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共振现象的作用

2023-07-13 09:34:14
u投在线

共振能充当地球生物的保护神。我们知道,紫外线是太阳发出的一种射线,它们如果大举入侵地球,人类及各种生物势必遭受极大的危害,因为过量的紫外线会使生物的机能遭到严重的破坏。不过不用担心,我们有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是它们借助于共振的威力,阻止了紫外线的长驱直入。当紫外线经过大气层时,臭氧层的振动频率恰恰能与紫外线产生共振,因而就使这种振动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线。所以,共振能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变得如防晒油一样,保证我们不至于被射线的伤害。

另外,共振还能使地球维持在适当的温度,给地球生命创造出一个冷热适宜的生长环境。因为虽然经过臭氧层的堵截围追,但仍有少部分紫外线能够成功地突破层层防线,到达地球表面。这部分紫外线经过地球吸收后,能量减少,变为红外线,扩散回大气中。而红外线的热量,又恰好能和二氧化碳产生共振,然后被“挽留”在大气层中,使大气层保有一定温度,让万物在温暖和煦的环境中孕育成长。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也可以这么说:万物生长靠共振。因为我们所熟知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亦是叶绿素与某些可见光共振,才能吸收阳光,产生氧气与养分。所以没有共振,植物便不能生长,人类和许多动物也就因此会失去了食物的来源。也就是说,没有共振,地球上的生命便不能长期存在。

共振还是一个善于使用色彩和色调的魔幻绘画师,把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件物体都神奇地染上了颜色,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艳丽缤纷。钠光是黄的,因为钠原子的振动产生所产生的是黄色的光。水银原子的振动发出蓝光。氖原子送出的振动到了你眼中,就成为了红色。在地面,共振也把所有的物体都染上了各式各样的颜色,从花卉到水果。红苹果把太阳光中我们称为蓝光和绿光的振动频率吸收了,因此我们看到的它就是红艳艳的、令人馋涎欲滴的样子。绿叶中的叶绿素分子的振动频率在太阳的红光及蓝光范围,所以共振把这两种颜色都“贪污”了,而只把绿的颜色反射入我们的眼里,因此树叶看上去便是生机盎然浓绿或嫩绿。也是这同一片叶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被共振所“贪污”的却是绿光,因而这时反射出的是或黄或红的色彩,映衬出秋天的苍凉和凄美。就是那种很虚幻的彩虹也是因为有了共振,才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因此,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如此美丽迷人的花红柳绿、斑斓烂漫,也无不是拜共振之所赐。

什么是共振现象?

共振现象是指某个物体或系统在受到外来振动作用时,产生的自身的振动频率与外来振动频率接近时,会出现显著的振幅增大的现象。简单来说,共振是一种能量传递的现象,当一个物体以自身振动频率与外加振动源的频率匹配时,可以吸收更多的能量,并且产生更大的振幅。共振现象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机械、电子等领域。在机械领域中,共振可以用于增强机械系统的振动幅度;在电子领域中,共振可以用于选择特定的频率,例如电视机、收音机等电子设备中的调谐电路就是利用共振现象。但是,共振现象也有可能导致系统失控和破坏,例如桥梁、建筑物等结构在频率过高的地震作用下会失控破坏,因此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共振的因素,以避免共振失控的风险。
2023-07-13 02:22:421

解释共振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任何物体产生振动后,由于其本身的构成、大小、形状等物理特性,原先以多种频率开始的振动,渐渐会固定在某一频率上振动,这个频率叫做该物体的"固有频率",因为它与该物体的物理特性有关。当人们从外界再给这个物体加上一个振动(称为策动)时,如果策动力的频率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物体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2023-07-13 02:22:522

什么是共振现象?

共振(resonance)共振是指一个物理系统在其自然的振动频率(所谓的共振频率)下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趋势。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一些共振的例子比如有:乐器的音响共振、太阳系一些类木行星的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动物耳中 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等。一般来说一个系统(不管是力学的、声响的还是电子的)有多个共振频率,在这些频率上振动比较容易,在其它频率上振动比较困难。假如引起振动的频率比较复杂的话(比如是一个冲击或者是一个宽频振动)一个系统一般会“挑出”其共振频率随此频率振动,事实上一个系统会将其它频率过滤掉。
2023-07-13 02:23:033

什么是共振现象,它有什么危害,有什么可应用的地方?

共振现象是指一个物理系统在其自然的振动频率(所谓的共振频率)下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趋势。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一些共振的例子比如有:乐器的音响共振、太阳系一些类木行星的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动物耳中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在电学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现象称为“谐振”。产生共振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弹性,而且一件物体受外来的频率作用时,它的频率要与后者的频率相同或基本相近。从总体上来看,这宇宙的大多数物质是有弹性的,大到行星小到原子,几乎都能以一个或多个固有频率来振动。扩展资料:共振现象-生物体内人除了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都有其固有频率外,人的大脑进行思维活动时产生的脑电波也会发生共振现象。类似的共振现象在其它动物身上也同样普遍地存在着。我们喉咙间发出的每个颤动,都是因为与空气产生了共振,才形成了一个个音节,构成一句句语言,才能使我们能够用这些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进行社会交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共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振动频率
2023-07-13 02:23:221

共振的条件和现象是什么

共振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共振现象: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共振现象中,能量在此自然的振动频率(共振频率)下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趋势。也就是说,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 共振(resonance)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因为系统储存了动能。当阻力很小时,共振频率大约与系统自然频率或称固有频率相等,后者是自由振荡时的频率。
2023-07-13 02:23:371

现实中共振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频率一致
2023-07-13 02:23:496

共振是什么意思

不同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对“共振”的定义存在着差异。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旧教材中“共振”的定义为“在受迫振动中,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而现行教材中的定义为“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2023-07-13 02:24:177

什么是共振?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共振的利和弊。

共振现象是指一个物理系统在其自然的振动频率(所谓的共振频率)下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趋势。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一些共振的例子比如有:共振的利:乐器的音响共振、调谐电路的共振、共振筛、激光发生器、混凝土振荡器等共振的弊:机床的共振、飞机车船的共振、桥梁的共振等。
2023-07-13 02:25:001

什么是共振现象,它有什么危害,有什么可应用的地方?

当人们从外界再给这个物体加上一个振动(称为策动)时,如果策动力的频率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物体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任何物体自身存在自振,当一个物体接受到另一个物体的振荡频率时,又巧好与这个物体的振荡频率相同,因此会产生共振。共振危害极大可以使大桥、房屋以及其它的建筑物瞬间倒塌,甚至还危及到人类的心脏使血管破裂。共振技术普遍应用于机械、化学、力学、电磁学、光学及分子、原子物理学、工程技术等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如音响设备中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各种弦乐器中音腔在共鸣箱中的振动等利用了“力学共振”;电磁波的接收和发射利用了“电磁共振”;激光的产生利用了“光学共振”;医疗技术中则有已经非常普及的“核磁共振”等。
2023-07-13 02:25:121

发动机共振有哪些现象

发动机振动是衡量发动机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过度的振动会加速零件的疲劳损坏,降低发动机的工作寿命。当发动机振动传递到飞机上时,会使乘客产生疲劳和不适,同时会影响仪表的精度和指示,有时还会造成结构和仪表的损坏。因此,对每台发动机的震动都有严格的规定。发动机共振现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不平衡转子:不平衡转子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会引起垂直于旋转轴的横向振动,其频率等于转子的转速。它是发动机振动的主要来源。2.转子共振:当转子转速达到一定值时,转子不平衡引起的强迫振动频率会与转子的固有频率耦合,进而产生强烈的振动。在振动过程中,轴会有较大的位移和弯曲,严重时转子会划伤机壳,损坏叶片。发生强烈振动的速度称为临界速度。3.气流不稳定和脉动:压缩机的喘振和燃烧室燃烧不稳定会引起整机低频纵向振动。外部不稳定气流的进入,或者进气道中的支柱、叶片会使气流产生脉动,从而引起发动机的横向振动或局部振动。
2023-07-13 02:25:321

共振现象在生活中应用有哪些

共振现象--原理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共振的定义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在电学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现象称为“谐振”。产生共振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弹性,而且一件物体受外来的频率作用时,它的频率要与后者的频率相同或基本相近。从总体上来看,这宇宙的大多数物质是有弹性的,大到行星小到原子,几乎都能以一个或多个固有频率来振动。共振不仅在物理学上运用频率非常高,而且,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么说,是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间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世界。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2023-07-13 02:25:402

什么是共振?

共振定义:共振(resonance)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桥塌原因:一队士兵在坚固的桥上整齐地走会导致桥坍塌的原因是因为大队士兵齐步走时,产生的一种频率正好与大桥的固有频率一致,使桥的振动加强,当它的振幅达到最大限度直至超过桥梁的抗压力时,桥就断裂了。扩展资料共振危害的预防方法:到了今天,人类对付共振危害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和更加先进。例如:人们在电影院、播音室等对隔音要求很高的地方,常常采用加装一些海绵、塑料泡沫或布帘的办法,使声音的频率在碰到这些柔软的物体时,不能与它们产生共振,而是被它们吸收掉。电动机要安装在水泥浇注的地基上,与大地牢牢相连,或要安装在很重的底盘上,为的是使基础部分的固有频率增加,以增大与电机的振动频率(驱动力频率)之差来防止基础的振动。大街上的行人、车辆的喧闹声、机器的隆隆声——这些连绵不断的噪声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听力。于是人们发明了一种消声器,它是由开有许多小孔的孔板和空腔所构成,当传来的噪声频率与消声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跟小孔内空气柱产生剧烈共振。这样,相当一部分噪声能在共振时被“吞吃”掉,而且还能够转变为热能来进行使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共振
2023-07-13 02:25:5914

古人对于共振现象有哪些解释?

古人不但观察到了共振现象,还试图对之加以解释,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汉时期思想家董仲舒。他在其《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篇》中说道:“具有相同性质的物体可以相互感应,之所以会鼓宫宫动,鼓商商应,就是由于它们声调一样,这是必然现象,没有任何神奇之处。”董仲舒能正确认识到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打破了笼罩在其上的神秘气氛,是有贡献的。至宋代,科学家沈括把古人对共振现象的研究进一步向前做了推进。他用实验手段探讨乐器的共鸣。他剪了一个小纸人,放在基音弦线上,拨动相应的泛音弦线,纸人就跳动,弹别的弦线,纸人则不动。这样,他就用实验方法,把音高相差八度时二弦的谐振现象直观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沈括这个实验,比起欧洲类似的纸游码实验,要早好几个世纪。沈括的实验对后人颇有影响。明代晚期学者方以智就曾在其《物理小识》中明确概括道:声音之和,足感异类。只要声音特性一致,即频率相同或成简单整数比,在不同器物上也能发生共鸣。他指出,乐器上的共鸣具有同样的本质,都是由于“声音相和”引起的。方以智的这些话,标志着人们对共鸣现象本质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事实上,古人对共鸣现象的最初认识及其逐步加深,伴随着对自然界中波的理解。也就是说,在自然界中共振与波密切相关。上古时代,人们在渔猎生产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湖泊池沼的涟涟水波,水面上的浮萍、木条却并不随波前进,而是在做上下振动;在纺绳织网中,弹动绳子,波浪从一头传至另一头,但绳子上的线头也不随波逐流。对于类似现象,人们经过了长久的思索才有了答案。比如《管子·君臣下》说道:浪头涌起,到了顶头又会落下来,乃是必然的趋势。这是春秋时期人们的回答。至东汉时期,人们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终于发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是和水波相同的。王充在《论衡·变虚篇》中说道:鱼身长一尺,在水中动,震动旁边的水不会超过数尺,大的不过与人一样,所震荡的远近不过百步,而一里之外仍然安然清澈平静,因为离得太远了。如果说人操行的善恶能使气变动,那么其远近应该跟鱼震荡水的远近相等,气受人操行善恶感应变化的范围,也应该跟水一样。王充在这里表达了一个科学思想:波的强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衰减,如鱼激起的水波不过百步,在500米之外便消失殆尽;人的言行激起的气波和鱼激起的水波一样,也是随距离而衰减的。可以认为,王充是世界上最早向人们展示不可见的声波图景的,也是他最早指出了声强和传播距离的关系。至明代,借水波比喻空气中声波的思想更加明确、清楚。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论气·气声篇》中的结论是:敲击物体使空气产生的波动如同石击水面产生的波。声波是纵波,其传播能量的方向和振动方向相平行;水波是横波,其传播能量的方向和振动方向相垂直。尽管古代人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对纵波和横波分不清,但上述认识已经是古人在声学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董仲舒
2023-07-13 02:28:211

共振的原理是什么?

共振的原理是大部分事物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每种分子都有固有频率,当某种能量接近他们的固有频率,他们将更容易释放能量,带来的效果就是振动效果的放大,比如原来应该晃3CM的可能晃30CM。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如:乐器的音响共振、太阳系一些类木行星的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动物耳中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一般来说一个系统(不管是力学的、声响的还是电子的)有多个共振频率,在这些频率上振动比较容易,在其它频率上振动比较困难,我们常研究低范围的系统频率。假如引起振动的频率比较复杂的话(比如是一个冲击或者是一个宽频振动)一个系统一般会“挑出”其共振频率随此频率振动,事实上一个系统会将其它频率过滤掉。振荡强度是振幅的平方。物理学家一般称这个公式为洛伦兹分布,它在许多有关共振的物理系统中出现。也是一个与振荡器的阻尼有关的系数。阻尼高的系统一般来说有比较宽的共振频率带,共振频率带也称为带宽。扩展资料:一切的振动其表现形式必然是位移,其背后则必然是能量的流动。共振威力巨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共振使外界的力量直接作用于分子、原子层次(或者某个其他的特定层次),并不断的吸收能量,使其发生小范围的剧烈位移。如果外界的频率与固有频率不一致,那么外力的作用对象就是整个物体,但是如果与固有频率一致,那作用对象就直接变成了一个个的分子、原子,共振破坏了粒子之间的团结,使之互相内斗,结果就使整个系统瞬间崩溃。从钟摆这个宏观的振动系统来看,如果外力的步调和钟摆的固有频率相同(比如总是在钟摆运动到最高点时,给予钟摆一个斜向下的力),那钟摆就会不断的吸收外界的能量。外界能量每一次都会被完全吸收,并且钟摆不向外界输出任何能量,这样钟摆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就会急剧增加。如果外力的步调与钟摆不一致,那么上一次吸收的能量,下一次可能就被外力抵消掉,钟摆本身的重力势能也会被外力不时的抵消掉,这就使钟摆本身所具有的能量总是保持在一个波动的水平,并且峰值不会太高,能量在反复的吸收、散失、吸收、散失。简言之,共振的威力就在于外力以最精准的方式(或者说节奏)作用于物体最微观的层次(或者说特定的层次),使物体在该层次的每个基本单元(比如钟摆、原子、分子)像癌细胞一样不断吸收能量,进而发生剧烈位移,并最终在该层次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共振的过程类似于一个强烈的正反馈过程,可以使系统在短时间内剧烈膨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共振
2023-07-13 02:28:311

什么是共振

共振(resonate)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共振的定义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  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  在电学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现象称为“谐振”。  一般来说一个系统(不管是力学的、声响的还是电子的)有多个共振频率,在这些频率上振动比较容易,在其它频率上振动比较困难。假如引起振动的频率比较复杂的话(比如是一个冲击或者是一个宽频振动)一个系统一般会“挑出”其共振频率随此频率振动,事实上一个系统会将其它频率过滤掉。
2023-07-13 02:28:492

什么是核磁共振现象?

核磁共振是一种偏于三维的影像检查技术,只要是身体组织或是器官的器质性病变,都可以利用核磁共振检查,通俗的说,比如哪里长东西了,或是血管出血了,或是被刺入异物了,或者是骨质增生了,都可以利用核磁共振来检查。
2023-07-13 02:29:012

共振是怎么回事

核磁共振是处于静磁场中的原子核在另一交变磁场作用下发生的物理现象。通常人们所说的核磁共振指的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分子结构、人体内部结构信息的技术。 并不是是所有原子核都能产生这种现象,原子核能产生核磁共振现象是因为具有核自旋。原子核自旋产生磁矩,当核磁矩处于静止外磁场中时产生进动核和能级分裂。在交变磁场作用下,自旋核会吸收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从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这种过程就是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技术的历史 1930年代,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发生翻转。这是人类关于原子核与磁场以及外加射频场相互作用的最早认识。由于这项研究,拉比于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发现,将具有奇数个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定频率的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这就是人们最初对核磁共振现象的认识。为此他们两人获得了195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们在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之后很快就产生了实际用途,化学家利用分子结构对氢原子周围磁场产生的影响,发展出了核磁共振谱,用于解析分子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核磁共振谱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一维氢谱发展到13C谱、二维核磁共振谱等高级谱图,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分子结构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进入1990年代以后,人们甚至发展出了依靠核磁共振信息确定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技术,使得溶液相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精确测定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医学家们发现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以获取人体内水分子分布的信息,从而精确绘制人体内部结构,在这一理论基础上1969年,纽约州立大学南部医学中心的医学博士达马迪安通过测核磁共振的弛豫时间成功的将小鼠的癌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区分开来,在达马迪安新技术的启发下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物理学家保罗·劳特伯尔于1973年开发出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MRI),并且应用他的设备成功地绘制出了一个活体蛤蜊地内部结构图像。劳特伯尔之后,MRI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成为一项常规的医学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症等脑部与脊椎病变以及癌症的治疗和诊断。2003年,保罗·劳特伯尔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彼得·曼斯菲尔因为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方面的贡献获得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现象来源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进动。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与电子一样,也具有自旋角动量,其自旋角动量的具体数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决定,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也不同: 质量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0 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 质量数为偶数,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整数 迄今为止,只有自旋量子数等于1/2的原子核,其核磁共振信号才能够被人们利用,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 由于原子核携带电荷,当原子核自旋时,会由自旋产生一个磁矩,这一磁矩的方向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同,大小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成正比。将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若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方向不同,则原子核磁矩会绕外磁场方向旋转,这一现象类似陀螺在旋转过程中转动轴的摆动,称为进动。进动具有能量也具有一定的频率。 原子核进动的频率由外加磁场的强度和原子核本身的性质决定,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特定原子,在一定强度的的外加磁场中,其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 原子核发生进动的能量与磁场、原子核磁矩、以及磁矩与磁场的夹角相关,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之间的夹角并不是连续分布的,而是由原子核的磁量子数决定的,原子核磁矩的方向只能在这些磁量子数之间跳跃,而不能平滑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能级。当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接受其他来源的能量输入后,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也就是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的夹角会发生变化。这种能级跃迁是获取核磁共振信号的基础。 为了让原子核自旋的进动发生能级跃迁,需要为原子核提供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通常是通过外加射频场来提供的。根据物理学原理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相同的时候,射频场的能量才能够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为能级跃迁提供助力。因此某种特定的原子核,在给定的外加磁场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频率射频场提供的能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核磁共振信号。 核磁共振的应用 NMR技术 异丙苯的1H-NMR谱图 参见核磁共振谱 NMR技术即核磁共振谱技术,是将核磁共振现象应用于分子结构测定的一项技术。对于有机分子结构测定来说,核磁共振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核磁共振谱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质谱一起被有机化学家们称为“四大名谱”。目前对核磁共振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H和13C两类原子核的图谱。 对于孤立原子核而言,同一种原子核在同样强度的外磁场中,只对某一特定频率的射频场敏感。但是处于分子结构中的原子核,由于分子中电子云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感受到的外磁场强度往往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而且处于分子结构中不同位置的原子核,所感受到的外加磁场的强度也各不相同,这种分子中电子云对外加磁场强度的影响,会导致分子中不同位置原子核对不同频率的射频场敏感,从而导致核磁共振信号的差异,这种差异便是通过核磁共振解析分子结构的基础。原子核附近化学键和电子云的分布状况称为该原子核的化学环境,由于化学环境影响导致的核磁共振信号频率位置的变化称为该原子核的化学位移。 耦合常数是化学位移之外核磁共振谱提供的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所谓耦合指的是临近原子核自旋角动量的相互影响,这种原子核自旋角动量的相互作用会改变原子核自旋在外磁场中进动的能级分布状况,造成能级的裂分,进而造成NMR谱图中的信号峰形状发生变化,通过解析这些峰形的变化,可以推测出分子结构中各原子之间的连接关系。 最后,信号强度是核磁共振谱的第三个重要信息,处于相同化学环境的原子核在核磁共振谱中会显示为同一个信号峰,通过解析信号峰的强度可以获知这些原子核的数量,从而为分子结构的解析提供重要信息。表征信号峰强度的是信号峰的曲线下面积积分,这一信息对于1H-NMR谱尤为重要,而对于13C-NMR谱而言,由于峰强度和原子核数量的对应关系并不显著,因而峰强度并不非常重要。 早期的核磁共振谱主要集中于氢谱,这是由于能够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的1H原子在自然界丰度极高,由其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很强,容易检测。随着傅立叶变换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仪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发出不同频率的射频场,这样就可以对样品重复扫描,从而将微弱的核磁共振信号从背景噪音中区分出来,这使得人们可以收集13C核磁共振信号。 近年来,人们发展了二维核磁共振谱技术,这使得人们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分子结构的信息,目前二维核磁共振谱已经可以解析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 MRI技术 参见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核磁共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人体内含有非常丰富的水,不同的组织,水的含量也各不相同,如果能够探测到这些水的分布信息,就能够绘制出一幅比较完整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就是通过识别水分子中氢原子信号的分布来推测水分子在人体内的分布,进而探测人体内部结构的技术。 与用于鉴定分子结构的核磁共振谱技术不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改编的是外加磁场的强度,而非射频场的频率。核磁共振成像仪在垂直于主磁场方向会提供两个相互垂直的梯度磁场,这样在人体内磁场的分布就会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位置都会有一个强度不同、方向不同的磁场,这样,位于人体不同部位的氢原子就会对不同的射频场信号产生反应,通过记录这一反应,并加以计算处理,可以获得水分子在空间中分布的信息,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可以与X射线断层成像技术(CT)结合为临床诊断和生理学、医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介入探测技术,相对于X-射线透视技术和放射造影技术,MRI对人体没有辐射影响,相对于超声探测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更加清晰,能够显示更多细节,此外相对于其他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不仅仅能够显示有形的实体病变,而且还能够对脑、心、肝等功能性反应进行精确的判定。在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癌症等疾病的诊断方面,MRI技术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MRS技术 参见核磁共振测深 核磁共振探测是MRI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的延伸,通过对地层中水分布信息的探测,可以确定某一地层下是否有地下水存在,地下水位的高度、含水层的含水量和孔隙率等地层结构信息。 目前核磁共振探测技术已经成为传统的钻探探测技术的补充手段,并且应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中,但是相对于传统的钻探探测,核磁共振探测设备购买、运行和维护费用非常高昂,这严重地限制了MRS技术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参考资料:自中山大学工业设计中心的网页
2023-07-13 02:29:271

什么是共振效应?要详细些。

就是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物质叠加在一起,而且他们各自之间的自身的振动频率恰巧相同形成共振,那他们之间震动幅度相叠加。。。不同的物体有着不同的振动频率,比如大楼、桥梁、风等,如果风吹过大楼而大楼的振动频率与风的振动频率相同的话,那么它们就会产生共振,那大楼就危险了,桥梁也是一样,如果桥梁的振动频率与经过桥面的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或者桥的振动频率与风的振动频率相同,那桥就会垮塌。所以你看到如果有行进的队伍经过桥面时,全部都是散步走,就是防止引起共振。
2023-07-13 02:29:491

共振现象是两个物体之间振动频率相同时发生的吗?求解释共振。

每一个物体都有一个固有频率,是不会改变的外界的振动频率与它相同时候就会发生共振
2023-07-13 02:30:113

以共振现象为例,说明振动问题分别在时域和频域中描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以共振现象为例,说明振动问题分别在时域和频域中描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共振现象--原理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共振的定义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
2023-07-13 02:30:181

共振详细资料大全

共振(resonance)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因为系统储存了动能。当阻力很小时,共振频率大约与系统自然频率或称固有频率相等,后者是自由振荡时的频率。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如:乐器的音响共振、太阳系一些类木行星的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动物耳中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共振 外文名 :resonance 学科 :物理学 公式 :洛伦兹分布 概念,机械共振,检测技术,危害及预防,危害案例,预防方法,套用,古代,现代技术, 概念 共振是指一物理系统在必须特定频率下,相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 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比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在电学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现象称为“谐振”。 一般来说一个系统(不管是力学的、声响的还是电子的)有多个共振频率,在这些频率上振动比较容易,在其它频率上振动比较困难,我们常研究低范围的系统频率。假如引起振动的频率比较复杂的话(比如是一个冲击或者是一个宽频振动)一个系统一般会“挑出”其共振频率随此频率振动,事实上一个系统会将其它频率过滤掉。 振荡强度是振幅的平方。物理学家一般称这个公式为洛伦兹分布,它在许多有关共振的物理系统中出现。也是一个与振荡器的阻尼有关的系数。阻尼高的系统一般来说有比较宽的共振频率带,共振频率带也称为频宽。 机械共振 共振是指机械系统所受激励的频率与该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相接近时,系统振幅显著增大的现象。共振时,激励输入机械系统的能量最大,系统出现明显的振型称为位移共振。此外还有在不同频率下发生的速度共振和加速度共振。 在机械共振中,常见的激励有直接作用的交变力、支承或地基的振动与旋转件的不平衡惯性力等。共振时的激励频率称为共振频率,近似等于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对于单自由度系统,共振频率只有一个,当对单自由度线性系统作频率扫描激励试验时,其幅频回响图(见图1)上出现一个共振峰。对于多自由度线性系统,有多个共振频率,激励试验时相应出现多个共振峰。对于非线性系统,共振区出现振幅跳跃现象,共振峰发生明显变形,并可能出现超谐波共振和次谐波共振。共振时激励输入系统的功同阻尼所耗散的功相平衡,共振峰的形状与阻尼密切相关。 在一般情况下共振是有害的,会引起机械和结构很大的变形和动应力,甚至造成破坏性事故,工程史上不乏实例。防共振措施有:改进机械的结构或改变激励,使机械的固有频率避开激励频率;采用减振装置;机械起动或停车过程中快速通过共振区。另一方面,共振状态包含有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最大回响、阻尼和振型等信息。在振动测试中常人为地再现共振状态,进行机械的振动试验和动态分析。此外,利用共振原理的振动机械,可用较小的功率完成某些工艺过程,如共振筛等。 检测技术 冲击测试 :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一个物品敲击机器,测量机器的反应,得到共振频率。因为很小冲击力就能激起宽范围的频率,这个方法是很有效的。使用该技术时,敲击机器结构的不同部位是很重要的,因为结构共振频率在同一个点采集,不同部位敲击得到的。当识别机器共振频率时,动力部位和传动部位都应敲击。使用这种方式时,机器必须停机。这样就能轻松的识别设备的自然频率。 启停机图 启停机测试: 在设备转轴上贴上反光带,这样启停机过程中,就能得到相位。可以看到整个过程的幅值和相位变化。设备启停机过程中,使用峰值保持方式记录振动值。如果没有共振,振动幅值以一定比率下降。如果某转速下出现振动峰值且相位变化180度,就显示了设备有共振频率。这个共振频率是相位90度处。 危害及预防 危害案例 桥梁倒塌 19世纪初,一队拿破仑士兵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著威武雄壮、整齐划一的步伐,通过法国昂热市一座大桥。快走到桥中间时,桥梁突然发生强烈的颤动并且最终断裂坍塌,造成许多官兵和市民落入水中丧生。后经调查,造成这次惨剧的罪魁祸首,正是共振!因为大队士兵齐步走时,产生的一种频率正好与大桥的固有频率一致,使桥的振动加强,当它的振幅达到最大限度直至超过桥梁的抗压力时,桥就断裂了。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俄国和美国等地。有鉴于此,所以后来许多国家的军队都有这么一条规定:大队人马过桥时,要改齐走为便步走。 对于桥梁来说,不光是大队人马厚重整齐的脚步能使之断裂,那些看似无物的风儿同样也能对之造成威胁。1940年,美国的全长860米的塔柯姆大桥因大风引起的共振而塌毁,尽管当时的风速还不到设计风速限值的1/3,可是因为这座大桥的实际的抗共振强度没有过关,所以导致事故的发生。每年肆虐于沿海各地的热带风暴,也是借助于共振为虎作伥,才会使得房屋和农作物饱受摧残。因为风除了产生沿着风向的一个风向力外,还会对风区的构筑物产生一个横力,而且风在表面的漩涡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脱落,从而对构筑物产生一个震动。要是风的横力产生的震动频率和构筑物的固定频率相同或者相近时,就会产生风荷载共振。近几十年来,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还发生了许多起高楼因大风造成的共振而剧烈摇摆的事件。 地面共振 当直升机在地面工作时(或滑跑时)受到外界振动后,旋翼桨叶运动偏离平稳位置,如旋翼以后退型摆振运动,这时桨叶重心偏离旋转中心,旋翼重心的离心激振力,激起机身在起落架上的振动;机身振动反馈于旋翼的摆振运动,对旋翼起支持激振的作用,形成一闭环系统,使得旋翼摆振运动越来越大,当旋翼后退型频率与机身在起落架上的某一模型的频率相等或接近时,系统的阻力又不足以消耗它们相互激励的能量,这时整个系统的振动就会是不稳定的,振动幅度(振幅)将越来越大,直到直升机毁坏才告终,即出现了地面共振。 机器损坏 工具机运转时,运动部分总会有某种不对称性,从而对工具机的其他部件施加周期性作用力引起这些部件的受迫振动,当这种作用力的频率与工具机的固有频率接近或相等时,会发生共振,从而影响加工精度,加大机械钢铁的疲劳破坏,加大机械的损害力度。 次声波共振 对人危害程度尤为厉害的是次声波所产生的共振。次声波是一种每秒钟振动很少、人耳听不到的声波。次声波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赫兹以下,波长却很长,不易衰弱。自然界的太阳磁暴、海浪咆哮、雷鸣电闪、气压突变、火山爆发;军事上的核子弹、氢弹爆炸试验,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等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在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周围,能够产生次声波的小型动力设备很多,如鼓风机、引风机、压气机、真空泵、柴油机、电风扇、车辆发动机等。次声波的这种神奇的功能也引起了军事专家的高度重视,一些国家利用次声波的性质进行次声波武器的研制,已研制出次声波枪和次声波炸弹。不论是次声波枪还是次声波炸弹,都是利用频率为16—17赫兹的次声波,与人体内的某些器官发生共振,使受振者的器官发生变形、位移或出血,从而达到杀伤敌方的目的。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大量发射的频率为16—17赫兹的次声波会引起人体无法忍受的颤抖,从而产生视觉障碍、定向力障碍、恶心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可导致死亡的内脏损坏或破裂。这种次声波武器可以说是人类运用共振来危害人类自己的一种技术上的极致。 其它 也是由于共振的力量,巨大的冰川能被“温柔”的海洋波涛给拍裂开。甚至于美国阿拉斯加李杜牙湾经常出现的高达上百米的巨浪,也是由于共振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共振在这个海湾“作威作福”实在是太厉害了,所以许多航海人对这个海湾都是“敬”而远之。 给人类带来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其中亦有共振的“幢幢魔影”:当地壳里的某一板块发生断裂时,产生的波动频率传到地面上,与建筑物产生强烈的共振,于是,就造成了屋毁人亡的惨剧。 持续发出的某种频率的声音会使玻璃杯破碎。高山上的一声大喊,可引起山顶的积雪的共振,顷刻之间造成一场大雪崩。行驶著的汽车,如果轮转周期正好与弹簧的固有节奏同步,所产生的共振就能导致汽车失去控制,从而造成车毁人亡…… 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会接触到各种振动源,这些振动都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由科学测试知道人体各部位有不同的固有频率,如眼球的固有频率最大约为60赫兹,颅骨的固有频率最大约为200赫兹等;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如水平方向的固有频率约为3—6赫兹,竖直方向的固有频率约为48赫兹。因此,跟振动源十分接近的操作人员,如拖拉机驾驶员,风镐、风铲、电锯、镏钉机的操作工,在工作时应尽量避免这些振动源的频率与人体有关部位的固有频率产生共振。并且,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有关部门己作出了相应规定,要求用手工操作的各类振动机械的频率必须大于20赫兹。 预防方法 到了今天,人类对付共振危害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和更加先进。例如:人们在电影院、播音室等对隔音要求很高的地方,常常采用加装一些海绵、塑胶泡沫或布帘的办法,使声音的频率在碰到这些柔软的物体时,不能与它们产生共振,而是被它们吸收掉。又如电动机要安装在水泥浇注的地基上,与大地牢牢相连,或要安装在很重的底盘上,为的是使基础部分的固有频率增加,以增大与电机的振动频率(驱动力频率)之差来防止基础的振动。 大街上的行人、车辆的喧闹声、机器的隆隆声——这些连绵不断的噪声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听力。于是人们发明了一种消声器,它是由开有许多小孔的孔板和空腔所构成,当传来的噪声频率与消声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跟小孔内空气柱产生剧烈共振。这样,相当一部分噪声能在共振时被“吞吃”掉,而且还能够转变为热能来进行使用。 套用 共振是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几乎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和许多交叉学科中以及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中都可以观察到它,都要套用到它。例如桥梁、码头等各种建筑,飞机、汽车、轮船、发动机等机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中,为使建筑结构安全工作和机器能正常运转,都必需考虑到防止共振问题。而有许多仪器和装置要利用共振原理来制造。机械共振套用的典型例子是地震仪,它不仅是地震记录和研究地震预报的基本手段,也是研究地球物理的重要工具。利用共振可以制造超声工具,利用原子、分子共振可以制造各种光源如日光灯、雷射以及电子表、原子钟等。在音乐艺术中,不论是声乐,还是器乐,共振都起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共振就没有音乐。人的听觉器官中有一精巧绝伦的共振系统,许多动物也如此。“听”可以说是利用共振原理对声振动的谐波分析。研究共振对于医学、仿生学均有重大意义。电磁振荡的共振在无线电技术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电磁波信号的产生、接收、放大、分析处理都要靠共振来帮助。可以说凡要用到电磁波的地方离开了电磁波的共振是不可能的。共振还是探索宇宙和认识微观世界的钥匙。靠共振来辨认、识别来自宇宙的电磁波,研究宇宙中星体的物质结构、能量、质量。利用微观粒子的共振可认识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例如利用核磁共振可以研究物质的电子结构和测量核磁矩。值得一提的是,与微观粒子共振有关的诺贝尔物理奖得奖项目就很多,象布洛赫和珀塞尔关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发明,卡斯特勒光泵技术的发明,穆斯堡尔效应的发现,巴索夫、普洛霍洛夫和汤斯发明的脉塞和雷射,丁肇中和利希特发现的J/Ψ粒子等。 古代 实际上,中国人对于声音共振的运用,还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 早在战国初期,当时的人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共鸣器,用来侦探敌情。《墨子·备穴》记载了其中的几种: 在城墙根下每隔一定距离挖一深坑,坑里埋置一只容量有七八十升的陶瓮,瓮口蒙上皮革,这样,实际上就做成了一个共鸣器。让听觉聪敏的人伏在这个共鸣器上听动静,遇有敌人挖地道攻城的响声,不仅可以发觉,而且根据各瓮瓮声的响度差可以识别来敌的方向和远近。另一种方法是:在同一个深坑里埋设两只蒙上皮革的瓮,两瓮分开一定距离,根据这两瓮的响度差来判别敌人所在的方向。 以上几种方法被历代军事家因袭使用。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曾用上面的方法来侦听敌人凿地道的声音。甚至在本世纪的一些现代战争中,不少国家和民族还继续采用这些方法。 我国古时还发明出了另一种更加轻巧、简便、实用的共鸣器。如唐代的军队中就有一种用皮革制成的叫做“空胡鹿”的随军枕,让听觉灵敏和睡觉警醒的战士在宿营时使用,“凡人马行在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闻”。当声音通过地面传播到空穴时,在空穴处产生交混回响,于是就能知道敌人的多寡远近。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用竹筒听地声的方法正是现代医用听诊器的滥觞。 宋代的科学家沈括就曾巧妙地利用共振原理设计出了在琴弦上跳舞的小人:先把琴或瑟的各弦按平常演奏需要调好,然后剪一些小小的纸人夹在各弦上。当弹动不夹纸人的某一弦线时,凡是和它共振的弦线上的纸人就会随着音乐跳跃舞动。这个发明比西方同类发明要早几个世纪。 据史籍记载,我国晋代就有人对声音共振现象作出了正确的解释,并已经能够完全认识到,防止共振的最好的方法是改变物体的固有频率,使之与外来作用力的频率相差越大越好。 古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就是人们如何巧妙地消除共振的。唐朝时候,洛阳某寺一僧人房中挂著的一件乐器,经常莫名其妙地自动鸣响,僧人因此惊恐成疾,四处求治无效。他有一个朋友是朝中管音乐的官员,闻讯特去看望他。这时正好听见寺里敲钟声,那件乐器又随之作响。于是朋友说:你的病我可以治好,因为我找到你的病根了。只见朋友找到一把铁锉,在乐器上锉磨几下,乐器便再也不会自动作响了。朋友解释说这件乐器与寺院里的钟声的共振频率相合,于是敲钟时乐器也就会相应地鸣响,把乐器稍微锉去一点,也就改变了它的固有振动频率,它就不再能和寺里的钟声共鸣了。僧人恍然大悟,病也就随着痊愈了。 现代技术 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共振研究的更加深入,共振在社会和生活中“震荡”得更为频繁和紧密了。 弦乐器中的共鸣箱、无线电中的电谐振等,就是使系统固有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相同,发生共振。电台通过天线发射出短波/长波信号,收音机通过将天线频率调至和电台电波信号相同频率来引起共振。将电台信号放大,以接受电台的信号。电波信号通过天线向空中发射信号,短波通过云层发射,长波通过直接向地球表面发射。收音机的天线将共振磁环的频率调节至和电台电波信号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电波信号将被放大,然后天线将放大后的信号经过过滤后传至喇叭发声。 在建筑工地经常可以看到,建筑工人在浇灌混凝土的墙壁或地板时,为了提高质量,总是一面灌混凝土,一面用振荡器进行震荡,使混凝土之间由于振荡的作用而变得更紧密、更结实。此外,粉碎机、测振仪、电振泵、测速仪等,也都是利用共振现象进行工作的。 进入20世纪以后,微波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神奇的领域。而微波技术正是一种把共振运用得非常精妙的技术。微波技术不仅广泛套用在电视、广播和通讯等方面,而且“登堂入室”,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愈来愈密切相关,微波炉便是家庭套用共振技术的一个最好体现。具有2500赫兹左右频率的电磁波称为“微波”。食物中水分子的振动频率与微波大致相同,微波炉加热食品时,炉内产生很强的振荡电磁场,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作受迫振动,发生共振,将电磁辐射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食物的温度迅速升高。微波加热技术是对物体内部的整体加热技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从外部对物体进行加热的方式,是一种极大地提高了加热效率、极为有利于环保的先进技术。 专家研究认为,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使细胞体产生轻度共振,使人有一种舒适、安逸感,音律的变化使人的身体有一种充实、流畅的感觉。它活化了体内的细胞,加快了血液的流动,激活了人的物理层次的生命潜能。人们还发现,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以改善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质,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振奋人的精神,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了陶冶和升华。所以,人们已经开始运用音乐产生的共振,来缓解人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而且还能用于治疗人的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 粒子加速器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粒子加速器对于共振的运用,用“登峰造极”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在粒子物理的基本小宇宙中,每一种能量都有对应的频率,反之亦然,这是很自然的物质互补原理,既有波又有粒子的特性。物质因为具有波的性质,也就有了频率。粒子加速器就是运用了这样的共振原理,把许多小小的“波纹”迭加起来,结果变成很大的“波峰”,可把电子或质子推到近乎光速,在高速的相撞下产生新的粒子来。
2023-07-13 02:30:271

求解 共振

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共振的定义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一些共振的例子比如有:乐器的音响共振、太阳系一些类木行星的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动物耳中 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等。
2023-07-13 02:30:351

32个钟摆共振原理说明什么

这个系统中存在两种能量的周期性转化,重力势能与动能的不断转化,使这个系统保持一个很高的能量值,这个实验说明了能量守恒定理。1、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和波长下,比其他频率和波长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和波长称之为共振频率和共振波长。2、在共振频率和共振波长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因为系统储存了动能。当阻力很小时,共振频率和共振波长大约与系统自然频率和自然波长(或称固有频率和固有波长)相等,后者是自由振荡时的频率和波长。3、共振现象是指一个物理系统在其自然的振动频率(所谓的共振频率)和自然波长下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趋势。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一些共振的例子比如有:天线的波长共振,太阳系一些类木行星的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动物眼中视锥细胞对光的共振,量子力学里光子跃迁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4、共振是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几乎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和许多交叉学科中以及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中都可以观察到它,都要应用到它。例如桥梁、码头等各种建筑,飞机、汽车、轮船、发动机等机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中,为使建筑结构安全工作和机器能正常运转,都必需考虑到防止共振问题。
2023-07-13 02:30:431

怎样避免共振

很难在现实中产生共振,因此不必担心。
2023-07-13 02:31:005

什么样的分子会有共振现象?

共振论中的共振?这只是价键理论处理分子的一种方法,有些结构无法用一个经典结构式来表达于是人们就想了一个权宜之计,通过若干经典结构式的共振来表达其结构。比如苯,根据价键理论,可以写出两种不同的苯分子结构。但是实验表明,苯分子中的C-C键长相等,处于单键和双键之间,与单一的结构相矛盾。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共振论认为苯实际上是这两种结构的杂化体,两种极限结构贡献相等,因此苯的六个碳完全等同。所以它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现象。只是价键理论中无法用单一结构式来准确表达物质结构,必须要借助共振的思想。
2023-07-13 02:31:361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共振?

当物体A的固有频率和物体B的振动频率相近时,物体B就会引起物体A的共振。所谓物体的固有频率是指,当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振动时的频率,比如,一把尺子,用手使它弯曲,然后松开手,尺子就会振动,这时,振动的尺子受合外力是为零的,此时尺子的振动频率就是尺子的固有频率。
2023-07-13 02:31:461

在物理里面,“共振”是什么概念?

形象点说频率10 与 频率20,作用在1个点上,频率累计使振幅增大(10+20=30)八路军过桥,不能踏步只慢走,原因之1就是怕 多个红军叔叔踏步过桥时,多个脚步频率一致时,振幅增加,桥垮塌
2023-07-13 02:31:567

哪种现象被称为共振?

任何物体产生振动后,由于其本身的构成、大小、形状等物理特性,原先以多种频率开始的振动,渐渐会固定在某一频率上振动,这个频率叫做该物体的“固有频率”,因为它与该物体的物理特性有关。当人们从外界再给这个物体加上一个振动(称为策动)时,如果策动力的频率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物体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物体产生共振时,由于它能从外界的策动源处取得最多的能量,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18世纪中叶,法国昂热市一座102米长的大桥上有一队士兵经过。当他们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过桥时,桥梁突然断裂,造成226名官兵和行人丧生。究其原因是共振造成的。因为大队士兵迈正步走的频率正好与大桥的固有频率一致,使桥的振动加强,当它的振幅达到最大以至超过桥梁的抗压力时,桥就断了。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俄国和美国等地。鉴于成队士兵正步走过桥时容易造成桥的共振,所以后来各国都规定大队人马过桥,要便步通过。在我国的史籍中也有不少共振的记载。唐朝开元年间,洛阳有一个姓刘的和尚。他的房间内挂着一副磬,常敲磬解烦。有一天,刘和尚没有敲磬,磬却自动响起来了。这使他大为惊奇,终于惊扰成疾。他的一位好朋友曹绍夔是宫廷的乐令,不但能弹一手好琵琶,而且精通音律(即通晓声学理论),闻讯前来探望刘和尚。经过一番观察,他发现每当寺院里的钟响起来时,和尚房里的磬也跟着响了。于是曹绍夔拿出刀来把磬磨去几处,从此以后磬就不再自鸣了。他告诉刘和尚,这磬的音律(即现在所谓的固有频率)和寺院的钟的音律一致,敲钟时由于共振,磬也就响了。将磬磨去了几处就是改变它的音律,这样就不会引起共鸣。和尚恍然大悟,病也随之痊愈了。登山运动员登山时严禁大声喊叫。因为喊叫声中某一频率若正好与山上积雪的固有频率相吻合,就会因共振引起雪崩,其后果十分严重。
2023-07-13 02:32:251

共振的原理是什么?

共振(resonance)共振是指一个物理系统在其自然的振动频率(所谓的共振频率)下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趋势。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一些共振的例子比如有:乐器的音响共振、太阳系一些类木行星的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动物耳中 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等。一般来说一个系统(不管是力学的、声响的还是电子的)有多个共振频率,在这些频率上振动比较容易,在其它频率上振动比较困难。假如引起振动的频率比较复杂的话(比如是一个冲击或者是一个宽频振动)一个系统一般会“挑出”其共振频率随此频率振动,事实上一个系统会将其它频率过滤掉。理论振荡强度是振幅的平方。物理学家一般称这个公式为洛伦兹分布,它在许多有关共振的物理系统中出现。Γ是一个与振荡器的阻尼有关的系数。阻尼高的系统一般来说有比较宽的共振频率带。共振系统受外界激励,作强迫振动时,若外界激励的频率接近于系统频率时,强迫振动的振幅可能达到非常大的值,这种现象叫共振。一个系统有无数个固有频率,我们常研究低范围的系统频率。 共振创造了世界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共振的定义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在电学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现象称为“谐振”。产生共振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弹性,而且一件物体受外来的频率作用时,它的频率要与后者的频率相同或基本相近。从总体上来看,这宇宙的大多数物质是有弹性的,大到行星小到原子,几乎都能以一个或多个固有频率来振动。共振不仅在物理学上运用频率非常高,而且,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么说,是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间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世界。我们都知道,宇宙是在一次剧烈的大爆炸后产生的。而促使这次大爆炸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共振。当宇宙还处于浑沌的奇点时,里面就开始产生了振荡。最初的时候,这种荡振是非常微弱的。渐渐地,振荡的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强,并引起了共振。最后,在共振和膨胀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一阵惊天动地的轰然巨响,宇宙在瞬间急剧膨胀、扩张,然后,就产生了日月星辰,于是,在地球上便有了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也有了植物蓬勃葳蕤、动物飞翔腾跃。共振不仅创造出了宏观的宇宙,而且,微观物质世界的产生,也与共振有着密不可分的干系。从电磁波谱看,微观世界中的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是以波动的形式传递的。宇宙诞生初期的化学元素,也可以说是通过共振合成和产生的。有一些粒子微小到简直无法想象,但它们可以在共振的作用之下,在100万亿分之一秒的瞬间,互相结合起来,于是新的化学元素便产生了。因为宇宙中这些粒子的生成与共振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粒子物理学家经常把粒子称为“共振体”。既然共振是宇宙间一切物质运动的一种普遍规律,人及其它的生物也是宇宙间的物质,当然共振也是普遍存在于这些生命中了。人除了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都有其固有频率外,人的大脑进行思维活动时产生的脑电波也会发生共振现象。类似的共振现象在其它动物身上也同样普遍地存在着。我们喉咙间发出的每个颤动,都是因为与空气产生了共振,才形成了一个个音节,构成一句句语言,才能使我们能够用这些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进行社会交往。许多动物身上还存在着其它一些形式的共振现象。炎热的午间,蝉儿发出的“知了、知了”声;宁静的夜晚,蟋蟀发出的“叽—嘶”声;还有不知疲倦的大肚子蝈蝈的鸣叫声,尽管这些昆虫的声调大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之处都是借助了共振的原理,都是靠摩擦身体的某一部位与空气产生共鸣而发声。除了昆虫之外,鸟类也是巧妙地运用着共振来演奏生命之曲的大师,它们运用共振所发出的圆润婉转的鸣叫声,是自然界生命大合唱中最为优美的声部和旋律。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共振,世界将会失去多少天籁、大地将会变得多么死寂!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共振能充当地球生物的保护神。我们知道,紫外线是太阳发出的一种射线,它们如果大举入侵地球,人类及各种生物势必遭受极大的危害,因为过量的紫外线会使生物的机能遭到严重的破坏。不过不用担心,我们有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是它们借助于共振的威力,阻止了紫外线的长驱直入。当紫外线经过大气层时,臭氧层的振动频率恰恰能与紫外线产生共振,因而就使这种振动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线。所以,共振能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变得如防晒油一样,保证我们不至于被射线的伤害。另外,共振还能使地球维持在适当的温度,给地球生命创造出一个冷热适宜的生长环境。因为虽然经过臭氧层的堵截围追,但仍有少部分紫外线能够成功地突破层层防线,到达地球表面。这部分紫外线经过地球吸收后,能量减少,变为红外线,扩散回大气中。而红外线的热量,又恰好能和二氧化碳产生共振,然后被“挽留”在大气层中,使大气层保有一定温度,让万物在温暖和煦的环境中孕育成长。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也可以这么说:万物生长靠共振。因为我们所熟知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亦是叶绿素与某些可见光共振,才能吸收阳光,产生氧气与养分。所以没有共振,植物便不能生长,人类和许多动物也就因此会失去了食物的来源。也就是说,没有共振,地球上的生命便不能长期存在。共振还是一个善于使用色彩和色调的魔幻绘画师,把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件物体都神奇地染上了颜色,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艳丽缤纷。钠光是黄的,因为钠原子的振动产生所产生的是黄色的光。水银原子的振动发出蓝光。氖原子送出的振动到了你眼中,就成为了红色。在地面,共振也把所有的物体都染上了各式各样的颜色,从花卉到水果。红苹果把太阳光中我们称为蓝光和绿光的振动频率吸收了,因此我们看到的它就是红艳艳的、令人馋涎欲滴的样子。绿叶中的叶绿素分子的振动频率在太阳的红光及蓝光范围,所以共振把这两种颜色都“贪污”了,而只把绿的颜色反射入我们的眼里,因此树叶看上去便是生机盎然浓绿或嫩绿。也是这同一片叶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被共振所“贪污”的却是绿光,因而这时反射出的是或黄或红的色彩,映衬出秋天的苍凉和凄美。就是那种很虚幻的彩虹也是因为有了共振,才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因此,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如此美丽迷人的花红柳绿、斑斓烂漫,也无不是拜共振之所赐。
2023-07-13 02:32:368

物理共振的原理是什么?要详细点的

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现象来源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进动。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与电子一样,也具有自旋角动量,其自旋角动量的具体数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决定,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也不同: 质量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0 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 质量数为偶数,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整数 迄今为止,只有自旋量子数等于1/2的原子核,其核磁共振信号才能够被人们利用,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 由于原子核携带电荷,当原子核自旋时,会由自旋产生一个磁矩,这一磁矩的方向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同,大小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成正比。将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若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方向不同,则原子核磁矩会绕外磁场方向旋转,这一现象类似陀螺在旋转过程中转动轴的摆动,称为进动。进动具有能量也具有一定的频率。 原子核进动的频率由外加磁场的强度和原子核本身的性质决定,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特定原子,在一定强度的的外加磁场中,其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 原子核发生进动的能量与磁场、原子核磁矩、以及磁矩与磁场的夹角相关,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之间的夹角并不是连续分布的,而是由原子核的磁量子数决定的,原子核磁矩的方向只能在这些磁量子数之间跳跃,而不能平滑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能级。当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接受其他来源的能量输入后,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也就是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的夹角会发生变化。这种能级跃迁是获取核磁共振信号的基础。 为了让原子核自旋的进动发生能级跃迁,需要为原子核提供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通常是通过外加射频场来提供的。根据物理学原理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相同的时候,射频场的能量才能够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为能级跃迁提供助力。因此某种特定的原子核,在给定的外加磁场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频率射频场提供的能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核磁共振信号.
2023-07-13 02:33:201

共振的词性共振的词性是什么

共振的词性是:名词。共振的词性是:名词。拼音是:gòngzhèn。结构是:共(上下结构)振(左右结构)。注音是:ㄍㄨㄥ_ㄓㄣ_。共振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共振gòngzhèn。(1)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2)能借媒介交互传达振动的几个物体之间的关系。二、引证解释⒈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振。三、国语词典物理上指振动频率相同的两系统,彼此间的振动,可产生交互感应作用的现象。词语翻译英语resonance(physics)_法语résonance四、网络解释共振共振(resonance)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因为系统储存了动能。当阻力很小时,共振频率大约与系统自然频率或称固有频率相等,后者是自由振荡时的频率。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如:乐器的音响共振、太阳系一些类木行星的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动物耳中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关于共振的诗句与昔台亭知共振谁共振衣杖筇与气共振拔关于共振的成语和衷共济共商国是振振有辞安危与共甘苦与共共贯同条鹿车共挽人神共愤共枝别干振振有词关于共振的词语同门共业共商国是人神共愤甘苦与共共枝别干同文共轨安危与共共贯同条通共有无同舟共命关于共振的造句1、当激光驻波场的频率大于原子的共振频率时,原子由于受到偶极力的作用将被会聚到驻波的波节处。2、最新一项研究利用机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观察爱情如何影响大脑。3、如果等离子体频率与高功率微波频率相接近,则会产生共振效应,此时等离子体电子的振荡的幅值会大幅度提高,更容易扰乱电路的工作状态。4、研究中的第二个部分,是对于微波介电陶瓷制备介电共振器天线与高介电陶瓷薄板之制程方面的研究。5、在第一次共振协调调整之后就立即可以。事实上你能够立即疗愈在一瞬间!共振调协调整简单弄宽能量通道将能够容易快速的疗愈。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共振的详细信息
2023-07-13 02:33:271

共振现象产生时振幅和频率的取值有什么特点?

应该说是波长有特点,那就是半波长的整数倍等于弦的长度. 如果弦长度为L,那么波长只能是2L/K,K为正整数. 由于波速是固定的,所以频率只能是v/(2L/K)=2Kv/L;
2023-07-13 02:33:361

同频共振的含义和特点

同频共振是一个物理的专业术语。指的是,当发出一个波之后,就会产生固有的频率,或者称之为信号。特点如下:1.频率匹配:同频共振只会在两个系统的自然频率相同或接近时发生。2.能量传递:在同频共振时,能量会从一个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系统,导致它们之间振幅的增加。3.振幅增强:在同频共振时,振幅会得到明显的增强,这种增强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4.阻尼减小:在同频共振时,阻尼会减小,使得振动可持续更长时间。5.可能引发破坏:在某些情况下,同频共振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破坏或崩溃。资料扩展:同频共振这个概念最先出现在物理学中,指的是物体达到相同频率就会产生共振现象。而心理学家又赋予了同频共振效应新的概念,往往指两个人在思想、意识、言行、精神,观念等方面的共鸣和协同状态。同频共振效应对于感情中的彼此其实存在一个引导作用,当两个人在很多方面有相同点和共鸣点时,其实就证明了彼此之间的"共通性"。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也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本质上人也在不断的变化,在外界环境的不断熏陶之下,对自我赋予了新的定义。人的意识,思考,感官都存在很大的偏差,就像很多人都性格不一,爱好不同,选择不同,因此世上很难遇到一个和自己能够产生共鸣的人。而同频共振效应其实就是相似的人相遇时出现的现象,徐志摩在《偶然》中最后一句写道:“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就正如两个能够产生同频共振的人相遇时的汹涌澎湃。
2023-07-13 02:33:441

为什么人们在雪山里面喊叫,很容易就会造成雪崩?

因为雪山本来就非常的脆弱,其次人们大喊会造成一些波动。
2023-07-13 02:34:174

共振是什么现象

物体都有固有的振动频率,在一个周期变化的策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受迫振动。例如笛子借吹进笛子中的空气和管内的空气产生的共振来发出声音。
2023-07-13 02:34:502

共振的读音共振的读音是什么

共振的读音是:gòngzhèn。共振的拼音是:gòngzhèn。结构是:共(上下结构)振(左右结构)。注音是:ㄍㄨㄥ_ㄓㄣ_。词性是:名词。共振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共振gòngzhèn。(1)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2)能借媒介交互传达振动的几个物体之间的关系。二、引证解释⒈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振。三、国语词典物理上指振动频率相同的两系统,彼此间的振动,可产生交互感应作用的现象。词语翻译英语resonance(physics)_法语résonance四、网络解释共振共振(resonance)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因为系统储存了动能。当阻力很小时,共振频率大约与系统自然频率或称固有频率相等,后者是自由振荡时的频率。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如:乐器的音响共振、太阳系一些类木行星的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动物耳中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关于共振的诗句与昔台亭知共振与气共振拔与昔台亭知共振关于共振的成语人神共愤同门共业安危与共共枝别干共商国是通共有无共贯同条振振有辞鹿车共挽振振有词关于共振的词语鹿车共挽共枝别干和衷共济同文共轨同舟共命甘苦与共安危与共人神共愤同门共业共商国是关于共振的造句1、真正的爱情是两个人在尽可能能够做自己的情况下,在两人共同成长的基础上的情感共振。2、研究中的第二个部分,是对于微波介电陶瓷制备介电共振器天线与高介电陶瓷薄板之制程方面的研究。3、在第一次共振协调调整之后就立即可以。事实上你能够立即疗愈在一瞬间!共振调协调整简单弄宽能量通道将能够容易快速的疗愈。4、对于单马达转向架,转向架上的两根轴由同一个马达驱动,常常会遇到扭转的共振,这将导致周期性的滑动。5、当激光驻波场的频率大于原子的共振频率时,原子由于受到偶极力的作用将被会聚到驻波的波节处。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共振的详细信息
2023-07-13 02:34:561

共振现象 的原理

固体在恒定磁场和高频交变电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在某一频率附近产生对高频电磁场的共振吸收现象。在恒定外磁场作用下固体发生磁化,固体中的元磁矩均要绕外磁场进动。由于存在阻尼,这种进动很快衰减掉。但若在垂直于外磁场的方向上加一高频电磁场,当其频率与进动频率一致时,就会从交变电磁场中吸收能量以维持其进动,固体对入射的高频电磁场能量在上述频率处产生一个共振吸收峰。若产生磁共振的磁矩是顺磁体中的原子(或离子)磁矩,则称为顺磁共振;若磁矩是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则称为核磁共振。若磁矩为铁磁体中的电子自旋磁矩,则称为铁磁共振。核磁矩比电子磁矩约小3个数量级,故核磁共振的频率和灵敏度比顺磁共振低得多;同理,弱磁物质的磁共振灵敏度又比强磁物质低。从量子力学观点看,在外磁场作用下电子和原子核的磁矩是空间量子化的,相应地具有离散能级。当外加高频电磁场的能量子hv等于能级间距时,电子或原子核就从高频电磁场吸收能量,使之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从而在共振频率处形成吸收峰。利用顺磁共振可研究分子结构及晶体中缺陷的电子结构等。核磁共振谱不仅与物质的化学元素有关,而且还受原子周围的化学环境的影响,故核磁共振已成为研究固体结构、化学键和相变过程的重要手段。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超声和X射线成像技术一样已普遍应用于医疗检查。铁磁共振是研究铁磁体中的动态过程和测量磁性参量的重要方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2023-07-13 02:35:071

什么是共振现象,它有什么危害,有什么可应用的地方?

共振现象是指一个物理系统在其自然的振动频率(所谓的共振频率)下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趋势。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一些共振的例子比如有:乐器的音响共振、太阳系一些类木行星的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动物耳中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危害:1,共振的危害在于它使振幅变的特别大,假如超过物体的承受能力那物体就要解裂了损坏桥梁,当桥梁上的车辆或人的振动频率引起桥梁共振时,桥梁剧烈振动,容易破裂。2.损坏机械部件。3.次声波伤害。例如,次声波的频率接近人体的固有频率,容易对内脏产生破坏。应用:共振不仅在物理学上运用频率非常高,而且,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的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么说,是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界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世界。共振现象在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乐器咋且不论,我们每天看的电视和收听的收音机就是根具共振原理而接受信号的。共振能充当地球生物的保护神。我们知道,紫外线是太阳发出的一种射线,它们如果大举入侵地球,人类及各种生物势必遭受极大的危害,因为过量的紫外线会使生物的机能遭到严重的破坏。不过不用担心,我们有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是它们借助于共振的威力,阻止了紫外线的长驱直入。当紫外线经过大气层时,臭氧层的振动频率恰恰能与紫外线产生共振,因而就使这种振动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线。所以,共振能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变得如防晒油一样,保证我们不至于被射线的伤害。另外,共振还能使地球维持在适当的温度,给地球生命创造出一个冷热适宜的生长环境。因为虽然经过臭氧层的堵截围追,但仍有少部分紫外线能够成功地突破层层防线,到达地球表面。这部分紫外线经过地球吸收后,能量减少,变为红外线,扩散回大气中。而红外线的热量,又恰好能和二氧化碳产生共振,然后被“挽留”在大气层中,使大气层保有一定温度,让万物在温暖和煦的环境中孕育成长。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也可以这么说:万物生长靠共振。因为我们所熟知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亦是叶绿素与某些可见光共振,才能吸收阳光,产生氧气与养分。所以没有共振,植物便不能生长,人类和许多动物也就因此会失去了食物的来源。也就是说,没有共振,地球上的生命便不能长期存在。共振还是一个善于使用色彩和色调的魔幻绘画师,把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件物体都神奇地染上了颜色,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艳丽缤纷。钠光是黄的,因为钠原子的振动产生所产生的是黄色的光。水银原子的振动发出蓝光。氖原子送出的振动到了你眼中,就成为了红色。在地面,共振也把所有的物体都染上了各式各样的颜色,从花卉到水果。红苹果把太阳光中我们称为蓝光和绿光的振动频率吸收了,因此我们看到的它就是红艳艳的、令人馋涎欲滴的样子。绿叶中的叶绿素分子的振动频率在太阳的红光及蓝光范围,所以共振把这两种颜色都“贪污”了,而只把绿的颜色反射入我们的眼里,因此树叶看上去便是生机盎然浓绿或嫩绿。也是这同一片叶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被共振所“贪污”的却是绿光,因而这时反射出的是或黄或红的色彩,映衬出秋天的苍凉和凄美。就是那种很虚幻的彩虹也是因为有了共振,才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因此,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如此美丽迷人的花红柳绿、斑斓烂漫,也无不是拜共振之所赐。
2023-07-13 02:35:331

共振现象的简介

系统受外界激励,作强迫振动时,若外界激励的频率接近于系统频率时,强迫振动的振幅可能达到非常大的值,这种现象叫共振。一个系统有无数个固有频率,我们常研究低范围的系统频率。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共振的定义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共振在力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共振不仅在物理学上运用频率非常高,而且,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的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么说,是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界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世界。共振现象在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乐器暂且不论,我们每天看的电视和收听的收音机就是根具共振原理而接受信号的。
2023-07-13 02:35:421

生活中有哪些共振现象

人除了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都有其固有频率外,人的大脑进行思维活动时产生的脑电波也会发生共振现象。类似的共振现象在其它动物身上也同样普遍地存在着。我们喉咙间发出的每个颤动,都是因为与空气产生了共振,才形成了一个个音节,构成一句句语言,才能使我们能够用这些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进行社会交往。许多动物身上还存在着其它一些形式的共振现象。炎热的午间,蝉儿发出的“知了、知了”声;宁静的夜晚,蟋蟀发出的“叽—嘶”声;还有不知疲倦的大肚子蝈蝈的鸣叫声,尽管这些昆虫的声调大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之处都是借助了共振的原理,都是靠摩擦身体的某一部位与空气产生共鸣而发声。除了昆虫之外,鸟类也是巧妙地运用着共振来演奏生命之曲的大师,它们运用共振所发出的圆润婉转的鸣叫声,是自然界生命大合唱中最为优美的声部和旋律。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共振,世界将会失去多少天籁、大地将会变得多么死寂!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共振能充当地球生物的保护神。我们知道,紫外线是太阳发出的一种射线,它们如果大举入侵地球,人类及各种生物势必遭受极大的危害,因为过量的紫外线会使生物的机能遭到严重的破坏。不过不用担心,我们有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是它们借助于共振的威力,阻止了紫外线的长驱直入。当紫外线经过大气层时,臭氧层的振动频率恰恰能与紫外线产生共振,因而就使这种振动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线。所以,共振能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变得如防晒油一样,保证我们不至于被射线的伤害。另外,共振还能使地球维持在适当的温度,给地球生命创造出一个冷热适宜的生长环境。因为虽然经过臭氧层的堵截围追,但仍有少部分紫外线能够成功地突破层层防线,到达地球表面。这部分紫外线经过地球吸收后,能量减少,变为红外线,扩散回大气中。而红外线的热量,又恰好能和二氧化碳产生共振,然后被“挽留”在大气层中,使大气层保有一定温度,让万物在温暖和煦的环境中孕育成长。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共振现象--原理在电学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现象称为“谐振”。产生共振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弹性,而且一件物体受外来的频率作用时,它的频率要与后者的频率相同或基本相近。从总体上来看,这宇宙的大多数物质是有弹性的,大到行星小到原子,几乎都能以一个或多个固有频率来振动。共振不仅在物理学上运用频率非常高,而且,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么说,是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间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世界。[1]
2023-07-13 02:35:571

什么叫共振现象?

http://baike.baidu.com/view/74730.htm?fr=ala0_1_1
2023-07-13 02:36:052

共振现象的例子

共振是指一个物理系统在其自然的振动频率(所谓的共振频率)下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趋势。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一些共振的例子比如有:乐器的音响共振、太阳系一些类木行星的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动物耳中 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等。 一般来说一个系统(不管是力学的、声响的还是电子的)有多个共振频率,在这些频率上振动比较容易,在其它频率上振动比较困难。小故事: 古希腊的学者阿基米德曾豪情万丈地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而现代的美国发明家特士拉更是“牛气”,他说:用一件共振器,我就能把地球一裂为二! 他来到华尔街,爬上一座尚未竣工的钢骨结构楼房,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件小物品,把它夹在其中一根钢梁上,然后按动上面的一个小钮。数分钟后,可以感觉到这根钢梁在颤抖。慢慢地,颤抖的强度开始增加,延伸到整座楼房。最后,整个钢骨结构开始吱吱嘎嘎 地发出响声,并且摇摆晃动起来。惊恐万状的钢架工人以为建筑出现了问题,甚至是闹地震了,于是纷纷慌忙地从高架上逃到地面。眼见事情越闹越大,他觉得这个恶作剧该收场了,于是,把那件小物品收了回来,然后从一个地下通道悄悄地溜开了,留下工地上的那些惊魂甫定、莫名其妙的工人。 上面这一段是一本书中有关美国著名发明家特士拉进行共振器发明的描写,里面所说的“小物品”便是一个共振器。可以预见,若是他把这个小物品再开上那么十来分钟,这座建筑物准会轰然倒地。书中说,用同样的这个小物品,在一小时不到的时间内,也能把布鲁克林大桥(连接纽约曼哈坦岛和长岛的大桥)摧毁,使之坠入幽深黑暗的海底。而且,在这本书里,特士拉甚至说:用这件小物品,我还能把地球一裂为二!
2023-07-13 02:36:163

生活中有哪些共振现象

音乐厅啊.汽车音响啊,耳朵能听见也是共振的表现人唱歌时利用胸腔和鼻腔共鸣,唱出来更好听;二胡、提琴等乐器下面都有一个空间作为共鸣腔;笛子更是用共鸣现象来改变音调。
2023-07-13 02:36:472

生活中有哪些共振现象?

4.1 直升机  当直升机在地面工作时(或滑跑时)受到外界振动后,旋翼桨叶运动偏离平稳位置,如旋翼以后退型摆振运动,这时桨叶重心偏离旋转中心,旋翼重心的离心激振力,激起机身在起落架上的振动;机身振动反馈于旋翼的摆振运动,对旋翼起支持激振的作用,形成一闭环系统,使得旋翼摆振运动越来越大,当旋翼后退型频率与机身在起落架上的某一模型的频率相等或接近时,系统的阻尼又不足以消耗它们相互激励的能量,这时整个系统的振动就会是不稳定的,振动幅度将越来越大,直到直升机毁坏才告终,即出现了地面共振。4.2 桥4.3 雪崩  当登山者产生的声波传播到雪层,引起雪层的共振时,就会发生雪崩。4.4 机床  机床运转时,运动部分总会有某种不对称性,从而对机床的其他部件施加周期性作用力引起这些部件的受迫振动,当这种作用力的频率与机床的固有频率接近或相等时,会发生共振,从而影响加工精度。5 机械共振  机械系统所受驱动力的频率与该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相接近时,系统振幅显著增大的现象。共振时,激励输入机械系统的能量最大,系统出现明显的振型,称为位移共振。此外还有在不同频率下发生的速度共振和加速度共振。
2023-07-13 02:36:572

共振的条件和现象是什么

  共振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共振现象: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共振现象中,能量在此自然的振动频率(共振频率)下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趋势。也就是说,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   共振(resonance)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因为系统储存了动能。当阻力很小时,共振频率大约与系统自然频率或称固有频率相等,后者是自由振荡时的频率。
2023-07-13 02:37:061

共振现象有什么应用?

1、收音机的调谐就是利用共振来接收某一频率的电台广播。2、弦乐器的琴身和琴筒,当短频率与长频率出现倍数的关系时,就会产生共振,成为用来增强声音的共鸣器。3、股市技术分析中存在的共振现象往往能提供非常有效的介入时机。4、消声器利用共振吞掉噪声,而且还能转变为热量来进行使用。5、女高音高频的歌声会造成玻璃杯周遭的空气分子随之振动,并且频率与其共振频率相同,于是这个玻璃杯也会随之发生振动。而这名歌唱家的嗓音足够嘹亮,玻璃杯就可能因为大幅度的振动而碎裂。扩展资料:共振现象的原理:荷兰科学家贺金斯所发现的共振原理:当两种有着不同周期的物质能量相遇时,振动韵律强大的物质会使较弱的一方以同样的速率振动,而形成同步共振现象。也就是说,强大韵律的振动,投射到另一有相对应频率的物体上,因此振动韵律弱的物体由于受到相对应频率之周期性的刺激,因而与较强的物体产生共鸣而振动。一切的振动其表现形式必然是位移,其背后则必然是能量的流动。普朗克的能量公式说明,振动频率越高,它的能量越强。共振威力巨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外力以最精准的方式(或者说节奏)作用于物体最微观的层次(或者说特定的层次),使物体在该层次的每个基本单元(比如钟摆、原子、分子)不断吸收能量,进而发生剧烈位移,并最终在该层次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共振现象百度百科-共振效应
2023-07-13 02:37:131

什么叫共振?

共振创造了世界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共振的定义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在电学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现象称为“谐振”。产生共振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弹性,而且一件物体受外来的频率作用时,它的频率要与后者的频率相同或基本相近。从总体上来看,这宇宙的大多数物质是有弹性的,大到行星小到原子,几乎都能以一个或多个固有频率来振动。共振不仅在物理学上运用频率非常高,而且,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么说,是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间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世界。
2023-07-13 02:37:584

请问共振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两起惨剧:一起事件发生在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的时候,一支部队行军经过一座桥,军官喊着口号,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突然,桥的一端断裂了,所有人都被抛进了水里,很多人淹死了;另一起相似的事件发生在俄国圣彼得堡,同样是部队经过桥梁,桥发生塌陷,桥毁人亡。后来,人们找到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共振。桥梁有自己固有的振动频率。当许多人迈着整齐的步伐经过时,脚步所产生的作用力也有一定的频率。当这两个频率接近或相等时,就会产生共振,使桥的振动越来越强,直到桥梁本身的结构支撑不住,就会酿成上述的悲剧。为此,世界各国的军队都有一个规定:部队过桥时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步伐通过。你可能会问:那我们平常过桥时为什么不会发生共振呢?那是因为,平时通过桥梁的行人和车辆的频率是杂乱无章的,不存在统一的节奏,这些振动彼此之间会抵消掉一部分,所以不会引起共振。其实,共振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应用,比如荡秋千。在没有别人帮忙推动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仅靠自己就可以把秋千越荡越高呢?这就是通过不断调整姿势和角度,让秋千发生共振的结果。
2023-07-13 02:38:186

什么是核磁共振现象?

世上万物均由分子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着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许多原子核的运动则类似“自旋体”,不停地以一定的频率自旋,如设法使它进入一个恒定的磁场,它就会沿着这磁场方向回旋,这时用特定的射频电磁波去照射这些含有原子核的物体,物体就会显著地将电磁波吸收,这就是核磁共振现象。20世纪80年代,一个崭新的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术(简称MRI)出现了。这是一种可以使人体避免受到X线损伤的扫描技术;是电子学、电子计算机技术、CT技术以及磁共振频谱学等先进科学的结晶。在人体中蕴藏着大量的水分(H2O),MRI就是利用人体中的氢(H)原子,在强磁场内受到脉冲的激发后,产生的磁共振现象,经过空间编码技术,把在磁共振过程中所散发的电磁波(即磁共振信号)以及与这些电磁波有关的质子密度、弛豫时间、流动效应等参数,接收转换,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最后形成图像,做出诊断。在MRI的使用中,病人不需要接触电离辐射,从而避免了X线可能对人体造成的损害。MRI不但能够像CT一样提供受检部位解剖信息的图像,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组织生理生化信息的图像,比CT更加灵敏地分辨出正常或异常的组织,为我们提供正确的脏器功能及生理情况,通过图像清楚地显示出病变的部位、范围,常可在病变处的器官的形状、功能还未出现明显改变之前,向人们发出警告,所以对肿瘤的早期检测及鉴别肿瘤的性质有很大帮助。
2023-07-13 02:38:482

什么是 共振

应该是某两个档位轻微脱档造成空滤盒子跟着振动造成的。空滤盒子减振垫弄好了,基本不出现。低级失误没关系。厂家装聋作哑令人愤怒。
2023-07-13 02:38: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