏天游泳后晒晒太阳,可防肌肤劳损等疾病发生; 34.夏天枕头易受潮滋生霉菌,时常曝晒枕芯有利健康; 35.多吃薏米小豆粥等潮湿健脾,可防暑湿; 36.防失眠:睡前少讲太多话,忌饮浓茶,睡前勿大用脑,可用热水加醋洗脚; 37.金银花有疏散风湿功效,金银花水煎取汁凉后与蜂蜜冲调可解暑; 38.吃过于肥腻的食物后喝茶,能 *** 自律神经,促进脂肪代谢; 39.睡眠不足会变笨,一天需要睡眠八小时,有午睡习惯可延缓衰老; 40.双手易变得干燥粗糙,用醋泡手十分钟可护肤; 41.夏天擦拭凉席,用滴加了花露水的清水擦拭凉席,可使凉席保持清爽洁净。当然,擦拭时最好沿着凉席纹路进行,以便花露水渗透到凉席的纹路缝隙,这样清凉舒适的感觉会更持久; 42.早餐多食西红柿、柠檬酸等酸性蔬菜和水果,有益于养肝; 43.爽身止痒洗头或洗澡时,在水中加五六滴花露水,能起到很好的清凉除菌、祛痱止痒作用; 44.葡萄含有睡眠辅助激素,常食有助睡眠; 45.夏天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又能补充水分,番茄汤应烧好并冷却后再喝,所含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肌的功效,最适合于男子;吃酸性物质马上刷牙会损害牙齿健康; 46.因外伤碰破皮肉时,在伤处涂上牙膏进行消炎、止血,再包扎,作为临时急救药,以药物牙膏效果最为显著; 47.将白醋喷洒在菜板上,放上半小时后再洗,不但能杀菌,还能除味; 48.喝酸奶能解酒后烦躁,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并且含钙丰富,对缓解酒后烦躁尤其有效; 49.皮鞋包皮放久了发霉时,可用软布蘸酒精加水(1:1)溶液擦拭即可; 50.发生头痛、头晕时,可在太阳穴涂上牙膏,因为牙膏含有薄荷脑、丁香油可镇痛; 51.蜡烛冷冻二十四小时后,再插到生日蛋糕上,点燃时不会流下烛油; 52.白色衣裤洗后易泛黄,可取一盆清水,滴上二三滴蓝墨水,将洗过的衣裤在浸泡一刻钟,不必拧干,就放在太阳下晒,即可洁白干净; 53.过多食用生葱蒜会 *** 口腔肠胃, 不利健康,最好加一点醋再食用; 54.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果汁、可乐、雪碧、汽。 8.谁能帮我找500道生活小常识问答题 2006年3月9日 1.早上起来喝一大杯清水(大概400ml)清肠胃,排毒 2.鱼,肉,豆,蛋,奶中有丰富的蛋白质,各种水果蔬菜换着吃,不挑食~ 3.一星期运动两次(打球,跑步,踢球。多运动的人是不容易生病) 4.远离垃圾食品!煎炸食品,碳酸饮料,腌制食品,变质食品(臭豆腐,腐乳之类的),太过精制的食品现在也被人评为垃圾食品,因为没营养可言。 5.注意休息,尽量不要熬夜. 6.自我平衡~压力,疲劳,情绪低落是可以自我调理的,放轻松才可以迎接下一个挑战2023-07-13 11:03:361
地球生态危机
http://hi.baidu.com/fzcskycn/blog/item/8e359782b898cdb86d8119d6.html2023-07-13 11:03:442
要100道百科知识题,选择题,4个答案
全部打完要命2023-07-13 11:04:138
关于生物化学的小常识
自己看生化课本,王境岩的,慢慢看吧,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2023-07-13 11:04:302
论述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恶化、生态危机之间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支配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价值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根本要求,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完善制度机制,健全环境立法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生态治理。关键词: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科学发展观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生态问题是其中最重要、最根本,从而也是最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警告生态危机的呼声与日俱增。因此,分析和探讨生态危机问题,对我国谋求危机治理的新思路,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巨乃岐在《试论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中指出,生态危机在其本质上是人类的危机、人的危机、文明的危机[1]。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其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近二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出现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危机凸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3]。因此,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转变思想观念和经济发展方式,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由“生态”与“文明”两个词构成的复合概念。“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这种规律的作用和条件,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转型的阶段。所谓生态文明,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协调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自律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友好关系,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的人类文明形态。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指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都不能包容生态文明的全部内涵。因此,生态文明完全可以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提并论,四位一体共同支撑起我国文明建设体系的大厦。2023-07-13 11:04:361
求生活常识题(判断对错)
皮肤发黄的人多吃枣,多吃水果,每天至少一袋奶2023-07-13 11:04:5314
联通活动问题答案(1—20)
一道一道查百度2023-07-13 11:05:591
请简述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影响?
长时间的可以引起生化危机。2023-07-13 11:06:095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能感受到哪些方面的生态危机?
按时签到~~2023-07-13 11:06:283
生态危机主要由于哪些原因造成?
生态危机主要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严重破坏,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上战争和社会动乱,人类干预自然界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地扩大和深化,全球多处出现森林覆盖面积缩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气候异常、生态平衡失调等等现象。例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由于滥垦滥牧,植被遭到破坏,导致三次“黑色风暴”的发生。1934年5月9~11日的“黑色风暴”以每小时100多公里的速度,从美国西海岸一直刮到东海岸,带走3亿多吨表土,毁坏数千万亩农田。50年代苏联盲目开荒,也先后出现过几次“黑色风暴”,使3亿亩农田受害。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在1968~1974年期间,每年向南延伸50公里,使萨赫勒地区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威胁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发展。2023-07-13 11:06:351
从生态学的角度 论述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取得和谐是必须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升,同时人类的生产活动、消费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引发了事关人类命运的大问题,即生态危机问题.当代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必将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经济无从发展,人民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上清洁的空气,吃不上放心的食物,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按自然规律办事,科学地利用自然,使之长久地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把人、自然、社会作为人类生存的生态整体来看待,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分裂,从而克服和纠正了传统自然观的缺点和偏颇. 首先,生态自然观强调“人—自然—社会”和谐一致的整体性.自然界 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直接生活资料,而且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家园,人类虽然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了巨大的生存空间,但是仍然离不开生态系统和其他生命的支撑,人与自然界的其他存在物一样都是整体存在链上的环节, “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乃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因素” . 其次,生态自然观主张自然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在价值” ,反对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并提出“尊重自然、关爱自然”的思想.它打破传统的自然观,认为人类不应该成为自然的主宰,自然也不应该成为人类任意宰割和处置的对象,人类应把自身放在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关系中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从“爱护”“尊重”和“亲和”的立场上去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再次,生态自然观吸取了生态自然学、生态哲学、生态社会学、生态美 学等领域的一系列最新成果作为自己的理论营养,从更为广阔的时空观来关 注人与自然的整体前途和命运,打破了传统自然观的封闭鼓励状态,极大的丰富了自身内涵, 从而使理论更具整体性、 综合性和开放性. 从内涵上来看, 生态自然观不仅将现代生态学的一系列原则借鉴吸收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而且兼收并蓄了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等领域的合理的要素和最新成果.从空间上看生态自然观同全球观和宇宙观相联系,从全球视野来看,环境问题没有国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三 基于生态自然观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随着人类进入到信息社会,地球已成为愈来愈复杂的人类生态 系统或人工生态系统.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到了反思的交叉路口,是继续把自然界作为物质财富掠夺的对象,还是调整好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 系,与其和谐相处,在协调中维持其动态的生态平衡,在改造中建设新的生态平衡,这已成为决定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当今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也为了后几代人也能享用到充足的资源和环境,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措施 来应对这些危机,从而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是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我国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自然生态的恶化,这源于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偏差.由于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和主导地位的形成,把人类看成为超自然的存在体,傲然凌驾于自然之上,将人与自然之间视“对立、对手、对抗”的关系.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人类完全以自己的需要为轴心去对待自然,任意地,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造成了对自然的极大破坏,导致了生态危机.今天,我们必须进行严肃的反思,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建立起新的生态自然观:人是自然长期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一个生物种,具有一定的生物属性,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他必须从自然获得生活的资源,时刻与自然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度相关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伤害了自然,就是伤害人类自己;人类必须跟 自然“共生、共存、共荣”和谐相处,人类又是智慧生物,应该以自己的智慧去促进和维护自然的稳定,自觉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调节者,使人类与自然 共同进化协调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不能与整体冲突中得到发展.我们从歌白尼的日心说抛弃宇宙论上的“人类中心论”开始,就逐步把自身的存在展开到一个广袤无垠的时空序列中去;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出人类是镶嵌于生物进化链中的,而发端于 爱因斯坦的现代宇宙学,又揭示出人类被镶嵌在一个进化的宇宙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自然对人的规定,人对自然的依赖,人被包容于自然的进化谱系中. 二是时刻意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对于非再生资源,由于人类的利用,只会逐渐减少,不会增加.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是有限的.它受到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无限地增长,因此,人类对自然资源不能任意索取,低效利用,随意遗弃.也不能进行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造成资源的枯竭,应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维护生态潜力的范围内,以利持续利用.还必须认识到生态自然环境自我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类把生态环境视为“垃圾场” ,无节制地排放废弃物,将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人类将自食恶果.在生产时要坚决抛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要大力倡导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 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在生活上要选择健康,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着眼于对物质的充分利用和精神生活的完善,追求一种超越物质消费的更高层次的目标,使精神文明不断升华和发展,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创造条件. 三是树立正确的自然价值观. 自然界是一个多样性的价值体系,包括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多样性和统一性价值和精神价值等等.其中,生态价值才是最大最重要的价值,因为它为人类提供了诸如空气,水等生命要素和适宜的空间,由于它具有无形的、潜在的、永久性的特征,常被人们所忽视,不少受功利主义的驱使,经常的牺牲长远的生态价值 为代价去获取一时的经济利益造成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所以我们在评诂自然的价值时,应把生态价值放在首位,在不削弱或破坏自然生态价值的基础 上兼顾多维的价值利益,让自然得以正常的发展. 四是要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环境伦理”就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人类超越自然并任意利用自然的信念是造成当今环境污染与环境恶化的重要根源.真实的环境伦理,也就是自然世界本身就有内在的价值,而人类对自然世界有伦理道德的责任.这主要是要传达人类只是生命社区的普通成员,应该改变人类是优越物种的想法,如此才能给予整个生态系统尊重.环境伦理是把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传统道德的视野 扩展到自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伦理关系来对待和把握,把人类涉及自然的行为作为伦理行为来规范.环境伦理观提出了自然界所有生物都享有不 受污染和破坏的环境权利,享有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人类对自然界有保护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人类调节自己的行为,把对自然的损害减到最小,以免对生物物种造成伤害,更不能由于人类的活动使物种走向濒危或灭绝;要 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物种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不能以对人类是否有利的单一标准进行益害分类,不能对人类有益的生物无节制地获取.应做到适度利用和保护;也不能对人类有害的生物斩尽杀绝,而应实施调控,使其危害降到最小限度,从而使生物都 能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共、功能作用,保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总之,人类应该采取协调行动,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从时间上看,生态自然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可持续的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的社会环境,为了能够将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留给子孙后代,人类应把经济系统的运行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范围内,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总结 从自然生态观来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交融的和谐的关系. 通俗地说,一方面人类是环境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主动地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就是在这种相互关联、 相互制约中求发展. 因此,人虽然是万物之灵,但必须与自然界保持协调 — —不断用理性化的行为和规范,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做到三者和谐统一.只有我们能做到社会和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发展,才能使我们在创造与追求今世的发展和消费时,不会剥夺或破坏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和消费的权利,真正的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23-07-13 11:06:551
人类面临的三大生态危机是什么?
今天,人类正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和“人口爆炸”三大生态危机,这是关系到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而生态学恰恰就是与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门科学。可以说,人人都来学一点生态学知识已经成了时代的迫切要求。2023-07-13 11:07:031
怎样看待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并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 规律 ,从而充分认识统筹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 一个具有 时代 意义的生态文明新构架.应当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全符合当代 中国 实际和时代潮流. 一、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 经济 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理论 内涵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史.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之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同时又必须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 响 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人 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显著的不同.在原始社会,人类以狩猎和采集方式从事生产活动,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强,主要体现为依赖和适应,人类生产和生活受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制约明显,人对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在农业社会,从事农业劳动是人类主要生产方式,由于生产规模小、强度低、其负面影响较小,人类与自然保持一种融合的非对立关系,但是在一些局部区域也出现了过度开垦与砍伐等现象,特别是为了争夺 土资源而频繁发动战争,使得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促使相对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或区域性的不和谐现象.在 工业 社会, 科技 进步和生产力显著提高,人类活动范围已扩张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并且不再局限于地球表层,已拓展到地球深部及外层空间,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并极大地提高了认识自然和改变自然的能力,但是,全球性的人口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和谐.当前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杨多贵,200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兴起与蓬勃发展,可以说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既是划时代的发展观、又是崭新的世界观、文明观和 自然观,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社会繁荣背后的人与自然冲突,对传统的“征服自然”等不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挑战.1992年在巴西的 里约热内卢 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102位国家首脑出席了这次“地球高峰会议”,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可持续发展观被全球持不同发展理念的各类规矩所普遍认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使命. 人与自然和谐,从理论层面上看,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辨证统一、互动和谐;从实践层面上讲,它应有人与自然双方均处于既被改造又应保护的关系之中. 历史 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正如恩格斯 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总之,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2、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 目前 ,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从广义上讲, 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则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间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 政治 文明而言的.当生态文明因子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人类文明的主导因素时,人类文明也就实现了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李景源等,2004]. 西方的工业文明从其产生的时候起就因其诸多弊端的存在而成为许多思想家反思和批评的对象.卢梭曾对使工业文明过分膨胀的工具理性侵蚀人的道德理性、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发出 警告 .马克思、恩格斯更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导致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异化进行过深刻的反思.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人们开始了有意识地寻求新的发展模式的过程.对生态 明的选择,可以说是人类对灰色文明泛滥和恶果的积极反思以及在推崇绿色感召下的积极实践.它大大拓展了人类文明的含义和内容.这一大功绩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成的.人不能选择脱离自然的道路,只能选择某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的能力空前提高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和谐.生态文明发展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人类开始了为有效遏制生态危机,为自己重建一个可以使儿孙万代永续发展的 绿色家园 做了一次有益的伟大尝试. 具体来说,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生态文明所提供的基本观念是全球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观念和系统中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 相互依存的整体.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因此,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自然的角度说,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评价自然物种的非经济价值时,要承认物种有其自身天然生存的权利.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否则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2)价值观的革命.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价值观并不能仅仅以人本身为最终目标,人类的功利和幸福不能逾越自然所允许的范围.人类只有在与自然协调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真正持续、健康的功利与幸福.但是,功利与幸福及其程度的界定又是由人的价值观所决定的.生态文明是 类价值观必然的选择. (3)保护生态环境是伦理道德的首要准则.生态文明的伦理道理是以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系统正常运转,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状态为伦理道德的首要准则,人类其他的一切行为,首先必须以服从这一道德准则为前提.重新 学习 在地球上生活的 艺术 ,生态先于一切,告别传统的“物质主义”,这是生态文明条件下,生态伦理道德的主题. (4)生态文明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发展结构理论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框架中加上“生态环境”,建立起“四领域”的总体框架,因为优美的地球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文明必须把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正常运转作为其重要标志之一. 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 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 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人类发展到今天,应该而且已有能力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① 从深层次 分析 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到,虽然 现代 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但人始终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的生存、繁衍、发展,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与能量.人与自然应始终保持共存共荣关系.因此,建立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培养人们正确的资源观、环 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点, 教育 人们保护好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新的生态伦理. 但是,新的生态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我们对生态 问题 呼吁了多年,但人类为了满足自己日趋膨胀的欲望,仍然在许多方面以主人的态度“粗暴”地干预自然,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已失去了内在平稳,出现了诸多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危机.面对生态环境遭受的巨大破坏,人们不得不深刻反思自身的非理性行为,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以热爱自然、保护生态、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生态道德观为核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人是生命的存在体,自然生态也是作为“生命存在体”而存在的.一方面,自然生态具有自身不断进化的生命过程;另一方面,人作为客观现实世界 一员,其生命状态与自然生态的生命状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生态的死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的衰竭.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应当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基于这种认识,著名学者施韦兹和莱昂波特创立了“生态伦 理学 ”,他们认为生命是自然界的伟大创造,对人类和自然的生命都要给予极大尊重,那种“将生命分为价值高的(人的生命价值)和价值低的(自然生物的生命价值)的做法”是片面的.因此,应该将“善”的观念加以扩展,应当从自然界而不是局限于人类来认知人们行为的正误,把善的观念扩充到自然界中去,“凡是有助于维护生物群落的完整性、稳定性的行为,就应是正当的、善良的、美好的”.一种伦理理伦如果不包括人影响自然的行为规范,不确认人和生态是一种特别亲密、生死攸关的关系,就不能算是完善的的伦理理论.因此 应当用生命的纽带把人与自然有机联系起来,把生命的完善和正常运转视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内在要求.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类应该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善良公民.大自然中的生物,并不是人类的奴隶,不是为人类而诞生的,它们理应是大自然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只注意人类自然利益而关心生态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确立一种新型的伦理体系,建立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坚持反对“人类沙文主义”.不仅承认人的价值,而且要承认生物的和一切自然物的价值;不仅承认人类的权利,而且要承认生物的,以至一切自然物的权利.看似没有感觉的树木、花草、河流、海洋,都有自己的需要和生存权利.它们的价值和权利不是根据对人类有用无用确定的,而是作为一种自然界的平衡链所固有的. 然生物同人的基本需要乃是相类似的,都需要水分、氧气和营养,因此,人类决不应凌驾于自然平等地位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互为依存.如果一味只想“主宰”、“统治”自然,势必人为破坏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瓦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人类与生态都将遭受灭顶之灾. 自然是人类之本、人类之根,是人类的起点与归宿.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的发展相和谐的思想,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的向往和追求.正如《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 哲学 基础》一书导言中所说[P15]: 整个自然界、整个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在某种意义上数十亿年来都在无意识地、自然而然的“寻求”优秀和卓越,并确实通过它的无数尝试和进化,而终于产生了人,产生了人的意识和灵性这一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确实可以说,“人是 万物之灵”,但正像罗尔斯顿所言,我们正要因此而感谢整个生态系统,就像花儿和果实感谢整棵树、感谢整个大地.人是“万物之灵”,但不是“万物之主”.人今天恰恰是要运用自己的“灵性”来摆正自己在自然的位置,处理好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善待自然,善待非人类存在物,这样,他才真正配得上“万物之灵”的称号,而在人类的“灵性”和“知性”的历史和现实的构成中,也确实蕴藏着能够使人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的丰富资源,有待于我们去深入挖掘. 从表面上看,生态伦理所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实质上仍然是指人与人的关系,行为者与他人的关系,以及现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在今天,人类再也不能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这是生态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和道德规范.这种人与人的关 系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实现的,就是说,它是以自然为中介而表现出来的.生态伦理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涵盖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中去,比传统伦理学的内容更丰富了 [陈敏豪,2002,P132].三、确立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实现人与 自然 和谐 发展 针对 工业 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环境与发展悖论,应该确立一种新的文明即生态文明,也就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文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是一种文明范式的根本性转变.生态文明继承和发扬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长处,以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为中心,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 社会 是在这个基础上与自然界发生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我国是一个发展 中国 家,正处于 现代 化过程之中,我们必须 总结 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过程中的经验得失,避免传统工业文明发展中出现的弊病,积极推进生态 明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 科学 的自然观与社会发展观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 问题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在工业文明中,长期居主导地位的传统价值观认为,自然财富是无限的,人的物质需求也是无止境的,人类只要不断地征服自然、扩大消费,就能促进 经济 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在这种旧的价值观支配下,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提倡无节制的消费和肆意开发自然资源.正是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导致了生态危机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发达工业社会的一个显著表征,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异化状态.自然不是被当作与人亲和、 调的对象,而是被当作征服、统治的对象.人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并以功利主义、不计后果的态度掠夺自然,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一方面是人控制自然能力的增强,人化自然的扩大;另一方面则是自然界对人的报复,人的生存环境的恶化和缩小.这样,不仅人有自然的关系异化了,而且人本身也异化了. 其次,在社会发展观方面,我们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把对自然的合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我们不能离开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单纯强调对自然的保护,使保护变成被动的适应,那样就无法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会使社会进步缓慢乃至倒退.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许多环境问题正是由于 科技 和经济不发达所造成的,只有积极致力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同时,我们也不能离开对自然的保护来单纯强调 对自然的开发,使开发变成对自然的粗暴掠夺和破坏,必须吸取某些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的 历史 教训,使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相互协调,把促进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保证未来的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实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以便全面长远地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实践已充分表明,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典型的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不负责任的愚蠢行为,教训极其惨痛,代价极其昂贵.在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在再走过去的老路,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搞好胜生态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2、全民动员,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和科学技 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向前发展,生态文明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形态.那么,如何来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呢?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其一,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 教育 .生态文明观念的核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即必须认识到:人既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既利用自然,又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前最重要的是转变环境教育观念.要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环境价值观.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和舆论工具,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法规,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大幅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力度.同时环境教育要求人们依据环境法则,逐步树立起“一个地球”的意识,树立起人与自然平等、国际间和代际间公平的思 想.因此,提高生态意识,进行环境教育应当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任务. 其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面对生态环境的渐趋恶化,需要把生态道德教育提上议事日程.通过这种教育,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使之认识到,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的重要方面,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所应履行的道德义务与责任.生态道德既包括人对自然的道德,也包括人对人的道德.从“人是自然”的观念出发,人对人的道德亦是人对自然的道德的表现.合理调节与控制人类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不断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全人类真正和平相处, 这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基本要求. 其三,加强生态法制教育.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觉,同时更需要社会法制的保障. 目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开始制订了世界性的环境保护公约.如联合国于1993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审议《21世纪议程》在全球的执行情况,目前有80多个国家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交了执行《21世纪议程》的国家报告.与此同时,不同国家也根据各自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制订了各种独具特色的环境保护纲要和法规.目前环境法学已成为人们 研究 的一个新视域.生态法制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让人们了解各种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法规与条例,从而能更加自觉地遵循自然生态法则. 3、尊重自然,按照自然 规律 谋发展 建立生态文明,就必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 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消费之路;就必须在全社会培养环境伦理和道德,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制度,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只有人与自然相和谐,才能给人类带来福祉,否则,就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与贫穷.我们要把生态文明观贯穿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推进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民用工业道路.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这种理想需要我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变革、创新,这是一项艰巨、持久的挑战性工作.在新世纪,我们要把这种理想作为指引经济社会发展的灯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飞跃. 当代生态文明理念的产生,不仅引起人们自然观的新变化,也 伸到社会 政治 经济方面.许多人都意识到,生态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甚至还存在于精神心理方面.许多人除了研究自然生态之外,还研究社会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而且提出了精神生态的概念.还有人提出,生态文明在当代,应该成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或政治)文明并列的四大文明.因此,生态文明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并正在从 理论 形态向实践形态迅速转化.2023-07-13 11:07:121
生态危机表面上是社会制度问题,本质上是?
1、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相比,有什么特征?答:生态文明,是人类对社会进行理性批判的基础上,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的差异点在于“对社会理性批判的基础上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其中包含批判性发展与需求性发展的区别,也包括感性与理性的区别。生态文明是在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生态文明不同于需求性发展为基础的文明,这种文明(例如农业与工业文明)以人为中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人对奴隶的关系。生态文明的根本特征在于其理性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并且突出地表现在生产劳动观和生活消费观两个方面。首先,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其次,生态文明倡导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第三,生态文明最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2、 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一个自然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答: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危机指人类不合理活动引发的危机,属于社会问题,不属于自然灾害。3、你如何认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答:(1)观念:社会流行反生命的自然观,例如极端的机械自然观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2)科技:认识的有限性和变革能力的低下,以及研究动机与应用目标的分离;(3)人与人的关系:动物世界的关系导致人对自然开发利用的无序状态。(4、“两型社会”的内涵以及建设的途径是什么?)答:(1)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2023-07-13 11:07:213
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哪些威胁?
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威胁如下: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溶解,使得海平面上升,人的生活空间减小。据有关数据统计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20cm,到本世纪末将上升65cm,严重威胁到低洼的岛屿和沿海地带。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它能阻碍过多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长。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现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的原子氯通过连锁反应而实现的。3、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于人们过渡的放牧、耕作、滥垦滥伐等人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质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过程。4、废物质污染及转移,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是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国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陆地环境等问题。5、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是指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种,由于生态环境的丧失,对资源的过份开发,环境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等原因,使这些物种不断消失,据估计,地球上的物种约有3000万种.自1600年以来,已有724个物种灭绝。2023-07-13 11:07:281
急需关于自然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的资料!50分相谢!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作为生物进化的最高阶段,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归根结底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人一度敬畏自然,神化自然,崇拜自然,以一种仰天、颂天的观念来看待自然,人类屈从于自然,其生活为强有力的和不妥协的自然所支配。随着人类智慧的增进,对自然了解的加深,再也不愿受自然的支配,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支配、利用和控制自然。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活动必然引起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破坏则不是不可以避免的。 自然界的价值是自然的性质,它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物质的性质与结构所决定的。我们认为自然界具有价值,并且自然界的价值是多样的。在生物学层面上,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它的这种内在价值表现在自然以它自身为尺度,表示生命和自然界的生存:①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已经存在了,所以自然事物具有不依赖人类评价和存在的价值。②指人类从自然界的每一种事物本身评价的价值,它并不仅仅从自然事物的用途,功能方面来评价。③生态系统的价值。生态系统整和的效果与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相加的效果是不相同的,生态系统整体的性质是不能被它的其他组成部分性质所取代的,比如自然选择的价值,刺激并支持生存的价值等。在文化层面上,它还具有“外在价值”,自然界具有工具价值,自然界的每一种事物都具有他特有的功能,如果失去了这种功能,这种事物就会被取代。而自然界的这种工具价值是以人为尺度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认识到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合理开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反方立足点 到目前为止,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理念上,仍有两种极端的认识。一种是过分抬高人类的地位,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绝对主体,应当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发展要求,更加彻底地改造自然。另一种是过分降低人类的地位,认为人类只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成员,改造自然是干扰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应当尽量使自然环境恢复到人类发展前的原始状态。这两种极端认识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行不通的。 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的哲学理论、法学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有两种观念:一是人类中心论,它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赞美、突出人的智慧、意志、精神、力量、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二是自然主义,它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共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赞美、突出大自然和非人生命体。一是“极端的人类中心论”,即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自然的中心、主宰、征服者、统治者、法律关系的唯一主体,人对自然有着绝对的自由支配权利,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甚至从某个阶级、阶层的利益出发对待自然,人不可能也不应超越自我,根本否认自然的价值、尊严和自然权利,否认和反对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共处,否定法律应当和能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主要是将人类的中心地位和重大作用无限、过分、不当夸大的产物。二是“极端的自然论”,又称自然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即认为人与自然没有区别,根本否认人的中心地位、忽视人的利益和创造力,主张以生态为中心、一切顺应自然、自然与人有同样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利,甚至认为人是“宇宙之癌”,人的存在是一种宇宙病态,人在宇宙中如同癌细胞一样,夺取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了宇宙的和谐,这主要是无限夸大自然与人的共性、过分轻视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产物。但是,人毕竟是不同于一般生物的高级生物,人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具有超越自我的能力。由人制定的法律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是人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用与理性、科学态度与道德理想的结合,同时反映自然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人的利益与其他物种的利益。人应该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通过法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和谐、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和谐、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和谐、“人化自然”与“未人化自然”相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反对“自然主义”和“极端的人类中心论” 新华网内罗毕11月6日电(记者荆晶)2006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本月6日至1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包括130名各国环境部长在内的超过6000名代表与会,他们将讨论一系列涉及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影响的问题。 最新公布的科学调查报告显示,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为突出。英国灾难紧急救援委员会成员之一的蒂尔基金会近日发表一份报告说,受环境问题影响,全球已有250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数字将在50年内增加到2亿。 报告主要撰写人、英国气候学家约翰·霍顿说,科学家预计,随着气候变化,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将会愈发干燥,而世界另外一些地方则会越来越多地出现洪水泛滥的情况。 全球变暖对非洲产生了重大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已经有数百万人因气候变化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上的积雪越来越少,影响了山体附近河流的水源补给,并对农业产生了重大冲击。住在附近的居民有的被迫迁徙到远处寻找水源,有的甚至为争夺水和土地而发生了流血冲突。 英国政府首席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负责撰写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不对温室效应采取适当措施,全球将出现上世纪30年代那样的经济大萧条。 联合国近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全球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排放量2004年创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高。 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马克·奥利韦3日在日内瓦说,2005年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创下新高,达到379.1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比2004年的377.1ppm增加了0.53%。 尽管让人忧心的环境问题不少,但也有让人感到欣慰的好消息。联合国报告中的数据显示,虽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断提高,但工业化国家2004年每生产1美元产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比1990年下降了28%,这说明与过去相比,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有所减少。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沃·德博埃尔表示,有关国家如果能尽快落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就“非常有希望”达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少一点: 要[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前提是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处!!! 多一点: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三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四是价值偏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2023-07-13 11:07:511
我感觉自己像个生活常识白痴,很多事都不懂?求大量的日常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是靠自己累积的,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过一年两年你就会累积相当丰富的生活社会常识。如果连这都需要问别人我建议楼主你下辈子投别的吧。2023-07-13 11:07:5915
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有哪些?
所谓生态危机,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 生态危机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是毁灭性的,包括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历史的经验说明,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我们现在只要翻开一下世界地图就可以看到,现在世界上那些最荒凉、最贫苦、最穷困的地方,在古代都曾经是最繁荣、最昌盛的地方;现在世界上那些生活最穷苦、最艰难的人民,在古代,他们的祖先在某一段时期曾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由兴而衰、由富而贫哩?我们再看一看世界文明发展史:从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希腊文化;从古印度文化;从中美洲的玛雅文化;到中国的楼兰,我们研究一下这些文化的兴衰,都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事实,就是这些文化的兴衰都和它们所在地区的森林数量、质量和植被的分布、消长⑿怂ビ忻芮泄叵担 簿褪撬担 庑┪拿鞯拇丛煺咴诙源 匀唤绲奶 取⑼ 匀唤绲南嗷ス叵捣矫妫 欢ù嬖谧拍承┟ 芎筒恍 鞯牡胤健R虼耍 衷诘纳 硕 窃凇罢 鹊厍颉薄ⅰ罢壬 薄ⅰ罢 热死唷保 霾皇俏Q运侍 ? 再请看下面的事实吧! 如果不是事态严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政见的政府首脑们怎么会坐到一起(1992年在巴西和2000年在约翰内斯堡)共同研究世界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呢? 如果不是事态严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政见的政府又怎么会乐意参加、制定并执行那么多与环境有关的国际公约呢? 世界上的事情已经够联合国头疼的了,如果不是事态严重,联合国为什么要在1973年成立环境规划署这样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和协调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呢? 下面我们改用一些数字来叙述,因为数字的表达能使概念量化,往往比文字的表达更为具体而清晰。 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说明地球上有20亿的人没有适当的安全饮用水供应。在第三世界由于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2.5万人死亡。受污水危害的儿童,每天有6000名,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死亡的人数。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现象,有的国家已经靠买水过日子。德国从瑞士买水,美国从加拿大买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1984年起,每年从日本进口雨水,日本只要花100吨水就可换1吨石油。在我们中国的 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 由于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重,中国古文明中心的发源地——黄河,目前年断流最长达227天。 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人民币,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2003年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我国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574亿!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在内。 新中国成立以来,每年仅气象、海洋、地震等7大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折合成1990年价格),就呈明显上升趋势: 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约480亿元; 20世纪60年代570亿元; 20世纪70年代590亿元; 20世纪80年代690亿元; 20世纪90年代前5年约1190亿元; 1996年仅因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200亿元; 1998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3007亿元。 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的一项统计报告分析,中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 8%。这个数字既不包括其它环境破坏和生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包括1997年以后我国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所造成的损失。意思就是说:到2002年实际损失的数字会更大。而2002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8%左右,这一年增长8%的实际数字是10万个亿,10万个亿呀!坦率地说,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如果我国的环境损失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那就意味着全国人民一年的血汗所创造的财富全被生态环境的破坏抵消了,白干了!如此下去,我们怎样才能富国强民、怎样才能全面进入小康!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人们,能够认识、理解、需要、并接受生态化了。因为,20世纪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环境灾难,人类再也无法承受起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以及由此给人类带来的人地之间、人际之间、和代际之间的种种极度紧张关系。 在我国,可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正确理解生态化的深刻含义,说不定有些人还在利用生态化的号召力达到赢利的目的。但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却在忧心忡忡。2002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生态环境问题时,语气沉重:“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认为:“局部环境的破坏可能引发全局的环境问题,甚至会使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司杨朝飞司长答记者问时说:“我国面临的生态压力仍然很大,在生态方面,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 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全面地提出了树立科学的生态保护思想。大多数有识之士确信:生态化转换是关系到生存、发展、健康、幸福的根本,是各行各业以及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它将成为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唯一选择,并在行动上付诸实施。“生态化”不仅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创新性、战略性、方向性的词汇、还是一股不容回避的洪流、是人类社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2023-07-13 11:08:261
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矛盾最尖锐是什么时候
一、环境生态问题的提出 自环境临危伊始,我们的先哲们就不止一次明示过曾被舒适、敞亮、温馨、豪华的环境掩遮了视野的人心.苏东坡直言不讳:“今天下人知安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庄子一针见血:“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灾及草木,祸及止虫.”提出扰乱自然常道所带来的危害后果.《老子》第三十九章中也提到由于环境破坏使得河谷不能保持充盈,又难免要枯竭;万物不能保持生长,难免要灭绝等生态环境的担忧.但是,在农业文明的当时,虽然出现过楼兰古国消失和玛雅文明覆灭等由于破坏大自然的活动而导致的自然对人类的局部“报复”,但基本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人类仍然生活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之中. 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人类进入了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时代.近代科学技术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产物.近代科技使人类在自然面前无比地强大起来.人类的物质财富成指数倍增长,以前对自然的恐惧这一约束也得到空前的解放.但正如波普尔所说,科学进展是悲喜交集的痛苦,它在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福祉的同时,也打开了装有灾难和祸患的“潘多拉魔盒”.弗卡兰普在《转折点》中忧人的写到:“空气、饮水和食物的污染仅是人类的科技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一些明显和直接的反映,那些不太明显但却可能是更危险的作用至今仍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科学技术严重干扰了,甚至可以说正在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全球化趋势中,科技成了生态危机的加速器,艾德曾说:“虽然在低技术条件下,人类活动也会引起环境灾难,但现代高技术及广泛运用却极大地加速和加强了这一过程.”迄今,人类生存其中的生物圈与其所创造的且日益更新的“技术圈”之间已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之中.于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全球性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频频发生,人类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威胁.于是,巴里u2022康芒纳得出结论说:“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丁u2022皮卡德说:“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技术,除了广泛地造成自杀性污染外,再没有什么东西了.”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矛盾的尖锐冲突,科学的发展何以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到如此白2023-07-13 11:08:331
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智慧选择是什么这一选择有何依据
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是( )A. 改变自然规律B. 降低发展速度C. 征服和改造自然D.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答案: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要尊重自然规律;B说法错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C说法错误,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人,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故选: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人类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2023-07-13 11:08:402
人类应如何协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三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四是价值偏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 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2023-07-13 11:09:011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有几种
1、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2、人类的行为会影响自然,正是人类行为可以影响自然,这才更说明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3、人权与物竞天择并不矛盾,自然中普遍可以观察到生物个体互助互帮的集体现象,低等的比如蚂蚁、蜜蜂,高等些的比如狼、海豚。人权的主张正是自然法则高搜索度发展的产物。4、医生和医药更不能说是违背自然的。一种违背自然的物品是无法作用于人体的,只有顺应自然法则的治疗手段和治疗药品才能让人体恢复健康。医生和医药正是人类作为自然一部分,发掘自然规律的成果,是一种自救措施。2023-07-13 11:09:104
人类面临哪些生态危机 一一列举,具体说明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2023-07-13 11:09:371
生态与人文的关系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2023-07-13 11:09:493
生态自然观的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与科学基础
自20世纪中叶新技术革命以来,人类掌握了强大的科学力量和物质力量,迫使自然界竭尽所能地为人类服务,物质财富大量涌流,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种灾难性的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口此等等。然而,现代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并非全是福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此相联系,生态科学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进行概括与总结的结晶。 2.1.1 生态危机的概念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危机是与生态失衡相联系的。1949年,美国学者福格特 (W.Vogt)在《生存之路》一书中首次提出“生态平衡”的概念,他把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而引起生态条件的恶化所导致的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现象,概括为“生态失衡”,并由此强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说:“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到生态平衡面临严重的情况,即我们的环境阻力①正在因过度砍伐、森林火灾、过度放牧、不良耕作法、种植过度、土地结构崩溃、地下水降低、野生动物灭绝等原因而迅速增加。”2.1.2 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1)人口激增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三百多万年。在开始的岁月里,人口发展非常缓慢。公元初年,世界总人口只有2.3亿。1830年全世界人口才达到第一个10亿。当时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不过0.5%。到1930年,世界人口总数也只有20亿。真正的人口高速增长,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50年至1987年,世界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89%,1960年为30亿,1974年为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达到60亿。第二、三;四、五、六个10亿分别用了100年、30年、15年、12年、12年。人口问题反映了人口数量与环境容量的矛盾。人口增加,必须要开发更多的土地、森林、草地和渔场,开发更多的水资源、能源?和地下矿藏,从而加剧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压力。然而,地球表面的生态资源是有限的,迄今为止还看不到大规模向太空移民的可靠前景。(2)自然资源消耗、短缺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按自然资源的物质属性,通常将其分为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二类。前者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可更新、可循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后者是指在现阶段不可更新、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煤、石油等矿物资源。“资源危机”,主要表现在非再生性资源的枯竭、短缺、污染,可再生性资源的锐减、退化、濒危。其中土壤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等问题尤为突出。研究表明,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要100年至 400年的漫长岁月。然而,全球土壤流失量已增加到每年600亿吨,已超过新土壤的形成量。其直接结果是土层瘠薄,肥力下降。目前全球大约 30%的陆地发生沙漠化现象,平均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因沙漠化和土壤退化而丧失生产力的土地,每年就有2 000万公顷。土壤资源流失的结果,使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由1975年的3 200平方米减少为2000年的1 500平方米。土地沙漠化之所以迅速扩展,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打乱了水分的循环,气候出现干旱,土地出现松散的流沙沉积。据世界观察研究所报告,在500年前,地球的陆地面积有2/3为森林覆盖,总面积达76亿公顷,到1990年减到34亿公顷,覆盖着大约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目前,世界森林面积正以每年 2 0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枢纽, 它同人类利益息息相关。特别是有“地球之肺""之称的热带雨林横遭破坏受到全世界普遍关注。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砍伐热带雨林,加速了生物物种的灭绝。据资料记载,石器时代,物种灭绝速度为每1 000年1种;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物种灭绝达到每年1种;20世纪中叶发展到每天一个物种灭绝,现在每6个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1850年以来,人类已使75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绝种,使359种鸟类和297种兽类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有2 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濒于灭绝的危险。生物遗传的多样性,即所谓基因库,对人类的长远利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每消失一个物种都将是一个无可挽回的损失。矿物资源也处在危急之中;现代工业国家消耗的矿物资源主要是燃料矿物和金属矿物。矿物资源是属于非再生性资源。这些矿物是经过千百万年的地质运动,在地壳中形成的,其数量有限,在人类生产发展的短暂历史时期,它们不能恢复。因此,人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能耗尽这些矿物储备。(3) 环境污染所谓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引入环境的物质和能量,造成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稳定的现象。一般说来,可以根据污染物起作用的空间处所差别,把污染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也可以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将环境污染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目前,最具全球规模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酸雨蔓延、臭氧层耗损和温室效应。酸雨,通常是指和大气沉降相关的一种复杂现象,是大气污染后产生的酸性沉降物。由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雨中含有这种沉降物,故习惯上称为酸雨。实际上,酸性物质不仅仅依附于雨、雪、雾和露水,而且它们可以作为于尘粒降到地面。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部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酸雨。酸雨不仅会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加速金属;石料、涂层等风化,降低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而且还会造成湖泊;河流酸化,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数量减少甚至灭绝。最新研究表明,酸雨引起的环境污染会损害人的大脑,引起早老性痴呆症。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元素,主要密集在离地面20-25公里的平流层内,称为臭氧层。臭氧层的含量只有大气质量的1/10,但它好比地球的“保护伞”,过滤了太阳99%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灵万物。科学探测发现,在北美、欧洲、新西兰上空,臭氧层正在变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出现了“空洞”。其主要原;因是人类在使用挥发剂、冷冻剂、消毒剂、起泡剂、灭火剂等化学制品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类物质 (尤其是氟利昂)在紫外线照射下会放出氯原子,氯原子夺去臭氧中的一个氧原子,使臭氧变成纯氧,从而使臭氧层遭到破坏。臭氧的减少会使更多的紫外线射入地面,使人类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增加,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保护功能。所谓“温室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人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烃以及水气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大气变暖的效应。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排人大气中的二氧化二氮相应增多,又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应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由于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据统计,在过去的:100年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25%,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3℃~0.7℃。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65多亿吨,递增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估计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地球升温 1.5℃—4.5℃,将使海平面上升30cm—50cm,海岸和河口地区将直接受到严重威胁,并造成全球气候反常。2.1.3 对于“生态危机”的反思所谓“生态危机”,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三四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与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统治、征服、控制、支配自然的欲望是现代精神的中心特征之一。”在这种观念的制约和影响下,人们追求的主要是使自然界来合乎人的需要、目的和特性,却较少考虑如何使人的需要和特性等适合和适应自然的特性、法则和生态规律;人们普遍注重强调人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提高与发展,而忽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调节能力和人对不断变化着的自然界的适应能力的训练、提高和发展;人们一味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和统治,却忽视了我们对自然的每一胜利,都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生态危机”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例如,当今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置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国际公法于不顾,肆意向发展中国家倾倒垃圾、化学废料,把公害型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贫穷和债务也加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传统工业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之上的,它寻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人类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极大地扩张了驾驭自然的种种能力,却没有同样扩大保存和保护自然的能力。传统工业无限度地向自然界索取,使得人类能够以从前无法想象的巨大力量来燃烧、砍伐、挖掘、移动、改变各种各样的物质,从而严重地损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全球性“生态危机”也是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传统发展观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运用。按照这种发展观,自然资源可以无偿地利用。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没有人类劳动参与的东西就不能体现价值,因此自然资源是无价的或低价的,可随意地无偿地利用,自然环境的各种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巨大经济增长即以漫无节制地消耗地球上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按照这种发展观,就可以把发展理解为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将GNP作为衡量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国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首要指标。但在这一指标中,既没有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没有反映环境质量这二重要价值的丧失程度。事实证明,这种发展观是有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的。 2.2.1 作为人类“生存之科学”的生态学生态学原本是一门研究动植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学主要分科之一。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世界范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尖锐,以及系统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生态学扩展到人类生活和社会活动方面,把人类这一生物物种也列人生态系统中,采研究人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当生态学成为关于人类的生态学时,就把人类安置于他们的Oikos——他们的‘家"的逻辑之中”。这样,生态学就变成了一门关于人类“生存之科学”(Science Of survival)。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上。人作为大自然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组成的金字塔形的食物链中,人类同其他动物一起共同消费自然界的水、空气、阳光等生活资料,但作为有能动性的人类的消费与其他动物的消费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的消费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以改造自然为目的的高级消费。人类的消费方式、方法、范围和质量与其改造自然的方式、方法和结果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气候,他们甚至还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使他们的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灭。”由人类改造自然的盲目性造成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最终还要通过负反馈来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第二,人还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在人类产生以前,甚至在人类产生之后一个相当时期内,生态系统是靠?自然调节机制来调节的,因而当生态系统陷入无序时会经过自我调节达到新:的有序状态。但是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大规模地无限度的滥用,尤其是工业社会对自然的污染,使大自然应接不暇,单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便难以恢复正常状态了。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其调控的现实对象是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影响,即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所谓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即是说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两者都必须对这种相互作用发生特定的进化变化。也就是说;两者通过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适应性选择和制约,在人类创造自己社会历史的同时,维护地球健全的生态系统,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生命的能力。2.2.1生态理念和生态规律生态学中的整体的观念、循环的观念、平衡:的观念和多样性的观念,以及它所揭示的生态规律,构成了生态自然观的重要理念和科学根据。整体的观念,是说生物(包括人在内)与其环境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生物均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循环的观念,是指作为生产者的植物、消费者的动物、分解者的微生物,它们互相耦合,形成由生产、消费和分解三个环节构成的无废弃物的物质循环;平衡的观念,认为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金字塔结构和循环体系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多样性的观念,即“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原理,它强调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认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直接威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陈昌笃认为生态学的一般规律,可以概括为“物物相关”、“相生相克、“能流物复”;“协调稳定”、“负载定额”、“时空有宜”等几条规律。“物物相关”和“相生相克”的规律,揭示了自然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存共生的生态关系。自然界任何生物物种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这是生态系统维持其动态平衡的动力之网,因而保持物种多样性,使人与生物伙伴协同进化,才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而“能流物复”和“协调稳定”的规律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保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把生态系统进而把生物圈联成一个整体,虽然各系统、系统的各部分有它们独特的运动形式,但都遵循整体性的原则。“负载定额”规律揭示了任何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它由生物物种(包括人类)自身的特点及可供它利用的资源和能量决定。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实际上都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接近或已超过生态系统的“负载定额”的限度而造成的?。“时空有宜”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特征,使人类在构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规划人的生产二消费理念和行为时,能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因时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生物圈所以被称为生态圈,就是因为它普遍存在着生命现象。在整个生物圈中,森林、草原、海洋等地带有大量的生物生存,即使“死寂”的沙漠或冻土带中,也有生命存在,也分别构成了沙漠生态系统和苔藓生态系统。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生态系统的活力是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就是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机构成的‘张生命之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伪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了非生物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生物就不能生存,就无所谓生态系统;二是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其三,生态系统是组织织的开放系统。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的输人维持。、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在系统内的流动、消耗;转化,形成了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使系统具有自我调控、保持平衡的能力。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系统内的物质和输入系统的能量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循环和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元素合成的有机物质,经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一级一级地转移,组成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最后被微生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再回到环境中。这种循环和转化构成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来的稳定状态,不是单纯的消极适应和回归自然;而是遵循生态规律,自觉地积极保护自然。那种认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任何干预都是破坏生态平衡的观点是错误的。当人们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时,不必要也不可能完全不去打破生态系统的原有平衡。生态系统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可以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的效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2023-07-13 11:10:001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2023-07-13 11:10:166
应对生态危机的最好举措就是停止发展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西方生态危机根源于人与自然对立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西方社会的生态问题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出现的。工业革命结束了农业文明而创造了全新的工业文明。在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过去被动地适应自然转向积极干预和改造自然。人类凭借机器设备等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把自然看作是可以无限制地掠夺和征服的对象,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欲求。人类陶醉于改造自然的成就之中,又进一步强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片面强调人的主体性,把自然看作是被动的可以被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强调人类价值的独特性与优先性,自然是从属的服务于人的对象,忽视了自然作为独立系统的客观性和规律性,特别是忽视了人对自然的依存性和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在这样价值观的支配下,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私欲,向自然界不断地索取人类可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而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着资本主义的再生产,甚至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由此看来,西方生态危机表面上是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而本质上是由于人与自然主客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因为人的生产活动是受价值观支配的。工业革命之前没有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不是由于当时不存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而是由于当时科技的落后制约了人的生产能力,使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破坏还不至于产生生态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存在,就必然会出现生态危机。至于说这样的生态危机是发生在封建社会还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又与生产力水平有一定的联系。在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是有久远历史传统的。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就认识到了人的价值,要以人的需要欲望作为衡量事物价值的标准。后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都注重发挥人具有理性的特点,而且认为人的欲望应该服从于人的理性。不过,同时仍然存在着伊壁鸠鲁学派注重享乐的价值观。在中世纪反对宗教神学的过程中,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造成了物我二元论的产生,人是可以认识改造世界的主体,而自然则是被认识和改造的客体。由此加剧了人类认识探究自然的活动。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以及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都进一步强化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启蒙运动又高扬了人的主体意识与自由精神,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成为资产阶级冲破封建藩篱的思想动力。独立、自由、平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内化到人们的行为当中。“人是目的”( 康德) 的意识形态为人们反对封建神学、摆脱政治压迫、获取自身解放无疑起到了积极的进步作用。但是启蒙理性在强调个人主体地位的同时,把人和自然的关系推向了二元对立的境地。人对自然的敬畏感消失,自然成为单纯的对人有用的存在物。同时,“人是目的”观念也暗示着其他皆为手段,其他皆可以成为人追求自身幸福权利的手段,这种观念也助长了人类中心主义。“在资本追求利润的推动下,人开始了对自然前所未有的征服。人在自身社会环境中获得解放的巨大力量转化成征服自然过程中的巨大动力,并且走过了头,衍生出一种巨大的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力。”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促成了人追求自由、平等权利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为人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掠夺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论根据。中国生态危机根源于采用了西方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中国生态危机的出现是在20 世纪90 年代,比西方晚了半个世纪。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一直都是个农业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实现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循环与平衡。另外,中国传统的建筑多为土木、石木、砖木结构,这种建筑形式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虽然在历史上也都存在人为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自然修复,生态环境还可以恢复如初。因此,在我国的工业化开始之前,是不存在当今意义的生态问题的。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央就提出要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城市,使我国尽快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化问题就成为全国人民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主要借鉴了苏联工业化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了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了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一化三改”,工业化是首要任务。当时存在着把工业化等同于现代化的错误认识,把工业化的指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准。由于我国钢铁产量远远低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为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掀起了“赶英超美”的“大炼钢铁运动”,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土法炼制了大量的劣质钢铁和废渣,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文革期间,虽然在1973 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但环保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大量引进西方的技术设备和工业化模式,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采矿业由于投入少见效快得到了迅速发展,另外发展了冶炼、化工等许多高能耗、污染重的行业,在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1980 年到1993 年,我国相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十几部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不过,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片面追求GDP 的评价体系没有改变,这一时期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越来越严重。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由于联合国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 世纪议程》对我国的约束作用,加上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迫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环保问题。1995 年,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 “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就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战略。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避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并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的理念,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环保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从借鉴西方的工业化模式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两型社会”的提出,到“美丽中国”发展目标的确定,从工业文明弊端的显露到生态文明观念的落实,表明我们对生态危机根源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鵢%_J_哀颻的发展目标,必须抛弃西方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维模式在生态文明时代的可能贡献如前所述,西方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根源于西方人与自然对立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因此,抛弃西方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必须抛弃西方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才能应对生态危机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生态文明时代对于应对生态危机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在《易传》中得到最明确的阐明。《易传》有这样的表述: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按照《易传》的观点,天地、四时、日月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准则,圣人效法天地、四时、日月,普通人又以圣人为效法的榜样,于是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都有了秩序。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不同于西方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扬宇宙生命一体化; 二是倡导尊重一切生命价值、兼爱宇宙万物的平等意识; 三是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观念; 四是人道服从天道,顺应自然规律的礼法意识。“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不是把自然看作是外在于人类的、被人改造利用的客观对象物,而是把自然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体,人类是自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人道服从于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人类效法的对象,自然法则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人类的农业活动要根据24 节气来安排,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的伦理原则要根据天道来规范。“天人合一”的观念通过一整套的伦理道德规范贯彻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化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当中,人们也会自觉地、习惯于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有秩序地进行生产和生活。因此,在传统社会“天人合一”观念支配下,必然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生态系统的平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应对当今的生态危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 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的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 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向增强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模式的转变; 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这个方面,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有利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2023-07-13 11:10:462
生态文明的论文
关于生态文明的论文 论文摘要: 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导致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文明观,我国严重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文明的化解,它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发展中。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论文论文关键词: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关系;生态伦理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导致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文明观,它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发展中。它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构建和谐社会不仅仅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还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 一、基于生态危机的反思要求人类做出新的文明选择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 文明本身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征服自然的变化,相应地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诸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是人类历经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所要建立的新型的人类文明形态。反思人类发展史,虽然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文明的脚步却是以自然为人类工具进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 在远古时期,人是自然的弱者,必须匍匐在苍穹之下,在自然的风雨中寻找最起码的生活条件。人对自然物的图腾崇拜,是对不可战胜的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虽然人类也不断向自然索取,但在整个农耕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在总体上还没有超出自然界自我调节和再生的能力,自然的秩序没有发生紊乱,生态环境也没有失去平衡。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步入工业文明时代。在这个时代,工业文明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工业文明人们所崇尚的世界观与核心理念是培根、笛卡儿提出的“人要驾驭自然作自然的主人”的机械论思想。其误导人类认为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应运用各门科学去发现、认识、研究以至征服它们,以期向它们无限索取来满足人类日益扩大的物欲。于是,人类大量地毫无顾忌地开采资源,排出有毒有害物质,以追求利润而不考虑后果和长远影响。在工业社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显著提高,人类活动范围已扩张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并且不再局限于地球表层,已拓展到地球深部及外层空间,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并极大地提高了认识自然和改变自然的能力,但是,全球性的人口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和谐。当前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可见,传统的工业文明是一种物质至上、经济活动高于一切的文明。 (二)全球化的生态危机要求人类做出新的文明?选择?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大规模的征服自然的时代,对自然认识的深化,在加快了人类对自然索取的同时,也使人类产生了主宰自然、奴役自然、支配自然的行为哲学,人类俨然成了自然的主人。诚然,工业文明的兴起,使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仅仅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超过了以往社会生产力的总和,但是,工业化在给世界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物种每日都在减少,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化,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变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整个地球的大气层形成温室效应……正如日本著名思想家堺屋太一指出:“自从中世纪末期起,全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历史是追求物质财富的历史,它的价值观念及美学意识和伦理观念都是和增加物质财富联在一起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先哲们开始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省,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兴起与蓬勃发展,可以说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既是划时代的发展观,又是崭新的世界观、文明观和自然观,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社会繁荣背后的人与自然冲突,对传统的“征服自然”等不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挑战。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102位国家首脑出席了这次“地球高峰会议”,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可持续发展观被全球持不同发展理念的各类规矩所普遍认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使命。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同时,生态伦理也应运而生了。 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需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而生态伦理强调的却是自然与人相等同的地位和权利,强调人在地球这样一个巨大的有机生态系统中,人和自然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传统道德相比,这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念,利奥波德在其《沙乡年鉴》中提出,必须重新确定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类不是自然界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不是自然界的主人,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194自然是包孕万有、化生万物的无限存在,人类永远都是一种有限的存在者,尽管人类追求无限,也就是说有限性是人类的本体论特征,而追求无限是人类的价值论特征。在本体论上有限的存在者却想凌驾于本体论上无限的自然之上,这是人类狂妄的根源。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家园,但大自然才是人类的生存之根。本体论上有限的人类必须重回大自然的怀抱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根,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存家园。人类虽是地球生物共同体的最高存在者,但不是宇宙中的最高存在者,自然之剑永远高悬于人类的头顶之上。“为走出生态危机,人类必须根本改变文明的发展方向,即改变资本主义方向和工业主义方向。资本主义物欲的无止境膨胀推动着人们无止境的追求经济增长,无止境的经济增长要求无止境的榨取地球。所以,抑制贪欲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人类不应再一味地追求征服自然的力量,而应追求正确使用自己力量的智慧。”如今,环境恶化和人的精神失落明显地表明了工业文明的局限性,迫切要求人类做出新的文明选择。 二、我国严重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文明的化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满足人们必要的物质要求,便成了当时最紧迫、最重要的中心任务。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对过剩的经济替代了过去的短缺经济,全国人民总体上过上了小康的生活水平。为此,基于物质短缺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相对减少,而由其他因素引发的社会问题则相对较多,特别是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尤为突出。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还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相对短缺,如人均矿物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耕地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据记载,我国的环境问题已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由于长江两岸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199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洪水泛滥,损失巨大。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几十年来愈演愈烈,20世纪60年代出现8次,70年代13次,90年代20多次,从2000年春天起,我国西北东部、东北西南部、华北北部多次出现大风扬尘和沙尘暴天气。 2011年1月至4月,我国共出现11次沙尘天气过程,涉及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共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些都源于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北方一些地区过度开垦荒地,草原地带过度放牧,农灌区过度引用江河水,超采地下水,直接导致大面积的草场沙化,大量的农田被沙漠吞蚀,防风林带枯萎死亡而失去涵养水分、保护表土的功能。在资源方面,我国的过度消耗是惊人的。2003年,中国GDP占全球的4%,但消耗了全球55%的水泥,36%的钢铁,30%的煤炭,25%的铝。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耗能源,是美国的 4.3倍,是日本的11.5倍。 同时,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速度还在加剧,每年沙漠化土地达到3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掉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大江大河输沙量增加,河水变浑,河床抬高,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我国生态建设要求更加迫切。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这一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会更加突出。无数事实证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更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不能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首要任务。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宁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存在问题,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认识社会的发展水平,认识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因此,xx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当代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理念,使我们更明确了人类的现实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出路,以弥合并化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三、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一)科学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在地球上耕耘劳作,自然界的博大富饶养育了人类文明。然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类社会开始了恶性发展。从18世纪初到20世纪末,工业革命在200多年的突飞猛进中已经达到了它的顶点,工农业的发展早已突破了增长的极限,科技的进步也基本上达到了极大放飞人类想象力的地步,但是它并没有始终给人类社会带来福音,它如同一柄“达摩克利斯利剑”正高悬在人类的头顶。人类一方面竭尽全力地攫取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在拼命地制造种类日益繁多、成分日益复杂的各种废弃物。人类的活动已经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使整个地球陷入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危机。F?卡特在《表土与人类文明》中写道:“文明之所以会在孕育这些文明的故乡衰落,主要是由于人们糟蹋或者毁坏了帮助人类发展文明的环境”。根据著名的“罗马俱乐部”预测,如果人类找不到可替代能源,并固守现有的生活方式,地球将会在21世纪中后期的某一天,耗尽最后一滴石油,经济增长将戛然而止,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 马克思、恩格斯是较早反思并科学认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圣者,他们一方面欢呼新的文明时代的到来,另一方面又把批判这个制度的腐朽性、不合理性,建立理想社会和新的文明形态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恩格斯毫不客气地抨击人类的幼稚和狂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人类发展到今天,应该而且已有能力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从深层次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到,虽然现代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但人始终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的生存、繁衍、发展,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与能量。人与自然应始终保持共存共荣关系。 (二)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人是生命的存在体,自然生态也是作为“生命存在体”而存在的。一方面,自然生态具有自身不断进化的生命过程;另一方面,人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员,其生命状态与自然生态的生命状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生态的死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的衰竭。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应当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基于这种认识,著名学者施韦兹和莱昂波特创立了“生态伦理学”,他们认为生命是自然界的伟大创造,对人类和自然的生命都要给予极大尊重,那种“将生命分为价值高的(人的生命价值)和价值低的(自然生物的生命价值)的做法”是片面的。因此,应该将“善”的观念加以扩展,应当从自然界而不是局限于人类来认知人们行为的正误,把善的观念扩充到自然界中去,“凡是有助于维护生物群落的完整性、稳定性的行为,就应是正当的、善良的、美好的”。一种伦理理论如果不包括人影响自然的行为规范,不确认人和生态是一种特别亲密、生死攸关的关系,就不能算是完善的伦理理论。因此,应当用生命的纽带把人与自然有机联系起来,把生命的完善和正常运转视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内在要求。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类应该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善良公民。大自然中的生物,并不是人类的奴隶,不是为人类而诞生的,它们理应是大自然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只注意人类自然利益而关心生态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确立一种新型的伦理体系,建立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坚持反对“人类沙文主义”。不仅承认人的价值,而且要承认生物的和一切自然物的价值;不仅承认人类的权利,而且要承认生物的乃至一切自然物的权利。看似没有感觉的树木、花草、河流、海洋,都有自己的需要和生存权利。它们的价值和权利不是根据对人类有用无用确定的,而是作为一种自然界的平衡链所固有的。自然生物同人的基本需要乃是相类似的,都需要水分、氧气和营养,因此,人类决不应凌驾于自然平等地位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互为依存。如果一味只想“主宰”、 “统治”自然,势必人为破坏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瓦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人类与生态都将遭受灭顶之灾。 (三)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自然是人类之本、人类之根,是人类的起点与归宿。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的发展相和谐的思想,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的向往和追求。15生态文明所提供的基本观念是全球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观念和系统中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因此,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自然的角度说,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与工业文明相比,生态文明所体现的是一种更广泛更具有深远意义的平等,即人与自然的平等、当代人之间的平等、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平等。人与自然的平等意味着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仅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要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因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必然受自然界的约束和反作用。所以人类必须摒弃过去那种“人类在自然之上”、“人类可以任意主宰自然”的观念,保护好大自然,使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当代人之间的平等、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平等就是指自然界的资源和环境是属于全人类的,当代人以及后代人都平等地享有自然界的资源和环境。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代价维持其经济发展。并且当代人也不能肆意挥霍资源、践踏环境,必须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地球。也就是说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应该既关心人,又关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携手,生物与非生物的共进,过去与现在的统一,现在与未来的对话,时间与空间的协调。在维护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又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所以,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2023-07-13 11:10:551
人与自然之间应保持什么样的关系?人类为什么要保持这样的关系
人和自然之间要保持和谐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人类社会早期受限于自然界2023-07-13 11:11:254
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答题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题库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玩法
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答题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题库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玩法。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玩法是个答题活动哦,通过闯关问答的形式来获取奖励呢,那么如何快速答题呢,下面带来具体题目及答案吧~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玩法攻略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答案大全:1、“双喜临门”是我国哪里的名字?重庆2、以下条件描述了哪个中国著名湖泊?古称震泽、位于长江下游湖区、横跨两省、特产银鱼太湖3、百慕大三角海区引人关注的原因是什么?发生种种神秘事故4、生态危机与人类的哪个行为关系最密切?浪费5、新中国第一部临时宪法的简称是什么?共同纲领6、打破了什么人人都叫好?世界纪录7、以“无字碑”名扬天下的是:武则天8、下列哪一个不是我国的领海?北海9、为什么有家医院从不给人看病?宠物医院10、“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是哪个省的一座山?山东省11、“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五十岁12、月亮金字塔坐落在哪里?墨西哥13、“昙花一现”是“现”在什么时候?晚上14、汉字“廿”表示多少?二十15、现代奥运会是哪一年创办?189616、历史上哪个人跑得最快?曹操17、小白加小白等于什么?小白兔18、中国古代名医华佗为谁所杀?曹操19、小环在满月井中看到了糖葫芦。正确20、人体中最先衰老的器官是哪?胸腺21、学习绘画时,循序渐进的学习次序应是什么?静物、风景、人物22、下列天体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什么?太阳23、“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作者是谁?文天祥24、压路机的后轮比前轮半径大许多,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考虑便于克服滚动摩擦。正确25、小环最喜欢的食物是?糖葫芦26、欧洲最大的岛屿是什么?大不列颠岛27、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多久?76年28、9、10月,大马哈鱼逆流游到黑龙江是为了?产卵29、“打蛇打七寸”的七寸是指哪里?心脏30、兽神的油布青伞上画着的是哪种花?桃花31、“隐形飞机”是指什么样的飞机?雷达测不到31、人们最初发明滑冰,目的是什么?交通工具32、为什么阿福总要等老师动手才听话?他是个聋子33、汽车横向翻车的原因是什么?转弯时速度过快34、能否用树叶遮住天空?用树叶盖住眼睛35、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皮肤36、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什么?浮游生物37、布谷鸟是什么鸟?杜鹃38、什么东西使人哭笑不得?口罩39、“泾渭分明”指的是什么?泾水清,渭水浊40、吴道子的作品是什么?天王送子图41、UFO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不明飞行物42、请问岳阳楼在哪座湖上?洞庭湖43、曾书书的法宝名字为?轩辕44、谚语“人要长交”的下句是什么?帐要短结45、以下条件描述了哪位原著名人?平日喜着黑衣、人称幽姬、曾斩断万剑一手臂、法宝“朱雀印”朱雀46、一公斤铁和一公斤棉花哪一个轻?一样47、世界上的“风车之国”是指哪国?荷兰48、为什么法海不懂爱?因为法海无“边”49、世界上除了火车啥车最长?堵车2023-07-13 11:11:491
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攻略技巧智闯书山全部题目和答案介绍
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是梦幻新诛仙游戏中一个有趣的闯关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玩家需要答对多道题目才可以闯关成功,所以想要成功的过关获得奖励,就要将所有的题目都进行了解,下面为玩家带来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关卡中的所有答案。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答案大全:1、“双喜临门”是我国哪里的名字?重庆2、以下条件描述了哪个中国著名湖泊?古称震泽、位于长江下游湖区、横跨两省、特产银鱼太湖3、百慕大三角海区引人关注的原因是什么?发生种种神秘事故4、生态危机与人类的哪个行为关系最密切?浪费5、新中国第一部临时宪法的简称是什么?共同纲领6、打破了什么人人都叫好?世界纪录7、以“无字碑”名扬天下的是:武则天8、下列哪一个不是我国的领海?北海9、为什么有家医院从不给人看病?宠物医院10、“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是哪个省的一座山?山东省11、“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五十岁12、月亮金字塔坐落在哪里?墨西哥13、“昙花一现”是“现”在什么时候?晚上14、汉字“廿”表示多少?二十15、现代奥运会是哪一年创办?1816、历史上哪个人跑得最快?曹操17、小白加小白等于什么?小白兔18、中国古代名医华佗为谁所杀?曹操19、小环在满月井中看到了糖葫芦。正确20、人体中最先衰老的器官是哪?胸腺21、学习绘画时,循序渐进的学习次序应是什么?静物、风景、人物22、下列天体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什么?太阳23、“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作者是谁?文天祥24、压路机的后轮比前轮半径大许多,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考虑便于克服滚动摩擦。正确25、小环最喜欢的食物是?糖葫芦26、欧洲最大的岛屿是什么?大不列颠岛27、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多久?76年28、9、10月,大马哈鱼逆流游到黑龙江是为了?产卵29、“打蛇打七寸”的七寸是指哪里?心脏30、兽神的油布青伞上画着的是哪种花?桃花31、“隐形飞机”是指什么样的飞机?雷达测不到31、人们最初发明滑冰,目的是什么?交通工具32、为什么阿福总要等老师动手才听话?他是个聋子33、汽车横向翻车的原因是什么?转弯时速度过快34、能否用树叶遮住天空?用树叶盖住眼睛35、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皮肤36、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什么?浮游生物37、布谷鸟是什么鸟?杜鹃38、什么东西使人哭笑不得?口罩39、“泾渭分明”指的是什么?泾水清,渭水浊40、吴道子的作品是什么?天王送子图41、UFO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不明飞行物42、请问岳阳楼在哪座湖上?洞庭湖43、曾书书的法宝名字为?轩辕44、谚语“人要长交”的下句是什么?帐要短结45、以下条件描述了哪位原著名人?平日喜着黑衣、人称幽姬、曾斩断万剑一手臂、法宝“朱雀印”朱雀46、一公斤铁和一公斤棉花哪一个轻?一样47、世界上的“风车之国”是指哪国?荷兰48、为什么法海不懂爱?因为法海无“边”49、世界上除了火车啥车最长?堵车只要玩家根据上面的答案在新梦幻诛仙游戏中对照为你出的题目,就可以轻松地闯过智闯书山的关卡,在新梦幻诛仙的游戏中会有许多精彩的游戏内容,这些游戏内容的闯关方式,有些比较简单,有些比较困难,但是都能够为玩家带来非常多的欢乐和道具。2023-07-13 11:11:561
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答案一览
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题目答案是啥?全部的题目跟答案都为大家整理好了,大家可以在这里看到自己抽到的每一道题目。题目类型十分的多,大家在答题的时候一定看清自己的题目内容。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答案一览1、ldquo;双喜临门rdquo;是我国哪里的名字?重庆2、以下条件描述了哪个中国著名湖泊?古称震泽、位于长江下游湖区、横跨两省、特产银鱼太湖3、百慕大三角海区引人关注的原因是什么?发生种种神秘事故4、生态危机与人类的哪个行为关系最密切?浪费5、新中国第一部临时宪法的简称是什么?共同纲领6、打破了什么人人都叫好?世界纪录7、以ldquo;无字碑rdquo;名扬天下的是:武则天8、下列哪一个不是我国的领海?北海9、为什么有家医院从不给人看病?宠物医院10、ldquo;寿比南山rdquo;中的南山是哪个省的一座山?山东省11、ldquo;知天命rdquo;代指什么年纪?五十岁12、月亮金字塔坐落在哪里?墨西哥13、ldquo;昙花一现rdquo;是ldquo;现rdquo;在什么时候?晚上14、汉字ldquo;廿rdquo;表示多少?二十15、现代奥运会是哪一年创办?189616、历史上哪个人跑得最快?曹操17、小白加小白等于什么?小白兔18、中国古代名医华佗为谁所杀?曹操19、小环在满月井中看到了糖葫芦。正确20、人体中最先衰老的器官是哪?胸腺21、学习绘画时,循序渐进的学习次序应是什么?静物、风景、人物22、下列天体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什么?太阳23、ldquo;人生自古谁无死rdquo;的作者是谁?文天祥24、压路机的后轮比前轮半径大许多,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考虑便于克服滚动摩擦。正确25、小环最喜欢的食物是?糖葫芦26、欧洲最大的岛屿是什么?大不列颠岛27、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多久?76年28、9、10月,大马哈鱼逆流游到黑龙江是为了?产卵29、ldquo;打蛇打七寸rdquo;的七寸是指哪里?心脏30、兽神的油布青伞上画着的是哪种花?桃花31、ldquo;隐形飞机rdquo;是指什么样的飞机?雷达测不到31、人们最初发明滑冰,目的是什么?交通工具32、为什么阿福总要等老师动手才听话?他是个聋子33、汽车横向翻车的原因是什么?转弯时速度过快34、能否用树叶遮住天空?用树叶盖住眼睛35、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皮肤36、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什么?浮游生物37、布谷鸟是什么鸟?杜鹃38、什么东西使人哭笑不得?口罩39、ldquo;泾渭分明rdquo;指的是什么?泾水清,渭水浊40、吴道子的作品是什么?天王送子图41、UFO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不明飞行物42、请问岳阳楼在哪座湖上?洞庭湖43、曾书书的法宝名字为?轩辕44、谚语ldquo;人要长交rdquo;的下句是什么?帐要短结45、以下条件描述了哪位原著名人?平日喜着黑衣、人称幽姬、曾斩断万剑一手臂、法宝ldquo;朱雀印rdquo;朱雀46、一公斤铁和一公斤棉花哪一个轻?一样47、世界上的ldquo;风车之国rdquo;是指哪国?荷兰48、为什么法海不懂爱?因为法海无ldquo;边rdquo;49、世界上除了火车啥车最长?堵车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2023-07-13 11:12:031
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攻略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题目答案是什么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全部题目和答案分享
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攻略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题目答案是什么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全部题目和答案分享。智闯书山答案是啥?智闯书山是每周六跟周日的答题活动,只要答对一定的数量题目就可以获得奖励了,题目的类型有历史小知识、脑筋急转弯、人文景观等等。下面就把全部的题目跟答案分享给大家。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答案大全:1、“双喜临门”是我国哪里的名字?重庆2、以下条件描述了哪个中国著名湖泊?古称震泽、位于长江下游湖区、横跨两省、特产银鱼太湖3、百慕大三角海区引人关注的原因是什么?发生种种神秘事故4、生态危机与人类的哪个行为关系最密切?浪费5、新中国第一部临时宪法的简称是什么?共同纲领6、打破了什么人人都叫好?世界纪录7、以“无字碑”名扬天下的是:武则天8、下列哪一个不是我国的领海?北海9、为什么有家医院从不给人看病?宠物医院10、“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是哪个省的一座山?山东省11、“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五十岁12、月亮金字塔坐落在哪里?墨西哥13、“昙花一现”是“现”在什么时候?晚上14、汉字“廿”表示多少?二十15、现代奥运会是哪一年创办?189616、历史上哪个人跑得最快?曹操17、小白加小白等于什么?小白兔18、中国古代名医华佗为谁所杀?曹操19、小环在满月井中看到了糖葫芦。正确20、人体中最先衰老的器官是哪?胸腺21、学习绘画时,循序渐进的学习次序应是什么?静物、风景、人物22、下列天体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什么?太阳23、“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作者是谁?文天祥24、压路机的后轮比前轮半径大许多,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考虑便于克服滚动摩擦。正确25、小环最喜欢的食物是?糖葫芦26、欧洲最大的岛屿是什么?大不列颠岛27、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多久?76年28、9、10月,大马哈鱼逆流游到黑龙江是为了?产卵29、“打蛇打七寸”的七寸是指哪里?心脏30、兽神的油布青伞上画着的是哪种花?桃花31、“隐形飞机”是指什么样的飞机?雷达测不到31、人们最初发明滑冰,目的是什么?交通工具32、为什么阿福总要等老师动手才听话?他是个聋子33、汽车横向翻车的原因是什么?转弯时速度过快34、能否用树叶遮住天空?用树叶盖住眼睛35、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皮肤36、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什么?浮游生物37、布谷鸟是什么鸟?杜鹃38、什么东西使人哭笑不得?口罩39、“泾渭分明”指的是什么?泾水清,渭水浊40、吴道子的作品是什么?天王送子图41、UFO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不明飞行物42、请问岳阳楼在哪座湖上?洞庭湖43、曾书书的法宝名字为?轩辕44、谚语“人要长交”的下句是什么?帐要短结45、以下条件描述了哪位原著名人?平日喜着黑衣、人称幽姬、曾斩断万剑一手臂、法宝“朱雀印”朱雀46、一公斤铁和一公斤棉花哪一个轻?一样47、世界上的“风车之国”是指哪国?荷兰48、为什么法海不懂爱?因为法海无“边”49、世界上除了火车啥车最长?堵车2023-07-13 11:12:091
怎样看待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中的事物都紧紧相连,不可违背!2023-07-13 11:12:193
地球生态环境现状
对不起,刷分2023-07-13 11:12:303
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是什么
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危机是由于人没有和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的,因此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发展必须是绿色的,只有金山银山、没有绿水青山的现代化也不是真正的现代化。2023-07-13 11:12:461
人类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三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四是价值偏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 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2023-07-13 11:12:56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当前,随着生态问题的凸显,生态伦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伦理通常是指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人类的自然生态活动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又蕴藏着人与人的关系,表达出特定的伦理价值理念与价值关系。人类作为自然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自然生态构成了人类自身存在的客观条件。因此,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给予道德关怀,从根本上说也是对人类自身的道德关怀。人类自然生态活动中一切涉及伦理性的方面构成了生态伦理的现实内容,包括合理指导自然生态活动、保护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对影响自然生态与生态平衡的重大活动进行科学决策以及人们保护自然生态与物种多样性的道德品质与道德责任等。生态伦理的核心是:为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生态平衡。 生态价值与生态伦理的特征 近代以来,人类活动一直围绕着如何向自然索取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以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追求更高水准的生活这一主题。工业文明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产生了土壤沙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森林锐减、草场退化、大气污染等严重的生态后果。因此,维护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是人类应尽的义务,也是生态价值与生态伦理的核心内涵。 社会价值优先于个人价值。为了使生态得到真正可靠的保护,应制定出具有强制性的生态政策。在制定生态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个人偏好价值、市场价格价值、个人善价值、社会偏好价值、社会善价值、有机体价值、生态系统价值等价值关系。在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上,应把整体利益看得更为重要。所谓社会善价值,就是有助于社会正常运行的价值;而个人善价值代表的则是个人的利益。可见,生态保护政策不仅触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而且主张社会价值优先于个人价值。 具有强制性。生态伦理无论在内涵方面还是在外延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伦理。传统意义上的伦理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制定出来的,通常也不写进法律之中,它只存在于人们的常识和信念之中。传统意义上的伦理仅仅协调人际关系,一般不涉及大地、空气、野生动植物等。传统意义上的伦理虽然也主张他律,但核心是自觉和自省,不是强制性的。由于生态保护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生态伦理不仅要得到鼓励,而且要得到强制执行。 扩展了道德的范围,超越了人与人的关系。单靠市场机制,很难确保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很难确保正确地对待动植物以及生态系统,很难确保考虑后代的利益。因而,应通过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来引导人们转变道德观念。任何政策的落实都需要得到公众认可,生态保护政策更需要公众发自内心的拥护。生态伦理所要求的道德观念,不仅把道德的范围扩展到了全人类,而且超越了人与人的关系。生态政策必须兼顾生态系统的价值,兼顾不同国家间利益的协调。 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危机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的生物链遭到破坏,进而给生物的生存发展带来困难。人类发展史表明,缓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第一,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地球的人口生态容量相适应。据测算,地球可容纳的人口最多为80亿。世界现有人口已达60亿,若不加控制地继续增长,在2050年将突破100亿,超过地球人口生态容量的警戒线。因此,控制人口增长,以保障人类的需求与自然再生产的供给相协调,是一项紧迫任务。第二,把改造自然的行为严格限制在生态运动的规律之内,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相协调。改造自然不应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性控制,而应是调整性控制、改善性控制和理解性控制,即对自身行为的理智性控制。第三,把排污量控制在自然界自净能力之内,促进污染物排放与自然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相协调。倘若人类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污染物就会在大气、水体、生物体内积存下来,对生物和人体产生持续性危害。第四,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再生产能力相协调,为人类的持续发展留下充足空间。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促进自然再生产能力的提高,以保证在长期内物种灭绝不超过物种进化,土壤侵蚀不超过土壤形成,森林破坏不超过森林再造,捕鱼量不超过渔场再生能力等,使人类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着眼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人类应摆正自己在大自然中的道德地位。只有当人类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生态道德行为,并理智而友善地对待自然界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才会走向和谐,从而实现生态伦理的真正价值。2023-07-13 11:13:041
简述人类生态学的概念及内涵
人类生态学的概念及内涵如下:生态人类学是致力于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人类的生存一直同邻近的土地、气候、植物以及动物种群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因素亦反过来作用于人类(Salzman and Attwood 1996:169)。生态人类学试图探讨人类群体如何适应塑造其生存环境并伴随此过程形成相应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活(Salzman and Attwood 1996:169)。简言之,生态人类学希望对人类社会文化作为适应环境的产物做出唯物的说明(Seymour-Smith 1986:62)。作为对达尔文理论的回应及其延续是很多人类学者继而转向环境决定论的研究,作为其理论阐述途径。早期的文化决定论试图通过按照环境的不同而勾画人类群体的文化形态,比如刻画自然形态与人类技艺之间的相互关联(Milton 1997)。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生态、环境决定论在人类学领域不再受到推崇。生态人类学者间形成了新的学派,包括:生态系统范例研究、人种学、历史生态学以及相应的研究,提供了关于风俗习惯以及适应制度的解释(Salzman and Attwood 1996:169)。2023-07-13 11:13:231
根据生态学
生态学理论中有个生态农业/,以及立体农业,同样适用于渔业。对于池塘养鱼,自然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首先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鱼类。不同的鱼种,生活在水中不同的层次,根据这一原理,可选择多种鱼种混合养殖,即立体养殖,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样也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再者,就是要加强管理,多了解鱼类生长繁殖的规律,这不用多说。2023-07-13 11:13:434
人类应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源于一种尊重,用换位思考想一想,尊重所有的生命,爱护环境2023-07-13 11:14:083
人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人类在地球环境中生活、发展,人和环境也有惊人的一致。在地球表面,氢、碳、氧、氦这4种元素最多,在人的身体里也是这样。这4种元素在人体里占的比例最大。总之,环境对人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建设不断发展的时期,这样以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比较严重,保护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强烈的呼声。 在我国,用了就扔,"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也一天天增多,最常见的就是快餐饭盒。火车旅行,常见到有人吃完快餐,随手就把饭盒扔到窗外。时间一长,成千上万的白色快餐饭盒被抛弃在铁路线两旁,白花花的,成了铁路沿线的"特殊景色"。公园的绿树丛中,不时会看到扎眼的白色,不用问,那都是饭盒或塑料袋。 在城市里,塑料袋已经成灾,不论是买蔬菜,还是买水果,一律奉送塑料袋。废弃的塑料袋扔到马路上、公园里,随处可见,一阵风吹来,塑料袋被吹上天空,好象一只只"风筝"。 于是,环境保护工作又多了一道难题:"白色污染"。 塑料这种东西,细菌与它无缘,不会去分解它。它本身比较稳定,不会自行分解,就是埋在地下,也不会腐烂。有人做过实验,把塑料袋、白色饭盒埋在地下,过几个月后挖出来一看,它们并没有什么变化。 面临着这么大的危机,同学们,我们不能认为那些事情离我很远,与我们的生活无关而漠不关心。我们应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废旧物资,只要收集起来进行加工,再生利用,就可以成为社会财富,既节约了自然资源,又防止造成公害,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环境,把"白色垃圾"送到白色垃圾收集站。总之,我们既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时刻准备着将来在环保工作中建功立业。同时,又要脚踏实地地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使破坏环境,损害环境的行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2023-07-13 11:14:1910
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矛盾最尖锐是什么时候
一、环境生态问题的提出 自环境临危伊始,我们的先哲们就不止一次明示过曾被舒适、敞亮、温馨、豪华的环境掩遮了视野的人心。苏东坡直言不讳:“今天下人知安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庄子一针见血:“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灾及草木,祸及止虫。”提出扰乱自然常道所带来的危害后果。《老子》第三十九章中也提到由于环境破坏使得河谷不能保持充盈,又难免要枯竭;万物不能保持生长,难免要灭绝等生态环境的担忧。但是,在农业文明的当时,虽然出现过楼兰古国消失和玛雅文明覆灭等由于破坏大自然的活动而导致的自然对人类的局部“报复”,但基本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人类仍然生活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之中。 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人类进入了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时代。近代科学技术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产物。近代科技使人类在自然面前无比地强大起来。人类的物质财富成指数倍增长,以前对自然的恐惧这一约束也得到空前的解放。但正如波普尔所说,科学进展是悲喜交集的痛苦,它在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福祉的同时,也打开了装有灾难和祸患的“潘多拉魔盒”。弗卡兰普在《转折点》中忧人的写到:“空气、饮水和食物的污染仅是人类的科技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一些明显和直接的反映,那些不太明显但却可能是更危险的作用至今仍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科学技术严重干扰了,甚至可以说正在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全球化趋势中,科技成了生态危机的加速器,艾德曾说:“虽然在低技术条件下,人类活动也会引起环境灾难,但现代高技术及广泛运用却极大地加速和加强了这一过程。”迄今,人类生存其中的生物圈与其所创造的且日益更新的“技术圈”之间已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之中。于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全球性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频频发生,人类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威胁。于是,巴里u2022康芒纳得出结论说:“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丁u2022皮卡德说:“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技术,除了广泛地造成自杀性污染外,再没有什么东西了。”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矛盾的尖锐冲突,科学的发展何以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到如此白热化境地呢? 二、环境生态问题的科技思想根源 回顾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就会发现,环境生态问题的症结在于对科学技术的不合理和无限制的应用,而这种应用又是人类在自然观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科技观上的决定论两种观点共同支配下的结果。 传统的人类中心论是一种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观点。它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者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它把人看成自然界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自然界及其存在物从人的道德关怀领域排除出去了,为了人的利益而不惜借用科技力量牺牲生态平衡与稳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生态和环境灾难。 从柏拉图“理念论”开始人类中心思想就踏上一条超越之路,成为人类中心论的开端。人类中心论的强化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潮影响下进行的,出现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人类在取得了征服与统治自然理性的合理依据。笛卡儿则进行主客二分、提出“我思故我在”命题,推出“我思”中心地位,一切存在物都成为我思对象,到这时,自我意识成了 主体,它标志着人类的主体理性从价值取向上升到哲学高度。如果说前面的人类中心观点还停留在理论中,那么,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使它从理性层面向操作层面成了现实。康德提出“人是目的”,“人是自然界最高立法者”,“主体成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他声称只有理性的才应受到道德关怀,就动物而言,因不具有自我意识而仅仅是实现外在目的的工具,这个目的就是人。至此,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被确立下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触角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甚至整个宇宙。正如卡捷尔所言:“科学上每一个新的突破都进一步证明了人类能够征服自然,能够控制广阔无垠的自然环境。”人类中心主义使得人类越来越加深对科学技术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取代了上帝成为一种万能的、无往不胜的神话。培根曾说:“在所有能为人类造福的财富中,我发觉没什么比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技术、新贡献和新发现更伟大。”前苏联谢苗洛夫说:“科学为人类提供一种伟大的认识工具,它使人类可能达到史无前例的富裕和绝无仅有的平等。”贝特洛把未来科学看作是“人类具有最大幸福和崇高道德的保证。”因此,人类开始沉醉于科学技术已发生异化,科技决定论就形成了。 在科技决定论科技观与人类中心论自然观联姻情况下,反映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就是不顾自然界的自身局限性,也不考虑伦理约束,片面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和“人类利用技术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洛克甚至声称:“对自然界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科学技术已沦为人类统治自然的工具。 传统的人类中心论和科技决定论对工业发展和运用起着错误导向的作用,是造成威胁人类生存和世界环境恶化的深层次哲学根源,也正是在这两种观念支配下,人类正在演绎一场科技与自然关系的悲剧。 三、树立新的科技发展下的生态文明观 20世纪六十年代末从罗马俱乐部的一系列报告为标志,人们开始从工业文明及经济增长的陶醉中惊醒,认识到工业文明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把人类推入“生态困境”,对工业文明的传统道路走下来,人类文明将全面崩溃,人类将会面临灭顶之灾。 经过二十年的探索,人们提出了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观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观的扬弃,它继承和发扬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长处,抛弃传统的人类中心论,代之以现代的弱式人类中心论。美国哲学家诺顿提出的弱式人类中心论是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论,它区别于仅从人的感性偏好、感性意愿出发,满足人的眼前利益和需要出发的强式人类中心论。后现代主义者Eu2022温格勒说:“人类就其本质来说优于其他物种。这一观点是毫无根据的,这只不过是人类为自己谋利益的一种荒谬的偏见”。同时抛弃的还有科技观上的科技决定论,对科技施以生态关怀,因为科技决定论盛行的直接和间接结果是给环境到来沉重灾难。科技发展应当体现和满足生态关怀的要求越来越被人类所认识。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文明方式必须有一定技术实践方式做支撑。工业文明的技术方式只是技术的一种特定的历史类型,因为我们不能将其绝对化、永恒化。新的生态文明需要以崭新的“生态技术”做基础。所谓“生态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生物学基础之上,非暴力的,能与生物圈进化过程相协调的和谐性。生态技术的文明不仅遵循科学规律,也尊重自然秩序和自然规律;技术发明不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对自然肆意巧取豪夺的“技术统治”手段,而是体现生态与人道价值的艺术创造。如果说,追求单一技术的低消耗,低排放还只是生态技术的较低层次的话,那么“技术生态”则是生态技术较高层次的追求。所谓“技术生态”不仅关注单一技术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和谐,更强调技术之间的一种生态和谐。在技术生态中,某一技术的废料成为另一种技术的原料,废物在技术生态系统内消化,而不是排放到自然环境之中,实现整个技术系统的低能耗、低排放,它更为经济合理,实效更好。 总而言之,人类只有在观念上牢固树立科学技术的生态思想,在实践上发展生态科技、绿色科技,实现生态文明,才能彻底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2023-07-13 11:15: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