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23-07-13 09:19:54
可桃可挑

zhī zhī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ī ,shì zhì yě。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白话释义: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孔子主张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

宋代的大臣吕端,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

以子路的率直性格而言推断,孔子要他记住的不太可能是一种治学态度,孔子可能说的是另一个意思:“子路啊,你可记住了,该知道的就知道,不该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这才真正的智慧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此话出自《论语》,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注释】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评析】这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简介《为政》包括24章。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孔子认为“美德管理”,如何寻求官方立场和的基本原理是一个官员在政治、学习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孔子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回顾旧的学习方法,和道德的进一步细化类别如孝顺和责任等。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作,生前被尊称为“天圣”和“天师”。他是当时社会最杰出的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夫子”、“最圣”、“最圣师”、“历代大师”。
2023-07-12 10:33:221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如下: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这几句话都是出自于孔子的《论语》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事实上,《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事实上,“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总而言之,以上就是这句话的翻译,这几句话就是出自于孔子的《论语》之中,希望可以帮到你。
2023-07-12 10:33:36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什么意思

知道是知道,不知道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023-07-12 10:34:121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及翻译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023-07-12 10:34:46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谁说的 什么意思

孔子。。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我们教材的翻译
2023-07-12 10:36:118

请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音及意思。

前面都是一声,最后一个知,是四声,通假字“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是智慧的表现
2023-07-12 10:36:33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论述了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知之为知之的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译文: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道理:告诉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要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
2023-07-12 10:36:58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大智慧啊。
2023-07-12 10:37:1815

孔子曰:“知知为知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什么意思?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9)儒家只相信智慧是人为的,是实践的,是实践中来的。“有为”,儒家的基本立场,就是一切以人类的现实实践为基础,人类的一切智慧离不开人类的现实实践,而现实实践也离不开智慧的总结。杨伯峻: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钱穆:先生说:“由呀!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你知道你所知,又能同时知道你所不知,才算是知。”李泽厚:孔子说:“子路,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道。”详解:以上三位及通常的断句都是“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关键的问题是“由”究竟指什么?是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孔子弟子“子路”?在“由知、德者,鲜矣!”一章中,已经否定了“由”指“子路”的一贯说法,本章也如此。关于这点,现给出一个具体的分析。在《论语》中,孔子一贯称呼子路都有一个固定用法,就是“由也”。例如“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由也果,於从政乎何有?”、“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等等。而且这种语法现象并不单单用在子路身上,《论语》中孔子也一贯用“回也”称呼颜回,例如“贤哉,回也!”、“回也,非助我者也!”等。特别这一句,把子贡也捎上:“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由此可见,这是《论语》中的标准用法,把“由”当成“子路”,绝对是胡来。本ID现在将一个两千多年来一直延续的语法错误给纠正了,“由”绝对不能当成“子路”。还有,“知之”的“之”究竟指什么?通常的翻译都把这“之”给掩掉不翻了,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原文不直接就用“知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抛开语法问题,通常的解释同样可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道,就是聪明智慧?你知道你所知,又能同时知道你所不知,才算是知?如果真是这样,最能知道的、最有智慧的一定是这样一台机械,它有如下程序:它只回答关于自己知道还是不知道的问题,而答案只有两个:知道和不知道;然后它严格地被设定成按固定程序的知道与不知道来给出知道和不知道的答案。如此解释,是典型的愚民把戏。一个问题就可以把这种把戏拆穿:知道知道如何知道为什么知道,知道不知道如何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知道与不知道的可判别是如何被知道的,如果这个可判别性都不能被判别是知道还是不知道,还知道不知道什么?这类把戏,和前面各种“鲁式”把戏一样是同种同源的混蛋逻辑。正确的断句是:“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本章的“由”与“知”,都顺着上一章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来。“由”,蹈行、践履,用一个更常用的词语,就是“实践”;“诲”,教导;“女”,汝之通假,你的意思,这里泛指一切人类。“知之乎”,“之”,指代“由诲女”,“知之”,以之而智,以实践所教导你而有智慧。“知之为”,以知而为,依智慧而实践。“为”,“伪”也。何谓“伪”?非先天,人为也。所有的创造、创新,都是人为,没有人为,何来创造、创新。“为”,就是“由”,就是现实人的现实实践。“知之”,以之而智,以依智慧而实践所得而有智慧,“之”指代前面的“知之为”,而此智慧,与原来“由诲女”而有的智慧,经过了“知之为”而有所不同,因而是新的智慧,“为”,相对前面的“由”,也是进一步的实践。“不知为”,不以知而为。“是”,复指上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对此进行论断及归纳,“这是”、“这就是”的意思。在“天地人”结构下,道家的“无为”立场,对“人为”抱有极大怀疑。何谓“无为”?无人为也。道家相信“天地人”结构中有一先天自然之道,所以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论,进而假设人最初的状态最接近自然,因此要返朴归真,要能婴儿,进而要破除一切人为刻意,诸如此类。儒家是不会假设什么先天自然之道的,儒家不相信任何脱离现实的所谓智慧,不相信有什么先天的智慧先验地存在,更不相信只要找到这种智慧就一通百通、成圣成仙。儒家只相信智慧是人为的,是实践的,是实践中来的。“有为”,儒家的基本立场,就是一切以人类的现实实践为基础,人类的一切智慧离不开人类的现实实践,而现实实践也离不开智慧的总结。由此可见,孔子和马克思还是这样心心相印。在上一章中,强调了“由”与“知”的问题。这一章就是要揭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是“知”的基础,没有“由”,无所谓“知”;但“由”离不开“知”,依“知”而“由”而“为”,才有新“知”,才有创造、创新,而这才是最根本的智慧。而这最根本的智慧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也是由人的历史实践而有的。而且,这种实践而智慧,智慧而实践的过程就是“易”,就是生生不息的人类生存本身。白话直译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实践教导你,以此而有智慧啊。依智慧而进一步实践,以此而有新的智慧;不依以实践而有的智慧进一步实践,就不会有新的智慧。这,就是最根本的智慧。
2023-07-12 10:37:51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什么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2023-07-12 10:38:24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该让他知道的就让他知道,不该让他知道的就不让他知道,这才是智慧。如果孔子那么肤浅,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那就不叫圣人了。
2023-07-12 10:38:3214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的意思 我看大多数人都理解的不对,只有5楼说的比较好。孔子的意思是:每一个人是不同的,他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世上的道理是无穷尽的,你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该知道的你把它搞懂,不该你知道的你也要学会放弃,这才是智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注释】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评介】孔子教导他的学生,在学习上应坚持老老实实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学习如此,其他各方面何尝不是如此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也的意思 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附各种用法 ⑴同现代汉语“也”。例: ①那老儿也都相见了。 ②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吕安插。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例: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河南乐羊子这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③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④曹公,豺虎也。 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④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⑤“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这谓也。 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 ①余闻之也久。 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④是说也,人常疑之。 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 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②缚者曷为者也?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例: 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②苟政猛于虎也! ③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例: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⑴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⑵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⑶岂独伶人也哉! (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例: 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例: 唯求则非邦也与? (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例: 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也已矣)罢了。例: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子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论语为政第二 【原文】 2·17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3)知:同智,智慧。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请解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明明不知道还装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的意思 代词,这,这个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之”的意思 通“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的意思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023-07-12 10:39:01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出《论语》,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明白就说自己明白,不明白就说自己不明白,这样才是真正的明白。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大智慧啊。 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扩充套件资料 原文: 《论语》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赏析: 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内容向导】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不可不懂装懂。孔子这段话是对弟子子路讲的,一开始采用呼告、感叹的句式,以求听者的注意和重视,也说明了孔子对这一学习态度的极端重视。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请点选【我回答下】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不懂可追问~~~ 方便的话,顺手点个【赞同】吧~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滑鼠放在我账号上点选【求助知友】按钮【水酉不悦】 ,向我提问~ 〓来自知道团队【数理化梦之队】〓 祝学习进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读音 前面四个“知”都读第一声,最后一个读第四声 两个“为”都是第二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事例 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试意,表示明白。可我还是有几步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混弄过去。当 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得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了这道题的全过程。老师看到我高兴的表情,笑了笑。一段时间过去了,这个单元学完了 ,也该测试一下这个单元学的怎么了?就在这个单元测试的试卷里那道思考题出现了,我毫不犹豫的把那答案写了出来。很快试卷发下来了,我考了一个优异的成绩。我得好好谢谢这句名言,是它让我考了这样好的一个成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为是什么意思 为:是。知道就是知道。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注释】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 【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前四个“知”是知道之意,而最后一个“知”同“智”,智慧之意。
2023-07-12 10:39:07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此句出自《论语》。 原文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告诉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023-07-12 10:39:14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就是:聪敏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就是:默默的记住读书的内容 ,学习不知满足,教会他人不知疲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的追求知识的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意思是:学习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的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加油!少年,你能行的相信你自己,因为,自信能战胜一切,打败一切恐惧。加油!加油!加油!
2023-07-12 10:39:23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是是什么意思

自知之明zì zhī zhī míng[释义]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语出] 《老子·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辨形] 明;不能写作“鸣”。[近义] 自叹弗如 自惭形秽[反义] 自高自大 不自量力 自以为是[用法] 含褒义。多用于指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常用在“有”、“没有”、“无”的后面。一般作宾语。[结构] 偏正式。[例句] 我这个人有点~;幸亏没有接受这任务;不然出的漏子比这个还大。[英译] know one"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2023-07-12 10:39:31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什么意思?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啊
2023-07-12 10:40:41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哪里

此话出自《论语》,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注释】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评析】这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简介《为政》包括24章。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孔子认为“美德管理”,如何寻求官方立场和的基本原理是一个官员在政治、学习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孔子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回顾旧的学习方法,和道德的进一步细化类别如孝顺和责任等。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作,生前被尊称为“天圣”和“天师”。他是当时社会最杰出的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夫子”、“最圣”、“最圣师”、“历代大师”。
2023-07-12 10:41:10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什么意思?

这句古文白话文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其中为:是, 知:通“智”。
2023-07-12 10:41:24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中文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中文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为政》【注释】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评介】孔子教导他的学生,在学习上应坚持老老实实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学习如此,其他各方面何尝不是如此呢!《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君子不器。”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ài)。”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xìng)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chǎn)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2023-07-12 10:41:50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是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2023-07-12 10:41:57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论述了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论语·为政》原文节选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翻译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论语·为政》注释   女:人称代词,你,后作“汝”。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智慧,这里指聪明。   之:代词,对待知与不知的关系。   诲(huì):教导。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是:这。 《论语·为政》赏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创作背景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作者介绍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2023-07-12 10:42:17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这句话出自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原文如下: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白话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读解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宋代的大臣吕端,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以子路的率直性格而言推断,孔子要他记住的不太可能是一种治学态度,孔子可能说的是另一个意思:“子路啊,你可记住了,该知道的就知道,不该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这才真正的智慧啊。”
2023-07-12 10:42:24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赏析: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也就是告诉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扩展资料出自:《论语·为政篇》《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2023-07-12 10:42:40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023-07-12 10:43:14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事例

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试意,表示明白。可我还是有几步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混弄过去。当 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得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了这道题的全过程。老师看到我高兴的表情,笑了笑。一段时间过去了,这个单元学完了 ,也该测试一下这个单元学的怎么了?就在这个单元测试的试卷里那道思考题出现了,我毫不犹豫的把那答案写了出来。很快试卷发下来了,我考了一个优异的成绩。我得好好谢谢这句名言,是它让我考了这样好的一个成绩
2023-07-12 10:43:50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哪里?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呀! 出自《论语·为政》 注释: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五个知的音调分别是前四个为一声,第五个是四声,通“智”. 道理是:人在面对自己不会的问题时,一定要摆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要不懂装懂、弄虚作假,学习也是一样,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虚心向人请教.
2023-07-12 10:44:22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这句话出自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原文如下: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白话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
2023-07-12 10:44:411

知知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下一怎么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回答完毕。
2023-07-12 10:45:00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这句话出自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原文如下: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扩展资料《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2023-07-12 10:45:07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出自《论语》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扩展资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023-07-12 10:45:14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什么成语

【自知之明】【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示例】: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的。
2023-07-12 10:45:22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谁说得?

这句话是出自《论语》是孔子说的。
2023-07-12 10:45:46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是知也是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是知也是什么意思? 是知也: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知:通“智”,智慧。 出处: 《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一种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是知也”是“在聪明的态度”的意思,这个“知”通“智”,作“聪明”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是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通“智”。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是什么意思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明智的(最后一个知通假字,同 智) 是:这(翻译整句时为了通顺,翻译成:这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是知也的知是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是知也的知的意思是:智慧,聪明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什么意思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一种智慧。语出孔子·《论语·为政》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内容向导】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不可不懂装懂。孔子这段话是对弟子子路讲的,一开始采用呼告、感叹的句式,以求听者的注意和重视,也说明了孔子对这一学习态度的极端重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为是什么意思 成语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成语举例:〖示例〗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宋 陆九渊《与朱元晦书》 感 *** 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2023-07-12 10:46:13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读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读音:zhī zhī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ī ,shì zhì yě。成语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成语举例:〖示例〗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宋 陆九渊《与朱元晦书》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成语结构:复句式产生年代:春秋作品名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外文名称无作品别名《论语。为政》创作年代春秋时期作品出处《论语·为政》解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通“智”。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023-07-12 10:46:35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儒家只相信智慧是人为的,是实践的,是实践中来的。“有为”,儒家的基本立场,就是一切以人类的现实实践为基础,人类的一切智慧离不开人类的现实实践,而现实实践也离不开智慧的总结。杨伯峻: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钱穆:先生说:“由呀!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你知道你所知,又能同时知道你所不知,才算是知。”李泽厚:孔子说:“子路,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道。”详解:以上三位及通常的断句都是“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关键的问题是“由”究竟指什么?是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孔子弟子“子路”?在“由知、德者,鲜矣!”一章中,已经否定了“由”指“子路”的一贯说法,本章也如此。关于这点,现给出一个具体的分析。在《论语》中,孔子一贯称呼子路都有一个固定用法,就是“由也”。例如“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由也果,於从政乎何有?”、“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等等。而且这种语法现象并不单单用在子路身上,《论语》中孔子也一贯用“回也”称呼颜回,例如“贤哉,回也!”、“回也,非助我者也!”等。特别这一句,把子贡也捎上:“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由此可见,这是《论语》中的标准用法,把“由”当成“子路”,绝对是胡来。本ID现在将一个两千多年来一直延续的语法错误给纠正了,“由”绝对不能当成“子路”。还有,“知之”的“之”究竟指什么?通常的翻译都把这“之”给掩掉不翻了,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原文不直接就用“知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抛开语法问题,通常的解释同样可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道,就是聪明智慧?你知道你所知,又能同时知道你所不知,才算是知?如果真是这样,最能知道的、最有智慧的一定是这样一台机械,它有如下程序:它只回答关于自己知道还是不知道的问题,而答案只有两个:知道和不知道;然后它严格地被设定成按固定程序的知道与不知道来给出知道和不知道的答案。如此解释,是典型的愚民把戏。一个问题就可以把这种把戏拆穿:知道知道如何知道为什么知道,知道不知道如何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知道与不知道的可判别是如何被知道的,如果这个可判别性都不能被判别是知道还是不知道,还知道不知道什么?这类把戏,和前面各种“鲁式”把戏一样是同种同源的混蛋逻辑。正确的断句是:“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本章的“由”与“知”,都顺着上一章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来。“由”,蹈行、践履,用一个更常用的词语,就是“实践”;“诲”,教导;“女”,汝之通假,你的意思,这里泛指一切人类。“知之乎”,“之”,指代“由诲女”,“知之”,以之而智,以实践所教导你而有智慧。“知之为”,以知而为,依智慧而实践。“为”,“伪”也。何谓“伪”?非先天,人为也。所有的创造、创新,都是人为,没有人为,何来创造、创新。“为”,就是“由”,就是现实人的现实实践。“知之”,以之而智,以依智慧而实践所得而有智慧,“之”指代前面的“知之为”,而此智慧,与原来“由诲女”而有的智慧,经过了“知之为”而有所不同,因而是新的智慧,“为”,相对前面的“由”,也是进一步的实践。“不知为”,不以知而为。“是”,复指上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对此进行论断及归纳,“这是”、“这就是”的意思。在“天地人”结构下,道家的“无为”立场,对“人为”抱有极大怀疑。何谓“无为”?无人为也。道家相信“天地人”结构中有一先天自然之道,所以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论,进而假设人最初的状态最接近自然,因此要返朴归真,要能婴儿,进而要破除一切人为刻意,诸如此类。儒家是不会假设什么先天自然之道的,儒家不相信任何脱离现实的所谓智慧,不相信有什么先天的智慧先验地存在,更不相信只要找到这种智慧就一通百通、成圣成仙。儒家只相信智慧是人为的,是实践的,是实践中来的。“有为”,儒家的基本立场,就是一切以人类的现实实践为基础,人类的一切智慧离不开人类的现实实践,而现实实践也离不开智慧的总结。由此可见,孔子和马克思还是这样心心相印。在上一章中,强调了“由”与“知”的问题。这一章就是要揭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是“知”的基础,没有“由”,无所谓“知”;但“由”离不开“知”,依“知”而“由”而“为”,才有新“知”,才有创造、创新,而这才是最根本的智慧。而这最根本的智慧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也是由人的历史实践而有的。而且,这种实践而智慧,智慧而实践的过程就是“易”,就是生生不息的人类生存本身。白话直译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实践教导你,以此而有智慧啊。依智慧而进一步实践,以此而有新的智慧;不依以实践而有的智慧进一步实践,就不会有新的智慧。这,就是最根本的智慧。
2023-07-12 10:46:44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前四个“知”是知道之意,而最后一个“知”同“智”,智慧之意.
2023-07-12 10:47:02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什么意思?

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学习态度要老实。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在面对自己不会的问题时,一定要摆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要不懂装懂、弄虚作假,学习也是一样,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虚心向人请教。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那这个人才能进步,才能成熟起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扩展资料“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2023-07-12 10:48:02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原句是---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全局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习气。
2023-07-12 10:48:20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①也。①知zhì:通“智”,智慧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023-07-12 10:48:46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哪里?

出自于论语是说孔子的告诉他的一个弟子名叫子由,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也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语出] 〖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例句] 〖示例〗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一般意义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教育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是知也”中的“知”,作名词,通“智”。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央视百科讲坛系列节目《易经的奥秘》中对此有自己的诠释:“什么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说,知道你就说我知道,不知道你就说我不知道。那你太小看孔子了,那孔子不是整本《论语》都在讲废话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说:就算你知道,如果这个人不该知道,你也不能说你知道,要看人。”他的这种理解类似于“夏虫不可语于冰”。他的这种诠释至今仍属于一家之言。 。~。 宋·陆九渊《与朱元晦书》
2023-07-12 10:48:54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意思是 ,知道就知道 不知道就不知道 这样才是智慧 人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意思是 ,不以向地位学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2023-07-12 10:49:00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 这句话出自哪里

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的态度。 2、原文:《论语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翻译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4、赏析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023-07-12 10:49:18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论述了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论语·为政》原文节选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翻译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论语·为政》注释   女:人称代词,你,后作“汝”。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智慧,这里指聪明。   之:代词,对待知与不知的关系。   诲(huì):教导。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是:这。 《论语·为政》赏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创作背景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作者介绍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2023-07-12 10:49:24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扩展阅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2023-07-12 10:49:31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解释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别装知道
2023-07-12 10:49:55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中文翻译是什么?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智慧的表现
2023-07-12 10:50:04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这句话的出处是什么

论语十则
2023-07-12 10:50:314

什么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此话出自《论语》,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注释】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评析】这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简介《为政》包括24章。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孔子认为“美德管理”,如何寻求官方立场和的基本原理是一个官员在政治、学习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孔子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回顾旧的学习方法,和道德的进一步细化类别如孝顺和责任等。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作,生前被尊称为“天圣”和“天师”。他是当时社会最杰出的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夫子”、“最圣”、“最圣师”、“历代大师”。
2023-07-12 10:50:371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这句话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注释】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2023-07-12 10:50:521